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主要论述汽车的种类及特点句

第580期【正道探索】罗小维:论述类阅读策略之一二三四五
请关注正道语文哟!
探究论述类命题特点
突破客观阅读瓶颈
——论述类阅读策略之“一二三四五”
成都市金牛区教培中心 高级教师 罗小维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命题系统中颇为特殊的一个模块。其特殊性,除了论述类文本的特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科技发展等内容,更与命题考查的核心要求、命题规律特点密切相关。论述类文本题材与内容,虽然与平时语文教学内容差异很大,但与其他模块横向比较,考查指向相对单一,命题规律清晰明显。尤其是与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与现代文主观阅读相比,难度系数相对较低,得分指数相对较高。如果我们深入探究命题特点,确定相应的阅读策略,那么,论述类阅读模块“一题不错,一分不丢”,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针对论述类阅读的命题特点,在二轮复习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提出“一二三四五”复习指导策略,以提高复习效益,减少复习过程中的少慢差费现象。
策略之“一”:明确一个考查核心——“转换”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检测目的,不是侧重于检测学生对文本内容中科学和社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通过检测让学生“懂得”科学类文章传授的“知识”,而是用科学类文章作为“语言载体”来检测学生对抽象知识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概念、信息的理解、判断和推理,对文章局部或整体内容间关系的“筛选、提取和概括”等等。
由于试题采用“客观判断”这种方式,考查“筛选、提取和概括”能力,其实就是一个核心:转换。确切的说,就是判断文本内容转换成为选项后,表述是否一致的问题。考题上呈现出来的是语言转换,即把文本语言转换成为选项语言;它的实质是一种思维转换:把“反射认读”转换成为“比较判断”。一句话,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论述类阅读考的就是一个核心:“转换”。
策略之“二”:清楚两个命题特点
论述类阅读的命题有两个值得充分重视的特点,一是“文难题易,文易题难”,这关系到材料难度与命题难度之间的平衡度;二是“对中选错,错中选对”,这关系到答题习惯与思维习惯的清晰度。
论述类文本的题材和内容,主要有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与科技两大类。社会科学类相对于文科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相对于理科生则有难度;自然科学与科技类,相对于理科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相对于文科生则有难度。此外,由于考生的性格爱好和阅读面等,材料阅读的难度也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命题者对于材料难度和命题难度往往有综合考量,如果材料时兴(如贴近社会热点或大众兴趣)本身有相当难度,那么命题则适当降低难度系数;如果材料内容时兴且阅读障碍不大,那么命题者往往会在一些选项上做足文章,加大命题难度,制造一些“陷阱”,使考生在“轻松”的阅读后大意失分。“文难题易,文易题难”给我们的启发是:文章难懂不要慌,文章易懂更谨慎。
“对中选错”或“错中选对”,是论述类阅读的两种基本形式,题干要求常常表述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或 “与原文意思符合的一项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总之,是“对中选错”或“错中选对”,为数不少的考生往往有这样的教训:粗粗一看题干要求就开始选择,结果把要求选“不正确”选择成“正确”,把“符合原文意思”选成“不符合原文意思”,试卷发下来一看红叉就傻眼儿了。这种失误,除了粗疏的原因,也还有思维定势影响,做这一道题往往还停留在前一道题的思路上。“对中选错,错中选对”,这一命题特点提醒我们:明确题干之要求,谨慎判断莫粗疏。
策略之“三”:掌握解题三步骤
明确了论述类阅读考查的核心与命题特点,让我们做到解题前心中有数;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则需要规范而明晰的解题步骤,如果缺乏规范而明晰的解题步骤,选对答案往往是偶然的,而做错丢分则是必然的。
论述类阅读的结题三步骤,紧扣模块大题的题干要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可以概括为“三部曲”:读文——读题——读选项。
第一步——读文章:静心阅读,整体把握。
