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态az31和az80哪个高硬度涂料高

RE、Sb对AZ系变形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郑州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RE、Sb对AZ系变形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摘要】:镁合金比强度及比刚度高、密度低、电磁屏蔽能力强、阻尼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机械、航空航天、电子通讯等领域。但是,镁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较差、室温韧性低、屈服强度低及耐腐蚀性能不良,制约了变形镁合金的应用和发展。RE(富铈混合稀土)、Sb复合合金化能够细化合金组织,并且在合金中形成弥散球状的稀土强化相,对变形镁合金塑性及其变形材性能的提高十分有利。但是,目前RE、Sb复合合金化在变形镁合金中的研究不够深入,特别是RE、Sb的含量与凝固条件对变形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还很不充分,制约了RE、Sb复合合金化在变形镁合金中的应用。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显微硬度、室温拉伸性能、自腐蚀电位及极化曲线等分析手段,较系统地研究了RE、Sb含量对AZ31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探索在AZ31中应用RE、Sb复合合金化获得稳定效果的规律,并研究了RE、Sb复合合金化在AZ61、AZ80中应用的可能性,同时运用动力学控制的方法研究了稀土合金化AZ31及RE、Sb复合合金化AZ31中稀土相的析出过程。
在AZ31中添加适量的稀土元素,能够细化合金组织,并使β-Mg_(17)Al_(12)的形态由原来的粗大网状转变为椭圆及小点状,但同时生成粗大的Al11Ce3针状稀土相;添加适量的RE、Sb可在AZ31中形成颗粒状的RESb及小球状的Al-RE-Sb三元稀土相。
结果表明,AZ31中铝含量的变化会对RE、Sb复合合金化AZ31的组织产生影响。在RE的添加量为0.6%~1.0%wt,Sb的添加量为0.4%~1.2%wt范围内,当铝含量为3.2%wt时,RE与Sb的重量比约为1:1时,可得到β-Mg_(17)Al_(12)被充分打散,粗大稀土针状相基本转变为颗粒相及球状相的最佳合金化效果;而在铝含量为2.5%wt的合金中,RE与Sb的添加量之约为4:5时才能得到最佳的组织。经复合合金化得到的最佳组织中,铝含量3.2%wt较2.5%wt时生成了较多的RE-Sb二元稀土相,而在铝含量为2.5%wt的合金中生成了较多的Al-RE-Sb三元稀土相。
RE、Sb复合合金化能使AZ31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不同程度和提高。铝含量为3.2%wt,RE添加量为1%,Sb的添加量为1%时,合金的显微硬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分别较AZ31提高了9%、31.4%、25.6%和16.7%。铝含量为2.5%wt,RE的添加量为1%,Sb的添加量为1.2%时,合金的显微硬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分别较AZ31提高了9%、34.2%、27.3%和17.2%。
RE、Sb复合合金化能使高铝变形镁合金AZ61、AZ80的组织得到优化。在AZ61中添加1%RE及1%Sb,在AZ80中加入1.2%RE及1.2%Sb,均能使针状稀土相基本转变为颗粒相,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提高20%以上,延伸率提高了10%以上。
RE、Sb复合合金化可以提高AZ系变形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对于AZ31,铝含量为3.2%wt,RE添加量为1%,Sb的添加量为1%时,自腐蚀电位提高了0.04V,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了3.22×10~(-5)A.cm~(-2);铝含量为2.5%wt,RE的添加量为1%,Sb的添加量为1.2%时,自腐蚀电位提高了0.045V,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了3.36×10~(-5)A.cm~(-2)。对于AZ61及AZ80,自腐蚀电位分别提高了0.035V及0.04V,腐蚀电流密度也由3.54×10~(-5)A.cm~(-2)、2.31×10~(-5)A.cm~(-2)减小到7.86×10~(-6)A.cm~(-2)及5.23×10~(-6)A.cm~(-2)。
结合热力学分析并采取动力学控制的方法模拟了稀土化AZ31中稀土相的析出长大过程。认为针状稀土相的析出过程为:优先形核并呈团束放射状小针群聚集在枝晶的边缘,随着枝晶的生长及溶质的分配长大成独立的长针状并由团束状逐渐分散,最终长大成粗大针状并沿晶界分布。球状稀土相的析出过程为:富Sb相在枝晶边缘优先形核析出,并随着溶质的再分配富Sb相继续长大,部分Al-RE-Sb中的铝发生再分配与Mg生成Mg_(17)Al_(12),部分继续长大成铸态下观察到的球状Al-RE-Sb相。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TG146.2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文斌;刘志义;程南璞;吴安如;;[J];材料导报;2006年11期
赵志远;[J];材料工程;1993年07期
赵志远;[J];材料工程;1993年12期
郭旭涛,李培杰,熊玉华,刘树勋,曾大本;[J];材料工程;2004年08期
李凤梅,钱鑫源,李金桂,王乐安,赵进;[J];材料工程;1998年06期
车晓舟;[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5年01期
余琨,黎文献,张世军;[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年07期
刘子利;陈照峰;刘希琴;陶杰;;[J];材料研究学报;2006年02期
闵学刚,孙扬善,杜温文,薛烽;[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邹宏辉,曾小勤,翟春泉,丁文江;[J];机械工程材料;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兵辉,柏振海,赵楠;[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4期
王维青;潘复生;左汝林;;[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2期
齐伟光;赵宝荣;许小忠;刘常明;;[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2期
夏翠芹;刘平;田保红;任凤章;赵冬梅;董企铭;;[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6期
李洁琼;王鲁;程焕武;吕广庶;张海峰;王爱民;;[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3期
