为什么大部分做做恒指期货亏了十几万的都在亏钱

拒绝访问 | www.cdgtw.net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cdgtw.net)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3b3-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十万个为什么做期货大部分人都亏钱
我的图书馆
十万个为什么做期货大部分人都亏钱
期货为什么大部分人会亏钱?为什么?古今一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自我反省,认为主要有以下六个原因:一是不做趋势,做波段。很多人都说波段好啊,都是肉啊,问题是你做的好波段吗?大的波动天天有,而且不少,但是主力就是希望波动来引起你的注意,从而让你做出错误的判断。二是迷信技术指标,不知道行情强势!什么KDJ高位啊,MACD背离啊,均线啊,全是主力做给你看的!三是交易全凭感觉,没有自己稳健的盈利方法,做错没有止损。四是满仓隔夜或者日内交易,纵使你水平比天高,一朝做错,满盘皆输。五是交易过于频繁,不知道一半以上的行情不值得入场交易,不知道何时开仓胜率较大。做期货其实就是做概率,不要每天想着开仓,就日内交易来说每天赚钱的行情只有那么两三波而已!六是自以为经验丰富,盲目猜测顶和底,殊不知顶底都是走出来的,不是靠预测和分析出来的!
馆藏&24049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你需要明白&|&大多数人亏钱原来是死在概率上
你需要明白&|&大多数人亏钱原来是死在概率上
日06时29分来源:
hexun_futures我们把微信做成了“搜索引擎”,回复关键字即可阅读相应文章。
现已开通品种系列、金融系列、人物系列、交易系列、周末系列。赶快回复“目录”索取吧~
其余将陆续推出并实时更新,敬请关注。和讯期货
转自:股指期货期权投资理财经
在我能够看到的文章里,很多过来人更愿意把投资归纳为一种哲学,认为投资是人与内心之间的较量。这种观点被很多人所认同的。一方面,如果我们了解有效市场假说的话,就会知道股市的涨跌是很难预测的;另一方面,投资的确面临着许多来自于人性深处的挑战。所以很多人会把投资的失败归结于自己的心理状态差,可假如心理状态是决定投资成功与否的唯一因素的话,那么那些修仙得道的世外高人岂不是个个都是投资圣手?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在我看来,心理状态固然对投资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好的心理状态应该是建立在理性的认知的基础之上。换句话说,只有当你对市场建立正确的认识的时候,才有可能做出各种正确的应对市场风险的策略,而这是稳定持续盈利的重要基础。
有效市场假说并不意味着市场不可以被预测,而虽然心理素质对于投资有着很多重要的影响,但是如果能够更多的了解一点数学知识的话,是更有利于明白我们如何能够在市场上挣钱的。在这里,我打算用数学和概率的一些基本知识,来解释一下大多数人是如何亏钱的,以及如果我们想挣钱该采用的策略。
概率方面的知识应该是股票投资中最基本的知识,但恰恰是这个最基本的知识,许多人是不过关的,这也是大多数人亏钱的重要原因。虽然我数学学得并不好,但是在概率学方面,我也或多或少的花过一点心思,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从数学公式里看一看那些钱是怎么样亏掉的。
现在我们不去考虑那些市盈率、市净率、负债率等指标,只是从最简单的涨跌两个字来看一看概率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如果我们把涨跌看成是硬币的两面,正面是涨,背面是跌。为了便于叙述,在这里我们把A看成涨,B看成跌。那么如果抛5次硬币,连续出现正面,也就是A的概率有多少?
这应该算是一个简单到送分的数学题,概率很好计算,是2的5次方分之一,也就是1/32。对于赌博来说,1/32应该算是一个比较低的概率了,所以在赌场中很多人在看到连续开出五次大之后就回去押小,赌的就是这1/32的概率。
ok,接下来再问另一个问题,同样是抛5次硬币,出现ABBAB的概率是多少?其实答案同样是1/32。关于抛5次硬币可能出现的组合,我们可以看一下:
上面的这张表格就是抛5次硬币所能出现的32种组合,无论你所抛的结果是哪一个,都在这32种之中,同样他们的概率都是1/32。换句话说,抛出任何一种组合,都不影响概率。同样,前5次抛硬币对于第6次抛硬币的结果没有任何影响。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之所以会感觉连续涨了几天之后一定会跌下去,而是在潜意识里感觉AAAAA这样的情况很少会出现,但却忘了一点,那就是ABBAA出现的概率跟AAAAA是一模一样的。
说到这里,有些人会晕了,不是说随着抛硬币次数的增加,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会无限的接近于50%吗?为什么抛硬币次数就增加,每一种组合出现的概率就会变得越来越低呢?
要明白这一点,就需要搞清楚连续概率和独立概率的区别。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是50%,是说在所有的抛硬币中,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总数大致相等的。但如果把抛硬币作为一个有前后顺序的连续事件来看,就需要考虑到正面和反面出现的顺序。比如说,抛4次硬币,出现了两次正面两次反面,那么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是50%,但你猜的先后顺序是AABB,正确的分数是BBAA,那么你还是完全猜错了。更多精彩文章欢迎订阅公众号C55889投资理财经。
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知道无论抛多少次硬币,下一次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还是50%,所以理论上来说在赌大小的游戏中,你不需要知道前面是开了大但还是开了小。然而随着次数的累积,能够顺利地每一次都猜中正反面的概率会变得越来越低。所以说赌场从来不怕客人赢钱,只是怕你不来。
那么我们又该怎么样把概率的理论用在股市之上呢?在有效市场假说中,短时间之内的股价涨跌被认为是无法预测的,这也就是所谓的随机漫步理论。如果我们承认这个理论,结合上面的概率,我们就知道:第一,第二天的走势与前一天并无关联;第二,超短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赌博。现在假设我们是在相对自由的港股市场上,我们既可以做空也可以做多,A代表做空,B代表做多,连续交易5次,我们的操作是:
而市场的走势是: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这5次交易中,有3次成功2次失败,胜率是60%,算得上是还比较好的胜率。但其实仔细数一数就会发现,在上面的32种组合中,含有3个A以上的组合一共是16个。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想要在5次交易中获得3次及以上的成功,胜率只有50%。而如果想要成功4次的话,概率就会降到5/32。要知道这还这仅仅只有5次交易,随着交易次数的增加,失败的概率也会越来越高,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看似高胜率的方法其实最后也一定会失败的原因所在。真正的从概率的角度上考虑,只有长期胜率在80%以上的交易系统,才有可能获得等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盈利,这就是股市的残酷之处。
看到这里,可能还会有人不明白,为什么5次交易中成功3次以上的概率是50%而不是60%。其实50%和60%是取决于算法的不同,或者说是视角的不同。这个差别用赌场举例子就很容易理解清楚,在赌场赌大小的游戏中,在均等下注的情况下,玩5次只有赢3次才有可能不亏钱。你是一个赌客,在赌大小的游戏有游戏中赢了3次。在你看来,你5次中赌赢了3次,你的获胜概率是60%;但是在我看来,最多只有一半的人能够获得3次以上的胜利,所以对我来说胜率是50%。你是站在你个人的角度计算的胜率,而我是站在赌场整体的角度计算的胜率。这还只是仅仅从概率的方面来说,别忘了赌场还会有抽头和各种费用,所以在这个零和博弈的市场中,最终大概率赚钱的一定是赌场而不是赌客。这还是规则非常简单的赌博,如果涉及到非常复杂的规则,赌客获胜的概率就更低。所以一个好的赌场,他反而会更热衷于将规则弄得明晰准确,并且维护好市场的秩序,而不是靠出老千,道理很简单,如果靠规则就可以很轻松的把钱挣到我为什么又要去冒着被人砍的风险出老千呢?
言归正传,刚才我们是拿港股市场来举例子的。我们知道港股市场既可以做空也可以做多,但是对于A股大多数的散户来说,只能够做多而不能做空。很多人都在骂这一点,认为这不公平,损害了散户的利益。在我看来,大多数股票只能做多不能做空,其实恰恰是对散户的保护。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当你看空的时候如果股市上涨了,那么你就踏空了。踏空虽然很让人难受,但至少你的本金不会有损失。而如果当时你真的做空了,那就不只是被打脸,还要关灯吃面了。所以就像有些人说的,散户们不要总想着做空增加机制,引入做空机制,只不过让你亏钱的机会多了一倍罢了。
通过上面的计算,我想你应该能够明白为什么在短线交易中,大多数人是挣不到钱的。但是,概率就这么真的让人无能为力吗?我看并不尽然。事实上,只要你会利用概率,概率是可以帮你挣钱的。我们还是拿赌博来举例子,在简单的赌大小,赔率为一赔一的赌博中,我们应该如何下注呢?
