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光掏六个钱包包去买房,网友:明天还有几个钱包养老

掏空“六个钱包”买房,谁来给“六个钱包”养老?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随着2016年以来房价的暴涨,房价的涨幅远远超过了收入的涨幅,那些买起房的就越来越买不起房了,甚至是连首付都凑不齐了。这个时候,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易刚发表了一番言论,说年轻人如果没有钱,还有男方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加上女方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一共就有六个钱包了。这番话不是在某些野鸡论坛上发表的,也不是在微博微信手滑发出的,更不是在朋友饭局上胡吹的,而是在堂堂的央视节目中说的。这不是直播,要知道这些地方播出的节目那一定是经过严格审核的,既然能够拨出来,自然也就代表了一定的正确度和价值导向。最为荒诞的地方在于,同样是这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在2015年末,也就是在房价暴涨的前夕,却在媒体上呼吁,不应该用父母的钱买房。而在暴涨了两年之后,房地产泡沫已经非常严重的时候,却号召不仅要用父母的钱,还要用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的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诚然,现在很多年轻人买房都是父母出的首付,几年前舆论还认为“啃老”是不道德的,现在,却成了极具眼光的投资了,很多人甚至为这种行为沾沾自喜了,俨然巴菲特他老人家附体了。所以,2016年之后,居民杠杆都开始飙升,已经超过了50%,赶上了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时期和美国次贷危机时期的居民杠杆,如果算上公积金的贷款,居民杠杆还会更多。这只是金融体系内来衡量的。如果将居民的消费贷、亲戚和父母处的借贷也算上的,居民杠杆预计已经超过了60%。这样的后果非常严重,对年轻的一代人来讲,过高的财务杠杆带来过高的风险。在居民收入还在保持增长,而且房地产还在升值的情况下,似乎日子还能维持下去,一旦收入开始减少或者房地产价格下跌,那么个人的财务状况将极端恶化。而且在我们国家,对于个人还没有破产一说。可以说,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于很多高杠杆的年轻人来讲,是一辈子的打击。而更为严重的不仅仅是对年轻人,对于他们的父母及祖辈,本来是用来养老的钱,结果也投入到了房地产之中,那么靠什么养老?众所周知,中国的养老金是代际支付的,也就是说现在老年的人养老金是现在的年轻人交的,一旦年轻人的收入下跌,那么养老金可能会面临入不敷出的情况。人口老龄化可以说是现在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很多身份已经出现了养老金的亏空了,而新增人口在2017年又创下了新低,以现在的人口出生率来看,老龄化问题只会加重。所以,现在的经济结构,我实在无法想象出现了经济危机是什么样子的。特别是老年人们,如果没有一笔积蓄,只靠每个月的养老金,一旦遭遇了经济衰退,谁来给他们养老。也许你会说经济危机是小概率事件,但每过十年左右,就会轮上一波,从退休到去世,轮上一波经济危机就成了大概率的事件。即便没有经济危机,那么如果生一场大病呢?当我们掏空了“六个钱包”来买房的时候,谁又来给“六个钱包”养老呢?又靠什么来抚育下一代呢?作者为独立投资人&心理咨询师,欢迎关注我微信公众号:jingji-xinli,实时了解更多经济投资和个人成长话题。回复“经济学思维”,用经济学思维思考这个世界。回复“真爱”,还有小惊喜额。405194 条评论分享收藏知乎 - 发现更大的世界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Inconspicuous手机验证码登录忘记密码?登录没有帐号?注册下载知乎 App掏光六个钱包去买房 但大部分人买房死在这一点上!
