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氏骗局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质量

出自 MBA智库百科()
庞氏骗局(Ponzi Scheme)
  所谓庞氏骗局是指骗人向虚设的,以后来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者以诱使更多人上当。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的变体。
  1917年,查尔斯·庞齐(Charles Ponzi)注意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的带来的混乱,觉得有机可乘。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移居波士顿在那里开设了一家所谓的“证券交易公司”,向外界宣称该将从西班牙购入法、德两国的,加上一定的转手以卖给,以此赚取美元与战后严重贬值的法、德两国的“价差”。事实上这个根本赚不到钱,但还是有些人冲着一个半月内能获得50%的回报率去尝试,让那些初期投资者感到狂喜的是,他们如期获得了。狡猾的庞齐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获得了难以置信的赢利,这一 “消息”大范围地扩散开去,庞齐成功地在几个月内吸引了数万名投资者,累积获得的就超过了1500万。后来当波士顿媒体的报道造成新投资者对公司的质疑和观望,使公司没有新的来源去支付先期投资者的时,他关掉店门,带着约4万名的毕生积蓄逃之夭夭。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实质上是将后一轮投资者的投资作为支付给前一轮的投资者,依此类推使卷入的人和越来越多。毕竟投资者和资金是有限的,当投资者和资金难以为继时,庞氏骗局必然骤然崩溃。事实上,庞氏骗局既不是起源于庞齐、也不可能止于庞齐,而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广泛地存在。庞齐的骗局只不过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罢了。
  庞氏骗局得以长期延续的方式:无限接近极限、不断调整骗局、拆东墙补西墙。庞氏骗局形式上不尽相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判断庞氏骗局的特征:
  一是鼓吹无极限的单向性增长(尤其是几何级数的增长);
  二是增长的基础建立在“良好预期”,而“良好预期”远远偏离现实状况;
  三是维持某种持续增长局面的前提是社会普遍持有某一“”,而这一“信念”并无可信的物质基础;
  四是当某一“信念”变得脆弱之时,“信念”标的物出现调整,而通过树立新的“信念”来维持局面不被打破。
  现实金融系统的庞氏骗局特性,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认识:
  第一,金融体系没有物质的根基,随时存在崩塌的危险。
  获利的方式是从广大存款户那里以较低的利息获得,再以比较高的把款贷给需要资金的。众所周知,普遍存在大量的(银行放贷额远比它的存款多得多,规定的越低,的倍数就越大,越高则贷款的倍数较小,通常都在10倍左右)。银行的风险在于,当众多储户由于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甚至由于听信某一传言)而要求把取出来,而根本无法及时收回,发生危机也就在所难免。所以只要发生一定比例的挤兑,银行必然倒闭,与之相关的一切活动也难以幸免。整个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没有稳固基础上的,随时都有崩塌的风险。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各家银行均以“”为信条,而实质上任何一家都具有显著的庞氏骗局特征!
