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底wwWse07t0se如何解决,是否se07t0seCoM能再恢复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72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30积分
0人评价72页
0人评价72页
0人评价72页
0人评价8页
0人评价8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价格:30积分VIP价:24积分鳥哥的 Linux 私房菜
底下尚未更新
第十六章、程序管理與 SELinux 初探
最近更新日期:
一個程式被載入到記憶體當中運作,那麼在記憶體內的那個資料就被稱為程序(process)。程序是作業系統上非常重要的概念,
所有系統上面跑的資料都會以程序的型態存在。那麼系統的程序有哪些狀態?不同的狀態會如何影響系統的運作?
程序之間是否可以互相控管等等的,這些都是我們所必須要知道的項目。
另外與程序有關的還有 SELinux 這個加強檔案存取安全性的咚咚,也必須要做個瞭解呢!
16.1 什麼是程序 (process)
由前面一連幾個章節的資料看來,我們一直強調在 Linux 底下所有的指令與你能夠進行的動作都與權限有關,
而系統如何判定你的權限呢?當然就是當中提到的
UID/GID 的相關概念,以及檔案的屬性相關性囉!再進一步來解釋,你現在大概知道,在 Linux
系統當中:『觸發任何一個事件時,系統都會將他定義成為一個程序,並且給予這個程序一個
ID ,稱為 PID,同時依據啟發這個程序的使用者與相關屬性關係,給予這個 PID 一組有效的權限設定。』
從此以後,這個 PID 能夠在系統上面進行的動作,就與這個 PID 的權限有關了!
看這個定義似乎沒有什麼很奇怪的地方,不過,您得要瞭解什麼叫做『觸發事件』才行啊!
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會觸發一個事件?而同一個事件可否被觸發多次?呵呵!來瞭解瞭解先!
16.1.1 程序與程式 (process & program)
我們如何產生一個程序呢?其實很簡單啦,就是『執行一個程式或指令』就可以觸發一個事件而取得一個
PID 囉!我們說過,系統應該是僅認識 binary file 的,那麼當我們要讓系統工作的時候,當然就是需要啟動一個
binary file 囉,那個 binary file 就是程式 (program) 啦!
那我們知道,每個程式都有三組人馬的權限,每組人馬都具有 r/w/x 的權限,所以:『不同的使用者身份執行這個
program 時,系統給予的權限也都不相同!』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利用 touch 來建立一個空的檔案,當 root 執行這個 touch
指令時,他取得的是 UID/GID = 0/0 的權限,而當 dmtsai (UID/GID=501/501)
執行這個 touch 時,他的權限就跟 root 不同啦!我們將這個概念繪製成圖示來瞧瞧如下:
圖16.1.1、程式被載入成為程序以及相關資料的示意圖
如上圖所示,程式一般是放置在實體磁碟中,然後透過使用者的執行來觸發。觸發後會載入到記憶體中成為一個個體,那就是程序。
為了作業系統可管理這個程序,因此程序有給予執行者的權限/屬性等參數,並包括程式所需要的指令碼與資料或檔案資料等,
最後再給予一個 PID 。系統就是透過這個 PID 來判斷該 process 是否具有權限進行工作的!他是很重要的哩!
舉個更常見的例子,我們要操作系統的時候,通常是利用連線程式或者直接在主機前面登入,然後取得我們的
shell 對吧!那麼,我們的 shell
是 bash 對吧,這個 bash 在 /bin/bash 對吧,那麼同時間的每個人登入都是執行
/bin/bash 對吧!不過,每個人取得的權限就是不同!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這樣看:
圖16.1.2、程式與程序之間的差異
也就是說,當我們登入並執行 bash 時,系統已經給我們一個 PID 了,這個 PID 就是依據登入者的 UID/GID
(/etc/passwd) 來的啦~以上面的圖 16.1.2 配合圖 16.1.1 來做說明的話,我們知道 /bin/bash 是一個程式 (program),當 dmtsai
登入後,他取得一個 PID 號碼為 2234 的程序,這個程序的 User/Group 都是 dmtsai
,而當這個程式進行其他作業時,例如上面提到的 touch 這個指令時,
那麼由這個程序衍生出來的其他程序在一般狀態下,也會沿用這個程序的相關權限的!
讓我們將程式與程序作個總結:
程式 (program):通常為 binary program ,放置在儲存媒體中 (如硬碟、光碟、軟碟、磁帶等),
為實體檔案的型態存在;
程序 (process):程式被觸發後,執行者的權限與屬性、程式的程式碼與所需資料等都會被載入記憶體中,
作業系統並給予這個記憶體內的單元一個識別碼 (PID),可以說,程序就是一個正在運作中的程式。
子程序與父程序:
在上面的說明裡面,我們有提到所謂的『衍生出來的程序』,那是個啥咚咚?這樣說好了,當我們登入系統後,會取得一個
bash 的 shell ,然後,我們用這個 bash 提供的介面去執行另一個指令,例如 /usr/bin/passwd 或者是 touch
等等,那些另外執行的指令也會被觸發成為 PID ,呵呵!那個後來執行指令才產生的 PID 就是『子程序』了,而在我們原本的 bash
環境下,就稱為『父程序』了!借用我們在
所用的圖示好了:
圖16.1.3、程序相關係之示意圖
所以你必須要知道,程式彼此之間是有相關性的!以上面的圖示來看,連續執行兩個 bash 後,第二個 bash
的父程序就是前一個 bash。因為每個程序都有一個 PID ,那某個程序的父程序該如何判斷?就透過 Parent PID (PPID)
來判斷即可。此外,由第十章的 export 內容我們也探討過環境變數的繼承問題,子程序可以取得父程序的環境變數啦!
讓我們來進行底下的練習,以瞭解什麼是子程序/父程序。
請在目前的 bash 環境下,再觸發一次 bash ,並以『 ps -l 』這個指令觀察程序相關的輸出資訊。
直接執行 bash ,會進入到子程序的環境中,然後輸入 ps -l 後,出現:
NI ADDR SZ WCHAN
1000 13928 1
0 - 29038 wait
00:00:00 bash
0 - 29033 wait
00:00:00 bash
0 - 30319 -
00:00:00 ps
有看到那個 PID 與 PPID 嗎?第一個 bash 的 PID 與第二個 bash 的 PPID 都是 13928 啊,
因為第二個 bash 是來自於第一個所產生的嘛!另外,每部主機的程式啟動狀態都不一樣,
所以在你的系統上面看到的 PID 與我這裡的顯示一定不同!那是正常的!詳細的
指令我們會在本章稍後介紹,
這裡你只要知道 ps -l 可以查閱到相關的程序資訊即可。
很多朋友常常會發現:『咦!明明我將有問題的程序關閉了,怎麼過一陣子他又自動的產生?
而且新產生的那個程序的 PID 與原先的還不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呢?』不要懷疑,如果不是 的影響,肯定有一支父程序存在,所以你殺掉子程序後,
父程序就會主動再生一支!那怎麼辦?正所謂這:『擒賊先擒王』,找出那支父程序,然後將他刪除就對啦!
fork and exec:程序呼叫的流程
其實子程序與父程序之間的關係還挺複雜的,最大的複雜點在於程序互相之間的呼叫。在 Linux 的程序呼叫通常稱為 fork-and-exec 的流程
()!程序都會藉由父程序以複製 (fork) 的方式產生一個一模一樣的子程序,
然後被複製出來的子程序再以 exec 的方式來執行實際要進行的程式,最終就成為一個子程序的存在。
整個流程有點像底下這張圖:
圖16.1.4、程序使用 fork and exec 呼叫的情況示意圖
(1)系統先以 fork 的方式複製一個與父程序相同的暫存程序,這個程序與父程序唯一的差別就是 PID 不同!
但是這個暫存程序還會多一個 PPID 的參數,PPID 如前所述,就是父程序的程序識別碼啦!然後(2)暫存程序開始以 exec
的方式載入實際要執行的程式,以上述圖示來講,新的程式名稱為 qqq ,最終子程序的程式碼就會變成 qqq 了!
這樣瞭解乎!
系統或網路服務:常駐在記憶體的程序
如果就我們之前學到的一些指令資料來看,其實我們下達的指令都很簡單,包括用 ls 顯示檔案啊、用 touch
建立檔案啊、rm/mkdir/cp/mv 等指令管理檔案啊、chmod/chown/passwd 等等的指令來管理權限等等的,不過,
這些指令都是執行完就結束了。也就是說,該項指令被觸發後所產生的 PID 很快就會終止呢!
那有沒有一直在執行的程序啊?當然有啊!而且多的是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好了,我們知道系統每分鐘都會去掃瞄 /etc/crontab 以及相關的設定檔,
來進行工作排程吧?那麼那個工作排程是誰負責的?當然不是鳥哥啊!
呵呵!是 crond 這個程式所管理的,我們將他啟動在背景當中一直持續不斷的運作,
套句鳥哥以前 DOS 年代常常說的一句話,那就是『常駐在記憶體當中的程序』啦!
常駐在記憶體當中的程序通常都是負責一些系統所提供的功能以服務使用者各項任務,因此這些常駐程式就會被我們稱為:服務 (daemon)。系統的服務非常的多,
不過主要大致分成系統本身所需要的服務,例如剛剛提到的 crond 及
atd ,還有 rsyslogd 等等的。還有一些則是負責網路連線的服務,例如 Apache, named, postfix,
vsftpd... 等等的。這些網路服務比較有趣的地方,在於這些程式被執行後,他會啟動一個可以負責網路監聽的埠口
(port) ,以提供外部用戶端 (client) 的連線要求。
以 crontab 來說,他的主要執行程式名稱應該是 cron 或 at 才對,為啥要加個 d 在後面?而成為 crond, atd 呢?就是因為 Linux 希望我們可以簡單的判斷該程式是否為 daemon,
所以,一般 daemon 類型的程式都會加上 d 在檔名後頭~包括伺服器篇我們會看到的 httpd, vsftpd 等等都是 ^_^。
16.1.2 Linux 的多人多工環境
我們現在知道了,其實在 Linux 底下執行一個指令時,系統會將相關的權限、屬性、程式碼與資料等均載入記憶體,
並給予這個單元一個程序識別碼 (PID),最終該指令可以進行的任務則與這個 PID
的權限有關。根據這個說明,我們就可以簡單的瞭解,為什麼 Linux 這麼多用戶,但是卻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環境了吧!^_^
!底下我們來談談 Linux 多人多工環境的特色:
多人環境:
Linux 最棒的地方就在於他的多人多工環境了!那麼什麼是『多人多工』?在 Linux 系統上面具有多種不同的帳號,
每種帳號都有都有其特殊的權限,只有一個人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那就是
root (系統管理員)。除了 root 之外,其他人都必須要受一些限制的!而每個人進入
Linux 的環境設定都可以隨著每個人的喜好來設定 (還記得我們在
提過的 ~/.bashrc 吧?對了!就是那個光!)!現在知道為什麼了吧?因為每個人登入後取得的 shell 的 PID
多工行為:
我們在談到 CPU 的速度,目前的 CPU 速度可高達幾個 GHz。
這代表 CPU 每秒鐘可以運作 109 這麼多次指令。我們的 Linux 可以讓 CPU 在各個工作間進行切換,
也就是說,其實每個工作都僅佔去 CPU 的幾個指令次數,所以 CPU 每秒就能夠在各個程序之間進行切換啦!
誰叫 CPU 可以在一秒鐘進行這麼多次的指令運作。
CPU 切換程序的工作,與這些工作進入到 CPU 運作的排程 (CPU 排程,非 crontab 排程) 會影響到系統的整體效能!