来源:地产情报
http://house.ifeng.com/rss/news/30/news_buying.xml
前两天樊纲的一番话被炒得很火,大意是:你的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加上你妻子的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共是六个钱包,如果这六个钱包能帮你凑够首付的话,那么最好还是买房子。樊纲现在是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这种头衔的人说的话自然可信度很高。很多人听到以后特别兴奋,因为这句话背后隐藏的意思就是,房价一定会涨!而且这句话并非仅仅只是刺激到了刚需买房者,更大程度上应该是鼓励了那些想要投资的人。管清友前些天的几句话也从网络上走红,意思很明确,买不起就多买两套。因为现在买不起,你会发现十年后更买不起。这两个人的话对于手持房产的人来说,很提气,房子价格总是会涨的,一年一二十万的工资又何妨,只要有房,身价就会不断蹿升。很多人死在了小周期内未来房价会涨,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共识,从长远来看房子价格一定比现在高。那如果按这个道理来推导的话,那么现在就应该多囤房子,开发商的房子最好放在自己手里,反正价格会不断上涨。上周环京某处楼盘极为火爆,房源一抢而空,这就导致了一个错觉,那就是环京楼市开始回暖,实际上的原因却并不是楼市回暖,而是开发商的资金链过于紧张,需要卖房来拯救资金链。年初我发了一条微博,原博就不贴了,大概意思是,碧桂园将来会死得很惨。道理很简单,大家都是活在小周期里,小周期躲不过的话,大周期就跟你没什么关系了。环京的大开发商华夏幸福这几年看似很火爆,赚了很多钱,实际上也在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如果环京的楼市再继续这样严格限购,那么很多房企都会死掉。个人买房的情况是一样的,我自己当然是支持大家买房的,尤其是自己的第一套房,要早买。不论从个人角度还是家庭角度,刚需买房就是政治正确!但是第二第三套房就要考虑到自己的资金问题,如果资金不够的话,单纯为了投资,建议不要在除一线城市以外的城市冒险。这两年全国的房价上涨会很容易造成一个错觉,那就是房子会永远涨年年涨,实际上很多人知道,自己所在的那个城市,房价很多年不涨,不涨才是常态。如果高位接盘的话,很可能会死在小周期里。北京的房价虽然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上涨速度一直很快,但十几年前北京楼市也有很差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开发商也都很狼狈,拿房子抵债,但很多施工方老板自然也不希望在那种楼市不景气的环境下拿房子。这些事情说起来唏嘘感慨,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谁也无法预知未来,所有的选择就是在对赌。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多人会认为十多年前发生的事也会在现在发生。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比如十多年前,很多人靠自己的工资是买得起房的,现在如果靠工资买房,能买得起房的人也是微乎其微。北京现在买一套小房子,最起码也要一百万人民币首付,而且不能有过贷款记录。一个人刚毕业开始工作能拿到20万年薪的就算相当不错了,一年下来能够存下十几万绝对算得上极品了,就这样,三年以后如果你还赚不到一百万,那么很抱歉,首付门槛可能会提高到150万人民币。十几年前,大家会预期自己的工资越来越高,实际上也真的会越来越高,十几年后的今天,很多人认为工资会越来越高,几年后会发现,工资不仅不涨,还总下调。(实际上前几年就已经这样了)十几年前发生的事情放在今天未必成立。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除了一些明确的可预见的因素之外,还有我们经常说的那四个字:不确定性。其中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就是楼市崩盘。过去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楼市崩盘的情况,在楼市崩盘之前,所有人都极度乐观,认为楼市上涨就是在复制过往。只有真正崩盘之后,才会恢复平静。在大的周期之下,崩盘之前,房产是最稳定的投资品,永远涨。而如果我们观察股市就会发现,股市比楼市要复杂很多,如果从非常通俗的角度去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向好,股市应该持续上涨才对,但多数炒股的人都赔得体无完肤。解释这种现象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不确定性。用一句话来解释股市与楼市的关系那就是,楼市的十年波动就如同股市的一天波动一样。股市与楼市的本质区别并不大,都是价值升高价格上涨,但本质是本质,实际是实际,股市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更多,人们的预期会经常变动,短周期内判断起来极为复杂,楼市就是很单一的一种需求,确定性更强。但是,这也不意味着楼市可以持续涨下去,不存在只涨不跌的商品,一旦存在只涨不跌的商品,或者人们短期以为的只涨不跌的商品,那一定会产生投机性需求,只要有投机性需求就会有“生产过剩”存在。这个世界上,生产过剩是一种常态,过剩然后消灭,世界运转才会恢复正常。也就是说,楼市有上涨就必然会有下跌。楼市的隐忧如果说中国楼市最稳妥的城市是哪里,那一定是几个一线城市,而一线城市之中,京沪的安全性应该是最高的。一方面是这两个城市有着全国最严格的限购限贷政策,另一方面则是这两个城市是中国最大的IP,有着全国的市场需求。