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p20 pro有多大如果是这样,对5G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如何看待最近“华为”“联想”“5G” ?现在的结局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 知乎120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9分享邀请回答6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深度 | 华为拿下 5G 时代?是否真的“碾压”高通?答案在这!
深度 | 华为拿下 5G 时代?是否真的“碾压”高通?答案在这!
现场战况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为 " 惨烈 "。手握 Polar 码这把金钥匙,也远远不是华为们最满意的结果。
【5 月 31 日,体验者在位于北京市的中国移动 5G 体验厅观看 5G 设备。 新华社 发】
11 月 14 日至 18 日,在美国里诺举行的 3GPP RAN1 #87 会议上,华为等中国企业主推的极化码(Polar Code)打败美国主推的 LDPC 码和法国主推的 Turbo 码,成为 5G eMBB 场景短码控制信道编码方案。
这堪称中国企业在移动通信技术上最大的一次突破。消息一出,顿时引起了自媒体和标题党的狂欢,动辄言称 "5G 标准中国定 "" 华为碾压高通拿下 5G 时代 " 等浮夸之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事方华为却反应冷静,从公关到参会代表至今都对此守口如瓶不置一词,直到 19 日才发布了不到 500 字的新闻通报,通报上的措辞也非常严谨谦虚,一字未提华为在其中的功劳。
在这场 5G 标准大战中,华为是否真的 " 碾压 " 高通?polar 码的胜出是否就意味着拿下 5G 标准的制定权?中国未来能否引领 5G 时代?在深晚记者采访到的通信学者、专家和参会人员看来,事实远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乐观。
这次在 5G 标准方案之争中取得突破性的胜利,确实映照中国经济新变局。不过,这尚是一个远未完结的嬗变。
博弈、胜利和狂欢:一个极化码方案的诞生与闻名
11 月 16 日,3GPP 会议 4 组的代表潘峮悄悄走进了 1 组的会议室,迎接他的是一个学术 " 闹市 "。无论白种人、黄种人还是黑种人,混合成 6 大阵营 " 战成一团 "。潘峮有点弄不清楚哪边是中国的阵营,他一会儿听着一个老外在谈华为的极化码(Polar Code)的灵活性,一会儿看到一个华人在为美国高通的 LDPC 码辩护。
在外行人看来,这是一个枯燥且不知所云的冗长会议。但在来自中国通信协会的潘峮看来,这是一场在会前就已经开始的利益博弈。这场没有硝烟的争辩一直持续到凌晨,潘峮有点支撑不住,先行离开了。新的方案不断出现,主席不断地把方案投在屏幕上,反对者用各种技术上的理由告诉主席他们为什么不能同意这个方案。
在离开会议现场之前,潘峮的同事用 4G 手机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上记录着与华为共签方案其他公司的名称,这个方案将华为的 Polar Code 作为短码信道控制编码方案。一起共签的公司包括中国大陆的移动、联通、电信以及中国台湾的联发科技,美国的 Dish Network,日本的东芝等 59 家海内外公司。他们选择共签,代表着选择和华为 " 站同一条船 "。
【潘峮的同事在会议现场拍摄的共签公司名单,Polar 码阵营支持者包括华为,中兴,Vivo,OPPO,小米,阿里巴巴,联想,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大唐电信,展讯,中国移动研究院,信威通信,酷派以及海峡对岸的同胞:宏基,联发科技,台湾大学】
情况再次僵持不下,就必须投票决出了。会议规定在凌晨 1 点前必须结束,而博弈还在进行。
17 日凌晨 0 点 45 分,最终的方案确定了。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 3GPP 确定了极化码(Polar Code)作为 5G 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控制信道编码方案,这意味着华为将有望参与全球通信行业中 5G 通信最基础的编码过程。
这对于中国来说绝对是第一次。通信行业的与会者们非常激动地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公布这一消息,自媒体们立刻蜂拥而至,有些公号开始添油加醋,出现了 "5G 标准中国定!"" 华为碾压高通拿下 5G 时代!" 等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
