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币nxt现在这个价格可以选择入手一点么,在近期会在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钛坦白】前蚂蚁金服区块链负责人徐义吉:价值尺度——区块链世界的新维度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钛坦白】前蚂蚁金服区块链负责人徐义吉:价值尺度——区块链世界的新维度》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钛坦白】前徐义吉:价值尺度——的新维度》 精选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在钛媒体在线课“钛坦白”第46期,我们邀请了三位钛客,分享中的挑战与革新。本期钛客之一、星云链Nebulas发起人徐义吉,是中国缔造者、前平台负责人、前谷歌搜索反作弊小组成员。发起并创办了中国首个区块链/创新社区“比特创业营”、、Gempay/竞付宝,并主办多场国际峰会。本文节选自徐义吉在钛坦白的分享。如果您还不是钛媒体Pro用户,希望查看钛坦白所有干货,进入钛坦白九个专业群交流,并查看更丰富的专业数据和信息,可点击:http://www.tmtpost.com/pro注册。以下根据徐义吉在钛坦白的分享实录整理:大家好,非常高兴受钛坦白邀请分享我对,以及简单介绍一下星云链。我从事区块链很多年,见证了这个行业的起起伏伏,非常高兴它能够真正从一个圈子发展到一个行业,现在正在从一个行业向一个产业链快速前进。2013年2月我第一次参加业内活动——车库咖啡组织的中国第一次比特币聚会。我于2012年底正式接触,当时是127元人民币,这也是我买的第一个。很多事情基本上我都干过,比如说像挖矿、炒币、搬砖、等等,当时我买了几十块显卡,家里有一间房间专门用来挖矿。到了2013年,我想既然北京有这样的业内聚会,那我们在上海能不能也搞一个?所以我在2013年底发起了“比特创业营”。我们陆陆续续搞了十几场活动,每次活动大约有80至100位同学参加。非常高兴能通过这些活动认识我们比特创业营的7位联合发起人,还有最早的技术探索者。早期我们以极客和社会精英分子为主,如哈耶克奥派***支持者等。小蚁区块链的创办过程2014年5月,我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办了首届峰会,这是的玩家们第一次正式聚在一起。我记得大家见面的时候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对方的中文名是什么,只记得花名或者昵称。这非常有意思,也让我觉得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当时第一次来到中国,并且在比特币国际峰会发声。在这个峰会之后,我们上海创业营的小伙伴们就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一起来的创新呢?所以我又发起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小蚁区块链。当时我扮演类似于CEO的角色,找人、找钱。找人就找到了我们小蚁现在的CTO张铮文,找钱的话,和中国主流都沟通过,大家纷纷表示看不太懂。只有上海PreAngel王利杰的Mark给我们投了20。我跟他说了一下午之后,他说这个事情很酷,有点像黑客帝国。但20万明显是不够的。所以我最后就说,那大家是不是一起凑凑钱?最后我们大概凑了60多万。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小蚁区块链我们凑的这些钱应该是中国社区第一次。我个人认为ICO是项目发展中的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没有人愿意投我们,我们就自己凑钱。但我们从来没想过会得到一个比较丰厚的回报,我们只是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义而已。2016年9月,我拿到的offer。我去蚂蚁金服一个很大的动力是当时蚂蚁金服相关技术负责人对我说:你过来就可以带领蚂蚁金服甚至于阿里巴巴成立一个专门的,我们有几亿的用户,无数的商业场景,算不算是证明区块链的好地方?我当时被打动,去了蚂蚁金服,并成立了部,也是大阿里唯一一个门。今年5月底我正式离开蚂蚁金服,投身于区块链的社群创业当中。后面我会解释我为什么想离开,为什么想投身于社群的这个创业。和的本质不同区块链受到大家广泛关注应该是2015年10月。那时候万向在上海搞了一场,因为万向在整个界比较有影响力,加上《***人》在10月发了一篇封面文章叫“信任的机器”,区块链开始被很多主流群体,特别是金融群体所关注。区块链本身属于一种共享帐本的技术,包括非对称加密、区块数据结构和P2P通讯,它由一系列技术综合而成。当前的应用场景主要聚焦在四大领域:、记录存证、金融证券和。大家提到区块链基本上都会打上这样的标签:可靠、透明、可追踪、不可更改、数字化等等。在蚂蚁金服的时候,我们参与到了工信部白皮书的创建中。1.0,它想表达的就是基本实现。术架构2.0,很好地解释了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区块链平台,提出了智能合约,可以在区块链上面执行脚本和判断。我对于有一个基本的看法。大家知道,区块链主要分为公有链和联盟链这两个方向,当然还有,在这里我们不过多讨论,因为只限于企业内部的话其实用不都无所谓。公有链是开放社区型区块链,联盟链是企业级区块链。公有链所代表的是一种基于非信任、非特权开放的区块链形态。但联盟链代表的是基于信任、特权的有限封闭区块链形态,二者有本质不同。当前区块链世界的痛点当前区块链世界的痛点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区块链之间的互操作性不足。互操作性是一种跨链的协议,链和链之间进行信息和资产的交互。互操作性现在是不足的,各个区块链都是信息孤岛。二是系统和协议的升级进展缓慢。上是7×24小时的,这个系统没有办法下线。当然这个系统是由人来写的,一定会有bug,怎样去修改那些bug?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除了bug外,如何进行系统升级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比特币在今年8月1日可能会有几个分叉,可能会产生新种类的这也是因为它的协议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升级,所以产生了系统代币以及社区的分裂。比特币的升级问题已经争议了好几年,极大降低了比特币创新迭代的速度。我们可以看到以太坊也是一样。以太坊去年做了一个分叉,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社区分裂成了两种币。三是合约及应用无法检索。我们可以所代表的是一维线性世界,因为电子现金的转帐无非就是你转给我,我转给你。以以太坊为代表的第二代提出智能合约的概念,好比打开了一个面,出现了二维世界,所以一下子产生了很多有意思的智能合约和的应用。当区块链世界变得越来越丰富,不仅有资产和资产的交换,里边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和合约,怎样才能找到对用户有用的信息、合约和应用?这也是挑战和痛点。星云链的解决方案开拓区块链世界的新维度20年前雅虎做了一个分类目录,他说你喜欢音乐,就有音乐分类推荐,你喜欢体育就有体育分类推荐。当网站越来越多,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时候,这些分类目录的方式跟不上发展的速度,人们已经无法顺畅查找信息了。