  第二,,以式庞氏骗局贯彻始终。
  是金融体系的必然产物。在现代经济中,信用经济规模加速扩张,而且结构日益复杂,在的基础上不断衍生出新的金融产品,它们与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毫不相关。至此,已经成为任何现代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往往造成繁荣的假象,所以容易受到追捧,具有强化的;又由于形式上的发展可以完全脱离实质经济,所以具有超出承受范围的倾向。当经济泡沫恶性发展时,结果就会表现为。
  所谓,
  其一是经济中虚拟成份的比重超出了的承受能力,出现严重扭曲;
  其二,在形成以后,某些特别是上的预期逻辑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使已经很高,由于极度旺盛,大多数仍然预计价格会进一步升高;
  其三,的非理性化致使的不确定性激增,失效。通俗地来看,金融衍生品,与传销中的传销品毫无二致,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只是传销计件的标的。中的“传销”盛行,源于人们对财富飞速增长的渴望,极易被所迷惑。最终都无法避免因资金难以为继而顷刻崩溃的结果。
  第三,、等金融产品都难逃走上传销式庞氏骗局之路。
  在今天的中,、、以及性的房产、土地、石油等等,都变成了,都成为了不断变更标的的“”,各种无实质内容的差别,只是不同名称的传销品而已。、、、石油等的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方式的飞速扩张与骤然破局:诱人的回报—带动众多的和价格的攀升—高回报率带动新一轮的参与者参与—带动潜在参与者持续的超高利润期望—进一步推高了价格—参与者作出价格只涨不跌的判断而不断追高买入,这样供需关系使得不断发散性地提高,直至资金难以为继时,这一循环就会被打破,庞氏骗局破局。金融体系面对必然破局的风险,不断创新的,就是当一种投资工具快要崩溃时,换成另一种投资工具继续炒作,而可以长久维持。这就使得的庞氏骗局特性更为隐秘而不会被轻易发现。但当难以为继、民众不再信任而拒绝跟风之时,破局是必然的。
  案例一:以为例
  投机性的股票交易就是以庞氏骗局方式制造出来的。通过一轮一轮的投入不断抬高,依靠后一轮的资金投入来给前轮的投资者提供,这样的游戏一直持续着、直至没有新的承接者而崩溃。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1998年7月为2028点的低位,到2000年4月一跃上升到5022点的高位,而到了2002年6月又下跌到1300多点。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IT概念”下的一个庞氏骗局。对于单只股票而言,假如公司每股投入是2元,为什么能够以2.5元发行?是因为人们预期这个有前途。为什么发行之后,它还可以涨到3元呢?因为当人们看到它的业绩增长之后,提高了预期。但由此而不断地提高预期,不断地提高股价到10元、20元,那就完全偏离了现实基础。根本无法凭本身的获得那么高的利润来支付“股民”的,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拿后面投资者的钱去补,至于后面加入的,则靠再后来的加入者的钱去补充……这样一个支付系统就属于典型的庞氏骗局,其结果注定是要崩溃的。在中国的上,形成了“庞氏群体”:进入股市的人并不在乎股票本身的未来业绩,而是期望“吃下家”来致富,所以已进入者希望有更多的新进入者。很多股民的心态也类似传销者,明知各种“概念”是一个骗局,但却希望自己买入后有更多的人进入,自己获利后再崩溃。
  案例二:以房地产市场为例
  房地产业成长过程中极易出现地产价格庞氏骗局。由于的市场炒作,会出现虚涨,出现成倍、甚至几十倍的飞涨。如日本的地产价格暴涨就是典型的例证,日本六大的,在1980年代的10年间上涨了5倍,地价总额高达4000万亿,相当于美国地价总值的4倍,土地单价为美国的100倍。1991年以后地价暴跌,泡沫破灭,至今尚未恢复过来。房地供需过程中的庞氏骗局,住房市场容易出现这样一个循环:从众的购房理念—带动住房需求和价格的攀升—带动的利润期望—进一步推高了房屋价格—认为房屋是不会贬值的而追高购买,这样供需关系使得价格不断提高,直至某一天购买房屋的难以为继时,房产价格将应声而落。房产价格的下跌,必然导致一连串资产的大幅减价,直至无法收回而导致金融体系的危机。
