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是买个智能的还是买不到非智能电视的呢

辨别:智能家居、智慧家庭完全不是一回事
行业权威语录:智慧家庭与智能家居最明显的区别为:智能是手段,家居是设备;智慧是思想,家庭是亲情。智能家居是用智能化的手段控制家居设备;智慧家庭则是生活方式,是让家中设备感知人的需求,更好地为人服务,成为家庭成员的亲情和纽带!--家联国际洪佩军究竟什么是是智能家居?什么是智慧家庭?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家联国际率先提出智慧家庭平台开始,这个话题就一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193座城市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旨在打造信息化条件下的新经济、新生活、新科技的智慧型新城市。基于此,各地地方政府正在加大力度推进智慧化城市进程。作为智慧城市的细胞,智慧家庭的建设势在必行,进而在智慧家庭基础上形成的智慧社区、智慧地产,也成为各地规划智慧城市的主要途径。当前,全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北京提出要实现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的全面跃升,加快向世界城市迈进;深圳把建设智慧深圳作为推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突破口,打造功能完善的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宁波提出把智慧城市作为提升科学发展水平的战略选择的动力和方向,重点建设6大智慧产业;上海提出云海计划,为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云计算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持。独酌无相亲--智能家居:智能无情症自跨入21世纪以来,借乘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高铁”,各种标榜智能的家电产品蜂拥入户。“洗衣不用手,煮饭按按钮。”功能上的自动化、半自动化让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电无一不戴上了高科技的智能光环。这就是人们一直津津乐道的“智能家居”。但究竟实际情况如何?2013年12月,出自《经济参考报》的《家电企业智能战略陷入战术丛林》一文中,就清晰地描绘出了智能家电的困境:家电产品的智能化不足、碎片化的方案用户不买账等,家电企业要实现智能战略还需要跨越新高度。实际上,无论是智能家电还是智能家居,都只是智慧家庭的一个单点元素。很多智能家电企业就是缺乏智慧家庭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智慧,迷失于战术丛林中,从而游离于人们真正需要和市场发展趋势的智慧家庭门外。业内权威专家指出:目前智能家居及智能家电,在发展的道路存在着一些急需跨越的“硬伤”:第一、智能不智:打着“智能”的牌子,实际产品距离真正意义的智能控制有着技术、功能上的差别,甚至没有一点儿的“智商”,只是将传统的操控方式改变一下而已。第二、 智能低智:很多家电智能化设计不足,只靠单一的机械化智能开关控制,基本处于智能化的起步阶段。第三、互联不通:家电设备之间达不到 “互联、互通、互控”, 产品还处于“闭关锁国”的单独控制阶段,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整体互联互通需求、家庭被不同品牌割裂成多个“孤岛”,完全失去了智能效应。第四、智能无情:家电企业没有挖掘家电人性化的潜能,没有让智能家电真正发挥应有的家庭温暖、关爱等人文需求。家,是我们美好生活的温馨港湾,而由一个个“孤冷”的智能家电堆砌起来的智能家居,明显缺少了“关心”、“爱心”,显然不是我们所要想的生活方式。单体再智能的家电也代替不了家人之间的亲情和关爱!枝叶总关情--智慧家庭:心芯互联、心芯相印“互关友爱,家和融融”是中国千百年对家的温馨传承。家,是一棵大树,人为枝干、枝叶,是家的基本元素;“关爱心、责任心”是贯穿整个温馨家庭的“主脉络”;众多借助高科技打造的“智能家居”则点缀了家的“枝枝叶叶”。面对“各自为政”的智能家居“无情症”。智慧家庭所拥有的爱心、关心,则给智能家居开了一剂良方:智慧家庭赋予传统及智能家电思想,赐其灵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家这棵大树枝繁叶茂,生机无限。幸福家庭要求我们对家人要有爱心、责任心,其实智慧家庭,也有一颗“家芯--homeheart”,就是这颗“芯”让我们在充分享受现代科技的同时,又做到对家人的关心爱护,得享温馨天伦!年迈的父母,劳累了一辈子,为让父母安享现代舒适的晚年,孝顺的儿女送来各种现代化智能家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关心父母健康,为老人买了血压计、血糖仪等。据有关家庭调查报告显示:85%以上的老人对现代智能家电存在不会用、不习惯用、不敢用。这些冷冰冰的电器就成了摆设,甚至成为“鸡肋”。不用浪费儿女一番心思,用了怕不会用,用不好还会引出安全隐患。相比之下,智慧家庭中:儿女通过iComhome智慧家庭平台,只需手机轻轻一按,便可为老人打开家中电器,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可以通过“家芯”关联血压计、血糖仪等,随时用手机查看父母的健康状况,让孝心紧贴父母心。年幼的儿女,甜蜜的下一代,为了他们,爸妈付出了全部的爱。空调、电视、学习机、智能玩具,护眼灯……尽一切所能让儿女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调研,儿童家居面临众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家电使用不当所引起的危险更是不容轻视。