此时谷歌提出了Page Rank的概念,其核心是把页面和页面之间的关系通过算法和逻辑整理出来,变成一种页面和页面之间的权重关系,解决了检索难题。我们星云链聚焦在和合约、地址和地址、应用和应用的关系上。我们想构建一个区块链世界的价值尺度。我们现在对外说要做区块链世界的搜索引擎,只是为了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要做的事情、体量及规模。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想建立一个普适的价值尺度,可以跟得上区块链迅猛的发展速度,并在这个价值尺度上延展出各种应用,比如像搜索、广告、App Store等等,建立区块链世界的价值尺度是我们的方向和目标。开启全新的自进化机制刚才已经提到了协议之间的升级、等情况,其实链和链之间发展速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就是哪一条链的开发能够快速迭代,进化可以快速迭代。具有快速迭代能力的链才可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得到比特币因为开发者、社区以及矿工的分裂,这几年没有很大的开发和迭代,反倒是以太坊得到了社区更多支持和开发者的大力推动,它的迭代速度这两年**高于但还不够。为什么说还不够呢?因为以太坊也面临硬分叉困局。它做新功能的时候还要修改以前的错漏,很有可能要去分裂社区、代币以及整个系统。此时我们提出了星云原力的概念。在这个主链上如果有一些新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子链进行更新,如果这个子链上面的应用功能还不错,就可以回归到主链。这是通过我们的核心协议来实现的。我们的原则就是把整个区块链的基础协议也写到区块链上面,从而保证能够快速迭代升级,不会导致硬分叉发生。建立自激励的社区自激励包括2部分:一是POI(Proof of Influence),影响力证明。对于记帐人,我们可以看到PoW是因为谁算力多谁有记帐的权利,PoS是因为随着“股份”多才有记帐的权利,都会有一些问题。PoS会导致富人愈富的,PoW算力会导致资源浪费。而我们的做法是如果你经常使用这个系统,对系统有贡献,那么当你做记帐人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比较高的记帐权利。二是DIP(Developer Incentive Protocol),开发者激励协议。在世界里,开发者每做一个有趣的合约或应用,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这个应用要消耗这个世界的虚拟机里所谓的燃料,所以我们想做开发者激励协议,如果开发者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应用或合约,人们使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我们内置的原生协议反馈给开发者一定的奖励。大家可以类比一下Apple Store。如果开发者做的应用,有很多人用,很多人去消费,他理应得到来自平台本身的回馈和回报。为用户提供无缝的区块链使用体验有很多人会问:你们是自己做一条底层的链呢,还是在别人的链上面做基础开发?我们的路径是这样的:我们做一条底层的链,然后把我们的理念全部在这个链上进行实现,关于价值尺度、自进化等我们可以贡献给其它链共享。我们意识到,最终用户不关心你用的是以太坊还是比特币或者其它什么链,他关心的是无缝的体验。从长远上来说,我们想把这些探索和实践,最终贡献给区块链社区,为用户提供无缝的区块链使用体验。星云链的核心团队我们星云链的核心团队有3位发起人,我是其中一位。另外两位,钟馥百也来自蚂蚁区块链团队,同时也是是中国最早做企业级探索的人,之前做过同心互助,就是用区块链来做网络互助。王冠,我的老朋友,一起做比特创业营,也是我们小蚁的联合创始人。我们小蚁联合创始人一共有3位,我、达鸿飞和王冠。团队开发成员比如前Circle
CTO刘文博,前谷歌搜索的核心开发朱琪。因为是做核心算法和研究,办公也靠近清华,团队里清华硕博士的比例非常高。我们准备在8月份对外发布星云链技术白皮书,届时我们会更深入地介绍我们的底层算法模型以及技术验证。区块链正在发生的变革,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我认为精神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是自下而上的,是来自于社群的。一个典型的区块链项目可能连一个公司都不是,而是一个开放的项目团队。有一个海外的非营利组织和结构,做的所有东西全部开源共享,这样的精神我认为非常符合社群特点,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二是区块链有代币化特点,这是为了实现区块链世界的价值流动。本质意义上来说呢?那就是对于数据的确权,所以在此基础上会有确权的载体,那就是一种代币。三是区块链本身是生命体、经济体。20年前我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大家对互联网的看法非常像现在大家。当时大家怎么看互联网呢?大家当互联网是一块宣传栏,所以才会有企业站、企业这样的概念,把企业做一个形象宣传放在网站上面就完了。现在过了20年,谁还盯着企业站?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当互联网发展到几十亿用户的时候,它变成了经济体。互联网本身生长出来的应用,比如说微信、微博、Facebook、Airbnb、Uber远超实体经济甚至一个行业的规模,所以互联网发生了内生的价值突变。未来的不会成为经济体呢?2013年初,有报告说全球200万,而今年年初,又有报道说大概2000万。最近我对行业的判断来看,用户已经5000万了。3年增长了十几倍。按照这个速度,未来2年内至少达到2个亿,5年内达到10个亿,达到这样的规模后,就会和现在的互联网一样,变成拥有丰富内生生态的经济体。当前的或者的规模在,2到3年内即将跨过10000亿,发展是相当迅猛的。当区块链跨过10亿用户的门槛和10000亿美金门槛的时候,我们就要重新去思考区块链本身到底是什么?它代表的是怎样的未来?我认为区块链本质上和互联网非常像,区块链本身是生命体、经济体。真正有价值的应用可能现在还没有出现,但当这个经济体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巨变。真正具备颠覆性、创新性、每一个人都可以使用的应用和工具一定会出现。钛坦白群友互动:1、如果想用区块链技术做些医疗健康的应用,您有什么建议吗?徐义吉:可以先找现有的平台诸如以太坊做一些尝试,我理解中的区块链结合医疗健康离整体的实际落地应用还有一些距离。2、我目前在做工厂MES,制造执行系统,核心功能是数据采集和产品追溯,您觉得在这个场景里,区块链技术有用武之地吗?如果有,如何实现呢?徐义吉:这个问题很大,区块链本质上是帮助数据确权、处理及交易,在商业模式上要深入思考,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不建议做一些看上去很美的事情。3、我对“代币化特点”不太理解,现在的交易市场是否就是这个特点的体现呢?徐义吉:代币化是对于数据确权的定价,未来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场景出来,币的交易只是最基础的体现。4、请问现在已经有了哪些跨链的应用?星云链的产品主要会体现在C端还是B端?徐义吉:星云链肯定是服务C端的。当前跨链应用很多还是概念,主要聚焦在资产跨链这块。我认为还可以有更多的场景和想象空间。