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大佬们有没有推荐的.内存条幻光戟幻光戟,显

没有此产品页面将在2秒内自动跳转,如果没有相应请点击下面的链接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昱科HGST 10TB+群晖DS1517+打造我的私人影音存储圣殿
179浏览 / 4回复
升级初衷大家都知道,因为盈利模式不明朗,版权纠纷不断,B(aidu) T(encent) 3(60) 1(15) X(unlei)
H(uawei)等运营云的互联网公司开始从新考虑自己的产品线和产品定位。自我朝“净网行动”起就大部分互联网公司运营的公有云网盘都关闭了。旋风已经在日正式停止运营,硕果仅存的兼具云端存储和离线的功能,但是经常被诟病在不开会员的情况下,会刻意限制网速只有10K,默默倒逼用户购买百度网盘会员服务。专注于炒作区块链,自从迅雷5以后PC客户端用各种关不掉的广告骚扰用户,只有开通会员才可以享受没有广告的迅雷客户端。115网盘和360网盘则直接转为不公开分享。阿财的30TB心爱的不可描述视频,也遭受到了波及。被删除了一大半,于是阿财需要考虑一下重回储存在自家本地硬盘而不是丢在别人家的网盘的时代。12年以前,阿财的数据备份方式基于大容量机械硬盘+外置硬盘盒的备份方式,2012年后SSD已是我装机必备系统盘。但SSD先天有着故障后存储数据丢失后恢复困难的先天缺陷,以及512G以上的大容量SSD有着价格高,使得阿财对大容量机械硬盘追求并没有终止反而变本加厉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最为合理的选择就是SSD(系统盘)+HDD(数据盘)混合搭配,SSD作为系统盘来使用以提高系统软件速度,而HDD作为重要文件存储使用。毕竟个人的数据是宝贵的,硬盘有价,数据无价。所以阿财的电脑继续以12年2T,15年4T,16年5T,17年8TB,18年10TB的容量在刷新着家里的机械硬盘容量记录。目前阿财主要以10TB?+8TB充氦机械硬盘+1.6TB 企业级SSD为存储介质,以群晖DS1517+为基础打造出自己的私人存储系统&硬盘开箱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盘型号为HDN721010ALE604,7200rpm转速,配置256MB的DRAM缓存,超过250MB/s持续传输速率。采用七碟封装且使用氦气填充技术,充氦技术能有效的降低盘体颤振、
盘厚度和主轴电机功率。氦气填充技术曾经是企业级硬盘才拥有的高端规格配置,在大规模生产的桌面级硬盘中,这种工艺技术成本太过于高昂,但是作为充氦硬盘技术的先锋厂商HGST昱科,Ultrastar
He6/He8/He10/He12在推出的时候都是当时业内最高密度的企业级充氦硬盘。现在这样的高端技术也逐渐下放到家用级硬盘上,HGST Deskstar NAS 10TB给了阿财一个惊喜。同时内置14个读取/写入磁头,可提供更高的能效以及对硬盘耗用电量的控制,HGST提供了3年的质保服务。零售版硬盘,拥有妥善的减震包装,包装盒上贴着醒目的10TB容量标签,7200rpm在NAS硬盘中绝对是个高性能的异类。盘体密封在防静电袋中,包装盒内含说明书保卡,安装螺钉2套。HGST Deskstar NAS 10TB盘体采用铝壳铸造,配与CNC加工工艺。接口还是经典的 SATA 6Gbps,由于盘体内封装了7个盘片,所以盘体如同内家高手一般高高的鼓起。充氦硬盘的技工工艺远比常规空气封装硬盘特殊,为了防止氦气泄漏,盘体采用密封性更好的铝合金一体焊接,而不是传统硬盘盘体的螺丝+密封垫工艺了。硬盘主控PCB电路板都是反面安装的设计,尽可能的避免灰尘堆积和静电击穿PCB上的电子元件。性能测试使用CDI 查看磁盘 S.M.A.R.T讯息,通电时间为0,通电次数为1,是块第一次通电的全新硬盘。磁盘温度很低只有30度,这在7盘片的磁盘中几乎不可想象,这是HGST在盘体内充入惰性气体氦气He的作用。HDTune Pro 5.5 磁盘测试HDTune是一款小巧易用的硬盘检测工具软件,HD Tune
Pro也是一款适用于移动硬盘检测工具。主要功能有硬盘传输速率检测,健康状态检测,温度检测及磁盘表面扫描等。另外,还能检测出硬盘的固件版本、序列号、容量、缓存大小以及当前的Ultra
DMA模式等。得益于PMR记录加上创纪录的单碟容量密度HGST Deskstar NAS 10TB机械硬盘性能再次突破天际,在246MB/s,平均读取速度在187.4M/秒,存取时间在12.4毫秒,得益于SATA 6Gbps接口,爆发传输速率可达220.6M/秒。写入测试性能HDTach 2.0 磁盘测试HD Tach是一款专门针对磁盘底层性能的测试软件,它主要通过分段拷贝不同容量的数据到硬盘进行测试,可以测试硬盘的连续数据传输率、随机存取时间及突发数据传输率。CrystalDisk Mark 5.2.1磁盘测试CDM也是日本人开发的开源磁盘IO性能测试软件,有萌萌的妹纸二次元UI,接受度颇高。TxBenchTxBench跟CDM类似,不衡量磁盘的延迟,唯一专业之处在于它可以测试无文件系统的RAW模式。PCMark8 StoragePCMark8的硬盘测试是采用真实的磁盘I/O轨迹回放,模拟WOW,3读盘,Adobe PS和M$ Office全家桶的操作磁盘读写。NAS应用自古英雄配美人,宝剑赠英雄,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盘这般鸿蒙圣器,必须要搭配对得起它所拥技术和容量的NAS存储平台,安装进一台高性能台机或者家用存储设备才是它的归宿。阿财用来安置这块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盘的是私人家庭存储服务器——群晖DS1517+ NAS存储。群晖DS1517+是群晖17年的中高端NAS存储,定位为中小企业和部门级文件存储应用,配备5个非热拔插服务器抽取3.5英寸磁盘托架,将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盘通过磁盘托架可以安装到群晖DS1517+ 5盘位磁盘笼的背板上面。& && && && && & 阿财在这台NAS存储上配置了16GB DDR3 1600 SoDIMM内存,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HGST Deskstar NAS 10TB数据读写准确性。群晖DSM 6.0系统早在2016年就能完支持10TB容量的硬盘,现在升级到了DSM 6.1.6对HGST Deskstar NAS 10TB机械硬盘在兼容性和识别方面没有任何问题。现在已经不流行分区了,为了避免接到测试还盘还得花3~6天等待迁移阵列或者重建阵列的麻烦,所以直接把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盘的全部10T容量划分为一个Basic分区,由于计算方法不同,Linux(DSM也属于Linux)/Windows以24作为1TB,存储厂家以字节作为1TB。所以HGST
