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茶链是什么?

富硒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28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西南商报多媒体报刊
第08版:走进万源
&&&&&&&&&&
农产品开发大打“富硒牌”
  对于总人口57万就有49万农业人口的万源来说,“三农”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课题。近年来,万源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地提出,因地制宜抓特色,瞄准市场抓规模,大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重点在抓龙头、建基地、创品牌上下功夫,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万源市作为全省唯一的天然富硒区,在农产品开发中大打富硒牌,打造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基地,富硒已成为该市农产品开发中一个响亮的品牌。  产品以“硒”为贵  硒被科学家称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人体缺硒将会产生大骨节病、克山病等多种疾病。我国有72%的县市属于低硒或缺硒区。日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专家经反复勘察确定,位于大巴山腹地的万源市属四川唯一的富硒区。  “万源的硒含量平均为0.32毫克每克,不仅高于全国土壤的同等水平,也高于四川其它地区。”成都市理工大学副校长倪师军说,万源大部分土壤为优质富硒土壤,不仅富硒而且清洁。据悉,目前万源出产的巴山雀舌名茶、旧院黑鸡、马铃薯、珍珠花菜等100多种农作物,均富含硒元素。其“旧院黑鸡蛋”已被农业部评为有机产食品,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还授予万源为“中国富硒茶之都”称号。  建设“硒”产品基地  万源市狠抓基地建设,为打造“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基地”奠定产业基础。  万源的富硒茶是该市特色农产品当中的一个骨干项目,该市将利用巴山雀舌这个名牌产品为龙头,大规模的建设富硒茶基地。该市已经规范的基地已有48个,“以基地带农户,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推动富硒茶产业的发展。通过2-3年的努力,使该市的富硒茶基地能够达到15万亩以上,茶叶的产值,包括深加工的茶饮料等,整个茶产业的产值争取上5个亿。同时,该市大力发展茶旅游,通过举办茶文化节等活动的工作思路,擦亮“中国富硒茶都”名片。  该市在大竹河片区规模发展,在青花、旧院片区,草坝、竹峪片区有选择性地发展,整体推进“中国富硒农产品”基地建设,逐步实施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马铃薯方面,在年期间,重点建设脱毒马铃薯原种繁殖基地200亩,原种扩繁基地2000亩,生产种薯基地5万亩,每年种植脱毒马铃薯25万亩,建成川东北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和菜用薯供应基地。  到2020年建成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10万亩,年产量600万公斤以上,产值5000万元以上。以四川天予植物药业有限公司为依托,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商业化定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根据辖区乡镇的土壤、气候、资源特点,扩大建设规模。  3-5年内该市扶持发展起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的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2-3家,开发以美味牛肝菌、大红菇、羊肚菌、松乳菇等为主的野生菌干品和盐渍品,年产量达到200吨以上;争创省级以上名牌菌类产品1-2个;全市食用菌产业年总产值达1亿元以上。  保护“硒”产业品牌  万源市在富硒基地建设中将狠抓品牌质量,建立品牌控制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系列标准生产,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逐步推广规范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同时对于农业投资方面,将更注重从深加工等下游产业引导。  该市在富硒产品开发中,推行院市合作模式,与成都理工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依托天然富硒地带、独特的气候环境条件及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基地,先后开发出富硒农产品37个,其中茶叶、旧院黑鸡、巴山生态老腊肉等七类产品已形成市场规模,年创产值3000多万元。  陈思永
Copyright 西南商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图文】富硒产业项目介绍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富硒产业项目介绍1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富硒养生项链小孩可以带吗_百度宝宝知道富硒农业看平安-海东时报
富硒农业看平安
——写在平安区高原富硒产业发展论坛暨招商引资洽谈会召开之际
□时报记者 邵秀芳
河湟谷地的宠儿&&平安,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终于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时刻。
6月21日,海东市平安区高原富硒产业发展论坛暨招商引资洽谈会将在古驿平安炫丽开幕。届时近百名全国知名富硒领域的专家、企业代表将集聚一堂,针对平安富硒产业发展、富硒品牌打造、富硒产品开发等课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并与中国农业大学、武汉油料所等科研院所协作,引进技术、引进项目。&富硒产业将会成为平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极,举办富硒产业发展论坛,对提高平安区富硒产品综合开发能力,促进产业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平安区区长汪源来在规划这一产业时的憧憬,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这将是一场现代农业文化大餐。从2010年蹒跚学步,到2015年平安位列&中国十大富硒之乡&, 从农户到基地,从基地到企业,在平安区,富硒这一资源优势开始一步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富硒果蔬生产基地、富硒饲草种植基地、富硒马铃薯种植基地、富硒牛羊肉生产基地、富硒禽蛋生产基地、富硒大蒜种植基地六大基地初具雏形。古驿平安的&华丽转身&折射出这一产业的欣欣向荣。
那么,平安到底凭什么吸引国内外客商云集此地?
