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股神林园输掉财产,却在劝股民别买股票

[转载]“中国股神”为何劝股民别买股票
许多不关心财经新闻的人最近也都知道了王亚伟这个名字。号称“最牛基金经理”的他正式宣布退出公募行业。而在许多股民眼中,他是“中国股神”,常常看他买什么,自己就跟进。
这位“股神”却在自己的离职发布会上劝诫股民别买股票。他说,任何一只股票都不适合散户买,除非他对该公司非常了解。
其实王亚伟说的是一个非常浅显却又老被无视的常识。
第 <font COLOR="#9C
王亚伟是在警告,以投机心态炒股等于赌博
炒股让人心情随着大盘跌宕
从投资一家餐馆或买一只股票说起
假如你有一笔闲钱,有两个选择。第一条路,你的朋友开了家餐馆,邀你入股;第二条路,投入股市,买一只股票。你会怎么做呢?
选择前者,除非是对朋友深信不疑又没有时间,否则你一定会亲自去餐馆考察,看餐馆的环境、就餐人数等等指标,也会参详餐馆的账目。仔细考虑风险和投资回报率的问题。当然,朋友的人品也是重点考察范围。
选择后者,
你可能会看各种各样的炒股秘籍,参考各式各样的股评,然后选一只股票,跟着大盘的上上下下而心跳不已。可是,很多人不会像投资餐馆那样考察公司的方方面面。
本质上,两者都是在“买企业”,根本做法不该有不同,可是人们的做法却往往大有差别。
差别在于,你是想莽撞地赌一把还是很专业地“买公司”?
美股专家方三文说,每个人初步踏入资本市场,都会面临方向性的选择:你购买一只股票,是预期别人会以更高的价格从你这里买走,还是你认为它的价格低于它的价值?
很明显,第一种是投机心态,并不看重这个公司实际业绩如何,股票的实际价值又该怎么样,看的就是市场里的价格。第二种则先要估算一家公司在其生涯里会创造多少财富(即现金流量),这些财富折算到今天和它的市值相比是更高还是更低,如果更高,说明它的股价被低估,可以买入——其实巴菲特反复念叨的,无非就是这些,一定要记住这才是巴菲特所谓“价值投资”的本意。
现在广为流传的“巴菲特投资理念”是:选择少数几只能够长期增长的优质公司股票,在其价值被明显低估时买入,不管市场如何波动,坚定地长期持有。这个说法当然很有道理,但其实是囫囵吞枣的理解,而且容易误导人,让人以为长期持有才是关键。实际上,长期持有的前提是你以低价买了一家好公司,如果是以不切实际的高价买了好公司,或者公司在发展中变成差公司让公司当前股价显得过高了,那么这时就该抛掉,否则越是长期持有越要赔钱。2007年的时候股价疯涨,市场上几乎所有的股票都是不切实际的高价,有人这时候买了股票,却还信奉“长期持有”,结果就是赔得很惨而且永无翻身机会。同时,如果股票的价格涨到脱离实际价格很多的时候,是卖掉的好机会,这时候还“不管市场如何波动坚定地长期持有”是错过赚钱良机。
巴菲特和华盛顿邮报的故事就是价值投资的经典案例。1973年,由于当时美国经济危机导致股市崩溃,华盛顿邮报股价也跟随大幅下跌,市值跌到8000万美元左右。而巴菲特认为其内在价值应该在4亿美元以上。就在巴菲特买入华盛顿邮报的第四年,这家公司的股价依旧低于他当初的买入价。不过等到第五年,华盛顿邮报突然股价暴涨,投资回报率高达214%。而巴菲特几十年一直持有这只股票。巴菲特为什么当初作出了正确的估值?一是他非常熟悉这份报纸,二是他对传媒行业有充分了解。
中国也有人深谙价值投资的精髓,比如,刘元生先生到2010年为止持有万科18年,400万变成27.69亿元,投资增长500倍,增幅超过巴菲特。
王亚伟说的其实是个常识:不专业的炒股是赌博,还是戒赌吧
细究王亚伟的讲话,有几个核心:其一,不要跟风;其二,要独立思考;其三:去了解公司本身;其四,要有长期持有的准备。
其实就是在告诫散户们要做巴菲特那样的价值投资,否则就别买任何股票。难道股民们就不能忽略价值,以纯粹的投机心态来“低买高抛”吗?答案是这就变成赌博了。基金经理有着专门的投资组合,一个股票亏了,但是整个组合可能是涨的,还有背后投研体系的支持。一般人可没有这么多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这么多的财力。
如果你真想单独买股票,那么就得按照另一位“股神”段永平所说的:做对的事情——去估算这家公司生涯里的现金流量;把事情做对——把那个现金流量估算准确,这就需要去找自己熟悉的行业,分析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团队、是否不可复制等。如果不去做这些事情或者没能力做这些事情,那么还是趁早打住吧。