目前 Linux 使用的多工切換行為是非常棒的一個機制,幾乎可以將 PC 的性能整個壓榨出來!
由於效能非常好,因此當多人同時登入系統時,其實會感受到整部主機好像就為了你存在一般!
這就是多人多工的環境啦!()
多重登入環境的七個基本終端視窗:
在 Linux 當中,預設提供了六個文字界面登入視窗,以及一個圖形界面,你可以使用
[Alt]+[F1].....[F7] 來切換不同的終端機界面,而且每個終端機界面的登入者還可以不同人!
很炫吧!這個東西可就很有用啦!尤其是在某個程序死掉的時候!
其實,這也是多工環境下所產生的一個情況啦!我們的 Linux
預設會啟動六個終端機登入環境的程式,所以我們就會有六個終端機介面。
您也可以減少啊!就是減少啟動的終端機程式就好了。
未來我們在 會再仔細的介紹的!
特殊的程序管理行為:
以前的鳥哥笨笨的,總是以為使用 Windows 98 就可以啦!後來,因為工作的關係,需要使用 Unix
系統,想說我只要在工作機前面就好,才不要跑來跑去的到 Unix 工作站前面去呢!所以就使用 Windows 連到我的
Unix 工作站工作!好死不死,我一個程序跑下來要 2~3 天,唉~偏偏常常到了第 2.5 天的時候, Windows 98
就給他掛點去!當初真的是給他怕死了~
後來因為換了新電腦,用了隨機版的 Windows 2000 ,呵呵,這東西真不錯 (指對單人而言) ,在當機的時候,
他可以僅將錯誤的程序踢掉,而不干擾其他的程序進行,呵呵!
從此以後,就不用擔心會當機連連囉!不過,2000 畢竟還不夠好,因為有的時候還是會死當!
那麼 Linux 會有這樣的問題嗎?老實說, Linux 幾乎可以說絕對不會當機的!因為他可以在任何時候,
將某個被困住的程序殺掉,然後再重新執行該程序而不用重新開機!夠炫吧!那麼如果我在
Linux 下以文字界面登入,在螢幕當中顯示錯誤訊息後就掛了~動都不能動,該如何是好!?
這個時候那預設的七個視窗就幫上忙啦!你可以隨意的再按
[Alt]+[F1].....[F7] 來切換到其他的終端機界面,然後以
找出剛剛的錯誤程序,然後給他
一下,哈哈,回到剛剛的終端機界面!恩~棒!又回復正常囉!
為什麼可以這樣做呢?我們剛剛不是提過嗎?每個程序之間可能是獨立的,也可能有相依性,
只要到獨立的程序當中,刪除有問題的那個程序,當然他就可以被系統移除掉啦!^_^
bash 環境下的工作管理 (job control)
我們在上一個小節有提到所謂的『父程序、子程序』的關係,那我們登入 bash 之後,
就是取得一個名為 bash 的 PID 了,而在這個環境底下所執行的其他指令,
就幾乎都是所謂的子程序了。那麼,在這個單一的 bash 介面下,我可不可以進行多個工作啊?
當然可以啦!可以『同時』進行喔!舉例來說,我可以這樣做:
[root@study ~]# cp file1 file2 &
在這一串指令中,重點在那個 & 的功能,他表示將 file1 這個檔案複製為 file2 ,且放置於背景中執行,
也就是說執行這一個命令之後,在這一個終端介面仍然可以做其他的工作!而當這一個指令 (cp file1 file2)
執行完畢之後,系統將會在你的終端介面顯示完成的消息!很便利喔!
多人多工的系統資源分配問題考慮:
多人多工確實有很多的好處,但其實也有管理上的困擾,因為使用者越來越多,
將導致你管理上的困擾哩!另外,由於使用者日盛,當使用者達到一定的人數後,
通常你的機器便需要升級了,因為 CPU 的運算與 RAM 的大小可能就會不敷使用!
舉個例子來說,鳥哥之前的網站管理的有點不太好,因為使用了一個很複雜的人數統計程式,
這個程式會一直去取用 MySQL 資料庫的資料,偏偏因為流量大,造成 MySQL 很忙碌。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鳥哥要登入去寫網頁資料,或者要去使用討論區的資源時,
哇!慢的很!簡直就是『龜速』啊!後來終於將這個程式停止不用了,
以自己寫的一個小程式來取代,呵呵!這樣才讓 CPU 的負載 (loading)
整個降下來~
用起來順暢多了! ^_^
16.2 工作管理 (job control)
這個工作管理 (job control) 是用在 bash 環境下的,也就是說:『當我們登入系統取得 bash shell
之後,在單一終端機介面下同時進行多個工作的行為管理 』。舉例來說,我們在登入 bash 後,
想要一邊複製檔案、一邊進行資料搜尋、一邊進行編譯,還可以一邊進行 vim 程式撰寫!
當然我們可以重複登入那六個文字介面的終端機環境中,不過,能不能在一個 bash 內達成?
當然可以啊!就是使用 job control 啦! ^_^
16.2.1 什麼是工作管理?
從上面的說明當中,你應該要瞭解的是:『進行工作管理的行為中,
其實每個工作都是目前 bash 的子程序,亦即彼此之間是有相關性的。
我們無法以 job control 的方式由 tty1 的環境去管理 tty2 的 bash !』
這個概念請你得先建立起來,後續的範例介紹之後,你就會清楚的瞭解囉!
或許你會覺得很奇怪啊,既然我可以在六個終端介面登入,那何必使用 job control 呢?
真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啊!不要忘記了呢,我們可以在
裡面設定使用者同時可以登入的連線數,在這樣的情況下,某些使用者可能僅能以一個連線來工作呢!
所以囉,你就得要瞭解一下這種工作管理的模式了!此外,這個章節內容也會牽涉到很多的資料流重導向,所以,如果忘記的話,
務必回到 看一看喔!
由於假設我們只有一個終端介面,因此在可以出現提示字元讓你操作的環境就稱為前景
(foreground),至於其他工作就可以讓你放入背景 (background) 去暫停或運作。要注意的是,放入背景的工作想要運作時,
他必須不能夠與使用者互動。舉例來說, vim 絕對不可能在背景裡面執行 (running) 的!因為你沒有輸入資料他就不會跑啊!
而且放入背景的工作是不可以使用 [ctrl]+c 來終止的!
總之,要進行 bash
的 job control 必須要注意到的限制是:
這些工作所觸發的程序必須來自於你 shell 的子程序(只管理自己的 bash);
前景:你可以控制與下達指令的這個環境稱為前景的工作 (foreground);
背景:可以自行運作的工作,你無法使用 [ctrl]+c 終止他,可使用 bg/fg 呼叫該工作;
背景中『執行』的程序不能等待 terminal/shell 的輸入(input)
接下來讓我們實際來管理這些工作吧!
16.2.2 job control 的管理
如前所述,bash 只能夠管理自己的工作而不能管理其他 bash 的工作,所以即使你是 root 也不能夠將別人的 bash
底下的 job 給他拿過來執行。此外,又分前景與背景,然後在背景裡面的工作狀態又可以分為『暫停 (stop)』與『運作中
(running)』。那實際進行 job 控制的指令有哪些?底下就來談談。
直接將指令丟到背景中『執行』的 &
如同前面提到的,我們在只有一個 bash 的環境下,如果想要同時進行多個工作,
那麼可以將某些工作直接丟到背景環境當中,讓我們可以繼續操作前景的工作!那麼如何將工作丟到背景中?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利用『 & 』這個玩意兒了!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要將 /etc/ 整個備份成為
/tmp/etc.tar.gz 且不想要等待,那麼可以這樣做:
[root@study ~]# tar -zpcf /tmp/etc.tar.gz /etc &
&== [job number] PID
[root@study ~]# tar: Removing leading `/' from member names
# 在中括號內的號碼為工作號碼 (job number),該號碼與 bash 的控制有關。
# 後續的 14432 則是這個工作在系統中的 PID。至於後續出現的資料是 tar 執行的資料流,
# 由於我們沒有加上資料流重導向,所以會影響畫面!不過不會影響前景的操作喔!
仔細的瞧一瞧,我在輸入一個指令後,在該指令的最後面加上一個『 & 』代表將該指令丟到背景中,
此時 bash 會給予這個指令一個『工作號碼(job number)』,就是那個 [1] 啦!至於後面那個 14432
則是該指令所觸發的『 PID 』了!而且,有趣的是,我們可以繼續操作 bash 呢!很不賴吧!
不過,那麼丟到背景中的工作什麼時候完成?完成的時候會顯示什麼?如果你輸入幾個指令後,突然出現這個資料:
tar -zpcf /tmp/etc.tar.gz /etc
就代表 [1] 這個工作已經完成 (Done) ,該工作的指令則是接在後面那一串指令列。
這樣瞭解了吧!另外,這個 & 代表:『將工作丟到背景中去執行』喔!
注意到那個『執行』的字眼!此外,這樣的情況最大的好處是:
不怕被 [ctrl]+c 中斷的啦!
此外,將工作丟到背景當中要特別注意資料的流向喔!包括上面的訊息就有出現錯誤訊息,導致我的前景被影響。
雖然只要按下 [enter] 就會出現提示字元。但如果我將剛剛那個指令改成:
[root@study ~]# tar -zpcvf /tmp/etc.tar.gz /etc &
情況會怎樣?在背景當中執行的指令,如果有 stdout 及 stderr 時,他的資料依舊是輸出到螢幕上面的,
所以,我們會無法看到提示字元,當然也就無法完好的掌握前景工作。同時由於是背景工作的 tar ,
此時你怎麼按下 [ctrl]+c 也無法停止螢幕被搞的花花綠綠的!所以囉,最佳的狀況就是利用資料流重導向,
將輸出資料傳送至某個檔案中。舉例來說,我可以這樣做:
[root@study ~]# tar -zpcvf /tmp/etc.tar.gz /etc & /tmp/log.txt 2&&1 &
[root@study ~]#
呵呵!如此一來,輸出的資訊都給他傳送到 /tmp/log.txt 當中,當然就不會影響到我們前景的作業了。
這樣說,您應該可以更清楚資料流重導向的重要性了吧!^_^
工作號碼 (job number) 只與你這個 bash 環境有關,但是他既然是個指令觸發的咚咚,所以當然一定是一個程序,
因此你會觀察到有 job number 也搭配一個 PID !
將『目前』的工作丟到背景中『暫停』:[ctrl]-z
想個情況:如果我正在使用 vim ,卻發現我有個檔案不知道放在哪裡,需要到 bash
環境下進行搜尋,此時是否要結束 vim 呢?呵呵!當然不需要啊!只要暫時將 vim 給他丟到背景當中等待即可。
例如以下的案例:
[root@study ~]# vim
# 在 vim 的一般模式下,按下 [ctrl]-z 這兩個按鍵
vim ~/.bashrc
[root@study ~]#
&==順利取得了前景的操控權!
[root@study ~]# find / -print
....(輸出省略)....
# 此時螢幕會非常的忙碌!因為螢幕上會顯示所有的檔名。請按下 [ctrl]-z 暫停
find / -print
在 vim 的一般模式下,按下 [ctrl] 及 z 這兩個按鍵,螢幕上會出現 [1] ,表示這是第一個工作,
而那個 + 代表最近一個被丟進背景的工作,且目前在背景下預設會被取用的那個工作
(與 fg 這個指令有關 )!而那個 Stopped 則代表目前這個工作的狀態。在預設的情況下,使用 [ctrl]-z
丟到背景當中的工作都是『暫停』的狀態喔!
