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扰动输入n(t)的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n 50匝,试求当扰动输入n(t)=1(t)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青岛科技大学控制原理习题下载_电子电工_试卷_学海网
您现在正在浏览:&>&&>&&>&青岛科技大学控制原理习题
青岛科技大学控制原理习题
青岛科技大学控制原理习题
1、试求如下系统的传递函数
2、已知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确定使系统闭环稳定时K的取值范围。
(2)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草图(若有分离点可估计,不必求出);
3、具有扰动输入n(t)的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试求n(t)=1(t)(单位阶跃)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资料文件预览
共1文件夹,1个文件,文件总大小:637.00KB,压缩后大小:87.20KB
青岛科技大学控制原理习题
青岛科技大-学控制工程习题.doc&&[637.00KB]
[ 下载 ]&&&&&(需要: 0 个学海币)&&&&&
Q: 为什么我下载的文件打不开?
A: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解压密码都是www.xuehai.net,如果无法解压,请下载最新的软件。
Q: 我的学海币不多了,如何获取学海币?
A: 上传优质资源可以获取学海币,详细见。
Q: 为什么我下载不了,但学海币却被扣了?
A: 由于下载人数众多,下载服务器做了并发的限制。请稍后再试,48小时内多次下载不会重复扣学海币。
下载本文件意味着您已经同意遵守以下协议
1.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2.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3. 学海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4.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5. 本站不保证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试卷相关下载
电子电工试卷下载排行榜
电子电工试卷最近更新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当系统的输入信号为斜坡函数时,要求系统为无差系统,应采取什么控制规律才能使系统正常工作,加以证明. 28,设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青岛科技大学控制原理习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及答案(B20套)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01) 自动控制原理》 ( ) 问答题( 一、问答题(30 分)1.试画出一般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图,并简要说明各部分的作用?(6 分) 2.什么是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最小相位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 分) 3.试画出超前网络的伯德图,并说明其特点以及用频率法超前校正的使用条件?(6 分) 4.写出绘制根轨迹的条件方程?(6 分) 5.试回答下列问题: 分) (6 (1) 进行校正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能用改变系统开环增益的办法来实现? (2) 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串联滞后校正?它主要能改善系统哪方面的性能?二、综合计算题(70 分) 综合计算题(1、(12 分)画出下图所示电路的方框图(或信号流图) ,并求传递函数U 2 ( s) 。 U 1 (s)R1R2+u1 (t ) C1 C2+u 2 (t )_46 s ( s + 2 s + 24 s 2 + 48s + 23)4 32、(12 分)具有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试用劳斯判据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及闭环特征根的分布情况。 3、(16 分)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如下图所示,试求: (1)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2)绘出对应的对数相频特性的大致形状; (3)判断闭环稳定性及根的分布情况。L (ω )?40 ?200ω0.1 1 ?40四、 (15 分)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 (1)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0 & k & ∞ ) ; (2)求系统临界稳定的 k 值与系统的闭环极点。k 。 s ( s + 6)( s + 3) 试卷 B五、 (15 分)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试求当 r (t ) = t ? 1(t ), n(t ) = 1(t )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e ss = ?N (s )R (s ) E (s )?1 s+2?2s + 1 s ( s + 1) sC (s )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01)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 )一、问答题略。 二、综合计算题 1、U 2 (s) 1 = 。 2 U 1 ( s ) R1C1 R2 C 2 s + ( R1C1 + R2 C 2 + R1C 2 ) s + 10.1(10 s + 1) ; (2)图略; (3)闭环不稳定,2 个右根。 s 2 ( s + 1)2、系统临界稳定,左半平面 1 个根,右半平面 0 个根,虚轴上 4 个根。 3、 (1) G k ( s ) =4、根轨迹略。临界稳定 k=162,闭环极点:-9, ± j 3 2 5、 ess = 2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02) 自动控制原理》 ( )1、已知某系统初始条件为零,其单位阶跃响应为 h(t ) = 1 ? 1.8e ?4t + 0.8e ?9t (t ≥ 0) ,试求系 统的传递函数及单位脉冲响应。 (10 分) 2、 下图是温度计系统的方框图,现在用温度计测量盛在容器的水温,发现一分钟时间才能 指示出水温的 98%的数值,如果给容器加热,使水温以 10℃/分的速度线性变化,问温 度计的稳态指示误差有多大。 (10 分)3、已知 4 个二阶系统的闭环极点分布如下图所示,试按表格形式比较它们的性能。 (14 分) 比较项目 系 统 1
44′ 1′振荡频率 (高低)阻尼系数 (大中小)衰减速度 (快慢)jω 32410σ3′2′4、系统如下图所示,试求: (1)当 r (t ) = 1(t ), n(t ) = 1(t )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e ss ; (2)若要减小稳态误差,则应如何调整 K1,K2? (3)如分别在扰动点之前或之后加入积分环节,对稳态误差有何影响?(14 分)5、 分)已知系统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如下图所示,试根据奈氏判据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说 (9 明闭环右半平面的极点个数。 其中 p 为开环传递函数在 s 右半平面极点数,Q 为开环系统积 分环节的个数。 试卷 BImImω = 0+ReIm?1ω =∞ 0Reω =∞ ?1 0?1ω =∞ 0Rep=2 Q =1ω =0+p=0 Q=3p=0ω = 0+(b)Q=2(c)6、 (14 分)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K (0.5s ? 1) 2 ,要求: (0.5s + 1)(2s ? 1)(1) 绘制 K 由 0→+∞变化的根轨迹图,并写出绘制步骤; (2) 确定系统稳定是的 K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7、 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下图所示, 试求: (1)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 (s ) ; (2)画出对应的对数相频特性曲线的大致形状; (3)求出相位稳定裕量。 (小数点后保留 2 位) (15 分)8、系统方框图如下,试求传递函数C ( s) C ( s ) 。 (14 分) , R( s ) N ( s)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02)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 )1、传递函数: G ( s ) = 2、ess=2.5 3、 比较项目 系 统 1
4 振荡频率 (高低) 低 高 低 高 低 低 阻尼系数 (大中小) 中 小 中 中 中 大 衰减速度 (快慢) 慢 慢 慢 快 慢 快36 ?4 t ?9 t ,单位脉冲响应: g (t ) = 7.2(e ? e ), t ≥ 0 ( s + 4)( s + 9)4、 (1) e ss =1 1 ? ;(2)适当增加 K1,减小 essn,增加 K2,减小 essr; (3)扰 1 + K1 K 2 K1动点之前加入积分环节,有利于消除 essn,但 ess 增加;之后加入积分环节,有利于消除 essr。 5、 (1)闭环稳定,z=0; (2)闭环不稳定,z=1; (3)闭环稳定,z=0。 6、 (1)根轨迹图略; (2)系统稳定 0.5&K&0.78 7、 (1)开环传递函数 G ( s ) =10 ; (2)图略。 (3) γ = 2.85 0 s (10 s + 1)(0.05s + 1)8、G1G2 (1 ? G4 G5 ) C (s) = , R( s ) 1 + G1G2 ? G4 G5 + G2 G5 ? G1G2 G4 G5 (G2 + G3 )(1 ? G4 G5 ) C ( s) = N ( s ) 1 + G1G2 ? G4 G5 + G2 G5 ? G1G2 G4 G5。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03) 自动控制原理》 ( )1、 (10 分)具有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46 s ( s + 2 s + 24 s 2 + 48s + 23)4 3试用劳斯判据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及闭环特征根的分布情况。 2、 10 分) ( 已知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K , 在正弦信号 r (t ) = sin 10t s (Ts + 1)π 作用下,闭环系统的稳态响应 cs (t ) = sin(10t ? ) ,试计算 K , T 的值。