Deskstar NAS 10TB容量在DSM系统中显示为9.1TB。文件系统自然是选择带日志,容错性能很好的Brtfs文件系统。看到一大堆TB为单位的网络驱动器,小盆友们是不是感觉被惊呆了?其实装满它们才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千兆网络的拷贝速度吃1Gbps,折合平均速度大约100~110MB/s,10秒钟能够拷贝1GB数据,10x1000秒能够拷贝1TB数据,3.6TB需要36000秒,也就是10x3600秒,整整10个小时时间。而这仅能占用了这块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盘的三分之一容量!经过了长达20小时的文件转移之后,9.09T的空间成功的被阿财用掉了6.56T!如何用掉10T那么大的磁盘空间,很多人会觉得很头疼,其实也很简单。我们个人可能会拥有的数据不外乎这几类。个人数据数码照片,个人收集的图片,工作资料,项目文档,电子书,网友@大萌子在微博上晒与爸爸从1岁到30岁的合影,每年的照片都是由她妈妈亲自拍摄,每张照片都有那一年的故事,儿女们茁壮成长,父母们日渐老去……这组照片感动了很多网友,得到包括姚晨、何炅等微博名人的大量转发。你能回顾自己的过去,主要就是看一起拍摄的数码照片,虽然没有大萌子那样保存了30年和爸爸的合影,但是阿财15年时间拍摄了4万张数码照片,其中就包括和父母的合影,全家聚会的全家福,容量760G。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阿财的这四万张照片里面记录了很多历史事件,包括大学毕业最后的日子校园的半年;北漂的日子在北京生活的7年时间,从长城到故宫,从雍和宫到恭王府,从颐和园到圆明园,还有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现场;见证了自己的婚礼和蜜月,这些照片都需要好好地珍藏。项目资料那是宝贵的知识积累,从软件源代码到合同,都是无比珍贵的财富,而且能在恰当的时候转化成为收入。另外Keystore数字文件也可以是真金白银的,谁能想象几kb的文件价值上万元呢?影音数据高清视频,无损音乐首先,阿财这里没有大姐姐,身为已婚男人,交配的季节每周工作五天,天天把番茄红素维生素E锌硒宝当糖吃,根本不会对大姐姐有兴趣。那么为什么要存片,这是观影态度问题。在线视频网站2分钟广告很感人,720i假装高清很瞎眼,更可怕的是没有一个地方能看全片子,乐视,企鹅,爱奇艺都各自有部分,零散不集中。更可怕的是阿财自己工作单位的上峰——新闻出版总广电总局会喀嚓掉很多不和谐的镜头,很多片子更是终身没有引进的机会,比如4,呃这个不是电影,《死侍》《杀死比尔》《无耻混蛋》乐视有,但是非会员观影需要5块。你们看到的引进版《权力游戏》永远没有龙妈的裸镜
^_^,在每年HBO连播当季剧集阿财追剧下载的时候,国内在线网站版还会滞后一季不能及时更新。IMDB Top250 电影一共2.51TB你们收集全了么?没有的话,你们不羞愧吗?每年的艾美奖美剧,你们下载全了吗?没有?你们去看欢乐颂和花千骨?你们羞愧吗?每年的奥斯卡获奖,,你们都收藏了吗?难道要等中影引进吗?所以从《三个广告牌》到《水形物语》阿财都收藏了,利用群晖Video Station着超过13TB的电影和美剧,实时串流转码,可以在家中任何移动设备,电视机,电脑上面播放。阿财可以自豪的说,最少收藏了230部以上电影,1200集美剧,加上完整的漫威电影宇宙,最近15年的好莱坞精华作品,都可以收录在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盘之中。最爱游戏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3A游戏大作随随便便都占用50G的磁盘空间。阿财今年也就买了Steam版的古墓丽影10崛起,昆特牌3+血和酒,汤姆克兰西:全境缩水全境掉线,加上原来暴雪全家桶,山口山:军团再临,当红辣子鸡守望屁股数字典藏版,暗黑破坏神3,300G的空间就这样没了。再加上一堆3DM不可描述的绿色版3A大作比如GTA
5等直接干掉阿财 1T 磁盘空间。看看,400G自己拍摄的数码照片和视频,200G的工作资料。100G的无损FLAC音轨,3.4T的电影,1TB的网络和单机游戏。就算是地(a)主(cai)家的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盘也只剩下2T可用空间了。看来在一个晚上可以下载满200G的120M电信光纤宽带照拂之下,10TB海量硬盘还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经得起“装”啊。还好我有10TBX2+8TBx2的硬盘,要不然真心里没底。总结7碟封装,充氦惰性气体保护黑科技,1.5TB单碟容量,10TB世界文明用语别单盘容量桌面硬盘。得益于良好的铝合金外壳和HGST第四代充氦技术,能有效的降低盘体颤振、 盘厚度和主轴电机功率, PMR垂直记录技术保证7200转的246MB/s读写性能之下,7碟片封装的高难结构,工作温度却比其他品牌5400转的NAS硬盘更低。如果你跟阿财一样拥有大量的个人数据包括 数码照片,资料,影音发烧友;或者是从事视频编辑和影视媒体相关工作,HGST Deskstar NAS 10TB硬盘能帮助你占用更少的驱动器槽位,存储更多的有价值宝贵数据。
可是,真的好贵啊……
这是要逆天的节奏啊(⊙o⊙)?
