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白银的“两”指的是美国重量单位位还是别别的什么概念?

古代的一两银子是多重_百度知道
古代的一两银子是多重
为什么看古书,里面说写的古代钱都是用两来计算的,古代的银子和金子是不是很多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古代:平均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目前:1两白银:约值80元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网上有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 ,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 :“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政府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政府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所看电视剧中,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古代一两银子中的两 合现在的重量 大概是多少克_百度知道
古代一两银子中的两 合现在的重量 大概是多少克
古代一两银子中的两 合现在的重量 大概是多少克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国古代的货币(贵金属金、银)重量单位有,两、钱、分、厘、毫、丝、微。古代十六两合一斤,现代的市制一斤等于公制500g,所以古代的一两银子约合公制的31.25g。古代英国的有一个贵金属计量单位是盎司(香港称安士,我国旧称英两),十六英两为1磅;但英制盎司,分常衡和药衡(金衡),常衡一盎司约等于28.3495g,药衡(金衡)一盎司约等于31.1015g。从贵金属的度量单位上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两”和古代英国的“盎司(英两)”,跟现代公制单位“克“的换算关系,差别非常小。
采纳率:91%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一文制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黄铜:0.02元/克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白?面(斤) 九文、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古代的1市斤等于16两,现代的1市斤等于10两。因此,古代“一两银子”中的“两”等于10/16,相当于现在的0.625两。现代的一公斤等于1000克,一公斤等于2市斤,所以一市斤等于1000克/2=500克。1市斤等于10两,500克/10=50克,1市两等于50克。因此,古代“一两银子”中的两,等于0.625*50=31.25克。结论:古代一两银子中的两,合现在的31.25克。
古代的一两银子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多少钱?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一直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这部闲话水浒也将宋代的货币转换成今天的人民币以符合现代语境。无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货币的专家,要完全精确的换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数字,让读者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 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 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呷艘铝? ,厨料, 薪炭诸物,增给 ,公用钱,给券 ,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厚无与伦比。也难怪宋江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从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300人民币的样子。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3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再看看水浒中其他几个例子,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9元,很合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时候,曾用5两银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铁,考虑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别定做的,1500元人民币也不算过分。但是智取生辰纲的时候白胜卖给杨志一伙的家酿村酒要5贯钱,1500元人民币就有点太黑心了,也许是因为当时黄泥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胜又处于垄断地位,同时还有晁盖一伙在竞相抬价,才把这桶酒炒成天价的吧!
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两和二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两和二有什么区别?
提示该问答中所提及的号码未经验证,请注意甄别。
