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alue与EOS的pvc ppr pe区别是什么么?

区块链4.0时代,InterValue能扛起新技术的大旗吗?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10年时间,区块链已迭代数次。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映射到区块链语境下的价值映射,人们若想实现完全变革,底层基础设施构建是路径更是必须实现的目标。随着最近区块链4.0生态模式的热议,作为其代表之一——InterValue正企图超越以EOS为代表的可拓展平台,为未来区块链各类应用的落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能低,门槛高,平台锁定——当前区块链技术仍处襁褓尽管区块链技术正加速揭开面纱,走入光明世界。各类区块链技术的研发进展捷报频传,然而其目前依然存在一系列尚未攻克的难题。性能较低。这是当前区块链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尽管以太坊对性能稍有改进,然而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应用需求。截至2017年12月,一个简单的 DApp 应用程序CryptoKitties就会减慢以太坊交易吞吐并大幅增加交易费用。使用门槛高。目前,几乎所有区块链应用程序都要求用户运行区块链节点,加大了普通大众使用的门槛。为了让更多用户使用,未来的区块链应用程序必须要像今天的网络和移动应用程序一样简单。平台锁定。目前,区块链各个平台尚未彼此打通,存在严重的“平台锁定”问题,这意味着开发人员必须在事前决定支持哪个区块链,然后实施该特定平台的代码,因此将某个应用程序切换到其他区块链非常困难。开发人员往往不希望被锁定在某一种区块链技术,因为那显然无益于用户的初步积累和沉淀,也难以保证用户所获体验是最佳的。显然,目前区块链技术尚处早期非成熟阶段,其内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尚待攻克,而这也将成为区块链美好蓝图构建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人人深知区块链前途光明,广泛应用后必然为人类社会的自动化带来巨大便利,这也进一步彰显了其作为庞大系统根基的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从1.0到4.0,InterValue能否扛起区块链场景落地的大旗?2008年,中本聪、比特币走入大众视野,其背后的支持性技术架构即区块链也开始得到关注。目前,区块链的发展路径被业界划分为四个阶段。在1.0阶段,区块链还只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应用,其主要职能是支持分布式账本和比特币流通的技术基础;到了2.0阶段,区块链开始在数字货币与智能合约结合的金融领域更广泛应用;而在3.0阶段,区块链开始深入政府、健康、文化和艺术领域,发挥其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性在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管理等领域的作用;而到4.0阶段,区块链将成为各个行业及人类日常生活应用的基础设施,形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完善生态体系,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区块链4.0生态系统的代表,InterValue吸纳了现有区块链1.0—3.0项目的优点,重点借鉴了以 DAG 数据结构为代表的IOTA、Byteball以及目前正在研发的Hashgraph的优点,并通过采用创新的双层共识机制,设计和使用具有抗量子攻击特性的密码算法,设计并实现基于改进HashNet的全新共识机制解决现有区块链基础设施存在的各类问题,构建更加繁荣的应用生态。与目前区块链行业内较为流行的平台EOS和以太坊相比,InterValue自身存在诸多优势,但同时也难以避免一些目前行业发展过程中固有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大部分底层协议项目都在以太坊基础之上进行迭代,远远未能达到 3.0 时代的标准,更谈不上区块链 4.0。就共识机制而言,目前,以太坊基于PoW机制,同时正在向PoS机制过渡,EOS使用的是更为先进的DPoS机制。如果说PoW机制需要依靠矿工用工作量验证区块,那么DPoS机制则是通过社区成员选举产生“证人”,并将验证交易的责任直接转交,以减少节点数量,缩短交易处理时间。而InterValue则基于HashNet共识和BA-VRF共识,构建双层共识机制,实现交易并发量高、交易确认速度快,又有足以抵抗51%攻击的安全性,快速构建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生态体系。在抗量子攻击层面,目前以太坊和EOS采用的是SHA256哈希算法和ECDSA签名算法,存在量子攻击威胁。