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货币贬值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

中美贸易战:一场注定打不起来的战争|界面新闻 · JMedia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作者:沈奇 张玉香
1、中美贸易战,特朗普打响第一枪
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
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涉及美对华约30亿美元出口。
一时间,关于中美贸易战的话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其实,特朗普这次对中国的动作并不意外,我们早在17年3月(这几大行业要小心了&&从特朗普国会首秀看中美经贸关系)就曾专门分析过:特朗普会认真兑现他的竞选承诺,对美中贸易逆差采取强硬手段。
2、中美贸易战能打起来吗?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7年中美贸易总额5837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四大进口来源地;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
中美之间的经济来往与合作空前紧密,实际上已经是不可分割的,互相伤害的贸易战对两国经济都会有负面影响。
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对外贸易持续逆差,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制造业成本高国际竞争力不够,限制中国的产品进口,还有越南等其他国家的产品替代,美国的贸易逆差状况不会有根本改善。
贸易战不会真打,特朗普的大棒高高举起,最后还是要轻轻放下。
数据来源:商务部
3、 中美的之间的较量不可避免
2017年,美国GDP 19.4万亿美元,中国GDP规模达到82.7万亿元,相当于12.2万亿美元,中国的GDP已经达到了美国的63%,中美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小,美国对中国的崛起不会坐视不理。
二战后日本崛起,年间,美日之间出现7次贸易摩擦,引发贸易摩擦的领域从轻工业、重化工业演变到高新技术产业,再到金融。1985年广场协议后,美国逼迫日元升值,日本产品竞争力下降,随后的5年,日本从对外贸易顺差6.7万亿日元降至逆差3.8万亿日元,90年代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经济步入衰退期。
日本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打也好,谈也好,最终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是硬道理。
4、中国还有两道护身符
一是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据美国财政部数据,截止的2018年1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7万亿美元,是美国第一大债权国。一旦中国抛售导致美债利率上升,对于一年要关好几次门的美国政府来说根本无法承受。
二是人民币汇率主动贬值,中国产品竞争力上升,可能引起各国效仿的连锁反应。
5、从美国一家独大到中美两强抗衡,局部的贸易摩擦会时常发生,但大规模的贸易战是打不起来的,特朗普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连任,搞不好自己就被美国人民FIRE了,这是他承担不起的风险。
做出适当妥协,主动缩小中美贸易顺差,也是中国的最佳选择。相信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在金融、电信、零售等领域加快对外开放的脚步。
反应过度的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都给了大家一个拣便宜筹码的机会。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相关文章界面JMedia联盟成员推荐阅读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人民币大幅升值是美国贸易战的阴谋1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3724,升值192个基点,创日以来最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开年以来,已暴涨1618个基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开年以来已暴涨1618个基点事实上,此轮人民币大涨几乎源于持续走跌的美元指数,新年以来,后者连续跌破92、91、90关口,而从技术上看,跌破了90整数关口后美指再无支撑,这也在很大程度令美元不断突破人们的心理预期。就在去年底时,市场对2018年美元走势还存在很大分歧,但眼下看空美元已经成为主流,不同的只是对于美元“底部”的判断,对此,可能很多人心里都没有底。2017年美元指数表现是1987年以来最差的一年更有意思的是,在最近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上,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和财政部长努钦看空美元的说辞使得美元宛如“断线的风筝”,北京时间1月25日14:30美元指数一举跌破89关口下探至88.7950。这不经让人感到诧异,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大喊“强势美元”回归,而两位重要的美国部长却呈现出“截然相反”意见,这难道是自己人互相打脸了吗?美元贬值是一场贸易阴谋罗斯在瑞士达沃斯被记者问到关于特朗普总统课征太阳能板和洗衣机关税的决定时,他说还会祭出更多的关税措施。引发许多贸易措施的是我们的贸易伙伴有不当行为。就美国祭出的这些行动而言,贸易议程会非常多。  不过后来,罗斯试图淡化努钦关于弱势美元的言论,但鉴于特朗普政府在国际合作和贸易政策方面的总体政策,说服市场相信这是一个被误解的说辞将会困难得多。  罗斯表示,投资者对美国财长的美元言论反应过度,称内阁同僚们并没有主张改变长期以来的强势美元政策。  白宫发言人桑德斯后续也为淡化美元言论作出反应。  桑德斯称,美国有一个“非常稳定的美元”,而且“一如既往强大”,所以它是全球储备货币。当被问及白宫偏好美元强势或疲软时,桑德斯回应说:“我们相信自由浮动的货币”。毫无疑问,白宫精心设计了美元跌至三年来最低点的走势,美国政府显然在为那些押注美元将继续贬值的人提供弹药。对于2018年而言,外汇市场以及中美贸易注定将掀起“轩然大波”。
上一页&1共2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中美贸易战,人民币反升值,其中的原因是...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过去的汇率政策也应相应调整,应由过去以促进出口为主的弱势人民币政策,调整为现在以促进本币国际化为主的强势人民币政策。
文 | 王有鑫,经济学博士,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央行观察专栏作家
近期外汇市场走势有点出人意料,在美联储加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人民币不跌反升,美元不升反降。3月22日美联储再次启动加息,由于利率和汇率的同一性,按理美元指数应随着美元利率的上升而上涨,但美元指数却不升反降,收盘价从22日的89.8276跌至27日的89.3451,下跌超过0.5%。与此同时,23日特朗普将贸易战由口头警告上升到实操层面,声称将对进口自中国的500亿美元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作为贸易冲突直接利益受损国货币的人民币在此后竟不跌反升,表现亮眼,在23日和26日的连续两个交易日中累计上涨约1%,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更是报6.2816,较上一个交易日大幅上涨377个基点,28日继续调升至6.2785,创汇改以来新高。
那么,这一波人民币汇率升值究竟是经济因素驱动下的市场行为,还是外部压力下的被迫举动呢?我们知道,美国非常擅长使用汇率政策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市场担忧此次人民币汇率升值陷入美国圈套,损害我国利益。美国汇率政策主要有两种实施路径,分别是弱势美元战略和强势美元战略,前者主要针对贸易领域,后者主要针对金融领域。