可惜许多人都栽在了“伪专业”上,做的不过是“技术派赌徒”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报告显示,对于最近一次投资的一支股票,65%的投资者表示会通过交易软件的股票价格走势、成交量变化等技术指标的分析来形成投资决策,其次有40%的投资者表示通过他人推荐和网络类媒体(如股吧、论坛、微博等)获取投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扬子晚报》的一个小型调查也显示,七八成股民从来不看财务报表。也就是说,在眼花缭乱的技术中,大家其实都没抓住核心。
专业还指的是态度,如果就指着抛了股票发笔横财,而没有价值投资的信念,这就是赌徒心态。
那么,在中国股市这个大赌局上,结果如何呢?调查显示,去年82.06%的人都输了()。
想赌博,普通股民也很难赌赢
要赌的话,总有运气成分,也有赌赢的概率。可是在一场没有公平、透明的游戏规则的赌局中,就只能成输家。
普通股民往往被误导
灰色市场诱惑股民被坑,能赌赢的是有“资源”的
内幕交易、价格操纵、虚假信息披露……中国股市的不规范让一心做短线的股民们吃足了苦头。
比如,2007年,杭萧钢构就披露了它在安哥拉的一个300多亿订单,股民们纷纷跟进买股票,结果这家公司却很快被查出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等情形,实施虚假陈述,股价瞬间大跌。
而什么人能够赌赢?当然是那些“手眼通天”的。道琼斯指数2002年对中国股市的研究显示,之前10年中大部分获利是在股价上涨的10个特定交易日内发生的。也就是说,有人能获得政府政策等内幕就能大赚一笔。普通人?除非是撞了大运了。
股民被坑之后,往往求助无门,无法挽回损失
“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是上市公司侵犯中小股民的三大常见方式,但最高人民法院仅出台了因“虚假陈述”而引发对股民民事赔偿的司法解释,“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怎么赔,尚无规范可依。而目前与此相关的所有法规,都是对上市公司的违规操作规定刑事和行政责任,上市公司应该对股民承担什么赔偿,也没有专门的规定。即便是“虚假陈述”,尽管股民在诉讼后获得胜诉或经和解得到赔偿的比例达到了八成之多,但从金额上看也很不乐观。
如果不幸遇到“垃圾股”退市了,更是索赔无门
垃圾股当然应该退市,不应该再留下来祸害股民们了。可是退市的时候,公司已经把钱圈走了,真正被惩罚的还是股民。企业却很难被追责。而在香港,一个叫洪良国际的公司因为造假被勒令退市。香港证监会还通过香港高院冻结了洪良国际相当于新股发行净额的9.974亿港元资产,拟退还给投资者。这样,投资者的权益就得到保护了。
中国股市大环境也不适合做正经的长期投资
当然,买股成赌博有股民自身的原因,例如投机心理。但是,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才是中国股市缺乏“价值投资”的根本。
要想做价值投资也没那么容易
分析过去十年的A股市场,鲜有可供长期持有的价值股
中信证券的数据统计显示,以过去10年A股市场增长最快的50家公司的数据看,借壳和资产重组类型的增长占70%;若以过去3年的A股市场增长最快的50家公司的数据看,借壳和资产重组类型的增长占比更达到90%。也就是说,这些增长靠的都是外力,鲜有A股的上市公司靠的是自身的内力获得了增长。
这是因为,在市场成立初期,许多低劣公司上市,最后纷纷被“借壳”了。而一些大企业最开始只拆分一小部分上市,后来才整体上市。这些所谓的市值增长就很虚。
而分三年、五年、十年的时间段来分析会发现,市值增幅前五十名的公司在三个时间段的名单上区别很大。
也就是说,分析看到,中国A股市场其实缺乏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
上市公司和券商热衷于炒高发行价的一锤子买卖,股民很难有长期持有打算
整个中国的IPO(首次公开募股)的融资在2011年超过了美国的两倍,中国把上海、深圳、香港三地IPDO的总量加在一起总量是高达730亿美金。融资融得实在太多了。
上市公司是为了多融资,而负责发行、承销、定价等等工作的券商则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不管这个公司本身有多烂都要把它包装上天。(包装方式参见:《》)
实际上是上市公司、券商和一些一级市场的大股东一起赚取了普通股民的钱,让他们看不到长期的希望而热衷于短期的投机。只爱圈钱的上市公司也没有给股民长期持有的动力。同时,由于这些上市公司造假行为多发,普通股民也怕哪一天东窗事发股票烂在手里,因此也很难有长期持有的打算。
没有完整、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和监督机制,普通股民无法判断一只股票是否有潜力