(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根据星云链Nebulas发起人、前蚂蚁金服区块链平台负责人徐义吉在钛坦白上的分享整理)……………………………………………………钛坦白第47期:语音交互——更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详情:http://www.tmtpost.com/2696925.html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钛坦白】前蚂蚁金服区块链负责人徐义吉:价值尺度——区块链世界的新维度》 精选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在钛媒体在线课“钛坦白”第46期,我们邀请了三位钛客,分享区块链技术落地中的挑战与革新。本期钛客之一、星云链Nebulas发起人徐义吉,是中国区块链社区缔造者、前蚂蚁金服区块链平台负责人、前谷歌搜索反作弊小组成员。发起并创办了中国首个区块链/比特币创新社区“比特创业营”、小蚁区块链、Gempay/竞付宝,并主办多场国际区块链技术峰会。本文节选自徐义吉在钛坦白的分享。如果您还不是钛媒体Pro用户,希望查看钛坦白所有干货,进入钛坦白九个专业群交流,并查看更丰富的专业数据和信息,可点击:http://www.tmtpost.com/pro注册。以下根据徐义吉在钛坦白的分享实录整理:大家好,非常高兴受钛坦白邀请分享我对区块链的理解,以及简单介绍一下星云链。我从事区块链业很多年,见证了这个行业的起起伏伏,非常高兴它能够真正从一个圈子发展到一个行业,现在正在从一个行业向一个产业链快速前进。2013年2月我第一次参加业内活动——车库咖啡组织的中国第一次比特币聚会。我于2012年底正式接触到比特币,当时一个比特币的价格是127元人民币,这也是我买的第一个比特币的价格。很多事情基本上我都干过,比如说像挖矿、炒币、搬砖、套利等等,当时我买了几十块显卡,家里有一间房间专门用来挖矿。到了2013年,我想既然北京有这样的业内聚会,那我们在上海能不能也搞一个?所以我在2013年底发起了“比特创业营”。我们陆陆续续搞了十几场活动,每次活动大约有80至100位同学参加。非常高兴能通过这些活动认识我们比特创业营的7位联合发起人,还有最早的者。早期我们以极客和社会精英分子为主,如哈耶克奥派***支持者等。小蚁区块链的创办过程2014年5月,我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办了首届比特币国际峰会,这是比特币社区的玩家们第一次正式聚在一起。我记得大家见面的时候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对方的中文名是什么,只记得花名或者昵称。这非常有意思,也让我觉得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当时以太坊第一次来到中国,并且在比特币国际峰会发声。在这个峰会之后,我们上海创业营的小伙伴们就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一起来做区块链的创新呢?所以我又发起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区块链项目小蚁区块链。当时我扮演类似于CEO的角色,找人、找钱。找人就找到了我们小蚁现在的CTO张铮文,找钱的话,和中国主流天使都沟通过,大家纷纷表示看不太懂。只有上海PreAngel王利杰的合伙人Mark给我们投了20万人民币。我跟他说了一下午之后,他说这个事情很酷,有点像黑客帝国。但20万明显是不够的。所以我最后就说,那大家是不是一起凑凑钱?最后我们大概凑了60多万。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小蚁区块链我们凑的这些钱应该是中国社区第一次ICO。我个人认为ICO是项目发展中的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没有人愿意投我们,我们就自己凑钱。但我们从来没想过会得到一个比较丰厚的回报,我们只是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义而已。2016年9月,我拿到蚂蚁金服的offer。我去蚂蚁金服一个很大的动力是当时蚂蚁金服相关技术负责人对我说:你过来就可以带领蚂蚁金服甚至于阿里巴巴成立一个专门的区块链团队,我们有几亿的用户,无数的商业场景,算不算是证明区块链的好地方?我当时被打动,去了蚂蚁金服,并成立了区块链平台部,也是大阿里唯一一个区块链技术部门。今年5月底我正式离开蚂蚁金服,投身于区块链的社群创业当中。后面我会解释我为什么想离开,为什么想投身于社群的这个创业。公有链和联盟链的本质不同区块链受到大家广泛关注应该是2015年10月。那时候万向在上海搞了一场区块链国际峰会,因为万向在整个金融界比较有影响力,加上《***人》在10月发了一篇封面文章叫“信任的机器”,区块链开始被很多主流群体,特别是金融群体所关注。区块链本身属于一种共享帐本的技术,包括非对称加密、区块数据结构和P2P通讯,它由一系列技术综合而成。当前的应用场景主要聚焦在四大领域:数字货币、记录存证、金融证券和智能合约。大家提到区块链基本上都会打上这样的标签:可靠、透明、可追踪、不可更改、数字化等等。在蚂蚁金服的时候,我们参与到了工信部区块链技术标准白皮书的创建中。区块链技术架构1.0,它想表达的就是比特币的基本实现。区块链技术架构2.0,很好地解释了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区块链平台,提出了智能合约,可以在区块链上面执行脚本和判断。我对于区块链分类有一个基本的看法。大家知道,区块链主要分为公有链和联盟链这两个方向,当然还有私有链,在这里我们不过多讨论,因为只限于企业内部的话其实用不用区块链都无所谓。公有链是开放社区型区块链,联盟链是企业级区块链。公有链所代表的是一种基于非信任、非特权开放的区块链形态。但联盟链代表的是基于信任、特权的有限封闭区块链形态,二者有本质不同。当前区块链世界的痛点当前区块链世界的痛点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区块链之间的互操作性不足。互操作性是一种跨链的协议,链和链之间进行信息和资产的交互。互操作性现在是不足的,各个区块链都是信息孤岛。二是系统和协议的升级进展缓慢。区块链本质上是7×24小时的,这个系统没有办法下线。当然这个系统是由人来写的,一定会有bug,怎样去修改那些bug?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除了bug外,如何进行系统升级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比特币在今年8月1日可能会有几个分叉,可能会产生新种类的比特币。这也是因为它的协议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升级,所以产生了系统代币以及社区的分裂。比特币的升级问题已经争议了好几年,极大降低了比特币创新迭代的速度。我们可以看到以太坊也是一样。以太坊去年做了一个分叉,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社区分裂成了两种币。三是合约及应用无法检索。我们可以说比特币所代表的是一维线性世界,因为电子现金的转帐无非就是你转给我,我转给你。以以太坊为代表的第二代区块链系统提出智能合约的概念,好比打开了一个面,出现了二维世界,所以一下子产生了很多有意思的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的应用。当区块链世界变得越来越丰富,不仅有资产和资产的交换,里边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和合约,怎样才能找到对用户有用的信息、合约和应用?这也是挑战和痛点。星云链的解决方案开拓区块链世界的新维度20年前雅虎做了一个分类目录,他说你喜欢音乐,就有音乐分类推荐,你喜欢体育就有体育分类推荐。