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游戏开发教程vr开发前景怎么样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论坛入口:
  |   |    |   | 
VR从业者:别误入歧途了,第一人称VR游戏没有前途
  文/台伯河 VR界从业者,在深入行业并体验过绝大多数主流VR游戏后,对VR游戏提出了不同于主流印象的(现实的)看法。
  上周末我有幸体验了最近大热的VR游戏《黑盾》。这个获得中国区HTC Vive内容大赛大奖的作品的确有非常强大的画面和美术,游戏机制则是第一人称射击游戏——这似乎是对在虚拟现实中做游戏的一个非常自然而然的想法。
49.jpg (120.93 KB, 下载次数: 22)
09:20 上传
《黑盾》有很出色的画面和美术
  但是,在体验了《黑盾》之后,愈发坚定了我的想法:第一人称游戏在VR中是没有前途的,至少现在没有。
  这似乎是在跟所有做VR游戏的开发者唱反调——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之所以能够震撼所有人,就在于其史无前例的沉浸感的体验。我们对VR的想象就是我们仿佛化身为真的游戏里的角色,去体验角色所看所听所经历。在这种情况下,开发者都去做VR第一人称游戏就显得特别正常。
  《黑盾》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游戏的画面和美术都是目前VR游戏的顶尖水平,而游戏机制上也尊重VR,在传统FPS的基础上做出了很多VR化的尝试,努力做出多变且丰富的VR游戏体验。但是在大约15分钟的体验结束之后,作为一个长年的核心玩家,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综合来说“好”的游戏体验。在这里我也要问我自己一句:为什么?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游戏的机制上。VR固然给人带来一种史无前例的沉浸感,但是目前VR的交互机制还处于一个极为有限的阶段。我们能够进入到一个类似于第一人称的世界里,但是在那里我们似乎连手脚放哪都不知道:凭现有的VR交互解决方案,我们确实没有办法在VR中体现出自己的身体。
50.jpg (157.95 KB, 下载次数: 22)
09:20 上传
Call of starseed开发者努力想做成一个游戏性丰富的第一人称冒险游戏,但是它还是太别扭了
  在传统的FPS游戏里,玩家已经被训练得很好了,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操作方式(鼠标键盘/手柄),从一个游戏到另一个游戏,连键位都不会有多大变化。游戏的机制设计和交互设计就是一个互相适应和磨合的过程,到最后就稳定到一个最大公约数的最优解上,很多不必要的交互机制和设计就在后来的版本中被抛弃了。
  比方说早期的FPS游戏往往还有一个向左/向右探身的动作,但是主机FPS的兴起,这个设计就慢慢被抛弃掉了。诚然,有一些高端向的FPS,或者说第一人称仿真游戏如“武装突袭”系列为了Gameplay机制而增加了很多复杂的交互(比方说这个系列里,头部朝向和身体朝向是不同的),但是那只是极少数。但是在VR里,整个故事就完全不同了。
  这种交互的尴尬性体现在游戏上,就是整个游戏的交互机制都只能依赖于Vive的手柄。玩家在视觉上觉得自己已经进入另一个世界,但是在交互上却完全被捆住了手脚。
  这里不妨以游戏中的一个小设计来举例;游戏刚开始的教学中,系统要求玩家拿起一把匕首并且戳破地上的虫卵。在传统的FPS中这被简化和归约为一个与射击相同的机制:玩家同样瞄准虫卵,然后按下按钮,人物挥动匕首攻击虫卵。
  在现实生活(或理想的虚拟现实游戏)中,我们接过NPC递过来的匕首,然后自己去挥动匕首攻击虫卵,这是我们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经验。而在《黑盾》中,我们需要拿着手柄伸手够到虚拟的匕首,然后捏住手柄触发按钮拿到匕首,然后挥动手柄来戳破地上的虫卵……整个流程非常不自然,而且让人觉得不像是游戏,反倒像是劳动。