答案只有一句话:一条路走到黑。
比如第一次下注100元,赌大,开小,输100。
第二次,下注300元,赌大,开小,输300。,
第三次,下注900元,赌大,开小,输900。
第四次,下注2700元,赌大,开小,输2700。
第五次,下注8100元,赌大,开大,赢8100,共计16200元。扣除之前输掉的一共的本金,挣了4100。
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在赌场中挣钱,首先,你要坚定的赌一边,千万不要做滑头,因为你要知道如果你连续赌大,随着次数的增加,每开一次小,下一次连续开小的概率就减少了50%,只要你人生不是太背,总会赢到钱的。
其次,你每一次下注增加的倍数,一定要超过赔率,否则最后你能挣到钱是不足以弥补你输掉的;
第三,绝对不要一次性把所有的筹码全都放上。同理,采用这样的操作方式,在股市中,只要不是在山顶站岗的,作为一个坚定的死多头,即便套牢了最终也大概率是能够回本的。
但是这样下注也有两个风险:第一,你必须保证有足够用的本金,否则很有可能你还没有找到开大的那一天,你的钱都输光了;第二,祈祷不要出现黑天鹅,换句话说,虽然连续10次出小的概率很低,但并不是没有可能。
对于大多数散户来说,第一点是最麻烦的,因为我们并没有足够多的可以随意使用的本金。但是好在,股市也并不是单纯的赌场,因为虽然从短期来说股价无法预测,但是长期的股价是可以被预测的。三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就曾因他们自己提出来的证券价格定价、预测理论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当时诺贝尔奖委员会对他们三位的授奖词是:
没有什么方法能预测未来几天或者几周的股票和国债价格。不过,要预见这些价格在更长时间(未来3到5年)的大概走势,非常有可能。这些发现,尽管看起来可能非常令人吃惊和矛盾,是由今年的获奖者尤金法玛、拉尔斯汉森以及罗伯特J希勒教授分析和总结得出的。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尤金法玛及几位合作者证明,短期内的股票价格是非常难以预测的,新出现的信息非常迅速地被纳入到价格中。这些发现不仅对之后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也改变了市场的习惯做法。所谓“指数基金”在全球股市的出现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如果未来几天或者几周的价格几乎是不可能预测的,那么未来几年的价格是否更难预测?答案是否定的,罗伯特希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他发现,股票价格的波动比股息大很多,如果股价与股息之比处于较高水平,该比例通常会降低,不过当处于较高水平时会提高。这种模式不仅存在于股市,也存在于国债和其他资产。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这里的诺贝尔奖可以说是一个股市奖。这3位获奖者,在证券价格分析领域是当之无愧的一哥。在6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短期之内的股票价格是很难预测的,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ETF基金开始蓬勃生长,并成为资产投资领域的中流砥柱。而在80年代,罗伯特希勒又提出了股价的长期预测方法和相关的评理论。正是因为股市的价格从长期来看是可以被预测的,但短期之内又不可测,加上概率这个魔鬼在作祟,所以我们会发现,在股市里做长线的人能够比做短线的人在更大概率上盈利,这就是背后的秘密所在。
结合上面的分析,如果我们不考虑收益率的高低,而仅仅从能否盈利这个方面来说的话,概率最高的盈利方案应该是以3到5年为周期投资ETF,而投资的方法算是在合理估值的基础上,随着价格的下跌而不断加码买入。一方面随着估值曲线的不断下降,盈利的概率变得越来越高,这就相当于在赌场里连续买小;另一方面,加码买入可以比定额买入更加急速的摊低成本,这样当反转到来的时候,自然也就能挣更多的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应该是最简单,最省心,盈利概率最高的投资方式,但同时也是最为大多数人所忽视的投资方式。当然,ETF基金所追求的是市场的平均收益率,如果你想有超越平均收益率的收益,那就需要对你所热衷的企业有深入的研究,并且对于他的管理层有绝对的信心。如果你有这样的能力,就放心大胆的买入你喜欢的公司的股票吧。
也许有人会反驳我说,短线交易并不是纯粹的赌博,短线交易可以结合消息面资金面等技术指标来做,而且有很多人算是靠赌博发了财的。我并不否认有人可以靠赌博发财,但只要你持续不断地赌下去,输钱一定是大概率的事件。就像是刚才我们举的例子一样,虽然连续开小10次的概率很低,但只要你赌的次数足够多,你总有一天会碰到他,到时候你所有的钱会全部输光,这就是为什么投机者最终多数会失败的原因。对于短线交易,虽然短线交易并不是纯粹的赌博,但如果我们假设长线ETF投资者可以获得等于市场平均收益的收益率,有经验的价值投资者可以获得超越市场平均收益率的收益,在不考虑印花税和各种手续费的前提下,短线交易成为了一个纯粹的负和博弈的战场,即便最终能够有人赚得盆满钵满,那这样的人又能够有几个呢?
最后,把观点再总结一下:
第一,独立概率、统计概率和连续概率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事实上当一件连续的事件从理论中的概率变成了现实的时候,它与理论中的任何一种顺序在概率上并没有什么不同,换句话说,,前9次是正面并不影响第10次也是正面,即便连续出现十次正面的概率只有1/1024。
第二,通过不断加码下注的方法,可以在赌场中获得胜利,这是利用概率取胜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但这对资金量有很高的要求,而在短线交易中,资金量到达一定程度之后,短线就已经没有办法做了,所以注定短线是一个亏钱概率远远大于正常概率的市场。
第三,股票市场并不是纯粹的概率游戏,还有估值作为它的基础,一个常识就是,低估值的时候买入肯定比高素质的时候买入更容易挣到钱,所以低估值买入的时候无所谓套与被套,只不过是未来挣得多还是挣得少而已。当然,关键在于如何估值。
第四,在交易中,我们应追求更高的概率而不是更高的胜率,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五,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股价是可以通过各种模型与方法来进行预测的,所以长线投资容易获得比短线交易更高的确定性。
虽然这些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知识,但至少还有点用,。
归根结底,六个字:不折腾,多挣钱。
与君共勉。
版权声明:和讯期货除发布期货市场行情评述、行业要点解读等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个人微信号coraxie联系删除。
如何破解K线的“势”与“浪”?
左威老师帮你培养盘感教你建立交易系统。
线上课程,每周理论指导加实盘交易和复盘总结。线下课程,8天特训包含理论讲解和实盘分析,至少3场不少于24天高强度训练,24天后可申请长期线下培训,此外还可免费参加高端线下沙龙。炒期货亏了二十多万,想自杀!!!!!!!!!!-灌水乐园-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703|回复: 16
炒期货亏了二十多万,想自杀!!!!!!!!!!
头像被屏蔽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近来炒期货巨亏,多日来没法想通,真想自杀了事!现在我能做的就是每天把肖申克的救赎看一遍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问一句,多大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1980年生,25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P&自杀就真的能解脱痛苦吗?&/P&
&P&&BR&& & 昨天在文字聊天室里,有一位师兄问:“谁赞成自杀?”&/P&
&P&& & 我问:“师兄为什么有这样的念头啊?”&/P&
&P&& & 师兄答:“没有地位。没有金钱。活着生不如死啊!”&/P&
&P&&BR&& & 人的欲望是永远也无法满足的。有了地位和金钱,是不是还需要美女?即便是已经应有尽有,是不是还要追求健康和长寿?君不见古今中外,有多少高官为满足越来越贪婪的欲望而丢掉了乌纱和脑袋啊!&/P&
&P&&BR&& & 生活中的人的确都渴望能生活的富足和安逸。但,每一个人的今生景遇,都是自己往昔和当世所种下的因因果果。这是最公平的法则,任凭是什么人都无法逃脱。就连万德庄严具足的佛陀,还要亲自承受来自“敲击鱼王之头”而头痛三天的果报,又何况我们还在因地上苦苦跋涉着的凡夫啊!&/P&
&P&&BR&& & “欲知前生生事,今生受者是。”为了能让自己在轮回中过的景况能好一些,办法只有一个:“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杀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根本。如果因自杀而轮回到了三恶道中,痛苦将会比你眼下正在承受着的痛苦更惨烈啊!&/P&
&P&&BR&& & “诸法无我,得成与忍。”佛陀在《金刚经》里的这句话就很让人受用。生命的本身就是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的心可决定一切。如果一个人能在他的一生里把累世尘劫中所有有意和无意中种下的恶因恶果咬牙承受完毕,那他的来世一定就会是人天圣果。如果,这个人是坚信佛陀教义的佛子,那他的来生就一定能够得遇“弥陀说法,和诸上善人汇聚一处”了啊!&/P&
&P&&BR&& &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因为无法忍受世间的种种苦痛而选择了自杀。在他死去第七天夜里,我梦见他流着眼泪对我说:“是我错了啊,我现在的痛苦无法言说了!得一回人身不容易,可我却没有珍惜啊!你要好好念佛,人活着,才会有希望啊------”梦虽然是个幻象。但这个梦却让我感到很真实。&/P&
&P&&BR&& & 如果是佛子,就好好的努力修行。如果还不是佛子,就好好的活着,等到有一天,也一定会突然明白这样的道理:经历过的所有苦难,原来都是西行的资粮!&BR&&/P&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P 150%& align=left&自杀,在佛法讲是绝大的错误,自杀不能解决问题。自杀的人很可怜,为什么?譬如上吊,佛经讲:“上吊后,中阴身不能投胎,他要找替身,找不到替身就不能投胎;不能投胎,鬼魂每七天又要去吊一次,很苦!”这是增加问题,解决不了问题。服毒自杀的,每七天要服毒一次,苦不堪言,这是不可以做的。&/P&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P&爱惜自己&/P&
&P&跌倒了可以再站起来&/P&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P&以下是如丹增嘉措活佛著的《如 何 面 对 痛 苦》,较长,望楼主能耐心读完。&/P&
&P&&BR& &/P&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P&如 何 面 对 痛 苦&/P&
&P&丹增嘉措活佛 著&/P&
&P&庭 西 译&/P&
&P&目 录&/P&
&P&关于痛苦性质的认识………………………19&/P&
&P&佛教徒对待痛苦的特点……………………22&/P&
&P&不要执着痛苦………………………………26&/P&
&P&痛苦并非是永恒不变的……………………41&/P&
&P&痛苦是一场噩梦……………………………44&/P&
&P&受苦受难的“我”到底在何处……………51&/P&
