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是个企业人员退休最新规定退休人员现在走了,我母亲能享受那些待遇

我父亲是企业退休职工,死亡后,我母亲有退休金,请问:我母亲能领到_百度知道
我父亲是企业退休职工,死亡后,我母亲有退休金,请问:我母亲能领到
我父亲是企业退休职工,死亡后,我母亲有退休金,请问:我母亲能领到抚恤金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退休人员死亡,发给丧葬补助费,有供养直系亲属的,发给一次性抚恤金,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余额作为遗产继承,你的母亲如果属于你父亲生前供养,丧失劳动能力,年龄在55周岁以上,没有固定收入和生活来源,可以领取一次性抚恤金。你的母亲已经在领取退休金,有固定收入,是不能领取抚恤金的。
采纳率:9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请问我父亲企业职工2002去世我母亲说年龄不够没有待遇现在政策是怎样_百度知道
请问我父亲企业职工2002去世我母亲说年龄不够没有待遇现在政策是怎样
请问我父亲企业职工2002去世我母亲说年龄不够没有待遇现在政策是怎样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Groups of asci form fruiting bodies. Ascomycetes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怀念我的爸爸——为纪念父亲逝世一周年而作
&&& 怀念我的爸爸
&&&&&&&&&&&&&&&&&&&&&&&&&&&
___为纪念父亲逝世一周年而作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爸爸已经离开一年了,但一年前的那个夜晚还是让我刻骨铭心——
2016年3月20日是个周日,接近21日凌晨的时候,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朦朦胧胧的拿起电话,只听哥哥在电话中说:“老爸不行了,我正往医院里赶呢,你能去吗?”“什么,老爸不行了?”我一时蒙了,大脑一片空白,中午妻子去看望,老爸还有说有笑的,怎么晚上就不行了?我急忙叫醒妻子和女儿,让她们赶紧去医院,当时我腿骨折,一时无法成行。
&&过了不久,大约21日一时许,女儿从医院打来电话哭着告诉我说“爷爷走了”,我心中那一丝希望破灭了,立刻呆若木鸡似得望着天花板发愣,一时难以相信我的爸爸就这样突然的离我们远去了、、、、、、
第三天,我坐着轮椅参加了父亲的告别仪式,父亲安卧在鲜花丛中,身上覆盖着党旗,表情一如生前那样平和、安详,随着阵阵哀乐,我泪如泉涌,一时难以自持,父亲的往事和音容笑貌一幕幕出现在我眼前、、、、、、
&& &&&&&父亲于1926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苏北地区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户家里,在苏北那个贫穷落后的地区,基本还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但在1945年2月,日本人还没投降,国共两党胜负未定的情况下,毅然参加了革命,同时把两个兄弟也先后带进了革命队伍,后来,我的二叔成为解放军的坦克团团长,三叔差点成为解放军的第一代飞行员。
据父亲晚年和我们讲,他参加的是粟裕领导的新四军,在部队的后勤部门做商贸工作,经常去敌占区采购物资,有不少是禁购物资,那也是冒着随时有牺牲的危险的,但那时候不知道怕,靠着对党组织的忠诚和信仰做工作。由于工作出色,父亲第二年就加入了共产党,此时才20岁,不久,就担任起领导职务。在解放战争时期,苏北是国民党重点进攻地区,父亲所在地区战事激烈,几易其手,父亲不顾危险,坚守岗位,经常在敌人眼皮底下筹措物资,保障部队作战需要。1949年父亲随解放大军渡过长江& ,来到了鱼米之乡的江南,接管城市的商贸部门,先后在常州和无锡的百货公司任经理。
1954年8月,为了支援全国重点建设,父亲毅然舍弃江南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千里迢迢来到长春一汽工作。
