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o安徒生怎么获得所获得的成就和荣誉

安徒生2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_连环画_财经纵横_新浪网
安徒生2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日&13:02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陈艺文发自
  《白雪公主》、《小美人鱼》、《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近百年来,丹麦著名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作品已成为我国早期教育和早期阅读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几代读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的纪念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丹麦政府以及作为赞助人的丹麦最大的社会文化会Bikuben基金会,为此共同发起成立了安徒生2005基金会(HCA2005基金会),该基金会将在世界范围内举行大型庆典活动以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
  12月15日,在上海科技馆举办的《丑小鸭.天鹅――安徒生生平暨童话插图原画展》的开幕,标志着安徒生2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的世界庆典在中国拉开序幕。巡展将展出丹麦安徒生博物馆珍藏的安徒生手稿和亲自绘制的多幅插画、由丹麦奥登斯城市博物馆设计制作的安徒生生平,以及16位世界知名的插图画家创作的安徒生童话插图原画239余幅。
  值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就安徒生的文学创作之路、他的人生经历与情感问题,采访了著名翻译家林桦。
  今年77岁的林桦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是高级翻译和翻译教授。
  1997年,林桦因翻译安徒生作品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而获得H.C.安徒生荣誉奖,并荣获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颁发的“丹麦国旗骑士勋章”。自2000年以来,他一直是H.C.安徒生奖委员会执行委员。
  第一财经日报:安徒生在早期曾经创作了很多诗歌、散文、剧本等文学作品。1835年,在他30岁的时候还出版了长篇小说《即兴诗人》,并因此获得奖项,在您看来后来是因为什么样的动力,使安徒生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童话创作上的呢?
  林桦:安徒生最初的愿望并不是写作。他是希望来到哥本哈根,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的舞台上发挥他的唱歌、舞蹈和表演方面的才能的,但他这三方面的才能都没有被人看中。在这种情况下安徒生开始考虑:我是不是该给剧院写剧本?可惜他最初写的两个剧本《阿尔芙索尔》和《维森堡的强盗》都被皇家剧院退稿了,但剧院在退稿信上留下了一句批语,表示安徒生在《阿尔芙索尔》中体现出了一定的诗情和文学才能,并提出可由剧院方面资助他进入专业的学校去学习。
  此事交给了当时剧院的财务负责人柯林来处理,进入学校学习需要资金,柯林为此向国王申请了一笔助学金,于是安徒生得以在1822年来到斯莱耶厄瑟求学。安徒生读书非常努力,拉丁文、希腊文、宗教和数学等课程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入学时安徒生已经17岁了,要跟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一起学习对他来说相当困难,加上校长对他也特别苛刻,经常讽刺、欺负他,因此安徒生在学校近5年的时间里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到了1828年,安徒生对这种生活终于忍无可忍,于是他向柯林求援。柯林是个出色的金融家,在社会上有着相当显赫的地位,专门负责为国王理财,同时也是安徒生的监护人。柯林专门作了一些调查,发现他的确不适合继续留在学校,于是同意他离开学校回到哥本哈根,并且专门为他请了家庭教师帮助他补习完成文法学校的课程(相当于我们的高中程度)。之后安徒生虽然通过了哥本哈根大学的测验,但他没有入学就读,而是租了一间阁楼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安徒生开始的作品以散文、诗歌为主。他在学校也创作过一些文学作品,比如以他个人不幸遭遇为题材的诗歌《弥留中的孩子》,他也曾自费过一本名为《青年试笔》的集子。但代表他真正踏入文坛的是一个幻想式的长篇叙事散文――国内翻译为《漫步》。其实这篇作品最早的时候也是由安徒生自费印刷出版的,但没有想到一印出来就被销售一空,于是在1828年到1829年间,就有出版社找到他,正式出版了这本书。在有了出版作品之后,安徒生的生活终于开始有了质的变化――从靠人接济度日,到有了自己的稿费收入。这之后,安徒生在1830年做过一次国外旅行,他游历了瑞士和德国北部城市,回国后创作了一系列游记式散文,出版发表后销量非常好。