而InterValue将ECDSA签名算法替换为基于整数格的NTRUsign签名算法,同时用Keccak-512哈希算法替换现有的SHA系列算法,降低了量子计算飞速发展和量子计算机逐步普及带来的威胁。就匿名性和安全性而言,以太坊和EOS目前还尚未实现匿名,而InterValue结合门罗币和ZCash等加密虚拟货币的特性,通过零知识证明和环签名,设计了效费比极高和安全性较高的交易匿名和隐私保护方法,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隐私保护需求。作为基础性服务设施,区块链平台的开放性和易用性至关重要。目前,以太坊和EOS均不支持智能合约外部触发,InterValue通过采用基于摩西语言的高级图灵完备智能合约来支持链下数据访问。相比之下,以太坊智能合约只支持链上数据访问的特性将越来越难以满足区块链应用需求。除此之外,据InterValue方面表示,其团队将自行开发典型示范的DApp,积极推进开发者社区建设,提供功能完善的API接口,积极激励各类开发者基于InterValue平台开发各类DApp。在国家政策监管方面,区块链技术的监管问题一直是刺痛业内神经,而又无法避而不谈的问题。在InterValue团队看来,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对区块链的整体态度不尽一致,也在逐步探索更合理的监管方式,但各国政府对区块链底层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都持正面积极的扶持鼓励态度。中国亦不例外,尤其是最近杭州市政府牵头成立了中国规模最大的区块链产业投资基金,直接表明中国政府对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和应用开发的鼓励态度。中国政府目前从严监管ICO,尤其是重点打击涉嫌欺诈、传销、非法集资的ICO,但并不反对用作合理用途的Token,因为Token是区块链生态体系里有效的价值表征形式。新技术变革的风口涌动,底层设施的颠覆对于其上一切应用的价值都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看来,作为区块链4.0技术的代表性平台,InterValue确实坐拥多重技术优势,并已初步形成独有竞争力和技术壁垒。但与此同时,在整个区块链行业蛰伏蓄势之际,作为业内佼佼者的InterValue还需要承担很多。成为新行业的翘楚并不那么困难,然而要想在行业内长久扎根并保持竞争力,InterValue便需要将自身发展与行业前景紧密结合,共同进退。如何秉承企业责任感,进行市场开辟,提升区块链技术顶层网络安全系数,在相关监管政策出台之前推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甚至参与区块链行业规范制定,都该纳入InterValue未来发展所需考虑的框架之内。1分享收藏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关注消费和金融。 专注花钱和赚钱的一切。区块链跑步进入4.0时代:InterValue将替代“EOS”成为下一代基础?
时间: 15:41  来源:
/   作者:采集侠
区块链因具备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透明性、公平性等特点,将全面替代传统互联网已是行业共识,正基于这种趋势判断,各界对区块链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种主流观点下,区块链终极发展方向逐渐被圈小了范围。就在以EOS为代表的可拓展平台被誉为区块链3.0形态备受热捧之际,InterValue带来4.0生态体系模式为区块链的落地提供进一步的可能性。
作为迭代的区块链&4.0&,会是构建未来去中心化互联网的终极模式吗?
区块链的割裂到融合:终极目标构建去中心化互联网
2008年化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学者发表了奠基性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掀起了全球对数字货币的狂热,因此比特币被誉为区块链1.0。
作为一种虚拟货币系统,比特币没有任何个人及机构能够随意修改其中的供应量及交易记录,让人看到一种比之现今&漏洞百出&需要多层复杂的中心化体系维护秩序的传统货币体系更为科学的虚拟货币系统未来的可能性。抛开市场上比特币价值的不断飙升带来的盲目崇拜,其本质为一种更公平的货币体系,将消除传统货币体系的诸多弊端。
2014年前后以太坊诞生,在比特币解决中心化货币弊端的基础上,推出基于区块链上智能合约将区块链应用拉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在以太网开源底层系统之上,每个参与方皆可参与开发、编程和立项,实现不止于货币单个目标的去中心化,应用范围扩张到金融甚至泛虚拟货币的大视界里,开启区块链2.0时代。
2015年后,EOS为代表的可拓展平台将区块链应用的范围进一步延伸,因此强势崛起,并带动诸多行业区块链化的进程。基于DAG数据结构的区块链在延续比特币、以太网去中心化机制之上,又在扩展性、互通性、效率上实现进一步飞跃,使得医疗健康、IP版权、教育、物联网、共享经济、通信、社会管理、慈善公益、文化娱乐等领域皆有了区块链化的可能性。