爸妈总不能一直把孩子安置在视线之内,稍有疏忽可能会带来终身遗憾。智慧家庭中,爸妈的爱心会通过“家芯”传递,即使不在家,也可以随时掌控家中动态,用手机查看家中空气质量、温度等环境信息,指挥家中电器,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出门匆忙,家里不免有一些疏漏的小事:忘记关电源、忘记锁门、忘记关空调等;工作忙碌了一整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柔光灯、淋浴器、电视、空调、净化器……一切美妙的生活即刻就想感受,让身心充分放松!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不少现代人存在“出门综合焦虑症”:怀疑门窗没锁、电源、电器没关,上班精力不集中,出现明显的焦躁症状,也有人称之为“强迫症”。这种情况下,智慧家庭的“家芯”就会随时监控家中的门窗及电器使用状况,并通过感知你的习惯和家中环境,自动切断电源,将将信息发送到你手机上,让你放心,真正实现“家,未曾离开!”缺少了心的人,没有灵魂,没有思想,就会成为行尸走肉。缺少了“芯”的家就像一个冷冰冷的家电展厅,没有互动,缺乏温情。用家联国际董事长洪佩军博士经典的一句话来表达:智能是手段,家居是设备,智慧是思想,家庭是亲情!家联国际:智能家居与智慧家庭不是一个层次上的概念知道了智能家居中智能家电的各类硬伤,海尔、长虹、美的等国内智能家电业大佬,均在不遗余力地想方设法跨越瓶颈,向智慧家庭迈进。移动、电信等运营商和手机界的“苹果、小米、三星”也开始通过自有产品布局智慧家庭。这一切看在家联国际董事长洪佩军博士眼里,则充满了自豪:就在他们还在路上的时候,我们早已推出了全球首个跨品牌全兼容性的iComhome智慧家庭平台,完成了整个智慧家庭态圈模式。走在前端的家联国际为智慧家庭产业下了一个明明白白的精准定义:智慧家庭是智慧城市的最小单元,是以家庭为载体,以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为纽带,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健康、低碳、智能、舒适、安全和充满关爱的家庭生活方式。这个定义,得到行业的一致认同,并收录进百度百科等公众认知平台,创立了一项新的行业标准。相比之下,缺少了亲情为纽带的智能家居,单纯依靠智能化控制电器的行业局限,早已在行业升级的梯度上落下了明显差距,远不能与智慧家庭同日而语。敞开“芯”扉:智慧家庭解密智能家居时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不同品牌的家电产品,但由于它们无法互联互通。实际上,每个家庭都已经被不同品牌割裂成多个“孤岛”,这样也就失去了智能的价值。最终,智慧家庭还只能是梦想。深具家庭情怀的洪佩军博士,一直强调亲情是家庭的纽带。正是看到智能家居 “智能不柔情”的缺憾,带领团队,从构建生态圈的战略平台着手,通过软件主导硬件思维,借助家联网技术,破解了困扰行业的难题。家联国际所创的iComhome全兼容性智慧家庭平台采用“端+云+端”的创新架构,赋予普通家电思想,实现互联、智能、感知、分享的智慧家庭生态圈模式。一是互联。做到“家电互联、人家互联、家家互联”。作为智慧家庭,必须实现数据同步更新,智能终端高度协同,实现电视、冰箱、空调、PC、PAD、手机等多终端互联互通互控,也就是1+N模式,完成无限可能的互联互通互控。此外,除了家里人的互联互通,还要完成朋友圈的互联互通,甚至是多个家庭的互联互通互控。二是智能。做到“远程控制、智能分析,低碳节能”。在这个关键点上,当前的智能家居系统大多还停留在集中控制阶段,基本不具备灵活的远程控制、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析,以及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节能的能力,这三点还是企业需要建立的核心部分。
三是感知。做到感知“环境健康、家人健康、家居安全”。真正的智能家电是要读懂人心,主动为人服务,具备人智。智能家电不仅要根据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学历、兴趣、工作、地域等基本信息,精准呈现有针对性的内容,还能通过简单方便的交互方式,例如语音操控等,接收用户指令,迅速提供人性化服务。以此完成家庭环境、健康、安全的三位一体化。四是分享。做到“家人分享、朋友分享、网友分享”。产品必须具有非常人性化、极富人情味的网上沟通功能。智能家电让以往冷冰冰的电器物品成为联络感情、维系关系的纽带。孤单的家用电器“触网”后,就会成为家联网平台的一部分,是智慧生活的执行者,也是生活方式的信息源。这些设备、信息和所代表的生活方式,通过多终端的互动互联,用户可以随时与家人朋友进行分享与交流。
本文来源:21CN网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江苏钱旺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前端开发工程师(wap web)面试】自己没有准备好,毕竟...-看准网
江苏钱旺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南京市高新开发区星火路9号软件大厦B座7F公司介绍
网络创收广告平台
江苏钱旺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前端开发工程师(wap web)面试经验详情
自己没有准备好,毕竟...
面试地点:江苏钱旺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江苏
自己没有准备好,毕竟面试不是实际的工作,一些理论的东西还得张口就来才行,遗憾的是没给机会所以大家面试的时候得适当的包装自己
面试结果:感觉没戏
面试难度:有难度
面试感受:一般
按职位查看江苏钱旺智能系统有限公司面试
在江苏钱旺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工作过么?
