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847ee为什么,总是网络不稳定定www847eecom的超时很久

&p&先来看一个人。&/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b73bc0829cecb10db184d3ede6f2e078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7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b73bc0829cecb10db184d3ede6f2e078_r.jpg&&&/figure&&p&此人名为&b&赫尔曼.康恩&/b&,是冷战时期美国著名的核战略家。&/p&&p&他在《&b&论逐步升级:比喻和假想情景&/b&》这篇论文中,曾提出过一个大国或者国家集团之间矛盾逐步升级所能采取手段的框架性程序。&/p&&p&后来根据这篇论文,又改写为一篇著名的论文,即《&b&逐步升级战略&/b&》。&/p&&p&由于此文在当时影响极大,对东西方阵营都造成了一定的思想冲击,&b&基辛格博士&/b&(时任&b&哈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班执行主任、 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1969年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b&)将其收录在&b&《国家战略问题》&/b&文集中,作为开篇文。&/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88b85a9d44c60e24ee5dd_b.jpg& data-rawwidth=&496& data-rawheight=&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88b85a9d44c60e24ee5dd_r.jpg&&&/figure&&p&左起第三为基辛格&/p&&p&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提出的这个理论框架性的骨干吧。&/p&&p&(括号内为本人所加)&/p&&p&1、虚张声势的危机&/p&&p&2、政治、经济和外交姿态&/p&&p&3、庄严正式的声明&/p&&p&4、态度强硬化&/p&&p&5、显示力量&/p&&p&6、表态性动员&/p&&p&7、“合法”骚扰&/p&&p&8、使用暴力的骚扰&/p&&p&&b&9、戏剧性的军事对峙&/b&&/p&&p&10、挑衅性的断绝外交关系&/p&&p&11、超级准备阶段&/p&&p&12、大型常规战争&/p&&p&13、大规模复式逐步升级&/p&&p&14、有限常规战争的宣战&/p&&p&15、接近核战争(常规)&/p&&p&16、核“最后通牒”&/p&&p&17、有限疏散&/p&&p&18、惊人的炫耀力量&/p&&p&19、“正当的”针对武力的攻击&/p&&p&20、“和平的”世界范围的禁运或封锁&/p&&p&21、告诫性的局部核战争&/p&&p&22、有限核战争的宣战&/p&&p&23、局部核战争&/p&&p&24、不寻常的、挑衅性的和意义重要的反措施&/p&&p&25、疏散城市人口(70%)&/p&&p&26、对内地的示威性攻击&/p&&p&27、告诫性对军事目标的攻击&/p&&p&28、告诫性对财产的攻击(民用设施)&/p&&p&29、告诫性对居民的攻击(对人民)&/p&&p&30、全面疏散(95%)&/p&&p&31、互相报复&/p&&p&32、“大”战的正式宣战&/p&&p&33、慢动作的针对“财产”的战争&/p&&p&34、慢动作的针对武力的战争&/p&&p&35、有克制的削弱武力的齐射&/p&&p&36、有克制的以解除武装为目的的攻击&/p&&p&37、“针对武力并有所回避”的攻击&/p&&p&38、不加以限制的针对武力的攻击&/p&&p&39、慢动作的针对城市的战争&/p&&p&40、对民用目标的齐射&/p&&p&41、强化的解除武装为目的的攻击&/p&&p&42、毁灭平民的攻击&/p&&p&43、其他某种有控制的大战&/p&&p&44、痉挛性的战争(最终解决)&/p&&p&在这个长达44步的逐步升级战略框架中,他设想从最初级的两国外交争端,到最终极的两国彻底解决对方的决策整个过程。&/p&&p&我们仔细看,在这个过程中,从最初的外交纠纷,到双方采取示威性的活动,有着比较漫长的外交交涉过程。但一旦跨越了第九级,即“&b&戏剧性的军事对峙&/b&”之后,则双方就将直接面临战争的威胁。&/p&&p&之后升级速度可能超乎大家的想象,从第十二级大型常规战争到第二十五级疏散城市人口(70%),可能只需要几周甚至几天。&/p&&p&在冷战期间,东西集团的对峙,其高潮即&b&古巴导弹危机&/b&,也只是停留在&b&第九级&/b&,而没有继续扩展下去。更早以前的&b&柏林危机(第一次)&/b&只停留在&b&第五级&/b&而已,甚至没有从第六级继续发展下去,即告结束。&/p&&p&我国在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走到了第十二级,但&b&由于我国的克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b&,也并没有将整个战略升级到更高的地步,例如升级到第十四级或第十五级。&/p&&p&那么,明智的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次&钟声”的表态,现在处于第几级呢?&/p&&p&评论中,有些朋友认为是第五步,有些朋友认为是第六步。其实都有道理。&/p&&p&因为之前已经有7月19日的旅级单位演习:&/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ideo.sina.com.cn/p/news/c/doc//.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外媒关注解放军西藏实弹演习:意在警告印度|军事|西藏|印度|军事演习|香港_新浪视频&/a&&/p&&p&因此实际上早在上个月我们已经走到了第五级显示力量。&/p&&p&但第六级表态性动员,我们至今没有走到。&/p&&p&这里的&b&表态性动员&/b&,是必须在&b&国家层面上公开的进行动员&/b&,例如冷战时期的&b&柏林危机(第三次)尾声&/b&,&b&肯尼迪总统宣布动员后备役人员.&/b&&/p&&p&相反,在我们走到了第六级之后,这次的表态竟然还倒退回去,返回了第四级的“态度强硬化”.&/p&&p&这是一种战略上的极大克制,赫尔曼.康恩称其为“&b&逐步降级&/b&”。逐步降级的目的,是希望双方对矛盾的看法接近,有&b&充分的共同谅解&/b&。占据优势的一方,有可能为了缓和局势,而主动采取这种手段。或者劣势的一方感觉自己吃够了苦而采取让步的态度。&/p&&p&但无论怎么讲,战略升级比的是两国的战略决心,战略降级比的是两国决策者的克制能力。&/p&&p&这是一场耐心和实力的对抗,就如同肯尼迪曾说过的那句话:&/p&&p&&b&除了屠杀和投降,我们需要有更大的选择余地。&/b&&/p&
先来看一个人。 此人名为赫尔曼.康恩,是冷战时期美国著名的核战略家。他在《论逐步升级:比喻和假想情景》这篇论文中,曾提出过一个大国或者国家集团之间矛盾逐步升级所能采取手段的框架性程序。后来根据这篇论文,又改写为一篇著名的论文,即《逐步升级战略…
&b&长文慎入(本文为增强部分读者阅读兴趣有部分卖萌化处理,想看干货忽略这部分即可)&/b&&br&正如题主说明中提到的一样。&br&日本所谓的“家徽”在日语环境下是“家纹“,而欧洲所谓的“家徽”叫做“纹章”。&br&日本的家徽文化与欧洲的家徽文化是不同的。&br&最显著的&b&区别&/b&在于:&br&&b&1. 日本&/b&在长期历史发展演变中&b&从皇室到百姓都可以拥有家徽,&/b&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日本家徽有约&b&2万多&/b&种。而&b&西方&/b&的家徽是&b&上流社会王公贵族的象征&/b&,&b&数量不多。&/b&&br&&b&2. 欧洲&/b&崇尚虎、豹、狮子、鹰、鹫等&b&庄严凶悍的肉食动物,大多&/b&以这类威严的动物的图案&b&制作徽章。(国徽同理)&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2a192fc4b68e1a733ae059_b.jp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2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66ac0eab44c_b.jpg& data-rawwidth=&303& data-rawheight=&4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3&&&/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34c64ec91a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br&&b&日本&/b&艺术深受禅宗文化的影响,&b&强调自然、&/b&&b&安静、简&/b&&b&练&/b&,因此家徽图案大都比较&b&朴实、&/b&&b&典雅&/b&,&b&多为植物、&/b&&b&数字、文字、&/b&&b&普通自然物&/b&等。&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90ece64c6ec92fdc64158_b.jpg& data-rawwidth=&160& data-rawheight=&1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0&&&/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88f3eae00382dff951ee3f8f7296cbb4_b.jpg& data-rawwidth=&157& data-rawheight=&1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57&&&/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aec270bbe6baf_b.jpg& data-rawwidth=&167& data-rawheight=&16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7&&&/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d9acce10fe1_b.jpg& data-rawwidth=&209& data-rawheight=&17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9&&&/figure&&br&&b&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日本、欧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并无交集,却都孕育出了自己迥异但殊途同归的家徽文化。&/b&&br&&br&&u&有人此刻会不耐烦了:人家题主问的是中国为什么没有日本、欧洲那样的家徽文化。你扯日本和欧洲不同点干什么?赶紧说正题啊,一句话能说清楚的问题干嘛要逼逼叨叨写不完?耗人家流量、电量,损害人家眼睛,耽误人家勾搭妹子,你以为你是梁边妖?&/u&&br&&br&&u&额,别急么&/u&&br&&u&我不谈不同点了。(其实就说了一两句)&/u&&br&&u&接下来,我讲日本、欧洲的家徽演变史。(这可不只一段两段)&/u&&br&&br&&b&实际上,当诸位了解二者情况不尽相同但都孕育出家徽文化的演变史后,再稍加一分析,从侧面得到想要的结论便不难了&/b&。&br&&br&&b&日本&/b&:(诸位若是赶时间可以只看粗体字)&br&&b&1. 起源&/b&&br&&p&日本已故学者田赖辅的《日本纹章学》被尊为该领域最高权威著作,但书中对日本家徽文化的起源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判定。&/p&就从目前看来,因在&b&绳文、&/b&&b&弥生&/b&时期出土的文物上已经能够见到波型、绳型、爪型等呈几何学模式化的纹样,&b&且&/b&&b&这些纹样与现在的家徽有相通之处,故这一时期被当作日本家徽的起源&/b&。