23、 (10 分)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K ,求当相位裕量Υ (0.01S + 1) 3=45°时的 K 值。 4、 (10 分)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闭环零点为-1,闭环根轨迹起点为 0,-2,-3,试确定系 统稳定时开环增益的取值范围。 5、 (15 分)控制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1)试确定系统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阻尼比和最大超调量; (2)若串联比例微分校正装置 1 + αTs 使系统成为临界阻尼系统,试确定 αT 的值; (3)确定校正后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R(s)E(s)14.4 s (1 + 0.1s )C(s)6、 (15 分)某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试求传递函数 G ( s ) =C ( s) E (s) 。 , Ge (s) = R(s) R( s )7、 (15 分)有一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已知系统的闭环极点是 s1, 2 = ?1 ± j 3 。 (1) 确定此时增益 k 和速度反馈系数 k v 的值; (2) 若 k v 为(1)确定的常数,请以 k 为参变量画出根轨迹。R1+ kv sk s2C8、 (15 分)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K (1 + Ts) 试用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判断其稳定性。 s(s ? 1) 试卷 B1) K = 10 ,求出处于临界稳定的 T 值; 2) T = 1 时,讨论 K 的稳定范围。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03)参考答案 ( ) 1、 系统临界稳定,左半平面 1 个根,右半平面 0 个根,虚轴上 4 个根。2、 K = 10, T = 0.1 。 3、 K = 2 2 。 4、 K & 0 。 5、 (1) ω n = 12, ξ = 0.4, σ % = 25.4% ; (2) αT =0.1; (3) ess = 0.69 。6、C (s) 4 E ( s) s 3 + 3s 2 + 2s = 3 , = 3 。 R( s ) s + 3s 2 + 2s + 4 R ( s ) s + 3s 2 + 2s + 47、 (1) k =4, k v =0.5; (2)根轨迹略。 8、(1) T =0.1;(2) K &1。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04) 自动控制原理》 原理 ( )1、 (15 分)已知系统初始条件为零,其单位阶跃响应为 h(t ) = 1 + 0.2e ?60 t ? 1.2e ?10t (t ≥ 0) , 试求: (1)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2)系统的阻尼比 ξ 和无阻尼自振频率 ω n ; (3)系统的超调量 σ % 。 2、 (10 分)具有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46 s ( s + 2 s + 24 s 2 + 48s + 23)4 3试用劳斯判据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及闭环特征根的分布情况。 3、 (12 分)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试求传递函数 G ( s ) =C ( s) E (s) 。 , Ge (s) = R(s) R( s )4、 (15 分)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K (0.5s ? 1) 2 ,要求: (0.5s + 1)(2s ? 1)(3) 绘制 K 由 0→+∞变化的根轨迹图,并写出绘制步骤; (4) 确定系统稳定是的 K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5) 要使闭环稳定且为欠阻尼时 K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5、 (12 分)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试求当 r (t ) = 0.5t ?1(t ), n(t ) = 2 ×1(t ) 时,系统的稳态误 差 e ss = ?N (s )R (s ) E (s )?1 s+2?2s + 1 s ( s + 1) sC (s )6、 (12 分)求如图所示电路的微分方程,并求传递函数 U 2 ( s ) / U 1 ( s ) ,画出其伯德图并说 明其特性(是超前还是滞后)。 。 试卷 BC1R1R2u1C2u27、 分)已知系统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如下图所示,试根据奈氏判据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说 (9 明闭环右半平面的极点个数。 其中 p 为开环传递函数在 s 右半平面极点数,Q 为开环系统积 分环节的个数。Im ImImω = 0+Re?1ω =∞ 0Reω =∞ ?1 0?1ω =∞ 0Rep=2 Q =1ω = 0+p=0 Q=3p=0ω = 0+(b)Q=2(c)8、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 ( s) =K ,试绘制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并 s ( s + 1)(4s + 1)求闭环系统稳定的临界增益 K 值。 (15 分)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04)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 )1、(1)闭环传递函数 G ( s ) =600 ; (2) ξ =1.43, ω n =23.8; (3) σ % =0。 s + 70 s + 600)22、系统临界稳定,左半平面 1 个根,右半平面 0 个根,虚轴上 4 个根。C (s) 4 E ( s) s 3 + 3s 2 + 2s 3、 = , = 。 R( s ) s 3 + 3s 2 + 2s + 4 R ( s ) s 3 + 3s 2 + 2s + 44、 (1)根轨迹图略; (2)系统稳定 1&K&1.48; (3)1.04&K&1.48 5、 ess = ?2 6、 U 2 ( s ) / U 1 ( s ) =R1 R2 C1C 2 S 2 + ( R1C1 + R2 C 2 ) s + 1 ,伯德图略,是超前的。 R1 R2 C1C 2 S 2 + ( R1C1 + R2 C 2 + R1C 2 ) s + 17、 (1)闭环稳定,z=0; (2)闭环不稳定,z=1; (3)闭环稳定,z=0。 8、频率特性曲线略。临界增益 K=1.25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05) 自动控制原理》 ( ) 一、填空 (10 分)1.为了减小稳态误差,可------------前向通道积分环节个数或----------开环增益。 2.用曲线表示系统 (或环节) 的频率特性, 常使用--------------------、 ------------------、 -------------三种方法。 3.闭环零点是由前向通道的-------------和反馈通道的----------------构成。 4.按给定值的变化规律不同,系统可划分为--------------系统、---------------系统、------------系统三种。 5.根据校正装置与被控对象的联接方式划分,有-----------校正和------------校正;根据校正 装置的构成元件划分, 有---------------校正和----------------校正; 根据校正装置的特性划分, 有--------------校正和---------------校正。 6.一般根轨迹的幅值条件-----------------------------------------,相角条件-------------------------。二、基本概念题(30 分) 基本概念题(1.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闭环零点为-1,闭环根轨迹起点为 0,-2,-3,试确定系统稳定时 开环增益的取值范围。 分) (810 ,求当输入信号频率 f=1/2πHZ,振幅 Ar=10,初 s +1 (8 始角为 00 时,系统的稳态输出。 分) 3. 某系统开环零、极点分布如下图,其中-P 为极点,-Z 为零点,试绘制系统的一般根轨 迹草图。 分) (62.设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4. 闭环系统传递函数为 G ( s ) =ωn2s 2 + 2ξω n s + ω n2, 若要使系统在欠阻尼情况下的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小于 16.3%,调节时间小于 6s,峰值时间小于 6.28s,试在 S 平面上绘出 满足要求的闭环极点可能位于的区域。 分) (8三、综合计算题: 综合计算题: 算题 (60 分) (1、 (15 分)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单位反馈系统施加设定输入信号 r (t ) = (1 + t ) ? 1(t ) ,测得 系统的输出响应为 y (t ) = (t + 0.8) ? 1(t ) ? 0.8e ?5t y(t)。试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并计算系 统在单位阶跃输入和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 以及阶跃函数输入下系统的上升时间、 调 整时间和超调量。 2、 (15分)已知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如图所示。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Y (s) 。 R(s) 试卷 B3、 (15 分)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K ( s + 1) s ( s ? 3)试: (1)画出 K 由 0→+∞变化的根轨迹; (2) 求出系统稳定且为欠阻尼时的开环增益 K 的范围。 4、 15 分)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下图所示, 试求(1)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 (s ) ; (2)画出对应的对数相频特性曲线的大致形状; (3)求出相位稳定裕量,并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05)参考答案 ( ) 一. 填空 1、 增加,增大 2、 奈奎斯特区县、bode 图、尼科尔斯 3、 零点、极点 4、 定值、随动、程控 5、 串联、反馈、无源、有源、超前、滞后6、 G ( s ) H ( s ) = 1、∠G ( s ) H ( s ) = 2kπ + 180 二、基本概念题 1. K & 0 2. c s (t ) = 50 2 sin(t ? 45 ), t ≥ 00 03.根轨迹草图略。 4、 ξ & 0.5;? σ & ?0.5; ω d & 0.5 ,图略。