  到了1833年,安徒生在文坛上已经有了一席之地,他由此得到了由国王提供的一项专门用以文学考察的资助,在漫游了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并在当地深入研究了文化艺术之后,安徒生于1835年出版了个人第一部长篇小说――《即兴诗人》。这部作品的出版在当时极为轰动,不到一个月德国就出版了该小说的德语译本。就在人们对安徒生的第二部小说拭目以待的时候,他却在半年之后出版了首部童话集。他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会转而投身童话写作,这或许只是安徒生的一时兴起――他小时候虽然没有念过书,却听过很多民间传说故事,头脑中有很多童话故事的素材,所以就有了这样的尝试。没想到,安徒生的童话集比他的小说更受读者欢迎,他自己也这样表示:“因为当时对童话有比较好的评价,于是我决定开始创作童话。”――安徒生由此开始了他的儿童文学创作生涯。在安徒生之前,童话基本上都是由民间故事整理而来的,从安徒生开始,文坛上才有了文学童话这个门类。
  第一财经日报:从“现实主义文学”的角度看,往往有一种观点,认为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充满幻想;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
  林桦:所谓三个时期这种说法,我觉得这是对安徒生创作生涯的一种误解。严格地讲,他把自己的童话写作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讲给孩子听的童话》,童话两个字前加了个定语“讲给孩子听的”(其实也不完全是讲给孩子听的,这阶段也有很多童话是孩子听不懂的),安徒生在写了七辑《讲给孩子听的童话》以后,他发现这个定语实际上起到了限制文体的作用;于是就有了安徒生童话创作的第二阶段,在把“讲给孩子听的”这几个字去掉后,安徒生这一时期再出版的故事就被叫做《童话集》;安徒生又创作了一段时间以后,他觉得即使是“童话”两个字也开始限制他的创作了,所以到了后期,他的作品就变成了《童话及故事》。这个时候,他仍然保留了“童话”这个概念,他的创作就是沿着这样一个思路下来的。
  至于说安徒生晚年在童话故事里更揭示现实意味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实际上他从很早开始就写了很多针砭时弊的故事,其中有的是讽刺社会问题的、有的是讲历史故事的、有的干脆是以童话故事形式来抒发自己的一些思想感情。随着安徒生社会经历的丰富,他自然就对现实题材的感受更加深刻――我想任何一个作家在创作中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
  第一财经日报:安徒生其实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而不仅仅是一个童话作家。
  林桦:虽然安徒生的作品中,最著名的部分是童话,但就像之前说的,越到创作后期,安徒生越清楚他的读者群并不仅仅是小孩子。就拿他很有名的一部作品――童话故事《身影》来说: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和他的影子之间的关系,两人本来关系很好,但是后来影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甚至反过来要主人承认他才是本人,而主人是影子了。主人当然不干了,影子就把主人给谋害了。这样的故事孩子们听着会觉得很好玩、很幽默,但其中包括了很多安徒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他对生活现象的解释。这些东西是只有去研究他的人、在知道了他的遭遇后,才能够慢慢读出味道来。就安徒生自己来说,这篇作品,也在暗示了一个社会现象――在这里,影子代表了一个人的名声,而一个人往往会被他的名声所害。而如果我们今天来理解他的这句话,可以这样看,安徒生实际上也是被他的名声所耽误了。他的名声是个童话大王、童话大师,其实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就像之前介绍的,他自己在诗歌、小说、剧本、游记等很多方面的成就也是相当高的。但是,如果仅仅因为那些其他方面的成就,他不会像现在这样有名,只有童话,才让他在世界上拥有了如此高的地位。所以说,他最大的成就确实是童话,但也正是因为他在文学童话方面的成就,把他在其他方面的光芒给盖住了。所以他创作后期在一篇叫《牙痛姨妈》里,发出了“我怎么会成为文人”的感慨,他认为童话造就了他,但同时也淹没了他。这是安徒生在去世前几年,对他的整个文学之路的一种困惑情绪的表露。
  第一财经日报:国内的读者基本上都是通过安徒生的作品,尤其是他的早、中期童话作品认识他的,但是大家对于他的个人生活了解得都十分有限。
  林桦:我认为他一生基本上处在不幸中,他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人――当然如果仅从物质上和表面上来看,可能有人会觉得他是个非常幸福的人。他在世的时候已经是名人了,欧洲的王公贵族们都争先恐后地想与他结交;狄更斯、大小仲马、巴尔扎克、格林兄弟、易卜生、雨果,所有这些与安徒生同时代的名人们,都是他家的座上宾。但即使生活在这样的荣耀里,安徒生还是非常的苦恼。
  从安徒生早年来说,他进学校读书是被迫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别人把他塞进学堂里的”;而他这一辈子,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旅行上,以至于他在丹麦哥本哈根根本就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他不是住旅馆,就是轮流住到一些名流的大庄园里面,他最后也是死在一个朋友的家里。虽然他跟很多社会名流结交,但上层社会看安徒生,始终把他看成是个局外人,有时候就连安徒生自己也把自己看成是那个圈子里的局外人,他说过这样的话:“我只不过是个仰仗别人恩惠的局外人而已。”资助安徒生去学校念书的柯林有个儿子叫爱德华.柯林,他是个典型的富豪家庭子女,很有文化,很有教养,比安徒生小一两岁,两人关系非常好。爱德华还帮助安徒生理财,帮助他跟人签经济合同。但有一次,安徒生向爱德华建议,说我们之间是不是不需要再用敬语了,能不能以后不要以“您”而改用“你”来互相称呼时,这个提议被爱德华拒绝了。这就是后来他写《身影》时,文中影子拒绝主人不许主人叫他“你”的背景。因为这件事,安徒生始终觉得人家瞧不起他,他也一辈子生活在这样阴影中。说安徒生一生不幸,当然还要包括他从没有过婚姻,当然也没有子女。
