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汶川15空降勇士15勇士是自杀

空降15勇士引出一句灾区流行语_新浪军事_新浪网
空降15勇士引出一句灾区流行语
  6. “空降15勇士”引出一句“灾区流行语”
  在四川灾区采访的两个月时间里,一句“灾区流行语”让我牢记于心:看到了降落伞,乡亲们就看到了希望和生机!
  “5?12”之后的那些天,一个个降落伞,牵系着一次次神兵天降;一个个降落伞,牵系着一批批救命食品……
  对于李振波大校来说,这句“灾区流行语”应当更加熟悉。回想在茂县着陆那一刻,李振波的心情依旧没有平复。5月14日那天,当飞到150米高度的时候,地面看得越来越清楚,15勇士的心里也越来越难过,很多房子倒塌,城里的乡亲们全部躲在了外面,街上、广场上。
  当乡亲们突然发现天空出现一朵一朵降落伞时,地面上一片沸腾,人群涌动着,15勇士的降落伞操纵到哪里,乡亲们激动地奔跑到哪里,向每一朵降落的伞花涌过去。当勇士们着陆收好伞后,大伙儿围上前去,争先恐后地握住他们的手,连声说:“太好了,这下我们有救了!”“谢谢你们!”一位大爷老泪纵横:“娃娃们,你们辛苦了!”
  此情此景,伞降勇士们的鼻子也酸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是他们没让眼泪落下来,“我们要坚强,特别是在灾区的百姓面前!”
  李振波带领侦察小分队昼夜不停地向前开进。当行至汶川与茂县交界处的偏僻村庄牟托村时,队员们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巨大的山体几乎全部滑下来埋住20多辆车,路上还滞留大量群众,河对岸四川音乐学院的47名大学生受困,他们大多数受伤,一人伤势很重。此时,山体随时可能再次发生严重滑坡,把学生全部埋住。李振波赶紧把这一情况上报,并建议派直升机前来救援。
  紧急开辟机降场!队员们勘察、选点,终于找到一块净空条件较好的平地。定好座标,指挥群众和对岸的学生马上平整场地,画出十字形的直升机联络符号,用对空电台与飞行员取得联系,引导直升机机降送物资、转送伤员。一路上,他们共计开辟直升机机降场10处,引导伊尔运输机空投4架次。当飞机开始源源不断地呼啸而至,把物资送到群众手中并及时转运伤员时,沿途群众无不感慨地拉住他们的手感谢不已:“你们是灾区的福星,降落伞给我们带来生机!”
  行至七星关景区,队员们发现这里滞留了300多游客,断粮缺水,情况十分危急!“你们不能再等下去啦,现在就跟我们走!”李振波果断发动群众,把勘察到的出山地形图提供给他们,并护送游客出山。当爬出险峻的大山望见通向外界的安全的大路时,群众在李振波的身后欢呼起来。队员们又赶紧用卫星电话给游客的家里报平安。电话的那边,传来家人们喜极而泣的哭声。一传十,十传百,一会儿功夫,300多名游客的家人都在第一时间获悉平安的消息!
  7. 《新闻会客厅》解读15勇士:向死而生
  7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栏目播出一个专题片:《&铭记&之空降兵15勇士?向死而生》。我和李振波大校一起观看时,一直眼含热泪。
  我的泪水为“空降15勇士”的坚强、坚定、坚守而流。为了携带更多的设备,15人出发时每人只随身穿了一套迷彩服,带了不足3天的干粮和饮水。从5月17日起,他们开始断粮,没有水喝,更没有药品,夜幕降临,只能钻进降落伞里抵御川西高原的夜寒。他们跳伞下去时,穿的衣服就是一身迷彩服。第一天晚上,温差比较大,15人就钻在我们伞的洞里边睡了一晚上,半夜都冻醒了,好多战士三四点钟就爬起来了,靠跺跺脚来御寒……
  李振波的女儿、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李F,和同学一起观看了《向死而生》。她说,“我爸以前出发执行任务,之前一般都会跟我说,但这次走得很匆忙,什么都没说。直到他执行完伞降任务,我才知道他们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伞降到灾区的。当时不知道他们面临的险境,所以也没怎么担心,现在看电视,才有些后怕!”