1 ,单位阶跃输入 ess=0,单位斜坡输入 ess=0.2,上升时间 0 .2 s三、综合计算题 1、开环传递函数 G k ( s ) =0.8s、调节时间 0.44s,无超调量。 2、G1 (G2 G3 + G4 ) Y ( s) = 。 R( s ) 1 + G1G2 H 1 + G2 G3 H 2 + G1G2 G3 + G4 H 2 + G1G410(0.5s + 1) ; 2) ( 特性曲线略; 3) ( 闭环稳定, = 41.63 0 γ 2 s (0.1s + 1)3、根轨迹略,系统稳定且为欠阻尼时 3&K&9。 4、 1) (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 ( s ) =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06) 自动控制原理》 ( ) (30 分) 一、基本概念题: 基本概念题: (1.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主要有那些环节?画出简单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2. 系统在给定值单位阶跃扰动时输出响应形式为衰减振荡过程,试在阶跃响应曲线上标出 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调节时间、峰值时间和超调量。 3. 什么是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有哪些表示方法? 4. 试分别写出下述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比例环节、积分环节、一阶惯性环节、一阶微分 环节、二阶振荡环节。 5. 频域分析法中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有哪些?填空题( 二、填空题(10 分) 1.按给定值的变化规律不同,系统可划分为--------------系统、---------------系统、------------系统三种。 2.传递函数与系统的结构参数-------------------,与输入量的形式和大小------------------。 3.欠阻尼二阶系统的阻尼比越小,系统的平稳性越------------------。 4.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结构------------------关,与外作用--------------------关。 5.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与结构参数------------------关,与外作用-------------------关。 三、综合计算题(60 分) 综合计算题(1. (12 分)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 s + 3s + 9 s + 18s + 22 s + 12 s + 12 = 0 ,试用劳斯判6 5 4 3 2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特征根在 S 平面上的分布。 2、 (12 分)求下列方框图的传递函数C (s ) C ( s) , R( s) N ( s)。? R(s ) ? ? G1N (s )? G2 C (s )H13、 (12 分)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试求当 r (t ) = (1 + t ) ? 1(t ), n(t ) = 0.5t ? 1(t ) 时系统的稳态 误差 e ss 。N (s) R(s ) E (s )s +1 s 5 s+4C (s ) 试卷 B4、 (12 分)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 (s + K ) G (s) = 4 2 s ( s + 1)(1)试绘制 K 由 0 → +∞ 变化的闭环根轨迹图; (2)求出临界阻尼比 ξ = 1 时的闭环传递函数。 5、 (12 分)某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如下图所示,试求: (1)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 (s ) ; (2)画出对应的对数相频特性曲线的大致形状。L (ω ) 200(dB)?20dB / dec 5 1 2 ?40dB / decω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06)参考答案 ( ) 综合计算题 1.系统临界稳定,2 对纯虚根,2 个左半平面根。1 + G1 + G1G2 C (s) = , R( s ) 1 + G1G2 H 1 + G1 + G2 + H 1 + G1 H 1 ? G2 ? G1G2 C ( s) = N ( s ) 1 + G1G2 H 1 + G1 + G2 + H 1 + G1 H 12、。3、 e ss =0.3。2 ) 27 4、 (1)根轨迹图略; (2) ξ = 1 时闭环传递函数 G ( s ) = 。 2 1 2 ( s ? )( s ? ) 3 8 (s +5、 (1)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 ( s ) =10 ; (2)相频特性曲线略。 (0.2 s + 1)(0.5s + 1)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07) 自动控制原理》 ( )一、填空(10 分) 填空(1.为了减小稳态误差,可------------前向通道积分环节个数或----------开环增益。 2.闭环零点是由前向通道的-------------和反馈通道的----------------构成。 3.按给定值的变化规律不同,系统可划分为--------------系统、---------------系统、------------系统三种。 4. 根据校正装置与被控对象的联接方式划分,有-----------校正和------------校正;根据校正装 置的构成元件划分,有---------------校正和----------------校正;根据校正装置的特性划分,有 --------------校正和---------------校正。 5. 传递函数与系统的结构参数-------------------,与输入量的形式和大小------------------。 6.减小阻尼比使二阶系统单位斜坡响应的稳态误差------------------,使超调量--------------。 7.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与结构参数------------------关,与外作用-------------------关。 8.偶极子是指一对靠得很近的------------环零极点。 二、 分)某校正装置的电路如图 1 所示,试计算此电路的传递函数,并判断其是超前校 (8 正装置还是滞后校正装置。+uiC+Ruo?图1 校正装置的电路?三、 (10 分)激光打印机利用激光束为计算机实现快速打印。通常我们用控制输入 r (t ) 来对 激光束进行定位,因此会有 Y ( s ) = 的期望位置。 (1)若 r (t ) 是单位阶跃输入,试计算输出 y (t ) ; (2)求 y (t ) 的终值。 四、 (10 分)系统的特征方程分别为:5( s + 100) R ( s ) ,其中,输入 r (t ) 代表了激光束 s + 60 s + 5002s 6 + 4 s 5 ? 4 s 4 + 4 s 3 ? 7 s 2 ? 8s + 10 = 0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给出系统闭环特征根在 s 平面的分布情况。 五、 (12 分)人们设计了一种能够控制患者麻醉期间平均动脉血压的医疗系统。动脉血压反 映了外科手术时的麻醉深度。 该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 2 所示, 其中外科手术的影响表示为 干扰 D (s ) 。阀门 设置 外科手术干扰D(s )1 s蒸汽R (s)预期的血压+?患者?K+1 ( s + 2) 2Y (s )实际的血压图 2 血压控制系统 试卷 B(1)当干扰为 D ( s ) =1 时,确定系统的稳态误差[假设 R ( s ) = 0 ]; s(2)当输入为斜坡信号 r (t ) = t , t & 0 时,确定系统的稳态误差[假设 D ( s ) = 0 ]; 定性地绘制干扰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时, 系统的瞬态响应 y (t ) 曲线[假 (3) K = 10 , 当 设 r (t ) = 0 ]。 六、 (15 分)为了平衡在弯道上产生的巨大离心力,高速列车配备了倾斜控制系统,其控制 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绘出系统的根轨迹图,并画出 k * = 2 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的大致形式。控制器 r(t) 预期 倾斜度 动态特性k* s +11 s + 6s + 102c(t) 实际 倾斜度七、 (15 分)已知两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图所示,试问在系统(a)中加入何样的串 联环节可以达到系统(b) 。L(w) -20-40 -201.5 3 5 10 20 40 100 200w(a) 题 4-3-32 图(b) -40八、 (10 分)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10 。当系统受到输入信号 s +1r (t ) = 2 sin(2t ? 45°) 的作用时,求系统的稳态输出。九、 (10 分)给定系统的方框图如下图所示,试求闭环传递函数?C (s) 。 R( s )G1 H1 G2H2R( s ) ??? C ( s)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07)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 )一、填空 二、是滞后校正装置,U 0 (s) RCs = 。 U i ( s ) RCs + 1三、 (1) y (t ) = 1 ? 1.125 e ?10 t + 0.125 e ?50 t , t ≥ 0 ; (2) y (t ) 的终值=1。 四、闭环不稳定。2 个右半平面根,2 个左半平面根,2 个虚根 五、 (1)ess=0; (2)ess=k/4; (3)曲线略。 六、曲线略。1 1 K 1 ( s + 1) K 2 ( s + 1) 5 10 ;校正后 G 2 ( s ) = 七、校正前 G1 ( s ) = 1 1 1 1 s ( s + 1)( s + 1) s ( s + 1)( s + 1) 1.5 100 3 200八、 c s (t ) = 4 5 sin( 2t ? 18.4), t ≥ 0 九、G1 + G2 + G1G2 H 1 C (s) = R( s ) 1 + G2 H 2 ? G1 H 2 + G2 H 1G1 H 2 + G2 H 1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08) 自动控制原理》 ( ) 一、 (15 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前面画“T” 在错误的前面画“F” 每小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在正确的前面画“ ” 在错误的前面画“ 。 ,不判断不得分, 题正确得 1 分,不判断不得分,判断错误扣 1 分。 1. 对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 ( )①当阻尼比 ξ 保持不变时,无阻尼自振荡频率越大,系统的超调量 δ % 也越大; ( )②当阻尼比 ξ 保持不变时,无阻尼自振荡频率越大,系统的调节时间 ts 越小; ( )③当无阻尼自振频率 ω n 不变时,阻尼比 ξ 越大,系统的谐振峰值 M r 越大; ( )④当无阻尼自振频率 ω n 不变时,阻尼比 ξ 越大,系统的谐振频率 ω r 越小。 