&&父亲从未到过东北,此时我才出生不久,母亲更是一时难以适应东北寒冷的气候,直到今天,母亲还一直唠叨,就是你爸把我带到这么个死冷寒天的东北,一呆就是几十年,一年有半年冰天雪地,连门都出不去,哪有南方好啊!但父亲自来到长春一汽后,就一心扑在了工作上,先后担任一汽销售处,供应处,驻京办,换型改造指挥部的领导职务,为祖国的汽车工业勤勤恳恳的奋斗了近五十年,一直干到76岁那年才算真正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可直到父亲去世,我也从未从父亲口中听到一句埋怨调到一汽和东北不好的话。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来把工作和一汽的事业当做最重要的事,常常早出晚归,我记得58年大煉钢铁时,有一天晚上回来坐在小凳上匆匆吃几口饭就又走了,直到第二天很晚才回来。我还记得,他下班回来后,也是常常伏案工作到深夜,还时不时的打电话联系向一汽供应物资的外省市企业。那时的长途电话需要层层接转,要了后放下电话等待,因此,常常半夜里被电话铃声吵醒,那是六七十年代,家里有电话的人家是不多的,所以,有电话也无处可打,不觉其便,反觉其烦,有时左邻右舍有个急事,倒成了公用电话亭了。对此,父亲虽然不让我们用他的电话,但对邻里相求,却从不拒绝。
&&文革中,父亲也遭到迫害,也有人乘机落井下石,多次在一号门被挂牌游斗,被关进“牛棚”审查,我也从一些散发的传单上看到了父亲的“滔天罪行”,那些事让我很吃惊,但让我想不通的是,造反派几次来抄家,除了一堆报纸书刊外,并没发现什么金银财宝啊,也没找出什么反动言论呀!困难时期,我们家同样吃不饱抢刮锅底,同样去市场捡菜叶,衣服同样老大穿完老二穿,补丁摞补丁的,外裤穿破了薄了当内裤,也是爱生虱子虮子用开水烫啊!和左邻右舍的普通职工家庭并无什么不同啊!后来听人说,你爸在里边关着像没事人似得,能吃能睡,天天在那读毛选。因为别的书不让看,后来,我在父亲读的毛选上看到圈圈点点,说是反复读了不知多少遍。就这样关了一年多时间,父亲被下放到仓库扛大包,年近半百的他也毫无怨言,天天穿身工作服,和工人一起干这种重体力活,回家后,饭量明显增多,然后倒头便睡。那一阵子,我看父亲不仅没有垂头丧气,反倒显得比以前轻松,到点就下班,也不早出晚归了,虽然头发白了许多,但精气神十足。父亲后来谈到这段经历时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我又没他们说的那些事,怕什么!
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为人正派,从不以权谋私。父亲长期在物资供应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后又到集团公司担任要职,有求于我父亲的人甚多,不要说过年过节,就是平常也常有人上门送礼求办事。但我父亲的原则是,如果你办事说事,该办就办,如果送礼的话,一概免谈,这样拿着礼物来的人被拒绝几次后,弄得送礼的人很尴尬。遇到实在推托不了的亲友,不是给钱,就是以其他方式回赠礼物。我父亲还严肃的告知家人,他不在家的时候,不能收受任何人的礼物,有一次,一个自称是父亲老朋友的人,进门后见我父亲不在家,放下礼物就走,我母亲让我哥赶出门去送还给他,那人不拿,我哥放地上说,我爸爸说了,谁送礼物都不收,然后赶紧往回跑。那年,我哥也才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在亲友眼中,我父亲是个出名的老正统。
&&&&&我父亲88年办理离休后,不少企业以高薪聘他,他一概谢绝,可当集团公司领导让他回去协助抓换型改造的后期验收等工作时,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但这份工作,无职无薪,我们都很不理解,父亲却说,我又不缺钱,去给老板打什么工,回一汽干,那是对一汽有感情,我高兴。& 就这样,父亲一直不计报酬的干了十多年,有时,连小车也不坐,骑着个二八飞鸽自行车去上班。有人听到和看到后都不信:“这老头放着钱不挣,福不享,是不是有病啊!”父亲听到后笑笑:“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这是
健身呢,再说,不干点啥,也难受。”