当网站越来越多,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时候,这些分类目录的方式跟不上发展的速度,人们已经无法顺畅查找信息了。此时谷歌提出了Page Rank的概念,其核心是把页面和页面之间的关系通过算法和逻辑整理出来,变成一种页面和页面之间的权重关系,解决了检索难题。我们星云链聚焦在区块链合约和合约、地址和地址、应用和应用的关系上。我们想构建一个区块链世界的价值尺度。我们现在对外说要做区块链世界的搜索引擎,只是为了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要做的事情、体量及规模。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想建立一个普适的价值尺度,可以跟得上区块链迅猛的发展速度,并在这个价值尺度上延展出各种应用,比如像搜索、广告、App Store等等,建立区块链世界的价值尺度是我们的方向和目标。开启全新的自进化机制刚才已经提到了协议之间的升级、比特币硬分叉等情况,其实链和链之间发展速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就是哪一条链的开发能够快速迭代,进化可以快速迭代。具有快速迭代能力的链才可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得到比特币因为开发者、社区以及矿工的分裂,这几年没有很大的开发和迭代,反倒是以太坊得到了社区更多支持和开发者的大力推动,它的迭代速度这两年**高于比特币,但还不够。为什么说还不够呢?因为以太坊也面临硬分叉困局。它做新功能的时候还要修改以前的错漏,很有可能要去分裂社区、代币以及整个系统。此时我们提出了星云原力的概念。在这个主链上如果有一些新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子链进行更新,如果这个子链上面的应用功能还不错,就可以回归到主链。这是通过我们的核心协议来实现的。我们的原则就是把整个区块链的基础协议也写到区块链上面,从而保证能够快速迭代升级,不会导致硬分叉发生。建立自激励的社区自激励包括2部分:一是POI(Proof of Influence),影响力证明。对于记帐人,我们可以看到PoW是因为谁算力多谁有记帐的权利,PoS是因为随着“股份”多才有记帐的权利,都会有一些问题。PoS会导致富人愈富的马太效应,PoW算力会导致资源浪费。而我们的做法是如果你经常使用这个系统,对系统有贡献,那么当你做记帐人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比较高的记帐权利。二是DIP(Developer Incentive Protocol),开发者激励协议。在的世界里,开发者每做一个有趣的合约或应用,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这个应用要消耗这个世界的虚拟机里所谓的燃料,所以我们想做开发者激励协议,如果开发者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应用或合约,人们使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我们内置的原生协议反馈给开发者一定的奖励。大家可以类比一下Apple Store。如果开发者做的应用,有很多人用,很多人去消费,他理应得到来自平台本身的回馈和回报。为用户提供无缝的区块链使用体验有很多人会问:你们是自己做一条底层的链呢,还是在别人的链上面做基础开发?我们的路径是这样的:我们做一条底层的链,然后把我们的理念全部在这个链上进行实现,关于价值尺度、自进化等我们可以贡献给其它链共享。我们意识到,最终用户不关心你用的是以太坊还是比特币或者其它什么链,他关心的是无缝的体验。从长远上来说,我们想把这些探索和实践,最终贡献给区块链社区,为用户提供无缝的区块链使用体验。星云链的核心团队我们星云链的核心团队有3位发起人,我是其中一位。另外两位,钟馥百也来自蚂蚁区块链团队,同时也是是中国最早做企业级区块链应用探索的人,之前做过同心互助,就是用区块链来做网络互助。王冠,我的老朋友,一起做比特创业营,也是我们小蚁的联合创始人。我们小蚁联合创始人一共有3位,我、达鸿飞和王冠。团队开发成员比如前Circle
CTO刘文博,前谷歌搜索的核心开发朱琪。因为是做核心算法和研究,办公也靠近清华,团队里清华硕博士的比例非常高。我们准备在8月份对外发布星云链技术白皮书,届时我们会更深入地介绍我们的底层算法模型以及技术验证。区块链正在发生的变革,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我认为区块链的本质精神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是区块链是自下而上的,是来自于社群的。一个典型的区块链项目可能连一个公司都不是,而是一个开放的项目团队。有一个海外的非营利组织和结构,做的所有东西全部开源共享,这样的精神我认为非常符合社群特点,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二是区块链有代币化特点,这是为了实现区块链世界的价值流动。本质意义上来说区块链是什么呢?那就是对于数据的确权,所以在此基础上会有确权的载体,那就是一种代币。三是区块链本身是生命体、经济体。20年前我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大家对互联网的看法非常像现在大家对区块链的看法。当时大家怎么看互联网呢?大家当互联网是一块宣传栏,所以才会有企业站、企业门户这样的概念,把企业做一个形象宣传放在网站上面就完了。现在过了20年,谁还盯着企业站?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当互联网发展到几十亿用户的时候,它变成了经济体。互联网本身生长出来的应用,比如说微信、微博、Facebook、Airbnb、Uber远超实体经济甚至一个行业的规模,所以互联网发生了内生的价值突变。未来的区块链会不会成为经济体呢?2013年初,有报告说全球户200万,而今年年初,又有报道说大概2000万。最近我对行业的判断来看,数字资产区块链用户已经5000万了。3年增长了十几倍。按照这个速度,未来2年内至少达到2个亿,5年内达到10个亿,达到这样的规模后,就会和现在的互联网一样,变成拥有丰富内生生态的经济体。当前的全球区块链或者数字货币资产的规模在1000亿美元,2到3年内即将跨过10000亿,发展是相当迅猛的。当区块链跨过10亿用户的门槛和10000亿美金门槛的时候,我们就要重新去思考区块链本身到底是什么?它代表的是怎样的未来?我认为区块链本质上和互联网非常像,区块链本身是生命体、经济体。真正有价值的应用可能现在还没有出现,但当这个经济体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巨变。真正具备颠覆性、创新性、每一个人都可以使用的应用和工具一定会出现。钛坦白群友互动:1、如果想用区块链技术做些医疗健康的应用,您有什么建议吗?徐义吉:可以先找现有的平台诸如以太坊做一些尝试,我理解中的区块链结合医疗健康离整体的实际落地应用还有一些距离。2、我目前在做工厂MES,制造执行系统,核心功能是数据采集和产品追溯,您觉得在这个场景里,区块链技术有用武之地吗?如果有,如何实现呢?徐义吉:这个问题很大,区块链本质上是帮助数据确权、处理及交易,在商业模式上要深入思考,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不建议做一些看上去很美的事情。3、我对“代币化特点”不太理解,现在的区块链币交易市场是否就是这个特点的体现呢?徐义吉:代币化是对于数据确权的定价,未来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场景出来,币的交易只是最基础的体现。