&P&如何利用痛苦………………………………58&/P&
&P&内心的安详与快乐…………………………68&/P&
&P&心情愉快咒修持法…………………………85&/P&
&P&无著贤菩萨之安乐歌………………………86&/P&
&P&顶礼无忧如来!&/P&
&P&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事物。然而,人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不论其民族、性别、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有什么不同,但都希望幸福平安,而不愿意遭受苦难与不幸。因此可以说,人们彼此之间都具有共同的目标,同时也具有共同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满幸福和美好,可是人们在这个世界生存期间,又难免地要发生一些不希望出现的事情,因而人们的期望往往会落空。虽然人们的地位有高有低、能力有强有弱,不过都有自己的相应位置,高者可掌握国政,而低者可以是乞丐,甚至更低;但是高者也罢,低者也罢,都会遇到人生中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痛苦,这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的日子都处在愁闷和焦虑的境地,时常会觉得忧虑、压抑、无奈、寂寞,有时甚至是灰心丧气,完全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作为人,一生随时都会感到劳累和困倦,这就不能不让人经常去思索、去探讨人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怎样更好地度过这一生。&/P&
&P&现今社会,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的确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然而,很显然,并非所有问题都能解决的。假设人类科技真的是一切问题的终极答案,那么,现代科技发达国家的人们的脸孔都应该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事实并非如此,在那些国家里确实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例如,离、暴力和自杀等的比率仍高居不下。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现在仍有许多人类最基本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地解决。因此,仅仅依靠物质文明的发展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内心世界的发展才能会找到圆满的解决方案。进而言之,人类有着其它动物无可比拟的崇高智慧,我们若能训练自我内心,就会发现心灵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正确面对自己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困难。甚至,可以积极地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所以为什么不在这一领域去探索追求呢?&/P&
&P&我们若仅考虑自己应该如何面对痛苦是不够的,还应该更进一步用思维的方式不断地去深思。与我们有共识的许许多多人,被苦恼所迫,而陷入了痛苦的境地,因此我们不应该舍弃他们。&/P&
&P&我非常愿意倾听别人述说他们的苦难经历。十分理解那些由于痛苦而陷入困境的人们的感受和体验,他们非常真实而由衷的话语,经常令我感动不已,这或许是自己有和他们相同经历的缘故吧!当然,我也和别人一样,经历过种种痛苦,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受了许多不幸,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我最深爱的祖母的去世……&/P&
&P&我出生的地方是瓦希麦瓦(现为阿坝州红原县)的色地,我的家庭就是当地的牧民部落中的一个。幼童时期,我的祖母像父母一样养育着我。她的名字叫嘎洛,年轻的时候是当地有名的漂亮姑娘。她秀发如墨,身材匀称,婀娜多姿,眉如画月,非常的美丽动人。她的肌肤很白皙, 所以人们就亲切地称呼她噶洛,就是白的意思。我和祖母相见的时侯,她已经年近六旬,但年轻时的美貌仍依稀可辨。在她的一生中,历经坎坷,特别是她那唯一的儿子(我的父亲)在20多岁不幸亡故,使她的内心受到了很大创伤。从此以后,她的心灵深处除了我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寄托了。她今生所有愿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她爱护我就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她对我的慈爱,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做到。&/P&
&P&那时候,我家一年的全部收入还不足100元,经济非常拮据。尽管如此,我却有吃不完的野果子。当时的我因为年幼不懂事,总认为自己家的东西是吃不完的,祖母就像一个装满财物的仓库。实际上祖母自己吃的是狗食,穿的是破衣。她把好吃的都给我吃,把好的衣服都给我穿了。村里的人都知道,我是所有小孩子中最特别的一个。那时,我家的条件非常差,我的衣服上也有不少补丁。有一次,当祖母可以为我缝一件紫红色面的羊羔皮衣服时,她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她对我说,“现在我的孙儿有衣服穿了!”这些话直到今天我还能清楚地回忆起来……&/P&
&P&祖母那无私的慈爱对于我今天所形成的品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慈悲心是每一个人不应该缺少的,假如没有慈悲心,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特别是对于一位修持佛法的人来说,这是真正的无价之宝。这样的大慈大悲和博爱,是争抢不到的,它需要依靠各自的心灵来滋润,才会出现。&/P&
&P&幼时所形成的习气,对于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如果养育他的人是一个具有大慈大悲和博爱之心的人,那么这个人的品行就容易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非常有益的影响。许多的智者都对此有过论述,这是一个真理。在这个世界上,祖母实践着她那无私的慈爱,并将它全部给予了我。依靠祖母,我完全理解了什么是慈爱的真谛,也懂得了慈爱的重大价值。&/P&
&P&我在孩提时代,做过很多不应该做的事情,这给祖母增添了不少的麻烦。记得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耍,就像在天空自由飞翔的鸟儿一样,玩得连时间都忘了,完全走进了自由浪漫的世界。有时虽然黄昏太阳的余辉已经红得似火或者是天全都变黑了,但仍然不回家。这时她会一整天等着我回来,心里既着急,又非常地担心。&/P&
&P&记得我和祖母在一个叫措龙的地方居住的时候,有一天我去色地村,玩到天黑才回家。在我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条小路。当我从那儿出现的时候,先是头部出现,然后是身影出现。祖母由于一整天都在等我回来,眼睛一直盯着远处看,所以眼睛早就看花了,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以至于她感到小路上出现了一个黑糊糊的东西,她想,“我的孙儿终于回来了!”她显得非常高兴。&/P&
&P&可当她知道是把路中间的一个小土堆错当成我的头时,心里失望异常。家乡秋天的冷风吹得草丛瑟瑟作响,冷风吹打在她的脸上,祖母的眼睛被吹得泪水一滴接一滴地不断往下淌,但是她依然一边擦眼睛,一边继续向我回来的小路张望。很晚了我才回到家,祖母看着我的脸说道:“我在家整整等了你一天,你知道吗?你难道连一点也没有想起我?你这么晚才回来究竟是为什么呢?!”当祖母用这种悲楚的语调,给我讲述她一整天都在希盼我回来的经过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懊悔,我对祖母说:“祖母您是对的,我不应该让您为我这样操心!”我继续对祖母解释说,“当我去玩耍的时候,心想玩一会儿就回来,不要让祖母着急操心,可是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的时候,由于玩得太开心,完全忘记了时间。当我猛地看到天上西边的晚霞时,才发现时辰已经很晚了,这时我才一下着急起来,赶忙向小伙伴们告别,然后一阵风似地朝家跑,但因为路程太远,还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到家”。我很愧疚地对祖母说:“对不起!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上师三宝以外,祖母您就是我唯一的依靠,希望您还是像从前那样爱我吧!我发誓以后再也不让您这样久等了,请您好好地疼爱我吧!”然后紧紧地抱着祖母央求起来。祖母自己也忍不住充满爱心地抚慰我。这样一来,我和祖母又像从前一样变得高高兴兴起来……&/P&
&P&总而言之,那个时候因为自己还是一个小孩,没有更多地去想什么愧疚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真地爱她。我常常在想祖母一旦离开人世,我孤独一人在这个世界是根本无法生存的,这种想法就深深埋在了我的心里。有时当我在梦中见到祖母去世的情景,眼泪像雨点般落个不停,当从梦中惊醒时,就会发现连枕头的里外都给打湿了。虽然自己也意识到这仅仅是一个噩梦,可是,有一天要是真正发生了这种事,自己该怎么办呢?!只要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非常心慌,便着急地对祖母说:“祖母,您有一天要是离开人间,可千万不要把我一个人留下呀!”祖母听后也激动得向我点点头。&/P&
&P&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就渐渐地懂得了一些事情。记得我在智侨堪布跟前小住了几个月,这使我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祖母也显得十分高兴,对我的担心也稍微减轻一些。当我17岁的时候,听到法王晋美彭措仁波且的圣名以及他的事迹,不由得产生信仰,同时在我内心深处萌发了去色达拜见仁波且的愿望。&/P&
&P&可是,那时侯我心目中的色达是很遥远的地方。我实在放不下年迈的祖母,只好暂时放弃了这种想法。但是这件事对于我来说,的确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我早已下定了决心要做的事情,因此,我在经过反复考虑后,向祖母坦白自己的想法。&/P&
&P&祖母沉思了一下,对我说道,“我的年岁已高,而你到异地他乡,要再见面恐怕已经很难了。在我未死之前,我是决不会和你分开的,可是,这次你是为了佛法的缘故离开我,你就不要半途而废,怎么做好你就怎么做吧!”&/P&
&P&听完祖母的话,我非常地吃惊。我深深地感到她对我是如此地爱、如此地亲、如此地难分难舍……可是她这次却如此有勇气地同意我离开她,去那么远的地方实现自己的愿望。不用说这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我感到,祖母那崇高的信仰,还有那高尚的品行都是值得称颂的,当然对于我本人来说,它更是极大地鼓舞着我去追求自己的理想。&/P&
&P&话虽然这么说,可是在祖母去世前,自己若要突然离开她,从心里来说我还没有这样的决心。想到这些,我决定暂时还是留在家乡。&/P&