&br&&b&2. 产生&/b&&br&&b&宫廷贵族家徽:&/b&&br&&p&平安时代中期,&b&宫廷贵族&/b&的&b&牛车上&/b&就开始带有主人心仪的&b&图案&/b&,称其为&b&见印&/b&。但是此时的见印作为个人标志的意义更为强烈,&b&并不代表家徽&/b&。&/p&&p&此后,除了兼有装饰作用的家用车辇上的文饰纹案外,服装服饰也出现了纹饰图案,甚至起于某种纪念意义的特定的徽纹也诞生了。&b&这些纹饰图案、&/b&&b&徽纹渐渐演化为宫廷贵族家徽。&/b&&/p&&p&&b&武士家徽:&/b&&/p&&p&战国时期,&b&为了能在战场上区&/b&&b&分敌我、避免误打误伤&/b&,在战旗、战车以及士兵、马匹上&b&标示统一的标识&/b&则是最好的方法。于是,一目了然又有个性的标志很快在武士中兴起。同样此时这种标志,&b&不代表家徽。&/b&&/p&&p&等到后醍醐&b&天皇将桐纹徽章赐给足利尊氏将军&/b&的时候,&b&武士家徽由此正式产生&/b&。此后,足利尊将军更是把桐纹家徽授予武士作为奖章,由此,&b&家徽伴随着战火在武士之间开始普及,并迅速向全国蔓延。&/b&&/p&&p&&b&3. 发展&/b&&/p&&p&&b&镰仓幕府的设立,使得宫廷离开了政&/b&&b&权的宝座&/b&,到了足利幕府,宫廷贵族连御车御辇也不得使用了,显然,家徽也失去了使用的机会。与其相反,&b&武士阶层在军旗上,战马上,帷幕上大肆使用,几乎所有的武士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徽。&/b&&/p&&p&进入德川时代,&b&全国范围的大一统使得家徽与&/b&&b&战争脱离&/b&,&b&家徽的用途也由战场转变到了生活。&/b&然而,江户幕府为了强化统治,&b&执行了森严的身份等级制度&/b&,不仅把整个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等,&b&武士集团内部也有严格的等级划分,这样一来,家徽又成了身份的象征和重要的礼仪标志。&/b&&/p&&p&&b&4. 繁荣&/b&&/p&&p&到了元禄时期,太平盛世,服装服饰大为华美。&/p&&p&到宝历年间,&b&平民百姓以其为美开始参与创作徽纹以装饰服装。&/b&上上下下以此夸耀技巧、相互竟精竟美。&/p&&p&江户末期,&b&平民、尤其商人阶层&/b&中富人增多,沉湎于奢侈生活的倾向逐渐增强,社会成了商人的世界。&b&于是,&/b&&b&效仿武士使用家徽的习惯随之而来,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b&&/p&&p&&b&例如:&/b&&/p&&p&日本的女性在出嫁以后,尽管改用夫姓,但在和服的背面,却仍然装饰着自己娘家的家纹,并终其一生穿着这种和服。另外,还出现了这样一种风气,&u&即彼此相爱的两个人在婚后,可&/u&&u&以将两人的家徽拼合成一个新的家徽,以象征他们的结合这种新的家徽有一个富有诗意、具浪漫情&/u&&u&调的名称“比翼徽”&/u&,它象征着“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坚贞爱情。&/p&&p&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随着家族的繁荣昌盛,子孙满堂,家徽也不断地繁衍、增殖,&b&由祖宗家徽演变出多种多样的子孙家徽。&/b&&/p&&br&&p&&b&欧洲:(同上可只看粗体)&/b&&/p&&p&&b&1. 起源&/b&&/p&&p&法国学者米歇尔·巴斯图罗在《纹章学:一种象征标志的文化》中提到了3种学说,&/p&&p&一种学说是“&u&&b&古希腊、罗马&/b&&/u&&u&&b&时代&/b&曾使用过的军用或家用&/u&&u&标志的&b&直接延续&/b&&/u&”。第二种学说认为,“&u&纹章&b&源于东&/b&&/u&&b&&u&方,由十字军在第一次东征时借用了伊斯兰或拜占庭的&/u&&u&习俗而成&/u&”&/b&;第三种学说认为,“&u&&b&古代北欧字母、蛮族符号&/b&&/u&&u&&b&及此前10世纪日耳曼——斯堪的纳维亚的象征标志&/b&对于封建时代纹章的形成产&/u&&u&生了特别的影响&/u&”。还有学者认为,纹章的起源&b&可能更早,如&u&古埃及的方形王徽&/u&,&/b&便是一个内部框有王名的矩形符号框,上栖荷鲁斯神鹰,通常被用于宣示王权和在战斗中辨识军队,这很可能就是纹章的雏形。&/p&&p&&b&2. 产生&/b&&/p&&p&纹章是一种象征符号。一种纹章象征一派势力,&b&最&/b&&b&初用于区分敌我&/b&。12世纪中叶,西欧战乱频繁,骑士们在锁子甲外的罩袍上绘制图案徽记,因此纹章最初称之coat-armour而非coat of arms。&/p&&p&14世纪以后,骑士开始身着防护面积更大的白铁盔甲,头戴视野狭窄的铁制包覆式头盔,这些&b&盔甲因&/b&&b&多产自米兰和哥特而造型趋&/b&&b&同,缺乏明显的识别标志。&/b&战斗时,骑士们左手持盾紧护躯干,盾面成为比罩袍面积更大的物体&b&,为避免误&/b&&b&伤,人们于盾面绘制扁状桃的图案徽记,由此逐渐演变为纹章。&/b&&/p&&p&&b&3. 发展&/b&&/p&&p&在诺曼征服后100多年的亨利一世时代,&b&纹章开始&/b&&b&系统性地作为身份的标识而&/b&&b&被广泛使用并具备了世袭性&/b&&b&与永久性。&/b&&/p&&p&中世纪,西欧诸国处于封建时代中期,广泛推行的采邑制度将土地私有权下放给官员和将领等贵族阶级,由此建立起国王与封臣的主从关系。封臣履行兵役及其他义务外,拥有相对宽松的自主权,可以建立军队和设置行政机构。封建等级制度下的任一阶层只需对上一级负责,&b&国王对于封建&/b&&b&诸侯的控制力因而有限,诸派家族势力为了提高自己的组织化程度,有必要建立一种具有归属感且世袭沿用的&/b&&b&符号体系。&/b&纹章不同于普通的标志,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与排他性,除了作为战场识别的标志,&b&还适合贵族之间&/b&&b&界定身份、表现从属和统治关系,并且可以记录宗谱、&/b&&b&名誉和功绩&/b&,是一门艺术的语言。&/p&&p&&b&4. 繁荣&/b&&/p&&p&事实上,在出现相关机构统一管理和规范之前,纹章风行,乃至庶民;每个人或每个家族、每一人群或团体,都可以使用独有的章且可用于任何的场合。但是,平民并不愿意用纹章宣示自己并不值得骄傲的农奴身份,&b&只有贵爵才备加青睐&/b&&b&纹章的身份昭示价值。&/b&&/p&&p&中世纪晚期,&b&纹章&/b&见诸于文件封蜡、旗帜等媒体和木刻、石雕、刺绣、珐琅、彩画玻璃等工艺品,&b&而不再仅仅局限&/b&&b&绘制盾牌和盔甲的表面&/b&。&b&为了对纹章进行规范和管理,欧洲各国相继设立纹&/b&&b&章官和纹章院,&/b&类似现在的商标专利局;直到今天,在&u&英国、比利时、荷兰&/u&仍然保有存在。&/p&&p&在&b&英国&/b&,12世纪便出现纹章官,1484年,英王理查三世授命创立皇家纹章院。作为专门管理纹章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院长由王室典礼官公爵担任且属世袭,其下辖13名熟谙贵族名字与家系的纹章官。15世纪末,纹章官的权力有所扩大,原本纹章由家族自行设计,后由皇家颁赠,这时3名最高纹章官已能受命给低级贵族颁赠封号。&b&纹章不再&/b&&b&可以随意购买,但除了王公贵族、官宦士绅外,出身平民但对国家有特殊贡献者,经申请再由庇护人协助,也能被纹章院破例授予纹章家徽,这是非常光宗耀祖的事&/b&&b&情&/b&,如莎士比亚家族。&/p&&p&而在&b&法国&/b&,1696年11月,法兰西国王颁布诏书,命令纹章管理局对境内的所有纹章进行彻查,以便登记。此非“&b&旨在将纹章的使&/b&&b&用严格限定在某个社会阶&/b&&b&层”&/b&,由于刚刚经历奥格斯堡同盟战争,法王便想方设法充实国库。在诏书的附加条款中有:&u&凡使用纹章者,不论是&/u&&u&否贵族,不论个人还是团体,不论行业,均必须进行&/u&&u&登记并且支付20法郎的登记费,违者将被处以300法郎的罚款并没收所有绘有纹&/u&&u&章的财物。如果登记后又希望更改者必须重新登记并支付登记费,否则同样罚款处&/u&&u&理。&/u&然而最后响应者寥寥。&/p&&br&&p&而今,骑士时代已成过往烟云,&b&英国皇家纹章院连&/b&&b&同十三纹章官依然存在&/b&。现代的纹章官都是持有高学位的家谱学家、历史学家和艺术家,他们的工作是答复卷帙浩繁的群众来信。如&u&家中&/u&&u&一尊瓷器的纹章是何来头?某教堂或某公墓的纹章是何家族?某纹章的铭文是何意&/u&&u&思?&/u&要知道,这些铭文是英国化的拉丁文和古代诺曼底法文的混合体,如红色不是red,而是gule;星星不是star,而mullet,因其非常难懂,只能问询专家。此外,&b&纹章官也是王室的礼宾&/b&&b&官,每逢国会开幕、象征最高荣誉的“嘉德勋章”授勋仪式、王室典礼或其他重要典礼、游行,十三纹章官都要身着绣满纹章的缎铠甲、头戴盔冠列于队伍排头或端坐会场显眼的位置。&/b&除一般的公共服务外,他们可以承接的业务主要有两类:&u&一是为申&/u&&u&请的社会名流设计独一无二的图案,收入颇为可观;二是为声称自己是名门后裔的顾客证实或证&/u&&u&伪&/u&,其重要依据是16、17世纪官方普查登记的“纹章官调查档案”,美国某前总统和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属爱尔兰同一王室的后裔,便是此部档案调查的结果。&/p&&br&&br&&b&总结共同点:&/b&&br&&b&1. 由原始的图腾崇拜起源&/b&&br&&b&2. 打仗时用纹章、家纹区分敌我是重要促进因素&/b&&br&&b&3. 封建割据时代方才大为发展&/b&&br&&b&4. 成为等级身份的重要标志&br&&/b&&br&&br&&p&&u&诸位看官此时肯定要骂不爽了。逼叨个历史有毛用,知乎真是百度知道化了,知乎到底怎么了?这就是开放注册的产物……&/u&&/p&&br&&p&&u&额,别急么。&/u&&/p&&p&&u&让我再补充点中国“家徽”演变史。&/u&&/p&&br&&p&&b&在了解日本、欧洲家徽发展的基础上对比中国“家徽”发展史,我们到底缺了些什么?&/b&&/p&&br&&p&诸位看到了,我上边的中国“家徽”加了引号。&/p&&p&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到底有没有家徽?&/p&&p&这个等我说完下文,您自己评判。&/p&&br&&p&&b&中国:(同上也可只看粗体)&/b&&/p&&p&&b&1.起源&/b&&/p&&p&纹章源于图腾。&/p&&p&&b&原始氏族部落,选用一种动物或自然物象作为特殊标记,女娲氏&/b&&b&族以蛇为图腾,夏禹的祖先以黄熊为图腾&/b&,人们将图腾刻在洞穴和工具上,并作为战争和祭祀的标志,由族旗、族徽演变成国旗、国徽,&b&成为区分等级、自我存在的标志。&/b&氏族成员常用图腾装饰自己,并认为可以受到其保护,&b&图腾具备了吉祥的意识&/b&。&/p&&p&&b&《山海经o五藏山经》记&/b&&b&载龙图腾氏族基本在南方;鸟图腾氏族主要分布在河南东部和湖北省西部;蛇图腾氏族在山西的北部和中部;马、牛、羊图腾氏族在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豕类图腾氏族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西部、南部、北部和河北省的南部。&/b&&/p&&p&&b&2.产生&/b&&/p&&p&中国古代贵族一般没有家族徽章,但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往往绘绣十二种等级纹饰,&b&《尚书o益稷》记载了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b&&b&藻、火、粉米、黼、黻等,即十二章纹。&/b&据说虞舜衣服就有十二章纹,周代十二章冕服,是帝王祭天的礼服,因有绝地通天、君权神授的寓意,为帝王垄断。这是王权象征意义的特定标记和符号,&b&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宫廷贵族的家徽。&/b&&/p&&br&&p&&b&&u&嗯。完了。&/u&&/b&&/p&&br&&p&&u&毛线啊答主,你就答两点几个意思啊?3 发展 4繁荣呢?你这不是崇洋媚外么?&/u&&/p&&p&&u&就知道歌颂日本、欧洲发展呀、繁荣呀呀!滚出知乎!知乎又不是没有先例,人家比你牛逼多了。&/u&&/p&&br&&p&&u&额,别急么&/u&&/p&&p&&u&这不是还没开始分析了么&/u&&/p&&br&&p&对,是这样的。