" 标准并不是我们牵头,也远远没有到主导这一步。" 针对这些浮夸的文章,华为公关部门在回应深晚记者时表示,华为尚且无法 " 碾压 " 高通,更何况是 " 引领 5G 时代 "。
在华为看来,这一轮的谈判过程异常艰难,这些自媒体的夸大之词容易给中国企业树敌,加剧后续谈判的困难。
全程参与编码方案讨论的台湾联发科技代表吴威德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这次极化码(Polar Code)的胜利是各方共同努力和互相妥协的一个结果。
他用了 " 惨烈 " 一词来形容谈判的艰难。由于讨论一度陷入僵持,几乎每次有争议时都要讨论到凌晨一点才罢休。因为在控制信道上,绝大部分产商都比较保守,更倾向于卷积码,所以华为、联发科、中兴为代表的极化码(Polar Code)阵营要同时顶住高通、三星、诺基亚、爱立信、LG 等 LDPC 和 Turbo 两大阵营的围攻。
在这种情况下,最关键的决胜点就是要能够说服大部分重要的运营商," 我觉得华为在这方面做得很出彩 "。在吴威德看来,华为的动员非常给力,拉拢了很多企业、运营商特别是中国移动的支持,最终各方的团结达到了一个足以匹敌对手的局面。
" 最后我们有点把高通堵住了。" 吴威德笑着说。他认为,这次谈判的胜利,华为、中兴、中国移动和联发科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联发科的芯片与高通也存在竞争】
华为的极化码(Polar Code)方案主要贡献者之一万蕾博士在朋友圈上冷静地表达了对此事的态度:" 这两天的自媒体报道铺天盖地,但是华为公司从来没有对 3GPP 的常规标准活动和进展有过报道。大家对 5G 标准的期待非常理解,但还是要克制不当言论,以免伤害 3GPP 的团结氛围。"
看到众多自媒体公号夺人眼球的标题,潘峮也有些哭笑不得。因为本次采纳的 Polar 短码编码方案只是针对 5G 的 eMBB 场景,后续还将决定 URLLC 场景下的信道编码方案,最后再决定 mMTC 场景的信道编码方案。在他看来,华为力推的极化码(Polar Code)拿到短码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只能算是阶段性的胜利。
虽然现在 polar 码已经被认可了,但是还没有正式被写到 5G 标准中,因为目前 3GPP 的标准制定尚处于研究项目阶段,具体实施要在 2017 年 3 月份之后才开始决定。
对于华为代表的极化码阵营而言,还有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博弈。" 在这种利益的博弈中,永远不可能做到一边倒的状况,只能是互相平衡。" 潘峮在接受深圳晚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整个 2016 年度 3GPP 会议上,华为力推提出的极化码(Polar Code)方案和美国高通力推提出的 LDPC 码方案始终在不断地竞争,各有胜负。
在现场亲眼见证的吴威德表示,3GPP 的编码战争是从 10 月份里斯本会议开始起火,一直打到 11 月份的里诺会议,从葡萄牙一直打到美国,从数据信道一直争到控制信道。在里斯本会议上,极化码(Polar Code)败给了 LDPC 码,后者被采纳为 5G eMBB 场景的长码数据信道编码方案。也就是说,在 5G eMBB 场景上,极化码(Polar Code)为控制信道编码方案,LDPC 码为数据信道编码方案,所以两者目前顶多算是势均力敌,谈 " 碾压 " 和 " 颠覆 " 还为时过早。
吴威德对深晚记者直言,这并不是他们最满意的结果。" 我们仍然觉得,即使在数据信道上,极化码(Polar Code)也会有很好的表现。" 吴威德的技术团队从终端的观察发现,LDPC 码在长码上有实现优势,但在控制信道和短码上有局限,相反,极化码(Polar Code)则在控制信道和短码上表现优异。
" 我们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种码的存在,可以最大优化能耗问题。" 跟华为一样,联发科技对极化码(Polar Code)也早有技术上的投资,在与华为的几次会议交流中也达成了共识。"Polar Code 的效能是比较占优的,相对 4G 而言,消费者会有更好的体验。"
然而,终端实现不成熟是 Polar 码一个最大的软肋,同时也成为美国高通攻击华为等极化码(Polar Code)阵营的一个最大的筹码。" 特别在终端上的问题各方进行了很多的答辩。我们有拿出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案来说服运营商,告诉他们至少在终端上 Polar Code 是没有问题的。"
【11 月 16 日,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在乌镇举行。图为美国高通公司代表在介绍 5G 技术。新华社 发】
不为众人所知的是,华为和高通都不是这两个编码的发明者。极化码(Polar Code)是土耳其比尔肯大学教授埃达尔
