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自老珠江音箱分频器接法,年代不详

日 21:29 信息编号:b6e6a89826aaa341
买卖 家用电器
越秀 - 梅花村
老珠江牌子,原装12寸低音。8欧,200瓦。原装一个中音,一个高音(是银笛),一个超高音(不是原装)。原装分频器。现市场上少上如此完整的音箱。低频靓。特别听大黄河合奏。很动听。可试听
收录查询:
&&分享更易传播
本地服务机构信息推荐  网友@NINI01 :80年代的广州好玩的地方很多,珠江红楼天然江水泳场还污染不大,夏天是我和同学们必去的地方,那时的普通中学居然牛到可以有自己的帆板队我们有时就混进去,泳场还附设溜冰场,几毛钱就可以溜冰加游泳玩一个下午了,如果不想买门票,中大码头也是可以下去游的,不过没有地方换衣服。天鹿湖水库黄婆洞水库可以踩单车去野餐游泳,高中生没什么钱,野餐无非就是煲粥和午餐肉芽菜炒河粉。
  广州火车站广场
楼主发言:51次 发图: | 更多
  1982年白云机场  
  广州市的日用工业品生产日趋发展,图为日用工业品交流会盛况。  
  东湖新村住宅区,是广州市同港商合建的第一批住宅工程。  
  岭南第一楼,五仙观,始建于明朝洪武七年,楼基高两丈,用红色花岗石砌筑而成。  
  八十年代广州风貌  
  开放初期的广州出租车的士站  
  广州市黄埔港集装箱码头,是我国最大的国际集装箱专业化码头之一,图为二万吨集装箱码头一瞥。  
  广州黄埔造船厂建造的目前我国最大型的“华海一号”石油钻井平台下水。  
  沿江路---海关大楼  
  仓边路  
  文化公园  
  人民桥  
  南方大厦对面的珠江  
  东方宾馆  
  人民中路  
  海珠广场广州解放纪念像  
  吉祥路  
  广州东站  
  盘福路  
  新华书店  
  广州友谊商店  
  万宝电器那么早就有了?话说好像是佛山品牌  
  越秀公园  
  沙面  
  北京路  
  中山五路  
  以前有台半导体收音机是很潮的  
  交通            
  彩色照片。  
  http://blog.tianya.cn/post-69013-1.shtml  我的天涯博客欢迎大家来沟通  ↑  日9时2分5秒  
  80年代就感觉广州很富有
  车少人少空气好
  好珍贵的照片
  好怀念。
  楼主继续,加油。本人广东人,准备周五去广州办点事,听说白天鹅宾馆重新装修开业,想去那里喝一次早茶。  
  MAKE一个
  万宝不是佛山的品牌,一直是广州的,80年代的万宝很牛的,后来就不够顺德的美的科龙搞了,新福利应该是90年代才有的,和澳门的福利巴士合资。  80年代的广州好玩的地方很多,珠江红楼天然江水泳场还污染不大,夏天是我和同学们必去的地方,那时的普通中学居然牛到可以有自己的帆板队我们有时就混进去,泳场还附设溜冰场,几毛钱就可以溜冰加游泳玩一个下午了,如果不想买门票,中大码头也是可以下去游的,不过没有地方换衣服。  天鹿湖水库黄婆洞水库可以踩单车去野餐游泳,高中生没什么钱,野餐无非就是煲粥和午餐肉芽菜炒河粉。
  总觉得过去的岁月总是那般天高云淡,美好精彩。
  好帖 DDDDD 还有更多的图片吗?
  解放路(原名中华路四牌楼)  
  广州市区内农田  
  沿江路  
  @一生天道酬勤 珍贵的相片
  好喜欢以前广州的样子 虽然我是90后  
  大开眼界!谢谢楼主分享!  
