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黑龙江省讷河市董宝成齐齐哈尔市讷河市各个乡镇赶集表

 |  |  | 
http://www.nehe.gov.cn      信息来源:中国讷河   点击量:2643
商业供销第一章&商&业第一节&机&构1986年县商业局编制22人,正、副局长4人,内设秘书股、人事股、业务股、财务股、审计股、统计股、教育股、保卫股、物价股、集体股。下辖酒类专卖局、百货公司、五金公司、糖酒公司、蔬菜公司、食品公司、饮食服务公司及商业学校、拉哈商业办事处。1993年改称市商业贸易委员会。1996年改称市贸易局。2001年改称市商贸办公室。2005年编制9人,正副主任3人,内设秘书股、人事股、业务股、保卫股及事业单位畜禽屠宰管理所。第二节&体制改革1986年在上年实行小企业放开经营的基础上,贯彻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八字&方针,制发《关于县商业体制改革的补充意见》,巩固、消化、补充、完善商业体制改革成果,进行企业内部改革:完善生猪合同定购制度;调整近郊蔬菜产业结构、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实行站、店目标管理责任制;放开经营小型商服企业。服务公司所属企业采取个人租赁,集资入股,合伙做生意等改革措施。百货公司改为经济实体,实行坐店经营,取得了转亏为盈的明显效果。翌年制定实施《县商业企业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方案》,通过竞争有20人中标承包经营商业零售企业。1988年普遍实行企业经理负责制,确立经理在企业的中心地位和职代会民主决策制度;改革公司内设机构,实行按职责配人员;承包租赁企业引入风险机制,实行全员抵押;在讷河旅社实行股份制试点,职工入股率达90%。1989年推进企业的兼并与联合,优化配置资产存量。经营成果好的鞋帽专业商店兼并了亏损的羊毛衫经营部。糖酒食杂批发部兼并糖酒分店扩大了经营规模。五金批发部和五金商店实行联合取得经营佳绩。县商业系统的改革受到省商业厅的肯定并在省商业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齐市二商局在讷河召开商业改革经验交流会议。1996年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按照市政府&卸包袱、转机制、活存量、促发展&和&抓大放小&的改革要求,推进流通体制和企业产权制度及资产经营方式改革:市边贸、百货和肉联公司依法破产,卸掉债务及历史包袱7 280万元,盘活企业存量资产1 212万元。百货公司重组为天和等4个有限责任公司。通江肉联公司重组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市糖酒、五金、蔬菜公司年底破产终结,卸掉债务和历史包袱3 730万元,盘活存量资产750万元。完善国有民营企业,提高了运行质量。是年底商贸直属62户企业完成改革,其中实行公司制5户、股份合作制1户、破产还债3户、拍卖5户、国有民营29户、公有民营9户。1998年,攻坚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讷河市贸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方案》,实现国有资本从企业中退出。完成了百货大楼的股份制改造,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破产后重组的6个公司与主管部门分开,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出售独立核算企业4户,以出售所得买断了184名国有职工的身份并妥善安置。完成服务公司和讷河一百、二百商店的委托经营改革。1999年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落实企业召开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董事会聘任总经理和监事会对董事、经理进行有效监督的制度。发挥党组织和工会、职代会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民主参与和保证作用,使转制后的企业做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成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2000年依照《讷河市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规定》,完成15户商贸企业的产权改革。将百货大楼、百货商场、一百和二百商店兼并,出售破产企业的闲置土地22 433平方米和库房7 700平方米,收回资产160万元。2001年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国有商贸企业&两个置换&的步伐:整体出售国有企业第一副食品中心、百货商场、饮食服务公司及其所属店、馆;出售集体企业糖酒公司二、三、五分店和立新理发店。整体出售企业收入1 080万元,将446名离退休人员移送劳动保险部门,对380名职工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偿金536.4万元;通过评估资产、置换职工身份和组建股份制公司,实行新企新制。年底22户独立核算企业全部完成产改任务。2003年将历史悠久的一百商店整体出售给齐市鑫海路桥有限责任公司,为214名职工发放经济补偿金420万元,为100余经营业户发放赔偿金125万元,为4名工伤人员及6名遗属发放一次性补助金8.9万元,将80多名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保局发放养老金。2004年4月启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并轨企业35户、下岗职工3 020人。至2005年,95%的国有商贸企业退出国有,1 470名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和享受并轨政策。第三节&商品购销1986年县商业系统开拓城乡市场,搞活商品流通。县百货、五金、糖酒、蔬菜公司从全国250多个厂站购进4 200个品种商品,并及时下摆;举办11次迎季商品展销会(进货会),成交总额1 096万元。五金公司等3个工业品公司组织下乡展销,成交额达25万元。