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捷信捷信公司现金贷款借了3.7万还了半年多了就没有偿还能力在家一直养病,接到信息说我涉嫌诈骗下了通知书。

现金贷乱象:有人借5万,债务滚成百万;有人拿命借钱,最终拿钱换命
整顿过后的现金贷是否真的摈弃了高息,回归了便捷与普惠的小微金融?风雨之后的现金贷江湖是风平浪静还是仍旧暗潮汹涌?文|维森编辑|周艳涛从闷声赚钱到趣店赴美上市,现金贷暴利的口子一下子被划开,再到监管重锤落下,中国的现金贷行业在一年时间里就走完了一个生命周期。日,央行、银监会共同发布的“现金贷新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在新规颁发后的百余天,行业里一直存在的暴利催收、多头共债、以贷养贷、利率畸高等问题纷纷暴露在舆论之下的同时,我们也越来越多的看到破产、催收甚至自杀的新闻层出不穷。“现金贷就如切尔诺贝利核冷却池里的鱼,肥硕而带有些许病态。”有人如是描述。病态背后,原因庞杂。不少人认为,部分原因是因为放款平台把关不严、风控不完善、获取的用户质量不高,导致很多身份资质不佳的用户进入这个行业。于是,央行牵头组建“百行征信”联合八家征信公司,试图共同解决社会个人征信的缺口,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催收自律协议也在酝酿之中,对于放贷机构的资质、资金来源审核也在进行之中。在这一场有关现金贷的社会大讨论中,现金贷机构逐步降息、拉长借款期限、退出现金贷或者转型消费分期成为大部分现金贷公司的选择。而对于留下的部分现金贷公司,在经历行业踩踏式坏账率飙升后,缩小借贷风险敞口成为共同选择。只是,整顿过后的现金贷是否真的摈弃了高息,回归了便捷与普惠的小微金融?风雨之后的现金贷江湖是风平浪静还是仍旧暗潮汹涌?很多“秘密”只有网贷欠款人自己知道;很多“心酸”也只有他们自己体会。01 失控的债务危机| 汪大庆 30岁 职员 |汪大庆(化名)是因为染上赌博、缺钱进而走上现金贷的不归路。以下来自于他本人的自述:我是从17年年初开始接触赌博,朋友拉着去机厅,第一次接触老虎机,根本就不懂怎么玩,也就是瞎蒙,从小事没把控住自己,那时候就埋下了日后“失控”的种子。没钱了就开始四处打电话筹借,骗父母说自己想做点小生意,缺点本金。借款借到无人再愿意借我的情况下,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各种网贷APP了。打开应用市场搜索“借款”,我下载了前十个APP。全部都注册认证,有8个都下款了。金额500-3000元不等,时间也都是7天或者一个月。然而这些钱,我并没有想着去还钱,而是当成我回本的本钱,不出意外的,全部亏空了!大概一个月之后,债务爆发,紧接着就是社交圈破裂,后来就愤怒自残,手指断了,都没有人啃声了,老板扔给了我2000块钱,去看看手吧,然后让要钱的都先回......如今再看过往经历,小赌怡情,大赌伤身。无论是借别人钱周转还是银行贷款或者网络贷款,借人的钱永远都是临时救急用的,而不是用于挥霍的本金。像赌博这样的不良嗜好,要尽快的避免和杜绝。而对于网贷,高利息和残酷催收真的会让人崩溃,一定要远离!02 拆东墙补西墙| 黄先生 40岁 职员|对不少现金贷“撸口子”借款(享低息贷款)人而言,多头借贷、借新还旧,到后期就越来越像进入了一场拿命借钱、拿钱换命的赌博游戏。很多人陷入后,就渐渐脱离了原本正常的生活轨道。黄先生的经历比较典型,就是拆东墙补西墙还网贷,最后债务就像从山顶滚下来的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破产。黄先生手头资金紧缺,而且欠了朋友一笔钱急需偿还。为了凑钱还朋友,他便尝试在网上的小额借贷平台办理贷款。网络贷款手续很简单,只需要填写一些基本信息,然后将身份证拍照上传就完成了。