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买了台索尼4K HDR 索尼液晶电视报价X8500F,想把电脑上的电影传到电视机上,怎么做?

现在买新电视的时机就是对的 SONY A1 OLED电视体验评测 - 索尼4K HDR电视 - ZNDS智能电视网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TV应用下载 / 资源分享区
综合交流 / 评测 / 活动区
新手入门 / 进阶 / 社区互助
现在买新电视的时机就是对的 SONY A1 OLED电视体验评测
查看: 6885|
评论: 0|原作者: jhddxb
摘要: 十多年前,索尼就推出过 11 寸的 OLED 电视,但不成熟的技术和过高的售价,遭遇了市场冷遇。此后索尼只在彩色监视器专业领域使用 OLED 技术。直到 A1 的出现,索尼终于推出了一款画质、设计、实用性都真正满足市场期 ...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而已。& && && && && && && && &——威廉o吉布森(赛博朋克科幻作家)
& &&&酒过三巡,聊天来到下半场。
& &&&朋友跟我抱怨:「似乎没有什么时候买房的时机是对的。你前年去年动了念头的时候,都觉得贵的吓人。回头看看,又一次次后悔没有咬咬牙早下手。」
& &&&我只好及时喂上一口鸡汤:「买房最好的时机,上一次是 2016 年,另一次就是现在。」
& &&&其实买电视也是一样。
& &&&电视属于消费电子产品中生命周期相对较长的产品,过去 CRT 显像管电视能在一个家里呆 10 年,LCD 液晶电视能呆 7 年。如今这个周期正在缩短,大家很快就会迎来 3 到 5 年就换台大电视的节奏。这一波的升级换代潮流,主要就是 4K UHD + HDR 带来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OLED 的出现,重新定义了「高端旗舰电视」,比如今天要评测的索尼 OLED 电视 A1;与此同时,也让步入晚年的 LCD 液晶电视迎来了黄金性价比时代,「电视便宜了」那是假象,无非是因为它们在技术上濒临淘汰了。
& &&&对于数码产品,我主张的消费观一向是「买新不买旧,早买早享受」。只要在你的预算范围之内,想剁手的就趁早剁,不用犹豫。所以,买一台新电视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
(SONY Bravia OLED A1)
& &&&索尼在今年年初的消费电子大展(CES)上发布的全新 OLED 旗舰电视 Bravia OLED A1。这台一公开就吸引了无数眼球,数码媒体纷纷称赞道:
「索尼终于回归 OLED了!」
& &&&十多年前,索尼就推出过 11 寸的 OLED 电视,但不成熟的技术和过高的售价,遭遇了市场冷遇。此后索尼只在彩色监视器专业领域使用 OLED 技术。直到 A1 的出现,索尼终于推出了一款画质、设计、实用性都真正满足市场期待的电视产品。
& &&&她很薄,她很酷,她的显示效果惊艳拔群——关键在于她采用了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
LED 和 OLED 的区别
& &&&LED 和 OLED 虽然只差一个字母,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人类历史上大规模流行过的电视显示技术,不过区区两种:CRT 显像管和 LCD 液晶。如今大部分人的电脑、平板电视和手机显示屏,依然还在用液晶技术。所谓「LED」 是指液晶的背光采用了 LED 发光,依然属于液晶的一种。
& &&&和液晶不同,OLED 的每个像素点都自发光,不需要 LED 等光源作为背光。此外这项技术还有诸多优点:
「黑即是黑」。OLED 显示黑色时,像素点完全不发光,理论对比度无限;色彩更准、色域更广;可以做到非常薄。如 LG 的「壁纸电视」W 系列只有 2.57mm 厚,还没许多杂志厚;可以实现柔性屏、半透明屏等「科幻级」显示。
& &&&OLED 技术虽然领先,但普及速度一直不快。主要还是高高在上的售价。随着 LG 逐步克服面板量产问题,2016 年 OLED 电视的价格已经逐渐走向亲民。
(A1 仅厚 7.8mm 和一部 iPhone 6 厚度差不多)
除了薄如 iPhone,索尼 A1 还有以下特点:
采用 LG 的 OLED 面板,达到 4K UHD 分辨率,支持 HDR10,完全覆盖 DCI-P3 色域。从液晶旗舰 Z9D 升级而来的 X1 Extreme 影像处理器,能让 4K HDR 画面更纯净,减少残像,视角更广,是提升画质的关键技术。银幕声场(Acoustic Surface)技术,屏幕可直接发声,实现了没有音响条的极窄边框整体设计。
Android TV 6.0 系统(可升级到 7.0),可用 Google Home 操控。
外观设计:「人字的结构是互相支撑」
& &&&A1 的设计彻底跳脱此前所有平板电视「面板+底座」的套路,改用了两块板互相支撑的结构。
& &&&这样的设计哲学,索尼称之为「Slice of Living」:仿佛一个生活的切面,把世界各个角落的美好片断,展现在你眼前。
& &&&为了表现正面一整块「犀利无边黑镜」之美,设计师甚至不惜把 SONY 的字样低调地摆在了黑框的左下角。若不是刻意寻找,还真不会注意到。
& &&&然而就像美食节目只会拍香喷喷的美食端上桌,而不会告诉你谁倒垃圾、谁洗碗之类的小事,电视机正面光线,背面蛛网密布的「后头丑」是常常被人忽视的。
