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就是二战对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战对于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领域产生的影响,过去已有很多人探讨过了。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一场世界大战对自然环境所产生的灾难性影响。
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
综合各机构所作出的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数大概7000万左右,发生具体战斗的区域超过300万平方公里。如果我们把这片从远东一直绵延至西欧的土地拼在一起,我们会得到一个领土面积像印度一样大小,但四处布满烧毁的遗迹和败落房舍的荒凉之境。
当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引致的后果并没有造成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但它对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这一点在太平洋西岸的表现尤为严重。很多时候,我们完全可以跳过军事行动对生态环境所引致的影响,单说战争时期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就足以是人类悔恨的了。
比如纳粹军队从1939年开始对于波兰森林的无序砍伐,以及1944年在荷兰对大坝造成的破坏。特别是后者,这在当时造成了二十多万公顷的土地被海水淹没。日本军队在侵华时的三光政策,纳粹德国后撤时对乌克兰实行的焦土政策,在灭绝人性的戕害占领区人民的同时,都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盟军对汉堡和德累斯顿所进行的连番轰炸,不仅摧毁了作为德意志文化中心的这两座城市,炸弹所引起的大火还把这两个区域烧成灰烬。
为战争所准备和建设的一系列建筑,无论它是进攻性的,还是防御性的,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人工开垦的沟壑和深深打下的地基彻底的改变了地形。大量被转移的土壤堆砌在一边,植被遭受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也被油料污染。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欧战场爆发了多次坦克和装甲车集群的战斗,每当大量装甲车辆做出机动动作的时候,就会有大量的土壤被破坏。环境学家们认为,每一场装甲部队、炮兵和空军协同参加的战役结束之后,都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难以恢复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超过1万艘各类舰船被击沉。这些船只之上往往携带着大量的燃料。油料的泄漏危害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也毒害了在水中和海底栖息的动物。
其实,我们以上提到的大洋并不是最糟糕的。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态环境遭受了最为严重破坏的海洋是波罗的海。
日,人类历史上最为秘密和黑暗的行动结束了,盟国(苏联、美国和英国)的海军把从第三帝国收缴的所有化学武器(其中包含了芥子气在内的14种有毒化合物,超过30万吨弹药)投入到波罗的海的海底。
根据专家最近作出的统计,波罗的海的海底工厂有超过42万吨化学武器。绝大多数的化学武器,被安置在距海平面不到100米深的海底。
有些人认为,把纳粹德国制造的可怕化学武器沉入海底,是一个可以一劳永逸地将这些问题解决的方法。的确,从科学角度上来看,这也是摆脱纳粹危险遗产的最为简单和最为可靠的方式:在海水的稀释制下,化学武器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在不断的降低。
但英国遗传学家夏洛特·奥尔巴赫认为,即便一升海水中留下了有毒物质的几个分子,其毒性仍然被保存下来。以芥子气为例,它可以通过海洋食物链重新进入人的体内并慢慢积攒下来。经过几年甚至数十年之后,将有可能促使表面看起来身体健康的青年女子剩下天生残疾的婴儿。
专家们认为,波罗的海中弹药外壳的腐蚀速度大概为每年0.1毫米左右。一般而言,弹药外壳的厚度为5到8毫米左右,本世纪初,包括海洋学家在内的各学科专家所进行的科学试验认为,有毒物质在波罗的海的大规模扩散绝非笑谈,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学者们,也不能排除突然爆发生态灾难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中国付出惨烈,印度都做了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中国付出惨烈,印度都做了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中国付出惨烈,印度都做了什么?
二战期间,日本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到亚洲,发起了一场武装入侵,中国已成为主要的战场,当日本综合陆地战争,中国最后的的损失超过三千五百多万军民,拖住了日本大部门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最惨烈的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在中国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亚洲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如何呢?作为亚洲国家的泰国,当时不知道站在哪边,有时帮助日本朝鲜半岛沦陷为日本的殖民地被疯狂压迫掠夺;外蒙因日苏诺门坎战役倒向了苏联;菲律宾、越南、印尼、老挝、马拉西亚被日本占领。
二战时候,日本大肆屠杀中国人,同样身为亚洲国家的印度做什么了,抗日过 ?
