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本主角玩游戏男主林枫穿越到异界界,和男主穿越的是一个腰带,里面有很多很多钱的小说,里面还有唐家堡

交集吗?交集就是中国。&br&&b&传入便有斗争&/b&&br&两汉之际,佛教渐次传入中国,至魏晋南北朝算第一波传播译经高峰。&br&在当时,道教已经出现。虽说道家和道教不是一回事,但是谁也不能否认道家是道教的最重要的思想根源和理论来源之一。所以在佛教刚刚传入中国的那个时代,佛教急于融入中国,中国的佛教徒也急于让中国的民众接受佛教,在翻译佛教经典的时候就大量使用当时中国流行的玄学词汇,比如清静无为这些都是在佛教刚进来的时候使用的道教词语。这当然帮助佛教完成了本地化进程,但是也让佛教的教义和道教的教义混淆起来。&br&佛教道教之间的纠缠大体始于此时。&br&既然是不同宗教,就免不了冲突,所以你看三武一宗灭佛,从两晋开始到宋前就结束了,这段时间大概可以算是两教由斗争走向和平的磨合期。斗争的内容吗?其实无非还是俗人的那些东东&br&谁厉害?&br&谁正宗?&br&谁更有利于统治阶级?&br&厉害、正统的当然信徒、利益什么的就多。&br&有利于统治阶级的自然就能得到官府的支持。&br&所以在斗争的岁月里,佛教人士有写老子孔子都是佛教菩萨显化的,道教人士有写《老子化胡经》的,那意思你老祖是我老祖的学生,所以你得叫我叔,我比你狠。&br&还有呢道教说佛教是三破教,即入国而破国,入家而破家,入身而破身的宗教,并且是外来夷教,比不上本土,发出了“舍华效夷,义将安取”的质问。&br&而佛教的反击就是揪住道教和黄巾军、张鲁、孙恩的关系不放,称道教是“凶逆”、“群妖”会“左道惑众”、“挟道作乱”云云。&br&总而言之那时候要是有网络,这骂战绝不会比现在的差。&br&到了唐朝,两教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至宋朝两教基本互相认可,不再挑起斗争。&br&&b&二者有根本差异&/b&&br&那么说佛道二者差异何在?&br&道教是真正的本土宗教,但其理论根源除了道家的学说,其余的实际就是中国人的祖宗祭祀和民间流传的神仙传说和方术,并且道教是一直在吸收其他理论的。就道教的追求来说,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道教不追求来世,道教追求现世成仙。神仙是这样一种存在,他们具有超人的能力,具有无尽的寿命,能享受最好的供养,能解决任何问题。道教里的天宫、三十三天等概念都是后来吸取了佛教概念而形成的,最开始神仙就是在世间的——也就是说道教的追求是在世为神!当然后来神仙被安置到天宫、仙界去了,这可以看作是道教追求的升华,可本底的精神里道教追求的还是世俗享乐的最大化,解决世俗问题能力的最大化。&br&看到没有,道教没觉得这个世界有什么问题,相反道教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还有更多更美好的东西需要你进行修炼才能获得,而且是长久的获得。虽然道教的修行过程中充满了恬淡无为、清静无欲这类的看起来很出世的要求,但其终极的目标其实就和世俗凡人没啥两样。&br&而佛教一开始就认为这个世界苦,告诉你不管你现在如何享受,都不会久远,都会最终变苦,并且用轮回说告诉信徒你的未来也会变苦——如果你不跳出轮回的话——最终什么都是苦的。在小乘佛教来说修行的最终目的就是彻底的寂灭,只有彻底的寂灭以后剩下的才是无为法——即所谓涅槃。所以看到没有,佛教的修行和世俗真没啥关系,从外在来看我们可以说佛教是厌世的,道教无论如何不能说厌世。&br&从幸福观、人生观、世界观来说,佛教和道教的差别都不可以道里计。&br&&b&佛教进行了中国化改制&/b&&br&但是中国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犹太人在全世界流浪了几千年,虽然倍受迫害,但是完整的把自己保留下来最后复国了,而在中国的犹太人呢?那些“一赐乐业”人在中国就被溶化了,完全不见了。佛教虽然不像以色列人这样完全不见,但佛教也做了一次彻底的中国化,才真正的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中,并从此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贡献力量之一。&br&僧侣制度上改乞食制为丛林制度,变日中一食为一日不劳作一日不得食,完善各级僧侣的安排设置,制定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明确了僧籍、度牒、戒牒等登记制度,完善了僧服的中国化,将印度的佛教改造成了中国的佛教。&br&但是必须说这个改造是成功的,因为大乘佛教的精神内核得以基本完整的保留下来。&br&&b&道教进行了学习&/b&&br&从唐代开始,道教就开始默默的学习佛教了,到了南宋,更是开始出现三教合一的苗头,其实遍观《道藏》其中仿佛经而写的道教经文多不胜数,比如《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简称《玉皇经》从经文架构到用词都与佛经极其接近。至王重阳开创全真派,那就根本是打着三教合一、释道从来是一家的旗号了,这个时候就开始宣扬佛教是修性不修命道教是性命兼修的思想了,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曲解佛教。虽然如此,道教中正一派,净明派还是秉持道教本来面目的,虽然各个方面不可避免的会被佛教影响,正如佛教也被道教影响了一样。&br&&b&三足鼎立始于宋&/b&&br&基本上从宋代开始,儒释道三家就已经势成鼎足,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三家之间以儒家为首,其余二家地位稍次,但基本还是和平友好的。儒释道三家互成好友并不少见。&br&但是从精神追求的层面上来说,这三家几乎没有一家失去了初心放弃了原本的立教宗旨,三家只是求同存异而已。&br&&b&和而不同&/b&&br&对于一个佛教徒来说,同时信仰道教是会造成信仰冲突的,佛道两家追求可谓南辕北辙,但是就像道教人士可以从佛教中汲取营养一样,佛教人士用佛教的眼光去解读《道德经》去解读其他的道教经典也是很常见的事情,这个大概就是中国文化环境下才会有的事情吧——虽然我不会相信你那一套,不过你说的某些东西也许对我来说还挺管用的!&br&总体的相处态度,大概用儒家的话能最好的说明,那就是——君子和而不同。
交集吗?交集就是中国。 传入便有斗争 两汉之际,佛教渐次传入中国,至魏晋南北朝算第一波传播译经高峰。 在当时,道教已经出现。虽说道家和道教不是一回事,但是谁也不能否认道家是道教的最重要的思想根源和理论来源之一。所以在佛教刚刚传入中国的那个时…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并且准备把它写成我在知乎逼格最高的答案。&br&&br&文章很长,赞完再看吧。&br&&br&咳咳!开始!&br&&br&&br&&b&一
人物设定&/b&&br&&br&人物是所有故事的基础,夯实人物性格会让事件在创作者的笔下变得游刃有余,对于喜剧来说亦是如此,很难想象谢尔顿如果没有那么二逼《生活大爆炸》还剩几成笑料。所以在创作喜剧人物时,对性格的塑造非常重要。当然,这里的“人物”是泛指,你写两头猪的喜剧故事,猪骨子里也是拟人化的。&br&&br&很多人对喜剧人物这个概念的第一反应就是奇葩,奇葩的人物会带来搞笑的元素,诸如拜伦科恩三部曲中的主人公(波拉特、布鲁诺和阿拉丁),这种奇葩货色放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分分钟满满会是笑料,而我们要探讨的就是“奇葩”背后的深层设定。&br&&br&在喜剧人设当中,无论主角配角,区别于其他戏种的部分,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br&&br&&b&1 人物行为阈值&/b&&br&&br&人物性格通过事件中的人物行为来揭示,而人物行为需要事件中的压力刺激才能展现出不同,否则大家都千篇一律地去做某事,而不是在面对压力时有反应、有选择地去做某事。最简单的比如大街上上班的人流快要迟到时所作出的反应和选择,会间接决定他的性格,而这只有在“时间紧迫”这个压力的状态下才能表达出个体间的不同。并且,事件中的压力越大,人物行为表达越准确,人物性格诠释就越完整。&br&&br&而在人物行为之中,人们总是会采取从自己的主观视点来看&b&最小的保守行动&/b&。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就是说你想放屁,绝对不会选择把裤子脱了这种更加耗费能量的行为。而实际上如果是喜剧人物,他可能不仅会把裤子脱了,还会把屁放在气球里,放满后两块五一个卖给你。&br&&br&那么喜剧人物行为的界限到底在哪里?人物行为选择的阈值是高是低?&br&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人物最小保守行动的宽泛度,对于喜剧角色来说,似乎行为宽泛度要比现实中的人物大得多。&br&&br&看下图。&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8d7deb30c1637dfba5ef781c_b.jp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6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8d7deb30c1637dfba5ef781c_r.jpg&&&/figure&&br&这张图表达的是人物行为选择宽泛度的一种不严格排序,越接近圆心越接近现实生活。因为在故事当中,为了增加戏剧性冲突,创作者不太可能一味地让人物按照最低阈值做事。比如针对“自慰”这件事情,现实中的人物选择用手,正剧中的人物选择用道具,喜剧中的人物诸如《生活大爆炸》中的霍华德会选择用机械手臂,再向上用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喷气式阿姆斯特朗炮等的二逼不提。&br&&br&&b&故当人物行为的宽泛度越大,事件反应和选择的花样越多,喜剧的创作空间就会越大。&/b&但又不能一味地大下去,否则大成鹏程哥的脑洞,大家看的就不是喜剧,而是看我在扯淡。所以,这里面还是有一个阈值。&br&&br&这个阈值的定量不止根据人物性格,也跟故事发生环境、人物自身属性、时代背景、社会状态等等一系列条件息息相关。而对创作者来说,会尽量让阈值接近圆心,已降低喜剧世界和现实世界两者的违和感,让人物尽可能按照他所创造的世界中最小的保守行动做事,遵循大自然的规律。&br&&br&所以在《生活大爆炸》中,编剧非常聪明地为剧中角色增加了nerd的属性,让观众自以为然地接受用机械手臂手淫这种诡异的行为选择,而实际上全世界的nerd中也不会有谁选择用机械手臂手淫的,但观众们就是信了。还有类似《马尔柯姆的一家》使用孩子增加行为阈值,《破产姐妹》使用沦落的富二代,《硅谷》同样使用书呆子等。&br&&br&这就是喜剧人物设定的巧妙之处,&b&他用看似合理的人物性格搭配世界观架构,把观众圈在实际不合理的角色行为选择上&/b&。如果我们仔细拿喜剧与现实和正剧相比,会发现它对人物行为的宽泛度和包容度是要大很多的。&br&&br&在上图的各个层级中,每个层级都不乏优秀作品,诸如⑹里面的《搞笑漫画日和》和《十万个冷笑话》,⑷里面的《万万没想到》,⑶里面的各种情景喜剧等等。其实为所有的喜剧按照人物行为宽泛度的层级排序,我们都会发现,人物设定越接近圆心的喜剧作品就会越“高级”。