& &&&索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做了个「一盖遮白丑」的方案,把所有接口都隐藏到了音响面板一般的后盖之下。
& &&&嗯,在我看来不算完美,但总比某些国产电视接口左一个右一个凌乱无序来得好多了。
核心画质:真 4K HDR 的未来视觉体验
& &&&赛博朋克科幻小说作家威廉·吉布森曾说过:「未来已经到来,只是不均匀地分布着。」
& &&&在中国许多「碟友」还没从 DVD 到 Blu-ray 蓝光碟的更新中缓过神来,一转眼 4K UHD + HDR 的「超清蓝光碟」就来了。
& &&&这里来快速扫盲一下几个关键词:
& &&&4K UHD 超高清分辨率
& &&&4K Ultra HD 即分辨率为
像素(2160P),四倍于 1080P 全高清的分辨率,同屏 830 万像素点。
& &&&HDR 高动态范围
& &&&HDR 指的是「高动态范围」,简单说就是让画面「黑的更黑,亮的更亮」;相对的目前不含 HDR 效果的视频内容,都叫 SDR(一般动态范围)。这个词和 4K 一起成了当下中高端电视标榜得最多的词,但也存在着极大的误导——许多中低端电视产品号称有「HDR」效果,其实并不支持业界公认的标准,充其量只是一种画面后期处理技术罢了。
& &&&先来讲一下 HDR 的原理。衡量直射可见光的亮度单位是 cd/m2,又叫「尼特」(nit)。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即 0 尼特,星光是0.0001 尼特,月光在0.01 – 1尼特之间,普通室内照明在 100 尼特,手机屏幕在 300-500&&尼特左右,阳光明媚的白天则在 10000 – 1 百万尼特。人眼可感知的亮度范围是比较广的,传统标准亮度范围(SDR)可显示的亮度范围在 0.01 – 100 尼特之间,传统 1080P 蓝光碟最高亮度也就只有 100 尼特,而新一代的 4K UHD 蓝光碟亮度范围则是 0-1000 尼特。HDR 电视则保证忠实还原新蓝光碟中的对比度。
& &&&上图就是 SDR 和 HDR 可显示范围的对比。HDR 必须涵盖从拍摄、后期制作、调色、发行、显示还原各个环节,才能确保最终呈现出「真 HDR」效果,缺一不可。于是就出现了各种 HDR 标准,其中主流的两个是 HDR10 和 Dolby Vision。目前大多数设备和碟片支持的都是 HDR10 标准。
& &&&所以买电视如果不明确标明支持 HDR10 或 Dolby Vision,你就多长个心吧。这可能只是一种营销噱头。另外,片源也要注意,若非 4K UHD 蓝光碟,普通的照片和视频也无法发挥 HDR 电视的真正魅力。
(视频评测,建议在 WiFi 环境下横屏全屏观赏)
& &&&尽管屏幕摄影加上视频、图片压缩,导致下面的实拍无法完全体现 HDR 效果,但和 1080P 无 HDR 效果的画面对比,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区别。
& &&&我注意到在诸多电影和游戏场面中,HDR 效果开启后,色域更宽、对比度更大、画面纵深感更强。甚至有些电影的色调都完全不同了。
& &&&典型如《疯狂麦克斯:狂暴之路》(1080P No HDR)(4K HDR)
& &&&乍看之下似乎是上图鲜亮讨喜,然而再看看就会感到下图更符合真实世界的色调。金属骷髅头、皮革方向盘、仪表盘、右手皮肤等,1080P下高光部分细节丢失,而在 4K 下细节清晰、信息量充足。HDR 使得整个画面景深层次更立体。
& &&&再比如《蝙蝠侠大战超人》中的这个爆炸场面:(1080P No HDR)(4K HDR)
& &&&爆炸光团中高光部分的细节,在 1080P 下几乎完全丢失变成一滩白雾,而在 4K+HDR 下才得到细腻还原。
再以 PS4 Pro 游戏《神秘海域4:盗贼末路》为例:
(4K No HDR)(4K HDR)
& &&&可以看到 HDR 关闭时男主角脸部、女主角手臂的高光部分过曝,丢失皮肤材质细节;HDR 开启后光影层次分明,细节完全可见。HDR 开启后,男主角头发暗部细节得到还原,而非漆黑一团;画面整体色调,尤其是人物肤色、背景绿色植物过度层次更自然。反观 HDR 关闭时,整个画面就呈现出卡通般的塑料感。
(视觉冲击力极大的BBC纪录片《地球脉动2》,4K HDR 效果会让你觉得过去看得都是「假蓝光」)
& &&&OLED 电视表现 HDR 效果时,第一眼可能会让你觉得「画面变暗了」。如果你能习惯,就会对这种对比度层次更丰富的画面风格渐渐沉醉;如果你不喜欢,还是喜欢像液晶那样亮一点,我建议你可以开启 HDR 时,也调高电视的亮度值。电影和游戏内容,才刚刚开始对 4K HDR 的支持,因此素质也参差不齐。可以说,HDR 的效果是否够赞,主要看制作方的良心和技术实力了。
& &&&总之,亲眼见证你就会心悦诚服:4K HDR 的效果是革命性的。一眼让你再也回不到 1080P 的过去。
总结:理性选择,纵情享用
& &&&未来几年,平板电视的发展趋势非常清晰:4K HDR 引领画质升级;OLED 面板逐渐普及,液晶面临淘汰;支持 4K HDR 标准的内容,不论是蓝光碟、在线流媒体还是电子游戏,都会越来越多。
& &&&从这个角度看,索尼 A1 这款 OLED 旗舰电视像是一款「早熟」的产品。 OLED 屏幕面板经过近十多年的不断进步,终于达到了可靠的品质。在此基础上,索尼自主研发的新一代 X1 Extreme 芯片继承了索尼多年来在 Z9D 等液晶电视上积累的画质调教功力。最后加上前卫,甚至有些激进的工业设计和「屏幕发声」技术刺激你的感官,让人由外而内地感觉一下子就迈入了一个视听新世代。