  案例三:庞氏骗局的中国例子——案 
备注:那是个极度盛行的时代。只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家。
数据:非法吸收公众存款450亿。
德隆2001年到2004年利用六家非法吸存460亿元资金。而据报道,司法机关的六家金融机构460亿元的非法吸存额,时间段为2001年到2004年,实际仅占其总吸存额的一半
方式:保底委托理财。
德隆旗下机构一直从事“保底委托理财”业务。法院裁定这种“保底委托理财”业务是一种变相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判决书认定:“友联等……吸收公众存款32658笔或与693个单位和1073名个人签订,变相吸收公众存款437.437亿余元,其中未兑付资金余额为 167.052亿余元”。法院判决书认定“保底委托理财”,即保底和支付获取客户资金的方式,其行为不符合的特征,与还本付息的基本性质一致,应属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结局:德隆,唐万新被判刑。
由于完全脱离企业内在价值的支持,这一游戏之得以维持,必须确保业务额的持续扩张。与的性质相仿,传销的本身只是一个载体,本身的无关紧要,核心的是整个传销架构的搭建和的金字塔效应。从2001年开始,由于的监管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媒体的不断报道揭发,终使德隆旗下机构不断发生风波,银行警觉,被盯上.....。
钟茂初.庞氏骗局与金融体系的“皇帝新衣”[J]中国期刊网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75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17页& 6页& 3页& 14页& 5页& 10页& 19页& 15页& 3页& 2页
本条目相关资讯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100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庞氏骗局"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又一个庞氏骗局:IGOFX中国区90后总代疑卷300亿跑路|张雪娇|IGOFX|跑路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又一个庞氏骗局:IGOFX中国区90后总代疑卷300亿跑路
  6月11日之后,张建和冯婷有了一个共同身份——“IGOFX金融骗局”受害人。张雪娇是IGOFX外汇交易平台中国区总代理。6月11日,她卷款跑路,至今下落不明。据媒体报道,近40万名IGOFX投资者约300亿人民币“被骗”。这被称为又一个“庞氏骗局”。
IGOFX外汇交易平台中国区总代理张雪娇,出生于1991年。
  跟单获利的10%付给推荐人,级别越高,收益越高。
  IGOFX宣传材料称其受到瓦努阿图共和国金融服务委员会监管。
  截至昨日,“IGO中国维权总群1”已有1909名成员。
  该外汇交易平台被指实为“庞氏骗局”,报道称近40万人受骗;深圳警方已立案调查
  6月11日之后,张建和冯婷有了一个共同身份——“IGOFX金融骗局”受害人。
  一个半月来,包括张建、冯婷在内的受害者在不同的城市组织维权队伍,寻找受害者、建立QQ群、收集受骗信息,并向公安部门举报。
  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找到张雪娇,追回损失的资金。
  张雪娇是IGOFX外汇交易平台中国区总代理。6月11日,她卷款跑路,至今下落不明。
  据媒体报道,近40万名IGOFX投资者约300亿人民币“被骗”。
  这被称为又一个“庞氏骗局”。
  IGOFX“崩盘”于今年6月8日。当天英镑对美元汇率急剧下跌200点以上。