&P&时间就像流水一样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我的年龄就到了19岁,祖母也到了74岁的高龄。这一年对于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过后不久,祖母就得了重病,吃了好多的药还是没有什么疗效。医生们都束手无策,喇嘛们也算卦预言说祖母已经不可能康复。祖母本人也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她的身子在一天一天坏下去……&/P&
&P&一天,我在她的床边侍候,祖母由于长期受病痛的煎熬,眼睛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可是当她看着我的时候,眼神里仍然闪烁着慈爱的目光。她紧盯着我的脸,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道:“这次我的病是没有救了, 我已不能再和你在一起了!我也不再有别的什么牵挂和后悔的地方。在我的心里唯一一点不放心,那就是在我死后,再也没有像我这样照顾你的人了,你会不会照顾自己呢?!”&/P&
&P&听到祖母的这些话,我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悲痛,但我还是用没事一样的语气对她说:“祖母,请您不要为我操心,我会快乐的。您的病情到了这种程度,我内心的痛苦虽然难以承受, 但是说这些也没有用处,相聚的最后也就是分离,这是必然的,人人都无法逃避这个自然规律。我知道您做了不少善业,我相信您即使在死亡的路上也不会恐惧。不过最关键的是在这一时刻,应该舍弃那些滋生爱欲的念头,您对我也不应当有任何依恋,应该把自己的善业和慈爱带到极乐世界去。应该相信,在那里,我们祖孙二人一定会有相聚的那一天。祖母,请您放心吧!我会为您祈祷的,我和阿克曲增俩人也会用破瓦法超度您的。” &/P&
&P&我讲了这番话以后,祖母稍微有些放心了。&/P&
&P&1987年的正月初一,我最可爱的祖母离开了人世。我自己从此也将孤身一人留在这个世界上,踏上一条新的人生道路。祖母不在了,我再也没有心思在家乡继续呆下去。由于自己过去就非常想去寻访法王仁波且,所以我在祖母去世后不久,就和家乡的一些僧人朋友结伴,离开了家乡,前往五台山朝见法王仁波且。这是我第一次离开故乡雪域去那么远的地方,也是我一生中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P&
&P&在行途中,失去祖母的痛苦和沿路的艰辛交织在一起,经常使我感到无依无靠,一股孤独的寂寞和悲伤时时袭上心头。&/P&
&P&我还清楚地记得,一天,我独自一人去五台山东山附近的一个尸林。我把用祖母的骨灰做的“擦擦”像放进一个石洞里,当我为祖母祈祷后,心里才稍微轻松下来,并陷入了沉思。我想起了祖母——想起自己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一直养育自己的这个大恩人,想起了她的言行品德和慈爱……这时自己眼前好像真的出现了她的身影。我想,死!的确是太神秘了!“她真的是永远离开我了吗?”连我也向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可是当我再一想,才深知自己在今生是不可能和她重逢了。自从她去世后,她不光真的走了,而且自己连看看她影子的机会也不会再有了,甚至就连那个用祖母骨灰做的“擦擦”像,恐怕今后再也看不见了!&/P&
&P&想到这里,抚景伤情我真不愿就此与祖母的“擦擦”像告别,终于,在行途中积存下来的眼泪忍不住流满了一脸。&/P&
&P&五台山的山峰云遮雾盖,天际昏沉。&/P&
&P&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菩萨顶的庙宇,忽明忽暗,怎么看都是一种忧愁的样子……&/P&
&P&我用袈裟抹去自己的泪水,然后带着愁苦的心情,朝前面的一条小路走去。我很快回到了自己的住处。&/P&
&P&几天后,我终于如愿拜见了法王喇嘛仁波且的金颜,有了向他述说我的身世和喜乐哀愁的机会。他非常理解我,用他那圣者的目光给予了我无限的慈爱。他在安慰我的同时,还给我讲述了有关在人生苦难的历程中,如何认识寻求解脱之法的教理,消除了我心中的忧愁和懊恼,使我终身受益。&/P&
&P&通过祖母去世的前后经历,自己有了一种新的感悟,那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当遇到恶缘、逆境时,佛法能够给予哪些帮助和益处。以后,我又开始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苦难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我们对待苦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依靠这种态度,我们应该获得怎么样的体验呢?总之,关于苦,我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思考,并注意到了一些问题。正是通过祖母的故事和我对苦的思考,自己终于有了写这本书的勇气。&/P&
&P&我回忆童年的时光,向你们述说那段抹不去的经历,你们能得到什么样的感受?也许你们会产生一些和我相同的体会。&/P&
&P&总之,我们大家各自内心所具有的正确体会和感悟,可以互相交流探讨,可以互相给予促进,可以互相给予安慰。我想,为了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生命而不断努力,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目标。&/P&
&P&今天的我确实是快乐的,通过修持佛法后,我的生命逐渐有了活力,虽然长时间以来,我的肉体上受到疾病的折磨,但我的精神仍然很饱满,这都是佛法赐予我的。我作为一个凡夫,深深地体会到佛法崇高的加持力。&/P&
&P&每当这时,我就想起佛陀的大慈大悲,这使我仰慕不已。据佛陀的传记中记载,佛陀在世的时候,竹园林(古印度地名)有一位比丘得了天花,全身长满了脓疱,朋友们都不愿和他在一起,他只好住在寺院外面的一间破旧房里。这时,佛陀没有向任何人声张,自己一人悄悄来到他的住处。比丘非常地感动,他想起身给佛陀顶礼,但因非常虚弱,动弹不得。&/P&
&P&佛陀用他那具福之手,亲自把比丘满身的脓疮洗得干干净净,然后从自己的顶髻上发出一束白光,照射在病人身上。刹那间,他所有的疼痛和病根都消失了。&/P&
&P&佛陀问比丘道:“现在你肉体的痛苦感觉消失了吗?”比丘一边向佛陀顶礼一边说道:“向佛陀医王顶礼!我肉体的苦痛和病根全都没有了,可是我心里的病根却还没有去掉,为了治疗这个心病,请您给我传授佛法吧!”&/P&
&P&佛陀听了比丘的话,非常高兴。就给他传授了佛法,使比丘获得了永恒的幸福和安乐……&/P&
&P&虽然佛陀早已离开了我们,再也不能亲自为我们讲授佛法,但是,只要有坚定的信心,他所讲授的佛法就永远不会离开我们 , 因为佛法已经成为医治我们内心痛苦的良药。佛法的每一个词语,都能够使我们的心境得以改观,应该相信,它对消除我们所遭遇的痛苦和不幸是极为有利的。&BR&&/P&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P&关于痛苦性质的认识&/P&
&P&首先我们讨论痛苦的性质。我们应该懂得:在没有解脱之前,痛苦是轮回中生命的一部分,在凡夫人的一生中,要想远离痛苦是不可能的。如果掌握了这个道理,遇到了痛苦,就会认为这是一种必然,而不是意外的事,就能正确地对待它,即使面临了痛苦,也不会大惊小怪。因而,在遇到痛苦时就可以做到随遇而安。&/P&
&P&有一些人喜欢大力渲染和夸张那些充满幸福和欢乐的种种言辞,并将之用来形容现实生活。他们认为,这样才能使生活充满活力。这种观点,在暂时没有遇到痛苦和困境时,有其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生活的另一面。假如突然遇到一些挫折和稍微尝到一点痛苦的滋味,他们内心就感到震颤,以至无法接受这种事实而变得惊慌失措,完全失去了与痛苦搏斗的勇气和能力。他们不光苦恼伤愁,还会陷入危险的境地。因此,我们应该理智地去认知生活的每个层面与角落,而不应该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P&
&P&佛教非常重视对痛苦的认识,佛陀在初转法轮时,一开始就强调认识苦谛。有关对苦的认识,佛经中一般分为苦苦、坏苦和行苦三种层次。在此我们依次阐述:第一是苦苦,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众所皆有的身体上和心理上出现的痛苦。比如疾病伤痛和心灵创伤等。这种痛苦一产生,包括动物在内的所有众生都能明显感觉到是难以接受的,属于粗大之苦。第二是坏苦,即暂时以为快乐的,但过段时间就变成痛苦。比如美食华衣等,最初带来满足荣耀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很可能引发痛苦。所有世俗的快乐,我们自以为是快乐的,但事实上只要我们还处在迷惑的状态中,这些都不是清净的,而终究会带来痛苦。这种苦在产生时,是不易觉知的,所以,它属于细微之苦。第三是行苦,即此苦没有诸如苦苦和坏苦的明显苦乐之感,但它是这两种痛苦的基础。至于我们生命本身的运作,在刹那刹那地变化,极不稳固,导致了痛苦的形成。这种苦是通过分析生命的细微变化过程而确立的。因此,它属于极微之苦。在认知了行苦的本质与道理之时,就可以说掌握了苦谛的实质。&/P&
&P&佛教徒对待痛苦的特点&/P&
&P&日常生活,人们有多种面对和消除痛苦的方法。社会上普通人他们所使用的消除痛苦的方法,只能暂时解决一点问题。比如,消除饥饿就要吃东西,防御寒冷就要增添衣服,去除病苦就要服下药物,消除贫困就要去赚钱……由此,人们消除每种痛苦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但这些都不完善,亦不完全可靠。有人说:“要消除饥饿,可以吃东西和喝水。”但是靠吃喝只能解决饥渴的痛苦,而对其它痛苦则没有办法。用一顿餐,喝一次水,的确可以消除一次饥饿的痛苦,却不可能永远消除饥渴,因为用不了多久,人们又会象以前那样重新感到饥渴。不仅如此,吃一顿饭,消除一次饥饿,这也不是绝对有保证的,也有可能吃了饭会消化不良,而增加新的痛苦。总的来讲,凡夫人所使用消除痛苦的方法,都是暂时性、强制性和局限性的。这些都不是从根本上彻底消除痛苦。就象吃止疼药,暂时起了点作用,可是稍微过了一会儿,又依然如故地疼痛起来……诸如此类情况,仅仅是权宜之计,是不能消除痛苦根源的。&/P&
&P&当人们内心生起粗大烦恼时,就会采取一些不明智的手段来暂时缓解自己的心绪。这些手段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很多人会把困境的因素轻率地归结于别人,进而用暴力的手段报复他人、陷害他人,企图以此手段暂时地压制自己内心的痛苦;一些人会用酗酒的方法来麻痹自己的神经;一些人把自己家的东西都砸了,希望通过这种发泄的方式来化解痛苦;一些人则摧残自己的身体,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自杀,认为这样就可以消除痛苦了……&/P&
&P&根据佛教的观点,这样做只是雪上加霜,根本不是消除痛苦的方法,就像砍树不把根铲除一样,它还会生长出枝叶。同理,如果不把痛苦的根源彻底切断,今后还会出现其它痛苦,无论你怎么去排除它们,它们还会在别的地方重新滋生的。&/P&
&P&我们应该懂得,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是来自于内心不自在才聚集而成。因此,我们应该从这方面着手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人不是机器,可以借用别的力量来控制操纵,并使其本性彻底地得到根本改变——但这是不可能的。仅仅想凭借外部世界的某种手段,去强行消除人们内心深处的种种问题,当然是相当困难的。因为痛苦主要是由心聚集而成,所以应该依靠心来使自己安祥和平静,应该依靠产生痛苦的心识本身来消除痛苦,而不能依靠粗暴的行为来消除痛苦,解铃还需系铃人。例如可以用修无常、禅定、如梦如幻等内在的温和的方法,将痛苦彻底消除。这种观点与人们的意愿与主张是相适宜的。从根本上而言,也是有别于其他方法的。&/P&