比如《摩登家庭》一定是可以秒杀一众情景喜剧的高级喜剧,就是因为其人物设定并不出格,所有角色的行为选择遵循最低阈值,皆具有普适性,在我们周围的群体中都可以找到佐证。当一部作品达到这样程度的时候,观众就自然而然承认了故事中喜剧元素的真实性。这个真实性,决定了喜剧作品的“level”。&br&&br&所以,喜剧创作者花最多精力在人设上所做的事情,就是为了让作品拥有更多合理喜剧空间的前提下,在自己构建的世界观设定里寻找那个人物行为选择宽泛度的阈值。&br&&br&&br&&b&2 人物情绪阈值&/b&&br&&br&喜剧中的主要角色在情绪表达上总有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叫做&b&乐观主义&/b&主控思想。因为这直接决定了喜剧作品的核心要义。试想一下看过的所有喜剧作品,如果你是憨豆,在经历鸡飞蛋打状况连连的一天后还能够安稳幸福地睡个好觉吗?&br&&br&因为几乎我们看到的所有喜剧,都是主人公乐观地活在悲剧当中。如若主人公透露出太多悲观主义的情绪,那么整部作品就不是喜剧,而真的是活脱脱的悲剧了。所以无论是单主角还是多主角的喜剧作品,其主要角色必然至少有一个是抱有积极乐观的理想主义精神的。那么也就是说,在为喜剧角色设计人物情绪时,必然也有一个阈值,要保证其角色尽管置身在悲剧当中也能浑然不知地快乐生活下去。&br&&br&这个阈值的宽泛程度,也跟上图有关,根据你设计的喜剧类型,分布在不同层级中。在无厘头作品中,即便你被阿姆斯特朗回旋喷气加速式阿姆斯特朗炮轰了一炮,被炸成只剩两个眼睛的黑煤球,你也依然要抖一抖身上的灰,吐槽这个东西为什么射出来的是固体啊!还真是个炮啊!&br&&br&我曾在如戏电影社区的一个帖子下讨论过庞麦郎的故事拍成电影的可行性,我认为若不改变天然人设的前提下,庞的性格很难拍成黑色幽默式的喜剧类电影,即便他拥有“不合逻辑”、“心理定势错位”、“无厘头”等很多喜剧人物的关键属性。因为问题的关键就是他缺少乐观主义精神这一喜剧主角的最根本人物弧光,这本质上就会让喜剧陷得无比沉重。&br&&br&所以在人物性格的设计上,创作者是要在确定行为宽泛度层级的基础上,根据世界观架构,做出符合角色条件的乐观主义情绪考量的。&br&&br&&b&3 人物标签设计&/b&&br&&br&喜剧角色中很多都有标签,这个“标签”的意思不是人物的脸谱化、标签化,而是依据性格制造的“行为习惯便签”,其&b&主要作用是会为角色本身更简洁地提炼喜剧元素。&/b&比如肢体上的小动作,翘兰花指、扬眉脚舔嘴唇,又或是语音上的设计,口吃、奇怪的尾音脑残的口头禅,再或是外化一些的古怪习惯,每天都背个葫芦、一看到白的东西就伸手去摸、激动的时候会小便失禁等等。绝大多数喜剧中都会有这样的设计,诸如《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的Bazinga,《发展受阻》中Gob的电动平衡车,《爱情公寓》中曾小贤的好男人,《万万没想到》中王大锤的夕阳下奔跑等等。&br&&br&而所有的标签都是根据性格而来,比如我们设计一个外表粗犷凶悍,但是内心却极度细腻的暴力狂,那么他的人物标签就可以是烹饪或者织毛衣;一个下肢瘫痪却性格极为倔强坚强的二战老兵,那么他的人物标签就可以是从不坐轮椅,而是每次都骑着一个彪形大汉出场;一个风流好色但又极其懒惰的公子哥,他的人物标签就可以是穿着特制的衣服,一拽裤腰带,一秒钟脱光。&br&&br&诸如此类的人物标签,会让喜剧形象更为外化。当然,level越高的喜剧,越会减少标签的使用。因为大多数的人物标签,都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常识。&br&&br&&br&以上三类喜剧人物设定的要素,是我认为比较有别于其他剧种的设计存在而挑出来单独讨论的,这并不是说仅仅满足于这三类就可以创作出优秀的喜剧人物了,一个优秀的角色是要靠创作者不停地从各种角度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磨人物的前因后果的。&br&&br&&br&&b&二 事件选择&/b&&br&&br&在事件设计上,喜剧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实际上生活处处都演绎着好玩的故事,有些靠肢体,有些靠语言,有些靠巧合,那些让你嬉笑怒骂的瞬间,并不一定有着统一的逻辑,更何况每个人知识架构和性格习性的不同,又造成了每个人笑点的不同,所以硬要说每一部喜剧在事件上有什么关联性,也无非是一些用烂的梗又被人反复利用罢了。&br&&br&更多的喜剧事件,其实都是建立在人物本身的性格推动上,诸如类似谢尔顿这样的人物设计,几乎无论做什么都会笑料百出。那么摒除性格推动,下面我们只讨论两种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较为明显的、有参照价值并且容易出喜剧“效果”的事件选择。&br&&br&&b&1 打破群体认同&/b&&br&&br&人类本身是社会动物,会不自觉地因为寻求群体认同而融入到社会规范当中去,所以当社会规范被某种行为打破的时候,那个“行为”背后的始作俑者,就会因为突兀的存在而成为众矢之的。最典型的,莫过于拜伦科恩三部曲:《波拉特》、《布鲁诺》、《独裁者》。&br&&br&油然而生的,&b&喜剧的重要要素就是要制造这种众矢之的的“尴尬”,即打破群体认同。&/b&打破群体认同分为主体和客体,主体为打破者,客体为群体,我们单独来讨论。&br&&br&&b&① 主体&/b&&br&&br&主体的“行为”是按照对客体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而逐步升级的,这个“程度和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视觉冲击、情感冲击、心理冲击等诸方面。由主体行为所提供的信息来分析,其对客体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一部分可以简单概括为:&br&&br&&b&视觉信息 & 听觉信息 & 嗅觉信息 & 其他信息&/b&&br&&b&隐私类信息 & 侮辱性信息 & 非常见信息 & 其他信息&/b&&br&&br&在以上这些信息中,比如放屁相比大喊大叫对客体的影响范围就有限,而大声嚷出某人和XX通奸的私生活就比大骂某人脏话影响程度来的大。这其中程度和范围影响最严重的就是视觉信息+隐私信息,比如裸奔。&br&&br&所以很多喜剧故事的根源来自于暴力与性,因为其触动了打破群体认同最根本的视觉与隐私,暴力几乎是社会规范中视觉上的极限,而性是人类诞生至今,亚当和夏娃之间最后一片遮羞的树叶。&br&&br&所以当两个男人一丝不挂地在天安门广场扭打成一团时,你很难不笑出声来。&br&&br&故我们在选择喜剧事件时,可以尽可能地用视觉信息和隐私信息叠合来制造笑料,比如班主任的课堂上,大家都在安静听课,你一个人在第一排造火箭,这本身在视觉信息上已经足够满,而你造火箭的目的居然是为了当众点燃窜你同桌小明的菊花,想想都不自觉紧了一下。&br&&br&&b&② 客体&/b&&br&&br&客体的塑造应该与主体相辅相成。并且遵循:&br&&br&&b&⑴客体越一致,主体越突兀。&/b&&br&&br&如客体是一群金融行业西装革履的白领,而主体是一个异装癖。&br&&br&&b&⑵文化差异越大,主体越突兀。&/b&&br&&br&如客体是中东街头的穆斯林狂热分子,主体是一个异装癖。&br&&br&主体越突兀,自然喜剧的程度就越大。我们在为喜剧进行事件筛选的时候,文化的隔离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中东街头和东京街头作为客体对主体的容纳度自然不能相提并论。并且,按照历史的发展观来看,生产力越发达,文化认同也就越宽泛。异装癖在纽约街头是不会有回头率的,而在中东街头却只能增加爆头率。&br&&br&&b&⑶主体再突兀,都不能死。&/b&&br&&br&这一点很好理解,死掉的主体会让故事已经不能规范为喜剧的类别了。所以无论文化差异再大,主角总要九死一生。&br&&br&&b&⑷观众亦是客体。&/b&&br&&br&当荧幕中不存在围观群体,而只是主角一个人在默默手淫的时候,屏幕前的你,便成了客体。而每一个观众加在一起,便组合成了看笑话的大多数。&b&当我们看到荧幕中的角色做着我们无法理解的、打破群体认同的行为习惯时,我们就潜移默化地成为了那个“群体”。&/b&&br&&br&想象一下我们看过的喜剧,很多都是通过打破群体认同来制造喜剧桥段,不举例了。&br&&br&&b&2 心理定势错位&/b&&br&&br&打破群体认同是通过事件本身出发,而心理定势错位则是通过人物本身出发。&br&&br&所谓心理定势错位,即需求错位、行为错位、价值观错位甚至思维错位。最简单的心理定势错位制造,就是把人物放在与之前生活格格不入的生存环境当中,比如《破产姐妹》中家道中落的Caroline。&br&&br&所以在事件选择上,我们就可以让一个流浪汉管理500人的大公司,可以让小学老师进入黑社会,可以让电话接线员穿越回古埃及。&b&这个“错位”的程度越大,喜剧创作的空间就越大。&/b&&br&&br&想象一下《生活大爆炸》中的四位nerd,其属性已与周围环境和观众造成了心理定势错位,而其中的主人公谢尔顿竟然与其他三位主人公仍旧有一层心理定势错位,这种双重错位保证了喜剧创作空间的充足。&br&&br&&b&三 叙事结构&/b&&br&&br&最简单的单线、双线、多线不提,每一种都有相应的喜剧作品,这里在叙事结构上,我们只讨论有可能仅存在喜剧叙事结构当中的&b&多线交错叙事&/b&。即多线叙事,并且每条线互相影响。这其中最熟知的喜剧作品莫过于《疯狂的石头》,并且还有珠玉在前的开先河之作《两杆大烟枪》及《偷拐抢骗》,而在剧集当中,也不乏有《发展受阻》这样每一集都是多线犬牙交错的喜剧神作。&br&&br&在这样的作品中,喜剧的程度会随着多线交错的复杂度增加而成倍增加,所以即便事件本身是在讲诉一个严肃的故事,在如此多巧合的贯穿下,也会让置身事外的观众感觉愈发有趣。毕竟&b&巧合是喜剧的另外一个重要属性。&/b&&br&&br&而要创作多线交错叙事,就必须要有非常扎实的人物设定,否则很容易让观众跳戏,找出你为巧合而巧合的诸多尿点,这当中做得最好的范本莫过于《疯狂的石头》,虽然绝大多数人物性格流于表面,但每个人物遇到事件作出的行为选择皆符合在演员表演支撑下的最小保守行动阈值。这几乎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br&&br&而针对多线交错叙事的结构分析,则要根据人物设定和故事背景而异。但在其创作路径中,一般都要遵循以下三点:&br&&br&&b&1 多主角设定&/b&&br&&br&为了将多线中每一条线如何交错贯穿的细节叙述清楚,就需要主导每一条支线上的角色镜头平分。这样的结构注定了这种叙事模式必定是多主角设定,而&b&在多主角中,往往会有一个核心角色,这个核心角色往往是在角色人设中行为阈值最低的那个人。&/b&换句话说,也就是最“正常”的那个人。如《疯狂的石头》中的郭涛,《发展受阻》中的Michael。创作者在创作这个核心角色时,必定遵循代入感最强的原理,也就是说当观众产生主角移情时,会深信当自己是剧中的那个角色,也一样会陷入这种令人万般无奈的剧情交错发展中去。而如果这个角色的行为阈值过为宽泛,会增加观众的疏离感以及剧情与现实世界的违和感。&br&&br&&b&2 多主角互为常态杀手&/b&&br&&br&常态杀手的意思是让角色的生活状态无法回到原点的初始事件或者打破其生活平衡的第一个人。&br&也就是说,在剧情发展中,常态杀手尽量不要设定为各主角之外的人与事。