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期权 股票期权选股方法和股票选股办法一样吗

择时与选股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择时与选股
拉里·威廉斯运用自己娴熟的交易智慧,回顾了200年的美国市场投资交易历史,发现整个中的择时与选股的要点,并以简单的语言将左右资本市场未来的因素呈现给读者。本书能帮助你:·快速发现优质股票·识别资本市场的长周期与中周期·了解季节与股价的关系·认识让市场情绪波动的因素,并利用这些因素带来的机会赚钱·债券市场指标如何影响股票市场·识别谣言和过度炒作的概念股·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资金管理方法·根据经济状况选择投资行业
择时与选股目录
第1章 美国市场的十年形态 /1
过去会在未来重现 /6
战胜市场的路线图 /6
令人惊奇的第五年 /12
注定出现机会的第七年 /13
第2章 四年现象 /17
小心求证 /19
简单的做法 /21
2002年的意义 /23
经历142年的成功记录 /24
持续的第八年因素 /28
第3章 惊人的10月效应 /33
10月效应的原因 /39
买卖时机综合考虑 /42
接下来做什么 /44
第4章 如何确认股市的底部 /45
如何判断股价低估 /46
研判美联储的动向 /48
火上浇油 /51
愚蠢的事情 /52
投资情绪是投资生存之道 /54
投资顾问的错误建议 /57
如何利用债券市场预测股市 /59
利用债券判断买股票的时机 /61
展望未来 /69
打破黄金市场的金科玉律 /70
第5章 下一次上涨:为什么将那么惊人 /75
过去的教训 /78
了解投资人的关键 /85
带来灾难的形态 /85
纳斯达克股市未来走势如何 /93
第6章 投资的目的 /95
你从来没有做过的最好的投资 /97
长期投资的谬误 /100
再学一次 /104
投资什么股票 /105
持续一贯会得到报酬 /106
第7章 如何增加你的投资回报 /110
第一个规则 /111
最好的投资目标 /114
第二个目标 /118
第8章 传统经济与新兴经济 /120
如何了解基金操作情况 /123
股价上涨只有两个原因 /124
股价上涨的第二个原因 /125
如何“折价”买股票 /126
盈利之外:公司负债 /133
内部人士交易 /135
第9章 评价个股的投资者情绪 /139
投资者情绪如何影响个股走势 /141
让证据说话 /143
利用指标进行期权交易 /145
什么导致投资顾问过度看多和看空 /148
进一步了解情绪指标 /149
不要急于买进 /151
为什么股价会波动 /152
用情绪指标操作 /153
季节性因素和股票价格 /158
第10章 你面临的投资挑战 /164
我们需要去做什么 /165
重点在价值 /166
控制风险只有三种方法 /168
价值评估的七种传统方法 /169
决定价值的其他指标 /170
华尔街的疯狂之路 /174
第11章 长期投资的成功之道 /177
当市场低点来临 /181
股息率、现金流、市销率等选股标准 /190
再谈基金 /203
以我的方法打败华尔街 /203
拉里·威廉斯的高股息率投资策略 /205
打败基金的懒人指南 /207
从1万美元到800万美元的基金交易 /210
第12章 资金管理:通往财富王国的钥匙 /214
大部分交易者采用漫无目的的方法 /216
资金管理的方法:总有一种适合你 /217
资金管理中好的、坏的或丑陋的方面 /218
展望新的方向:资产的回撤 /221
瑞恩·琼斯和固定比率交易法 /223
现在我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案 /225
第13章 最后的思考:随机市场的非随机观念 /229
首次公开发行 /232
探究水晶球的秘密 /232
看看商品市场 /235
运输问题 /238
金融服务业 /239
娱乐业 /240
机会无处不在 /242
推波助澜 /242
择时与选股译者序
投资者都有从股市赚钱的愿望,但能否实现取决于是否有赚钱的方法:或者有独到的商业眼光,或者拥有信息优势,或者能够遵守交易纪律从而克服人性的弱点等。如果只有愿望却没有方法,那么只依赖运气,就很难获得持续的投资收益。希望获得或者改进投资方法的人,可以读一读本书。
本书简直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投资工具箱,并且这些投资工具与市场上流行的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工具都有显著的不同。拉里提出的投资方法可以归纳为三部分:选股、择时和资金管理,似乎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方法都可以归为这三类。
拉里的择时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历史年份和月份中寻找规律。关于择时的方法,他介绍了时间维度上的“十年形态”“四年现象”和“10月效应”,这些听上去似乎很主观——年份尾数和股市上涨之间竟然存在规律,但这几个规律是他从美国股市200年历史中研究得到的。在介绍这些规律的时候,他不厌其烦地介绍这些规律在历史上是如何一次一次地重演。虽然背后的原因并不太清楚,也许隐含了经济周期,也许是货币政策,抑或是政治周期,但投资者只需要知道统计的规律如此即可,并且这些规律在发现之后,不断得到市场的检验,这样就成为可以利用的投资策略。