  李振波的妻子盛亚玲,观看《向死而生》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5月14日早上,盛亚玲从电视新闻得知,有关部门作出伞降灾区救援的命令。那边天气不符合伞降条件,丈夫对那边地形也不熟悉,伞兵出身的盛亚玲不禁为他们担心。她多次地拨打丈夫手机,始终是盲音,她的心已提到了嗓子眼。中午,读大三的女儿打电话询问爸爸的消息。盛亚玲安慰女儿:你爸爸有经验,他和战友们一定是安全的。下午3时,盛亚玲的手机响了,传出丈夫气喘吁吁的声音:“一切平安,我们15个人安全着陆”,刚说完电话就挂了。盛亚玲赶紧回拨过去,却一直无法打通。一刹那,盛亚玲眼圈就红了……
  看完《向死而生》,李振波心潮起伏,首先回想起7月1日空军首长在北京接见他时说的一句话:争做第一流的贡献、干出第一流的成绩、不争第一位的功劳。
  记者认为:所有抗震救灾者的功绩,都在接受历史的检验、时间的检验、人民群众的检验!
  记者相信:“空降15勇士”的功绩,写在人民群众的心坎里,写在抗震救灾历史的记忆里! (特约记者 申进科)
【】【】【
】【打印】【】
更多关于&&的新闻铭记.空降兵15勇士.向死而生【人人网 - 分享】
铭记.空降兵15勇士.向死而生
分享这个视频的人喜欢
分享这个视频的人也爱看
后来的我们
吃狗粮来了
出了两斤的汗吧
谢谢你来看我呀
新礼物好不好
热门视频推荐
热门日志推荐
同类视频推荐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vip.sina.com··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10年前空降兵15勇士从震区归来后在机场的合影。
10年前的5月12日,15人组成的空降兵小分队临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险,从海拔4999米高处空降汶川地震震中地带,侦察灾情,打开了空中救援通道。在汶川大地震10周年之际,在又一次被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感动的时刻,《解放军报》对“空降兵十五勇士”做了一次回访。
生死“盲跳”
时间回到10年前的5月12日。
那个初夏午后,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
5月13日凌晨,时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长的李振波受命指挥一支突击队空降震区,参加救援。李振波当过伞训教员、引导队队长、空降空投处处长,是一线指挥员的最佳人选。与此同时,来自全空降兵部队的精英陆续集结。
这是当时空降兵成立58年以来,首次以空降形式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
此时,地震灾区道路损坏严重,地面救援部队难以抵达,位于震中地带的茂县已成“孤岛”。空降兵成了进入灾区了解灾情的最后希望。
5月13日早上,他们飞赴震区。此前,空中路线被暴雨和浓云阻断,直升机6次试图着陆,都未能成功。
伞降高度以下有雨,是空降大忌。时隔10年,李振波仍记得那天震区的天空。当飞机下降到7000米时,飞行员发现,“雨刮器冻住了,什么都看不见,只能靠仪表飞行”。
由于机身结冰,舱门无法打开,飞机在震区上空转了一圈不得不返回成都机场。此时,地震发生已将近24小时,灾区群众依然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李振波等人苦苦思索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最终,指挥部决定由一支小分队使用翼伞先行空降,侦察摸清灾情和地面情况,再引导大规模空降空投。
翼伞比伞兵常用的圆伞飞行灵活,抗风能力更强,但操纵更复杂。空降兵训练有规定,只有使用圆伞跳伞达到一定次数,才能开始翼伞训练。
14日凌晨,李振波和其他14名精心挑选出的伞兵连夜备战,然后焦急等待着天气好转。
这是一场无气象资料、无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的“三无”空降。难度可想而知。茂县为高山峡谷地形,可供空降的地域十分狭小,境内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他们必须在5000米以上的高度跳伞。对于通常在数百米高空跳伞训练的伞兵来说,这无异于生死“盲跳”。
14日上午,天气好转,一架运输机搭载着伞兵们飞向震中。11时47分,飞临茂县上空,趁着云层中露出一丝狭小缝隙,李振波第一个跃出机舱。紧接着,15勇士分成两批纷纷跃入茫茫云海。
最后一个跳进震中的殷远永远记住了那一刻:严寒沁入骨髓,缺氧令人眩晕,四周高耸入云的雪山“让你像是跳进了一口井里”。
其实,15名突击队员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直面那生死“盲跳”的。
直到5月14日临出发前,李振波才同意了向海波参加行动的请求。为什么拒绝他参加?表面的答复是“你跳伞次数还少”,李振波心里其实还有另一层考虑:下去可能会面临伤亡,他才23岁,年龄还小“于心不忍”。
“当时真没想过怕什么。”向海波坦言,这些年,他先后有4次主伞打不开用备份伞着陆,有时也会担心好运气哪次就用完了。“没有临空一跳的勇气,是当不了伞兵的”,10年后,他那单眼皮下的眸子依旧闪亮。
原计划中,李振波也不用跳伞。最初,上级赋予他的任务是组织指挥部队空降。但在13日飞临震区上空了解到复杂的情况后,他决定带头“盲跳”。他打了个电话给部队领导:“不管怎样,我们一定要跳下去!”