蔬菜公司做好春、秋两季土豆收调工作,收购土豆23 600吨,增加了经济效益,解决了农民&卖土豆难&问题。系统年商品销售总额6 370万元,同比增长19.7%;实现利税127万元,同比增长14.4%。1988年开展生产力标准大讨论,实现了销售上升,利润增加,资金周转加快,劳动效率提高。年实现销售额10 500万元,同比增长35.2%;资金周转由上年的3.36次上升至3.7次;人均劳效上升为59.625元,提高10.3%。翌年扩大商业经营、拓宽购销渠道、增加有效供给,保障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1996年商贸系统开辟第二战场,利用现有的生产要素、资源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市饮食服务公司更新改造明珠宾馆,将临街一层楼改建成商业门点,餐厅对外出租;二楼改建成为舞厅和KTV包房,年增加收入102.4万元。市肉联公司招商兴建大鹅加工生产线。市百货、蔬菜公司将闲置的仓库、冷库、场地对外出租,年增收30万元。市五金公司等单位利用现有营业房增设首饰修理、缝纫裁剪、洗熨服装、修表刻字、工艺美术等项目,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加了企业效益。1998年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两轮驱动、综合发展&,在搞好主业的同时扩展生产经营领域:安排45名下岗职工摆摊设点,下乡赶集,把生意做到群众生产生活中去,收入149万元;扩建14处网点,改善购物环境,增加收入48万元;招商引资盘活闲置资产,创收15万元。整体引进资金207.7万元,增加收入31万元,使184名下岗职工再就业2000年,商贸企业由商品经营转向资产经营,着力在招商引资上做文章。利用空闲的土地、房屋、场地、柜台招商引资900万元。百货大楼引进齐齐哈尔黄金珠宝宫,年销售200万元,创利税11万元。燃料公司已成无资企业,以转让经营权的方式从鹤丰煤炭有限公司引资800万元,并由其保证讷河市场的煤炭供应。2003年一百商店引进齐市鑫海路桥有限公司投资1 000万元进行整体改造,建成讷河市鑫海商厦。2004年引进双鸭山矿物集团设立讷河煤炭交易市场,实现利税60万元。食品公司以冷库及大鹅生产线招商山东和安徽省客户成立鑫盛鹅企业,月加工大鹅1万只,提升了企业效益又拉动了鹅养殖业的发展。至2005年,商贸系统招商引资到位额800万元,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40万美元,生猪屠宰1.5万头,实现税收39万元。第四节&个体私营商业1986年落实国家发展个体商户政策,个体商户发展到2 767家,从业人员3 023人,年零售额3 545万元,分别增长26倍、28倍和21倍。个体商业的发展丰富和活跃了城乡市场经济,补充了国有和集体商业经营的不足。至1990年个体商业达到2 383家,从业人员3 837人,年零售额3 878万元。 年,市政府制定并实施发展个体商业经济优惠政策,推动个体商业迅猛发展。1994年个体商户发展到10 150户,私营企业达36家,从业人员1.7万人,同比增长53.8%、125%和58%;纳税1 030万元,增长19.4%。翌年建成财兴脱水蔬菜有限公司等6户&三资&企业。1999年个体商户发展到44 335户,从业人员101 200人;私营企业达到796家,雇工8 500人。个体私营经济产值55 800万元,纳税2 972万元。到2005年,全市个体商户6 387户,从业人员10 336人;私营企业1 291家,从业人员4 805人。个体商业经营吃、穿、用、住、烧、医疗、书报、娱乐、五金、交电、化建和农业生产资料等20多个种类,其中零售、肉食、禽蛋、鲜果、蔬菜、水产品已占社会商业零售总量的98.8%,满足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1986&2005年讷河市个体私营商业情况表单位:万元&&&&&&&&&&&&&&&&&&&& &&&&&&&&&&&&&&&&&&&&&&&&&&&7-1
户数(个)
从业人数(人)
户数(个)
从业人数(人)
&第五节 &集市贸易1986年县城只有一处露天大型农贸市场,农村有23处集贸市场。年集贸成交额增长27.8%,年递增14.5%。1990年开始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辐射作用。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多方联建,城乡以粮油、马铃薯、蔬菜为重点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小生产资料、小工业品、小食品为重点的交易市场及农村综合贸易市场建立起来并不断壮大,城乡集贸额达1 740万元。年以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新建、改建各类市场25个,面积14.2万平方米。1992年组建马铃薯批发市场、果品批发市场、粮油批发市场和肉食批发市场等各类市场21处。是年城乡各类集贸市场发展到41处,其中封闭式市场19处、半封闭式市场20处、露天市场2处,建筑面积达111万多平方米,集市贸易成交额3 570万元,同比增长78%。1993年由县工商部门投资320万元,将露天的&南市场&改造为6 000平方米的封闭式农贸大市场。市政府投资2 30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的&北方大市场&,拥有300多个营业室,设1 000多个摊位,可容纳2 000多名从业人员开展经营活动。市区的兴业路小食品批发一条街、建材商品批发一条街、西环城路的运输市场一条街、北环城路的农日杂产品一条街等,成为市场贸易的繁华区域。乡镇所在地亦建成规模的农贸市场,村定期举办商贸大集,城乡集贸市场呈现繁荣活跃的局面。1994年建成煤炭交易市场和大豆批发市场。本市集贸市场发展到47处,乡村大集发展到24处。集贸成交额达6 100万元,增长29%。1997年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交易活跃,集贸交易额达1.3亿元,同比增长169.6%。2001年组建粮食现货批发交易市场,搞活粮食流通,吸引市域及周边县、旗共56家企业和210余家个体经营业户参与交易,年大豆现货交易量达80万吨,创利税600余万元。翌年市区开办季节性早市和夜市,设有摊位500多个,经营户2 000多人,解决了市民多样化生活需求和农民进城&卖菜难&问题。主要商贸企业简介鑫海集团讷河商厦&本市招商引进的第一家大型商业企业。2003年12月开业。位于市区中心大街南二道街路西原讷河第一百货商店旧址,与繁华的兴业路市场毗邻,是目前讷河设施最佳、布局最新的现代化商贸城。