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做的比较好的国内做芯片的上市公司公司吗

海外华人有做的比较好的芯片公司吗?
国内资金是否可以收购一波
体制决定大部分钱都会进房地产,最终流入领导口袋,砸钱会有用?
做科研不如炒房,而且是一辈子科研不如炒一套房,你干JB科研?
并购都是演戏。
N年前干过,缺少的是全球化企业生态, 不是外行决定资金和人员
先把房再炒一炒!必须得炒翻了。
有房住有饭吃就行。其他行业都不重要。
英伟达AMD都是华人啊啊啊,你收购一个看看?
领导孩子赶紧去国外收个小芯片公司,然后高价卖给国内资金咯
太空争夺战,芯片争夺战
nvidia的黄仁勋算吗
136 个回复
挺多的,已经有收购的了
都是做那些方面的?【&在&TalBen&的大作中提到:&】挺多的,已经有收购的了
ATI,已经被amd买了还有NV,这个买不到【&在&ashtray&(公牛)&的大作中提到:&】国内资金是否可以收购一波
不是我说啥,就华人开的公司也只是生产环节的一部分,单纯收购也是皮毛。芯片这东西领域细分很多,又放大器,射频,半导体等等,一般一家公司负责一个环节,这不是3-5年能干出来的,需要时间和精力。如果政府还天真以为砸个几千亿。一个5年计划就搞出来,那说明政府又是喊口号浪费纳税人的钱,关键要长久的亮出重视这方面的人才的决心,薪水待遇是一方面,大力扶持是另一方面,我本科也是电子,结果互联网来钱快,从了互联网,但是一想到学校实验里的超高精度示波器,一台十几万,中国目前造不出来,还是老美十几年前的技术就就扎心啊。。。希望国家不要急于求成,少喊口号,从人才培养,基础学科建设,一步一步来,踏踏实实地发展高精尖,才是王道。
懂不懂行啊,就敢说国产示波器造不出来几万的机器,水平还是十几年前的技术。【&在&playwolf719&()&的大作中提到:&】不是我说啥,就华人开的公司也只是生产环节的一部分,单纯收购也是皮毛。芯片这东西领域细分很多,又放大器,射频,半导体等等,一般一家公司负责一个环节,这不是3-5年能干出来的,需要时间和精力。如果政府还天真以为砸个几千亿。一个5年计划就搞出来,那说明政府又是喊口号浪费纳税人的钱,关键要长久的亮出重视这方面的人才的决心,薪水待遇是一方面,大力扶持是另一方面,我本科也是电子,结果互联网来钱快,从了互联网,但是一想到学校里的示波器,一台几万,中国目前造不出来,还是老美十几年前的技术就就扎心啊。。。希望国家不要急于求成,少喊口号,从人才培养,基础学科建设,一步一步来,踏踏实实地发展高精尖,才是王道。
几千亿都不行!那当年凭空冒出个国际先进的汉芯可以不用审直接宣判造假喽,1亿还是作秀半天后才骗到的。【&在&playwolf719&的大作中提到:&】不是我说啥,就华人开的公司也只是生产环节的一部分,单纯收购也是皮毛。芯片这东西领域细分很多,又放大器,射频,半导体等等,一般一家公司负责一个环节,这不是3-5年能干出来的,需要时间和精力。如果政府还天真以为砸个几千亿。一个5年计划就搞出来,那说明政府又是喊口号浪费纳税人的钱,关键要长久的亮出重视这方面的人才的决心,薪水待遇是一方面,大力扶持是另一方面,我本科也是电子,结果互联网来钱快,从了互联网,但是一想到学校里的示波器,一台几万,中国目前造不出来,还是老美十几年前的技术就就扎心啊。。。希望国家不要急于求成,少喊口号,从人才培养,基础学科建设,一步一步来,踏踏实实地发展高精尖,才是王道。
周立功的示波器做出来了&而且很符合我们工作需要&但是当我向领导申请采购的时候&被一票否决了&最后还是买安捷伦的&唉【&在&playwolf719&的大作中提到:&】不是我说啥,就华人开的公司也只是生产环节的一部分,单纯收购也是皮毛。芯片这东西领域细分很多,又放大器,射频,半导体等等,一般一家公司负责一个环节,这不是3-5年能干出来的,需要时间和精力。如果政府还天真以为砸个几千亿。一个5年计划就搞出来,那说明政府又是喊口号浪费纳税人的钱,关键要长久的亮出重视这方面的人才的决心,薪水待遇是一方面,大力扶持是另一方面,我本科也是电子,结果互联网来钱快,从了互联网,但是一想到学校里的示波器,一台几万,中国目前造不出来,还是老美十几年前的技术就就扎心啊。。。希望国家不要急于求成,少喊口号,从人才培养,基础学科建设,一步一步来,踏踏实实地发展高精尖,才是王道。