觀察目前的背景工作狀態: jobs
[root@study ~]# jobs [-lrs]
選項與參數:
:除了列出 job number 與指令串之外,同時列出 PID 的號碼;
:僅列出正在背景 run 的工作;
:僅列出正在背景當中暫停 (stop) 的工作。
範例一:觀察目前的 bash 當中,所有的工作,與對應的 PID
[root@study ~]# jobs -l
[1]- 14566 Stopped
vim ~/.bashrc
[2]+ 14567 Stopped
find / -print
如果想要知道目前有多少的工作在背景當中,就用 jobs 這個指令吧!一般來說,直接下達 jobs 即可!
不過,如果你還想要知道該 job number 的 PID 號碼,可以加上 -l
這個參數啦!
在輸出的資訊當中,例如上表,仔細看到那個 + - 號喔!那個 + 代表預設的取用工作。
所以說:『目前我有兩個工作在背景當中,兩個工作都是暫停的,
而如果我僅輸入 fg 時,那麼那個 [2] 會被拿到前景當中來處理』!
其實 + 代表最近被放到背景的工作號碼, - 代表最近最後第二個被放置到背景中的工作號碼。
而超過最後第三個以後的工作,就不會有 +/- 符號存在了!
將背景工作拿到前景來處理:fg
剛剛提到的都是將工作丟到背景當中去執行的,那麼有沒有可以將背景工作拿到前景來處理的?
有啊!就是那個 fg (foreground) 啦!舉例來說,我們想要將上頭範例當中的工作拿出來處理時:
[root@study ~]# fg %jobnumber
選項與參數:
%jobnumber :jobnumber 為工作號碼(數字)。注意,那個 % 是可有可無的!
範例一:先以 jobs 觀察工作,再將工作取出:
[root@study ~]# jobs -l
[1]- 14566 Stopped
vim ~/.bashrc
[2]+ 14567 Stopped
find / -print
[root@study ~]# fg
&==預設取出那個 + 的工作,亦即 [2]。立即按下[ctrl]-z
[root@study ~]# fg %1
&==直接規定取出的那個工作號碼!再按下[ctrl]-z
[root@study ~]# jobs -l
[1]+ 14566 Stopped
vim ~/.bashrc
[2]- 14567 Stopped
find / -print
經過 fg 指令就能夠將背景工作拿到前景來處理囉!不過比較有趣的是最後一個顯示的結果,我們會發現 + 出現在第一個工作後!
怎麼會這樣啊?這是因為你剛剛利用 fg %1 將第一號工作捉到前景後又放回背景,此時最後一個被放入背景的將變成 vi 那個指令動作,
所以當然 [1] 後面就會出現 + 了!瞭解乎!另外,如果輸入『 fg - 』
則代表將 - 號的那個工作號碼拿出來,上面就是 [2]- 那個工作號碼啦!
讓工作在背景下的狀態變成運作中: bg
我們剛剛提到,那個 [ctrl]-z 可以將目前的工作丟到背景底下去『暫停』,
那麼如何讓一個工作在背景底下『 Run 』呢?我們可以在底下這個案例當中來測試!
注意喔!底下的測試要進行的快一點!^_^
範例一:一執行 find / -perm /7000 & /tmp/text.txt 後,立刻丟到背景去暫停!
[root@study ~]# find / -perm /7000 & /tmp/text.txt
# 此時,請立刻按下 [ctrl]-z 暫停!
find / -perm /7000 & /tmp/text.txt
範例二:讓該工作在背景下進行,並且觀察他!!
[root@study ~]#
bg %3 ; jobs
vim ~/.bashrc
find / -print
find / -perm /7000 & /tmp/text.txt
[3]+ find / -perm /7000 & /tmp/text.txt &
vim ~/.bashrc
find / -print
find / -perm /7000 & /tmp/text.txt &
看到哪裡有差異嗎?呼呼!沒錯!就是那個狀態列~以經由 Stopping 變成了 Running 囉!
看到差異點,嘿嘿!指令列最後方多了一個 & 的符號囉!
代表該工作被啟動在背景當中了啦! ^_^
管理背景當中的工作: kill
剛剛我們可以讓一個已經在背景當中的工作繼續工作,也可以讓該工作以 fg 拿到前景來,
那麼,如果想要將該工作直接移除呢?或者是將該工作重新啟動呢?這個時候就得需要給予該工作一個訊號
(signal) ,讓他知道該怎麼作才好啊!此時, kill 這個指令就派上用場啦!
[root@study ~]# kill -signal %jobnumber
[root@study ~]# kill -l
選項與參數:
:這個是 L 的小寫,列出目前 kill 能夠使用的訊號 (signal) 有哪些?
signal :代表給予後面接的那個工作什麼樣的指示囉!用 man 7 signal 可知:
-1 :重新讀取一次參數的設定檔 (類似 reload);
-2 :代表與由鍵盤輸入 [ctrl]-c 同樣的動作;
-9 :立刻強制刪除一個工作;
-15:以正常的程序方式終止一項工作。與 -9 是不一樣的。
範例一:找出目前的 bash 環境下的背景工作,並將該工作『強制刪除』。
[root@study ~]# jobs
vim ~/.bashrc
find / -print
[root@study ~]# kill -9 %2; jobs
vim ~/.bashrc
find / -print
# 再過幾秒你再下達 jobs 一次,就會發現 2 號工作不見了!因為被移除了!
範例二:找出目前的 bash 環境下的背景工作,並將該工作『正常終止』掉。
[root@study ~]# jobs
vim ~/.bashrc
[root@study ~]# kill -SIGTERM %1
# -SIGTERM 與 -15 是一樣的!您可以使用 kill -l 來查閱!
# 不過在這個案例中, vim 的工作無法被結束喔!因為他無法透過 kill 正常終止的意思!
特別留意一下, -9 這個 signal 通常是用在『強制刪除一個不正常的工作』時所使用的,
-15 則是以正常步驟結束一項工作(15也是預設值),兩者之間並不相同呦!舉上面的例子來說,
我用 vim 的時候,不是會產生一個 .filename.swp 的檔案嗎?
那麼,當使用 -15 這個 signal 時, vim 會嘗試以正常的步驟來結束掉該 vi 的工作,
所以 .filename.swp 會主動的被移除。但若是使用 -9 這個 signal 時,由於該 vim 工作會被強制移除掉,因此,
.filename.swp 就會繼續存在檔案系統當中。這樣您應該可以稍微分辨一下了吧?
不過,畢竟正常的作法中,你應該先使用 fg 來取回前景控制權,然後再離開 vim 才對~因此,以上面的範例二為例,其實 kill
確實無法使用 -15 正常的結束掉 vim 的動作喔!此時還是不建議使用 -9 啦!因為你知道如何正常結束該程序不是嗎?
通常使用 -9 是因為某些程式你真的不知道怎麼透過正常手段去終止他,這才用到 -9 的!
其實, kill 的妙用是很無窮的啦!他搭配 signal 所詳列的資訊 (用 man 7 signal 去查閱相關資料)
可以讓您有效的管理工作與程序 (Process),此外,那個 killall 也是同樣的用法!
至於常用的 signal 您至少需要瞭解 1, 9, 15 這三個 signal 的意義才好。
此外, signal 除了以數值來表示之外,也可以使用訊號名稱喔!
舉例來說,上面的範例二就是一個例子啦!至於 signal number 與名稱的對應,
呵呵,使用 kill -l 就知道啦(L的小寫)!
另外, kill 後面接的數字預設會是 PID ,如果想要管理 bash 的工作控制,就得要加上 %數字 了,
這點也得特別留意才行喔!
16.2.3 離線管理問題
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工作管理當中提到的『背景』指的是在終端機模式下可以避免 [ctrl]-c 中斷的一個情境,
你可以說那個是 bash 的背景,並不是放到系統的背景去喔!所以,工作管理的背景依舊與終端機有關啦!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你是以遠端連線方式連接到你的 Linux 主機,並且將工作以 & 的方式放到背景去,
請問,在工作尚未結束的情況下你離線了,該工作還會繼續進行嗎?答案是『否』!不會繼續進行,而是會被中斷掉。
那怎麼辦?如果我的工作需要進行一大段時間,我又不能放置在背景底下,那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你可以參考前一章的
來處理即可!因為 at 是將工作放置到系統背景,
而與終端機無關。如果不想要使用 at 的話,那你也可以嘗試使用 nohup 這個指令來處理喔!這個 nohup
可以讓你在離線或登出系統後,還能夠讓工作繼續進行。他的語法有點像這樣:
[root@study ~]# nohup [指令與參數]
&==在終端機前景中工作
[root@study ~]# nohup [指令與參數] & &==在終端機背景中工作
有夠好簡單的指令吧!上述指令需要注意的是, nohup 並不支援 bash 內建的指令,因此你的指令必須要是外部指令才行。
我們來嘗試玩一下底下的任務吧!
# 1. 先編輯一支會『睡著 500 秒』的程式:
[root@study ~]# vim sleep500.sh
#!/bin/bash
/bin/sleep 500s
/bin/echo "I have slept 500 seconds."
# 2. 丟到背景中去執行,並且立刻登出系統:
[root@study ~]# chmod a+x sleep500.sh
[root@study ~]# nohup ./sleep500.sh &
[root@study ~]#
nohup: ignoring input and appending output to `nohup.out' &==會告知這個訊息!
[root@study ~]# exit
如果你再次登入的話,再使用 pstree 去查閱你的程序,會發現 sleep500.sh 還在執行中喔!並不會被中斷掉!
這樣瞭解意思了嗎?由於我們的程式最後會輸出一個訊息,但是 nohup 與終端機其實無關了,
因此這個訊息的輸出就會被導向『 ~/nohup.out 』,所以你才會看到上述指令中,當你輸入 nohup 後,
會出現那個提示訊息囉。
如果你想要讓在背景的工作在你登出後還能夠繼續的執行,那麼使用 nohup 搭配 & 是不錯的運作情境喔!
可以參考看看!
16.3 程序管理
本章一開始就提到所謂的『程序』的概念,包括程序的觸發、子程序與父程序的相關性等等,
此外,還有那個『程序的相依性』以及所謂的『殭屍程序』等等需要說明的呢!為什麼程序管理這麼重要呢?這是因為:
首先,本章一開始就談到的,我們在操作系統時的各項工作其實都是經過某個 PID 來達成的 (包括你的 bash 環境),
因此,能不能進行某項工作,就與該程序的權限有關了。
再來,如果您的 Linux 系統是個很忙碌的系統,那麼當整個系統資源快要被使用光時,
您是否能夠找出最耗系統的那個程序,然後刪除該程序,讓系統恢復正常呢?
此外,如果由於某個程式寫的不好,導致產生一個有問題的程序在記憶體當中,您又該如何找出他,然後將他移除呢?
如果同時有五六項工作在您的系統當中運作,但其中有一項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該如何讓那一項重要的工作被最優先執行呢?
所以囉,一個稱職的系統管理員,必須要熟悉程序的管理流程才行,否則當系統發生問題時,還真是很難解決問題呢!
底下我們會先介紹如何觀察程序與程序的狀態,然後再加以程序控制囉!
16.3.1 程序的觀察
既然程序這麼重要,那麼我們如何查閱系統上面正在運作當中的程序呢?很簡單啊!