真心不便宜啊
存着存着你就会发现 然并卵 随看随下就是了 现在的高清以后就是不清 不信你翻出机器猫黑猫警长看看~~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查看: 208|回复: 6
搞个像样的吃鸡主机—经典复刻酷冷至尊新版坦克兵装机SHOW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魔导师, 积分 43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6 积分
本帖最后由 fu. 于
05:04 编辑
前言:&&发帖前先说个题外话,最经典的单品才能永久不衰,而经典复刻这一词最常用在衣服鞋包,比如当下流行的Balenciaga Triple S 、Nike Air Max 95/97/98这些老爹鞋,比如大街上出现越来越多70's、80's经典服饰,正说明当下潮流就是复古vintage,如果复刻经典运用在电脑机箱上会是什么样的?这次装机SHOW就是给各位带来就是高端机箱里的经典的产品酷冷至尊坦克兵,而这次不同的是这款坦克兵并非复刻2011年的元年产品,而是结合当下最流行的大侧透而改进版本,此篇主题为装机,而主要目的是吃鸡,希望给各位带来参考性,另全篇主要分四大部分,分别:装机展示、配件开箱、装机过程、性能测试
DSC04234.jpg (404.49 KB, 下载次数: 0)
04:19 上传
配置.png (36.05 KB, 下载次数: 0)
04:27 上传
成品展示:
DSC04163.jpg (578.28 KB, 下载次数: 0)
04:18 上传
DSC04160.jpg (507.28 KB, 下载次数: 0)
04:18 上传
DSC04158.jpg (581.55 KB, 下载次数: 0)
04:18 上传
DSC04167.jpg (427.97 KB, 下载次数: 0)
04:18 上传
DSC04168.jpg (402 KB, 下载次数: 0)
04:18 上传
DSC04171.jpg (639.47 KB, 下载次数: 0)
04:18 上传
DSC04134.jpg (450.33 KB, 下载次数: 0)
04:17 上传
DSC04135.jpg (486.25 KB, 下载次数: 0)
04:17 上传
DSC04142.jpg (432.97 KB, 下载次数: 0)
04:18 上传
DSC04148.jpg (432.77 KB, 下载次数: 0)
04:18 上传
DSC04139.jpg (422.06 KB, 下载次数: 0)
04:17 上传
DSC04140.jpg (433.91 KB, 下载次数: 0)
04:17 上传
DSC04141.jpg (457.64 KB, 下载次数: 0)
04:17 上传
DSC04151.jpg (453.36 KB, 下载次数: 0)
04:18 上传
DSC04136.jpg (432.07 KB, 下载次数: 0)
04:17 上传
DSC04137.jpg (463.26 KB, 下载次数: 0)
04:17 上传
DSC04173.jpg (418.18 KB, 下载次数: 0)
04:18 上传
DSC04235.jpg (396.51 KB, 下载次数: 0)
04:19 上传
DSC04185.jpg (414.13 KB, 下载次数: 0)
04:18 上传
DSC04191.jpg (399.65 KB, 下载次数: 0)
04:18 上传
DSC04048.jpg (350.99 KB, 下载次数: 0)
04:16 上传
DSC04209.jpg (471.23 KB, 下载次数: 0)
04:19 上传
DSC04183.jpg (366.63 KB, 下载次数: 0)
04:18 上传
DSC04219.jpg (464.14 KB, 下载次数: 0)
04:19 上传
DSC04189.jpg (418.3 KB, 下载次数: 0)
04:25 上传
DSC04236.jpg (412.58 KB, 下载次数: 0)
04:19 上传
DSC04197.jpg (438.37 KB, 下载次数: 0)
04:18 上传
DSC04200.jpg (403.8 KB, 下载次数: 0)
04:19 上传
配件开箱:
处理器:intel 英特尔 Core 酷睿 i7-8700K 处理器
DSC04109.jpg (463.67 KB, 下载次数: 0)
04:17 上传
处理器i7 8700K 买它原因不必多说,8代酷睿处理器算是英特尔终于被AMD锐龙逼得挤了一次大牙膏,此次升级最大亮点莫过于核心数量的增加,Coffee Lake系列的i3、i5、i7从原来双核四线程、四核四线程、四核八线程的配置,直接升级到四核四线程、六核六线程、六核十二线程,得意于intel最新的14nm++工艺,6核12线程的i7 8700K单核睿频就能达到4.7Ghz,六核睿频也要有4.3Ghz,8代酷睿应该算是intel这么多年来最值得入手的CPU系列
DSC04112.jpg (811 KB, 下载次数: 0)
04:17 上传
目前i7 8700K价格已经拉下神坛,散片价格普遍在2200附近,性价比已经非常显著,但国行盒装价格目前京东自营依然保持高价3099,我这颗双11京东八折券在第三方店铺以2800多的价格购买,现在也算是烂手里了
DSC04113.jpg (549.46 KB, 下载次数: 0)
04:17 上传
8代处理器依然采用LGA1151接口,但不支持向下兼容100/200系列平台,而且300系列暂时只有Z370平台可选,就造成i3、i5这些性价比更高的CPU使用成本大大提高,但目前i3 8100因为是上一代i5 7500马甲,已被民间大神通过修改ME微码刷bios可支持100/200系列平台,最低阶的H110主板就可点亮四核四线程的i3 8100
内存:芝奇(G.SKILL)幻光戟系列 DDR4 3200Mhz 32G(8G*4)
DSC03726.jpg (565.24 KB, 下载次数: 0)
04:11 上传
内存现在作为硬通货,保值的不得了,涨价持续一年,虽然现在有小幅下降,但是影响甚微,说不定因为PCB等原料上涨今年第一季度还会小幅度涨价,回到我用的这俩套芝奇幻光戟DDR4 3200Mhz 32G(8G×2)C16 RGB内存,2017年作为RGB元年芝奇幻光戟可为大火,可以毫不夸张的说RGB内存只有俩种,一个是芝奇幻光戟,一个是其他,虽贵为RGB内存,但整体造型气质一点都不显得杀马鸡
DSC03731.jpg (523.37 KB, 下载次数: 0)
04:11 上传
DSC03732.jpg (408.45 KB, 下载次数: 0)
04:11 上传
