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家靠谱的短信群发安全的消费金融系统

做的比较好的消费金融系统公司排名,该如何选择消费金融系统的搭建?_百度知道
做的比较好的消费金融系统公司排名,该如何选择消费金融系统的搭建?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目前有成品的只知道长亮和新创易。选择开发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他们的解决方案、架构安全、风控和催收都是要考虑的。如果有演示站建议可以看看
采纳率:4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消费金融等于安全?叔只能呵呵
粉丝:叔,周围好多同事都说消费金融的平台可投,您怎么看,要不我也投点?
叔:投资怎么能盲目跟风?
粉丝:不是啊,火是一方面,大家都说消费金融比较安全稳定。
叔:流行性感冒,作为一种传播率广,每年都很流行的症状,你会选吗?
最近在后台,总有人问叔这样的问题,叔不胜其扰。但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叔决定写篇文章将这个问题彻底终结。
相信消费金融等于安全,不亚于相信老实男人等于好男人。但老实男人就是好男人吗?(叔只能保证叔是好男人)
一、最近消费金融怎么越来越火?
消费金融越来越火爆,这个平台也搞,那个平台也参和,乌央乌央的全往里冲。这个消费金融怎么瞬间就成香饽饽了?
1、未来发展空间大
近年来,享受生活、“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模式越来越深入人心。消费金融这块蛋糕也越做越大。
目前中国居民的消费信贷余额为19万亿元,预计一年之后,差不多有30-40万亿元。市场上供给本来就顺着需求爬,20多亿的奶油蛋糕,放哪个聪明点的P2P平台不眼红?这么大一块蛋糕,不吃白不吃!
2、监管限额细则的推动
监管限额细则的出台,大多数平台要不割肉转型,要不另辟蹊径,要么就去死。可巧消费金融恰恰符合网贷监管限额要求,很多平台干脆一拍脑袋:“就干他了!”
3、小额分散,整体可控
说到底,消费金融这市场,一个借款人大都是几千快的借款需求,数额够小。需求人数多,又够分散,平台轻易不会被一两单坏账拖垮,整体上来说好把握。
需求很大,发展空间广阔,小额分散好把控,监管限额大手轻轻一推,P2P平台就像飞蛾一样不甘落后地扑进消费金融这团剁手党狂欢的烈火。
二、到底怎么了,投资人会觉得消费金融安全?
归根结底,还是对小额分散的误区惹的祸:小额,意味着一个人只借几千元,即使坏账了,数额也不大,催收团队一吆喝,基本差不多就收回来了。分散,意味着钱会借给多个人,这不就是分散了风险吗,跑了几个人也不影响整体。
平台这边也不甘寂寞,用这个逻辑不断煽动投资人产生一种错觉:消费金融这玩意好像还挺靠谱的啊。
消费金融发展火爆,的确还没有平台出过事情,媒体跟风点火,推波助澜,形成舆论风气。可惜外行人吹捧起来的谬论,终究和事实差着十万八千里。消费金融就这样被过快地推到了一个高潮,可惜上帝让其灭亡,必让其疯狂,一如当年车贷和房贷一样。
三、P2P搞消费金融到底哪里不安全了
1、小额分散对风控要求很高
实际上消费行业非常苦逼:小额分散,人均借款额低,数量又庞大,无疑给平台的风控出了一个难题。消费金融对系统建设起点很高。对团队的风控模型建构能力和技术能力要求极大,是高壁垒业务。
传统银行采购一个基础系统,都需要上亿元的投资。自己开发基层构架,也要烧很多软妹币。连银行不愿去做的“脏乱差”的活,没有银行的资源和人才,P2P要想做只能通过有经验的团队,玩命的干才能做成。
刚好大部分P2P经过几年的消耗,非常疲惫,短时间内转型消费金融,光风控方面就够他们摔几个跟头的。这个样子,怎么能保证投资人的钱安全?