例如我们有三个主角A、B、C,A的生活状态被B打破,B的被C打破,C的被A打破,尽量不要设定额外的人物D,当A的生活状态被B打破无法回到原点,准备采取下一步行动时,C又成为了他的阻碍,如此反复,A和C是B的阻碍,A和B是C的阻碍,&b&所有人物互为激励事件以及行动阻碍,这就是多线交错叙事的结构核心。&/b&&br&这种阻碍的次数越多、程度越大,故事就越好看。&br&&br&&b&3 较小的世界观&/b&&br&&br&如果故事在进程当中,其世界观背景太大,不确定性和意外因素也会成正比加大,这样各主角互为常态杀手的难度亦会增大。就像《疯狂的石头》整部故事都几乎发生在一个庙里,《发展受阻》中大多数故事都在家和公司中切换。较小的世界观约束,会增加多线“交错”的真实性。&br&&br&类似的多线交错结构分析起来简单,但写出一版优秀又合理的故事却是难上加难。关键的问题就是人物行为的合理性,《发展受阻》里的结构交叉得再神,也很难掩盖每个角色都有点脑抽的行为设定。&br&&br&&br&&b&四 台词设计&/b&&br&&br&无论到什么时候,台词设计永远是喜剧创作中逼格最高的一门功课。所以为什么《老友记》经久不衰,《摩登家庭》一骑绝尘,他们牛逼的地方就在于在角色行为选择宽泛度很低以至于压缩了很大喜剧创作空间的前提下,通过台词源源不断地制造包袱、迸发笑料。对白的高亮才是情景喜剧创作的王座。我简单说几类常见的喜剧台词设计,重要提示,以下几种并不全面。&br&&br&&b&1 消费流行&/b&&br&&br&消费流行是台词抖包袱中最不高级的玩法,其本质原因是流行具有过强的时效性和片面性,流行总是会过期,也总是会有难以触及的人群。像“duang”类似的词三个月后就很容易让人哑然失笑了。高级的喜剧很少会用流行梗,至少这不必麻烦字幕君在某段对话中标注一大段此句出处、以至于让观众非得暂停一下细读此梗的含义了。&br&&br&&b&2 致敬经典&/b&&br&&br&与消费流行相对的,就是致敬经典。尽管经典的触及范围和影响深度比流行要大得多,但对于观众来说,“致敬”经典仍好不过“创造”经典。最常见的经典梗比如“U Jump I Jump”“对不起我是警察”只能起到点缀作用,并不能完全充当笑点使用。&br&&br&&b&3 重复用词&/b&&br&&br&大意就是经常被反复使用的语言习惯,比如《银魂》中神乐每句话结尾的那两个字“的说”,《发展受阻》中人人都常用的“我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br&&br&&b&4 &/b&&b&比拟押韵&/b&&br&&br&就是在对白中经常设计比喻、拟人或者押韵的长短句,前两者用以制造比喻体和被比喻体的反差,后一者则在音节上制造笑料。&br&比如《摩登家庭》中Mitchell说过“鸟多恐怖啊它们连电线都敢站!”,再或者感受一下下面这些:&br&&br&- “不要怪我跪,都是你的才华惹得罪。”&br&- “你都压低了我周围的气压。”&br&- “我的脚干净得你都可以舔一下。”&br&- “我哥哥特别心灵手巧,他戒指都戴女式的。”&br&&br&&b&5 &/b&&b&语义多关&/b&&br&&br&语义双关或者多关往往需要事件背景来配合,这是制造误会的最好手段。比如《摩登家庭》中Claire被丈夫误导以为自己儿子Luke看了毛片,而Luke实际上是偷看了他姐的日记,Luke去跟他妈承认错误:&br&&br&- “对不起妈妈,我不该偷看。”&br&
“嗯,承认错误就好。”&br&
“我不知道那是我姐的。”&br&
“什么!?是她的?”&br&&br&《发展受阻》中Lindsay勾引一个律师,但律师确是个爱财如命的工作狂:&br&&br&- “我正准备离婚呢,你有兴趣吗?”&br&
“有!(指的是离婚这个case)”&br&&br&《神烦警探》中大家在讨论逮捕过年龄最大的罪犯是多少岁,Charles乱入:&br&&br&- “在讨论年龄最大的嘛?我的是63岁,在高中。”&br&
“63也不大啊,高中你就开始抓犯人了?(大家反应了一下)哦他指的是sex。”&br&&br&还有就是类似《发展受阻》Tobias嘴中数之不尽的基梗,很多都带有双关甚至多关语义,比如他名片上职位那栏写着analrapist(治析师),实际上还有爆菊狂魔的意思。&br&&br&&b&6 &/b&&b&思维错位&/b&&br&&br&在设计对白的时候,可以让对话者二人的思维产生错位,让回应者get不到倾诉者的倾诉重点,这种设计需要根据人物设定才能得来,比如谢尔顿身上就很容易引发类似的对白。&br&&br&- “我爱上了一个混蛋,你知道吗,我跟他生活了四年!四年啊!就像高中那么长了……”&br&
“你花了四年才读完高中?”&br&- “你是所有23岁的人里,我见过最傻逼的!”&br&
“那你一定不认识凯瑞兰姆,是我的邻居。&br&- “你很酷,但你从来不做家务。”&br&
“很高兴知道我很酷。”&br&&br&&b&7 &/b&&b&情绪转折&/b&&br&&br&大意就是,对话的后半部分会一瞬间让观众在情绪和意境上产生与前半部分的偏差,类似于微博上铺天盖地段子手做的那样。&br&&br&- 妈妈:“考了这么点分?你究竟有没有好好读书?”&br&
女儿:“完全没有。”&br&
妈妈:“哇!那还挺厉害的。”&br&- 哥哥:“周末干嘛?”&br&
弟弟:“去玩乐高积木。”&br&
哥哥:“我也要去。”&br&
弟弟:“我是陪我儿子去。”&br&
哥哥:“你儿子都那么大了还玩积木啊!”&br&- 儿子:“你雇私人侦探是为了调查我爸出没出轨?”&br&
妈妈:“是的,结果证明你爸完全没有。”&br&
儿子:“那这个侦探水平不怎么样啊。”&br&- “这玩意比你家房子还值钱!开玩笑呢,别介意,我知道你没房子。”&br&- “做我女朋友可以吗?不可以的话我再想办法。 ”&br&- “XX新买的手机特别结实,从六楼掉下去都没事,就是人死了。”&br&- “对方四个人,我帮你解决一半,让左面两个揍你,右面两个揍我。” &br&&br&以上这些在喜剧对白中经常会出现,还有一些梗会出现在特定的喜剧当中,比如生活大爆炸中的极客梗:&br&- “我尝试用瞬时环形影像来审视我的成果用以激活我的上丘脑。”&br&- “埃尔伯. 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工作时提出了狭义的相对论。我也要找一份半斤八两的低贱工作,只需要动用我的基底神经节就行,那我的前额叶就能专注于解决高级问题。”&br&&br&其实情景喜剧,基本上都是在扎实人设的基础上玩段子,什么样的段子从什么样的人口中说出,只是想段子的过程太过烧脑了而已。&br&&br&&b&五 笑点排布&/b&&br&&br&每写完一版喜剧剧本,第一件事就是要数笑点(笑点的标准因人而异,在我的理解中,能看出创作者的诚意,“有趣”即可)。&b&如果是纯粹的喜剧,那么最核心的事情就是笑点的数量和排布,这直接影响喜剧的耐看程度。&/b&类似《生活大爆炸》这种情景喜剧比较简单,在19分钟内,伴随笑声往往会在100次以上,也就是说,《生活大爆炸》可以达到每8秒~11秒一个笑点。在我做过的不完全统计中,《IT狂人》一般在每7秒~9秒一个笑点左右,《布莱克书店》在每10秒~13秒左右,《发展受阻》在每14秒~18秒左右,《马尔柯姆的一家》在每16秒~22秒左右,而《摩登家庭》则在每13秒~17秒左右。&br&&br&在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创作者和观众在笑点上面存在着认知偏差。也就是说,&b&本质上,决定喜剧笑点的不止是数量,还有质量,所以便存在着一个笑点转化率的问题。&/b&在上述的例子中,笑点较为密集的往往都是有伴随笑声的情景喜剧,因为在没有伴随笑声引导的喜剧当中,有一些对观众来说模棱两可的“笑点”便很难界定。所以当笑点转化率不足的时候,同样一部剧,对创作者意味着每15秒一个笑点,对观众则可能意味着每20秒一个笑点。&br&&br&这个笑点转化率,一方面根据语境和文化差异会存在偏差,比如一些谐音梗对非母语观众就很难理解;另一方面根据演员的塑造在质量上也会存在不同;而更多的方面则取决于创作者的理解和设计。在《IT狂人》、《布莱克书店》以及一些早年间带有引导笑声的情景喜剧中,会大量的出现剧中一个梗反复多次使用伴随笑声的现象,比如Moss或者Roy一个长达五秒狰狞的表情,引导笑声可能会出现三次,尽管英式幽默注重肢体表情,但观众仍然会认为在这样一个梗上笑声没必要停留三次那么久,结果是类似做法会在某种程度上拉低笑点转化率。在这一点上,《生活大爆炸》的创作者们则达到了更高的水准。该剧中很少会出现在某个梗上使用超过两次引导笑声的情况,除非这个梗有足够的铺垫和积累而导致持续时间真的非常长。于是,在类似很多拖节奏的引导笑声被摒除后,笑点质量的提升致使该剧的笑点转化率非常可观。以我的观看经验,该剧的笑点转化率会达到80%~90%左右。也就是说,每出现10次引导笑声,我会觉得其中8次或者9次是有趣的。而相比来看,《IT狂人》尽管引导笑声每集平均要比《生活大爆炸》多出很多,但转化率的不足还是会致使笑点成色锐减。&br&&br&当然,还是要说,对笑点的解读永远存在着主观差异,每个人对“有趣”的理解是不同的。而创作者为了消弭这种主观差异,会尽量首选&b&视觉冲突强的笑点&/b&,就全地球的文化共性看,动作信息永远比声音信息有更直白的表达性。最直观的例子是,网络上海量的搞笑gif图里,都是几秒钟之内让你笑得合不拢嘴,而如果把图中的动作换成语言呈现出来,效果就会减弱很多。&br&&br&在大数据时代,喜剧创作者们往往会检索海量的gif图来寻找创意,除了笑点很足、时间较短外,这些gif图往往还有另外一个共性,就是大多数是生活实拍。这其实又衍生出来另一个问题:当创作者把这些生活实拍的笑点搬到大荧幕上的时候,往往在相等的时间内达不到gif图里所呈现出的效果。而如果喜剧中的世界观和人物设定越背离现实世界,这种效果就会越弱。一个相同的笑点,在动画喜剧、喜剧和现实世界中所呈现的质量是完全不同的,曲线有可能如下图。&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ab80e0eff4edd07438c71_b.jp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4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ab80e0eff4edd07438c71_r.jpg&&&/figure&&br&&br&所以为什么动画人物的行为往往很夸张,如果用相同的动作幅度呈现,非现实的设定会让笑点质量相较于现实世界羸弱很多,动画人物只能用更夸张的行为来换取相同的笑点质量。&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ec9fd740cafec4dadcacaec_b.jp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4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ec9fd740cafec4dadcacaec_r.jpg&&&/figure&&br&还有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b&越接近现实轴的喜剧,就会越“高级”。&/b&&br&&br&下面说一下在笑点设计的时候,创作者最常用的喜剧元素。&br&&br&&b&1 反差&/b&&br&&br&反差梗在喜剧中无处不见,制造反差效果,无论是在语言、动作、衣着、习惯、甚至文化等的诸方面,都是最简单的一种喜剧元素。一般来看,反差梗分为两种:&br&&br&&b&①个人与个人外的反差&/b&&br&&br&个人与外界的反差,可以小到与另一个人、另一件东西的反差,也可以大到与社会群体的反差(参考上述的“打破群体认同”)。