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求灵笊裰附我的剑灵6人伤害统计怎么能这么低

二维码页面
该链接会唤起手机QQ,
若无法正常跳转请先。古典吉他的弦离指板太高了怎么办壳蟠笊裰傅_百度知道
古典吉他的弦离指板太高了怎么办壳蟠笊裰傅
我有更好的答案
1,要是琴颈弯曲了的话,就调节琴颈里面的钢筋,逆时针旋转,可以调低弦距。2,可以磨弦桥,看看是那头弦距高,就分别磨磨上弦桥或下弦桥。自己没把握就找专业人士帮忙。3,磨品丝,这主要是针对性的,个人品丝有问题才打磨。
采纳率:72%
来自团队:
只能打磨琴枕和琴码了,因为古典吉他一般没有调节弦距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求助! 三星s5播放音乐的时候一直震动 怎么关掉_三星s5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0,170贴子:
求助! 三星s5播放音乐的时候一直震动 怎么关掉收藏
播放音乐的时候手机一直会随着歌曲震动 怎么关掉
三星&苏宁海外购&汇聚国际品牌,全球热卖好货,海外直供,急速发货!来苏宁逛全球,购物新风尚,品类足,价格保护,送货快,完整到,购物记得先先先领券!
回复 求大神指教 :笊裰附
无论是用耳机还是外放都会震动 到底怎么办啊 震的烦死了
急急急!!
不要乱开一些奇怪的功能
好屌的样子,   - ——魅族小米好基友,白首相知犹按剑。水军黑子一家亲,相爱相杀不相离。
辅助功能 倾听 自动触觉取消刚刚发现
可还是会抖动
三星note3怎么关
登录百度帐号当前位置: >>
k居士分灯录 (二卷附补遗一卷)
居士分灯录 (二卷附补遗一卷) 【明 朱时恩辑】d新纂续藏经 No. 1607 居士分灯录 明 朱时恩辑 2卷 No. 1607-A 居士分灯录叙 原夫祖祖递传。灯灯相续。觉照均融乎惠炬。灵光遍瞩于昏衢。故古德高缁向上参求者息无明 之业影。亦有夙根利器精心学佛者出生死之火轮。其派本师承重来应化。往往妙臻圣解默契禅宗。 凡七十二人。历几千百载。谁为拈取搜核诠评。惟我友朱我沾氏。学兼华梵情泯智凡。心为般若之 灯。足厕云栖之席。翻研释典弘愿度人。谓居士身与佛原非差别。见如来性逢缘不碍无生。如丁繁 弃官求道。张挥舍俗为僧。十地相期于冯亮。 三空见许于智林。赋白牛于蒲庵。论黄熊于子约。 居家学道屡见高贤。倘能顿破尘樊力除见网。闺合物舍得十分。方无渗漏解脱场。展开一步便是菩 提。要使智刃飞芒心珠迸现。分辉洞烛熄烬重燃。斯足启来嗣之传薪。扬祖风之衰焰矣。我沾手录 系赞。名曰分灯。意在斯乎意在斯乎。余受而仇校。披对欣然。殆与往所著了义莲宗。并作迷津之 宝筏。顷复编佛祖纲目。更溯法海之渊源。从三十余年来。饱餐道味。果为开觉功臣。继七十二人 后直下承当。再续分灯居士。 广岫居士王元瑞 题No. 1607-B 居士分灯录叙 真如常寂而亦常照。般若无分而无不分。当其分。有合之体。万灯原聚一灯。当其合。有分之 用。一灯倏散万灯。固非形相所可拘。亦岂识情之能测。我友心空。从性体中树光明幢。于正法内 燃无尽灯。慨久远之无征。谓传述之可信。四十一卷缕析条分。既网罗于纲目。七十二人激扬大 事。且辉映于分灯。不二门开金粟佛。西江吸尽老庞翁。一双无事手不曾只揖。等闲满院木樨香。 无端穿却鼻孔。溺器五更踢翻。拶出古人末后句。顶门一声霹雳。唤起从前自家底。蛙鸣月下蓦然 撞破乾坤。盘涌日升只讨工夫婚嫁。空里八角磨盘。藏身北斗心头。着手便判。铁汉参禅。蜣螂粪 弹不换万两黄金。山色溪声浑是一场春梦。有师承无师承。王老师儿孙犹在。是仙种非仙种。守尸 鬼悔错用心。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勘破一千七百则公案。当明中有暗。当暗中有明。真如遍界不 曾藏。般若圆通而无碍。忽若龙潭吹灭纸灯。云盖不把火照。且道是灯不是灯。 分即是。不分即 是。咦。心空一片婆心。只向这里出气。 如是居士张翼轸 题 No. 1607-C 自叙分灯录缘起 如来正法眼藏首传大迦叶。乃至二十八传菩提达磨。遥观震旦有大乘根器。遂泛海而来。磨传 惠可。可传僧粲。粲传道信。信传弘忍。忍传惠能。能传怀让行思。两派儿孙五灯辉映。若临济。 若云门。若沩仰。若曹洞。若法眼。或孤峰顶上盘结草庵。或十字街头解开布袋。明镜当台胡汉自 现。宝剑在手杀活临时。青州衫。干屎橛。疑议便乖。击石火。闪电光。转_即失。 至矣尽矣。 无得而上焉。然考当时法道盛行。有主化者必有分化者。主化者如上所述。具载传灯。分化者则有 如维摩诘庞道玄张无尽宋景濂辈。秘大现小。带水拖泥。不坏假名而谈实相。斯亦悲愿弘广。混俗 利生之遐轨已。余故略采内典。既成佛祖纲目四十一卷。复辑居士中师承有据及应化再来者七十二 人。为分灯录二卷。分灯者。乃余结集时梦见舍利弗尊者之所标也。傥谓是书非无尽灯。亦非非无 尽灯。而欲揭之以光照来兹乎。雪窦有云三十三人入虎穴。予亦云七十二人出龙窟。 即今书在这 里。还识龙么。透网金鳞休云滞水。无所有月波澄有处。无风浪起。参。 崇祯辛未阳生日 居士分灯录目录 上卷 傅大士 杨炫之 向居士 李通玄 庞道玄(附韩愈) 崔群 甘贽 陆亘 白居易 裴休 李翱 于E 王敬初 陈操 陆希声 张拙 王延彬 王随 杨亿 曾会 李遵勖 维摩诘 云间朱时恩 谨序 许式 夏竦 范仲淹(附尹洙。朱炎。晁迥。李沆。杜衍。张方平) 杨杰 刘经臣 孙比部(附杨畋。王安石) 下卷 赵\ 富弼(附文彦博。欧阳修。范镇。司马光。邵雍。吕公着) 潘兴嗣 张商英 苏轼 黄庭坚(附韩宗古。彭器资。王正言。朱世英。王卫州) 吴恂 王韶 郭祥正 周敦颐(附程颢。程颐。游酢。谢良佐。杨时) 戴道纯 高世则 陈(附刘安世) 胡安国 范冲 吴居厚 彭汝霖 卢航 都贶 徐俯 赵令衿 李弥逊 张浚 冯楫(附王敏仲) 张九成 李邴 吴伟明(附吴潜。吕正己。吕本中。陆游。尤袤。叶适。陈贵谦) 刘彦修 黄彦节 钱端礼 李端愿 钱象祖 潘良贵 曾开 葛剡 莫将 王箫 张 李浩 吴十三 朱熹(陆九渊。真德秀) 余居士(附王日休) 宋景濂 补遗 吕岩真人(附张伯阳)居士分灯录目录(终) No. 1607-D 夹注辅教编序 宋濂 天生东鲁西竺二圣人化导A民。虽设教不同。其使人趋于善道则一而已。为东鲁之学者则曰我 存心养性也。为西竺之学者则曰我明心见性也。究其实。 虽若稍殊世间之理。其有出一心之外者 哉。传有之。东海有圣人出焉。其心同。其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其心同。其理同也。南海北 海有圣人出焉。其心同。其理同也。是则心者万理之原。大无不包。小无不摄。能充之则为贤知。 反之则愚不肖矣。觉之则为四圣。反之则六凡矣。世之人但见修明礼乐刑政为制治之具。持守戒定 慧为入道之要。一处世间一出世间。有若冰炭昼夜之相反。殊不知春夏之伸而万汇为之欣荣。秋冬 之屈而庶物为之藏息。皆出乎一元之气运行。 气之外初不见有他物也。达人大观。洞然八荒无藩 篱之限。无户阈之封。故其吐言持论不事形迹而一趋于大同。小夫浅知。肝胆自相胡越者。恶足以 与于此哉。宋有大士曰镡津嵩禅师。实洞山聪公之法嗣。以二氏末流之弊或不相能也。取诸书会而 同之曰原教。曰广原教。曰劝书。曰孝论。而坛经赞附焉。复恐人不悉其意。自注释之。名之为辅 教编。若禅师者可谓摄万理于一心者矣。予本章逢之流。四库书颇尝习读。逮至壮龄又极潜心于内 典。往往见其说广博殊胜。 方信柳宗元所谓与易论语合者为不妄。故多着见于文辞间。不知我者 或戟手来诋訾。予噤不答。但一笑而已。今因虚白果公重刻是编。其有功学者甚大。故执笔言之。 呜呼。孰能为我招禅师于常寂光中相与论儒释之一贯也哉。独视霄汉悠然。遐思者久之。 No. 1607-E 重刻护法论题辞 宋濂 护法论者。宋大学士张天觉之所撰也。端文禅师重刻诸梓。请濂为序其首简。序曰。呜呼妙明 真性有若太空。不拘方所。初无形段。冲澹而静。寥漠而清。出焉而不知其所终。入焉而不知其所 穷。与物无际圆妙而通。当是时。无生佛之名。无自他之相。种种含摄种种无碍。尚何一法之可言 哉。奈何太朴既散诞胜真漓。营营逐物惟尘缘业识之趣。正如迷人。身陷大泽烟雾晦冥。蛇虎纵横 竞来追人欲加毒害。 披发狂奔不辨四维。西方大圣人以慈悯故。三乘十二分教不得不说。此法之 所繇建立也。众生闻此法者遵而行之。又如得见日光逢善胜友。为驱诸恶引登康衢。即离怖畏而就 安隐。其愿幸孰加焉。不深德之反从而诋之斥之。是犹挟利剑以自伤。初何损于大法欤。呜呼。三 皇治天下也善用时。五帝则易以仁信。三王又更以智勇。盖风气随世而迁故。为治者亦因时而驭变 焉。成周以降。昏ㄐ捌馊徊⒆鳌g戌ゲ蛔阋晕簟8@不足以为威。西方圣人历陈因果轮回之 说。 使暴强闻之赤颈汗背。逡巡畏缩。虽蝼蚁不敢践履。岂不有补治化之不足。柳宗元所谓阴翊 王度者是已。此犹言其粗也。其上焉者炯然内观。匪即匪离。可以脱卑浊而极高明。超三界而跻妙 觉。诚不可诬也。奈何诋之。奈何斥之。世之人观此论者。可以悚然而思。惕然而省矣。虽然。予 有一说并为释氏之徒告焉。栋宇坚者风雨不能漂摇。荣卫充者疾病不能侵凌。缁衣之士盍亦自反其 本乎。予窃怪夫诵佛陀言行外道行者。是自坏法也。毗尼不守轨范是弃者。是自坏法也。 增长无 明嗔恚不息者。是自坏法也。传曰。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尚谁尤哉。今因禅师之请。乃恳切为缁 素通言之。知我罪我予皆不能辞矣。 宋景濂护法录堪续传灯。兹于简首略载二篇。以便观览。其护教编后记一篇。具载纲目卷初。 No. 1607-F 大慧禅师示真如道人书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安乐得一日。便是千万日样子也。于一日中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便 与三世诸佛诸大菩萨相契。不着和会自然成一片矣。世尊说火宅喻正为此也。经云。是舍惟有一门 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着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我当为说怖畏之事。具在经中。是舍 惟有一门而复狭小。 谓信根狭劣。在火宅中无智慧而恋着尘劳之事为乐。不信有出火宅露地而坐 清净妙乐故也。若在其中信得及识得破。不恋着幼稚戏处。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是火宅尘 劳便是解脱出三界之处。何以故。佛不云乎于一切境无依无住无有分别。明见法界广大安立。了诸 世间及一切法平等无二。故远行地菩萨以自所行智慧力故。出过一切二乘之上。虽得佛境界藏而示 住魔境界。虽超魔道而现行魔法。虽示同外道行而不舍佛法。虽示随顺一切世间而常行一切出世间 法。 此乃火宅尘劳中真方便也。学般若人舍此方便而随顺尘劳。定为魔所摄持。又于随顺境中强 说道理。