商厦塑造了&诚实守信、追求卓越&的集团风格。讷河商厦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体高度30米四层建筑。一楼主要经营日用百货、金银珠宝、钟表眼镜、文教箱包、五金电料、家电灯具、针织鞋帽和大型超市。二楼主要经营名优家具、床上用品、布匹裁剪和餐饮。三楼115个高间主要经营国内外名优品牌服饰和男女服装、童装。整个商厦高雅壮观,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名品荟萃。从一楼通往三楼的电梯和现代化防火设施,为顾客铺设一条快捷安全的绿色通道。&第二章&供&销第一节 机&构1986年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设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为执行机构。编制62人,领导职数5人。内设秘书、人事、保卫、基层、财会、审计、统计、业务、物价、集体等10个科和农副产品办公室。下辖生产资料公司、土特产品公司、果品公司、贸易公司、供销商场、供销学校、拉哈供销办事处和拉哈土产站、果品站、生产资料站、贸易站等企业及20个乡镇供销社。2005年市供销联社理事会内设办公室、人事劳资股、合作指导股、监保股、社有资产管理股,编制15人,领导职数5人。第二节 &体制改革1986年,县供销联社制定下发经营承包责任制方案,实行企业年度计划承包,建立领导岗位责任制,实行指标承包和职务岗位承包相结合,进行全面考核,奖勤罚懒。经营承包形式有定额承包,以率计奖;定农副产品采购额、废品收购额、商品销售额、利润额等四项计划指标承包计奖;以每百元销售额所取得的利润计奖。翌年10月按照上级部署加速供销社体制改革,把供销社办成农民群众的合作商业组织,制定实施《讷河县供销合作社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方案》:改供销社&官管&为民管,实现社员当家作主;将供销社理事会、监事会改为社务管理委员会,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改革资金结构,增加民办成分,大力吸收股金,使农民真正成为供销社的股东;各级供销企业领导干部改任命制为选聘制,职工由统包统配制改为劳动合同制;改革经营核算体制,大公司划专、划小,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改革管理制度,实行经理、主任经营责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小微零售门点和集体企业普遍推行租赁制;县供销联社办成经济实体,改与基层社的关系为管理、经营、服务关系。1988年通过生产力标准大讨论,推动改革向多方位、深层次发展。改革了供销社管理体制,将理事会、监事会建在村上,改乡联社核算为分社(村)核算;改干部任命制为聘任制,改职工调配制为优化制;改革企业分配制度,推行&双轨制&、&双定率&。所有供销企业实行公开招标选择承包人,克服了&和平承包&、&奉命承包&的诸多弊端;22个乡镇供销社全部实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盈利按劳分配按抵押金分红,亏损用抵押金补亏,解决了过去存在的责、权、利脱节,包盈不包亏,包上不包下的问题。引入法律机制。企业承包人缴纳抵押金后与县联社签定为期三年的承包合同,把各自的权利义务、承包指标、奖罚办法以合同形式固定下来,具有法律效力。优化了劳动组合。企业按照&双向选择、合理流动&和&择优、公平、机会均等&的原则实行职工优化组合。翌年着力搞活经营机制,将经营体制不合理的土产公司划分为土产日杂公司、废品畜产公司和草秸公司。落实承包、租赁经营,扩大了社员股金。深化了分配制度改革。基层供销社普遍实行百元工资含量的&三联&、&四联&或&五联&计酬。讷南供销社实行了职工工资80%作底,20%浮动,年终兑现的计酬办法。1991年,实施第二轮经营承包,重点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整体运转能力。撤销拉哈供销办事处组建拉哈供销公司,拉哈四站合一实行集团综合经营,公司销售额、利润实现了同步增长。1993年围绕发展市场经济加大改革力度:实行公有民营,推行基层社&租壳卖瓤&,有17个供销社、1个商场实行经理承租、全员承租、家庭承租等多种形式的公有民营。共还银行贷款1 198.3万元,处理残损商品186万元,清理包袱1 160万元。开展剥离经营。从市直公司分离出第三生产资料公司、供销经贸公司、老莱贸易公司等4个公司,剥离人员134人。企业划专变细。贸易公司、废旧公司、油脂厂等企业开办了32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小公司,分离人员296人。兴办经济实体。市供销企业总公司统一协调市直及基层社的业务,实行内部联合,外部竞争。引进资金2 218万元,为基层推销大豆8 130吨。1995年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社改革的决定》,25个供销企业实行租赁经营,市供销总公司和4个分公司与基层社实行联合经营,2家企业实行剥离经营。一企多制实行多元化经营,主攻社办工业、大上种养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翌年,围绕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的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组织深化改革,建立&民有、民管、民享&机制。农民社员拥有32 176户,入股资金318.4万元。变&公有民营&为统分结合经营。中心门市部、生产资料经营部、农副产品采购部实行统一管理、集体经营。1998年进一步完善合作制,基层社共吸收社员身份股、投资股及季节性股金846万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规召开社员代表大会,恢复&三会&组织机构。2005年,市供销系统全面完成产权改革和国企职工&并轨&任务。独立核算企业由改制前的58个变为28个,其中基层社22个;共有资产8 130.6万元,负债5 800.4万元,比产改前减少债务4 930万元,资产负债率71.34%;与在册的3 200名职工解除了劳动关系,安置离退休职工780名。第三节 &购销服务1986年,供销工作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施农副产品收购、工业品供应、社办工业、饮食服务业四大主业同步发展战略,国内纯销售额实现7 427.6万元,同比提高27.4%;农副产品采购额实现1 000万元,废旧物资回收额实现73.4万元,实现利润145万元。