我们从以上区块链1.0到3.0可以看到一种趋势,就是区块链不断地从传统互联网上将可去中心化的领域割裂出来,为未来一个更加高效、低成本的&数字守约&社会奠定基础。然而这种变化也带来一定的不便性和不完整性,例如比特币虽然解决了货币的公平,却无法触达货币交易之外的公平;而EOS虽然达成不同产业的区块链化,却因安全性较弱在跨链交易上未实现完整支持。
我们可以清晰看出,区块链不断迭代的变化,也是一个由割裂向融合过渡的过程。现实世界作为高度互联网化的既定事实,逼迫区块链必须在实现去中心化之外,同时要满足互联互通这个终极需求,否则区块链只能成为传统互联网的&补充&产品。毕竟任何违背大众习惯的前沿科技,无论多么完美和精确,都难以真正的实现最终的落地。
因此可以毫无疑问的为区块链终极形态做个定性,其最终目标是构建去中心化的互联网。
互联价值抛出一个答案:能否坐稳4.0还要满足这些条件
作为区块链边缘观察者,本人在看完《InterValue白皮书》后,认可其对区块链未来模式的观点,同时也提出以下拷问。
&em&互联价值(InterValue,INVE)提出以提供全球价值互联网基础设施为目标,针对现有区块链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的实用化程度较低,尤其是交易拥堵、交易费高、交易确认时间长、抗量子攻击能力较弱、通信层节点匿名性不高、交易匿名保护、跨链通信和多链融合能力较弱、存储空间较大等问题和需求,优化提升区块链技术在各个层面的协议和机制,实现价值传输网络各层次的支撑协议。&/em&
在链得得最近一篇报道中,了得资本创始人,FoKing控股董事长,知名区块链投资人易理华认为,EOS着重于主侧链跨链交易的演进,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区块链的理论性能提升了数量级。可以发现,区块链能否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互联网,最核心的点在于跨链交易。只要实现这一诉求,本质上传统互联网整个生态,就具备了全面区块链化的可能性,是区块链由理论、概念走向实际应用的必经之路。
另一个阻碍区块链难以应用的还有性能问题,例如比特币虽然实现了货币的公平性,但每秒最多只能处理七笔交易的短板,成为其难以替代现有货币系统的最大障碍,以太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要知道VISA每秒可实现7万多次交易,支付宝近8万次。EOS因为达到百万级的tps,让其相较上两代区块链代表拥有了巨大优势。然而,EOS被人最大的诟病在于DPOS机制,在安全性上的缺失,使其虽然性能强大,却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em&InterValue白皮书中承认是吸纳现有区块链3.0项目的优点,重点借鉴了以DAG数据结构为代表的IOTA和Byteball的优点,并通过采用创新的双层共识机制,设计和使用具有抗量子攻击特性的密码算法,设计并实现基于改进HashNet的全新共识机制解决现有区块链基础设施存在的各类问题。&/em&
也就是说InterValue在实现跨链交易这个核心诉求,并将性能提高到十万 TPS之外,将安全性做到了极致(抗量子攻击)。对于区块链替代传统互联网这一终极目标而言,跨链交易是根本,性能是基础,而安全性则是其能够承载替代传统互联网的必须具备的保障。
InterValue能否坐稳4.0必然要满足以上三个条件,仅从其白皮书内容来看,InterValue已经具备这些要素。
InterValue七大基础层次将构建区块链时代的&万维网&?
作为区块链取代目标的中心化互联网也非一蹴而就,从1969年互联网雏形的诞生,直至1991年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免费开放,才开启真正的互联网时代。如今的区块链世界,非常像WEB诞生之前相互独立的有限&互联网&,InterValue能否成为区块链中的WEB?本人文章里摘录了InterValue关键特性设计的详情,或会给予大家一个参考。
(图表:InterValue关键特性设计 来源《InterValue白皮书》)
InterValue对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各个层面均作了很大改进,在部分层面提出了突破性的创新。InterValue主要技术创新包括九个层面:
1.&em&在底层P2P网络节点通信层面,结合现有基于Tor的匿名通信网络、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VPN、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内容共享网络的优点实现了独创的匿名P2P通信网络,设计实现了节点匿名接入的方法,并实现了私有加密的通信协议,极大地增强了底层通信网络中节点的匿名性,确保节点间通信难以被追踪和破解。&/em&
&em&&&/em&
2.&em&在底层数据结构层面,采用增强有向无环图(DAG)&&哈希网(HashNet、HN)的新型数据结构,极大地减少了节点所需存储空间,提高底层数据存储效率和安全性。&/em&
&em&&&/em&
(责任编辑:站长)从Hashgraph到InterValue的HashNet & EthFans | 以太坊爱好者
从Hashgraph到InterValue的HashNet
01什么是区块链共识机制?
