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瞄准镜官网中的视野是怎样的?

瞄准镜里的世界啥模样
原标题:瞄准镜里的世界啥模样
“透过瞄准镜,摩苏尔焦黑的天际线立即进入伊军狙击手赛义德的视野,然而,他所寻找的‘’狙击手却无影无踪了……” 路透社这段报道,再现了伊拉克摩苏尔战场上,伊军狙击手和极端组织狙击手之间的对决。 事实上,解放摩苏尔、拉卡以及菲律宾打击马拉维恐怖分子等战事,都带有浓重的狙击作战色彩,折射出近年来狙击作战的一大趋势——常态化。在摩苏尔战场上,极端分子通过狙击作战、发射火箭弹及迫击炮等抵挡伊军攻势,让伊军一度势如破竹的军事行动陷入停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军事技术不断发展,近年来的狙击作战开始趋向“单方向透明”。伊军一位前线指挥官在谈到狙击作战时说:“隐蔽是最关键的,占到作战的85%-90%。”然而,在战场上,无人侦察机、战场机器人和各种传感器对军事目标的全方位监视,使得狙击手的隐蔽难度越来越大。例如,英军曾在阿富汗使用过一项名为“猫眼激光”的监视技术,可在对方狙击手开枪前锁定其方位。 此外,狙击作战的样式不断拓展。在菲律宾马拉维反恐战中,菲军采用航空炸弹与狙击手配合的方式作战:用航空炸弹和钻地炸弹将恐怖分子从大楼中驱赶出来,预先占领阵地的军方狙击手则趁机远距离予以击杀。这种“空地一体”的作战样式,将原本双方间的“捉迷藏”变成一场单方面的“猫捉老鼠”游戏。 上图:瞄准镜里的叙利亚战场。图片来源:东方IC
Sina.cn(京ICP0000007) &现在狙击手用什么样的瞄准镜,多少倍?
现在狙击手用什么样的瞄准镜,多少倍?
一般是4倍或8倍 射击距离不会超过800米 也就是一般的7.62毫米 而千米以上的是8 16 20倍的 12.7毫米 大倍率虽然看的清楚 但是由于呼吸作用带来的摆动很大 很难射击准确 所以瞄准镜一般都不会使用大倍率 但望远镜就不在乎了 而且就因为倍率不大 需要有观察手观察修正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现在狙击手用什么样的瞄准镜,多少倍?》相关的作业问题
If we are looking at you ,and you have deemed yourself a bad guy,we are going be there to kill you.
观察手使用的是观靶镜Spotting&scope,&倍率和视野都比比步枪用的瞄准镜高的多,&但是观靶镜里面是没有刻度的,&不能用来测量距离.&&&&&观靶镜可以清楚的看见远处弹头的落点(即使在光线略微昏暗的环境下),&并
瞄准镜是可以调节角度的,它和枪管的角度不是水平的.以枪管为水平面,打远距离的时候要瞄准镜调节来略微向下.而且狙击手并不是用瞄准镜的中心点作为击杀点,而是根据风向,目标移动速度,湿度,地球自转等条件自己设定目标在瞄准镜当中的位置,并且狙击手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一个狙击小队都有两个人,一个人用望远镜观察计算外界条件与提前
倍数不都可以调么 再问: 那麻烦您把范围说一下 再答: 瞄准镜难得说 在突击步枪和冲锋枪上的瞄准镜,一般是1倍的红点或全息,也有4倍的ACOG等等,因为突击步枪和冲锋枪的射程不太远,因此没有必要用高倍率瞄准镜。 在狙击枪上的瞄准镜,倍率大多可调整,比如美军用的M40A5配备的瞄准镜是3~12倍,我军用的88式狙击枪配备
引用一楼:SVD的,倍率4倍,物镜直径24mm,有测距曲线,身高1.7m的人,如果正好卡在数字2和水平线之间的距离,则实际距离为200米,卡在数字"4"和水平线之间的距离,则实际距离为400米,依次类推.注意,必须是身高1.7m,否则误差较大. 这时并没有完成瞄准,读出距离后,旋转镜筒上方的旋钮,对应相对读数,3就是3
楼主看过 浮生一日没有?虽然说是电影,但是他是一部由全世界人民自己记录一天的生活片段而组成的“地球的一天”(当然,除了那些没有youtube的国家-_-!你懂的),看完你会觉得很窝心和感触.行星地球看了那行星海洋看了么?深蓝,海豚湾都是讲述海洋的记录片(海豚湾看得我泪崩啊啊啊.)数学的故事也不错,看完你会对数学改观的.