1998年,倍感竞争压力的重庆啤酒与缺乏科研资金的第三军医大学一拍即合,从此披上了乙肝疫苗研究的炫目光环。13年间,重庆啤酒一再用疫苗研制取得重大突破的美妙前景撩拨投资者,在券商“强烈推荐”的推波助澜下,不仅众多散户,就连大成基金这样的专业投资机构,也大举重金杀入。重庆啤酒这个年营业额仅有青啤1/10的地方品牌,不仅股价一路从13.66元飙升到83.12元,其400亿元的市值也与行业巨头青啤比肩。乙肝疫苗研制无疑是其资本神话的最大推手。但资本神话毕竟不能代替科学,随着疫苗研制的失败,重啤在9天内股价跌去近2/3,市值蒸发240亿元,不仅大成系基金巨亏13.7亿元,更有无可计数的中小股民深陷其中,损失惨重。
令人深思的是,像乙肝疫苗研制这样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外行人重啤介入其中本就是不确定因素极大的冒险,但13年间,重啤竟然没有向投资者发出任何风险警示。而本应为中小股民提供专业研判和分析的证券机构,在超过50份研报中,也无一例外是“利好”、“强烈推荐买入”。而更令人值得注意的是,在重啤不断发生股价异动、股权争议事件时,监管部门竟然从未出手调查。
重庆啤酒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完整的披露和监督机制,普通股民要做价值投资也很容易被坑。
根源:当前的股市制度保护的是融资者而不是投资者
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最初是为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
由于制度设计问题,中国的股市更多的是偏向融资者,它的好处是让企业得利,支持其发展壮大,吸引上市资源留在A股;不利之处是投资者可能成为纯粹的奉献者。而这样的定位只有在股票市场发展初期,利用大量交易者的不明就里或者投机者天生的逐利性才能够得以实现。
美股专家方三文的文章《上市在A股
投资在美股》,精辟的把A股为什么适合融资者而不是投资者说清了。
不幸的是,中国股市正成为中低收入者赌场
根据腾讯财经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股民月均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中低收入股民比例占到60.38%。而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的调查也显示,在所有投资者中,中低收入者占多数,81.16%月收入在6000元之下。收入在1万以上的人反而炒股的很少。
这些股民大部门是拿着自己的工资和家庭储蓄在炒股。究其原因,在负利率时代,不少工薪阶层都认为与其钱放银行不如拿来投资,可是又往往缺乏投资渠道,很容易见风就是雨。而高收入者投资本金多,渠道也更多,在年的股市大跌中吃了亏,就吃一堑长一智。(参见专题:《》
其实,理财不是盲目投资,而是做好开源节流。而在这样的股市,盲目入市实在不明智。
中国的中低收入者渴望致富,于是他们成了买彩票、买股票、搞传销的主力军,然后被客观规律击得几乎粉身碎骨。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股神”为何劝股民别买股票
许多不关心财经新闻的人最近也都知道了王亚伟这个名字。号称“最牛基金经理”的他正式宣布退出公募行业。而在许多股民眼中,他是“中国股神”,常常看他买什么,自己就跟进。…
这位“股神”却在自己的离职发布会上劝诫股民别买股票。他说,任何一只股票都不适合散户买,除非他对该公司非常了解。
其实王亚伟说的是一个非常浅显却又老被无视的常识。
王亚伟是在警告,不专业的股市投资等于赌博
从投资一家餐馆或买一只股票说起
假如你有一笔闲钱,有两个选择。第一条路,你的朋友开了家餐馆,邀你入股;第二条路,投入股市,买一只股票。你会怎么做呢?
选择前者,除非是对朋友深信不疑又没有时间,否则你一定会亲自去餐馆考察,看餐馆的环境、就餐人数等等指标,也会参详餐馆的账目。仔细考虑风险和投资回报率的问题。当然,朋友的人品也是重点考察范围。
选择后者,你可能会看各种各样的炒股秘籍,参考各式各样的股评,然后选一只股票,跟着大盘的上上下下而心跳不已。可是,很多人不会像投资餐馆那样考察公司的方方面面。
本质上,两者都是在“买企业”,根本做法不该有不同,可是人们的做法却往往大有差别。
差别在于,你是想莽撞地赌一把还是很专业地“买公司”?
美股专家方三文说,每个人初步踏入资本市场,都会面临方向性的选择:你购买一只股票,是预期别人会以更高的价格从你这里买走,还是你认为它的价格低于它的价值?