  第一财经日报:作为一个文学大师,追求浪漫的爱情应该是最自然的事情了,但是安徒生终身未婚,而且在爱情上似乎也非常失意。
  林桦:安徒生曾经经历过爱情,但都以失败告终。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喜欢上了一个同学的妹妹,可惜人家已经名花有主,“初恋”就这样夭折。安徒生一生经历过四次恋爱,他最念念不忘的是一位瑞典的歌唱家琳德,她比安徒生小15岁。当时安徒生正是声名鹊起的时候,他所创作的童话开始被读者所接受和喜爱。瑞典姑娘琳德是在一次到丹麦探望亲戚时,经人介绍与安徒生认识的,两人一见如故。安徒生利用他在丹麦的影响力把琳德推上了哥本哈根的舞台,可以说,琳德是安徒生和他的朋友一手捧红的。在交往过程中,安徒生对琳德产生了爱情,可惜琳德始终把他当成哥哥来看待,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爱情关系。后来林德嫁给了一个德国钢琴家,并移居美国生活――这是安徒生最伤心的一段爱情,在他已经是个四十出头的人的时候。他后来还有过一个机会,一个比他小很多的丹麦女孩极力地追求他。这一次,是安徒生主动没有和她发展爱情。所以安徒生一辈子在爱情上是个完全失意的人,他就没有真正经历过两情相悦的甜蜜。
  第一财经日报: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一般人都比较熟悉,但他的其他作品如自传、小说、戏剧、诗歌以及游记等,大家接触得都很少,能不能在这方面作些介绍?
  林桦:说到安徒生的成就,当然首先要说的还是他的童话作品。从1835年到1872年,在长达37年的写作生涯中,安徒生究竟创作了多少部童话作品?这个问题即使在丹麦本国都有不同的说法,最多的一种说法据说是有212部。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可观的数字了,这还并不包括37年中安徒生创作的其他风格的作品。在安徒生的一生中,除去一些随意的打油诗性质的即兴小诗,他还创作了1000多首诗、出版了6部长篇小说、40多部剧本、20余部游记,其中有6篇是6万字以上的长篇游记。
  安徒生一生都在各地游历,对此他曾说过:“旅行就是生活。”他到国外旅行了30次,足迹遍布欧洲大陆,他曾经地中海、马耳他、希腊、北非来到土耳其,然后经过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沿着多瑙河又回到欧洲,游历的时间总共长达9年之久。安徒生的游记相当著名,文中不仅包括了静物的描写,更蕴涵了他对人生、哲学、科学、艺术、宗教和爱情的思考,他是“经典游记”这一种文学形式的开辟者。安徒生的好朋友、发现电与磁相互作用的丹麦著名科学家奥斯特曾经说,令安徒生出名的是他的《即兴诗人》;但使他不朽的,是他的童话。
  所以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为安徒生正名,让大家全方位地了解这位文学家。同时,我还想让大家知道的是,安徒生不仅是个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很好的艺术家、画家和剪纸艺术家。从他第一次出国旅行起,他就不断地一面游历一面绘画,他的画都是质量很高的素描作品;安徒生还是欧洲艺术剪纸这个门类的鼻祖,他一生剪过一千多幅作品,都是极富艺术价值的。对他来说,剪纸也是他艺术创作的一种,就像一首诗、一篇散文一样,他希望可以通过剪纸来表达一些东西。我个人认为,他的剪纸作品是我见过的所有剪纸作品里面最优秀的――关于安徒生的这些成就,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他的确在文学艺术领域里面是个天才+全才。
【】【】【】【
】【】【】【】
新 闻 查 询
热 点 专 题
 第一财经日报其他文章
电话:010-4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安徒生背景资料_百度知道
安徒生背景资料
快哦~!谢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日 丹麦作家安徒生逝世 1805年,安徒生诞生在菲英岛欧登塞市一个贫困的鞋匠家里。他11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14岁时,他只身远离家乡到首都哥本哈根,进了歌唱学校。但贫寒的生活使他得了病,嗓子受到极大的损害,没有希望继续唱歌了。后来安徒生进了文法学校,但常常受到轻视和嘲弄。幸亏学校里有个小图书馆,成了他精神上唯一的慰藉,同时也激起他生活和写作的热情。1829年他的《从霍尔曼运河到阿玛东部步行记》一书出版。不久,他写的一部喜剧《尼古拉塔下的爱情》也在皇家剧院上演了。但是因为安徒生出身“低贱”,他在文学上初步取得的成就受到一批无聊文人的妒忌和攻击。他难以忍受这种环境,于1830年夏天离开了空气沉闷的哥本哈根,到他的故乡菲英岛和同德兰半岛去旅行。 美丽的大自然和淳朴的人民使他对生活有了新的感受和信心,对创作有了更高的热情。在旅途中他创作了诗集《幻想和速写》。这次短短的旅行,对安徒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从此,他和旅行结下了不解之缘。 