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理财哪个银行最好理财风险

银行理财有哪些风险?教你六招买到可靠的理财产品__理财频道 - 融360
银行理财有哪些风险?教你六招买到可靠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有哪些风险?教你六招买到可靠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到底有哪些风险?投资者应该怎样才能买到安全可靠的理财产品?
  如果有人咨询有什么靠谱的理财产品推荐,那么融360理财分析师最放心推荐的大概就是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了,前者是针对闲散资金而言,后者则是针对大额资金而言,因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购买起点最低也是5万元。
  但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宁愿相信余额宝也不愿相信银行理财,他们对银行越来越不信任。诚然,近年来银行确实发生了很多负面事件,包括存款失踪、理财亏损、存款或理财变保险等等,让客户蒙受了很大的损失。
  但银行理财真的那么不靠谱吗?今天融360理财分析师就来说说银行理财的风险问题,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本金风险和收益风险。
  一、本金风险
  本金风险包括两种,一种是被骗了钱直接打水漂,另一种是本金出现了部分亏损。
  第一种情况不会发生在银行理财身上,但是投资者在买银行理财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比方说你去银行网点买理财产品,你以为自己买的是银行理财,钱也进到银行的账户中了,但实际上是银行内部员工和外部不法分子勾结,把钱挪用到其它地方了,如果跑路了或是钱被挥霍一空,投资者损失就大了。
  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在银行柜台,在贵宾室等单间里比较容易发生。不过这种情况大家不用太担心,只要你是通过银行正规渠道,在银行柜台或是正规的理财区域购买,极少会发生。但如果真有银行工作人员把你请到一个神秘的单间之中,而且没有监控没有其他工作人员,那你就要小心了。
  第二种情况发生的概率要大很多,包含的情形也比较多,最常见的就是你以为自己买的是银行自营理财,但其实买的是银行代销理财,比如基金,尤其是风险偏高的股票基金和指数基金,行情不好的情况下亏损很正常,比如2016年这两类基金跌幅都在10%左右。基金是可以投向股市等高风险领域的,但是面向普通投资者发售的银行理财不可以投向股市,资金大多流向债券市场,只有面向高净值或私银客户的银行理财资金才允许投资证券市场。
  银行自营的理财本金会亏损吗?有可能,但是可能性极低,大概万分之一吧,融360监测的数据中基本没发现这种情况。银行理财本金亏损更可能发生在风险等级在R3或以上级别的产品上,不过有些产品不披露到期收益率所以有时会监测不到。如果投资者购买的是风险等级为1级或2级的理财产品,本金亏损的概率几乎为零,风险等级为2级的理财产品说是不保本,但目前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银行理财都会是刚性兑付,所以本金风险极低。
  二、收益风险
  买银行理财没有拿到预期收益的情况还是相对常见的,但是与其它理财产品相比概率也不高,这里要区分结构性理财和非结构性理财。
  结构性理财挂钩股指、股票、黄金、汇率等衍生金融资产,收益率是浮动的,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比较低。融360近期监测的数据显示,结构性理财产品达不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为30%左右,其中预期收益率越高达标率就越低,预期最高收益率超过5%的结构性理财收益未达标率高达70%左右。
  非结构性理财的收益未达标率大致在5%-6%之间,即使没有达到预期收益率,大部分非结构性理财的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差别也不会太大,比如预期收益率是4.8%,实际到期收益率是4.65%,虽然收益没有达标,但是差距很小,而且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大家买理财产品没达到预期收益最常见的是买成了保险或是基金。银行员工为了拿高额佣金,往往会积极向大家推荐代销的保险理财或是基金,买保险理财的时候会跟你说多么安全收益率多么高,但实际上经常达不到银行员工承诺的收益,有时甚至连存款利率都达不到;买基金的时候会跟你吹嘘产品的高收益和稳定性,但实际上基金的风险太大,有可能会获取高收益,有可能收益会很低,有可能会亏损。
  以上讲的就是银行理财的两大风险,总结来说,如果你购买的是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那么本金和收益风险都比较大,如果你购买的是银行自营理财产品,本金风险极低,收益风险也不高,而且大多发生在结构性理财和风险等级较高的理财产品上面。
  知道银行理财的风险之后,投资者该如何挑选理财产品呢?融360理财分析师给大家提供几点建议:
  首先,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购买银行理财,正规途径包括银行柜台、银行理财专区、自助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渠道,即使是在贵宾室也要保证有监控,从而保证资金是流向银行渠道。
  第二,查看产品说明书,是不是银行自营理财就一目了然了,不放心的话可以去中国理财网输入产品名称或编号,凡是能查到的都是银行自营理财。
  第三,结构性理财不是不可以买,但是一定要了解产品的收益计算方式,对挂钩资产标的市场行情和前景有一定的判断才可以,千万不要看到收益率很高就一冲动买了。
  第四,第一次购买银行理财需要做一份风险评估问卷,而且必须按照评估结果购买理财产品,不能买超出自己风险能力的理财产品,有些投资者为了能购买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会重新进行风险评估,这种行为是非常不提倡的。
  第五,风险等级为1级或2级的理财产品可以放心购买,起码本金无忧,风险等级在3级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就要小心了,确认你自己能承担一定的风险可以买,否则尽量别碰。当然,如果你是高净值客户,资产百万或是千万元,购买这类理财产品没什么问题。
  第六,如果想获取较高的收益,那么建议你购买城商行或股份行的风险等级为2级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基本都可以达到预期收益率。但是明显超出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的理财产品一定要谨慎购买,如果你看到一款收益率为6%的理财产品,要么它不是银行理财,要么是结构性理财,要么是高风险理财。
  哪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最高?关注:融360财秘(rong360licai),回复&银行理财&获取最新榜单。
文中产品信息
小编推荐: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www.rong360.