  美好的童年时光啊一去不返。
  感觉很舒服,很安静祥和。
  老照片总是那么温暖人心。广州,一座值得品味,新老文化和谐共存的城市。
  那时候都是蓝天白云的。
  七十年代大陸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引进以港資为主的外資进入中国大陸,而广州面临港澳兼且两城同声同气如近水楼台,广州市便由一个封闭落后的城市逐渐朝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其时港商投資的白天鵝酒店,花園酒店,中国大酒店在中国可说是鶴立鸡群的豪华五星级大酒店,接待的來宾只局限于外宾,贫穷的大陸同胞连入內张望也沒资格,因为腰包沒钱.  隨着改革开放政策深入,广州不少行业如酒楼.的士,港口,工厂等等纷纷以中外合資引进香港的资金,设备,技术,管理的国际先进之现代化模式、广州便一跃而成为全国经济最蓬勃,最繁华的城市.  其时,邓小平指示在靠近港澳成立深圳,珠海经济特区,而香港先后有6万间工厂北移深圳珠三角,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广东,更使大陸数以千万计的下岗工人,待业青年有工作有收入,令广东人民生活富裕起來,所以,当年中国大陸有一句名言:东西南北中,发财在广东.正是反映当年的情況.  今天广东的GDP能在全国荣登榜首十多年,羊城更以北上广深进入一线城市,全都是有赖于香港投資在全广东打下的雄厚经济基础所取得的成就!直到目前为止,佔广东省外資65%的港資仍在广东,广州,深圳发挥作用,造福广东人民!
  珍贵?
  有很多相係个鬼佬拍的,80年之前的,樓主唔誠實。另外雙層巴士等像90年之后的。  
  我们再也回不去那个年代了
  很怀念那个时代
  安静,祥和。。。
  喜欢这样的城市
  我们再也回不去那个年代了
  很喜欢
  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很赞!
  喜欢广州的老房子。
  总觉得过去的岁月总是那般天高云淡,美好精彩。
  广州是禺最熟悉的中国城市,  禺不是广州人,  現今的广州是禺的故乡,以前不是.
  @一生天道酬勤 那时的人民是淳朴的,官员是不贪腐的,只能是美好的回忆了,,,
  那是我熟悉的地方!
  好一个广州!好一个八十年代!
  那时的社会-----贫富分化、没有现在严重。  那时的社会----治安、没有现在这样人人自危。  那时的人们-----非常纯朴、善良、没有现在利欲熏心、不择手段。  那时的官员-----没有现在这样的腐败、二奶、财富多多。  那时的食物------就不可以放心、没有这样多的有毒食品。  那时的犯罪------没有这样黑社会横行、杀人碎尸、丧尽天良。  那时的社会------没有这样多的坑蒙拐骗。  那时的街道------没有现在这样多的“城官”欺压老百姓、穷人。  那时的风气------没有现在这样唯利是图、道德沦落、全面拜金。  那时的环境-------没有现在这样多的水污染、空气污染、食物污染。  那时的工人--------没有现在这样成为社会最底层、成为底层世袭。  那时的官、商-------没有现在这样勾结、强取豪夺、瓜分社会财富。  那时的人民代表--------没有现在这样非贵即富。。。  那时的中国---------没有现在这样多的HIV爱兹病传播、、、流行,威胁民族生存。
  那时的社会-----贫富分化、没有现在严重。  那时的社会----治安、没有现在这样人人自危。  那时的人们-----非常纯朴、善良、没有现在利欲熏心、不择手段。  那时的官员-----没有现在这样的腐败、二奶、财富多多。  那时的食物------基本可以放心、没有这样多的有毒食品。  那时的犯罪------没有这样黑社会横行、杀人碎尸、丧尽天良。  那时的社会------没有这样多的坑蒙拐骗。  那时的街道------没有现在这样多的“城官”欺压老百姓、穷人。  那时的风气------没有现在这样唯利是图、道德沦落、全面拜金。  那时的环境-------没有现在这样多的水污染、空气污染、食物污染。  那时的工人--------没有现在这样成为社会最底层、成为底层世袭。  那时的官、商-------没有现在这样勾结、强取豪夺、瓜分社会财富。  那时的人民代表--------没有现在这样非贵即富。。。  那时的中国---------没有现在这样多的HIV爱兹病传播、、、流行,威胁民族生存。
  除了人少和蓝天白云之外,还真没什么可怀念的,太落后太破旧了。很多人怀念的其实只是自己的童年。