2、对管理能力要求很高(调整)
消费金融由于单个金额小,需要大量的人员去扩张业务,动辄一个消费金融公司就上千人,横跨10几个省,分布在上百个县,管理的复杂程度和精细程度远超一般企业,一般的创业者根本驾驭不了如此复杂的管理,很容易因为管理深度不够导致业务员的道德风险,也容易因为管理不够精细导致成本飙升,更容易因为管理驾驭能力不足导致在高速发展中失控崩盘。
3、怕就怕有些平台不守规矩
现阶段资金存管还未落地,很多平台完全有可能趁此继续以往寅吃牟粮的习惯,先拿投资人的钱去填以前的窟窿。就算资金存管落地,平台依旧有办法搞小动作。这个奇葩发展模式不改,消费金融的结局和前些年P2P搞车贷一败涂地的结局绝壁一模一样。
四、投资人怎么做!(叔向来喜欢简单粗暴)
1、消费金融只是一种业务,但业务火爆不意味业务安全
大家还是要客观看待消费金融,消费金融只是一种业务,但业务火爆不意味着业务安全无风险,否则投资人还不都赚得盆满钵满,高兴地上天?
2013年时,大量投资人认为车贷很安全,结果车贷平台大量跑路,狠狠地打了投资人的脸,车贷安全论就此破灭。
房贷也是如此。
现在轮到消费金融了,车贷房贷的坑都在眼前摆着呢,消费金融这坑您还打算往里跳么?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每种业务都有它自己的风险点,投资人不要相信业务安全论。
2、安全不在于业务,关键在于平台自身
平台是否安全,不在于平台经营的是什么业务,核心在于这个平台本身的条件如何。一个平台的硬实力强、专业性高、流动性好,这样的平台做什么业务安全都是很有保障的。
平台硬实力高,意味着偿还坏账的能力强;
平台专业性高,意味着平台能把坏账和逾期率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平台流动性好,意味着投资人撤出资金方便。
所以,如果想保障投资安全,还是要学会看平台的硬实力、专业性和流动性,这样才能真正找到靠谱的好平台。
呼,叔终于说完了,大家还有没有想问的?
互联网金融资深人士。独立,理性。热爱钱更在乎良善。闲来聊两句常识,骂几个混蛋,喝两杯小酒。网叔不是文明人,衣冠禽兽请绕道。关注网叔,微信公众号:网叔点财(wsdc2046)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热门城市:摘要:中国消费金融高峰论坛在沪举行,业内共议“消费金融与大数据风控”。
网贷之家讯&日,由融之家、网贷之家、盈灿咨询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峰论坛在上海金茂大酒店举行。大会以"共谋万亿蓝海"为主题,本次会议邀请到政府领导、高校学者、业界精英参加,围绕行业政策、产品设计、金融科技应用等议题,深入探讨消费金融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共谋新常态下金融领域的应对之策。会上将首发《2016中国消费金融行业报告》等重磅报告。
本次峰会的协办单位是捷信消费金融。手机贷、通付盾、百融金服、可以分期、GrowingIO、掌众金融等机构提供会议支持。
近两年,消费金融飞速发展,对风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峰会第二个圆桌讨论环节,来自现金巴士CEO唐阳、通付盾总裁王梅、芝麻信用金融策略总监董蔚、小赢卡贷CRO成少勇、手机贷CSO姚亮、掌众金融首席战略官谭淳,围绕“消费金融和大数据风控”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现金巴士CEO唐阳: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是一大难点,消费金融最重要的是要把用户的“安全门”守好。
通付盾总裁王梅:人才是公司发展最核心的问题。大数据需要复合型的人才,既要有IT基础,又要懂业务,还得懂产品。更重要的是要懂各种场景,真正把需求和痛点提出来。
芝麻信用金融策略总监董蔚:普惠金融不是说贷款要便宜,而是说有很多人群不可能满足贷款需求的,能有各大互金机构、消金机构对他们进行比较适当的信用评估,提供一个合适的信用产品。
小赢卡贷CRO成少勇:相比美国,中国是大数据的天堂,在中国这个大数据的天堂下,消费金融企业是有很多机会的。
手机贷CSO姚亮:在消费金融场景当中,不可忽略的一点是这个场景本身的数据,不管是现金贷场景还是消费场景下。
掌众金融首席战略官谭淳:消费金融有可能是未来P2P的主流,这是一个引领方向,也是一个监管的要求和这个行业发展必然的趋势。
以下是演讲全文实录:
【罗璇滨】:各位来宾朋友们,非常欢迎继续关注我们这个环节的圆桌论坛。我们这次圆桌论坛的议题是消费金融和大数据风控。
随着消费金融这个行业最近两年飞速的发展,对风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包括越来越快的审核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人群覆盖的要求,还有就是越来越多数据的纬度,这就促进了大数据在整个风控里面的应用。首先请各位嘉宾分享一下在自己的业务里面,大数据风控在最近的时间里面有什么样新的进展?