很明显,第一种是投机心态,并不看重这个公司实际业绩如何,股票的实际价值又该怎么样,看的就是市场里的价格。第二种则先要估算一家公司在其生涯里会创造多少财富(即现金流量),这些财富折算到今天和它的市值相比是更高还是更低,如果更高,说明它的股价被低估,可以买入——其实巴菲特反复念叨的,无非就是这些,一定要记住这才是巴菲特所谓“价值投资”的本意。
现在广为流传的“巴菲特投资理念”是:选择少数几只能够长期增长的优质公司股票,在其价值被明显低估时买入,不管市场如何波动,坚定地长期持有。这个说法当然很有道理,但其实是囫囵吞枣的理解,而且容易误导人,让人以为长期持有才是关键。实际上,长期持有的前提是你以低价买了一家好公司,如果是以不切实际的高价买了好公司,或者公司在发展中变成差公司让公司当前股价显得过高了,那么这时就该抛掉,否则越是长期持有越要赔钱。2007年的时候股价疯涨,市场上几乎所有的股票都是不切实际的高价,有人这时候买了股票,却还信奉“长期持有”,结果就是赔得很惨而且永无翻身机会。同时,如果股票的价格涨到脱离实际价格很多的时候,是卖掉的好机会,这时候还“不管市场如何波动坚定地长期持有”是错过赚钱良机。
巴菲特和华盛顿邮报的故事就是价值投资的经典案例。1973年,由于当时美国经济危机导致股市崩溃,华盛顿邮报股价也跟随大幅下跌,市值跌到8000万美元左右。而巴菲特认为其内在价值应该在4亿美元以上。就在巴菲特买入华盛顿邮报的第四年,这家公司的股价依旧低于他当初的买入价。不过等到第五年,华盛顿邮报突然股价暴涨,投资回报率高达214%。而巴菲特几十年一直持有这只股票。巴菲特为什么当初作出了正确的估值?一是他非常熟悉这份报纸,二是他对传媒行业有充分了解。
王亚伟说的其实是个常识:不专业的炒股是赌博,还是戒赌吧
细究王亚伟的讲话,有几个核心:其一,不要跟风;其二,要独立思考;其三:去了解公司本身;其四,要有长期持有的准备。
其实就是在告诫散户们要做巴菲特那样的价值投资,否则就别买任何股票。难道股民们就不能忽略价值,以纯粹的投机心态来“低买高抛”吗?答案是这就变成赌博了。基金经理有着专门的投资组合,一个股票亏了,但是整个组合可能是涨的,还有背后投研体系的支持。一般人可没有这么多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这么多的财力。
如果你真想单独买股票,那么就得按照另一位“股神”段永平所说的:做对的事情——去估算这家公司生涯里的现金流量;把事情做对——把那个现金流量估算准确,这就需要去找自己熟悉的行业,分析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团队、是否不可复制等。如果不去做这些事情或者没能力做这些事情,那么还是趁早打住吧。
可惜许多人都栽在了“伪专业”上,做的不过是“技术派赌徒”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报告显示,对于最近一次投资的一支股票,65%的投资者表示会通过交易软件的股票价格走势、成交量变化等技术指标的分析来形成投资决策,其次有40%的投资者表示通过他人推荐和网络类媒体(如股吧、论坛、微博等)获取投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扬子晚报》的一个小型调查也显示,七八成股民从来不看财务报表。也就是说,在眼花缭乱的技术中,大家其实都没抓住核心。
专业还指的是态度,如果就指着抛了股票发笔横财,而没有价值投资的信念,这就是赌徒心态。
那么,在中国股市这个大赌局上,结果如何呢?调查显示,去年82.06%的人都输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股神”:别买任何股票_股市实战(gssz)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中国股神”:别买任何股票
中国的股神是有很多,但是,一并将基金金牛奖、明星奖、最佳表现奖、最高回报奖、最受欢迎奖尽数收入囊中的出了王亚伟就没有他人了吧!这位众多荣誉集于一身的股神,却在劝股民别买股票,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王亚伟是在警告,不专业的股市投资等于赌博他说的其实是个常识:不专业的炒股是赌博,还是戒赌吧细究王亚伟的讲话,有几个核心:其一,不要跟风其二,要独立思考其三:去了解公司本身其四,要有长期持有的准备。王业伟有着专门的投资组合,一个股票亏了,但是整个组合可能是涨的,还有背后投研体系的支持。一般人可没有这么多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这么多的财力如果你真想单独买股票,那么就得按照另一位“股神”段永平所说的:做对的事情——去估算这家公司生涯里的总现金流量;把事情做对——把那个现金流量估算准确,这就需要去找自己熟悉的行业,分析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团队、是否不可复制等。如果不去做这些事情或者没能力做这些事情,那么还是趁早打住吧。专业还指的是态度,如果就指着抛了股票发笔横财,而没有价&#20540;投资的信念,这就是赌徒心态。对王亚伟不建议买股票你们是怎么看的呢?对跟风,顺势,思考长期持有又是怎么看的呢?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喜欢小编文章的可以动动指头关注财富号:【kdj2211】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股神林园输掉财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