“两”多在口语中使用,而“二”则多用于书面语。
采纳率:60%
两-------部首笔画部首:一
部外笔画:6
总笔画:7五笔86:GMWW
五笔98:GMWW
仓颉:MOOB笔顺编号:1253434
四角号码:102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4E24基本字义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详细字义〈量〉1. (会意。从一,两平分。两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2. 同本义 [liang,a unit of weight]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3. 双。用于鞋娄 [two]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 金陵。—— 唐· 戴叔伦《忆原上人》4. 匹(长四丈)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5. 通“辆”。车一乘 [used for buses,carts,etc.]武王戎车三百两。——《书·牧誓·序》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召南·鹊巢》〔数〕1. 二 [two]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两,犹耦也。”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两军人马。——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2. 又如:两个人;两扇门;两夫妻;两头猪;两没(两者一起死亡);两肉(两只牛);两替(两批);两考(官吏的两次考绩);两榜(明清以会试(考进士)为甲榜,乡试(考举人)为乙榜,由举人考中进士,叫两榜进士,简称“两榜”)3. 双方;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 [mutual]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三国志·魏志》两儿齐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4. 又两股战战。两鬓苍苍。——唐· 白居易《卖炭翁》5. 又如:势不两立;两败俱伤;两相情愿;两袒(袒露双肩,女子兼适两夫家);两珥(指日、月两旁的光晕);两阵(亦两阵。交战的双方所布列的阵势);两握(指双拳);两视(同时看两件事物);两雄(两者一起强大);两仪(指天地);两交婚(两家的儿女相互娶嫁为婚)6. 表示不定数,多与“一”或“三”前后连用,义为少量 [a few]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拨弦三两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7. 又如: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两言(三言两语)〈副〉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both (sides);mutual]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动〉1. 等同;比并 [equal]御下,两马,掉鞅。——《左传》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常用词组1. 两败俱伤 liǎngbài-jùshāng[both parties be weakeneboth being
cut one another' neither side gains] 争斗的双方都受到损失 倘若大人再要回护他三人,将来一定两败俱伤,于大人反为无益。——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2. 两半 liǎngbàn[two halves] 成为相等或几乎相等的二分之一把一个苹果切成两半3. 两边 liǎngbiān(1) [ either side]∶两方面两边讨好(2) [ either direction]∶两方向人群向两边散开4. 两边倒 liǎngbiāndǎo[trim one's sails to the wind] 形容摇摆不定,没有坚定的立场和主张 这是个两边倒的人,不可相信5. 两便 liǎngbiàn[b make things easy for both] 对两者都方便你甭等我了,咱们两便6. 两曹 liǎngcáo[both plaboth parties in lawsuit,the plaintiff and the defendent] 原告与被告。也作“两造” 7. 两重 liǎngchóng[duplex] 特征明显不同的两种几乎每个人都具有两重性格两重唱8. 两次 liǎngcì[ two times] 两回无故缺席两次9. 两抵 liǎngdǐ[balance (cancel)average out] 双方互相抵消收支两抵10. 两都 liǎngdū(1) [the Chinese rhymed proce on two the capital]指东汉著名历史学家和辞赋家班固著的《两都赋》。两都指西汉的西都长安、东都洛阳衡乃拟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2) ——《后汉书·张衡传》11. 两个时候 liǎng gè shíhòu[two two-hour] 两个时辰,即四个小时12. 两广 Liǎng-Guǎng[Guangdong and Guangxi provinces] 指广东和广西13. 两汉 Liǎng-Hàn[Western Han and Eastern Han Dynasties] 指西汉和东汉( B.C.)14. 两湖 Liǎng-Hú[Hubei and Hunan Provinces] 指湖北和湖南15. 