【唐阳】:今天在场的都是行家,说说一些核心的问题。现金巴士上线之初是得到了量化派公司的大力支持。量化派说我们有一个工具,拿用户的通信详单,当时我大概知道可以拿通信详单,但不知道怎么用。然后跟量化派对接了,这个详单太复杂了。咱们当时使这个数据,后来呢,使了一些咱们阿里巴巴相关的数据,但阿里巴巴一开始让大家使,后来又不太乐意了,有一个开放平台,一会儿行一会儿不行,是变化的。最近又有京东的数据,还有一些用户的地理位置数据。最近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公司,他计划提供免费的各种数据的接口,有幸跟他聊了一个小时,我问他你图什么?他说就想让大家高兴,免费的,你去爬各种想得到的数据。
【王梅】:首先我很高兴今天能够参加这个论坛,因为这个论坛是非常迎合时代发展的信贷消费。通付盾是做什么呢?是做移动安全和大数据安全的公司。我们整个重心的特点,产品服务其实很简单,三朵运+1,3+1。今天提到大数据风控就是我们其中一朵云,反欺诈云提供的服务产品。还有两朵云,一个是身份认可,一个是移动安全。+1,就是信息安全服务,包括风险评估,包括远程渗透性测试,那是一个非常讲究个人安全能力实战方面的服务。
刚才说到了,我们现在针对大数据风控这一块,这两年炒得非常热,应用的领域非常多,各行各业,包括互联网金融、物流业、航空等都会涉及到。
目前通付盾我们能够做什么?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我们的业务反欺诈,主要是针对电商平台,像京东就是我们的用户,主要是针对黄牛党这种占便宜为职业的人。第二个,就是信贷反欺诈,可能跟在座各位消费金融行业有关系的。信贷反欺诈里面主要是贷前、贷中、贷后,目前贷前数据源是很多的,我们马上有很的产品要出炉,关于贷后提供的服务,大概在10月份吧。
【董蔚】:谢谢大家,在座的各位有很多已经是芝麻信用的客户了。先简要介绍一下芝麻信用,通过拿到贷款的个人已经有好几千万人,贷款已经超过千亿,这些都是在我们整个阿里体系外的产品。所以我们觉得也是挺自豪的,对整个社会的普惠金融还是有一定的帮助。
然后我们的一个特点,我们在场景的提能方面也是比较注重的,我们对于租车、租自行车,包括下雨天麦当劳不花钱就可以借雨伞,就是通过芝麻分实现的,这些都是我们做的一点一滴的普惠的事情,希望第一增强大家的信用意识,第二帮助大家的普惠金融,我们理解的普惠金融,不是说贷款要便宜,而是说有很多人群不可能满足贷款需求的,我们希望各大互金机构、消金机构对他们进行比较适当的信用评估,提供一个合适的信用产品。我们的理念,每一个信用水平的都应该会有一款适合他的信用产品。我们目前的产品,大概分反欺诈和信用两个方面的,反欺诈和信用的使用是不太一样的,反欺诈是刚性的,是0和1的,但对于信用的话,我们提倡的是个性化的定制。我们有两个理念,一个是我们坚持信用的产品应该是一个生态闭环,它本身应该是能够自己不断的循环,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升级演化的。大家可能也意识到我们的很多产品,包括芝麻分一代比一代更强了,我们芝麻分在不断的增强,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反馈机制的,机构在使用我们产品之后,都会把使用的情况反馈给我们,这样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改进。另一方面,我们对于消费者的不守信行为,我们也会做适当的行为,比如说降分等。
刚才唐总提到了贷款机构越来越幸福了,因为有很多贷款数据提供者,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甜蜜的痛苦,一方面数据源是非常多的,另一方面,市面上很多数据都是爬取的方式获得的,这个途径本身有一些不稳定性。我们也是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有自己的办法,主动跟第一手数据源合作,我们一般接受中间的采集过程,而是比如说老赖数据是跟高法合作取得的。这样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和合法性。另一方面,我们也是在保证我们数据的广覆盖性,通过对接芝麻,连接到更多的接口,这是我们目前在做的一些事情。产品的更新来说,我们也是在用各种的大数据手段,包括融合社交信息不断的做产品迭代,以及新产品的更新。