com)。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暂无评论,需要你第一个站出来表达观点!
Copyright & 2015 Rong36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融360 - 银行 版权所有风险提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上这个网站查一下风险提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上这个网站查一下商业逻辑百家号最近几年,虚假理财和银行飞单让不少投资者中招。虚假理财、银行飞单等案件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信息不透明所致。近日,银监会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申将不断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框架,建立理财产品信息登记系统,为投资者提供理财产品登记编码的验证查询服务;对银行理财产品进一步实施全国集中统一登记和穿透式信息报送政策,从根源上杜绝虚假理财和银行飞单等现象的发生。银监会的表态,引起了广泛关注。每日金融走访发现,许多投资者不知道银行理财产品有编码可查。不少投资者本能地认为,只要是银行卖出来的理财产品,就没有问题。投资者充分信任银行,银行对理财产品的背书作用被无限放大。与此同时,一些银行网点的理财经理在向投资者推销产品时,也不会提供必要的风险提示。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如何查询理财产品真伪,更不要说指导投资者。他们更关注的是投资者的资金预算,会买多少产品。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做一下风险提示。希望读者看了这篇文章后,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尽量避免踩坑。先来看看政策。按照银监会39号文的要求,银行发售普通个人客户理财产品时,需在宣传销售文本中公布所售产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的登记编码,客户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产品信息,未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登记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律不得销售。投资者要注意两点,一是每个理财产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中都有登记编码,具有唯一性;二是去中国理财网查询产品信息。不少投资者对每日金融表示,没听过中国理财网。还有人以为这是一个卖理财产品的公司。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理财网是银监会下属的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平台。输入某款理财产品的登记编码(一般是大写字母C开头,14或15位)可以看到,每款理财产品的名称、登记编码、收益类型、运作模式、募集币种、风险等级、起售金额、发行机构、销售区域等详细信息。通过中国理财网查询,主要是核实该产品是否为正规理财产品,能够防范虚假理财和银行飞单。这才是查询理财产品编码最大的意义。我们再从理财经理的角度说下这个问题。在不少银行网点,理财经理的产品风险提示明显不够。多位理财经理表示: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购买的理财产品都是真的,不需要再查验真伪。而这也是很多投资者的想法。其实,投资者抱有这样的想法一点都不奇怪。一直以来,我国的银行都是正规机构示人,民众对银行天然信赖。各种虚假理财的操作人员,也都会找一家银行网点“办公”,以消除对方的不信任。这也是绝大多数虚假理财案件被爆的出事地点在某某银行的原因。再加上理财经理夸大银行品牌做背书,更让投资者深信不疑。有投资者就表示,从没想过去查询银行理财产品的真伪。这也无意间助长了虚假理财和银行飞单的产生。还有从业人员表示,每个银行网点都有提示,提醒投资者通过网上银行、智能终端等渠道查询理财产品的真伪,就忽略了告知投资者通过官方信息披露网站查询的环节。正如银监会创新部主任李文红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一样,希望商业银行统一认识,主动宣传、普及金融理财知识,对客户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事实上,落实到位并不难。银行要求理财经理在推荐产品时,必须向客户介绍中国理财网,引导投资者去查询。银行把这一步作为产品推荐流程严格规范起来,就可以了。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提高风险意识,主动辨识产品真伪,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金额,一般都不是一笔小数目。&&&&推荐阅读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商业逻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全面解读市场信息,实时播报独家内部参考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不明白这三点,千万不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__理财频道 - 融360
不明白这三点,千万不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不明白这三点,千万不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高女士因花费185万元在南京银行购买的一款理财产品,到期后不赚反亏,起诉南京银行,日前已在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据了解,投资者想要追回本金损失困难重重。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投资者与南京银行违规销售基金产品的纠纷仍未化解。
  今年3月份,江苏证监局要求南京银行对违规行为进行改正,南京银行回应将做好整改工作,却拒绝赔偿投资者。
  高女士因花费185万元在南京银行购买的一款理财产品,到期后不赚反亏,本金亏损达25万元,起诉南京银行,日前已在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据了解,投资者想要追回本金损失困难重重。
  &绝对回报13%&变&亏损15%&
  去年6月,南京银行各支行向投资者推荐一款名为&鑫元半年定开债券&的基金产品,在宣传中,理财经理称该基金是一款中低风险等级、稳健增长的理财产品,不投资股票,有些支行还承诺有保底的收益率,在宣传中普遍使用&高收益&&稳定&&绝对收益&&增值&&高于定存&&高于理财&等字眼,还分发印有&半年绝对回报13%&的宣传单,称是南京银行自己推出的理财产品。
  但实质上,鑫元定开债券基金,是由上海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起的,分为鑫元一年定开基金和鑫元半年定开基金两种,该产品实际上是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的理财产品。
  投资者该如何在今后的投资中避免同样的麻烦呢?