扒开里面看看芯片全都是用老美或欧洲日本的,当然老美的占大头,就可靠性来说,既然都用同样的芯片,为什么不用知名度高的?而且你说的已经偷换概念了,人说芯片,你说产品,中国企业能用国外芯片做产品的多去了,小米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且产品做的很好,关键是用的芯片是别的。【&在&breadtalk&的大作中提到:&】周立功的示波器做出来了&而且很符合我们工作需要&但是当我向领导申请采购的时候&被一票否决了&最后还是买安捷伦的&唉
我的回复是针对那个回帖里说的没有国产示波器【&在&apollolee&的大作中提到:&】扒开里面看看芯片全都是用老美或欧洲日本的,当然老美的占大头,就可靠性来说,既然都用同样的芯片,为什么不用知名度高的?而且你说的已经偷换概念了,人说芯片,你说产品,中国企业能用国外芯片做产品的多去了,小米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且产品做的很好,关键是用的芯片是别的。
自己都已经离开了.......【&在&playwolf719&(playwolf719)&的大作中提到:&】标&&题:&Re:&海外华人有做的比较好的芯片公司吗?发信站:&水木社区&(Mon&Apr&23&01:15:41&2018),&站内不是我说啥,就华人开的公司也只是生产环节的一部分,单纯收购也是皮毛。芯片这东西领域细分很多,又放大器,射频,半导体等等,一般一家公司负责一个环节,这不是3-5年能干出来的,需要时间和精力。如果政府还天真以为砸个几千亿。一个5年计划就搞出来,那说明政府又是喊口号浪费纳税人的钱,关键要长久的亮出重视这方面的人才的决心,薪水待遇是一方面,大力扶持是另一方面,我本科也是电子,结果互联网来钱快,从了互联网,但是一想到学校里的示波器,一台几万,中国目前造不出来,还是老美十几年前的技术就就扎心啊。。。希望国家不要急于求成,少喊口号,从人才培养,基础学科建设,一步一步来,踏踏实实地发展高精尖,才是王道。--
功能很多,质量真心一般,我创业初期买了一台,去年再买也换成了国外品牌。【&在&gearth&的大作中提到:&】懂不懂行啊,就敢说国产示波器造不出来几万的机器,水平还是十几年前的技术。
示波器造不出来?张口就乱碰你知道国产有多少家吗?听说过普源精电吗?【&在&playwolf719&的大作中提到:&】不是我说啥,就华人开的公司也只是生产环节的一部分,单纯收购也是皮毛。芯片这东西领域细分很多,又放大器,射频,半导体等等,一般一家公司负责一个环节,这不是3-5年能干出来的,需要时间和精力。如果政府还天真以为砸个几千亿。一个5年计划就搞出来,那说明政府又是喊口号浪费纳税人的钱,关键要长久的亮出重视这方面的人才的决心,薪水待遇是一方面,大力扶持是另一方面,我本科也是电子,结果互联网来钱快,从了互联网,但是一想到学校里的示波器,一台几万,中国目前造不出来,还是老美十几年前的技术就就扎心啊。。。希望国家不要急于求成,少喊口号,从人才培养,基础学科建设,一步一步来,踏踏实实地发展高精尖,才是王道。
台积电买下来就可以了,可以卡美国人脖子
现在keysight有32GSa/s,甚至更高。我真难以相信有国产的。至于1GSa/s以下也许可以吧。【&在&gearth&()&的大作中提到:&】懂不懂行啊,就敢说国产示波器造不出来几万的机器,水平还是十几年前的技术。
论打下湾湾的重要性
普源精电,采样率最高是1GSa/s【&在&xzp&()&的大作中提到:&】示波器造不出来?张口就乱碰你知道国产有多少家吗?听说过普源精电吗?科技公司不想做芯片,是因为芯片食物链的复杂残酷? : 经理人分享
科技公司不想做芯片,是因为芯片食物链的复杂残酷?