&P&用这些方法来消除烦恼的根源——我执心,内心的痛苦就会自然缓解。再进一步将痛苦转为道用——加以利用,亦可提高慈悲心和修行层次。用自他相换的修法,就可以替代他人的痛苦……等等,佛法中有着许多类似的利用痛苦作为增上修行的方法。这些,都是以最终消除人们内心中的“执爱自心”为目的。我们普通人,考虑问题往往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而佛教的观点则恰恰与此相反,它们二者不仅在消除痛苦的方式上有所差别,而且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其看法更是大相径庭。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认为,“执爱自心”不但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安乐,相反它是痛苦的根源。只有克服和抛弃了“执爱自心”,用“执爱他心”去代替它,这样才能获得真正圆满的幸福安乐。所以,必须完全彻底地抛弃造成痛苦的“执爱自心”,这才是非常重要的。 &/P&
&P&不要执着痛苦 &/P&
&P&我们要知道正确地对待痛苦与不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们若不去控制它,它就会反过来控制我们。因此,不论遭遇多么大的痛苦与不幸,我们都要敢于正视它。&/P&
&P&这里最为重要的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把缠绕我们的痛苦及其根源执着心解脱出来。如果对痛苦的执着心越强,对待痛苦的忍耐力就越弱,如此下去,最后连忍耐一点点痛苦的能力也失去了。或者说仅有的一点忍耐能力也全部变成了烦恼。他们要么是抱怨社会,要么就是抱怨朋友家人,甚至自己抱怨自己,最终,自身受到伤害,从而走向毁灭。&/P&
&P&比如我们在平时接触到的人群中,有一部分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和场合,一和别人接触时,总是心情烦躁不安,不愉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过分执着自己的痛苦以及痛苦的根源——自我意识使他们的思想发生了混乱。正如章巴甲热曾说,“执着心很大的人们终日被痛苦、欲望所困绕,明了心情宽松的人才不会与大乐分离”。卡巴格西也曾说:&/P&
&P&若未驾御自心念,则做何事皆不适,&/P&
&P&智者知晓心念事,相遇逆缘亦转安。&/P&
&P&全知麦彭仁波且也讲过一句与这种错乱思想有关的箴言:&/P&
&P&迷乱之心未消前, 何生所为皆痛苦,&/P&
&P&漂泊不定诸有情, 自在安乐永难觅。&/P&
&P&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不从错乱的幻觉中解脱出来,无论你出身高低贵贱,无论你怎么做,痛苦都会纷至沓来。 &/P&
&P&对于痛苦的踪迹过于敏感,这不仅不能消除和克服原有的痛苦,反而会因为自己执着错觉的缘故,又增添新的痛苦。人们都想离苦得乐,为什么还要去寻找第二个痛苦呢?!&/P&
&P&一些人会想:用嘴说说容易,但现实生活中真的遇到非常不幸的事情时,就会手忙脚乱,所以,产生痛苦是必然的。的确,除了内心已经获得了自在的人以外,一般人在遇到不幸的事情时,痛苦确实无法避免,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进一步思考就会发现,感受痛苦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个人。&/P&
&P&例如,各方面的处境相同的两个人,虽然他们遇到了完全相同的不幸,可是,他们两人在心理上具备承受和抑制不幸的能力是有区别的。实际的情况就是这样,所有的结果最终会根据他们各自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人没有面对痛苦的勇气和经验,思想就不可能开通;相反,另一个人具有面对痛苦的勇气和经验,思想就会很开通,这就是他们二者的区别。如果痛苦不在于人们的内心而完全依赖于外界,是一种独立存在,那么当相同的痛苦和不幸出现时,他们为什么没有出现相同的压力与痛苦呢?因此痛苦的大小取决于对心的所持态度和方法。关于这一点,早有例子进行过说明。&/P&
&P&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个人为了考验佛陀,他来到佛陀跟前。那个人胡言乱语讲了半天,最后佛陀问他:“如果施主给的东西他人不接受,那么它该是谁的财产呢?”这个人心想:那当然还是属于施主的。于是他就说道:“应该是施主的财产!”佛陀说:“说得对,你所说的粗言秽语,我一点也没有接受,当然还是属于你的。”&/P&
&P&释迦牟尼佛实在太伟大了,他那深邃宽广的心胸在法界中没有一点动摇,考验他的人一点也没有伤害到佛陀。反而充分展示了佛陀无与伦比的智慧、慈悲和力量。因此,我们也应该向佛陀学习,努力设法使痛苦不要加害于我们。基于此,我们就应该生起正见。如果换个角度,换一种思维方式来观察,那么对事物的本质就会有新的认识、新的体悟。 &/P&
&P&一般来讲,凡夫在看待事物时,往往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并认为那就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因此,他们在看待那些伤害自己的人时也是这样——这种狭隘思维方式只会给自己带来内心的不安,不会有任何益处。所以即使是伤害过自己的人,也要从正面的角度来看待他,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新习惯,对自己对别人都会有很大的利益。&/P&
&P&不论是什么人,前世的业力、现世的生活环境、人生的经历和人的个性等都迥然不同。因此这个世界的性质就必然是多元的。每个人都依循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我们不能强求人人都适合自己的意愿。假如认识到了这一点,就可以大大地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当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就有勇气面对和承受;再进一步说,滚滚红尘中每个凡夫人的生命都被烦恼所控制,有时做一些无知的事情当然是再所难免的。但是,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分析它们,应该懂得这不是人的错,而是他的内心烦恼造成的错误。只有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思想才不会狭隘,我们的思路才会变得开阔。下面讲一个与此观点相同的故事……&/P&
&P&很早以前,有座日光城,那里住着一位名为日光王的国王。他有一头白色的大象。国王让驯兽师去驯服它。一天国王和驯兽师两人骑着大象进了森林。&/P&
&P&国王的大象是一头公象,当它闻到森林中母象的气味时,就象发了疯似的,不顾一切地拼命奔跑,驯兽师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令大象回头。这时国王相当恐惧,不知道做什么好。 &/P&
&P&“怎么办好呢?”国王对驯兽师说。&/P&
&P&“赶快抓住树枝!”驯兽师说。&/P&
&P&国王在慌乱中伸手抓住了一个树枝,终于使自己幸免于难。国王在森林中大发雷霆,立即命令手下人把那位没有使大象驯服的驯兽师关进监狱。驯兽师请求国王让他再试一次。&/P&
&P&“我除了没有驯服大象的心以外,它的身体已经被我驯服了。”他为自己辩护道。&/P&
&P&“你说已经驯服了大象的身体,你有什么证据呢?”&/P&
&P&“请国王给我七天时间,您就会看到它回来,到时您就明白了。”&/P&
&P&七天过后大象果然回来了。驯兽师拿着一个用火烧红的铁锤来到了大象跟前。他向大象招呼一声,做了一个手势。大象听到主人的话,象是无法克制似的,毫不犹豫地玩起滚烫通红的铁锤来。&/P&
&P&国王看到这一切,终于相信了驯兽师的话。他又对驯兽师说,“那么,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是‘驯心’呢?!你可以告诉我这方面的见闻吗?”&/P&
&P&“‘驯心’那只有佛陀!”驯兽师说。&/P&
&P&国王一听到“佛陀”的名号,立刻就产生了信仰,他的心情也忽然开朗起来……&/P&
&P&这个故事使人清楚地明白,烦恼对我们的内心有多大的影响!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烦恼是多么可怕。那头大象并不是不怕那个驯兽师,也不是不想听驯兽师的话。假如驯兽师命令它玩通红滚烫的铁锤,它都毫不犹豫地玩起来,其它就更不在话下了。可是当烦恼已经生起来时,它便失去了控制能力,于是毫不犹豫地跟在那头母象后面跑了起来。&/P&
&P&同样,当人们的内心被欲念、怨恨、嫉妒等烦恼紧紧缠绕时,必然要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与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伤害父母、伤害妻儿、甚至伤害自己,对他人也会做出一些不合情理的事情,这是情有可原的。因此,当别人攻击我们时,应该想到这并不是人的过错,而是烦恼的过错。 因此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自己生起忍耐心。&/P&
&P&可是有些人不同意把人和烦恼分开,他们认为把人和烦恼分开来讲这种观点纯属是胡说。在他们看来,烦恼大,这就是人的过失,假如像你所说的那样去宽恕他,对方这些坏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无所顾忌放任自流,对你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这时,难道你还要容忍吗?&/P&
&P&把人和烦恼分开这种观点有不少的理由和例证。我们若深入地分析,冲动与愤怒是我们清净心被烦恼之垢所染污而出现的,都是不明智之举,只会令事情愈加复杂化。我们应当用智慧观察分析,处理问题。修习忍辱并非别人说的统统都对,我们都去接受。每个人都拥有追求真理的权力,假如我们站在真理的一边时,就应该保留自己的观点。为了实现理想,甚至在必要时可以用非暴力的手段来进行强烈的辩护。为什么要把人和烦恼分开呢?为了正确地了解别人,令自己心胸变得更开阔,而减轻内心的种种痛苦。我之所以这样讲,目的就在于此。&/P&
&P&上面这些说法都与大乘佛教的理论观点有关。不论显宗还是密宗,都认为心的本性是清净的,一切众生皆是因地佛。烦恼等缺点都只是暂时存在于众生的心里,并没有进入他们的本性。因此,从心性的角度来看,都具有清净的佛性。所以,要对包括微小生命在内的所有众生都不应该轻视和践踏。&/P&
&P&显宗的观点是把众生观想为自己的父母,密乘更进一步把所有众生观想为佛菩萨,这些都是在前面的理论基础上得来的。因此,应该对所有的众生生起善心和慈悲心,尤其是我们人类具有辨别和判断善恶的能力,在修行的道路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权益,并用爱心和宽容来对待他们……这就是大乘佛教的基本人生观。 &/P&
&P&我们凡夫平时在思考问题时,常会持这样的态度,即喜欢把别人及其缺点过错混在一起,这些偏见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正因我们常常看到对方的过错,即使对方有很多优点,也不会信任他,总认为他非常坏,总想这个坏人会伤害自己。人们不去责备人的缺点过错,而是去责怪人本身,导致自己的内心烦乱发怒,最终陷入痛苦的境地……&/P&
&P&认真分析这种观点,与我家乡的一个笑话极其相似:有一个傻瓜在家里看电视,当看到一个不合自己心意的画面时,暴跳如雷,他立刻毫不犹豫地用石头把电视机砸烂了。虽然电视节目不好,但只是电视节目的过错,而与电视机毫无关系,这个道理即使一般的人也都清楚。可是他连这么简单的事理都分辨不清,才做了这样的傻事。&/P&
&P&这个笑话很能说明一个道理,人本身或人的心性就像电视机的屏幕,而人的各种烦恼缺点就像电视节目,把人本身和人的缺点、电视机和电视节目混为一谈,心自然会烦乱发怒,这是二者共同的地方。&/P&