况军;李刚;郝胜智;相珺;邱星武;邱玲;;[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1期
陈东初;吴建峰;龚伟慧;李文芳;徐东明;;[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2期
王敬丰;凌闯;潘复生;汤爱涛;丁培道;;[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3期
李永刚;卫英慧;杨丽景;侯利锋;;[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2期
冯婷;马玲;焦旗;赵双群;;[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兰俊;郭蕾蕾;祖方遒;魏传颖;;[A];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陈祖权;薛寒松;邵兴洲;吴发杰;王开;;[A];2012(第22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2年
国栋;杨中东;樊占国;;[A];2007(第13届)全国电子电镀学术年会暨绿色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许立讲;李孝轩;刘刚;严伟;;[A];2010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刘政军;苏允海;;[A];创新沈阳文集(A)[C];2009年
吴保安;李国纲;汪建胜;王云春;陈小军;;[A];2011(昆明)中西部第四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张勇;谢红霞;马铁军;李鹏雁;;[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夏春智;梁秋会;李亚江;;[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李亚江;吴娜;王娟;夏春智;;[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王峰;刘静;李晨曦;吕丹;毛萍莉;刘正;;[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晓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武淑艳;[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陈敬超;[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梅向阳;[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王春建;[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左敏;[D];山东大学;2010年
边丽萍;[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慈鸿钢;[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吴伟;[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陈克豹;[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翠粉;[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王锦永;[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王茜;[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姜丽红;[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李含建;[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涂序荣;[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吴小超;[D];郑州大学;2010年
杨永昌;[D];郑州大学;2010年
沈闯;[D];郑州大学;2010年
王军伟;[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燕合;[J];材料导报;2000年01期
王渠东,曾小勤,吕宜振,丁文江;[J];材料导报;2000年03期
吕渠东,吕宜振,曾小勤,丁文江,卢晨;[J];材料导报;2000年06期
师昌绪;李恒德;王淀佐;李依依;左铁镛;;[J];材料导报;2001年04期
尉胤红,王渠东,刘满平,丁文江;[J];材料导报;2002年09期
卢志文;汪凌云;潘复生;陈林;;[J];材料导报;2004年09期
程素玲;杨根仓;樊建锋;周尧和;;[J];材料导报;2005年02期
罗治平,张少卿,隗国,鲁立奇;[J];材料工程;1992年S1期
P·E·沙林,朱荃芳;[J];材料工程;1993年01期
赵志远;[J];材料工程;1993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申澎运,王泽华,李树中;[J];现代铸铁;1989年03期
张乐欣,肖福仁,乔桂英,胡怡,廖波;[J];金属热处理;2000年07期
董寅生,沈军,杨英俊,李庆春;[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0年01期
梁淑华,范志康,胡锐;[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0年04期
刘明辉,陈洪玉,李贵海;[J];黑龙江矿业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吉学军,李克敏,韦光,冯贺滨;[J];金属制品;2000年02期
吉学军,刘宝喜,李克敏,冯贺滨;[J];天津冶金;2000年02期
张秀丽,才丽娟;[J];宽厚板;2002年02期
李翔;[J];铝加工;2002年06期
钟建华;[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占云高;董梅;王立涛;裴陈新;;[A];2010第11届中国电工钢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刘长江;孙忠民;彭建强;胡平;;[A];动力与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贾新云;赵宇新;张绍维;;[A];第十届全国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辑)[C];2005年
何福善;叶绍炎;曾玉墨;张茂勋;;[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铸造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何福善;叶绍炎;曾玉墨;张茂勋;;[A];第八届21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张红梅;高增东;梁新平;;[A];中国重汽科协获奖学术论文选编()[C];2002年