最近,博通报价1300亿美元收购高通的请求被拒绝,但这显然只是芯片巨头之间硝烟弥漫的战争中的一个掠影。先前芯片业快速增长的源泉已经枯竭,人工智能迅速崛起的背景下,AI芯片又成为一个必争之地。接下来,围绕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芯片行业还将产生更多资本的交易,并购、投资会不断上演,不过奇怪的是,似乎各大公司给自己的定位都不再是一家芯片公司。本文综合了《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知名媒体的分析,用数据和图表剖解人工智能大潮下的芯片巨头的群雄之争。日前,博通对高通的1300亿美元收购要约引发热议。在这次众人瞩目的意图收购之下,是暗潮汹涌的芯片角逐。自2015年以来,芯片行业发生的并购交易数额已超过1500亿美元。人工智能芯片硝烟四起,谁能赌对方向?复杂残酷的芯片食物链:为什么大家都不再称自己是芯片公司最近,在硅谷,几乎没有一家公司再想被叫做“芯片公司”。高通将自己形容为“平台公司”。英特尔的公司定位从“PC公司”变为了“数据公司”。股价飙升的英伟达将其图形处理器描述为“增强人类智能”。半导体公司试图为自己重新打造品牌形象的同时,交易者也在疯狂涌入这一领域。自2015年以来,芯片行业发生的并购交易数额已超过1500亿美元。这个数额早于博通对高通1300亿美元的收购邀约。博通公司本身就是几笔并购交易的产物。2015年,安华高(Avago Tech)以37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博通。这是当时全球芯片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桩并购案。日,博通首席执行官Hock Tan向高通提出现金加股票每股70美元的收购要约,总额达1300亿美元。17日,据彭博社报道,高通拒绝了博通的收购要约,称这是博通的一次机会主义举动,企图低价收购高通。目前,博通宣布,仍在继续推进该交易。这笔意向收购的双方——高通和博通——都处于芯片领域的食物链顶端。这条食物链异常复杂,不同种类的芯片制造商在其中相互捕杀。在博通试图收购之前,2016年10月底,高通宣布将以380亿美元(包括债务在内,企业价值470亿美元)吞并荷兰芯片公司恩智浦(NXP)。而恩智浦曾于2015年完成了与另外一家大芯片公司飞思卡尔(Freescale)的合并。最新消息显示,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位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智能手机芯片制造商高通(Qualcomm)以38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交易,有望获得“即将发生”的日本反垄断机构批准,并且在年底也将赢得欧洲批准。获得日本和欧洲两大反垄断监管机构的批准,将让高通向完成这一交易迈出重要一步,并且也增强了对来自博通(Broadcom)以1300亿美元强行收购高通行为的抵制。据《经济学人》报道,通过抢购对手,博通已经晋升为世界第五大半导体公司。自2013年起,博通已完成五起大型收购,目前其出价59亿元对博科(Brocade)的收购还有待批准。如果博通成功吞并高通,那么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仅次于英特尔和三星电子的世界第三大芯片制造商,以及智能手机中很多零部件的主导供应商。研究机构CCS Insight的Geoff Blaber表示,即使博通赢得了高通老板及股东的支持,仍存在很大风险。高通对恩智浦、博通对博科的收购都悬而未决。因此,初看上去这是两家巨头之间的合并,实际上却是一次四方交易。要一下子统和这么多不同的部门和业务单位,不是件容易的事。半导体行业的合并只会加快:先前芯片业快速增长的源泉已经枯竭各大公司的高管们相信,人工智能和AR将很快席卷全球,就像之前的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浪潮一般。去年,软银(Softbank)斥资320亿美元收购英国科技公司ARM,是日本企业集团创始人孙正义为迎接物联网时代所做的战略投资之一。位于英国剑桥的ARM是移动设备芯片产业的领军者。但是,究竟什么时候会发生下一次科技革命呢?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苹果公司的现金流达269亿美元,而最新的iPhone X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苹果似乎不太可能像诺基亚或黑莓手机那样在很短的时间内陷入困境。三星和谷歌之间的尴尬联盟也停滞不前,而三星在芯片制造领域的主导地位继续增长。联想、戴尔和惠普占据一半以上PC市场,新进入者的前景渺茫。少数科技巨头的全球主导地位可能会引起美国和欧盟的担忧,但却为Hock Tan等人提供了机会。如果说成熟市场的整合是推动多头交易的一股力量,那么另外一股力量就是已进入市场者和新来者。电子产品供应商Flextronics前首席执行官Michael Marks表示:“当你拥有少数大客户时,相应的你必须有一批很厉害的供应商。三十年前,你有200个计算机客户,现在你有3个。十五年前,你有20个手机客户,现在你有2个。在过去的30年里硬件已被大规模整合了。我感到惊讶的是,在半导体市场上的整合要花这么长时间。”&《经济学人》认为,半导体行业的合并只会加快,在存储芯片和微处理器两个领域都是如此。芯片制造商力图在一个正快速成熟的行业内快速扩张:年间,合并交易总额达5560亿美元。然而先前芯片业快速增长的源泉,比如PC、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枯竭。尽管2016年芯片的全球销售额达到3440亿美元,但在过去五年里的销售增长已经趋于停滞。从智能手表和VR,再到自动汽车,英特尔和高通等公司正在投资寻找不可预测的下一个重大事件。而博通把关注点聚焦到供应链上。