政府助力&硒&望无限。据测量,平安区的富硒土壤面积达到520平方公里,土壤的硒含量一般在每千克0.23至3.0毫克,平均每千克为0.44毫克,高于全国土壤硒背景值,不仅富硒土壤面积较大,而且土壤含硒浓度适中,土壤硒的赋存条件好,不存在重金属伴生问题,发展富硒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优势。2013年,为充分利用丰富而独特的富硒土壤资源,原平安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打造&高原硒都&的战略目标,实行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效能运作、高规格推进,将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点、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撑点、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来全力推进。在招商引资上能高规格组织招商引资,在投资上能够大手笔。同时,为做大做强富硒产业,平安出台了扶持富硒产业发展的文件,把富硒产业开发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实抓好。成立了富硒管委会,由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投入到商标注册、产品认证、技术开发及产品检测等工作中。同时,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跟进、农民和社会参与等多渠道、多层次的富硒农产品开发投入机制,力争&高原富硒之都&实至名归。
富硒富民,农民乐开怀。平安区以&富硒&打造农民增产增收的&富路&,让古驿重新唤起了生命力。据统计,目前海东市平安区高原富硒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产值已达4.27亿元,富硒产业链已带动当地将近2000多户6000多人就业。另外,通过&公司+协会+科技示范+农户&的经营模式,目前平安区已经分别在八个乡镇建起了富硒果蔬、饲草、马铃薯等大型生产基地。在白家村、沈家村、大寨子村等地,以种植无公害瓜果蔬菜为主的白沈沟富硒设施农业长廊已经形成规模,培养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2260名,户均增加收入5000元左右。此外,在富硒设施农业长廊所辐射的五个村子中,当地的120户贫困户,以&农户给农户&打工的形式实现就业,每人工作20天可领到1400元工资。其中二三十户贫困户通过政府补助和自筹资金的方式,投资3.2万元建起了蔬菜温室大棚,收入达到3万多元,实现了脱贫。
以&硒&为贵打造富硒产业链。一家家企业落户新田,一个个产业变大变强。富硒黄瓜、大蒜等7个蔬菜品种分别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检测,富硒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取得新突破,绿雏蛋鸡、环宇蒜酱、芳谱菜籽油、金阳生猪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安驿&、&圣粞&两个富硒产品跻身省级著名商标序列。&高原硒都&健康平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正在高原大地传播开来。
2013年,青海绿雏富硒农畜产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颜琦在平安区三合镇张其寨村建起了最初的富硒蛋鸡养殖场,随后又在洪水泉乡流转土地2000余亩,进行规模化林下生态土鸡养殖,种植富硒含量较高的燕麦、苜蓿草等农作物,以生物转化的饲养方式,实现了鸡蛋的自然富硒。同时,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周边千名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产自海东的紫皮大蒜,蒜瓣肥大,汁多,辛辣气味浓郁,具有显著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在参加了一次又一次国内农产品博览会之后,青海环宇农牧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建庵发现,青海紫皮大蒜在国内市场上的知名度几乎是零。于是,林建庵将目光转向了家乡特产的具有高原特色的农产品紫皮大蒜。在不到5年时间就他把公司办成集科研、加工、恒温贮藏、基地种植、销售为一体的产品多元化企业,固定资产上千万元。如今,青海富硒蒜酱深受合肥、北京、广州等多个地区消费者的喜爱,并远销日本、越南、沙特阿拉伯等国家。
草莓甜了,油桃红了,洋芋花开了,就在这生机盎然的季节里,平安的土地上又种下了一个新&硒&望。古驿平安携手此次论坛合作,必将深耕出一片现代农业&蓝海&,我们拭目以待。
平安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富硒产业
近日,在青海环宇农牧实业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将一箱箱富硒蒜酱打包装车销往香港、澳门等地。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被誉为&抗癌之王&。富硒农产品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补硒方式,富硒产品的开发附加值高,前景广阔,商机无限。据测量,平安富硒土壤面积较大,为该区发展富硒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产业脱贫奠定了良好基础。平安区委、区政府抓住机遇,瞄准&富硒&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着力打造&富硒之都&&&