&br&&br&&b&②内心与个人的反差&/b&&br&&br&在喜剧中,很常见的是利用内心独白做反差梗,突出内心与个人的反差。比如《武林外传》、《爱情公寓》很常用的剧情中插接内心独白(一个人站在白幕前打破第四面墙直接同观众对话,讲出心声),然后在下一幕中接这段内心独白的反差梗。&br&&br&近年来一些国外的喜剧经常使用的伪纪录片+纪实拍摄模式,剧情中会插接采访,目的也是利用采访达到内心独白相同的效果,突出下一幕中内心与行为的反差。只不过相较来说采访是比内心独白更高级一点的模式罢了,此类剧集,最出名的莫过于《摩登家庭》。并且,近年很多喜剧电影也在大量使用这一方法,去年的喜剧佳作《吸血鬼生活》便沿用这一模式,不仅笑料十足,而且成本低廉,反差梗更是运用得恰当好处。&br&&br&&b&2 重复&/b&&br&&br&笑点的重复使用往往会展现出1+1&2的效果,一般来讲分为相同角色上的重复和不同角色上的重复。&br&&br&&b&①相同角色重复&/b&&br&&br&直接举例子好了,《马尔柯姆的一家》中,第一季第一集马尔科姆便带着一个“厌恶光环”,只要是在人群中,摄像机俯拍,以马尔科姆为圆心,周围便一定有一个两米半径的无人区,他的家人亦然,体现一家人“招人烦程度”的笑点。到了第七季最后一集,这个光环仍然存在,虽然这个梗被大量使用,但每每看到都不仅莞尔。&br&&br&&b&②不同角色重复&/b&&br&&br&《发展受阻》的一集中,George Micheal因为失恋失意,走路时垂着脑袋耷拉着双手,配合着悲情的背景音乐。剧情发展了一会儿,他爷爷也因为失意用相同的方式走路,配合着相同的背景音乐。又过了一会儿,他叔叔亦然。&br&&br&在不同角色上使用重复梗,往往会比相同角色的重复梗笑点更足。因为这种梗的使用本质上触及了下面这种喜剧元素。&br&&br&&b&3 巧合&/b&&br&&br&巧合是常用的喜剧元素中最高级的一种,也最能体现创作者的功力。很多时候,巧合的发生,不仅会让人捧腹,更会让人拍案称奇。在喜剧中,巧合具有独特的魅力,并且无处不在,实际上绝大多数gif图里使用的都是巧合梗。诸如一个撑杆运动员,跳完后落下的同时被自己的杆爆了菊。对巧合发笑,似乎就是人类的本能。&br&&br&在诸多的巧合梗中,我决定不举例了~&br&&br&&br&在这一段最后要叙述的是,&b&一个高质量的笑点,不仅与形式有关,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苦心铺垫的设定和伏笔。&/b&一个真正能让人啼笑皆非肚子疼的笑点,是需要大量前续铺陈的,这有点类似于正剧中的幕高潮,需要一幕幕的推动才能达到笑点的“高潮”。并且,很多笑点高潮往往不止是具备一种元素,很有可能在这样的笑点中,是拥有反差、重复和巧合等的各种喜剧元素做推动的。&br&&br&&br&&b&六 角色选择&/b&&br&&br&最后一段,要说一下喜剧的选角,其实这严格意义上不应当归到剧本创作当中去,简单叙述一下的原因是因为好的喜剧角色太过难求。&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7d2c76d3dbab_b.jpg& data-rawwidth=&395& data-rawheight=&36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5&&&/figure&&br&上面这个角色是《IT狂人》S04E03中出现的一个配角,一共露脸的时间加一起也就几十秒,没有台词,机位始终这一个角度,面部始终这一个表情。&br&&br&所以,这也是喜剧编剧永远挥之不去的一个难题:&b&一个“好笑”的角色,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演出来的。&/b&编剧在这一段,只会在剧本里写,一个好笑的废柴大叔,无非再多加一些限定词比如表情呆滞,戴着高倍的远视眼镜等等。可是当这一步骤具体执行到演员本身的时候,其效果却永远不是编剧能控制的。&br&&br&很多优秀的喜剧角色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尽管编剧可以把对白写得啼笑皆非,但&b&喜剧的本质永远都是视觉呈现&/b&,所以为什么周星驰能经久不衰,憨豆永远不需要任何台词。很多时候,如果非要说天赋,还真的会噎得喜剧编剧们哑口无言。并且,很多喜剧演员都是会参与到创作环节中去的,像萨莎·拜伦·科恩、西蒙·佩吉这些喜剧演员,都自带导演和编剧光环。&br&&br&其实喜剧这门功课,唯有创作者本身才能预见到最终的视觉效果,所以这也造就了大多数喜剧表演者都是创作者的这一现象,没人比他们更了解自己了。&br&&br&好了,说了这么多,隐隐感觉喜剧还真的是一门天赋大过一切的行为艺术~&br&&br&下面我们来分析分析天赋。&br&&br&&br&&br&&br&&br&开玩笑的…&br&:)&br&&br&----------------------------------------------------完-------------------------------------------------------&br&&br&参考剧目(排名不分先后):&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2451.htm%3Ffromtitle%3D%25E8%E5%258F%258B%25E8%25AE%25B0%26fromid%3Dtype%3Dsy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六人行_百度百科&/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q3tXaDlTMPlESQT8F6AsR4WoNbttd9VFt5QjJ0EK8hPgak_kV4c9cSHxY35Ngn0-VMFIjkMzb8sN79iGmlfjmq&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生活大爆炸_百度百科&/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210928.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发展受阻_百度百科&/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subview/3744.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摩登家庭(美国2009年Jason Winer执导电视剧)&/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1464511.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t狂人_百度百科&/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1319434.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布莱克书店_百度百科&/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1322263.htm%3Ffromtitle%3D%25E9%25A9%25AC%25E5%25B0%%25A7%%25A7%%259A%%25B8%%25AE%25B6%26type%3Dsy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马尔柯姆的一家&/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htm%3Ffromtitle%3D%25E7%25A5%259E%25E7%%25E8%25AD%25A6%25E6%258E%25A2%26type%3Dsy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这个警察有点烦&/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6515448.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破产姐妹_百度百科&/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subview/9.htm%23viewPageConten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硅谷(HBO电视剧《硅谷》)&/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subview/.htm%23viewPageConten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武林外传(2006年章回体古装情景喜剧)&/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subview/4694.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爱情公寓_百度百科&/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30717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疯狂的石头_百度百科&/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43015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两杆大烟枪_百度百科&/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294854.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偷拐抢骗_百度百科&/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590523.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波拉特_百度百科&/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subview/4.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布鲁诺_百度百科&/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subview/5543.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独裁者(2012年拉里·查尔斯执导美国电影)&/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399774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吸血鬼生活_百度百科&/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subview/3.htm%23viewPageConten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银魂(漫画改编的长篇动画)&/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1163824.