&CCS Insights的分析师Geoff Blaber说:“Broadcom一直是原料供应商,这是他们的传统。Hock Tan有不同的见解。他解释说:“过去五年我们已经买了五家公司。我们的商业模式是这样运作的:购买一个企业时,我们主要关注强大的、可持续的核心产品线。我们对核心产品线的投资力度往往比原有者更大。”他不屑于把团队引入“周边”或“相邻”企业,并补充说:“在这些业务中,我们倾向于资产合理化。”他表示,“随着行业整合加剧,专注是成功的关键。我们试图在自己驾轻就熟的领域进一步创新。”&这种收购哲学与英特尔大相径庭。英特尔今年斥资150亿美元收购以色列计算机视觉技术公司Mobileye,堪称大手笔。除此之外,英特尔在过去一年四处收购企业,重组自由业务,来确保不会错过下一次赚钱机会。收购的企业包括开发计算机视觉处理器的人工智能公司Moviduis、意大利半导体设计公司Yogitech、芯片公司Altera等。尽管去年英特尔与苹果合作,为苹果提供部分LTE基带,但是英特尔仍在寻找除中央处理器之外的收入增长来源。英特尔将自己定位为“数据公司”也反映了它在数据中心市场的实力。英特尔表示,它正在瞄准从服务器处理器到网络和人工智能、价值500亿美元的硅片市场机会。&尽管宣传力度很大,到九月为止,“物联网”仅占英特尔457亿美元收入的5%。多样化的压力也激发了英特尔斥资4亿美元收购Nervana。英特尔将获得该公司的软件、云计算服务和硬件,从而使产品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的发展。软件吞噬世界,AI将吞噬软件,谁才是最大赢家?在自动驾驶汽车和人工智能领域,英特尔和英伟达正在彼此追赶。英伟达的图形处理器已经被深度学习的研究人员热切地采用。去年,英伟达是标准普尔500指数表现最好的股票,上涨了224%。其股价今年再次翻番。投资者垂青英伟达Blaber说:“英伟达处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中心,而价值真正存在于神经网络和训练。”“这并不意味着它不会面对来自英特尔的竞争,而且谷歌和Facebook也在投资自己的AI芯片。但英伟达占据了非常强大的地位。”它在还没有进入市场的情况下夺下了这个据点。与英特尔一样,英伟达也错过了手机市场,这促使它在2011年收购了Icera。Icera是一家基带和射频技术领导厂商,与高通竞争。但在去年伴随着英伟达最初专注于图形芯片的价值在人工智能领域正变得越来越清晰,Icera基带业务被关闭了。英伟达CEO 黄仁勋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由于我们发明的这种新的计算架构,我们让AI的大爆炸发生了。”“就像软件吞噬世界,AI将吞噬软件。”&目前,英伟达的销售额一半以上仍然来自那些想为他们的个人电脑装配最新显卡的游戏玩家。虽然英伟达最近一个季度的收入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来自于数据中心的以AI为中心的应用,但增长速度很快,同比翻了一番。“提到物联网,这是一个AI问题。提到自动驾驶汽车,这也是一个AI问题。”黄仁勋说:“我相信世界上将会有1万亿、数万亿的设备,这些设备将具有推理能力,或者说具有局部的AI能力。”英伟达的股价一路飙升,一度被视为收购目标,但市值达到1260亿美元——多数分析师认为,这对英特尔等潜在买家来说太高了。&直到最近,高通跟英伟达的境况还很相似。今年,高通的估值已被英伟达超越。两家公司的股价显示出投资者对各家故事的热情:虽然高通的股价假如在没有博通的出价推动下会大体持平,但在同一时期,英伟达的股价涨幅超过了600%。Blaber说:“这是博通公司的一种非常机会主义的举动。”自今年1月以来,高通的股价因其与苹果在定价和专利问题上的反垄断战而受到重创。苹果公司已经停止向高通支付费用,高通正试图阻止iPhone从旧金山销售至北京。对它的支持者来说,高通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独特的芯片制造组合,每年向世界各地的智能手机制造商销售数以亿计的调制解调器和“骁龙”处理器,以及知识产权许可,这些收入填补了自1985年成立以来,该公司累计470亿美元的研发投资。包括苹果和多个监管机构在内的一些批评人士认为,这两家公司的合并,会让高通收取更多的专利使用费,超出了他应得的蜂窝无线网络的专利。如果监管机构不先介入,博通对高通的拟收购将造成智能手机制造商更高的集中度。“有了高通,博通将能够提供除苹果A系列处理器之外的所有iPhone芯片,”James Wang 说。&然而,iPhone A系列处理器的出现,也来自James Wang认为的半导体行业最成功的交易:苹果公司在2008年花2.78亿美元收购的PA Semi,目前看来价格合适。这笔交易使苹果能够控制其核心设备的核心部分,同时也使iPhone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正如英国的图形芯片制造商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今年发现的那样,苹果可以迅速从一个最大的客户转变为残酷的竞争对手。苹果公司今年宣布将在未来两年逐步停止使用Imagination Technologies提供的GPU,设计自己图形芯片,这使得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的股价暴跌,被迫挂牌出售。似乎,除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外,几乎没有公司想成为一家芯片公司。??原标题:博通收购高通被拒背后:2年1500亿,盘点芯片巨头天价收购??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常佩琦 、刘小芹 、弗格森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彻底震惊!世界上最牛芯片企业其实在中国!