另一类择时方法是通过一些指标判断进入股市的时机,包括股息率、通过债券预测的利率、股市融资余额、零股卖空比率、投资顾问看多比率等。这些指标背后的原理不尽相同,有的衡量股票的价值,有的测量投资者情绪,有的监测场外资金是否充裕,但这些指标背后都有统计检验的支持,以证实这些指标的有效性。
拉里的择股方法也是独树一帜的。他偏好赚取股价波动的钱,而不是公司业绩成长的钱,所以他寻找的是短期股价的波动。长期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如行业趋势、竞争格局、产业政策等,但短期影响股价的因素主要是投资者情绪和看法。所以拉里非常重视个股的择时,他会选择在市场过度看空某只股票时进场,在市场过于乐观时卖出。拉里选择的投资标的是那些盈利稳定增长、低负债、内部人持股的股票,而避开暴涨股、热门股和新兴经济股票。因为有价值规律可循的公司才能更好地判断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拉里的择股方法比较多样,他会采用企业基本面研究的指标选股,如市盈率(PE)、市净率、净资产回报率的指标,同时他也会采用18周移动平均线、带来灾难的技术形态、季节因素等技术分析的方法。总之,他会选用实用的、有助于判断短期股价走势的方法。
此外,拉里在本书中分享了他的资金管理方法,并展示了实盘投资是如何操作的。由于他的投资策略是基于数据统计带来的胜率,从概率上来说,每一次投资也存在亏损的概率。投资中最大的风险在于短期投资失败带来的业绩回撤和本金损失。通过合理的资金管理方法,控制最大的业绩回撤,就控制了投资的风险。
拉里的投资方法是非常可信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因在于拉里的投资策略主要来自数据统计,并通过数据来检验其有效性。一般来讲,找到一个成功的投资策略的过程需要三个步骤。首先,在过去的样本数据中发现存在某个信号,如果出现这个信号之后,买入或卖出相关证券或衍生品,发现大概率可以获得投资收益,这就产生了一个投资策略。其次,需要在样本之外的数据中检验这个策略的有效性,如果仍然能够取得不错的收益,那么这个策略从理论上可能是一个成功的策略。之所以使用“样本外测试”,是为了防止这个策略是在特定样本中“数据挖掘”得到的。最后,这个策略还需要通过实盘进行检验和优化,并且结合相应的资金管理方法来应用。虽然拉里会利用技术分析和基本面研究的方法,但多数情况下只是用于发现投资信号和投资策略。拉里的研究方法与科学研究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思路是不谋而合的。
这些经过检验的投资策略,让拉里在每一次交易时拥有获胜的优势。投资就成为“自己拥有胜率的赌场游戏”。拉里主张,“选择持续一贯运用的、经过考验的、已知的能够赚钱的投资技巧和策略”。他的投资方法就是基于有统计胜率的投资策略,持续一贯地按照策略进行交易。每次的交易可能有赚有赔,但只要拥有1%的细微的获胜优势,经过多次交易之后就可以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
基于拉里的投资思想,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他关于投资的一些看法。比如他不赞成长期持有股票,这与价值投资主张的长期持有股票的思想完全不同。他认为“因为长期很难琢磨,股票的基本面会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使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因为长期持股需要承受的影响股价的因素太多,长期持股策略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因此投资者“需要选择投资范围和时间,在不超过6个月的范围中投资,并且要选择最有利的时机入场”。
同样,他也不赞成技术分析的趋势投资,因为趋势投资方法很难得到统计研究的支持。经过数据统计,他发现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持续发现热门股,并且投资热门股的基金业绩很差。总之,他不会采用自己无法判断胜率,或者不存在胜率的方法进行交易。
这让我联想到巴菲特所说的,“如果你不是专家,你必须认清自己的局限性并遵循一套可行的方法”,“至关重要的是,认清了自身的能力圈边界,并乖乖地待在里面”。虽然拉里和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完全不同,但他们都坚守着自己的能力圈。
本书介绍的投资策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是本书突出的优点。价值投资将投资视为做生意,需要独特的商业眼光;技术分析基于历史规律和人性,但经常和直觉混淆在一起。拉里是定量分析中的实战派,他的投资策略在理论上可能并不完善,选取的指标也并不完美,方法也显得杂乱,但这不妨碍这些策略的使用。毕竟,能够赚钱的投资方法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方法。
但是本书的投资策略并不能直接拿来使用,为什么呢?