1831年春,他第一次到德国的哈尔茨山区旅行。回国后,创作了《旅行剪影》和《哈尔茨山中漫游记》两本书。 1833年4月,安徒生又第二次出国旅行,到了德国、法国、奥地利、瑞士和意大利等国,直到第二年8月他才回国。旅途中,雄伟的巴黎圣母院和凡尔塞宫,罗马的斗兽场和圣彼得大教堂,使他流连忘返;法国卢浮宫的油画,意大利街头的雕塑,使他赞叹不已。年轻好学的安徒生如鱼得水似地遨游在这巨大的艺术海洋之中。1835年安徒生的第一部童话(其中包括著名的《打火匣》和《豌豆上的公主》),还有小说《即兴诗人》出版,得到读者的好评。 安徒生有句名言:“旅行就是生活。”他一生中共出国旅行29次,直到1873年,68岁的安徒生还游兴未衰,精神矍铄地去瑞士旅行。那时,外出旅行条件艰苦。在旅行中,安徒生多是乘坐邮车或驴马代步,有时甚至步行。除俄国、芬兰和波兰以外,他几乎游遍了整个欧洲,而且亚、非两洲的土地上也留下了他的足迹。每到一地,他都能将经历和印象很快地写成游记。他在旅途中还常常画速写,将所见所闻画出来帮助记忆。 各国的湖光山色、名胜古迹开阔了安徒生的胸怀;风餐露宿,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长途跋涉,深入下层,了解社会,使他收集和积累了写作素材。他的童话《永恒的友谊》写的是希腊爱国者抗击外来入侵者的故事,《冰姑娘》写的是瑞士人的故事,小说《即兴诗人》则以意大利为背景。 日,安徒生逝世。他给后人留下了156篇童话、6部小说以及数量众多的诗歌和游记。他曾获得过多种荣誉和奖状,被政府誉为“伟大的丹麦人”。
安徒生(Heinz Christian Andersen, )  丹麦作家。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这个笔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简要资料:  日出生于丹麦费恩岛奥登塞小镇。  1816年11岁时父亲过世。  1819年14岁时独自离家到哥本哈根,寻求创作机会。  1822年8月发表作品《尝试集》,含诗剧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无出版机会,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进入中等教会学校补习文化,共读六年,对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过这六年中大量阅读名家作品,也练习创作诗篇、歌剧。1827年,离开学校回到哥本哈根。发表诗歌,受到 上流社会 评论家称赞,鼓起安徒生对写作的信心。  1829年,写出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出版,第一版销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优厚条件买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从饥饿的压迫中解脱。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皇家歌剧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诗集。  1830年,初恋失败。开始旅行;第二本诗集出版。  年,恋爱再度失败,遭逢母丧,不久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即兴诗人》。  1835年30岁时开始写童话,出版第一本童话集,仅61页的小册子,内含《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共四篇。作品并未获得一致好评,甚至有人认为他没有写童话的天份,建议他放弃,但安徒生说:“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写出自传性作品《丑小鸭》。  1846年,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长一篇作品《幸运的贝儿》,共七万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基础写成的,但不完全是自传。  1867年,被故乡奥登塞选为荣誉市民。  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  安徒生作品目录:  长篇小说(6):《即兴诗人》(1835),《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运儿》(1870)。  剧本(25):诗剧《阿夫索尔》(1822?),《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1829),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1832),歌剧《乌鸦》(1832),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1834),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1835),歌剧《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儿》(1840),《摩尔人的女儿》(1840),《幸福之花》(1844),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1844),《梨树上的鸟儿》(1845),《小基尔斯滕》(1846),《科莫河边的婚礼》(1848),四幕喜剧《比珠宝还珍贵》(1850),歌剧《北欧的女神》(1850),《新房产》(1850),《睡魔》(1850),喜剧《海尔德摩尔》(1851),喜剧《接骨木妈妈》(1851),喜剧《出身并非名门》(1863),喜剧《长桥》(1863),三幕剧《西班牙客人》(1865),独幕剧《初来者》(年代不明),《罗斯基里达之夜》(年代不明)。  