黄先生试着借了1000元,选择了借款(享低息贷款)期限为一个月,几分钟后,他的账户上到账860元,平台扣了140元作为利息及手续费。虽然黄先生觉得并不划算,但是它门槛低、放款快,可以解决他的燃眉之急,所以,网络小额贷款依然深得黄先生的喜爱。之后他又办理了多笔贷款用来偿还之前欠朋友的债务。黄先生说,起初他借的不多,每个月几千元都能还得上。但是后来贷款贷上瘾了,每次需要钱他就会去办理贷款,还不上,就从其他网络小额贷款平台办理贷款来填补。为了还钱,黄先生只能不停找其他借贷平台借钱,雪球越滚越大,他陷入了连环债务危机之中。为了偿还各平台的贷款,黄先生又先后找了十几家网络贷款平台共借了三十几笔贷款,金额最低为1000元,最高为3000元。期限有7天的,有14天的,也有一个月的。他办理的三十几笔贷款实际到账金额只有4万多元,但现在需要还款的金额和滞纳金加起来有8万多元。债务越来越多,黄先生已无力还贷。贷款逾期后,网贷公司开始以各种方式向黄先生讨债。起初只是正常的短信通知还贷,几天后开始对黄先生进行短信威胁,电话骚扰,言语中各种威胁、诅咒的字眼不堪入耳,而且有一些网贷平台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拿到了黄先生的手机通讯录,他手机通信录的人也被骚扰了。黄先生原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每个月有固定的收入,后来因为老板和同事被骚扰,他被老板辞退丢了工作。他的亲朋好友都知道他欠债的事,他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但是他现在没钱可以还,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自己也说,自己知道迟早会有这么一天。因为雪球越滚越大,迟早是会停下来的。而一旦停下来,就会破碎满地。他说自己现在人生已经处于破产的阶段了。网贷给他带来的,只有网债!03 网贷变身线下高利贷| 张先生 | 案例来源中新经纬张先生的遭遇是伴随着一批网贷平台从线上“回归”线下开始的。借30万到手5.1万,最终债务滚成百万。最开始只是要借五六万元周转,最后却滚成了上百万元的债务,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在近期却屡屡发生在一些在网贷平台申请借款的受害者身上。准确的说,他们应该是被网贷平台套路了。只借五六万元周转,最终背负了上百万债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17年10月份的时候,张先生因为手头紧张要借五六万元还信用卡,便找到在一家小贷公司(以下简称为A小贷公司)工作的李小宇(化名)。“李小宇当时就问我有没有房子,我告诉他有,他又问我房子在哪个小区,户型怎样,面积多大,楼层多高,房龄多长,我都一一告诉了他。”张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圈套”从这个时候已然布下,一开始李小宇们瞄准的就是他的房产,但当时的他却浑然不觉。而噩梦才刚刚开始。第一次的借款(享低息贷款)经历颇为顺畅,这也让张先生对李小宇产生了信任。随后,张先生打算借第二笔钱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这次该小贷公司不愿意借钱给张先生了。不过,过了几天李小宇又找到张先生,说有个朋友的公司可以做贷款,但叮嘱张先生“拿上房产证”。在看了张先生的房产证并去实地验过房以后,第二家小贷公司(以下简称为B公司)给张先生的银行卡打了30.2万元。不过在钱到账后,小贷公司派来的两个彪形大汉立马要求张先生去银行柜台给他们取16万元。“他们说这16万元是保证金,但拒绝给我保证金的凭据。随后,还让我取了2000元给他们两人作为劳务费。”张先生回忆道。