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所得税费用会计准则到底怎么算?

新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华会计网校
新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一、概述
  1.所得税会计解决什么问题?有哪些思路?
  应纳税额------所得税费用
  两种方法:
  (1)将应纳所得税全部作为所得税费用,计入当期利润表。此即为应付税款法。
  评价:比较简单,易于理解和应用。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
  【例】某公司每年税前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2004年预计了200万元的产品保修费用,实际支付发生于2005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会计处理:2004年计入损益
  税收处理: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按照应付税款法:
  2004    2005
  税收:利润总额      1000    1000
  预计保修费用    200    (200)
  应纳税所得额    1200    800
  会计:所得税费用    (396)   (264)
  净利润       604     736
  【分析】04年销售产品,预计了200万元的保修费用,会计上在计算04年利润时,也将这笔预计的费用计入了利润表,这是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的。问题在于,预计的保修费用在税法上不予认可。也就是说,在确定04年企业应该缴纳的所得税时,税法不允许税前扣除。但税法也不是永远不认可。它在实际发生时认可。即在05年发生时认可。认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在05年税前扣除,意味着可以减少05年的应交所得税额,意味着预计保修费用这个事项可以减少05年的经济利益流出,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出,也可以视作是经济利益的流入。也就是说,预计保修费用这个事项,可以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04年销售产品,预计的保修费用放在了04年,但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却放在了05年,这显然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由此,提出了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另一种方法。
  (2)对于应纳税额进行调整,然后得出所得税费用
  比如,上例中,04年将应纳税额396万元作为所得税费用计入利润表,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表现在预计保修费用带来的所得税影响,影响金额为200×33%=66万元,合理的做法,就是将66万元的未来利益从应纳税额中扣除,将396-66=330万元作为04年的所得税费用。这里我们把66万元称作递延所得税。
  引入递延所得税概念之后,税法上的应纳所得税额就不等于会计上的所得税费用了,用公式表示二者的关系就是:
  所得税费用=应纳所得税额-递延所得税。
  当然,我们这里举的例子是从应纳所得税额中减去递延所得税得出所得税费用。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当相反的情况出现时,就要从应纳所得税额中加上递延所得税了。这样,上面的公式就变成了:
  所得税费用=应纳所得税额±递延所得税
  关于以上两种方法,图示如下:
  在上图中,第一种方法就是应纳税款法,第二种方法就是所得税影响会计法。关于第二种方法又有递延法和债务之分,其中,债务法又有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之分。图示如下:
  2.IAS关于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制定、修订情况
  1979 年7月发布的《IAS 12 :Accounting for Taxes on Income》,要求企业可以在递延法和债务法中进行选择。
  1994年10月,对IAS 12 (1979)进行修订,取消递延法,要求企业采用利润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1996年10月,再次发布《IAS 12: Income Taxes》,要求企业在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负债法中进行选择。
  2000年10月,对 IAS-12进行有限的修订,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自此以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也多次召开会议(如March
2004,June 2004,September 2004,October 2004,January 2005,February 2005
,March 2005),对所得税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仍然定位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上。
  3.我国对所得税会计的规范
  1994年6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2000年12月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核算所得税时,允许企业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方法中任意选择,纳税影响会计法又进一步划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而债务法主要是指利润表债务法。
  在2005年8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 会计准则---所得税(征求意见稿)》,在文中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部分内容,规定企业采用债务法中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
日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18所得税》,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12:所得税》的趋同。
  二、准则内容讲解
  把握一条主线: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递延所得税费用
  (一)暂时性差异
  1.暂时性差异的定义及其分类
  第七条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例1】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则存货的账面价值为90万元;出售存货时,可以抵税的金额为100万元,则存货的计税基础是100万元。所以,存货的账面价值9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100万元的差额10万元,称为暂时性差异10万元。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第八条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第九条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注意】这里的“应税”是指未来应纳税。这里的“可抵扣”是指未来可抵扣。
  【思考】在上例中,暂时性差异属于哪一种?(可抵扣)
  2.资产的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也就是说,按照税法规定,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思考】企业购置一项固定资产,价款100万元,在购置时,计税基础为多少?如果使用寿命10年,无残值,直线法折旧,则一年后的计税基础为多少?