而一旦京沪的楼市大跌,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进入了调整期,也就是说持有京沪房产的人,某种意义上讲,是和这个国家的命运共进退的。而其它城市就当然未必。全国楼市上涨,大量城市是李鬼。房价上涨导致了广义货币M2的大量增加,相当于凭空增加了无数的货币。货币的诞生(生产)如此简单,一两年的时间房价翻倍涨,市场中的货币体量成倍增加,这是极为不正常的。现在国内的货币有着极为严重的过剩现象——热钱涌动。而解释泡沫的出现与破裂,其实本质的逻辑还是生产过剩,只不过大家对于过剩的理解往往是牛奶面包,而没有想到是货币。消解货币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货膨胀,所有物价上涨抵消掉房价的单一上涨,另一种就是房价大跌,大量的货币凭空消失。而目前的现状是,大量的资金集中在楼市上,没有办法往经济体内传导,所以很大概率上会是房价下跌情况出现。具体哪些城市我不点名,我只是说京沪目前是最安全的地方。结语并非我不看好国内楼市,也并非我不看好中国经济,很多熟悉我的观点的人会清楚,我对于中国经济持续看好。但又不得不说,这两年的全国房价普涨确实很让人惊讶,很多人仍然沉浸在楼市上涨的快乐中,而没有意识到下跌周期的到来。房产投资很重要的一环就是适时卖出(这个是针对国内整体楼市来说的),而非长持,但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多数人成了时代的倒影。
区域商圈 :
扫描上面二维码 移动看资讯
凤凰网房产官方微信
全球华人首选置业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首付13万购北海海景房 可享凤凰独家优惠
京南温泉度假大盘,公寓、洋房即将面世
2室1厅 | 120m?
48小时热文排行澎湃评论员 西坡最近,经济学家樊纲在电视节目上提出“六个钱包买房”说法,遭到网友一片嘘声。所谓六个钱包,是指夫妻双方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积蓄。准确地说,这是12个长辈。来源:央视财经视频截图年轻人买一套房,竟然要打12个长辈的主意,中国城市的房子真是牵动无数人。其实这个说法过于理想化,全国范围内能够满足条件的家庭极少。首先,许多年轻人到谈婚论嫁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已经不在了。其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即使还在,他们也基本都有其他的子女,其他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毕竟那个年代还没有独生子女政策。即便你足够“幸运”,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只有你一个孙辈,你对象也和你一样“幸运”。那么,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的终身积蓄在房价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世上最大的笑话莫过于,拿上个世纪的工资买现在的房子。纵然他们慷慨解囊,谁好意思伸手拿?这不仅是孝与不孝的问题,而是养老与买房的两难问题。今天“六个钱包”买了房,明天还有几个钱包养老呢?有人说,樊纲的话被断章取义了。我看了完整的节目视频,的确有一点,樊纲在“六个钱包买房”之前还说了,如果工作还不稳定,可以先租房。他还加了前提“如果六个钱包都起作用的话”,也就是并不是鼓励每个年轻人都去打长辈的主意。但“六个钱包”的说法确实是他明明白白提出来的,不是传播者附会的。在高房价面前焦虑不安的年轻人,不买“六个钱包”的账,是因为他们原本对经济学家抱有其他的期望。他们期望经济学家可以对房价畸高的不合理现状建言献策,而不是教自己啃老。因为啃老并没有什么操作上的技术难度,只需要磨练一下脸部的角质层。当然,“六个钱包”论并没有什么“险恶用心”,它只是房地产市场长盛不衰的“先上车”理论的最新变种。“先上车”理论认为,房价永远涨,而且房价上涨速度永远快于收入上涨速度,因而先上车肯定比后上车有利,所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车。不得不承认,在过去二十年绝大多数时间绝大多数地方,“先上车”理论都是正确的。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些上车早而得利的人,也有一些没有及时上车而懊恼悔恨的人。在市场的教育作用下,不择手段凑首付买房俨然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买房成了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国情教育课。事情甚至演变为:对一个人好,就劝他买房;想害一个人,就劝他相信房地产有泡沫。但是我们同样要认清,“先上车”理论只是一种被动适应的生存智慧,它也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当下,比房价更牢固的或许是人们对房价的非理性信仰。作为经济学家、公众人物,本不应该火上浇油。蹊跷的是,不到三年前,樊纲对年轻人买房还是另外一个态度。在2015年的一个电视节目上,有年轻人提问,自己是应该拿父母的钱买房,还是投资自己出国留学?樊纲是这样回答的:“你还要父母给你付首付,我们的父母真是太好了……作为教授我很有感触,国外那些人上研究生啊,博士生啊,都是自己挣钱的。自己要打工的,父母不给钱的,如果父母现在给你出钱,你现在不要买房,你要努力奋斗,才能够回报父母。”我们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他,但我还是更喜欢鼓励年轻人努力奋斗的那一个。
在这里,读懂财经金融!