&&&父亲严禁子女亲属打着他的旗号办事,我家兄弟姊妹四人,文革中,受父亲的事牵连,该当兵的当不上,该推荐上名牌大学的也上不去。但文革前后,在父亲有权的时候,却从不敢打着父亲的旗号办事。我们四个子女上小学,按父亲的级别,都可以去一汽当时最好的子弟一校,但其他三人都去了按学区入学的条件远不如一校的子弟二校。唯独我去了一校,还是入学时,我母亲在二校没找到我的名字,在一校见到了我的名字,但我入学一周后,老师把我叫到教室外,说报名时我找错学校了,有个学生和我重名,我应该去二校,让我回去告诉父母去二校报到。我刚刚熟悉环境,十分沮丧的回去告诉母亲。后来我也不知什么原因,老师再没找过我,就一直在一校读书到毕业。成年后,母亲才告诉我,当时她去找教育处的领导,要求把我继续留在一校读书。教育处领导一听这事,噗嗤一声乐了:“转什么转,你孩子就应该在这个学校读书呀,因为孩子他爸爸够级。”因此,我沾了父亲一回光。但此后,我弟弟妹妹入学,父亲仍然没去使用这个权力,仍然让他们按区域去子弟二校入学。
我中专毕业时,分配到一汽,我和父亲说,想去离家近的厂区院内工具分厂什么的,父亲说,你还是听从组织分配吧。结果去了离家老远的宋家洼子的一个分厂,还分到一个比较脏累的岗位。后来,我听说分厂的一把手是父亲的江苏老乡,关系非常好,我就找机会对父亲说,爸,我想换个技术含量高的岗位,你和
厂里领导说说呗。 父亲当时不置可否,过了几天对我说,我问了,你那个工种不错,就在那好好干吧,比你脏累的多着呢,没让你去铸造干就不错了。再后来,我在厂里业余时间常写些宣传报道稿件,机关宣传科有意调我去,但车间领导不同意放我这个笔杆子,我就又对父亲说了,父亲听后沉思了一会儿说,你还是听从组织的吧,你看你在那入了党,车间领导也挺看重你的,你就还在那好好干吧。这两次,父亲都没有为我说情办事。但只有一件事,父亲为我开了口,那是我工作一两年后,想去汽车厂夜校学习和我工作相关的专业,但厂区离总厂夜校较远,如果到点下班必然要耽误一节课,我和车间领导说了几次,领导都不同意。无奈之下,我只好硬着头皮把这件事和父亲说了,父亲听了没有反对,说学习是件好事,我给你说说看吧。想不到两天后,车间领导找到我说,你可以早点去上夜校了,老领导从不找我,就这点事,我能不同意吗!我这才知道,这位车间一把手,早年在我父亲手下工作。这是我在一汽工作期间,唯一父亲为我说情的事。但这件事,对我此后的影响甚大,77年恢复高考,我一举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当时分厂报考的几十人中,仅有三人被录取。如果不是那几年坚持夜校学习文化课,绝无可能。所以,直到今天,我一直深深的感谢父亲在关键时刻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父亲不但对我,对其他子女也从未办过违反原则以权谋私的事,那几年,买车,提车,和买些紧俏汽车配件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常常有些人想通过我们办成这些事,并都给以提成等许多好处,但我们都知道父亲的脾气,从不敢应允,所以,兄妹几人,至今无一人在汽车和汽车零件行业沾光发财。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既讲原则,又不失去某种灵活性的人。
父亲勤奋好学,钻研业务,直到晚年,还是手不释卷,孜孜不倦。父亲不仅一直有较高的行政职务,还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享受着高级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可父亲对吃喝穿戴从不讲究,但对书报却很痴迷,买书读书和订阅报刊是他最大的乐趣,除了汽车技术,物资管理类专业书籍外,还广泛涉猎文史哲和政治、地理等,无论讲历史,还是哲学,文学、地理、政治,都是张口就来,不但有深度,而且都具有自己的见解,每当有什么有影响的新书问世,他都千方百计的买来阅读,并写下许多读书看报的笔记,至今家中存放着他多年写下的工工整整的读书笔记上百本。
&&文革结束后不久,父亲就恢复了职务, 他没有任何颓废不满和怨言,而是抱着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的心态,更加努力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78年,他被派往日本考察和学习,回来后,常常感叹我国汽车工业和日本的差距,他