  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如果该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不需要纳税,那么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价值;(不需要纳税,即意味着未来全部可以在税前扣除)
  如果资产的计税基础不等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交易性金融资产】
  初始计量金额:会计与税法规定相同
  后续计量:会计--按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进损益
  税法--不认可持有利得或损失
  【例】企业持有的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成本为100万元,该时点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即可作为成本费用自未来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为100万元
  会计期末,公允价值变为90万元,会计确认账面价值为90万元,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保持不变,仍为100万元
  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10万元,即为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固定资产】
  会计:实际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税法:实际成本-累计折旧
  【例】某项环保设备,原价为10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处理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允许加速折旧,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资产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净残值为0。计提了2年的折旧后,会计期末,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80=720万元
  计税基础==640万元
  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80万元,形成暂时性差异(应纳税)
  【无形资产】
  会计: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摊销-减值准备
  但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减值准备
  税法: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累计摊销
  【例】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160万元,因其使用寿命无法合理估计,会计上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予摊销,但税法规定按不短于10年的期限摊销。取得该项无形资产1年后。
  账面价值=160万元
  计税基础=144万元
  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暂时性差异16万元(应纳税)
  【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会计处理: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构成无形资产成本
  税法:盈利企业的研发支出可加计扣除
  【例】企业当期发生研发支出1000万元,其中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的为600万元。
  无形资产成本:600万
  计税基础:0
  当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当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可能存在差异的情况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其他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
  3.负债的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
  第六条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主要是因自费用中提取的负债
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差异。一般而言,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交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新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记录学习笔记
课件形式:
知识点测试
  一、概述
  1.所得税会计解决什么问题?有哪些思路?
  应纳税额------所得税费用
  两种方法:
  (1)将应纳所得税全部作为所得税费用,计入当期利润表。此即为应付税款法。
  评价:比较简单,易于理解和应用。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
  【例】某公司每年税前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2004年预计了200万元的产品保修费用,实际支付发生于2005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会计处理:2004年计入损益
  税收处理: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按照应付税款法:
  2004    2005
  税收:利润总额      1000    1000
  预计保修费用    200    (200)
  应纳税所得额    1200    800
  会计:所得税费用    (396)   (264)
  净利润       604     736
  【分析】04年销售产品,预计了200万元的保修费用,会计上在计算04年利润时,也将这笔预计的费用计入了利润表,这是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的。问题在于,预计的保修费用在税法上不予认可。也就是说,在确定04年企业应该缴纳的所得税时,税法不允许税前扣除。但税法也不是永远不认可。它在实际发生时认可。即在05年发生时认可。认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在05年税前扣除,意味着可以减少05年的应交所得税额,意味着预计保修费用这个事项可以减少05年的经济利益流出,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出,也可以视作是经济利益的流入。也就是说,预计保修费用这个事项,可以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04年销售产品,预计的保修费用放在了04年,但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却放在了05年,这显然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由此,提出了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另一种方法。
  (2)对于应纳税额进行调整,然后得出所得税费用
  比如,上例中,04年将应纳税额396万元作为所得税费用计入利润表,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表现在预计保修费用带来的所得税影响,影响金额为200×33%=66万元,合理的做法,就是将66万元的未来利益从应纳税额中扣除,将396-66=330万元作为04年的所得税费用。这里我们把66万元称作递延所得税。
  引入递延所得税概念之后,税法上的应纳所得税额就不等于会计上的所得税费用了,用公式表示二者的关系就是:
  所得税费用=应纳所得税额-递延所得税。
  当然,我们这里举的例子是从应纳所得税额中减去递延所得税得出所得税费用。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当相反的情况出现时,就要从应纳所得税额中加上递延所得税了。这样,上面的公式就变成了:
  所得税费用=应纳所得税额±递延所得税
  关于以上两种方法,图示如下:
  在上图中,第一种方法就是应纳税款法,第二种方法就是所得税影响会计法。关于第二种方法又有递延法和债务之分,其中,债务法又有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之分。图示如下:
  2.IAS关于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制定、修订情况
  1979 年7月发布的《IAS 12 :Accounting for Taxes on Income》,要求企业可以在递延法和债务法中进行选择。
  1994年10月,对IAS 12 (1979)进行修订,取消递延法,要求企业采用利润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1996年10月,再次发布《IAS 12: Income Taxes》,要求企业在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负债法中进行选择。
  2000年10月,对 IAS-12进行有限的修订,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自此以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也多次召开会议(如March
2004,June 2004,September 2004,October 2004,January 2005,February 2005
,March 2005),对所得税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仍然定位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上。
  3.我国对所得税会计的规范
  1994年6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2000年12月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核算所得税时,允许企业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方法中任意选择,纳税影响会计法又进一步划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而债务法主要是指利润表债务法。
  在2005年8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 会计准则---所得税(征求意见稿)》,在文中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部分内容,规定企业采用债务法中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
日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18所得税》,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12:所得税》的趋同。
  二、准则内容讲解
  把握一条主线: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递延所得税费用
  (一)暂时性差异
  1.暂时性差异的定义及其分类
  第七条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例1】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则存货的账面价值为90万元;出售存货时,可以抵税的金额为100万元,则存货的计税基础是100万元。所以,存货的账面价值9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100万元的差额10万元,称为暂时性差异10万元。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第八条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第九条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注意】这里的“应税”是指未来应纳税。这里的“可抵扣”是指未来可抵扣。
  【思考】在上例中,暂时性差异属于哪一种?(可抵扣)
  2.资产的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也就是说,按照税法规定,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思考】企业购置一项固定资产,价款100万元,在购置时,计税基础为多少?如果使用寿命10年,无残值,直线法折旧,则一年后的计税基础为多少?