阿利坎(Erdal Arikan)在 2008 年提出的,2009 年开始引起通信领域的关注。目前,极化码(Polar Code)是唯一可理论证明达到香农极限,并且具有可实用的线性复杂度编译码能力的信道编码技术。
而 LDPC 码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罗伯特
加拉格(Robert Gallager)在 1962 年提出的,直到 1996 年才引起通信领域的关注。后来,LDPC 码被 WiFi 标准采纳。正是高通将 LDPC 码正式推向大规模的商业应用。
" 听说极限码成为 5G 标准的一部分,我简直兴高采烈。" 在接受深圳晚报记者采访时,发明极化码(Polar Code)的土耳其比尔肯大学教授埃达尔
阿利坎非常开心。
在谈到两个编码方案的博弈时,埃达尔
阿利坎教授表示 LDPC 码的发明者罗伯特
加拉格教授其实是他的恩师,是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论文导师。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的 Polar 码编码方案和高通的 LDPC 码编码方案其实来自同一个祖师爷——罗伯特
埃达尔教授认为,不管是 LDPC 码还是极化码(Polar Code),他都很乐意看到这两类代码从大学的理论研究中走出来,去影响 " 现实生活 "。至于从编码方法来比较,两者各有优劣,这也是为什么两者都出现在 5G 的指定标准当中。
【Polar Code 的发明者 Erdal Arikan 教授】
" 如果不是华为作为电信行业的主力坚定而有毅力地付出努力,极化码(Polar Code)也无法取得如今的成绩。" 埃达尔教授肯定了华为和其他中国公司及大学所做的努力。
华为 5G 首席科学家童文在今年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披露,华为在 2009 年启动了 5G 早期研究,此后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等开展了大量合作。2012 年华为开始做样机验证,2013 年完成了室内样机,2015 年开始大规模进入外场试验。目前华为在全球有超过 500 名科学家在全职研究 5G。
根据吴威德的观察,一般主要的大公司对所有的码都是有所准备的,高通内部有针对 Polar 码的研究专家,华为对 LDPC 码也一直有关注和研发。
前华为工程师、通信专家杨学志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整个 5G 从创新角度来看没有很高的技术突破,但是整个产业将重新洗牌。LDPC 码主导了 5G 中长编码以及短码的数据信道编码,意味着美国在最核心的编码领域赢了一场大胜仗,虽然华为对 LDPC 码也有很多研究积累,但高通作为 LDPC 码推动者才真正赢得了话语权,在后续的专利谈判中将赢得主动地位。而 Polar 码只得到了短码的控制信道编码,对华为而言,虽然是从 0 到 1 的突破,却不是最满意的结果。
极化码(Polar Code)作为编码新星,在 3GPP 里争议还是比较大,实际应用尚不成熟。但埃达尔教授对此十分乐观," 从能耗的角度来看,Polar Code 灵活、优能、高效,它将会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但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
吴威德同样看好 Polar 码的未来发展,同时也保持着技术人员特有的冷静客观:" 只能说我们现在功力大增,未来是否会因此取得主导,我觉得还是要有持续的努力,以技术为本。" 他表示联发科作为台湾 5G 联盟的重要公司,在这次会议上与华为有了技术互补的合作,相信未来能与更多的大陆公司寻求更多技术上的互补合作。
从 1G 到 5G,基本逢 10 年必出新一代通信技术。每一代通讯技术的更新换代,意味着各国通信行业未来的盈利占比,也代表者一个国家在这个领域的话语权。
2007 年,中国公司已经加入 3GPP。中国通信协会成员潘峮回忆,那时中国的公司在会议上是很弱势的,包括华为也没有话语权。
在 3G 时代,中国在通信行业的自主产权是 CDMA。从性能上来讲,CMDA 与 CMA2000 和 WCMA 来比较差,用户体验不佳。但如果没有自主产权,中国难以培养出来像大唐、中兴这样的大公司。
在做 3G 自主产权的过程中,中国几十万的通信人才被慢慢培养出来,为 4G 阶段 TD-LTE 奠定基础。到了 4G 时代,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使用 TD-LTE。
包括潘峮在内的不少业内人士认为,5G 采纳 Polar 码实际无关技术比拼,在他们看来,这一场标准之争早已超越了技术的边界,演变成了综合实力和话语权的较量。Polar 码最终能够胜出,恰恰说明了中国通信的崛起,国际地位的提升。