谓烦恼即菩提。无明即大智。步步行有。口口谈空。自不责业力所牵。更教人拨无因果。 便言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如此之流。邪魔恶毒入其心腑都不觉知。欲出尘劳如 泼油救火。可不悲哉。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教有明文。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淤泥乃生此 花。在火宅尘劳中头出头没受无量苦。忽于苦中而生厌离。始发无上菩提之心。尘劳之俦为如来种 正谓此也。 俗人学道与出家儿迥然不同。出家儿自小远离尘劳。父母不供甘旨。六亲固以弃离。 身居清净伽蓝。目睹绀容圣相。念念在道。心心无间。所观底书无非佛书。所行底事无非佛事。不 见可欲。受佛禁戒。佛所赞者方敢依而行之。佛所诃者不敢违犯。有明眼宗师可以寻访。有良朋善 友可以咨决。纵有习漏未除者暂时破佛律仪。已为众所摈斥。以俗人较之。万不及一。俗人在火宅 中。四威仪内与贪欲嗔恚痴为伴侣。所作所为所闻所见无非恶业。然若能于此中打得彻。其力却胜 我出家儿百千万亿倍。 打得彻了方可说烦恼即菩提无明即大智。本来广大寂灭妙心中清净圆明。 荡然无一物可作障碍。如太虚空一般。佛之一字亦是外物。况更有尘劳烦恼恩爱作对待耶。在火宅 中打得彻了。不须求出家。造妖捏怪毁形坏服。灭天性绝祭祀。作名教中罪人。佛不教人如此。只 说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乃至应以比丘比丘 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又云治世产业皆顺正理与实相不相违背。但只依本分 随其所证。 化其同类同入此门。便是报佛深恩也。但念念不要间断。莫管得不得。便是夙与般若 无缘。今生未打得彻。临命终时亦不被恶业所牵。于日用二六时中亦不被尘劳所困。后世出头来亦 得现成受用。学道无他术。以悟为则。今生若不悟尽。捱到尽未来际常存此心。今生虽未悟。亦种 得般若种子在性地上。世世不落恶趣。生生不失人身。不生邪见家。不入魔军类。况忽然心花发明 耶。当此之时。三世诸佛证明有分。诸大祖师无处安着。非是强为。法如是故。真如道人欲学此 道。但只依此做工夫。久久自然撞着矣。如上所说乃一期应病与药耳。若作实法会。又却不是也。 古人云。见月休观指。归家莫问程。写至此。兴虽未已而纸已尽。且截断葛藤。 心空曰。大慧此书分明是一卷维摩经。在家居士若不依此修行。管取腊月三十日手忙脚乱。 No. 1607-G 莲池大师法语华严不如艮卦 宋儒有言。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此说高明者自知其谬。庸劣者遂信不疑。开邪见门。 塞圆乘路。言不可不慎也。假令说读一部易经不如看一艮卦。然且不可。况佛法耶。况佛法之华严 耶。华严具无量门。诸大乘经犹是华严无量门中之一门耳。华严天王也。 诸大乘经侯封也。诸小 乘经侯封之附庸也。余可知矣。 儒佛配合 儒佛二教圣人。其设化各有所主。固不必岐而二之。亦不必强而合之。何也。儒主治世。佛主 出世。治世则自应如大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足矣。而过于高深则纲常伦理不成。安立出世则自应穷 高极深方成解脱。而于家国天下不无稍疏。盖理势自然。无足怪者。若定谓儒即是佛。则六经论孟 诸典灿然备具。何俟释迦降诞达磨西来。定谓佛即是儒。则何不以楞严法华理天下。而必假羲农尧 舜创制于其上。孔孟诸贤明道于其下。 故二之合之其病均也。虽然。圆机之士。二之亦得。合之 亦得。两无病焉。又不可不知也。 佛性 经言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孟子之辟告子也曰。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欤。有执 经言而非孟子。予以为不然。皆有佛性者。出世尽理之言。人畜不同者。世间见在之论。两不相 碍。是故极本穷源则蝼蚁蠛蠓直下与三世诸佛平等不二。据今见在则人通万变畜惟一知。何容并 视。岂惟人与畜殊。犬以司夜有警则吠。若夫牛即发扃钻穴逾墙斩关。且安然如不闻见矣。犬牛之 性果不齐也。而况于人乎。万材同一木也。 而梧枳棘自殊。百川同一水也。而江湖沟渠各别。 此同而未尝不异。异而未尝不同者也。如执而不通。则世尊成正觉时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今日何 以尚有众生。 王介甫 介甫拟寒山诗有云。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我若真是我。只合 常如此。区区转易间。莫认物为己。介甫此言信是有见。然胡不云。我曾闻谀言。入耳则欢喜。又 曾闻谠言。喜灭而嗔起。我若真是我。只合常如此。区区转易间。莫认物为己。而乃悦谀恶谠。依 然认物为己耶。故知大聪明人。说禅非难。而得禅难也。 解禅偈 温公作解禅偈。真学佛不明理者之龟鉴也。 但其以言行可法为不坏身。仁义不亏为光明藏。 特一时救病语。非不易之论。夫谨言行修仁义。在世间诚可贵重。然岂便是金刚不坏之身。神通大 光明藏何言之易也。又以君子坦荡荡为天堂。小人长戚戚为地狱。理则良。然而亦有执理失事之 病。岂得谓愚痴即牛羊。凶暴即虎豹。此外更无真实披毛带角之牛羊。利牙锯爪之虎豹乎。吾恐世 人见温公辞致警妙。必大悦而深信。其流之弊拨无因果。乃至世善自足。不复知有向上事。则此偈 本以觉人反以误人。不可不闻。 范景仁 景仁自谓吾二十年曾不起一思虑。景仁之为贤者信矣。然二十年之久不生一念。或未易及此。 颜子尚仅三月不违。则三月外容有念生。赵州尚假四十年方成一片。则未成一片时容有念生。如景 仁者得无。粗念虽无。微细思虑潜滋暗发而不自觉欤。吾非轻视景仁。盖恐得少为足而预以自警 也。 衣帛食肉 晦庵先生辟佛。空谷力为辨驳矣。虽然晦庵亦有助佛扬化处。不可不知也。其解孟子曰。 五 十非帛不暖。未五十者不得衣也。七十非肉不饱。未七十者不得食也。夫兽毛蚕口害物伤慈。佛制 也。必五十乃衣帛。则衣帛者鲜矣。食肉者断大慈悲种子。佛制也。必七十乃食肉。则食肉者鲜 矣。今孩提之童固已重裘纯纩卫其形。烹肥割鲜饫其口。曾不待壮。而况老乎。使晦庵之说行。宁 不为佛法少助。咎晦庵者不之察。吾故为阐之。 护法 人知佛法外护付与王臣。而未知僧之当其护者。不可以不慎也。护法有三。一曰兴崇梵刹。二 曰流通大教。三曰奖掖缁流。曷言乎慎也。护刹者。梵刹果尔属。寺产豪强占焉。夺而复之理也。 有如考诸图籍则疑似不明。传之久远则张王互易。以势取之可乎。喜舍名为吉祥地。力不Y而与者 谓之冤业薮。若僧惟劝化有力大人。以恢复旧刹为大功德主。而不思佛固等视众生如罗T罗。殃民 建刹即广逾千顷高凌九霄。旃檀为材珠玉为饰。 佛所悲怜而不喜者也。有过无功。不可不慎。一 也。护教者。其所著述果尔远合佛心。近得经旨。赞叹而传扬之理也。有如外道迂谈胸臆偏见。过 为称誉可乎。若僧惟乞诸名公作序作跋。而不思疑误后学。有过无功。不可不慎。二也。护僧者。 其僧果尔真参真悟。具大知见者。尊而礼之。实心实行。操持敦确者。信而近之理也。有如虚头禅 客。下劣庸流。亦尊之信之可乎。若僧惟亲附贵门。冀其覆庇而绵纩锦绣以裹痈疽。祗益其毒。有 过无功。不可不慎。三也。是则王臣护法而僧坏法也。 悲夫。 答孙无高居士广抑 来问近日持戒颇严。虽小德未尽莹。而大德已无犯。此外更有一二语可为终身之铭者乎。昔子 贡问一言终身。夫子以恕答之。今日戒之一言。铭以终身。罄无不尽。所以者何。良以摄心即是 戒。故若向心地法门中会得。便一切具足。尚何论戒之持与不持。如其不然。须一一依教奉行。经 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定慧者佛之全果也。即定而慧则寂而常照。即慧而定则照而 常寂。常寂常照名常寂光。 而资始于戒。戒之时大矣哉。戒有多种。优婆塞五戒。沙弥十戒。比 丘二百五十戒。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乃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而约其大纲则五戒为根本。儒亦时 言戒。戒虽未备而默与佛制合。子曰君子有三戒。戒色则淫戒所摄。戒斗则杀戒所摄。戒得则盗戒 所摄。淫杀盗三者为戒中之至要。故举要以概其余。而言忠信不及乱。以摄酒妄。亦所以预养此 戒。而弗使之纵也。但儒之戒疏。佛之戒密。佛制杀戒微及蠕。而儒止曰无故杀牛羊犬豕等。不 曰不杀。止曰钓不网戈不宿。 不曰不钓不戈。又极之则。才有忿嫉即杀戒不净。眼取色耳取声即 盗戒不净。隔壁闻钗钏声即淫戒不净。至是则身心俱断。事理双尽矣。今日处家闱中。业公车行。 将有社稷民人之寄。其持戒岂能一一与剃发染衣者例论。则微细条章不能全持未为破戒。惟贵于心 学大头脑处着力。一旦脱然悟去。则咳唾掉臂无不是清净毗尼矣。但不可未得谓得而发狂解。便道 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而堕落魔罗境界耳。果能时时返照。刻刻提撕。向本参念 佛话头上做工夫。 则不惟日后有发明在。即今目前便自得力。日用中有主宰。不随物转。纵居声 色名利之场妻子眷属日夕相接。不妨与世推移。混俗和光。自然出淤泥而不染。是谓尘中大解脱门 也。以此自利。以此利他。何往不善哉。(莲池大师法语毕) 居士分灯录卷上 云间 同郡心空 心岫朱时恩 王元瑞辑 阅维摩诘(释迦会下法王子) 中天竺毗耶离城。有长者名维摩诘。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得无生忍。辨才无碍。游 戏神通。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离。其以方便。现身有疾。广为说法。佛告文殊师利。汝行 诣维摩诘问疾。于是文殊师利与诸菩萨大弟子众。入毗耶离。维摩诘以神力空其室内。除去所有及 诸侍者。惟置一床。 以疾而卧。文殊师利既入其舍。维摩诘言。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 不见相而见。文殊师利言。如是居士。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来者无所从来。 去者无所从去。所可见者更不可见。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三十二菩 萨各各说已。文殊师利问维摩诘。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 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不二法门。