芝奇幻光戟算是Trident Z系列,外观和芝奇最早的红色Trident Z一样,俩面散热片非对称式设计,一面黑一面银灰颜色相匹配,再配合这表面上的金属拉丝工艺,造型逼格满满
DSC03753.jpg (427.62 KB, 下载次数: 0)
04:11 上传
白色部分为导光条,RGB精髓部分
DSC03738.jpg (525.05 KB, 下载次数: 0)
04:11 上传
时序C16-18-18-38 1.35V,XMP2.0频率3200Mhz
DSC03751.jpg (589.17 KB, 下载次数: 0)
04:11 上传
黑白太极十分搭配华擎的Z370 Taichi主板
内存.PNG (60.91 KB, 下载次数: 0)
04:27 上传
通过Typhoon Burner读取到内存颗粒为海力士Hynix H5AN8G8NAFR-TFC,高频时序肯定不会好看,但对于普通玩家没有多大意义,如果追求超频芝奇幻光戟C14为可超高频的三星B-die
主板:华擎(ASRock)Z370 Taichi主板( Intel Z370/LGA 1151)
DSC03801.jpg (509.15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如果有人要问我,我想用8700K,但是Z370主板都太贵了,有没有哪块主板,用料扎实、拓展性好、颜值高、价格还便宜、那我推荐华擎Z370 Taichi,如果说我还要灯要RGB!那请看他大哥华硕吧,对~华擎Z370 Taichi就是这么块板子,在这个RGB纵横的时代,他依然保持的朴素,12+2相供电用料、三个M.2接口、八个SATA接口、以及双网卡设计、板载无线网卡等等,似乎华擎自己知道玩不转各种灯光RGB,尽量把成本尽量是花在用料上,可以说是主板里的一股清流
DSC03836.jpg (574.25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华擎Z370 Taichi主板造型黑灰配色、俩个齿轮造型是颜值的重中之重,也是太极系列最大的特点吧,风格别具一格,充满工业设计感,什么光污染RGB这些荤的吃多了,最后发现这样的外观才是我的菜,特别是搭配芝奇幻光戟RGB内存进行点缀,有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感觉
DSC03835.jpg (461.66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I/O接口从左到右:COMS一键重置、PS2键鼠接口、双频802.11ac WiFi无线+蓝牙4.0天线接口,HDMI和DP1.2输出接口、双千兆LAN、SPDIF光纤和五个音频接口,USB部分有四个USB 3.1 Gen 1、一个USB 3.1 Gen 2 Type-A、一个USB 3.1 Gen 2 Type-C、这俩USB3.1 Gen2由第三方芯片ASMedia ASM 3142提供,目前USB3.1接口Gen1其实就是USB3.0、而Gen2才是真正的USB3.1接口,拥有10Gbps带宽,另外Type-C接口不代表就是USB3.1,这只是一种接口类型,不要混为一谈,选购主板或者其他数码产品请擦亮眼睛是Gen1还是Gen2
DSC03846.jpg (583.46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12+2相供电设计,PWM控制器ISL69138实际7相供电控制器,通过倍相驱动器变成12+2相,也屡见不鲜了
DSC03810.jpg (455.3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齿轮散热片下就是南桥芯片了,也是主板唯一一处光污染,支持RGB灯光。通过华擎的ASRRGBLED软件对灯光进行颜色以及模式控制
DSC03815.jpg (424.87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主板I/O盔甲上Intel Gigabit Ethernet英特尔千兆网卡LOGO,华擎Z370 Taichi双网卡是Intel I219-V和Intel I211-AT
DSC03816.jpg (520.08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Purity Sound 4,华擎高保真4代音频设计,使用的是常见的Realtek ALC1220声卡
DSC03821.jpg (611.12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四通道DDR4插槽,双通道支持最大64GB,最大支持4333Mhz内存
DSC03826.jpg (439.13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另外内存供电旁边小开关为XMP开关,可一键开启XMP
DSC03839.jpg (601.66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PCIE方面,三条PCI-E×16均走的是CPU通道,双卡交火×8+×8,三卡×8+×4+×4,另外三个M.2走PCH通道,使用第三个M.2会占用俩个SATA接口通道
DSC03823.jpg (427.06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华擎应该少有是拥有8个sata接口的Z370主板,其中6个为PCH原生,另外俩个为第三方芯片提供
DSC03825.jpg (442.3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主板提供俩个USB3.0以及一个USB3.1前置跳线接口
DSC03843.jpg (455.92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主板大部分跳线集中在主板末端方便走线
DSC03829.jpg (456.62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DEBUG灯以及主板双BIOS设计,另外下方白色接口为5050灯带接口,可以通过华擎RGB软件与南桥一同控制灯光
显卡:微星(MSI)GeForce GTX 1070 Ti GAMING
DSC04103.jpg (562.65 KB, 下载次数: 0)
04:17 上传
微星GTX1070TI红龙,1070ti今年老黄为了截断VEGA56而推出手术刀产品,但现在因为挖矿,这俩卡现在更是一卡难求,如微星这款红龙1070ti为例,上市价格为3699,现在咸鱼二手价格都在4500
DSC04119.jpg (544.98 KB, 下载次数: 0)
04:17 上传