& &&&当然,A1 65 寸款官方指导售价人民币 35999 元可能会让你很快冷静下来。「未来已来」,只是想让未来「不平均」地分布到你家的客厅,当然也要付出「不平凡」的代价。头脑冷却之后,A1 产品体验的可改进之处也一一浮现出来,比如:
根据第三方评测机构 Rtings.com 实测数据,4K@60Hz + HDR 时的输入延迟为30.7毫秒,同样使用 X1 Extreme 画质引擎的液晶旗舰 Z9D 在这一模式下的延迟为 24.4 毫秒,按道理 OLED 要比 LCD 更快才对。4个 HDMI 2.0 接口中,只有 2 个支持 4K@60Hz,其余两个仅支持 4K@24Hz。Android TV 系统界面略显复杂,操作有时有迟滞感;遥控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按钮,操作起来不够直觉。支架角度不可调节;没有 SD 卡插槽(毕竟有照片模式)。
& &&&好在以上缺点并不影响核心体验。OLED 电视的魅力,已经真实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发烧也好,退烧也罢,索尼 A1 的定价和性能给我们划定了一个制高点,让我们可以参照比对,自己对 4K HDR 电视的需求到底是怎样的。
(LG 的 OLED 电视也十分值得推荐)
& &&&如果你是以下三类人:不差钱的土豪;懂得个中奥妙的影音发烧友;索大好的忠实信徒,那么索尼 A1 (以及 LG )这样的 OLED 旗舰就值得你立刻豪掷千金拥入怀中。它比过去显示技术飞跃时的第一代产品都要成熟得多。选择它,你就可以领先绝大多数地球人大步走进 OLED 新时代。
& &&&如果你并非上述人群,预算比较冷静理性地腰斩在2万元以内,那么我建议你选择索尼 LCD 液晶中高端、LG OLED 中端线、三星 QLED(量子点电视)这三类产品。
& &&&最后就是 4K HDR 的入门级消费者。你们的选择只能是液晶。以我个人的观察,我把这个预算区间划定在 6500 – 10000 元。低于 6500 元,我认为在国内几乎买不到符合我上文标准的「真 4K HDR」电视(充满了各种误导和「坑」)。万元价位上,好产品的选择余地相当广阔。
& &&&想换代升级到 4K HDR 电视,不用等待,就是现在。无论是哪一档价位都有成熟的产品可供选择。
(还是我的招牌秘籍:电视支持不支持 4K HDR?插上 Xbox One S 照妖镜,一看便知)
& &&&当然永远还有像我那位迟迟没有买房的朋友那样,「我再等等」的第四类人。
& &&&2017 年我们迎来了 4K HDR 的普及之年。不论今年这股风潮能感染多少 Hi-Fi 发烧友和高清游戏玩家散尽家财,索尼 A1 都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令人兴奋的画质标杆,也进一步加大了 OLED 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为大众所知的速度。有了这样的画质标杆,人类的视觉体验才会被不断刷新,而电影、电子游戏等内容行业也会受益于新技术的刺激,进化得越来越精彩。
& &&&需要多加注意,小心掉进坑里的部分
OLED 电视是未来潮流,但目前 3 万多人民币的售价还比较昂贵;对游戏用户而言,输入延迟应该可以更好;只支持 HDR10 标准,不支持更先进的 Dolby Vision;Android TV 系统不够流畅,遥控器和 UI 界面繁杂,不够简单易懂;
& &&&支架式设计,相比底座式设计需要更大的摆放空间。
面包& &&&那些实用、厚道、管饱的方面
画质出色,充分发挥 OLED 优势,不论是欣赏 4K HDR 蓝光电影还是游戏,都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画面效果;索尼 A1 独特的设计、扎实的做工,使其品质感出类拔萃,对得起你的投资;独家 X1 Extreme 图像处理器表现出色,提供了丰富的图像模式和调教空间;银幕声场技术可让屏幕直接发声,帮用户省去了额外购买 Soundbar 的预算;国行版本内置「华数TV」流媒体资源,轻松获取丰富节目内容。
& &&&如果你现在是智能电视用户,对于电视或盒子内置资源的匮乏感到烦恼。小编推荐你立刻下载当贝市场安装影视快搜等电视软件来扩展资源,超多好玩好看的电视节目,根本嗨到停不下来!
& & 『本文摘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叉小包所有!』
上一篇:下一篇:
索尼2016新品电视X8500D使用评测,开箱、画质、屏摄全方位点评本文转自索尼电视吧,是
在HDR带来全新光影表达的技术时代,一台优质HDR电视应该具备怎样的画质水平?截至目前
如果说索尼Z9D与A1 OLED是用来刺激用户眼球的,那么索尼X9300E则更加的贴近主流的消费
十多年前,索尼就推出过 11 寸的 OLED 电视,但不成熟的技术和过高的售价,遭遇了市场
本次现场快评的主角就是其中定位旗舰的新品KDL-65X9300D,为65英寸4K HDR电视,售价21
( 浙ICP备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 丨 浙公网安备 45号
浙网文(6号 |
Powered by Discuz!
监督举报:report#znds.com (请将#替换为@)什么样的 4K HDR 电视才能喂饱 Xbox One X 这只禽兽?