事实上,只要我们知道一件事可以清楚,印度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被称为英属印度,当地人民将成为英国兵的一部分,通过英国军队参加对抗德国和纳粹德国的斗争中的一部分。参与战争的英国印第安人的军官是英国人,他们和英国士兵一样。
当然,日本还发动了对印度的战争,被称为英帕尔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日军伤亡惨重,但死于疟疾超过死亡人数,然后中国远征军缅甸抵抗反击,日军后方的火,只能退兵。日之后的事就是日军被中国远征军,基本上没印度什么事了。
归纳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像个后勤阿姨,“煮煮菜、烧烧饭”,都是一些后勤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其必然性吗? - 知乎121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6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百家讲坛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11,212贴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收藏
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教科书上是这样写的:一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二
受1929年经济危机冲击,帝国主义转移矛盾。
我对这两个原因不怀疑,但是,我怀疑不仅仅是这两个原因。甚至这两个不是主要原因。更主要的导致战争的原因可能在欧洲问题。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认为仅仅这两个原因不至于导致战争。拿现在做比较,当前世界也面临这二战前的情况:
一 当前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类似于二战之前。中国,印度等国发展速度很快,实力上升,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实力下降。二战之前,美国,德国,日本实力上升,英国,法国等实力下降。
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1929年的金融危机规模相似,世界各国深陷危机,难以解脱。
如果这样,我们不也处在世界大战的前夜了吗?然而事实上并没有战争的迹象。为什么1939年就会暴发世界大战,而今天,同样的情形,世界却平静如水呢?
我可以这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在于普法战争德法结下死仇普法战争是因为普鲁士的崛起,全德国人要求统一德国之所以不统一在于奥地利、法国、俄国的干涉德国之所以不统一是因为德意志各邦国封建主削弱王权王权旁落是因为教权对欧洲的影响万恶的教皇绑架欧洲人是因为那个时代愚昧而愚昧的原因是罗马帝国的崩塌......
算了吧,楼主,无论是什么理由都不足将希特勒这个小丑从历史的耻辱柱上拿下来
因为现在有核武器了。所以靠武装力量推翻现有国际秩序已经不可能。战争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而不是自我毁灭!一战后建立的凡华体系压制了德国、苏联和日本奴役人类,称霸世界的野心。所以二战最终爆发!德苏日希望靠武装力量推翻现有国际秩序,实现GM
现在之所以没有暴发战争的原因,是因为世界足够大,能狗容纳下这么多大国,比较远的距离缓和了大国,强国之间的矛盾。而在二战之前,欧洲聚集了世界的大国、强国。英法德俄意,他们之间的距离是如此的近,利益交错,斗争激烈。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这样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说,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的问题是主要原因。欧洲的分裂,才是两次世界大战暴发的主要原因。
查理曼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分裂以后,欧洲就再没有能够统一,中世纪的欧洲,由于生产力发展缓慢,欧洲大陆四分五裂、千国林立倒也能行,但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欧洲诸国经济飞速发展,英法德意俄奥强国林立,欧洲弹丸之地,已经容不下这么多资本主义大国共存了。矛盾日渐激化。相互结盟斗争,战争不可避免。
欧洲统一的步伐,从拿破仑开始,就已经不可停止了。拿破仑,威廉,希特勒三次努力,三次失败。所以欧洲今天依然一盘散沙。如此向来,中国真是幸运,两千年前,秦始皇就统一了中国,避免了今日的混乱。
核武器的产生改变了战争方式实际上,‘无硝烟战争’每天都在发生
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如果两次世界大战还不能使人类吸取教训,人类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罗马帝国的崩塌原因是西哥特人入侵西哥特人入侵原因是匈奴人的进攻匈奴人的进攻源于汉武帝的北征汉武帝的北征是因为汉初的休养生息积攒的国力汉初的休养生息是因为吸取了暴秦灭亡的教训暴秦的灭亡是因为残暴统治.秦残暴统治是因为商鞅变法后使其军队战斗力加强,统一了六国,气焰赫赫,不可一视.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商鞅他爸引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在于普法战争德法结下死仇普法战争是因为普鲁士的崛起,全德国人要求统一德国之所以不统一在于奥地利、法国、俄国的干涉德国之所以不统一是因为德意志各邦国封建主削弱王权王权旁落是因为教权对欧洲的影响万恶的教皇绑架欧洲人是因为那个时代愚昧而愚昧的原因是罗马帝国的崩塌罗马帝国的崩塌原因是西哥特人入侵西哥特人入侵原因是匈奴人的进攻匈奴人的进攻源于汉武帝的北征汉武帝的北征是因为汉初的休养生息积攒的国力汉初的休养生息是因为吸取了暴秦灭亡的教训暴秦的灭亡是因为残暴统治.秦残暴统治是因为商鞅变法后使其军队战斗力加强,统一了六国,气焰赫赫,不可一视.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商鞅他爸引起的
和谐世界自欺欺人!
