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经典歌曲·迪伦厉害在哪里,能得到诺贝尔奖?

青岛出版集团
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鲍勃·迪伦去哪儿了?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至今未现身_161023网罗天下_腾讯视频鲍勃·迪伦获得诺奖是个巨大的错误_网易新闻
鲍勃·迪伦获得诺奖是个巨大的错误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鲍勃·迪伦获得诺奖是个巨大的错误)
  《骂观众》
彼得·汉德克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汉德克是德语文学 活着的经典 ,他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04年,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彼得·汉德克是奥地利文学家、剧作家,被认为是当代德语世界最重要的作家,这位文学大师也是毕希纳文学奖、卡夫卡文学奖的获得者。上周,74岁的他首次来到中国,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他在上海、乌镇、北京与国内重量级的文化界名人展开对话。文学是阅读的,而鲍勃·迪伦不能被阅读  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很多人知道汉德克是因为《骂观众》这样惊世骇俗反传统的戏剧文本,也有人是因为他是文斯德电影《柏林苍穹下》的编剧而了解他。但汉德克觉得,自己并不能算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剧作家,戏剧只是他写作的一部分。从2013年开始,汉德克的作品被逐渐翻译成中文,由世纪文景引进出版,迄今已出版了九卷本的作品集。  首次来到中国,又恰逢诺贝尔奖颁奖季,身为多年榜单上的“陪跑健将”,汉德克不可避免地被问及如何评价鲍勃·迪伦的获奖。在上海的读者见面会上,主持人小心翼翼地抛出了这个问题,汉德克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说:“这个问题我有点害怕。”汉德克解释,在他眼中,美国文化其实是一种“似乎可以歌唱出来”的文化,“而在另外一层意义上讲,其实美国所谓的蓝调音乐离我更贴近一些。我非常崇拜约翰尼·凯什,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而且也是最真实的声音,他发出了一些真实的声音”。  不过,在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汉德克却直白地表露了对鲍勃·迪伦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不满。据《东方早报》报道,汉德克几乎是脱口而出地抨击瑞典人的错误决定,“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鲍勃·迪伦。对我来说,文学是阅读的,而鲍勃·迪伦是不能被阅读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这个决定,其实是在反对书,反对阅读”。文学只有真正从自我出发,才能具有世界性  美国作家、普利策奖得主约翰·厄普代克曾评价彼得·汉德克说:“毫无疑问,汉德克具有那种有意的强硬和刀子般犀利的情感。在他的语言里,他是最好的作家。”  作为一位世界级先锋戏剧家,自1966年正式踏上文坛至今,汉德克已创作了五十余部作品。汉德克在1966年推出的代表作《骂观众》一书颇具争议性,这部完全反传统的戏剧以语言为唯一表现手法,既没有情节和对白,没有舞台场景,没有戏剧冲突,没有实际角色,也没有道具,更没有人物形象……汉德克将其称之为“说话剧”。汉德克说:“这里您将听到的都是您曾听到的,这里您将看到的都是您曾看到的。您将看到的不是戏剧,您的观赏乐趣将不会得到满足,您将看不到表演。”《骂观众》既将汉德克推上了风口浪尖,也让这位文学青年名声大噪。  作为很多中国读者心中反传统的象征,汉德克一直是一个叛逆先锋的作家形象,但汉德克坚定地对此摇头:“我是一个很传统的作家。我甚至讨厌叛逆,那是年轻女孩才干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可以看做是托尔斯泰的后代。”“这个世界充满了误会。至少可以说,中国的世界误会了我。”出现在中国读者面前的彼得·汉德克情愿将自己归于19世纪的文学传统中,希望自己是那个文学家族的一员,“我希望和他们是一家人”。  在读者见面会上,汉德克反复地表达着自己对歌德和俄罗斯文学的推崇,忧虑地讲述着文学、戏剧、电影和绘画在这个时代面临的危机,谈及阅读和文本的沦丧,他甚至略带痛苦惆怅。他批评今天所有的国际性文学都没有自我,“这意味着你在哪里写作是一样的,写出来的是一样的东西,无论是纽约、曼谷还是阿拉斯加,或者其他的地方,而我的榜样是歌德,他提倡世界文学,而不是国际文学”。汉德克解释,世界文学一定是属于自己的,“真正地从自我的民族中特有的元素出发,才真正具有世界性,才能给更多的人一种震撼”。  不过,尽管推崇歌德,但当被问及“是否认为德国文学的最高峰是在歌德这个时代时”,汉德克并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文学其实没有所谓的高峰,“最多是一个小山丘,人们可以在上面建一些葡萄园之类,还可以让孩子在这个小山丘上玩耍”。他认为,文学不应该用石头直接堆积起来,也不是雕刻出来,所以不是固体的,而更应该是水、是空气。老舍就像一个史学家那样精确  来华前,在太太的“强迫”下,汉德克读了不少中国文学作品。“她说我应该为中国之行多做些准备。”汉德克说,自己特别喜欢读《老子》,对其中关于水的论述很有感触。此外他觉得老舍非常有趣。在他看来,老舍就像一个史学家那样精确,他在描写一个个“个体的编年史”。谈到自己的创作,汉德克表示,他是一个很主观的人,他创作的戏剧性更多是灵魂深处多声部的东西。“语言就是我唯一的乐器,这对我来说就是文学,也就是语言。”
  尽管被称为剧作家,但汉德克认为他的灵魂是诗歌的,“而且我的整个机制都来自于诗歌”。他进行戏剧创作的时候,也“仍然是一个偏向诗歌的,偏向抒情方面的诗人”。汉德克也希望别人能够将他视为诗人。“当孩子还是孩子时,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幻想小溪是河流,泥坑是大海。当孩子还是孩子时,不知自己是孩子……”这首出现在电影《柏林苍穹下》开场的诗,便出自汉德克的手笔。人们很难把这个在舞台上大骂观众的疯子,和在纸上轻声细语的诗人联系起来,而汉德克本人却这样说:“我是孤独的,而当人孤独地活着时,会有某种倾向,觉得自己是个罪犯,或者觉得自己是个伟人。两种倾向都是危险。我既不是罪人也不是伟人。我是第三种人。”            (本报综合)
(原标题:鲍勃·迪伦获得诺奖是个巨大的错误)
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鲍勃迪伦的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