因为本书中的投资策略都是基于美国证券市场的数据,因此结论需要在中国的市场中重新检验。有些策略仍然适用,有些可能就不太合适。例如,中国股市中也存在显著的“10月效应”。海通证券的研究表明,在A股中“10月初买入,次年5月初卖出”的策略,年累计战胜上证综指的超额收益为220%。其原因可能是每年5~9月是政策出台的淡季,对投资情绪影响较小。与美国“圣诞节效应”类似,A股也存在明显的节日效应。信达证券的研究发现,春节前后、国庆节前后上涨概率大,例如2015年之前22个春节前后,上涨18次,涨幅均值3.72%。
但是本书提出的低市盈率股票的收益率会显著战胜高市盈率股票这条规律,在最近几年的A股就不成立。根据海通证券的统计,日~日的5年间,所有2023只A股涨幅的中位数是69%,市盈率低于20倍的165只股票涨幅的中位数是63%,而高于200倍PE及亏损股共462只,涨幅的中位数是99%。其原因在于A股发审制度,造成壳资源稀缺,垃圾股大多有资产注入或借壳的发生,以至于野鸡都变成了凤凰。
与此类似的是,我们能读到的投资经典书籍大部分来自美国,其中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中国证券市场在投资文化、监管制度、游戏规则等各个方面都与美国有巨大差异,所以不能照搬国外经验,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运用。
但是拉里发现这些策略的思路可以提供很好的借鉴,读者可以根据中国的数据改进这些方法,或者寻找更好的投资策略。我相信,拉里在本书中提到的相当一部分定量指标在中国股市上都能找到类似的替代品。
拉里对投资经验的分享是难能可贵的。国内外对冲基金常常对投资策略进行非常严格的保密,因为成功交易策略一旦公开就会失效。道理很简单,使用同一策略的人多了,策略就会失效,套利空间就会消失。所以请大家借鉴本书的方法和思路,而非结论。成功的投资策略还需要自己去寻找,没有捷径可循。
作为多年的证券从业者,在翻译的过程我也受益良多。所以推荐大家阅读本书,并希望能对大家的投资有所帮助。
择时与选股前言
故事发生在1962年,那年我刚开始研究股票价格。我不明白为什么那年的股价出现暴跌。唯一的原因是报纸上报道的:肯尼迪总统批评钢铁行业,不准许钢材价格上涨。这点负面的商业新闻将股指打压了几百点。当时的报纸和现在一样,充斥着人们损失累累、经济萧条的恐怖故事。人们悲叹着,又一个1929年类似的时代开始了。
从事后来看,这不是一个卖出股票的时机,反而应该买入股票。1962年10月股市开始大幅上涨,并且不断向上攀升。直到1966年2月道琼斯工业指数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1000点,有人称之为“直上云霄”(astronomical level)。坦白地讲,很难清楚地回忆起这么久远之前的事情,但我清楚地记得一件事,就是在1962年秋天没有人建议买入股票,或正确地投资了股市。回想起来,那才是每一个人当时应该做的,那是我这辈子当中遇到的最佳买入机会。
10年之后的1972年,再次面临同样的情况。股票的价格很低,经济很差,形势不乐观。然后,你瞧,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代表股票市场的道琼斯工业指数开始慢慢回升。和以前一样,华尔街的智者并不认为这是合适的买点。不管如何,1972年与1962年并不完全一样,这点所有的投资者必须牢记在心。极少有某一次复苏或者某一年的行情和以前的年份完全相似。尽管1972年秋出现一次可观的行情回升,但下一次坚实的牛市仍未开启,1973年和1974年股市又转为下跌。
1962年我开始对股市规律进行研究,并阅读了一些有趣的书,其中包括安东尼·格比斯(Anthony Gaubis)和埃德加·劳伦斯·史密斯(Edgar Lawrence Smith)所著的《人世的潮涨潮落》(Tides in the Affairs of Men)。两位作者的中心观点是美国股市和经济存在10年模式(或称形态)。支持他们观点的论据是:大部分股市的高点出现在每个10年的后5年。据此观点,他们认为投资者更可能在以6、9结尾的年份中找到股市高点,如1966年和1929年。格比斯和史密斯回顾了20世纪早期的股市行情,并将这些例子展示在那本书中。