经典红龙造型,Twin Frozr5第五代散热器,还是老样子
DSC04126.jpg (575.53 KB, 下载次数: 0)
04:17 上传
DSC04129.jpg (440.75 KB, 下载次数: 0)
04:57 上传
视频输出接口3个DisplayPort 1.4接口和1个HDMI 2.0接口以及1个DVI-D接口
DSC04120.jpg (440.34 KB, 下载次数: 0)
04:17 上传
刀锋4风扇,支持ZeroFrozr功能,就是微星的零噪音技术,显卡温度低于60℃风扇停转
DSC04116.jpg (432.59 KB, 下载次数: 0)
04:17 上传
DSC04114.jpg (376.95 KB, 下载次数: 0)
04:57 上传
信仰灯,可以通过MSI GAMING APP设置RGB灯光和超频及静音等功能,如果整套设备都是微星的话,或者是支持微星灯光联动的产品,可以使用MSI MysticLight设置设备联动灯光同步
DSC04115.jpg (285.36 KB, 下载次数: 0)
04:17 上传
8+6pin供电
电源:讯景(XFX)额定850W XTI钛金牌系列电源
DSC03851.jpg (480.72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讯景XTI850钛金牌电源,通过80PLUS钛金牌认证,满载输出平均转换率&94%,讯景的电源都是由海韵代工,包括 XTI都是基于海韵TD平台开发,与海韵prime750(SSR-750TD)钛金系列方案相同,是海韵旗舰级电源方案,目前XTI只有1000W和850W俩个版本,刚好填补了国内上市的海韵prime650W,750W高瓦数的空档,另外质保方面和海韵prime一样,提供十年质保五年换新服务,我这个XTI850是参与京东首发价格购买,主要首发购买还附赠价值249元讯景原装镀银定制线,这样价格换算下来比海韵prime750还要便宜,作为钛金牌“一瓦值千金”
DSC03853.jpg (419.25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EasyRail Plus Technology智优控、SolidLink Technology超固连、Hybrid Fan Control静无影、Micro Load Stablizer极耐稳
DSC03854.jpg (459.26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包装背面四大特点详细介绍对于玩家看得见摸得着的只有Hybrid Fan Control静无影功能,当电源低于50%负载下电源会进入Fanless停转模式能换取到更静音的体验,而其他三项功能算是促成钛金实力的硬技术,具体原因不详细解读
DSC03855.jpg (537.24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内盒牛皮纸盒,定制线和电源上下层分装
DSC03856.jpg (543.43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59cb130bN5565ff34.jpg (94.12 KB, 下载次数: 0)
04:56 上传
线材长度数量参考
DSC03857.jpg (505.93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DSC03858.jpg (416.49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下层就是电源以及附赠电源线收纳袋
DSC03859.jpg (402.34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电源老样子,讯景XTR外观改涂装,红色850字样也算起到点缀作用,尺寸规格170X150X86mm,兼容大部分机箱
DSC03860.jpg (417.76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风扇使用135mm规格的FDB流体动态轴承风扇,来自鸿华HongHua,FDB其实就是含油风扇改进版本,进行密封处理保证不会出现渗油现象,好处就是,高风量、低噪音、高寿命
DSC03867.jpg (447.47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单路12输出,输出能力70A/840W,5V和3.3V输出20A,联合输出100W。
DSC03872.jpg (440.79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市电220V AC输入接口、电源开关接口、Hybrid Fan Mode静音模式按键(低于50%负载停转)
DSC03878.jpg (382.77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海韵电源的模组化接口定义相同,所以兼容所有海韵的模组线
DSC04097.jpg (411.64 KB, 下载次数: 0)
04:16 上传
讯景Element Ti镀银模组8合1套装电源线,讯景原厂模组线安全稳定性肯定要比第三方做的定制线要放心,讯景XTI850首发附赠,因为海韵电源接口定义都一样,所有这款模组线是支持海韵以及讯景所有的全模组电源
DSC04100.jpg (404.1 KB, 下载次数: 0)
04:17 上传
包装背面描述了线材类型、长度和数量
59ace907N1450985d.jpg (44.79 KB, 下载次数: 0)
04:56 上传
DSC04101.jpg (559.83 KB, 下载次数: 0)
04:17 上传
也附赠线材收纳袋,讯景原厂的镀银线比一般定制线偏软也方便走线,而且颜色也要比一般定制的镀银线要黑,应该是氧化后造成,该镀银线采用16AWG规格,线材横截面这要比原装18AWG的电源线要粗,抵偿模组线线材损耗散热器: COOLERMASTER 酷冷至尊 MasterLiquid Pro 240 水冷散热器
DSC03756.jpg (409 KB, 下载次数: 0)
04:11 上传
酷冷至尊MasterLiquid pro 240也叫冰神II 240,2014年因为压i7 4790K我第一次选购一体式水冷就是酷冷至尊第一代冰神240,对冰神静音效果,散热效能印象深刻,购买前对比目前市售的一体式水冷,酷冷至尊MasterLiquid pro 240在散热效能以及静音效果上依然属于一体式水冷第一阶梯,抛开RGB,对压8700K这样硅脂U是一个比较实用的选择方案
DSC03758.jpg (400.08 KB, 下载次数: 0)
