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会计大神帮忙平一下现金流量表 会计分析,已经做了好几遍了,还是没有找到哪里出问题了,寻求帮助。

登录高顿网校
资料修改成功
失败提示失败提示
合作账号登录
扫描二维码打开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现金流量表编制不平衡怎么办
用微信扫二维码
用微信扫二维码
现金流量表编不平的主要表现: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净流量+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额不等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间接法下用净利润加上或减去调整因素后调节出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主表中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不相等。
遇到编不平时怎么办?有人反复检查,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人随意倒轧,看起来报表是平衡了,实际上没有满足现金流量表与另两大主表的勾稽关系。
一套高质量的现金流量表,应该不仅仅是满足报表的平衡,还要符合与另两大主表的勾稽关系,能够合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报表编制不平衡时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检查呢?
一、直接法下的检查与处理
首先,我们要检查的是,我们所有编制的调整分录,借贷方发生额是否平衡。我们要知道,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法编制的基本思路就是调整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各科目的发生额,发生额调节平衡了,根据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现金流量表也一定会是平衡的。那么,我们*9步检查的就是我们的调整分录是否借贷平衡,看是否由于笔误导致调整分录未编制平衡。
如果所有的调整分录借贷方都是平衡的,我们再来检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科目是否全部调整平衡。根据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如果每一个科目都编制平衡了,现金流量表也一定是平衡的。在实务工作中,经常有初学者,在前面已经调整的科目,在后面又重复调整,导致科目发生额未编制平衡,这样现金流量表一定是不平衡的。还有一种最常见的错误是方向编制错误,导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科目未调整平衡。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只需要检查,科目的发生额调整是否正确。
在经过上面两项检查后,我们可以确信,现金流量表是可以编制平衡了。如果这时候还是不平衡,那么我们只有检查是否存在笔误了。
二、间接法下的检查与处理
在检查间接法是否编制平衡时,我们首先先回顾一下间接法编制的基本原理。间接法的编制,是将净利润还原为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过程。
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差异,主要为两方面因素,分别为影响了净利润但没有影响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因素,和影响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但没有影响净利润的因素。
那么我们在检查时就要检查这两方面的因素是否已经调整平衡。间接法中的调整因素中,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公允价值变动等因素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直接引用利润表的数字。比较容易导致不平衡的因素是,存货的变动,经营性应收项目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变动。
这几个因素影响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但没有影响净利润。在编制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如下因素影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平衡:
1.应考虑存货中非经营性存货的的影响
在填列附表中&存货的减少(减:增加)时,应理解为此处的存货,应是指经营性存货。而在企业的正常经营中,存货的变动,不仅仅是经营性活动发生的。
如果存货中有借款利息资本化的因素,或者将存货用于对外投资、领用于在建工程等方面,则不属于经营性存货,应该在附表填列时予以扣除。
根据准则规定,企业借款购建或者生产的存货中,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应当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存货,主要包括企业(房地产开发)开发的用于对外出售的房地产开发产品、企业制造的用于对外出售的大型机械设备等。
这类存货通常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建造或者生产过程,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其中&相当长时间&,是指为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所必需的时间,通常为1年以上(含1年)。在编制调整分录时,我们通常是做如下调整分录:
贷:分配股利、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我们可见,资本化的利息,计入存货但没有影响经营性活动现金净流量,应在存货的变动中予以扣除。
此外,存货如果用于对外投资,或者用于在建工程的领用,则对应现金流量为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也应该在存货的变动中加以调整。
2.应考虑经营性应付项目中非经营活动的因素
经营性应付项目中,可能存在一些非经营性活动的因素。比较常见的因素如下:
1)应付账款中,存在非经营活动的应付款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应付款,这些应付款在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中反映,在间接法的编制中,如果将这部分应付账款在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变动中反映,则会导致间接法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等于主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2)固定资产进项税在间接法中的处理
我们在编制调整分录时,对进项税的处理一般是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的调整中反映的。
3)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间接法的影响
在实务处理中,对应收账款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现金流量本身并不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其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列支,对公司的净利润产生了影响,在间接法中我们应考虑其对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影响。
4)财务费用的填列对间接法的影响
在实务工作中,有些初学者,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理解不够透彻,在编制间接法时,直接在&财务费用&一栏中填列本科目的发生额。实际上,&财务费用&科目所包含的明细项目,无论在直接法还是间接法中,都应根据其项目性质分别作调整处理。
一般来说,一个公司的&财务费用&科目中,主要包含的因素有: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汇率变动、手续费等,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中应分别作出调整。
在间接法的编制中,如果将上述&财务费用&的因素全部计入财务费用中,则会导致直接法和间接法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平衡。在编制间接法时,我们只需要将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因素计入&财务费用&,对于既影响了净利润又影响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因素,不应计入&财务费用&。
因为间接法的编制基本原理就是只考虑影响净利润但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因素及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不影响净利润的因素。在本例中,只需将利息支出和汇兑损益的因素予以填列在间接法的&财务费用&项目中即可。
5)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填列应为本期计提数而不是差额
在附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填列,应该是本期的实际计提数。因为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期初与期末的变动,可能不仅仅是本期计提的影响,还有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或出售、清理等因素都会对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产生影响。