两虎相斗 liǎnghǔ-xiāngdòu[fight between the two tigers] 比喻两雄相争今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三国演义》16. 两回事 liǎng huí shì[two entirthorse of another (different) color] 指彼此无关的两种事物。也说“两码事” 17. 两极 liǎngjí(1) [North and South Poles of the earth]∶地球的南极和北极(2) [the two poles (of a magnet or bipolar)]∶电极的阴极和阳极或磁极的南极和北极(3) [two polarities]∶比喻两个极端或两个对立面两极分化18. 两极分化 liǎngjí-fēnhuà(1) [bipolar differentiation](2) 团体、思想、体系或势力等分成两个对立面(3) 原来合在一起的常常发生冲突的团体或势力向相反的极端集中(4) [如社会或势力]分成两个集中于相反极端的部分19. 两脚规 liǎngjiǎoguī[compass] 数学仪器,由一头用联轴节相连,上面刻着几个标度(如相等的部分,弦,正弦,正切)的两个尺子组成20. 两节棍 liǎngjiégùn[nunchakus] 用生牛皮或尼龙绳连接的两节硬木棍21. 两截门 liǎngjiémén[Dutch door] 横分上下两截的门,下截可以关闭而上截开着22. 两可 liǎngkě[ either will do] 两种可能都行我去不去两可23. 两口子 liǎngkǒuzi[husband and wife] [口]∶夫妇二人24. 两立 liǎnglì[two parties exist at the same time] 双方并立;同时并存势不两立25. 两利 liǎnglì[be gbenifit to two parties] 兼顾双方的利益26. 两码事 liǎngmǎshì[two entirely different things] 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亦称“两回事”27. 两面 liǎngmiàn(1) [two sides]∶两个面这张纸两面有字(2) [both aspects]∶两个方面两面受敌(3) [double-faced]∶具有双重面貌两面手法28. 两面光 liǎngmiànguāng(1) [be smooth on both sides]∶两个面都光滑(2) [try to please both parties]∶比喻两方面都不得罪,两边做好人29. 两面派 liǎngmiànpài(1) [double- perfindions wretch]∶暗示所搞的种种行动与公开的面目是不相容或者是相抵触;有时表示背叛行为他的吃里爬外的两面派勾当(2) [double-dealer]∶指耍两面手法的人,也指对有矛盾的双方都敷衍应付的人30. 两面三刀 liǎngmiàn-sāndāo[double-fire in one hand an double-faced tactics] 比喻背地里诋毁别人,挑拨是非 你这两面三刀的东西,我不希罕。——《红楼梦》31. 两面讨好 liǎngmiàn tǎohǎo[be on bot fuctuate between two parties so as to a run with the hare and
try to keep favour of both sides] 在两派之间摇摆或保持中间立场以讨好双方的人 两面讨好,以求万全32. 两难 liǎngnán(1) [face a difficult choice]∶面临困难的选择(2) [be in a dilemma]∶进退都难33. 两旁 liǎngpáng[either side] 两侧街道两旁34. 两栖动物,两栖植物 liǎngqī dòngwù,liǎngqī zhíwù[ amphibious plant] 习惯于或适应于在陆地和在水中两处都能生活的动物(如某些蛇)或植物 35. 两讫 liǎngqì[the goods are delivered and the bill is cleared] 商业用语,指卖方货已付清,买方款已付清36. 两清 liǎngqīng[accounts cleared between two parties] 借贷或买卖双方款物已经结清,手续已经办完37. 两情两愿 liǎngqíng-liǎngyuàn[mutual consent] [北方口语]∶两相情愿他们是两情两愿38. 两全 liǎngquán[be satisfachave regard for both demands] 顾全双方;成全两个方面 两全其美两全的办法39. 两全其美 liǎngquánqíměi[eat one' to the satisfaction of both parties] 做事照顾到双方,成全两个方面,使两方都满意 与他个两全其美,出去便出去,还与他肚里生下一个根儿。——《西游记》40. 两手空空 liǎngshǒu-kōngkōng(1) [hold the bag]∶在分配某物时一无所得(2) [empty-nothing]∶意谓手头一点钱也没有41. 两头,两头儿 liǎngtóu,liǎngtóur(1) [either end]∶两端甘蔗没有两头甜(2) [both sides]∶两方面我招谁惹谁了,弄得个两头受气42. 两下里 liǎngxiàli(1) [both sides] 两头;双方面两下里都牵挂(2) 也说“两下”43. 两下子 liǎngxiàzi(1) [a couple of times]∶[动作]重复进行她佯做恼怒,打了我两下子(2) [a few tricks of the trade]∶指较高的技艺看不出,你小小年纪,还真有两下子44. 两厢 liǎngxiāng(1) [twowing-rooms on either side of a one story house]∶正房两边的厢房 (2) [ two parties]∶两旁站立两厢45. 两小无猜 liǎngxiǎo-wúcāi[twa boy and a girl grow up together] 指幼年男女天真无邪,相处融洽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清· 蒲松龄《江城》46. 两性 liǎngxìng(1) [heterosexual]∶雄性和雌性;男性和女性(2) [amphoteric]∶具有两种性质氨基酸既有酸性也有碱性,它是两性的47. 