&P&如此,解释或许就会发现我们的思维和看法上肯定会有很多错误成份。虽然从理智上明明知道自己有错误,但是面对现实的时候就无法顾及这一点。把人本身和人的缺点混为一谈的做法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错误观念,它具有很大的影响,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改变。尽管如此,平时我们的思想中并不是没有正确的东西,在多数人平常的言行中也会说,“他是一个好人,不过缺点就是性子稍微有些急躁。”“不是对他本人有看法或意见,而是不同意他的说法。”等等……诸如此类的说法是符合道理的。分析这些话的核心意义,某些地方是有问题的,我不敢苟同,然而,他们并没有完全彻底地否定一个人。&/P&
&P&“不彻底否定一个人”这个道理,人们往往不能举一反三,在某个特定的范围内,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我们的理解能够超越这个范围,并将这个道理经过一定的深化,使之逐步适用于更大范围的话,即使别人要伤害自己,思想上也会想得开,心理上也会出现一些不同于以前的微妙变化,这一点有修行经验的人都有体验。在烦恼逐渐减少后,人的本性力量就会逐渐显现,使自己的痛苦逐渐减少,懂得了这个道理是极其重要的。&/P&
&P&平时因痛苦而产生的压力大还是小,主要取决于对观念想法的理解。自己若对事物能够忍耐,就会找到正确观察和理解事物的方法。在这个前提下,不论遇到多么恶劣的境遇,心里都应清楚一点,那就是即便焦虑万千也无济于事。正如古印度的佛学大师寂天菩萨所说的,遇到不好的境遇时应该这样想:对不好的境遇,自己能够改变也罢,不能够改变也罢,最终的结果仅仅是这两个。假如自己能够改变的话,就不要焦虑;假如自己想改变它,但又无能为力,焦虑又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应该想到,除了正确面对痛苦外,不会出现任何有益的东西。我们只有持这样的观点态度,心理上才会大有裨益。&/P&
&P&若事尚可救, 云何不欢喜?&/P&
&P&若已不济事, 不乐有何益。&/P&
&P&这是寂天菩萨所写的颂词,我们应该牢记它的意义。&BR&&/P&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P&痛苦并非是永恒不变的&/P&
&P&正如释迦牟尼佛所指出,佛教所有观念中,认识无常是最殊胜的修法之一。无常的观念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在遇到坎坷境遇时,它是分析痛苦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P&
&P&世界上很多痛苦都是因为“境”和“有境”不平衡所造成的。就像“境”在不停地变化一样,对有境——心的认识也应该相应地把握,这样,进退取舍的操作才会与实质规律相复合。由于不了解这种情况,“境”虽然在无常、虽然在变化,然而,心却以为是永恒不变的,并用此说法来加以否定诸法无常。正因为这两者不谐调,在自己的面前留下了事先没有遇料到的许多事物,从而使自己心灰意冷……一切都是无常的,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意外与不幸,应该深刻认知这个道理,并在自己的思想上有所准备。&/P&
&P&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像处在波浪之上一样,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的,未来的世界也同样不会停止不前,也会每时每刻都在变化,&/P&
&P&在这种千变万化的大潮流中,人的身心也会每时每刻不停地变化。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人们的观念、思想、行为也在变化。&/P&
&P&回过头来,想想从小到大所发生的一切变化,有时连我们自己也不会相信。比如,像我们自己小时候,偶尔发现一种新的玩具,由玩玩具所得到的快乐现在要找根本就找不到。丢失了这种玩具的痛苦,现在同样也找不回来了。&/P&
&P&如果再看看孩提时代的种种幼稚想法,除了感到可笑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东西。可是深入思维,就会发现我们现在的想法和孩提时代的想法是一样的。尽管我们现在不会再去玩那些儿童玩具,但是,工作、家庭、感情等又何尝不是一种玩具,而人们平常去玩这些玩具时是非常执着的。 &/P&
&P&如果我们对变化无常的现像有一些认识,当遇到不好的境遇时,自己的想法就会有别于一般人,就会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就会这样想,痛苦也是无常的,它不会永远困扰自己,是可以摆脱的。痛苦会随着外部世界的迁变而变化,会随着内心世界的演变而变化,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P&
&P&痛苦并非永恒不变的存在。我们应该懂得以“永恒之心”来执着无常的事所造成的粗猛焦虑,这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应该用无常的观点来调整自己的内心,如果能够使外部世界的变化和内心世界的变化保持一定平衡,我们就生活的比较潇洒自在了。&/P&
&P&痛苦是一场噩梦&/P&
&P&所谓痛苦,是依凭于某种条件相对而存在,并不是一种实有恒常不变的存在。从我们日常生活经验来看,痛苦的确是依赖于其它条件相对存在的,对于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P&
&P&比如,要是一个陌生人对我们讲了一些不堪入耳的话,我们心里会感到不舒服,感到难受,可是,当听到自己的亲密朋友也对自己说如此坏话时,陌生人说自己坏话所造成的难受,就算不上什么了。而对朋友,我们会说:“别人这样说我不怪他,但是像你这样的好友也这么说我,这是不应该的!”于是动怒心烦,遭受痛苦的折磨。如果那个亲密的朋友是依靠狡诈、伪善的手段进行欺骗,使自己遭受到巨大损失和灾祸的话,同样,“亲友仅是在语言上说说所带来的痛苦”,情况又无所谓了,对此,我们就会说:“因为是朋友,当面说些难听的话,是可以原谅的。可是,靠这种欺诈手段来伤害,这令我无法忍受。”然后,自己感到心如刀割,怒不可遏,痛苦难忍……&/P&
&P&再举个例子,当我们身体的不同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外在痛苦时,我们对痛苦的感受也同样是相对存在的。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先在腿部扎上一根针,会立刻感到针刺之苦。接着,用比针还粗的锥子,扎在手臂上—感到这个疼痛,针刺之苦就会微乎其微。如果再用匕首刺入腹部,所感受到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而锥刺之苦与针刺之苦,那就根本算不上什么了……&/P&
&P&的确是这样,通过上面三件烦恼事情的例子和身体上发生不同程度痛苦的假设,经过逐一对比,我们就不难发现,痛苦的存在是相对而言的。&/P&
&P&如果痛苦本身能独立存在,它便不会因为观待对象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也就是讲,微小痛苦的存在,不应该因强烈痛苦的出现而受到影响。但是,事实却非如此。我们所见到的情况是,在微小痛苦出现时,会感觉到,并有所执著。但当剧烈痛苦产生时,我们会立刻对前者微小之苦弃之一边,无所感受,从而执著感觉剧烈之苦——这就是观待对象转成剧烈痛苦后,对待痛苦的感受也同样改变了。&/P&
&P&事实证明,痛苦除了相对存在之外,它的实质是难以成立的。因而痛苦只是一种虚假的存在。所谓虚假,就是如梦如幻的观念,这种观念是有着极其深奥内涵的。&/P&
&P&我们要想达到真正的如梦如幻的境界,只有在证悟空性之后,才能够获得。然而,对于一般人来说,在某种程度上,相似的如梦如幻的感受,是不难得到的。&/P&
&P&这一相似的感受,从我们自己人生历程中就可以找到。回顾过去岁月的许多前尘往事,尤其是自己所经历的痛苦等,我们会发现它们就如同昨夜的梦境,这两者是如此一致。我们就会认识到,虽然痛苦正在发生时似乎真实存在,但时过境迁,却都只留下一点痕迹——片影鸿爪。&/P&
&P&如果我们再深入地分析,就会发现,我们所谓的漫漫人生路,其实就是沉痼之长梦。这期间所经历的幸福与欢乐,却是一场美梦,而经历的痛苦,却是一场噩梦……&/P&
&P&可是,在一般人眼里,因为眼前这一切可以亲眼目睹,所以必然是一种真实存在,不可能等同梦境。然而,我们都知道,在梦境中,眼前一切也能感到是确确实实的存在,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希望与焦虑,都犹如白昼一样真实。但是,这梦中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同样,白天所发生的一切也是如此。&/P&
&P&《禅定王经》中曾提到,有一少女在梦中生了一个可爱的男孩,不久男孩就夭折了。先是在小孩出生时,少女心里有着难言的欢悦,然后小孩死了,又揪心裂肺般的悲痛……在她梦醒之后,这一切又都烟消云散。小孩根本就没出生,哪来的死亡?对梦中所发生的一切,少女已不再有喜怒哀乐的执著。只是在心中留下了对梦中凭空产生出如此多幻象的一种莫可名状的感觉而已。&/P&
&P&同样,眼前发生的一切看上去似乎真实存在,快乐和痛苦也是一种无可否认的事实,但当我们的心从执著中解脱出来后,才发现这一切如同梦境,只是自己的幻觉而已。&/P&
&P&这两者一为睡着的梦,一为醒着的梦,无论是哪种梦,在本质上都不存在。&/P&
&P&而一般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执著已经根深蒂固。所以,虽然我们能从睡眠之梦中醒来,但醒着的梦却一直难以苏醒,在一次又一次的迷失中,我们承受着无休无止难以忍受的痛苦。如果通晓了这个道理,就会明白这一切都是如梦如幻。在自己遭遇不幸时,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会想到再没有必要去执著于不切实际的幻想,执著之心逐渐得以淡化,痛苦也就随之减少,这是必然的。&/P&
&P&西藏的大德无著贤菩萨所著的《佛子行三十七颂》指出:&/P&
&P&“诸苦犹如梦死婴,实执幻象徒劳累,&/P&
&P&由此遭遇违缘时,领悟幻境佛子行”&/P&
&P&讲的就是这个道理。&/P&
&P&有人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来说,生活应该是实实在在,不应该是虚无漂渺的,为什么去观修如梦如幻呢?我认为,修习如梦如幻并非使你的生活变得虚假,恰恰相反,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而且还会促使你消除生活中的虚假成份,进而充分把握生活的实质。由于我们没能认识内在实质,导致我们无论在生活态度上,还是在生活方式上都出现许多错误,从而,会遭遇到许多困难与不幸。有时,自己明明知道不该执著的事,反而执著,造成内心的创伤……这些都是本性中不存在的虚假成份——无明的垢染。假如你追求真实的生活,而且想要明白其中的真正价值,那么,你就应该用各种方法(如梦如幻的修法等)来消除虚假的垢染。&/P&
&P&这样,你的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完美无憾了!&/P&
&P&&BR&&/P&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P&受苦受难的“我”到底在何处&/P&
&P&寂天菩萨曾说:“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苦,皆由我执生,此魔何所需。”由此在现实世界,灾难和痛苦都是因为我执而产生的。所谓的“我执”,不是指的别的,就是指平时我们内心中存在的自我意识,由于这个缘故,我们自身被一种有别于任何东西的执著方式所牢牢束缚。&/P&