固定资产清理与转出,其影响是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收益以&-&号填列)&中反映的,在本期计提累计折旧一行中不应反映。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的填列,不仅仅是计入损益类科目的折旧,还应包括制造费用中的累计折旧。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填列累计折旧的贷方发生额即可。
因为制造费用中的累计折旧最终是要计入到存货里的。存货的本期增加数在附表中是予以调减,那么在累计折旧里包含这一部分金额,并不会对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以上是列举了一些可能导致直接法与间接法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平衡的因素。实际工作中,我们可能还会遇见更多复杂的情况。但不管情况如何,我们只需要把握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基本原理,即可以不变应万变。
在用调整分录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我们检查平衡时,可以在调整分录中,查找有无借货方分别为经营活动和投资或筹资活动的因素。如果借货方均为经营活动的事项,则不需要在间接法中调整。如果借货方为经营活动对应投资或筹资活动,则应在间接法中予以调整。
  高顿网校温馨提示:高顿网校为您提供权威、专业的初级实务、高级实务、税务处理、技能拓展、全面会计实务等资讯。,每天上课,更多免费试听。高顿网校会计实务频道为大家提供大量的会计入门基础知识,对会计从业人员非常有参考价值。
会计实务精彩推荐:
CPA注册会计师
对不起!让你来吐槽了
新版建议课程反馈题库反馈直播反馈举报
反馈内容(*必填)
+ 上传图片
很愤怒刚学习不久,没法学啊要考试了,急死我了这次就不告诉你们老板了,限你们赶紧弄好算了,麻木了现金流量表编制不平衡,这么处理竟然很简单...... _中华会计网校论坛
今日新帖:2586 在线学员:12769
3897主题帖
9453问答数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回帖:44536
经验:151301
鲜花:<span id='flower8
金币:<span id='medal40
现金流量表的第一稿,编制不平衡,是初学者最为常见的问题。无论是用工作底稿法,还是公式分析法,初学者的第一次编制,往往都难以编制平衡,且无法检查,不知从何下手。   什么叫编不平?编不平主要表现在: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净流量+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额不等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间接法下用净利润加上或减去调整因素后调节出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主表中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不相等。  遇到编不平时怎么办?有人反复检查,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人随意倒轧,看起来报表是平衡了,实际上没有满足现金流量表与另两大主表的勾稽关系。  一套高质量的现金流量表,应该不仅仅是满足报表的平衡,还要符合与另两大主表的勾稽关系,能够合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报表编制不平衡时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检查呢?  一、直接法下的检查与处理  首先,我们要检查的是,我们所有编制的调整分录,借贷方发生额是否平衡。我们要知道,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法编制的基本思路就是调整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各科目的发生额,发生额调节平衡了,根据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现金流量表也一定会是平衡的。那么,我们第一步检查的就是我们的调整分录是否借贷平衡,看是否由于笔误导致调整分录未编制平衡。  如果所有的调整分录借贷方都是平衡的,我们再来检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科目是否全部调整平衡。根据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如果每一个科目都编制平衡了,现金流量表也一定是平衡的。在实务工作中,经常有初学者,在前面已经调整的科目,在后面又重复调整,导致科目发生额未编制平衡,这样现金流量表一定是不平衡的。还有一种最常见的错误是方向编制错误,导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科目未调整平衡。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只需要检查,科目的发生额调整是否正确。  在经过上面两项检查后,我们可以确信,现金流量表是可以编制平衡了。如果这时候还是不平衡,那么我们只有检查是否存在笔误了。  二、间接法下的检查与处理  在检查间接法是否编制平衡时,我们首先先回顾一下间接法编制的基本原理。间接法的编制,是将净利润还原为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过程。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差异,主要为两方面因素,分别为影响了净利润但没有影响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因素,和影响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但没有影响净利润的因素。那么我们在检查时就要检查这两方面的因素是否已经调整平衡。间接法中的调整因素中,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公允价值变动等因素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直接引用利润表的数字。比较容易导致不平衡的因素是,存货的变动,经营性应收项目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变动。这几个因素影响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但没有影响净利润。在编制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如下因素影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平衡:  1.应考虑存货中非经营性存货的的影响  在填列附表中“存货的减少(减:增加)时,应理解为此处的存货,应是指经营性存货。而在企业的正常经营中,存货的变动,不仅仅是经营性活动发生的。如果存货中有借款利息资本化的因素,或者将存货用于对外投资、领用于在建工程等方面,则不属于经营性存货,应该在附表填列时予以扣除。  根据准则规定,企业借款购建或者生产的存货中,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应当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存货,主要包括企业(房地产开发)开发的用于对外出售的房地产开发产品、企业制造的用于对外出售的大型机械设备等。这类存货通常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建造或者生产过程,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其中“相当长时间”,是指为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所必需的时间,通常为1年以上(含1年)。在编制调整分录时,我们通常是做如下调整分录:  借:存货  贷:分配股利、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我们可见,资本化的利息,计入存货但没有影响经营性活动现金净流量,应在存货的变动中予以扣除。  此外,存货如果用于对外投资,或者用于在建工程的领用,则对应现金流量为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也应该在存货的变动中加以调整。  2.应考虑经营性应付项目中非经营活动的因素  经营性应付项目中,可能存在一些非经营性活动的因素。比较常见的因素如下:  1)应付账款中,存在非经营活动的应付款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应付款,这些应付款在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中反映,在间接法的编制中,如果将这部分应付账款在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变动中反映,则会导致间接法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等于主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例如,某公司在其他应付款中反映应付无形资产的应付款,所作调整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30000  贷: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20000   其他应付款10000  这一经济事项,在编制附表时,应在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中,减去10000元。因为其在其他应付款中反映,但对应的现金流量为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如果不在经营性应付项目中剔除,则会导致直接法和间接法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差异10000元。  2)固定资产进项税在间接法中的处理  我们在编制调整分录时,对进项税的处理一般是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的调整中反映的。  以一案例为例:  在确认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时,我们所作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   应付账款   预付账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存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应付票据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在做完这笔调整分录后,我们将固定资产的进项税作调整,因为其并不属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而应当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反映。