看完这个网站,你就大致能知道,如果想让子弹偏个几米需要多大的风速了.呵呵,还可以自己模拟一下真实的狙击手是怎么校正瞄准镜的. http://www.shooterready.com/moademo.html
命中目标的第一要素狙击手在射击前要做哪些准备?我们先来看看电影中狙击的标准程序:戴着墨镜、面无表情的射手打开一个琴盒一样的手提箱,利索地把枪支组装好,插上瞄准镜,推弹上膛,举枪瞄准,镜头里立即出现毫无察觉的目标.随即,一声枪响,瞄准镜中的目标人头崩裂,血光四射.狙击完成.这其中,狙击手少了一个重要的步骤--测距.人们印
楼下那位不用调才是实力的纯属虚构.再精密的狙击枪重新装上狙击镜后都要归零,归零的距离依照战场情况而定,否则就会出现偏差.一般的偏差值会标在镜子或其说明上,像一般的3-9倍狙击镜上就是 拧一下(听到C咔嚓一声)在100码的地方移动四分之一英寸,当然还有其他的规格.横向调节的轮是左右移动,一般是风偏补偿,上下调节的轮是上下
对比一下就清楚了~二战时期比较有名的狙击步:美军的春田狙击步枪(由美国春田兵工厂生产):2.2倍德军的毛瑟98K:6倍德军的G43:4倍苏军的莫辛纳甘M91-30:3.5倍鬼子的九七式狙击步枪:2.5倍或4倍
最小-最大
望远镜设计原理是将无穷远处物体成无穷远处的像.这样,先是物体在物镜焦平面成倒立实像,目镜再放大这一实像.这样,物镜和目镜的焦平面应该重合.物镜和目镜焦平面重合就是放置原则,考虑到一半目镜焦距都不长,目镜头就是放在焦点处的.放大倍数就是物镜焦距比上目镜焦距.密位板一半在瞄准镜上有,就放在目镜的焦平面处,也就是和物镜所成实
美军陆战队M40A3步枪使用 施密德&本德 3-12x50 PM II型(Schmidt & Bender 3-12×50 Police Marksman"警用狙击" II)德国国防军G22步枪(AWM-F)使用蔡司 3-12x56 SSG型.巴雷特M107使用刘波尔德 4.5x14 Mark-4型.M24原使用刘波尔
如印有“10X25”字样,10表示通过望远镜观测目标,比肉眼直接观测放大了10倍,距离1000米远的物体,相当于距离只有100米.25表示物镜的直径是25毫米,物镜口径越大,可视范围越大,但便携性会下降.
不是的,还要根据自己对枪支的掌握程度和瞄准镜是否精确.同时还有许多外界因素(如 风速 心跳速度)这些都影响射击的. 所以不一定是只哪打哪.