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搞笑漫画日和_百度百科&/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subview/0167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十万个冷笑话(有妖气原创漫画梦工厂出品的动画)&/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subview/9014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万万没想到(2013年叫兽易小星执导迷你剧)&/a&&br&&br&-----------------------------------------------&br&&br&&b&本篇文章付费转载,侵权必究。&/b&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并且准备把它写成我在知乎逼格最高的答案。 文章很长,赞完再看吧。 咳咳!开始! 一 人物设定 人物是所有故事的基础,夯实人物性格会让事件在创作者的笔下变得游刃有余,对于喜剧来说亦是如此,很难想象谢尔顿如果没有那么二逼《生…
前些日子,我参加了一个@鲜榨喜剧
组织的编剧讲座,老师是戴维 布莱德尔,&br&英国人,在洛杉矶的大学里任教,主要方向是肢体喜剧和小丑剧,自己是很好的编剧和导演。&br&除了长得很帅之外,讲的都是干货,让我充满好感。&br&(ps:外国人真的很擅长总结方法论啊!这是我的直接感受!)&br&讲座大概有两个小时,给我很大助益,将讲座内容分享如下。&br&&br&在分享之前,我有两个个人体会:&br&1
喜剧性,存在于一切情节中。&br&2
在任意一个角色里,寻找喜剧。&br&戴维老师的讲座,更加坚定了我的看法。&br&&br&戴维老师的讲座主题是:如何创造一个喜剧角色。&br&&br&在他看来,创造一个喜剧角色,有如下七个步骤:&br&1
设置一个角色的基本信息。&br&基本信息,相当于事实。这是创造人物的基础。&br&年龄,职业,性别,亲密关系,等等。&br&在这个环节里,没有太多的喜剧性,就像是打地基一样,要夯实,稳固,确定。&br&&br&2
安排这个角色身处的环境。&br&环境,即是这个角色平常呆在哪里?我理解为,他出现的场景。&br&大多数喜剧发生在普通的日常的环境里,咖啡馆,客厅,洗衣房,篮球场。&br&环境是有个性的。喜剧,从这里开始了。&br&老师举例是美剧《the office》,一个非常无聊的事务性空间,&br&因为过于无聊,喜剧开始生长。&br&我想到的对应是国内的《编辑部的故事》。&br&&br&3
研究这个角色的前史。&br&一个人物的前史,过往的细节,仍旧可以爆发喜剧。&br&前史,还是信息,还是事实。&br&他的籍贯,姓氏,出身,婚史,过去的女友,都可以是喜剧点。&br&比如,一个生长在草原地带,喜欢养马的女孩,来到曼哈顿,&br&在她看来,很多草地都可以养马,这就是前史带来的喜剧。&br&一个男孩,曾经约会过未成名的小甜甜,他永远忘记不了这一点,&br&每次约会,都会拿来炫耀,这也是前史带来的喜剧。&br&&br&4
设计这个角色的外在形体。&br&这个部分包括他先天的体貌特征:高矮,胖瘦,健康或者残疾,英俊或者丑陋。&br&也包括他怎么使用身体:他怎么走路,怎么躲避。&br&包括他的口音,嗓门,口吃,特殊的说话方式。&br&包括他的服饰,打扮,妆容和发型。&br&这个部分让我想起了东北的二人转,很多丑角都在这个部分抖露精神,&br&比如小沈阳,女性化打扮,女嗓,但是和他格外阳刚高亢的歌声形成对比,出反差。&br&&br&5
分析设计角色的心理内在。&br&这个部分是我认为整个讲座最为精华的部分。&br&戴维老师认为,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默认状态,也就是他通常所在的情绪状态。&br&有的人永远愤怒,有的人充满优越感,有的人快乐心安理得,有的人惴惴不安。&br&这就是他通常所在的情绪状态。&br&&br&第一,设计一个人物的情绪状态,状态要强烈,永不平衡。&br&情绪状态一般有六种:快乐,生气,悲伤,害怕,骄傲,羞耻。&br&&br&第二, 让这个人物生活在两种对立的情绪中。&br&一种情绪状态为主,另外一种情绪状态为辅。&br&在这种调配冲突下,喜剧出现了。&br&&br&比如,一个惧怕老婆的人,在妻子面前,永远是是害怕的状态,&br&然而偶尔妻子不在场时,他骄傲的那一面出现了,开始吹牛得意,开心不已。&br&再比如,《老友记》里的joey,他的默认状态是开心,开心得有点傻,&br&然而偶尔,他也会悲伤,也会思考问题,这样,一个人物的层次就出现了。&br&&br&在我看来,喜剧,(或者戏剧),不仅仅是我们对人物的观察,&br&还有我们的调配和夸张。&br&&br&第三,让角色陷入某种自我沉迷或者心理障碍。&br&一个毫无天分却自以为是天才的人,一个异常厌恶东北人有偏见的人,&br&一个迷信算命占卜的人,一个相信自己是爱新觉罗后裔整天感慨的人。&br&自我沉迷会创造错觉,错觉造就喜剧。&br&&br&6
发掘这个角色的欲望。&br&第一,发现角色的强烈欲望。&br&人的基本欲望有:金钱,名望,成功,性,被尊重,社会阶层的晋升,灵性开悟。&br&一个渴望年轻的女人,不断整容,并且永远和年轻男子约会,沉溺情欲之中。&br&《纸牌屋》的男女主角,像莎士比亚笔下的角色,强大而清晰的欲望。&br&欲望越强烈,动机越清晰,一个人物就越好看。&br&&br&第二,将人物的欲望和内在心理,形成矛盾和冲突。&br&一个渴望成功,渴望突破原本社会阶层的年轻男子,&br&心理状态却常常是抱怨的,消极倦怠的,也就是我们说的才大志疏。&br&我们清楚的看见,他的心理状态远远无法匹配他的欲望。&br&这个时候,喜剧性就出现了。&br&&br&7
为角色设置障碍。&br&障碍创造了喜剧。&br&&br&我们可以为一个角色设置的障碍有:&br&一,人物的内在障碍。&br&某种自我沉迷,自我错觉,内在心理与外在欲望的冲突,等等。&br&二,两个人物之间的障碍。&br&这点比较好理解,也是影视剧的常规思路,将两个强烈冲突的人放置在一起。&br&《泰囧》就是标准案例,斯文冷漠成功男和莽撞热情草根男,&br&成功男设定的目标,草根男永远在破坏,永远人为的设置障碍。&br&三,人物与环境的冲突。&br&一个完全不懂电脑的女人,必须去做it部门的女领导,(《it狂人》),&br&一个完全不懂法律的女人,考入了法学院,要成女律师(《律政俏佳人》),&br&一个阳刚孔武的女警察,因为卧底,要去参加选美大赛,&br&都来自于这种思路。&br&&br&在基本讲述之后,戴维老师为我们设计了几个环节的简单练习,大家可以尝试一哈。&br&一,以自己为原型,创造一个喜剧角色。&br&创造喜剧角色,大部分来自自己,发掘自己。&br&所以,请自我分析,自我素描,然后自我转化,形成一个角色。&br&只有五分钟的时间,快速写下这个角色。&br&这个环节,鲜榨喜剧班的同学完成得都很出色,很惊喜。&br&&br&二,为这个喜剧角色,写一段内心独白。&br&大概有十句话,不是对白,(产生于两人之间的),也不是旁白(辅助性增加信息的),&br&而是,这个角色的内心独白。&br&不要评判自己,不要伪装自己,诚实的把自我写下来。&br&这个环节比我预想的要难,恐怕也在于,独白,其实是我们最深的自我挖掘吧!&br&大家完成的也特别好,因为篇幅,我就不把喜剧班同学们的作品与大家分享了。&br&&br&最后,我个人最大的感悟是:&br&problem
is good!永远如此。&br&不要惧怕问题,也不要掩盖问题,在喜剧里,我们要做的是,尽力让问题妙趣横生的爆发出来。&br&丰富,生动,再有一个款款温情的结尾,让我们的心落到一个妥帖温暖之处。&br&在人生里,我的最大愿望,也在于此。
前些日子,我参加了一个@鲜榨喜剧 组织的编剧讲座,老师是戴维 布莱德尔, 英国人,在洛杉矶的大学里任教,主要方向是肢体喜剧和小丑剧,自己是很好的编剧和导演。 除了长得很帅之外,讲的都是干货,让我充满好感。 (ps:外国人真的很擅长总结方法论啊!这…
&p&&b&不要考验读者的耐心,开篇就要出彩。&/b&&/p&&br&&p&你拿起一部小说,翻了十几页,发现作者写了十几页的景,描写一颗大树用了5000字,纵使他才气冲天,文笔了的,画龙还可点睛,把一棵树写出床笫之欢的感觉,我想也少有人懂得欣赏吧。题主你不像那些大作家,早已名声在外,他们在办正事前,卖个关子,调个情,写写花花草草,也不为过,毕竟大家可以等。&/p&&br&&p&可谁愿意去等主题?更何况以题主的功力,前戏做得到不到位还难说。&/p&&br&&p&所以第一点我就得告诉题主,放弃前戏,直入主题。&/p&&br&&br&&p&&b&逻辑清晰,注重细节描写。&/b&&/p&&br&&p&题主你要知道一件事,所有写小说的人,他们的对手不是其他那些拿着笔的人,而是人类的整个文明史。&/p&&br&&p&故事,写一个,便少一个。&/p&&br&&p&你今天所看到的所有小说,故事,都能在历史里找到框架,但也仅仅只是框架,你需要做的,便是向骨架上堆肉。&/p&&br&&p&君不见那些没有所谓大场面,大事件的电影也能成为经典,因为他们注重细节,而细节就是你要往骨架上堆的肉。很多人把小说里的人物最终写成了一个人,他们的职位都是霸道总裁,他们讲话时的动作都是扶眼镜,他们郁闷时就点上一支烟,甚至他们遇到别人的第一句话便是:吃了没。&/p&&br&&p&看完一篇小说,我以为这是主角和他的影分身们,自便自导自演的一场戏。&br&&/p&&br&&br&&p&&b&有意外,冲突,剧情反转,给读者意想不到的情节,但又不脱离现实。&/b&&/p&&br&&p&从戏剧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毫无疑问,是冲突。你和你妈的冲突,你妈和你爸的冲突,你和这个社会的冲突,你和自身的冲突,太多了,只要你想些,总能写出点什么,毕竟这个世界充满了冲突。至于做到有意外,反转,也并不难,难的是既要意想不到,但又不脱离现实。&/p&&br&&p&想必题主肯定看过那些前半部分,脑洞极大,意外颇多,你想东,他偏要往西走的小说,一开始确实让人热血沸腾,但最后作者往往收不了尾。&/p&&br&&p&完美的密室,没有任何空隙,甚至连一扇窗都没有,死者独自一人躺在屋里,是自杀吗?不,当然不是,如果是自杀还有什么看点?这是一场密室杀人事件!凶手怎么做到的?&/p&&p&此房有机关!&/p&&br&&p&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凶案发生时,有目击者亲眼看到嫌疑人在咖啡厅喝咖啡,他不可能有作案时间,那么真相是?&/p&&br&&p&嫌疑人是双胞胎!&/p&&br&&p&雪地的脚印是怎么回事?桌上的手机又是谁拿走的?窗前的黑影,后院的枪声,墙上的五角星,他们到底预示着什么?&/p&&br&&p&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想了想,还是算了吧,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p&&br&&p&题主觉得上述写作手法如何?&/p&&br&&br&&p&&b&有代入感,能与读者产生共鸣,从文中能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理解。&/b&&/p&&br&&p&题主记住最重要的一点:任何作品的本质都是对生活的理解。&/p&&br&&p&你说一个好的作者应该具备哪些条件?&br&&/p&&br&&p&逻辑?文笔?阅读量?阅历?不断地练习?&/p&&br&&p&都对,但最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感悟能力。&/p&&br&&p&你只有对生活有着强烈的感悟,有感而发,才能写出深入人心的作品,才能让别人产生共鸣。写作不是你为了写出某种东西而去写,而是某些东西在你的脑海里产生了,你不写出来就难受。&/p&&br&&p&恩,就像你喉咙中的那一口痰。&/p&&br&&p&不吐不快。&/p&