说法已竟。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可共见 佛。 即以神力。持诸大众并师子座。置于右掌。往诣佛所。到已着地。稽首佛足。右绕七匝。一 心合掌。在一面立。舍利弗问。汝于何没。而来生此。维摩诘言。汝所得法。有没生乎。舍利弗 言。无没生也。若诸法无没生相。云何问言汝于何没而来生此。舍利弗。没者。为虚诳法。败坏之 相。生者。为虚诳法。相续之相。菩萨虽没不尽。善本虽生。不长诸恶。时佛告舍利弗。有国名妙 喜。佛号无动。是维摩诘于彼国没。而来生此。舍利弗言。未曾有也。世尊。是人乃能舍清净土。 而来乐此多怒害处。维摩诘语。舍利弗。于意云何。日光出时。与冥合乎。答曰。不也。日光出 时。则无众冥。维摩诘言。夫日何故。行阎浮提。答曰。欲以明照。为之除冥。维摩诘言。菩萨如 是。虽生不净佛土。为化众生。不与愚暗而共合也。但灭众生烦恼暗耳。时大众渴仰。欲见妙喜世 界无动如来及其声闻之众。佛告维摩诘。善男子。为此众会现妙喜国无动如来及诸菩萨声闻之众。 众皆欲见。于是维摩诘入于三昧。现神通力。以其右手。断取妙喜世界。置于此处。 时妙喜世 界。于此国所。应饶益其事。讫已还复本处。 赞曰。余观维摩诘。盖毗耶一老居士也。然释迦会中。如文殊师利。舍利弗等。犹且曰。我不 堪任诣彼问疾。曰。彼上人者。难为酬对。抑何门庭。高峻至此。极乎。黄檗云。维摩者。净名 也。净者。性也。名者。相也。性相不异。故号净名。诸大菩萨所表者。人皆有之。不离一心。悟 之则是。似又不劳弹指。直下便是。维摩矣。乃传灯所载。达磨儿孙满天下。其自居士真参实悟 者。数十人外无闻焉。此又何以说欤。白云端云。一个两个百千万。屈指寻文数不办。 暂时留在 暗窗前。明日为君重计算。咄。维摩来也。 傅大士(弥勒化身) 傅大士。讳翕。义乌人。丁丑五月八日。示生于双林乡傅宣慈家。年十六。娶刘氏女。名妙 光。生二子。普建.普成。会有天竺僧嵩头陀曰。我与汝毗婆尸佛所发誓。今兜率宫衣钵现在。何 日当还。因命临水观影。见圆光宝盖。大士笑谓之曰。炉鞴之所多钝铁。良医之门足病人。度生为 急。何思彼乐乎。嵩指松山顶曰。此可栖矣。大士躬耕而居之。尝见释迦.金粟.定光三如来放光 袭其体。大士乃曰。我得首楞严定。 遂舍田宅。因双树而创寺。名曰双林。日尝营作。夜则行 道。复感七佛相随。释迦引前。维摩接后。惟释尊数顾共语。为我补处也。其山顶黄云盘旋若盖。 因号黄云山。梁武帝大通六年正月。大士遣弟子传致书武帝。太乐令何昌以闻。武帝遽遣诏迎。 既至。大士星冠儒履。披法服以见。帝问。佛耶。大士默指冠。问。道耶。又默指履。又问。儒 耶。又默指袈裟。问。从来师事何人。曰。从无所从。来无所来。师事亦尔。一日。武帝于寿光殿 讲金刚经。圣师曰。 大士能耳。帝即请大士。大士才升座。以尺挥案一下。便下座。帝愕然。圣 师曰。陛下还会么。帝曰。不会。圣师曰。大士讲经竟。陈大建元年己丑。有慧和法师。不疾而 终。嵩头陀亦于柯山灵岩寺入灭。大士悬知。曰。嵩公兜率待我。决不可久留也。时四侧花木。方 当秀实。_然枯瘁。四月二十四日示众曰。此身甚可厌恶。众苦所集。须慎三业。精勤六度。若堕 地狱。卒难得脱。常须忏悔。又曰。吾去已。不得移寝床。七日当有法猛上人。持像及钟。来镇于 此。 弟子问。灭后形体若为。曰。山顶焚之。又问。不遂何如。曰。慎勿棺敛。但垒甓作坛。移 尸于上屏风。周绕绛纱覆之。上建浮图。以弥勒像镇之。又问。诸佛灭度。皆说功德。师之发迹。 可得闻乎。曰。我从第四天来。为度汝等。次补释迦。及傅普敏文殊。慧集观音。何昌阿难。同来 赞助故。大品经云。有菩萨从兜率天来。诸根猛利疾。与般若相应。吾身是也。言讫趺坐而终。世 寿七十二。后七日。果有法猛上人。持织成弥勒像及九乳钟来。留镇龛所。须臾不见。 大士心王铭曰。观心王空。玄妙难测。无形无相。有大神力。能灭千灾。成就万德。体性虽空。 能施法则。观之无形。呼之有声。为大法将心戒传经。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 形。心王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了本识心。识心见佛。是 佛是心。是心是佛。念念佛心。佛心念佛。欲得蚤成。戒心自律。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是心 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心性虽空。贪嗔体实。入此法门。端坐成佛。到彼岸已。得 波罗蜜。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晓了识 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非佛莫测。无所堪任。执空滞寂。于此漂沈。诸佛菩萨。非此安心。明 心大士。悟此玄音。身心性妙。用无更改。是故智者。放心自在。莫言心王。空无性体。能使色 身。作邪作正。非有非无。隐显不定。心性离空。能凡能圣。是故相劝。好自防镇。刹那造作。还 复漂沈。清净心智。如世黄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无为法宝。非浅非深。诸佛菩萨。了此本 心。有缘遇者。非去来今。 (偈)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夜夜抱 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o这语声 是。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与龙华三会所说之法。是同。是别。急着眼看。莫待弥勒佛下生。 赞曰。华严会上楼阁门开。兜率 宫中衣钵现在。或携布袋闹市里等个人。或卖笊篱街坊头随缘去。是事且置。o如梁王殿上讲经。杨炫之(初祖达磨法嗣) 期城太守杨炫之。蚤慕佛乘。问初祖达磨曰。西天五印师承为祖。其道如何。祖曰。明佛心 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又问。此外如何。祖曰。须明他心知。其今古不厌有无。于法无取。不 贤不愚。无迷无悟。若能是解。故称为祖。又曰。弟子归心三宝亦有年矣。而智慧昏蒙。尚迷真 理。适听师言。罔知攸措。愿师慈悲。开示宗旨。祖知其恳到。自说偈曰。亦不睹恶而生嫌。亦不 观善而勤措。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躔。 超然名之曰祖。炫之闻偈悲喜交并。曰。愿师久住世间。化导群有。祖曰。吾即逝矣。不可久留。 根性万差。多逢患难。炫之曰。未审何人弟子。为师除得。祖曰。吾以传佛秘密。利益迷途。害彼 自安。必无此理。炫之曰。师若不言。何表通变。观照之力。祖不获已。乃为谶曰。江槎分玉浪。 管炬开金锁。五口相共行。九十无彼我。炫之闻语。莫究其端。默记于怀。礼辞而去。 赞曰。 达磨承记西来意。其别有秘旨。乃考当世提纲第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已。夫克复一贯清净无 为。不无直指。而九年面壁。独称单传。毋乃自立门户。欤噫。是不然。如来灭后。法弱魔强。若 非亲提正印。远禀遗嘱。纵阙里儒童。苦县迦叶。尚不能以菩萨应身。令末法信受。况其下焉者 耶。余观杨炫之。不过一俗汉。而才参达磨。便尔悲喜交并。何见性成佛如斯之易也。今虽去圣时 遥。而本源自性天真佛。人人咸具。独炫之也欤哉。向居士(二祖慧可法嗣)向居士幽栖林野。木食涧饮。北齐天保初。闻二祖慧可盛化。乃致书通好。曰。影繇形起。响 逐声来。弄影劳形。不识形为影本。扬声止响。不知声是响。根除烦恼。而趣涅。喻去形而觅 影。离众生而求佛果。喻默声而寻响。故知迷悟一途。愚智非别。无名作名。因其名则是非生矣。 无理作理。因其理则争论起矣。幻化非真。谁是谁非。虚妄无实。何空何有。将知得无所得。失无 所失。未及造谒。聊申此意。伏望答之。二祖命笔回示曰。备观来意皆如实。真幽之理竟不殊。 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愍此二见之徒辈。申辞措 笔作斯书。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居士捧披祖偈。乃伸礼觐。密承印记。 向居士直捷见谛。暗合孙吴。然非二祖印证。不免天然外道。 赞曰。李通玄长者(华严大士) 长者李通玄。唐宗室子。美髭髯朗眉目。丹唇紫腮。冠桦皮。衣麻衣。长裙博袖。散腰徒跣而 行。每旦服枣十颗。柏叶饼如匕大者一枚。开元七年。太原高仙奴馆之斋中。终日濡毫临纸。未尝 接人。事逾三年。迁马氏古佛堂侧。阅十年。忽负经书而去。行三十里。偶一虎。当途驯伏。玄抚 之曰。吾将著论释华严经。汝能为择栖止处否。即以经囊负其背。随至神福山原。下土龛前蹲驻。 玄取囊置龛。虎摇尾而去。龛广六七肘。玄著论。每夕口出白光代烛。有二女子。布衣白巾。汲水 炷香。食时具膳。斋毕彻去。如是五载。著论已遂。灭迹不见。开元庚辰三月间。一日出山。遇里 人高会。玄就语曰。汝等好住。吾将归矣。众惊异。有送入山者。至龛而谢。遣之。是夕烟云凝 布。岩谷震荡。有二白鹤。翔空哀唳。其余飞走。悲鸣满山。翌日。里人往候。则已端坐示寂矣。 寿九十五。着华严等论。行于世。 赞曰。普庵禅师。尝诵华严论。至达本情亡。知心体合。豁 然大悟。即说偈曰。捏不成团拨不开。何须南岳又天台。六根门首无人用。惹得胡僧特地来。心空 读此偈。不觉失笑。笑个什么。南岳天台。 庞居士(马祖道一法嗣) 庞居士。讳蕴。字道玄。襄阳人。父任衡阳太守。士建庵修行。于宅西数年。全家得道。后舍 庵下旧宅为寺。唐贞元间。用船载家财数万。縻于洞庭湘右罄溺中流。自是生涯惟一叶。士有妻及 一男一女。女名灵照。常鬻竹器。以供朝夕。偈曰。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K头。共说无生 话。时江西有马祖。南岳有石头。士初谒石头。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头以手掩其口。 豁然有省。一日问曰。子见老僧以来。日用事作么生。士曰。若问某甲日用事。直下无开口处。头 曰。知子恁么。方始问子。士遂呈偈曰。日用事无别。惟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朱 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头然之曰。子以缁耶。素耶。士曰。愿从所 慕。遂不剃染。后参马祖。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 道。士于言下顿领玄旨。呈颂曰。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自是机锋 电掣。