春季组织购进、下摆化肥3.06万实物吨,满足农民春播需求。形成了以专业公司、基层社、供销部&一条龙&的农副产品分购联销网络。组织农民种植芥末1万亩、白瓜1.5万亩、葵花3.4万亩、养蜂1 520箱,并派员赴南方省、区推销。向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扶贫支农,帮助250户贫困农户开辟致富门路,并在资金、技术、物资、信息上给予支持,使其加快脱贫致富。翌年,供销社联结工农、城乡搞活农村商品流通。大力开展工业品联购分销;公司、站开展农副产品分购联销;搞好白瓜籽、芥末籽、西瓜、葵花籽、粉条、粉面子、土豆、芸豆、红小豆、绿豆、高粱、条编、羊毛、蜂蜜、貉子、大鹅、麦秸、黄烟等18个骨干品种的经营,解除农民卖难之忧;开展社办工业品的联产分销,产品销往九三局、嫩江县等地。1990年强化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支援农业发展。建立了肥、药、膜、具供应服务体系,下摆优质化肥42 176实物吨,供应农药231吨、农膜125吨、各种小农工具9万把(件)。巩固和发展了商品生产基地,拓展多种经营生产。4月初组织春养春种会战,组织300多人深入农业第一线,向农民传递信息5万条,巩固发展了白瓜、芥末、芸豆、土豆、葵花、麦秸、木耳、养羊、养蜂、养鹅等十大骨干品种生产基地。开展了民用建材、小农机具零配件和家用电器、议价粮油的经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多种需求。1993年着眼经济效益和为农服务开展供销工作,商品销售总额实现31 838万元,其中农副产品采购额10 502万元,同比增加282.8万元。拓宽经营领域,变购销服务为综合服务,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额达4 609.5万元;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发挥21所&庄稼医院&的作用为农服务;增加鲜肉、熟食、面食、蔬菜等业务,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参与&五荒&开发1 600亩,繁育小麦良种3 000亩,创收150万元。1996年以基层社为依托实行连锁经营。建立23个村级综合服务站,集信息、科技、经营、服务于一体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组建玉米、葵花、白芸豆、粉条等4个专业合作社,成为解决农民&卖难&的桥梁。1999年供销工作服务&三农&,以三个生资公司为主体,21个连锁经营站和70个村级综合服务站为销售窗口,实行农资连锁经营。通过实行城乡一价、质量承诺、延长营业时间、送货到村屯等措施,下摆化肥等生产资料,并为农民减轻负担290余万元。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60余次,向农民讲授科学种田知识及防治病虫害技术。推广新品种,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在6个乡镇5个村、3个国营农场建立实验示范基地,引进繁育小粒大豆等品种提供农民增产增收途径。发展订单农业,帮农民找市场。与省粮油进出口公司海口分公司签定1.4万亩小粒大豆购销合同,促进订单农业发展。引导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社。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组建油豆角、瓜菜、毛葱等8个专业合作社,其中油豆角1.2万亩,产品由供销社远销至黑河、吉林等地,农民增收300万元。2003年供销企业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实现二次创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落实日用消费品农家店280个、农资农家店47户,日销售额平均增长30~40%。翌年大豆购销协会发运大豆4 700吨、黑小豆500吨。农民经纪人推销农副产品万余吨。供销社也在服务中获得效益,市供销联社跻身全国供销合作系统百强县(市)联合社行列。2005年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市农合会、农经会及大豆购销协会4个,在基层社建立21个农民经纪人协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分会、18个化肥、农药推广使用技术专业协会和69个村级服务站。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是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24亿元、利润20.5万元,纳税32万元。第三章 &粮&食第一节 &机&构1986年县粮食局编制62人,正副局长4人,内设秘书、人事、财会、计调、保卫、仓储、农管、集体8个股。下辖粮食学校、粮油监测站、粮食车队、粮食批发市场;讷河油厂、米厂、粉厂和拉哈油厂;讷河粮库、拉哈一、二粮库和老莱、通南、学田、讷南、龙河、九井、长发、孔国、和盛粮库及22个乡镇粮食管理所。2005年市粮食局编制21人,正副局长3人,内设秘书股、人事股、财会股、计调股、仓储股、保卫股和军粮办公室。下辖粮食管理办公室、军粮供应站及讷河、拉哈、老莱等12个粮库(国家粮食储备库)、4个粮店。第二节 &体制改革1986年县粮食系统贯彻&巩固、消化、补充、改善&的方针,推进改革试点工作:拉哈一、二粮库试点批零差价和定额补贴,讷河制粉厂试点价拨加工。实施横向经济联合:讷河制油厂引进小香槟生产线,拉哈一粮库引进生产塑料制品和聚乙烯绳;开展议购、议销,签订合同65份,定购定销粮油2.5万多吨,实现利润229万元。翌年围绕&稳定经济,深化改革&,实行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取消职工基本工资,实行劳动报酬计件、浮动加奖励、利润分成等形式。实行人员定岗定编、优化组合。富余人员开辟第三产业,从事维修、养殖、加工、议购议销等。推行厂长(经理、主任)责任制,作为企业法人代表承担企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责任。集体企业全部实行承包或租赁经营。实行放开经营,油厂开展来料加工、议价加工,增加企业效益。