游记(6):《1828年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1829),《瑞典纪行》(1851),《西班牙风光》(1863),《访问葡萄牙》(1866)。  自传(3):《小传》(1832),《我一生真实的故事》(1847),《我的童话人生》(1855)。  诗(4):《诗集》(一,1829),《诗集》(二,1830),诗集《幻想与现实》(1830),诗集《一年的十二个月》(1832)。  童话共计156篇  详细资料:  他的第一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Fairy tales, Told for Children)包括《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达的花儿》,于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这个集子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故事,编成童话集第1卷。第2卷于1842年完成,1847年又写了一部《没有画的画册》。  年,安徒生访问了挪威、瑞典、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小亚细亚和非洲,在旅途中写了不少的游记,如:《一个诗人的市场》(1842)、《瑞典风光》(1851)、《西班牙纪行》(1863)、《访问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国会见了许多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1847年在英国结识了狄更斯。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1832年写的《小传》(1926)、1847年在德国出版的《正传》和后来写的一部《传记》(1855),他的小说和童话故事也大多带有自传的性质,如《即兴诗人》、《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活还是不活》(1857)、《幸运的贝儿》(1870)等。他在《柳树下的梦》(1853)、《依卜和小克丽斯玎》(1855)、《她是一个废物》(1853)等作品中,还写了鞋匠、洗衣妇等劳动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认识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挚的情谊成了他创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个人生活上不是称心如意的。他没有结过婚。他晚年最亲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尔彻。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尔彻的宅邸去世。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他的最好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有些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The Little Match Girl)《丑小鸭》(The Ugly Duckling)《看门人的儿子》等,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由于作者出身贫寒,对于社会上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等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挞了残暴、贪婪、虚弱、愚蠢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揭露了教会僧侣的丑行和人们的种种陋习,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社会罪恶。《皇帝的新装》(The Emperor's New Clothes)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夜莺》(The Nightingale)和《豌豆上的公主》(The Princess and the Pea)嘲笑了贵族的无知和脆弱。他在最后一部作品《园丁和主人》中,还着力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话故事,特别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显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虽然把满腔同情倾注在穷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摆脱不幸的道路,又以伤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极情绪。