诸方无御。一日问祖曰。如水无筋骨。能胜万斛舟。此理如何。祖曰。我这里无水亦无舟。 说什么筋骨。又一日问祖曰。不取本来人。请师高着眼。祖直下&&&&。士曰。一种没弦琴。惟师 弹得妙。祖直上&&&&。士作礼。祖归方丈。士随后入。曰。弄巧成拙。后至药山。山问。一乘法 中。还着得这个事么。士曰。只了日求升合。不知还着得这个事么。山曰。居士还见石头。得么。 士曰。拈一放一。不是好手。山曰。老僧住持事多。士便珍重。山曰。拈一放一。是老僧。士曰。 好个一乘问宗。今日失却去也。山曰。是。是。士盘桓既久。遂辞药山。山命十禅客相送。时值雪 下。士指雪曰。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有全禅客曰。落在甚处。士遂与一掌。全曰。也不得草草。 士曰。恁么称禅客。阎罗老子未放汝在。全曰。居士作么生。士又打一掌。曰。眼见如盲。口说如 哑。丹霞天然禅师来访。见灵照洗菜次。霞曰。居士在否。照放下菜篮。叉手而立。又问。居士在 否。照提篮便行。霞遂回。须臾士归。照举前话士曰。丹霞在否。照曰。去也。士曰。赤土涂牛 奶。霞复来。士见霞不起。亦不言。霞竖起拂子。士竖起槌子。霞曰。只恁么。更别有。士曰。这 回见师。不似于前。霞曰。不妨减人声价。士曰。比来折你一下。霞曰。恁么则哑却天然口也。士 曰。你哑繇本分。累我亦哑。霞掷下拂子而去。士召曰。然^梨。然^梨。霞不顾。士曰。不惟患 哑。兼更患聋。又一日。霞访士至门相见。霞问。居士在否。曰。饥不择食。霞曰。庞老在否。 曰。苍天。苍天。便入宅去。霞曰。苍天。苍天。便回。又霞问。昨日相见。何似今日。士曰。如 法举昨日事来。作个宗眼。霞曰。o如宗眼。还着得庞公。么曰。我在你眼里。霞曰。某甲眼窄。 何处安身。曰。是眼何窄。是身何安。霞不顾。士曰。更道一转。便得此话圆。霞亦不顾。士曰。 就中这一句。无人道得。一日。士访霞。向霞前叉手立。少时。便出去。霞不顾。士却来坐。霞却 向士前叉手立。少时。便入方丈。士曰。汝入我出。未有事在。霞曰。这老翁。出出入入。有甚了 期。曰。略无些子慈悲。霞曰。引得个汉到这田地。曰。把什么引。霞拈起士幞头。曰。恰似个老 师僧。士拈幞头安霞头上。曰。恰似个少年俗人。霞应诺三声。士曰。犹有昔时气息在。霞抛下幞 头。曰。大似一个乌纱巾。士亦应诺三声。霞曰。昔时气息争忘得。士弹指三下。曰。动天动地。 又一日。士与霞行次。见一泓水。指曰。得恁么也。还辨不出。霞曰。的个辨不出。士以手戽水。 泼霞三遍。霞曰。莫恁么。莫恁么。士曰。须恁么。须恁么。霞亦戽水泼士。曰。正恁么时。堪作 个甚么。士曰。无物外。霞曰。得便宜者少。士曰。谁是落便宜者。一日。霞见士来。便作走势。 士曰。犹是抛身势。怎生是颦呻势。霞便坐。士以拄杖画地。作七字。霞于下面划个一字。士曰。 因七见一。见一忘七。霞便起去。士曰。更坐少时。尚有第二句在。霞曰。向这里着语。得么。士 遂哭出去。一日到仰山。问。久响仰山。到来为甚却覆。山竖起拂子。士曰。恰是。山曰。是。仰 是覆。士打露柱。曰。虽然无人。也要露柱证明。山掷拂子。曰。若到诸方。一任举似。一日卖笊 篱。下桥吃扑。照见亦去身边卧。士曰。你作甚么。照曰。见爹倒地。特来扶起。士曰。赖是无人 见。士坐次。问照曰。古人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作么生。照曰。老老大大。作个语话。 士曰。你作么生。照曰。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士乃笑。一日庵中独坐蓦地。曰。难。难。 难。十石油麻树上摊。庞婆接声曰。易。易。易。如下眠床脚蹈地。照曰。也不难。也不易。百卓 头上祖师意。士于元和初。方寓襄阳。栖止岩窦时。州牧于E。得居士篇。 深加慕异。乃伺便就 谒。如宿善友。往来无间。士将入灭。谓照曰。幻化无实。随汝所缘。可出视日蚤晚。及午以报。 照出户。遽报曰。日已出矣。而有蚀焉。可试暂观。士曰。有之乎。曰。有之。士避席临窗。照即 登父座。合掌坐亡。士回见笑曰。我女锋捷矣。乃拾薪营后事。于是更延七日。E往问安。士以手 藉E之膝。流_良久。曰。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又说偈曰。空华 落影。阳 翻波。言讫异香满室。端躬若思。E亟追呼。已长往矣。E乃如法茶毗。旋遣使人报诸 妻子。庞婆曰。这愚痴女与无智老汉。不报而去。是可忍也。因往告子。见碑曰。庞公与灵照去 也。子释锄应曰。嗄。良久亦立而亡。母曰。愚子痴一何甚也。亦以焚化。众皆奇之。未几。庞婆 遍诣乡闾。告别归隐。自后沈迹杳然。莫有知其所归者。 珍。沉湘汉而已哉。 赞曰。马驹四脚蹈杀天下。老庞一口 吸尽西江。这两个老汉。把佛祖以来相传家活。荡费无遗。令后代儿孙。一贫如洗。又岂止弃家 又赞曰。洞山价曰。贪嗔痴。太无知。果赖今朝捉得伊。行即打。坐即 槌。分付心王仔细推。无量劫来不解脱。问汝三人知不知。咄。洞山漏逗不少。神鼎N云。贪_痴 实无知。十二时中任从伊。行即住坐即随。分付心王无可为。无量劫来元解脱。何须更问知不知。 咄。神鼎亦漏逗不少。老庞云。莫求佛兮莫求人。但自心里莫贪嗔。贪嗔痴病前顿尽。便是如来的 的亲。咄。庞公漏逗不少。心空云。人即佛兮佛即人。本来何处是贪_。威狞狮子频哮吼。那管如 来亲不亲。咄。心空亦漏逗不少。 三世诸佛出世。历代祖师传心。无非为此一大事因缘。大事 未明。乃至头出头没。轮回尘劫。无有了期者。良繇毒气深入。命根不断耳。庞老子乃释迦佛补处 应身。而一部语录。惟橙叭恕0纬尽H缭啤L安_不肯舍。徒劳读释经。又云。贪_痴病 尽。便是世尊儿。又云。捻取三毒箭。拗折一时空。如是叮咛不一而足。所以者何。三毒尽时。命 根便断。命根若断。便与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同游寂灭性海。圆悟勤公三毒总颂云。妄想浑繇三 个汉。牵拖六道四生中。倏然调伏无功用。端与毗卢性海通。 世间最上事 三界自消亡 恶心满三界 群贼转转多 惟有修道强 蕴空妙德现 口即念弥陀 一尘起万境 若悟无生理 无念是清凉 此即弥陀土 心口相违背 倏忽遍娑婆 色声求佛道 结果尽成魔 何处觅西方 居士又云。 识是不受尘 名为破有王 同居此道场 惭愧好意根 无他尘不加 十方同一等 本来无名字 背却真如智 四性同一舍 总见弥陀佛 说事满天下 何日见弥陀 一念心清净 一土一如来心亦不颠狂 须臾证六度 无自亦无他 常居清净地 此是真如寺 凡夫不入理 终日受艰辛 三身同一室 入理实无多 处处莲花开妙智作心师 动用五种香 此矣真极乐 无自身无垢 知有不能过 旧时恶知识 里有无量寿 心缘世上事 乞钱买瓦木 妄想图名利 如此学道人 一切恶知识 常被有为缚 一花一净土 盖他虚空地 累劫终不至 却被六贼驱 总见阿弥陀 亦是真西方 释迦无量寿心空曰。士大夫高明特达者。或喜谈禅而薄净土。殊不知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也。 庞公掣电之机。诸方畏惮。而吐为诗句。则自性弥佗之旨。又谆谆开示。噫。可以思矣。韩愈 字退之。官刑部侍郎。唐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王公士庶奔走膜拜。腾蹈系路。愈上表极 谏。帝大怒。将抵之死。裴度.崔群请少宽假。乃贬潮州刺史。到潮之初。以表劝帝东封泰山。久 而无报。郁郁不乐。闻大颠禅师道德名重。三以书招。乃至。留数十日。或入定数日方起。愈甚敬 焉。后复造颠之庐访道。一日问。和尚春秋多少。颠提起数珠曰。会么。愈曰。不会。颠曰。昼夜 一百八。愈不晓。次日再来。至门前。见首座。举前话。问。意旨如何。座叩齿三下。及见颠。理 前问。颠亦叩齿三下。愈曰。元来佛法无两般。颠曰。是何道理。愈曰。适来问首座亦如是。颠乃 召。首座问。是汝如此对否。曰。是颠。乃打趁出院。愈一日白颠曰。弟子军州事繁。佛法省要 处。乞师一语。颠良久。愈罔措。时三平为侍者。乃敲禅床三下。颠曰。作么。平曰。先以定动。 后以智?。愈曰。和尚门风高峻。乃于侍者边得个入处。改袁州刺史。留衣二袭而别。答尚书孟简 书称。颠颇聪。明识道理。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虽不尽解其语。要自胸中无滞 碍。以为难得。因与往来。 心空曰。退之。退之。虽不尽解。毕竟谁解。谁不解。崔群(径山法钦禅师法嗣) 崔群。武城人。未冠举进士。累官翰林学士。参径山法钦禅师。问。弟子欲出家。得否。钦 曰。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群于言下有省。唐宪宗朝。出为湖广观察使。才至任。 便访如会禅师。问曰。师以何得会。曰。以见性得。时会方病眼。群曰。既云见性。其奈眼何。会 曰。见性非眼。眼病何害。群稽首称谢。穆宗朝。超拜吏部尚书。封赵公。 置。如何是大丈夫出家事。休。休。大平本是将军致。不许将军见太平。 赞曰。崔赵公且甘贽(南泉普愿禅师法嗣) 池州甘贽行者。一日入南泉设斋。黄檗运为首座。贽请施财。运曰。财法二施。等无差别。贽 曰。恁么道。争消得。某甲?便将出去。须臾复入。曰。请施财。运曰。财法二施。等无差别。贽 乃行?。又一日入寺设粥。仍请南泉念诵。泉乃白椎曰。请大众为狸奴白牯念摩诃般若波罗蜜。贽 拂袖便出。泉粥后问。典座。贽在甚处。座曰。当时便去也。泉乃打破锅子。贽常接待往来。有僧 问曰。行者接待不易。贽曰。譬如喂驴喂马。僧休去。有住庵僧缘化什物。贽曰。有一问。若道 得。即施。乃书心字。问。是甚么字。曰。心字。又问妻。甚么字。妻曰。心字。贽曰。某甲山妻 亦合住。庵僧无语。贽亦无施。又问一僧。甚么处来。曰。沩山来。贽曰。曾有僧问沩山。如何是 西来意。沩山举起拂子。上座作么生会沩山意。曰。借事明心。附物显理。贽曰。且归沩山去好。 岩头在贽家过夏。一日把针次。贽前立头。乃以针作势。贽遂归。着衣拟出。礼谢妻。乃问。翁 作甚么。贽曰。不得说。妻云。有甚事也。要大家知。贽举前话。 妻云。从此三十年后。须知一 度吃水。一度噎杀人。女子闻。乃云。还知尽大地人性命。被_上座针头上。将去也无。 云。甘贽行者机锋不减老庞。而其妻若女。亦仿佛庞婆.灵照。虽然心空要问。行者甚么年中行 道。直饶威音王以前。犹是王老师儿孙。 赞陆亘(南杲法嗣) 陆亘。字景山。吴郡人。官御史大夫。久参南泉。一日问曰。弟子从六合来。彼中还更有身 否。泉曰。分明记取。举似作家。亘又谓泉曰。和尚大不可思议。到处世界皆成就。泉曰。适来总 是大夫分上事。又一日。问泉曰。弟子家内瓶中养一鹅鹅。渐长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毁瓶。不 得损鹅。和尚作何方出得。泉召曰。大夫。亘应诺。泉曰。出也。亘从此开解。一日谓泉曰。弟子 亦薄会佛法。泉便问。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亘曰。