2. 对于线性定常的负反馈控制系统: ( )①它的传递函数与外输入信号无关; ( )②它的稳定性与外输入信号无关; ( )③它的稳态误差与外输入信号无关; ( )④它的特征方程是唯一的。 ( )⑤为了达到某一性能指标,校正装置是唯一的。 3.对于串联校正: ( )①若采用无源校正,只能构成滞后校正;不能构成超前校正。 ( )②若采用有源校正,既能构成滞后校正;又能构成超前校正。 4.根轨迹的模值方程可用于 ( )①绘制根轨迹; ( )②确定根轨迹上某点所对应的开环增益; ( )③确定实轴上的根轨迹; ( )④确定根轨迹的起始角与终止角。 ; (13 二、 ( 分)某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求: (1) 以 R (s ) 为输入,分别以 C ( s), E ( s) 为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 (2) 以 N (s ) 为输入,分别以 C ( s), E ( s) 为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 (3)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N (s ) R(s ) E (s ) ? B(s)G1 ( s )M (s)G 2 ( s)C (s)H (s)三、 (12 分)某系统方框图如下,求传递函数C ( s) C (s ) , R( s) N ( s)。四、 (15 分)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试求当 r (t ) = (1 + 0.5t )1(t ), n(t ) = (1 + 0.1t )1(t ) 时系统总误 差 e ss ≤ 0.4 时 K 的取值范围。 试卷 BN (s) R(s ) E (s )1 s (s + 2)?K s+3C (s )五、 (15 分)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 s + 2)( Ks + 1) s ( s + 1)(1)试绘制 K 由 0 → +∞ 变化的闭环根轨迹图; (2)用根轨迹法确定在欠阻尼状态下的 K 值范围。 (3)求闭环极点出现重根时的闭环传递函数。 六、 (10 分)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D ( s ) = s 6 + 4s 5 ?4 s 4 + 4s 3 ? 7 s 2 ? 8s + 10 = 0试判定闭环稳定性,并确定所有特征根的分布。(清华 1996 年试题) 七、 (20 分) 系统结构图以及校正后的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如下图所示。求: (1)写出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G校 (s ) ;说明是什么型式的校正; (2)画出 G校 (s ) 的幅频特性渐近线,标明各转折点角频率; (3)计算校正后的相角裕量。+R( s)E (s )?G校 (s )Go (s )C (s )G o ( s) =80 s ( s + 2)( s + 20)L(ω )-20 -40 -20 0 0.01 0.1 1 5 10 -40 -60 20 100ω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08)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 ) 一、1、FTFT, 2、TTFT,3、FT,4、TTFF? G2 H G1G2 G2 C (s) C (s) E (s) 1 E (s) = , = , = , = 二、 R ( s ) 1 + G1G 2 H N ( s ) 1 + G1G 2 H R ( s ) 1 + G1G 2 H N ( s ) 1 + G1G 2 H B( s ) = G1G2 H三、? G3 (1 + G2 ) C ( s ) G1G2 G3 ? G2 G3 C ( s ) = , = R( s ) 1 + G1G2 G3 + G2 N ( s ) 1 + G1G2 G3 + G2s+2 。 2s + 2四、15&=K&30 五、 (1)根轨迹图略; (2)欠阻尼状态下 0& K &1,(3)重根时 G ( s ) = 六、闭环不稳定。2 个右半平面根,2 个左半平面根,2 个虚根 七、 (1)校正后的传递函数: G ( s ) =K ( s + 1) s (10 s + 1)(0.1s + 1)(0.05s + 1)25( s + 1)(0.5s + 1) , (10 s + 1)(0.1s + 1)滞后超前网络: G jiao ( s ) = (2)图略。 (3) γ = 39.2 0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09) 自动控制原理》 ( ) 基本概念题( 一、基本概念题(40 分)1、 (7 分)已知系统初始条件为零,其单位阶跃响应为 h(t ) = 1 + 0.2e ?60 t ? 1.2e ?10t (t ≥ 0) , 试求: (1)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2)系统的阻尼比 ξ 和无阻尼自振频率 ω n ; (3)系统的超调量 σ % 。 2、 (12 分)某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求: (1) 以 R ( s ) 为输入,分别以 C ( s ), B( s), E ( s ) 为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 (2) 以 N ( s ) 为输入,分别以 C ( s ), B( s), E ( s ) 为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N (s ) R(s ) E (s ) ? B(s)G1 ( s )M (s)G 2 ( s)C (s)H (s)3、 (12 分)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1) G ( s ) =T1 s + 1 ? T1 s + 1 T s ?1 ; (2) G ( s ) = ; (3) G ( s ) = 1 ; (其中 T1 & T2 & 0) T2 s + 1 T2 s + 1 T2 s + 1试分别画出以上三个系统的伯德图。 4、 分)已知系统的开环零、极点分布如下图所示,试大致描绘出一般根轨迹的形状。 (9Im Im ImReReRe(a)(b)(c)二、综合计算题(60 分) 综合计算题(1、 (10 分)画出下图所示电路的动态结构图(或信号流图) ,并求传递函数U 2 ( s) 。 U 1 (s)R1R2+u1 (t ) C1 C2+u 2 (t )_- 试卷 B2、 (10 分)具有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46 s ( s + 2 s + 24 s 2 + 48s + 23)4 3试用劳斯判据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及闭环特征根的分布情况。 3、 (12 分)某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试: (1)绘制系统的一般根轨迹并写出绘制步骤; (2)应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稳定时 K 的取值范围。R (s ) ? K 0.5s + 1 1 s ( s + 1) C (s )4、 (12 分)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试求当 r (t ) = t ? 1(t ), n(t ) = 1(t )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e ss = ?N (s)R (s) E (s)?1 s+2?2s + 1 s ( s + 1) sC (s)5、 (16 分)已知系统如下图 1 所示,原系统 G1 ( s ) 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图 2 所示,希望设 计一个串联校正环节 G c ( s ) ,使系统校正后变为 Ι 型,2 阶。且单位阶跃响应为y (t ) = 1 ? 2 ? e ?10t sin(10t + 45°)求出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参数,并画出校正后和校正环节的 L(ω ) 。R(s ) +Gc (s )校正环节?G1 (s )原系统C (s )图1dB40 20 0L (ω ) L1 (ω )-20dB/decω1 -20 10 20 100 -40dB/decrad/sec图2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09)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 )一、基本概念题 1、(1)闭环传递函数 G ( s ) =600 ; (2) ξ =1.43, ω n =23.8; (3) σ % =0。 s + 70 s + 600)2G1G2 C (s) B( s) E (s) 1 = , = G1G2 H , = R( s ) 1 + G1G2 H R( s ) R( s ) 1 + G1G2 H2、G2 ? G2 H C ( s) B(s) E (s) = , = G2 H , = N ( s ) 1 + G1G2 H N ( s ) N ( s ) 1 + G1G2 H3、伯德图略。 4、根轨迹略。 二、综合计算题 1、U 2 (s) 1 = 2 U 1 ( s ) R1C1 R2 C 2 s + ( R1C1 + R2 C 2 + R1C 2 ) s + 12、系统临界稳定,左半平面 1 个根,右半平面 0 个根,虚轴上 4 个根。 3、根轨迹略。0&K&3。 4、 ess = 2 5、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 Gc ( s ) =0.1s + 1 s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10) 自动控制原理》 ( )一、基本概念 1、 (8 分)已知系统初始条件为零,其单位阶跃响应为 h(t ) = 1 + 0.2e ?60 t ? 1.2e ?10t (t ≥ 0) , 试求: (1)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2)系统的阻尼比 ξ 和无阻尼自振频率 ω n ; (3)系统的超调量 σ % 。 2、 (12 分)某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求: (1) 以 R ( s ) 为输入,分别以 C ( s ), B( s), E ( s ) 为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 (2) 以 N ( s ) 为输入,分别以 C ( s ), B( s), E ( s ) 为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N (s ) R(s ) E (s ) ? B(s)G1 ( s )M (s)G 2 ( s)C (s)H (s)3、 (10 分)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1) G ( s ) =T1 s + 1 ? T1 s + 1 T s ?1 ; (2) G ( s ) = ; (3) G ( s ) = 1 T2 s + 1 T2 s + 1 T2 s + 1其中 T1 & T2 & 0 , ,试分别画出以上三个系统的伯德图。 