粮店划小核算单位,一店变三部(粮油销售部、议价综合部、熟食便餐部),平、议价商品分开经营。饲料、议价公司实行集体承包,定利上缴,超利分成,亏损自补。至1991年粮食企业全部实现了扭亏。1992年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步伐,由分配管理型向经营型过渡。省、齐市政府确定讷河为粮食经营机制改革试点县。市政府制定实施《讷河市粮食经营机制改革试点方案》,对粮食系统实行全行业亏损总额包干,超亏不补,减亏留用。市粮食局对所属企业实行保利税、保技改、保市场,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三保一挂&承包办法和6种承包形式,推动企业建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解决了长期以来粮食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和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弊端。是年粮食系统经营亏损与市政府确定的728万元指标减亏277万元。翌年加快向市场经济过度步伐:将厂库合一的讷河二粮库与粉厂、拉哈二粮库与油脂厂分离,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减少国家补贴149万元。对11个城镇粮店实行国有民营,减少经营性补贴85万元。对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将23个乡镇粮管所划入粮库成立粮油购销站,减少行政经费49万元。实行劳动优化组合,内退职工253人,分流1 732人。对油厂、粉厂、饲料公司等企业采取以块租赁、剥离经营、全员风险抵押承包的改革形式。1995年贯彻省政府 &从1995年开始取消粮食行业亏损包干指标,实行专项补贴;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经营彻底分开,实行&两条线&运行&的规定,粮库在确保完成政策性业务的同时,分流人员455人开展议价粮油经营和多种经营。乡镇粮管所按一乡一所一人配备,减掉人员编制70人,削减经费40万元。国有粮店按年人均经营量核定人员编制,编外245人搞多种经营。盐业公司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削减经费6万元。粮油批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削减经费7万元。实行&两条线&运行新机制,全系统减少行政事业费支出78万元,新增经济效益120万元。通过剥离经营、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制及国有民营等措施,加速了资产经营方式和产权制度改革,所属93个独立核算企业改革全部到位。翌年以三个沿线粮库为轴心,发展具有规模优势、网络优势和调控功能的粮油企业集团,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整体经营效益。按照&卸包袱、活存量、转机制、促发展&的原则,饲料公司、一粮贸公司实行破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324万元,卸掉包袱1 612万元,安置人员146人。1997年围绕&两个转变&推进各项改革,提高粮食经济运行质量。撤销了讷河、拉哈镇粮管所和拉哈四个粮店,讷河一粮店兼并三粮店,组建粮油企业集团公司。1998年实施《讷河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推进方案》,实行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精减粮食收储企业职工队伍,分流安置995人。完成了破产企业饲料公司和宏泰有限责任公司、讷河制油厂、拉哈油脂厂的股份合作制改造,使企业增强了活力。2001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重点,突出两个&置换&。24户涉改企业有21户完成了改制任务,实现了两个&置换&;粮食购销企业全面执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2003年以减员分流为重点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终止和解除1 678名全民合同制和部分全民所有制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为其发放生活补助费和经济补偿,补缴了企业欠缴的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8个事业单位撤销3个,减编34人。探索购、贮、加、销一体化经营:拉哈粮库引资710万元与北大荒米业集团组建股份制公司,年加工能力1万吨,安置富余职工40人。讷河粮库成立米业公司,年生产大米1万吨。2004年贯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将讷河、拉哈、老莱三家粮食收储骨干企业转为国有控股企业,讷南、九井、长发、孔国、学田、和盛、龙河七家非骨干企业转为股份制企业,并将改制企业职工2 378人全部纳入并轨范围。2005年老莱粮库由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租赁经营。至此粮食企业并轨工作全面完成,4 334名职工置换了身份,其余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实现了粮企改革平稳过渡。第三节 &购销储运1986年县粮食系统粮油总经营量42万吨,粮油加工量60 747吨,完成产值2 160万元,实现利润93.058万元;大豆出口完成72 931吨,获毛利91.45万元;晾晒潮粮48 560吨,合格率99.3%;完成粮食定购合同162 500吨,超额4.6%。供应系统生产熟食品93万斤、复制品85万斤,利润23万元。翌年与105 720户农民签订粮食定购合同,发放预购粮订金1 400万元,并兑现了化肥、柴油三挂钩政策。出口大豆45 293吨,创汇1.132万美元,实现毛利768万元;调出粮油176 272吨,超额11%,收入经营费1 329万元;晾晒潮粮13 632吨,吨成本降至2.35元。粮油工业总产值完成2 298万元。生产配混饲料9 218吨,实现利润50.90万元。23家粮食集体企业户户盈利,安置青年就业1 541人,实现利润20万元。