假设本案例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为元,所作分录为:  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贷: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在这个案例中,在编制间接法时,应在“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一项中,将这笔元予以加回。因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所对应的项目为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3)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间接法的影响  在实务处理中,对应收账款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现金流量本身并不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其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列支,对公司的净利润产生了影响,在间接法中我们应考虑其对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影响。  例:甲公司2013年对公司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100000元,2014年转回50000元。在编制调整分录时,我们所作分录为:  计提坏账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100000  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00000  冲回坏账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50000  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50000  从上述分录中可见,2013年、2014年对资产减值损失的影响,是不影响现金流量的。但是,在编制间接法时,由于资产减值损失会对净利润产生影响,所以应在间接法中予以反映。  2014年,在间接法的处理中,应在资产减值损失一行中计入100000元,2015年在资产减值损失一行中应计入-50000元。我们应注意的是,由于我们所做分录的贷方为应收账款,该科目在间接法中是在经营性应收项目中反映的,由于在间接法的资产减值损失一行中已经确认了这个因素的影响,那么应在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变动中予以调整,否则直接法和间接法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平衡。调整的方法是,在2014年,在间接法中的“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中,应调减10000元。2015年,在间接法中的“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中,应调增50000元。  4)财务费用的填列对间接法的影响  在实务工作中,有些初学者,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理解不够透彻,在编制间接法时,直接在“财务费用”一栏中填列本科目的发生额。实际上,“财务费用”科目所包含的明细项目,无论在直接法还是间接法中,都应根据其项目性质分别作调整处理。  一般来说,一个公司的“财务费用”科目中,主要包含的因素有: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汇率变动、手续费等,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中应分别作出调整。我们以一个公司的财务费用明细表来作说明。项目本期发生额利息收入-5 296 098.43利息支出36 263 743.28汇兑损益1 678 355.43手续费5 905 564.17合计38 551 564.45  在直接法的编制中,我们一般所作分录为:  调整利息收入时  借:财务费用-  借: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调整利息支出时  借:财务费用  贷: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调整汇兑损益时(假设均为货币资金产生的汇兑损益)  借:财务费用  贷: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调整手续费时:  借:财务费用  贷: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从上述4笔调整分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调整财务费用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时,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因素为利息收入和手续费,影响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因素为利息支出,影响汇率变动对现金影响的因素为汇兑损益。  在间接法的编制中,如果将上述“财务费用”的因素全部计入财务费用中,则会导致直接法和间接法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平衡。在编制间接法时,我们只需要将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因素计入“财务费用”,对于既影响了净利润又影响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因素,不应计入“财务费用”。因为间接法的编制基本原理就是只考虑影响净利润但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因素及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不影响净利润的因素。在本例中,只需将利息支出和汇兑损益的因素予以填列在间接法的“财务费用”项目中即可。  5)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填列应为本期计提数而不是差额  在附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填列,应该是本期的实际计提数。因为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期初与期末的变动,可能不仅仅是本期计提的影响,还有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或出售、清理等因素都会对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产生影响。固定资产清理与转出,其影响是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收益以“-”号填列)”中反映的,在本期计提累计折旧一行中不应反映。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的填列,不仅仅是计入损益类科目的折旧,还应包括制造费用中的累计折旧。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填列累计折旧的贷方发生额即可。因为制造费用中的累计折旧最终是要计入到存货里的。存货的本期增加数在附表中是予以调减,那么在累计折旧里包含这一部分金额,并不会对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以上是列举了一些可能导致直接法与间接法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平衡的因素。实际工作中,我们可能还会遇见更多复杂的情况。但不管情况如何,我们只需要把握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基本原理,即可以不变应万变。在用调整分录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我们检查平衡时,可以在调整分录中,查找有无借货方分别为经营活动和投资或筹资活动的因素。如果借货方均为经营活动的事项,则不需要在间接法中调整。如果借货方为经营活动对应投资或筹资活动,则应在间接法中予以调整。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楼主其他文章
最美女会计
3897主题帖
9453问答数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回帖:44536
经验:151301
鲜花:<span id='flower8
金币:<span id='medal40
来看看小知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2303问答数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回帖:11009
经验:30693
鲜花:<span id='flower4
金币:<span id='medal47
苏小柒&于&Wed Oct 21 15:45:08 CST 2015&回复:
小鱼 很久不来了
坚持着,总有一天,你会站在最亮的地方,活成自己曾经渴望的模样
论坛等级: ★★学员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60
论坛等级: 钻石会员
回帖:3433
经验:10191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086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1941主题帖
2446问答数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回帖:13898
经验:53967
鲜花:<span id='flower9
金币:<span id='medal02
太详细了,受益匪浅!