利用靜態的 ps 或者是動態的 top,還能以 pstree 來查閱程序樹之間的關係喔!
ps :將某個時間點的程序運作情況擷取下來
[root@study ~]# ps aux
&==觀察系統所有的程序資料
[root@study ~]# ps -lA
&==也是能夠觀察所有系統的資料
[root@study ~]# ps axjf &==連同部分程序樹狀態
選項與參數:
:所有的 process 均顯示出來,與 -e 具有同樣的效用;
:不與 terminal 有關的所有 process ;
:有效使用者 (effective user) 相關的 process ;
:通常與 a 這個參數一起使用,可列出較完整資訊。
輸出格式規劃:
:較長、較詳細的將該 PID 的的資訊列出;
:工作的格式 (jobs format)
:做一個更為完整的輸出。
鳥哥個人認為 ps 這個指令的 man page 不是很好查閱,因為很多不同的 Unix 都使用這個 ps 來查閱程序狀態,
為了要符合不同版本的需求,所以這個 man page 寫的非常的龐大!因此,通常鳥哥都會建議你,直接背兩個比較不同的選項,
一個是只能查閱自己 bash 程序的『 ps -l 』一個則是可以查閱所有系統運作的程序『
ps aux 』!注意,你沒看錯,是『 ps aux 』沒有那個減號 (-) !先來看看關於自己 bash 程序狀態的觀察:
僅觀察自己的 bash 相關程序: ps -l
範例一:將目前屬於您自己這次登入的 PID 與相關資訊列示出來(只與自己的 bash 有關)
[root@study ~]# ps -l
NI ADDR SZ WCHAN
0 - 52686 poll_s pts/0
00:00:00 sudo
0 - 50511 wait
00:00:00 su
0 - 29035 wait
00:00:00 bash
0 - 30319 -
00:00:00 ps
# 還記得鳥哥說過,非必要不要使用 root 直接登入吧?從這個 ps -l 的分析,你也可以發現,
# 鳥哥其實是使用 sudo 才轉成 root 的身份~否則連測試機,鳥哥都是使用一般帳號登入的!
系統整體的程序運作是非常多的,但如果使用 ps -l 則僅列出與你的操作環境 (bash) 有關的程序而已,
亦即最上層的父程序會是你自己的 bash 而沒有延伸到 systemd (後續會交待!) 這支程序去!那麼 ps -l 秀出來的資料有哪些呢?
我們就來觀察看看:
F:代表這個程序旗標 (process flags),說明這個程序的總結權限,常見號碼有:
若為 4 表示此程序的權限為 root ;
若為 1 則表示此子程序僅進行。
S:代表這個程序的狀態 (STAT),主要的狀態有:
R (Running):該程式正在運作中;
S (Sleep):該程式目前正在睡眠狀態(idle),但可以被喚醒(signal)。
D :不可被喚醒的睡眠狀態,通常這支程式可能在等待 I/O 的情況(ex&列印)
T :停止狀態(stop),可能是在工作控制(背景暫停)或除錯 (traced) 狀態;
Z (Zombie):僵屍狀態,程序已經終止但卻無法被移除至記憶體外。
UID/PID/PPID:代表『此程序被該 UID 所擁有/程序的 PID 號碼/此程序的父程序 PID 號碼』
C:代表 CPU 使用率,單位為百分比;
PRI/NI:Priority/Nice 的縮寫,代表此程序被 CPU 所執行的優先順序,數值越小代表該程序越快被
CPU 執行。詳細的 PRI 與 NI 將在說明。
ADDR/SZ/WCHAN:都與記憶體有關,ADDR 是 kernel function,指出該程序在記憶體的哪個部分,如果是個 running
的程序,一般就會顯示『 - 』 / SZ 代表此程序用掉多少記憶體 / WCHAN 表示目前程序是否運作中,同樣的,
若為 - 表示正在運作中。
TTY:登入者的終端機位置,若為遠端登入則使用動態終端介面 (pts/n);
TIME:使用掉的 CPU 時間,注意,是此程序實際花費 CPU 運作的時間,而不是系統時間;
CMD:就是 command 的縮寫,造成此程序的觸發程式之指令為何。
所以你看到的 ps -l 輸出訊息中,他說明的是:『bash 的程式屬於 UID 為 0 的使用者,狀態為睡眠 (sleep),
之所以為睡眠因為他觸發了 ps (狀態為 run) 之故。此程序的 PID 為 14836,優先執行順序為 80 ,
下達 bash 所取得的終端介面為 pts/0 ,運作狀態為等待 (wait) 。』這樣已經夠清楚了吧?
您自己嘗試解析一下那麼 ps 那一行代表的意義為何呢? ^_^
接下來讓我們使用 ps 來觀察一下系統內所有的程序狀態吧!
觀察系統所有程序: ps aux
範例二:列出目前所有的正在記憶體當中的程序:
[root@study ~]# ps aux
PID %CPU %MEM
STAT START
TIME COMMAND
0:01 /usr/lib/systemd/systemd ...
0:00 [kthreadd]
.....(中間省略).....
0.1 88 pts/0
0:00 sudo su -
0.1 96 pts/0
0.1 60 pts/0
0:00 -bash
.....(中間省略).....
0.0 80 pts/0
0:00 ps aux
你會發現 ps -l 與 ps aux 顯示的項目並不相同!在 ps aux 顯示的項目中,各欄位的意義為:
USER:該 process 屬於那個使用者帳號的?
PID :該 process 的程序識別碼。
%CPU:該 process 使用掉的 CPU 資源百分比;
%MEM:該 process 所佔用的實體記憶體百分比;
VSZ :該 process 使用掉的虛擬記憶體量 (Kbytes)
RSS :該 process 佔用的固定的記憶體量 (Kbytes)
TTY :該 process 是在那個終端機上面運作,若與終端機無關則顯示 ?,另外, tty1-tty6
是本機上面的登入者程序,若為 pts/0 等等的,則表示為由網路連接進主機的程序。
STAT:該程序目前的狀態,狀態顯示與 ps -l 的 S 旗標相同 (R/S/T/Z)
START:該 process 被觸發啟動的時間;
TIME :該 process 實際使用 CPU 運作的時間。
COMMAND:該程序的實際指令為何?
一般來說,ps aux 會依照 PID 的順序來排序顯示,我們還是以 14836 那個 PID 那行來說明!該行的意義為『
root 執行的 bash PID 為 14836,佔用了 0.1% 的記憶體容量百分比,狀態為休眠 (S),該程序啟動的時間為 8 月 4 號,因此啟動太久了,
所以沒有列出實際的時間點。且取得的終端機環境為 pts/0 。』與 ps aux 看到的其實是同一個程序啦!這樣可以理解嗎?
讓我們繼續使用 ps 來觀察一下其他的資訊吧!
範例三:以範例一的顯示內容,顯示出所有的程序:
[root@study ~]# ps -lA
NI ADDR SZ WCHAN
0 - 15159 ep_pol ?
00:00:01 systemd
0 kthrea ?
00:00:00 kthreadd
0 smpboo ?
00:00:00 ksoftirqd/0
....(以下省略)....
# 你會發現每個欄位與 ps -l 的輸出情況相同,但顯示的程序則包括系統所有的程序。
範例四:列出類似程序樹的程序顯示:
[root@study ~]# ps axjf
TPGID STAT
TIME COMMAND
0:00 [kthreadd]
\_ [ksoftirqd/0]
.....(中間省略).....
0:00 /usr/sbin/sshd -D
\_ sshd: dmtsai [priv]
\_ sshd: dmtsai@pts/0
\_ sudo su -
\_ ps axjf
.....(後面省略).....
看出來了吧?其實鳥哥在進行一些測試時,都是以網路連線進虛擬機來測試的,所以囉,你會發現其實程序之間是有相關性的啦!
不過,其實還可以使用 pstree 來達成這個程序樹喔!以上面的例子來看,鳥哥是透過 sshd 提供的網路服務取得一個程序,
該程序提供 bash 給我使用,而我透過 bash 再去執行 ps axjf !這樣可以看的懂了嗎?其他各欄位的意義請 man ps
(雖然真的很難 man 的出來!) 囉!
範例五:找出與 cron 與 rsyslog 這兩個服務有關的 PID 號碼?
[root@study ~]# ps aux | egrep '(cron|rsyslog)'
0:00 /usr/sbin/rsyslogd -n
0:00 /usr/sbin/crond -n
0.0 112644
0:00 grep -E --color=auto (cron|rsyslog)
# 所以號碼是 742 及 1338 這兩個囉!就是這樣找的啦!
除此之外,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是『僵屍 (zombie) 』程序是什麼?
通常,造成僵屍程序的成因是因為該程序應該已經執行完畢,或者是因故應該要終止了,
但是該程序的父程序卻無法完整的將該程序結束掉,而造成那個程序一直存在記憶體當中。
如果你發現在某個程序的 CMD 後面還接上 &defunct& 時,就代表該程序是僵屍程序啦,例如:
0:00 /usr/sbin/httpd &defunct&
當系統不穩定的時候就容易造成所謂的僵屍程序,可能是因為程式寫的不好啦,或者是使用者的操作習慣不良等等所造成。
如果你發現系統中很多僵屍程序時,記得啊!要找出該程序的父程序,然後好好的做個追蹤,好好的進行主機的環境最佳化啊!
看看有什麼地方需要改善的,不要只是直接將他 kill 掉而已呢!不然的話,萬一他一直產生,那可就麻煩了! @_@
事實上,通常僵屍程序都已經無法控管,而直接是交給 systemd 這支程式來負責了,偏偏 systemd 是系統第一支執行的程式,
他是所有程式的父程式!我們無法殺掉該程式的 (殺掉他,系統就死掉了!),所以囉,如果產生僵屍程序,
而系統過一陣子還沒有辦法透過核心非經常性的特殊處理來將該程序刪除時,那你只好透過 reboot
的方式來將該程序抹去了!
top:動態觀察程序的變化
相對於 ps 是擷取一個時間點的程序狀態, top 則可以持續偵測程序運作的狀態!使用方式如下:
[root@study ~]# top [-d 數字] | top [-bnp]
選項與參數:
:後面可以接秒數,就是整個程序畫面更新的秒數。預設是 5 秒;
:以批次的方式執行 top ,還有更多的參數可以使用喔!
通常會搭配資料流重導向來將批次的結果輸出成為檔案。
:與 -b 搭配,意義是,需要進行幾次 top 的輸出結果。
:指定某些個 PID 來進行觀察監測而已。
在 top 執行過程當中可以使用的按鍵指令:
? :顯示在 top 當中可以輸入的按鍵指令;
P :以 CPU 的使用資源排序顯示;
M :以 Memory 的使用資源排序顯示;
N :以 PID 來排序喔!
T :由該 Process 使用的 CPU 時間累積 (TIME+) 排序。
k :給予某個 PID 一個訊號
r :給予某個 PID 重新制訂一個 nice 值。
q :離開 top 軟體的按鍵。
其實 top 的功能非常多!可以用的按鍵也非常的多!可以參考 man top 的內部說明文件!
鳥哥這裡僅是列出一些鳥哥自己常用的選項而已。接下來讓我們實際觀察一下如何使用 top 與 top 的畫面吧!
範例一:每兩秒鐘更新一次 top ,觀察整體資訊:
[root@study ~]# top -d 2
top - 00:53:59 up
load average: 0.00, 0.01, 0.05
Tasks: 179 total,
2 running, 177 sleeping,
0 stopped,
0.0 ni,100.0 id,
2916388 total,
1839140 free,
353712 used,
723536 buff/cache
1048572 total,
1048572 free,
2318680 avail Mem
&==如果加入 k 或 r 時,就會有相關的字樣出現在這裡喔!