其实早在 3GPP 会议以前,中国就开始为争夺 5G 话语权在做准备。2016 年 1 月,中国 5G 技术研发试验全面启动,由工信部牵头成立的 IMT-2020(5G)推进组负责实施,实验的最终目的就是支撑 5G 国际标准制定,推动 5G 技术研发及产业发展,促进全球 5G 统一技术标准形成。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总师、IMT-2020 推进组顾问邬贺铨院士曾表示,我国虽然在 3G、4G 开展过技术试验,但在标准制定之前,启动技术研发试验还是第一次。
根据总体规划,中国 5G 技术研发试验将在
年进行,分为 5G 关键技术试验、5G 技术方案验证和 5G 系统验证 3 个阶段实施。华为、中兴等 7 家国内外企业参与了第一阶段的测试,并在今年 9 月完成了 7 个无线关键技术和 4 个网络关键技术的性能和功能测试。
其中,华为测试并验证了 Polar Code 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情况下的性能比 Turbo 码有所增益,也验证了 Polar Code 在高频场景下支持高速率、大容量数据传输的可行性。
这些实验结果,为极化码方案在两个月后的 3GPP 会议上赢得 5G 标准的一席之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 5G 进入国际标准研究的关键时期,中国提前启动 5G 研发技术试验,并邀请国内外企业共同参与,除了推动 5G 技术研发和国际标准形成,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促进 5G 技术产业发展,为中国 2020 年启动 5G 商用奠定良好基础。
【2016 年 11 月 20 日,IMT-2020 ( 5G ) 推进组在北京召开 5G 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技术规范发布会,来自国内外主要移动运营企业、系统设备、芯片、终端和仪表企业的 100 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图为 IMT-2020 ( 5G ) 推进组副组长王晓云发布第二阶段测试规范。】
" 中国即将成为 5G 时代的全球领跑者,而 5G 时代的到来将推动新一轮技术革命。" 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
甘巴尔代拉(Luigi Gambardella)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极大地肯定了中国的技术实力以及为此所做的努力。
在埃达尔教授眼中,中国正处在所有科技领域的探索前沿," 中国的商业领导者有如此广阔的视野,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有如此高的才干,中国注定将成为一个顶尖的国际竞争者。这一点将不止体现在电信行业,更是在科技的方方面面。"
采写|深圳晚报记者 何安茹 张小莲
责编|深圳晚报编辑 陈小龙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华为5g技术会有优势吗_百度知道
华为5g技术会有优势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现在5G是由华为领导的,华为的5G方案被多数人认可,应该具有很大优势
会有的,毕竟有一部分是华为编的
国内就看好他 了
对国家来说意义重大,象征着中国通信行业的真正崛起,真正参与了标准的制定之中在这样的高新技术的领域内,专利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高通公司有着先进的通信技术的专利,作为中国企业如果想要使用,那就必须支付相应的专利费用,而且由于垄断,这个费用还格外的高昂,这就是为什么高通只做手机上游的业务就能盈利那么多的秘诀。我们只有打破这个垄断才能阻止外国企业这种不正常的剥削,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服务和更便宜的资费。从这一点上来讲,华为做的还远远不够,他还需要做的更多。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华为发展5g技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这种通讯技术,就是一个科技黑箱,我们消费者不需要知道这个技术,我们只需要知道用了这个技术,我的手机信号变好了,网速更快了,这样就够了。所以怎样把这种技术优势,变成产品的优势,变成能让老百姓直观感受到的优点,这也是华为公司需要思考的问题。
ss environment an
1条折叠回答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商品?/div>华为的5G编码为何影响这么大?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了
[摘要]华为5G编码被采用的消息又把关于“5G”的话题抛到了风口浪尖,4G才普及开来没多久,5G似乎就要来了,5G到底能给人们带来哪些改变?