每天进步一点点!加油!
论坛等级: ★学员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
请问下老师,其他应付款的10000不是还没付款吗?如何判断其对应的现金流量为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例如,某公司在其他应付款中反映应付无形资产的应付款,所作调整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30000  贷: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20000   其他应付款10000  这一经济事项,在编制附表时,应在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中,减去10000元。因为其在其他应付款中反映,但对应的现金流量为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如果不在经营性应付项目中剔除,则会导致直接法和间接法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差异10000元。
正保培训项目
我的新动态  好多人都说现金流量表难,不知道要怎么编。应该说这是正常的,因为我们平时做会计工作都采用权责发生制,而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来编的,所以难免会在思维习惯上一时无法改变过来。  现在网上也提供了很多现成的自动生成现金流量表的电子表格,简单一点的就是指输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就出来现金流量表的,稍微复杂点的还加入了部分调整项目。前者生成的报表纯粹是做做形式的,后者的话,由于企业的业务千差万别,核算的明细内容也可能各不相同,很难把所有应该包括进来的调整项目完全考虑到,所以生成出来的报表也难以保证不会漏掉一些项目,尤其是重要项目。  大部分人学习编制现金流量表,都是照着书本来的。书上的内容讲的比较全面,看着也比较累,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些项目是一般企业根本没有的。从应试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全面掌握每一个项目,但是从实务的角度来看,其实我们可以把一些不常用或不相干的项目舍弃,只需要适当掌握一些常用项目,就可以从容应付工作了。这样一来你会发现,要搞清楚的东西少了,报表更加容易理解了。我们将要开始的学习,就是顺着这样一个思路开始的。  当然要编制现金流量表,你需要一定的会计基础:  首先,你要熟悉平时常用的会计科目,每一个科目都核算哪些具体内容,你要能说的出来这些具体的对象中哪些是直接支付现金的,哪些是没有支付现金的,当然如果你对此还不熟悉,那也没关系,可以参考相关的初中级教材,联系自己平时做的工作,多琢磨琢磨,也可以多问问有经验的人,等到基本的几个环节能兜的下来了,就可以开始来学了。  其次,你需要一张科目余额表(包含各个明细科目,有期初余额、累计借贷发生额和期末余额4栏数字,用电脑记帐的话,都能打印出来这张表的,如果你还是手工记帐,准备好总帐和明细帐也是一样的)、一张资产负债表、一张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一张现金流量表。  考虑到大部分企业执行的还是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所以我们还是按照旧的准则规定的科目来学习编制原理,并且假设现在处于一个业务相对简单的一般中小制造企业,没有对外投资业务,没有特殊业务,没有长期负债,没有预计负债,销售业务采用现销和赊销,没有特殊销售,不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    准备好了吗,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吧……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怎么是个做广告的
  入门篇1     先来说一点理论性的东西,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分类反映原则  由于没有对外投资业务,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现金的概念等同于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有期初数和期末数,期初数减期末数得到的差就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流量表要表达的,就是这个净增加额由哪些内容组成的。打开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看到,大致分为三大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大类又具体分为若干明细项目。这样分类的目的,是为了给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关现金流量的信息,并结合现金流量表和其他财务信息对企业作出正确的评价。    (2)总额反映与净额反映灵活运用原则  通常情况下,现金流量表一般应按照现金流量总额反映,而不以流入和流出相抵后的净额反映,比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等,因为以总额反映比以净额反映所提供的信息更明确更有用。  但是下面的情况可以用现金流量净额来反映:一是周转快、金额大、期限短(通常不超过3个月)的项目。二是某些金额不大的项目,如处置固定资产发生的现金收入和相关的现金支出可以相抵后以净额列示。三是不反映企业自身的交易或事项的现金流量项目,例如各种代收代付的款项等。    (3)合理划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应当按照其概念进行划分,但有些交易或事项则不易划分,一般我们习惯上把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划为投资活动,把利息支出和股利支出划为筹资活动。  发生的财务费用,应当视其形成的原因分别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中反映,票据贴现利息作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减项,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列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列入“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有些现金收支可能具有多类现金流量的特征,如缴纳的所得税,由于很难区分是经营活动产生的所得税,还是投资或筹资活动产生的所得税,通常将其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对于某些特殊项目,如自然灾害损失和保险索赔,若能分清属于固定资产损失的保险索赔,通常作为投资活动,流动资产损失的保险索赔,通常作为经营活动;若不能分清属于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的保险索赔,通常归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4)外币现金流量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企业外币现金流量以及境外子公司的现金流量,以现金流量发生日的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折算。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作为调节项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列示。    (5)重要性原则  本来,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不应反映在现金流量表内,但是如果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数额很大,若不反映将会导致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并作出不正确的决策,这时就需要在现金流量表中以某种形式恰当地予以揭示。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不涉及现金的重要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应当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或附注中加以反映。  此外,重要性原则对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的编制也有很大影响。比如收到的租金,如果企业此类业务不多,并且金额不大,可以将其归到“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中,但是如果业务发生频繁,或者租金数额很大的话,就要单列一个项目来反映。  
