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如何打造党政机关培训服务最优城市?

V视 | 陈一新在武汉市新年作风建设大会上强调 持之以恒正风除弊 打造机关服务最优城市
长江云报道 2号晚,武汉市召开新年作风建设大会。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正面典型引路,以反面典型警示,从人民群众“最怨最恨最急最盼”的事情抓起,持之以恒正风除弊,重塑为民办事体制机制,努力打造党政机关服务最优城市。
会议通报了武汉市2017年度“十优满意单位”和“十差不满意单位”,三个单位分别作典型交流和检讨发言。
陈一新强调,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坚决纠正“四风”,对标中央要求,对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引起警醒;对标群众呼声,对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加力攻克;对标发展需要,对推进力度不到位的问题重视解决。要切实把作风建设的标准提升起来,以绝对过硬的作风引领高质量发展,以高昂的精气神加快复兴大武汉。要以过硬措施推动作风建设落地见效,坚持领导率先垂范,坚持确保重点工作落实,尤其要把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作为明年投资考核重点;坚持典型引路,坚持狠刹歪风;坚持创新机制,提高作风建设水平。
武汉市市长万勇主持会议。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黄航 秦振华 责任编辑 徐夏)
微信公众号
鄂ICP证:鄂ICP备号-2
中国湖北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您的当前位置:&>&
汉再添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这次是市民之家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3月29日讯(长江日报记者唐煜)近日,国家标准委批准武汉市“市民之家”为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武汉市质监局标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有助于该市用标准化手段打造全国党政机关服务最优城市。
  “市民之家”自2012年10月建成运行以来,为加快推进武汉市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先后起草制定了涵盖通用基础、管理、服务提供、岗位工作等多个标准,促进政务服务规范化发展。通过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实现了政务服务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同化,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
  据介绍,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是采用综合标准化方法,开展以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为主要内容,以实现管理规范、服务质量良好、公众满意度高为目标,促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探索性活动。试点创建期2—3年,期满后需经专家评估是否合格。
  目前,武汉市还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汉口殡仪馆获批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武汉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已于去年6月通过考核评估,被认为“全国领先、前无古人”,形成了横向辐射全市200个政务部门、纵向辐射到16个区、188个街道、3000多个社区(村)的地理信息应用体系,推进了全市的智慧城市建设。
责编:李智恒
扫二维码上移动长江网
长江互动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鄂ICP证:020001
联系电话:0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 举报邮箱:大风号出品
政务 | 打造“党政机关服务最优城市”,武汉再取消调整59项权力事项
武汉发布资料图今年3月,武汉试点推出“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审批模式,努力打造全国审批事项最少、流程最简、时限最短、服务最优的城市。7月31日,全市首批9653项审批服务“三办”事项清单公布,这标志着聚焦企业和市民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三办”改革创新正式落地。目前,575项市级事项全部实现了网上申报。今年前三季度,市区两级审批服务办件量591万件,提前办结率95%。解决为人民群众办事的态度问题4820件事项实现“马上办”“办事时间变快了,更明显感觉到工作人员态度的变化,不拖拉,很热情、很麻利。”在市民之家公积金窗口,“马上办”的字样非常醒目,前来办事的市民黄丽娟仅用3分钟,就办好了公积金冲抵业务。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现场等候不超过1小时,实现“即来即办、立等可取”,这是武汉市对于“马上办”的要求。在首批公布的9653项审批服务“三办”清单中,要求实现“马上办”的事项占比达到50%。据统计,“三办”改革半年多以来,全市审批服务办理时限比法定或原承诺时限共压缩6095天,平均每个事项压缩10.6天;申报材料共精减500份,平均每个事项减少0.87份。“‘三办’改革的过程,也是我们一个自我加压的过程,还有哪些环节可以更优化?还有哪些服务可以做得更好?我们不断地在做一些新的尝试,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我们的服务沉下去了,接地气了。”武汉市规划局驻市民之家窗口办事人员陈慧丽说。她举例,为了进一步方便市民变更不动产登记证,市规划局新推出了“网络预审,现场核对”的方式——即日起,市民办理夫妻减名、夫妻加名、权利人姓名变更、权利人登记身份证明类型变更、不动产地址变更等五类不动产证变更,可以事先登录市规划局或不动产登记网,预先进行网上申报并上传相应材料。此后,登记部门会在2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决定,并给申请人发送短信,提示何时到何地窗口去进行现场核对并领证。由于进行了预审,现场核对时间大大减少,一般不超过1小时即可发证。