跳下去!曾到过川西地区,见识过当地复杂地形的于亚宾知道其中的风险。“我是考虑过回不来的。”那天出发前,他特意“把存折里还有多少钱跟家属说了”。
跳伞后,由于开伞器的工作环境在海拔3500米以下,不少人在空中自由落体下坠了1000多米。李振波和王君伟还遭遇了主伞打不开,启用备份伞降落的险情。
落地时,由于地形复杂,殷远落进樱桃林,伞挂到了树上;李振波撞到树上,大腿被树枝刺穿;雷志胜右腿撞在了石头上,肿得老高,走路一瘸一拐……
最终,15人还是伞降成功了。14日12时25分,地震发生46小时后,他们作为第一批救援力量跳进了“孤岛”茂县。
着陆后,他们第一时间向指挥部发出了一份事关战友生死的情报:由于地面情况复杂,不利于大规模空降,而且剩余人员所用伞具都是圆伞,抗风能力差,建议取消后续的空降行动。这意味着,他们将独立承担起侦察地震灾情、引导空中救援等任务。
地面比空中更危险。沿岷江通向汶川的道路,已多处被山体滑坡掩埋,余震不断。脚下是滔滔江水,头顶不时有石子落下,打在头盔上,砰砰直响。有一次,他们刚刚通过一处滑坡地段,巨石就轰隆隆滚落,“石头有半间房子那么大。”
让他们更加记忆深刻的是见到灾区群众时的情景——
不论他们降落的地点多偏僻,一落地,总有人群呼啦啦围上来。李玉山记得,当时一位40多岁的男子抓住他的手喊“解放军来了”时,手一直在颤抖。
挺进汶川途中,他们不时遇到游客从震中往外走。看到带着通信设备的解放军,人们纷纷递来写有亲人电话号码的纸条,希望能代为报个平安。后来没纸了,他们就把电话号码写到迷彩服上。一件写满了电话号码的迷彩服,至今珍藏在空降兵军史馆。
事实上,他们的功绩已经载入史册。空降震中后的7个昼夜里,他们翻越了4座海拔3000多米高的山峰,徒步220公里,在7个乡、55个村庄侦察灾情,上报重要灾情30多批次,为后续救援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他们还在茂县、汶川沿途开辟机降场6个,引导机降、空投20多架次。其中,在汶川开辟的首个机降场,为震中地区输送了大量救援物资;在茂县牟托村开设的空投、机降点,一举解决了附近10万受灾群众和伤病员的困境。
空降震中的任务结束了,这场行动对15名突击队员的影响却在持续。
士官任涛从此多了一份歉疚——
14日那天上飞机前,他接到妻子从四川什邡家中打来的电话:“奶奶在地震中遇难了……”他把噩耗藏在心底,踏上了飞向震区的飞机。走出震中,小分队紧接着投入到后续的空投保障中,任涛还是顾不上家。直到2009年春节前夕,任涛才休假回家。那时,废墟上建起了一座新房,新房后面添了一座新坟……
李亚军则由此收获了一份甜蜜的爱情——
媒体报道空降兵15勇士的事迹后,一名到灾区做志愿者的女大学生找到了李亚军的电话。几次短信联系后,有一天,李亚军突然收到女孩发来的照片,照片里是他熟悉的家乡和家人。女孩在短信中俏皮地说,“我代你探望了一下父母,小鸡小鸭也都挺好的……”李亚军瞬间被这份善良打动了,两颗善良的心走到了一起。