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实力下降?撸主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二战之前和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大不相同了,现在打战胜利已经不能收回成本,而一二战时期欧洲列强里哪一家打赢了,就可以获得资源分配和劳动力分配权,成本低于收益,原因从一战开说说起,因为一战是导致二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战之前欧洲列强经济增长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殖民地,因为殖民地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廉价的原材料,而当时的世界上大部分无政府的地方都已经背英法等老资本主义国家占有,也就是说,在英法等国控制原材料的情况下,后起之秀是很难在经济领域超过英法的,因此,想要超过英法获得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主动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打一战,逼迫对方投降签约,划分出地盘,因此,一战在1914德国借斐迪南大公被杀开战了,二战的原因则复杂的多,其中民族主义的觉醒,30世纪的资本主义大萧条为主要原因,当时欧洲各国深陷危机,唯有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这两哥们把国家经济搞的有声有色,综合国力远大于邻国,历史上的总规律就是,当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时,地盘必定会扩大,蒙古,罗马,大唐,都是顺应这规律的,而德国国力增强,必然会扩张,与英法发生冲突就是在所难免,而现在社会由于经济交通高度发达,底盘扩展易经背经济扩张所代替,因此,打战就没有二战时期那么容易了。
登录百度帐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土地公问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拜托大家了,急需,帮个忙吧!
二战的导火线是在波兰!1938年5月,德国决心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但是这一政策存在几乎不可克服的阻力,捷克既是法国的盟友,也同时是苏联的盟友。这个时候,波兰出现了。波兰在苏联和德国的中间,以一个中立集团的面目出现,但是由于波兰在一战后因为军事占领原属于俄罗斯的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地区,所以对苏联一直存在严重的警惕,与德国关系相对...二战的导火线是在波兰!1938年5月,德国决心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但是这一政策存在几乎不可克服的阻力,捷克既是法国的盟友,也同时是苏联的盟友。这个时候,波兰出现了。波兰在苏联和德国的中间,以一个中立集团的面目出现,但是由于波兰在一战后因为军事占领原属于俄罗斯的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地区,所以对苏联一直存在严重的警惕,与德国关系相对密切。波兰在德奥(奥地利)合并后,也受到激励,提出了波兰与立陶宛的合并计划。1938年3月,波兰向立陶宛发出了最后通牒,波兰的这一计划立即遭到苏联强烈反应,俄国警告波兰,如果波兰武装进攻立陶宛,俄国保留采取行动的权利。波兰退却了,但波兰对此损失希望从其他地方得到弥补。对领土利益的渴望促使波兰背弃了与法国的盟约,波兰宣布加入德国反捷克斯洛伐克的联盟 ,并诱惑匈牙利也加入了这一联合。对于灭亡感到恐惧的捷克求助于法国和苏联,法国鉴于与波兰的条约拒绝支持捷克,因为这意味着法国必须为保护捷克而与波兰翻脸。而对苏联,波兰宣布绝不允许一个苏联士兵或一粒苏联子弹越过波兰边界送到捷克。捷克斯洛伐克总参谋部估计他们可以顶住德国人三个月到六个月,必要时甚至还可以顶住匈牙利人,这样便能争得时间让俄国支援部队取道罗马尼亚及时到达,让法国支援部队进攻莱茵兰。但是由于波兰的强烈反对,法国背叛了自己承担的义务,这个计划的基础便被破坏了。日,波兰向捷克发出了最后通牒,捷克总统贝奈斯绝望之下宣布接受波兰的通牒 ,愿意割让领土以求避免两线作战的处境。如果波兰接受了捷克的妥协,那么捷克可以单独抵抗德国,等待苏联军队绕道罗马尼亚前来解救。让世界震惊的是,波兰拒绝捷克的妥协,宣布将配合德国对捷克进行军事占领,波兰的表态使捷克彻底丧失了抵抗的基础。日 ,波兰再次向捷克发出最后通牒,第二天,德国军队开进了捷克,波兰和匈牙利军队则随后从背后和侧面进攻捷克。在发生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战斗后,捷克斯洛伐克被瓜分了。参与瓜分了捷克并与新盟友德国会师后,波兰憧憬在中欧强国的幻觉中,并积极支持德国向西发展的计划,一再表示愿意联合德国打击和削弱俄国,但是早有预谋的德国很快转变了态度,宣布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并随后进攻了波兰,而这一切变化,离波兰参与瓜分捷克还不到一年!全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争双方签署了凡尔赛和约。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一纸和约竟然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战争结束后一个新的魏玛共和国在德国宣告成立,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后,魏玛共和国就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为德国极端右翼势力的兴起提供了良机。由阿道夫·希特勒所领导的党就是其中之一,他宣称德国的困境之根源来自于战后强加给德国的严厉条款。他的理论受到许多分子的狂热支持,到1933年,党已经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党一跃成为国会内第一大党。号,希特勒夺取了政权,成为了位名副其实的大独裁者袖,一场空前的世界大战正在悄悄地酝酿……日,德国对波兰不宣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仿佛转眼间,距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过了60年。回顾历史,分析这场人类社会经历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对今天的世界有着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认真吸取历史的教训,人类才能真正避免再次走入战争的深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祸根 日,德国与协约国在法国巴黎东北的贡比涅森林签订投降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宣告结束。战争结束后,协约国集团于1919年和1922年在巴黎和华盛顿先后召开了国际会议,讨论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问题。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最终建立了战后初期的国际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德国问题。