给TA打个分吧!
来自前端工程师面试
来自文案编辑面试
来自高级JAVA架构师面试
来自数据分析师面试
来自UI/资深视觉设计(数据中心)面试
来自招聘经理面试
来自人事/HR面试
来自性能测试(数据中心)面试
来自iOS面试
来自Android面试
¥10875月平均工资
高于同行业
来自 32职业,46员工分享
平均¥10906
来自4员工分享
平均¥17234
来自4员工分享
平均¥21000
来自3员工分享
来自2员工分享
来自2员工分享
来自2员工分享
来自2员工分享
来自2员工分享
来自2员工分享
来自1员工分享
向该公司老鸟提问
1回答 · 1关注
1回答 · 0关注
1回答 · 0关注
看了该公司的还看了
小贴士:问题描述的越清楚,越能吸引老鸟来回答哟~
请输入问题
江苏钱旺智能系统有限公司面经:想知道江苏钱旺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怎么样?看准网(Kanzhun.com)免费提供江苏钱旺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招聘、江苏钱旺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工资、江苏钱旺智能系统有限公司面试、评价、工作环境招聘及员工等江苏钱旺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的信息。
关注看准官方微信
下载看准官方APP
关注看准官方微信
下载看准官方APP
爆料数十万公司信息爆料
互助职场人在线互动
工资公司实际工资查看
改简历专人改简历提高工资
老鸟私聊求助能挣钱
输入手机号,下载看准APP
扫码下载看准APP或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看准
订阅公司信息
订阅成功!
向老鸟咨询
把你关于江苏钱旺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的问题大胆的提出来,这里的8位老鸟很乐意为你解答~
写下问题吧~
提交成功!请静静等待老鸟们回答~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邀请微信好友帮忙解答
下载看准APP
立享畅读全站爆料前端智能依然面临诸多不足
随着安防智能化时代的开启,行业用户需要在前端设备中加入视频智能分析的功能以减轻后端的工作压力,但是嵌入到CPU中的智能算法将给ARM带来超负荷的工作量,最终的效果也是极差的。另外还有多种因素的存在,导致目前前端智能依然还只是辅助手段。
前端智能计算能力依然不足 成本太高
在人工智能领域,视频监控的海量数据,为后端的分析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虽然前端智能已经出现了许多专用的芯片,无论是英特尔movidius、英伟达的Jetson系列芯片,通用性较好,能够运行各类神经网络算法,但价格相对较高,主要针对高端市场。目前从大数据的角度去分析,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仅仅依靠前端摄像机的智能分析显然是不现实的。
智能前端解决的问题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初步的智能化筛选工作,把有价值的视频信息提取出来后送到后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和判断,两者分工明确,不能贴以竞争对手的标签。因为对于一个完备的安防系统而言,不存在前端智能会把后端设备替代的可能性,前端智能是缓解目前这种大多数以720P/1080P高清视频传输压力下的解决方法。
前端智能受到体积限制,解决芯片设计诸多问题
由于受到前端摄像机本身体积的限制,在摄像机的芯片加入智能算法,功耗肯定会比原来的大,散热量也会加大。
解决前端智能需要对CPU硬件进行科学针对性的设计,不断改善其功耗和散热的功能,相比于前些年,现在的CPU已经越做越好。其次是对嵌入的智能算法做优化的处理,尽量避免程序过于复杂,减少运算量,让一些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比如可以先将特别耗费CPU资源的算法先硬化到芯片中去,减少智能算法对处理器资源的占用,这样便可以大大提高运算的效率。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智能家居忽悠、伪需求太多,为什么消费者不买账?
本文主要针对智能家居消费类市场,而不针对工业类和工程类市场,消费类市场充分竞争,市场主要靠消费者整合营销长期经营的口碑结果,而工业工程类主要还是以关系型为主,可讨论的范围比较窄,也不是笔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智慧生活168立场,欢迎大家交流沟通,促进智能家居行业成长。
决策须谨慎,投资有风险。本文观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
以下为正文内容:
一、在中国有科技界三个比较奇怪的现象:
1,好多领域不是靠产业推动,而是靠投资拉动,投资热过后就尸横遍野,行业也被玩坏了。
比如,智能家居领域就是谷歌32亿美金收购nest后,智能家居开始被大量投资关注,但现在nest这个智能家居标杆型的企业都出现问题,现在智能家居也异常冷淡,从2014年到现在,好多智能家居创业企业都挂掉了,留下的一些还在半死不活的挣扎着,真正做的好活得好的智能家居企业非常少(这其中主要还是靠投资养着,很难自负盈亏)。
中国的投资好多是短期逐利型的,但智能家居领域的企业不能带来好的短期火爆,他们又讲去追逐下一个投资热点了。投资热点从团购到O2O互联网金融再到智能家居、智能硬件再到现在的VR、人工智能,其结果是投资把行业毁了。企业恶性竞争严重,最后行业快被做没了,企业到现在都还没盈利。一个行业的大部分企业靠投资维持生存是绝对不健康的。看看新美大与nest目前的现状,不仅令人唏嘘,曾经被给予了多少厚望。
2,好多领域都是从欧美照搬的,而不是根据中国国情自主创新的,结果造成大量水土不服与大量盲目复制,给行业发展和健康带来消极影响。
诚然,欧美,尤其是美国是科技的发源地与创新地,而且模仿美国优秀企业的模式在国内再加上好的背景背书,创业团队可以迅速拿到大量投资。但问问往往在于,你拿到投资的大多数钱在试验一个不可行的商业模式与不适合中国消费习惯的产品。尤其是智能家居领域,中国与欧美的很多产品在产品适用、电路结构、环境影响、商业模式上有很大不同,很多欧美的智能家居产品并不适合中国环境。比如,中国大部分房屋结构是混泥土的,而且家里家具装修不太规范,这对无线智能产品的信号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如果无线信号不稳定,产品的稳定性和体验就会差,如果产品的稳定性和体验差,其实就是不合格的质量问题产品,如果你是不合格的质量问题产品,作为厂商为什么要来销售,作为用户为什么要去购买?