  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如果该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不需要纳税,那么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价值;(不需要纳税,即意味着未来全部可以在税前扣除)
  如果资产的计税基础不等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交易性金融资产】
  初始计量金额:会计与税法规定相同
  后续计量:会计--按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进损益
  税法--不认可持有利得或损失
  【例】企业持有的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成本为100万元,该时点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即可作为成本费用自未来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为100万元
  会计期末,公允价值变为90万元,会计确认账面价值为90万元,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保持不变,仍为100万元
  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10万元,即为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固定资产】
  会计:实际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税法:实际成本-累计折旧
  【例】某项环保设备,原价为10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处理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允许加速折旧,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资产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净残值为0。计提了2年的折旧后,会计期末,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80=720万元
  计税基础==640万元
  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80万元,形成暂时性差异(应纳税)
  【无形资产】
  会计: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摊销-减值准备
  但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减值准备
  税法: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累计摊销
  【例】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160万元,因其使用寿命无法合理估计,会计上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予摊销,但税法规定按不短于10年的期限摊销。取得该项无形资产1年后。
  账面价值=160万元
  计税基础=144万元
  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暂时性差异16万元(应纳税)
  【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会计处理: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构成无形资产成本
  税法:盈利企业的研发支出可加计扣除
  【例】企业当期发生研发支出1000万元,其中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的为600万元。
  无形资产成本:600万
  计税基础:0
  当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当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可能存在差异的情况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其他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
  3.负债的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
  第六条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主要是因自费用中提取的负债
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差异。一般而言,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交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290被浏览82,116分享邀请回答183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202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小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方法是什么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年报纳税调整明细表怎么填?请问企业所得税怎么申报试析新准则下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方法小企业会计准则
上一篇:  下一篇: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填表说明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填表说明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前言:本站编辑为你整理利润表中 所得税费用是怎么计算出来的?相关百科知识以及网友最关心的问题,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利润表中 所得税费用是怎么计算出来的?,网友们最关心的问题
答:管理用利润表平均所得税税率是的计算: 1、净利润/所得税费用 2、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3、所得税费用项目/利润总额项目 补充: 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指的是企业本年度已经计提的所得税费用 企业计提企业所得税时,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
答: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直接法,二是间接法。 1、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2、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答:销项,进项增值税的余额(差额)才是应缴税金,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根据应交税金来计算的,其中包括城建税、教育附加、地方维护等明细科目,属于地方税种,因地域不同各有差别,一般在10%左右。详细税目和税率须咨询税务部门。 所得税是依据利润来...
答:利润表中的减所得税,是指利润总额按企业所得税率计算出来的所得税金额。 填写方式: 1、损益表里的数据,应该来源于账簿。 2、如果你没有计提,那么所得税费用账簿里就没有数据,当然就不需要填 3、如果你已经计提,所得税费用账簿里有数据,就...
答:1、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 税率:新所得税法规定法定税率为25%,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一致,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为15%,小型微利企业为20%,非居民企业为20%】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2、季...
答:一般试算平衡表只是对发生额是否平衡作的,作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最好是用自制的科目余额表来作,这个科目余额表除了损益类科目的余额不用结平以外(转本年利润那笔不加进去),其他和正常的科目余额表是一样的。编制资产负债表可直接用科目的余额...
答:本期利润(3-6月份的利润总额)=j截止到6月的累计利润总额-到3月份的利润总额 成本你就倒退,本期成本=本期收入-本期利润总额,所得税就自动出来了,这需要你完全按照利润表的利润报税。
答:是不是你没有结转所得税费用科目到本年利润科目啊?