他认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时也进行道德说教,宣扬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提倡容忍与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话同民间文学有着血缘关系,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的朴素清新的格调。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故事,后期创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间歌谣和传说。  在体裁和写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样化的,有童话故事,也有短篇小说;有寓言,也有诗歌;既适合于儿童阅读,也适合于成年人鉴赏。他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  在语言风格上,安徒生是一个有高度创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丹麦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和民间故事的结构形式。语言生动、自然、流畅、优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新青年》1919年1月号就刊载过周作人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译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兰、张近芬合译的《旅伴》。此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开明书店陆续出版了安徒生童话的译本、安徒生传及其作品的评论。译者有郑振铎、茅盾、赵景深、顾均正等。不过解放前的译本都是从英语、日语或其他国家文字转译过来的。解放后,叶君健对安徒生原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直接从丹麦文把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全部译成中文。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8年多次出版了叶君健译的《安徒生童话选集》。  1805年4月,一个婴儿出生在一张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声啼哭着,仿佛抗议上帝将天使贬谪到人间。教士安慰惶恐的母亲说:“小时候哭声越大,长大后歌声就越优美。”果然许多年后,这个天使用夜莺般的歌喉向全世界唱起歌儿了,即使是圣诞老人,也并不会比他更有名气。他的名字,就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父亲是丹麦欧登赛城的一个贫苦鞋匠,他读过不少书,想家力丰富并有点浪漫气质,不过这些在他来说并不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他的妻子是一个质朴的女人——并不美,但很耐劳,很容易相信一切,包括上帝。  这个春天,鹳鸟再次飞来,庭院里的醋栗树重新皱起细小的新叶,小小的安徒生知道自己已经6岁了。他故作正经地走在父亲身边,指点着收拾旧巢的鹳乌。当听说夏天以后,体弱的小鹳鸟因为无力飞到埃及过冬,会被啄死的时候,他忧愁起来:“让它们到咱们的顶楼上来吧,冬天里我一定会分点东西给它们吃的。”  欧登塞是个封闭的小镇,人们坚信上帝和女巫,。许多神秘的传说在空气中荡漾不绝。纺纱室的阿婆们有时会把《一千零一夜》中的离奇故事讲给来玩耍的小安徒生听,使这个原本喜欢空想的脑子更加丰富了。小家伙多么奇怪啊:许多人听着这些可怕的故事都无限叹息,担惊受怕,可是过后却好像没事儿似的。在他来说,他所听到的一切都带着鲜明的神奇色彩,仿佛真的一样重现在眼前。有时他会被树林中自己想象出来的精灵吓得飞奔回家,魂不附体。多年以后,这些古老的传说和童年的幻想,都成为他创作的源泉。  母亲对柔弱的独生儿子充满怜爱,为了让他逃过学校坏脾气老姑婆的肉体虐待,6岁的安徒生被送到年轻的卡尔斯倩斯那里读书,成为年纪最小的学生。这位以公平温厚而备受尊敬的教师很喜欢女孩般文静的新学生,课间时常牵着他的手在校园里散步,并不时对嬉闹的学生们喊一句;“安静点,淘气鬼们,别把这孩子推倒了。”  安徒生经常偷看学校里唯一的女孩子萨拉,他把她想象成童话中的公主,渴望接近这个黑眼睛的小姑娘。有一次,他们一起回家,其实他的家早就走过了,可是他一声不吭。同样贫苦出身的萨拉发誓自己将来会成为某农场的女管事。安徒生睁大双眼:“那多乏味!”公主怎么能当管事呢?“我长大以后,要把你接到我的城堡里。”他告诉女孩子他的家原是贵族的分支,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总有一天……萨拉笑起来,这小家伙一定是疯了。第二天,一个磨坊主的儿子奥来揪着安徒生的头发嚷道:“日安,公爵大人!你漂亮的城堡在哪儿呢?”周围的人捧腹大笑。  安徒生的爱情黯然退却。但在幻想中,他让自己在大火中救下萨拉,并接受了她的道歉。他甚至原谅了欺侮嘲笑他的奥来,当这个顽童被罚站在桌子上时,小安徒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奥来羞辱的处境,以至于被罚者还没有哭,他就哭出声来,并苦苦哀求老师原谅他的“敌对行动人”。这件事后,作坊主的儿子就成了小个子安徒生的保护人了。  时光过得飞快,在学校里安徒生十分快乐,然而时世的艰难使学校关闭了,他只好回到家里。父亲为他做的几只木偶给儿子带来极大的满足,他给小人们缝制了漂亮的衣裳,让木偶们在“舞台”上尽情发挥他的幻想。  不久,一种更美好的东西闯入他的生活——他读到了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那神奇瑰丽的情节深深使他迷醉。