美国制裁中兴的决定
让我们认识到了“芯片”的重要性
很多人为此喋喋不休……
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
全球最大的芯片霸主企业
对,就中国的台湾
它的名字叫:
“台积电”
台积电是一家半导体制造公司
主营业务是晶圆体代工
是制作芯片的主要材料
不知道台积电?
它可是台湾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市值突破了2000亿美元。
如果对比中石油
两方的市值差距已经不到10%了!
富士康总是知道的吧
在台股十大市值股中
富士康市值虽然位居第二
台积电的市值相当于
第二名一直到第八名的总和!
它还是全球前30大企业
2016财年净利润更是达到736亿
是为华为的 2倍
腾讯的 2.5倍
百度的 6.3倍
这样的获利不是一年两年
而是保持了几十年!
它是全球另一个霸主
--三星电子最害怕的竞争对手....
更有甚者认为
全世界的高科技
没有台湾做不出来
都说每个成功男人
背后都有一个牛逼的女人
每个成功公司
背后也有一个牛逼的创始人
台积电背后的这个男人就是
“张忠谋”
台湾人尊他为“半导体教父”,他被美国媒体评为半导体业50年历史上最有贡献人士之一,他入选全球最佳经理人,国际媒体称他是“一个让对手发抖的人”。
少年时代:居无定所,颠沛流离。
张忠谋 1931年生于浙江宁波。1931年-1940年,一家人为避战乱辗转迁徙于南京、广州、重庆、上海、香港,成人之前,张忠谋已居住过 6个城市,在 10个学校念过书,相当长时间内都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
小时候,张忠谋文艺而多才,喜欢音乐会、小提琴、网球、电影,他文采出众,还曾立志当作家,直到父亲受不了他兵荒马乱还搞天真烂漫,警告说“当作家要饿肚子”,他才收住念头。高中毕业时,张忠谋被父亲诱导考入自己的母校沪江大学银行系。
两个月后,内战爆发了,逃到香港的张家决议:张忠谋要去美国读理工,以防万一,将来好在美国安生立命。
“油然生起饱历沧桑之感觉”的张忠谋于是坐上前往彼岸的飞机,并在记忆中写下这样的心情:“旧世界已经破灭,新世界正待建立,自己必须鼓足勇气。”
青年时代:美国留学,18岁进入哈佛大学。
1949年,18岁的张忠谋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全校1000多位新生,他是唯一的中国人。当时他的三叔,早已从哈佛拿到电信硕士学位,之后还拿到应用物理博士学位的张思侯先生,成了美国东北大学的教授。
当时的美国,以全世界5%的人口创造着全世界40%的GDP,正值最黄金时代。他很快被“只要肯努力,你就能出头”的美国精神感染,也很快在哈佛如鱼得水。
哈佛第一年,张忠谋的成绩位列全年级前10%。他在哈佛的第一年也成了最后一年。
当时,国民党彻底溃败,父母也从香港去到美国,并在中国是回不去了的悲观中,根据当时华人在美的就业发展情况再次决议,张忠谋必须转学理工。
学理工,最理想的就是去麻省理工了。张忠谋想去,就去了。
1950年的麻省也正处于黄金时代,拥有众多世界级大师,在机械系学习的张忠谋成绩依然优异,还帮教授打点工,挣点碎银子,但却过得并不快乐。他形容自己对麻省“虽有十分的敬,却只有五分的爱。”
博士没考上,一个意气用事的决定,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一路顺风顺水的张忠谋,在硕士毕业申请读博士时,却连续两次落榜了。
十几年的读书生涯嘎然中断,下一步做什么都还没有想到,我何以对父母?对我新婚不久的妻?”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在倏忽中消灭。
麻省不留张爷,何处可留张爷呢?
被落榜羞辱的张忠谋,带着雪耻的怒火,把简历一封封地寄给了心目中的大公司,以及万一大公司不成,先将就一下的备胎们。
发出简历两个月内,张忠谋获得了 4家公司的工作机会。其中两家令他满意,最满意的是鼎鼎大名的福特汽车,专业对口,待遇也好;比较满意的是一个叫“希凡尼亚”的半导体公司,公司不怎么知名,但待遇更高,比福特高出一美金。
一美金不多,但张忠谋觉得这不是钱的问题,是福特凭什么少给一美金的问题。于是,他自信满满地跟福特讲价:“我恭敬地说,我很想来福特,但另一家公司的月薪比福特高,可不可以请你们考虑提高起薪?”
结果,那个在面试时跟他谈笑风生的人事专员,态度180度大转弯:我们这儿不讨价还价,你要来就来,不来,拉倒。这一作,让本来已经打定主意去福特,但也死要面子的张忠谋覆水难收了。挂完电话他就决定,别了,小气而无情的福特先生。
1955年5月,年轻气盛的张先生,一气之下,去了多给他一块美金的“希凡尼亚”,进而一脚踏入半导体产业,并一路走到今天。
这也让他在后来屡生感叹:“人生的转折点,有时竟是这么的不可预期!短短的一个电话,加上一时冲动的青年感情,就让我和半导体结了一生的缘!”