许多人认为:协约国不承认德国的大国地位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因此,当时许多欧洲政治家天真地相信:只要能够处理好这一问题,就可以使欧洲避免另一场战争。但是,英、法、美三国操纵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在处置德国时采取了“以暴治暴”的方法,使德国丧失了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在德国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从而背离了制定这一条约的初衷。 一纸和约真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德国问题吗?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余年,无论协约国集团在处置德国问题时怎样大发仁慈,都难以改变德国老百姓心中约定俗成的基本认识:战争赔款是德国贫困的根源。不管是濒于破产的商人、收入菲薄的教师,还是失业的工人,都把他们贫困的原因归咎于战争赔款。在德国人看来,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普鲁士占领了100多年的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国际联盟和波兰共同管辖)成为了自由市,波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同德国本土分割开,德国丧失了所有的殖民地,所有这一切带给德国的只有贫弱和苦难。德国人认为,摆脱困境的根本方法,是推翻压在他们头上的《凡尔赛和约》。此时,大多数德国人心中想的只是:复仇!复仇!复仇!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出现恰恰迎合了德国人这种急于报复的极端民族主义心理,因而轻易上台执政。 在巴黎和会上,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没有获得他想要的特权,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奥兰多回国后政府倒台。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主要国家日本,其膨胀野心也与华盛顿会议上处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殖民地、重新划分远东政治格局有关。因此,后来的历史学家们不客气地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分赃不均的产物,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的畸形儿! 姑息养奸 法西斯泛滥世界 20世纪30年代,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以1939年纳粹德国侵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束,中间穿插着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在这十年中,世界从烽火点点到硝烟成片,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世界大战的深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普遍幻想今后永远不会再有另一场世界大战了,饱受战争之苦的欧洲各国“和平主义”思想过度泛滥。“和风”劲吹之下,欧洲各国大规模裁军,对纳粹党在德国上台可能造成的危害疏于防范,形成了它得以壮大的外部条件。同时,英、法、美等国家对于德、意、日在全世界的侵略行径不闻不问、姑息养奸,使得法西斯毒瘤泛滥世界,成为危害人类和平的重大隐患。 1933年,和平的热望鼓动着大多数英国人,法国人则在德法边境修筑了蜿蜒几百公里的马其诺防线,并在德国东部联合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组成制约德国的“小协约国”集团,自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永享太平了。与此同时,纳粹党执政后的德国却在悄然重整军备,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并秘密发展被《凡尔赛和约》禁止的空军和坦克部队。意大利和日本这两个法西斯国家也争相扩军备战,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政府一面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一面将希望寄托在英法主导的国际联盟身上,希望由“国联”出面制裁日本。英法把持的“国联”虽然高举“道义”的大旗,但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却裁而不制。这一方面是由于西方列强要维持与日本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若翻翻历史书就会发现,它们中哪一个没有过类似侵略行径呢?此时,被世界舆论寄以厚望的美国罗斯福政府又埋头于“新政”,不愿涉足国际事务,这无异于鼓励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 国际联盟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开了一个既可悲又可怕的先例。在这之后,法西斯国家摸到了“绥靖政策”的脉搏,在世界各地频繁侵略,最终将世界推入了大战的深渊! “绥靖政策”将世界推入大战 希特勒上台伊始,恰逢德国陷入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之中。凭借手下能臣沙赫特(时任德国经济部长)的经济才能,德国的经济实力几乎发挥出了全部的潜能。但是,饱受《凡尔赛和约》制裁的德国军队早已不再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了。甚至到了大战爆发的1939年,德国人还根本没有为一场长时间的战争做好充足的准备。 那么,是什么力量导致法西斯国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冒险孤注一掷,但又不断得手,从而将整个世界拖入一场几乎灭绝人类的世界大战中去呢?答案是:“绥靖政策”。 什么是“绥靖政策”?一般的解释是:西方列强为防止战火烧到自己头上,以牺牲弱小国家为代价换取自身的苟安。 如果没有此时英法等世界主要国家所奉行的“绥靖主义”,希特勒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政客、一个跳梁小丑而已。那么,英法等国是如何“绥靖”希特勒的? 日,希特勒悍然撕毁《凡尔赛和约》,3.5万德军奉命进入了莱茵非军事区。当时的德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与驻扎在莱茵河对岸的法军有很大差距,因此希特勒在入侵之前还下了这样的命令:一旦遇到法军的抵抗就立刻撤退!但法国政府在希特勒的挑战面前畏缩不前,英国政府又采取“超然”态度,使得希特勒顺利度过了“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希特勒挑战《凡尔赛和约》的第一个动作得逞了。 同年年底,德、日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意大利宣布加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形成。 1938年3月,奥地利总理舒士尼格与国内民族主义者矛盾激化。11日晚8时,纳粹党人赛斯·因夸特在德国的支持下就任奥地利总理。当晚9时10分,赛斯·因夸特发出电报,请求德国援助。