04:11 上传
包装背面冷头冷排规格尺寸图
DSC03760.jpg (422.19 KB, 下载次数: 0)
04:11 上传
右侧240各项参数
DSC03765.jpg (458.1 KB, 下载次数: 0)
04:11 上传
打开包装,内部多层瓦楞纸将水冷不同部位单独进行保护
DSC03766.jpg (435.62 KB, 下载次数: 0)
04:11 上传
扣具部分,每颗螺丝都单独放置,方便安装和收纳
DSC03770.jpg (603.27 KB, 下载次数: 0)
04:11 上传
比较酷冷至尊第一代冰神,这次二代冰神从外观结构、冷排、冷头全方位大改变,采用新的冷头水道技术和冷排工艺
DSC03790.jpg (409.63 KB, 下载次数: 0)
04:11 上传
圆形亚克力透明橱窗冷头,通电会呈蓝色灯光效果,不支持RGB功能,圆形冷头也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冷头样式
DSC03781.jpg (314.95 KB, 下载次数: 0)
04:11 上传
t2.jpg (70.11 KB, 下载次数: 0)
04:57 上传
双腔体分离的冷头设计,这种结构我看评测时候就研究过,分腔就是冷热分离,一般有冷头较高上下有管道衔接都是双腔体冷头,比如九州风神的captian,九州那款巧妙的把俩腔衔接的水管设计成外置透明玻璃,虽然好看但是非常不保险,所有经常有漏水的情况,酷冷的方案相对保险
DSC03777.jpg (415.13 KB, 下载次数: 0)
04:11 上传
纯铜底覆盖面积是一块变长4.1cm的正方形,目前也没有哪款一体式水冷能完全覆盖ThreadRipper的7×5cm尺寸,但足够覆盖2011平台的CPU
DSC03791.jpg (410.97 KB, 下载次数: 0)
04:11 上传
市售的蛇皮包网水冷管,这和网上评测里的FEP螺纹水管不一样
DSC03786.jpg (454.19 KB, 下载次数: 0)
04:11 上传
标准2.7cm厚的薄款冷排,冷排侧面刻有MasterLiquid pro 240字样,有LOGO安装朝外,算是提示安装方向了
DSC03784.jpg (470.35 KB, 下载次数: 0)
04:11 上传
方形鳍片设计,让鳍片更多面积接触冷排水道,也是提高效能的工艺
DSC03793.jpg (616.83 KB, 下载次数: 0)
04:11 上传
MasterLiquid pro 240使用的是MasterFan Pro风扇,MasterFan Pro系列分无灯和RGB俩种,而性能上还分有风压版、风量版、均衡版,这三种类型会通过扇叶造型数量来区分,MasterLiquid pro 240使用的是多扇叶的均衡版本,比较适合冷排使用
DSC03794.jpg (424.68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4Pin接口支持PWM调速,风扇后面开关把风扇转速分为三个等级,P档转速约为500-2500RPM,Q档转速约为500-2000RPM,S档转速约为500-1500RPM,默认Q档
机箱:酷冷至尊(CoolerMaster)坦克兵
DSC03934.jpg (400.69 KB, 下载次数: 0)
04:12 上传
经典的坦克兵,STRYKER SE为坦克兵的升级款,所以型号后缀加个SE
DSC04243.jpg (463.95 KB, 下载次数: 0)
04:19 上传
经典的坦克兵,STRYKER SE为坦克兵的升级款,所以型号后缀加个SE
DSC03968.jpg (319.78 KB, 下载次数: 0)
04:13 上传
附件部分,除了各种螺丝扎带外,还附赠一根大4pin转8pin电源供电转接线,还为侧透玻璃提供一块擦拭布
DSC03937.jpg (396.96 KB, 下载次数: 0)
04:13 上传
机箱规格.png (45.23 KB, 下载次数: 0)
04:27 上传
DSC03945.jpg (385.22 KB, 下载次数: 0)
04:13 上传
改进版本最大特点就是为了迎合当下主流进行全侧透钢化玻璃设计
DSC03947.jpg (396.69 KB, 下载次数: 0)
04:13 上传
取下钢化玻璃,再来对比坦克兵的元年结构,新款坦克兵因为全侧透取消了侧面俩颗12cm风扇设计,也取消了硬盘硬盘笼设计,不管是2.5英寸还是3.5英寸都采用侧挂式安装,所以仅支持2个3.5英寸和4个2.5英寸硬盘,算是为了全侧透美观性而舍弃功能型
DSC03949.jpg (368.84 KB, 下载次数: 0)
04:13 上传
9+2个PCI插槽位,侧面俩个插槽位可以通过PCIE延长线支持双槽显卡竖立安装或者是显卡辅助散热设备,但是官方并未附赠PCIE延长线,如果需要竖立安装为了稳定性建议台湾立热工业D型PCIE延长线,一等价钱一等货,酷冷官方考虑成本问题也不想自己担责没有附赠也不是没有道理
DSC03957.jpg (305.24 KB, 下载次数: 0)
04:13 上传
机箱自带一把14cm风扇进行出风,无光版本,3pin接口,配有D口转接线,而且值得一提机箱风扇线材都采用镀银线设计,美观也方便整理,而且新版坦克兵也取消了后置风扇上方的外置冷排水冷孔设计
DSC03956.jpg (317.81 KB, 下载次数: 0)
04:13 上传
顶部自带一把20cm大尺寸风扇,负责顶部出风,如果像我这次装机是装水冷的话,拆掉这颗风扇,机箱顶部最大可以支持到280mm冷排或者俩把14cm风扇,并向下兼容240冷排/120mm*2风扇
DSC03954.jpg (289.5 KB, 下载次数: 0)
04:13 上传
上面提到新版坦克兵直接取消了硬盘笼设计,原硬盘笼位置除了一根起到加强筋作用的金属支撑杆,其余都是空位,看来这次结构大改真是趋于颜值,为分体式水冷预留空间
DSC03944.jpg (408.26 KB, 下载次数: 0)
04:13 上传
机箱右侧侧板反而保留了原坦克经典侧进式格栅,侧面凸起预留理线空间,俩侧非对称多少有些突兀
DSC03965.jpg (379.82 KB, 下载次数: 0)
04:13 上传
背线其实还是老样子,走线好坏还是看个人
DSC03960.jpg (336.72 KB, 下载次数: 0)
04:13 上传
顶部造型最为经典,熟悉的提把设计以及冲网造型
DSC04199.jpg (292.73 KB, 下载次数: 0)
04:19 上传
前置I/O部分,电源键也增加了简洁的酷冷LOGO信仰灯,另外下面几个按键是机箱控制模块,控制机箱风扇的转速以及LED灯的开关,接口部分机箱提供了俩个USB3.0以及USB2.0接口和一对麦克风耳机音频接口,另外发现在右侧重启键下方多处一个按键预留位置,这是原坦克兵e-SATA接口,e-SATA被淘汰取消是有道理,但是作为高端机箱迎合市场主流其实应该增加一个USB3.1,比如该机器用的华擎Z370 Taichi就有USB3.1前置跳线接口