4、请问现在已经有了哪些跨链的应用?星云链的产品主要会体现在C端还是B端?徐义吉:星云链肯定是服务C端的。当前跨链应用很多还是概念,主要聚焦在资产跨链这块。我认为还可以有更多的场景和想象空间。(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根据星云链Nebulas发起人、前蚂蚁金服区块链平台负责人徐义吉在钛坦白上的分享整理)……………………………………………………钛坦白第47期:语音交互——更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详情:http://www.tmtpost.com/2696925.html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钛坦白】前蚂蚁金服区块链负责人徐义吉:价值尺度——区块链世界的新维度》 精选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在钛媒体Pro专业用户和付费用户专享的“钛坦白”在线课堂第38期,我们再次请来三位钛客,分享区块链技术落地中的挑战与革新。本期钛客之一、Onchain CEO达鸿飞,也是的创始人,比特币运动早期参与者,数字货币社区的活跃分子。本文节选自达鸿飞在钛坦白的分享。如果您还不是钛媒体Pro用户,希望查看钛坦白所有干货,进入钛坦白九个专业群交流,并查看更丰富的专业数据和信息,可点击:http://www.tmtpost.com/pro注册。以下根据达鸿飞在钛坦白的分享实录整理: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能够跟大家来做这个交流。我是达鸿飞,我实际上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分布科技公司的CEO,另外是一个叫做小蚁的公有区块链项目的创始人。什么是Onchain呢?就是当一笔交易在链上发生的时候,我们说这笔交易是on chain的,中文可以理解为“链上”。当区块链这两年很火了之后,我们就发现了原来的传统业务,都可以用区块链的方式来更高、更可信地实现。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一个move onchain这样的一个新的运动或者是一种新的趋势。我们公司的标语——“数据可信,价值自由”,实际上是分两步实现的,我们利用区块链技术和其他的一些最新的金融、监管、法律科技技术,让互联网上在计算机里面存储的数据变得更可信。然后有了可信的数据作为介质之后,很多原来不能流转、难以得到互信的价值就能够自由的流转,创造更多的价值。Onchain是什么?我分三个点来说:第一,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世界级的的企业。那这里边有几个关键的词,一个是世界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横向比较了我们和其他的一些项目,比如像IBM的fabric,比如像以太坊这样的项目之后,我们认为我们的技术能力是跟他们在同一个水平,甚至在某一个领域是有超越的。第二,我们是做底层最核心技术的企业,而不是去做中间层或者是上层应用的企业。我们的团队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所谓的技术极客,是来自于原来我们开发小蚁的两位创始人,一个是我,一个是张铮文。三个联合创始人,李俊来自于,有十多年的金融IT的经验,也是复旦、曼彻斯特这几个大学的计算机学士、通讯专业硕士以及MBA。李彦博是从美国高通离职回来的,在高通的时候负责做底层协议的开发,同时他还是一个应用密码学的专家,在美国的时候,就在斯坦福的一个很著名的密码学学者下面做应用密码学的学习。杨文涛,在北大的时候是他们学院的院学生会**,北大毕业后在美国又读了金融的硕士,后来在摩根斯坦利工作,去年我们在纽约见面深聊了之后他毅然放弃了摩根斯坦利的工作,回来成为了我们的联合创始人。除了这几个联合创始人之外,我们也有从各个地方过来的,比如有从IBM过来做fabric的开发者,有从Oracle过来原来做数据库相关的开发者,也有一些从招商银行、或者是道富银行这些金融相关机构过来的同业者。第三,我们的战略很清晰,有两个标签,一个是“自主代码”,也就是我们所有的底层技术、底层架构,都是自主来完成的,而不是参考或者复制其他区块链的代码,同时正因为我们做了自主这件事情,我们就很有底气地走这样一个“开源”的路线。第二个标签是“开源”。为何说不开源就是耍流氓?为什么开源呢?实际上这个道理很简单,《***人》杂志把区块链比作是信任的机器,如果说给你的这台机器是一个黑盒子,你不知道它为什么能够创造、传递信任的,你要做的就相当于要把信任付给制造这个黑盒子制造的厂商,所以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区块链,它本质的内在的核心的要求就是它是公开的、透明的。打个比方的话,你是愿意相信一个透明的厨房,可以看里面的人是怎么准备你的食物呢?还是完全不透明、那个门是封锁着的,闲人免进的厨房呢?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第一种。另外我还想说的是,开源和交付源代码,这是两件不同的事情。比如说有一些,他会在开发一些项目之后,把源代码交付给他的合作伙伴或者说客户,但是这跟真正的开源是完全两回事。开源相当于你把整个食物制作过程让社区,让外部的第三方都可以参与进来,可以参与审计,参与评测。而交付源代码,更像我给你一个食物的标签,告诉你我这个食物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但是你并没有参与食物的制作过程中去,这两者之间的安全性、可靠性、参与度有显著的差异。所以我们认为,完整的开源是最佳的方式。此外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是未来金融以及其他一些可信互联网一个基础设施级别的底层技术,中国需要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团队,制造出有完整的路线控制能力的一个基础性区块链。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个叫做DNA的分布式网络架构。它本身不是一个实际运行的区块链,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区块链的模板。使用这个模板之后,你就可以很容易的去搭建起联盟链、私有链,可以高度进行定制化。上面这张图就是DNA的架构图,技术细节我就不讲了,可以看看它的一些特点。下面的蓝色的部分叫核心层,是一些的模块,中间绿色的部分是一个服务层,提供一些像身份认证、隐私保护、权限管理这些服务,很有特点的是在最右边有一个竖着橙色的部分,这是跨链交互的层。我们在跨链交互这块已经申请了一个专利,这个专利很有意思,它不仅仅能够实现跨链的资产交换,还能够实现跨链的智能合约,也就是说一个智能合约可以在多个链上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执行。小蚁对于我听了钛坦白前面的一些钛客的分享,每个人对区块链都有不同的定义,在小蚁这边我们的CTO对区块链有一个非常技术的定义——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状态机。什么是状态机呢?实际上它就是记录状态的一个机器。在上面这个图里面我们看到有ABC三个状态,三个圆圈实际上就是从A状态切换到B状态再切换到C状态,为什么会切换呢?因为他们中间发生了一笔交易,TX1就是交易1或者叫事务1,事件的发生会切换到一个新的状态里面去。状态机是实际存在的。