时光荏苒,十年倏逝。回首间,勇士们发现,当他们冒险跳下震中时,那一刻迸发的强大能量,其实也构成了他们人生的“震中”,余波穿越时光,始终回荡心间。
今天,只有李振波等5人还在部队。其余人,有的做了警察,有的当了城管,有的在跑运输,有的开了店……他们再也没有聚集过,也很少有人再次回到他们曾从4999米高空跃下的茂县。
不过,几乎每个人都能准确说出10年前15人跳伞的顺序,以及“南镇”“牟托村”等地名。殷远认为,“那次跳伞和当兵第一次跳伞,都是我永生难忘的。”
向海波去年遇上了57岁的李振波。向海波看到,当年带头跳伞的李振波变老了,由于常年在空投空降一线工作,他的脸庞远看红润,近看却都是太阳晒出的红斑。
突然,向海波有些想念当初一起空降震中的战友。他开始寻找大家的微信号,一个一个往群里拉。每拉进一个,都带来一段熟悉而陌生的故事。
陌生是因为大家已天各一方,从事着各行各业;熟悉则在于,不管他们到了哪里,“身上还是透着那股子当兵的劲儿”。
军人的职责意识深入骨髓。已退役的是这样,留在部队的更是如此。
这些年来,现任某营伞训主任的李玉山一直把“三无”空降作为自己的攻关方向,先后两次出国交流学习。
作为某特战旅的伞训“总教头”,已是二级军士长的殷远的愿望,则是“让更多人练出更过硬的本领”。
还有两年就该退休的李振波依然忙碌,从组织新兵伞训到重装空投再到新装备试验,空降兵部队的重大活动随处可见“李高工”。到部队指导空降空投训练时,这个大校一直坚持和战士在一个桌上吃饭。
去年“空降排”比武,在李振波指导下,我空降兵在定点跳伞项目中夺冠。这项比赛要求从1200米的高空跳伞着陆,6支参赛队中,唯有我军选手踩中靶心。那个靶心,是个直径只有10厘米的小圆点。
向海波及时把这份新荣誉分享给了微信群里的老兵。他觉得,“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才是对过往的最好纪念!”
据解放军报回忆汶川地震十五勇士:当时为什么非要使用伞兵突击空降?
说起汶川地震,事后想,开始用伞兵是不是有点奇怪啊?直升机再少,好歹有那么几架吧。
从后来救援看,也用上直升机了啊,那开始干嘛不上直升机,要用伞兵?
gEEB:据说是因为气流原因不太适合动用直升机,或者直升机运力有限,当时有个新闻就是汶川救灾出动了最大的直升机米171。
刘梦龙:直升机不是气候复杂还坠毁了一架吗?话说伞兵难道适应里还更强?比如可以空降到比较远一点,然后步行进去?
gEEB:伞兵也未必“适应力更强”,而是当时不得不派伞兵,第一批伞兵是写了遗书才出发的这个细节你们应该都记得吧。
林阜:我记得当时说高压线对直升机安全也有影响,而且印象中出了撞到高压线的事故。头批伞兵是进去恢复内外联系的,也有探路的作用。
akula971:楼主的意思的为何不出动直升机啊。直升机适应力难道比伞兵差?
che:直升机起降其实也是要地面引导和条状净空区的。
tslq:直升机起降和飞行所需要的条件远比外行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akula971:那机降突击时,谁给直升机引导?谁提供净空区?