  学习!LZ继续哈~~~
  顶!我正想学习编制现金流量表呢,谢谢LZ
  学习学习~~~
  入门篇2    哪些业务需要在现金流量表上反映?    先来看一笔简单的业务吧,企业开出现金支票,从开户银行提现金3000元。会计处理我们都会做:  借:现金
贷:银行存款
3000  我们看到,对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来说,增减各3000元,余额没有变,也就是说并没有影响净增减额。并且流入和流出的3000元,既不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也不属于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因此我们看到了如下的游戏规则:  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由于不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化,所以现金流量表不需要反映这些内容。    再来看我们是怎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  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
12000  现在看到了什么?我们做了上面这个会计处理以后,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并没有产生任何影响,换句话说,货币资金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增减变动。由此我们看到了第二个游戏规则:  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由于不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化,所以现金流量表不需要反映这些内容。    日,收到A客户通过银行汇入的所欠货款5850元,我们会这样做: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帐款
5850  这笔业务影响的是什么?对了,我们看到货币资金增加了5850元,影响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了5850元,这就是我们要反映在现金流量表上的数字。所以我们得到了第三个游戏规则:  现金各项目和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由于会引起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化,所以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这些内容。    来总结一下:  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如果只涉及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或者只涉及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不会发生现金流量;只有发生的经济业务涉及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时,才会影响现金流量。  
  入门篇3    也来说说“四柱清算法”    期初数+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期末数    相信这个公式我们都很熟悉,其中有余额,也有发生额。让我们来把这个公式略做变形:    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期末数-期初数
(公式一)    公式一很重要,它是把发生额的增减变化通过余额的增减变化来体现出来。可以想象一下,资产负债表上面的数字都是余额,但我们要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上的数字都是发生额。运用公式一,我们可以根据余额的增减来得到发生额的增减。    再来看另外一个变形:    本期增加数=(期末数-期初数)+本期减少数   或者:本期减少数=本期增加数-(期末数-期初数)
(公式二)    相比较而言,公式二可能更加实用,它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报表的数字联系起来了。等号左边是现金流量表的数字,通过等号右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字加加减减得到。    当然还有更多不同的变形,大家可以自己去写一下,揣摩一下。会计的学问就是这样,说简单,其实并不简单,说难吧,也不是很难。其中的道理你想明白了,就是所谓的一通百通,万变不离其宗,没什么难可言。  
  入门篇4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假如企业本期销售收入为23万元(假定为含税收入):其中付款提货3万元,赊销20万元;同时收到前期的赊销款11万元,那么你知道一共收到多少现金吗?没错,3+11=14万元。  但事实上我们的报表上是没有这样的数字提供给你的。假设期初的应收帐款为15万元,那么期末数=15+20-11=24万元。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了收入是23万元,应收帐款期初数为15万元,期末数为24万元,怎么才能知道收到的现金是多少呢?  应该这样来算:23-(24-15)=14万元    下面来推导一下上面这个过程。  (1)把所有的现销业务合并起来做成一个分录:  借:现金、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把所有的赊销业务合并起来做成一个分录:  借:应收帐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把(1)和(2)合并成一个分录:  借:现金、银行存款等  
-------------------------------------------(借方累计发生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4)本期收到前期的应收帐款:  借:现金、银行存款等  
贷:应收帐款
-----------------------------------------(贷方累计发生额)    (5)再把(3)和(4)合并成一个分录:  借:现金、银行存款等  
-------------------------------------------(借方累计发生额-贷方累计发生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6)参照前面的(公式一)可以得到下面的调整分录:  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倒挤出来的数字)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把发生额替换成余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来把上面的数字代进去看看得到的结果:  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9(=24-15)  
贷:主营业务收入
19.66(假定按17%计算增值税)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34(23*0.17/1.17)    怎么样,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了没有?明白了的话,我们再来考虑一下稍微复杂一点的情况。比如,存在材料销售的情况、存在应收票据或预收帐款的情况等。道理和上面一样,把所有的业务汇总成一个类似如下的调整分录就行了:  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倒挤出来的数字)  应收票据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期初余额-期末余额)(特别注意一下)  
贷: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其他业务收入 -----------------------------------(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可以自己来推导一下这个调整分录是如何出来的,以便加深印象。我们可以注意到,所用的这些数据都来自于报表上或明细帐上面。  
  有了LZ的无私奉献,才有大家的共同进步。感谢LZ!