他拼命学习、玩命工作,终于在 27岁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
进入陌生的半导体,张忠谋什么都不懂,唯有夜以继日地加快学习。他研读《半导体之电子与洞》,他说,这有如读荷马古诗一样的困难,但还是“一字,一句、一段慢慢地读,读了又想,想了又读。”
张忠谋的厉害在于学东西飞快,工作一年左右,他提拔为非正式的小主管,手下也有了 4个小兵。
后来他因跟领导不合负气辞职,跳槽到德州仪器。
在德仪,张忠谋真正感受到美国科技公司的创新精神及力量:“‘疲倦’简直是听不到的形容词。加班是不成文的规定,而且全都是自愿,也没有什么加班费。‘失败’从不被接受;‘挫折’可被理解,但受挫折者必须振作重来,如再有挫折,再重来,直到成功为止,大家一起赌,一起输,一起赢,一起往前拼。”
身处此境的张忠谋也立即成了邻居眼里“疯狂的工作者”,一进去就立下一大功:
当时,德仪替IBM生产着四个电晶体,其中一颗电晶体在IBM生产的良率10%,但到了德仪,做出来的基本上都成了垃圾。张忠谋点子很正,被安排来搞定这最难的一颗。
这让 27岁的他获得人生中第一个正式管理职位:锗开发部门经理。
同事干了件惊天动地的事儿,彻底震撼了张忠谋!
张忠谋走上管理岗位时,他的一个同事也在干着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加入德仪不久,他认识了一个无话不谈的好基友。他们经常一起喝咖啡,聊天。交谈中,这位老兄告诉张忠谋,自己正计划把好几个电晶体、两极体,加上电阻,组成一个线路放在同一颗硅晶片上。他还跟张忠谋得瑟:公司最大的老大对他这个想法也很赞,并问张忠谋怎么看?
当时他认为好基友做的事情“匪夷所思”,不切实际。
但最后,这件事让张忠谋深深地震撼了:
他的好基友杰克o基比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被认为和他同时搞出了集成电路的另一位大仙诺伊斯,则在此后带着一个叫摩尔的同事,创办了英特尔公司,并很快在电子业掀起一股股惊涛骇浪的革命。
这件事情已经震撼了整个半导体世界。
同事、好基友拿了诺贝尔奖,这得是啥感受??!
杰克o基比,诺贝尔奖获得者,张忠谋的同事、好基友
这件事,让张忠谋深深地领教了前瞻技术的力量,而这些在他当时看来跟自己不太有关的人和事,也都通通在后来,成为了他事业和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
伯乐赏识,让他在41岁登上了事业新高峰,成为美国大公司职位最高的华人。
1961年春天:张忠谋再次赢得好机运。“总经理召见我,夸了我一番,说我有足够潜力角逐未来全公司研发副总裁之职。”走出总经理办公室后,他还得到一个公司从来没有给过别人的机会,支全薪去读博士,公司负担一切学杂费。
41岁那年:张忠谋登上了新高峰,成为德仪统领3万多员工和全球半导体业务的副总裁,也是这个世界 500强企业的第三号人物,以及美国大公司职位最高的华人。
张忠谋:一旦决定干一件事,就非得干成世界第一名!
张忠谋升为副总裁之后,世界半导体产业迎来了中国人 Morris Chang(张忠谋英文名)参战、发起战争,并不断赢得战争的新时代。
当时,被诺伊斯和摩尔飞速壮大的英特尔,已是德仪半导体业务最强劲的对手。
内存是英特尔当时最强的业务,并且已经做到世界最大,甚至英特尔已成为内存的象征,许多公司都在其攻势下落荒而逃。张忠谋却决定,就从英特尔的内存开打。
德仪工作的张忠谋
当时,整个市场以及英特尔的主力产品都是 1K,为了夺第一,张忠谋开足马力,痛下血本,直接从 4K产品开打。这个大胆决策遭到很强烈的反对,但他以更强的力量勇往直前。
结果,4K新品出来不久,就把英特尔打成了手下败将,也打出一个张忠谋地位。
此后,英特尔在内存市场的辉煌便一去不复返,直到彻底退出,转型成为CPU巨头。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忠谋也算是英特尔的恩人,为逼迫英特尔转型立了功。
站在最高处的张忠谋,为了保住德仪的绝对优势,不但在技术上持续领先,而且还率先革命掉高科技不能讨价还价的老规矩,主动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打得产业同行们一听德仪又出招了就一脑子们的汗,甚至丢盔弃甲,主动落败。
靠着技术、价格上一轮又一轮的进攻,在执掌德仪半导体业务的将近 10年里,世界半导体市场上,只要是张忠谋主打的战争,除了他自己,似乎没有人可以凯旋,包括英特尔、摩托罗拉也不例外。德仪在半导体领域的“世界第一”,也始终被他紧紧握在手里。
带领公司成为全球第一后,却因不服公司战略毅然辞职。
1978年,有着辉煌战绩的张忠谋,被加大力度向消费性电子产品转型的德仪安排了新工作:出任德仪消费电子集团总经理。德仪原本希望他在半导体之外再造一个消费电子王国,但这却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而且是,对张忠谋,对公司而言,都是个错误。
1983年,张忠谋因不看好公司的战略转型,在闷闷不乐中离开了德仪。离职的消息一传出,很多很多的新工作便找了上门。再三考虑后,他选择了前往纽约,出任通用器材的总裁。
56岁重新出发,创业之初就很狂:我只有一条路--做一个世界级的公司。
一个 56岁的老人,接下来还能干啥?