我们可以看见左边这张图,我们可以把它叫中心化的状态机,有一个中心来控制一个帐本,这个帐本如果是纸质的话我们就把它叫帐本,在用计算机系统记录的我们把它叫做状态机。每一次进行状态切换的时候,就要修改这个帐本,右边这个图就是一个分布式的状态机,通过一些分布式一致性的算法,我们可以保证在没有一个中心的情况下,大家点对点的来对状态进行切换,并且能够统一的一致性地切换到一个新的状态里面去,这些切换的依据就是发生了一些大家都认可的交易。有哪些比较著名的状态机呢?实际上我们认为有三个阶段是比较重要的。第一个是比特币,它是一个电子现金的系统;第二个是以太坊,它在比特币的基础上,做出了一个可以运行任意的智能合约、逻辑的平台;我们认为小蚁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在任意智能合约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我们是一个智能资产的平台。至于和以太坊的区别在哪里,我在后面会提到。区块链的演进电子现金我从比特币讲起。2008年的时候一个自称叫的人,他写了一篇论文,在2008年就公布了论文,2009年1月份公布了比特币的程序,在创始块里面他还记录了一句话,这句话是摘抄于当时的一份《泰晤士报》上的一个新闻,这个标题是跟当时相关的,所以他一方面表示证明了他的创始块是在当时那个时间之后才建立的,一方面也宣告了自己对于传统金融体系的不信任和对他愿意进行一些改造的想法。比特币有一些特点,它是去中心化发行的,它利用工作证明的机制,利用总量有限的这种限制,来实现去中心化的发行。然后它是通过点对点的支付来实现在没有中介的情况下,防止一个钱被花两次,因为信息是可以被多次复制的,但是在里面,你可以复制那个信息,但是你不能复制这个价值。它在技术实现上有一个模型,用了这个模型之后,就可以对所有的交易进行并行的验证,它跟我们传统理解的帐户模型是不同的模型,它在里面并不是记录每个人帐户下面有多少钱,而是把每一次你收到前那笔交易都单独地做记录。由于你的每一个交易都是一个单独记录,当你花费这些交易,花费收到的钱的时候,彼此之间可以来进行并行验证的,它就能够实现到一个非常好的并发性能。在,就催生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数字货币或者说,比特币,然后、狗狗币,也有一些比较有创新意义的,比如说像域名币,它是用系统——区块链来记录域名登记转让的事情。比如像比特股它用来实现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就是价值稳定的虚拟资产这样一种区块链。再然后就出现了像以太坊这样新型智能合约的区块链平台。我想关注区块链的人,可能多多少少都听说过Vitalik,这是Vitalik在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数字、或者各种各样的链之后,就催生了一个想法。他说他其实可以做一个底层的通用的平台,这个平台提供区块链的一些底层设施。至于上面的这个业务逻辑,比如你是要做银行的汇兑要做一个博彩,这属于业务逻辑,我可以把它抽象出来,然后你们上层的开发者去独立的进行开发,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就发布了白皮书。在2014年的7月份也进行了众筹,当时是获得了大约3万的比特币,按照当时的市值来计算的话,大约1400万美金的开发经费。智能合约讲到这里,我们就要讲一讲什么是智能合约了,按照智能合约这个词的提出者Nick Szabo密码学家来说,他的定义是,智能合约能指能够自动执行合约条款的计算机程序,也就是说它不是一般的计算机程序,它要能执行合约上的这些条款。在合约上面这个制定,传统的合约,通常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协商,我们要把条件谈好,第二个是记录,我们要把它记在纸上签个字,第三步是执行,根据事件的发生,我们要对这个事情进行执行,实际上在计算机程序来自动执行条约的时候,这三个步骤也是非常类似的。首先我们也还是要通过一些协商来对一个条约的条件进行约定,约定之后,这个记录的步骤我们就把这个合约记录在区块链上,因为区块链可以理解为一个不可篡改的数据库,它就跟你打印出来签名的效果非常类似了。在执行的时候就不是由我们人为的来控制执行,而是由区块链上的执行环境来对这个智能合约里边一些用代码写出来的条件控制、逻辑控制的语句进行判定,并且生成一个结果,对这个结果进行完整的执行,比如可能是A向B要支付的某一个金额的金钱。智能合约这个词的创造实际上已经很早了。1994年,当时Nick Szabo还举了一个例子,认为自动贩卖机就是一种智能合约的一个例子,因为在贩卖机上是有一个合约的,这个合约告诉你,你现在投入硬币,投就可以买一瓶可乐。但是这个自动贩卖机往往工作得并不良好,有时候你塞了钱它也不出可乐,这都是有可能的,为什么呢?是因为它不是一个良好的执行环境,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各样外部条件的影响。但是之后,区块链就为智能合约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执行环境,因为大家的数据都是完全一致并且可信的,执行的这个标准也是通过一个统一的执行环境来生成的,最后大家会对执行的结果进行共识。智能资产以太坊有三个特点:一,它是分层很抽象的设计,在区块链的底层就干底层的事情,比如共识协议,网络协议,把所有的这些应用都放在应用层来完成;二,它是图灵完备的一套系统,实际上在比特币里面也有一套类似于智能合约的东西叫脚本系统,但是脚本系统是受到阉割的,很多循环类的这些逻辑控制、流程控制它都是没有的。但是在智能合约里面它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循环的这些功能,所以它可以理论上表达任意的逻辑;三,它提供了一种持久化的存储,你可以任意的存储一些信息,可以用来做数据的一些存证也可以用来做数字资产的分配,而且不仅仅是内置的数字资产。刚才的论述看起来以太坊似乎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一套东西,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它非常的抽象,可以实现任意的逻辑,所以它非常像我们图下面左边的这个蝙蝠侠的战车。如果你们点开来仔细看的话,会发现这个战车是用乐高积木搭的,所以以太坊非常像一个乐高积木,它可以搭载任意的东西,并且都可以拼造出来。但是它在工程级的使用上,其实是有很多的限制。那么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是一个工程上可用的像右边这样的一个又酷,同时又有很好性能的真正蝙蝠侠的战车。我们小蚁就是要做真正的可用的工程上像蝙蝠侠战车的一个项目,小蚁会着重两件事情,一个叫做数字资产,一个叫做智能合约,当数字资产跟智能合约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们小蚁的这个目标是叫做智能资产。到底有哪些东西是数字资产呢?分三类,一种是原生的数字资产,就是、,这些内置的随系统诞生而诞生的货币;第二类是通过一些合同关系来产生的,比如一些股权,发票,叫做凭证的资产;第三个是基于身份的,就是两个人之间比如说关系、存款的关系。我们可以把这些资产数字化放到链上去,随系统产生自然不用说,如果基于凭证的,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凭证用的方式,把它move onchain。如果基于身份的存储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数字身份的这个方式,来把它放到链上面去。小蚁的技术特点我为什么说小蚁是一个工程级的项目,小蚁现在有一套全新的智能合约体系,目前所有的智能合约只有以太坊一个可供的选择。