而因为在柜台取的现金,张先生的银行流水也无法证明这笔“保证金”又回到了B公司的人手上,也无法证明给了这两个人劳务费。而据张先生说,当时李小宇介绍给他贷款资源,贷款成功的话只需收3%-5%的服务费,在贷款到账以后缴纳,并不存在其他“保证金”等费用。张先生后来也反思觉得:一开始小贷公司中介不会告诉客户这里面有这么多门道,如果一开始就说了,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上当了。又过了几天,B公司的人打来电话说,张先生还需要给他们缴纳一万元的手续费。“他们说这是行规,于是我又去了趟银行给他们打了一万元。”尽管缴纳了大部分保证金,这笔借款仍按照30.2万元本金计算,每个月需要还25000元,连续还12个月。乍看起来,这似乎是一笔无息贷款,但实际上除掉扣除的保证金和手续费等,实际年化利率已经超过130%。很快,一个月的还款时间就到了,由于忙于工作,张先生忘了及时还款。这时,B公司的业务员便打电话告诉张先生的妻子,如果张先生再不还钱家里房子就没了。为了不让妻子担心,张先生谎称没有大问题,一切事情自己来解决。随后,张先生跟随两名男子前往银行ATM机取款。原本张先生只计划给两名男子25000元作为11月份的本息还款,不过两名男子称,这些钱远远不够。在二人的胁迫下,张先生取出了78000元。张先生计算了下,自己总共贷款30.2万,扣除掉保证金、劳务费、手续费和第一次还款金额后,自己实际上只拿了B公司5万块钱左右。然而,让张先生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噩梦还没完。在拿到张先生给的78000元还款后,两名男子要求立刻终止张先生一年的贷款合同,并要求还逾期费,连原先的30.1万元加上逾期费,共46万元,并要求他立即还款。张先生这时感到很纳闷,自己明明才还了7万多,再加上之前的保证金等,为什么还要还这么多钱?这些利息和逾期费究竟是怎么算的?他告诉两名男子自己已经还不起钱了,这时两名男子威胁他说:还不起钱就别想走。张先生担心自己的妻子和父母受人身伤害,只能跟着两名男子去了一家所谓的“填贷公司”。所谓的“填贷公司”其实就是另外一家串通好的小贷公司,他可以向填贷公司再借一笔钱来填上之前的贷款。这一次,张先生需要通过抵押自己的房产借51万元,包括需要还给小贷公司的46万元,以及要给填贷公司的5万元手续费。在张先生收到51万元的转账后,张先生现场给了B公司46万。但是也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就是B公司的工作人员将张先生的房产证也拿走,称代其转交给填贷公司。这时当时介绍张先生贷款的A公司的李小宇再度出现了,在听完张先生讲述他的遭遇后,他“好心”地建议张先生:“你怎么不早说,我们来帮你填这51万,但是你要把房产证拿过来,我们来做房产抵押贷款,在我们这里做房押你还落点钱,在填贷公司那做,你可能到最后一分钱都拿不到。”张先生听了以后,便和李小宇一起去填贷公司想拿回自己的房产证。李小宇和填贷公司的负责人在办公室聊了半小时以后,填贷公司答应将房产证及借款合同等还给张先生,由A小贷公司来做房地产抵押贷款。1月20日左右,李小宇带张先生到一家房产抵押贷款公司签了合同加借条,共计60万。不过一个月后,张先生在房管局查到的房屋登记簿显示,其房子实际上被抵押了100万元。他打电话给房地产抵押贷款公司想问清楚究竟怎么一回事,剩下的40万究竟去哪了,但对方根本不予理睬。到这时候,张先生才发现,在短短4个月时间里,从一开始,他借款到手的只有51000元。“我一直担心他们伤害我的家人受伤害,现在我的房子被抵押了,债务滚成了100多万,而我的手上却几乎没有凭据,我老婆还和我离婚了……我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其实,目前市面上这样的做法很多。就是所谓的被一些网贷平台套路。