答:按季度预交,因而第一月、第二月当月利润表显示的数据为零,第三个月预交后,按实际缴纳的数额填本月数,累计数是本月数加上月报表的累计数而得。
答:1、营业收入:650 000+85 000=735 000(元); 2、营业成本:370 000+41 000=411 000(元); 3、营业利润:735 000+11 800-411 000-7 800-12 000-23 000-3 500-4 500=285 000(元); 4、利润总额:285 000+3 500-8 000=280 500(元); 5、所...
答: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纳税调整)*企业所得税税率;利润总额为负数的话,所得税费用为0.但需注意的是:按税法规定,在后续经营的5年内可作纳税调整.利润表中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答:1、本年的未分配利润是根据本年利润得来的,是本年利润结转过去的 2、盈利时本年利润余额在贷方,年末需要结转至未分配利润 ,结转后本年利润无余额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未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果是亏损,那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如果你是指资产负...
答: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的营业成本。 第4行“利润总额”: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的利润总额。 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中没有“期间费用”的填列项目,也...
答:期末对利润进行处理时,具体分录如下: ①将所有收入转入“本年利润”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②将所有的费用转入“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
答:利润表中列示的所得税费用,就是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的代数和。
答:利润表中的所得税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求得的。因为,在会计实际操作时,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时常存在差异。其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目的不同。企业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为了达...
答:所得税费用包含应交所得税,也就是: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是当期实际向税务局缴纳的税款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必须是在会计利润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调整计算得出的,包括暂时性差异、永久性差异的调整,并不是直...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 填报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申报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的非居民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用。 二、本表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纳...
答:归于财务费用-利息
答:会计口径算出来的,这个要到清算汇缴的时候再按税务径。
答:期末对利润进行处理时,具体分录如下: ①将所有收入转入“本年利润”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贷:本年利润 ②将所有的费用转入“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
答:有所得才有所得税,如果没有所得那就是0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内资企业...
答: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计算方法所用公式表示如下: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
答:按企业会计准则,应当重分类至“其他流动资产”,报表上不应在负债方按负数反映
答:利润分配的数字是根据利润表的累计净利润加上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计算出来的。 附注:利润分配的顺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一般应按照下列内容、顺序和金额进行分配: 1、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 将...
答:1、本年利润借方发生额是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科目的贷方转出数。 2、本年利润贷方发生额是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科目的借方发生额。
答:一、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
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及相应的指南中,给出了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项目的判定标准,并将该表的资产部分划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两部分;将负债部分划分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部分。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包括...
答:所得税抵扣:招待费按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起过销售收入的千分之五,广告费不得超过销售收入的15%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没有什么要求,只要按会计制度就行,财务费用指的贷款利息和银行存款利息,这部分的扣除是指在...
答:利润表中 净利润等于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所以指的是净利润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如果只有永久性差异,则...
答:所得税费用是按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账面利润总额+纳税调增额-纳税调减额-弥补以前年度年度亏损额+境外应税所得弥补境内亏损。如果应纳税所得额为正数,就要按规定计算应纳所得税费用;如为负数,应纳所得税费用为0
答: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指的是企业本年度已经计提的所得税费用 企业计提企业所得税时,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金—企业所得税 ,月末结转费用,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
答:其实咱们的课本上都有呢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 按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直接法是按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主要类别列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直接法下,一般是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
答:简单的说,根据现在会计准则: 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不一致。 所得税费用只是本期应抵减的费用。 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的不致,导致有些所得税提前交,有的所得税跨年交。
答:你好。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的有关规定,按照规定实行所得税先征后返的企业,应当在实际收到返还的所得税时,冲减收到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可见,在应付税款法下,当当期实际收到的所得税返还金额大于当期应交纳的所得税费用时,...
答:损益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企业的经营成果通常表现为某个时期收入与费用配比而得的利润或亏损。为了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利润和亏损,编入损益表的必须是按照收入确认原则确定的当期收入和按照配比原则确定...
答:D,利润表项目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所得税费用,而制造费用是生产成的项目,只须产品完工销售出去后,才能转入销售成本,从而计入利润
答:应该填实际缴纳金额。所得税都是从银行划款的,银行很容易查出你或许舞弊。 正是因为所得税有递延情况,所以填实际缴纳金额才没问题。
答:请问小企业怎样填报季度的企业所得税?---将季度内3个月的收入、成本费用加总填入申报表进行申报。 营业成本是否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的?----当然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的。 利润总额是不是损益表上的利润总额?---是的。
答:不一定一致。年度利润表的企业所得税是全年应交企业所得税,由于所得税征纳方法是按本月度缴纳上月度的所得税,所以年度应交税费表的数据一般是12月的所得税和欠缴税额部分。两表数额不一定一致。
利润表 所得税-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里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所得税计算方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