两性动物,两性花 liǎngxìng dòngwù,liǎngxìnghuā[hermaphrodite] 正常情况下具有雄性和雌性两种生殖器官的动物或植物48. 两袖清风 liǎngxiù-qīngfēng[ have unsoiled hands] 原指人迎风潇洒,飘飘欲仙之态。后比喻为官清廉。现也指家贫,一无所有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元· 魏初《送杨季海》49. 两眼发黑 liǎngyǎn fāhēi[black out] 由于大脑血液循环暂时减弱而形成的短暂迟钝或失去视觉或知觉50. 两眼一抹黑 liǎngyǎn yīmāhēi[be utterly unfamiliar with one's surroundings] 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二----部首笔画部首:二
部外笔画:0
总笔画:2五笔86:FGG
五笔98:FGG
仓颉:MM笔顺编号:11
四角号码:101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4E8C基本字义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详细字义〔数〕1.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2. 一加一的和 [two]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说文》因二以济民行。——《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赐也闻一以知二。——《论语·公冶长》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韩非子·五蠹》3. 又如:二加四得六;总数为二;二府(大肠和小肠;二太爷);二形(男女两性);二难(指难兄难弟,即蔡、宋两御史);二仪(两仪。指天地、阴阳);二纪(二十四年。一纪为十二年);二氏(释教与道教);二军(汉代禁卫军之南军和北军);二南(原指《诗经》中的《周南》与《召南》借指淑女与君子相配);二星(银子二钱。星,秤杆上的记数点);二天(再嫁;嫁二夫)4. 百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十时对二十的省称 [twenty]。如:一百二5. 千位数后接着整数二百时对二百的省称 [two hundred]。如:八千二6. 万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千时对二千的省称 [two thousand]。如:四万二7. 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 [second]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8. 又如:二手(副手,二把手);二尹(知县副职县丞的别称);二舍(二公子,二少爷。舍:舍人。原为官名,后用以称显贵人家子弟);二甲(殿试的第二等);二门(指大门内的一道总门)〈形〉1. 两样;有区别 [different]。如:二屋里(另住一处。比喻说话岔了道);二价(异议)2. 不专一;不忠诚 [be double-disloyal]。如:有二心;二四(放肆,胡作非为);二三(三心二意)常用词组1. 二把刀 èrbǎdāo(1) 〈方〉(2) [smattering]∶对某知识或技艺不精通(3) [smatterer]∶一知半解或技术上凑凑合合的人2. 二把手 èrbǎshǒu[the second chief] 指一个地区、单位等的排在第二位的负责人3. 二百五 èrbǎiwǔ[stupid person] 俗语。常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4. 二遍苦 èrbiànkǔ[suffer second persecution] 第二次或又一次吃苦5. 二部制 èrbùzhì[tow-shift system] 中小学把学生分两部分轮流在校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6. 二茬罪 èrcházuì[suffer second persecution] 再次受罪7. 二产妇 èrchǎnfù[secundipara] 生育过两次的妇女8. 二重唱 èrchóngchàng(1) [duet](2) 两个歌手分别就高、低音对一首歌进行的演唱(3) 为两个歌手所写的有或无伴奏的乐曲9. 二重根 èrchónggēn[double root] 在代数方程的解中出现两次的根10. 二重性 èrchóngxìng(1) [duality]∶包含两种元素或方面的,或由它们构成的性质或状态(2) [dualism]∶二重的性质或状态;二重区分11. 二重奏 èrchóngzòu[instrumental duet] 两个人各持乐器,共同演奏12. 二次多项式 èrcì duōxiàngshì(1) [quadratic polynomial]∶其每一项的最高次数为2的一个多项式(2) [quadratic]∶二次的多项式13. 二次方程 èrcì fāngchéng[quadratic equation] 未知数最高次幂为2的方程式,如 2x 2 +3x-5=014. 二次革命 èrcì gémìng[The second punitive war against yuan] 指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战争。与辛亥革命相对而言,故称二次革命15. 二次函数 èrcì hánshù[quadratic function] 自变量最高次幂为2的函数,如y=4x 2 -6x+116. 二代,二代的 èrdài,èrdài de(1) [secondary]∶仲的二代盐二代磷酸盐(2) [dibasic]∶含有两个一价金属原子或其相当物的(3) [bivoltine](4) 在一个时令内产生两代的——尤其用于家蚕(5) [昆虫]∶一年有两个世代的,一个无休眠的夏季世代和一个有休眠的冬季世代17. 