寸丝不挂。泉曰。犹是阶下汉。不见道。有道 君王不纳有智之臣。一日泉上堂。亘曰。请和尚为众说法。曰。教老僧作么生说。亘曰。和尚岂无 方便。泉曰。道他欠少什么。亘曰。为什么有六道四生。泉曰。老僧不教他。一日问泉弟子。家中 有一片石。有时坐。有时卧。欲镌作佛。得否。泉曰。得。亘曰。莫不得否。泉曰。不得。亘与泉 见人双陆。拈起骰子。曰。恁么。不恁么。只恁么。信彩去时如何。泉拈起骰子曰。臭骨头十八。 一日谓泉曰。肇法师也甚奇怪。道万物与我同根。天地与我一体。泉指庭前牡丹花曰。大夫。时人 见此一株花。如梦相似。亘罔测。亘又问。天王居何地位。泉曰。若是天王。即非地位。亘曰。弟 子闻说天王是居初地。泉曰。应以天王身得度者。即现天王身而为说法。亘辞。归宣城治所。泉 问。大夫去彼。以何治民。亘曰。以智慧治民。泉曰。恁么即彼处生灵尽遭涂炭去也。泉入宣州。 亘出迎接。指城门曰。人人尽唤作瓮门。未审和尚唤作什么门。泉曰。老僧若道。恐辱大夫风化。 亘曰。忽然贼来时。作么生。泉曰。王老师罪过。亘又问。大悲菩萨用许多手眼。作什么。泉曰。 只如国家。又用大夫作什么。泉迁化。亘闻丧。入寺下祭。却呵呵大笑。院主曰。先师与大夫有师 资之义。何不哭。亘曰。道得即哭。院主无语。亘大哭曰。苍天。苍天。先师去世久矣。 赞 曰。大哉。南泉座下皆英灵。衲子无论赵州.长沙。丛林哮吼。即陆亘大夫一俗汉耳。方且激扬酬 对。针芥相投。洎泉迁化。勘验院主。掣电之机。无惭师友。真龙生龙子。凤出凤雏。此足以志当 年法。道极盛云。白居易(佛光如满禅师法嗣) 白居易。字乐天。官太子少傅。舍宅为香山寺。号香山居士。久参佛光如满。得心法。元和四 年。惟宽至阙。易问曰。既曰禅师。何以说法。宽曰。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 于心为禅。应用者三。其致一也。譬如江湖淮漠。在处立名。名虽不一。水性无二。律即是法。法 不离禅。云何于中妄起分别。曰。既无分别。何以修心。宽曰。心本无伤损。云何要修理。无论垢 与净。一切勿念起。曰。垢即不可念。净无念可乎。宽曰。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金屑虽珍 宝。在眼亦为病。曰。无修无念。又何异凡夫耶。宽曰。凡夫无明。二乘执着。离此二病。是曰真 修。真修者。不得勤。不得忘。勤则近执着。忘即落无明。此为心要云尔。元和十五年。牧杭州。 因入山谒鸟窠道林问曰。禅师住处甚危险。林曰。太守危险尤甚。易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 有。林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林曰。诸恶莫作。众善奉 行。易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林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又以偈问曰。特入 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叩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林答曰。来时无迹去无踪。去 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o此浮生是梦中。易作礼而退。又易尝求心要。于凝禅师得八 言。曰观。曰觉。曰定。曰慧。曰明。曰通。曰济。曰舍。易因广为八渐偈。偈曰。(一观)以心中 眼。观心外相。从何而有。从何而丧。观之又观。则辨真妄。(二觉)惟真常在。为妄所蒙。真妄苟 辨。觉生其中。不离妄有。而得真空。(三定)真若不灭。妄即不起。六根之源。湛如止水。是为禅 定。乃脱生死。(四慧)专之以定。定犹有系。济之以慧。慧则无滞。如珠在盘。盘定珠慧。(五明) 定慧相合。合而后明。照彼万物。物无遁形。如大圆镜。有应无情。(六通)慧至乃明。明则不昧。 明至乃通。通则无碍。无碍者何。变化自在。(七济)通力不常。应念而变。变相非有。随求而见。 是大慈悲。以一济万。(八舍)众苦既济。大悲亦舍。苦既非真。悲亦是假。是故众生。实无度者。 赞曰。乐天参佛光。悟明心地。其机缘莫可考已。乃所至尊宿。若鸟窠辈。乐天莫不向风瞻礼俯 焉。受其钳锤。何以故。其心虚也。虚则明。明则淫房酒肆不离道场。弦管花钿无非佛事。故曰。 达哉。达哉。白乐天。裴休(黄檗希运禅师法嗣) 裴休。字公美。闻喜人。父肃任越州观察使。应三百年谶记。重建龙兴寺大佛殿。休乃笃志内 典。深入法会。儿时与兄弟偕隐昼讲。经夜著书。终年不出户。后登进士。累更内任。尝出刺洪 州。一日。入龙兴寺烧香属。希运初于黄檗山。舍众入寺。混迹劳侣。扫洒殿堂次。主事僧迎休。 休因观壁画。乃问。是何图相。曰。高僧真仪。曰。真仪可观。高僧在什么处。僧皆无对。休曰。 此间有禅人否。曰。近有一僧投寺执役。颇似禅者。曰。速请来。于是遽寻运。休睹之。欣然曰。 休适有一问。诸德吝辞。今请上人代酬一语。运曰。请相公垂问。休即举前问。运高声曰。相公。 休应诺。运曰。在什么处。休当下知旨。如获髻珠。曰。吾师真善知识也。示人克的若是。何汩没 于此乎。寺众愕然。自此延入府署。留之供养。执弟子礼。屡辞不已。复坚请住黄檗山。暇即躬入 山顶谒。或渴闻玄论。即请运入州。大中二年。休镇宛陵。建大禅院。请运说法。以运酷爱旧山。 还以黄檗名之。又迎运至郡。以所解一编示运。运接置于座。略不披阅。良久乃曰。会么。曰。不 会运曰。若便恁么会得。犹较些子。若也形于纸墨。何处更有吾宗。休乃以颂赞曰。自从大士传心 印。额有玄珠七尺身。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M。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华结胜因。拟 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运亦无喜色。但曰。心如大海无边际。口吐红莲养病身。自有一 双无事手。不曾o揖等闲人。一日托一尊佛于运前。胡跪曰。请师安名。运召。斐休。休应诺。运 曰。与汝安名竟。休便礼拜。一日休问曰。 山中四五百人。几人得和尚法。运曰。得者莫测其 数。何故。道在心悟。岂在言说。言说只是化童蒙耳。又问。如何是佛。运曰。即心即佛。无心是 道。不用别求。有求皆苦。设使恒沙劫数。行六度万行。得佛菩提。亦非究竟。何故。为属因缘造 作故。因缘若尽。还归无常。一日。休在大安寺问。诸大德曰罗T罗以何为第一。曰。以密行为第 一。休不肯。乃问。此间有何禅者。时龙牙居遁在后园种菜。遂请来问。罗T罗以何为第一。遁 曰。不知。休便拜。曰。破布裹真珠。休作相六年。次历诸镇节度。居尝不御酒肉。着释氏书数万 言。又亲书大藏经五百函号。 赞曰。黄檗说法。如巨灵抬手。劈破华山。穿临济之大树。织睦 州之蒲鞋。而其绪余。犹能陶铸。裴相国读其传心法要。真一大藏教诠注。不及猗欤。盛哉。李翱(药山惟俨禅师法嗣) 朗州刺史。李翱久向药山玄化。屡请不起。乃躬入山谒之。山执经卷不顾。侍者曰。太守在 此。翱性褊急。乃曰。见面不如闻名。山呼。太守。翱应诺。山曰。何得贵耳贱目。翱拱手谢之。 问曰。如何是道。山以手指上下。曰。会么。曰。不会。曰。云在天水在瓶。翱乃忻惬作礼。而述 偈曰。炼得身形是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又问。如何是戒定 慧。曰。贫道这里无此闲家具。翱莫测玄旨。山曰。太守欲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 底行。闺合中物。舍不得便为渗漏。山一夜登山经行。忽云开见月。大笑一声。应澧阳东九十许 里。明晨迭相推问。直至药山徒众。曰。昨夜和尚山顶大笑。翱赠诗曰。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 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翱尝问僧。马大师有什么言教。僧曰。大师或说即 心即佛。或说非心非佛。翱曰。总过这边。一日问智藏。马大师有什么言教。藏呼李翱。翱应诺。 藏曰。鼓角动也。问鹅湖。大悲用千手眼作么。湖曰。今上用公作么。有一僧乞置塔。翱问曰。教 中不许将尸塔下过。又作么生。僧无对。僧却问湖。湖曰。他得大阐提。 凿一穿凿看。赞曰。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李刺史还会么。会则踏倒须弥。掀翻大海。未为分外。其或未然。且向葛藤窠里。穿于E(药山法嗣) 于E。字允元。代人参紫玉山道通。问。如何是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通曰。于E这 客作汉。问。恁么事作么。E当时失色。通乃指曰。这个便是漂堕罗刹鬼国。E闻信受。又问。如 何是佛。通唤。相公。E应诺。通曰。更莫别求。药山俨闻通答E问佛话。乃曰。噫。可惜于家 汉。生埋向紫玉山中。E闻即谒俨。俨曰。闻相公在紫玉山中大作佛事。是否。曰。不敢。承闻和 尚有语相救。今日特来。俨曰。有疑但问。E曰。如何是佛。俨召于E。E应诺。俨曰。是甚么。 E于此有省。后得庞蕴篇。深加慕异。乃伺便就谒。如宿善友。往来无间。 快须笙鼓锷邸0兹仗舻贫链舜省 赞曰。庞居士曰。 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庞居士且置。如何是空诸所有。会得许汝与于E同参。其或未然。王敬初(沩山灵v禅师法嗣) 常侍王敬初。初见睦州道明。一日明问曰。今日何故入院。迟曰。看打吕础C髟弧H舜隆 马打隆T弧H舜隆C髟弧H死础T弧@АC髟弧B砝础T弧@АC髟弧B吨础3蹉 然。归至私第。中夜忽然有省。明日见明曰。某甲会得昨日事也。明曰。露柱困么。曰。困。明遂 许之。后得法于沩山灵v。一日视事次。米和尚至。初举笔示之。米曰。还判得虚空否。初掷笔入 宅。更不复出。米致疑明日。凭鼓山供养。主入探其意。米亦随至。潜在屏蔽间。侦伺供养。主才 坐。问曰。昨日米和尚有甚么言句。便不相见。初曰。师子咬人。韩G逐块。米闻此语即省前谬。 遽出。朗笑曰。我会也。我会也。初曰。会即不无。你试道看。米曰。请常侍举。初乃竖起一只 箸。米曰。这野狐精。初曰。这汉澈也。尝问一僧。一切众生还有佛性也无。曰。有。初指壁上画 狗子曰。这个还有也无。僧无对。初自代曰。看咬着汝无。等密受马祖心印。尝谒初。既退将出 门。初后呼之曰。和尚。等回顾。初敲柱三下。等以手作圆相。复三拨之便行。尝与临济到僧堂。 问。这一堂僧还看经么。济曰。不看经。曰。还习禅么。济曰。不习禅。曰。既不看经。又不习 禅。毕竟作个甚么。济曰。总教伊成佛作祖去。初曰。金屑虽贵。落眼成翳。济曰。我将谓是个俗 汉。有僧从沩山来。初问。山头老汉有何言句。曰。人问如何是西来意。