不要考验读者的耐心,开篇就要出彩。 你拿起一部小说,翻了十几页,发现作者写了十几页的景,描写一颗大树用了5000字,纵使他才气冲天,文笔了的,画龙还可点睛,把一棵树写出床笫之欢的感觉,我想也少有人懂得欣赏吧。题主你不像那些大作家,早已名声在外…
走不走心的鸡汤不谈,一个故事吸引人其实只有两个技术上的要素:&br&&br&1.冲突足够强&br&&br&这点其实很难,因为一个够强度的冲突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表面冲突,而是表面的、深层的、政治的、金钱的冲突混杂在一起,而冲突的建立依赖于灵感,灵感大多取决于作者天赋。&br&&br&2.推进足够快&br&&br&这点非常重要,想小说吸引人就要放弃文笔这种技巧,至少不能当做故事主体,而应该去追寻更精简的文字和更踏实的叙事逻辑,而这点其实是反人性的,作者必须具备“字数就是垃圾”这种觉悟才可能领会到这一点。&br&&br&另外推进还涉及到两个很复杂的问题:&br&&br&一个是怎样推进,以什么为依据,我自己用的两种方法是:&br&&br&&br&1.与人物共情,这样推进剧情发展,这种推动是不需要故事大纲的,但故事很容易走进死角,富坚义博的故事魅力就在这里。&br&&br&&br&2.利用逻辑推进故事,但这就要求故事本身是有深度可以挖掘的,这种推进方式也特别容易诞生多线,是当今叙事的主流。&br&&br&另一个复杂问题是多线故事的情绪如何调动。&br&&br&这个有点长了,但不是复杂的内容,我先睡觉,明天有空补起来。&br&——有《死神》的剧透——&br&补充:&br&&br&是很简单的内容,其实也没有多长……我昨天就仅仅是想睡觉而已……&br&&br&多线故事的情绪调动只有一个原则&b&(对我来说)&/b&,那就是每次切换场景要完成一次情绪的转换——我们也把情绪转换的频率称作节奏。&br&&br&&b&情绪的转换是为了读者代入,冲突的衔接是为了让读者沉浸。&/b&&br&&br&也就是所谓的“节奏快”,就是指情绪转换的速度快,而情绪转换是一个表象,他的深层实现是通过推动剧情和反转优劣势来决定的,多线故事节奏快的原因就是可以一直保持高节奏,而单线故事因为总会有背景铺垫所以很难保持节奏,当然保持的也有,比如《寄生兽》。&br&&br&《境界Bleach》也就是《死神》里,投票最高的一场战斗是黑崎一护对朽木白哉,我们拿这场战斗来举例。(我也建议真的想写吸引人的故事的朋友看一下这部漫画的前60集,因为这60集是一个非常非常标准的追求沉浸感的叙事流程,吸引力非常强)&br&&br&这里只讨论最表面的冲突,也就是战斗情节,而不讨论人物感情线,因为表面冲突是民工漫的核心,因此也是转换场景的依据。&br&&br&这场战斗横跨第54集到59集,没看过的朋友可以简单听一下我的介绍。&br&&br&首先黑崎一护从第46集开始学卍解,54集双极变成凤凰(传说中的几百万把斩魄刀的威力……),劈向朽木露琪亚,而黑崎一护在这里要救下她:&br&&br&12:18
秒黑崎一护登场,挡下第一次双极攻击——基调上扬&br&15:24
浮竹十四郎和京乐春水破坏了双极——继续上升&br&16:48
黑崎一护破坏双极支架——继续上升&br&17:13——20:20
救下露琪亚并扔给阿散井恋次——保持&br&20:45
三个副队长出击——略下降&br&21:53
三个副队长被击溃——再次上升&br&22:19
黑崎一护挡下朽木白哉攻击,意味着整个故事中黑崎一护第一次和朽木白哉相持——上升到顶点&br&55集&br&4:22
朽木白哉压制住黑崎一护——下降&br&5:16
朽木白哉说要把露琪亚亲手处决,黑崎一护燃起战意——力量冲突激化,情绪维持&br&——这里完成了第一次情绪转换,然后更换了场景——&br&5:30
阿散井恋次带着朽木露琪亚逃跑——情绪下降&br&5:33
两人爆发出冲突,产生搞笑效果——力量冲突缓解,喜剧冲突激化,读者神经松弛&br&5:56
进入回忆,阿散井回忆使温情上升——喜剧冲突缓解,冲突类型转换,情感冲突逐渐激化&br&7:47
露琪亚不再挣扎,安静地被抱着逃跑——情感冲突上升,情绪继续上升&br&——这里完成了第二次情绪转换,然后更换了场景——&br&7:50
虎彻清音准备去救自己的姐姐——情绪下降,观众感觉到危险,惊悚冲突激化&br&8:05
小椿仙太郎被碎蜂攻击——情绪继续下降&br&9:38
浮竹带走春水——情绪下降——单场景分裂为双场景&br&10:20
虎彻清音被碎蜂攻击——情绪下降&br&10:50
四枫院夜一登场,虎彻清音获救——情绪上升,力量冲突激化,惊悚冲突缓解&br&11:44
四枫院夜一与碎蜂进入新战场——力量冲突激化,惊悚冲突缓解,情绪维持&br&——完成了第三次情绪转换——&br&11:46
虎彻勇音获救——力量冲突缓解,惊悚冲突消失,情绪上升,情感冲突略微激化&br&13:04
其他人相继获救——情感冲突维持,情绪上升&br&13:44
卯之花决定去个有危险的地方——惊悚冲突激化,情感冲突缓解,情绪下降&br&——完成了第四次情绪转换——&br&#写到这里越来越佩服久保了,不仅故事情绪有衔接,各种冲突也是有衔接的,而且节奏基本一致,《死神》前60集真是神作#&br&14:25
总队长站在京乐春水和浮竹十四郎面前——惊悚冲突缓解,力量冲突激化,情绪下降&br&15:55
七绪晕倒——惊悚冲突激化,力量冲突缓解,情绪继续下降&br&16:25
京乐春水安抚七绪——惊悚冲突直接完结,力量冲突再次缓解,情绪略微上升&br&17:59
总队长回忆——情感冲突激化,情绪继续上升&br&18:36
总队长出手——力量冲突激化,情感冲突缓解,情绪维持&br&22:20
总队长始解——力量冲突维持,情绪下降&br&56集&br&2:43
总队长第一次攻击——力量冲突略微激化,情绪下降&br&——未完成情绪转换但切换场景,且冲突没有衔接,所以此处不仅有些生硬而且读者会很难维持注意力——&br&3:05
弓亲跳舞——力量冲突消失,喜剧冲突激化,情绪上升&br&4:35
更木剑八吐槽弓亲——喜剧冲突激化,情绪上升&br&5:00
桧佐木修兵回忆弓亲——力量冲突激化,喜剧冲突缓解,情绪上升&br&5:10
桧佐木修兵看到总队长始解——惊悚冲突激化,情绪下降(意味着浮竹和京乐春水有危险)&br&——完成了第五次情绪转换,切换场景——&br&6:19
浮竹十四郎解释流刃若火——惊悚冲突缓解,情绪维持&br&6:59
京乐春水决定战斗——惊悚冲突消失,情绪上升&br&8:49
浮竹十四郎和京乐春水完成始解——力量冲突激化,情绪上升&br&——完成了第六次情绪转换,切换场景——&br&9:32
兕丹坊伤势缓解,回想起织姬——冒险冲突缓解,情绪下降&br&10:14 空鹤邀请兕丹坊——冒险冲突激化,情绪上升&br&——完成了第七次情绪转换,切换场景——&br&&br&#感觉分析下去也是重复文字,比较浪费时间(而且我又要睡觉了……)那么就到这里为止,后面是否分析见评论区需求#&br&&br&——答 &a data-hash=&aa15aa526dff84& href=&//www.zhihu.com/people/aa15aa526dff8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刘念& data-hovercard=&p$b$aa15aa526dff84&&@刘念&/a& 《挪威的森林》没有冲突为什么吸引人—— &br&&br&我没有看过《挪威的森林》,所以我也不乱说了,不过你看看这个图能不能解决你的疑问。&br&&br&摘自 &a data-hash=&044eb2b3d3f9af5d1adc5& href=&//www.zhihu.com/people/044eb2b3d3f9af5d1adc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李姬韧& data-hovercard=&p$b$044eb2b3d3f9af5d1adc5&&@李姬韧&/a& 老师答案:&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在国外学游戏设计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 李姬韧的回答&/a&&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438ebf28c9c37fec4f338_b.jpg& data-rawwidth=&286& data-rawheight=&1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6&&&/figure&冲突本身分为很多种类型,在人类的情感上像一块调色盘一样,有冲突是在力量上,也有冲突是在情感上,《挪威的森林》可能在力量上的冲突很弱(只是推测),但有可能情感上的冲突很强——比如Romance,比如Fantasy,这些情感冲突同样是会吸引读者的。&br&&br&——答:富坚义博据说是现在最牛逼的漫画家?——&br&&br&实在没劲细写了,但在我心里富坚是唯一一个真正在讲故事的人。&br&&br&觉得有必要细写可在评论区留言……&br&&br&——答:不要太重视字数吗 是不是不要写很多无谓的抒情 ?啰嗦? 但我发现茨威格写的东西写心里的 抒情的就好多——&br&——同时答:你没发觉,这里讨论的一般都是那种能快速吸引到读者的网络小说么? 所以才有这么多答主提出要抛弃文笔,内涵等等传统小说需要的东西——&br&&br&这里不是在说网络小说,是说小说怎么吸引大量读者,很多经典名著的写法是吸引力比较弱的,但可以反复咀嚼……更准确的说,这个答案针对的是——怎么让你的小说畅销。&br&——&br&再补:写的累死了!哼!&br&——&br&再再补:答案明天整理到专栏。&br&——&br&答:怎么营造戏剧冲突?怎么营造喜剧冲突?&br&&br&戏剧冲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douban.com/group/top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写作辅导】戏剧冲突的十四种来源&/a&&br&喜剧冲突:&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写出优秀的喜剧剧本? - 柏邦妮的回答&/a&
走不走心的鸡汤不谈,一个故事吸引人其实只有两个技术上的要素: 1.冲突足够强 这点其实很难,因为一个够强度的冲突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表面冲突,而是表面的、深层的、政治的、金钱的冲突混杂在一起,而冲突的建立依赖于灵感,灵感大多取决于作者天赋。 2.…