但希特勒早在当晚8时45分就已命令德军进军奥地利。3月13日,奥地利正式并入德国。其实,当时德军在入侵之前根本没有做好作战准备,其车辆有70%在路上抛了锚。 德奥合并,更准确地说是德奥合并的方法和结果,使希特勒摸透了“绥靖主义”者的底牌,使他在通往大战的路上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德军入侵奥地利的整个过程进行得出奇的顺利,以至于希特勒本人也被这种胜利的情绪所感染。 在这之后,他以在民族问题上处理不当为由,抓住捷克斯洛伐克不放,迫使捷给予其境内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以“自治”。拥有几十个师、数十万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装备还是比较精良的,其战斗力足以抵抗德国军队的入侵。但这支雄师在英法“绥靖政策”的压力下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生平第一次乘飞机出行,赶赴希特勒在慕尼黑郊外的别墅伯希特斯加登。根据会议记录,张伯伦没有问过能否保持一个领土完整的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也没有问过这对西方列强会产生什么样的战略影响,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完整,就拍板把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了希特勒。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慕尼黑会议上的另一个“绥靖主义”者。在9月18日的会议上,法国总理达拉第力图使英国人相信:希特勒是个诚实办事的人,他在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人居住地之后,绝不会再寻求其他非德意志人居住的领土。张伯伦则说:“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现在向他们提出的建议并确定不会同时发生军事政变的话,英王陛下政府准备参加拟议中的保证。”达拉第的一句话把英国推进了世界大战,而张伯伦的一句话又把捷克斯洛伐克投入了民族苦难的深渊。 9月29日,张伯伦与达拉第、墨索里尼、希特勒在慕尼黑举行了四国首脑会议,正式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协定签字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张伯伦和达拉第向他们宣布协定的内容,还告诉他们:“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决词”。 返回伦敦,面对机场上欢呼雀跃的人群,张伯伦不禁高喊:这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将伟大的和平从欧洲大陆带回! 但是,没过多久,法西斯的炸弹就落到了他们的头上。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日对英美宣战,大战真正具有了世界规模。“绥靖政策”的苦果终于砸到了绥靖者自己的头上提问者评价太感谢了!真是及时雨啊!同时也感谢其他回答此问题的同志们!maryyaoyue在这里向大家致敬!*^_^*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007cn/blog/item/c56cf01f89dcb1f5e1fe0b1c.html
没有导火索,是德国人找茬。日晚,一支德国部队穿着波兰陆军制服,在靠近波兰的德国边境小城格雷威茨“攻占”了广播电台,用波兰语发表反德演说,对德宣战。9月1日凌晨,德军以反击波兰进攻的名义开始进攻波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争双方签署了凡尔赛和约。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一纸和约竟然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战争结束后一个新的魏玛共和国在德国宣告成立,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后,魏玛共和国就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为德国极端右翼势力的兴起提供了良机。由阿道夫·希特勒所领导的党就是其中之一,他宣称德国的困境之根源来自于战后强加给德国的严厉条款。他的理论受到许多分子的狂热支持,到1933年,党已经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党一跃成为国会内第一大党。号,希特勒夺取了政权,成为了位名副其实的大独裁者袖,一场空前的世界大战正在悄悄地酝酿……
日,德国对波兰不宣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仿佛转眼间,距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过了60年。回顾历史,分析这场人类社会经历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对今天的世界有着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认真吸取历史的教训,人类才能真正避免再次走入战争的深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祸根 日,德国与协约国在法国巴黎东北的贡比涅森林签订投降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宣告结束。战争结束后,协约国集团于1919年和1922年在巴黎和华盛顿先后召开了国际会议,讨论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问题。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最终建立了战后初期的国际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德国问题。许多人认为:协约国不承认德国的大国地位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因此,当时许多欧洲政治家天真地相信:只要能够处理好这一问题,就可以使欧洲避免另一场战争。但是,英、法、美三国操纵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在处置德国时采取了“以暴治暴”的方法,使德国丧失了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在德国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从而背离了制定这一条约的初衷。 一纸和约真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德国问题吗?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余年,无论协约国集团在处置德国问题时怎样大发仁慈,都难以改变德国老百姓心中约定俗成的基本认识:战争赔款是德国贫困的根源。不管是濒于破产的商人、收入菲薄的教师,还是失业的工人,都把他们贫困的原因归咎于战争赔款。在德国人看来,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普鲁士占领了100多年的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国际联盟和波兰共同管辖)成为了自由市,波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同德国本土分割开,德国丧失了所有的殖民地,所有这一切带给德国的只有贫弱和苦难。