张忠谋给出的答案是,重新出发,干出一番全新的事业,而且设定出伟大目标:“当我办一个半导体公司,当然要它长期繁荣。那只有一条路--世界级。”
如今的全球最大半导体制造代工公司--台积电因此诞生。
在这之前,作为德州仪器三号人物的张忠谋已把持半导体世界第一将近 10年,54岁到台湾后,他还当了工研院院长,引领台湾科创整体前进。
这个基础让他有了在半导体业继续追求世界级的视野、底气和能力。然而,不是有句话叫“离开平台你以为你是谁吗”?没了世界级的大平台,从零开始再干一个世界级,而且是在最烧脑也最烧钱的半导体行业,张忠谋的难不次于上青天。
他一个人定义了一个产业。
当时,全世界看得见的半导体公司,走的都是芯片设计与制造一脚踢的路子,也就是从上到下垂直整合,什么都干。德州仪器、英特尔都是典型。
出经费、发出经费、赊出经费一直上去。现在AMD设计,台积电为它制造,用制造和Intel拼。到最后,因为Intel的制造比台积电贵两倍,品质比别人差,所以Intel的制造就变成了Intel的包袱了。Intel的品牌是资产,设计是资产,但是Intel的制造是它的包袱;那AMD的设计也很好,台积电的制造很便宜,所以就可以咬住Intel,打出自己的品牌,整个策略就是这样形成的。
张忠谋的台积电价钱比Intel便宜这么多,公司的毛利还能达到50%。他定义了一个产业,救了整个台湾岛。台湾现在最受世界注目的不是PC这个行业,而是IC这个行业。
80多岁老人的铁腕管理:推出夜莺计划,效率惊人!
最近这两年,台积电还搞出一个“夜莺计划”,在之前三班倒、连轴转、24小时生产不间断的基础上,推行三班倒、连轴转、24小时不间断的研发。
这让一些员工甚至旁观者都受不了,但已经 80多岁的张忠谋并没有丝毫手软的意思。而且,他不但要求三班倒,还要求班班都要做出最高效率。
一封信让张忠谋大怒,10分钟换掉CEO!78岁的他再度执掌公司。
2005年,74岁的张忠谋开始了交班:辞去台积电总执行长职务,并任命跟随自己多年的得力干将蔡力行接任,但这次交班最终让他失望并以失败告终。
张忠谋受不了这个,于是动议董事会,罢免了蔡力行,将权柄重新收回自己的手中。
而据台湾媒体报道,真正让他下决心的,并不是业绩不好,他收到的一封信:
台积电长期推行一项人力优化计划,每年针对绩效考核最后 4%的员工特别管理。这原本是为了提高人力素质,但蔡力行上任后搞成了变相裁员,将最后 5%员工辞退。
因为这位员工妻子怀孕,需要处理很多家务,但
诚信,是张忠谋在台积电强调的第一伦理。于是,毫无商量余地,他把蔡力行撤掉了。甚至是,在了解到真相后的 10分钟内,就做出了决定。
张忠谋:居安思危不适用于科技行业,必须时时刻刻思危。
张忠谋是如何制定策略,又如何看待策略的?还有,他对世人如何获得成功,又有什么经验或建议可以分享?甚至,工作之外,他是怎样的人?
他的结论是:“所谓前瞻性,台积电顶多做到未来五年。”
张忠谋的小策略是从客户和对手中找关键痛点然后精确打击。台积电初创时的竞争者,是东芝、日立等日本企业。其产品及合格率和台积电不相上下,但有大弱点:以代工为副业,还要求客户技术授权,在市场上跟客户竞争。张忠谋据此定出两个小策略:对外,不和客户竞争;对内要有弹性,尽量配合客户需求,并且把这两个都针对不同客户做到极致,进而快速建立了相对于竞争者的优势。
?张忠谋与任正非有不少相似:强势、铁腕、壮志雄心又脚踏实地,而且也都比较我行我素,不喜欢混圈子逗闷子,也不兄道弟、拉帮结派、走后门搞政商关系,更不投机倒把或钻法律的空子。和任正非一样,他也有点知音难觅。
他说:“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我,但我并不准备改变”。
如果台积电掌门人张忠谋一跺脚
全球科技业估计就得地震
比如苹果是台积电最大的客户
台积电据说是苹果A11芯片的唯一供应商
也是iPhone7所使用的A10 Fusion芯片的唯一供应商
更重要的是
台积电已经在大陆投资建厂
预计2018年就开始试产:
衷心希望“中国芯”能够早一天称霸世界!