  IGOFX投资者发现,该平台上的“止损线”形同虚设,所有投资者账户全线爆仓,大量资金“被蒸发”。一名上海的投资者在该平台共投入210万元,他设置的“止损线”为85%,也就是当亏损达到15%时,将及时止损,但当天过后他的账户只剩下10万元,且无法提现。
  这个名为IGOFX的外汇交易平台打着“躺着赚美金”的口号,宣称一年可获得7倍、两年66倍的基金收益,加上分红及“人拉人,获奖励”,在进入中国半年左右的时间里,疯狂发展下线约40万人。
  在民间反传销人士李旭看来,IGOFX的拉人头、层层返利等行为已涉嫌传销。近年来,不少新型金融传销组织,打着炒外汇、虚拟货币等新概念的旗号迷惑投资者,实际操作的仍是金字塔结构的传销模式。
  新京报记者接触了约20名IGOFX的投资者,他们均表示当初被亲戚、朋友拉入伙。一名湖北的投资者被朋友拉入IGOFX后,又让自己的20多名亲戚朋友在IGOFX开户。
  河北唐山人冯婷就是被亲戚发展成了一名下线。
  今年3月初,亲戚在微信上对冯婷说,找到一个很好赚钱的项目——IGOFX外汇交易平台。有两种赚钱的途径,第一种是寻找投资者进入平台;第二种是直接投资。“这是一个躺着赚钱的项目,以小博大,外汇生意,就是钱生钱。”亲戚的话让冯婷半信半疑,一个月的软磨硬泡后,冯婷还是动了心,她投了3万元人民币,选择投资者身份。
  亲戚的身份是第一种,主要寻找投资者进入平台投资并从中获利。投资者把资金通过系统托管给操盘手,收益的70%属投资者,操盘手拿走20%,剩下的10%则付给四个级别的介绍人,级别越高,收益越高。
  今年4月,天津人张建和冯婷一样,经过姐姐的介绍进入IGOFX,他分两次投入了600美元。
  一开始,张建和冯婷对于IGOFX能让自己赚到钱深信不疑,这份信任随着代理人给他们发送的平台盈利数据又一点一点地累积。
  “每天都有分红,他们还会拿一些交易记录给我们看。”张建说。
  在一个叫为“IGO外汇”的群里,冯婷、张建每天都能看到代理人发的盈利截图,“感觉有图有真相。”
  冯婷也确实尝到了甜头。
  3月底,她得到过一些分红,有好几千元。不过4月份后,她再也没拿到过分红。
  6月11日,冯婷登录平台,发现自己的本金和交易记录信息都没了。她哭着打电话给当初介绍她入伙的亲戚,“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上面的代理都联系不上。”亲戚的回答让她不知所措。
  同一天,张建突然接到姐姐的电话,“出事了,钱提不出来。”他登录IGOFX网站查询个人资产,所有信息包括所投入的资金全部消失。
  他们想去“IGO外汇”群一问究竟,却发现群已被解散,近2000名群友被踢出群。
  “消失”的张雪娇
  6月11日,IGOFX中国区总代理张雪娇卷款跑路,至今下落不明。
  当天下午,张建等人到处寻找张雪娇的下落,她的同学提供了电话号码,但是已经关机,无法联系,“她的同学也都被骗了。”
  电话关机、微信不回,张雪娇“消失”了。在众多IGOFX被骗者口中,张雪娇有一个马来西亚的老公,她老公实为IGOFX的大股东。张雪娇卷款跑路后是前往马来西亚与其夫会合。
  此时的张建等人才发现,他们对于张雪娇一点都不了解,甚至有些人在事发后看到张雪娇的照片才知道,看起来甜美柔弱的张雪娇竟“导演”了这么大的金融骗局。
  在众多投资者眼里,张雪娇有很多标签——成功人士、高颜值、年轻、有背景……
  作为一名90后,26岁的张雪娇之所以让众多投资者信任,不仅是因为她是IGOFX中国区总代理,也因为她在马来西亚的老公在背后为其操盘。“那么大的一个平台,没人想过会出事。”张建说。
  “她很会说,做事很精明。”这是张建和冯婷对张雪娇仅有的一点直观印象。在没出事前,张雪娇经常会向下面的代理人提供交易截图,再由代理人将截图发在QQ群里,“除了一些高级代理外,很少有人见过她。”
  事发后,张雪娇的身份证及户口等信息被扒出。
  网上曝光的张雪娇户口本显示,她出生于1991年2月,户籍地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住址为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星火北路72号。
  有投资者曾根据张雪娇的住址信息前往常州市,但无法找到张雪娇。
  “星火北路72号”目前已成为一家汽修店。该汽修店人员表示,近一个月陆续有人上门讨债,一进门就要找张雪娇,店里根本就没有这个人。现在这个牌号是新的,老的“72号”早就不在这儿了。