  本人1984年至1986年经常跑广州,每年去20多次。  1,楼主发的照片时间跨度大,至少1986年之前广州没有双层巴士,偶尔见从香港开到广州的双层巴士。  2,照片没有能够真实反映当年广州的真实面貌,当年广州并不像照片这样冷清。  3,1984年至1986年广州公交(包括电车)是人工售票的,按照路程买票,5分钱起步。  4,1984年至1986年广州乘出租车,我经常3元钱转半个广州城。  5,当时火车衡阳至广州票价是4.5元(特快)。  6,广州当年最好玩的是广州东方大乐园,每次去广州都去玩。那时广州东方大乐园已经有立体电影。  7,1984年至1986年一本普通杂志一般是0.32元至0.42元。  8,估计最早收费的厕所是广州火车站旁边的厕所,5分钱进一次。  9,1984年至1986年广州已经有到深圳的空调火车。  10,1984年至1986年还没有身份证,住宿要大队(现在的村公所)开的证明。  11,1984年至1986年还没有百元币,那时候我经常一个密码箱装满钱跑广州。  12,1984年至1986年吃米粉吃饭还需要粮票,一些大饭店没有粮票无法吃东西,有钱都是假的!二两粮票加一毛二钱在广州可以吃碗肉粉。鸡蛋一毛钱一个。  13,1984年至1986年广州的红棉吉他85元一把,全国有名。当时普通工资也是80元左右。  14,当年广州火车站、汽车站、大沙头码头很热闹的。大沙头码头当年是广州图书批发的中心。  15,当年坐飞机需要县团级证明才能够买票,飞机不是一般人能够坐的。
  16,1984年至1986年广州打电话必须到邮局火车车站内的电话室,打长话挨邮政局人工中转几次,拿时私人家基本没有电话,公司有电话都算牛逼的了,而且还是手摇的。长话费很贵,广州打回广西一分钟挨8毛多钱。打长话还挨排队。
  上世纪80年代公交车身是绝对没有广告的,有广告的应该是90年代后的照片。
  @一生天道酬勤 我只知道广州好热的
  作者:生死博弈
时间: 03:31:00   16,1984年至1986年广州打电话必须到邮局火车车站内的电话室,打长话挨邮政局人工中转几次,拿时私人家基本没有电话,公司有电话都算牛逼的了,而且还是手摇的。长话费很贵,广州打回广西一分钟挨8毛多钱。打长话还挨排队。   ========================  莫非那时候其他城市不是这样?手摇电话那是极个别吧,拨号电话倒是真的,84年后一般单位都会有电话。
  中国第一部程控电话交换机背后故事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话最通畅、最清晰的城市,不是北京、上海,也不是特区深圳,而是福州;1982年,中国第一部程控电话交换机在福州启用,这套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设备,为何被福州抢到?当年的参与者揭秘背后故事  项南“治聋”逼出“电话传奇”  对福州而言,这是一个传奇。传奇起步的时间,是日。那一天,中国第一部程控电话交换机在福州启用,“万门程控”,这个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浓墨重彩的名字正式登台。  传奇为何发生在福州?那套日本刚刚研制出来的F150程控电话交换系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连日本自己都没用上,为何被福州抢到?一位当年的参与者,为我们揭开了“电话传奇”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张奇萍,时任福州电信局局长。今年79岁的老人回忆起当年引进程控电话的艰难决策过程,用了三个字做评价:有魄力。  “其他项目全部推后,给电话让路。几乎是倾全省之力了”  福州这个“全国第一”,完全是被逼出来的。  据资料,1979年,全省市话自动交换机容量仅12200门,其中福州5804门,平均每千人不足一门。  当时,福州市民要打电话到上海,得先拨总机号113,接通福州电信局的交换中心,那里也有一排电话,这叫交换机。  工作人员在拨号盘上拨上海总机号,通过上海电信系统接通所要找的单位。在两次接力后,电话通路才建立起来,最快也要15分钟。  这套系统叫“史端乔电话交换机”,是福州在上世纪30年代引进的,基本是晚清水准的“老爷机器”。  但是,发生在1979年的一件小事,却让福建人“丢了回脸”。当时,作为港口城市的福州,经常要停泊外轮。当年年底,一艘法国商船停靠马尾港,船上大副到电信局,要向法国总部汇报情况,没想到电话不通。这件事让福建高层领导很受刺激:电话不通,所谓开放,所谓引资,全是空谈。于是,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拍板:一定要安最好的电话。  现在的人很难理解这个决策的艰难。国内产品技术不过关,只能进口,进口就要有外汇,而国家每年给福建的外汇额度是1000万美元。邮电部有人发话:为什么不用国产货,非要向资本主义国家买?这些压力,省里都顶住了,一口气给了600万美元,“其他项目建设全部推后,给电话让路。这几乎是倾全省之力了。”张奇萍说,全省电信系统员工的工资,为此全部降一级,省出十来万,全部用来买最新的电话交换机。  日本人都没用上,福州为何能捡到大便宜日,福建省邮电管理局和日本富士通公司签订合同,引进F150程控电话交换系统,并初装交换机10000门。张奇萍说,当时自己拍着胸脯,跟时任国务院总理说,不管打到世界上任何地方,10秒内接通,让那位中央领导吃了一惊。  为用上最好的技术,省邮电管理局专门成立了“引进办”,时任主任的陈慧波回忆,当时有8家国际知名公司参与竞争报价,最后,日本富士通公司的F150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中标。