当时年轻的我对这些观点并没有特别的理解,对这种长期形态(或模式)能否成立并不确信。我想知道规律在未来能否成立。我当时还不知道,但我现在完全确信如此。当然10年模式并没有精确包含所有重要的股市高点和低点,但它的确非常好地指出大部分可能发生的、合乎逻辑的复苏和下跌。
当我研究股市和经济周期之后,其后的年份给了我更多不同的思考。例如,我们着眼20世纪下半叶发生的大幅下跌与格比斯著作所述的时间一致,如1987年股市暴跌,1989年也是。当然,大家都不会忘记:1999年纳斯达克股价高高在上到达顶点,之后高科技股开始了一轮76%的下跌,这次下跌重创了许多个人投资者、机构和共同基金。
能否从1962年以后经济上下的震荡中,确认这些每10年一度的形态,哪怕能发现其中一部分?这是个有趣的问题,我将在本书中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当你看完本书,你也会同意年将会出现极佳的买入机会。我非常感谢格比斯和史密斯,他们启发了我从寻找股市形态开始股票研究。和许多研究市场形态的人不同,坦白地讲我不太重视大部分的市场形态。18天形态、200天形态之类的大部分市场形态,很难在交易或投资中利用。然而确实存在几个主要的形态,不但逻辑上合情合理,更重要的是,它们将影响未来的市场走势。这就是本书要涉及的主要内容。
另外,我希望和你们分享一些方法、观念和技巧,这些是我发现并实践过的,普通的投资者也可以利用它们。这些方法容易应用,也容易理解,它们触及市场的核心和真相。投资的公司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它是否具备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牛市泡沫中的高科技股常常面临一个问题:投资故事会将股价抬升到令人惊讶的水平,从基本面来看股价完全不合理,它们无法稳定在高价位上,最后大幅下跌就不可避免了。
我想告诉你的是,基本面在过去可以影响股价,将来也一样,与公司做什么业务无关。最终市场将会认真对待基本面,并且总会认真看待公司的真实价值。伟大的棒球经理人汤米·拉索达(Tommy Lasorda)曾说过:“上帝可能会迟到,但上帝从来不会缺席。”在这个投机的市场中,以成长和盈利能力衡量的企业价值可能会在一段时间里被忽视,但最终会成为影响股价的主要因素。
1982年我写过一本书《如何在未来美好岁月中发财》(How to Prosper in the Coming Good Years),书中反驳了弥漫于国内的悲观主义者的负面看法。我不合时宜但坚定地认为牛市即将到来,原因有二。第一,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和供给经济学派将要掌权。我对过去的研究表明,每次在这种刺激式经济规划和刺激导向的经济体系中,股市都会上涨。
第二,另一个简单的事实从1962年起也深深牢记在我的脑海中:以2结尾的年份经常会出现牛市——以2结尾的年份大多经济上行。所以本书就像是1982年那本书的续集。经济体系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运行总是领先于我们的预测,而非沿着我们给出的轨迹前行。美好的时代将会到来,未来也是如此。本书的目标是帮助你在这些机会出现时把握住它们。
我真诚地欢迎你加入我的投机世界,学习预测未来,在当下的世界里,展望明天,而非生活在过去。
拉里·威廉斯
加利福尼亚州 兰乔圣菲镇
.豆瓣[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图文】个股期权如何选股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个股期权如何选股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股票/基金&
范楷:选择投资经理的难度 就跟选股一样