把学习考察的东西写成教材,还结合工作实践编写了多本物资管理供应方面的内部书籍。此后,父亲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一汽换型改造和第二次创业上,由于贡献突出,被一汽集团评为换型改造特等功臣,其事迹被登在长春日报上。有一次,我所在的省直机关有人去一汽参观,恰逢父亲讲解,回来后,他对我说,你父亲对一汽太了解了,对一汽的历史和换型改造讲得非常详细,非常生动。也有许多人对我说,你父亲那个人很厉害,对人要求严,要求高,但他业务熟,水平高,我们服他。还有人说他是一汽的“活字典”,
听到这些,我常常为有这样一个父亲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父亲为人严厉,早年教育子女的手段却极原始,拳脚和伸手可及的东西都是教育工具。他的办公桌是块禁地,从不许旁人乱动。一次,我趁父亲不在,好奇地翻看桌上的材料,被父亲发现,受到巴掌“教育”。因此,从小我对父亲的畏惧多于敬佩,甚至,我们中间仿佛隔着一道阴影,可敬但不可亲。
蒙上阴影最深的一件事源于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兄妹四个偷偷把父亲收藏多年的报纸卖了,买了一付羽毛球拍,那是60年代末,父母从没给我们买过什么玩具,对我们兄妹来说,是很奢侈的一件玩具。我们趁父亲不在家尽情的玩,然后藏好。但几天后,还是被父亲发现了,盛怒之下,当着我们兄妹的面,把羽毛球拍折成数断,然后对每人一顿皮肉“教育”。这件事深深的伤害了我。从此,父子间蒙上了一层深深的阴影。
此后,我对父亲不自由主得保持着一种距离,有事无事尽量不往跟前凑,免得弄不好受皮肉之苦。有时父亲不舒服了或者生病了,我也不主动上前问候,母亲让我倒水送药什么的,我送去后,就赶紧离开。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也从不领我们出去玩,好像只有一年领我们去胜利公园看冰灯,弟弟还穿着一双漏脚指头的棉鞋,冻得够呛。这件事对我印象很深,足见父亲那时对我们兄妹缺乏足够的关心。
还有一件事,我上中专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中午肚子绞痛,父亲晚上回来后,听说后,并不十分着急,而是说,小孩子家,有点头痛肚疼的不要紧。然后继续忙他的工作,直到母亲第二天坚持送我上了医院,后来诊断是阑尾炎穿孔,动了手术。但即便如此,我动手术时,父亲也没到场,一直是母亲陪着我。
我参加工作前,父亲也从不给我们兄妹零花钱,过年别人家男孩都拿着鞭炮放,女孩有新衣服穿,但我家男孩从没有钱买鞭炮,只有看着别家孩子放炮眼馋,等人家一挂炮放完了,去捡几个未燃爆的小鞭过过瘾。
从小到大,父亲也从未检查过我的学习作业,似乎对我的学习成绩也不很关心,好在我和哥哥的学习成绩一向很好,小的时候还经常拿奖状,并不担心父亲的责罚,但弟弟妹妹的学习成绩稍差点,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受到过父亲严厉的教育。
让我对父亲产生亲近感的一件事是,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每月工资不到30元,交了生活费后,所剩无几,但开资第一个月,父亲就给我买了一块上海表,说是上班了,需要掌握点时间了。那时候上海表要120元,不但在我,在家里也算是一大件奢侈品了。由此我感到,父亲对我还是很关心和有亲情的。
尤其当我们兄妹各自成家后,父亲似乎更想对我们补偿些什么,每次回家,父亲都张罗着买酒买菜,拿我们兄妹当客人一般,即便如此,父子间的阴影始终没有彻底消失。孙子女出生以后,父亲对他们更是溺爱有加。每次公出都不忘给孙儿孙女带一堆礼物,还不时给这个或那个买玩具,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有时孩子顽皮得连我们兄妹都看不下去了,父亲却一点都不恼,嘴里还一个劲地说:别管,随他们玩。如果遇到周日不带孩子回去,还很不高兴。一次,女儿把父亲的办公桌搞得一团糟,还在几个文件的封面上乱涂一气。我心想:这可闯大祸了!赶紧把女儿抱过来打了两下,女儿大哭不止。想不到父亲抢过女儿边哄边训斥我:“小孩子家懂什么?教育孩子要有耐心!”不要说过年过节给孩子们发红包,有时还偷偷给孩子点零花钱。对此,我常常是既羡慕又疑惑:小时候对我们怎么不这样呢?