3,好多人创业或企业转型不是基于能做什么好产品,而是基于拿多少投资,公司估值有多少高。
一些存在感与标签感的自我膨胀,结果劣币驱逐良币,行业下限被无限挑战,不作就不会死,给用户和行业真正的从业者带来巨大的伤害。因为这些人或这些企业本身的目的就是来打酱油的,随便看看能不能忽悠些投资,找点机会。如果几个月半年没有较大起色,就转换的阵地和新的热点。这些创业者和企业本质上与某些短平快的投资是一样的,如果结果达不到预期,他们可以轻松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地鸡毛和烂摊子让行业的长期坚持者给擦屁股。但问问往往是,标签和印象容易建立,但难以改变。用户被各种免费低价误导了,就难短期内再建立起行业信任感。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消费者,你给他说智能家居他会直接给你智能家居不实用,伪需求,售后差,所有槽点都吐出来了,即便你有好产品给他演示与体验,他已经先入为主了,就算产品再好,他已经不感兴趣了。问题是,这样一来,行业的长期从业者怎么办?怎么生存?怎么销售产品给用户?企业的营销与运营成本又要增加很多?
二、你的智能家居消费者不买账?你们的智能家居消费者也不买账?不买账企业怎么生存?
1,中国的各种红利逐渐衰退,经济将长期处于L型,也就是说消费疲惫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经济下行,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与购买信心。
我们今天好多人在购买产品时候,选择更偏于理性,不大手大脚了。为啥?赚钱少了,买东西贵了,辛苦攒了点钱被P 2P和股票套牢了。智能家居也好,智能硬件也罢,现阶段的产品大部分不是必需品,并且相对传统产品贵很多,但消费者却没有感受到真正的便利性与优质的体验感。智能家居产品可有可无怎么办?可有可无经济好的时候,赚钱多的时候,就尝试性的购买玩一下了,如果不好玩就当浪费了。现在可有可无对于消费者怎么办?基本是不买了。有相应的预算,还不如和朋友们一起聚会吃吃喝喝。这就是消费现状。虽然看起来餐饮比其他传统行业(我说的传统行业包括互联网行业)好一点,但相比过去几年的餐饮行业来讲,现在的餐饮行业差了一些,并且很多创业又跑进餐饮业了,各种促销,各种商业模式,让看起来繁荣的餐饮,实际上更加困难了。看看街边的店面经常写着转租出租就知道了。
2,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智能家居领域的产品,供严重大于需,大部分企业就成了炮灰。
我们刚才也讲到现在消费者对智能家居本身就需求较少,但智能家居创业公司,各种转型公司,各种创业辅助服务企业越来越多。供严重大于需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这里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同质化的山寨货,没有较好的用户体验与产品品质(本质上说一些产品出来其实就是制造的电子垃圾而已,虽然话难听,但的确是事实),产品同质化体验差就引到第三个问题上,这些企业怎么生存的?这些企业能生存多久?这些企业的价值在哪里?据笔者了解,一些企业刚开始的生存靠企业自筹或借贷一部分,后面所需的资金,产品销售很难获得,那就只有两种方法了,一种主要生存方法是靠拉投资补血,当然能拿到投资的毕竟少数,拿到投资不乱花,并且能持续做出来产品,带好一些销售的更少少数,所以,你会惊奇的发现,一些人的朋友圈这段时间宣传各种路演活动、他们的智能家居宣传页或PPT(为了拉投资),过一段时间朋友圈停止更新了(处于迷茫反思焦虑中),再过一段时间,朋友圈开始推荐农产品化妆品了(又开始新领域创业了,哈哈,不知道过一段时间又要换什么领域)。第二种生存方法当然是靠骗和忽悠了,忽悠一些客户做OEM了,忽悠渠道商代理商各种加盟费、代理费、首批款、预付款等等,结果就是代理商交了钱,进了货,销售不出去,厂商也不给退货,也不给换货。这种现象在2014年时候比较火爆,比如当时的家立方,贝尔豪斯,未来密码等等企业(这些企业现在都挂了,骗子跑路走人了),因为2014年谷歌收购nest后,很多人心里痒痒想进入智能家居,智能家居信息不对称,好多一心想做智能家居发财梦的代理商就被骗了。这就和好多人想通过P2P高额无风险赚钱是一个道理,你是急于赚钱,骗子是急于骗钱,你们一拍即合,结果没过多久,你就会后悔了,但你找不到人了。好的智能家居或从企业权益上讲,一定是可以退换货并且产品可以持续更新迭代的,否则这些厂商多半有点问题。现在为什么一些厂商难骗钱了,一是因为网上信息逐渐对称了,很多人智能家居不容易赚钱的这个事实,另外一些人会把被骗经历上传到网络上或分享到行业内圈子了,另外一点是,一些代理商在2015年也被股市和p2p套进不少钱,口袋不够骗了。
3,智能家居的品牌营销宣传太少,消费者的接触点太少,自然了解和购买智能家居产品的几率就减少好多。