&b&中国的家徽制到了产生这个阶段就基本结束了&/b&。&/p&&p&肯定有人会拿出类似这样的图片来反驳我。&/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46dfaf14b09c3dab25a3b156cb23e6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8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46dfaf14b09c3dab25a3b156cb23e6e_r.jpg&&&/figure&&u&答主你睁大你的狗眼看看。&/u&&/p&&p&&u&这是不是中国的家徽?&/u&&/p&&br&&p&&u&额,别着急么&/u&&/p&&p&&u&且不说这幅图是后人附会所作,即使他是上古流传下来的,你再看看你说的家徽下边是什么?&/u&&/p&&br&&p&你看到了,&b&是姓氏。上边的东西往早可以追溯到图腾,往迟可以追溯到甲骨文。&/b&&/p&&p&你说他是不是家徽?&/p&&p&你穿的衣服上有他么?你住的房子里画着他么?你的族谱上印绘着他么?或者再换句话说,你在此之前见过他么?(你肯定知道我不是说姓氏是说图腾)&/p&&br&&p&没有。&/p&&p&单拉出来张照片告诉你这是你的家徽你肯定揍我。&br&&/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7f87d05d65bc1559fdb25aec4f4464e4_b.jpg& data-rawwidth=&148& data-rawheight=&15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48&&&/figure&所以,仅个人观点看来,&b&中国是没有家徽制这个传统的,就算你说有也是比较尴尬的。&/b&&/p&&br&&p&为何中国家徽制发展到第二阶段产生阶段就没有下文了呢?&/p&&p&&b&一个重要的原因:&/b&&/p&&p&&b&废分封,立郡县,加强中央集权,官吏任免由中央决定。&/b&&/p&&br&&p&&u&答主,你这不是在逗我,这我高中,不,初中就学过的玩意儿你逗谁?&/u&&/p&&br&&p&&u&额,你别着急么&/u&&/p&&p&&u&但是真的就是这样啊。&/u&&/p&&br&&p&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就开始了废分封立郡县。秦王嬴政横扫六合之后,群臣来了场大讨论:载于司馬遷《&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wikisource.org/wiki/%25E5%258F%25B2%25E8%25A8%%258D%25B700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史記·秦始皇本紀&/a&》&/p&&p&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塡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於群臣,群臣皆以為便。&/p&&p&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衆,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p&&p&始皇曰:「天下共苦戰鬬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br&&/p&&p&就这样,中华帝国,比日本、欧洲早千八百年结束了分封。&/p&&p&(不要跟我提后边的西汉既分封又行郡县,更别提什么唐末节度割据。)&/p&&br&&p&结束分封就要行郡县,郡县长官从哪里来,中央任命你来。(&u&任何事情,都要按照郡县的基本法来,当然了,中央的决定权也是很重要滴)&/u&&/p&&p&&b&郡县的长官&/b&,可以说是题主所说的贵族阶层了,但是&b&他的官职不能传&/b&给他的儿子(&u&不能明目张胆的传,嗯,你懂得&/u&)连自己的家族能不能完整的保持其政治地位到第二代都不敢奢求,(&u&皇帝说砍谁就砍谁,嗯,你懂得&/u&)更别提鸡毛掸子的家徽了。&/p&&br&&p&&b&而反观日本、欧洲在同时期内的封建主世代沿袭勋爵,培育出了家徽的传统。&/b&&/p&&br&&p&&u&接下来,为了不让我的评论区隔三差五就有人开炮说我铺垫那么多就用小学知识结论装x。&/u&&/p&&br&&p&再分析&b&一个次要原因:&/b&&/p&&p&如果你看我前文的话,你肯定知道我在叙述日本、欧洲家徽演变史的第二阶段产生阶段时,都曾提到过一个重要因素:&b&打仗时用纹章区分敌我。&/b&&/p&&br&&p&&u&中国古代打仗怎么区分敌我?干嘛不你家纹个龙我家纹个豹像人家日本欧洲恁般呢?&/u&&/p&&p&我们现在不知道,在中国先古的某个时期,一堆人干仗是不是先要在自己己方身上抹点什么来区分敌我。&/p&&p&&b&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即使这个时期有类似家纹的东西,也仅仅是短暂存在过。&/b&&/p&&p&&b&我们有标志着主帅姓氏的大旗。&/b&&/p&&p&大家都知道,三国时,张飞手下的人举个”张“字,关羽底下人举个“关”字。这便是用旗帜来表明是敌是友。打仗的时候,旗子是不能倒的。(自行结合抗战神剧脑补)&/p&&p&古代打仗是分片儿打的,这百人组成一个方队,另一百人组成另一个方队。主帅坐镇后方观战,旗子一往后走主帅就知道,该思考自己是撤还是增援:旗子往前走主帅就知道,该思考是趁胜追击还是就此打住防止是诈。&/p&&p&&u&有人说,这只是解决了己方一个方队不会和另一个方队打起来的问题,并不能解决一个方队里的张三砍李四啊。&/u&&/p&&p&ok,假设张三平时从没见过李四,还有一个识破李四是敌是友的办法。&/p&&p&那就是靠。&/p&&br&&p&&u&答主,你怎么又骂脏话。&/u&&/p&&p&&u&额,别急么&/u&&/p&&p&&u&听我说完&/u&&/p&&br&&p&有一个东西,你们应该都看到过。&br&&/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700da6deb716a008_b.jp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5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700da6deb716a008_r.jpg&&&/figure&他背在后边的叫做&b&靠旗&/b&,又称作护背旗。&/p&&p&靠旗,有什么用?&b&有人说,可以分辨敌我,有人说只是传令官传令工具而已。&/b&&/p&&p&诸位看日本战国电视剧便可看到这一奇怪的道具背在人背后打仗的场景。&/p&&p&但是,就算没有靠旗,一定会有识别友方 的某种途径,更多的可能就是战前头上裹块红抹布,号称“红巾军”这种。&/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c53dbcb7abeed253de8c4_b.jpg& data-rawwidth=&622& data-rawheight=&7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c53dbcb7abeed253de8c4_r.jpg&&&/figure&or&/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3e35b7acac56cba9e53ec67_b.jpg& data-rawwidth=&476& data-rawheight=&7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3e35b7acac56cba9e53ec67_r.jpg&&&/figure&&u&粉丝千万别怨我,我真的只是随便一搜挂上去的,只为举个例子。摊手,求饶过。&/u&&/p&&br&&p&此时,有人要问,&b&为什么古人不直接通过所穿的衣服直接辨别是敌是友呢?&/b&&/p&&p&你要知道,古代打仗很多时候都是自备军备上前线,在很大一段时期内,并&b&没有职业军人&/b&,而古人的衣服又哪有近代以来花样多,打仗时真的一定程度上光靠衣服分不清打谁。&/p&&br&&p&&b&实际上,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国家有能力举一国之力去为自己上前线的士兵置办一套可以明显看出己方特色的军装。这又回到我们第一个主要因素上了。&/b&&/p&&br&&p&其实如果细细分析还可以分析出更多内容来&b&比如等级制度、比如文化传统等等&/b&&/p&&p&举个例子,&b&日本很多平民直到近代明治维新才有了名字,日本人在历史上重视家徽的心态就如同我们重视姓氏的心态,只不过是不同表现形式罢了。&/b&&/p&&br&&p&&b&&u&其他原因就不详细展开了,不管什么原因都会与第一条因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u&&/b&&/p&&br&&p&&b&ps:诸位辛苦阅读了。&/b&&/p&&br&&br&&p&&b&以上&/b&。&/p&
长文慎入(本文为增强部分读者阅读兴趣有部分卖萌化处理,想看干货忽略这部分即可) 正如题主说明中提到的一样。 日本所谓的“家徽”在日语环境下是“家纹“,而欧洲所谓的“家徽”叫做“纹章”。 日本的家徽文化与欧洲的家徽文化是不同的。 最显著的区别在…
以下两则摘自《清稗类抄o诙谐类》&br&纪晓岚谥文达。类似轶事还有很多,纪老口才如何请自行体味,反正我是被这老头子逗乐了。&br&&br&《今日门生头触地》&br& 某生謁紀文達,一見,即跪地叩首。文達忽大笑,或問之,曰:「吾憶夜來事,得一佳對。」其對語即「今日門生頭觸地,昨宵師母腳朝天」也。&br&&br&《是狼是狗》&br& 紀文達宴於某尚書家,同座有某御史,亦滑稽者流,見一狗從庖前過,乃佯問曰:「是狼是狗?」「侍郎」與「是狼」同音,意指文達也。文達急對曰:「是狗。」尚書問曰:「何以知之?」文達曰:「狗&br&與狼有不同者二:一則視其 尾之上下而别之,下垂是狼,上豎是狗;一則視其所食之物而別之,狼非肉不食,狗則遇肉喫肉,遇屎 喫 屎。」蓋「上豎」與「尚書」同音,「遇屎」又與「御史」同音&br&也。
以下两则摘自《清稗类抄o诙谐类》 纪晓岚谥文达。类似轶事还有很多,纪老口才如何请自行体味,反正我是被这老头子逗乐了。 《今日门生头触地》 某生謁紀文達,一見,即跪地叩首。文達忽大笑,或問之,曰:「吾憶夜來事,得一佳對。」其對語即「今日門生…
先说结论:&br&纪晓岚赈灾要救的是社稷,和珅救的是朝廷。&br&—————&br&这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士大夫与一个现实主义的技术性官僚之间的对话。&br&两人都是身负皇命,在发生天灾时维护清朝的统治。剧中塑造的纪晓岚的赈灾的理念源自圣贤书---得民心得天下,而和珅的思路来源于残酷政治斗争的统治术。和珅知道维护稳定、防止动乱是朝廷赈灾的最重要目的,所以对于他而言,饿不死闹不起来是就最佳状态。&br&剧中和珅的观点整理如下:&br&1、一斤口粮换三斤糠麸,因此有更多粮食可以分给灾民。&br&合理性分析:&br&a、绝对量上,三斤糠麸与一斤口粮相比,能让更多的人维持生存而不是让少部分人吃饱。&br&b、相对量上,由于价值被稀释,贪官要贪污的难度更高,能最终发放到灾民手中的比例会更高。另外,糠麩在灾区以外价值更小因此也抑制了赈灾物资的倒卖,类似于茅于轼的廉租房不能盖独立的厕所的理论,就是为了降低资源水准,让谋利者远离。&br&2、灾民不是人,满足生存即可。&br&
通过举出易子相食的例子,可看出这里的“不是人”,可以理解为人的社会属性完全丧失,只剩下野兽的求生欲,为口粮换糠麩提供伦理上的支持。&br&3、连年征战,国库已经空虚。&br&这是这场对话的转折点,在和珅摆明此事后,纪晓岚交出了谈话的主导权。&br&4、薛大老板是个神通广大的人,通过运作赈灾款,一分钱进去两分钱出来。&br&
一般赈灾朝廷都是按灾情拨付钱款,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和珅将钱款通过发达的钱庄业实现增值,从而将可分的蛋糕做大。最终到灾民手中的相对而言也能够更多。&br&5、先“救”官员,才能救灾民。&br&