父亲身体一向硬朗,一直工作到76岁才从岗位上彻底退下来。2006年春节过后,已80岁高龄的父亲因膀胱出血住院,我们兄妹几个轮流全天不离的精心护理,其间,几次病危,手术后,又出现大出血,经抢救脱险,当父亲病情稍微平稳,看我们疲惫不堪的样子,禁不住感慨:这些天多亏你们了,我过去对你们兄妹过于严厉、、、、、、后来父亲病情又多次出现反复,护理中常常像个无助的孩子那样看着我,嘴里喃喃自语:孩子,我知道你们兄妹心里有疙瘩,那时爸也很年轻,一心忙工作,没在孩子身上,想起来我也内疚、、、、、、一生刚强的父亲说出这样的话,让我感慨万端,回想父亲对我的教育虽然简单,但让我诚实做人,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其言传身教,还是让我受益匪浅。在亲情的交流和碰撞中,让我心中那道阴影终于消失了。
父亲一生节俭,对自己的吃穿住行,从不提什么要求,衣服鞋子只要能穿,就不买新的,我们要给他买也不让,家里家具用了几十年,摇摇晃晃也不让换新的,直到有一次,父亲不在家,母亲张罗着把家重新简单装修了一下,换了新家具,父亲回家后,看到木已成舟,也就没再说什么。
父亲除因公去过日本外,再没出过国,一次,哥哥替父母办好了去欧洲旅行的事,但父亲说啥也不去,最后只好作罢。父亲因公几乎跑遍了中国所有一汽连锁厂和销售点,国内几乎都走遍了,所以,也从不提和家人出去旅游。大约2014年的时候,父亲叨咕从没坐过中国高铁,我们带他坐高铁去了趟吉林,这是父亲坐火车最后一次旅行,让他非常高兴,其时,父亲的身体状况也不适合长时间乘车外出了。
父亲对自己节俭,可对亲友却绝不吝啬,奶奶一直活到106岁高龄,直到2006年才去世,父亲一直尽力供养,除了生活费,医药费,还有老家房子翻修,只要能做到的,几乎有求必应,就是在文革中,父亲被扣发工资,但对爷爷奶奶的赡养费也从没断过(那时爷爷还活着),奶奶去世后,还每月寄去600元,说是给奶奶的祭祀扫墓钱。其实是补偿老家人多年来对奶奶的照顾。还有个姑奶活着的时候,父亲也时常寄钱寄物去,我的小姑去世早,留下两个孩子尚小,父亲时常寄钱寄物去,直到这两个孩子长大成人,听说她们的孩子上了大学,还特意寄钱去,给孩子买电脑。还有个姑姑去世后,他的孙子上了大学,父亲同样寄钱去帮助。至于对自己的子女和孙子女,只要谁有困难,更是慷慨解囊。
&&父亲从不看重金钱,各项公益捐助从不落后,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父亲作为抗战老兵得到慰问金5000元,他一次性拿出2500元交了特殊党费,此事被一汽集团报登载。
父亲却一向看重政治荣誉,一辈子以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离休了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退出工作岗位后,仍然重视政治时事学习,关心一汽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积极参加离退休党支部活动,2015还被评为一汽离退休人员模范党员。在2016年的春节家庭聚会上,父亲动情的说,我这一辈子,没给你们留下什么物资财富,但党和国家以及一汽给我的荣誉和肯定,应该算是我对这个家庭的贡献吧,我这个当爸爸和爷爷的,没给你们丢脸吧,咱家几代人中,有那么多党员(10个党员),都可以成立个党支部了,还出了这么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兄妹四个都是大学生,四个孙子女中三个研究生一个大学生),