这要看你眼睛的分辨能力.比如,如果眼睛有保护的话,能看到太阳,说明可视距离是一亿五千万公里,而毛毛虫……几米以内才能看到……对于人,五十米能看得很清楚,你可以选择是瞄脑袋还是瞄膝盖,而一千米外就是一个点……光学装置能看多么远的距离这样的问题……我回答过瞄准镜、望远镜、夜视仪、热像仪……
这个游戏 你在瞄准目标的时候,目镜十字中心周围会有一个小的红圈,会动来动去,可能是弹道指示
25米 还有 一般都是不准的 需要估计 因为瞄准镜的生产都不是大厂家生产的视野是受瞄准镜的光学结果影响的,通俗点说就是和放大倍数有关,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而遮光罩只会使透过瞄准镜看到的东西变暗,具体介绍如下:
美国公司相关信息的光学器材防反光罩(Anti-Reflection Device),简称ARD,产品的注册商标叫做“killFlash&”,就是杀死闪光的意思。 killFlash&ARD采用传统的遮阳原理,但结构和材料却是新颖的。其结构是在一个短铝筒内装上一个用树脂材料加强的Nomex蜂巢形多孔圆板制成的,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蜂巢形多孔滤光板。当光线透过这些小孔射到镜面上时很难形成强烈的大面积反光,就如同在镜片前装上无数个微小的遮阳罩一样,不过这个哥伦布竖鸡蛋式的想法和制作材料都已经申请了专利。
根据官方的宣传资料,以一个直径74mm的M144狙击手观瞄镜的镜片为例,一个killFlash&ARD的效果相当于一个889mm长的传统遮阳管的效果。不过有得必有失,killFlash&ARD的缺点是这种蜂巢形滤光板会减少镜片前的光通过率,据说大约会减少15%。不过无论如何,killFlash&ARD的隐蔽使得它一面世就获得特种部队的青睐,美军的特种部队是最先在他们的AC...
视野是受瞄准镜的光学结果影响的,通俗点说就是和放大倍数有关,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而遮光罩只会使透过瞄准镜看到的东西变暗,具体介绍如下:
美国公司相关信息的光学器材防反光罩(Anti-Reflection Device),简称ARD,产品的注册商标叫做“killFlash&”,就是杀死闪光的意思。 killFlash&ARD采用传统的遮阳原理,但结构和材料却是新颖的。其结构是在一个短铝筒内装上一个用树脂材料加强的Nomex蜂巢形多孔圆板制成的,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蜂巢形多孔滤光板。当光线透过这些小孔射到镜面上时很难形成强烈的大面积反光,就如同在镜片前装上无数个微小的遮阳罩一样,不过这个哥伦布竖鸡蛋式的想法和制作材料都已经申请了专利。
根据官方的宣传资料,以一个直径74mm的M144狙击手观瞄镜的镜片为例,一个killFlash&ARD的效果相当于一个889mm长的传统遮阳管的效果。不过有得必有失,killFlash&ARD的缺点是这种蜂巢形滤光板会减少镜片前的光通过率,据说大约会减少15%。不过无论如何,killFlash&ARD的隐蔽使得它一面世就获得特种部队的青睐,美军的特种部队是最先在他们的ACOG上安装killFlash&ARD的,现在其他常规兵种的地面战斗部队都已经采用了killFlash&ARD作为防反光材料,装在望远镜和瞄准镜上。
既然通光率会下降,对环境的条件要求就要相应高一些,射击距离就要受影响,但对精度应该没影响。因为只有看的清了才能瞄准,既然能看清,就应该能保证精度。
细看那块镜头,多像蜂窝,这个好像蜂巢板一样的东西,就是一家名为Tenebraex的美国公司开发的光学器材防反光罩(Anti-Reflection Device)...
瞄准镜与枪管不是平行的,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角度。具体请看图:
一般的光学瞄准镜上没有夜视功能,只有白光瞄准.
进行夜光瞄准的是具有微光瞄准或红外瞄准(太重,一般轻武器不须红外).
我觉得楼上说的汽化不是很有道理,汽油本来就是要挥发的,汽化不是问题,而且只要不是在密闭或空气稀薄的地方,一般的场所空气里的氧气就足够支持燃烧了.
我觉得原因有四...
我军曾经挑选了一些精度较好的56式半自动,加装瞄准镜,作为狙击步枪,但效果不好,没有列装,至于“56半射程虽远但不能装瞄准镜”,大概指这个吧
答: 国民政府找英国首相丘吉尔贷款,以丘吉尔身体不适,感冒为由,不见国民政府的大使,后来丘吉尔真的因为感冒病发去世了
答: 这个人问了问题从来不处理,大家别上当啊!