而一般的做法就是借款平台以“违约金”“保证金”“行业规矩”等各种名义,骗取被害人签订虚高借款合同、阴阳借款合同或者房产抵押合同等明显不利于被害人的各类合同,制造各种借口单方面认定被害人“违约”并要求“偿还”虚高借款。在被害人无力“偿还”的情况下进而通过讨债或者利用其制造的明显不利于被害人的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等各种手段向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施压,以实现侵占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合法财产的目的。而张先生的遭遇只是网贷新政之后,混乱借贷市场的“冰山一角”。网贷低门槛、额度灵活、借还方便的宣传说辞成功吸引到每一个人的G点!而他们对利息年化水平、后续催收都闭口不谈!而网贷平台在用户心理把控上也是登峰造极。首次使用时的低息甚至免息政策,成功培养了用户的借款兴趣和借款习惯。相比于几千块的本金,几十块钱的利息让每个借款的用户都不知不觉甚至心甘情愿的成为“待宰的羔羊”。而随后的高压催收,直接成为压倒普通人的稻草。而类似于张先生这样,帮忙借钱的温情牌直插人心,彻底摧毁了一个人在缺钱困境下的心理防线,最终被“骗”到倾家荡产。04 反思我们发现其实大多数陷入网贷旋涡的人都有一个共性:缺乏自制力。他们借来的钱,有的是生活开支压力急用钱,有的是信用卡周转不开,有的是满足购物欲望,也有的是给女朋友买个礼物,或给自己买个工作必需品,甚至有的只是想买件游戏装备,换个游戏皮肤……然后就有人会这样一个问题,没钱还花什么钱?难道他们就管不住自己吗?对,他们大部分的回答是“就是失控的,就是自己管不住自己”!缺乏自制力,首先是对整个“骗局”没有感知。随便的0首付、免息、分期付款等等,就为了提前这份享乐,究竟丧失了多少思考的时间,甚至连思考的机会都没有!第二点,是对自己还款能力的确切评估。接触到的很多人后来回忆,特别喜欢用一个说法就是“脑子过热”!简单说就是,脑子一热,就把钱花了,脑子一热就去申请、认证、提现了。对自己的消费能力的和对自己还款能力的过度夸大,才导致这个旋涡里的风越来越大离漩涡中心的向心力也越来越强!网贷用户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而除了网贷用户的自控能力弱,对现金贷认识不足之外。作为放款方的网贷平台也难辞其咎!刻意的引导,把关不严、风控不完善,对用户数据的管理也存在很大的漏洞和误区,才最终导致一次次的悲剧重复上演。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笔者特意咨询了一些成功上岸的网贷用户,如下经验分享给大家:整理负债情况。可以简单的把自己的欠款大概分类。一般包含信用卡、银行贷款、网贷和朋友借款这几种。出现还款困难的时候,应该理清思路,规划还款时间和金额。可以大概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优先解决网贷&信用卡&上征信的贷款&不上征信的贷款&朋友的借款要是信用卡账单或者网贷账单过多的话,可能会出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一旦忘记还款,催收电话、短信会蜂拥而至,或者被银行直接拉黑!调整心态。这段话虽然说老生常谈,但大多数人都是在遇到事情以后,心态崩溃,导致做出错误的选择。——人生之起起落落很正常,就像疾病、灾难一样,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的成熟总离不开这些苦难的磨练。——要相信待还账单只是暂时的,负债也是暂时的。——转移关注点。还是应该把更多的经历放在赚钱和提升自我当面,而不是一味的萎靡不振。生活不易,祝早日上岸!