  整个交互没有简单到传统FPS那样玩家只需要按几个钮就能完成,也没有自然到玩家根本不用学习凭借日常经验就能完成。玩家需要战战兢兢的学习一套即不自然直观,也不简单方便的游戏机制来完成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要时刻提醒自己,这不是现实,培养出一套全新的反射,还得时刻担心自己会不会撞墙……说真的,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也很难说是一个有意义的工作。
  而且更糟糕的是,想要引入越多的多样化的Gameplay,那么就得设计出越多的互相不太兼容的交互,那么这个学习曲线就被进一步的拉长了。而《黑盾》正是这么做的。用匕首刺和用枪射击不太一样,用枪射击和放出技能又不太一样。使用同样的通用工具,需要学习好几种不同的用法,还得记住每个游戏/每种技能不同的操作方式。5分钟的体验+10分钟的教学,我作为一个老资格的玩家还能比较快的上手,换一个对游戏毫无经验的体验者来,教学过程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
51.jpg (213.63 KB, 下载次数: 22)
09:20 上传
Job Simulator很难把它归类到传统的任何游戏门类中去,但是这个游戏的操作很难说得上十分自然
  那么我们能不能在VR第一人称游戏中简化游戏机制来降低门槛呢?这是可行的,可以说,目前的已经上线的VR第一人称游戏有很多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尝试解决。但是这会导致另一个更大的问题:
  游戏机制的单调。目前的VR第一人称游戏,绝大多数在游戏性上与20年前就有的“抢滩登陆”这样的站桩射击游戏没有本质区别;这也是VR的特点。由于人的生理性质,在VR中视野的运动和身体的运动必须匹配起来;所以传统第一人称游戏所惯常的移动在VR里不可行。这样导致玩家在VR游戏里的自由度实际上是大大缩小的。以往我们可以在游戏里不停的奔跑冲刺跑遍地图,但是现在我们只有这么几平米见方的空间可以活动,更没有办法在游戏中上蹿下跳。再者,有多少玩家真的能够像游戏主角那样可以永不疲惫的奔跑战斗的?可能最多坚持半小时就会气喘吁吁了吧?
  纵观传统FPS,这一类游戏的游戏性一般是两个大的分类:单机里,通过地图设计和敌人机制来吸引玩家,或者通过有大魄力的场景演出和剧情来吸引玩家;多人游戏则是通过好的地图设计和武器系统来让玩家能够反复的不厌倦的打一张地图,所谓与人斗其乐无穷。
  但是第一人称VR游戏等于是将这个类型的核心游戏性给废掉了。没有办法移动,FPS的绝大部分设计就不再成立。传统的站桩式射击游戏当然也有其乐趣,但是它的乐趣相比于FPS来说是基于完全不同的机制。从这个角度来说,VR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可能更接近于传统的横版/纵版射击游戏的Gameplay,只能在武器系统/敌人组合这个方面下功夫。但是其设计上的可能性是大大缩小了。
  这就是目前第一人称VR游戏的根本问题:VR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沉浸感,但是玩家却被剥夺了交互。VR整体来说尚且没有找到一个成熟的交互范式,遑论游戏。我相信,在技术逐渐的进步之下VR一定会带来更加自然而直观的交互,直到它与现实生活中没什么区别为止——你拿一把枪射击就是真的拿一把枪射击,而不是握着一个“有点像但是又不太像”的手柄来射击。目前,做第一人称VR游戏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52.jpg (167.11 KB, 下载次数: 22)
09:20 上传
射箭游戏也是目前Vive游戏里比较热门的门类,但是它的问题在于游戏性很浅
  第三人称游戏就没有这个问题。玩家不再是角色本身;玩家仅仅是一个漂浮的摄像机视野,这就避免了第一人称VR游戏的很多问题,同时,它又能接续传统的第三人称游戏的已然成熟的游戏机制和交互设计。尽管,我们可以说这样的游戏剥夺了普通大众对于VR沉浸感的想象,但是这对于玩家是一个更好的未来。
  那么怎样的VR游戏才是好的设计呢?