这里的官员其实是指朝廷在灾区的统治体系。古代一场大灾,夺走的不仅是碗里的食物,更能瓦解掉一个地区的社会秩序。这里的救官员,实际上是救体制。&br&&br&梳理下和珅赈灾的大体情况。&br&条件:国库空虚,乾隆给了一笔远不够满足正常赈灾需要的粮款,让和珅赈灾。&br&难点:&br&和珅不能说钱少,因为国库的钱是乾隆花光的。而和珅又知道这笔本就不多的钱要是直接换成口粮直接发放则一定会被赈灾官员克扣。因为在大灾之下,各级官吏也需要资源维持自己的地位权势,而不仅是贪财而已。&br&这种情况处理不好容易发生以下问题:&br&1、口粮总量不够分配不均,灾民少部分吃饱大规模饿死。&br&2、不受控制的贪污严重,但在缺乏物资支持的情况下反贪导致朝廷与地方官僚豪强矛盾激化,最终削弱了统治秩序。&br&3、流民四起,最终天灾变成动乱。&br&历史上,明朝灭亡的一个最重要的直接原因也正是西北大灾荒朝廷赈灾不利所引起民变,最终地方军阀看着李自成打入北京。清朝乾隆年间好歹康熙、雍正的底子在不至于那么严重,但和珅如果不用点手段,到时候赈灾不利地方生乱,背锅的一定是自己而不是挥霍国库的乾隆。这种压力是读圣贤书的纪晓岚感受不到的。&br&于是:&br&1、通过钱庄运作,将有限的朝廷拨款尽量增值甚至翻倍,而不是像纪晓岚一样发完了找乾隆再要。这只有和珅才能办到,纪晓岚一类的士大夫是看不上薛大老板的。&br&2、在天高皇帝远的灾区,以默认贪污的方式与灾区地方官僚达成妥协,重建统治秩序,并取得了将来与灾区官吏讨价还价的空间,某种程度上也获取了朝廷处理地方事务的主导权。&br&3、将筹集的粮的口粮以糠麸替代,维持大部分灾民最低需求抑制流民的同时,也稀释贪污粮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饥民饿不死、让贪官贪不多。&br&总的来讲:&br&用有限的成本,以降低灾民民生需求为代价,维护了朝廷在灾区的统治秩序。&br&这些台底下的手段,正是纪晓岚无法理解也无法忍心的地方。&br&最终:&br&灾民没大规模饿死,也走不动,更闹不起来;&br&地方官、薛老板捞了一笔,感谢和大人、感谢万岁爷;&br&和大人也得到了孝敬和乾隆的信任;&br&最关键的糠麩赈灾的恶名扣不到皇帝头上,&br&天灾没变成人祸,乾隆对此很满意。&br&&br&究其根本在于:对于朝廷而言,赈灾驱动力最终源自于的政治需求而不是民生需求。&br&&br&你看看为了赈灾和大人把金融手段(钱庄投资)、行政手段、物流管理(原有三倍以上的物资运输)、司法手段(干预反贪)都用上了,和珅真的很厉害有没有?&br&乾隆怎么会不知道和珅贪,&br&怎么会不知道他给的钱不够,&br&甚至可能通过清流们的奏折知道口粮换糠麩,&br&但也知道也就和珅能架得住手下这个贪婪的体制,能用这种最省钱的方式达成赈灾的政治目的。&br&所以和珅能成为军机大臣而纪晓岚最多算个御用文人。&br&&br&剧中纪晓岚的思维局限在于,他所默认的前提是皇帝圣明、国库充裕,唯一坏的是眼中只有金钱的贪官。因此当得知国库已经空虚(这是最关键的信息)的时候,纪晓岚就已经无法再用自己的思路往下想了。因为面对一个无法避免的腐败体系,再想下去就不是纪晓岚,而是黄巢、朱元璋、李自成了。&br&&br&但是,和珅的说法真的无法反驳?&br&并不是,因为和珅的思维本质上是维护这个贪腐体系。和珅深谙这个贪腐体系的运作机能与利益关系,所以能成为驾驭这个庞大体系的人。和珅驾驭这个体系满足了皇帝的需求的同时,这个贪腐的体系与和珅本人也得到滋养与壮大,最终吸取榨干的是整个帝国的养分。&br&
具体来说就是,灾时主导并从赈灾中获利的贪官豪强们在灾后恢复重建的过程中就会利用手中在赈灾时掌握的社会主导权以及与上层达成的妥协,将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且导致今后的任何&br&灾患都成为地方贪腐势力与朝廷博弈的政治工具,埋下越来越剧烈的动乱隐患。这对于江山社稷真正的长治久安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br&&br&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剧中纪晓岚的态度是对的,但因为时代限制,在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这是古代王朝永远无法逃脱的恶性循环。除了恶心恶心和大人,他没什么办法能改变朝廷现状。
先说结论: 纪晓岚赈灾要救的是社稷,和珅救的是朝廷。 ————— 这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士大夫与一个现实主义的技术性官僚之间的对话。 两人都是身负皇命,在发生天灾时维护清朝的统治。剧中塑造的纪晓岚的赈灾的理念源自圣贤书---得民心得天下,而和珅的思…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a23e2577af37cad734fa8f810ce3cd6_b.jpg& data-rawwidth=&432& data-rawheight=&4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a23e2577af37cad734fa8f810ce3cd6_r.jpg&&&/figure&&p&它起源于一个民族的雄心,&br&见证了数个世纪的王朝更换。&br&它是经典的王室神圣象征,&br&又最终归于大众,变成日常图样,&br&但也因此成为了永恒的存在。&/p&&p&文 / 编辑:大椰子&br&&/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相信你一定对标题中的 ? 图案不陌生。这个仿佛本来就存在的标志经常出现于我们的服装,饰品,铁器,瓷器,名画,以及你可能没意识到的视线的各个角落。它为什么会被应用在这些地方?它是什么植物,带着什么样的历史与故事?……今天,就来为大家好好梳理一下关于这个神秘植物纹章的今生前世。&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a1d78390c34dfc34f4983_b.jpg& data-rawwidth=&459& data-rawheight=&6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a1d78390c34dfc34f4983_r.jpg&&&/figure&&br&&p&&u&前方高能预警,此文为不专业的研究文,&br&非大家喜闻乐见的美图文~&br&做好准备~ Let's go!&/u&&/p&&br&&br&&br&&p&§ 1 § ? &strong&的 起 源&/strong&&/p&&p&这个常见图案?源于法国,法语称作Fleur de Lis (Lily of France),中文是金百合/百合纹章的意思。但图案中的植物其实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百合(lily),而是鸢尾花。而这个令人误会的名称的来源,要从法国成立以前的法兰克部落们说起~&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eaa8_b.jpg& data-rawwidth=&632& data-rawheight=&5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eaa8_r.jpg&&&/figure&&p&&i&鸢尾花与早期建筑中fleur de lis图样的对比图&/i&&/p&&br&&br&&p&据十八世纪的博物学家Pierre-Augustin Boissier de Sauvages所言,当年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地区[1]之前曾居住在佛兰德斯一个叫Leie的河畔周边很长时间。而那会儿河边生长着很多黄色的菖蒲,非常漂亮。&br&&/p&&p&&i&[1] 古罗马人把居住在现今西欧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北部、荷兰南部、瑞士西部和德国南部莱茵河西岸一带的凯尔特人统称为高卢人。&/i&&/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307efcc1c086c5c22b9c6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307efcc1c086c5c22b9c6d_r.jpg&&&/figure&&i&左边是百合,右边是香根鸢尾( Iris Pallida)——法国国花&/i&&/p&&br&&br&&p&鸢尾花体大花美,婀娜多姿,与百合花有几分相似。虽然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科类,虽然一眼看去,似乎两者都有六枚“花瓣”,但鸢尾花只有三枚花瓣,其余外围的那三瓣乃是保护花蕾的萼片。由于这三枚瓣状萼片长得酷似花瓣,以致初见鸢尾的法兰克人(the French or Franks)误以为是那些开在水边的花是百合花。&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86dbfdf4f98c02ff6e407e28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86dbfdf4f98c02ff6e407e28_r.jpg&&&/figure&&p&&i&黄菖蒲,常生长于河边&/i&&/p&&br&&br&&p&传说当时他们正在寻找一个适合的象征图案作为法兰克的盾徽与纹章(coat of arms)[2],就在家附近的,如此耀眼醒目的花朵,似乎正好合适。所以,他们将河边的黄菖蒲简称为“fleur-de-lis”,并将花型简化,成为了如今我们知道的金百合图案 :? 。所以,当我们说 fleur de lis时,其实应该是特指鸢尾科中的黄菖蒲。而时常将鸢尾说成百合的奇怪习惯,也就从那时开始了。&/p&&p&&i&[2]
纹章(coat of arms)又称盾形纹章,是一种特有的纹章设计,通常出现在纹章盾、外套或战袍上。中世纪的骑士使用它来辨认其身份(看过Game of Thrones的小伙伴都懂的~)。最早古罗马人在他们盾牌上也使用类似的徽章。&/i&&/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808a0f94a05a76c9f38afaac9f2a4e57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7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808a0f94a05a76c9f38afaac9f2a4e57_r.jpg&&&/figure&&p&&i&印有fleur de lis 的挂毯&/i&&/p&&br&&br&&br&&p&§ 2 § &strong&? 成 为 王 室 象 征&/strong&&/p&&p&&br&百合纹章的发展见证着古罗马帝国下属的法兰克部落成为称霸欧洲的法兰西王国,并伴随着两次波旁王朝的复辟,最终回归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p&&p&回到最开始,百合纹章&strong&?&/strong&成为王室的象征,还要从法兰克王国的奠基人,克洛维一世(Clovis I'er,466年~511年)说起。&/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6cfc60c8efca_b.jpg& data-rawwidth=&403& data-rawheight=&6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3&&&/figure&&p&&i&克洛维一世的画像,注意他手上的权杖顶端,也是fleur de lis。&br&关于“Fleur de Lis”的另一种起源猜测是说从早期的茅头的形态演变而来的&/i&&/p&&br&&br&&p&扩充领土,统一法兰克部落,并自称为“王”的克洛维一世在妻子的建议下,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放弃当时大多数人所信奉的阿里乌教派,皈依了天主教。他聪明地使用了法兰克人一直拿来当盾徽的百合纹章中的百合(实际是鸢尾花)在宗教中神圣,纯洁的寓意,通过让人传颂说他在接受洗礼时,上帝送他的礼物是金百合,来体现“君权神授”的概念,强化其王位的合法性。&/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56ee5c8dd4ca197674c_b.jpg& data-rawwidth=&83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56ee5c8dd4ca197674c_r.jpg&&&/figure&&p&&i&出自15世纪的一幅展现了天使将印有fleur de lis的旗帜带给克洛维一世的手稿&br&* 画面中蓝底的印有典型三个&strong&?