TIME+ COMMAND
18804 root
0:00.02 top
0:01.70 systemd
0:00.01 kthreadd
0:00.00 ksoftirqd/0
top 也是個挺不錯的程序觀察工具!但不同於 ps 是靜態的結果輸出, top 這個程式可以持續的監測整個系統的程序工作狀態。
在預設的情況下,每次更新程序資源的時間為 5 秒,不過,可以使用 -d 來進行修改。
top 主要分為兩個畫面,上面的畫面為整個系統的資源使用狀態,基本上總共有六行,顯示的內容依序是:
第一行(top...):這一行顯示的資訊分別為:
目前的時間,亦即是 00:53:59 那個項目;
開機到目前為止所經過的時間,亦即是 up
6:07, 那個項目;
已經登入系統的使用者人數,亦即是 3 users, 項目;
系統在 1, 5, 15 分鐘的平均工作負載。我們在
工作方式為負載小於 0.8 就是這個負載囉!代表的是 1, 5, 15 分鐘,系統平均要負責運作幾個程序(工作)的意思。
越小代表系統越閒置,若高於 1 得要注意你的系統程序是否太過繁複了!
第二行(Tasks...):顯示的是目前程序的總量與個別程序在什麼狀態(running, sleeping, stopped, zombie)。
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最後的 zombie 那個數值,如果不是 0 !好好看看到底是那個 process 變成僵屍了吧?
第三行(%Cpus...):顯示的是 CPU 的整體負載,每個項目可使用 ? 查閱。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wa 項目,那個項目代表的是 I/O wait,
通常你的系統會變慢都是 I/O 產生的問題比較大!因此這裡得要注意這個項目耗用 CPU 的資源喔!
另外,如果是多核心的設備,可以按下數字鍵『1』來切換成不同 CPU 的負載率。
第四行與第五行:表示目前的實體記憶體與虛擬記憶體 (Mem/Swap) 的使用情況。
再次重申,要注意的是 swap 的使用量要盡量的少!如果 swap 被用的很大量,表示系統的實體記憶體實在不足!
第六行:這個是當在 top 程式當中輸入指令時,顯示狀態的地方。
至於 top 下半部分的畫面,則是每個 process 使用的資源情況。比較需要注意的是:
PID :每個 process 的 ID 啦!
USER:該 process 所屬的使用者;
:Priority 的簡寫,程序的優先執行順序,越小越早被執行;
:Nice 的簡寫,與 Priority 有關,也是越小越早被執行;
%CPU:CPU 的使用率;
%MEM:記憶體的使用率;
TIME+:CPU 使用時間的累加;
top 預設使用 CPU 使用率 (%CPU) 作為排序的重點,如果你想要使用記憶體使用率排序,則可以按下『M』,
若要回復則按下『P』即可。如果想要離開 top 則按下『 q 』吧!如果你想要將 top 的結果輸出成為檔案時,
可以這樣做:
範例二:將 top 的資訊進行 2 次,然後將結果輸出到 /tmp/top.txt
[root@study ~]# top -b -n 2 & /tmp/top.txt
# 這樣一來,嘿嘿!就可以將 top 的資訊存到 /tmp/top.txt 檔案中了。
這玩意兒很有趣!可以幫助你將某個時段 top 觀察到的結果存成檔案,可以用在你想要在系統背景底下執行。
由於是背景底下執行,與終端機的螢幕大小無關,因此可以得到全部的程序畫面!那如果你想要觀察的程序 CPU
與記憶體使用率都很低,結果老是無法在第一行顯示時,該怎辦?我們可以僅觀察單一程序喔!如下所示:
範例三:我們自己的 bash PID 可由 $$ 變數取得,請使用 top 持續觀察該 PID
[root@study ~]# echo $$
&==就是這個數字!他是我們 bash 的 PID
[root@study ~]# top -d 2 -p 14836
top - 01:00:53 up
load average: 0.00, 0.01, 0.05
0 running,
1 sleeping,
0 stopped,
0.0 ni, 99.9 id,
2916388 total,
1839264 free,
353424 used,
723700 buff/cache
1048572 total,
1048572 free,
2318848 avail Mem
TIME+ COMMAND
14836 root
0:00.07 bash
看到沒!就只會有一支程序給你看!很容易觀察吧!好,那麼如果我想要在 top 底下進行一些動作呢?
比方說,修改 NI 這個數值呢?可以這樣做:
範例四:承上題,上面的 NI 值是 0 ,想要改成 10 的話?
# 在範例三的 top 畫面當中直接按下 r 之後,會出現如下的圖樣!
top - 01:02:01 up
load average: 0.00, 0.01, 0.05
0 running,
1 sleeping,
0 stopped,
0.0 ni, 99.9 id,
2916388 total,
1839140 free,
353576 used,
723672 buff/cache
1048572 total,
1048572 free,
2318724 avail Mem
PID to renice [default pid = 14836] 14836
TIME+ COMMAND
14836 root
0:00.07 bash
在你完成上面的動作後,在狀態列會出現如下的資訊:
Renice PID 14836 to value 10
&==這是 nice 值
TIME+ COMMAND
接下來你就會看到如下的顯示畫面!
top - 01:04:13 up
load average: 0.00, 0.01, 0.05
0 running,
1 sleeping,
0 stopped,
0.0 ni,100.0 id,
2916388 total,
1838676 free,
354020 used,
723692 buff/cache
1048572 total,
1048572 free,
2318256 avail Mem
TIME+ COMMAND
14836 root
0:00.07 bash
看到不同處了吧?底線的地方就是修改了之後所產生的效果!一般來說,如果鳥哥想要找出最損耗 CPU
資源的那個程序時,大多使用的就是 top 這支程式啦!然後強制以 CPU 使用資源來排序 (在 top 當中按下 P 即可),
就可以很快的知道啦! ^_^。多多愛用這個好用的東西喔!
[root@study ~]# pstree [-A|U] [-up]
選項與參數:
:各程序樹之間的連接以 ASCII 字元來連接;
:各程序樹之間的連接以萬國碼的字元來連接。在某些終端介面下可能會有錯誤;
:並同時列出每個 process 的 PID;
:並同時列出每個 process 的所屬帳號名稱。
範例一:列出目前系統上面所有的程序樹的相關性:
[root@study ~]# pstree -A
systemd-+-ModemManager---2*[{ModemManager}]
# 這行是 ModenManager 與其子程序
|-NetworkManager---3*[{NetworkManager}]
# 前面有數字,代表子程序的數量!
....(中間省略)....
|-sshd---sshd---sshd---bash---bash---sudo---su---bash---pstree &==我們指令執行的相依性
....(底下省略)....
# 注意一下,為了節省版面,所以鳥哥已經刪去很多程序了!
範例二:承上題,同時秀出 PID 與 users
[root@study ~]# pstree -Aup
systemd(1)-+-ModemManager(745)-+-{ModemManager}(785)
`-{ModemManager}(790)
|-NetworkManager(870)-+-{NetworkManager}(907)
|-{NetworkManager}(911)
`-{NetworkManager}(914)
....(中間省略)....
|-sshd(1326)---sshd(13923)---sshd(13927,dmtsai)---bash(13928)---bash(13970)---
....(底下省略)....
# 在括號 () 內的即是 PID 以及該程序的 owner 喔!一般來說,如果該程序的所有人與父程序同,
# 就不會列出,但是如果與父程序不一樣,那就會列出該程序的擁有者!看上面 13927 就轉變成 dmtsai 了
如果要找程序之間的相關性,這個 pstree 真是好用到不行!直接輸入 pstree
可以查到程序相關性,如上表所示,還會使用線段將相關性程序連結起來哩!
一般連結符號可以使用 ASCII 碼即可,但有時因為語系問題會主動的以 Unicode 的符號來連結,
但因為可能終端機無法支援該編碼,或許會造成亂碼問題。因此可以加上 -A 選項來克服此類線段亂碼問題。
由 pstree 的輸出我們也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所有的程序都是依附在 systemd 這支程序底下的!
仔細看一下,這支程序的 PID 是一號喔!因為他是由 Linux 核心所主動呼叫的第一支程式!所以 PID 就是一號了。
這也是我們剛剛提到時有提到,為啥發生僵屍程序需要重新開機?
因為 systemd 要重新啟動,而重新啟動 systemd 就是 reboot 囉!
如果還想要知道 PID 與所屬使用者,加上 -u 及 -p 兩個參數即可。我們前面不是一直提到,
如果子程序掛點或者是老是砍不掉子程序時,該如何找到父程序嗎?呵呵!用這個 pstree 就對了! ^_^
16.3.2 程序的管理
程序之間是可以互相控制的!舉例來說,你可以關閉、重新啟動伺服器軟體,伺服器軟體本身是個程序,
你既然可以讓她關閉或啟動,當然就是可以控制該程序啦!那麼程序是如何互相管理的呢?其實是透過給予該程序一個訊號 (signal)
去告知該程序你想要讓她作什麼!因此這個訊號就很重要啦!
我們也在本章之前的 當中提到過,
要給予某個已經存在背景中的工作某些動作時,是直接給予一個訊號給該工作號碼即可。那麼到底有多少 signal 呢?
你可以使用 kill -l (小寫的 L ) 或者是 man 7 signal 都可以查詢到!主要的訊號代號與名稱對應及內容是:
1SIGHUP啟動被終止的程序,可讓該 PID 重新讀取自己的設定檔,類似重新啟動
2SIGINT相當於用鍵盤輸入 [ctrl]-c 來中斷一個程序的進行
9SIGKILL代表強制中斷一個程序的進行,如果該程序進行到一半,
那麼尚未完成的部分可能會有『半產品』產生,類似 vim會有 .filename.swp 保留下來。
15SIGTERM以正常的結束程序來終止該程序。由於是正常的終止,
所以後續的動作會將他完成。不過,如果該程序已經發生問題,就是無法使用正常的方法終止時,
輸入這個 signal 也是沒有用的。
19SIGSTOP相當於用鍵盤輸入 [ctrl]-z 來暫停一個程序的進行
上面僅是常見的 signal 而已,更多的訊號資訊請自行 man 7 signal 吧!一般來說,你只要記得『1, 9,
15』這三個號碼的意義即可。那麼我們如何傳送一個訊號給某個程序呢?就透過 kill 或 killall 吧!底下分別來看看:
kill -signal PID
kill 可以幫我們將這個 signal 傳送給某個工作 (%jobnumber) 或者是某個 PID (直接輸入數字)。
要再次強調的是: kill 後面直接加數字與加上 %number 的情況是不同的!
這個很重要喔!因為工作控制中有 1 號工作,但是 PID 1 號則是專指『 systemd 』這支程式!你怎麼可以將 systemd 關閉呢?
關閉 systemd ,你的系統就當掉了啊!所以記得那個 % 是專門用在工作控制的喔!
我們就活用一下 kill 與剛剛上面提到的 ps 來做個簡單的練習吧!
以 ps 找出 rsyslogd 這個程序的 PID 後,再使用 kill 傳送訊息,使得 rsyslogd 可以重新讀取設定檔。
由於需要重新讀取設定檔,因此 signal 是 1 號。至於找出 rsyslogd 的 PID 可以是這樣做:
ps aux | grep 'rsyslogd' | grep -v 'grep'| awk '{print $2}'
接下來則是實際使用 kill -1 PID,因此,整串指令會是這樣:
kill -SIGHUP $(ps aux | grep 'rsyslogd' | grep -v 'grep'| awk '{print $2}')
如果要確認有沒有重新啟動 syslog ,可以參考登錄檔的內容,使用如下指令查閱:
tail -5 /var/log/messages
如果你有看到類似『Aug
5 01:25:02 study rsyslogd: [origin software="rsyslogd" swVersion="7.4.7" x-pid="742" x-info="http://www.rsyslog.com"] rsyslogd
was HUPed』之類的字樣,就是表示 rsyslogd 在 8/5 有重新啟動 (restart) 過了!