goldlancer:突击场都是事先选好的,或者用火力开辟出来。这次是纯侦查联系任务,如果是直升机降不下去没法联系。
落叶归根马三保:伞兵的一个任务就是选择设立机降场地。
笑看风云淡:机降突击也要选地方的,一般突击的都是重要军事节点,附近一般都有较好的平地,如果没有,那就降到附近,伞兵地面突击。固定翼飞机空投伞兵万不得已也不会把士兵往乱石山上丢吧。
▲汶川地震中的米-26重型直升机
八宝山老妖:空降兵/特种部队前期通过伞降、步行等方式渗透啊。
TSHT2012:会有引导分队。要么是前期安排的特务间谍事先在空降场附近标示。要么用专门的小分队先期进入。
fly803in:你们是不是忘了那是山区峡谷地带,当时风大还下雨? 直升机又不是万能的,当时是步行出发了,但实在进不去,然后才被迫用空降的,而且也是写好遗书,将官带头跳的。
guy123:带队跳伞的是个少校,下去后发现地面情况比想象的好,进山被困的游客把临时党支部和救灾小分队都建立起来了。
fly803in:记错了,谢谢。
前排七人,从左至右依次为:上士王磊、上士刘志保、中士刘文辉、上士殷远、上士任涛、中士赵四方、下士向海波。
后排八人,从左至右依次为:下士赵海东、中士李玉山、少校于亚宾、大校李振波、少校王君伟、中士李亚军、中士郭龙帅、四级士官雷志胜。
不过查了下是个大校: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
akula971:汶川总有学校操场吧。再怎么地震除非泥石流,不然总有平地的。
龙战于野:操场不等于净空,中间竖个旗杆,教学楼之间拉条钢丝挂彩旗,这都不是啥罕见的事情,直升机碰上了那就是一个死。
一万懦夫也没用:这样的话直升机索降也可以嘛。
龙战于野:你总得飞到地方,知道那里安全才能索降吧?
与地面没有联络,下面有没有钢索都不知道,你敢飞吗?你敢降到多高?难道离地300米玩索降么?
你看那些空降兵下去干的是些什么任务?首要任务是恢复联络!
“6天6夜,大伙儿相互鼓励,徒步走过2个县7个乡50多个村庄,及时上报大量灾情信息。行至汶川与茂县交界处的偏僻村庄牟托村时,队员们发现巨大的山体几乎全部滑下来埋住20多辆车,路上还滞留大量群众,河对岸的四川音乐学院的47名大学生受困,多数人受伤,一人伤势很重。此时,山体随时可能再次发生严重滑坡,把学生全部埋住。李振波赶紧把这一情况上报,并建议派直升机前来救援。
紧急开辟机降场!队员们勘察、选点,终于找到一块净空条件较好的平地。定好坐标,组织群众和对岸的学生马上平整场地,画出十字形的直升机联络符号,用对空电台与飞行员取得联系,引导直升机机降,运送物资,转送伤员。就这样,他们一路上共开辟直升机机降场地10处,引导伊尔运输机空投4架次。
行至七星关景区,队员们发现这里滞留了300多游客,断粮缺水,情况十分危急!“你们不能再等下去啦,现在就跟我们走!”李振波迅速勘察地形,并果断护送群众出山。当爬出险峻的大山望见通向外界的安全的大路时,群众在李振波的身后欢呼起来。队员们又赶紧用卫星电话给游客的家里报平安。一会儿功夫,300多名游客的家人都在第一时间获悉平安的消息。”
▲日,空军空降兵某部4500余名官兵在开封某机场登机,奔赴汶川地震重灾区参加抢险救援工作。新华社记者 李刚摄
闲云野熊:直升机的作战半径只有百余公里吧?从哪个机场起飞?经什么航线,在哪里着陆都是要策划的,要受很大限制。其实直升机与越野汽车类似,不是与运输机类似的东西。
soongone:对飞行不懂纯外行,我也搭车问问:
那种情况下动力伞能不能飞进去,还有那种飞得慢腾腾的旋翼机呢?这两个都是以对地面要求不高,操控容易而推广民用的。
另外能不能用滑翔机?希特勒二战营救墨索里尼,使用了滑翔机突击山地上的别墅,那么在汶川的情况下,能不能用飞机牵引滑翔机进去?