&/strong&的旗帜其实是14世纪左右以后才有的图案,&br&后文也会提到这个有趣的故事☆??`☆&/i&&/p&&br&&br&&p&至此,百合纹章?正式成为了法国王室的图案象征,作为皇室中的各种建筑、服饰图案、器皿装饰出现。这一点,可以从众多的皇室画像中看到。&/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01aa195ace_b.jpg& data-rawwidth=&676& data-rawheight=&4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501aa195ace_r.jpg&&&/figure&&p&&i&751年加洛林王朝的著名的国王“矮子丕平”的加冕仪式。&br&可以看到他的王座的背景是当时王室常见的?平铺图案。&/i&&/p&&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e5df4fd17faf204a6a8dd46ee21045a2_b.jpg& data-rawwidth=&432& data-rawheight=&8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e5df4fd17faf204a6a8dd46ee21045a2_r.jpg&&&/figure&&p&&i&这是文艺复兴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创作的查理大帝(742年-814年),&br&可以看见他可爱的表情左右两边的鹰和百合纹章,&br&后来分别成为德国和法国的代表性标志。&/i&&/p&&br&&br&&p&到了10世纪初的卡佩王朝(Capetian Dynasty)时,百合纹章从王室的象征图案上升到了“国徽”的层面,经常作为国家纹章用于不同国家联合时使用的纹章中。&/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d28969cfb2ff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8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d28969cfb2ff_r.jpg&&&/figure&&p&&i&中世纪的骑士马术大赛的着装展示&/i&&/p&&br&&br&&p&14世纪瓦卢瓦王朝的查理五世(Charles V le Sage)对百合纹章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修改,把图案排列从全方位的散射变成了三个?明确的排列。这个变化在纹章学术语中分别称为法国古代和法国现代。&/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83d991d2cdbcb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6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83d991d2cdbcb_r.jpg&&&/figure&&p&&i&查理五世与波旁的让娜的婚礼,真是极尽之所能去使用金百合的图案呢&/i&&/p&&br&&br&&p&2+1的排列方式,据说意味着基督教的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此外,鸢尾花也用来表示光明和自由,象征民族纯洁、庄严和光明磊落。在这以后的画家绘制法国国徽时,都会使用蓝底金色的三个?来表示,即使是画在此以前的王室人物与故事时也同样如此。&/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8efced189ba_b.jpg& data-rawwidth=&432& data-rawheight=&7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8efced189ba_r.jpg&&&/figure&&p&&i&这华丽丽的纹章上面的寓意图形就是改进后的法国国徽&/i&&/p&&br&&br&&br&&br&&p&§ 3 § &strong&? 之 英 法 百 年 战 争&/strong&&/p&&br&&p&在查各种关于fleur de lis资料的时候,找到一个与之相关的有趣且重要的历史故事,与大家分享一下。&/p&&p&上文已提到,百合纹章是法国的国徽标志,但下图中,有金百合的徽章却属于14世纪初英国爱德华三世(Edward III)的。从原有的三个红底金色的狮子图案,增加了法国的国徽图案,这个改变,与世人熟知的「英法百年战争」的开始大有关系。&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6df4bdb389b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9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6df4bdb389b_r.jpg&&&/figure&&p&&i&英国爱德华三世以后的徽章,有金百合与金狮子一起构成&/i&&/p&&br&&br&&p&当年,只有一独女的法国国王查理四世于1328年去世,和他血缘最近的男性亲属是英王爱德华三世,因为其母亲伊莎贝拉,是查理四世的姐姐。爱德华三世为了表示自己有法兰西王位的继承权和法兰西领土的统治权,居然修改了自己的国徽。更有趣的是,他将代表法国的百合纹章放在了国徽的2,4象限(象限中第一个称作象限2),似乎想说明,在英国国王之前,他首先应当是法兰西国王。&/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93d5eb476f762b9a2e265d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7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93d5eb476f762b9a2e265d_r.jpg&&&/figure&&p&&i&记录英法战争的画面,从纹章中可以看出,&br&?左边是法国军队,右边?是英国军队&/i&&/p&&p&&br&但由于性别问题,法国的贵族和教士们并不承认爱德华三世的母亲伊莎贝拉具有王位继承权。最后,最近的男性继承人就变成了查理四世的堂兄。这极大地加深了英法之间的矛盾,并于1337年正式开战,开始了长达100多年的战争。&/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73fbca08ddb3ee92bceca5bd38ab0fa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12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73fbca08ddb3ee92bceca5bd38ab0fa_r.jpg&&&/figure&&p&&i&讲述英雄圣女贞德的古书,&br&封面上美美女神与与之搭配的?图案&/i&&/p&&br&&br&&p&百年战争中还出了一个世人皆知的女性人物——圣女贞德(Jeanne d'Arc)。她在1429年解除了英军针对法军的奥尔良围攻战,后带兵多次打败英格兰的侵略者,成为了闻名法国的女英雄。而上图中蓝色盾牌中的图案,就是圣女贞德的徽章~&/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d33dc36e4eaaa87ab9f6c4ae1e835d8_b.jpg& data-rawwidth=&318&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8&&&/figure&&p&&i&让我们再放大点看这个徽章~真是好美!&br&一直觉得其实百合纹章其实非常女性化,&br&很适合给带着点英气的女生使用。&/i&&/p&&br&&br&&br&&br&&p&§ 4 § &strong&? 在 凡 尔 赛 宫&/strong&&/p&&br&&p&1660年,波旁王朝(House of Bourbon)的路易十四(Louis XIV le Grand)因妒忌自己财政大臣那华丽又巨大的府邸,在让大臣锒铛入狱之时,也命建筑家路易·勒沃为其设计新的行宫,即法国旅游必去的凡尔赛宫(Palace of Versailles)。当时正好是法国巴洛克艺术风格盛行的时期,建筑师,服装师,与艺术家们,携手将Fleur de Lis中那种华丽的潜质发挥了出来,并与当时的服装,建筑,珠宝等交相辉映。&/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9c5314093bfd8fb7f2d9d5e_b.jpg& data-rawwidth=&1084&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9c5314093bfd8fb7f2d9d5e_r.jpg&&&/figure&&p&&i&波旁王朝之路易连连看:&br&从左到右,分别是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br&在蓝袍上的金百合,与路易们雍容华贵的质感与仪态完美结合,相得益彰&/i&&/p&&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59a53e4ef3bc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8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59a53e4ef3bc_r.jpg&&&/figure&&p&&i&这是当时凡尔赛宫建筑的设计草图,&br&其中可以看到建筑师对fleur de lis的再设计。&br&另外插一句,建筑上装饰的叶子为茛苕(Acanthus)的叶子,&br&是地中海地区常见的一种刺状叶子,&br&从拜占庭风格、哥特式风格到文艺复兴风格,&br&莨苕叶几乎是所有西洋风格的艺术中最普遍的装饰主题。&/i&&/p&&br&&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a8cce80ae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7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i&↑ 图为乱入的茛苕手绘稿,下次再单写一篇吧~&/i&&br&&/p&&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f9c2b6dcf43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8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f9c2b6dcf43_r.jpg&&&/figure&&p&&i&下次再去逛凡尔赛宫的时候,&br&可以好好为你的同伴介绍这优雅金百合的来历啦~&/i&&/p&&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0b4ac9b34c47a28baf211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6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0b4ac9b34c47a28baf211_r.jpg&&&/figure&&p&&i&这是路易十五1772年加冕时所使用的?&br&顶部装饰了小巧可爱的金百合造型&/i&&/p&&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2e613e3b299efc3c3ffe13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4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2e613e3b299efc3c3ffe13_r.jpg&&&/figure&&p&&i&这个皇家所使用的胸针被猜测为属于&br&波旁家族的女皇玛丽亚路易莎(1870 - 1899年)的~&/i&&/p&&br&&br&&p&从波旁王朝开始,装饰有金百合的国徽也开始走起了华丽风。