  资料显示,张雪娇为常州某职高毕业。该职高一名陈姓老师向新京报记者确认,张雪娇是她多年以前的学生。但陈老师近期因张雪娇事件生活颇受影响,不愿多说。
  此前,陈老师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张雪娇成绩好,人也长得漂亮,还担任班干部,同学关系很好;她读的是五年制大专,学的是财会专业。2011年毕业后她很少跟学校联系。
  张雪娇跑路后,被称为“IGOFX南京办事处负责人”的武加伟电话也被打爆。每天,都有受骗者打电话给他询问张雪娇的下落或讨说法。
  7月23日,武加伟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否认自己是IGOFX南京办事处负责人,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被当作南京办事处负责人,“我只是一个会员,投资IGOFX亏损了100多万,我也是受害者。”
  据武加伟介绍,他在南京有一家从事信息服务的公司,今年5月,张雪娇主动向他的公司寻求合作。之后,合作手续还没有办完,IGOFX就发生了崩盘事件。
  武加伟对张雪娇的第一印象挺好,但是崩盘事件后,他一直无法与张雪娇取得联系,他也不认识IGO公司的其他管理层,“张雪娇不是IGO的老板,她就是一个代理。”
  资金未进入外汇市场去向成谜
  除了神秘的张雪娇,IGOFX还有很多疑点。
  新加坡华人苏静慧此前也是IGOFX的会员。2016年9月,她按照IGOFX发送电子邮件时备注的公司地址,委托新西兰的朋友到奥克兰市艾伯特街的IGO&Holding&Limited公司查看,发现该公司的办公地已人去楼空。
  苏静慧称,她立刻与IGOFX的上线对质,“IGOFX的人都认为我搬弄是非、搞破坏,把我踢出群。”此后,IGOFX改口称公司搬去了瓦努阿图,苏静慧觉得受骗,便撤资脱离了IGOFX。
  7月23日,新京报记者登录新西兰政府专门查公司注册的网站“COMPANIES&OFFICE”,查询IGO&Holding&Limited,发现有两家重名公司,一家公司注册于2013年5月,地址是奥克兰市艾伯特街,并于2015年6月注销;另一家公司注册于2016年12月,地址在奥克兰市文森特街,目前依然在册。
  据IGOFX外汇交易平台官网介绍,IGOFX总部设于新西兰,是一个“一站式的外汇交易平台”,受到瓦努阿图共和国金融服务委员会监管。
  瓦努阿图是南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岛国,陆地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监管的最大特点是离岸监管、申请简单、监管宽松,只要给钱基本就会发牌照。
  7月21日,新京报记者在IGOFX官网上看到一份电子版本的瓦努阿图监管执照,显示公司名称为IGO&GLOBAL&Limited,成立于日。其条款指出该执照的有效期为1年。
  除了公司名字,瓦努阿图监管局也查不到IGOFX公司的股东或其他任何信息。也就是说,即使资金链崩溃,IGOFX也可能全身而退。
  最大的疑点在于“交易数据涉嫌造假”。
  多名投资者表示,投资的钱根本没有参与到真正的外汇大盘交易。投资者所谓的“盈利”其实是来自不断加入的“下线”或代理的资金,也就是拿新开户投资者的钱,付给最初开户的人作为“盈利”。
  “我们的钱根本没有进入外汇市场。”云南大理的投资者张国忠说,他查询自己的MT4软件(一款市场行情接收软件)交易记录,发现自己进行的外汇交易有操作记录,但凡是托管给操盘手进行的交易均没有交易记录,“只要选择托管,钱就会从账户中扣除。最后只有交易结果,没有交易过程。”
  所谓的托管,也被称为“跟单”,是IGOFX官网所称的该平台一大特色。用户只需要向平台的操盘手托付资产,无需再做操作即可获得利益。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IGOFX只是将MT4作为一个资金划转的中介,当用户选择跟单时,资金从MT4里划出,跟单结束资金会划转回来,MT4里没有交易记录,只有转账记录。但真正的外汇交易不管是自己操作、还是选择信号源跟单或者用PAMM/MAM多账号管理软件托管账号,资金都不会离开MT4账号,并且在MT4上有交易记录。
  这些被托管的资金,并没有交易记录,那么钱去哪了?