  和讯基金消息 由中国金融技术研究院、中国量化投资学会、中国人民大学汉青金融学院联合主办的“金麟2014 量化投资于对冲基金年会”于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和讯基金全程图文直播本次年会。中国工商银行量化投资处负责人范楷做主题演讲。范楷在演讲中表示MOM最核心的理念是管理帐户,但是现在看国内还没有一款非常纯粹的MOM机构,几乎是没有机构真正用到管理人帐户的。这里面有很多客观因素,比如说监管法规、托管体系、系统的问题。
  以下为演讲实录:
  范楷:
  大家下午好!
  首先很感谢人大汉青学院和金融技术研究院,以及量化学会组织这么一个会议,很荣幸跟大家交流。今天的来宾里面我是唯一来自银行的,本身这也说明一个事情,在整个银行系统里面搞量化投资的是很少的。据我所知,工商银行是唯一的一家,我本人在两年半以前从海外加入到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投资团队。经过这两年的发展,我们也进行了很多探索,银行搞量化投资在银行内部是有争议的,银行的监管体系是银监会,而不是证监会的,可能在座的大部分人都是在证监会的监管下工作,我们是在银监会的监管下工作。所以很多事情是非常敏感的,比如说衍生品,银行现在对衍生品第一反应是风险和杠杆。这两年我也碰到很多这样的问题,因为我在国外是做交易的,也是做策略研发的。首先我考虑的是产品的收益和风险,然后我才向投委会汇报这个事情。在银行内部,市场的投资效益对我们量化投资来讲,我们该怎么做。其实客观来讲,因为我们是资产管理部,我们不是工商银行的自营资金,在工商银行的网点,我们看到一个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是5.4,银行大量的是这种产品。我们整个工商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是13000多亿,这么大的规模如何来管理,我们首先要做资产类别的配置。比如说投非标,有债券,还有权益类投资,在顶层我们要做配置。
  具体到某一个产品上,我们如何来投资和运作,这些都需要很多的投资策略。我理解在两年以前,工商银行引入这个团队,这个团队差不多一半成员是海外的背景。其他团队很多从人大和外经贸毕业的,学习经济专业和管理专业以后来到柜台,量化处不是这样的,我们有一半人有海外量化策略的研究和投资经验。建立这个团队我们花了三年的时间,量化投资处在去年这个时候刚刚成立。
  在这之前我们做了很多探索和创新的工作,在银行里面怎么用量化投资服务好,一般的量化策略都是很微观的,怎么多头选股,那边怎么看沪深300,我们叫做底层策略,很具体。现在反思下来,在银行层面,我们愿意做更顶层的配置,这个在国外其实也是有的,我用某种结构的设计或者是某种量化技术来达到我最后的收益风险更好的特性。其实在内部我也这么讲,量化投资,量化只是一种工具,它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优化产品的收益风险特性。因为银行的客户是非常保守的,整个市场现在都是这样的。经常有人问我你们这里有没有产品是高收益产品。在全世界没有一款产品是高收益,没有承担风险的,收益跟风险一定是匹配的。我们作为产品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我们要让客户说OK,愿意冒这个风险,这个收益还是大概率事件,这是搞量化的人追求的目标,也是价值所在。
  我们搞了一系列探索性工作,这两年下来我们做了很多产品,有阿尔法产品和贝塔产品,毕竟比较稳定,中国客户确实也受股市的伤害比较深,对β产品是比较排斥的。我今天主要就这一个产品来讲,就是MOM产品,也体现了我们银行的思维模式。
  讲MOM,这个模式是比较新的模式,它的雏形是FOF,我们先回顾一下FOF的发展历程,在座的有不少专家。以前我们投资一些单一的基金,比如说我买华夏基金或者是其他的基金,从客户的角度来讲,如果他不是专业的客户,他挑选基金的难度非常大,他只有看历史业绩,你的波动率,真正投资的风格是看不到的。这样的话就有问题了,产业的风险大不大,你看到去年中小板涨的非常好,我投资某一家公司,第二年很有可能出现业绩变脸,这是避免不了的。在某种程度上选基金跟选股票是一样难的,你没有额外的信息很难寻找一个非常好的基金。这种情况下,大概在八几年的时候,美国开始出现组合基金叫FOF,它的投资标的不再是底层股票,而是基金了,相当于优中选优。