作者: &a data-hash=&d8b4ea6e42c2c38ac78e6& href=&//www.zhihu.com/people/d8b4ea6e42c2c38ac78e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d8b4ea6e42c2c38ac78e6&&@孙渣&/a&&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d4dbca77ecb4e77b2fb04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176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4dbca77ecb4e77b2fb047_r.jpg&&&/figure&&br&&br&什么话也不说。
什么话也不说。
&strong&一篇硬文,溯源东方修真。&/strong&&br&&strong&网络仙侠小说七年流变&br&&/strong&文:青衣牧云.于珞珈山 &br&摘要:仙侠也就是纯东方幻想,在外国奇幻类型小说的刺激下开始蓬勃发展,从传奇、神话、小说、笔记小说、儒释道典籍等文本中吸取养分,在2010年达到高峰,但盛极必衰,再加上无线阅读的发展,仙侠文学自此呈现疲软态势,然道火不熄,取法天地人的仙侠文学,依旧还有无限前景。&br&&ul&&li&&strong&仙侠之名&/strong&&/li&&/ul&&p&  仙侠小说可以理解为“侠”加“仙”,也就是武侠小说加上人物通过历练追求修仙的故事,偏重于传统文化。该词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年轻人对道教典籍的兴趣和关于人类进化、史前文明、更高等生命体的猜测,目前的仙侠小说现今主要分为现代修真、奇幻修真、古典仙侠、洪荒封神四类小说。&/p&&p&  兴起于魏晋的神魔志怪小说和唐代传奇可以说是仙侠小说的渊薮,到了近代,仙侠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还珠楼主的古典仙侠《蜀山剑侠传》,书中剑仙驭剑腾空,瞬息千里,还珠楼主可说是民国时代的“网文大神”了。&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87dfbdbe9a155d_b.jpg& data-rawwidth=&311&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1&&&/figure&&/p&&p&
《蜀山剑侠传》系列曾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从之前的金庸(天龙八部的逍遥派等绝世高人),古龙(一招伤人风格,飞刀如飞剑),梁羽生(古典侠风),卧龙生(珍禽异兽)以及现今的三剑(《仙剑奇侠传》、《轩辕剑》、《古剑奇谭》)都无时不遗留着古典仙侠的影子。就内容来讲,武侠与仙侠区别并不是很明显,剑侠、道法、神仙志怪等于一身的武侠小说与仙侠小说并无二致。&/p&&p&  古典仙侠是为仙侠小说的正统,它的特点是:主要讲人与修仙的故事,很类似武侠小说风格,背景为古代或类似古代社会,着重人之感情、德行、感悟、自身修养,尘世沧桑的描写,都强调一 个“侠”字,并且还突出仙侠中对仙的追求如仙境一般的洞天福地。古典仙侠的思想体现在:道、情。道是对尘世的超脱,情是对尘世的理解,古典仙侠小说背景多依托仙山福地,当然这点武侠也有,因为武侠在受道教、佛教等影响方面与仙侠类似。&/p&&p&  仙侠小说的另一大类便是修真小说,有的是在现代,为现代修真;有的穿越时空,有的是架空的时代,有的是异能或未来世界,则为奇幻修真。&/p&&p&  至于仙侠小说的另一大类别:洪荒封神,由梦入神机著《佛本是道》而开创。所谓洪荒,由介绍洪荒的山海经和封神榜两部作品作为此类书的构架,讲的是从盘古开天,鸿钧得道,巫妖大战,女娲造人等造人前的洪荒大战到封神、西游等主题的以朝代更替映射圣人间的因果较量。所以,洪荒小说的起源和背景应该是封神演义以及西游记等的白话演义小说,一般是指内为洪荒时期的小说或穿越到洪荒时期的小说,主要以洪荒为背景展开故事的发展进程,整个场面以洪荒大事为主,或夸张或修改洪荒传说来完成小说。&/p&&p&
《封神榜》中,三教签押封神榜、阐截二教大战,洪荒封神类的小说充分利用这部著作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润色,以穿越者的身份成就圣人之尊,与阐截二教相互的算计,完成封神大业。《西游记》中,西天取经里暗藏的佛道两家的争斗,使得洪荒封神类小说的内容更加丰富。&/p&&p&
当然,还有一些别的作品以及作家的设想,使得洪荒封神类的小说自出世以来,迅速的成为了仙侠类小说,乃至于网络小说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也为网络小说的繁荣,中华神话的繁荣与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1b35bbd5f02a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9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1b35bbd5f02a_r.jpg&&&/figure&&/p&&ul&&li&&strong&2003年玄幻奇幻下的突围——奇幻修真&/strong&&/li&&/ul&&p&  被当代读者所普遍认同的两部网络小说开山作之一是2001年的《悟空传》(另一本是台湾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是本大逆不道地以“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为主题而改写西游的小说,从类别上而言应属神魔类仙侠小说,但因为那些代表着时代年轻人的憋闷与呐喊,更接近文学意义上的小说。单从类型文学上而言,其对后期洪荒西游类的作品及整个仙侠文学大类别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也应该算作是网络文学中仙侠小说的最初作品。&/p&&p&  现代商业化社会的发展,对于传统文学,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对于传统文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之下,网络文学应声而起,应该说仙侠彻底形成自己的流派就是在这个时期。&/p&&p&  这个时期是西方奇幻迅速传入的时期,这些西幻作品的特性尤其是世界观,在之前已经通过大量的动漫与游戏作品,呈现在大陆作者们的面前——亡灵、兽人、魔法师、大火球,类型小说的阅读本身的亮点就在于精神上的探险,在这个与东方传统文化全然不同的世界中,至少在初期可谓是处处皆精彩了。外国奇幻与中国类型文学的碰撞,使得中国玄幻文学空前发展,玄幻与奇幻小说的大行其道,占据网络文学主流的诸如此类:玄雨的《梦幻空间》、《小兵传奇》(网络小说三大奇书之一,讲述星际战争),手枪的《天魔神谭》,罗森的《风姿物语》,紫天使的《龙魔传说》,网络骑士的《我是大法师》,冷钻的《赫氏门徒》,明寐(成都大学)的《异人傲世录》,蓝晶的《魔法学徒》,等等。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dd34a79bb7f601_b.jpg& data-rawwidth=&799&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d34a79bb7f601_r.jpg&&&/figure&&br&  这让中国本土的作家产生了思考:“为什么,我们就没有有着自己文化特色的小说呢?”当各种研究深入下去,人们才豁然发现,我们不是没有这类小说,而是被压制和埋没了。甚至于,我们的体系,更为丰富。在这样一个大网络中,任何人都可以写,任何人都可以建立起自己的体系。尤其是武侠小说的体系,给了很多人参考借鉴。&/p&&p&
这个时候,一本重要的小说出现了,那就是萧潜(南京)的《飘渺之旅》,这本2002年就先在台湾鲜网连载并出版,占据畅销榜首,2003年再于大陆网络上连载并出版,将“修真”一词、奇幻修真这一类小说这个概念成功地灌注到千万人的意识概念中。&/p&&p&
《飘渺之旅》构建了一个相当完整且庞大的仙侠世界,并且有别于脱胎于历史神话的仙侠世界,这个世界生动而有现代人的气息,引入了宇宙等比较有冲击性和现代性的观念,被称为星球修真流。其化用的道家修真这个开创性的概念是其可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奇是这部小说的重要卖点,从这部小说中,我们知道了元婴、渡劫、法宝、界、仙人等许多事物和观念,有关修真的设定更是遍地开花:修真界社会、灵石、法宝、符咒、佛宗、音攻、黑魔界、散仙、仙人、天劫、灵鬼界、仙器、魔尊、古修神……小说更新之时,更有万人在线等更新挤爆服务器之说,其火热程度今日委实难以想象,修真鼻祖之名,实至名归也。&/p&&p&  在《飘渺之旅》后,续作无数,列举出来以供今日看客窥视其火热程度之一斑:百世经纶的《飘渺神之旅》是人气最高的,还有此类桓宇的《飘渺游》,油蚱蜢 的《飘渺神域》《飘渺天域》, 神情忧郁的《飘渺无极》,木飞机的《飘渺之旅续》, llssll的《飘邈拾遗》, 萧潜的《歧天路》,梦回江湖的《飘渺之旅·众界起源》,飘渺清风的《飘渺之旅》, 作者:七支笔的《飘渺之旅前传之元木篇》, 末一的《飘渺神之冥神之旅》, ptx11的《飘渺之旅之再续前缘》,飘渺清风的《飘渺战天录》, 羽清尘的《飘渺之傅山传奇》,真悟的《飘渺之旅——飘渺之梦》……&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95b3e0a7ead962a8bf64f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4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figure&&/p&&p&  至于引用其世界设定的奇幻修真类小说更是汗牛充栋,仙侠文学的第一个井喷期由此开始。&/p&&p&  “到了下半年,随着《飘渺之旅》的走红,修真类的作品,也开始大行其道。主角的名字,都变回中国式的,少了西方的龙和公主,多了东方的法宝和道法。不过 所谓“修真”类作品,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对于如何“修”这 个“真”,其实都不是太关心注重,这类作品的卖点在于层出不穷的法宝,这才是最吸引读者的地方。&/p&&p&