【成少勇】:非常高兴来到这个论坛,我是小赢理财的CRO,小赢理财现在每个月的放款量接近20个亿,累计已经超过360亿,规模非常大。小赢理财的特色,每个月20亿,一方面是服务中国广大的个人和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另一方面,我们平台上的理财产品都是由中国的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中安保险保本保息的。我们小赢理财推出的新产品小赢卡贷针对信用卡客户的现金贷的产品,背后基于大数据。中国的大数据是一个天堂,美国也没有这么多的数据,美国非常注重消费者保护,让你不能用这些数据,另外一个美国的习惯不愿意提供数据,所以中国是大数据的天堂。在中国这个大数据的天堂下确实有很多的机会。所以我们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在这个时代加入到大数据消费金融的产业。
【姚亮】:我是来自成溶金融(谐音)的姚亮。蓝翎和小白领的消费人群没有被很好的覆盖到,一方面比较小额,另一方面他们征信来源各方面资料是比较少的。所以我们在这个框架下,想打通这些人群消费的场景,做成一个金融闭环。我们推出消费金融的模式,主要是采取一个B2B2C的模式,中间的这个“B”相当于我们场景的获取者,我们有很多的合作方,有线上线下,有大的电商,也有O2O的平台,也有我们自己平台,我们通过这些B端的合作商,让他们成为我们用户的一个抓手。我们获取第一批的种子用户也成为我们的抓手,我们之前现金贷的用户也成为我们的抓手。在这些人群当中很好的提供消费分期的服务,在更广的人群当中去拓展开来。讲到数据方面,在消费金融方面的应用,刚刚几位专家都讲了很多数据源也好,包括一些算法等等,在这个消费金融场景当中,不可忽略的一点是这个场景本身的数据,不管是现金贷场景还是消费场景下,它的数据都是非常好的。比如说电商平台上,注册信息、定单信息、取消定单的信息等对于我们授信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些帮助甚至超过了很多互联网征信人的信息。同时我们利用平台的反欺诈手段,保护帐户的手段,向他们学习,帮助我们做欺诈也好或者信用类的风险识别。
另一方面,像现金贷的产品,要关注他在申请过程中一些表现信息,比方说他填写的速度或者是他身份证填写的一些规则等等。数据方面呢,我觉得强调一点在消费场景本身数据的应用。
【谭淳】:我是掌众金融的CSO,首先感谢网贷之家。这个P2P的时代已经进入一个新的版本,坐在台上的可能是未来P2P的主流,这是一个引领方向,也是一个监管的要求和这个行业发展必然的趋势。
做现金贷的公司外人看起来都差不多,都是基于数据做,只不过做,有的做1万的。我的观点是这样的,我们切入点虽然不同,但500到3万,只要是线上的,都可以做。现在做的差异,比如说我们跟手机贷之间在金额上有差异的,我们会稍微高一点,量化派可能比我们还高一点。起点虽然不一样,其实没有差异,未来可以走到一起去,未来有一天,可能会有互博的阶段,现在来看,这个市场是蛮大,但耕着自己的田,耕着耕着去抢别人的田了。
关于数据的事,数据这一块也不神秘,从方法来讲就是两大,一个是银行系出来的,使用的方法都是差不多的。一个师傅带出来的徒弟,不知道未来会拼成什么样,其实差不多。第二个是非银行出来的,比如说百度团队出来做算法的,他们没有搞过金融,但他们的后劲还是蛮大的。所以说基本上这两大阵营,方法都是一样的,都是用了模型的方法。未来来看,可能差异性不会太大。
但从数据应用的层面来看,现在能用的几乎都用到了,无论是手机贷还是量化派,我们也做过横向的比较,数据基本上差不多。跟银行比起来,我们的数据纬度多得多,所以我们的原则做风控够用就行了,我们自己的常用指标和整个储备指标,相比的话,有10%的指标可以用到,大部分指标确实用不到,这也是一个现实情况。我觉得从技术和方法,并不神秘,可能走的路线是不一样的,有的是从IT,有的是从金融的角度做分析的。
【罗璇滨】:在发展大数据风控和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都有一个过程,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各位嘉宾各自在发展大数据技术方面,曾经遇到过什么样的问题?踩过什么样的坑,最后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唐阳】:还是讲详单,现金巴士还是人工的看,我问过拍拍贷的人,详单怎么看?用眼睛看啊。于是有一个兄弟拍脑袋想了一些模式,比如说这个人经常致电谁,或者经常致电的人有没有在夜里联络,然后在右边列出来了,有三个同事看这个东西,看完这个东西,一拍左腿,放款,一拍右腿,卡死,放了10万个。现在的话,是越来越幸福了,现在有一些兄弟正在组建免费拿数据的API公司。然后呢,听说还有一个公司,在上海,提供收一点点费的风险预测服务,只要有钱就可以了,数据有了,算好坏的也有了,那你就打广告吧,打广告的人也有了,所以现在越来越容易了。