在小蚁这边,我们做了一个全新的技术路线,在这个技术路线上面有两大模块组成,一个是开发工具,一个是虚拟机或者叫执行环境。在开发工具这块,我们跟以太坊有一个巨大的不同,如果你使用以太坊的智能合约体系的话,你需要学习一些新的语言,比如Solidity这一类新的语言,以太坊自己开发设计的一些语言,而且这些语言是跟他的以太坊本身高度耦合的。我们不一样,我们用了一些我们自己开发了编译器,比如说你原来是java的开发者,你是c#的开发者你都可以直接用你原来的语言,比如java、c#来写智能合约,通过我们开发的定制的编译器可以把它编译成智能合约,在链上可以执行的智能合约,也省去了一个学习的过程。像Solidity的开发者和以太坊的开发者全球可能就几千个,但是会java会c#的开发者在全球可能是百万级的,这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生态。这点跟以太坊也是有巨大的不同的,以太坊会把所有数据访问的这些服务,以及一些资源控制,比如计算燃料这些属性全部放到它的EDM里面。实际上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糟糕的设计,所以我们把这两件事情完全解耦了,执行引擎就是独立的执行引擎,可以说跟区块链都没有关系,就是一个独立的虚拟机,然后把这些和具体的链相关的这些东西,我们都把他封装成一个互操作的服务,这样实现了一个更好的灰度的一个设计,而且性能会显得更好。这张图就是用小蚁的智能合约体系来开发智能合约的图,你看这是一个往区块链里面写“hello world”的一段简短的代码。未来我们会支持多种语言,目前正在支持的两个语言,一个是.net,一个是java。.net整个的框架基本上已经开发完成了,java的开发在.net完成之后,可以立刻开始进行。其他像C++、C#、python、JavaScript这些我们都有计划进行完整的支持,所以你可以看得到,整个智能合约体系,是能够无缝的对接现有的开发者社区的。我很爱打一个比方,就是说,以太坊的智能合约体系非常像一个专有的协议,所以它会很像苹果Lightning的那个接口,很多人使用,但是往往是专有的一套体系,我们的这个智能合约的体系,很像USB Type-C这样新型的接口,这个接口现在用的人还不多,但是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在越来越多尤其是新的设备上都会来支持USB Type-C这样的接口,所以我们认为我们会有一个非常完整、强大的生态社区。如果说开发者想要在小蚁上做开发的话,可以调用各种各样的API,有JSON- RPC可以支持http或https,如果是写在网页上的html5也可以用Websocket接口,另外的话已经支持了各种语言的SDK,有Typescript其实就是一种类型比较严格的JavaScript。未来学家威廉·吉布森有句名言“the future is already here,its just not evenly distritubed”,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很多人简单的翻译成“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真正的原文意思应该是“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分布尚未均匀”,我们公司叫分布科技正是受这句话的影响。我们希望分布科技能够做到让未来的科技分布的更均匀,更快。(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根据Onchain CEO达鸿飞在钛坦白上的分享整理)……………………………………………………钛坦白第38期,今晚7点分享、交流继续~报名听课、交流:钛坦白目前有医疗健康、、文娱社交、VR/AR、区块链、支付创新、体育、、SaaS等九个专业群。1、钛媒体Pro专业版用户,可以点击链接http://www.tmtpost.com/pro,登录账号,进入“在线课堂”,在线免费、任意选择自己要进入的群,按提示操作;2、非钛媒体Pro专业版用户,可以添加微信号taitanbai0,在通过好友后,发99元给小钛,你将有权利从九个群中任选一个群进入,长期听课、交流。请告诉小钛你要进入哪一个群,然后等待小钛拉你入群~推荐钛客、赞助、合作:请与钛坦白负责人佳音联系,邮箱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钛坦白】前蚂蚁金服区块链负责人徐义吉:价值尺度——区块链世界的新维度》 精选四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本文节选自傲游浏览器创始人兼CEO、共生经济发起人陈明杰在钛坦白第53期在线课的分享。点击链接,注册成为钛媒体Pro专业版用户,可以免费参与钛坦白在线课,与钛客直接交流,并查看丰富的专业数据和信息:http://www.tmtpost.com/pro先谈谈最近大家都很关注的ICO被国家叫停这个话题,从今年上半年以来,ICO一直非常火热,数字货的人都疯狂的参与各种ICO,但也有大量不靠谱的项目也在做ICO,这些项目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因此我认为ICO的叫停是一件好事,可以让稍微冷静一下,继而进入更好的成熟期。区块链的本质和价值区块链的本质并不是一项技术,而是技术的集合,它包括密码学技术、分布式技术,还有与金融相关的设计,这些技术整合在一起,才是区块链带来的技术变革。如今很多项目都愿意与区块链挂钩,区块链就像一块,一个普通的项目只要与区块链技术挂钩,就可以受到市场的追捧,这是很不理性的。对于的认定大概分为几点:第一,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取代了很多需要中心化的组织结构给予信任的场景,我们之前将钱存在银行里,银行替我们承担了很多风险。而有了区块链以后,这种分布式的设计就不需要银行了,基于整个,即使大家互相不认识,人与人之间形成的P2P网络也能保障各种转帐的可信度。第二,去中心化的驱动也带来了很多特性,比如不可篡改性。每当产生一个交易,系统里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进行修改,这在一些应用场景下具有很大的价值。第三,区块链形成了一种价值传递网络。在区块链之前,互联网只是一个信息传递的网络,比如看一篇网络小说,我们可以把这篇小说拷贝给另外一个朋友,他也得到了同样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没有丢失还被传递出去了,但这种特性给价值传递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比如我有十块钱,在正常情况下,我把这十块钱给我的朋友,我的口袋里就应该不再有钱,但由于互联网传递的都是信息,就没有办法实现这种价值的传递。而有了区块链技术以后,互联网真正实现了去中心化的价值传递,人们不再需要中心,所有人可以一起记帐。比如我有一个比特币,我发给另外一个人,我会少一个比特币,他多一个比特币,把价值传递过去是区块链带来的价值之一。的价值是如何产生的?我有一个跟其他人不太一样的观点——要做一个的项目,并不需要把所有的价值点都用起来,因为在不同的项目里,这些价值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代币是带来的最有想象力的空间,比特币从最开始的几美分上升到目前大概三万元人民币,是通过比特币这种代币产生的,ICO也是各种代币通过代币本身的增值来实现回报。一般的比如,都存在短期价值和长期价值,如果把区块链项目的价值也分成短期价值和长期价值来看,短期价值就是炒作价值,若没有炒作,短期价值基本上就是撞大运的价值,因为任何一个有证券类的产品,它的价格都是有升有跌的。所以想要做,就要有内部消息或者在项目早期就参与进去,并且团队可以短期内把这件事情炒作好。