  1、银行理财产品不保证只赚不赔
  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
  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包括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和有最低收益的浮动收益理财产品;
  非保证收益理财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
  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并不保证客户本金安全的理财产品。
  投资者购买南京银行的这款理财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风险其实最高。这种理财产品非但不保收益,连本金都无法保证。虽然南京银行在宣传中普遍使用&高收益&&稳定&&绝对收益&&增值&&高于定存&&高于理财&等字眼,但投资者一定做到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
  2. 投资需在自己能承受的风险等级之内
  由于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划分没有统一规定,各家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采用了不同的符号。根据产品风险特性,一般银行将理财产品风险由低到高分为R1-R5 5个等级:
  R1(谨慎型)该级别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风险很低
  R2(稳健型)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本,风险相对较小
  R3(平衡型)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本,风险适中
  R4(进取型)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本,风险较大
  R5(激进型)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本,风险极大
  一位李姓女士称她曾在南京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做过风险评估,评估报告中是&不能承担任何亏损&或&仅能承受5%亏损&。然而,南京银行理财经理却向她推荐了该款鑫元基金产品。投资者不应轻信理财经理的一面之词,应当按照风险评估结果购买与自己相应或更低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
  3. 在银行买的理财产品不一定是银行的
  银行理财产品是指我国商业银行在法律法规核准的经营范围内,运用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专业投资能力,按照既定的投资策略代理投资者进行投资而推出的理财产品,或称理财计划。
  而银行代销的金融产品由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产品设计、投资及管理,而商业银行仅承担对第三方产品的遴选准入、产品推介、产品销售和资金代收付等职能。也就是说,一旦那些金融机构出了问题,银行可以概不负责。
  南京银行的代理律师称投资者在认购基金、持有基金份额时,即成为基金合同的当事人,表明其承认基金合同,接受基金合同的约束。所以高女士需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作为投资者,你是否应该仔细反省下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否真正弄懂了上述3点。银行理财产品,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稳健。
  想了解最新银行理财及宝宝行情,可以到微信号:融360财秘(rong360licai)回复【银行理财】获取【银行理财周报】,回复【宝宝】可获取【宝类产品日报】。
文中产品信息
小编推荐: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www.rong360.
com)。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暂无评论,需要你第一个站出来表达观点!