什么样的 4K HDR 电视才能喂饱 Xbox One X 这只禽兽?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博@叉小包
Xbox One X 终于要来了。
作为2017年年底消费电子爱好者收官的「两大 X」(另一个是 iPhone X),Xbox One X 以「地表最强主机」的彪悍姿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比任何其他游戏机性能更强40%。
更让整个电视行业震撼的是,X1X 的视频输出能力已经超越 4K 蓝光影碟,达到了 HDMI 2.0 标准的极限:「4K@60Hz + HDR」。要满足这个规格,且呈现出美轮美奂的画面,2017年只有部分高端机型做得到。而从消费者角度来说的主流 4K 电视(元左右)至少还要大半年,才能勉强满足 X1X 这台禽兽凶猛的胃口。
给 X1X 配电视,意味着你要挑选的是一个「综合画质解决方案」,而不只是个别参数达标的产品。
本文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一下选购的判断标准「4K@60Hz + HDR」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个指标最重要;第二部分直接给出各价位的推荐机型介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直接下单。
【PART 1】4K HDR 电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Xbox One X 的输出性能
上图是微软的官方图标,会标在每一款 Xbox One 游戏上。相信各位已经被科普过无数遍,这里再为零基础读者简单过一遍:
4K Ultra HD
即 4K 超高清(4K Ultra HD)分辨率, 像素,又称为 2160P。4K 四倍于 1080P 全高清画面大小。分辨率提升的意义显而易见,同屏830万像素的震撼,细节纤毫毕现。Xbox One X 输出的 4K 画面支持原生4K、棋盘渲染至 4K,和 4K 动态分辨率。目前除了 4K 游戏,其他 4K 内容还有 4K Ultra HD 蓝光影碟、4K 在线流媒体视频等。
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ic Range),简单说就是「暗的更暗,亮的更亮」,提升了整个画面的最黑和最亮的范围。HDR 效果在游戏中通过即时演算实现;在蓝光影碟中和 4K 标准一起出现,在支持 HDR 效果的显示设备上可以看到更为逼真、更接近真实世界光影效果的画面。HDR 有多种标准,目前最广泛的标准是 HDR10,也是 Xbox One X 支持的标准。
Xbox One X Enhanced
Xbox One X 增强,即这款游戏针对 X1X 的高性能,进行了软件上的特别优化。一般来说游戏都会有以下提升:更细腻的贴图纹理、更快的载入时间、更好的光影效果,以及更稳定的帧数和总体运行表现。
总结一下,就是 X1X 相对于过去的游戏主机,第一次把 4K HDR 输出作为了标配(对于 1080P 设备通过超采样技术,把 4K 画面压缩到 1080P 输出)。这就不得不逼人去买一台物理分辨率达到 4K 的电视了。(我不会反复写自己已经写过的东西,所以关于4K HDR 的一些基础概念,请参考此文。
被 HDMI 拖了后腿的隐含指标:60帧每秒
今年7月 The Verge 发了一篇编辑文章吐槽「4K is the wrong target for Xbox One X and PS4 Pro」(4K 对 X1X 和 PS4 Pro 来说是个错误的目标)。他认为现在市面上很难买到不是 4K 的电视了,但对于玩家而言,更重要的是「60fps」,每秒输出60帧画面,而不是4K。
他说的有道理。但这件事,不管微软和索尼管。
虽然大写的 FPS(第一人称射击)和小写的 fps(每秒帧数)来自完全不同的单词缩写,但这两个概念的确如双胞胎一样亲密:玩 FPS 的玩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有没有 60fps,乃至更高的帧率。对于 FPS、RTS 这样强调对抗性和手速的游戏来说,帧数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是其他游戏,如流行的沙盒动作类游戏,稳定的帧数也会带来更为流畅的视觉体验。
这首先要求主机游戏能输出 60fps 帧数的画面。众所周知,在现有的机能和业界格局下,只有第一方独占作品在全程 60fps 上敢作敢当;如《命运2》这样的第三方大作,为了稳定和公平(以及不得罪任何一个平台),全程锁定 30fps。
听起来似乎也不难,总有游戏可以做到 4K HDR 加全程 60fps 输出的嘛。
没错。可惜 HDMI 标准拖了后腿。
2009年推出的 HDMI 1.4,最高只支持 p@24Hz/25Hz/30Hz ——也就是最高 4K@30Hz(顺便说一句对于电视和显示器来说,30Hz 意味着最高显示 30fps 的视频画面。);2013年的 HDMI 2.0 才支持 4K@50Hz/60Hz,HDMI 2.0b 才支持 4K@50Hz/60Hz 的同时传输 HDR 信号。Xbox One X 的 HDMI 接口就是 HDMI 2.0b。由于巨大的数据吞吐量,在 4K HDR 蓝光影碟出现之前,没有多少输入源会支持这么高的规格,自然也没有多少电视会主动支援。
想要 4K@120fps 吗?会有的,只是 HDMI 2.1 标准 2017年1月刚刚提出,带宽大大提升,最高甚至支持 8K@60Hz。然并卵,2017年底,支持 HDMI 2.1 接口标准的电视产品几乎还没上市。
而隔壁 DisplayPort 接口(DP接口),早在 2014 年 DP 1.4 标准就支持 4K@120Hz HDR 输出了。这也是为什么在 PC 上我们不难见到许多达到 120fps、144fps 甚至更高刷新率的专业电竞显示器(尽管144fps只能支持到1080P)。