&P&所以,我们会说:“他对我不好,我忍受不了,我太痛苦了。” 对于所有的东西都想以我为中心加以控制,并想据为己有;甚至于别人说了一点点不好听的话,都会斤斤计较,产生强烈的情绪反映,多数人每天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为了自我;别人的大多数行为都被视为对自我的威胁,从而极度烦恼……诸如此类的痛苦,借助于我执的力量,还会被无端地扩展下去。&/P&
&P&心理上的痛苦,显而易见是由我执造成的,但生理上的痛苦也肯定与我执有关系。这一点,讨论起来稍微有些难度,然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生理上的痛苦,也与自我有关。“我执”的习气特别执著自我肉体,从而形成了一种坏的习惯。所以,在经受生理上微小的疼痛时,自我的感觉是很灵敏的;反之,换了与自己相续无关的人,若受到攻击或伤害,因为自己的我执局限于自身,他人受到伤害与否,就与自己毫无关系了。由此看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一切痛苦与问题都是从我执中产生的。对于所缘境的我——“我的概念”,若用佛法中分析胜义空性的逻辑推理加以判断的话,确确实实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因此,执著于“我”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倘若有所谓“我”的存在那也是存在于自相续的蕴体之内,因而我们用分析胜义空性的逻辑来分析是寻找不到的。如果我们认为它是存在于身体中手足等每一部分则都是“我”,那就有许多“我”,可以说多如牛毛,这就不符合情理了;如果身体的每一部分不是“我”,从其它地方就更找不到“我”了,所以是构不成所谓的“我”了。&/P&
&P&同样,从内部来看,这自能了知的心识,虽然未予观察之时,它是明然而存的。但是,以智慧观察它的来龙去脉——它始从何处而来、现在住于何处、最终又去向何方,它有无形状、有无颜色、有无指定性质……如此等等分析,是寻觅不到实有的存在。因此,从内心之中也是找寻不到“我”的存在。这样推究下去,最终观察与被观察之间的对立也荡然无存。从而可以知道内外有情事物都是空性的。那么,又怎样去揭示空性之理呢?因为无我之空性,是超离言说之境,不可言思的。所以,愈是接近事物本来面目,智者们愈是保持缄默,这是很自然的。有关本性之理的表述,仅仅依靠外在文字来分别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应该如理深入地去修行,才能真正契入。&/P&
&P&无我是一切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在其本性之中,具有虚假性的世俗法是根本不存在的。于此理所证悟的智慧,那也就与法界本性无二无别。我们在已然了证空性之时,则如同雾消云散于虚空,由我执所产生的一切痛苦,也就消逝于空性中了……&/P&
&P&因此,铲除一切痛苦根本的唯一方法,就是了彻本来面目——证悟无我空性的真理。&/P&
&P&在佛法中认知体证空性的方法有很多。显宗中大多采用通过思辨之理分析外在事物,从而达到推判空性的目的——这种方法,不是简捷明了的。而密宗大圆满法,则现量直接认识心性——本来面目,这就是自性大圆满法门。这是佛法所有法门中最为殊胜无比的!&/P&
&P&在此要强调的是,如何趣入这一甚深法门——自性大圆满法呢?我们所需要的条件就是,自己必须具有猛烈而恒久的信心,依靠具有圆满传承的上师的窍诀,在上师加持下,契入大圆满法门。接着,我们再来认识大圆满法的总体三阶段:首先,认识觉性(心性)阶段;然后逐渐成熟觉性阶段;最后,觉性获得稳固阶段。由此修习大圆满法,真正了知掌握,是可以得到圆满成就的。若想深入细致地了解这些甚深法理的话,可参阅许多续部经典和甚深窍诀书籍,其中有着十分详尽的阐述,在此就不必赘述了。我们继续谈的话题,还是回到“如何面对痛苦”来吧!&/P&
&P&对于初学者,以及那些已初步认识觉性,而其修行水准仍未达到大圆满见解高度的修行人来说,为了提高他们的修行与解脱痛苦的能力,在此,有必要用简要的语言,给大家讲述一些窍诀。&/P&
&P&全知法王龙钦饶降(无垢光尊者)曾经教诲我们说:“只要采用特殊的手段,也就是认识觉性——本来面目,掌握了如此唯一的关键要领,就可以改变一切!在无论出现什么障碍之时,首先加以识别,再虔诚祈祷上师,感请上师降临(获得加持),然后,仔细观察障碍的来龙去脉——如何而来、现于何处、妨害何者……如此观察,则是寻觅不到任何结果的。由之会自然发现赤裸觉性,清明之态。那么,一切都解脱于觉性之中,将障碍转化为成就——这就是所谓的“瑜伽士”。对于显现,不论出现何种情况,是利还是弊,全都是觉性之游舞显现。我们应该知道,在大圆满境界中,快乐不异于觉性,痛苦不异于觉性,疾病不异于觉性,欢喜也不异于觉性。在明了如此道理之后,就会永远快乐幸福。我(龙钦饶降尊者)也在这种境界中消除了一切障碍,获得了永恒的安乐。身为一名瑜伽士,任何障碍与痛苦,都应该完全作为修行之法……”&/P&
&P&为了使大家更加了解一些,我们再讲述一则窍诀方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生理上往往出现疾病,或者在心理上出现痛苦,由此以为“我病了”或者“我心里十分难受”。对于这种情况,就应当在此“我病了”或者“我心里十分难受”的念头上,不去分别改变,而坦然安住。如此修行,心理上的痛苦就会立刻平息。虽然身体生理上的疾病不一定会马上痊愈,但是,疾病的痛苦就会变成空性。如果延长修行时间,全身会刹那间出现知觉上的麻木感,随之使疾病带来的剧痛也会减轻。再进一步加以修行,痛苦与业障就能清除了。如此行之,我们就会在修持上得到促进提高……这个教诲,是引自于噶玛乔美大师的《促进如意宝》和国苍巴大师的《平等密意总摄》教言中的窍诀。&/P&
&P&如何利用痛苦&/P&
&P&首先,我们应该放弃不愿接受痛苦的心念。否则,在面对痛苦之际,心中就自然产生烦恼,导致承受力变得脆弱,因此,逃避痛苦是消极的,我们应该对这一点引起足够的重视。&/P&
&P&痛苦本身,不一定都是有害的,它可以转化成力量。如果我们正确地利用这种力量,就能够使恶缘变化为顺缘。一般来说,无论做什么事情,不会一帆风顺、轻而易举的。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既然违缘不可避免,在面临挫折时,不要使自己的精神崩溃,应该鼓起勇气去坚强地面对。在遇到困境之际,我们的注意力不应该集中在痛苦之上,而应集中到如何运用转化痛苦的力量上。&/P&
&P&如何运用这种力量呢?我们可以借助这种力量,去帮助那些饱受苦难的人们,去战胜痛苦,重新获得幸福快乐。当然,每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也许有人怀疑自己在帮助他人减轻痛苦方面缺乏足够的能力。但是,事实说明任何人都是完全可以胜任的。我们可以用善良之心,给予那些身受痛苦的人们力所能及的同情和安慰。经验告诉我们,遭受痛苦折磨的人特别渴望得到他人的同情与安慰。所以,这也属于正确利用痛苦的方法之一。&/P&
&P&假如我们没有机会和条件,用语言去表达同情和安慰,那么,我们也可以尝试用观想的方法,去利用痛苦。即以自己的痛苦经历推及于他人,从而懂得,在这个世界上,和自己一样的受苦受难者,乃至更甚于自己苦难的众生,实在是数不胜数的。在今天的阳光下,许许多多的众生正在遭受无尽的痛苦。比如,有的因身体饱尝疾病伤痛的折磨而痛不欲生,有的因精神上受到折磨而意志消沉,濒临自杀的边缘。不光如此,就在当前短暂的这一刻,就有无量的众生经受着失去生命的痛苦, 如果对这一切都视而不见,还能容忍自己说只有我一个人在受苦的话,他就应该想到自己的心胸实在是太狭隘了。&/P&
&P&我们应当把注意力转向到众生的痛苦上,并尽力地生起慈悲之心,如此亦能惠及于己身。如果自己没有经历过痛苦,就不容易产生关心众生的想法。如果不能产生这种想法,对众生所经受的痛苦折磨就难以产生同情和怜悯,如此则很难生起对痛苦众生的慈悲之心了。相反,当自己正在经历痛苦的时候,想想自己的遭遇,那就比较容易产生同情心和慈悲心。所以,牢牢把握住这个契机,痛苦就将产生非凡的价值。&/P&
&P&在自己出现痛苦时,我们可以把握机会利用这一痛苦利益众生。若进一步阐明,就是观想以自己的痛苦来代受众生的痛苦。我们可以同时发愿:愿以我这一次痛苦的经历来消除众生的所有痛苦及其根源,愿以我的痛苦来换取众生的痛苦,愿以我的忧伤来取代众生的忧伤,愿以我的死亡来替代众生的死亡……对此,愿上师三宝加持我如愿以偿!&/P&
&P&我们若更进一步修行的话,可以采用大乘佛教所教授的窍决方法,即通过自己呼吸气息的出入,来进行自他苦乐的交换。可以这样观想:在从鼻孔呼出清净之气时,将自身的安乐和安乐之因,化成白光融入众生或某个特定痛苦众生的身中;在吸气时,将那些正在经受苦难折磨的众生或某一众生的痛苦与痛苦之因,都化为黑光,通过鼻孔,融进自己心中的“自我痛苦”的念头上……&/P&
&P&当这种修法修到一定程度时,就能够具备真正消除众生痛苦的能力。以前,国苍巴大师在国苍地方修行。一次,当他正在专心修法时,来了一位名叫让西的妇女,她因死了丈夫和儿子,痛不欲生。国苍巴大师见到她,心里生起了无比的慈悲心。对她说道:“我时常心中充满安乐,你就把安乐拿去吧!把你的痛苦留给我!”话语一落,那位妇女立刻不再感到痛苦,连她自己也感到意外。于是,她对大师充满了信心。以后,她精进修行获得了成就,成了一位自在的瑜伽母。&/P&
&P&虽然,我们大多数人现在还没有仅依靠观想呼吸,而具有真正苦乐相换的能力,但是,我们若依靠清净意乐,依照此法去修行,也能够间接地对众生有帮助。&/P&
&P&对此,难免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这样修持观想力真的可以把他人的痛苦拿到自己身心上,那对自己岂不是太危险了吗?……如果有这样的担心,那就象我刚才在前面提出的那样,内心思维“只要以自己所经受的某种痛苦,来替代众生所受之苦”——有了这样的发心就可以了。因为不一定非用这种“苦乐相换”的修行观想方法去做。其实,将众生痛苦真正换取到自己身心上的高深修行力,并非一般人可以达到的。所以,“危险”的程度自然是很小的。万一真的具备了这种能力对于那些大菩萨来说,则是求之不得。能用自己这么小的痛苦去消除众生巨大的痛苦,那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呀!&/P&
&P&对于真正的修行者来说,痛苦不但不会令人困顿,反而已成为生活上的一种乐趣。以前西藏噶当派的大德们就认为,遇到痛苦,是十分荣幸的事。卡巴格西曾说:&/P&
&P&“现今所有微小苦,能消宿生之业障,&/P&
&P&此引来世之幸福,当观痛苦即欢乐。&/P&
&P&逆境恶缘为善师,灾祸促得修行益,&/P&
&P&以苦扫除罪业障,岂视痛苦为不幸?”&/P&
&P&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自己过去世所积造恶业的种子,一直存留在相续中,在没彻底铲除之前,它肯定能发芽生长,早晚都会造成剧烈的痛苦与沉重的灾难,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我们现在经受一点微小之苦,如果能够正视它,它就会使大的罪业净除,今后再也不经受痛苦了。&/P&
&P&因此,痛苦是痛苦的结束,痛苦是扫除罪业的扫帚。然而,为何将痛苦作为善师——善知识呢?从某种角度来讲,正如佛陀所说,假如世间没有痛苦,我们也就没有必要从六道轮回中求得解脱了。&/P&
&P&但是在以前,这些道理还仅仅停留在理性认识上,现在则可以依靠所受痛苦的经验来清楚地知道。从而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认识了解脱的意义,促进了修行。所以,我们应该把痛苦作为善知识来看待。薄多瓦大师也说过,一般人对于下雪多感厌烦,但对于远行的商人来说,却是件好事,因为下雪对马蹄有利,晚上下还雪可避免盗马贼的光临。同样,一般人虽然对痛苦感到憎恶,但作为一个修行者来说,这的确是好事,应该坦然接受痛苦、贫穷、谩骂、诬陷等等,甚至包括梦中的痛苦……如此行持,将会得到净除业障等许多功德。&/P&
&P&对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来说,痛苦对修行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朗日塘巴大师说:“昨晚我感到特别不适,修法的效果却反而增长了许多。”&/P&