二道贩子 èrdàofànzi[two-way merchants] 利用政府限价和市场价格之差,非法地买进卖出商品以获利的商贩18. 二等 èrděng[Second rate] 指次等地位的人或物19. 二等舱 èrděngcāng[second class Cabin] 高于三等或经济座,低于头等舱的舱位20. 二地主 èrdìzhǔ[sublandlord] 租来土地并转租他人而收取地租的地主21. 二房 èrfáng[concubine] 旧时指小老婆、妾22. 二房东 èrfángdōng[sublessor (of a room or house) ] 租来房屋并转租牟利的房主23. 二分点 èrfēndiǎn[equinox] 在天球上,天赤道与黄道相交的两点中的任一点24. 二伏 èrfú[the second of the three 10day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sometimes lasting 20 days instead of 10)] 见“中伏” 25. 二副 èrfù[second mate (officer)] 仅次于大副的船员职称26. 二杆子 èrgānzi(1) 〈方〉(2) [rash]∶指人的脾气莽撞、火暴你那二杆子劲儿也该改改了(3) [a rash person]∶指脾气粗暴的人27. 二鬼子 èrguǐzi[traitor] 抗战中蔑称汉奸卖国贼28. 二号人物 èrhào rénwù[second best] 居于第二位或仅次于最好者的人29. 二胡 èrhú[urheen,urhien,urhheen] 由两条相差五度,一头张在槌形小木筒上而另一头系在琴杆顶端弦轴上的丝弦构成的中国弓弦乐器30. 二话 èrhuà[demur/objection] 其他的话;异义毫无二话31. 二话不说 èrhuà-bùshuō(1) [without demur] 〈方〉∶指不说话,很干脆地采取行动把郭老三披枷带锁抓到县衙,二话不说,先打了一百煞威棒。—— 古立高《隆冬》(2) 又作“二话没说”正说中间,门外雷石柱慌慌张张进来,一把拉住 老武,二话没说,往外就走。—— 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32. 二黄 èrhuáng[erhuang—one of the tun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s] 也作“二簧”。一种乱弹戏剧曲调名,因出于黄坡、黄冈,故称。清朝中期由徽班传入北京,成为京调主体33. 二皇帝 èrhuángdì[second generation emperor] 一个朝代的第二代皇帝34. 二婚头 èrhūntóu[woman who marries twice] 蔑称再婚的妇女35. 二进宫 èrjìngōng[be imprisoned again] 喻指第二次被拘留或进监狱36. 二进制 èrjìnzhì[binary system] 计数进位法之一。只有0和1两个数码,每满2则进一位,较多用于电子计算机上37. 二赖子 èrlàizi[a lazy and sloppy person] 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人38. 二老 èrlǎo[father and mother] 对父母双亲的尊称39. 二愣子 èrlèngzi[rash fellow] 莽撞行事的人40. 二流 èrliú[one-horse] [人或事物] 水平或质量较差的;在一等以下的41. 二流子 èrliúzi[idler] 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42. 二轮车 èrlúnchē[carry] 用来运送货物的二轮手推车43. 二门 èrmén[second gate leading to main court] [较大的院落等]大门里面的一道门44. 二乔 èrqiáo[the Qiao sisters who were famous beauties in the state of wu during the period of three kingdoms] 三国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容貌美丽。名叫大乔(嫁孙策)和小乔(嫁周瑜) 铜雀春深封二乔。——杜牧《赤壁》45. 二人台 èrréntái[song and dance duet prevailedin Nei Menggu] 戏曲剧种之一,初为走唱形式,二人表演,后发展为多人演唱的舞台剧46. 二人转 èrrénzhuàn[a song-and-dance duet popular in the Northeast] 曲艺的一种。亦名双玩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由二人表演,作一旦一丑,以唱、说、做、舞、绝为主要手段敷演故事47. 二三子 èrsānzǐ[all of you] 诸位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48. 二十四节气 èrshísì jiéqì[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中国古代根据气候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即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49. 二十四史 èrshísìshǐ[the Twenty-Four Ha long intricate story] 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50. 二世 èrshì[Nnisei] 在美洲、特别是在美国出生并受教育的、由第一代日本移民所生的子女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2就是说你比较2,两就是数量词
意思一样,用法不同,从日常生活就知道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量单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