伟才:不是不能进去,而是不知道哪里能降落。军事目标地形是固定的,而汶川地形地貌都起了很大变化。你得派人先勘察降落点才行啊。
lzgadsl2:百度虽然差,这些东西还是可以搜得到的。
地震是12日下午两点,13日凌晨一点成都军区就派了4架直升机进行调查,结果遇恶劣天气无法出动。还要怎样快。而且同一天空降兵以为天气也取消了一次计划空降。
睡虎:滑翔机肯定不行,没有大块无障碍平地没法降落,能知道有大块无障碍平地的话,直升机就可以直接降落了。
蛐蛐盾太宗:我记得当时节目介绍伞兵突击队的时候用的是勇士还是死士来着,当时跳的时候是高跳低开伞,复杂地形复杂气候,一群人能活着落地不摔死都是奇迹,简而言之那次任务是自杀式的任务,直升机的话全陆航摔进去都不一定能降落。
▲汶川地震中的黑鹰直升机
终结者:难以想象都卫星时代了 还会找不到直升机降落的平地 要是气流不适合直升机,那就更不适合伞兵。
gameboy:卫星的轨道是固定的,没法随叫随到飞到目标上空。卫星照片是平时飞过目标上空时拍摄的。汶川地震后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前的照片根本没用。你想等卫星的图像也行,耐着性子等卫星沿固定轨道再次飞过目标区域上空。
矢锋:突袭本拉登那次预先踩点了好长时间,最后还折了一架直升机。
终结者:中国自己的卫星要是没有正好飞到的 俄罗斯或者别的国家的商业卫星资料紧急买点不行么? 直升机又不是要悬停在半山腰,只是同场侦查下都做不到? 固定翼侦察机也过不去?
DarkSeraphim:谁卖给你。顺便地震当天灾区大范围降雨,什么卫星能透过雨云看地形?
cstljn:汶川是在岷江峡谷里面,两边高山都是1000米以上。08年陆航的直升机没见过有地形跟踪雷达,没见过有热成像/CCD摄像转塔,雨雾天气下钻山谷那真的是听天由命。
终结者: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台风附近也能超低空救人,他们是怎么弄的? 真难以想象下午2点地震了,快10个小时了才要出动侦查,怎么也不能说反应很快吧。
才狼:这话说的,地面跟海面情况能比吗?尤其是山区,台风天救人东海救捞的直升机又不是没干过,你问问他们敢随便往山里飞不?
gameboy:台风的风向是固定的,山区是突变的切变风,直升机使用难度完全不一样。卡莫夫的共轴双旋机几乎垄断了苏联海军,也大量外销中国,但苏联陆军就完全不感冒,采用共轴双旋桨的卡50当年就因为飞行安全性不佳输给了米28,后来设计卡60突击直升机的时候卡莫夫设计局被迫放弃了自己拿手的共轴双旋桨,改用了常规布局。
sofsof:当时民航直升机都在我们学校机场,我们这批快毕业的学员在机场帮忙,三班倒往直升机上搬物资(闹了很多乌龙,比如辛苦搬了一上午矿泉水,上面一声电话,全卸了换饼干),人手不够的时候也跟着去北川空投了两次物资。
虽然灾区下面基本震成了白地,但是一则低空乱流非常明显(我等业余人士绑着安全带也只能半跪着把箱子往下扔,不敢站起来),二则肉眼可见地面非常多的障碍物(比如倒着的电杆电线,到处叉着的钢筋),三则很多看着白地的地方实际上并不平坦。所以直升机是没那么容易降下去的,我们空投物资都在20-50米的高空,至于丢下去的饼干和矿泉水的状况,那真的就是随缘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哪位知道汶川空降兵十五勇士是几等功?好像一直没有具体的报导_百度知道
哪位知道汶川空降兵十五勇士是几等功?好像一直没有具体的报导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