简洁的盾徽周围,增加了各种如同国王画像中穿的华丽蓝袍的装饰,异域风情的顶棚,甚至一些版本上有两位天使围绕在盾徽两边。&/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11bb91db1ba5b503090abcc5e4e05d2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6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11bb91db1ba5b503090abcc5e4e05d2_r.jpg&&&/figure&&p&&i&波旁王朝的国徽设计手稿(非标准)&/i&&br&&/p&&br&&br&&p&这类似造型的国徽,从1500年左右开始使用一直到1830年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失败后,才再也没有出现在法国的国徽上了。不难想象,由于金百合图案长期以来“君权神授”的寓意到法国风格的华丽皇室象征,给人太过直接的,难以改变的印象。所以当工业革命后,现代政权交替时,新政权的掌权人必然需要更具有力量与现代感的图形来改变人们对于当局的印象。&/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db84cb92a55ca3f_b.jpg& data-rawwidth=&425&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db84cb92a55ca3f_r.jpg&&&/figure&&p&&i&我自己最喜欢的还是蓝底金色的标准金百合的造型&/i&&/p&&br&&br&&br&&br&&p&§ 5 § &strong&? 与 现 世&/strong&&/p&&br&&p&虽然 ? 作为法国皇家象征的身份已经消失了,但由于其简洁但又优雅的造型,却使之并没有就这么被历史淘汰,而是成为了很多国家国旗中的图案,或者某个地区的标志。&/p&&p&最容易能从官方找到fleur de lis的地方,大概就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Florence)了。从十二世纪中叶开始佛罗伦萨就是用红色百合纹章造型的华丽版作为自己的市徽。据官方旅游指南中提及的市徽来源,似乎跟法国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十二世纪以前的,更早的渊源,就需要进一步考证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d8a26bac1bc969_b.jpg& data-rawwidth=&866& data-rawheight=&1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ad8a26bac1bc969_r.jpg&&&/figure&&p&&i&佛罗伦萨市徽的建筑浮雕&/i&&/p&&br&&br&&p&当然,除了官方身份以外,百合纹章还渐渐以一种常见的设计图形,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e4afbafafe8b1e90d24dc1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e4afbafafe8b1e90d24dc1_r.jpg&&&/figure&&p&&i&1906年由Ansorena制造的西班牙女王的皇冠,&br&有超过500颗钻石镶嵌在其中,&br&而最典型的设计就是fleur de lis与茛苕叶装饰&/i&&/p&&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e5c89a2d35da29c7838_b.jpg& data-rawwidth=&614& data-rawheight=&3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e5c89a2d35da29c7838_r.jpg&&&/figure&&p&&i&西班牙几位女王都视这个皇冠为自己的珍宝&br&几乎任何盛大场合都会佩戴这个皇冠&/i&&/p&&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dacab25423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dacab25423_r.jpg&&&/figure&&p&&i&如今英国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外围的铁栏顶端&br&使用造型与前文中克洛维一世的权杖上的金百合造型非常相似&/i&&/p&&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f3463d55dfd799deffd4f2_b.jpg& data-rawwidth=&552& data-rawheight=&6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f3463d55dfd799deffd4f2_r.jpg&&&/figure&&p&&i&缩小去使用的金百合也可以特别少女与可爱&/i&&/p&&br&&br&&p&当然,就我个人而言,我并没有非常喜欢这个图形。当时注意到它全因为一时的好奇心——“这个明显是植物图形的标志为什么全世界到处都是?”——基于这个问题开始了对百合纹章好几天的研究。&/p&&br&&p&从一个设计师的眼光看,百合纹章的造型显然是有点粗糙,不耐看,且不能放大来看——因为缺乏考究的细节。尤其是当下的“不责任的使用者们”大部分情况只是简单粗暴地拿来去做无意义的装饰,反而更加消解了金百合的内涵。&br&&/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effee757d3cbd6e96f2ddd_b.jpg& data-rawwidth=&433&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effee757d3cbd6e96f2ddd_r.jpg&&&/figure&嘛,不过正因为内涵可以被抹去,这个图案也才可能被广泛使用,也才能被我等凡人注意到,再去将它的复杂性与历史性展现给大家,并可能将之带来更广泛的可能性。这便是研究的乐趣与意义吧~&br&&/p&&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f8af46f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f8af46fa_r.jpg&&&/figure&&p&你身边发现了什么?造型的东西?&br&拍照发来,&br&我们一起聊聊呗~&/p&&br&&br&&br&&p&感 谢 你 的 阅 读&br&&/p&&p&敬 请 期 待 更 多 有 趣 内 容&/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e7223886e_b.jpg& data-rawwidth=&1079& data-rawheight=&3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e7223886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9dfdbd834cb1f47ae160d303a9953b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9dfdbd834cb1f47ae160d303a9953bd_r.jpg&&&/figure&&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sUlrcyLEQX8_rWYQ9xyj&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sUlrcyL&/span&&span class=&invisible&&EQX8_rWYQ9xyj&/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它起源于一个民族的雄心, 见证了数个世纪的王朝更换。 它是经典的王室神圣象征, 又最终归于大众,变成日常图样, 但也因此成为了永恒的存在。文 / 编辑:大椰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你一定…
&p&作为一枚笔记狂人,本人对一切关于如何记笔记的话题都非常感兴趣,也非常乐意分享自己的心得。&/p&&br&&p&在超过10年记笔记的生涯中,我自己构建了一套记笔记、管理笔记的方法体系。在它的帮助下,我现在几乎所有的图片、文字资料都已经实现笔记化,并且基于笔记搭建了自己庞大的知识库和素材库。在过去2年多时间里,我出版了两本书,目前第3本即将出版,第4本也已经签约。在这个过程中,本人认为自己的笔记系统功不可没。&/p&&br&&p&通过这套方法体系,你将能了解到:&/p&&br&&blockquote&&p&1、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笔记工具&/p&&p&2、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体系&/p&&p&3、如何通过笔记系统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库、素材库&/p&&p&4、如何有条理、高效率地管理自己的笔记&/p&&/blockquote&&br&&p&下面的内容会很长、很具体,但强烈建议你认真读完。通过它,你能够学习到一套系统的记笔记和管理笔记的方法,大大提高未来的学习效率,甚至可以将你的笔记系统作为你的第二大脑,完成很多以前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cd5cf741bba0ffd8304d0c_b.jpg& data-rawwidth=&1026& data-rawheight=&4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cd5cf741bba0ffd8304d0c_r.jpg&&&/figure&&br&&br&&p&如上图所示,我会从4个方面来说记笔记这件事情:&/p&&p&&b&1、工具的选择&/b&&/p&&p&我们应该选择纸质笔记本,还是电子笔记本?不同工具的优劣性如何?&/p&&p&&b&2、笔记体系的构建&/b&&/p&&p&我们应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套笔记体系,方便后面的整理、检索和使用。&/p&&p&&b&3、记笔记实操&/b&&/p&&p&我会以一些具体的例子,从感性的层面介绍自己是如何记笔记的。&/p&&p&&b&4、笔记的整理和检索&/b&&/p&&p&当笔记库越来越庞大之后,如何方便地进行整理和检索?&/p&&p&下面正式开始:&/p&&br&&p&&b&一、工具的选择&/b&&/p&&p&笔记的载体可以有很多,比如纸质的本子,又比如像有道云笔记、Evernote之类的在线笔记工具。假如你是一个重度笔记使用者的话,我的第一个建议是:&/p&&br&&p&请一定要使用在线笔记!&/p&&p&请一定要使用在线笔记!&/p&&p&请一定要使用在线笔记!&/p&&br&&p&我知道这个观点肯定会得来很多纸质笔记爱好者的强烈反对。而且确实有些时候,我们也不方便记电子笔记:比如有时候在外不方便用电脑和手机,又比如有些人不喜欢看纸质书的时候打开电脑记电子笔记,而喜欢在纸上记笔记的感觉。&/p&&br&&p&这样其实也没有问题。大家可以先按平时的习惯记纸质笔记,在后面我还会介绍如何将自己的纸质笔记数字化,更加方便后续标注、管理和检索。&/p&&br&&p&之所以强烈推荐电子笔记,是因为纸质笔记的缺点太多,而电子笔记的优点太多!&/p&&br&&p&&b&纸质笔记的缺点:&/b&&/p&&p&1、记录速度慢&/p&&p&无论如何,写字的速度是很难比上打字的速度的,假如你每天记笔记的量比较大,采用纸质笔记无形之中会增加很多记笔记的时间。&/p&&p&2、不方便携带&/p&&p&纸质笔记本时代,我一年下来记录的笔记最少都超过10本,几年下来随便几十本。假如你外出的话,显然是不可能将这些笔记都随身携带的,万一在外要查找某些笔记资料,基本上就不可能了。