咱们家可以算是个革命家庭和模范之家了吧。父亲很自豪的说出了这样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这显然也是在告诫子女不要被社会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所蒙蔽,如此高龄的父亲政治上的清醒和高尚情操再一次让我的心灵受到震撼,对父亲再次产生了高山仰止般的崇拜。
&父亲晚年非常重视家庭和睦和营造亲情氛围。谁家有了矛盾,他千方百计的去调解,谁家遇到困难,他尽力去帮助,凡是节假日,都把大家召集起来聚会。父亲做得一手好菜,尤其拿手的是红烧肘子和梅菜扣肉,是每年春节家庭聚餐最受欢迎的招牌菜。大孙子最爱吃父亲做的这两道菜,所以,每当孙子从国外回来,父亲都要亲自上灶露一手。尤其是2014年首次看到孙子带着重孙子回来,把父亲乐得跟个孩子似得,手脚都不知怎么放了,但还是不忘给孙子做他的拿手菜。近几年,父母年事已高,年节聚餐都到饭店去吃,但父亲每年还是亲自上灶做这两道菜,2016年春节,我们看父亲身体实在不佳,2015年年底刚出院,什么也吃不下,一见荤腥就要呕吐,就劝他不要再做这两道很费功夫的菜了,但父亲还是执意亲自动手,实在做不动了,就指导做家政的保姆来做。当他看到全家人津津有味的享受这道美餐,虽然他一口也吃不下,却露出比自己吃了还满意的笑容。2月12日正月初五,全家人聚餐时,我因闹肚子,一口也没吃。2月17日,父亲特意打电话把我叫去,说是让我补补肚子。那天,父亲没吃几口,一桌菜,一大盆鸡汤,就那么看着我吃,还让我多吃,谁想,这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
&父亲一辈子刚强,能自己做的事都自己做,从不愿意麻烦别人,就是对子女也不轻易开口求助。父亲最不愿意上医院
,头痛脑热自然不要说了,就是有时发高烧,也是吃点药挺着,奇怪的是,大多时候都挺过去了,只是有一次,在北京发高烧,也是几天不退,组织上知道了,让在一汽工作的弟弟和妹夫乘机赶过去,护理几天后,接了回来。但随着年事渐高,父亲逐渐衰老,一些老年病就找上来了,走路非常吃力,每天大多数时间是在家里读书看报写笔记,天气好的时候,搬个小板凳到门口晒晒太阳。2006年那次住院,是因为便血,前列腺肥大致使尿潴留,实在痛苦不堪,才在我们连哄带劝下住院动了手术。此后,还依然如此,只要自己能忍受的,从不要求上医院。一说上医院,他就说我没事,不想麻烦那么多人,实在没办法住院了,还总对我们说,又麻烦你们了。弄得
倒像他求我们似得,这哪像当初那个严厉的父亲呀!我就对父亲说,爸,您别这么客气,这不都是我们子女应该做的吗!我父亲说,你们也都老大不小了,也都有家呀!父亲的善解人意让我十分感动。
& &2月28号我去雪岭摄影时不慎骨折,回来后,我在电话中告诉了父亲,父亲说,我没事,你好好养伤吧,还告诫我今后不要到处乱跑了。就这样,我和父亲互相通了几次电话。
&&3月中旬,我妻子去看望父亲,回来说,父亲状态不太好,发烧躺在那也不去医院,我赶紧给母亲打电话,哥哥知道后也赶去,这样,才把父亲送进了医院。住院后,经过治疗,体温降了下了,但血小板急剧下降,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但父亲全然不知,精神状态仍然非常好。3月18日,根据病情父亲转到省医院治疗,当天无事,经过输血,父亲血小板略有回升,但19号晚,心脏不适,经过治疗,病情平稳。20号白天,妻子去看望父亲,见他和同室病友聊天, 谈笑风生,丝毫看不出是个重病在身的人。因临时转院,床位紧张,父亲住的是普通病房,妻子说,医院答应21号,周一上班就给调到高干病房,父亲说,不用调了,我住这习惯了,挺好的。妻子走出病房,还听父亲对病友说,这是我二儿媳妇,来看我来了、、、、、、
&& &&&谁知,21号临晨一点多钟,父亲病情突变,也是先感到心难受,后来很快陷入昏迷,然后就静静的走了、、、、、、