DSC04244.jpg (355.33 KB, 下载次数: 0)
04:19 上传
X-DOCK这边可以安装一个热拔插的2.5英寸硬盘,另外下面还支持光驱安装
DSC03939.jpg (423.98 KB, 下载次数: 0)
04:13 上传
坦克兵这个系列一直属于酷冷至尊子品牌CM STORM,目前CM STORM早已经销声匿迹,已经取消这个品牌计划,现在的坦克兵机箱上没有一处保留CM STORM的LOGO,包括这块经过拉丝阳极化的金属面板LOGO也从CM STORM改为CoolerMaster
DSC03942.jpg (447.3 KB, 下载次数: 0)
04:13 上传
前面板一共是有9个可拆卸的中网,方便风扇安装和清灰、散热,这都是酷冷那些经典机箱的特点
DSC04246.jpg (401.29 KB, 下载次数: 0)
04:19 上传
机箱前面自带俩颗12cm白光风扇,并且机箱前置面板最大能支持到360mm的冷排或3把12/14cm风扇
DSC_0593_副本.jpg (428.33 KB, 下载次数: 0)
04:11 上传
机箱底部还可以支持俩把12cm风扇的
硬盘:建兴(LITEON) 睿速系列 T11 M.2 NVMe固态硬盘
DSC04013.jpg (248.02 KB, 下载次数: 0)
04:33 上传
建兴(LITEON)睿速系列 T11 256Gnvme固态硬盘,采用群联5008主控,东芝原厂TLC颗粒,算是性价比比较高的一篇nvme硬盘,我以500的价格收于咸鱼,算是比较低价,散热器本身也有划痕
DSC04021.jpg (255.62 KB, 下载次数: 0)
04:33 上传
附赠螺丝刀和螺丝
DSC04037.jpg (194.8 KB, 下载次数: 0)
04:34 上传
本拿华擎Z370 Taichi自带的螺丝安装,但因为T11散热片厚度原因一般主板附带的短螺丝安装不了,所以附赠俩颗长螺丝,所以螺丝别乱丢
DSC04028.jpg (283.57 KB, 下载次数: 0)
04:34 上传
建兴T11的PCB并非常见的2280规格,本身采用的是2242规格,只是通过散热片加长支持到2280规格,而且拆掉散热片发现,PCB本身和散热片抽拉式固定,俩者之间没有任何导热硅胶片,散热肯定也会打折扣,或者说毫无卵用
DSC04031.jpg (254.2 KB, 下载次数: 0)
04:34 上传
而且T11拥有B key和M key俩种接口,一个是6pin B key是走sata通道,另一个是5pin是M key是走PCIE3.0通道,结合本身2242规格的PCB,这种方案应该考虑笔记本这些小型化设备升级
DSC04030.jpg (283.54 KB, 下载次数: 0)
04:35 上传
T11主控来自Phison PS5008,PCIE3.0x2规格,理论最大读取1600MB/s,读取方面会被限速;而缓存颗粒来自海力士的512MB DDR3L缓存,闪存颗粒来自东芝原厂TLC颗粒,一共2颗,组成256GG规格
DSC04039.jpg (235.89 KB, 下载次数: 0)
04:35 上传
因为PCB和散热片不是直接接触的,也无导热介质,作为DIY老烧家中常备内存导热贴
DSC04083.jpg (345.98 KB, 下载次数: 0)
04:35 上传
最后无奈发现想要顺利把PCB装上散热片,只能贴那么一小块,起码有比没有好,建兴这设计也够蛋疼的
装机过程:
DSC03978.jpg (532.82 KB, 下载次数: 0)
04:13 上传
坦克兵主板铜柱需要自行安装,蛋疼吧
DSC03980.jpg (468.37 KB, 下载次数: 0)
04:13 上传
顺便对比下乔思伯U1 PLUS
DSC03988.jpg (558.49 KB, 下载次数: 0)
04:14 上传
酷冷至尊MasterLiquid pro 240本身MasterFan Pro风扇上是自带橡胶减震的,但还是附赠和冷排同规格的减震橡胶,在一代冰神其实也一样有
DSC03989.jpg (444.69 KB, 下载次数: 0)
04:14 上传
DSC03991.jpg (432.57 KB, 下载次数: 0)
04:14 上传
DSC03986.jpg (374.11 KB, 下载次数: 0)
04:13 上传
DSC03990.jpg (436.17 KB, 下载次数: 0)
04:14 上传
对着说明书安装扣具
DSC03996.jpg (488.22 KB, 下载次数: 0)
04:15 上传
DSC03998.jpg (427.79 KB, 下载次数: 0)
04:15 上传
DSC03999.jpg (407.33 KB, 下载次数: 0)
04:15 上传
DSC04003.jpg (400.12 KB, 下载次数: 0)
04:15 上传
DSC04005.jpg (437.38 KB, 下载次数: 0)
04:16 上传
DSC04006.jpg (517.73 KB, 下载次数: 0)
04:16 上传
DSC04007.jpg (463.49 KB, 下载次数: 0)
04:16 上传
DSC04011.jpg (472.59 KB, 下载次数: 0)
04:16 上传
DSC04050.jpg (399.96 KB, 下载次数: 0)
04:16 上传
三块老硬盘是演示用的
DSC04174.jpg (565.11 KB, 下载次数: 0)
04:18 上传
DSC04232.jpg (414.05 KB, 下载次数: 0)
04:19 上传
性能测试:
测试系统win10 64位专业版 1607版本
显卡性能gpu-z:
3D Mark Time spy的6812分 显卡得分6715分,CPU得分7422
3DMark Fire Strike得分17280分 ,显卡得分19478分,物理得分18845,综合分数8769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得分8819,显卡得分9250分,物理得分18832,综合分数4109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得分4720,显卡得分4613分,物理得分18865,综合分数2420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算是最新的显卡跑分软件,提供基准性能、压力测试、VR模式,Unigine的Valley Benchmark和Heaven Benchmark,就是玩家口中的天堂山谷,但是这俩个跑分软件和3D Mark11因为不支持D新的API而逐渐淘汰,Unigine现在推出的Superposition Benchmark算是替代天堂山谷