瞭解了這個用法以後,如果未來你想要將某個莫名其妙的登入者的連線刪除的話,就可以透過使用 pstree -p 找到相關程序,
然後再以 kill -9 將該程序刪除,該條連線就會被踢掉了!這樣很簡單吧!
killall -signal 指令名稱
由於 kill 後面必須要加上 PID (或者是 job number),所以,通常 kill 都會配合
等指令,因為我們必須要找到相對應的那個程序的
ID 嘛!但是,如此一來,很麻煩~有沒有可以利用『下達指令的名稱』來給予訊號的?舉例來說,能不能直接將 rsyslogd
這個程序給予一個 SIGHUP 的訊號呢?可以的!用 killall 吧!
[root@study ~]# killall [-iIe] [command name]
選項與參數:
:interactive 的意思,互動式的,若需要刪除時,會出現提示字元給使用者;
:exact 的意思,表示『後面接的 command name 要一致』,但整個完整的指令
不能超過 15 個字元。
:指令名稱(可能含參數)忽略大小寫。
範例一:給予 rsyslogd 這個指令啟動的 PID 一個 SIGHUP 的訊號
[root@study ~]# killall -1 rsyslogd
# 如果用 ps aux 仔細看一下,若包含所有參數,則 /usr/sbin/rsyslogd -n 才是最完整的!
範例二:強制終止所有以 httpd 啟動的程序 (其實並沒有此程序在系統內)
[root@study ~]# killall -9 httpd
範例三:依次詢問每個 bash 程式是否需要被終止運作!
[root@study ~]# killall -i -9 bash
Signal bash(13888) ? (y/N) n &==這個不殺!
Signal bash(13928) ? (y/N) n &==這個不殺!
Signal bash(13970) ? (y/N) n &==這個不殺!
Signal bash(14836) ? (y/N) y &==這個殺掉!
# 具有互動的功能!可以詢問你是否要刪除 bash 這個程式。要注意,若沒有 -i 的參數,
# 所有的 bash 都會被這個 root 給殺掉!包括 root 自己的 bash 喔! ^_^
總之,要刪除某個程序,我們可以使用 PID 或者是啟動該程序的指令名稱,
而如果要刪除某個服務呢?呵呵!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利用 killall ,
因為他可以將系統當中所有以某個指令名稱啟動的程序全部刪除。
舉例來說,上面的範例二當中,系統內所有以 httpd 啟動的程序,就會通通的被刪除啦! ^_^
16.3.3 關於程序的執行順序
我們知道 Linux 是多人多工的環境,由
的輸出結果我們也發現,
系統同時間有非常多的程序在運行中,只是絕大部分的程序都在休眠 (sleeping) 狀態而已。
想一想,如果所有的程序同時被喚醒,那麼 CPU 應該要先處理那個程序呢?也就是說,那個程序被執行的優先序比較高?
這就得要考慮到程序的優先執行序 (Priority) 與 CPU 排程囉!
CPU 排程與前一章的例行性工作排程並不一樣。 CPU 排程指的是每支程序被 CPU 運作的演算規則,
而例行性工作排程則是將某支程式安排在某個時間再交由系統執行。 CPU 排程與作業系統較具有相關性!
Priority 與 Nice 值
我們知道 CPU 一秒鐘可以運作多達數 G 的微指令次數,透過核心的 CPU 排程可以讓各程序被 CPU 所切換運作,
因此每個程序在一秒鐘內或多或少都會被 CPU 執行部分的指令碼。如果程序都是集中在一個佇列中等待 CPU 的運作,
而不具有優先順序之分,也就是像我們去遊樂場玩熱門遊戲需要排隊一樣,每個人都是照順序來!
你玩過一遍後還想再玩 (沒有執行完畢),請到後面繼續排隊等待。情況有點像底下這樣:
圖16.3.1、並沒有優先順序的程序佇列示意圖
上圖中假設 pro1, pro2 是緊急的程序, pro3, pro4 是一般的程序,在這樣的環境中,由於不具有優先順序,
唉啊!pro1, pro2 還是得要繼續等待而沒有優待呢!如果 pro3, pro4 的工作又臭又長!那麼緊急的 pro1, pro2
就得要等待個老半天才能夠完成!真麻煩啊!所以囉,我們想要將程序分優先順序啦!如果優先序較高則運作次數可以較多次,
而不需要與較慢優先的程序搶位置!我們可以將程序的優先順序與 CPU 排程進行如下圖的解釋:
圖16.3.2、具有優先順序的程序佇列示意圖
如上圖所示,具高優先權的 pro1, pro2 可以被取用兩次,而較不重要的 pro3, pro4 則運作次數較少。
如此一來 pro1, pro2 就可以較快被完成啦!要注意,上圖僅是示意圖,並非較優先者一定會被運作兩次啦!
為了要達到上述的功能,我們 Linux 給予程序一個所謂的『優先執行序 (priority, PRI)』,
這個 PRI 值越低代表越優先的意思。不過這個 PRI 值是由核心動態調整的,
使用者無法直接調整 PRI 值的。先來瞧瞧 PRI 曾在哪裡出現?
[root@study ~]# ps -l
NI ADDR SZ WCHAN
10 - 29068 wait
00:00:00 bash
10 - 30319 -
00:00:00 ps
# 你應該要好奇,怎麼我的 NI 已經是 10 了?還記得剛剛 top 的測試嗎?我們在那邊就有改過一次喔!
由於 PRI 是核心動態調整的,我們使用者也無權去干涉 PRI !那如果你想要調整程序的優先執行序時,就得要透過 Nice
值了!Nice 值就是上表的 NI 啦!一般來說, PRI 與 NI 的相關性如下:
PRI(new) = PRI(old) + nice
不過你要特別留意到,如果原本的 PRI 是 50 ,並不是我們給予一個 nice = 5 ,就會讓 PRI 變成 55
因為 PRI 是系統『動態』決定的,所以,雖然 nice 值是可以影響 PRI ,不過,
最終的 PRI 仍是要經過系統分析後才會決定的。另外, nice 值是有正負的喔,而既然 PRI 越小越早被執行,
所以,當 nice 值為負值時,那麼該程序就會降低 PRI
值,亦即會變的較優先被處理。此外,你必須要留意到:
nice 值可調整的範圍為 -20 ~ 19 ;
root 可隨意調整自己或他人程序的 Nice 值,且範圍為 -20 ~ 19 ;
一般使用者僅可調整自己程序的 Nice 值,且範圍僅為 0 ~ 19 (避免一般用戶搶佔系統資源);
一般使用者僅可將 nice 值越調越高,例如本來 nice 為 5 ,則未來僅能調整到大於 5;
這也就是說,要調整某個程序的優先執行序,就是『調整該程序的 nice 值』啦!那麼如何給予某個程序 nice
值呢?有兩種方式,分別是:
一開始執行程式就立即給予一個特定的 nice 值:用 nice 指令;
調整某個已經存在的 PID 的 nice 值:用 renice 指令。
nice :新執行的指令即給予新的 nice 值
[root@study ~]# nice [-n 數字] command
選項與參數:
:後面接一個數值,讓原本的 nice 加上這個新的數值之意。修改後的最終數值的範圍則為 -20 ~ 19。
範例一:用 root 讓原本的 nice 再減少 5 (-5),用於執行 vim ,並觀察該程序!
[root@study ~]# nice -n -5 vim &
[root@study ~]# ps -l
NI ADDR SZ WCHAN
10 - 29068 wait
00:00:00 bash
5 - 37757 signal pts/0
00:00:00 vim
10 - 30319 -
00:00:00 ps
# 原本的 bash PRI 為 90
,所以 vim 預設應為 90。不過由於給予 nice
# 因此 vim 的 PRI 降低了!RPI 與 NI 各減 5 !但不一定每次都是正好相同喔!因為核心會動態調整
[root@study ~]# kill -9 %1 &==測試完畢將 vim 關閉
就如同前面說的, nice 是用來調整程序的執行優先順序!這裡只是一個執行的範例罷了!
通常什麼時候要將 nice 值調大呢?舉例來說,系統的背景工作中,
某些比較不重要的程序之進行:例如備份工作!由於備份工作相當的耗系統資源,
這個時候就可以將備份的指令之 nice 值調大一些,可以使系統的資源分配的更為公平!
另外,『 nice -n N command 』那個 N 指的是『在原本的 nice 值底下,再加上的一個值,變成新的 nice 值』之意。
所以在上面的範例中,原本的 nice 為 10,使用了 nice -n -5 之後,就會變成 (10+(-5)),最終結果就是 5 囉!
並不是直接指定 nice 值喔!
renice :已存在程序的 nice 重新調整
[root@study ~]# renice [number] PID
選項與參數:
PID :某個程序的 ID 啊!
範例一:找出自己的 bash PID ,並將該 PID 的 nice 調整到 -5
[root@study ~]# ps -l
NI ADDR SZ WCHAN
0 14836 14835
10 - 29068 wait
00:00:00 bash
10 - 30319 -
00:00:00 ps
[root@study ~]# renice -5 14836
14836 (process ID) old priority 10, new priority -5
[root@study ~]# ps -l
NI ADDR SZ WCHAN
-5 - 29068 wait
00:00:00 bash
-5 - 30319 -
00:00:00 ps
如果要調整的是已經存在的某個程序的話,那麼就得要使用 renice 了。使用的方法很簡單,
renice 後面接上數值及 PID 即可。因為後面接的是 PID ,所以你務必要以 ps
或者其他程序觀察的指令去找出 PID 才行啊!
由上面這個範例當中我們也看的出來,雖然修改的是 bash 那個程序,但是該程序所觸發的 ps
指令當中的 nice 也會繼承而為 -5 喔!瞭解了吧!整個 nice 值是可以在父程序 --& 子程序之間傳遞的呢!
另外,除了 renice 之外,其實那個
同樣的也是可以調整 nice 值的!
16.3.4 系統資源的觀察
除了系統的程序之外,我們還必須就系統的一些資源進行檢查啊!舉例來說,我們使用 top
可以看到很多系統的資源對吧!那麼,還有沒有其他的工具可以查閱的?
當然有啊!底下這些工具指令可以玩一玩!
free :觀察記憶體使用情況
[root@study ~]# free [-b|-k|-m|-g|-h] [-t] [-s N -c N]
選項與參數:
:直接輸入 free 時,顯示的單位是 Kbytes,我們可以使用 b(bytes), m(Mbytes)
k(Kbytes), 及 g(Gbytes) 來顯示單位喔!也可以直接讓系統自己指定單位 (-h)
:在輸出的最終結果,顯示實體記憶體與 swap 的總量。
:可以讓系統每幾秒鐘輸出一次,不間斷的一直輸出的意思!對於系統觀察挺有效!
:與 -s 同時處理~讓 free 列出幾次的意思~
範例一:顯示目前系統的記憶體容量
[root@study ~]# free -m
buff/cache
仔細看看,我的系統當中有 2848MB 左右的實體記憶體,我的 swap 有 1GB 左右,
那我使用 free -m 以 MBytes 來顯示時,就會出現上面的資訊。Mem 那一行顯示的是實體記憶體的量,
Swap 則是記憶體置換空間的量。 total 是總量, used 是已被使用的量, free 則是剩餘可用的量。
後面的 shared/buffers/cached 則是在已被使用的量當中,用來作為緩衝及快取的量,這些 shared/buffers/cached 的用量中,在系統比較忙碌時,
可以被釋出而繼續利用!因此後面就有一個 available (可用的) 數值! 。
請看上頭範例一的輸出,我們可以發現這部測試機根本沒有什麼特別的服務,但是竟然有 706MB 左右的 cache 耶!