总访问量:2529
全部文章:35
有态度的财经新媒体。
艾瑞网是艾瑞集团旗下新经济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数据资讯聚合平台。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我们有直面错误的勇气,点击按钮即可发言。
您也可以邮件:贷款9千还款1.8万!你所不知的现金贷居然有这样的陷阱
贷款9千还款1.8万!你所不知的现金贷居然有这样的陷阱
来源:投资时报
核心提示接二连三对消费金融领域公司的整饬和警示,预示着一场监管风暴或将来临。
  接二连三的处罚和警示,不断在揭开消费金融乱象的冰山一角。
  继3月24日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发布今年首张行政处罚决定书,对马上消费金融罚款39万元之后,4月10日,银监会首次点名批评现金贷,强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禁止欺诈、虚假宣传,并要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贷及暴力催收。
  此前,有关现金贷业务的乱相已被媒体多次曝光,并在互联网端广泛被热议。其中的典型案例之一是有关佰仟金融的现金贷业务。
  2016年,21岁的小杨通过手机在一个名为“佰仟金融”的消费金融平台微信端上申请贷款9000元的“现金贷”业务。简单审核之后,小杨很快拿到了9000元贷款。
  根据分期要求,小杨选择按30期还,“当时,工作人员只是告诉我每期要还多少元。”小杨表示,工作人员并未告知他一共所需还多少钱,利率到底是多少。“当时比较急,自己没问,也没有计算,如果知道,应该不会借了。”
  由于没有资金积累以及偿还能力较弱,小杨7月16日正常还款634.74元后,第2期、第3期开始逾期,但担心会有信用污点,小杨还是四处借钱还,二期分别还了624.09元。随后,在第6期,小杨又逾期,还款907.94元。目前,小杨已偿还8期。
  逐渐失去偿还能力的小杨只能向家里说明实情求助。
  小杨父亲仔细计算,如果按每个月偿还594.09元、30个月计,一共要偿还17822.7元,利息也高达8822.7元。根据目前逾期情况,接下去正常还款,总共必须还18237.2元,利息和逾期费9237.2元,已超过本金1倍多。
  “这相当于借9000元还18000多元,正规分期利率都没这么高,儿子没有社会经验,是不是掉进了高利贷陷阱。”小杨父亲非常气愤。
  事实上,小杨的遭遇并非个案。
  客户方先生表示,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佰仟金融从未明确说明贷款利率及还款期数,也没有向其出示过贷款合同。在他看来,36期还款总额比本金高1倍多,这属于高利贷。他希望相关部门对此类违法行为加强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记者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明确指出,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应当被认定无效,借款人有权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
  “如果按照消费金融公司平台标示的利率,基本是不会超过24%这条高利贷的红线”,有业内人士透露,之所以会超出“红线”,真正的幕后玄机出在各种费用的收取上,且这些手续费、管理费并没有计算在利率上,造成很多借款人没有看懂其中的猫腻,便签了合同。
  《投资时报》了解到,佰仟金融等属于非持牌消费金融平台,它们提供的借款利率远超高利贷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不受银监会监管,一些非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管理混乱,在借款合同中加入各种收费名目,并在贷款过程中有意隐瞒收费栏目,以达到掩人耳目的效果,这也是造成大量借款人上当受骗的原因。
责任编辑:王超
暂无相关推荐现金贷乱象:一人一年借30多平台 欠费累计超16万_网易科技
现金贷乱象:一人一年借30多平台 欠费累计超16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多头借贷乱象:一人一年借30多平台)