  谢谢楼主!
  好好学习下~!感谢LZ
  很有用,讲的也清楚...
  好啊。继续,不过上面的有点还是不太明白
  入门篇5    “收到的税费返还”    本项目我们一般能碰到的,也就是增值税的出口退税额。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免抵退额扣除免抵额,就是税务机关应该退给企业的增值税。这部分税还没退给企业的时候,我们一般是放在“应收补贴款”这个项目里的。    比如本期的免抵退额是15万元,免抵额是10万元,那么应退税额就是5万元。如果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为1万元,本期收到税务机关的退税额4万元,那么期末应收补贴款余额为2万元。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明白了,“收到的税费返还”就是应收补贴款的贷方发生额4万元。直接就在现金流量表上填4万元行不行?当然行了。但是如果你每个项目都这样割裂开来填写数字的话,很有可能最后编出来的现金流量表会出现钩稽关系上的不平衡,而且也很可能连错误在哪里你都不知道。    我们所采用的调整办法,是一种综合的调整,通过验证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的数字调整的是否正确,来确保现金流量表的平衡。退一步来讲,哪怕你调错了现金流量的项目,也不会导致现金流量表的不平,即使不平,你也能很快找到问题在哪里。    (1)本期申报应退税款:  借:应收补贴款 -------------------------------------(借方累计发生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2)本期收到税务机关的退税:  借:现金/银行存款  
贷:应收补贴款-------------------------------------(贷方累计发生额)    (3)由(公式二)可知(2)也可以改写成:  借:现金/银行存款  
应收补贴款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贷:应收补贴款-------------------------------------(借方累计发生额)    (4)把(1)和(3)合并起来可以得到我们需要的调整分录:  借:收到的税费返还 ----------------------------(倒挤出来的数字)  
应收补贴款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我们不妨把上面的数字填进去验算一下:  借:收到的税费返还
4(倒挤出来的数字)  
应收补贴款
1(=2-1)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1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5    这样的话,调整后的应收补贴款的期末余额=期初1+调整额1=2,与报表上的数字相等,从而确保应收补贴款项目全部调整完毕。    什么?那位美女说你们企业都是内销产品,没有出口退税?那么,恭喜你啦!  
  很好,收藏一下
  学习,谢谢
  太好了,就是缺少这样的知识的
  虽然没看多少,但想应该是有用的吧,所以记号先..
  没有细看,貌似有用,打印出来了,再仔细看一下
  入门篇6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本项目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一般采用流入和流出相抵后的净额来填列,涉及的资产负债表项目主要有“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等,涉及的利润表项目主要有“营业外收入”等。    通常,当“其他应收款”的期末数小于期初数,或者“其他应付款”的期末数大于期初数,我们会合理地认为现金的净流入量增加了;反之,当“其他应收款”的期末数大于期初数,或者“其他应付款”的期末数小于期初数,我们会合理地认为现金的净流出量增加了。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写调整分录:  借: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贷:其他应收款 -----------------------(期初数-期末数)[差&0,填这里;差&0,不要填]  其他应付款 -----------------------(期末数-期初数)[差&0,填这里;差&0,不要填]    “营业外收入”有时候可能有少量的罚没收入,并且通常直接以现金的方式收取,所以有:  借: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贷:营业外收入 ------------------------(累计发生额)    这两个分录可以分开来做,也可以合并起来一起做,对最终的报表数没有影响。  
  留个记号,以后来看~
  太多了,先收藏,有空再慢慢研读!