答: 没有!中国要走向民主,我认为必须国内的高层人士有民主的意识、有能力平行各个阶级的利益分配。还有就是在选举的时候怎样在排除外国势力干涉。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现实中狙击手瞄准镜视角原来是这样的,今天可算是知道了现实中狙击手瞄准镜视角原来是这样的,今天可算是知道了大话手机总部百家号狙击手的出现,让战场上的状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些重要将领不敢随意露头,许多战略也无法如期实施,在战场上,狙击手就好像死神一样的存在,他们给对手施加了绝大的精神压力。这是一组真实的战场图片,全部来自身经百战的狙击手视野,他们瞄准镜下的视野是如此的清晰。这名狙击手距离目标有数百米远,除非对方也有狙击手,否则他可以有恃无恐任意狙杀对方的每一个目标。狙击手已经瞄准目标,只待一声令下就可以让对方脑袋开花,他们就好像盯准了猎物的老鹰,一切尽在掌控。这是两人组狙击手,目标是人群里可能出现的敌人。百米开外的目标,狙击手第一视角,是如此的清晰。远处的卡车司机已经被狙击手锁定。拿着RPG的敌人已经被狙击手瞄准,下一刻他就会魂飞魄散。巷战中的狙击手,就好像上帝一样存在,肆意的收割着生命。开阔地带,几名狙击手就可以压制住大批的敌军。远处地堡已经被狙击手控制,没人敢露头。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大话手机总部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大话手机,在这里分享手机的一切。相关文章狙击手是如何完成 1 公里外的狙击的?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346分享邀请回答7.5K36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qiangyou.org)有一位牛人发了一个关于远程/超远程精射的基础知识贴,文笔扎实内容严谨,他同时有很牛的远射成绩。经他同意将原文转载于此,和大家分享。原文链接: 远程/超远程精射基础知识归纳+附件总结by 见最近玩远程精射的人越来越多,斥巨资更新装备的人也越来越多。天天看到的都是一个孔的靶纸,真心佩服啊~所以,借此时机帮大家整理下技巧上的基础知识吧。希望在大家不断提升手头装备的同时能有进一步的帮助。此贴仅是给大家一个基本的概念,还有很多很多东西不能一一详尽。具体如何应用还需具体射击情况来判断。此贴中所提到的理论知识多应用于远程/超远程上的首发精度射击。无论大家是否玩精射,是否是刚刚入门还是玩枪许久,大家都了解弹头的弹道并非直线,而是一条类似抛物线的曲线。既然是条类似抛物线的曲线,那么久一定有规律可循,甚至可以找到公式来计算。为什么说是一条类似抛物线的曲线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实中弹头在飞行过程中收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影响因素众多,造成弹道的变化非常复杂。所以弹头飞行的曲线并不是高中物理所讲的抛物线那样简单而方便计算。好在美国人发明了计算机,实现了抛射物体轨迹的可计算性。而现在各种手机APP 软件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简单的计算。那么弹头飞行轨迹后者说弹着点有了可计算/可预测性,那就先让我们来归纳总结下对弹头飞行轨迹有影响的各种因素。气象上:1.大气气温:基本的气象参数,温度的高低会影响空气的密度,从而会影响到弹头所受到的阻力大小。参与计算弹头的下降量。2.大气压 : 和大气密度息息相关,由于大气密度很难测量,大气压的高低成为判断大气“稠密”的一个变量。参与计算弹头的下降量。3.湿度:湿度的高低会改变大气的密度。这里要说明一点:通常大家可能会觉得湿度越高意味着空气里的“水”越多,而且水的阻力很大是尝试,故人为湿度越大对弹头的阻力越大,弹头在远距离上的下降越大。 但是,实际上是相反的。 大气湿度越高,空气密度越低,弹头下坠越小。 原因是标准情况下空气的平均分子质量大约是29g/mol,而水蒸汽的分子质量大约是18g/mol。所以自然大气湿度越高,大气里的水蒸气越多,大气密度就越低,弹头所受的阻力下,弹头在远距离上的下降就越小了。 