  我在这里尝试归纳几个好的VR游戏所需要具备的要素。换言之,如果VR游戏不具备这些要素,那么就只能局限在VR体验馆和VR游乐场,提供一种短期的刺激和新鲜感,而无法稳定地提供长时间的优质体验。甚至,在30-60平米这样一个VR体验馆的范围,能做的事情和得到的体验也是很有限的,很难称得上跨时代的体验。
  第一,VR游戏不能够带给玩家不好的体验。有很多游戏这一条都没达到——就如同刚才所说,VR的特质要求体验者的身体移动和体验者的视野移动相匹配,在VR中走了100米,体验者自己也得走100米,不然体验者就会觉得恶心。所以游戏里不再能够出现强制的移动和镜头转换。我见过的VR游戏违反这条原则的还颇有一些。这是第一人称的情形;第三人称就会好很多。
  第二,VR游戏要让玩家感觉舒适。舒适是包括很多方面的:在一定时间的游戏过程后不能让玩家疲劳;游戏不要求玩家进行剧烈活动;游戏不会让玩家有在现实中受伤的危险,等等。传统的游戏玩家玩一天都不会觉得累(反正是坐在沙发里……),VR游戏想要让玩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而非目前的全员Demo状态,这一点是必须的。
  第三,VR游戏的Gameplay机制和交互不需要太复杂的学习和上手曲线。有两个路径能达到这一点:要么,仍然沿袭传统游戏的设计,使用第三人称平台动作等传统的游戏机制将其VR化;要么,从头设计出一套极为自然直观,不需要学习的交互机制。前者,我们有现在Oculus上的许多传统第三人称游戏的VR版(诸如《Lucky’s Tale》这样的游戏),它做成一个传统的游戏仍然是成立的;后者,我们有Valve在《The Lab》体验中的那个Xortex街机小蜜蜂游戏,几乎没有任何上手门槛,玩家进入游戏立刻就能明白其操作机制。
53.jpg (177.78 KB, 下载次数: 22)
09:20 上传
Xortex,其实就是3D小蜜蜂
  第四,VR游戏要有可重玩性。目前的很多VR“游戏”毋宁说是游戏,还不如说是展示体验的Demo。一旦玩家/体验者了解了游戏机制,游戏就迅速的失去了可玩性,因为它并没有给玩家更丰富的游戏体验。重玩性有两个因素:一是游戏Gameplay机制上的丰富和深刻。比方说ACT游戏,为什么玩家能够乐此不疲的反复去打固定的关卡,就在于动作系统是不可能在简单的一遍甚至几遍游戏中完全发掘完毕的,总结起来,就是“易于上手,难于精通”。第二个因素则是多人对战,如果VR游戏能够诞生出像DotA,或者退一步说,像《皇室战争》这样简单明快的对战游戏,也会大大提高VR游戏的重玩性。
  第五, VR游戏要跟传统的游戏不一样。第一人称的游戏,VR的确做到了完全不同的感受,但是却削弱了游戏性;第三人称的VR游戏,VR头显相当于一个玩家可以自己自由把控的俯视角摄像机,那么如何用这样一个全新的自由度来设计游戏,则是游戏设计师颇需思量的部分。目前的很多第三人称VR游戏,很难说它与传统的第三人称游戏有什么分别,这就不是一个出色的设计。比方说利用VR的玩家视野的自由度来增加关卡的多样性,就能够让人感觉到这样的游戏只能够出现在VR上,而不是别的地方。
54.jpg (187.64 KB, 下载次数: 23)
09:20 上传
Lucky's Tale是一个非常传统的第三人称平台动作游戏
  每一次革命性的新技术都会摧毁旧范式,吸纳其精华,抛弃其糟粕。但是这个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对这个门类本身造成损害。电影的发展就是这样:早在默片时代,想要没有对白而将故事讲清楚,需要非常厉害的影像叙事能力。而有声片的发明导致了导演和演员们注重对白而忽视影像。后来黑白到彩色的转变,普通银幕到宽银幕的转变都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游戏业也一样,新主机的上市通常都会出现一批播片游戏,可以看作是开发者无法适应新的时代而损害了游戏性的现象。VR则是最近的革命性的新技术。我们对VR游戏的很多想象在近期(比方说5年之内)都不会成真,我们不可能完全抛弃传统的游戏机制来为VR重新想象出一套游戏出来——而这也正是很多VR游戏开发者在做的。我敬佩先驱者的努力,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将成为先烈。