  不错 真的很利于初学者  
  顶一下
  学习一下,呵呵。。    我们自已家里的账一直都被我搞不清楚。挺惭愧的,马上要去自家厂里做财务。都不知道如何做。    我们厂新建的,什么账啊可能都要我亲自搞掂。
  我一直都在郁闷着,可是为了不让LG小看我,我得要全面向大家学习了。
      楼主,你有什么好的EXCEL表格的现金流量表及其它的好用的表格吗?有的话发一份给我好吗? 我的邮箱
     作者:awinvip
回复日期: 22:50:00
              楼主,你有什么好的EXCEL表格的现金流量表及其它的好用的表格吗?有的话发一份给我好吗? 我的邮箱  ================================================================  LZ
我也要  邮箱
  入门篇7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如果本期购进存货20万元,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3万元,其中9万元用现金直接支付,14万元是赊购,另外本期支付前期的赊购款10万元,那么我们可以知道总共支付的现金=9+10=19万元。    但是,在报表上只能找到如下的数据:存货期初8万元、期末10万元,应付帐款期初12万元、期末16万元,主营业务成本18万元。怎么得到那个19万元呢?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8+3+(10-8)-(16-12)=19万元    没看明白?不要紧,我们来推导一下调整的过程:  (1)本期购进的全部存货  借:存货 --------------------------------(借方累计发生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明细帐累计发生额)  贷:应付帐款 -----------------------(贷方累计发生额)  现金、银行存款等    (2)本期销售的全部存货  借:主营业务成本 --------------------(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贷:存货 -----------------------------(贷方累计发生额)    (3)本期支付前期的赊销款  借:应付帐款 --------------------------(借方累计发生额)  贷:现金、银行存款等    (4)把(1)、(2)和(3)合并起来成为一个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存货 --------------------------------(借方累计发生额-贷方累计发生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明细帐累计发生额)  贷:应付帐款 -----------------------(贷方累计发生额-借方累计发生额)  现金/银行存款    (5)利用前面的(公式一)替换得到调整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存货 --------------------------------(期末数-期初数)[发生额替换成余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明细帐累计发生额)  贷:应付帐款 -----------------------(期末数-期初数)[发生额替换成余额]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倒挤出来的数)    呵呵,也不是很复杂是吧。我们用前面的数字来验证一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18  存货
2(=10-8)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  贷:应付帐款
4(=16-12)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19    原来如此,这下有点明白了?好的,我们继续设想一下,企业采购存货,不仅通过应付帐款,还有应付票据,还有预付帐款呢,另外不光销售产品,可能还出售少量的原材料什么的。没关系啊,搞清楚了一个,另外的也就容易弄懂了,无非是多了几个调整项目而已:    借:主营业务成本 --------------------(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其他业务支出 --------------------(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明细帐累计发生额)  存货 --------------------------------(期末数-期初数)  预付帐款 --------------------------(期末数-期初数)  贷:应付票据 -----------------------(期末数-期初数)  应付帐款 -----------------------(期末数-期初数)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倒挤出来的数)    那位MM在说什么?存货中不仅有材料成本,还有工资到哪里去了?真是个漂亮又聪明的MM,会计掌握的有点水平咯。没错,生产企业从购进原材料开始,经过生产加工过程,到产成品出售之前,所有发生的料、工、费都归集到存货项目中,简单归纳一下就是:    料、工、费 →(增加)→ 【存货】 →(减少)→ 销售产品    我们看到,存货在增加的时候,有购进的原材料,也有发生的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存货项目涉及“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和“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两个现金流量项目。但是如果考虑太多了,容易晕过去。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可以分步来进行调整,先假设存货增加支付的现金都是属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以后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的中再给调整回来就是了。  
  有两位朋友问我有没有好用的电子表格,其实本文一开始我就说的很清楚了,不同的企业,核算的明细科目各不相同,采用的方法也因人而异,而且业务也在不断发展的,因此不可能有千篇一律的表格供你使用。除非是为你量身定制,否则是不可能有通用式的表格供你使用的,如果有的话,财政部早就应该公布了。
  收藏,谢LZ啦!
  LZ有点料!DING
  学习.记号之.
  入门篇8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相信这一项对于做会计工作的朋友一定不陌生,一般来说,主要包括支付的工资、奖金、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等等。  (1)计提各种工资、社会保险费和职工福利费等的时候  借:生产成本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制造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营业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管理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贷:应付工资 ---------------------(贷方累计发生额)  应付福利费 ------------------(贷方累计发生额)    (2)当支付各种工资、社会保险费和职工福利费等的时候  借:应付工资 ------------------(借方累计发生额)  应付福利费 ------------------(借方累计发生额)  贷:现金、银行存款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3)现在我们同样把上面两个分录合并  借:生产成本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制造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营业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管理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贷:应付工资 ---------------------(贷方累计发生额-借方累计发生额)  应付福利费 ------------------(贷方累计发生额-借方累计发生额)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明细帐上的贷方累计发生额)  现金、银行存款    (4)再利用我们的(公式一)得到如下  借:生产成本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制造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营业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管理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贷:应付工资 --------------------------(期末数-期初数)  应付福利费 -----------------------(期末数-期初数)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明细帐上的贷方累计发生额)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倒挤出来的数)    以上各步,可能大家现在都能熟练推导出来了,但是注意,现在还没有完事呢。我们看到,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是存货项目,前面在调整存货项目的时候,我们是假设存货项目的增加都作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来调整的,但是实际上其中增加的人工成本并不是“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所以要把它给减去,成为如下的调整分录:    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帐上的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营业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管理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贷:应付工资 -------------------------------------------------(期末数-期初数)  应付福利费 ----------------------------------------------(期末数-期初数)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明细帐上的贷方累计发生额)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倒挤出来的数)    实际操作上,由于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中大多数明细项目属于“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我们调整的时候一般先将所有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发生额都作为“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然后在其他项目的调整中扣除,于是乎我们可以把上面的调整分录写成:    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帐上的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贷:应付工资 -------------------------------------------------(期末数-期初数)  应付福利费 ----------------------------------------------(期末数-期初数)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明细帐上的贷方累计发生额)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倒挤出来的数)  
  楼主辛苦啦!内容很详细  这样的分录也能看明白,  可是实际做出表格还是觉得无从下手  就麻烦你给一份作为我们的参考,谢谢咯  
  kan kan
学习学习````
  学习了,谢谢分享
  楼主,辛苦了,比较详细,烦请给我一份,
  好贴,顶,期待楼主继续
  正在学习
  楼主,辛苦了。  我也想要份详细的学习下,谢谢分享!  