中国财经金融业资讯网站!
最新的财经动态!
最权威的专家解读!
快很准的理财推荐!
历史收益率走势(%)
观看人数:0
历史收益率走势(%)
每逢点位低至3000点,市场仿若有一种刀光剑影、大风萧萧的意味,投资者愁绪翻涌。但小安想说,很多事情要一分为二的看,千万不要慌了阵脚,乱了分寸,错了节奏。1小安采访到一位资深的客官,他说:“3000点总会回归。”话音刚落,他在上证综指的走势图上大笔一挥,画出笔直的3000点一线,“你瞧,以大的时间段计算,上证综指在2007年首次突破3000点之后,四次跌破3000点。”“下破3000点之后,市场会怎么走?第一种,继续寻底、反复磨底,然后震荡向上,重回3000点;第二种,横向震荡一段时日,迅速收复
上期给大家说了说基金资产是如何运作的、基金分类有哪些,尤其着重介绍了容易被大众忽视的量化基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上篇文章:华泰柏瑞|高考只是过客,理财才是一生的必修课。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基金投资重点知识是:如何Pick适合自己的基金?
选基金的方式有很多,看收益、看风险等级、看基金经理、看基金公司,这些套路想必大家都轻车熟路了,但是真正获得目标收益的有几人呢?应了那句话:知道那么多道理,但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抓不住好基金)。其实这也不能怪大家,毕竟大家不都是专业投资者,也不可能将全部的时间拿
提起投资,大家最常谈的莫过于股票。那么股票投资的收益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大家经常说股票投资,而不说股票投机?这回我们来对股票的投资收益来源进行分解。首先,股票代表了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即股权,而股票区别于股权的地方在于其可以在股票市场自由交易流通。因此,很自然的,我们可以把股票价格分解成公司盈利和市盈率,把股票收益分解成分红收益与股价收益,而股价收益分解成盈利变化和估值变化。用简单公司来表达:P(股价) = PE(市盈率) * E(盈利)假设从时间0到时间1,股票收益为:R01(股票收益)=
2800点还是破了,今天A股市场的换手率(剔除限售股)进一步萎缩至0.78%,到底谁在做空A股?当前的A股市场,越来越像一座“围城”:海外资金不惧人民币汇率贬值在加速北上,国内的普通投资人则在悲观情绪中举步不前,而在机构资金活跃的ETF市场,6月以来场内交易份额再度增加了57亿份。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以来沪港通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832.85亿元,较去年底增加了42.58%,其中5月份净流入508.51亿元,6月以来净流入144.33亿元;全市场147只ETF基金的场
(文章来源:理财老娘舅)行情好不好,骂“瘟基”都俨然已经成了一种仪式。这样的骂声,小编在基金吧里看过,在自己的文章下看过。被骂的,有老基金,有新基金;有拿过几次金牛奖的基金,也有被人反复“誉为”奇葩的基金——下面这些图,基金的名字统统打码了,不然担心基金经理脑溢血↓骂的花式很多样,但大体上,大家骂“瘟基”的出发点可以分以下几种:1.亏钱了;2.刚买就亏;3.买了好久还是亏;4.觉得自己亏是因为基金经理无能;5.觉得自己亏是因为基金经理搞鬼……总而言之,“亏钱”是大家骂“瘟基”的大前提,赚钱的基金
今天市场全面反弹,两市仅115只股票下跌,所有主要指数均迎来较大幅度反弹。上证综指涨2.17%,报2847.42点;深成指涨3.39%,报9379.47点;创业板指大涨4.08%,报1606.71点。一扫这个月连续的下跌阴霾,今日市场终于迎来了强势超跌反弹,结构上计算机、电子等科技股成为反弹急先锋,科技板块全线大涨,带动创业板指放量上穿10日均线,“抄底”情绪有所释放,热点题材表现突出,“工业互联网”、“芯片国产化”等概念再次受到市场追捧。除了科技股大放异彩以外,今日消费类、医药等行业的反弹力度
市场又跌了,盘中上证综指一度失守2800点。这个六月,很多投资者过的非常“痛”。你呢,还好吗?