和尚竖起拂子。初曰。山 中如何领解。曰。山中商量。即色明心。附物显理。初曰。会便会着。甚死急汝。速去。我有书与 老师。僧驰回。拆见画一圆相。于中书个日字。山呵呵大笑曰。谁知五千里外。有个知音。仰山 曰。也只未在。曰。子又作么。仰于地上作一圆相。书个日字。以脚抹之而去。 子敬初圆相。即此样。无他样。 赞曰。沩山拂陈操(睦州道明禅师法嗣) 陈操。尚书。参睦州悟旨。凡见一僧来。先请斋。衬钱三百。须是勘辨。一日。云门到相看。 便问。儒书中即不问。三乘十二分教自有座主。作么生是衲僧家行脚事。门曰。尚书曾问几人。操 曰。即今问上座。门曰。即今且置。作么生是教意。操曰。黄卷赤轴。门曰。这个是文字语言。作 么生是教意。操曰。口欲谈而辞丧。心欲缘而虑亡。门曰。口欲谈而辞丧。为对有言。心欲缘而虑 亡。为对妄想。作么生是教意。操无语。门曰。见说尚书看法华经是否。操曰。是。门曰。经中 道。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且道非非想天。即今有几人退位。操又无语。门曰。尚书 且莫草草。师僧抛却三经五论。来入丛林。十年二十年尚自不奈何。尚书又争得会。操礼拜曰。某 甲罪过。一日操与僧斋次。拈起糊饼问僧。江西湖南。还有这个么。僧曰。尚书适来吃什么。操 曰。敲钟谢响。又一日斋僧次。躬行饼。僧展手接。操乃缩手。僧无语。操曰。果然。果然。异日 问僧曰。有个事与上座商量。得么。僧曰。合取狗口。操自挝曰。操罪过。僧曰。知过必改。操 曰。恁么。即乞上座口。吃饭又斋僧。自行食次。曰。上座施食。僧曰。三德六味。操曰。错。僧 无对。又与寮属登楼望。见数僧来。一官人曰。来者总是禅僧。操曰。不是。曰。焉知不是。操 曰。待近来。与你勘过。僧至楼前。操蓦召曰。上座。僧皆回顾。操谓诸官曰。不信道。惟有云门 一人他勘不得。他参见睦州来。一日操去看资福。福见来。便画一圆相。操曰。弟子恁么来蚤。是 不着便。那堪更画一圆相。福于中着一点。操曰。 将谓是番舶主。福便掩却方丈门。一日操问睦 州。和尚看甚么经。曰金刚经。操曰。六朝翻译。此当第几州。举起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 影。操问洞山价。五十二位菩萨中。为甚不见妙觉。价曰。尚书亲见妙觉。太原孚上座归维扬。操 留在宅。供养一日。谓操曰。来日讲一遍大涅经。报答尚书。操致斋毕。孚遂升座。良久。挥尺 一下。曰。如是我闻。乃召尚书。操应诺。孚曰。一时佛在。便脱去。操尝与禅者颂曰。禅者有玄 机。玄机是复非。欲了机前旨。咸于句下违。 赞曰。不是陈操勘不得云门。云门话堕也不知。陆希声(仰山慧寂禅师法嗣) 陆希声相公。欲谒仰山慧寂。先作此○圆相封呈。山开封。即于相下面书曰。不思而知。落第 二头。思而知之。落第三首。遂封回。声见。即入山。山乃门迎。声才入门。便问。三门俱开。从 何门入山。曰。从信门入。声至法堂。又问。不出魔界。便入佛界时如何。山以拂子倒点三下。声 便设礼。又问。和尚还持戒否。曰。不持戒。曰。还坐禅否。曰。不坐禅。声良久。山曰。会么。 曰。不会。山曰。听老僧一颂。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头边。山却问声。 承闻相公看经。得悟是否。曰。弟子因看涅经有云。不断烦恼而入涅。得个安乐处。山竖起拂 子。曰。o如这个。作么生入。曰。入之一字。也不消得。山曰。入之一字。不为相公。声便起 去。 赞曰。仰山小释迦。却被陆希声俗汉一拶拶倒。没处去。乃云。入之一字。不为相公。 咦。还会也么。既不为相公。为什么人不见道。酽茶三两碗。意在头边参。张拙(石霜庆诸禅师法嗣) 张拙。秀才。参智藏。问曰。山河大地。是有是无。三世诸佛。是有是无。藏曰。有。拙曰。 错。藏曰。先辈曾参见什么人来。拙曰。参见径山和尚来。某甲凡有所问话。径山皆言无。藏曰。 先辈有何眷属。拙曰。有一山妻。两个痴顽。又问。径山有甚眷属。拙曰。径山古佛和尚。莫谤渠 好。藏曰。待先辈得似径山时。一切言无。拙俯首而已。时石霜庆诸置枯木堂。齐己。贯休.泰布 衲等。以诗笔为佛事。惟泰布衲悟心入祖师图。拙偶与三僧道话。曰。三师中。何不选一人为长 老。意少。石霜不善诗笔。泰曰。先辈失言也。堂头和尚肉身菩萨。会下一千五百人。如我辈者。 七百余人。如九峰云盖.大光.覆船.涌泉等诸大宗师。皆在参学位中。胜我辈者七百余人。拙愧 服。同上拜见。霜问。先辈何姓。曰。姓张名拙。霜曰。觅巧了不可得。拙自何来。拙有省。乃献 诗曰。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 趣向真如亦是邪。随顺众缘无挂碍。涅生死是空华。 赞曰。一念不生全体现。太巧生。六根 才动被云遮。太拙生。觅巧了不可得。拙自何来。咄。咄。没处去。没处去。作这个语话。王延彬(长庆慧棱禅师法嗣) 太傅王延彬。一日入招庆佛殿。指钵盂问。殿主。这个是甚么钵。曰。药师钵。彬曰。只闻有 降龙钵。曰。待有龙即降。曰。忽遇云?浪来时。作么生。曰。他亦不顾。彬曰。话堕也。长庆 谓彬曰。雪峰竖拂子示僧。其僧便出去。若据此僧。合唤转痛与一顿。彬曰。是甚么心行。庆曰。 洎合放过。一日入招庆煎茶。朗上座为明招把铫。忽翻茶铫。彬曰。茶炉下是甚么。朗曰。捧炉 神。彬曰。既是捧炉神。为什么翻却茶铫。朗曰。仕官千日。失在一朝。彬拂袖便出。招曰。朗上 座吃招庆饭。却向外边打野z。朗曰。上座作么生。招曰。非人得其便。又入院。见方丈门闭。问 演侍者。敢道大师在否。演曰。有人敢道大师不在否。又问北院古人曰。普现色身。遍行三昧。佛 法为甚。不到北俱卢州。曰。只为遍行。所以不到。明招在。招庆因普请。至彬宅取木佛。彬问大 众曰。忽遇丹霞。又作么生。众无语。招当时提起。向顶上曰。也要分付着人。一日彬请玄沙师备 禅师登楼。先语客司曰。待我引大师到楼前。汝便舁却梯。客司禀旨。彬曰。请大师登楼。沙视 楼。复视其人。乃曰。佛法不是这个道理。 合赞曰。西来大法。六代传衣。五灯分焰。如师子 王吼。而百兽脑裂。如白泽图悬。而群妖影遁。至今阅其语要。未尝不恨予生之晚。无繇亲炙参承 也。乃当时若裴相国.陈尚书.李刺史.王常侍.王太傅.张秀才辈。皆能除我慢礼知识。以印明 此一大事。虽去圣时遥。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今何如哉。吾不能无望于同志者。王随(首山省念禅师法嗣) 丞相王随。字子正。河南人。居尝慕裴休之为人。参首山念禅师。得言外之旨。以御史中丞。 出镇钱塘。住兴教寺。谒洪寿禅师至湖上。去驺从。独步登寝堂。寿方负暄。拥毳自若。忽见之。 问曰。官人何姓。曰。姓王名随。寿推蒲团。席地与坐语笑。终日而去。门人谏曰。彼王臣来。奈 何不为礼。此一众所系。非细事也。他日随复来。寺众横撞大钟。万指出迎。而寿前趋。立于松 下。随望见出。舆握其手。曰。何不如前日相见。而遽为此礼数耶。寿顾左右。且行且言曰。中丞 即得。奈知事嗔何。随愈重之。自是履践益深。竟明大法。与杨大年俱号参禅者。先是大年编次传 灯录三十卷。随去其繁。为十五卷。名玉英集。临终书偈曰。画堂灯已灭。弹指向谁说。去住本寻 常。春风扫残雪。 赞曰。王公参首山。发明心地。且置是事迹。其去驺从候兴教。席地笑语。 王臣耶。野僧耶。吾不知其为谁。杨亿(广慧元琏禅师法嗣) 杨亿。字大年。建州人。官翰林学士。幼举神童。及壮。负才名而未知有佛。一日过同僚。见 读金刚经。笑且罪之。彼读自若。亿疑曰。此岂出孔孟之右乎。何佞甚。因阅数板懵然。乃稍敬 信。后会翰林李维勉。令参问。及繇秘书监。出守汝州。首谒广慧元琏。亿问。布鼓当轩击。谁是 知音者。琏曰。来风深辨。亿曰。恁么则禅客相逢。o弹指也。琏曰。君子可入。亿应诺诺。琏 曰。草贼大败。夜话次。琏曰。秘蓝曾与甚人道话来。亿曰。某曾问云门谅。监寺两个大虫相咬时 如何。谅曰。一合相。某曰。我只管看。未审恁么道。还得么。琏曰。这里则不然。亿曰。请和尚 别一转语。琏以手作拽鼻孔势。曰。这畜生更 跳在。亿于言下知有。遂酬酢达旦。自是咨询经于 半载。碍膺之物。ト欢汀S匈试弧0私悄ヅ炭绽镒摺=鹈ψ颖渥鞴贰D庥肀倍凡亍Sπ 合掌南辰后。尝问琏曰。承和尚有言。一切罪业皆因财宝所生。劝人疏于财利。况南阎浮提众生以 财为命。邦国以财聚人。教中有财法二施。何得劝人疏财乎。琏曰。幡竿尖上铁龙头。 亿曰。海 坛马子似驴大。琏曰。楚鸡不是丹山凤。亿曰。佛灭二千岁。比丘少惭愧。又问琏曰。天上无弥 勒。地下无弥勒。未审在甚么处。琏曰。敲砖打瓦。亿置一百问请益。琏一一答之。慈明既受大法 于汾阳。辞去。依唐明嵩。嵩曰。杨大年内翰知见高。入道稳实。子不可不见。明乃往见亿。亿 曰。对面不相识。千里却同风。明曰。近奉山门请。亿曰。真个脱空。明曰。前月离唐明。亿曰。 适来悔相问。明曰。作家。亿便喝。明曰。恰是。亿复喝。明以手划一划。亿吐舌。曰。真是龙 象。明曰。是何言欤。亿唤客司点茶来。曰。元来是屋里人。明曰。也不消得茶罢。亿又问。如何 是上座为人一句。明曰。切。亿曰。与么则长裙新妇拖泥走。明曰。谁得似内翰。亿曰。作家。作 家。明曰。放内翰二十棒。亿拊膝曰。这里是什么处所。明拍掌曰。也不得放过。亿大笑。又问。 记得唐明悟时因缘否。明曰。唐明问首山佛法大意。山曰。楚王城畔。汝水东流。亿曰。只如此 语。意旨如何。明曰。水上挂灯隆T弧S朊丛蚬赂汗湃巳ァC髟弧D诤惨稍虮鸩巍T弧H畔后 跳上天。明曰。一任 跳。亿乃又笑。馆于斋中。日夕质疑智证。闻所未闻。恨相见之晚。久之 辞。还河东。亿曰。有一语寄唐明。明曰。明月照见夜行人。曰。却不相当。明曰。更深犹自可。 午后更愁人。曰。开宝寺前金刚。近日因什么汗出。明曰。知曰。上座临行。岂无为人句。明曰。 重叠关山路。曰。与么则随上座去也。明嘘一声。亿曰。真师子儿。大师子吼。明曰。放去又收 来。曰。适来失脚踏倒。又得家童扶起。明曰。有甚么了期。亿大笑。亿及李遵勖尝与嵩问答。 问。弥陀演化于西方。达磨传心于东土。胡来汉现。水到渠成。五岳镇静以峥嵘。百谷朝宗而浩 渺。一灵之性。托境现形。三有之中。凭何立命。嵩曰。仙人无妇。玉女无夫。亿曰。尼剃头不复 生子。嵩曰。陕府铁牛能哮吼。嘉州大像念摩诃。勖曰。侧跳上山巅。嵩曰。骑牛不着靴。广慧。 琏曰。进象倒戈。汾阳昭曰。端身裂面破(妙喜曰。月下看弄雪师子)问。玄沙不出岭。保寿不渡 河。善财参知识五十三员。慧远结黑白一十八士。雪峰三度上投子。智者九旬讲法华。这六个汉为 复野干鸣。为复师子吼。速道。速道。嵩曰。水急鱼行涩。峰高鸟不栖。亿曰。泗州大圣。嵩曰。 土上加泥更一重。勖曰。舌上覆金钱。嵩曰。半夜歌乐动。谁人得知音。琏曰。歌谣满路人皆望。 昭曰。看壁画人笑。(妙喜曰。野犴鸣师子吼。)问。风穴提印。南院传衣。昭公演化于西河。嵩师 领徒于并垒。南宗之旨。北土大兴。且道二师。承谁恩力。嵩曰。不入莲池浴。懒向雪山游。亿 曰。清凉山里万菩萨。嵩曰。维摩会中诸圣集。勖曰。背负干薪遭野火。嵩曰。口是祸门。琏曰。 藏头白。海头黑。昭曰。告天手捺地嘘嘘。(妙喜曰。胡狲骑鳖背。)问。忉利透日月之上。四禅无 风火之灾。三交驾铁牛之车。临汝握全提之印。猕猴有一面古镜。狸奴有万里神光。