作品题材的潮流不断变化,也反映了网络写手群的现状,在网络写手们文字水平普遍不高,阅历有限的现状下,作品唯一比较容易吸引眼球的方法,除了走“打擦边球”的路线外,比较容易做到的,就是题材的新颖性。一个新奇的题材和主题,即使作品文笔不好,思想幼稚,还是比较容易读者的吸引眼球,也因此写手们在不断地尝试各种的题材,企图发前人所未发,潮流也因此一年数变。另一方面,庞大的的网络写手群之中,大部分还是属于比较“懒惰”的那种,看到什么题材走红,就会一窝蜂地去写那个题材,你打天下我也称霸大陆,你去异界我也跟着来,你做生意我也搞买卖,你当流氓我也行蛊惑,可以用2003年年终出现的一本小说,概括当年的网络幻想文学潮流:《一个有黑社会关系的流氓大学生在修真天界中纵横无敌的风流传说》。”&/p&&p&  2003年在网络文学历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网络小说的各大类型在这一年都基本成型。仙侠文学则扎根于传统文化,广泛吸取佛儒道经文典籍养分,并开始冲击奇幻的主流地位。&/p&&p&  “在网文最早的时候,男性内容基本上是奇幻。在02到03年的时候,天才的《飘邈之旅》和《诛仙》,宣告了仙侠题材的君临天下。&/p&&p&  “作为奇幻到仙侠过渡时期开始创作的我,2003年的时候写了个两题材合一的《仙魔战记》,虽然十分青涩,但是却让我踏上了网络原创行业的道路。多年来跌跌撞撞,最终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端。”这是盛大旗下起点中文网主编“碧落黄泉”的一段话,当时像《仙魔战记》这般将仙侠设定和奇幻设定中西混合在一起写的不在少数。&/p&&p&  而此时,入驻起点文学网的作者“ &a data-hash=&c1cbe3b38d6e669e0b6afbb84df06dad& href=&//www.zhihu.com/people/c1cbe3b38d6e669e0b6afbb84df06da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流浪的蛤蟆& data-tip=&p$b$c1cbe3b38d6e669e0b6afbb84df06dad& data-hovercard=&p$b$c1cbe3b38d6e669e0b6afbb84df06dad&&@流浪的蛤蟆&/a& ”,写了一本《天鹏纵横》,这是个极有个人特色、不盲目跟风的作者,这本仙侠小说的荣誉如其本人在微博上所说:“起点第一本vip,唯一一本,也是唯一一本有90%以上vip读者订阅的书,让起点vip读者翻了五倍的书,起点第一本订阅冠军书,起点第一本月入破千的书,也是第一本月入破两千的书,还是网络唯一一本撑起一个网站收费阅读的书……最最重要的,这些一点水份木有。”&/p&&p&
这本书在2003年网络文学最初试行VIP制度时取得的巨大成功,足以让它即使湮没于《飘渺之旅》的名气下也能在网络文学史上占据一定地位,更何况其仙侠体系设定、状人描物之功亦是非凡,此书妙处,讲述了一个无敌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妖怪。 &/p&&p&  2003年的《飘渺之旅》引领了仙侠文学整个大类蓬勃发展,其奇幻修真类别是如火如荼,仙侠文学的其余类型也受到刺激,如雨后春笋般开始萌发。&/p&&ul&&li&&strong&2004年大杂烩味道的现代修真和奇幻修真下的幼苗——古典仙侠&/strong&&/li&&/ul&&p&  从这一年起,大陆的网络文学开始走自己的路,而不是像前期那样更多地受到台湾、香港市场的影响,因为作者们越来越发现到本土网络小说发展的巨大潜力——此年中国网民人数已接近一亿。在2001年时,台湾网民数量1100万,居亚太第三,位列日本与韩国之后。而仅仅几年时间,大陆互联网的规模已迅速赶超并还有着巨大的潜力,这也是这几年网络文学发展的强大推动力。&/p&&p&  从一开始,网络小说就是以“意淫”为核心。“意淫”无非就是满足人们的需求,人的需求就是人的七情六欲,而人最普遍的最浅层的生理需求“欲”和心理需求“情”,刺激人“欲”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是“暴力”与“情色”,相比之下,触动人“情”的方法对于男性作者就难多了,因此网络文学很容易就会由于过于商业化地迎合大众而落入媚俗、低俗、下俗的境地。&/p&&p&
这一年开始,网络小说彻底贯彻“yy”之道。&/p&&p&  2004年,在飘渺之旅占据神坛的情况下,以流氓系列一时大火的血红创作出现代修真作品《升龙道》,更是以“升龙一出,谁与争锋!”的气势开创了网络文学时代的第一个人气巅峰,血红(武汉大学计算机戏)本人更是成为当年起点网唯一一位年薪百万的作者。&/p&&p&  血红的《升龙道》开创了都市修真的新局面,超过这本书的作品有很多,可是要论在网文史上的地位,这本就不得不提了。这种中西结合、现代修真的作品,延续了2003年奇幻向仙侠的过渡,上一节中我们用到的那个题目《一个有黑社会关系的流氓大学生在修真天界中纵横无敌的风流传说》用在这里似乎仍然合适。&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03ffea49e5ff7a18d59aff8_b.jpg& data-rawwidth=&598& data-rawheight=&8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003ffea49e5ff7a18d59aff8_r.jpg&&&/figure&&/p&&p&  这一年也同样是转机,另一本网络仙侠文学史上的惊世之作已然初露锋芒,2003年萧鼎(福州)的《诛仙》便在台湾出版成功,日在大陆的起点中文网连载。2004年,诛仙已然开始吸引了大多数网络读者,成为一本热门小说。但毕竟前有《飘渺之旅》,后有《升龙道》,而由于台湾实体出版问题其在网上连载的速度并不是太快,更由于2004年后半年此书才小有规模,热度渐起。一个在继萧潜《飘渺之旅》之后仙侠文学史上的另一大丰碑也逐渐屹立起来。&/p&&p&  此时,树下野狐(北京大学)的《搜神记》也是风靡网络,其作者因为这本书而有“本土奇幻扛旗人”之称,开创了中国新神话主义的东方奇幻风格。许多人也将其视为广义上的仙侠小说,这本小说与《诛仙》相比气魄更大,情节更为跌宕,以中国古老的五行学说为武力设定核心,以《山海经》为地理设定摹本,融合晋朝干宝的《搜神记》的神话志异,可谓底蕴深厚,不输《诛仙》与《飘渺之旅》。&/p&&p&  这个时候,以《仙佛录》为代表,这本书的主角是佛道双修的强盗头子,全文是地道热血的爽文风格,大趋势下的主流修真类型。浅显通俗的奇幻修真仍然占据仙侠文学主流,但与此同时,仙侠文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与奇幻修真同流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古典仙侠的萌芽为始,给主流的仙侠文学吹来清新之气。&/p&&p&  这一类:凝翠崖的《邪樱》,一个前期较俗但后期布局设计精彩的现代修真发展到神话言情的故事,比以往现代修真故事多了许多内涵,其对爱情的描写更是令人耳目一新。&/p&&p&  鬼雨的《道缘儒仙》,如其简介中的一句话 “扬道固我愿,修儒为径是,世间人逍遥,数彼我贤圣”所说,这本书构建了一个宏大完整的修儒体系,在仙侠文学中别开生面,在早期仙侠小说中可占一席之地。&/p&&p&  又是十三的《乱世铜炉》,简介中此句“所谓天地为炉,造化为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令人感慨,作者细腻的文笔、纠结的文风和缓慢的情节,其主角胡不为的狡黠、困苦、窃喜、愤懑无不令人感同身受,至今仍在更新的此书在许多人心中不失为精品之作。&/p&&p&  荆轲守的《风起紫罗峡》,“我辈本是无情人”理念的修道之书,作者荆轲守因此书中的“杀妻证道”而闻名,其书中阐述的许多观点具有思辨性,其仙味十足,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贯彻到文字之中,此为仙侠小说的口碑之作。&/p&&p&  这类小说在2004年皆都开头不久,字数和内容尚不多,也未成气候。&/p&&p&  无论如何,作者们在仙侠领域内的探索愈加频繁,2004年古典仙侠部分作品在逐渐崭露头角,仙侠潮流浩浩汤汤……&/p&&ul&&li&&strong&2005年——《诛仙》之下复古倾向的古典仙侠&/strong&&/li&&/ul&&p&  这一年是古典仙侠的《诛仙》年。&/p&&p&  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累积之后,2005年,《诛仙》正式登顶网络小说排行榜第一名,从百度数据统计来看,《诛仙》的数据远远领先第二名。这本的书的成功不止于此,其在大陆的简体销量大好,以“后金庸时代武侠圣经”打响了国内网络幻想小说出版的一炮!2006年《诛仙》的游戏改编权被萧鼎以100万卖给完美世界,日“诛仙”同名网游问世。这款网游乘“诛仙”之风而大热,《诛仙》也因这款制作宣传精良的网游更加广为人知。这也是至今为止网络小说改编游戏最成功的一个案例,没有之一,其里程碑地位不言而明。&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8eedc3ad5c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8eedc3ad5c_r.jpg&&&/figure&&/p&&p&  从此《诛仙》开始了长达十年而不衰的火热,在许多资深读者眼中《诛仙》是本披着仙侠小说的言情小说。《邪樱》的作者凝翠崖说:“《诛仙》的“画皮”太精致了,以致于让人忘记它是本仙侠小说。这本书,以武侠门派仙侠为皮,描绘了张小凡与碧瑶、陆雪琪之间的生死绝恋,赚得了不知多少人的眼泪……”&/p&&p&  此时,更新迅速、写故事热血爽快以魔法小说《光之子》成名的唐家三少也在网络仙侠文学的大趋势下写作出他的唯一一本仙侠类作品《惟我独仙》,同样也吸引了一大批读者。这一年,上一节所述的《道缘儒仙》、《邪樱》、《乱世铜炉》、《风起紫罗峡》也渐成气候,有的小有名气,也有的大有名气。&/p&&p&
古典仙侠的发展,相比奇幻修真而言,更注重“道”之一字,或以思辨之理,或以难解之情,描绘出仙侠文学特有的仙气。古典仙侠相比之前由奇幻向仙侠过渡的奇幻修真而言,韵味更足,不是一味追求浅显易懂的爽快,这是一种复古的回归,从武侠从古典中寻求到的完全民族化、东方化的意味。&/p&&p&  2005年,《仙剑奇侠传》在电视荧幕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仙剑奇侠传》系列是由中国台湾大宇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发行的电脑游戏,故事以中国古代的仙妖神鬼传说为背景、以武侠和仙侠为题材。自1995年开始发行,并在2004年成功改编电视剧,2005年播映。在篇首定义仙侠的时候,就提到了“三剑”的游戏和电视剧如此蓬勃发展与网络仙侠文学相辅相成,盛名的《诛仙》也算是一本仙剑类的小说。&/p&&p&  这一年,两本有着“仙剑”味道的仙侠小说出现了。&/p&&p&  一本是管平潮(中国科技大学)的《仙路烟尘》,这本写于2004年年底的古典仙侠,如其书名也如其作者写作思路:“总的来说,我想把这部《仙路烟尘》写成(‘网络小说’+‘文人小说’),就像本书简介说的那样平民化些、风趣一些,文学性再适当的强一些……生活气息也稍微浓一些……对于我自己而言,选择‘仙侠’的主题,也就是觉得它更贴近我们传统的古典人文精神吧。”&/p&&p&  作者凝翠崖如此评价道:“在仙侠小说的作者中找一个“国学”造诣最深的人出来,我不知道该说谁,但要找三五个出来,我琢磨着,管平潮应该能占上一号……管平潮的文字很清新,这在网络幻想小说中有多难得?很难评述。不过,少了张醒言,仙侠小说里必定少了一处闲适宜人的风景。如果不苛求经典,管平潮做得已经很出色,在众多的背叛、阴谋、铁血中间,能找到一本适合品茗时微笑着去读的小说,实在不易,殊为不易。”&/p&&p&  也确实如其所言,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主捡到个女主角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