  对于玩家和游戏开发者而言,更好的路径仍然是继承传统的游戏门类,利用VR来探索如何将这些传统的游戏机制与VR的特性相结合,生产出一些全新的体验出来。我作为一个20年的老玩家,和一个VR从业者,希望VR游戏给我们带来的是更丰富更多样的游戏经历。毕竟,VR游戏最终还是要带回家里。
via:游戏研究社
相关阅读:
声明:游资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游资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公众号
下载我们官方APP-游戏行
关注手游动态微信公众号
这一篇文章严重误导人
确实严重误导人
在VR一片嘈杂中,难得的冷思考,好文!请问楼主,这个文章是你写的还是转载的? 出自何人之手?
呵呵呵呵呵
作为游戏设计师,我们要为玩家设计游戏吗?音乐剧首演获好评 《阴阳师》IP泛娱乐计划4月2日—4月8日共有30款游戏开测|GameRes快手小游戏崛起:下载破千万 周活渗透率超T12款国产手游打入日本畅销榜前30名,我们以《穿越火线-枪战王者》关卡主策划:游戏新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当前位置:
VR游戏发展现状及初创企业盈利模式探讨
近日,笔者与喂啊科技CEO陈修超、魔视互动CEO王科、175游戏 CEO黄健、唯晶科技中国区CEO刘瑾,围绕着VR游戏发展曲线、VR游戏市场等业界热门话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近日,笔者与喂啊科技CEO陈修超、魔视互动CEO王科、175游戏 CEO黄健、唯晶科技中国区CEO刘瑾,围绕着发展曲线、游戏市场等业界热门话题作了深入的探讨。VR游戏发展到什么阶段?主持人:从端游到页游到手游,再到如今的VR游戏,如果VR游戏和其他游戏发展阶段类比,你觉得VR游戏发展到什么阶段?或者说VR游戏未来将走向什么方向?刘瑾 &“VR游戏站在巨人的基础上”VR游戏比较难地类比其他平台的游戏,因为VR游戏是全新的体验,而不是全新的平台。VR游戏在VR体验出现后,它会覆盖到PC、移动端,包括最新的电竞、直播等,这些新的商业运营方式和产品研究方式都有应用到VR。VR游戏的优势在于,它毕竟站在游戏行业这样一个巨人的基础上,所以它的市场总量是比较丰厚的。随着整个大环境,包括体系的完善、VR使用体验的提升、价格下滑,我相信VR普及度会越来越高,这是一个稳步上升的过程。而关于2016年会被定位元年,可能是因为资本的大量关注吧。真正关注VR的人早在2016年之前已经投入并且有产品产出,到2017年应该是之前积累的开始逐步被验证的过程,对VR行业理解相对比较深刻的企业能够在17年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报,也会有一个较为稳健的成长。陈修超 “VR游戏发展得越来越快”从端游、页游到手游,每一个时代的到来,他们都没有毁灭,端游依然有500-600亿的市场,页游依然和之前1-200亿的市场没有太多差别,手游能达到800多亿。我现在比较相信的一点是VR时代最终的全盛时期是几千亿的市场,甚至还会更夸张。因为VR应用面不仅仅是游戏,VR是一个行业,谁也不能说它是哪一种性质。如果说一定要比哪个阶段的话,我想引用Unreal创始人Tim Sweeney的一句话:当年他们用虚幻引擎做的第一款游戏,当时全球的PC总共有三万六千台,他都很高兴地在做3D游戏,现在几家VR厂商的销量在元年就已经破百万,是乐观的,也是不可思议的。大家从历代互联网游戏的迭代中变聪明了,每一次互联网游戏的发展都越来越快,所以到VR的话只会更迅速,关注VR的人最近都看了一个《生化危机7》的最新数据,PS VR上预计卖了30万套,发展速度比想象中还要迅猛。现在进入VR行业,大家要奔着头部内容去做。如果做内容产业,需要大资金、大团队、大人才,不然的话一年之后,你发现你的作品只是中、小型的demo,基本上等你上的时候就是被一些3A厂商和先发公司碾压的时候,其次最好是多吸纳一些电影、主机游戏类的人才,我觉得这个会比较有希望。