以园区为平台,打造产业引擎。按照规划设计,以现有平安硒岛为依托,按照&两年打基础,三年显雏形,五年见形象&的发展思路,打造一个2000亩左右的富硒产业示范园,园区集生产展示、加工销售、产品研发、博览体验、观光休闲于一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每年走出去、请进来,引进入驻一批以富硒饲料、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富硒功能性食品、硒强化剂、药品开发为主的有一定实力的龙头企业,发挥集聚效应。把示范区建设成为集科技创新、富硒农业展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农业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打造成为集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和理念新、模式新、产品新于一体的高原富硒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强大引擎。
以基地为依托,增强发展后劲。建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规模农产品基地,高标准、高水平建设规模化特色富硒产业基地对平安发展富硒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现有的白沈沟富硒果蔬种植示范园、青海金吉富硒产业园、金阳光富硒产业园已建成的4处各占地500亩以上的富硒果蔬种植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高标准建设紫皮大蒜、红提葡萄、大果樱桃、富硒马铃薯、富硒高原肉、奶等原料专业化生产基地,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富硒食品。重点建设千亩以上的富硒生产示范基地20处,发展富硒鸡蛋、富硒果蔬产业两大重点产业,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富硒产品产销一条龙模式的发展。在巩固传统产业、壮大区域重点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兴特色产业,拓宽富硒产业发展空间。
以企业为核心,保证产业活力。在龙头企业的培育上,平安坚持&特色、优质、生态&理念,坚持市场取向、政府引导、为民增收的原则,有规划、有标准、有规模地开发富硒产业,充分发挥富硒资源特色优势。扩大合作领域,使更好的富硒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平安。今明两年,力争要引进五个千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打造五大富硒产业链,即富硒蛋鸡产业链、富硒大蒜产业链、富硒马铃薯产业链、富硒燕麦(饲草)产业链、富硒牛羊肉产业链,培育3至5家知名品牌。培育富硒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重点发展富硒休闲小食品、富硒肉制品深加工企业、富硒饲料加工、富硒蛹虫草精深加工四大领域,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并按照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的要求,提高富硒产业发展水平和富硒产品附加值。
以要素为保障,破解制约难题。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资金等基本要素的保障。发展富硒产业,做大做强富硒品牌,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水利、国土等部门政策,通过项目包装,整合资源,加大富硒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田间作业条件。实行政府扶持,对富硒区内改良品种、种植优质富硒农产品的农户实行补贴,提高产品质量与档次,增强富硒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突出重点,将政府性投资基金投入到富硒农产品高新技术开发、品牌宣传、监测检验体系建设等方面,着力于富硒产品保鲜、贮藏和深加工技术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引导和引进企业加大投入力度,着手开发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向工业制造业形态的转变,切实将平安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截至目前,平安区高原富硒现代农业示范园,共成功引进农业项目企业14家、产学研推机构1家,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1个,项目预期总投资1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1.25亿元,2014年已实现产值42亿元,解决农民就业2万人,带动农民增收超5亿元。 打造了富硒鸡蛋、富硒马铃薯、富硒青稞全粉、富硒油菜籽等特色产业,开发了10大类、60余类富硒农产品,初级富硒产品生产、富硒产品深加工、富硒高新技术产业、富硒旅游产业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富硒产业群落密集区,并逐渐成为平安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赵桂慎博士认为,平安区发展富硒农业要以全产业链模式打造富硒产业,充分利用平安区的地域优势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同时借助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互联网+&等手段,提升平安区&高原硒都&这一区域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实现平安区富硒农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使富硒农业产业成为带动平安区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引擎。