4、 (10 分)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校正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能用改变系统开环增益的办法来实现? (2)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串联滞后校正?它主要能改善系统哪方面的性能?二、综合计算题(60 分) 综合计算题(1、 (10 分)画出下图所示电路的方框图(或信号流图) ,并求传递函数U 2 ( s) 。 U 1 (s)R1R2+u1 (t ) C1 C2+u 2 (t )_46 s ( s + 2 s + 24 s 2 + 48s + 23)4 32、 (10 分)具有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试用劳斯判据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及闭环特征根的分布情况。 3、 (14 分)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如下图所示,试求: (4)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试卷 B(5)绘出对应的对数相频特性的大致形状; (6)判断闭环稳定性及根的分布情况。L (ω ) ?40 ?200ω0.1 1 ?404、 (14 分)某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1) 试: 绘制系统的一般根轨迹并写出绘制步骤; (2) 应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稳定时 K 的取值范围。R (s ) ? K 0.5s + 1 1 s ( s + 1) C (s )5、 (12 分)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试求当 r (t ) = t ? 1(t ), n(t ) = 1(t )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e ss = ?N (s )R (s ) E (s )?1 s+2?2s + 1 s ( s + 1) sC (s )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10)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 )一、基本概念 1、(1)闭环传递函数 G ( s ) =600 ; (2) ξ =1.43, ω n =23.8; (3) σ % =0。 s + 70 s + 600)2G1G2 C (s) B( s) E (s) 1 = , = G1G2 H , = R( s ) 1 + G1G2 H R( s ) R( s ) 1 + G1G2 H2、G2 ? G2 H C ( s) B(s) E (s) = , = G2 H , = N ( s ) 1 + G1G2 H N ( s ) N ( s ) 1 + G1G2 H3、伯德图略。 4、 略。 二、计算 1、方框图略。U 2 (s) 1 = 。 2 U 1 ( s ) R1C1 R2 C 2 s + ( R1C1 + R2 C 2 + R1C 2 ) s + 10.1(10 s + 1) ; (2)图略; (3)闭环不稳定,2 个右根。 s 2 ( s + 1)2、系统临界稳定,左半平面 1 个根,右半平面 0 个根,虚轴上 4 个根。 3、 (1) G k ( s ) =4、根轨迹略。0&K&3。 5、 ess = 2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11) 自动控制原理》 制原理 ( ) 基本概念题( 一、基本概念题(40 分)1、 (8 分)已知系统初始条件为零,其单位阶跃响应为 h(t ) = 1 + 0.2e ?60 t ? 1.2e ?10t (t ≥ 0) , 试求: (1)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2)系统的阻尼比 ξ 和无阻尼自振频率 ω n ; (3)系统的超调量 σ % 。 2、 (12 分)某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求: (1) 以 R ( s ) 为输入,分别以 C ( s ), B( s), E ( s ) 为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 (2) 以 N ( s ) 为输入,分别以 C ( s ), B( s), E ( s ) 为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N (s ) R(s ) E (s ) ? B(s)G1 ( s )M (s)G 2 ( s)C (s)H (s)3、 (10 分)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1) G ( s ) =T1 s + 1 ? T1 s + 1 T s ?1 ; (2) G ( s ) = ; (3) G ( s ) = 1 T2 s + 1 T2 s + 1 T2 s + 1其中 T1 & T2 & 0 , ,试分别画出以上三个系统的伯德图。 4、 (10 分)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校正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能用改变系统开环增益的办法来实现? (2)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串联滞后校正?它主要能改善系统哪方面的性能?二、综合计算题(60 分) 综合计算题(1、 (10 分)画出下图所示电路的方框图(或信号流图) ,并求传递函数U 2 ( s) 。 U 1 (s)R1R2+u1 (t ) C1 C2+u 2 (t )_-2、 (14 分)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如下图所示,试求: (1)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2)绘出对应的对数相频特性的大致形状; 试卷 B(3)判断闭环稳定性及根的分布情况。L (ω ) ?40 ?200ω0.1 1 ?405 4 3、 (10 分)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 s + 2s ? s ? 2 = 0 ,试判定闭环稳定性,并确定所有特征根的分布。 4、 (14 分)某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1) 试: 绘制系统的一般根轨迹并写出绘制步骤; (2) 应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稳定时 K 的取值范围。R (s ) ? K 0.5s + 1 1 s ( s + 1) C (s )5、 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若要求当 r (t ) = (4t + 1) ? 1(t ), n(t ) = (t + 1) ? 1(t ) 时总的稳态误差e ss ≤ 1 ,求 K 的取值范围。 (12 分)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11)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 )一、基本概念题 1、(1)闭环传递函数 G ( s ) =600 ; (2) ξ =1.43, ω n =23.8; (3) σ % =0。 s + 70 s + 600)2G1G2 C (s) B( s) E (s) 1 = , = G1G2 H , = R( s ) 1 + G1G2 H R( s ) R( s ) 1 + G1G2 H2、G2 ? G2 H C ( s) B(s) E (s) = , = G2 H , = N ( s ) 1 + G1G2 H N ( s ) N ( s ) 1 + G1G2 H3、伯德图略。 4、略。 二、综合计算题 1、U 2 (s) 1 = 2 U 1 ( s ) R1C1 R2 C 2 s + ( R1C1 + R2 C 2 + R1C 2 ) s + 10.1(10 s + 1) ; (2)图略; (3)闭环不稳定,2 个右根。 s 2 ( s + 1)2、 (1) G k ( s ) =3、系统不稳定,右半平面 1 个根,虚轴上 4 个根。 4、根轨迹略。0&K&3。 5、K&0.5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12) 自动控制原理》 ( )1、已知某系统初始条件为零,其单位阶跃响应为 h(t ) = 1 ? 1.8e ?4t + 0.8e ?9t (t ≥ 0) ,试求系 统的传递函数及单位脉冲响应。 (10 分) 2、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试求当输入 r (t ) = sin 2t 时系统的稳态输出 Cs(t)。 (10 分)3、试求下图所示无源校正网络的的传递函数,画出其伯德图并说明其特性(是超前还是滞 后)。 (10 分)CR1 U1 R2 U2(3)4、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ωn2s 2 + 2ξω n + ω n2,若要使系统在欠阻尼情况下的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小于 16.3%,调节时间小于 6s,峰值时间小于 6.28s,试在 s 平面上绘出满足 要求的闭环极点可能位于的区域。 分) (8 5、 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奈氏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 其中分别为右半平面和原点出的极点数, 试确定系统右半平面的闭环极点数,并判断闭环稳定性。 分) (8试判定闭环稳定性, 6、 某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 D ( s ) = s 6 + 5s 5 +7 s 4 + 5s 3 + 7 s 2 + 5s + 6 = 0 , 并确定闭环系统在右半平面、左半平面和虚轴的极点个数。 (12 分) 7、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下,试求传递函数C ( s) E ( s) , R(s) R(s)(14 分) 试卷 B8、下图所示为最小相位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试求该系统的相位裕量和在r (t ) =1 2 (14 分) t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29、已知系统的方框图如下,若要求 r(t)=(1+t)1(t), 求 K 的取值范围。 (14 分)n(t)=1(t)时总的稳态误差 ess≤0.6,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12)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 )1、 传递函数: G ( s )=36 ?4 t ?9 t ,单位脉冲响应: g (t ) = 7.2(e ? e ), t ≥ 0 ( s + 4)( s + 9)2、c s (t ) =2 sin(2t ? 45 0 ), t ≥ 0 43、U 1 ( s ) R1 R2 Cs + R2 = ,超前 U 2 (s) R14、ξ & 0.5; ? σ & ?0.5; ω d & 0.5 ,图略。闭环不稳定,2 个右根。4 个左根。