大电视就比较吃力。不只是老旧的 HDMI 标准更新缓慢,要在 55、65英寸大屏上做到全程全画面 60fps 代价可比30寸以下的显示器要难。尽管现在的液晶和 OLED 电视最高刷新率也是 120Hz,但这种模式一般只在开启「运动补偿」的时候才会局部使用。一个身边的例子是 2017 年10.5寸的新 iPad Pro,「ProMotion」屏幕其实就是针对快速移动的 Apple Pencil 笔迹,把刷新率提升到 120Hz,让人感觉减少了笔迹延迟,「墨水流出更顺畅了」。
图自:Apple Insider
刷新率一定是越高越好吗?我觉得倒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4K 3D 120帧版本公映时,号称是「革命性」的技术。但实际上,除了动态特别强的镜头,比如林恩和恐怖分子搏斗、杀死他的镜头,其他较为静态的镜头观众的感受并不强烈,甚至觉得始终可以这么清晰看到人物的运动,反而有点「失真」,不如有点运动模糊。
游戏中的帧数也未必越高越好,更重要的是「稳定」。《命运2》虽然锁定30fps,但全程一以贯之,眼睛适应了之后就会觉得流畅舒服。
所以,如果只是看电影,现在最新的 4K Ultra HD 蓝光影碟其实也只需要用到 4K@24Hz + HDR 输出。Xbox One X 的 4K@60Hz + HDR 输出,已经是现行 HDMI 2.0 标准的上限——是悬在所有 4K HDR 电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到是不是真高端,一试便知。
反过来,你也可以认为,微软用 Xbox One X 的输出规格,定义了这一代游戏主机「本应」达到的画质标准是什么。不论游戏开发中实际使用了怎样取巧偷懒的手段,舞台在这儿,相信总会有最称职的演员,带来最为华丽精彩的表演。
评测神站 Rtings 的打分体系
如果说手机相机界有 DxO,那么幸亏电视评测界有 Rtings。
这是一家英国的独立评测网站,针对电视进行专业评测打分(其实他们也评测耳机,但是这种主要靠「脑放」的产品,客观评测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为什么专业呢?首先是全面。Rtings 对一台高清电视的打分项共分四大类23个子项,实测指标几百个:
静态画质 Picture Quality
整体 Overall
黑位一致性 Black Uniformity
色准度 Color Accuracy
色域 Color Gamut
色彩容量 Color Volume
对比度 Contrast Ratio
渐变 Gradient
灰度一致性 Gray Uniformity
残像 Image Retention
局部光控 Local Dimming
峰值亮度 Peak Brightness
屏幕反光 Reflections
可视角度 Viewing Angle
动态画质 Motion
整体 Overall
每秒24帧视频回放 24p playback
动态模糊 Motion Blur
图象闪烁 Image Flicker
运动补偿 Motion Interpolation
输入 Inputs
5.1声道音频回传 5.1 Sound Passthrough
输入延迟 Input Lag
声音 Sound
整体 Overall
频率响应 Frequency Response
失真 Distortion
Rtings 对电视产品的打分基于以上评测项目,进行加权计算以后的综合得分。
今天要谈的重点是 Rtings 根据使用场景做的分类推荐。重点不是它推荐的结果,而是这种推荐的评分构成——
可以看到,在 Rtings 的评分体系中,同样是 HDR,打游戏和看电影,对电视性能的要求(打分项加权)有很大差异。
和 SDR 电影相比,HDR 电影的重点在于是否能呈现出更夸张的明暗对比,所以对比度占到了18%的最高权重。其次14%是指 4K 输入的能力,电视能否正确、无瑕疵地正确显示4K画面。局部光控、黑位一致性、HDR 峰值亮度,这些都是体现画面还原能力的重要指标。然后是一些色彩指标和灰度一致性等。我们看到关于动态的指标很少,只有3%的动态补偿一项。这是因为电影中,相对静态的画面较多,而且电影是预录制视频,其帧数是稳定不变的。所以电视只需要做「动态补偿」即可,不需要进行其他优化。
相比电影,游戏画面变化更快更大,动态场景更多,所以 HDR 游戏考验的首先就是输入稳定性。不止要看输入延迟,关键是「4K@60Hz + HDR」下的输入延迟。
Rtings 对这点把握的极其精准:「4K@60Hz +HDR 下的输入延迟」这一项就占到了四分之一打分权重。
在 Rtings 和 GAF 被国外玩家热捧的「国货之光」TCL P607 这一项的输入延迟仅为14.2 ms,在37款评测机型中排名第三,综合素质也不差,无怪乎成为美亚爆款。参考这一项的其热门机型得分:LG C7 是 21.1ms,SONY 9300E 是 25.8ms,SONY A1 是 30.7ms,SONY 9000E 是 34.2ms。Rings 的标准是 40ms 以内都算优秀,大于15ms会有可察觉的差异。
12% 的「运动模糊」占到第二权重就有意思了,和电影评分中占3%权重的「运动补偿」相映成趣。在电影中,动态模糊已经由摄影机记录下来了;而在即时演算的游戏里,物体不论运动得多快,都是不会出现「运动模糊」的,为了讨好人眼,需要人为地加上。有些游戏中有「运动模糊」的选项,也有很多游戏没有,只能靠电视。
运动补偿和运动模糊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补帧」,在运动过快的两帧之间插入一帧,让运动过程表现得更顺畅。高级电视都会采用专业 MEMC(Motion Estimate and Motion Compensation)芯片专门做运动补偿。插入画面的同时也补偿了帧数,24fps 的视频可以在补偿的时段中达到 60fps 甚至 120fps。
sony 的运动补偿技术称为 Motionflow
而运动模糊不需要补中间帧,游戏机输出的即时演算视频本身就是60fps。只是太过清晰,让人眼觉得不真实,不符合现实中看到的印象,所以要做的是加强视觉暂留的「残影」效果——也就是说,运动模糊其实做的是和运动补偿相反的操作,让运动的物体「变脏一点」。
总之,人眼有多难伺候,电视机有多努力,你知道了吧!