  它的模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大基金下面有很多组,每个组管理一个小基金,他们母基金往往是几个旗舰产品。在它的下面配置,因为它对于下面基金的运作情况,包括基金经理的风格非常熟悉,他们完全在内部做配置。当母基金被赎回的时候,为了保证某个子基金的正常运作,把该子基金的风险放大了,这样造成基金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无法每年按照母基金的原定投资策略进行,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还有一些基金公司是专门做FOF的,他自己旗下没有子基金,全部去市场上选外部基金,这样有一个问题它的费用可能高一些。
  这样FOF做下来以后和单一基金相比有几点优势,比如说风险被分散掉了,它投到一个组合上面去,让不同的基金经理管。他的业绩相对来讲比较稳定一些,它的性价比高了一些或者是它的收益跟风险特性好了一些。其实我们再往下深究一点,中国有一批FOF提了很久,包括现在有一批基金、银行在做,但是始终没有成很大的气候。美国发展起来,当时很大的背景是养老金制度改革,在国外养老金体系是非常发达的。我记得当时有一个法案叫401K,养老金的缴费模式是每个月客户存的钱是固定的,而取钱的时候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比如说年龄到了59岁,每个月支出的医疗费用要达到一个标准,这个钱他可以取。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机构客户的钱稳定下来了,是一个长期资金,他不会受短期的货币基金链波动,这样它才跟资本市场有一个通道,而我们看中国的资本市场是资金不太稳定,这也造成了底层的阳光私募投资经常受资金链的影响,而被迫改变投资策略。比如说去年6月底的时候,我们自己也投了一些阳光私募,但是我们的母基金被客户赎回了,我们不得不在一个低点把这些阳光私募赎回来,这样给阳光私募造成了很被动的局面,这是整个大环境的问题。但是随着整个基本面的改善,包括整个资金链长期来看,我觉得我们的目标也是这样的,以后找一些机构投资者,这对我们的投资有帮助,对客户也是好的。
  刚才简单回顾了历史,现在讲一下FOF的劣势在什么地方,第一点就是双重收费,如果是基金投自己的基金好一点,如果投出去的话比较麻烦。在国外非常好的对冲基金,它的收费模式很典型,就是前端的固定费是2%,超额业绩提20%,这两年费用下滑一些,因为业绩也不好,整个资金流失量比较大,可能达不到20%的水平,但是底层的1%是有的,上面的管理者,双重费用的提取对客户的收益明显是一个打压。
  第二点是底层的投资非常不透明,如果我把钱配给别的机构。比如说我要投一个新兴市场基金,这边我投一个大盘基金,我配出以后,它是否照着事前约定做的,我把钱给出去了,这是一个问题。
  第三个是流动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08年很明显,客户赎回他的母基金,现在我要赎回你了,你说“现在我没有流动性,我的投资标的没有流动性”,这时候母基金只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强行把其他不想赎回的基金赎回,一种是整体拒绝赎回。
  这几点造成了FOF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很多基金公司想了改进的措施,比如说后面我们提到的MOM,或者是多管理人组合基金或者是管理人组合基金。它最核心的理念就是管理帐户,帐户是什么概念,类似于一种虚拟帐户,它在母基金下面开了若干个帐户,委托优秀的基金经理到我这个帐户里面来管理,这意味着你的投资活动一目了然,我作为母基金管理人看的非常清楚,你投了什么东西,是不是按照事前约定投了。比如说你要做百分之百对冲,你要做多空策略,你会不会拿一个80%的曝露做β,我看的非常清楚,这样有利于控制整个组合的风险曝露和整个策略的表现。