父亲一辈子不愿意过生日,七十岁那年,我们强给他过了个生日,也就是到饭店吃个饭,然后吃蛋糕,接着到南湖游了一圈,拍了录像,还刻录了碟片,父亲非常高兴,时常拿出来看看。此后,就再也不让我们给他过生日了,连生日蛋糕也不让买,有时,我们就买个小礼物送给他,父亲也欣然接受。但还是说,不要给我过生日,那是过一年少一年啊!2016年4月,是父亲的九十岁生日,老家人还张罗着要来祝寿,想不到,父亲没有等来这一天。
&&如今,父亲静静的躺在了朝阳沟的墓地里,一年来,我时常会想起你,你的音容笑貌还时常出现在我眼前,梦中有时也会梦到你,可是,如今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从小到大,父亲就是我心中的一座高山,那么伟岸挺拔,那么让人敬仰不止;
父亲一直是我思想的支柱,心灵的港湾,也一直是我为人处世的榜样和心中的骄傲,
九十年的风雨人生路,你的信仰始终坚定不移,你的脚步始终踏实有力,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中你没有倒下,解放进城后在权利、金钱等声色犬马的利诱面前你没有倒下,文革中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你没有倒下,改革开放后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你没有倒下,进入晚年后一次次的病魔袭击你也没有倒下,
然而这一次,你真的倒下了——
你走的是那么的急促,那么的让人措手不及,
一年来你只能静静的躺在那里,你再也听不到妻子儿女的呼唤,你再也看不到孙儿孙女的笑颜,你再也迈不过书房的那道门坎,你再也回不到小区的那张石桌前,你走的是那样的从容不迫,那样的安详自然;你没有任何不舍和痛苦,仿佛是一次去对好友的探访,你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和嘱咐,就像一次出海还会返航。
我常对着群山呼唤:爸爸,你在哪里?群山无语;我常对着大海呼唤:爸爸,你在哪里?大海呜咽;我常对着大江南北呼唤:爸爸,你在哪里?大地沉默;我常对着满天星空呼唤:爸爸,你在哪里?星星迷离;我常对着小区那条熟悉的小路呼唤:爸爸,回家吃饭了;我常对着家中那间书房呼唤:爸爸,您出来休息一会吧!
可是,我再也听不到爸爸那熟悉的回音;我再也感受不到爸爸那踏实的步履声;
爸爸啊,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你的步履越走越远,你的身影越来越不清晰,&
但离去的只是你的躯体,留下的是你的思想和传奇,
你的一生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严于律己, 你的一生兢兢业业、勤奋好学,不断进取; 你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爱妻爱儿女,但唯独忘记关爱自己;
爸爸啊爸爸,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我千遍万遍的呼唤你:
你仿佛还在我们身边,你仿佛还在学习和思考,你仿佛还在告诉我们,好好生活,好好做人;你仿佛还在叮嘱我们:努力工作,好好学习;
你仿佛还和我们在一起交谈、进餐、赏花、看戏;
你慈爱的笑颜,温暖的话语,坚实的脚步并没有离去你是那巍峨挺拔的高山,永远高耸屹立;你是那广阔无垠的大海,永远充满活力;你是那无字的丰碑,永远镌刻在我心里;你是我心中的那座高山,永远生命不息!
亲爱的爸爸,安息吧,我永远怀念你!&
&&&&&&&&&&&&&
&&&&&&&&&&&&&&&&&&&作于2017年4月22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沙企业退休人员抗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