  7月21日,新京报记者致电MT4的开发商迈达克软件公司中国办事处。工作人员回应称,即便一个平台使用的是正版MT4软件,也无法确保平台本身是正规的,“MT4只是一款交易软件,任何公司可以购买,我们无权查询客户的资金是否真的通过MT4流入了外汇市场。”
  来自上海的投资者冯燕萍提供的汇款单显示,她于日打入IGOFX平台的69051元,实际上进入了一个名为银盛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账户,类型为“网络购物”。
  银盛支付是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其官网显示,公司拥有支付牌照,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业务。
  7月21日,新京报记者致电银盛支付,询问该公司与IGOFX平台的合作情况,该公司工作人员称需询问清楚再给予答复。截至记者发稿,尚未收到该公司的答复。
  IGOFX平台崩盘后,冯燕萍曾致电银盛支付询问资金流向。通话录音显示,冯燕萍的资金通过银盛支付的账户流入四家公司,分别是北京的两家公司和上海、河北的一家公司。
  上述四家公司均成立于2010年以后,时间最短的一家公司仅成立1年多。除了河北那家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万元,其余3家公司均是注册资本不超过50万元的小微企业。
  7月21日,北京一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表示对不明资金流入并不知情。另一家北京公司的工作人员否认不明资金流入,“我们公司一个月流水一共才几万块,没有其他的钱进来。”
  崩盘前被忽视的预警
  对于IGOFX外汇交易平台的种种问题,在其崩盘前,并非没有引起投资者的怀疑。
  从去年底开始,一些专业人士撰文披露IGOFX平台没有正规且知名的监管牌照,披着“外汇理财”的外衣,没有任何可靠的产品或服务,依靠会员的资金投入盈利。甚至有专业外汇平台在崩盘前3个月曾发布预警,希望投资者远离IGOFX。
  在上搜索“IGOFX&骗局”等关键词,在百度贴吧或是百度知道,可以查询到大量关于“IGOFX是骗局吗”的内容,大多内容集中在去年底至今年3月。
  去年11月-12月,有自媒体作者发布“令人担忧的IGOFX外汇骗局,一旦崩盘后果不堪设想”等多篇有关IGOFX的文章。作者自称一名“真正的外汇从业人员”,文中借用多份证据直指该平台交易数据造假,并指出该平台就是在利用与投资者信息的不对等上做文章,来达成圈钱的目的。
  外汇专业网站“外汇110”上,关于“IGOFX”的搜索共有36条。外汇110网是一家外汇交易商资料查询和投资者维权网站,5年间先后曝光了600多家虚假交易商,在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最早的一条咨询信息为去年5月30日发布,标题为“IGOFX是黑平台吗?”
  外汇110网于当年6月1日回复称:经查询获悉IGO没有任何监管信息,也就是不受监管的黑平台。网页设计也非常粗糙。请远离。
  今年3月4日对该咨询追加回复:经再次查询,IGO的监管机构属于离岸监管,监管非常宽松,一旦平台出事,没有地方可以进行维权。外汇交易风险大,不存在长时间都是保本盈利、稳赚不赔的。很明显IGOFX是传销模式,请远离!