这段时间,关于华为的Polar Code方案,成为了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的最终方案的消息引发了不少业内人士的热议,也被不少媒体报道。尽管很多消费者看到这一堆技术名词时感到一脸懵逼,但我们都知道这一消息的结论是:说明了中国通信的崛起,国际地位正在提升。那么华为的这个Polar Code方案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影响力这么大?5G又是什么?对世界能造成怎样的影响?今天就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聊聊。5G是什么?相信在聊到手机参数什么支持移动联通2G、3G、4G网络时你都非常熟悉,而5G就是它们即将到来的后辈。G是英文单词“generation”的缩写,可以理解为“第几代”的意思,而5G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意思。华为Polar Code方案为何物?有何意义?华为Polar Code是一个5G短码块的信道编码方案,其在今年11月14日到18日期间美国Reno举行的3GPP RAN1 #87会议中战胜了美国的LDPC方案和法国的Turbo2.0方案,成为了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最终方案。eMBB场景又是什么?3GPP会议上定义了5G的三大场景:eMBB,mMTC 和 URLLC。eMBB: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大规模物联网业务;URLLC:如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5G eMBB场景上,华为Polar成为了控制信道上行和下行的编码方案,而数据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码方案则归属高通LDPC码。简单点说:华为Polar Code可以理解为5G技术下的一个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看到这里相信你也已经明白,华为这次的“胜利”并不代表其就拿下了5G时代,其只是在5G其中一个应用场景的一个编码方案被采用,后续还有URLLC场景和mMTC场景的信道编码方案的斗争,不过此次Polar码的采纳为华为后续的发言权打下了根基,意义非凡。以往在2G、3G时代时的所有通信技术都被高通、爱立信等垄断,国产厂商总要看其脸色行事,而这一次,华为的编码方案被采纳意味着高通的垄断时代正式结束,中国通信技术已经崛起,国际地位正在提升。5G能带来哪些改变?这次华为5G编码被采用的消息又把关于“5G”的话题抛到了风口浪尖,4G才普及开来没多久,5G似乎就要来了,那么5G到底能给人们带来哪些改变?我们是否真的需要5G?按照移动通信网络的技术发展来看那是必需的,网络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段子:一大叔去营业厅办卡问营业员“这4G有啥好的?”营业员答“大叔,2G可以看仓井空小说,3G可以看仓井空图片,4G可以看仓井空视频。”姑娘你尽说些大叔听不懂的,苍井空是谁啊?你还是快点给我办张4G卡吧!所以说如果是5G的话就不是看视频这么简单了,根据目前各国对5G技术的研究,其具有以下优点:速度快、覆盖广、大流量5G技术峰值速率将增长数十倍,从4G的100Mb/s提高到几十Gb/s,也就意味着,1秒钟就可以下载10余部岛国大片;另外其覆盖率也变得更加宽广,地跌、地下商场、偏远地区等弱信号的地方都能轻松上网;而且还能满足多设备连接,一平方公里可同时接入100万个设备。费用低5G技术可以将更多的频谱资源利用起来,可利用资源丰富了,成本自然也会降低,也许有一天1G的流量也只需要1毛钱。中移动副总裁李正茂就曾针对5G时代下数据传输成本的下降而表示通讯设备也会同步下降,其谈论道:4G到5G时代,单位比特的传输成本降低了1000倍,那么我们也希望电信设备价格也降低1000倍,成本是决定运营商在数据时代能否盈利的关键。统一标准与3G、4G时代的多个标准并存不同的是,5G有望实现全球统一标准,意思是说,不用什么联通、移动、电信,只要手机支持5G,什么运营商的手机卡都能用,以后买苹果手机也不用担心什么哪些版本不支持哪些网络了。当然这也使得手机厂商无需特意做不同运营商的网络适配,制造成本一定程度下降。5G的普及是真正物联网时代的到来5G技术除了以上提到的速度快、覆盖广、大流量等优点外,还有低延迟、低功耗等优点,这种种优点组合起来便形成了真实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过去再3G、4G时代下连接的是人和信息,5G连接的是物体,由于5G的优点,其能轻易实现万物互联、更好的使用云服务,正如谷歌那种基于云端概念的产品-Chromebook,我们的设备已经不再需要太强大的运算性能,终端只负责接收和发送信号,数据运行均在服务器完成。低延迟的优点也能让车联网技术更好的应用,其能通过网络将各个车辆连接,设备能从相互间获取到路面环境、导航信息,从而实时分析数据、预测路况等,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无人驾驶也不是难事。上文段子中提到2G可以看小说、3G看图片、4G看视频,那么5G就能轻易实现移动设备在线看全景视频或者VR视频甚至是VR游戏,由于传输速率的大幅提升,VR设备也从根本上解决了线的束缚,也许那时候才是VR/AR时代正式到来之时。5G时代什么时候会来临?2016年国内启动了5G技术标准研究,2018年预计第一个标准完成,2020年前后会确定商用起步时间。另外在本月14日至18日期间的3GPP RAN1 #87会议上已经确定了eMBB场景中的信道编码方案,接下来会在2017年第一季度完成URLLC场景和mMTC场景的信道编码方案,按照这样的发展进度,5G技术很有可能会在2020年开始在国际上商用。简单总结,5G时代离人们已不远,这一天到来后人类的生活将发生巨大改变,物联网、云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将能达到更好体现。【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推荐:关注腾讯数码微信官号(ID:qqdigi),带你玩遍各种潮酷新品,前沿资讯、一手评测、视频搞机、趣玩直播,还有各种新奇玩儿法。诺基亚首发旗舰手机长什么样?如何用无人机做饭?iPhone 6s意外关机怎么办?答案都在这里。
[责任编辑:miyaliu]
还能输入140字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云服务有多大空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