德国人认为,摆脱困境的根本方法,是推翻压在他们头上的《凡尔赛和约》。此时,大多数德国人心中想的只是:复仇!复仇!复仇!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出现恰恰迎合了德国人这种急于报复的极端民族主义心理,因而轻易上台执政。 在巴黎和会上,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没有获得他想要的特权,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奥兰多回国后政府倒台。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主要国家日本,其膨胀野心也与华盛顿会议上处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殖民地、重新划分远东政治格局有关。因此,后来的历史学家们不客气地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分赃不均的产物,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的畸形儿! 姑息养奸 法西斯泛滥世界 20世纪30年代,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以1939年纳粹德国侵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束,中间穿插着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在这十年中,世界从烽火点点到硝烟成片,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世界大战的深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普遍幻想今后永远不会再有另一场世界大战了,饱受战争之苦的欧洲各国“和平主义”思想过度泛滥。“和风”劲吹之下,欧洲各国大规模裁军,对纳粹党在德国上台可能造成的危害疏于防范,形成了它得以壮大的外部条件。同时,英、法、美等国家对于德、意、日在全世界的侵略行径不闻不问、姑息养奸,使得法西斯毒瘤泛滥世界,成为危害人类和平的重大隐患。 1933年,和平的热望鼓动着大多数英国人,法国人则在德法边境修筑了蜿蜒几百公里的马其诺防线,并在德国东部联合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组成制约德国的“小协约国”集团,自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永享太平了。与此同时,纳粹党执政后的德国却在悄然重整军备,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并秘密发展被《凡尔赛和约》禁止的空军和坦克部队。意大利和日本这两个法西斯国家也争相扩军备战,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政府一面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一面将希望寄托在英法主导的国际联盟身上,希望由“国联”出面制裁日本。英法把持的“国联”虽然高举“道义”的大旗,但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却裁而不制。这一方面是由于西方列强要维持与日本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若翻翻历史书就会发现,它们中哪一个没有过类似侵略行径呢?此时,被世界舆论寄以厚望的美国罗斯福政府又埋头于“新政”,不愿涉足国际事务,这无异于鼓励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 国际联盟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开了一个既可悲又可怕的先例。在这之后,法西斯国家摸到了“绥靖政策”的脉搏,在世界各地频繁侵略,最终将世界推入了大战的深渊! “绥靖政策”将世界推入大战 希特勒上台伊始,恰逢德国陷入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之中。凭借手下能臣沙赫特(时任德国经济部长)的经济才能,德国的经济实力几乎发挥出了全部的潜能。但是,饱受《凡尔赛和约》制裁的德国军队早已不再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了。甚至到了大战爆发的1939年,德国人还根本没有为一场长时间的战争做好充足的准备。 那么,是什么力量导致法西斯国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冒险孤注一掷,但又不断得手,从而将整个世界拖入一场几乎灭绝人类的世界大战中去呢?答案是:“绥靖政策”。 什么是“绥靖政策”?一般的解释是:西方列强为防止战火烧到自己头上,以牺牲弱小国家为代价换取自身的苟安。 如果没有此时英法等世界主要国家所奉行的“绥靖主义”,希特勒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政客、一个跳梁小丑而已。那么,英法等国是如何“绥靖”希特勒的? 日,希特勒悍然撕毁《凡尔赛和约》,3.5万德军奉命进入了莱茵非军事区。当时的德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与驻扎在莱茵河对岸的法军有很大差距,因此希特勒在入侵之前还下了这样的命令:一旦遇到法军的抵抗就立刻撤退!但法国政府在希特勒的挑战面前畏缩不前,英国政府又采取“超然”态度,使得希特勒顺利度过了“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希特勒挑战《凡尔赛和约》的第一个动作得逞了。 同年年底,德、日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意大利宣布加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形成。 1938年3月,奥地利总理舒士尼格与国内民族主义者矛盾激化。11日晚8时,纳粹党人赛斯·因夸特在德国的支持下就任奥地利总理。当晚9时10分,赛斯·因夸特发出电报,请求德国援助。但希特勒早在当晚8时45分就已命令德军进军奥地利。3月13日,奥地利正式并入德国。其实,当时德军在入侵之前根本没有做好作战准备,其车辆有70%在路上抛了锚。 德奥合并,更准确地说是德奥合并的方法和结果,使希特勒摸透了“绥靖主义”者的底牌,使他在通往大战的路上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德军入侵奥地利的整个过程进行得出奇的顺利,以至于希特勒本人也被这种胜利的情绪所感染。 在这之后,他以在民族问题上处理不当为由,抓住捷克斯洛伐克不放,迫使捷给予其境内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以“自治”。拥有几十个师、数十万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装备还是比较精良的,其战斗力足以抵抗德国军队的入侵。但这支雄师在英法“绥靖政策”的压力下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生平第一次乘飞机出行,赶赴希特勒在慕尼黑郊外的别墅伯希特斯加登。根据会议记录,张伯伦没有问过能否保持一个领土完整的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也没有问过这对西方列强会产生什么样的战略影响,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完整,就拍板把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了希特勒。