智能家居属于科技产品,而且还是系统级的产品组合,相比单品的智能手机而言,更需要宣传和体验,并且购买后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给用户安装调试后,对用户进行一定的产品使用指导后,用户才会使用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家居的这些产品特性、系统特性、行业特性决定了智能家居销售渠道必须长期依赖于线下体验店,而不是线上的电商销售。从目前电商销售数据也可以看出,智能家居线上销售非常惨淡,更多还是来源于线下渠道和工程。但问题是大部分的智能家居线下体验店开在代理商的办公室或一些大的家居建材卖场或一些小区商铺里,而这些地方,消费者人流和消费者接触度非常低。销售数量与销售转化率自然会更低。因此智能家居代理商又怎么靠智能家居生存?很难,笔者所了解的好多智能家居代理商做了几个月智能家居,亏了几十万,又转行做其他的了,虽然说继续保持对智能家居的关注,但轻易不敢再碰了。还有一些代理商现在仍然坚持着,有些是因为有其他主营业务来支持弥补智能家居的费用,另外一些是基于智能家居爱好和感情咬牙坚持着,还有一些是因为前期投入过多过猛,一下子投入几百万,骑虎难下,死也要扛着,不能怎么办?除非有接盘侠,但接盘侠真的好难找的。
智能家居必须有大量用户接触的线下体验店与优秀的品牌营销理念与投入才能在消费前端市场获取更好消费者购买与口碑传播及从销售中获利的良性循环。至于具体门店要做怎么做,品牌营销要怎么做,需要结合具体市场环境、资金与团队储备、资源关系网络、消费者认知与购买转化、竞争情况等等综合考虑和具体分析执行并不断优化改善。
三、这届智能家居企业不行?
1,产品伪需求太多,用户体验太差
大部分的智能家居产品,是基于传统产品升级智能化的,比如灯光控制,家电控制,安防控制,但对于普通用户家庭,传统的灯光、家电需求已经足够了,现有智能产品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且智能产品价格较贵。这就很难让普通消费者有购买欲望。如果是针对别墅高端用户,他们主要会选择国外的高端智能家居品牌为主。因此,现在很多智能家居产品的定位与定价比较尴尬和积累。另外由于智能家居是新领域,消费者并没有行业认知与品牌认知,这个过程非常漫长,这样造成了智能产品销售困难的重要原因。比如智能马桶这个概念很久了,但中国人还是很难接受这种使用习惯,TOTO推广了这么多年,效果还是比较普通。因此有价值的智能家居创新产品是比较难的,好多智能家居只是简单的讲产品联网控制而已,这些功能需求并没有给用户带来更多好处,相反可能由于用户对传统产品的习惯使用以及对智能产品的不习惯使用,对用户体验和实用造成困扰和麻烦,并不是一些智能家居厂家需要的那样便利智能好用。这也就直接造成了现在多数智能家居厂商的产品伪需求太多,用户体验太差,厂商难以生存,只能过多依靠忽悠投资或忽悠代理商进货。
2,产品同质化严重,智能家居企业太多了,品牌营销做得太差
由于智能家居行业太火,很多人的创业新领域或很多企业的转型新领域被圈定到智能家居领域,这就造成智能家居从业企业过多,过于拥堵,但企业实力参差不齐,好多创业者或转型者要做只能家居其实并没有智能家居经验或研发积累,好多资金储备也较差。这就容易造成产品同质化严重。由于智能家居行业消费认知较少,产品需求较少,这样大量同质化产品要销售就只能被迫降低来抢有需求的代理商客户,但真实的终端用户短期内并没有增加多少。这样好多智能家居迫于生存压力,投资又很难拉的情况下,就继续拉低行业门槛或干脆虚假欺骗客户,不断演绎行业下限和突破行业下限。因此,你会发现有些企业前段时间还在媒体或论坛上吹得牛哄哄的,结果过段时间就挂掉了,这是正常现象。
因此智能家居领域的厂商或创业者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不断降低和拉低行业门槛,还可能带来不好的行业影响,但并没有给行业带来更多真实的价值。智能家居领域的基础研发、产品创新、产品优化、协议优化、产品跨界共赢与博弈这些产品前端问题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带来较好的用户体验与产品性价比和实用性。但我们要知道,用户购买一个产品,更多是你需要宣传营销,用户才可能接触了解,才可能有更多用户去购买。智能家居难与传统行业之处,还在于消费者对智能家居并不知道,这样厂商就更需要做品牌营销了。但好多厂商认为消费者教育认识是大厂家的事情,他们只需要坐收渔利。但问题在于,你不做品牌营销,你的产品能有更多的销售吗?你没有更好的产品销售,还没等到坐收渔利的时候,你的公司可能就挂了,但大公司还在,谁给谁做了嫁衣。品牌营销是给一个公司的事情,而不是大公司的事情。笔者见过好多智能家居厂商创始人讲他们的产品如何如何好,将来会销售多少多少的,结果一年过去,公司还是原地不动,资金也快用完了,想在回天乏力也难了,没有一定资金实力,做智能家居产品创业或转型真的太难了。智能家居领域有太多的坑和未来路,每一次尝试与踏空,你都需要有足够资金来支撑你企业的生存,否则只能看着其他企业好,自己企业先刮掉了。这是多么痛苦的领悟。
3,忽悠概念太多,行业从业者良莠不齐?