“静心”二字,切不可等闲放过。且不论考场环境,心理现象微妙,稍有浮躁即影响考场发挥。论述类文本,题材层出不穷,内容繁难不一,如果心浮气躁,材料往往入眼不入心。有一些爱玩“小聪明”的考生,拿到试卷没有静心阅读的习惯,往往是急不可耐翻看后面试题,直接以选项对照文本,毫无“静心可言”。殊不知,静心读懂文本,是从容做题的前提。“整体把握”,考量着学生的阅读素养。如何保证做到“整体把握”?最好的标准,是能够“用一句话相对完整概括文本内容”。以2015年全国卷I《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为例,考生若能够细读勾画,结合文末的题目,则可用一句话概括为:“这篇文章介绍了宋代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众多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勾画出“信用形式”的五种特点和“信用工具”的五种形式,即可做到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为下一步准确的做题奠定基础。
第二步——读题干:审读题意,锁定区域。
这个环节,要求我们注意勾画题干要求,明确是“错中选对”还是“对中选错”;明确是针对其中一个概念、术语(关键词),还是一句观点;是“对原文的表述有误”,还是对“理解分析错误”。进一步明确本题和各个选项,是关涉全文,还是直指其中某一个段落。总之,题意要求必须明确,对应范围必须清晰。
第三步——读选项:题文对照,分析比较。
“题文对照”这一环节,堪称足球比赛之“临门一脚”。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明确了题意要求后,选择选项就是要准确判断出选项对于原文的“转换”是否准确。选项对原文的表述是否有出入,选项的理解和分析,与原文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都需要精准比对。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则要通过比较,分析是“以偏概全”,还是“张冠李戴”,是“无中生有”还是“强加因果”……总之,对最后确定的答案,一定是通过明晰的思维分析进行选择,绝非“猜子儿”押宝式近乎儿戏的不负责任行为。
策略之“四”:做好四个勾画与标注细节
在读文章、读题干与读选项的阅读过程中,需要做好有“技术含量”的勾画。具体说来,要做好以下四个勾画细节。
细节一:勾画文中提示内容要点的关键词句。还是以2015年全国卷I《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为例。文中的“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 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等,勾画这些关键句,对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与文章介绍顺序脉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外,涉及到有关时间、地区、相关人物,中心事物或事理的作用、价值和意义的评价等,都需要勾画其表述的要点词句。
细节二:勾画题干中对错选择要求词语。例如“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中,“不属于”是要求排除的选项,“原文所论悲剧”则强调了范围和论述内容。“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中,“第一、二段”明确指出了选项内容对应的区域,均需要勾画凸显,避免低级失误。
细节三:勾画错项中的表述与判断错点。如2015年全国I卷中第1题D项: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对照索引原文:“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选项上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是没有依据的,比对时应将这一处“错点”及时勾画出来,注明“于文无据”或“无中生有”而锁定答案,以免重复判断。
细节四:标注出错误选项中的错误类型。判断排除论述类阅读干扰项时,应清楚识别其类型并准确标注,如“答非所问”“张冠李戴”“强加因果”等。标注干扰项的错误类型,有助于做题过程中形成清晰的判断,准确的选择,且锁定答案后心里不再纠结,干脆利落地“放下”,毫无心理负担地完成后面试题。
策略之“五”:掌握五个以上的错误选项类型
论述类阅读,题意要求有“错中选对”也有“对中选错”,通过把选项与原文比对,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自然是得分的保障。但对于错误选项的选择或排除,不能简单处理,一选了之或排除了之。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过程中,应该能够准确判断出各有错选项的错误类型。诸如“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时空混淆”“强加因果”“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扩大范围”“未来超前”等错误类型,训练时应该熟练掌握,了然于心;考试时应能准确识别,做出判断,方能保证在论述类阅读这一模块,真正做到“一题不错,一分不丢”。
漫漫长路,感谢有您
策 划:李华平 马琴
编 辑:正道语文微信编辑部
本期责编:万真真
终 审:雷雅洁
投稿邮箱:
正道语文群是全国最大、最活跃的教育研究航母群,拥有7个区共13500多个成员,丰富多彩的研讨活动团结、凝聚了全国300多名特级教师、语文名师、教研员、大学教授,他们和广大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一道“探索语文正道,坚守正道语文”。
目前,第一、第二、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已满员,欢迎您和您的朋友加入第七区。
亲,我们已错过了前世的牵手,也错过了今生的拥有,千万不能再错过做正道语文群友!
扫一扫,您就进了正道!转一转,您的群商就得到了提高!