说起区块链,我们必然会聊到它的核心问题——共识机制(Consensus)。所谓“共识机制”,是通过特殊节点的投票,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交易的验证和确认;对一笔交易,如果利益不相干的若干个节点能够达成共识,我们就可以认为全网对此也能够达成共识。区块链作为一种按时间顺序存储数据的数据结构,可支持不同的共识机制,共识机制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组件。区块链共识机制的目标是使所有的诚实节点保存一致的区块链视图,同时满足两个性质:
1)一致性。所有诚实节点保存的区块链的前缀部分完全相同。
2)有效性。由某诚实节点发布的信息终将被其他所有诚实节点记录在自己的区块链中。
区块链技术正是运用一套基于共识的数学算法,在机器之间建立“信任”网络,从而通过技术背书而非中心化信用机构来进行全新的信用创造。
02当前共识机制存在哪些问题?
目前的共识机制主要有POW、POS、DPOS、PBFT。
1) POW工作量证明,就是人们熟悉的比特币挖矿,通过计算出一个满足规则的随机数,即获得本次记账权,发出本轮需要记录的数据,全网其它节点验证后一起存储。可实现完全去中心化,节点自由进出,但挖矿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共识达成的周期较长,不适合商业应用。
POS权益证明,POW的一种升级共识机制,与要求证明人执行一定量的计算工作不同,权益证明要求证明人提供一定数量加密货币的所有权即可。权益证明机制的运作方式是,当创造一个新区块时,矿工需要创建一个“币权”交易,交易会按照预先设定的比例把一些币发送给矿工本身。根据每个节点所占代币的比例和时间,依据算法等比例地降低节点的挖矿难度,从而加快找随机数的速度。POS还是需要挖矿,本质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商业应用的痛点。
DPOS股份授权证明机制,类似于董事会投票,持币者投出一定数量的节点,代理他们进行验证和记账、维持系统有序运行。股份授权证明机制可以大大缩小参与验证和记账节点的数量,从而达到秒级的共识验证。然而,该共识机制仍然不能完美解决区块链在商业中的应用问题,因为该共识机制无法摆脱对于代币的依赖,而在很多商业应用中并不需要代币的存在。
4) PBFT: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是一种状态机副本复制算法,即服务作为状态机进行建模,状态机在分布式系统的不同节点进行副本复制,每个状态机的副本都保存了服务的状态,同时也实现了服务的操作,尽管可以存在多于3f+1个副本,但是额外的副本除了降低性能之外不能提高可靠性。
从上述几个共识机制我们可以总结出,目前的共识机制还存在资源浪费、共识达成周期长效率低、速度慢、依赖代币有局限性、可靠性低等问题。
03当区块链遇上DAG
近几年,业内许多项目都开始尝试将DAG(有向无环图)应用到区块链数据结构中,如IOTA和Byteball等就利用DAG成功构建了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的公有链,证明了DAG链的技术先进性和性能。InterValue项目也在第一阶段采用了基础DAG结构存储交易数据。在InterValue中,交易信息被封装成一个个单元(Unit),单元与单元之间相互链接组合成一个DAG图。由于单元可以链接到任意一个或多个之前的单元,不需要为共识问题付出更多的计算成本和时间成本,也不必等待节点之间数据强同步,甚至没有多个数据单元拼装区块的概念,因此可以极大提高交易的并发量,并把确认时间降低到最小。
图1 - InterValue有向无环图 InterValue的DAG数据结构如图1所示,相比于区块链中一对一的链式区块结构,DAG结构中的单元在发出交易单元时,可以同时包含多个父单元,因此可以容纳更多的交易并获得更快的确认。同时由于进入DAG的单元将被所有与其连通的单元直接或间接地验证,如果要修改该单元的内容,则需要相应地修改验证了它的所有单元,从而使得修改无法实现,因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从2.0版开始,InterValue基础DAG共识将替换为基于HashNet的增强DAG数据结构。HashNet是InterValue最具投资价值的一大创新。HashNet共识协议试图通过“片内自治,片间协作”的方式形成一个分而治之的分布式系统,采用独创的分片算法将分片并发共识、分片重组、片间同步等机制有机融合,在高交易吞吐率、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之间实现了完美平衡。
04从HashGraph到HashNet