&/p&&p&3、不方便检索&/p&&p&笔记的量一旦大起来,如何快速从中检索出所需的资料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纸质笔记本你当然也可以制作各种检索工具(比如标签条之类的),但整体还是非常麻烦。&/p&&br&&p&&b&电子笔记的优点:&/b&&/p&&p&纸质笔记的各种缺点,恰好是电子笔记极具优势的地方。电脑打字(甚至是手机打字)的速度要快过提笔写字,而基于云端的笔记,可以很方便的在电脑和随身设备(手机,iPad等)之间实时同步,并且数字资料的检索天然占据优势。&/p&&br&&p&除此之外,电子笔记还有以下天然的优势:&/p&&br&&p&1、记录的形式更加丰富&/p&&p&除了单纯的文字和手绘表格、图像之外,我们可以用电子笔记来记录照片、录音甚至视频等多媒体资料。&/p&&p&2、防丢失&/p&&p&就算保管的再好,纸质笔记本也有可能遗失或者损坏。而现在主流的云端笔记工具,只要你别脑残地忘记密码,资料永远都丢不了。&/p&&p&3、协同和分享功能&/p&&p&现在大部分电子笔记工具,都可以很轻松地将笔记内容分享给他人,有些工具甚至可以在团队内部进行协同编辑记录,这点是纸质笔记很难做到的。&/p&&br&&p&所以我下面介绍的所有内容,都是基于电子笔记这一工具来开展的,尤其重点介绍本人最喜欢的Evernote(印象笔记)这个工具。&/p&&br&&p&说到这里,大概也说一下,现在好用的笔记工具其实蛮多选择的,比如说: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Onenote,乃至一些强大的Markdown工具如MAC上的Ulysses等等都是非常棒的工具。这些工具大部分我都使用过,最终选择了Evernote,是因为它在整体满足性上程度最高。&/p&&br&&p&对这些笔记工具,我简单做了一下对比总结:&/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ec4bbdbace37261ccc6b3_b.jpg& data-rawwidth=&1404& data-rawheight=&2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c4bbdbace37261ccc6b3_r.jpg&&&/figure&&br&&br&&p&因为很多工具都是早期用的比较多,只靠记忆难免出错,假如哪里不正确还麻烦大家提醒我。&/p&&br&&p&之所以说Evernote整体满足性最高,是因为我特别喜欢它的如下特性:&/p&&br&&p&&b&1、全文检索(貌似需要付费会员才有)功能:&/b&用来检索资料绝对是必需的一个功能&/p&&p&&b&2、图片文字OCR智能识别:&/b&这个功能的意思是,假如你的笔记中有图片,而这些图片中有文字,那么Evernote可以智能识别图片中的文字,用这些文字作为关键词,你同样可以检索出这些图片资料,简直不要太好用。&/p&&p&&b&3、强大的碎片知识和素材搜集功能:&/b&利用Evernote的剪藏功能(需要安装拓展),可以非常方便地将电脑浏览器的文章或者部分内容保存到自己的笔记里面。利用微信公众号的“我的印象笔记”这个服务号,我们在微信看到喜欢的内容一键分享到“我的印象笔记”即可永久保存(微博里面则只要@我的印象笔记即可)。此外,基本上所有的主流APP都有将内容保存到Evernote的功能选项。利用这个功能用来搜集网络上碎片化的文章和素材超级方便!&/p&&p&&b&4、离线收藏功能(貌似需要高级会员才有):&/b&举个例子,微信是自带收藏功能的,我们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很好,就将它收藏。但是假如原作者将这篇文章删除的话,我们就打不开了。而Evernote的离线收藏功能,相当于将文章新建一个备份保存到你的笔记里面,即便原内容被删除了,也不影响我们自己笔记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后面我不用Pocket这个稍后阅读工具的原因。虽然Pocket也提供离线收藏功能,但一年的服务费很贵,并且它的功能太单一了不划算)。&/p&&br&&p&这里再简单说一下Onenote,作为微软家出的笔记软件,其实Onenote也是非常强大好用的。但是它对内容的组织方式是“笔记本+页面”,这种组织方式适合用来撰写组织架构非常明确的内容(比如写一本书),但是用来记零碎的笔记,特别是碎片知识整理就不好用了。&/p&&br&&p&所以我现在的习惯是:写自己要出版的书的时候我会用Onenote,其他时候更多是用Evernote。&/p&&br&&p&其他诸如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等,因为后期实在没有用,所以没有发言权。用过的朋友也可以介绍一下。&/p&&br&&p&&b&二、笔记体系的构建&/b&&/p&&br&&p&选择了一个好工具,接下来我们就需要构建自己的笔记体系。这种体系,宏观来说就是我们如何分类笔记、管理笔记、使用笔记的方式。&/p&&br&&p&每个人记笔记希望达到的目的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人的笔记就是用来记录生活中的琐事(就是记日记),有些人只记读书笔记,还有些人把笔记当成待办事项来用,等等。&/p&&br&&p&就我个人而言,主要通过笔记来完成如下工作:&/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81df053b90dd8fdae55db60_b.jpg& data-rawwidth=&1384& data-rawheight=&11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8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81df053b90dd8fdae55db60_r.jpg&&&/figure&&br&&br&&p&其实之前我还用Evernote来记录待办事项以及撰写书稿、记日记。但是后来发现其实有更好的独立工具来完成这些事情,比如现在我用Wunderlist来记录待办事项,用Dayone来记日记,用Onenote来写书。灵感记录方面,第一首选工具也变成了Clear。&/p&&br&&p&下面分别简单说说上面的这些分类:&/p&&br&&blockquote&&p&&b&读书笔记:&/b&这是我记笔记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实读一本书,内容很快就会忘记,这时候我们回头再看一遍又太浪费时间。通过读书笔记的方式,把书的精华内容和阅读心得记录下来是非常好的方式。&/p&&p&&b&运营心得:&/b&因为现在在运营一个公众号,中间会有很多成功和失败的操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次我都会及时写运营笔记,然后时不时回过头去复习,还是非常有帮助的。&/p&&p&&b&讲课讲义:&/b&经常会收到邀请,给网友做线上分享。我会先在Evernote里写好讲稿,并且记录下每次分享的时间点等关键信息。&/p&&p&&b&文章搜集:&/b&这是我的笔记里面最多的组成部分,没有之一。每天都会通过网页、微信、APP等渠道把大量的好内容收藏到Evernote里面。&/p&&p&&b&语音记录:&/b&现在参加培训或者重要的洽谈,你一直在电脑上打字或者手机打字是很不礼貌的,用录音笔又不方便后期管理。现在我都是打开Evernote里面的录音功能来进行声音记录。&/p&&p&&b&扫描资料:&/b&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扫描或者拍照的方式,将纸质的资料数字化,非常方便后续的管理。这点后面我也会详细说。&/p&&p&&b&素材搜集:&/b&和文章搜集其实差不多,只不过是把可能以后会用到的图片、文字片段等建立一个单独的分类管理起来。&/p&&p&&b&生活信息:&/b&就是私人相关的一些有必要记录的信息。&/p&&/blockquote&&br&&p&了解了这些笔记需求,下面我们就可以进入到“构建笔记体系”的环节了。&/p&&br&&p&首先我们来看看Evernote是如何管理笔记的(因为个人笔记涉及比较多敏感内容,下面临时建立了一个账户来演示,仅作示意):&/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0cd807f0c0a9e4d576040_b.jpg& data-rawwidth=&1769& data-rawheight=&10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6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0cd807f0c0a9e4d576040_r.jpg&&&/figure&&br&&br&&p&我们看到,Evernote里面最基本的内容单元叫“笔记”,然后主要通过笔记本、标签和地图集3个属性来管理笔记。&/p&&br&&p&这3个属性,地图集是我用得最少的,它主要是通过地点来管理笔记。比如某条笔记你是在广州记录的,另外一条是在北京记录的,那么可以集中查看某个地点记录的笔记。&/p&&br&&p&我个人用的最多的是笔记本和标签两个功能(其实也是不得不用)。&/p&&br&&p&笔记本是一种强组织属性的笔记管理方式,适合将某一类强共同属性的笔记放在一个笔记本里面。同时,一条笔记只能同时归属于一个笔记本。&/p&&br&&p&标签是一种弱组织属性的笔记管理方式,适合将具有某些共性的笔记打上同一个标签。同时,一条笔记可以同时有好几个标签。&/p&&br&&p&了解了这种笔记组织管理的方式,我们就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构建体系了。&/p&&br&&p&构建的核心理念:笔记本尽可能扁平化组织(数量尽可能少),标签尽可能立体化组织(数量尽可能多且具体)&/p&&br&&p&以读书笔记为例,我们看的书可能五花八门,种类很多。那么每一类书假如都新建一个笔记本的话,笔记本的数目就会急剧增加,以后我们一打开笔记软件,里面密密麻麻都是笔记本,根本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内容。&/p&&br&&p&所以最适合的方式应该是:我们就建立一个笔记本,名字叫“读书笔记”。但是以后每写一条读书笔记的时候,都要尽可能给它打上具体化的标签。比如说我们读了KK的《失控》,我们的笔记大概可以记成以下样子:&/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bdc9734d95bfdc17ff4797_b.jpg& data-rawwidth=&1634& data-rawheight=&7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bdc9734d95bfdc17ff4797_r.jpg&&&/figure&&br&&br&&p&又比如文章搜集,因为还包括了:新媒体运营、营销推广、活动策划、公众号相关等细分类目,但分类又不是很多。这些文章假如只新建一个“文章搜集”笔记本,以后阅读起来就会稍微有些杂乱。所以比较好的方式是根据这几个子分类,各自建立一个笔记本。但是每条笔记,可以打上更加细化、具体化的标签,如下图所示:&/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66ed755c8dd10e3b31dbf3_b.jpg& data-rawwidth=&1458& data-rawheight=&8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5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66ed755c8dd10e3b31dbf3_r.jpg&&&/figure&&br&&br&&p&其他体系的构建与此类似,不再一一细说。&/p&&br&&p&通过这种方式,相当于给我们的所有笔记搭建好了一座存放内容的大楼,大楼里有很多房间。以后我们记录内容或者搜集的内容,只要分门别类地存放到房间里面即可。&/p&&br&&p&这样做的好处是:&/p&&blockquote&&p&&b&1、有条理:&/b&很多人喜欢记笔记,但是所有的内容都不分类的放在一起。这样的话以后浏览起来乱七八糟,也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这样的笔记效果就不好了。