接下来的打分项也是关于基础画质的,HDR 峰值亮度、色域、色彩容量、对比度、局部光控等。残像(俗称「烧屏」)问题主要针对 OLED 电视,好在问题都不严重。以 LG C7P 为例,如果你在长时间玩游戏后,发现有 UI 的残像,可以在设置选项里重新校准,即可消除。屏幕反光和可视角度,也是考虑到人们玩游戏的持续时间比看电影要长,所以换个姿势会不会影响画面品质,也计入打分,非常细腻周到。2% 的声音品质,尽管在我看来任何 Sound bar 都比电视自带音响强。最后两个权重为0%,但还是会考察的是两个 HDR 标准。
输入延迟时间短的背后,还有数据吞吐和画面的处理能力。4K@60Hz + HDR 意味着每秒有 60 x 830万个带 HDR 信息的像素点需要被电视处理,并进行上面提到、没提到的一系列优化处理后输出到屏幕上。——还觉得你花在电视上的钱不值得吗?4K 时代以后,其实你买的电视也是一台跑着操作系统的动态画面处理专用微型电脑。一分价钱一分货,永远是有道理的。
在这样重点突出,面面俱到的评测下,我们看到 Rtings 给出的三档价位的推荐机型:
最佳:LG C7(国内型号 C7P-C;55/65寸)
中端:SONY X900E(国内型号为 9000E;75/65/55/49寸)
入门:TCL P607(国内无;55寸)
其他值得推荐的型号有:
Vizio P系列 2017款:美国本土品牌,国内没卖。
三星 KS8000、LG B6:两款已经停产,市面上极少有库存的产品。
SONY Z9D:名气很响的上一代液晶旗舰,价格比9300E 贵不少,但玩游戏方面差不多。
SONY 9400E:9300E 的75寸版本。
三星 MU8000:玩游戏很不错,但同价位 SONY 9000E 更便宜。
在第二部分,我会延续 Rtings 提出的关键性指标,结合国内实际,做出具体的购买推荐。
【PART 2】选购指南:有钱人这段就不用看了,买最贵的就好
实际在购买电视时,我们面对的不是 Rtings 的客观详细评测,而是五花八门的促销噱头、家人对影视剧资源的渴望、造型是否和家居环境相融合——以及最关键的,准备花多少预算在一台电视机上。
我推荐大家优先选择全球电视领域三大巨头:LG、SONY、三星。
LG:OLED 王者
LG 是最早也最坚定的 OLED 技术倡导者。尤其在大尺寸 OLED 面板领域,堪比当年「SHARP 液晶之王」的地位甚至更为集权。典型的例子就是 SONY 的 OLED 旗舰 A1E 全系(55/65/77寸)面板均来自 LG Display,连屏幕发声技术也是 LG 提供的。LG 对 OLED 未来的无限可能有完整的战略规划和落地产品,柔性屏、壁纸屏、半透明屏等应用堪称科幻级。这是其他厂家身上所罕见的执着,从产品线看,LG 的 OLED 产品线也比较清晰,产品不多,集中在中高端,让人选择起来不会挑花眼。另外我个人也非常欣赏 LG 电视使用的 WebOS 系统——是的,正是当年的 WebOS 超前于时代教会了 iOS 和 Android 什么是多任务管理、什么是卡片式设计。电视需要轻盈、反应快的操作系统,WebOS 借尸还魂也是意外之喜。
SONY:画质调教大师
若不是在 CRT 之后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上选型错误,丧失了液晶这一代的宝贵时间,索尼可能还在延续 CRT 时代的辉煌。不过索尼对于显示技术沉淀之深厚,本就不止步于家用电视产品而已。依托从影像传感器、专业视频拍摄到后期制作的技术积累,SONY 依然在液晶生命周期的尾声拿出了 Z9D 重回技术巅峰的产品。2017年初 SONY 终于以 A1 系列重回 OLED 阵营,而看家的还是和 Z9D 一脉相承的图像处理芯片:X1 Extreme。这颗芯片等级、有无,是否有局部控光技术也是区分 SONY 电视等级的标志。SONY 的工业设计也是加分项,能提升家居的品位。要我说短板,在于电视采用 Android TV 系统,虽然「应用多」,但你也知道那些安卓电视应用有多垃圾。代价反而是运行更吃资源、反应慢、选单复杂。相比 LG 的 WebOS 和三星的 Tizen 易用性上还有差距。
三星:孤军奋战的官方合作伙伴
在我印象里,三星既有 LG 那样对 OLED 的技术布局,又在品牌营销上可以和 SONY 抗衡,是我觉得「最狡猾」的品牌。三星是微软的的官方合作伙伴,但值得注意的是「和 Xbox One X 珠联璧合」的是三星电视的高端产品线(定价最贵的) QLED 量子点电视,而不是普通液晶电视。尽管三星在手机小屏上是最早全面推进 AMOLED 的厂商,甚至在2016年初为 Thinkpad X1 在内的四家 PC 厂商提供了一块 2K 分辨率的14寸笔记本用 OLED 屏幕,但在更大屏的电视市场上,三星却没有选择推广 OLED,采用了「量子点局部光控」技术,而本质上还是 LED 背光液晶屏。索尼加入 OLED 阵营后,三星成了用 QLED 孤身迎战 OLED 的厂商。相比 OLED,QLED 为数不多的优势是「十年不烧屏」、色域更广、最高亮度更高;最大的劣势是三星对 QLED 的定价有点高的离谱。
总之,选择这三大品牌,意味着选择了最好的画质保障。这三巨头的大多数型号也有国内外充分的评测,可以方便的查找到参数,辅助决策。
再说一下国产品牌。
国产品牌的好处当然是便宜,优惠多,视频资源更接地气。国产电视在硬件指标上其实是过硬的。选用的面板要么是已经完全成熟的液晶,要么同样是 LG Display 提供的 OLED 面板。问题在于国产厂商不守规矩,不爱把参数规格标详细,甚至不去遵守国际通行的标准。这就给消费者选择带来很大困扰。
国产品牌最可怕的莫过于「过度营销」。不用国际通行的技术规格名称,而自己发明各种野生词汇,比如投影仪叫「无屏电视」;4K 叫「极清超高分辨率」;把所有图像处理芯片的内核数粗暴相加,号称「真29核双64位」;HDR 不讲是 HDR10 还是 Dolby Vision,自己生造「全画程 HDR」、「HDR 全芯解码」、「全生态HDR」……等等,不把人弄晕不算完。规格参数方面倒是小米、微鲸等「互联网电视」比较守规矩。