所以这一点以前有所误解的,需要牢记~4.风速风向:对弹头飞行轨迹最大影响因素,也是最难的一部分。风速风向可谓是时刻都在改变,可能这一秒刮得是正东10KM/h的风,下一秒就变成正西16km/h的风了。而且并不是判断出了射击位置的风速风向,就代表了弹头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就一直受着这样的风。很多情况下射击位置风,和中场风,和目标位置风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距离特别远,还可以从近到远分为射击位置风,中前场风,中场风,中后场风,和目标位置风。判断风速和风向是最能考验一个射手的基本功的一个参数了。准确的判断需要射手能够有效地利用和判断不同位置的参照物。在这一部分上给大家推荐一个气象仪:Kestrel 有很多不同的型号,价钱大概从$60-$800不等,功能也有很大的不同。从最基本的只测风速,到测风速风向,气温,气压,湿度,海拔……到甚至带上了弹道计算功能的都有。一般来说$300左右的能测气温,气压,湿度,海拔的就够了。重要的就是这几个,其实测风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地理上:1.射击位置所处海拔高度:是一个参变量,海拔高度和大气压有着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射击位置的海拔高度和测得大气压来计算不同海拔高度层区的大气压值。在远距离仰俯射击,弹头需要穿越不同海拔层区的时候很有用。由于大气压的变化和海拔高度的变化不是线性关系,具体的粗略计算可以归纳为下列几个公式:P1=测得大气压KPa-H*10kPa/km
H在0,3km之间P2=测得大气压kPa-H*8kPa/km
H在3km,5km之间P3=测得大气压kPa-H*6.5kPa/km
H在5km,7km之间P4=测得大气压kPa-H*5kPa/km
H在7km,10km之间P5=测得大气压Pa-H*3.5kPa/km
H在10km,12km之间如果是跨越变公式层区则为以下公式:(假设射击位置海拔高度为0 km)P1=测得大气压KPa-H*10kPa/km
H在0,3km之间P2=P2 kPa-H*8kPa/km
H在3km,5km之间P3=p3 kPa-H*6.5kPa/km
H在5km,7km之间P4=P4 kPa-H*5kPa/km
H在7km,10km之间P5=P5Pa-H*3.5kPa/km
H在10km,12km之间一般情况下能用上一个就不错了,如果有哪位有幸能用上7km以上的公式一定拍个视频让我膜拜下2.所处经纬度:在超远程射击情况下才需要注意到这一点。地球不是圆的,这个是常识,所以纬度的高低不同会使重力加速度不同,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大。通俗点就是赤道处加速度小,两极处加速度大。3.射击俯仰角度:这个是不能忽略的一点,从一个射击角度可得到目标地理信息、实际距离、水平距离三个量。而这里最重要的是实际距离和水平距离。我们多数在用测距仪测量距离的时候测得的是射击位置到目标位置的实际距离,但是弹头下坠的计算则是依据水平距离来计算的。这样就需要知道射击角度来计算水平距离。目标的地理信息主要是需要知道垂直距离上的海拔高度差是多少。同样也是需要用射击角度和测得实际距离来计算。很简单的用个三角函数(sin/cos)即可计算出水平距离和海拔高度差。4.射击方向 :在超远距离上要考虑,不同的射击方向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克洛奥立力)的大小不同。公式为mils[size=13.524px]=1+2*0.*枪口初速度/-32.2*COS(RADIANS(纬度))*SIN(RADIANS(指南针度数)) 5.弹道穿越的气压层区:前面已经提到,不同的海拔高度层区对应着气压层区。在大角度远距离射击情况下需要考虑。6.弹道穿越的风层:风也是分层的,高度不同风速风向可能就变了,需要经验深厚才可以判断。通常有效的方法是观察镜子里的热浪。7.弹道穿越的湿度层:同理,湿度也是会随着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的。