【王梅】:通付盾在整个大数据成长过程中,我觉得主要面临两个问题,而且这两个问题不仅仅是短时间的,是要一个长期解决的问题。第一个就是人才问题。大家都知道大数据分析,就是一个比较新兴的领域,我们需要的人才,我现在最关心的就是人,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复合型的人才,首先他要IT基础,他要懂业务,更重要的是他要懂各种场景,真正把需求和痛点提出来,他还懂这个产品,怎么和产品结合起来,这种人非常难找,而且这样复合型人才进行培养时间太长了。现在有很多的公司,在人才培养上,也都是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吧,一天一天也不知道哪天成长到什么程度。所以呢,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我现在如果要是说哪位给我推荐这么一个人,我可以放下所有的事情做这个,人才才是整个公司的发展最核心最核心的问题。
第二个,具体来说,大数据风控里面,很重要的是我们提供的大数据反欺诈,我的目标是什么?就是在服务的质量上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点。我尽可能的怎么做到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要是能做到这一点,确实是非常非常难,不断的在我们的数据源,在我们公司本身具备的大数据关联分析,还有对我们客户的需求不断精准的把握,从这些方面不断的去努力,共同的去提高,这两点是很难的,也是长期要去做的事情。
【董蔚】:主持人这个问题,在业务过程中踩过什么坑。其实我仔细想来,芝麻信用比较幸运的地方,从发展到现在并没有踩过大的坑。但我跟大家分享有两个一直事情很难,但一直在坚持的,第一件事情是数据的回馈机制,我们做风控的,特别是做模型的做数据的同事们都知道,能够不断来利用数据优化模型,模型做完以后,验证效果到底怎么样,是否靠谱,有哪些要做改进,没有商户的反馈是做不到的。国外的三大征信局,商户都会反馈给数据给他们的,这是做一个基本。但推行起来,因为在国内是比较创新的事情,非常有难度的,但这是我们没有放弃的一件事情。我们觉得要做一个非常严密的数据产品,就要牺牲一些比较快的接入,一些短期的利益,把它做得更好。这样做的好处呢,一个是我们数据产品在不断的演进,第二个形成有效的跟C之间的闭环,一旦有逾期情况,就会在我们平台上展现出来。第二个事情,B、C之间的打通,B、C端兼顾,我们每天都会收到非常非常多的客户电话,我们的分为什么这么高,为什么我这个分没有升啊,我们觉得通过自己的点滴努力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认识,这样的话,对整个业务情况都有帮助。另一方面,在数据获取方面,消费者是非常珍惜自己的信用,所以说,一方面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信用闭环,另一方面,当一个消费者申请贷款遭拒,是因为芝麻信用不高,我们提供一个接口,让消费者上传信息来提升信用分。另一方面,我们有任何负面信息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展示给用户。这些背后是大家看不到的耗费非常大工作量的事情,但我们一直在坚持。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整个商务的历程,很多互金和消金小户说为什么你们芝麻不早点接我们呢?当时我们芝麻的方向并不是这两块,原因是我们做数据的,必须要积累一定的行业经验,有一些靠谱的模型和产品之后,才能服务给更普惠的用户,我们是非常注重消费金融这个行业的。前期我们确实跟大商户合作偏多,目标主要想把这个产品做得更靠谱一些,经过市场的验证。目前我们产品推出也有一年多时间了,反馈也是非常好的,几个月之前,我们全面向消费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开放了,大家可以自行在上面签约、对帐,所有工作都是自助式的,是可视和透明的。