我在微博上遇到最夸张的真实例子就是一位网友吐槽某国产品牌电视,看网站问导购具体技术规格,一问三不知。一咬牙买回家,发现不支持HDR10,于是打电话折磨客服,厂商派出工程师上门服务,拆机器调整内部电路板,最后以 X1S 终于识别这台电视支持 HDR10 输出告终……。相信这样的「不折腾不舒服星人」能成功,还是极个别的。
我个人经验里比较有好感的国产品牌是 TCL。2015年起我就是他家 4K 曲面屏电视的用户。TCL 有自己的技术沉淀,在海外市场也常有「性价比神机」(如上文提到的 P607)。不过 TCL 产品线划分过细,每年推新品二三十款,眼花缭乱,增加了消费者选择的难度。
总体来说,国产品牌还是可以选择的。最靠谱的方法就是带上 X1S 或 X1X 去电器店里实测是否支持 4K@60Hz HDR 规格。毕竟,电视还是用眼睛收货。
任何消费电子产品选购,我都提请各位相信以下两条原则:
一分价钱一分货
贵有贵的道理,发现高性价比产品的机会永远是少的,不要奢望。预算越少越要懂得妥协,必然有所取舍;预算越高,尽量买能承受的最贵的,但同事标准也应该越严格。
买新不买旧
同价位产品买技术更新、出品更晚的;不留恋前几年的「经典型号」。
大电视 4K 分辨率最小尺寸不宜低于49寸,55寸、65寸属于主流。70寸以上属于奢华。电视就不要再买 1080P 全高清了,注定淘汰。低端产品选择成熟的 4K 液晶,中端选择有局部光控和图像处理芯片的高画质液晶,高端选择代表未来的 OLED 产品。加分项:游戏模式、运动补偿、运动模糊选项。
电视选择可以参考 Rtings 的 HDR 游戏电视推荐:
http://www.rtings.com/tv/reviews/best/by-usage/hdr-gaming
选择显示器的大多是空间紧张的学生党或桌面游戏党,27~29寸是比较合适的。显示器离人比较近,尺寸也较小,未必非要上 4K,可以选择 1080P 或 1440P 分辨率综合素质更好的产品,X1X 超采样输出到 1080P 同样可以带来画质的全面提升。显示器虽然不在 Rtings 评测之列,但同样要关注延迟,低延迟永远是游戏的最高体验。另外 X1X 也支持 FreeSync,显示器如果支持是个加分项。注意看显示器的接口是否齐全,尤其是 HDMI 接口的性能。
显示器可以参考 PC Magazine 的横评推荐:
https://www.pcmag.com/article2/0,,00.asp
PC Magazine 评出的2017最值得推荐显示器
曲面屏有必要吗?我个人使用过 2000R 黄金曲面屏的感受是,长时间观看曲面屏的确不容易使眼睛疲劳,视野的包围感更强。当然如果你要壁挂,或追求极致纤薄,曲面就不太合适了。SONY 和 LG 都没有推出 OLED 的曲面屏产品,国内使用 LG 屏幕的厂商和三星倒是有不少曲面屏产品。
以下具体型号推荐。价格为截止 2017年11月初的参考价。
【5000元以下】
DELL U2718Q
标杆机型:DELL U2718Q
选购建议:买显示器吧
说实话,在 5000 元预算区间要买 4K HDR 效果真正好的大电视是比较困难的。基本只能选择微鲸、小米等性价比高的「互联网电视」(都有5000元左右的主流机型,但实际输入延迟没有实测数据)或电脑显示器。这里我就不推荐电视了,只推荐 PC Magazine 根据实测数据推荐的几款显示器产品。
DELL S2417DG
23.8寸 2K 显示器
2K 1440P 分辨率,作为游戏专业显示器,做到了 1ms的响应速度、13.3ms 的输入延迟、支持 G-Sync,最高刷新率达到惊人的 165Hz。可惜的是 HDMI 接口是1.4版本,用 X1X 输出只能达到 2K@30Hz,有点浪费。如果你也同时拥有支持 G-Sync 的 NVIDIA 显卡可以考虑买这台。
Viewsonic VP2768
27寸 2K 显示器
极其出色的色彩表现,100% sRGB 色域覆盖,丰富的灰度过度层次。虽然厂家的目标用户是入门的照片后期用途,但极低的 10.3ms 实测输入延迟让它也成为了 1440P@30Hz 2K游戏的有力竞争者。
DELL U2718Q 显示器
27寸 4K 显示器
三面窄边,IPS 硬屏,各大论坛常见的 4K 游戏「性价比」之选。京东晒单里有贴接 PS4 Pro 的,支持 4K @60Hz 输出,可以放心购买。Dell 这款支持 HDR 是指平时350nit,峰值亮度 550nit,跟 LG 的首款 HDR10 显示器 32UD99 亮度参数相同,只是实际表现可能略逊一筹。
【5000 - 8000元】
标杆机型:TCL P607 Roku TV
选购建议:入门级经济型液晶
这个价位的主要妥协在于 HDR 效果。标杆机型是在 Rtings 和 GAF 上口碑炸裂的 TCL P607(55寸)是北美市场在售型号,美亚售价 $849,约人民币5609元,已经成了美亚爆款。遗憾的是这款电视是和美国本土网络流媒体机顶盒 Roku TV 合作的机型,内置了 Roku 软件,所以就算海淘回来也不一定能用……死心吧。
SONY KD-55X8500E
55寸 4K HDR 电视
这是索尼电视的「入门级」产品。再低的型号我觉得实在没有购买的必要:索尼的核心技术缺失,相比同价位有更好的选择。关于索尼电视的型号区别,看以下图表一目了然:
图片来自贴吧
其中几项拉开价位差距的技术是:特丽魅影(索尼自己的广色域技术)、X1 图像处理芯片(分为 4K 版、4K HDR 版、进阶版)、精锐光控(局部控光技术,分为标准版、增强版、专业版)。可以说缺失其中一项,都是有遗憾的。8500E 这个档位缺失的就是分区控光技术,而这正是把新一代液晶与过去区分的关键技术,也就是说这一档的 HDR 效果不会特别好。
SONY 55X9000E
55寸4K HDR 电视
京东双11有好价,7199元预约抢购。估计数量不多,下手趁早。其他地方应该也有同等促销优惠。9000E 这个型号开始有局部光控,SONY 的几项核心技术都齐全了。相比 9300E 差在精锐光控不是增强版,图像处理不是 X1进阶版这两个主要区别上。应该说已经是索尼系列液晶产品中性价比最高的机型了。