  今年3月18日,“外汇110”发布《深度揭露IGOFX金融传销忽悠套路》一文,起因是“近期接到了大量关于IGOFX的咨询”。
  文章通过爆料用户提供IGOFX的各种宣传资料,总结出了IGOFX的三种高收益骗术,包括宣传新概念外汇跟单;上级赚取下线推荐人头费,级别越高收益越高;下线越多,订单量越多,返佣收益越高。
  文章称,结合以上三招骗术的运作方式,可以看到不管IGOFX如何宣传,也无法掩饰传销诈骗本质。事实上所有的传销都是这种模式,换汤不换药。
  金融传销的套路无外乎四个套路:高额利息或者利润作为诱饵;国外旅游、豪车抽奖、重金线上线下广告、名人效应等来装点门面,以显高大上;网页设计粗糙,有多个域名随时切换,曝光一个换一个;通常也会弄一个小监管,来获得投资者的信任。
  文章最后提醒投资者,远离IGOFX金融传销诈骗。
  一些投资者反映,他们也关注过网上出现的这些质疑声音,但每次一个质疑文章发出来,就有人发布相应的反质疑文章进行反驳,并指称所谓的质疑都是恶意中伤。
  “我们也不知道哪边是对的。”一名投资者说,加上当时IGOFX平台并没有出现问题,所以也就继续投资,“现在看来那些反质疑文章都是故意洗白的,我们被误导了。”
  4月底,张建也曾有过疑惑,IGOFX平台虽然投资者众多,但根本没有实际产品,是一个拉人头分钱的游戏,类似传销模式。不过,他依然想“以小博大,赌上一赌”。
  5月1日,他原本想一次性投入5000美元,但最终只投了500美元。
  这是他最后一次投钱。
  6月11日这天,对于张建和冯婷来说“像是昨天一样,印象太深。”
  在往IGOFX投钱时,冯婷对外汇的知识并不了解,被利益诱惑的她选择盲目跟投。“如果钱能拿回来,绝对不会再投资。”她说,事情变成这样主要是自己“太笨”。
  张建虽然知道IGOFX可能是一个分钱游戏的骗局,但他依然选择放手一搏,想做分钱的赢家,“到最后却是自作聪明。”
  “往往在出事后才知道真相。”张建想得最多的,还是怎么找到张雪娇,怎么把钱追回来。
  在张雪娇刚跑路那几天,一些受骗者花了很多努力去找她,最终没有结果。
  他们选择了报警。
  根据多名受害者描述,深圳是IGOFX在中国的诈骗起源地。6月30日,上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IGOFX受害者前往深圳市公安局集体维权,希望公安部门能够立案调查张雪娇和IGOFX平台,帮他们追回资金。
  7月22日,新京报记者从深圳市公安局了解到,警方已经立案调查,目前案件还在侦查阶段。
  在等待公安机关侦查之余,张建、冯婷等受骗者开始以所在的城市为据点,组建维权QQ群,统计受害人信息和被骗金额。
  截至7月16日,张建所在的“IGO中国维权总群1”维权人数达1919人;冯婷所在的“IGO中国维权河北分部”维权人数有199人;“IGO山东维权群”维权人数119人。
  随着统计表格的不断补充,统计得出的受害人数和被骗金额不断攀升。冯婷说,她掌握的受害者已经超过4000人。
  一名上海的投资者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个人损失达200万元。一名云南的投资者感到悔恨,他原来准备为姐姐治疗尿毒症的6万元全都没了。
  “群里有人想过自杀。”冯婷说,有投资者受不了投入所有的钱最后一分不剩,想选择轻生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经过群友劝说,才没有发生不幸。
  但从6月11日至今一个半月,张雪娇还是没有任何消息。
  日子一天天过去,冯婷也开始变得焦虑,她会经常失眠。每天看着群友们无奈的状态,她只能干着急。
  “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张雪娇。”不只是张建这样想,冯婷和一些投资者也设想过找到张雪娇的难度,“不抓到人,怎么维权呢?”
  张建说,如今他们能做的只有等待。
  近期,张建、冯婷发现,不断有人退出了维权群。群里也没了建群初期的活跃,就连骂张雪娇的都少了。
  偶尔群里会有人问:“抓到张雪娇了吗?”
  隔一两个小时会有人回一句:“没有”。
  群里再次安静下来。
  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是指骗人向虚设的企业投资,以后来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者,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金融领域投资诈骗。
  这种骗术始于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意大利裔投机商人。1903年查尔斯·庞兹移民到美国,1919年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骗人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庞兹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
  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兹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数万名投资者,累积获得的投资超过了1500万美元。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文中张建、冯婷、张国忠、冯燕萍、苏静慧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游天燚&陈奕凯
或许谁都不希望看到这样一个景象,不久的将来搭载Helio X30的某某...
腾讯在资本市场受此影响依然很是明显,7月4日,腾讯控股跌幅达4....
近日一款名为“全能车”软件受到人们关注,只要缴纳一份押金,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经济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