Copyright & 2015 Rong36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融360 - 银行 版权所有银行理财风险小?多家银行“走过场” 测评形同虚设 _新浪江苏_新浪网
  春节将至,各大银行业务忙碌,买理财也成为储户的共同选择。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各窗口纷纷排起了长队。某银行网点的理财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春节前是银行最为繁忙的时期,近日来银行的人归纳起来有“四多”:存钱的人多、取款的人多、贷款的人多、买理财产品的人也多。”
  另外,据了解,虽然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加强银行理财的风险管理,并且明文规定了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的具体要求。但是,《证券日报》记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多数银行对于风险评估的执行流于形式,风险评估更是走过场。
  银保产品最受投资者待见
  在《证券日报》记者走访的几家银行网点,各种银保产品都标注在了大堂的醒目位置。在一些银行网点,部分银保产品收益率在5%以上,引得投资者纷纷驻足了解。
  在某国有大行的一家网点,《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大堂的宣传栏上贴有一张印有近期各类理财产品发售信息的宣传单,该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大部分在4%以下,但有一行用大大的红字非常显眼地标注着“某某财险”的产品,收益率为4.2%。
  在其他中小银行营业网点,《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目前收益率在3%左右,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在4%以上,部分银保产品最高收益率达5%以上。
  对于银保产品的优势,许多银行的客户经理表示,该类产品不仅收益率高,而且保本。“因为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比较低,我一般都会主动给投资者介绍保险产品,收益率相对要高,而且很多投资者自己也倾向于咨询和购买银保产品”,某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表示。
  另一家国有大行的理财客户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现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较低,客户的购买积极性不高。相反,我们行与一些保险公司合作的产品,收益率高,卖得特别好,有一款银保产品刚刚卖光了。”
  《证券日报》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还发现,很多客户经理都放弃了推销银行理财产品,转而推荐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而且强调“利息高且保本无风险”,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就可以领取本金和利息,而且本金和利息也会在合同中写的很清楚。
  风险测评形同虚设
  作为理财产品销售的第一道风控——风险承受力测评近期却走起了过场。看起来规范严谨的风险评估程序,在实际操作中却太过随意。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虽然客户只能按照评估结果去购买相应的理财产品,但是客户却可以随意更改评估报告。大多数银行的工作人员都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如果风险评级不合格就改答案重新做一遍”。风险评估本是一道严格的风控流程,然而,有的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完成销售,主动要求客户多次进行风险评估测试,以达到可以购买更高风险级别理财产品的客户评级。而投资者在购买代销产品,很容易在无意间买到了“风险越位”的产品。
  银监会2011年11月份出台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其中第二十八条规定了,商业银行应当在客户首次购买理财产品前在本行网点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并体验其风险测评环节发现,虽然各大银行基本上都执行了此项要求,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银行的风险评估测试,基本为走过场,使得风险评估并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从《证券日报》记者拿到的几家银行风险评估问卷来看,基本都是不到10道选择题,题目设置也都遵照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依据至少应当包括客户年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投资目的、收益预期、风险偏好、流动性要求、风险认识以及风险损失承受程度等。”
  这其中,只有年龄和财务状况属于客观题目,财务状况的题目大多是问家庭年收入以及收入或资产中可用于金融投资的比例。其他几项题目主观性更强一些,比如关于投资目的的题目:对您而言,保本比追求高收益更为重要。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一共五个选项。
  在某国有大行北京地区网点,该行的客户经理询问《证券日报》记者投资需求后,推荐了几款理财产品。该行的风险评估共计8道题,《证券日报》记者读题和做题,花了不到10分钟,评估结果为“稳健”。在得知《证券日报》记者想购买投资类的基金产品,客户经理表示:“这个评估结果不能购买此款产品,需要重新测试并更改一些题目的选项才可以,评估结果为进取型才可以。”
  在另一家国有大行网点,当《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有些选择不太准确想要重新评估时,理财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做风险评估时最好选择看起来承受力更高的选项,这样能确保买产品时不受限制,每道风险测评题的四个选项中,最后一个往往为风险承受能力最高的选项,因此,‘多选几个C或D’,这是最简单方法。”按照此种方法,记者评估出了“进取型”的评级结果,可以投资“中高”以及以下风险的产品。
  而此后《证券日报》记者又走访多个银行网点并按照真实情况填写风险测评问卷,获得了“稳健型”的评级结果,对应可以投资“中低”及以下风险的产品。
  在一家城商行网点,该行理财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对于购买银保产品的投资者,我行之前不需要做风险评估,可直接购买,但是从去年12月初开始也需要做风险评估。”
  一些受访的消费者对于风险评估并不太懂。“银行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能买理财产品就行”,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告诉记者。
  《证券日报》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都会问及风险评估结果与本人真实情况如果不符,会不会有什么影响。有些客户经理回答较为规范,称“要按照等级划分来购买相对应的产品”。而有的客户经理则以“没什么影响”一句带过。一家国有大行的客户经理还告诉记者,“如果想购买范围更大,可以把测评结果做的高一些,这样选择性多一些。”
  其实,上述《办法》的第二十五条写明,“商业银行应当根据风险匹配原则在理财产品风险评级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应当在理财产品销售文件中明确提示产品适合销售的客户范围,并在销售系统中设置销售限制措施。”
  《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产品销售应遵循风险匹配原则,主要是从保护客户合法权益角度要求商业银行按照风险匹配原则审慎尽责开展理财产品销售,客户只能购买风险评级等于或低于其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评级的理财产品。
01-17 13:36|分享
01-17 08:14|分享
01-17 08:11|分享
01-17 08:08|分享
01-17 08:03|分享
01-17 07:59|分享
01-17 07:55|分享
01-17 07:49|分享
01-17 07:48|分享
01-17 07:46|分享
新浪地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大银行哪个理财最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