头载单兵接收器,身着新式作战服,背负新型携行具,脚蹬黄色伞兵靴——5月14日,驻鄂空降兵15名勇士全副武装,在茂县海拔4999米的高空成功实施伞降。此后的7个昼夜里,15勇士冒着危险,徒步220公里,先后在7个乡镇55个村庄侦察灾情。在这7个昼夜里,为勇士们提供生命保障与供给的,就是他们随身携带的背囊——被称为伞兵“命脉”的单兵携行系统。这个小小的背囊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武器,让伞兵们能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野外奋战多日?  兵贵神速——  披挂30余件装具仅需几分钟  5月13日凌晨,驻鄂空降兵部队召集紧急会议,传达上级重要指示,部署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凌晨5时,紧急集结令下达,王维山少将要求每个士兵都戴上头盔,穿上伞鞋,能背上的东西都准备好。  战备库内,一列列储物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装满物资的单兵综合保障系统和大大小小的装备模块,每套系统对应着一个编号,每个编号都相应对着一名官兵。随着首长一声令下,训练有素的空降兵官兵排成纵队,迅速从战备库前门进入,依次取下自己的单兵携行系统,拎起所需装备模块就走,一边向集合位置跑步前进,一边往身上披挂装备,只见伞兵将携行器具的腰带、肩带和收紧带调整合适,并将多余的绳头挽好、掖好,将防毒面具调整到合适位置,将小锹、水壶、弹匣等装入相应的袋内,伞兵刀佩挂在腰带上……闭合背带系统卡扣发出的清脆“咔嗒”声响成一片。短短几分钟,官兵们便将携行的30多件装备披挂完毕。  次日中午,15名勇士在茂县上空4999米的高度成功实施伞降。  此次部队大规模集结速度之快,伞降难度等,刷新了中国空军救灾的多项历史纪录,这是对伞兵单兵携行系统的一次实战检验。  模块制胜——  配挂52公斤的装备,尤能举重若轻  中国军队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自己的单兵携行系统,持续作战能力差,已成为制约战斗力的“瓶颈”。空降兵某部原伞训科科长宋明亮回忆:“我们当新兵的时候,每次跳伞之前,披挂装备就得花20多分钟,虽然只有枪支、弹药、干粮等非常有限的几件物品,但绑在身上的带子至少有十几条,整个人就像被‘五花大绑’。跳伞时,由于装备大小长短不一,武器外形不规则,还经常出现事故。”  对空降兵来说,单兵综合保障系统的好坏决定着战斗员的生死存亡。我军空降兵单兵装备物资已发展到30余种,为适应未来空降作战需要,空降兵某研究所研究人员着力打造新型伞兵综合保障系统,采取功能化区分、模块化组合的方式,将伞兵携行装备物资分成空降、战斗、防护和生存四大模块。  空降装备包括降落伞、伞兵头盔、伞兵靴、伞刀等;战斗装备涵盖单兵武器、单兵电台等;防护装备有防弹背心、救生衣、急救包等所需物资;生存装备分伞兵背囊、多功能睡具、单兵帐篷等野外生存用具。每一套系统都有相应的编号,对应相应的官兵,每一件装备都有相应的位置。使这些装备的披挂更便捷,大大提高了部队集结速度。  根据执行任务的不同,分必带装备和选带装备,并将这些设备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肩、腰、腿等多个部位,52公斤的装备配挂在身上,还能够轻松自如地完成蹲下、小跑、弹跳等动作。  参加过“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比武的空降兵某部五连连长李柯是使用这套新装备进行试跳的官兵之一,他综合比较外国侦察兵的携行系统后,对这套系统赞赏不已:“携行量大,佩带方便、舒适,易于跳伞,非常适合空降作战需求。”  兵胜于奇——  逾越携行之“坎”,打造空降奇兵  空降兵也有过惨痛的历程:因为在空中,战斗员无法拿起武器进行反击,只能听天由命。历史资料显示,空降兵战斗减员的70%都是因为在空中没有还手之力造成的。  如何增强装备携行的灵活性,增强空中反击作战能力,成为横亘在空降兵面前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武器装备佩挂不牢靠,影响跳伞安全和空中操作;装备佩挂太牢,又不利于出“鞘”,不说空中作战,就是地面作战,解脱这些装备也要10多分钟。  为适应未来空降作战需要,确保部队安全、快速、准确实施空降,达到“奇兵”效应,空降兵研究所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一种新型伞兵伞。  