如何关注:
1.点击标题下方“正道语文”快速关注;
2.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3.微信搜索“zhengdaoyuwen”或“正道语文”。
正道语文:
语文人,可以寂寞的耕耘,
但不可孤独的行走......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图文】论述类文本阅读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2017年复习建议
近五年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2017 年复习建议 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整体概况 纵览 2012 到 2016 五年全国卷 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 从命题设计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2017年复习建议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2到2016五年全国卷试题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老子〉的年代》
①析理解文章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试论中国风文化的&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美的奥秘》
①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理解文章重要内容;③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
《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艺术是什么》
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塞壬的歌声》
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①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2014年,全国I卷是文艺论文,全国II卷是史学论文;2015年和2016年,全国I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卷是文艺论文;2016年全国III卷兼顾文学与史学。2014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4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在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要将各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二)古代诗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①解文言实词(单音节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筛选文中信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
①解文言实词(单音节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筛选文中信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旧唐书》
①解文言实词(单音节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筛选文中信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旧唐书》
①解文言实词(单音节词)在文中的含义;②文言文断句;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解文言实词(单音节词)在文中的含义;②文言文断句;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从2012年到2016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该题分值基本保持在19分。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的12%。其中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高考阅读文段从思想上来说必须是&文以载道&,从文字难易程度上看必须是&浅显易懂&,近五年的选文均出自《二十四史》中的记叙性文段,材料难度适中。2014年试卷用文言文断句题替换了文言文实词题,2015年试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信息筛选题,2016年沿用2015年的考查形式。高考命题组将文化常识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而非&识记&层级,其实质是考查考生对实词更深层次的理解。这道题的变化体现了高考试卷重视传统文化精神的方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599167.html
相关阅读:
下一篇:没有了全国新课标卷Ⅰ论述类文本阅读
▲ ,试题评价
全国新课标卷I的论述类文本摘编自王芳的《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内容属于历史学、社会学、金融学等学科范畴。选文共分3段’第1段是总说,说明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新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的背景下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第2段说明宋代在信用形式方面呈现出的新特点及其影响。第3段说明宋代在信用工具方面呈现出的新特点及其影响。选文紧扣时代脉搏,文化十涵深厚’兼顾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对新信息的接受能力。阅读这类文本时,注意标出文中的重要信语自)。縣时,^文巾找到与各选项对应的内容,认真比较选项意思与原文内容是否一致。同时,还要看清题干设问和选项作答是否一致(看是否答非所问)。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 1 織励翻働成了冲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分,每小题3分) 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 货币...&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新课程的改革,课标卷的使用,这些改革对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也对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何使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能够全面而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如何使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引领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这是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了其历史经验;其次,运用统计法、比较法、分析法等,对2007年—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进行了研究。最后,对高考语文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进行了反思,总结了其特点及不足,并对高考语文课标卷现代文阅读命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对高考语文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新课程标准指引着高考命题和高中教学的方向,考试大纲则规范着高考的内容以及试卷的结构。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语文新课标教材这三者应该保持一致。只有...&
(本文共58页)
权威出处:
语文是高考选拔性测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现代文阅读又是高考语文中最能体现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它成为了高考语文试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而对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进行考查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分值仅次于写作部分,占据了很大比重,并且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备受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和重视。由于现代文阅读的命题理念与人们对时代和人才的要求密切相关,故当前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现代文阅读教学沉浸在题海战术和解题技巧的层面上,而忽略了阅读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这就给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制带来了很多困难,使命题的研究和发展陷入困境。本文以2009——2013年的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为研究对象,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和新的阅读理念为依据,主要从命题思路、命题形式、命题内容及命题参考答案四方面对近五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
(本文共70页)
权威出处:
中国高考承载着学生的希望与梦想,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相继出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何应对新时期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考查,如何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如何让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引领日常阅读教学,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次论文写作以年全高考语文新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研究,找到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方向和内容。全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从研究缘起、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三个方面阐述了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研究的重要性。正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首先对建国后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历史做简单回顾和梳理,然后对新课改后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现状进行说明,明确新课改后的命题趋势。第二章以新课标卷为例,研究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命题依据,主要包括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语文教材和新时期的阅读走向四个方面...&
(本文共40页)
权威出处:
就有纽律措施。近林,我国食品v\ 安全形势曰益严峻’食品安全成为政府s^H|;\\j^w\和老百姓共同关注的话题,回顾我国历史上-些滅对食品安全的管理经验,颇具现实意义。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并不难,方法上一般分为三个步驟:读(通读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找(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答题区域)—比(将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答题区域细加比较,求同求异)。这三个步驟中,最为关键的步骤是“比”,在比较中发现选项微小的带有迷惑性、欺骗性的错误。要在比较中对选项的错误做出准确判断,要求考生掌握设置错项的一些常见手法,例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歪曲文意、改变性质、偷换概念、强加因果、弄错时态等,以便在解题时快速锁定答案。有人将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方法归纳为一首歌诀,可供借鉴:审清题意和要求,看清文中有没有;弄清概念莫发愁,修饰词语勿遗漏;“可能”“将来"不要丢,“原因”“结果”不掉头;外延改变也是错,夸大作用是吹牛;意思相反最不该,推测结论有缘...&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一文学类文木阅读题的选文是李彳^的_小_兰彳墨,小蜂赛材于当今社会下层^^^规表现普通人物身上的人文精神,体现标赁轉选文軌向。题型设计思路■,{/M是-黑观滅三道P观题。考点涉及人物形象性格、结构安排、思想意蕴、艺术表现等方面D考点覆盖比较全面,试题难易适中,设题符合小说阅读特点。试题提问角度较小,方便考生集中精力思考作答,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下面逐题进行评析,以便给读者留下较直观的印象。 ⑴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拒绝访问 | www.gkstk.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gkstk.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2af405e757643a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项目特点的论述及建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