因為鳥哥在測試過程中還是有讀/寫/執行很多的檔案嘛!這些檔案就會被系統暫時快取下來,等待下次運作時可以更快速的取出之意!
也就是說,系統是『很有效率的將所有的記憶體用光光』,目的是為了讓系統的存取效能加速啦!
很多朋友都會問到這個問題『我的系統明明很輕鬆,為何記憶體會被用光光?』現在瞭了吧?
被用光是正常的!而需要注意的反而是 swap 的量。一般來說, swap 最好不要被使用,尤其 swap 最好不要被使用超過 20% 以上,
如果您發現 swap 的用量超過 20% ,那麼,最好還是買實體記憶體來插吧!
因為, Swap 的效能跟實體記憶體實在差很多,而系統會使用到 swap ,
絕對是因為實體記憶體不足了才會這樣做的!如此,瞭解吧!
Linux 系統為了要加速系統效能,所以會將最常使用到的或者是最近使用到的檔案資料快取 (cache) 下來,
這樣未來系統要使用該檔案時,就直接由記憶體中搜尋取出,而不需要重新讀取硬碟,速度上面當然就加快了!
因此,實體記憶體被用光是正常的喔!
uname:查閱系統與核心相關資訊
[root@study ~]# uname [-asrmpi]
選項與參數:
:所有系統相關的資訊,包括底下的資料都會被列出來;
:系統核心名稱
:核心的版本
:本系統的硬體名稱,例如 i686 或 x86_64 等;
:CPU 的類型,與 -m 類似,只是顯示的是 CPU 的類型!
:硬體的平台 (ix86)
範例一:輸出系統的基本資訊
[root@study ~]# uname -a
Linux study.centos.vbird 3.10.0-229.el7.x86_64 #1 SMP Fri Mar 6 11:36:42 UTC 2015
x86_64 x86_64 x86_64 GNU/Linux
這個咚咚我們前面使用過很多次了喔!uname 可以列出目前系統的核心版本、
主要硬體平台以及 CPU 類型等等的資訊。以上面範例一的狀態來說,我的 Linux
主機使用的核心名稱為 Linux,而主機名稱為 study.centos.vbird,核心的版本為
3.10.0-229.el7.x86_64 ,該核心版本建立的日期為 ,適用的硬體平台為 x86_64 以上等級的硬體平台喔。
uptime:觀察系統啟動時間與工作負載
這個指令很單純呢!就是顯示出目前系統已經開機多久的時間,以及 1, 5, 15
分鐘的平均負載就是了。還記得
吧?沒錯啦!這個 uptime 可以顯示出 top 畫面的最上面一行!
[root@study ~]# uptime
02:35:27 up
load average: 0.00, 0.01, 0.05
這個指令已經談過相關資訊,不再聊!
netstat :追蹤網路或插槽檔
這個 netstat 也是挺好玩的,其實這個指令比較常被用在網路的監控方面,不過,在程序管理方面也是需要瞭解的啦!
這個指令的執行如下所示:基本上, netstat 的輸出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網路與系統自己的程序相關性部分:
[root@study ~]# netstat -[atunlp]
選項與參數:
:將目前系統上所有的連線、監聽、Socket 資料都列出來
:列出 tcp 網路封包的資料
:列出 udp 網路封包的資料
:不以程序的服務名稱,以埠號 (port number) 來顯示;
:列出目前正在網路監聽 (listen) 的服務;
:列出該網路服務的程序 PID
範例一:列出目前系統已經建立的網路連線與 unix socket 狀態
[root@study ~]# netstat
Active Internet connections (w/o servers) &==與網路較相關的部分
Proto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
Foreign Address
0 172.16.15.100:ssh
172.16.220.234:48300
ESTABLISHED
Active UNIX domain sockets (w/o servers)
&==與本機的程序自己的相關性(非網路)
Proto RefCnt Flags
@/org/freedesktop/systemd1/notify
/run/systemd/shutdownd
....(中間省略)....
@/tmp/.X11-unix/X0
在上面的結果當中,顯示了兩個部分,分別是網路的連線以及 linux 上面的 socket 程序相關性部分。
我們先來看看網際網路連線情況的部分:
Proto :網路的封包協定,主要分為 TCP 與 UDP 封包,相關資料請參考;
Recv-Q:非由使用者程式連結到此 socket 的複製的總 bytes 數;
Send-Q:非由遠端主機傳送過來的 acknowledged 總 bytes 數;
Local Address
:本地端的 IP:port 情況
Foreign Address:遠端主機的 IP:port 情況
State :連線狀態,主要有建立(ESTABLISED)及監聽(LISTEN);
我們看上面僅有一條連線的資料,他的意義是:『透過 TCP 封包的連線,遠端的 172.16.220.234:48300 連線到本地端的
172.16.15.100:ssh ,這條連線狀態是建立 (ESTABLISHED) 的狀態!』至於更多的網路環境說明,
就得到查閱囉!
除了網路上的連線之外,其實 Linux 系統上面的程序是可以接收不同程序所發送來的資訊,那就是 Linux 上頭的插槽檔
(socket file)。我們在有稍微提到 socket 檔案,
但當時未談到程序的概念,所以沒有深入談論。socket file 可以溝通兩個程序之間的資訊,因此程序可以取得對方傳送過來的資料。
由於有 socket file,因此類似 X Window 這種需要透過網路連接的軟體,目前新版的 distributions 就以 socket
來進行視窗介面的連線溝通了。上表中 socket file 的輸出欄位有:
Proto :一般就是 unix 啦;
RefCnt:連接到此 socket 的程序數量;
Flags :連線的旗標;
:socket 存取的類型。主要有確認連線的 STREAM 與不需確認的 DGRAM 兩種;
State :若為 CONNECTED 表示多個程序之間已經連線建立。
:連接到此 socket 的相關程式的路徑!或者是相關資料輸出的路徑。
以上表的輸出為例,最後那三行在 /tmp/.xx 底下的資料,就是 X Window 視窗介面的相關程序啦!
而 PATH 指向的就是這些程序要交換資料的插槽檔案囉!好!那麼 netstat 可以幫我們進行什麼任務呢?
很多喔!我們先來看看,利用 netstat 去看看我們的哪些程序有啟動哪些網路的『後門』呢?
範例二:找出目前系統上已在監聽的網路連線及其 PID
[root@study ~]# netstat -tulnp
Active Internet connections (only servers)
Proto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
Foreign Address
PID/Program name
0 0.0.0.0:22
0 127.0.0.1:25
2349/master
2349/master
0 0.0.0.0:123
751/chronyd
0 127.0.0.1:323
751/chronyd
0 0.0.0.0:57808
743/avahi-daemon: r
0 0.0.0.0:5353
743/avahi-daemon: r
751/chronyd
751/chronyd
# 除了可以列出監聽網路的介面與狀態之外,最後一個欄位還能夠顯示此服務的
# PID 號碼以及程序的指令名稱喔!例如上頭的 1326 就是該 PID
範例三:將上述的 0.0.0.0:57808 那個網路服務關閉的話?
[root@study ~]# kill -9 743
[root@study ~]# killall -9 avahi-daemon
很多朋友常常有疑問,那就是,我的主機目前到底開了幾個門(ports)!其實,不論主機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一定必須要有相對應的 program 在主機上面執行才行啊!舉例來說,我們鳥園的 Linux 主機提供的就是 WWW
服務,那麼我的主機當然有一個程式在提供 WWW 的服務啊!那就是 Apache 這個軟體所提供的啦! ^_^。
所以,當我執行了這個程式之後,我的系統自然就可以提供 WWW 的服務了。那如何關閉啊?
就關掉該程式所觸發的那個程序就好了!例如上面的範例三所提供的例子啊!不過,這個是非正規的作法喔!
正規的作法,請查閱下一章的說明呦!
dmesg :分析核心產生的訊息
系統在開機的時候,核心會去偵測系統的硬體,你的某些硬體到底有沒有被捉到,那就與這個時候的偵測有關。
但是這些偵測的過程要不是沒有顯示在螢幕上,就是很飛快的在螢幕上一閃而逝!能不能把核心偵測的訊息捉出來瞧瞧?
可以的,那就使用 dmesg 吧!
所有核心偵測的訊息,不管是開機時候還是系統運作過程中,反正只要是核心產生的訊息,都會被記錄到記憶體中的某個保護區段。
dmesg 這個指令就能夠將該區段的訊息讀出來的!因為訊息實在太多了,所以執行時可以加入這個管線指令『
| more 』來使畫面暫停!
範例一:輸出所有的核心開機時的資訊
[root@study ~]# dmesg | more
範例二:搜尋開機的時候,硬碟的相關資訊為何?
[root@study ~]# dmesg | grep -i vda
vda: vda1 vda2 vda3 vda4 vda5 vda6 vda7 vda8 vda9
3.964134] XFS (vda2): Mounting V4 Filesystem
....(底下省略)....
由範例二就知道我這部主機的硬碟的格式是什麼了吧!
vmstat :偵測系統資源變化
如果你想要動態的瞭解一下系統資源的運作,那麼這個 vmstat 確實可以玩一玩!vmstat 可以偵測『 CPU /
記憶體 / 磁碟輸入輸出狀態 』等等,如果你想要瞭解一部繁忙的系統到底是哪個環節最累人,
可以使用 vmstat 分析看看。底下是常見的選項與參數說明:
[root@study ~]# vmstat [-a] [延遲 [總計偵測次數]] &==CPU/記憶體等資訊
[root@study ~]# vmstat [-fs]
&==記憶體相關
[root@study ~]# vmstat [-S 單位]
&==設定顯示數據的單位
[root@study ~]# vmstat [-d]
&==與磁碟有關
[root@study ~]# vmstat [-p 分割槽]
&==與磁碟有關
選項與參數:
:使用 inactive/active(活躍與否) 取代 buffer/cache 的記憶體輸出資訊;
:開機到目前為止,系統複製 (fork) 的程序數;
:將一些事件 (開機至目前為止) 導致的記憶體變化情況列表說明;
:後面可以接單位,讓顯示的資料有單位。例如 K/M 取代 bytes 的容量;
:列出磁碟的讀寫總量統計表
:後面列出分割槽,可顯示該分割槽的讀寫總量統計表
範例一:統計目前主機 CPU 狀態,每秒一次,共計三次!
[root@study ~]# vmstat 1 3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cs us sy id wa st
利用 vmstat 甚至可以進行追蹤喔!你可以使用類似『 vmstat 5 』代表每五秒鐘更新一次,且無窮的更新!直到你按下
[ctrl]-c 為止。如果你想要即時的知道系統資源的運作狀態,這個指令就不能不知道!那麼上面的表格各項欄位的意義為何?
基本說明如下:
程序欄位 (procs) 的項目分別為:
r :等待運作中的程序數量;b:不可被喚醒的程序數量。這兩個項目越多,代表系統越忙碌
(因為系統太忙,所以很多程序就無法被執行或一直在等待而無法被喚醒之故)。
記憶體欄位 (memory) 項目分別為:
swpd:虛擬記憶體被使用的容量; free:未被使用的記憶體容量; buff:用於緩衝記憶體; cache:用於快取記憶體。
這部份則與
是相同的。
記憶體置換空間 (swap) 的項目分別為:
si:由磁碟中將程序取出的量; so:由於記憶體不足而將沒用到的程序寫入到磁碟的 swap 的容量。
如果 si/so 的數值太大,表示記憶體內的資料常常得在磁碟與主記憶體之間傳來傳去,系統效能會很差!