  首先是资金非常安全,他不会挪用我的资金干别的事,第二个是投资过程透明,第三有利于整体风险控制。有时候底层投顾,它的行为不是有意的,比如说我投资新兴市场,我投资大盘股或者我投资欧洲市场,每家投顾按照他的约定执行。但是他可能在这段时间看好新能源汽车,每一家,每一个板块他们都在自己的额度范围内进行配置,可能在每一个资料库里面没有问题,但是上升到整个组合层面,我新能源的配置很可能超配了,如果是以前FOF的形式我看不到这些东西,但是如果是MOM,我能看到这些情况,我会在组合层面做一定的限制或者做一定的控制和对冲,控制整个风险的曝露是有帮助的。
  作为母基金投资管理者的策略,我相信每家MOM都不一样。比如说我的跟其他一些基金肯定不太一样,但是大体的思路应该差不多,首先是分散的概念,我和大家学了很多金融理论,包括怎么赚钱以及一些模型等等。但是我们说风险跟收益的关系基本上呈正比,唯一可以做的是分散化,我们选一些同样好的东西把它分散化,它的性价比增加了,这是分散投资的理念。不是说我把钱给张三了,然后把一笔钱给李四就分散了,我需要看他们干什么,张三打新股去了,李四也打新股去了,这种分散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打新股把钱都给张三,这样打新股的几率更高。我们要看的是真正把风险分散掉,而不是按人头算,这是第一点。
  国内一般投资很少讲目标波动,而我们在做量化策略的时候要想到你的波动率是多少,在我做策略的时候,我知道这个策略跑出来,我希望它的目标波动率和收益是多少,然后我来设计我的参数和策略。我们做基金组合也一样,希望在大的组合层面,我每年给客户多少收益,我能承担多少风险。不能说我要6%的收益,非标已经7%了,你给我8%的收益吧,这样的客户非常棘手。一定是收益跟风险成正比的,波动率是6%,它可以亏钱,它一定要有波动。
  今天上午几位嘉宾讲了,目前衍生工具特别少。比如说我们也看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对冲基金,他们的策略在描述上可能不是很一样,但是我们真的把它们的数据拿来以后做测试发现相关度非常高,期权的效果,上午嘉宾都谈到了,我非常认可,我也很期待期权的推出,我会看到更加丰富的对冲策略。比如可以通过期权锁定收益,而不是通过卖股票锁定,而且会出现很多期权和期货结合的套利策略。
  选择投资经理的难度,就跟选股一样,很多基金经理说我选的股比别人选的股好,这个东西我们不会有额外的假设,我们也不会跟别人讲我们选的基金比你选的强。我们通过一种方式,把平均的选上来,可能一年跑下来以后有两三家亏钱,你的市场跟策略不匹配,模型有生命周期,我有十家表现比较正常,剩下两三家表现非常突出。我觉得跟我当时设计的理念是一样的,所以说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我们不假设自己有特别牛的选股,我们希望通过一种量化的方式,把它做成一种规范化的东西,而客户收获最大的附加价值。
  现在我从工商银行的产品来讲,刚才我讲了是MOM,最核心的理念是管理帐户,但是现在看据我所知在国内还没有一款非常纯粹的MOM机构,几乎是没有机构真正用到管理人帐户的,为什么?这里面有很多客观因素,比如说监管法规、托管体系、系统的问题。我们碰到一个很致命的问题,最后导致我们的MOM也没有照着这个形式做下去。可能张三表现的好,李四表现的不好,张三把钱提走了,李四的钱没有提,在整个组合层面如果没有赚钱的话,我是一分钱不赚的,客户也没有赚,这对客户来讲是不公平的。包括产品各个子帐户之间的估值,费用提取,这一系列的问题还没有非常完善的解决方案。因为我们之前跟很多家基金公司,包括我们的托管谈过这个问题,现在有一些小型的MOM在这么做,但是你很难把窗口向上打开接受客户的申购,这个事情在结构上是没有的。所以国内的MOM,实际上是它引用了MOM的理念,但是在形式上还没有真正完全做到MOM。