直下承当是何 人也。嵩曰。朝看东南。暮看西北。亿曰。狸奴白牯却知有。嵩曰。淹杀冢头蒿。勖曰。月里煮油 铛。嵩曰。石人腰带广。琏曰。陈蒲鞋周金刚。昭曰。直裰又逢胡钉铰。(妙喜曰。小出大遇。)问 [○@尾]。一切诸佛尽在里许。动即丧身失命。&&&&着两头俱瞎。拟议之时千山万水。直下会得。 也是炭库里坐地。有不惜眉毛者。通个消息来。嵩曰。百杂碎。亿曰。平生不妄语。嵩曰。也要道 过。勖曰。出穴兔遭I。嵩曰。东西无滞碍。南北得自繇。琏曰。振锡下泥犁。昭曰。穿山透石 壁。鼻孔血淋淋。(妙喜曰。自作自受。)嵩复有颂曰。一言才出彻龙庭。搅动须弥帝释惊。三世诸 佛齐坐了。杖头傀儡弄双睛。亿答。今年桃李味甘香。一颗千金买得尝。贮药葫芦拖鼠尾。穴门小 窄转离藏。嵩又答。千年桃核未闻香。几度逢春难得尝。灵龟曳尾除踪迹。沙中抱子更难藏。亿又 答。五台山里有文殊。罗汉天台洞里居。为问子湖一只狗。何如兴化一头驴。嵩又答。忽闻师子 吼。引出象王威。把定圣凡路。谁人敢扬眉。拟议尘沙劫。动念隔千岐。瞬目他方去。蚤已着灰 泥。亿再答。蜘蛛网中坐。虫儿不敢过。昨夜三更雪。百鸟尽遭饿。果熟树枝垂。鹅肥甑u破。借 问末山尼。何如刘铁磨。嵩再答。山高人难上。海深不见底。樵父漫蹋鞋。渔父休夸水。言却超百 亿。收来维摩诘。若觅同道人。旷劫不相识。嵩作宗本颂。左顾右&&&&。黄昏莽卤。展手回来。 蚤是彰露。且道作么生是彰露底句。亿曰。正杀人时 出头。嵩曰。两脚捎空手又胸。勖曰。左须 右发隐文章。嵩曰。名利已彰天下去。丫头女子倒骑牛。复曰。维摩一默文殊赞善。若遇老僧在 彼。各与三十棒。且道这二老汉过在什么处。亿曰。头破作七分。如阿梨树枝。嵩曰。迦叶不擎 拳。阿难不合掌。勖曰。似犊牛儿未用角时。嵩曰。忙屈拳打令。复曰。教有明。文佛身充满于法 界。老僧今日充满于法界。侍郎即今在什么处。亿曰。布裙一截泥。露出膝盖子。嵩曰。宽口布裤 三尺杖。勖曰。河水一担直三文。嵩曰。只见鼻头津。不见顶后湿。亿因微恙。问环大师曰。某今 日违和。大师慈悲。如何医疗。环曰。丁香汤一碗。亿便作吐势。环曰。恩爱成烦恼。环为煎药 次。亿叫曰。有贼。环下药于亿前。叉手侧立。亿瞠目视之。曰。少丛林汉。环拂袖而出。又一日 问曰。某四大将欲离散。大师如何相救。环乃捶胸三下。亿曰。赖遇作家。环曰。几年学佛法。俗 气犹未除。亿曰。祸不单行。环作嘘嘘声。亿书偈遗勖曰。沤生与沤灭。二法本来齐。欲识真归 处。赵州东院西。勖一见遂曰。泰山庙里卖纸钱。即至。亿已逝矣。 在舌头上。 赞曰。杨文公.李文和。 与嵩和尚问答机缘。且道是何曲调。会则如龙得水。似虎靠山。不会则打折驴腰。何以故。开口不曾会(雪窦重显禅师法嗣) 曾会。字宗元。官翰林学士。幼与重显同舍。及冠异途。天禧间。值于淮甸。会将中庸.大 学。参以楞严符宗门语句质显。显曰。这个尚不与教乘合。况中庸.大学耶。学士须直捷理会。乃 弹指一下。曰。但恁么荐取。会于言下领旨。会守四明。以书币迎显补雪窦。既至。会曰。会近与 清长老商量。赵州勘婆子话未审端的。有勘破处也无。显曰。清长老道个甚么。会曰。又与么去 也。显曰。清长老且放过一着。学士还知天下衲僧。出这婆子圈?不得么。会曰。 这里别有个道 处。赵州若不勘破婆子。一生受屈。显曰。勘破了也。会大笑。 赞曰。赵州勘破婆子。宗元勘 破赵州。雪窦勘破宗元。心空又勘破雪窦。且道那一个勘破是的。弹指一下。云。但恁么荐取。李遵勖(谷隐聪禅师法嗣) 驸马都尉李遵勖。谒蕴聪禅师。问出家事。聪举崔赵公问径山钦。弟子出家得否。钦曰。出家 是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以此公案答之。勖于言下大悟。作偈曰。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 便判。后以此偈寄发运朱正辞。时许式亦漕淮南。辞请共和之。曰。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 判。辞曰。雨催樵子还家。式曰。风送渔舟到岸。又请浮山法远和。曰。参禅须是铁汉。着手心头 便判。通身虽是眼睛。也待红炉再煅。锄触树迷封。豫让藏身吞炭。鹭飞影落秋江。风送芦花两 岸。勖寻复自和。曰。参禅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趣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一日与坚上 座送别。勖问。近离上党。得届中都。方接麈谈。遽回虎锡。指云屏之翠峤。访雪岭之清流。未审 此处彼处的的事作么生。坚曰。利剑拂开天地静。霜刀才举斗牛寒。勖曰。恰值今日耳聩。坚曰。 一箭落双雕。勖曰。上座为甚么着草鞋睡。坚以衣袖一拂。勖低头曰。今日可谓降伏也。坚曰。普 化出僧堂。慈明馆于杨亿斋中。日夕质疑智证。一日亿朝中见勖。曰。近得一道人。真西河师子。 勖曰。我以拘文。不能就谒。奈何。亿归。语明曰。李公佛法中人。闻道风远至。有愿见之心。政 以法不得与。侍从过从。明于是黎明谒勖。勖阅谒。使童子问曰。道得。即与上座相见。明曰。今 日特来相看。又令童子曰。碑文刊白字。当道种青松。明曰。不因今日节。余日定难逢。童子又出 曰。都尉言与么。则与上座相见也去。明曰。脚头脚底。勖乃出坐定。问曰。我闻西河有金毛师 子。是否。明曰。什么处得此消息。勖便喝。明曰。野干鸣。勖又喝。明曰。恰是。勖大笑。既辞 去。勖问。如何是上座临行一句。明曰。好将息。曰。何异诸方。明曰。都尉又作么生。曰。放上 座二十棒。明曰。专为流通。勖又喝。明曰。瞎。曰。好去。明曰。诺。诺。明自是往来杨李之 门。以法为友。后还唐明。勖遣两僧讯问。明于书尾画双足。写来僧名以寄之。勖作偈曰。黑毫千 里余。金椁示双趺。人天浑莫测。珍重赤须胡.亿尝问。释迦六年苦行。成得甚么边事。勖曰。担 折知柴重。宝元戊寅。遣使邀明。曰。海内法友。惟师与杨大年。大年弃我而先。仆年来顿觉衰 落。忍死以一见公。明恻然。舟而东下。抵京与勖会。月余而勖果殁。殁时。膈胃燥热。有尼道坚 谓曰。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都尉切宜照管主人公。勖曰。大师与我煎一服药来。坚无语。勖 曰。这师姑药也不会煎得。乃画一圆相。又作偈献明曰。世界无依。山河匪碍。大海微尘。须弥纳 芥。拈起幞头。解下腰带。若觅死生。问取皮袋。明曰。如何是本来佛性。曰。今日热如昨日。随 声便问明。临行一句作么生。明曰。本来无 无佛处作佛。于是泊然而逝。 碍。随处任方圆。曰。昨来困倦。更不答话。明曰。 赞曰。无孔笛子撞着毡拍板。许式(洞山晓聪禅师法嗣) 太守许式。参晓聪得正法眼。聪尝自植松。式以诗赠曰。语言全不滞。高蹑祖师踪。夜坐连云 石。春栽带雨松。鉴分金殿影。山答月楼钟。有问西来意。虚堂对远峰。一日与泐潭澄上蓝溥坐 次。澄曰。闻郎中道。夜坐连云石。春栽带雨松。当时答洞山甚么话。式曰。今日放衙蚤。澄曰。 闻答泗州大圣在扬州出现底是否。式曰。别点茶来。澄曰。名不虚传。式曰。和尚蚤晚回山。澄 曰。今日被上蓝&&&&破。溥便喝。澄曰。须是你始得。式曰。不奈船何。打破戽斗。式漕西蜀 时。道经汝阳。谒广慧琏。琏接见于佛前。式曰。先拜佛。先拜长老。琏曰。虾蟆吞大虫。式曰。 恁么则总不拜去也。琏曰。运使话堕。式曰。许长老具一只眼。琏以衣袖便拂。式曰。今日看破。 便礼拜。式入上蓝僧堂。问首座。年多少。曰。六十八。曰。僧腊多少。曰。四十七夏。式曰。圣 僧得几夏。曰。与虚空齐受戒。式拍板头曰。下官吃饭。不似首座吃盐多。 赞曰。夜坐连云 石。春栽带雨松。坐是谁坐。栽是谁栽。道得许你亲见洞山来。道不得亦许伊具一只眼。夏竦(谷隐聪禅师法嗣) (夏竦。立朝事业。史多遗议。顾晚年悟道。圣人不弃又何疑) 夏竦。字子乔。德安人。契机谷隐。一日上蓝溥至。竦问。百骸溃散时。那个是长老自家的。 溥曰。前月二十离蕲阳。溥却问。竦百骸溃散时。那个是相公自家的。竦便喝。溥曰。喝则不无。 毕竟那个是相公自家的。竦对以偈曰。休认风前第一机。太虚何处着思维。山僧若要通消息。万里 无云月上时。溥曰。也是弄精魂。 赞曰。万里无云月上时。且道是第几机。第二第三落七落 八。总不与么咄。休认着。认着依前还不是。范仲淹(琅慧觉禅师法嗣) 范仲淹。字希文。吴郡人。宋仁宗朝。累官枢密参知政事。守吴日。琅e慧觉禅师来谒。留数 日。淹于言下知归。赠觉偈曰。连朝共话释疑团。岂谓浮生半日闲。直欲与师闲到老。尽收识性入 玄关。淹尝宣抚河东宿保德传舍。获故经一卷。名十六罗汉因果颂。藏经所未录。淹为之叙曰。此 颂文一尊者。七首皆悟本成佛之言。予读之。一颂一悟。方知人世有无边圣法。大藏遗落其文。因 以付沙门慧础Y滦杏谑馈F鹁由崛艘ā3⒉畏ㄑ畚虻馈S胙臀娼弧A僦杖铡O纫允质楸 淹。淹驰至。恸哭之。洙张目曰。已与公别。何用复来。且死生常理。希文岂不晓乎。言讫端坐而 逝。淹幼时读书长白山中。一日于寺中得窖金。覆之不取。及贵。语僧出金修寺。生平行业。j耀 史册。卒谥文正。追封楚国公。尹洙 字师鲁。谪居大梁。时与法眼禅师游。一日谓眼曰。洙迩来。颇以退静为得。眼曰。曷若退静 两忘。洙即有省。临终日。手书别范文正公。适朱从事炎至。洙谓炎曰。吾素学佛于禅师法眼者。 乃今资此也。朱炎 真宗时为节度判官。久读海眼。未知趣入。一日问讲僧义江曰。此身死后。此心何在。江曰。 此身未死。此心何在。炎契旨。述偈曰。四大不须先后觉。六根还向用时空。难将语默呈师也。只 在寻常默语中。江曰。更须吐却。晁迥 字明远。清丰人。历事三朝。以太子少保致仕。卒年八十四。谥文元。当弱冠时。遇高士刘惟 一。访以生灭之事。一曰。人常不死。迥骇之。一曰。形死性不灭。迥始悟其说。自是留意禅观。 尝有诗曰。炼矿成金得宝珍。炼情成性得天真。相逢此理交谈者。千百人中无一人。又尝曰。予观 宝积经中末后云。若彼比丘。于一切法。但取一行。极随顺者。所谓无生。是谓禅行。予详此语。 若有灼然明禅理而学佛者。止用此一科足矣。迥谢政后。燕居独处道院。不治他务。 戒家人无 辄。有请子宗悫擢.进士易章服诣谢。迥亦不顾。晚年尚读坛经。其七世孙见其后题云。时年八十 一。第十六次看过。李沆 字太初。真宗时拜相。卒谥文靖。居尝端默寡言。深通释典。尤厌荣利。家人以所居第湫隘劝 治之。沆曰。身食厚禄时。有横赐计亦可治。但念内典。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 足耶。堂下花槛欹损。经岁不问。有请之者。曰。岂以此故。动吾一念哉。临终盛暑。停尸七日。 颜色不变。吐香如莲花。杜衍 字世昌。山阴人。庆历中。为相封祁国公。与张方平皆致。政居睢阳。里巷相往来。衍每笑安 道佞佛。对宾客必以此嘲之。方平但笑而已。有朱承事者。以医学游二公间。常谓平曰。杜公天下 伟人。惜未知此事。公有力。盍不劝发之。平曰。君与此老缘熟胜我。我止能助之耳。一日衍召朱 切脉甚急。朱谓使者曰。汝先往白相公。但云。看楞严经未了。使者如所告驰白。衍默然久之。乃 至。衍隐几。揖令坐。徐曰。老夫以君疏通解事。不意近亦例`茸如。所谓楞严者何等语。乃尔耽 着。圣人微言。无出孔孟。