DAG跟区块链的结合,从开始出现只是为了解决区块链的性能问题,从起先结合Block和DAG做侧链思路,到摒弃Block概念的DAGCoin,再到已经取得一定成功的IOTA和Bytebal。不少人在质疑这些DAG应用的安全性,是不是还满足去中心化的共识。包括IOTA是不是过多依赖还没开源的Validator,Byteball的witness节点有没有作恶空间。于是有人提出了另一种分布式账本共识——HashGraph,没有区块概念,交易跟交易直接组成DAG。
HashGraph共识算法通过gossip网络和虚拟投票策略达成交易顺序的共识,该共识的前提是要求网络节点超过2n/3的投票能力具有对famous witness事件的一致投票结果,其中n是全网的当前投票能力总和,该投票能力通常为节点的持股数量。由于采用了本地投票策略,HashGraph可以实现较快的交易确认速度。然而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在广域网环境中,节点波动性较强,全网的投票能力n的波动也随之增强,这可能导致系统长时间无法找到满足2n/3投票一致的事件,从而无法达成共识。
受节点稳定性、处理能力、带宽等因素影响,不同节点处理事件的能力差别较大。若系统中存在大量能力较弱的节点参与投票,同样会造成系统长时间无法达成共识。
广域网环境下,节点频繁波动可能导致节点被分割成多个子网。根据gossip邻居交换协议,节点会周期性剔除长时间未更新的邻居。当邻居稳定后,节点可在子网内达成共识。此时若子网规模较小,很容易使恶意节点在同一轮产生两个famous witness事件,从而产生双花交易。
随着系统规模增大,节点收到的同步信息越来越多,可以预见系统的吞吐率会随节点数目的增加而降低。
基于以上挑战性问题,InterValue提出HashNet共识机制。如图3所示,HashNet采用分层分片共识机制。上层网络中的节点称为全节点(full node),形成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下层分片建立、下层分片重组、新局部全节点加入、局部全节点退出,不参与全局共识,也不参与记账,这避免了形成性能瓶颈的风险,极大的提高了交易吞吐量。下层网络中的节点称为局部全节点(local full node),形成各个分片,片内进行交易达成共识,采用后缀匹配法确保每笔交易只由一个特定的分片处理,避免了双重支付,同时片间通过异步机制同步各个片内的共识结果,从而达到每个局部全节点拥有全局账本。
图2 - 于分层分片的HashNet共识框架 HashNet共识机制的主要优势在于:
全节点和局部全节点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处理能力,能够有效避免HashGraph长时间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也能够避免因网络被分割造成的恶意节点攻击问题;
与当前其他带分片的区块链项目相比,HashNet采用分布式异步分片重组,完全打破了集中式分片重组的机制,极大地提高了重组时的安全性;
3) 交易共识不需要上层节点参与,交易达成速度极快(交易确认时间仅仅依赖于片内节点数量),更重要的是,交易吞吐量,即TPS,与下层分片数量成正比,即分片数量越多,TPS越高;
4) 片内和片间节点均为对等,没有所谓的Leader,避免了潜在的中心化可能和性能瓶颈。
在已发布InterValue 1.0测试版中,InterValue所使用的共识机制为基础DAG共识和BA-VRF共识相结合的双层共识机制。自InterValue 2.0版开始,基础DAG共识将替换为基于HashNet的DAG共识,InterValue的共识机制为HashNet的DAG共识和BA-VRF共识机制相结合的双层共识机制。DAG在安全性上已经不需再被担心,其卓越的性能也被得到充分的实现,让我们期待一下InterValue的HashNet共识机制为区块链技术带来的革命性进步。
了解更多详情资讯加微信或者电报:
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jarov760)
暂无回复。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点击这里全球首个支撑大规模应用的实用化区块链4.0项目,构建下一代全球价值互联网的基石,构建行业公链的底层基础设施,高实用性去中心化分布式应用开发平台。
联系我们&nbsp:&nbspsohump@sohu-inc.com关于我们&nbsp-&nbsp运营规范&nbsp-&nbsp服务协议&nbsp-&nbsp侵权投诉&nbsp-&nbsp反馈建议InterValue作为区块链4.0代表项目,跟比特币、以太坊、EOS相比,有什么区别?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7,203分享邀请回答183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3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om和ram区别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