智能家居有太多概念可以讲了,入口,风口,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跨界打劫,大数据,云平台,增值模式,O2O,消费升级,万亿市场等等。2014年与2015年好多创业者或企业靠讲故事和讲概念融资到资金了或忽悠到了经销商的钱了。但2016年却异常艰难,为啥呢?第一,的确是是投资环境太冷,消费者消费意识与消费信心不足,第二,是因为好多公司压根就没创造什么价值,还指望着一直靠忽悠讲故事骗钱,这个方法不灵了,投资人和代理商及消费者也变聪明了,不要再迷恋概念和商业模式。任何行业领域的优秀企业都是实干出来的,不是靠讲故事或概念吹出来的,这样不会持久,还会害了自己。好多创业者在原来的企业工作好好地,突然觉得工作没有意思了,看着智能家居这么火,就几个朋友商量冲动下,就注册公司做智能家居创业了,也不问问自己做智能家居有什么经验和优势,能做出来什么产品,能有多少资金来支持生存,又能招聘什么员工来工作,又如何做好产品让消费者来买单?产品的软件、硬件、供应链、研发、设计、测试、小批量又该如何协调,创业团队如何分工,各自人员有如何胜任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提前想清楚,而且还要一定有优势才有可能在智能家居有成就。创业不是靠情怀,也不是靠冲动,更不是靠冲动,创业是持续的综合能力大比拼,你需要优秀的团队和较好的资金,否则还是找好的企业上班比较好。
智能家居行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更多不要去谈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做出好产品,如果产品有缺点,能不能在软件、服务、运营、营销、体验上做些弥补,让消费者认为这种缺陷或不足是可以接受的,你的企业这些不足也是可以改进的。这才是目前智能家居厂商的正确打开方式,这届智能家居需要努力才能等到下届智能家居交替的时候有所长进而不被淘汰,否则大部分还是炮灰而已。对于智能家居领域,笔者依然持谨慎乐观态度。
无论是智能家居还是智能硬件领域,未来都有很大机会,作为时代人的我们,要想把握机会,就要努力做好产品,创造价值。我们现在遇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题都是为了我们更好地总结与借鉴来成长,期待智能家居与智能硬件越来越好。此外,从领域划分而言,人工智能主要还是一种技术,而基于人工智能应用的产品和机器人也属于智能家居大类的细分。有时候没必要因为特别强调人工智能而抛弃智能硬件,并且好多人工智能技术是需要在具体的智能硬件产品上应用的,这样才能体现人工智能技术的价值。从目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在消费市场的发展来看,想要快速成长,有更多吸引消费者并让消费者买单的产品还是很少,这个道理依然漫长。作为现在的人工智能或机器人创业公司更多应该是想着如何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活下来并为未来做坚实积累。同理,智能家居创业企业也是一样,在智能家居产品还要较多完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消费者购买需求不强烈的时候,更多应该考虑活下来后又如何创造价值,才能在未来的物联网快速成长的时候快速成长为优秀的公司,否则只能望洋兴叹或为别人做嫁衣或成为盘观者。
四、对比阅读文章:
来源:雷锋网
智能硬件的时代结束了:一个行业集体踏空的教训
2014年秋天我写《众筹已死》的时候,京东与淘宝众筹刚刚火热开张。当时那个说法,正处在上升期的大平台自然是不会认可的。