&P&为了消除大的灾难,应该接受小的痛苦——有关这个道理,龙树菩萨在《中观宝论》中也说:“医方中所说,以毒能攻毒,如是以小苦,除大苦何妨。诸法意前导,说意为上首,虽苦岂无益,作现苦后利,何况为自他,引广大利乐,此法是常规!”上面颂词的意思是说,比如在医疗中,就有用毒药做药物来治疗严重中毒的例子,同样,可以用痛苦来消除痛苦。也就是说,应甘愿忍受较小的痛苦,来消除对自己有较大危害的痛苦。尤其是大乘主张,心是万法的前导,心是万事万物中最主要的,所以,以利他之心来接受痛苦能产生极为广大的利益,这是合乎情理的。例如,在医生针灸时,病人的身体上会有短暂的不舒适,但藉此可以消除将要发生的严重疾病。同样,我们为了自己和众生深远的利益,不用说这是值得做的,也是最应该做的事情——接受微小的痛苦。这也正是古代大德们的风范。&/P&
&P&以上概略地阐述了关于面对痛苦的一些方法。也就是,以不执著(不要执著痛苦)和无常观(痛苦不是永恒不变的)来为面对痛苦打下基础,以梦幻观(痛苦是一场噩梦)和无我观(受苦受难的我到底在哪里)来正式面对和处理痛苦,以利用痛苦(如何利用痛苦)来遣除违缘和促进修行。这三者在这里是以前行、正行、后行的方式来阐述的。但这也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根基(条件)以与自己相适应的次第为前提来选择最适合的方式。其实,面对痛苦的方法远不止于上述几种,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与之相应的方法。&/P&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P&内心的安详与快乐&/P&
&P&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普遍认为快乐是存在于外在物质上的,从而引发盲目冲动地去贪恋、去执着追求。不过,追求外在物质所产生的快乐并不可靠。一切外在的物质,都是虚假的世俗法,它们往往欺骗着我们从眼识(以及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乃至到意识间的感官。那些未证悟的人们,会经常跟着外在物质的假相跑,变得迷惑彷徨……&/P&
&P&我们所处的这个花花世界极具诱惑力,而人们的心也是飘摇不定毫无主见,导致心识被外境物质所控制,极不稳定,变化很大。举个例子来说,回忆自己从童年到现在的经历,思想认识的更替变化是如此频繁。过去判断为千真万确的事情,现在很多都成了错误的;过去认为是真理的,而现在有许多变成了谬误;过去认为是谬误的,但现在有许多变成了真理……由于看到如此变化的现像,不禁使人感到,过去和现在的想法的确是不同的,去年和今年的想法也不一定是相同的。不光如此,昨天和今天的想法,甚至早上与晚上的想法也不一定相同。由此可见,我们已经被心欺骗了多少次呀!诚如佛经中说,“眼耳鼻及舌身意,此等功用非正量,如若感官皆正量,圣者之道有何用?!”&/P&
&P&从无始乃至于今天,外境欺骗了感官,感官欺骗了我们……这一道理就如同西藏谚语所言,“仇人欺骗儿子,儿子欺骗父亲”。因此,不牢靠的基础——感官,依虚假世界所产生的身心感受,是非常不可靠的。&/P&
&P&下面我们先从身识——身体的感觉说起。例如,当感到寒冷而难受时,就希望得到热的温暖,稍微享受了一下温暖,就感到舒服。但是,如果时间长了感到十分烦热,进而身体就难以忍受了——由此可见,从热的温暖所产生的安乐也不是绝对的。再比如,坐久了会感到烦躁,就想出去走走,活动活动,由此会觉得舒服。然而,走的时间长了,舒服感会消失,又想回去坐坐……所以,依靠外在形式所得来的安乐感只是暂时的相对的。&/P&
&P&从以上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知道,假如从热的感觉中得到的舒服是绝对的快乐,那么,即使处在燥热的环境中,也应该感到安乐,事实并非如此。这种快乐的产生又需要在某种条件——冷气的加入下才能重新获得。从行走中得到舒服感,就必须以长时间久坐为前提条件……否则,安乐怎有可能产生呢?&/P&
&P&如果存在绝对的安乐感,就不应该需要其它条件。因为,其本身自可产生快乐。但是,实际情形不是这样。这种世间的快乐,在龙树菩萨所著的《宝论》和圣天菩萨著的《中观四百颂》中都取名为“改变痛苦形式的快乐”。它意思是讲,某种痛苦仅仅是改变了形式,即成为所谓的快乐,其实,它本身并非是真正的快乐。&/P&
&P&同样,意识的感觉也是十分不可靠的。例如,从感情方面说,有些年轻人遇到了称心如意的朋友,最初时,对方的每个言谈举止都是那么的可爱且百看不厌,仿佛世间所有美好的东西都集中到了她(他)的身上,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要是没有了对方,就会觉得生活失去了意义,脸上也失去了笑容。和对方在一起的情意绵绵欢乐幸福,好象用世间所有美妙言辞都无法表达,对未来充满了美好憧憬。但是,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还需要面临许多考验……一般人的内心世界根本不自在,他们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无法和谐统一的。事实往往是这样,当炽热的感情稍为冷却,而理智战胜感情时,也许你就会发现对方发生了许多难以预料的变化。“以前的人怎么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了”——此时,一看到对方,就心厌情忿。以前依靠对方所产生的快乐,现在则完全被痛苦所取代。因为误会而结合,因为理解而分开。最终事情到底是否如此,只要问一问那些离了婚的人士就明白了……&/P&
&P&的确,我们一般人的心理感受都是随着外境的变化而变化,甚至,这种变化也是非常迅疾的。所以,凡夫之人不论何时何地,永恒的安祥是难以获得的。如此看来,我们的心理感觉并不是一牢永固,如果真正的快乐存在于外境当中,那么,用游戏和歌舞的欢乐,对于那些因失去儿女而感到痛苦不堪的父母们来讲,也应该使他们心生欢喜。但事实上却是恰恰相反的。如果给他们这样做,必然会加剧他们的痛苦,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假使欲令他们快乐,那所必需的首要条件就是先要他们心情开朗——把心锁打……由此看出,所有的外在事物,仅仅是生起快乐的次要因素,而不是主要因素。&/P&
&P&人们因为愚昧的缘故,自以为一切快乐都能从外境获得,这种习气已经根深蒂固。人们往往极力追求外在物质的欢乐,这有巨大的危险性。因为,他们的内心世界根本不自在,即便获得了少许快乐,也极易被外境所转,而最终成为痛苦。他们追求外在快乐的行为,往往都以失败而告终。米拉日巴尊者曾说:“内在欢乐尚未得,外在快乐皆苦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P&
&P&如今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是,物质方面的进步,与精神方面的发展是十分不平衡的,由此造成了许多问题。在当今社会,竞争局面与日俱增。为了追逐名利,人们不择手段,争前恐后。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我们不可否认,有的人采用合法与不合法的手段,的确获得了些许成功。这些人的富有生活,对于弱小贫穷者来说,都是梦所不及的。有的人对他们羡慕不已,会不由自主地蜂拥而上,迎合奉承、谄言献媚……实际上,那些权利与金钱,正如借来之物一样,你仅可以暂时享用,但并不能永远属于你,对于这个道理又有谁能够知晓呢?&/P&
&P&无论拥有多少财富,仍没有满足之时,这是凡夫之人共有的特性。某些已有很高名利地位的人,他们欲望膨胀,对外在物质的贪婪达到了极限,而这种贪欲却永无休止……在此情况之下,若失去了地位,耗散了财富,那些灾难又接踵而至……这时,以前所有的欢乐幸福都变成了记忆中的痕迹,是再也回不来了,除了能增加自己的痛苦之外,是毫无益处的。亲朋好友会远离,而围聚在自己身边的人却是相互讥讽责怪,喋喋不休……此时此刻,这个人内心中熊熊燃烧着悔恨之火,所有希望都变得十分渺茫,最后连活下去的勇气也丧失了。另外一部分人,虽然暂时没有丧失名利地位,但是,他们的心思不分白天黑夜都在考虑着利害得失,一直都被焦虑所困扰,从而在精神上不断地遭受痛苦的折磨,他们不仅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且在前进过程中愈加感到惶恐不安。他们的内心总觉得如履薄冰,心惊胆颤。虽然尽可以得到现实生活中的丰富物质享受,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很难再出现真正的安祥与恬静。因此,外在物质的快乐并非可靠,它是不健康的快乐。&/P&
&P&有人会问,既然这样,是不是我们完全不可以追求外在物质的快乐呢?我想,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期间,完全不享受外在物质的快乐是不太现实的,对此我并未加以否定。我想强调的是,要想获得健康的快乐,必须依靠内心这一主要因素,而外在物质是次要的。所以,一定不要对主要的追求和次要的追求在认识上出错,这是十分重要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假如我们以内心为主要目标去追求,由此获得自在的话,那么,即使受到外部世界的干扰与刺激,也不会产生痛苦,而且,自然而然,就会在人生之路上充满了快乐与幸福。又有人会想,追求内心快乐是否妨碍到享受外在物质的快乐呢?我认为,这不仅没有妨碍,反而是有助益的。假若我们的内心没有安祥自在,那么,不管外在东西多么美丽漂亮,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假若我们的内心已然悠闲自得,那么,对于外在物质品味,自然会感到快乐。&/P&
&P&我们上面所阐明的情况,是针对一般尚未达到高水平的修行者而言,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法完全脱离外在物质的快乐。但是,对于高层次的修行者就不同了,他们是不被外在物质所支配的,完全依靠内心的力量来达到自在洒脱,对于一切都感到纯粹的快乐,从而获得一种安乐三昧。在《父母相会经》中说:“有一种禅定名叫安乐三摩地,若获得了此种三摩地的大菩萨,他们所感受到的万法皆是快乐的。”这句话在一般人看来,肯定会有些神秘色彩,但是,我们却不应该排除其中真理的存在。有人会觉得这个道理太过于理想化,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我认为,美好的理想不能代替现实的快乐,现实的快乐也不一定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只有失望。所以,过于的乐观与过于的悲观都是错误的。对于我们一般人,要想获得佛与菩萨所具有的快乐,也许还要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内心的快乐不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承受,而不应该是消极地遗弃。&/P&
&P&内心的安祥与自在,是真正宗教徒的生活。所有依靠外在欲求的快乐,都是不堪与之相比的。心里的欢乐和外在的欢乐二者的区别用一句比喻来说就是,通过外在的欲求所得到的欢乐,就如同搔痒而出现的欢乐一样,从内心中获得的欢乐,就如同摆脱瘙痒(皮肤病)之苦的欢乐一样。搔痒从开始到把患处抓伤,尽管觉得很舒服,可是越抓越难受。与此同理,依赖对世间的欲求所得到的快乐,从开始享受到结束,自以为是快乐,但是实质上并未超越坏苦的范畴。越是享用它,痛苦的感觉就会越大。反过来讲,摆脱了瘙痒之苦的欢乐,虽然没有瞬间短暂的变化所产生的快感,但是它的本质却是真正的快乐,无论怎样去享受它,都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同样,内心的安乐,虽然不是世俗人有染污的零星所现的快乐,然而,它的性质是一种本质的欢乐。无论怎样享用它,都没有丝毫的变化。这就是它的特点。&/P&
&P&针对这些情况,龙树菩萨阐述道:“搔痒所出之快乐,摆脱瘙痒更快乐。享受欲求之快乐,摆脱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恒指期货亏了十几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