1990年治理整顿,强化管理,实现总经营量831 961吨,其中粮食收购369 576吨,增长65.42%(其中合同定购14.9万吨);销售粮油25 686吨;调出粮油114 657吨;出口大豆8 091吨,粮油工业总产值2 029万元。1991年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完成粮食购、销、调、存、加任务。全年亏损6.8万元,与省定亏损指标减亏732万元。调出粮油18.5万吨,出口大豆4 753吨,毛利实现103.96万元;经营费1 095.12万元;议价加工54 640吨,实现利润60万元。是年贯彻《黑龙江省国家粮食定购暂行办法》,实施依法征粮、依法管理。落实省、齐市下达的国家粮食定购任务14.9万吨,发放预购粮订金1 532万元。翌年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引进资金2 000多万元,签订定购合同9万吨。在260 282吨专项储备粮的基础上增收35 093吨,获专储粮补贴收入4 030万元;执行粮食减购放销政策,实行粮食敞开经营;争取到小麦专项储备任务1.7 万吨、议转平任务2.25万吨,缓解了农民卖粮难问题。1994年在粮食销售、减亏增盈、招商引资和开辟第二战场、发展多种经营上求突破。是年向种植业要效益,种地2 500亩,养猪存栏1 580头、羊453只、禽1 500只;成立各类小商店40家。1996年完成社会商品零售额5亿元、议购议销农副产品15万吨,实现议价利润900万元;建立多种经营网点96个,分流安置富余人员633人;开办千头猪场3个、500头猪场9个,生猪存栏3 200头;种植大豆、小麦9 200亩,多种经营收入870万元;工业赢利1 077万元、纳税57万元。1999年扩大开放引联,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种植业大豆3 600亩、小麦4 125亩;壮大养殖业以讷河粮库养猪为龙头,辐射形成3个千头猪场,生猪存栏5 500头、羊存栏550只,牛出栏3 455头。开展联营联销,活化资金261.5万元。2001年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强化市场服务功能。筹资760万元建成集粮食仓储、检验、运输、信息、结算为一体的现货交易市场,吸引周边市县56家企业和210余家个体经营户进行交易。年大豆现货交易量达80万吨,创利税600余万元。协调产、销见面,年签订并履行粮食合同50万吨。开展代购、代储、代运、代结算等项业务,活跃了粮油市场。翌年敞开收购粮食72 991吨,销售粮食82 468吨,实现社会商品额17 000万元。继续保持全省粮食系统&一符四无&先进县称号。继续完成老莱粮库4 600万元、拉哈粮库1 700万元的国家储备库建设,讷河粮库2 850万元和龙河、长发、九井粮库1 311万元的世行贷款项目建设及九井、讷南、长发、通南、龙河粮库1 058万元的基础设施改造。至2005年,实施抢抓粮源、强化销售、科学管理、扩大经营的四大战略。是年收购粮食72 224吨;向农民发布粮食信息3 600余条;探索购贮加销一体化经营。拉哈粮库引资710万元与北大荒米业集团组建拉哈北龙米业股份公司,年加工稻谷3万吨。讷河粮库引进资金954万元,为部队提供高油军需大豆3 000吨。招商企业拉哈才子油脂厂与上海客商融资创建黑龙江才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达产后年可饲养种猪1万头、生猪2万头、蛋鸡3万只,并安置下岗职工100人。&1986&2005年讷河市粮食购销情况表&&&&&&&&&&&&&&&&&&&&&&&&&&&&&&&&&&&&&&&& &&&&&&&&&&&&&&&&&&&&&&&&&&7-2
粮食经营量(吨)
粮食收购量(吨)
平均存储量(吨)
潮粮数量(吨)
&1986&2005年讷河市粮油加工情况表7-3
&第四节 &主要粮库简介老莱国家粮食储备库 &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建于1947年8月,位于讷河市老莱镇,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内设化验、保管、政工、财会、业务、机修、后勤和警卫、工人等科队,员工89人。拥有铁路专用线1 030延长米、有效仓容100 865吨、罩棚15 646平方米、水泥晒台77 677平方米。装备环流熏蒸系统仓容量5.4 万吨、粮情测控系统仓容量7.2万吨、机械通风仓容量7.2万吨。承担老莱农场、老莱农副业基地和老莱镇及附近乡镇部分农户的粮食收购和调出任务,年均经营粮食5万吨左右。为粮食系统经营费用低、发展潜力大、设备最完善的粮食仓储企业。&&& 讷河国家粮食储备库 &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建于1946年5月,位于讷河市区大兴路西段,占地面积174&019平方米,内设后勤、政工、财会、业务、化验、保管、运输、机修和警卫、工人等科队,员工300人。拥有铁路专用线2 065延长米,散粮接收能力100吨/小时、发放能力200吨/小时。拥有效仓容70 685吨、罩棚10 600平方米、水泥晒台58 991平方米。有烘干能力20吨/小时的设备1套、装备环流熏蒸系统仓容量21 498吨、粮情测控系统仓容量43 538吨、机械通风仓容量43 538吨。年均经营粮食4万吨左右,承担学田、讷南、九井、龙河、长发、孔国等6个非沿线粮库的粮食集运任务,是讷谟尔河以北乡镇、农场的粮食集散中心。&&& 拉哈粮库 &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建于1947年6月,位于讷河市拉哈镇东岗街,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内设后勤、财会、业务、化验、保管、运输、机修、政工和警卫、工人等科队,员工103人。拥有铁路专用线1 620延长米、有效仓容8.1万吨、罩棚9 000平方米、水泥晒台20 041平方米。有烘干能力83吨/小时的设备1套、装备环流熏蒸系统仓容量34 108吨、粮情测控系统仓容量54 108吨、机械通风仓容量34 108吨。年均经营粮食3万吨左右,承担本市通南、和盛乡及甘南县查哈阳、平阳、宝山等乡镇粮食集运和阿荣旗粮食中转任务。是讷谟尔河以南的乡镇、农场粮食集散中心。龙河粮库 &非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建于1958年10月,位于讷河市龙河镇,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员工20名。拥有有效仓容25 110吨、水泥晒台3.4万平方米。