&/p&&p&&b&2、使用方便:&/b&以后温习笔记的时候,我们既可以按照笔记这种强属性统一浏览某一分类的内容,又可以通过标签浏览同一细化属性的文章,效率倍增。&/p&&/blockquote&&br&&p&这里有一个非常需要注意的点:虽然标签是弱属性的组织方式,但我们还是应该尽量避免标签数量太多。所以在新建标签的时候,最好还是给自己制定一些原则,避免以后标签多到完全不可用。&/p&&br&&p&我建议的方式是:标签记录到比笔记所属的分类层次再下一个级别就可以了,不要太过具体。&/p&&br&&p&举个例子:“读书笔记”是顶层分类,再下一个层级可能是“科技类读书笔记”或者“小说读书笔记”,但你如果新建一个“《失控》读书笔记”那就太具体了。读的书一多,你的标签就会多到不得了。&/p&&br&&p&&b&三、实操技巧&/b&&/p&&br&&p&下面我会以读书笔记和网络知识搜集整理两个分类为例,具体介绍如何记笔记。&/p&&br&&p&&b&A、读书笔记&/b&&/p&&br&&p&很多人读书的时候喜欢一边读一边记笔记,我认为是不好的习惯。毕竟人的思维是单线条的,很难同时做两件事情。你阅读的时候记笔记,相当于打断了阅读思路,这样读起来就会断断续续,效率很低。&/p&&br&&p&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是这样的(仅限于比较重要的书籍阅读,如果是小说之类娱乐类书籍另说):&/p&&br&&blockquote&&p&&b&第一遍:&/b&快速浏览目录和书籍内容,内容不必深究,主要建立起对书本内容的整体认知&/p&&p&&b&第二遍:&/b&根据第一遍的快速浏览,我认识到了书籍里哪些章节是重要的,哪些章节是次要的。哪些章节对自己有用,哪些章节可以忽略不看,哪些章节是次重要的。哪些章节的内容自己之前已经了解了,哪些章节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然后按照重要程度排个优先级,重点阅读优先级高的内容。&/p&&p&&b&第三遍:&/b&根据实际需求和自己的时间,阅读次优先级的内容。&/p&&p&&b&第四遍:&/b&如果有必要有时间,再完整阅读一遍全书。&/p&&/blockquote&&br&&p&这4次阅读,也会对应我们读书笔记的不同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我的读书笔记会包括下面几部分的内容:&/p&&br&&p&第一部分:思维导图&/p&&br&&p&思维导图,主要是对全书的框架和核心内容做一个梳理,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对一本书建立整体认知。这张图,其实在第一遍“速读”阶段就可以画好了。&/p&&br&&p&第二部分:重点内容总结&/p&&br&&p&罗列全书的重点章节和推荐阅读章节信息,以及简单总结这些章节的核心知识点,以及自己阅读这些章节和知识点的个人总结。&/p&&br&&p&这部分内容是在第二遍“重点阅读”阶段完成的。&/p&&br&&p&第三部分:书评&/p&&br&&p&第二遍或者第三遍完成后,自己写的对这本书的简单评价和核心总结。&/p&&br&&p&以小米的《参与感》为例,我当时阅读完后做的读书笔记大概是下面这个样子的:&/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3ccfc7c24fb0aac932cd1a2f853ebd62_b.jpg& data-rawwidth=&1184& data-rawheight=&9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3ccfc7c24fb0aac932cd1a2f853ebd62_r.jpg&&&/figure&&br&&br&&p&这是第一部分的思维导图,这部分内容即和原书的目录有些相似,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判断做了一些删减和提炼。一般我的习惯是只记录下自己需要的核心内容,把相对没那么重要的部分去掉,同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总结对内容进行二次总结提炼。&/p&&br&&p&有了这张图,不管什么时候看到,我们马上可以在脑海里快速建立起对《参与感》这本书的整体认知,并且知道每个重要部分的核心内容。&/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5cb0c2f899c14c59a2a5_b.jpg& data-rawwidth=&1190&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9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5cb0c2f899c14c59a2a5_r.jpg&&&/figure&&br&&br&&p&这是截取的第二部分,也就是核心内容的精要提炼。&/p&&br&&p&基本上这种非精细化实操的书籍,我都会把每个小章节的内容提炼成几句话的内容。这样温习的时候,你一看这些话,马上就Get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也能回想起书里的内容。实在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翻原书进行高效率的快速复习。&/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c351fa127f_b.jpg& data-rawwidth=&1698& data-rawheight=&5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9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c351fa127f_r.jpg&&&/figure&&br&&br&&p&这是截取的第3部分,主要是从顶层角度对全书内容进行简短精炼的总结。假如书中有些观点自己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写下来自己的反面意见和思考。&/p&&br&&p&通过这种方式写出来的读书笔记,质量和可用性都是非常高的。有总体框架、有精华内容、有全面总结,该具体的具体,该精炼的精炼。即便是从未读过这本书的人,只是阅读这篇读书笔记,都能够快速建立整体认知,并且Get到精华点。假如先看了这篇读书笔记(比如发给朋友),再去看书,效率绝对得到极大的提升。&/p&&br&&p&&b&B、网络知识搜集整理&/b&&/p&&br&&p&Evernote提供了多种手段,帮助我们可以非常轻松地将浏览器内容、微信内容、微博内容以及APP内容分享到自己的笔记里面。&/p&&br&&p&以浏览器为例,假如你使用的是Chrome浏览器,可以安装Evernote的剪藏插件,利用这个插件就可以很方便的保存网页内容了,如下图所示:&/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f53c6fb78d2afa16ddb61ecf749e1c9_b.jpg& data-rawwidth=&2236& data-rawheight=&10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3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2f53c6fb78d2afa16ddb61ecf749e1c9_r.jpg&&&/figure&&br&&br&&p&一般我的习惯是这样的:建立一个笔记本,名字叫“网络文章暂存”,所有的搜集的内容先保存在这个临时的存放地。保存好后,集中一段时间阅读这些文章,并且给每一篇文章打好相关标签,再移动到相应的笔记本里面去。&/p&&br&&p&这种集中处理的方式效率更高,特别适合集中搜集整理大量同类信息。&/p&&br&&p&在微信上,只要关注“我的印象笔记”这个公众号,并且绑定你的Evernote账号,微博上关注@我的印象笔记,也可以非常方便地将内容保存到自己的笔记里,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ae883a6af5b_b.jpg& data-rawwidth=&1240& data-rawheight=&22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ae883a6af5b_r.jpg&&&/figure&&br&&br&&p&&b&四、笔记的整理和检索&/b&&/p&&br&&p&如果你希望将你的笔记打造成你的“第二大脑”,那么除了记笔记之外,一定要做好笔记的整理工作,并且善于利用笔记的检索功能。下面是我个人给的几个建议:&/p&&br&&p&1、所有的笔记都要有分类,有标签&/p&&br&&p&一旦你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那么你的笔记数量一定是飞速增长的。很多朋友喜欢记,但是却不喜欢严格地按照分类存储笔记,以及给笔记打上精准的标签,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p&&br&&p&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你的数字笔记就相当于一座你私人的图书馆,而你记录的笔记就相当于一本本图书。任何一座图书馆,如果不建立起良好的分类存储系统和检索系统的话,实际上都是不可用的状态,想要从海量的存储中找到你要的那一本书是件不可能的任务。&/p&&br&&p&我们记笔记和建立图书馆其实是非常相似的一件事情,记笔记固然重要,但是管理好这些笔记同样重要。因为Evernote之类大部分笔记工具都不提供树状分类管理功能,所以我们去建立自己的分类索引系统的时候尤其要用心(这点上面也提到过)。什么分类适合用笔记本,什么时候适合用标签,一定要提前设计好。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每天清理你的笔记,把暂存笔记本里的内容分门别类移动到相应的笔记本里面去。每阅读完一条笔记,都要给它加上相应的标签。&/p&&br&&p&这个过程一开始可能你会很不适应,但一旦习惯了一定会爱上它。说实话,看到自己的知识库分门别类,井然有序,本身就是一件超级有成就感的事情。&/p&&br&&p&2、将你的纸质资料数字化&/p&&br&&p&尽管数字笔记已经很普及了,但有时候我们还是不得不面临在纸质材料记笔记的情况:比如有些课程老师是不允许你用电脑的。此外,我们在过去的岁月也会积累大量的纸质笔记资料。&/p&&br&&p&如果我们同时要维护纸质笔记和数字笔记两套系统,其实是非常麻烦且效率低下的。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将你的纸质资料数字化。这样统一在一个入口管理,弥补了两套系统管理的割裂感。同时利用Evernote的OCR图片文字识别功能和PDF标注功能,纸质笔记数字化后管理起来其实更加方便。&/p&&br&&p&将纸质笔记数字化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扫描仪,二是拍照。&/p&&p&假如你有扫描仪的话,可以定期将纸质笔记扫描成图片格式或者PDF格式,然后分门别类导入到Evernote里面。假如你没有扫描仪,也可以用相机拍下来导进去。在这里再安利一下Evernote的智能拍照识别功能,只要将相机对准要拍的材料,就能够自动识别文件边缘,拍照后还能进行锐化等处理,拍出来的效果非常好,强烈推荐!&/p&&br&&p&所以,方便使用电脑或者手机的时候,我们尽量记录电子笔记。不方便不习惯的情景,我们可以记录纸质笔记,但是可以通过上面的方法将自己的纸质笔记数字化存储管理。&/p&&br&&p&比如之前曾经记录过一页化学专业的纸质笔记,我用Evernote的智能拍摄功能拍照后存储下来效果是这样的(仅截取部分):&/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4fe4c02db32e4d9c91a93c85c3a927ff_b.jpg& data-rawwidth=&1638& data-rawheight=&6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8& da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ww 847ee com mp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