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日本还没用上程控交换机,这套系统当时在日本是先进的。  日本人都没用上,福州为何能捡到大便宜?直到5年后,张奇萍访问日本时,富士通公司一个常务董事才酒后吐真言:原来,F150当时刚研制出来,技术、性能都未经检验,富士通想把福州作为实验室,所以价格上才肯便宜。日本人的算盘打得很精:福州只是个中小城市,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对它在华业务产生重大影响,一旦成功,肯定四面开花。  当时的交换班班长林苜曾提到,1983年1月,F150因为系统故障重启,全福州电话线路中断。尽管只有几分钟,还是把所有人吓出一身冷汗:万一F150瘫痪了,几百万美元打了水漂,这个责任谁敢负?这次重启事故,让张奇萍下决心,要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来消化全套技术,福建富士通软件有限公司因此成立。  就这样,福州“一不小心”走在了世界前列,连台湾和香港的电信公司都慕名前来参观。“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话最通畅、最清晰的城市,不是北京,不是上海,也不是经济特区深圳,而是省会城市中的福州。”香港《明报》曾以《项南治聋》为题做过专题报道。  任仲夷当即打电话回广东:赶快来福州取经  福州“试验”成功后,在短短三年内,全国都装上了程控电话交换机。当时,福州电信局办了8期培训班,做“技术输出”。  张奇萍说,当时,他总共接待了21个兄弟省市的主要领导,印象最深的是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任仲夷,他在看完福州电信机房后,面色凝重,当场拍板:广州也要装,要装就装26000门!任仲夷随即打电话给广东省委办公厅:“赶快组织人来福州取经,就用这套系统了。赶快!”1983年底,一周之内,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和国务院总理相继视察福州电信局。在张奇萍办公室,李先念还跟远在北京家中的小孙子通了电话,这一幕被多家媒体报道。李先念感慨了一句:“还有这么好的东西。”随后,他很认真地问张奇萍:“老百姓什么时候才能装上这么好的电话?”张奇萍说,他当时还不敢给个明确时间,只说了句:“我们一定努力,尽快!”但是,程控电话发展势头之猛,连张奇萍也没料到。日,福州万门程控电话正式开通,到了1985年,万门容量告急,“我原想怎么也能撑5年,没想到才3年就不够用了”。1986年,张奇萍主持了程控扩容工程,增加到3万门容量,到了1989年,又不够了。  上世纪80年代末,电话开始走进市民家,当时一些商人的名片上已经印上了“宅电”字样,这绝对是身份的象征。进入上世纪90年代,尽管当时的电话初装费超过两千元,普通老百姓还是赶着办理安装业务。如今,初装费早已成为历史名词,大家更习惯的是“买话费送电话”。
    记得当时打电话是这样,按照话筒,用手摇电话,然后说:总机你好,帮我转广州**单位。  然后是等待。  到邮局或者车站打电话,则先在单子上填好打给**省**市**单位,然后交押金,然后等候,有时候等候一个电话要挨几小时,电话通后工作人员才叫你到*号电话间接电话。  一些紧急的事情,则只有拍电报,记得电报好像8分钱一个字。城市的基本4小时内送到。
  不过好像85年有了程控电话,我们单位那时候是5位数号码33855
  沙发沙发,  满满的回忆。。。
  怀念那时的蓝天和白云
  那時候開賣新年回廣州的車票要提前十幾天在新聞說好的,然後一到當天早早就幾十人在排隊,然後那車票還死貴,二十幾年來都沒怎提過價,現在人們還是嫌貴,說的就是九廣鐵路。到了廣州常常都有家裡人來接,然後在沒手機的年代,根本不可能在人海中找得上,很多時候一找就是幾個小時。  到了廣州還要到大沙頭轉船回鄉下,我爸結婚了第一年新年回去,等了好幾天都買不到船票,船都是每天一班,基本上你必須在廣州住一晚才上得了船,好像是早上六點的船吧?很多時候天都未亮就在等船了。船是卧鋪,大通鋪,分上下隔,我們一般買的上鋪,涼空點,沒空調,熱得整晚都是我媽幫我扇風才勉強睡下,早上刷牙大家都湧到厠所去,十分有趣買飯好像是一塊錢一個白飯或青菜,兩塊錢一個肉?我們都是拆家人給的利是買的。我們帶的比現在水貨客帶的要多得多去了,爺爺爸爸各帶兩個一米高的帆布袋子,放在手拉車上拉比人還高,媽媽拿一個袋子,手拉車上再放別的小包,帶著我和我姐都不到十歲吧,我們都各自揹著包,還有我奶奶基本都不怎走得動的,真不知道那時是怎樣辦到的。  不知道船開了多久才到,很可能是一晚,到了南江口,還要換出,坐的是十六座的客車,感覺開著開著都要破掉,還要開好幾個小時的山路,行李放的車頂,走廊都開了臨時位子,還把小櫈子都搬上來讓人坐,我記得有一次我下車是從車窗跳下去的,還覺得特別省事。  車和船都常有賣豬仔的事出現,那時候我們就要拿回我們的大包小包,跑到另一車船上,換車還好,就是位子不知還有沒有,換船都是百多兩百人的大事,還在半夜進行的,那時我爺爺肯定要開罵了,說一早說好是不用換的,直到的,這個說好了真有意思!