装备环流系统仓容量25 110吨、粮情测控系统仓容量25 110吨、机械通风仓容量25 110吨。年经营粮食1万吨左右。通南粮库&非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建于1958年5月,位于讷河市通南镇,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员工30人。拥有有效仓容量29 803吨、罩棚3 000平方米、水泥晒台25 700平方米。有烘干能力5吨/小时的设备一套,装备环流熏蒸系统仓容量23 241吨、粮情测控系统仓容量25 110吨、机械通风仓容量25 110吨。年经营量1.5万吨左右,是粮食系统先进企业之一。第四章&外 贸第一节&机&构1986年2月县对外经济贸易总公司改称县对外经济贸易局。1993年党政机构改革恢复市外贸总公司。2001年隶属市招商引资办公室。2002年隶属市商贸办公室,下辖3个分公司。1986年以来为使讷河盛产的粮豆薯糖等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组织粮食、供销、乡企、农业等部门参与边境贸易,扩大出口。1993年市土产日杂公司向俄罗斯出口白糖300吨、土豆500吨。1995年外贸出口额达7 500万元,增长7倍。翌年被国家外贸部授予对外经济贸易出口经营权。1999年市塑料编织厂同俄罗斯开展易货贸易,出口编织袋200万条。2001年港进马铃薯制品有限公司出口粉丝5 000吨。讷河镇生产的早熟甘蓝成为黑河口岸边贸的抢手货,并与爱珲绿色食品公司签订2 060吨的蔬菜销售合同。是年外贸出口额80万美元、进口额8万美元。第二节&出口商品本市主要出口商品有:大豆 为传统出口商品。因种纯质优,大量销往国际市场并受欢迎。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地区国家及西欧各国。由粮食部门直发大连、秦皇岛港出口。白瓜籽 为传统出口商品。以色纯、籽仁充实而誉满西欧市场。由市果品公司发运香港后转运欧洲各国。淀粉 出口香港及东南亚各国,由市淀粉厂集装出口。山野菜 主要品种为蕨菜、山野菜,销往日本。黄牛 由外贸收购站发往省外贸加工厂加工出口。蜂蜜 主要为葵花蜜,销往日本、美国,由土产公司发往省外贸加工厂加工出口。黄土粉 为本市特有的传统出口商品,主要销往日本。由老莱陶瓷厂生产加工后发往口岸。甜菜粕 新出口商品。由北方糖业有限公司生产并直接发货。豆饼碎&新出口商品。由市粮食局各制油厂发货。柳编制品 全胜乡柳编厂编织的柳筐、兜、箱等商品,工艺精美,广受国际市场欢迎。主要销往英、美、法等国。&&&&&&&&&&&&&&&&&&&&&&&&&&&&&&&第五章 &石 &油第一节 &机&构1986年石油公司从县商业局析出划为省直企业。1999年归属中国石油集团股份公司齐齐哈尔销售分公司。2001年改属嫩江分公司的讷河经销处,实行预算报帐制(2006年11月改为齐齐哈尔石油销售分公司讷河经营部)。现有员工224人,其中合同制员工123人,市场化用工97人。内设综合部、营销部、财务部,下属润滑油商店、液化气公司和加油站26座。企业总占地面积62 80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 65万元。年销售成品油4.5万吨,缴税304万元。第二节&石油销售1986年公司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面对当时油品销售不畅,流动资金短缺,公司经理卢宝岐带领企业进行改革:破除干部与工人、国营与集体、系统内与系统外的界限,干部实行聘任制,工人优化组合;裁并 13个机关科室为7个管理部门,成立15个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实体;实行岗位工资、计件工资和效益工资,奖金与效益挂钩;油库、加油站实行二级管理一级核算,经营企业实行二级管理二级核算,指标分解到人。扭转了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的局面。至1990年企业经营效益逐年递增。、1995年实现利税300万元、371万元、406万元,在全省同行业经济效益考核13项指标中获7项第一、6项第二的业绩。1996年企业拥有可用资本金达1千多万元,步入了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成为省石油企业的排头兵。1997年公司面对油品出厂价上涨、铁路费用上扬等减利因素,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宗旨,发挥主渠道作用,实现了&四个同步增长&:成品油销售4万吨,同比增长18%;销售额实现9 200万元,同比增长23%;上缴利税665万元,同比增长11%;固定资产总值1 566万元,同比增长10%。企业资本金达1 570万元,同比增长13%。经济效益、国家贡献、职工收入、企业后勤在省同级石油公司中均列第一。1999年公司围绕市场调整经营策略,加强标准化管理和优质服务。春耕前抢前购进柴油4 000吨,保证备春耕生产需要;抢在尼尔基水库上马前扩大储油量,新建两座2 000立方米的立式浮顶式油罐。在城乡新建加油站19个、收购改建2个。是年成品油销售50 300吨,实现销售额1亿元、利税734万元。2001年讷河石油经销处面对管理体制变化、成品油市场放开、中石化和社会加油站进入成品油销售的激烈竞争环境,增强自身的营销力、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抓住尼尔基水利工程、G111国道、讷五公路、讷依公路等重点工程上马的有利时机,强化一线服务,扩大市场销售:销往中水一局、三局和六局各类油品3 000余吨;主动联络用油大户,实行点对点营销,建立稳定的用户群;以价格、质量优势向一江之隔的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拓展;开展微笑服务、亲情服务、便民服务等措施,为用户提供零距离服务。2004年销售成品油45 000吨,2005年达到46 729吨。第六章&物 资第一节 机&构1986年2月县物资公司改称县物资局,下辖金属、机电、化建、木材、燃料、生产资料6个公司。金属公司有批发站2处、商店2家,职工70名。主要经销工农业、基本建设用的生铁、钢材、薄板、矽钢片、角材、焊接管、无缝钢管等生产材料。机电公司有批发站3处、商店2家,职工65名。主要经销二类机械、电料、仪表、轴承、电机、变压器、电焊条、电线、载重汽车、摩托车等。生产资料公司有批发部1处、商店2家,职工18名。主要经销化肥、农膜等。燃料公司有经营部3处、煤炭商店3家,职工216名。化建公司有经营部2处、商店2家,职工78名。主要经销工农业与基本建设用水泥及其制品、玻璃、轮胎、化学管线等产品。