  以前我们选投顾是销售部门发起,销售部门他手上的依据是排名和业绩。比如说去年金牛奖搞了一个颁奖,因为客户也需要这种配置,客户说我们能不能买一些私募,把钱拿来配给前十家私募,就像刚才说的风险真正分散了吗?没有,其实私募也是希望把这个钱管好,但是没有办法。如果大盘的风格发生转换的话是有问题的,现在我们真正定量、定性分析策略,真正做一些有附加价值的工作,因为我们是产品的管理人,我们有投资管理能力,我们希望通过管理层面给客户做一些增值服务。
  这个图横轴和纵轴都是十几个策略,红线是相关性图谱,因为它本身自己的相关性是1,这是一个示意图,这是比较好的状态,相关性很小,颜色越深黑色部分越多,代表相关性越低于,如果相关性上面全是红色的那就完了,这是我们的投资理念,这是我做定性、定量分析其中的一步,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我们做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优化流程和结构,这跟下面我说的打造稳定、专业的投资平台是一样的。我们花了很多精力走流程、法律体系,我们觉得非常耗费精力,可能大家搞量化的人专注在投资上面,如果搞不擅长的业务,资源也浪费掉了。我们希望银行借助优势,我们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包括跟一些内部、外部的资源协调一下。
  但是我们跟私募讲首先把费用压缩,我帮你省了发行费用,你要把这份费用和利益让给投资人,我希望投资人先赚到钱,然后我们跟私募一起赚钱,大家一起赚钱这个模式才能玩下去。我也帮阳光私募把它的费用降低,包括在券商这边的,在通道这边的费用也降低,在这个平台上投资者不再费心选择底层投顾,平台第一个作用就是为这些底层投顾提供资金,为投资者提供选择好基金的平台。今天上午黄总已经讲了在全球资产做配置,我们在海外点开花旗银行或者是大机构的网站,它有一个全球配置清单,在清单上你会发现投资者想投资巴西,它手里有清单,你可以买什么样的基金。我们点开中国几乎是没有的,有的私募做的还可以,但是这块远远没有达到配置效果,这块基本上是空白,现在受监管政策的限制,资金不是太畅通。但是我相信在几年之内,监管会呈现逐步放开的态势。而这些资金进入到中国来,我们也跟外部的基金公司聊过,他们是非常想配在中国的基金上。但是他们非常不了解,因为机构投资者很谨慎,人家说你这里是不是有非标,老外对中国的信托和国外的信托完全不一样,他们觉得中国的信托有风险,这是老外的观点。但是如果说工商银行做了这么一款产品,因为工行现在已经是国内最大的银行了,品牌上没有问题。他愿意把资金和产品配置放在这个上面来,这个平台一定会有很长的生命力,能够给客户创造一些收益。
  我觉得这个平台还有很重要的功能,纠正一个中国资本市场收益风险不匹配的观点。其实对冲基金,我们说做α,α是很值钱的,但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你一年赚6%,你这个产品卖不动,很难卖。我们跟一些机构客户聊过,比如说一些财务公司,他们说6%,随便配个资产,比如说债券或者说随便配一个理财产品都可以到7%,包括一些个人客户更不用说了。所以我觉得对于真正做阳光私募或者做投资的人来讲,我觉得缺少尊重。我们工行做这件事情,希望这个钱是大家赚的,我们要给投资人尊重。在海外基金平台上,我觉得我们投资经理和阳光私募会受到尊重的,大家一起来干一件事情,最后把这个事情干成,让客户赚到钱,让自己赚到钱,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03/27 10:1203/27 10:5903/27 10:5703/27 09:0903/27 08:4603/27 08:4503/27 08:34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基金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股期权交易规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