正商瞭望读者交流群已建立
欢迎各位加入
由于目前群聊已超过百人我们会逐个进行邀请
我们会逐个进行邀请
欢迎小伙伴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哈佛时的张忠谋然而,牛人之所以成为牛人,很大一个原因是,哪怕意气用事,甚至当时看来做错事,他们也往往歪打正着,狗屎运特好地踩到了更加正确的点上。在“每天早上8点上班,直到半夜第三班开始后才回家”的努力下,他让产品良率超过了IBM本身,最高达到惊人的20%。让他意外的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位老兄却告诉说,他已经把那玩意儿弄得差不多了。有点被震到的张忠谋,却又替他操心:你那玩意儿就算弄出来,又有什么用呢?离实际应用是那么的遥远。取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并回到德仪的张忠谋,被提升为锗晶体管研发经理,统领将近 3000人的队伍,斗志昂扬地朝着心中的殿堂狂奔。收入已达到美国的中上阶级,拥有哈佛、麻省、斯坦福三大世界著名学府的学习经历。他不但决定大干内存业务,而且决心夺下英特尔在内存领域的世界第一,打掉它的这个象征。这个目标吓到了德仪的宝宝们,但张忠谋态度坚决地推进。他的看法是:混科技产业的大企业,一旦决定去干一件事,就非得干成世界第一不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掌握主动权并获得理想的利润,否则,就是赔钱去陪第一名耍。但当时,他已是 52岁的人,重复职业经理人的道路对他而言,显然也只是可接受,不愉悦,更不刺激。在他心中,他还需要一个其他意义上的崭新开始。但张忠谋还是很快干成了--成功来自他在半导体业征战多年之后的观察力、思考力,最重要的是:改变现状、预测未来的判断力、想象力。他这个人是可以定义一个产业的,是全世界一流的、最尖端的一个人物。为什么 AMD可以跟 Intel竞争?AMD比 Intel钱少很多,但是 AMD可以和 Intel竞争,重要的就是有张忠谋这样的人。因为 AMD只要设计出好的产品就行,它与Intel比设计,张忠谋的台积电和 Intel比制造。Intel自己又要设计又要制造,设计和制造的人都要养起来,然后又要自己去投资生产,因为那个设备从留他说,工作产出来自“投入”乘以“效率”,效率才是关键。“别人工作 50小时,你比他多做 20%变成 60小时,但他的效率比你高 30%,成果还是比你好。”这样既勤奋又有效率干下来的结果就是,台积电将独享iPhone7、甚至iPhone8的订单盛宴。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蔡力行不但未能领导台积电应对好形势,甚至还一度滑向深渊。2009年第一季,台积电的营业收入比上一季跌了差不多40%,毛利率跌到20%以内。更惨的是,整整一季,台积电的产能利用只有4%。后来,张忠谋收到一封信,心中一位员工的父亲恳请他不要裁掉自己的儿子。一番调查后,张忠谋了解到这位已服务台积电10多年的员工一直表现优异,还曾进入前10%的奖励计划。这次是部门为了必须完成“淘汰”5%的任务,所以把他加入了淘汰的名单。人才和团队一直是张忠谋最关心的事,交班之后他也曾专门叮嘱蔡力行和人力资源负责人,裁员必须经过他的同意。但现在,他毫不知情,员工就这样被强制裁员,而且还是假借考核、实为裁员,有违诚信原则的错误做法。张忠谋认为,企业的策略分两大部分。首先是大策略,这大概接近大陆常谈的定战略;接下来是小策略,这大概相当于大陆常讲的套路或打法。张先生说,大策略要看趋势,到大“红海”之外寻找大“蓝海”;小策略则要看客户和对手,要从竞争中找准客户需求和对手软肋对症下药。张忠谋认为,大策略要靠领导人的洞见,洞见则来自于不断地想未来、规划未来。他说,“居安思危”不适用于科技业,因为科技业永远没有“安”这回事,必须时时刻刻都思危。台积电的思危,思的就是未来会怎样,我要怎样赢?但和很多一谈未来就要做百年老店的企业家不同,张忠谋对未来的定义并不那么遥远。他说:“在科技界,你不能不为将来想,但也不能为太远的未来打算。如果为太远的将来着想,往往是徒劳无功,白花很多钱、很多精力。”21财经汇汇聚领袖级商业价值!全方位解读财经事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芯片比较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