平安富硒产业发展&路线图&
近年来,平安区致力于富硒产业发展,依托富硒优势资源,延伸富硒农畜产品产业链,大力发展大蒜、鸡蛋、薯条、燕麦片、菜籽油等精深加工产品,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富硒资源已成为平安区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目前,平安区富硒农业园区已形成以&两园一基地&建设为中心,辐射带动其他基地发展的格局。今年,平安区提出&编制一个规划,打造一个园区,建成一批基地,引进一批企业,树立一个品牌&。
以园区建设为核心,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按照规划设计,以现有平安硒岛为依托,按照&两年强基础,三年显雏形,五年出成果&的发展思路,打造一个2000亩左右的富硒产业园,以富硒农业、富硒产业园区、富硒文化休闲产业为抓手,重点建设集生产、加工、研发于一体的全国知名富硒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五大产业链&,即&富硒蛋鸡产业链、富硒大蒜产业链、富硒马铃薯产业链、富硒燕麦产业链、富硒牛羊肉产业链&,培育3至5家知名品牌。建立&六大生产基地&,即:&富硒果蔬生产基地、富硒饲草种植基地、富硒马铃薯种植基地、富硒牛羊肉生产基地、富硒禽蛋生产基地、富硒大蒜种植基地&。按照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的要求,提高富硒产业发展水平和富硒产品附加值;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富硒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成片、突出规模&的原则,立足平安实际,确定和培育有利于富硒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的马铃薯、燕麦、大蒜、蛋鸡、牛羊肉等主打品种,以此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带动整个富硒产业的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增强富硒产业发展后劲。一是发挥平安区富硒产品检测研发中心的作用,整合科技资源,实行以院校为依托、富硒产品检测研发中心为基础的富硒产品研发科技平台,增强富硒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富硒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检测研发中心顺利运行,并早日取得资格证书。三是支持产品研发。有针对性的编制和申报项目,争取上级政府的项目资金,支持富硒新产品开发、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以打造品牌为目标,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利用传统的新闻、网络、电视、报刊、广告等方式宣传富硒产业产品的基础上,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研讨会、产品销售等平台,依托旅游、餐饮、文化等载体,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宣传推介富硒产品,使游客客商一进入平安就能感受到富硒文化的浓厚氛围。二是打造富硒品牌。全力打造&中国高原硒都&、&高原硒都&健康平安&等地域品牌,积极建立自有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三是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参加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权威学会的评审活动,争取给平安冠以&中国高原硒都&称号。积极打造&中国高原净土富硒区&、&中国高原富硒养生区&品牌,发挥品牌最大效应,实现品牌应有价值。
&十三五&期间,平安区将依托富硒产业提升全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到&十三五&末,富硒农作物耕地面积达到20.85万亩,打造3至5个名牌富硒农产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 %以上,使富硒农产品经济附加值提高2至3倍,富硒种植业新增总产值达到26.6亿元,富硒畜禽产品新增总产值超过7亿元。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在富硒产业发展中的贡献率,不断研发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建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规模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创立一批富硒农产品名牌,建立完善农业优势产业科技和市场创新体系,扶持兴办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将平安打造&中国首个超净富硒区&和&中国高原富硒养生区&,按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富硒鸡蛋和富硒设施果蔬两大重点产业,集中力量建设&高原硒都产业园区&,把平安区建设成为国内主要的富硒产业集聚区和硒文化体验城市,让富硒土地流金淌银,这个&路线图&让平安人的富硒梦不再遥远。
本报数字报:,订阅海东时报及手机报,登陆东城网:或关注海东时报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腾讯微博,海东时报6大平台将一同与读者聚焦海东,见证发展,感受成长的力量。
版权所有 海东时报社 @copyright
备案号:青ICP备号-1; 数字报新闻许可号:青000010号;
站长统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