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慕尼黑会议上的另一个“绥靖主义”者。在9月18日的会议上,法国总理达拉第力图使英国人相信:希特勒是个诚实办事的人,他在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人居住地之后,绝不会再寻求其他非德意志人居住的领土。张伯伦则说:“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现在向他们提出的建议并确定不会同时发生军事政变的话,英王陛下政府准备参加拟议中的保证。”达拉第的一句话把英国推进了世界大战,而张伯伦的一句话又把捷克斯洛伐克投入了民族苦难的深渊。 9月29日,张伯伦与达拉第、墨索里尼、希特勒在慕尼黑举行了四国首脑会议,正式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协定签字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张伯伦和达拉第向他们宣布协定的内容,还告诉他们:“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决词”。 返回伦敦,面对机场上欢呼雀跃的人群,张伯伦不禁高喊:这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将伟大的和平从欧洲大陆带回! 但是,没过多久,法西斯的炸弹就落到了他们的头上。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日对英美宣战,大战真正具有了世界规模。“绥靖政策”的苦果终于砸到了绥靖者自己的头上
我认为没有道火索,是当时纳粹分子想侵略造成的
珍珠港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争双方签署了凡尔赛和约。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一纸和约竟然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战争结束后一个新的魏玛共和国在德国宣告成立,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后,魏玛共和国就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为德国极端右翼势力的兴起提供了良机。由阿道夫·希特勒所领导的党就是其中之一,他宣称德国的困境之根源来自于战后强加给德国的严厉条款。他的理论受到许多分子的狂热支持,到1933年,党已经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党一跃成为国会内第一大党。号,希特勒夺取了政权,成为了位名副其实的大独裁者袖,一场空前的世界大战正在悄悄地酝酿……日,德国对波兰不宣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仿佛转眼间,距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过了60年。回顾历史,分析这场人类社会经历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对今天的世界有着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认真吸取历史的教训,人类才能真正避免再次走入战争的深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祸根 日,德国与协约国在法国巴黎东北的贡比涅森林签订投降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宣告结束。战争结束后,协约国集团于1919年和1922年在巴黎和华盛顿先后召开了国际会议,讨论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问题。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最终建立了战后初期的国际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德国问题。许多人认为:协约国不承认德国的大国地位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因此,当时许多欧洲政治家天真地相信:只要能够处理好这一问题,就可以使欧洲避免另一场战争。但是,英、法、美三国操纵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在处置德国时采取了“以暴治暴”的方法,使德国丧失了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在德国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从而背离了制定这一条约的初衷。 一纸和约真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德国问题吗?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余年,无论协约国集团在处置德国问题时怎样大发仁慈,都难以改变德国老百姓心中约定俗成的基本认识:战争赔款是德国贫困的根源。不管是濒于破产的商人、收入菲薄的教师,还是失业的工人,都把他们贫困的原因归咎于战争赔款。在德国人看来,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普鲁士占领了100多年的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国际联盟和波兰共同管辖)成为了自由市,波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同德国本土分割开,德国丧失了所有的殖民地,所有这一切带给德国的只有贫弱和苦难。德国人认为,摆脱困境的根本方法,是推翻压在他们头上的《凡尔赛和约》。此时,大多数德国人心中想的只是:复仇!复仇!复仇!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出现恰恰迎合了德国人这种急于报复的极端民族主义心理,因而轻易上台执政。 在巴黎和会上,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没有获得他想要的特权,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奥兰多回国后政府倒台。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主要国家日本,其膨胀野心也与华盛顿会议上处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殖民地、重新划分远东政治格局有关。因此,后来的历史学家们不客气地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分赃不均的产物,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的畸形儿! 姑息养奸 法西斯泛滥世界 20世纪30年代,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以1939年纳粹德国侵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束,中间穿插着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在这十年中,世界从烽火点点到硝烟成片,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世界大战的深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普遍幻想今后永远不会再有另一场世界大战了,饱受战争之苦的欧洲各国“和平主义”思想过度泛滥。