“网上办”开拓办事途径政务服务中心变空了在房管局窗口,记者看到,等待办事的人屈指可数,显得有点儿冷清。事实上,在市民之家的绝大多数窗口前等待的人都不多,随着“网上办”逐渐成为主流,这个全市最大的政务服务中心,如今似乎变空了。“在一个月以前,这里可常常是挤得水泄不通。”房管局窗口办事人员谢平介绍,今年来,房地产市场交易火爆,很多市民想查询自己的个人房产信息,而以前只能实地在自助查询机上查,一天两、三千号人排队是常态。如何响应“网上办”要求,开拓办事渠道,实现“一网覆盖、网上办结”?市房管局紧急组织开发了房产信息网上查询系统。从11月开始,该系统已经开放试运行。现在,只要关注“武汉住保房管”微信公众号,进入“办事大厅”,实名注册后,就可以查询到自己的房产信息了。“我们就是要做电子政务的‘淘宝店小二’,让网上办成常态,网下办是例外,”公安窗口负责人雷骥形象地说。他介绍,今年10月,武汉出台大学生落户“零门槛”新政,各窗口办件量一度出现井喷。为了方便学生,市公安局首次将“大(中专)毕业生落户”窗口首次搬上云端。如今,利用“网上警局”云端窗口,大学生可以一次性在网上办理好所有手续,在家即可签收《准予迁移证明》或《入户通知书》。据统计,选择网络办理落户手续的大学生已是赴窗口办理的三倍。据统计,目前,“云端武汉·政务服务大厅”已全面覆盖到15个区(开发区),并向全市171个街道(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延伸,实现与9套国家系统、7套省级系统、22套市直部门自建系统数据联通。证照核查系统已采集40个部门的175类,共计700余万条数据。身份认证系统已注册用户32万个,初步实现“一号申请”,在线即时咨询年服务量超过10万人次。“一次办”刷新办事服务要求倒逼市直部门审批处室精简近百个让企业和群众办事距离更近、环节更少、时间更短,实现“一件事情、一次办结”——这是武汉市“三办”改革对于“一次办”的要求。在首批公布的9653项审批服务“三办”清单中,要求实现“一次办”的事项达到了7745项,占比达到80%。“‘一次办’给我们办事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倒逼我们不断地精简机构、合并流程,”陈慧丽说。目前,市规划局正在努力推动房产交易和登记环节“一网受理、一窗办结”,预计明年3月底前,老百姓个人办证事项均可实现“一次办”。市交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尽快成立审验中心,有机整合交通行政审批各环节,集中各相关单位的后台审验人员到市民之家办公,并单设行政审批处,承担交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务综合协调等行政审批职责,最大限度实现“一次办”。据悉,“三办”改革以来,武汉市大力推进审批服务线下“一窗受理”、线上“一网通办”。目前,“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类审批、限时办结出件、全程电子监察”的审批服务闭环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实现了“九龙治水”到“一龙管海”的转变,基本做到“进一个门、跑一个窗、上一个网”就能办所有的事。市直部门承担审批的处室由121个精减为28个,减少了近百个;区级承担审批职能的部门由264个精减为15个,减少了逾200个。深化“放管服”改革迈向“不用办”武汉再取消调整59项权力事项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之举、破除“新衙门作风”的治本之策、推动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之道,武汉市今年推进的“三办”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显著成效。据悉,中央编办还曾派员专程来汉调研总结武汉市“三办”改革经验。据悉,为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今年以来,武汉又取消和调整59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精简35项各类市直证明事项,越来越多的事情“不用办”了。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取消的事项中,有不少与市民、企业相关。如机动车环保标志的核发已取消,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审批也已取消。据介绍,以前企业在进行环保验收前要先报批,现在则可直接验收后报备即可,为企业节省了半个月的时间。精简的证明事项更多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多数改由相关部门通过信息共享、内部调查等自动获取申请人的信息。如办理生育服务证,不用再提供身份证、结婚证;办理护照、港澳通行证、台湾通行证和探亲类签注申请,只要户政网可查询到亲属关系,就不用再出示亲属关系证明;办理公益性岗位补贴,不再需要提供户籍信息等。深化“三办”改革,武汉进一步提出了“减多、减繁、减时、减负”的要求, 努力打造“党政机关服务最优城市”。未来,武汉市将进一步优先推行“网上办”,力争全市审批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在线申报办理,市民办事可“零跑腿”;力促简易事项“马上办”,企业和群众现场等候不超过1小时,复杂事项基本实现“一次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请材料齐全的,上一次门办结;推动电子档案、电子签章在各级各部门之间互认互用,逐步做到群众企业办事“零证明”“零证照”;加速推广运用人脸识别、智能翻译等人工智能技术,在部分政务服务领域探索“机器人办”。专家点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三办”改革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宗旨“三办”改革体现了从“办公室行政”到“市民行政”的改革,更集中体现了十九大“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精神。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后台数据共享更加方便,从技术上说,做到“网上办”、“一次办”已经没有问题,关键是政府要有应用技术为市民减负的意识。当前,武汉在行政服务领域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还没有彻底根除,要借助“三办”改革推动政府从管理走向服务,让过去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能够俯下身,为市民服务,才能为城市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长江日报融媒体)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