有两次比较经典和有代表性的案例,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的广场协议,采取的是弱势美元战略,主要针对的是工业竞争力和贸易逆差问题。为了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维持美国在制造业的领先地位。日,美国施压日本等国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会后各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有秩序地贬值。协议签订后不到三年的时间,美元对日元贬值50%。广场协议虽未明显改善美国贸易逆差,但却严重伤害了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日本自此陷入“失落的三十年”。
另一次是2010年发生的欧债危机,美国采取强势美元战略,拖垮欧元,主要针对的是国际金融实力和货币霸权之争。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打击了美元的国际信用,给欧洲和欧元提供了挑战美国金融霸权、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良好机会。2008年11月和2009年4月先后在华盛顿和伦敦举行的G20金融峰会上,欧美之间展开激烈争论。法国总统萨科齐对国际货币体系以及美元的地位提出了质疑。他认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一定适用于今天”,“美元不应该再被当做唯一的全球通用货币”。美国总统奥巴马则明确予以回击,强调美国不会把世界金融主导权拱手让人。2009年希腊爆发债务危机给了美国反击的绝佳机会。美国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三大评级公司推波助澜,“及时”下调希腊主权债务的信用等级,希腊危机被无限放大,并蔓延至整个欧元区。与此同时,美元自2011年下半年起进入新一轮牛市周期,使欧元丧失了挑战美元的绝佳机会。
可见,美国非常擅长使用汇率政策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那么,本次中美经贸冲突升级背景下的人民币升值,背后究竟是为了缓和美国指责,缩减中美贸易顺差的不得已做法,还是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市场主动选择,在此敏感的时间窗口,确实让市场和普通民众看不出所以然,又增加了市场对重蹈日本广场协议覆辙的担忧。
实际上,无论是从人民币汇率周期、中国内部经济形势、国家经济金融战略还是外部国际环境来说,人民币在稳定基础上的小幅升值是我国市场的自然选择,是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最优选择,既给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时间,也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提供了机遇。
从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和本币国际化理论看,弱势人民币政策有利于促进出口,而强势人民币政策有利于推广本币国际化。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过去的汇率政策也应相应调整,应由过去以促进出口为主的弱势人民币政策,调整为现在以促进本币国际化为主的强势人民币政策。一方面,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减贸易顺差,缓和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矛盾,避免突发的意想不到的冲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使出口企业由过去的价格竞争策略转型为质量和品质竞争策略,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而且汇率的稳定升值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广和新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构建。
“811汇改”之后,由于人民币进入贬值阶段,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停滞和倒退,在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点心债发行、跨境人民币结算比例、国际支付份额等方面都出现了一定回调和反复,给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推广蒙上了一层阴影。随着人民币汇率再次切换到牛市周期,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将再度驶入快车道。从长期看,这有利于我国在贸易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中打破过度依赖美元的怪圈,有利于重塑有利于我国的新国际货币体系,从而实现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目的。
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人民币升值的节奏和主动性问题。人民币可以升值,但升值的幅度不应过快,避免对出口部门和贸易竞争力带来较大损害,而且是否升值的主动权应掌握在我们手里。中美此次经贸摩擦的关键就在于贸易部门。汇率价格的变化是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手段。作为贸易顺差国,人民币汇率上涨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也符合我国出口部门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但这应在符合我国制造业部门利益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推进,而不能受制于人。从2017年贸易数据看,全年人民币升值6.7%,与此同时,贸易顺差规模下降872亿美元,同比下降17.1%。可见,我们一直在为缩减贸易顺差做努力。但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的大幅升值,将不可避免的重创议价能力低、竞争力弱、产品创新不足的出口企业,将对我国经济稳定、就业和居民生活带来较大冲击。
此外,强势人民币政策也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在任何时期一定要升值,而是要基于经济形势,在保证本币信用的同时,更多的相机抉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
总的来说,我们要把握人民币汇率制定的主动权,遵循市场规律,实现长期稳定升值,而不是在外部压力下的短期被动快速升值。
从年内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跨境资本流动形势持续改善,市场预期好转,金融去杠杆持续,外汇管理和金融监管依然保持相对严格态势,美元指数继续处于调整周期,会支撑人民币汇率在年内实现小幅升值。
长期看,美元指数将继续波动回调,美联储持续加息不会逆转美元处于熊市周期的趋势,只会确保美元指数不会下行的太快。目前美国经济复苏已进入后半程,美联储持续加息将伤害美国投资和消费,在达到一定临界值后,将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拖累,经济可能短升长降。短期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和去全球化举措,不仅引发包括中国在内的贸易伙伴的集体反对和报复措施,也激起了美国国内反贸易保护团体和在华有大量业务的跨国公司和商会的反对,市场对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的担忧情绪升温,导致资金不断流出美国外汇市场,预计美元指数将继续窄幅区间波动。
▼点这里购买柔记智能笔记本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贸易战 美元贬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