磁碟讀寫 (io) 的項目分別為:
bi:由磁碟讀入的區塊數量; bo:寫入到磁碟去的區塊數量。如果這部份的值越高,代表系統的 I/O 非常忙碌!
系統 (system) 的項目分別為:
in:每秒被中斷的程序次數; cs:每秒鐘進行的事件切換次數;這兩個數值越大,代表系統與周邊設備的溝通非常頻繁!
這些周邊設備當然包括磁碟、網路卡、時間鐘等。
CPU 的項目分別為:
us:非核心層的 CPU 使用狀態; sy:核心層所使用的 CPU 狀態; id:閒置的狀態; wa:等待 I/O 所耗費的 CPU 狀態;
st:被虛擬機器 (virtual machine) 所盜用的 CPU 使用狀態 (2.6.11 以後才支援)。
由於鳥哥的機器是測試機,所以並沒有什麼 I/O 或者是 CPU 忙碌的情況。如果改天你的伺服器非常忙碌時,
記得使用 vmstat 去看看,到底是哪個部分的資源被使用的最為頻繁!一般來說,如果 I/O 部分很忙碌的話,你的系統會變的非常慢!
讓我們再來看看,那麼磁碟的部分該如何觀察:
範例二:系統上面所有的磁碟的讀寫狀態
[root@study ~]# vmstat -d
disk- ------------reads------------ ------------writes----------- -----IO------
total merged sectors
total merged sectors
詳細的各欄位就請諸位大德查閱一下 man vmstat 囉!反正與讀寫有關啦!這樣瞭解乎!
16.4 特殊檔案與程序
,雖然第六章已經將這三種特殊權限作了詳細的解釋,不過,我們依舊要來探討的是,那麼到底這些權限對於你的『程序』是如何影響的?
此外,程序可能會使用到系統資源,舉例來說,磁碟就是其中一項資源。哪天你在 umount 磁碟時,系統老是出現『 device is
busy 』的字樣~到底是怎麼回事啊?我們底下就來談一談這些和程序有關係的細節部分:
16.4.1 具有 SUID/SGID 權限的指令執行狀態
SUID 的權限其實與程序的相關性非常的大!為什麼呢?先來看看 SUID 的程式是如何被一般使用者執行,且具有什麼特色呢?
SUID 權限僅對二進位程式(binary program)有效;
執行者對於該程式需要具有 x 的可執行權限;
本權限僅在執行該程式的過程中有效 (run-time);
執行者將具有該程式擁有者 (owner) 的權限。
所以說,整個 SUID 的權限會生效是由於『具有該權限的程式被觸發』,而我們知道一個程式被觸發會變成程序,
所以囉,執行者可以具有程式擁有者的權限就是在該程式變成程序的那個時候啦!第六章我們還沒談到程序的概念,
所以你或許那時候會覺得很奇怪,為啥執行了 passwd 後你就具有 root 的權限呢?不都是一般使用者執行的嗎?
這是因為你在觸發 passwd 後,會取得一個新的程序與 PID,該 PID 產生時透過 SUID 來給予該 PID 特殊的權限設定啦!
我們使用 dmtsai 登入系統且執行 passwd 後,透過來理解一下!
[dmtsai@study ~]$ passwd
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 dmtsai.
Changing password for dmtsai
(current) UNIX password: &==這裡按下 [ctrl]-z 並且按下 [enter]
[dmtsai@study ~]$ pstree -uA
systemd-+-ModemManager---2*[{ModemManager}]
....(中間省略)....
|-sshd---sshd---sshd(dmtsai)---bash-+-passwd(root)
....(底下省略)....
從上表的結果我們可以發現,底線的部分是屬於 dmtsai 這個一般帳號的權限,特殊字體的則是 root 的權限!
但你看到了, passwd 確實是由 bash 衍生出來的!不過就是權限不一樣!透過這樣的解析,
你也會比較清楚為何不同程式所產生的權限不同了吧!這是由於『SUID 程式運作過程中產生的程序』的關係啦!
那麼既然 SUID/SGID 的權限是比較可怕的,您該如何查詢整個系統的 SUID/SGID 的檔案呢?
應該是還不會忘記吧?使用
find / -perm /6000
16.4.2 /proc/* 代表的意義
其實,我們之前提到的所謂的程序都是在記憶體當中嘛!而記憶體當中的資料又都是寫入到
/proc/* 這個目錄下的,所以囉,我們當然可以直接觀察 /proc 這個目錄當中的檔案啊!
如果你觀察過 /proc 這個目錄的話,應該會發現他有點像這樣:
[root@study ~]# ll /proc
dr-xr-xr-x.
dr-xr-xr-x.
4 18:46 10
dr-xr-xr-x.
4 18:47 10548
....(中間省略)....
-r--r--r--.
5 17:48 uptime
-r--r--r--.
5 17:48 version
-r--------.
5 17:48 vmallocinfo
-r--r--r--.
5 17:48 vmstat
-r--r--r--.
5 17:48 zoneinfo
基本上,目前主機上面的各個程序的 PID 都是以目錄的型態存在於 /proc 當中。
舉例來說,我們開機所執行的第一支程式 systemd 他的 PID 是 1 ,
這個 PID 的所有相關資訊都寫入在 /proc/1/* 當中!若我們直接觀察 PID 為 1 的資料好了,他有點像這樣:
[root@study ~]# ll /proc/1
dr-xr-xr-x. 2 root root 0 Aug
4 19:25 attr
-rw-r--r--. 1 root root 0 Aug
4 19:25 autogroup
-r--------. 1 root root 0 Aug
4 19:25 auxv
-r--r--r--. 1 root root 0 Aug
4 18:46 cgroup
--w-------. 1 root root 0 Aug
4 19:25 clear_refs
-r--r--r--. 1 root root 0 Aug
4 18:46 cmdline
&==就是指令串
-r--------. 1 root root 0 Aug
4 18:46 environ
&==一些環境變數
lrwxrwxrwx. 1 root root 0 Aug
4 18:46 exe
....(以下省略)....
裡面的資料還挺多的,不過,比較有趣的其實是兩個檔案,分別是:
cmdline:這個程序被啟動的指令串;
environ:這個程序的環境變數內容。
很有趣吧!如果你查閱一下 cmdline 的話,就會發現:
[root@study ~]# cat /proc/1/cmdline
/usr/lib/systemd/systemd--switched-root--system--deserialize24
就是這個指令、選項與參數啟動 systemd 的啦!這還是跟某個特定的 PID 有關的內容呢,如果是針對整個
Linux 系統相關的參數呢?那就是在 /proc 目錄底下的檔案啦!相關的檔案與對應的內容是這樣的:
/proc/cmdline載入 kernel 時所下達的相關指令與參數!查閱此檔案,可瞭解指令是如何啟動的!
/proc/cpuinfo本機的 CPU 的相關資訊,包含時脈、類型與運算功能等
/proc/devices這個檔案記錄了系統各個主要裝置的主要裝置代號,與
/proc/filesystems目前系統已經載入的檔案系統囉!
/proc/interrupts目前系統上面的 IRQ 分配狀態。
/proc/ioports目前系統上面各個裝置所配置的 I/O 位址。
/proc/kcore這個就是記憶體的大小啦!好大對吧!但是不要讀他啦!
/proc/loadavg還記得
吧?沒錯!上頭的三個平均數值就是記錄在此!
/proc/meminfo使用
列出的記憶體資訊,嘿嘿!在這裡也能夠查閱到!
/proc/modules目前我們的 Linux 已經載入的模組列表,也可以想成是驅動程式啦!
/proc/mounts系統已經掛載的資料,就是用 mount 這個指令呼叫出來的資料啦!
/proc/swaps到底系統掛載入的記憶體在哪裡?呵呵!使用掉的 partition 就記錄在此啦!
/proc/partitions使用 fdisk -l 會出現目前所有的 partition
吧?在這個檔案當中也有紀錄喔!
/proc/uptime就是用 uptime 的時候,會出現的資訊啦!
/proc/version核心的版本,就是用 uname -a 顯示的內容啦!
/proc/bus/*一些匯流排的裝置,還有 USB 的裝置也記錄在此喔!
其實,上面這些檔案鳥哥在此建議您可以使用 cat 去查閱看看,不必深入瞭解,
不過,觀看過檔案內容後,畢竟會比較有感覺啦!如果未來您想要自行撰寫某些工具軟體,
那麼這個目錄底下的相關檔案可能會對您有點幫助的喔!
16.4.3. 查詢已開啟檔案或已執行程序開啟之檔案
其實還有一些與程序相關的指令可以值得參考與應用的,我們來談一談:
fuser:藉由檔案(或檔案系統)找出正在使用該檔案的程序
有的時候我想要知道我的程序到底在這次啟動過程中開啟了多少檔案,可以利用 fuser 來觀察啦!
舉例來說,你如果卸載時發現系統通知:『 device is busy 』,那表示這個檔案系統正在忙碌中,
表示有某支程序有利用到該檔案系統啦!那麼你就可以利用 fuser 來追蹤囉!fuser 語法有點像這樣:
[root@study ~]# fuser [-umv] [-k [i] [-signal]] file/dir
選項與參數:
:除了程序的 PID 之外,同時列出該程序的擁有者;
:後面接的那個檔名會主動的上提到該檔案系統的最頂層,對 umount 不成功很有效!
:可以列出每個檔案與程序還有指令的完整相關性!
:找出使用該檔案/目錄的 PID ,並試圖以 SIGKILL 這個訊號給予該 PID;
:必須與 -k 配合,在刪除 PID 之前會先詢問使用者意願!
-signal:例如 -1 -15 等等,若不加的話,預設是 SIGKILL (-9) 囉!
範例一:找出目前所在目錄的使用 PID/所屬帳號/權限 為何?
[root@study ~]# fuser -uv .
PID ACCESS COMMAND
13888 ..c.. (root)bash
31743 ..c.. (root)bash
看到輸出的結果沒?他說『.』底下有兩個 PID 分別為 1 的程序,該程序屬於 root 且指令為 bash 。
比較有趣的是那個 ACCESS 的項目,那個項目代表的意義為:
c :此程序在當前的目錄下(非次目錄);
e :可被觸發為執行狀態;
f :是一個被開啟的檔案;
r :代表頂層目錄 (root directory);
F :該檔案被開啟了,不過在等待回應中;
m :可能為分享的動態函式庫;
那如果你想要查閱某個檔案系統底下有多少程序正在佔用該檔案系統時,那個 -m 的選項就很有幫助了!
讓我們來做幾個簡單的測試,包括實體的檔案系統掛載與 /proc 這個虛擬檔案系統的內容,
看看有多少的程序對這些掛載點或其他目錄的使用狀態吧!
範例二:找到所有使用到 /proc 這個檔案系統的程序吧!
[root@study ~]# fuser -uv /proc
kernel mount (root)/proc
768 .rc.. (rtkit)rtkit-daemon
# 資料量還不會很多,雖然這個目錄很繁忙~沒關係!我們可以繼續這樣作,看看其他的程序!
[root@study ~]# fuser -mvu /proc
PID ACCESS COMMAND
kernel mount (root)/proc
1 f.... (root)systemd
2 ...e. (root)kthreadd
.....(底下省略).....
# 有這幾支程序在進行 /proc 檔案系統的存取喔!這樣清楚了嗎?
範例三:找到所有使用到 /home 這個檔案系統的程序吧!
[root@study ~]# echo $$
# 先確認一下,自己的 bash PID 號碼吧!
[root@study ~]# cd /home
[root@study h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e万能破解工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