【8000 - 15000元】
标杆机型:SONY 9300E
选购建议:情愿买55寸的高端液晶产品
SONY 9300E
55寸 4K HDR 电视
没有短板的主流高端液晶电视,也可以视为是索尼液晶的集大成之作。「绝唱」可能还是要数 Z9D,但那个价位可以果断入手 A1了——除非你对「特别亮」有特别的情怀。精锐光控增强版、X1 进阶版保障了最佳画质的输出。Rtings 实测 4K@ 60Hz + HDR 下的输入延迟为 25.8 ms,比自家 OLED 老大哥 A1 还快很多。这个价位可以选择的机型其实已经很多,不过综合性价比超越 SONY 9300E 的几乎没有,三星的 QLED 在这个价位毫无竞争力可言,不知道三星为什么还是把价格定的那么高。
31.5寸 UHD 显示器
31寸超窄边框 4K HDR 显示器,LG 首款 HDR10 显示器,11月13日发售,仿佛配合天蝎首发一般。支持 FreeSync,有游戏模式,输入延迟虽无实测数据但以显示器而言普遍极低。自带音响,可发声。接口丰富,尤其是支持 USB-C,不仅可以用作游戏,更可以作为 MacBook Pro 等支持 USB-C 视频输出的电脑的外接显示器。如果你想要的是一台高端显示器,那就是它了。
【15000元以上】
标杆机型:LG C7P
选购建议:终于出现了王者的身影,选 OLED 别犹豫
SONY 65X9300E
65寸 4K HDR 电视
55寸 OLED 电视
Rtings 评价最高的「全能王者」,除了「PC显示器 之外」,所有使用场景(HDR游戏、电影、体育、电视节目、普通游戏)的全能冠军机型。各项指标几乎无可挑剔,是真正代表 OLED 阵营,指引未来电视发展方向的旗舰作品(完整版评测可以看这里:http://www.rtings.com/tv/reviews/lg/c7-oled)。双11京东可领券,55寸版满,成交价14088,可以说是近期好价。
下面来一段微博网友 @油麦洋咖 发给我的 LG C7 真实体验:
图自:@油麦洋咖
讲真,从1080P时代开始,电视从松下的等离子到索尼的液晶用下来,除了残影,画质没觉得差别多大,到了4K时代,自己客厅和房间都换了索尼非旗舰4K电视,但当时还没开始流行HDR功能,后面OLED兴起,加上自身的发光优点,自己预算还行的情况下,本来想信仰加持选A1,但在看了包兄的评论文章和推荐后,加上又看了国外rtings专业电视评测网站,然后冷静下来选择了LG的C7,起初见到C7感觉是那么精致,面板的厚度是和A1一样的,这可能是OLED面板的优点吧,说说自身使用感受,俩字:纯粹!没错,犹如一个小孩儿一样,想把一切的优点缺点不经一点儿掩盖的展示给他人!当我见识到OLED的黑色画面是,我承认我有点头皮发麻,因为真的太美了,它的黑真的是纯黑,没有一丁点漏光一说!黑表现,完美!其他色彩在调校过后,在有支持HDR的游戏和电影里面后,当第一眼看到电影或游戏画面后,那种反差带来的变化是真的让人有觉得不由自主的感觉到:这才是开HDR后应有的对比差别!拖影,经过这么多年的洗礼,终于感受不到哪怕那么一丁点儿了,享受!这可能也是延迟真的小的关系吧!最后其他一些技术,比如杜比视界和杜比全景声的支持,是噱头也好,黑科技也罢,总之个人觉得多少是有加持的!
【2万元以上】
这个价位基本没有什么遗憾了,主要看屏幕够不够大,能不能让别墅别显得那么空荡荡。土豪看心情随便挑。这个价位我不会再推荐任何非 OLED 的产品了。
65寸 OLED 电视
65寸版本。在网上就是 LG Signature 的「壁纸电视」W 系列了,最大也是77寸。
SONY OLED A1
55寸 OLED 电视
¥149999元
这台 SONY 全新 OLED 旗舰我今年早些时候就评测过了。从设计、做工到各种细节和画质,都让人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CRT 辉煌期的索尼。当然也不是毫无瑕疵,毕竟越贵我的标准越严苛:Android TV 操作系统略臃肿,和复杂的遥控器一起让操作变得不够便捷;4个 HDMI 2.0 接口中只有2个支持 4K@60Hz;用于游戏场景时,输入延迟还不够低——败给了 LG C7,不应该。希望 SONY 明年能拿出后续机型改善这些问题。
几台热门电视的输入延迟对比
感谢你不嫌这文啰嗦读到这里。恭喜你通关。 Rtings 作为一个优秀的评测网站,给了我们能应对 4K HDR 游戏挑战的产品推荐,更难得的是给了我们一套评判电视优劣的指标体系。从这个体系我们看到:LG C7P 也并非终点。OLED 还有很大的进化空间。如果你按照我在文中提到的标准,实测找到了不错的型号,欢迎在评论中和大家分享。
关于图形图像知识,你知道的越多,你就会越感叹人眼之神奇、大脑之狡猾和科技普及之迟缓。电影也好,游戏也罢;摄影机拍摄真实世界也好,计算机构造虚拟世界也罢——技术手段再造的「视觉真实」要骗过我们的眼睛和大脑,进入「亦幻亦真,难解难分」的时代,人类还有很多路要走。
怎样才算买到一台好电视?这答案,取决于你想在多大程度上讨好自己的眼睛、折磨自己的钱包。
随着 HDMI 2.1 的提出和 Xbox One X 的上市,相信明年会有更多电视、显示器产品加入到完美支持 4K@60Hz + HDR 的行列中来。用更少的钱、更省心地玩到更多画面体验更极致的游戏,随着技术的进步,竞争的激烈,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真抛瓦」之旅才刚刚开始。祝你找到你心仪的电视,祝你的 4K HDR 超高清游戏之旅愉快。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博@叉小包
更多内容请关注作者公众号:面包马戏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液晶电视报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