5、 (1)z=0,闭环稳定; (2)z=0,闭环稳定 6、 7、1 ? G2 C ( s ) G1G2 + G2 E ( s ) = , = R( s) 1 + G1G2 R( s ) 1 + G1G28、 9、γ = 73.77 o , ess = 0.0120 ≤ K & 24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13) 自动控制原理》 ( ) 基本概念题( 一、基本概念题(40 分)1、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2s + 1 ,试求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和单位 s2阶跃响应。 分) (9 2、试求下图所示无源校正网络的的传递函数,画出其伯德图并说明其特性(是超前还是滞CR1 U1 R2 U2后)。 (10 分) 3、已知系统的开环零、极点分布如下图所示,试大致描绘出一般根轨迹的形状。 分) (9ImImIm0Re0Re0Re4、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10 ,试求: (1)系统的时域指标: s (0.1s + 1)超调量 σ % 、峰值时间 tp、调节时间 ts; (2)频域指标:谐振峰值 Mr、谐振频率 ω r 。 (12 分)二、综合计算题(60 分) 综合计算题(1、某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 ( s) C ( s ) 。 (10 分) , R( s ) N ( s)? R(s ) ? ? G1N (s )? G2 C (s )H1 试卷 BK ( s + 1) , 若使系统以 ω n = 2rad / s s + as 2 + 2 s + 1 的频率振荡,试确定振荡时的 K 和 a 值。 (10 分) 3、已知一复合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下, r (t ) = 2t ? 1(t ) 试求:2、 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3(1)无补偿通道 Ks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2)加入补偿通道 Ks 后系统的稳态误差。 (12 分)KsR(s )E (s ) ? 2KK s (0.25s + 1)C (s )4、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0.25( s + a ) 试绘制以 a 为可变参数根轨迹 s 2 ( s + 1)的大致图形,并由根轨迹图回答下述问题: 1)确定系统临界稳定时的 a 值及在系统稳定范围内 a 值的取值范围。 2)确定系统阶跃响应无超调时 a 的取值范围。 3)确定系统阶跃响应有超调时 a 的取值范围。 4)系统出现等幅振荡时的振荡频率。 (14 分) 5、已知两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图所示,试问在系统(a)中加入何样的串联环节可以 达到系统(b) (14 分) 。L(w) -20-401.535102040100200w(b)(a)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13)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 )一、基本概念题 1、单位脉冲响应: g (t ) = 2e ? t ? te ? t , t ≥ 0 ;单位阶跃响应: c(t ) = 1 ? e ? t + te ? t , t ≥ 0 。2、U 1 ( s ) R1 R2 Cs + R2 ,超前 = U 2 (s) R13、根轨迹略。 4、 (1) σ % =16.3%、tp=0.36s,ts=0.6s(0.8s)(2)Mr=1.17s, ω r =7.07。 二、综合计算题1、1 + G1 + G1G2 C (s) = , R( s ) 1 + G1G2 H 1 + G1 + G2 + H 1 + G1 H 1 ? G2 ? G1G2 C ( s) = N ( s ) 1 + G1G2 H 1 + G1 + G2 + H 1 + G1 H 11 1 ; (2)加入补偿 ess = 2 + 1 。 2 K K2、K=2,a=0.75。 3、 (1)无补偿时, ess =4、 (1)临界稳定 a=1,稳定范围 0& a&1。(2)无超调 0&a&0.07。 (3)有超调 0.07&a&1。 (4) 等幅振荡的振荡频率=0.5。1 1 K 1 ( s + 1) K 2 ( s + 1) 5 10 ;校正后 G 2 ( s ) = 5、校正前 G1 ( s ) = 1 1 1 1 s ( s + 1)( s + 1) s ( s + 1)( s + 1) 1.5 100 3 200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14) 自动控制原理》 ( ) 基本概念题( 一、基本概念题(40 分)1、已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C (t ) = 5(1 ? e ?0.5t )(t ≥ 0) ,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G (s ) 及调节 时间 t s (? = 0.02) 。 (10 分) 2、某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D ( s ) = s 4 + 6 s 3 + (k + 2) s 2 + 3ks + 2k = 0 ,试求系统产生等幅 振荡的 k 值。 (11 分) 3、试求下图所示无源校正网络的的传递函数,画出其伯德图并说明其特性(是超前还是滞 后)。 (10 分)R1R2 u1(t ) C u 2 (t )4、已知系统的开环零、极点分布如下图所示,试大致描绘出一般根轨迹的形状。 分) (9Im Im Im0Re0Re0Re二、综合计算题(60 分) 综合计算题(1、某系统方框图如下,试求各种典型传递函数: (1) 分)? R(s ) E (s) ? G1 ? G2 N (s) ? G3 C (s)C ( s) E ( s ) C (s) E (s) ; (2) 。 (12 , , R(s) R(s) N (s) N (s)2、二阶系统闭环极点在复平面 S 上的不同位置如下图所示,试画出与其相对应的单位阶跃 响应曲线的大致形状。 (12 分) 试卷 B+j+j+j0+0+0+(1)( 2)(3)+j+j+j+ 0 0+ 0+(4)(5)(6 )3、设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系统的输入端除有用信号 r(t)以外,还夹杂有扰动信号 n(t) , 已知 r (t ) = 2t , n(t ) = 0.5 sin(2t + 45 0 ) ,试计算系统的稳态误差 e ss 。 (12 分)R( s) + N ( s) ?E (s)4 s( s + 2)C (s)4、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如下图所示,试求: (1)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2)绘出对应的对数相频特性的大致形状;L(ω )(dB ) ?20 7.96 ?600 1 10ω(3)判断闭环稳定性及根的分布情况。 (12 分) 5、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K ,试绘制 K 由 0→+∞变化 s ( s +2 s + 2)2的根轨迹图,写出绘制步骤,并说明闭环稳定时 K 的取值范围。 (12 分)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14)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 )一、基本概念题 1、 G ( s ) = 2、k&4。 3、是滞后校正装置, 4、略。 二、综合计算题5 ,调节时间 t s (? = 0.02) =8s。 2s + 1U 2 (s) R2 Cs = U 1 ( s ) ( R1 + R2 )Cs + 1C ( s ) G1G2 G3 ? G2 G3 E ( s ) (1 + G2 ) + G2 G3 = , = 1、 (1) R ( s ) 1 + G1G 2 G3 + G 2 R ( s ) 1 + G1G 2 G3 + G 2 ;(2)? G3 (1 + G2 ) G3 (1 + G2 ) C ( s) E (s) 。 = , = N ( s ) 1 + G1G2 G3 + G2 N ( s ) 1 + G1G2 G3 + G22、图略。 3、 ess = 1 + 0.707 sin( 2t + 90 0 ) 。 4、(1)开环传递函数 G ( s ) = 根。 5、0&K&4。31.6 ;(2)图略。(3)闭环不稳定,2 个右根,1 个左 s ( s + 0.4 s + 1)2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15) 自动控制原理》 ( )1、已知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 用下,闭环系统的稳态响应 c s (t ) = sin(10t ?K ,在正弦信号 r (t ) = sin 10t 作 s(Ts + 1)π2) ,试计算 K , T 的值。 (10 分)2、画出下图所示电路的动态结构图(或信号流图) ,并求传递函数 U 2 ( s ) / U 1 ( s ) 。 (10 分)C1R1R2U1C2U2(1)?5e ?t + e ?0.2t 3、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对单位脉冲函数 δ (t ) 的时域响应为 c(t ) = ? ?0试求: (1)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G B (s )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 K (s ) ; (2)当输入 r (t ) = 1(t ) 时,系统的输出 h(t) ; (3)指出闭环系统的主导极点。 (14 分)(t ≥ 0) (t & 0)4、 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 试求当 r (t ) = (1 + 0.5t )1(t ), n(t ) = (1 + 0.1t )1(t ) 时系统总误差 ess ≤ 0.4 时 K 的取值范围。N (s) R(s ) E (s )1 s (s + 2)?K s+3C (s )5、某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 ( s) E ( s ) 。 (12 分) , R(s) R(s)G4 ( s )? R(s ) E (s ) ? G1 ( s ) G2 ( s) ? G5 ( s ) G3 ( s ) C (s ) 试卷 B6、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K ( s + 1) ,要求: s ( s ? 3)(1) 绘制 K 由 0→+∞变化的根轨迹图,并写出绘制步骤; (2) 要使闭环稳定且为欠阻尼时 K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15 分) 7、某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如下图所示,试求其对应的传递函数表达 式,并画出对应的相频特性简图。(15 分)L (ω ) (dB) 20dB / dec?20dB / dec02 0.2 0 .5 20ω8、设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试求: (1)欲使干扰 N (s ) 对系统的输出无影响, GC ( s ) = ? (2)欲使系统在自由振荡角频率 ω n = 1(1 / s ) 时,具有最佳阻尼比 ξ = 0.707 ,试求 K 1 和 K 2 的值。 (12 分)GC (s)?N (s)R(s) ? ?K1K 2s1 s2C (s)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15)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 )1、 K = 10, T = 0.1 2、 U 2 ( s ) / U 1 ( s ) = 3、 (1) G B ( s ) =R1 R2 C1C 2 S 2 + ( R1C1 + R2 C 2 ) s + 1 R1 R2 C1C 2 S 2 + ( R1C1 + R2 C 2 + R1C 2 ) s + 16s + 2 6s + 2 , G K (s ) = 2 ; s + 1 .2 s + 0 .2 s ? 4 .8 s ? 1 .82(2)h(t)= ? 5e (3)-1,-0.2 4、15&=K&30?t? 5e ?0.2t(t ≥ 0) ;5、G1G2 G3 + G1G2 G3G5 C (s) = R( s ) 1 + G1G2 + G3 + G2 G4 + G3 G5 + G1G2 G3G5 + G1G2 G3 1 + G 2 G 4 + G 3 + G 3 G5 E (s) = R( s ) 1 + G1G2 + G3 + G2 G4 + G3 G5 + G1G2 G3G5 + G1G2 G3 0.2(2s + 1)(0.5s + 1) s (0.05s + 1)26、根轨迹图略,1&K&6 7、 G K (s ) =8、 GC ( s ) = s + k1 k 2 s , k1 = 1, k 2 = 1.414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16) 自动控制原理》 ( )1、画出下图所示电路的动态结构图(或信号流图) ,并求传递函数 U C ( s) / U r ( s ) 。 (12 分)C1+ur (t )+R R C2uc (t )__2、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 s 6 + 2s 4 + 3s 2 + 4 = 0 ,试判定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及闭环特征根的 分布情况。 (10 分) 3、已知系统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如下图所示,试根据奈氏判据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闭环 右半平面的极点个数。 其中 p 为开环传递函数在 s 右半平面极点数,Q 为开环系统积分环节 的个数。 分) (9Im Imω = 0+ReImω =∞?1 0ω =0Reω =∞ ?1 0?1ω =∞ 0Rep=0 Q=0(a)p=0 Q =1ω = 0+(b)p=0 Q=3(c)4、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 σ % = 16.3% ,在单位斜坡输入 时 ess=0.25,试求: (1)ξ,ωn,K,T 的值; (12 分) (2)单位阶跃响应的调节时间 ts,峰值时间 tp。R(s ) E (s ) ? K 1 s( s + 1) C (s )Ts + 15、某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 ( s) E ( s ) 。 (14 分) , R(s) R(s)G3 ( s)R (s )E (s )?G1 ( s )?G2 (s)C (s ) 试卷 B6、具有扰动输入的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求:当 r (t ) = n1 (t ) = n 2 (t ) = 1(t ) 时系统的稳态误 差。 (14 分)N1 ( s )N 2 (s) 2 s ( s + 1)R (s ) ?1 0.1s + 1C (s )7、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K ( s + 2) ,要求: ( s ? 2)( s + 1)(1)作出系统的一般根轨迹图,并写明主要步骤; (2)试求系统阻尼比 0.707 & ξ & 1 时的 K 值范围。 (14 分) 8、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线如下图所示: (1)试写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并计算各参数; (2)概略画出开环对数相频特性的大致曲线。 (15 分)L (ω ) (dB)41.25 40?40 ?2005004ω?40100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16)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 )1、 U c ( s ) / U r ( s ) =R 2 C1C 2 S 2 + 2 R C1 s + 1 R 2 C1C 2 S 2 + (2C1 + C 2 ) Rs + 12、闭环不稳定,2 个右根,4 个左根。 3、z=2,不稳定;z=2,不稳定;z=0,稳定。 4、ξ=0.5,ωn=2,K=4,T=0.25;调节时间 ts=3s 或 4s,峰值时间 tp=3 π。 35、1 + G 2 ? G 2 G3 C ( s ) G1G2 + G2 G3 (1 + G1 ) E ( s ) , , = = R( s ) 1 + 2G1G2 + G1 + G2 R( s ) 1 + 2G1G2 + G1 + G26、ess=-1。 7、根轨迹图略,5&K&9。 8、 G K (s ) =100(0.0625s + 1) (0.0625s 2 + 0.21s + 1)(0.002 s + 1)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17) 自动控制原理》 ( )1. (10 分)图 1 所示的滤波电路可以滤除高频成份,用它可以将近似直流电压转换成输出 直流电压。试计算此电路的传递函数。+ui C1L+C2uo?图1?4 ,求: s ( s + 5)150W(额定值)转换器的滤波电路2. (10 分)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 (1)其单位阶跃响应;(2)输入信号 2 sin( 2t ? 45°) 时,求系统的稳态输出。 3. (10 分)人们设计了一种能够控制患者麻醉期间平均动脉血压的医疗系统。动脉血压反 映了外科手术时的麻醉深度。 该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 2 所示, 其中外科手术的影响表示为 干扰 D (s ) 。外科手术干扰D(s ) +阀门 设置R (s)预期的血压?K1 s蒸汽?患者+1 ( s + 2) 2Y (s )实际的血压(1)当干扰为 D ( s ) =1 时,确定系统的稳态误差[假设 R ( s ) = 0 ]; 图 2 血压控制系统 s(2)当输入为斜坡信号 r (t ) = t , t & 0 时,确定系统的稳态误差[假设 D ( s ) = 0 ]; (3) K ≤ 10 , 当 定性地绘制干扰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时, 系统的瞬态响应 y (t ) 曲线[假 设 r (t ) = 0 ]。 4. (15 分)某单位负反馈系统为开环不稳定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 (1)确定时系统稳定的 K 的取值范围; (2)画出 K&0 的根轨迹图; (3)确定 K=10 时系统的闭环特征根。K ( s + 1) , s ( s ? 2) 试卷 B5. (10 分)传递函数 G ( s ) =K (0.5s + 1)(as + 1) 的对数幅值特性曲线如图 3 所示, s ( s / 8 + 1)(bs + 1)( s / 36 + 1)试根据它确定 K、a、b 的值。L(ω ) dB20dB/dec ?20dB/dec ?20dB/dec ?40dB/dec01 2 4 8图524Bode 图36ω(rad / sec)10( s + 1) ,试绘制 Nyquist s 2 ( s + 10)6. (15 分)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草图,并应用 Nyquist 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7. (15 分)某系统动态方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 R(s ) 为输入量, N (s) 为扰动量, C (s) 为输 出量,求系统总的输出 C (s) 的表达式。N(s) R(s)G4???G1G2 G5G3C(s)G68、 (15 分)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 r (t ) 为参考输入, n(t ) 为干扰输入, G n (s) 为顺馈补偿器 的传递函数,欲完全消除 n(t ) 对输出的影响,且要求系统对输入的单位阶跃信号的响应指标 为超调量 σ = 4.3% ,调节时间 ts =3(误差范围为 5%) ,试确定系数 K1 ,K2 及 G n (s) 的表达 式。Gn(s)N CRK11 s2K2s 题 4-2-42 图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17)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 )1、 U 0 ( s ) / U i ( s ) =C1 C1C 2 LS + C1 + C 202、 c s (t ) = 0.8 sin( 2t + 135 )(t ≥ 0)3、 (1)ess=0; (2)ess=k/4; (3)曲线略。 4、 (1)K&2; (2)根轨迹图略; (3) s1, 2 = ?4 ± 5、K=8、a=0.25、b=1/24 6、z=0,闭环稳定。 7、6C ( s) =C ( s) C (s) ? R(s) + ? N (s) R(s) N ( s) G1G2 G3 C (s) = R( s ) 1 + G1G2 G3 + G1G2 G6 + G1G5 + G2 G3G4 G 2 G3 C ( s) = N ( s ) 1 + G1G2 G3 + G1G2 G6 + G1G5 + G2 G3G48、 GC ( s ) = ? s ? k1 k 2 s , k1 = 1.2, k 2 = 2.42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18) 自动控制原理》 ( )1、 (10 分) 某最小相位系统,开环渐 近对数幅频特性如下,试求取相 应的开环传递函数(要求计算出 全部系数) 。dB28 20L (ω )-20dB/dec 精确特性 0dB/decω1 2.5 -40dB/dec2、 (10 分)写出下图所示电路的动态结构图(或信号流图) ,并求传递函数 U 2 ( s ) / U 1 ( s ) 。C1R1R2U1C2U2(1) 3 、( 14 分 ) 已 知 单 位 负 反 馈 系 统 对 单 位 脉 冲 函 数 δ (t ) 的 时 域 响 应 为?5e ?t + e ?0.2t (t ≥ 0) c(t ) = ? (t & 0) ?0试求: (1)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G B (s )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 K (s ) ; (2)当输入 r (t ) = 1(t ) 时,系统的输出 h(t) ; (3)指出闭环系统的主导极点。 4、 (12 分)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试求当 r (t ) = (1 + 0.5t )1(t ), n(t ) = (1 + 0.1t )1(t ) 时系统总误 差 ess ≤ 0.4 时 K 的取值范围。