“一个客户跑到一两个地方借钱,对他是有利的;可是他跑到五六个地方借钱就不利,因为可能有一天,他不能还。”11月4日,陆金所联席董事长兼CEO计葵生公开表示,他比较担心现金贷的问题是多头借贷。多头借贷指同一借贷人在2家或者2家以上的金融机构提出借贷需求的行为。一般来说,当借贷人出现了多头借贷的情况,说明该借贷人资金需求出现了较大困难,有理由怀疑其还款能力。新京报记者走访发现,由于大多数现金贷平台及数据征信公司并不会让别人共享自己的数据,因此借贷者在多个平台重复借贷,以贷养贷的行为并不少见。有统计显示,有大约56.5%的现金贷借贷者申请过2次或2次以上贷款,其中49.4%的借贷者是在不同机构申请的。借贷者为何能够轻松实现多头借贷,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现金贷平台的高收益及风控成本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堪称“暴利”的现金贷平台来说,投入成本降低坏账,不如用在大量获取用户上面。此外,征信数据的不统一,信息的不对称也加大了现金贷平台进行风控的难度。多头借贷一年欠16万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多头借贷往往始于借款人的“以贷还贷”。统计发现,大约50%的借贷者曾向2家或2家以上的机构申请过借款。王博(化名)是来自广西南宁的一名大学生,2016年9月考入广西一所大学。入校不久,王博通过名校贷借款3000元购买了一部相机,还款期限为3个月,王博向介绍贷款的中介提供了自己的学生证复印件、学信网登录账号和密码、本人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家人及老师同学的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三个月后,打算按约还款的王博被平台告知需要还款9000元,对方称,3000元借款是扣除了中介费、手续费、调查费等相关费用后结余的,王博实际借款为六千多元,叠加三个月的利息及本金为九千元。此时,王博已经无法联系到之前推荐借款的中介。在无力偿还的情况下,王博不得不接受了催收方的要求,去其他平台借钱来偿还借款。“在需要还第一笔钱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打工、做家教能够偿还,没有跟家人沟通。但是借款逾期后,催债的电话、短信接踵而至。对方声称已经找到学校,要抓住我”。王博说,“后来催收方逼迫我去其他平台借钱,来偿还他们的债务。”“刚开始以贷还贷的时候,也想过求助家里,但害怕父母责骂。”王博说,在欠债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的时候,他只能选择继续在新的平台借款。到后来,王博向家人求助时,债务的规模已经无法控制。在王博家人眼里,19岁的王博性格较为活跃,但对父母有抵触、逆反心理。据他们介绍,王博在“速速借”共借款37次,欠款78400元,此外,他还在钱宝、任我花一年、借钱快、贷上钱等32个平台借款8.6万多元。王博家人称,在偿还了约13万元现金贷平台借款后,目前仍有十几家平台,通过电话、短信形式向王博及其家人催债。与王博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19岁的大学生童浩(化名),在上大学后不久,童浩通过现金贷平台借款1万多元,与女朋友去韩国旅游,随后因无力偿还,又向多个平台借贷用于还钱,2个月时间,欠款迅速累计至3万元。除了“连环贷”缠身的借贷者之外,新京报记者还联系到了一位网名“锤子”的职业借贷者。锤子两年前因为赌博,接触网络借贷,后来越滚越大,如今外部欠款近40万。在经历了与催收人员斗殴,断绝与朋友联系,更换工作、居住地点后,“锤子”表示,他不会给借贷机构还款,还会继续借下去。因为已经成为现金贷机构的“黑户”,“锤子”想要借新钱越来越难。他称,现在主要依靠新平台借款。百融金服于2017年7月发布的一份《2017年现金贷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大约56.5%的借贷者申请现金贷次数达到或超过了2次,其中申请2-5次的客户占比最高,达到36.7%;申请多次借款的群体中,在多家机构申请借款的人数占比达49.4%,在1家机构申请多次借款的客户仅占7.2%。“借款人本来自制力不强,造成这些想借很多钱的借款人,在一个时段把很多借款平台全部借了一遍。”91征信创始人薛本川告诉新京报记者。另据媒体援引现金贷平台经营者观点称,对于本身没有还款能力的贷款人,在催收时诱导用户拆东补西,也是造成多头借贷的一个重要原因。催收者利用借款人对于多头借贷认识的不足,诱导借款人借旧换新,以完成自身业绩。征信缺失致平台“蒙眼狂奔”在业内人士看来,征信数据的缺失是平台难以预防多头借贷的重要原因。