今天,小欧不卖基金,来给你做做心理按摩。
别说,这可是门技术活,都说基金要长期投资,可是大部分人都是“知道做不到”,这其中的核心就是心态——要不怎么说三根阳线改变信仰,三次大跌信心击倒。很多人要么是过早把子弹打光,要么是按捺不住提前离场。1投资路上,记住三句话首先,小欧想说三句话,这些话在很多时候看来是“鸡汤话”,但能够做到真的非常了不起了,往往也能在投资路上跟其他人拉开差距。*1、投资理财,
上一次大盘下2900点的时候:上海迪士尼刚开业;北京二手房刚四万;英国同志们刚脱欧。↓2018年以来上证指数走势图↓(图表来源:东方财富网;截至日。指数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现在又回到了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震荡市该怎么防御、到底什么是防御?青铜选手往往选择20投或者挂机不玩了,王者选手则一般早已提前做好了资产配置。资产配置是什么呢?看起来好像人人都能说个头头是道,“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早已在脑海中形成映射,但是99.99%仍然觉得准备好几个菜篮子挺麻烦。可到风
先说点感触,你天天花四个小时,来看盘吗?
我反正每天都要看盘,看了十几年,乐此不疲也好,有瘾难戒也罢,至少我觉得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基本上看懂了这个市场的赚钱方式,有的人靠拿好企业赚钱,有的人靠追涨停板赚钱,更多人是靠死扛来亏大钱,靠短平快追涨杀跌割肉来亏大钱,靠踩雷、靠融资、靠借钱来给股市送钱。
看盘这么多年我不仅了解了股市,更了解了自己,知己知彼后,也就知道了自己怎么样在股市里获取利润。
接下来,说说我目前的思路或想法吧。
我们目前的处境
先看看几组数据,明白我们目前的处境,下图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
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左俊义今年2季度以来,随着美元持续走强,人民币兑美元的离岸价已经贬值4%。面临汇率贬值压力,一般国内政策有两种应对模式:日本模式和俄罗斯模式。下面问题来了:这两种模式分别带来什么结果?我国会采取哪种模式?日本模式保汇率,股市暴跌房价暴跌先来回顾下历史上日元大幅升值的背景和日本央行的应对措施。1985年9月,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签订广场协议,决定通过日元升值来解决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问题。从数据来看,日元兑美元从年大约升值了将近
每逢点位低至3000点,市场仿若有一种刀光剑影、大风萧萧的意味,投资者愁绪翻涌。但小安想说,很多事情要一分为二的看,千万不要慌了阵脚,乱了分寸,错了节奏。1小安采访到一位资深的客官,他说:“3000点总会回归。”话音刚落,他在上证综指的走势图上大笔一挥,画出笔直的3000点一线,“你瞧,以大的时间段计算,上证综指在2007年首次突破3000点之后,四次跌破3000点。”“下破3000点之后,市场会怎么走?第一种,继续寻底、反复磨底,然后震荡向上,重回3000点;第二种,横向震荡一段时日,迅速收复
今天,A股市场再次开启暴跌模式,上证综指一度逼近2800点大关,在炎热的天气里唱了一首“凉凉”。昨晚海外市场也不好过,标普500下跌1.37%,富时100下跌2.24%,德国DAX下跌2.46%,全球接连上演“萝卜蹲”。另一方面,今日美元兑人民币突破了6.55的重要关口,汇率市场亦是一副“死给你看”的表现。全球股市大跌与人民币加速贬值,两者同时出现只是巧合吗?如果不是,那“股汇双杀”何时才会停止呢?目前来看,“股汇双杀”并非巧合,而其好转或已不远。美国加息是“罪魁”。今年以来,美国经济一枝独秀,
上期给大家说了说基金资产是如何运作的、基金分类有哪些,尤其着重介绍了容易被大众忽视的量化基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上篇文章:华泰柏瑞|高考只是过客,理财才是一生的必修课。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基金投资重点知识是:如何Pick适合自己的基金?