8.距离:前面忘记了,但我想这一点应该不用说了吧。关于以上地理因素推荐以下工具:Nikon Prostaff 7i rangefinder 优点是经济实惠,最远可测1200m,可测实际距离和水平距离Garmin GPSMAP 64st 可用来超远距离测距,测经纬度,判断方向(电子指南针)mildot master 多功能,测距,计算,测角度……集合一身对弹着点产生影响的效应:1.螺旋体偏移效应:又称马格努斯效应,简单的可理解为香蕉球的产生原理。属流体力学知识,具体原理大家可以百度/google。在枪械上的体现是,弹头从右旋膛线的枪中射出后,在远距离上会向右侧偏移,反之在左旋膛线枪中射出会向左偏移。计算这个偏移量需要知道所使用弹头的米勒稳定系数,或者分别知道弹头的重量,长度,口径也可以。建议大家使用公式或者软件提前计算好,记下来就可以。2.克洛奥立力效应 :也叫做地转偏向力效应。 在之前的地理因素里有具体计算公式。对原理感兴趣的可以百度,这里就不多介绍了。3.月球引力效应:是一个基本可以不考虑的影响因素,因为影响全都体现在气压,和大气密度上了。大概原因是月球在近地点和远地点对大气的引力不同,导致大气密度分布和大气压产生变化。但这个测量时直接就得出了定量。对弹头的影响的话更是微乎其微了。对弹着点产生影响的器械因素:1. 枪管震动:复装的基础知识,符合你所用的枪管的震动规律的子弹才是好子弹。相信打远程精射的都会自己复装,自己复装的就应该了解这个。如果有想问的可以PM我~2.枪口制退器拉伸效应:这是一个不说可能不知道,但说了也没用的一个点。因为大口径避免不了安装制退器,小口径即使安装了制退器影响也不大。枪口制退器的拉伸效应就是在弹头出膛之前,弹头所推动的枪管里的空气会使制退器在弹头未出膛前就产生向前拉伸的力,这样就会对精度有一定的影响。但说回来大口径的枪不可能不上制退器,小口径的枪管里空气又少产生的效应可忽略,所以这点就目前来说没法避免。3.子弹温度(特别重要):子弹温度对枪口初速度有着极大的影响,子弹温度越高枪口初速度越高,反之越低。枪口初速对于弹道计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所有的计算都是以这个为基础的。所以如果你不知道枪口初速度,不知道不同的子弹温度相对应的枪口速度,那其他的就无从计算了。这个需要对不同温度的最佳load进行测速,之后记录成一个表格。4.冷管:跟下两个因素有关联,冷管可意味着低铜污积累,也可以意味着低枪管温度。请参考下面的解释。5.铜污积累:对枪械的精度有着不小的影响。在低铜污积累的时候射击和在稳定铜污积累阶段的时候射击,弹着点会在完全不同的位置。归根结底是铜污对枪口初速度有影响。每一把枪都有一个稳定的铜污积累阶段,即新打出的弹头会带走上一发的积累再留下几乎一样多的铜污。要找到自己手里这把枪的稳定铜污积累阶段对于远程射击有很大的重要性。如果有哪位需要对此进一步解释可以私信我。6.枪管温度:枪管温度高低会影响枪管对弹头的摩擦力的大小,从而会影响枪口初速。推荐个测子弹/枪管温度的神器:红外温度计,随便买个几十块钱的就可以行了,先暂时整理这些了。写了好久,该洗洗睡了~希望能对玩远程精射或者准备玩的朋友能有所帮助欢迎大家补充指正。赞技术贴。不过看来不打半mile以上,除了风速别的都忽略了吧。看枪的有效射程 如果是556打800米左右的话基本就要考虑到所有了。任何口径只要目标距离接近最大有效射程或者处在跨音区的时候就要做到能考到的就考虑除非不追求首发命中打猎射击机会稍纵及逝,这么算显然太慢,不如讲些快捷方法,10秒钟以内出结果. ...能稍纵即逝的打猎一般直瞄就可以了。在远距离上打猎一般猎物肯定是静止或者缓慢行走的 一时半会走不出视野。曾经有一次在1000米的距离上,我作为观察员报告修正参数,我朋友做射手一枪撂了只火鸡。另外一次在450米上我自己一个人用 我的精准ar 5.56口径 用了大概15秒左右的时间计算 在有风的情况下命中一只火鸡脖子(瞄的就是脖子)所以远距离打猎的话计算还是必要的~ 取舍影响因素的轻重就好了以后有时间我会再写帖子细谈(转载注:这两个都是几乎神一样水准的成绩了)赞!太专业了。
哪里打火鸡还能用 rifle啊。。私人的地方 有kill permit9018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狙击手身在瞄准镜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