基准测试有多个模式可选,最高可以跑8K Optimized模式,显卡部分建议跑1080Extreme方便进行参考对比,微星GTX1070TI红龙在1080 Extreme下跑分3862分
HTC Vive和Oculus Rift俩个设备可选,跑分模式这里我起码以VR Maximum模式下才具备参考价值,这里微星GTX1070TI红龙基本到绿色区域绝地求生大逃杀:对于吃鸡这款游戏没人会用最高特效去运行,太过复杂的游戏画面对于这款游戏实际体验来说反而是个弊端,但是为了考验显卡性能还是以最高特效进行测试
测试地图海岛,测试地点孤岛第二座桥
画质设为超高从桥头开始奔跑用fraps记录2分钟的帧数
在1080P分辨率画质最高的情况下微星1070TI红龙在大部分场景都能保持在100帧以上,帧数下降的情况一般在屋子内收集装备时候帧数只有70帧左右,以我平时实战用的最低特效测试1070ti一直保持在144FPS,但肯定不止144帧,因为绝地求生帧率限制在144hz,看来我的显示器造成了显卡瓶颈,是时候换2K或者4K屏幕,或者144hz显示器处理器性能测试
i7 8700K睿频机制单核4.7 双核44.6, 三核4.5, 四核4.4, 五核4.4, 六核4.3,跑分时候6核基本在4.4Ghz,用GPU-Z自带跑分软件默频下对比i7 7700K,多核性能也要有47%提升,一代良U
上机直接超频,摸索一晚上全核5G缓存5G在1.34v下稳定,再低跑分直接蓝盘,也算是摸到惊天大雷了
对比1800X和i7 7700K,5G基本达到1800X默认水平
CINEBENCH R15 对比
关闭缓存.PNG (33.2 KB, 下载次数: 0)
04:37 上传
测试NVME硬盘钱需要手动关闭设备上Windows写入高速缓存缓冲区刷新,出于写入保护的原因,微软NVMe驱动会等待写入验证,导致硬盘4K写入成绩会很低,关闭Windows写入高速缓存缓冲区刷新方法:在此电脑(我的电脑)右击管理-设备管理-磁盘驱动器-右击硬盘型号点右击属性-策略—把关闭设备上Windows写入高速缓存缓冲区刷新打上钩—确定
对比.jpg (144.79 KB, 下载次数: 0)
04:37 上传
AS SSD Benchmark默认测试1GB文件下速度方面持续读取1167.43MB/s,持续写入为881.20MB/s,4k读取37.88MB/s,4K写入129.84MB/s,对比下右边镁光MX200 250G,建兴T11作为m.2 nvme固态硬盘比对sata固态硬盘性能提升立竿见影
AS SSD benchmark 10GB 3.PNG (47.32 KB, 下载次数: 0)
04:37 上传
测试10GB大文件下的速度下TLC硬盘写入差的弱点暴露,一般TLC硬盘在读取小文件时利用硬盘一部的容量模拟SLC Cache模式来运行,如果硬盘超过SLC Cache容量就会立马恢复TLC模式
SLC CACHE.PNG (59.43 KB, 下载次数: 0)
04:38 上传
用HD Tune Pro 测试大约10GB文件观察下T11的SLC cache模式,在读取这10GB文件发现黄线写入也不是持续进行的,估算T11的SLC Cache容量占有3G多
SMART.PNG (95.27 KB, 下载次数: 0)
04:38 上传
在跑分满载下温度达到37℃,不知夏天如何
温度测试:
FPU烤机利用AIDA64单点FPU进行20分满载烤机测试,默认全核4.3G核心里最高温度72℃
1.34V超5G温度已经惨不忍睹,硅脂U想超频不开盖没办法,况且我这颗大雷
用furmark进行大概13分钟烤机测试,显卡温度保持在63℃,风扇负载只有35%转速953RPM,还是相当静音
游戏温度,显卡最高64℃,CPU占用率不高只有44摄氏度,绝地求生在最低画质下内存占都用9G,最高画质下大概占用14GB内存、吃鸡是挺占用显存的
最后我还是试了下华擎的RGB,通过软件目前只能调节南桥散热片以及接驳主板5050接口的RGB灯带,软件主要功能就是颜色调节以及常见的闪烁模式,并无联动等功能,相对华硕、微星等厂商这算是华擎的薄弱点,但在这个RGB大时代,难免有一群人不喜欢花里胡哨的RGB的玩家,对我来说,乱七八糟的光污染确实玩腻了,唯一能接受的也只有芝奇这套幻光戟的流光溢彩。
文章结尾祝大家,大吉大利,经常吃鸡
<p id="rate_4"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很给力!&魔力币 + 5
" class="mtn mbn">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导师, 积分 30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5 积分
魔力币2194
白色坦克兵机箱的颜值果然是没的说。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魔导师, 积分 43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6 积分
白色坦克兵机箱的颜值果然是没的说。
终于有人回帖了,我个人比较喜欢经典的东西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导师, 积分 30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5 积分
魔力币2194
终于有人回帖了,我个人比较喜欢经典的东西
嗯,酷冷家的有几款还是蛮经典的,而且相对性价比也还不错。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法师, 积分 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2 积分
楼主的电脑相当的好啊!玩游戏无压力了!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魔法师, 积分 2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4 积分
为什么我感觉酷冷的机箱丑的要死,还贵的要死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魔导师, 积分 43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6 积分
为什么我感觉酷冷的机箱丑的要死,还贵的要死
这个坦克兵觉得?
DDOS纪念勋章
DDOS纪念勋章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幻光戟c14内存超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