很快,他就能整段背诵《李尔王》;他那些木偶,也都沉浸在威廉·莎士比亚激情的海洋中了。  他开始想编自己的戏——他把父亲教给他的几句德语词汇讲给木偶。你听,“Besen!”这个词多么响亮,可是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木偶最爱说的字眼,其实就是“扫帚”的意思。  1813年,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战争,困窘的家境和冒险的渴望促使鞋匠走上了战场。两年以后他回到家中,从此一病不起。当雪花飘起的时候,出现在小安徒生幻想中的冰姑娘带走了父亲,留下无助的妻儿和彻骨的寒冷。  父亲死后,生计日下,母亲唯一的谋生手段就是每天给别人洗衣服。在寒冷的冬天里河水的温度无法想象,她只好喝几口酒来驱寒。这在体面人看来,是多么粗鄙的行为!刻薄的流言不胜而走,城里的人们都在窃窃私语——“鞋匠的老婆玛利亚是个嗜酒如命的女人!”安徒生为母亲感到无限屈辱。多年以后,在童话《她是一个废物》中,他表达出深深的愤慨。  玛利亚本是想拼死独立支撑一家的,可镇里的长舌妇们嘲笑她的儿子游手好闲,母亲只好忍痛把瘦小羞怯的儿子送到工厂里做童工。11岁的安徒生被沉重的活计搞得头晕眼花,然而他的歌声救了他。当一次间歇时他唱起来。工人们从此不再让他干活,只要他那清脆、响亮的歌声能打破工地的沉闷,还要求这个小家伙做什么呢?小安徒生心满意足,因为他向来就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表演,他甚至独个演起了威廉·莎士比亚的《麦克白》。  一个工人对他说:“干嘛你不去当演员?”  是的,那对他再适合不过了,如果不能导演命运的话,那么在舞台上演出命运不是也很好吗?这是多么奇妙的设想!于是,当安徒生14岁受过坚信礼以后,他对母亲安排他做裁缝学徒的计划表现出惊人的执拗——“不,妈妈,我要当演员。”  尽管安徒生向妈妈保证一定会成名,又是哀求又是哭泣,母亲毫不让步。然而算命的女巫帮助了他;“孩子的幸福之花不在这里开放,得离开此地到远方去寻找!”  携带着30个银毫子和心爱的木偶,年轻的安徒生在马车上回首故乡。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当我变得伟大的时候,我一定要歌诵欧登塞。谁知道,我不会成为这个高贵城市的一件奇物?那时候,在一些地理书中,在欧登塞的名字下,将会出现这样一行字:一个瘦高的丹麦诗人安徒生在这里出生!”  这是一个准确的预言。然而此时,日当那个14岁的瘦高个儿的男孩手里拿着一个包袱,眺望着已展现在他面前的哥本哈根时,故乡却仿佛已遥不可及,这个巨大而陌生的城市使他感到渺小而孤独。但他立刻擦去眼泪,告诉自己,现在不是哭泣的时候,要行动,信心百倍地行动。这个来自小镇的男孩子,像《天方夜谭》中的贫苦少年阿拉丁一般,开始为自己的神灯而奋斗了。  他苦心求人写给著名芭蕾舞演员沙尔夫人的介绍信并未达到拜师的效果,便又去求见皇家剧院的经理霍尔斯坦请求做一名演员。经理打量了一下这个鹳鸟一般细高的孩子以后说道:你长得太瘦了,演起戏是会被观众嘘下台来的。”少年仍未失望,主动建议道:“这个好办,只要您给我100块钱一个月的薪水,我很快就会长胖的。”经理恼怒了——这个穷小子若不是白痴,就是来寻开心的,立时便发出逐客令,沮丧的安徒生只好离开。  舞蹈学校五月才招生,而安徒生手里的钱已所剩无几。经一位熟人介绍,他做了几天小工,又因为满口乡土口音而被人当作笑料,只好气愤地离开作坊。他流浪街头,茫然无措,突然想起在报上看到过意大利歌唱家西博尼教授在哥本哈根演出和开办歌唱学校的消息,于是便不顾一切地闯进了教授正高朋满座的家。好奇的宾客们被这个在哥本哈根孤身奋斗的少年吸引,何况,他的歌声的确展示着一颗热爱缪斯的心。大家纷纷解囊,安徒生终于如愿以偿,进入西博尼的歌唱学校。  然而幸运不会总跟着一个人,虽然安徒生勤奋超人,但一场大病损害了他的声音,学声乐已毫无希望。接下来的挫折使他发现,自己也缺少舞蹈和演戏的天份。他终于明白,自己不属于舞台。  4年离乡奋斗使安徒生深刻感受了这个更为广阔、充满悲欢离合的社会。在学校里,他阅读了莎翁、歌德等人的名著以及丹麦的古典作品,深深体验到写作的魅力。他突然清楚地知道他所要追求的“神灯”是什么了——那就是“文学”。只要有百折不回的勇气和一颗真诚易感的心灵,就一定能够攀上文学的顶峰。  1822年,几位评论家读到了一个叫《阿芙索尔》的剧本,这是一个冒失的年轻人送来的。剧本韵律不齐,有许多语法错误——当然,作者毫无修养是有目共睹的。不过且慢,这其中有许多火花真实地、生动地闪烁着,也许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可以给戏剧界带来点清澈的东西。于是剧本的作者,汉斯·安徒生被送进拉丁文学校深造,国家顾问古林先生为他申请了一笔皇家公费以支付用度。  17岁的安徒生高高瘦瘦,坐在低年级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上课对他来说可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孩子们嘲笑他是乡下笨汉,因为他丝毫不懂上流社会的礼节,在他们眼里,他就是那只不受欢迎的“丑小鸭”;同时,那些繁复的拉丁文修饰语多么无聊:空洞的语言即使矫柔造作地装饰起来,也没有灵魂,而他必须背诵它们!  不过,经过考验和磨难,他总算在1828年通过了毕业考试。而且这几年中,他阅读了不少诗人和作家的作品,拜伦、海涅、司各特,他们才是真正的瑰宝啊!  在学校里,安徒生没有忘记他的创作,他的诗作《傍晚》和《垂死的孩子》发表在作家海登堡的刊物上,大受好评。1829年,安徒生的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公演,听着观众的喝彩,年轻的剧作家滚滚泪下——十几年前,正是在同一家戏院中,他曾受到尖刻的鄙薄和否定,而今天,他终于成功了,得到了公众的承认和欢呼。  “旅行就是生活”,安徒生这样说过。从1831年,安徒生开始了他第一次国外漫游,终其一生,他携着一把雨伞,一根手杖和简单的行囊访问了欧洲的所有国家,先后完成了《阿马格岛漫游记》、《幻想速写》、《旅行剪影》等作品,1835年,他带有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出版,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安徒生是诗人、剧作家、游记作者,他多才多艺,还剪得一手好剪纸。在纪念他的博物馆中,展出了他剪的各种图案,有挂在圣诞树上的舞蹈者,有各种花卉和动物,甚至大门上的门徽,也是他的人头剪纸。  但童话是安徒生一切创作中的皇冠。1835年,安徒生写信给女友说:“我要为下一代创作了。”从自己的童年体验中,安徒生深深理解穷苦孩子生活的寂寞和痛苦。他认为,在诗歌的领域中,没有哪一样能像童话那样无限包容。童话,会给孩子们一点快乐、希望和教益吧?他开始用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创作。  1835年,安徒生的第一本童话集问世,其中收入《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婉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四篇童话。这些童话来自安徒生自己的人生经历,“它们像‘种子’一样藏在我的思想中,一股涓涓细流、一束阳光,或一滴苦酒,就能使它们破土而出。”  从这一年起,每一个圣诞节都有一本新童话来到孩子们身边。他整整写了43年,直到生命结束共创作了168篇作品,那诗一般的语言、宛转曲折的情节,使他的童话在他生前就已成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读物。“丑小鸭”、“坚定的锡兵”、“野天鹅”、“夜莺”……他赋与一切事物鲜活的灵魂,让它们歌唱。他把它们献给一切人——孩子们为那奇异动人的故事而神迷;成人则徘徊在他深深的人生哲思之间,流连不去。  安徒生的童话中不仅充满了奇异的梦幻般的火花,而且这位从苦难中生长起来的作家对劳动人民和那些生活在痛苦中的孩子也寄予深切的同情。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整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划燃一根根火柴,在微光中,她幻想着圣诞夜的欢乐: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身上插着刀叉的烤鹅冒着热气蹒跚走来……可幻景一闪即逝,元旦的清晨,人们发现她已冻死街头。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同样的孩子赤足冬夜,安徒生没有办法解决这深刻的社会问题,只好带着深深的悲哀寄希望于天国。  安徒生晚年有一篇最长的童话《幸运的贝儿》颇具自传色彩。童话的主人公贝儿一生追求至美,追求充满美的艺术境界,当他成功的时刻,当观众们向他欢呼的时刻,当他心爱的女孩将花束向他抛来的时刻,“像索福克里斯在奥林匹亚竞技的时候一样,像多瓦先生在剧院里听到交响乐的时候一样……他心里的一根动脉管爆裂了。像闪电一般,他在这里的日子结束了——在人间的欢乐中,在完成了他对人间的任务以后,没有丝毫痛苦地结束了。他比成千上万的人都要幸运!”这正是安徒生自己一生的追求。  安徒生并不漂亮,而且并非出身名门,在女性面前,他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求学时,他生活在古林家人之间,古林先生的女儿,温柔美丽而又具有很深文学修养的露易莎·古林深入了年轻人的心头,他爱恋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鉴于以往与女性交往的几次失败,安徒生不再希望人们知道蕴于他心中的爱情,哪怕是一点痕迹。但炽烈真诚的感情是密封不住的,它在童话湿润的氛围中绽开,凝成了凄凉美丽的《海的女儿》。  在童话中,那位优美、高贵、智慧的王子就是露易莎的化身;而安徒生自己,则是远远望着他的海的女儿。美丽的小人鱼天真、善良、无私,她浓郁的爱情如此坚韧而纯净。她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追求生命中那件最宝贵的东西——灵魂。这也正是安徒生艺术上的追求——永恒的、真挚的、人的灵魂。
安徒生1805年出生于丹麦一个鞋匠家庭,年轻时当过学徒,学过裁缝,也曾在济贫学校上过学,1828年进哥本哈根大学学习。
安徒生写过小说、剧本、游记、诗歌,但他最大的才能表现在童话创作上。他的第一本童话故事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发表于1835年,距今已170年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人阅读着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白雪公主》、《丑小鸭》、《豌豆公主》等经典童话度过美好的童年。
安徒生一生共写了160多篇童话故事,作品被翻译成80多种语言。他的作品以奇妙的幻想,深邃的智慧,幽默的讽刺反映穷人的悲惨生活,讽刺统治者及其附庸的昏庸和阿谀丑态,嘲笑富人无知和娇柔,歌颂真善美的理想和信念,百余年来一直为世界各国的小孩和大人所喜爱。
丹麦童话家,少年时代家境贫寒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安徒生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徒生成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