左正;秦鹤勇;李建华;程瑾;;[A];动力与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常立民;安茂忠;石淑云;;[A];2005年上海市电镀与表面精饰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郭瑞;翟秀静;张廷安;;[A];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史海生;樊俊飞;乐海荣;金冰忠;彭勇;颜飞;;[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平;[N];中国工业报;2008年
中国消费者报
张学勇;[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仲 欣;[N];中国质量报;2004年
曾星;[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叶忠贤;[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丁英;[N];江淮时报;2006年
王淑萍;[N];南通日报;2007年
中国消费者报
孙燕明;[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沈宗和;[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本报记者 谢文英 通讯员 高志海;[N];检察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泽辉;[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罗宪波;[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周建萍;[D];中南大学;2005年
秦少雄;[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蔡基伟;[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王稷良;[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夏法锋;[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丁健;[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闰明涛;[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刘秀梅;[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国发;[D];郑州大学;2009年
丛福官;[D];吉林大学;2005年
邱小勇;[D];中南大学;2005年
刘红宾;[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许志刚;[D];广西大学;2005年
张会;[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胡斌;[D];重庆大学;2006年
肖华强;[D];重庆大学;2009年
宋益元;[D];吉林大学;2005年
骆芳;[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AZ31镁合金外源_相辅助搅拌摩擦点焊接头性能强化研究.pdf 6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AZ31 镁合金外源/相辅助搅拌摩擦点焊接头
性能强化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术学位)
学生姓名:温利标
指导教师:沈 骏 教授
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科门类:工 学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O 一五年四月
Research on enhancing performance of
external source/phase assisted friction stir
spot welded AZ31 magnesium alloy joints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Wen Libiao
Supervised by Professor Shen Jun
Specialty: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April, 20 1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镁合金性能优异,在电子电器、汽车、航天航空和医用生物材料等领域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但是镁合金易氧化、变形大、热导率大、焊接性差、塑性变形能
力差,这些性质导致镁合金熔化焊接生产困难。本文采用镁合金AZ31 作为实验研
究对象,通过研究加热搅拌头、液氮冷切、纳米 SiC
颗粒等不同的焊接辅助工艺
对搅拌摩擦点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构建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之
间的内在联系,澄清了镁合金搅拌摩擦点焊接头在不同焊接工艺下的强化机理。
基于实验结果上,通过理论分析,获得以下重要结论:
通过显微组织检测及力学性能测试系统研究了加热搅拌头对AZ31 镁合金搅
拌摩擦点焊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搅拌
头温度升高,搅拌区晶粒尺寸降低,焊接有效宽度增大,提高搅拌区硬度及接头
拉伸剪切强度,但是热机械影响区晶粒随着加热搅拌头温度升高而粗化,从而降
低其硬度。此外,热机械影响区硬度晶粒Hall-Petch 关系式斜率高于搅拌区硬度晶
粒Hall-Petch 关系式斜率。
通过显微组织检测及力学性能测试系统分析了液氮冷却对 AZ31
镁合金搅拌
摩擦点焊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液氮冷却时间的
增加,减小了搅拌摩擦点焊接头界面角,细化了搅拌区与热影响区晶粒,使搅拌
区与热影响区硬度升高。当液氮冷却时间为10
s 时,热影响区彻底被消除。但是
随着液氮冷却时间增加,热机械影响区晶粒粗化,导致其硬度降低。此外,液氮
冷却时间为5 s 和7 s 的搅拌摩擦点焊接头最大拉伸剪切力高于普通搅拌摩擦点焊
接头最大拉伸剪切力,但由于随着液氮冷却时间增加,导致界面裂纹增大,弱化
了接头最大拉伸剪切力。
通过显微组织检测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分析了纳米SiC 颗粒对AZ31 镁合金搅
拌摩擦点焊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当稳压时间为3
s 时,纳米SiC 搅拌摩擦点焊接头搅拌区内产生典型的洋葱环结构,其由无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钢铸态硬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