据新型伞兵伞主要研制人员陈祖才研究员介绍:这种伞最大的变化是主伞与备份伞成为一体化的背式结构,改变了过去那种前后都背“包”的分体式状态,使主伞与备份伞具有相互联动的功能,当主伞开伞不正常后,备份伞会自动打开,比以往更具安全性;而且主伞与备份伞都在背后,使伞兵可携带更多的武器装备及生活用具;采用快速闭合式卡锁接口和可调式背带系统,有效解决武器装备的佩挂,使之在短时间内能解脱,空中防御能力大大增强,而且还能进行空中吊放,减少战斗员着陆冲击力,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器贵其利——  携行系统内的“十八般兵器”  美国军事影片《兄弟连》里有句一针见血的话:伞兵天生就是被人包围的!伞兵的使命就是在敌后突击,没有补给,没有支援,只能靠随身携行的装备物资坚持、坚持、再坚持。那么,伞兵随身携行着哪些神秘装备呢?  打开空降勇士的随身行囊,一把多功能伞兵刀首先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介绍,伞兵刀是伞兵携行系统中的必带装备,不仅是伞兵空降空投和杀敌破障的利器,也是行军拉练和野外生存的常用工具,锋利的单面刃口不仅能快速割断降落伞伞绳,还能毫不费力地砍断直径5毫米以下的铁丝;刀背的锯齿能锯断飞机铝壳和电缆,刀柄顶端嵌入高灵敏度指北针,方便行军和判定方位。战士们像变戏法似的,从刀鞘背面取下一个仅钥匙扣大小的联络哨,哨子一响,伞兵们便迅速向哨音方向集结。销鞘背面还镶有磨刀石,刀鞘下端装有螺丝刀、开瓶器和罐头刀等小工具,功能比著名的“瑞士军刀”更强大。刀鞘挂带用锦纶编织带制作,有金属扣环,能和伞兵携行具配套携带,也能很方便地从使用者身上将刀鞘取下或装上。为使携带更保险,还使用了尼龙搭扣,目的是保证跳伞时不会脱离。  单兵携行具腰带上的军锹袋中,一把小锹在琳琅满目的携行具中,一点儿也不起眼。可官兵告诉记者,千万别小瞧了这把小小的伞兵锹,它可是空降兵作战、宿营及野外生存的必备品。这是一把小巧便携、坚硬耐磨的折叠式伞兵锹,三折叠起后仅比巴掌大一点儿。在野外条件下,伞兵们不仅可以用伞兵锹构筑工事,甚至还可以用伞兵锹煎鸟蛋、炒菜,还可用来吊挂多用水壶烧水做饭。  全新伞兵头盔自重0.9公斤,具有防火、防水、防反光性能,头盔配上夜视仪、瞄准镜、单兵接收器、GPS、单兵电脑等信息及视听装备,可以在夜暗条件下为土兵提供一个可视化战场,然后根据战场情况和指挥员的命令协同作战;伞兵靴自重1.5公斤,抗冲击力和耐磨、防滑性能好,穿着舒适,不影响离机、着陆和战术动作;新型伞兵电筒,具有防雨及抗震动、抗冲击和变色功能,快充锂电池连续照射时间达45分钟,有效联络距离可达100米。  新式伞兵饮用水袋自重仅228克,最大容量1881毫升,与背囊配套使用,不影响跳伞离机和正常开伞及行军;伞兵睡具重量只有2.3公斤,内层使用高保温材料,保温性能好,还具有防风、防潮、防寒功能,特别适合空降兵在各种地形、各种气候条件下的野外作战训练。在单兵携行系统中,还有一个一次性净水器,伞降官兵可随便取野外水源,通过该装备过滤后,灌入多用水壶直接饮用。  这些装具在15勇士伞降茂县后的7个昼夜中,为他们在野外生存和圆满完成灾情侦察任务,提供了生命安全和生活供给保障
采纳率:19%
由我们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震波大校带领15名战士从5000米跳下来的,在15军都传言死了3个因为5000米跳伞时人类极限,这是件伟大的事,至少要给上集体荣誉称号。
我认识一个人,个人二等功,甚至没有提干,转业到上海市虹口区了。值得欣慰的是他就是在灾区认识了做志愿者的妻子。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空降兵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汶川空降兵15勇士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