但这也恰恰是我表达“众筹已死”的核心:当以优势资源对抗劣势资源,用密集资源驱逐碎片资源的时候,众筹是不可能给中小企业、创意个人等等长尾带来任何红利的——而能够帮助中小机构和个人筹集资源,正是众筹走红的根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从2014年到现在,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产品因为众筹而获得了普世意义上的成功。即便是第一个激活众筹市场的Pebble,在2015年获得超过2000万美金融资(与此同时他们把第三代产品放在Kickstarter上“销售”了2000多万美金),在2016年3月份却宣布因资金紧张而裁员25%。
两年过去了,当回过头观察众筹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判断太片面了——并不仅仅是众筹已死,有可能是整个智能硬件行业集体踏空,而众筹已死只是其中一个支线情节而已。
智能硬件产业伤痕累累
这张图片出自今天上午百度在大理的百度联盟峰会,李彦宏的《下一幕·人工智能》主题演讲。李彦宏的发言把移动互联网说得“伤痕累累”,然后互联网发展分为三幕: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互联网。
其实这种表达我从2014年开始在很多场合的演讲中都提到过。区别在于,我曾经说互联网从PC时代到移动时代,下一个时代是智能硬件与物联网的时代。
其实这个表达我想并不是完全不对。但实际情况是我所说的“智能硬件”和最终全行业踏空的“智能硬件”,并不是同一种东西。
正如上面这张图所示,移动互联网在这两年遇到了一些问题。事实上智能硬件行业遇到的问题更大:
1、生产成本在有限几个环节下降幅度明显,但原因并不是技术的提升或者市场的扩大,而主要原因是竞争激烈削减利润。
2、销售成本居高不下。感谢小米和乐视让大家知道了BOM定价这个概念,但实际情况是必须留出BOM价三到五倍的利润空间给渠道。当然大家都在努力学习小米和乐视那种渠道自己造血反过来补贴生产的模式——这对技术团队来说比开发产品难度更高。
3、核心技术组件的采购和生产成本走高。华为消费者BG近两年的成功,不少人认为重要因素在于大华为自有核心技术组件,不仅不受市场变化的影响,而且还从中获利。而部分智能硬件产品,处于技术拼接的初级水平,也不受这一变化的影响,但深陷上述第二点的泥潭。
4、市场资源走向集中。这也是“众筹已死”的核心逻辑,当众筹走向集中资源而不是分散资源的模式时,众筹本身的意义已经失去了。所有智能硬件产品都在争夺被集中在大平台的市场资源时,智能硬件的市场竞争就变成大平台的竞争。而在大平台竞争中,智能硬件不是关键变量。衣食住行才是。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给了智能硬件一个美丽的错觉,可以找个应届生运营微博微信就获得足够的市场资源——显然事实证明并不是如此。
这些问题相信每个投身智能硬件行业的创业者们都感同身受。而大家的问题——也是我过去半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怎么解决呢?
我想现在我已经想清楚了:无解。我们在两年前说的创客与智能硬件,可能真的是踏空了。
为什么智能硬件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智能硬件时代结束的逻辑,其实和上一节描述的市场问题是一样的。
基于拼接已有技术组织新产品的智能硬件,是一个充分竞争甚至是过度竞争的市场。所以到最后拼杀的并不是产品水平,而是大家的商业资源能力。谁的资源多,谁的资源便宜谁胜出。
但对于本身就着眼于资源的团队来说,同样的资源放在其他消费品上获得的利润更高,智能硬件行业整体在这方面并没有竞争力。
所以,如果是一个产品团队,智能硬件创业窗口已经结束了:如果是一个资源团队,在我发这篇文章之前肯定已经调整方向操办其他行业了;如果是一个上游供应商,是时候放弃成为独立平台和独立品牌,退守大客户订单了。
而大客户们,有谁在这三年的创客与智能硬件潮流中全身而退了呢?小米、乐视、京东。
还有当年就审时度势退而结网的阿里与腾讯。以及押注更遥远未来的百度。
科技公司中市场资源最多的BAT,压根没有参战。所以连“资源战”、“两败俱伤”之类的说法都提不上。只能说是“集体踏空”。
为什么这么多聪明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会集体踏空?