舍此而取彼。是大惑也。朱曰。相公未读此经。何以知不及孔孟。以某 观之。似过之也。袖中出其首卷曰。相公试阅之。炫取默观。不觉终轴。忽起大惊曰。世间何从有 此书耶。遣使尽持其余来遍读之。捉朱手曰。君真我知识。安道知之久。而不以告我何哉。即命驾 见平。叙其事。平曰。譬如人失物。忽已寻得。但当喜其得之而已。不可追悔其得之蚤晚也。仆非 不相告。以公与朱君缘熟。故遣之耳。虽佛祖化人。亦必藉同事也。衍大悦。张方平 字安道。号乐全。宋城人。官太子少师。谥文定。以广大心为清净觉。庆历中。尝为滁州守。 游琅山。抵藏院。偶见楞伽经。取视之。忽感悟前身事。入手协然如获旧物。开卷未终。夙障冰 解。细视笔画。手迹宛然。读至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遂明己见。偈曰。一念在生灭。千机缚 有无。神锋轻举处。透出走盘珠。暮年以此经授苏轼。且以钱三十万使印施江淮间。轼乃为书而刻 之。王安石尝问平曰。孔子去世百年而有孟子。后绝无人。何也。平曰。岂无人。亦有过之者。 曰。谁。曰。南岳让.嵩山圭.马祖.石头.丹霞.无业.雪峰.岩头。若此类是也。安石闻举。 意不甚解。乃问曰。何谓也。平曰。儒门淡薄。收拾不住。尽归释氏矣。安石欣然叹服。后举似张 无尽。无尽抚几曰。达人之论也。 赞曰。史称范公。宋朝人物。第一及考。其参慧觉。有尽收 识性入玄关之句。自非禅学精深。何以解行卓绝乃尔。孟轲氏云。有本者。如是予。亦云。但得 本。莫愁末。又曰。向上一着。其知有此事者。宋以后。出自宰官。居士为多。如晁文元.李文 靖.杜祁公.张文定。辈虽师承印证。考据无从。然皆见地高明。履践真确。有古尊宿遗风。因各 附录之。以为宗乘之一助云。杨杰(天衣义怀禅师法嗣) 杨杰。字次公。无为人。号无为居士。少年登科。官尚书。主客郎中。提点两淅刑狱。尊崇佛 法。历参名宿。晚从天衣义怀禅师游怀。每引老庞机语令参究。后奉祠泰山。一日鸡方鸣。睹日如 盘。涌忽大悟。乃别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之偈。曰。男大须婚。女长须嫁。讨甚闲工夫。更说无生 话。书以寄怀。怀称善。后会芙蓉道楷禅师。杰曰。与师相别几年。曰。七年。曰。学道来。参禅 来。曰。不打这鼓笛。曰。恁么则空游山水。百无所能也。曰。别来未久。善能高鉴。杰大笑。一 日与宝果昌游山。杰拈起饭石问曰。既是饭石。为甚么咬不破。昌曰。o为太硬。杰曰。犹涉烦 词。昌曰。未审提刑作么生。杰曰。硬。昌曰。也是第二月。杰为昌写七佛殿额。乃问。七佛重出 世时如何。昌曰。一回相见一回新。杰然之。杰尝谓僧曰。大凡学道之人。十二时中。尝须照顾。 不见南泉道三十年看一头水牯牛。若犯人苗稼。摘鼻拽回。如今变成露地白牛。裸裸地放他不肯 去。诸人长须着精彩。不可说禅道之时。便有个照带的道理。洗菜作务之时。不可便无知也。如鸡 抱卵。若抛离起去。暖气便不接。不成种子。如今万境森罗。六根烦动。略失照顾。便致丧身失 命。不是小事。杰平居以净土自信。绘丈六阿弥陀佛。随身观念。尝曰。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 不生极乐。凡圣一体。机感相通。诸佛心内。众生尘尘。极乐众生。心中净土。念念弥陀。若自弃 己灵。是谁之咎。临终作辞世偈曰。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大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 西方极乐。说偈已。端坐而化。 赞曰。参禅也。错学道也。错西方也。错而是无为。子独奋然 将错而就错。噫。吾亦安得将错就错。如无为子。其人也者。而与之共商千古之一大错。刘经臣(智海本逸禅师法嗣) 刘经臣。字兴朝。少以逸才登仕。版于佛法未之信。年三十二。会东林总。与语启迪之。乃敬 服。因醉心祖道。既而抵京师。谒慧林冲于。僧问。雪窦如何是诸佛本源。窦曰。千峰寒色。语下 有省。岁余官雒幕。参韶山杲。将去任辞韶。韶曰。公如此用心。何愁不悟。尔后或有非常境界。 无量欢喜。宜急收拾。若收拾得去。便成法器。若收拾不得。则有不宁之疾。成失心之患矣。未 几。谒智海逸。请问因缘。逸曰。古人道。平常心是道。你十二时中。放光动地。不自觉知。向外 驰求。转疏转远。臣益疑不解。一夕入室。逸举波罗提尊者对香。至王见性是佛之语问臣。不能 对。疑甚归 。至五更觉来。方追念间。见种种异相。表里洞彻。六根震动。天地回旋。如云开月 现。喜不自胜。忽忆韶山所嘱。遂抑之。及明悉。以所得告逸。逸曰。更须用得。始得。曰。莫要 践履否。逸厉声曰。这个是甚么事。却说履践。臣默契。遂著明道谕儒篇以警世。曰。明道在乎见 性。余之所悟者。见性而已。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 之于安逸也。性也。杨子曰。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有见于此。则能明乎道矣。当知道 不远人。人之于道。犹鱼之于水。未尝须臾离也。惟其迷己逐物。故终身繇之而不知。佛曰大觉。 儒曰先觉。盖觉此耳。昔人有言曰。今古应无坠。分明在目前。又曰。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前难 睹。欲识大道真体。不离声色言语。又曰。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倒镇相随。语默同居止。 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此佛者之语。道为最亲者。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 也。瞻之在前也。忽焉在后也。取之左右逢其原也。此儒者之语。道最迩者。奈何此道惟可心传。 不立文字。故世尊拈花。而妙心传于迦叶。达磨面壁。而宗旨付于神光。六叶既敷。千花竞秀。分 宗列派。各有门庭。故或瞬目扬眉。擎拳举指。或行棒行喝。竖拂拈槌。或持V张弓。辊挛梵恕 或拽石搬土。打鼓吹毛。或一默一言。一嘘一笑。乃至种种方便。皆是亲切为人。然只为太亲故。 人多罔措。瞥然见者。不隔丝毫。其或沉吟。迢迢万里。欲明道者。宜无忽焉。祖祖相传。至今不 绝。真得吾儒。所谓愤而不发。开而不违者矣。余之有得实在此门。反思吾儒。自有此道良哉。孔 子之言。默而识之。一以贯之。故目击而道存。指掌而意喻。凡若此者。皆合宗门之妙旨。得教外 之真机。然而孔子之道。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孟子既没。不得其传。而所以传于世者。特文 字耳。故余之学。必求自得而后已。幸余一夕开悟。凡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思。口之所 谈。手足之所运动。无非妙者。得之既久。日益见前。每以与人。人不能受。然后知其妙。道果不 可以文字传也。呜呼。是道也。有其人则传。无其人则绝。余既得之矣。谁其似之乎。终余之身。 而有其人耶。无其人耶。所不可得而知也。故为记颂歌语以流播其事。而又著此篇。以谕吾徒云。 赞曰。儒释从来元一贯。o为时人眼不开。虽然如是。昔高峰和尚。尝举六祖不会佛法公案。颂 曰。祖师不会禅。夫子不识字。棒打石人头。ヂ凼凳隆mッ纯蠢础A蹙邮恳残胂∶济谩孙比部(杨岐方会禅师法嗣) 比部孙居士。因杨岐方会禅师来谒。值视断次。孙曰。某为王事所牵。何繇免离。会指曰。委 悉得么。孙曰。望师点破。会曰。此是比部。弘愿深广。利济群生。孙曰。未审如何。会示以偈 曰。应现宰官身。广弘悲愿。深为人重。指处棒下血淋淋。孙于此有省。 提刑杨畋 在杨岐山下过。方会禅师出接。畋问。和尚法嗣何人。曰。慈明大师。曰。见个甚么道理便法 嗣他。曰。共钵盂吃饭。曰。与么则不见也。会捺膝。曰。甚么处是不见。畋大笑。会曰。须是提 刑始得。又曰。请入院烧香。畋曰。却待回来。会乃献茶信。畋曰。这个却不消得。有甚干爆爆底 禅。希见示些子。会指茶信曰。这个尚自不要。岂况干爆爆底禅。畋拟议。会呈颂曰。示作王臣佛 祖。罔指为指迷源。杀人无数。畋曰。和尚为甚么就身打劫。会曰。元来是我家里人。畋大笑。会 曰。山僧罪过。王安石 字介甫。与蒋山赞元游。如昆弟问祖师意旨。元不答。益扣之。元曰。公般若有障三。有近道 之质。一更一两生来。或得纯熟。曰。愿闻其说。曰。公受气刚大。世缘深。以刚大气遭深世缘。 必以身任天下之重。怀经济之志。用舍不能必。则心未平。以未平之心。持经世之志。何时能一念 万年哉。又多怒而学问尚理。于道为所知愚。此其三也。特视名利如脱发。甘澹泊如头陀。此为近 道。且当以教乘滋茂之。可也。石再拜受教。及贵震天下。无月无耗。元未尝发视罢政府。舟至石 头。入寺已。二鼓。元出迎。一揖而退。石坐东偏。从官宾客满座。石环视问师所在。侍者曰。已 久矣。 赞曰。尝读杨岐参石霜。至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便觉通身汗下。厥后临济一 宗。惟杨岐子孙独盛。悉符异日。儿孙满天下之记。盖源远流长。理势所必至耳。当时无论勘验衲 子。迹其煅炼。孙居士数语亦大煞q讹。还委悉么。直饶玄会。得犹是眼中沙。又曰。杨提刑虽师 承无据。乃作家相见。个是老手。王介甫。即宗眼未开。然虚心访道亦自可人。李端愿(达观昙颖禅师法嗣) 节使李端愿。儿时在馆舍常阅禅书。长虽婚宦。然笃志祖道。遂于后圃筑室类兰若。邀昙颖禅 师处之。朝夕咨参。至忘 食。颖一日视愿曰。非示现力。岂致尔耶。柰无个所入何。愿问曰。天 堂地狱。毕竟是有是无。颖曰。诸佛向无中说有。眼见空华。太尉就有里寻无。手水月。堪笑眼 前。见牢狱不避心外。闻天堂欲生。殊不知忻怖在心。善恶成境。太尉但了自心。自然无惑。曰。 心如何了。曰。善恶都莫思量。曰。不思量后。心归何所。曰。且请太尉归宅。又问。人死。心归 何处。曰。未知生。焉知死。曰。生则端愿已知。曰。生从何来。愿拟议。颖L其胸曰。o在这 里。思量个甚么。曰。会也。曰。作么生会。曰。只知贪程。不觉蹉路。颖拓开曰。百年一梦。今 朝方省。愿说偈曰。三十八岁。懵然无知。及其有知。何异无知。滔滔汴水。隐隐隋堤。师其归 矣。箭浪东驰。 赞曰。有知无知。木马夜嘶。赵\(佛慧法泉禅师法嗣) 赵\。字悦道。自号知非子。昼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天。宋至和中为侍御。弹劾不避贵戚。居 尝以一琴一鹤自随。有僧上诗曰。须向维摩顶上行。嗣后摈去声色。系心宗教。从天钵寺重元禅师 问道。会佛慧法泉居衢之南禅。\日参扣。泉未尝容措一词。后牧青州政事之余。多宴坐。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剑灵攻击力附加伤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