【成少勇】:小赢理财做的是普惠金融,面向个人和小微企业。在这个业务发展之初就铺了数据平台。所以在数据平台的建设,包括数据的整合、清理,利用,包括人才的储备,这个都发生在我们开始业务之前,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一个非常高水准的数据管理体系和硬件。前面两位提到的情况呢,我们没有碰到。
我们开始做业务,我们碰到一些小的困难是什么呢?数据是太多,这是甜蜜的烦恼。传统银行的数据,包括各种各样的征信机构和人行的征信。非传统银行的详单,淘宝、京东各种帐单,我们都有。在整个信用体系的建立之中,就遇到了一些困难,信用这一块如何融合在一起,反欺诈这一块如何融合在一起,做到互补。传统的有传统的方法,互联网的有互联网的方法,怎么样有机的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一种方案是可以替代传统银行的,比如说人脸识别和活体检验,完全可以替代面谈面签的,这个技术完全可以取代了。有些数据呢,是互补的,我们传统银行的黑名单和互联网机构的一些反欺诈的数据,可以互联互补,共同建立一个新的反欺诈模型和反欺诈的规则,这个都可以用上。还有一种情况,还是以传统的方法为主,但引入新的数据元素,这个我们在实践中摸索的,传统的模型方法,不管是机器学习还是回归模型,在传统的银行里面用的是传统的方法,非常重视征信,主要是总的授信情况和总逾期的情况,查询情况,按照美国的五个标准模块,这个在中国是完全适用的。但是呢,我们可以在中国加入一些新的元素进来,把模型做得更强。这个只是在慢慢的摸索中,把这些数据问题慢慢解决掉。我相信这个东西在实践中,还是需要反复的实践,反复的循环,反复的更新,最后才能把这个东西做得越来越好。
【姚亮】:关于这个问题,我简单的说两点,其实我们数据风控的问题并不太多,我们碰到过资金、获客包括用户体验等等方面的问题,也一直在解决。数据方面的问题,我们一开始做这个事业的时候,也是有了很多的征信源,相对的风控体系也是比较成熟的阶段。跟大家分享两点,相对来说我们可能解决得比较好的一些细节的问题。第一个,我们在拿到这些征信源的时候,因为大家知道数据产品一般来说它是一个通用类型的产品,比方说芝麻分可能是麦当劳借伞,相对比较有用。但在现金借款当中,或者某些消费领域当中,可能没有那么好用,但我们知道像芝麻或者别的机构数据比较好用,所以我们也是采取实验室的方式和各个征信源合作,把我们的一些坏的样本输出到征信的机构,我们一起建模,输出模型的评分或者字段,采取定制化的情况。这样的话,我们的人员去驻场,做这些模型,既不浪费征信提供方的人力包括模型的成本,同时又获取了非常有预测性的一些变量和评分。这个是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另外一个,现在很多消费金融的从业者都会碰到的一个问题,可能现在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去解决,就是如何快速的审批,如何填写更少的资料,如何在各种场景下可以更好的接入。这一块呢,我们一直认为很大程度上要技术的革新来做这件事情。我们现在也看到手机也好,电脑也好,十几年来相对来说革新已经比较缓慢了,现在IPHONE7出来,新出的点没有很多,技术的革新牵涉到硬件也好,各个渠道也好,一起去努力。当我们有一项比较强大的风控技术或者说一些活体检验等等的技术,能够应用到市场当中的时候,我们可以大大的简化授信的流程以及授信的精准度的问题。
【谭淳】:在座的基本上都没有遇到很大的坑。目前为止,我们做的这个量级还是属于初级阶段,还是小问题。可能未来预测这个行业的话,有可能这个坑会在风控的内控机制上。所谓风控的内控机制指什么呢?当我们体量做得足够大的时候,一个月有百亿的交易,如果风控参数调错的话,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基本上企业难以用资本金抗衡的破坏性的力量。所以在内控上,怎么样约束,包括IT也是一般的,内控机制未来决定了是不是会产生瞬间死亡的根本性因素。所以企业作大以后做金融,要做信息方面的工作,包括我们也开始预测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不断的加强内控的管理。金融最关键的就是怎么让它非常稳定,这是最大的问题。
【罗璇滨】:最后一个问题,因为现在的数据越来越多,涉及到用户的各个纬度,也是很多跟用户紧密相关的数据。能否有嘉宾分享一下在我们的数据安全,还有用户的隐私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和努力呢?