他们认为,在平台有意愿的情况下,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可以得到区分。“预防方面,平台会接入很多数据公司,或者根据借款人提供的情况,来判断借款人到底负债有多高,这是常见做法,但不是每个平台都这么做。”薛本川表示。“央行的征信体系,可以避免借款人超出自己偿还能力的借贷行为发生。”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副总裁谭砢表示,例如,某借款人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借款,借贷信息会汇总到人行征信中心,根据借款人共债情况,人行征信中心的征信报告可以判断其总的风险敞口,当其借了多家银行、达到总额上限时,商业银行会看到相关提示信息,就不会再给这个借款人贷款。而目前在人行征信体系外,不用说现金贷,就是整个互金,都没有这样一个统一的征信体系存在。“关于现金贷多头借贷的问题,现在是没有形成统一的征信数据库,大家不能通过数据的沟通解决多头借贷的问题。”汉能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贾裕泉表示,监管、政府应该去打造这一公共平台,来解决多头借贷的问题。“在这部分问题能够解决、风控能力能够保证的情况下,应该让更多资金进入市场,而不是限制发展,造成现在的供应不足、需求也得不到满足,致使用户获取的价格非常高。”在贾裕泉看来,大数据时代和后续能够延续的长期借贷行为下,还款能力是可以被区分出的,只是发放贷款的平台愿不愿意做区分。“在没有充分竞争的情况下,这些平台是没有动力下降的,按道理来说,对真正守信的人,应该能够把利率降下来,降到合理水平。”薛本川认为,目前信息共享在推进上有很多困难。“比如说,推进这件事的主体可能需要政府,市场机构也要不断强化运营、强化品牌,做得非常吃力,做好征信数据共通是个挺长期的活,但是是避免多头借贷压垮行业最直接的方式。”利润覆盖坏账风险致多数平台“零风控”另一个让现金贷平台忽略风控的原因在于暴利。在业内人士眼中,当有巨大的利润摆在现金贷平台面前,足以超过坏账带来的风险时,风控对他们而言便是可有可无的状态。“现金贷的利率算成年化,很多超过100%,100%之内都算是业界良心平台。如果我做风控、把坏账率从40%降到35%,还不如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在更多的获客上、拉到一些机构的资金。”某反欺诈技术公司副总裁张元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现金贷们在这其中投入很高人力做事前的风控,已经没有真实意义了。大多数现金贷平台的风控都是在裸奔,零风控的不在少数,即使有风控也是在讲故事。”今年3月,有媒体曾援引一家现金贷平台CEO的话称,“我们不关心风控,只要坏账率低于50%,我们就可以盈利。”该CEO称,行业普遍的坏账率在20%以上,但依然暴利。据新华社报道,现金贷平台“钱站”APP的一款“先花钱”产品显示,一笔57天期的1000元借款,虽然利息只要1.05元,但还要收取信息认证费、风控服务费等总共96.95元,实际到账金额仅为903.05元。这样算下来,综合借贷年利率高达505%。此外,“钱站”上一款“现金侠”的产品,逾期1天要收取滞纳金20元,也就是说一笔1000元的借款,只要逾期50天还款金额就要翻倍。?除了暴利的驱使,还有赌徒的侥幸心理。“没有任何一家现金贷平台不知道其中的风险,但没有一家会相信这个风险最终落在自己头上,每家平台都在击鼓传花。所有人在做任何事时,都会考虑投入产出比。这行儿的利润非常大。很多人会想,只要在这行里干一段时间,自己的利润就出来了,哪怕后面‘盘子’砸了,但前面本儿已经赚回来了,后面就算有损失,也是净利润而已。”张元说。
在张元看来,“零风控”存在的道理很简单,“就像一个赌红眼的赌徒,现在还运气特别好,每次都能赢到一万块,那他就不会在乎每次拿出一百元给人当小费。如果每天只能赢20、30元,他一定会把账算仔细点,把各种漏洞堵得严一些。”国内某大数据公司战略合作与合规总监陈威则并不完全赞同“零风控”的看法,现金贷也并非完全没有风控,“比如通过短信内容确定你的额度和逾期情况,只是我们借款端感觉是没有风控的,另外,按照他们现在的投入产出比,风控更多体现为电话催收,所以变相成为了零风控。”新京报记者 王全浩 黄鑫雨 陈鹏
本文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姚立伟_NT6056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捷信现金贷消费凭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