木材公司有经营站3处、加工厂2家、商店1家,职工172人。主要经销省计划分配的木材及自行采购部分木材供应民需。1992年12月党政机构改革恢复为经济实体市物资总公司。2002年1月撤销总公司成立物资管理站,隶属市商贸办公室。第二节 体制改革1986年物资企业多数处于亏损状态。翌年推行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局与各公司签订承包合同,落实经济指标和经营目标,实行奖惩措施,调动了经营者和管理者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是年计划外开源钢材1 100吨、汽车8辆、元煤16 000吨、木材853立方米、玻璃4 124重箱、尿素453吨。1988年实行企业风险抵押金机制。与5个省的12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经销协作关系,实现联销利润20万元。1990年按照&稳定、充实、调整、改善&的方针,建立起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约束机制。1992年在第二轮经营承包中进行&经营、价格、用工、分配&四放活试点。1993年物资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工效挂钩分配制和干部聘用制。已经破产的化建、金属公司于1996年重新组建化工建材、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运行良好。1998年竞价出售处于停业状态的木材公司,所得资金安置离退休人员、一次性买断在职职工身份。物资综合公司与破产的生资服务公司合并成立物资综合股份合作公司。机电公司实行委托经营。至此,物资企业深化改革工作全面完成。第三节 物资购销1986年物资企业实现购进总额1 548.8万元、销售总额1 834.2万元。金属、机电、化建、生资公司实现利润13万元,燃料、木材公司分别亏损337.2万元、34.5万元。1988年向市场供应指令性分配物资有煤炭176 510吨,钢材1 586吨,木材5 082立方米,国标玻璃1 695重箱,水泥763吨。完成废金属收购任务600吨。同时扩大非指令性计划物资开源工作,购入国矿煤3 304吨、钢材538吨、国标玻璃535重箱,扶育采伐林木925立方米,满足市场的需要。1993年购进物资2 053万元,销售2 734万元,全系统严重亏损。1998年实现销售收入1 421万元,缴税17.2万元,亏损119.5万元。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1 580万元,缴税40.1万元。第七章&烟&草第一节&烟草销售1986年,县烟草公司自1983年成立即实行国家烟草统一专卖的体制,成为本县独家经营的卷烟销售企业。秉持进货立足省内,地产烟占领市场的经营理念,保证市场畅销烟不断档,一般烟不积压。利用展销会、订货会的有利时机扩大销售。是年销售卷烟6 257箱,销售额569万元,实现利润7万元、纳税14万元。1992年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完善承包方案,实行联销计酬。年销售量达13 497箱,销售额2 165万元,实现利润86万元。翌年委托批发点25个、零售点2 625个,形成乡乡有代批发、屯屯有零售点的卷烟销售渠道。1996年基本建成了以市烟草公司为主体的农村卷烟销售体系。除保证低档快烟如葡萄、羚羊、樱花泉、林海等供应外,增大了地产名烟如老仁义、精制老巴夺、威虎山等品种的采购份额,扩大了市场销售量。开展了市区重点卷烟零售点送货服务,夺回了烟贩子控制的部分市场。1999年在上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社会购买力急剧下降的情势下,仍销售卷烟14 897箱,实现利润189万元,列省县级公司第四名、齐市地区第一名。2002年改革卷烟流通体制,实行&全面访销、全面配送、访送分离、专销结合&的卷烟销售模式及卷烟销售配送、财务记帐核算、零售户档案管理等环节的机械化和网络化,发挥了扩销增效作用。2003年4月市烟草公司上划齐市烟草公司直辖,原有9个专营网点撤并为4个,保留讷河、拉哈和龙河经销配送站,全部实行经送分离。2004年3月撤销拉哈、龙河营销站,组建市营销中心。12月取消卷烟库存实现零库存。工作模式改由齐市烟草公司电话配送,讷河支公司营销。2005年销售卷烟16 330箱,实现销售额9 921万元、纳税94万元。但日益增大的卷烟销售量,却日益增加对市民健康的危害。第二节&烟草专卖&&& 1986年县烟草专卖局仍与烟草公司合署办公,专卖局长兼任烟草公司经理,内设人秘、财会、业务、专卖4个股。在齐市烟草专卖局领导下负责讷河境内的烟草专卖市场管理。是年贯彻执行《烟草专卖条例》,加强专卖计划管理,为483家卷烟经营业户更换了经营许可证,发放了1 198本卷烟准购证,规范了卷烟专卖市场秩序。1989年市场稽查卷烟零售户1 300户,查处非法卷烟2 678条折款10 278元。1994年查办案件381起,取缔卷烟黑批发点36处。1997年执行《专卖管理工作人员着装规定》、《管理费收、管、查分离制度》和《罚没物品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定期业绩考评。2000年专卖局工作重点转移到维护市场秩序,查处非法销售,保护合法经营,严厉打击烟贩子及假冒伪劣烟和高价烟。开展大规模打私打假联合大检查4次、常规检查6 000次、办案785件,查处黑窝点10个,罚款17.9万元。2001年设立三个稽查大队,人员增至17名。贯彻《讷河市政府清理整顿卷烟市场实施方案》,打击影响较大的烟贩子,罚没30万元;截获17万元的非法贩运大案,依法拘留暴力抗法的钉子户7人次。2004年实行全员专卖制和专卖局长责任制,开展卷烟营销户籍化管理和诚信等级管理,改善了烟草市场经营环境。2005年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56起,查获非法卷烟2 518.3条,没收假烟丝897斤,罚款9 248元,总案值达67 296.82元,移送政法机关案件4起,净化了讷河卷烟市场。
  |    |  
主办单位:讷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讷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
网站标识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龙江省讷河市董宝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