  学习中……
  学习~~学习~~学习~~  
  谢谢了!
  学习 谢谢楼主
  收到  
  谢谢!辛苦了!
  先做个记号
  不知道是LZ写完了,还是没时间更新呢?我对这个不太懂,所以学习,学习着
  道理讲得很透彻,佩服!
我爱你啊   
  写的好。
  大家出来聊聊
  楼主说得很不错!    我也写过,看看    我看到编制现金流量表书提到的有关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的调整分录如下: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3603000  
应收账款9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收票据600O00  
应交税金153 000  
我分析了一下,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是按权贡发生制反映的,在转换为现金制过程中,如何结合调整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增减变动呢?  
我想了一会儿,就去问老妈。  
老妈说:“这笔分录实际上是由三步调整分录合成的,不少会计初学者遇到这笔分录,很难理解透彻。现在呢,我给你分解培析一下。  
先假定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都是收到现金的,就是说转入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科目逐一进行调整。下面我一步一步讲给你听,你听好了!  
第一步呢,是分析调整主营业务收入。先假设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均为现金收入。即“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贷:主营业务收入  
然后,那第二步?就分析调整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吧。为什么呢?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通常与销售商品有关,与期初余额相比,期末“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增加,表明了本期梢售的部分商品本期没有收到现金,而第一步在调整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时,是假定其全部已收到现金的,因此要冲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命”;反之,若期末“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减少,表明本期“销售商品收判的现金”中有一部分是前期销售的,而前期销售的这一部分商品的收入并未在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中体现,因此耍增加“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要注意的是,这里没涉及到应收票据贴现,如果有的话还要调整“支付的具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念”项目,在这里我不说了。  借:应收账款900000  
贷:应收票据600O00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300000  
最后,第三步了,就是分析调整“应交税金—应交增价税”部分。企业收到的增价税销项税额也算在“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之中,而这一部分数额是通过“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的贷方发生额休现的。至于其中实际上并没有收到的部分,则反映在“应收票据”、“应收账款”之中,已经通过第二步进行了调整。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153000  
贷:应交税金153 000  
三步计算下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000+03000  
我这样说,你看懂了吗?不懂就不要说看懂了,不然我就白讲了。”  
“还有一点,你看到了吗,网上流传的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公式法是根据上面计算来的,哈哈——万变不离其宗嘛 !”老妈突然想起了什么,补充说。  
“噢!我天天背了这么多的公式法,背得晕头转向,一点记不住,今天老妈你这样讲,太好记了,我真记住了。老妈,还有......”  
“我累了,以后再讲吧。”
  樓主大好人,年底了,正要做呢?收藏。。
  真的是很珍贵的资料,建议大家都来看看!
  mark2  
  楼主真是个大好人呀,向我们奉献了这么好的东东!感谢并崇仰~~~~
  学习了
  楼主辛苦了!请继续
  楼主辛苦了,学习中...请继续
  好东西
  楼主还没写完呢??怎么不继续写下去呀?
  收下备用  
  好东西收下
  楼主,你有这么好的EXCEL表格的现金流量表及其它的好用的表格吗?有的话发一份给我好吗? 我的邮箱谢谢
  学习。。。
  MARK~~~学习一下
  楼主好厉害,有那种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然后用EXCEL自动生成的现金流量表吗
  学习学习
  学习  
  好帖,现收藏,留着慢慢学习!
  94#作者:xiangxiangchao
回复日期: 20:19:00    楼主好厉害,有那种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然后用EXCEL自动生成的现金流量表吗    楼主有的话,也麻烦发一份给我们学习学习啊
  嗯, 以前就也看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有些还是很不理解,就记公式了,但是还是记得我头晕,今天看了楼主的分析,真是精辟.楼主辛苦了.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金流量表水平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