N (s) R(s ) E (s )1 s (s + 2)?K s+3C (s )5、 (12 分)某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 ( s) E ( s ) 。 , R(s) R(s)G4 ( s )? R(s ) E (s ) ? G1 ( s ) G2 ( s) ? G5 ( s ) G3 ( s ) C (s ) 试卷 B6、 (15 分)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K ( s + 1) ,要求: s ( s ? 3)(1)绘制 K 由 0→+∞变化的根轨迹图,并写出绘制步骤; (2)要使闭环稳定且为欠阻尼时 K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7、 (15 分)已知系统如图 1 所示 R(s ) + G c (s ) 原系统 G1 ( s ) 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 ? 图 2 所示,希望设计一个串联校正 环节 G c ( s ) ,使系统校正后变为 Ι 型, 2 阶。且单位阶跃响应 y (t ) = 1 ? 2 ? e ?10t sin(10t + 45°) 。G1 (s )原系统C (s )校正环节图1求出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参数,并在图 2 中画出校正后和校正环节的 L(ω ) 。 dB40 20 0 1 -20 10 20 100 -40dB/decL (ω ) L1 (ω )-20dB/decωrad/sec图28、 (12 分)设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试求: (1)欲使干扰 N (s ) 对系统的输出无影响, GC ( s ) = ? (2)欲使系统在自由振荡角频率 ω n = 1(1 / s ) 时,具有最佳阻尼比 ξ = 0.707 ,试求 K 1 和 K 2 的值。GC (s)?N (s)R(s) ? ?K1K 2s1 s2C (s)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18)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 )1、 G K (s ) =K ( s + 1) , K = 10, T = 0.4, ξ = 0.2 。 s (T s 2 + 2Tξs + 1)2R1 R2 C1C 2 S 2 + ( R1C1 + R2 C 2 ) s + 1 2、 U 2 ( s ) / U 1 ( s ) = R1 R2 C1C 2 S 2 + ( R1C1 + R2 C 2 + R1C 2 ) s + 13、 (1) G B ( s ) =6s + 2 6s + 2 , G K (s ) = 2 ; s + 1 .2 s + 0 .2 s ? 4 .8 s ? 1 .82(2)h(t)= ? 5e ? t ? 5e ?0.2 t (3)-1,-0.2 4、15&=K&30(t ≥ 0) ;5、G1G2 G3 + G1G2 G3G5 C (s) = R( s ) 1 + G1G2 + G3 + G2 G4 + G3 G5 + G1G2 G3G5 + G1G2 G3 1 + G 2 G 4 + G 3 + G 3 G5 E (s) = R( s ) 1 + G1G2 + G3 + G2 G4 + G3 G5 + G1G2 G3G5 + G1G2 G3 0.1s + 1 s26、根轨迹图略,1&K&6 7、 Gc ( s ) =8、 GC ( s ) = s + k1 k 2 s , k1 = 1, k 2 = 1.414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19) 自动控制原理》 ( )1、画出下图所示电路的动态结构图(或信号流图) ,并求传递函数 U C ( s) / U r ( s ) 。 (12 分)C1+ur (t )+R R C2uc (t )__2、下图是某控制系统的方块图。若系统以ω=5rad/s 的角频率作等幅持续振荡,试确定此 时 K 和τ的数值。 (10 分)3、已知系统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如下图所示,试根据奈氏判据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闭环 右半平面的极点个数。 其中 p 为开环传递函数在 s 右半平面极点数,Q 为开环系统积分环节 的个数。 分) (9Im Imω = 0+ReImω =∞?1 0ω =0Reω =∞ ?1 0?1ω =∞ 0Rep=0 Q=0(a)p=0 Q =1ω = 0+(b)p=0 Q=3(c)4、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 σ % = 16.3% ,在单位斜坡输入 时 ess=0.25,试求: (3)ξ,ωn,K,T 的值; (4)单位阶跃响应的调节时间 ts,峰值时间 tp。 (12 分)R(s ) E (s ) ? K 1 s( s + 1) C (s )Ts + 1 试卷 B5、某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G3 ( s)C ( s) E ( s ) 。 (14 分) , R(s) R(s)R (s )E (s )?G1 ( s )?G2 (s)C (s )6、具有扰动输入的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求:当 r (t ) = n1 (t ) = n 2 (t ) = 1(t ) 时系统的稳态误 差。 (14 分)N1 ( s )N 2 (s) 2 s ( s + 1)R (s ) ?1 0.1s + 1C (s )7、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K ( s + 2) ,要求: ( s ? 2)( s + 1)(1)作出系统的一般根轨迹图,并写明主要步骤; (2)试求系统阻尼比 0.707 & ξ & 1 时的 K 值范围。 (14 分) 8、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线如下图所示: (1)试写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并计算各参数; (2)概略画出开环对数相频特性的大致曲线。 (3)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15 分)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19)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 )1、 U c ( s ) / U r ( s ) =R 2 C1C 2 S 2 + 2 R C1 s + 1 R 2 C1C 2 S 2 + (2C1 + C 2 ) Rs + 12、K=10,τ=0.2。 3、z=2,不稳定;z=2,不稳定;z=0,稳定。 4、ξ=0.5,ωn=2,K=4,T=0.25;调节时间 ts=3s 或 4s,峰值时间 tp=3 π。 35、1 + G 2 ? G 2 G3 C ( s ) G1G2 + G2 G3 (1 + G1 ) E ( s ) , , = = R( s ) 1 + 2G1G2 + G1 + G2 R( s ) 1 + 2G1G2 + G1 + G26、ess=-1。 7、根轨迹图略,5&K&9。 8、 1) (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 ( s ) =10(0.5s + 1) ; 2) ( 特性曲线略; 3) ( 闭环稳定, = 41.63 0 γ 2 s (0.1s + 1)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B(20)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 )1、(12分)试建立题4-1-2图所示校正环节的动态结构图,并指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校 正环节。Rfi1CR2uri2 R1u1+ ?uc2、(12分)某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Ty (t ) + y (t ) = Kr (t ) ,其中T=0.5s, K=10。设初 & 始条件为0,试求 (1)系统单位冲激响应g(t)以及g(t1)=1时的t1; (2)与时间t1对应的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斜坡响应的值。 3、(10分)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求其静态位置、速度和加 速度误差系数,并求当输入信号为r(t)=1(t)+4t+t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2G0 ( s ) =10 s (0.1s + 1)(0.5s + 1)4、 (10分) 对下图所示的系统,试求: 当r(t)= 1(t)和n(t)=1(t)时系统的稳态误差ess ;题4控制系统方块图 5、 (12 分) 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试确定系统的 开环传递函数,并计算系统的相角稳定裕量。题 5 的对数幅频特性图 6、 (15 分) 给定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 ( s ) = K ( s + 2) , 试画出 K 由 2s + 2s + 30 → +∞ 变化时闭环系统的根轨迹图,并求闭环系统阻尼比为ξ=0.7 时对应的增益 K。 试卷 B7、 (15 分)系统结构图如下,要求: (1)绘出系统稳定时奈奎斯特曲线的 大致图形。 (2)在奈奎斯特图上证明系统临界稳 定时的 τ = 0.01 。+R(s )?100 s ( s ? 1)Y (s )τs + 1题7图8、 (14 分)某系统动态方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 R(s ) 为输入量, N (s) 为扰动量,C (s ) 为输出量,求系统总的输出 C (s ) 的表达式。N(s) R(s)G4???G1G2 G5G3C(s)G6 试卷 B《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B(20)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 )1、 U c ( s ) / U r ( s ) =R f ( R1Cs + 1) ,超前矫正。 R1 R2 C S +1 R1 + R22、 (1) g (t ) = 20e ?2 t(t ≥ 0), t1 = 1.5; (2)阶跃 c s (t1 ) = 9.5 和斜坡 c s (t1 ) = 10.23、 k p = ∞, k v = 10, k a = 0 ,ess=0.4。 4、 e ss =1 1 + 1 + K1 K 2 K13.16(10 s + 1) , 1 1 1 1 ( s + 1)( s + 1)( s + 1)( s + 1)5、 G K (s ) =ω1ω2ω3ω4ω1 = 0.316, ω 2 = 3.48, ω 3 = 34.8, ω 4 = 82.5 , γ = 29.05 06、k=1.414 7、证明过程略。 8、C ( s) =C ( s) C (s) ? R(s) + ? N (s) R(s) N ( s) G1G2 G3 C (s) = R ( s ) 1 + G1G2 G3 + G1G2 G6 + G1G5 + G2 G3G4 G 2 G3 C ( s) = N ( s ) 1 + G1G2 G3 + G1G2 G6 + G1G5 + G2 G3G4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图所示 灯重30n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