选基金的方式有很多,看收益、看风险等级、看基金经理、看基金公司,这些套路想必大家都轻车熟路了,但是真正获得目标收益的有几人呢?应了那句话:知道那么多道理,但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抓不住好基金)。其实这也不能怪大家,毕竟大家不都是专业投资者,也不可能将全部的时间拿
提起投资,大家最常谈的莫过于股票。那么股票投资的收益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大家经常说股票投资,而不说股票投机?这回我们来对股票的投资收益来源进行分解。首先,股票代表了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即股权,而股票区别于股权的地方在于其可以在股票市场自由交易流通。因此,很自然的,我们可以把股票价格分解成公司盈利和市盈率,把股票收益分解成分红收益与股价收益,而股价收益分解成盈利变化和估值变化。用简单公司来表达:P(股价) = PE(市盈率) * E(盈利)假设从时间0到时间1,股票收益为:R01(股票收益)=
逆向策略、左侧投资之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盛行于市场,就是因为越是在极端行情下,那些睿智的投资者们总是能保持理智,不为洒了的牛奶而哭泣,而是保持冷静与理智。他们或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不为短期波动所动,或抓住机遇,一举吹响反攻的号角。目前上证综指回到了3000点以下,很多朋友不开心,因为仓位比较重,但我们觉得你应该乐观,因为可能数年一遇的机会又已经到来。我们先反思一下大多数人股票或者基金投资的失败原因,千万不要在底部区域割肉、然后在顶部区域买回来,上图比较抽象,我们直接看公开的基金申购与赎回数据,是最
提到投资,我们经常提到另一个词,就是风险。什么是投资风险?风险是我们对未来投资的结果的不确定性。比如我们买了一只股票,不知道明天涨还是跌,这就是种不确定性。我们常说股票的风险比债券高,比货币基金高,因为波动更大,真的是这样吗?我想,这要从不同期限去看。读霍华德马克思的《投资最重要的事》,对于其中关于波动的观点非常认同。波动不是风险,1、从短期看,波动近似描述了风险,因为短期证券价格波动随机性较大,从统计上可以被波动率描述其幅度大致范围;2、从长期看,波动跟风险没有任何关系。真正的风险是资金永久的
资本市场有一句投资谚语叫“牛市买老基金,熊市买新基金”,这并不是说新基金和老基金投资能力有好坏之分,只不过在不同的投资时点,“轻装上阵”和“重型机甲”的新老基金对应着不同的投资优势。通常来说,在单边上涨的行情中,老基金大都配置完成、仓位较高,能同步跟随市场迅猛上冲;而新基金因为需要1-6个月的建仓期,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收益表现低于同类老基,甚至“追涨”过程中成为老基金的“抬轿人”。相反地,在“弱市震荡”行情下,老基金因为“船大难掉头”更易受伤,新基金则因为建仓缓冲期处于较低仓位,使得有充分时间
6月26日,最近5年公募基金关注度最高的基金经理任泽松,正式从中邮基金离职,他在中邮基金的一段崛起和塌陷的公募生涯由此画上句号。做一个小结,也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公募需要什么样的基金经理?来源:维基揭秘
作者:柯智华1如果评选知名度最高的基金经理,排在任泽松前面的或许只有王亚伟。2013年到2015年,任泽松因为每个年度排名前列的业绩,被市场反复报道和追捧;2016年到其离职前,任泽松又因为近乎排名垫底的业绩,被市场反复报道和质疑,这其中还穿插着不断的踩雷报道,如乐视、尔康制药等
通过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我们可以大致确定基金的种类,但具体到某一只基金又应该如何选择呢?
1、看基金业绩很多小伙伴在选基金时喜欢选择那些短期业绩较好的基金,比如近半年来或者近一个月收益靠前的基金,但实际上,除了看短期收益,长期稳定的业绩更为重要,所以建议大家结合短、中、长期业绩综合来选择。如何结合短,中,长期的业绩呢?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筛选的方法,叫4433法则,具体来说哦,首先看中长期指标,第一个4表示最近1年收益率排名在同类型基金的前四分之一;第二个4表示最近2年、3年、5年以及自今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些都是股神巴菲特的投资名言,也是每一位小散烂熟于心的投资警言。然而,理解很容易,难就难在知行合一。
但其实咱们生活中也同样面临着许多选择?公交等了半天还没来,继续等or打车?几千块的手机都买了,要不要买几块钱的保险?办了年卡,自己又不想去怎么办?
相对性效应,盈利和损失不过是你自己的猜想罢了。传统经济学的决策理论中,做一个投资决定很简单:你觉得股票赚了,那就卖呗!但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
假设你手中持有的一只股票,成本价是10块,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掏空了6个钱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