  赞一个!
  ★★★  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写作、发表 【可咨询Q
】学术论文 外语论文
总结等各类文稿,专业品质,为您量身打造!
  @一生天道酬勤   从小就对广州有好感,一直想去各个景点看看,所以当年报志愿的时候,全选了在广州的学校,大学期间去了好多地方游玩,那叫一个激动啊。。。  灯头量规
http://www.tesaing.com/
  @一生天道酬勤 名女人邓文迪都是第一站落广州然后深圳香港再到美国的。
  好喜欢那年代的广州,小时候老妈经常到我去农林下、上下九逛街  
  同一位置不同年代照片的对比    80年代中,为筹建六运会  广州正在天河建设天体  这里日后便成为广州新城区的核心 腾飞
    90年代中后期,天河建设蒸蒸日上  高楼拔地而起  中国第一个商业综合体天河城已经建成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查看: 836|回复: 2
出一对有点年代的珠江10寸白盆铝架低音 音箱
物品名称:音箱
新旧程度:看图
所在地区:广州
运输方式:协商
付款方式:支付宝
出一对10寸白盆铝架低音(国光生产)& && && & 中音红磁珠江& && && && && &高音银笛 (一个喇叭高音的引线断了重新接好)& && &音箱& &成色看图& & 音箱外壳还行&&(音箱菱角没有什么磕碰)& &&&音箱声音正常& &&&老箱出声很不错& && &&&年代已久产品,广州气候有这个成色算不错了& & 由于音箱较大和年代较老&&不方便发货& &最好本地上门自提
(114.13 KB, 下载次数: 5)
17:19 上传
(98.72 KB, 下载次数: 5)
17:19 上传
(121.94 KB, 下载次数: 5)
17:19 上传
(132.12 KB, 下载次数: 5)
17:19 上传
(114.06 KB, 下载次数: 6)
17:19 上传
(106.16 KB, 下载次数: 5)
17:19 上传
(86.02 KB, 下载次数: 6)
17:20 上传
(122.11 KB, 下载次数: 5)
17:20 上传
(102.04 KB, 下载次数: 5)
17:20 上传
(69.45 KB, 下载次数: 5)
17:20 上传
10寸喇叭的边是非常的柔软& & 估计用小功率的胆机也可以推出好的低音效果
记得好像这是原来珠江落地音响上的配套音箱,这个白盆的10寸低音声音很温暖,相当的耐听,有浓郁的模拟风味,当年一只的价格在百元左右,总之是很好很超值的一堆箱子,帮顶了
Powered by扫一扫,上赶集群组
扫码使用“赶集群组”
交友&&寻爱&&找工作
聊天&&聚会&&不寂寞
3匹5匹天花机一规律包三米铜管,保修三年包安装,服务全广州,
二手空调免费上门安装
其他人还在看
音响/功放品牌:
二手音响/功放相关:郁南:珠江流域西江段的古商埠(图)_网易新闻
郁南:珠江流域西江段的古商埠(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郁南:珠江流域西江段的古商埠(图))
浓郁的郁南民俗文化。  今年的中国旅游日广东主会场在云浮,趁着这样的机会,来到云浮走进郁南。郁南依山傍水,空气清新,城外有江,城中有湖,城郊有园,这一片仿若世外桃源般的小县城,实际上是南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被誉为“南江文化之都”。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珠江流域西江段重要古商埠,郁南保存着许多古时商贸往来的历史遗迹,独具南江文化特色的民俗风情和古民居建筑,亦是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海丝史话
  南江是海丝之路重要对接通道
  南江,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文化概念。据历史记载,南江是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对接通道,其相关流域是广府文化与八桂文化的交接地带,亦是古百越文化保存较完整的地区之一,故而构成历史底蕴丰厚的南江文化带。