王科 “提前做好准备,硬件发展远超想象”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而且会发现迭代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但是有的时候不能单独地去看游戏到底是可以套回到当年的哪个时代,更多地我会发现某种平台游戏的发展是依赖于硬件的崛起,当PC被推到千家万户的时候,用户起来了,网游崛起了。智能机市场被引爆,整个手游的市场也被引爆了。那么同样反观VR行业的话,2014年当Oculus进来之后,属于VR的体验形式已经出现了,只是VR的迭代可能不是原来想象的样子。我最初认为可能VR的迭代会出现在原有的硬件上比如HTC vive、Oculus、PS VR这几家厂商的下一款产品会迎来一个爆发。但是我发现这次的格局是新的厂商的介入,比如像微软、Google这一类,携带着标准以及携带着巨大用户量的厂商介入。所以呢我认为2017年就像一个时机点,到这个点之后会发现,PC走了十几年,手机走了几年,那么到VR上可能是今年标准出现,明年整个就OK了,产品要往哪个方向发展,实际上要看硬件到底往哪个方向发展。但是要提前做好准备,因为硬件发展的速度可能会远超的想象。虽然相比微软、Google,索尼的五千万用户并不多,但是PS VR上的用户,他们是属于真正的玩家,他们有共同的特征。我认为可能未来从用户量的角度来讲,微软、Google会是一个很大的爆发点,但是占有先发优势的比如HTC、Oculus他们也会有相当大的一个机会。之前就有聊说现在线下体验店,会不会用户洗过一批后就不会再来了,然后发现这根本不是问题,因为是在中国,中国是一个全世界最特殊的市场,这个市场有一个什么样的特征呢?就像是去过长城的人去过一次不会再去了,但是什么时候去长城,你都会发现上面堆满了人,就是你会发现这个国家的用户是洗不完的,所以我觉得即使定位仅仅在某一个特殊的领域,在国内仍然有大量的机会。黄健 “番禺VR硬件商盆满钵满, 产业具有生命力”看一个产业有没有生命力就在于这里面的企业有没有一个好的发展空间或者说利润空间。如果说2016年是VR哪个产业链的元年的话,我觉得是番禺VR硬件厂商的元年,他们在去年赚得盆满钵满。他们获得第一波利润,说明VR产业是有生命力的。从整个行业发展来看,有个规律会一致,《生化危机7》出来后,会有更多的爆款出来,那这个领域的爆款产品出现了,强发行商也会出现。我认为2017年会出现强发行商,也会出现强渠道,CP要加速往前跑。
本文由入驻OFweek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用户名/邮箱/手机: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最新活动更多 &&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
北京市/海淀区
北京市/海淀区
浙江省/金华市
浙江省/金华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安全检查中...
请打开浏览器的javascript,然后刷新浏览器
techug.com 浏览器安全检查中...
还剩 5 秒&拒绝访问 | www.ck365.cn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ck365.cn)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b43cb-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阅读量:83
分享&&27&&
阅读量:124
分享&&33&&
阅读量:65
分享&&17&&
阅读量:145
分享&&26&&
(C) 8G.COM 随便吧 粤ICP备号-1
随便吧个性热点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vr游戏开发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