“和风”劲吹之下,欧洲各国大规模裁军,对纳粹党在德国上台可能造成的危害疏于防范,形成了它得以壮大的外部条件。同时,英、法、美等国家对于德、意、日在全世界的侵略行径不闻不问、姑息养奸,使得法西斯毒瘤泛滥世界,成为危害人类和平的重大隐患。 1933年,和平的热望鼓动着大多数英国人,法国人则在德法边境修筑了蜿蜒几百公里的马其诺防线,并在德国东部联合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组成制约德国的“小协约国”集团,自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永享太平了。与此同时,纳粹党执政后的德国却在悄然重整军备,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并秘密发展被《凡尔赛和约》禁止的空军和坦克部队。意大利和日本这两个法西斯国家也争相扩军备战,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政府一面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一面将希望寄托在英法主导的国际联盟身上,希望由“国联”出面制裁日本。英法把持的“国联”虽然高举“道义”的大旗,但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却裁而不制。这一方面是由于西方列强要维持与日本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若翻翻历史书就会发现,它们中哪一个没有过类似侵略行径呢?此时,被世界舆论寄以厚望的美国罗斯福政府又埋头于“新政”,不愿涉足国际事务,这无异于鼓励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 国际联盟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开了一个既可悲又可怕的先例。在这之后,法西斯国家摸到了“绥靖政策”的脉搏,在世界各地频繁侵略,最终将世界推入了大战的深渊! “绥靖政策”将世界推入大战 希特勒上台伊始,恰逢德国陷入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之中。凭借手下能臣沙赫特(时任德国经济部长)的经济才能,德国的经济实力几乎发挥出了全部的潜能。但是,饱受《凡尔赛和约》制裁的德国军队早已不再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了。甚至到了大战爆发的1939年,德国人还根本没有为一场长时间的战争做好充足的准备。 那么,是什么力量导致法西斯国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冒险孤注一掷,但又不断得手,从而将整个世界拖入一场几乎灭绝人类的世界大战中去呢?答案是:“绥靖政策”。 什么是“绥靖政策”?一般的解释是:西方列强为防止战火烧到自己头上,以牺牲弱小国家为代价换取自身的苟安。 如果没有此时英法等世界主要国家所奉行的“绥靖主义”,希特勒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政客、一个跳梁小丑而已。那么,英法等国是如何“绥靖”希特勒的? 日,希特勒悍然撕毁《凡尔赛和约》,3.5万德军奉命进入了莱茵非军事区。当时的德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与驻扎在莱茵河对岸的法军有很大差距,因此希特勒在入侵之前还下了这样的命令:一旦遇到法军的抵抗就立刻撤退!但法国政府在希特勒的挑战面前畏缩不前,英国政府又采取“超然”态度,使得希特勒顺利度过了“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希特勒挑战《凡尔赛和约》的第一个动作得逞了。 同年年底,德、日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意大利宣布加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形成。 1938年3月,奥地利总理舒士尼格与国内民族主义者矛盾激化。11日晚8时,纳粹党人赛斯·因夸特在德国的支持下就任奥地利总理。当晚9时10分,赛斯·因夸特发出电报,请求德国援助。但希特勒早在当晚8时45分就已命令德军进军奥地利。3月13日,奥地利正式并入德国。其实,当时德军在入侵之前根本没有做好作战准备,其车辆有70%在路上抛了锚。 德奥合并,更准确地说是德奥合并的方法和结果,使希特勒摸透了“绥靖主义”者的底牌,使他在通往大战的路上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德军入侵奥地利的整个过程进行得出奇的顺利,以至于希特勒本人也被这种胜利的情绪所感染。 在这之后,他以在民族问题上处理不当为由,抓住捷克斯洛伐克不放,迫使捷给予其境内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以“自治”。拥有几十个师、数十万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装备还是比较精良的,其战斗力足以抵抗德国军队的入侵。但这支雄师在英法“绥靖政策”的压力下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生平第一次乘飞机出行,赶赴希特勒在慕尼黑郊外的别墅伯希特斯加登。根据会议记录,张伯伦没有问过能否保持一个领土完整的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也没有问过这对西方列强会产生什么样的战略影响,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完整,就拍板把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了希特勒。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慕尼黑会议上的另一个“绥靖主义”者。在9月18日的会议上,法国总理达拉第力图使英国人相信:希特勒是个诚实办事的人,他在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人居住地之后,绝不会再寻求其他非德意志人居住的领土。张伯伦则说:“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现在向他们提出的建议并确定不会同时发生军事政变的话,英王陛下政府准备参加拟议中的保证。”达拉第的一句话把英国推进了世界大战,而张伯伦的一句话又把捷克斯洛伐克投入了民族苦难的深渊。 9月29日,张伯伦与达拉第、墨索里尼、希特勒在慕尼黑举行了四国首脑会议,正式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协定签字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张伯伦和达拉第向他们宣布协定的内容,还告诉他们:“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决词”。 返回伦敦,面对机场上欢呼雀跃的人群,张伯伦不禁高喊:这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将伟大的和平从欧洲大陆带回! 但是,没过多久,法西斯的炸弹就落到了他们的头上。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日对英美宣战,大战真正具有了世界规模。“绥靖政策”的苦果终于砸到了绥靖者自己的头上
其它类似问题
其它人正在问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