  南江将郁南与广州联系起来,自古以来,两地商贸交往频繁。据记载,从清代末年到民国初年开始,郁南的“都城墟”,是两广地区较为闻名的商贸集散地,广东的封开、德庆、云浮,以及广西梧州等地的客商,经常来到都城做生意,买卖本省和外省的一些农副产品和日用品。
  郁南素有“小广州”之称。抗日战争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战火纷飞,广州、佛山等地成千上万的外地人沿着珠江乘船而上,移居郁南,其中不乏大商人,他们在郁南东山再起,商铺依然沿用原来在广州时的名称,都城一时商贾云集,对外贸易活动十分频繁。
  历史遗存
  古老码头见证商贸往来
  倾听郁南的海丝故事,可以从码头上寻踪索迹。1300多年前,流经村境的榃葛河汇集南江河,一河两岸,青山叠翠,果树茂密,四季如画。直到民国年间,客货船已然穿梭不止,从西江入南江,抵达该村村口。
  郁南罗旁镇古码头,位于建城镇西江南岸,处于西江与建城河交汇处,始建年代不详,现存的部分属于明代中期的建筑。码头宽4米,长约50米,用条石铺砌。据历史记载,这里通往郁南县对外交往的一条黄金水道,是郁南丝绸之路的物资集散地。
  另一处是古蓬码头,它位于郁南县南江口镇古蓬街边,南江河畔,码头宽约3米,长约10米,同样用条石铺砌而成。古蓬街是郁南县为数不多的有圩期的村级市场,也是郁南县南部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水陆交通便利。
  南江口码头,位于西江中游南岸,南江之出口,为南江与西江的交汇点,古时是商人贸易往来及文化交流的繁荣之地。罗定、连滩的农产品及丝织品等货物经过水陆两路集散于南江口码头,凭借西江水路连贯粤桂的优势,货物东下广州,直通香港,溯西江再贯通广西全境。正因如此,南江口镇西江沿岸地区商人贸易往来频繁的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熏染,人们的生活习性有所改变。
  河口镇的古码头,是村民建设起驿站为贸易往来的商人提供休憩的场所,码头就成为整个河口镇的商贸、文化及交通的出入口,所在的村镇也随之繁荣起来。
  胜景新颜
  传统民俗、古建筑吸引万千游客
  作为南江文化的发祥地,郁南至今仍保存着传统民间艺术以及古民居建筑,这些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往参观。
  地处南江中游的连滩镇,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至二十日期间会举办具有浓郁南江文化特色的连滩民间艺术节。艺术节期间,镇上异彩纷呈、人山人海,街上布置的彩楼溢彩鎏金。山歌擂台、粤剧、歌舞、八音、狮子上楼台、烧铁炮、放烟花、篮球赛以及书画表演等文娱活动一项紧接一项,艺术造型、大型巡游节目彩车、八仙贺寿祝福、苏秦坐马车、六国大封相、七仙女撒花、麒麟白马、天姬送子、五马巡城、官轿出巡、新娘出轿、姑嫂探亲以及醒狮、舞龙、禾楼舞、西江婚俗等表演精彩纷呈。据郁南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连滩民间艺术节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每年均吸引10万以上人次观看。
  除了民俗表演,大湾古民居建筑群,具有浓厚的粤西特色,保存完好,各具特色,造工精美。主体建筑的梁、柱、斗拱、檐板、屏风用材考究,木雕、石雕、砖雕、壁画、脊饰等工艺精巧,在粤西地区十分罕见。特别是斑驳的牌匾,显露出这方水土曾经涌现出的各类人文景观。在现存古民居中,大湾富商李其敏于1920年(用三年建造时间)建造的一院三进砖木结构的“臣昌栈大屋”、大湾富商李景献第二个儿子李祺波创建于1885年的“祺波大屋”等,都是值得观赏的古建筑。
  由于该古民居建筑群对于研究粤西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民俗生活史和古建筑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这里吸引了不少古建筑保护专家学者到此调研。此外,还有不少背包客喜欢寄宿民居,在欣赏古建筑的同时,享受田园风光。南方日报记者 周人果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口音箱分频器电路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