【唐阳】:主持人的这个问题非常的挑战,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这个是天下的事,这个事吧,很要命。就是说呢,我建议所有做农(谐音)的公司,只要大数据搞的,花多少钱也要花,请一些高手,技术的,网络安全的,把这个门守好,要不然的话,有很多人想整这些数据,这些数据很多是用户的超级个人隐私。比如是现金巴士在测试阿里巴巴的数据,拿了用户若干时间段的支付宝流水,我们有一个同事积极参与测试,后来我看了一下屏幕,我说哥们,你买的电子烟英国原装的,他很多的事被知道了。包括拿着用户在京东上的浏览记录,点过什么都给你记录下来,所以用户一旦这些信息外泄,并且被滥用,他的损失是巨大的。这一块的,迫切的期待出现一个高手企业,我们只要付费就可以把这个事做了。
【王梅】:这个问题确实具有挑战性。因为时间关系,我很简单的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第一个,这是一个大问题,涉及到每个人的问题,应该是国家层面出相关的政策和手段来进行约束和规范。因为完全靠人的教育,靠人的意识去培养太难了,效果很难保证。从通付盾我们自己来说,我们有一支队伍是007,我们有一个安全实验室,里面有常年、多年从事安全实战性的人才,在我们公司内部,首先让他们把我们内部的安全防控要做好,从网络、平台、访问控制到我们数据的存储、传输、应用各个方面,把我们的内控一定做好,搞安全的公司,安全数据被人窃取的话,天下的笑话,所以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好。
第二个,对外呢,我们在10月份可能会有一个贷后催收帮助的产品出来。我们第一个原则就是说一定要遵循国家要求,个人隐私保护,即便是欠款不还的人,也不会把他的电话暴露出来,但我们通过其它的技术手段,能找到他,联系到他。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是最最重要的。
【董蔚】:确实这是一个特别好,特别重要的问题。芝麻信用从成立以来,把合规性和隐私看得特别重要。在对外的数据采集和合作和分享中,我们一直坚持三个原则,合法、正当、相关。怎么说呢?第一是在我们收集所有的外部数据,包括跟外部做数据合作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合法性,所有的数据来源都是合法的。第二块,正当性,我们所有数据的采集以及分享是两部分,一方面我要采集数据,另一方面在他申请贷款的时候,把数据提供给贷款机构,这两部分我们都是经过严格的授权的,而且我们有一个非常透明的机制,我们所有的授权机制都在你本人APP芝麻信用里面展现。所以说,这是一个使用的正当性,这一块呢,有一些合作伙伴不理解,我已经有线下的授权了,为什么还要再授权一遍,采集也要授权,分享也要授权?这个确实也是给合作伙伴有一些问题,但我们觉得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是非常注重消费者隐私保护这一块。第三块,我们也注重相关性,其实我们阿里系,包括芝麻信用有非常多的个人信息,但我们必须要评估这个人信用,征得他同意之后,分享出来。这是对外合作方面,我们坚持的三个原则。
对内的话,主要两块,一块是非常非常严格的合规内控,首先我们在一个意识上,每个员工都是经过特别严格的数据信息保护的培训,特别我们内部还有数据安全委员会,是在我们内部有最高权力的。所有的涉及到相关的事,都会经过安全委员会的批准。第一块是意识和内部机构的方面。另一方面,是技术方面,我们也把我们阿里系所有的数据安全的技术用在芝麻信用对外合作上,放数据的云平台等等,还有跟商户、用户之间的互动,非常大的数据保证这里面没有欺诈的问题,这是我们目前在做的事情。
【罗璇滨】:非常感谢各位嘉宾非常实在,非常干货的分享。我们很期待大数据风控这个技术的发展,会对消费金融这个行业的发展有一个更大的助力。
谢谢各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资理财靠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