而最有意思的问题在于,这样一次“集体踏空”为什么会发生。毕竟国家在提出“双创”之前,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毫不怀疑新的硬件和终端将改变一切。
这里有很多微妙的巧合。梳理线索需要太多篇幅,我直接说结论:
风暴眼是小米。
2014年移动互联网的玩法基本清晰,App和手机设备本身已经没有产生资本黑马的窗口,早在2013年站稳百亿美金的小米仍在估值狂飙。
彼时华为消费者BG的翻身之作mate7刚刚发布,离市场发酵还有半年。而离乐视提出“生态化反”还有一年。
而小米呢?小米手机仍在势能高位,而小米耳机和小米手环在2013年和2014年刷新了整个消费电子业的认知。“小米生态链”几乎是整个科技圈的年度话题。
对于刚从阿里上市套现出来的大笔热钱来说,2014年没有比小米或者小米的跟随者更好的投资标的了——即便现在回看,也是如此。
于是羊群效应出现了。投资人心态是:能投小米最好,投不了小米就投小米生态链,投不了小米生态链就投可能并入生态链的智能硬件公司,再不济也要投个跟随小米模式的创业公司。
这些投资标的公司并不是现成的。在没有公司生造公司也要上的资本预期下,2013年刚刚小成气候的“创客群体”被推到了创业的风口浪尖。用不严谨的说法来总结,2014年资本的预期是这些创客们说不定就能干出下一个小米来。
而到此时此刻,2016年的夏天,当小米遇到全行业性的增长减速,再加上美金加息、GP和LP一起退守。
当作为头羊的小米慢下来时,跟在后面的羊群里有些抬头发现盲从跟随到了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地方;而有些还在低头赶路觅食,不管前面是不是悬崖。
“智能硬件”的时代结束了,智能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综上所述,这次“集体踏空”是许许多多微妙的巧合一同发生而产生的特有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毕竟,双方同时拥有了一批规模可观的“创客”,双方拥有的是同一笔金额巨大的游荡热钱,而且双方都在移动互联网的的冲击下寻找下一个世界级的黑马创业者——哦,他们现在的流行词是“独角兽”。
但事实是,到2016年,全球商业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领导者,还是那一批在十年前就找对了方向的大公司。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虽然过去两年的“智能硬件”并不是什么“巨大的颠覆”,但这个颠覆一定会来。
而走向智能这件事,现在全行业已经比过去两年靠谱多了。最起码,我们在关注过AlphaGo之后,不会以为给小电器加个App就是智能了。
2016年我们看到的是:
技术拼接开发新产品的浪潮已经偃旗息鼓,大家也回归到了“智能”的正途上,关注底层的感知、识别、算法等等核心技术;
而这些核心技术研发也不再是几个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前端能搞定的,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高校实验室等开始在智能领域崭露头角;
在这些专业的学者指导下,电子世界的人工智能与原子世界的自动化技术走向了一个非常好的结合趋势。
于是,智能硬件一波浪潮结束了,创业窗口也关闭了。而紧接的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新浪潮。
上一波浪潮的结果,是全行业“集体踏空”,那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会不会是又一次被高估的玄幻故事呢?
为什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是“智能”的正道?
与上一波“智能硬件”不一样,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门槛很高。当然,也不排除和智能硬件玩法一样的创业公司早就盯上了“机器人”,把一些外观特别的平板电脑称之为机器人。
但正如前述智能硬件不会成功的原因一样,这些类平板电脑的机器人,最终会陷入市场资源竞争的泥潭中一蹶不振。
而真正的机器人公司不会受到市场资源波动的影响。因为客观的技术门槛与人才门槛,会使得这些公司始终处于定价权的尖端。而为了维护这种定价权,有价值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公司都不难找到自己的初期客户,只要愿意,这些公司可以轻松维持舒服的利润规模。
技术门槛与人才门槛难以企及,使得富集资源的平台必须与这些公司形成共生的生态。而不是智能硬件时代的“食物链模式”。至少在客观状态上,这样的产业模式指向的是数个资深玩家的各具特色,而不是某个产业派系一家独大。
引用上文的羊群比喻,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启蒙的2016年,并没有“头羊”的出现,而是若干有潜力的地块分布着不同种类的羊,吃着不同的草。
更重要的是,这不是一个热钱想投就投得进的领域。因为技术成本和人才成本太高,要投机地把股份商品化,或者技术产品金融化,都是得不偿失的。何况现在对资本机构来说是个颇不舒服的下行波段。
种种迹象表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将是一个相对健康的长期浪潮。在智能硬件的先烈面前,技术突破的发展势头并没有减缓,而商业运营和流量运营因为热钱的退缩而相对平稳。这个领域可能很难在一两年杀出一统天下的黑马公司,但智能化的未来,我所说的“第三代网络”,李彦宏今天所说的“互联网第三幕”,终于看到有可能黎明的希望了。
回想二十年前,中国互联网产业能够发展起来,并不是靠idea和小聪明,是权贵、商人(资本)、科学家和(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海归共同推动而成功的。而且中间还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质疑和泡沫破灭。这是一个大时代的大运动。
所以,一个靠idea推起来的“智能硬件”时代,最终落得一个“集体踏空”的评价,也不奇怪。
已经站稳的“智能硬件”们会继续下去,但不会有超出常识的增长,也不会有新的创业机会了。我相信小米手环销量一定会继续增长,也相信京东的叮咚音箱会持续热销……
但如果有个创业者跳出来说,要做一个手环干掉华米,或者说做个音箱一统智能家居,大家也不会相信的。
可喜的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开始有了一点点“大时代的大运动”的感觉。劳动密集产业、资本密集产业、知识密集产业在同时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未知领域前进。
这是一个会创造英雄,但不围绕着任何一个英雄展开的时代,听上去,更像是一个时代应该有的样子。
所以,让我们用标题结尾:
教训是什么呢?做有门槛的事,做调动最大范围社会力量在做的事情,做不以某个大佬、某个公司、某个派系为核心的事情。这样的事情,通常不会“踏空”。
(来源:雷锋网,原标题:智能硬件的时代结束了:一个行业集体踏空的教训,原网址:
本文所有内容为文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转载请勿修改,否则侵权必究。 转载文章要注明出处出处。
作者:王俊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琴买智能还是普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