但这件事情现在基本很难实现,一是因为国家叫停ICO,二是这种私募机会项目是十分稀缺的。区块链投资的原则对于区块链项目的投资,我更看重长期价值,我认为在长期领域,投资这种区块链项目是有很大回报的。在长期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项:第一,大部分的资金应该投资在几个比较主要的代币上,目前市场上值得投资的主要代币只和以太坊两种,像EOS、小蚁这些代币目前还不是特别成熟。第二,做区块链投资,项目的团队永远比项目本身更重要。目前全球已经有了成千上万的区块链项目,其中很多项目的想法都是类似的,谁能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并且产生影响力才是关键。因此在投资时,区块链项目的团队比它的商业模式更重要。第三,要看这个团队之前是否做过一些成熟的项目,是否有运营大规模项目的能力。第四,对于看好的项目可以持续的跟进,不要一下把所有的钱都投进去,可以先投一部分观察这个项目的发展,如果发展得不错可以再投一部分,这样可以避免损失过大。技术型和应用型区块链项目分析我把所有的区块链项目大概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技术型的项目,这些项目是对区块链技术本身不断进行优化,比如比特币、以及以太坊等,以太坊创造了智能合约的这种机制,而EOS比以太坊多了很多特性;第二类是,是用区块链技术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以前就已经存在的问题,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以后,问题可以得到更好得解决。比如可以用区块链做一个去中心化的存储或者的项目。对于技术型的项目要慎重的,因为技术类型的项目门槛很高,相比于欧美,大部分中国团队在技术上缺乏创新性,另一个难点是现有的项目也在不断的改善,像比特币、以太坊都在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新项目仅仅靠技术创新超越老项目是比较困难的。而对于应用型的项目,我认为分析一个项目的好坏要抛开区块链技术的细节。因为应用型的项目往往是解决一个已有的问题,而不是创造一个全新的东西,目前的大部分项目,无论是内容社区类型的、股权登记类型的或是分布式存储类型,都是在解决现有问题。比如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存储类产品同质化严重,而用户往往最关心的不是区块链技术,而是最终产品体验是否比中心化的产品更好,所以应用型的项目要从市场化的角度去分析项目的前景。数字货币的升值逻辑数字货币的升值逻辑类似于货币,大概分为三个部分:稀缺性只有2100万个,同时因为比特币在市场上的应用比较多,可能普通人会觉得比特币没什么实际的用,但其实比特币是有很大用处的。在一些**监管不到的区域,比如暗网,或者购买**禁止的东西的交易场景中,甚至前些日子出现的勒索病毒都用到了比特币,虽然大家觉得这些东西处于灰色地带,但却有实实在在的应用,因为很多新技术都是首先出现在灰色领域、黑色领域以及黄赌毒领域。所在这个方面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正是因为它的应用空间大,同时有较大的稀缺性,所以是有保障的。只有使用场景足够多,流动性才会好,反之流动性就会很差,一些ICO炒作的新闻报道某币一上市翻了几十倍、一百倍,但是它的流动性可能并不好,这也会影响数字货币的升值。生态的成长性以比特币为例,说明了所有参与比特币的企业和个人生态系统的价值,比特币的市值与生态系统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一个币要想有较好的升值,一定要建立起生态。很多单一价值点的数字货币,它的比较受限,比如这个币主要是为了做存储或者内容分发,局限在一个应用场景里面会影响生态力量的发挥,使用的场景也必然会减少,从而升值空间会受到长期压制。对市场上一些数字货币的只有2100万个,在黑市的应用很广泛,现在也有很多正经的商业在使用比特币,所以比特币无论从稀缺性、流动性,还有生态的成长性来讲,都是非常好的。以太坊不是固定的,今年会将算法改为POS的算法,以太坊每年都会发一些新的币,它升值的主要原因是ICO。以太坊引入了智能合约,这使得在以太坊上发行其他的代币变得特别的容易,同时这些代币又可以通过以太进行,因此造成了的稀缺性。场景就是帮助其他代币来去进行融资募资以及其他数字资产的发行,所以以太坊的生态也在逐步的成长,由于其他代币层出不穷,以太坊的生态就在不断的发展。Siacoin(云储币)Siacoin是做云分布式存储的数字货币,这个币的升值空间较小,通常随着大盘的升降发生小幅度升降,基本比较稳定,Siacoin升值欠缺的原因有几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它的生态成长性比较弱,Siacoin只做分布式存储,它的消耗与场景的联系十分紧密。而且它的产品体验与成熟的中心化的产品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存储领域能提供更优秀的产品体验之前,Siacoin的代币增长空间很有限。共生币遨游投资的共生币系统,它的成长空间是比较广阔的,因为共生币团队经历过互联网的成长,它的团队具有经验优势。另外,共生币试图解决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在互联网的各种推广、流量场景里,互联网的流量越来越贵,用户对产品的黏性也越来越差,而共生币是通过给用户一定的数字货币的反馈,使用户更愿意用它的产品。这个问题听起来比较简单也许并不新颖,但反而更容易做成,因为这个场景是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会遇到的,共生币要做的不是发明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而是把数字代币跟主流的互联网应用结合起来。在里有一个现象,人们所做的事情往往是在与主流的互联网应用对着干,试图做一个分布式存储干掉中心式存储,或者试图做一个分布式的IM干掉微信这种中心式IM,我觉得这是非常难的。能够在互联网领域发展的创新性产品通常是渐进性创新而不是颠覆式创新,共生币就是渐进式创新。通过把数字货币跟主流互联网应用结合起来,很容易让全球上千万的浏览器用户与数字货币发生关系,这样就可以把数字货币和主流的互联网应用结合起来,带来更好的流动性。浏览器本身就是个生态系统,上面有游戏、电商等各种各样的应用,我们将这些东西引入到共生币的体系里,这样共生币就多了很多可使用的场景,可以用共生币买道具、用共生币兑换电商的一些折扣等。另外共生币可以应用在海内外的场景中,遨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都有用户,但同时向100多个国家的用户卖东西不太现实,因为全世界各个国家的货币不一样,但通过共生币的系统,就可以向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用户推销产品,或者进行打赏、小额支付等。钛坦白群友互动1、如果大家在浏览器上用数字货币来做电商的话,那么,**不会打击吗?陈明杰:目前**并没有完全禁止,而且全球已经有很多国家宣布了数字货币的合法化,这些场景不一定非要在中国做,还有大量的其他地区也是可以做这个场景的。2、共生币在傲游浏览器生态之外,有什么应用吗?数字货币怎么跟主流互联网应用结合起来的?其中区块链发挥的什么作用啊?陈明杰:我们首先结合,可以在很多场景下用起来,比如跨境交易、游戏等,其它的分布式应用,也会逐步开发出来。(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根据傲游浏览器创始人兼CEO、共生经济会发起人陈明杰在钛坦白上的分享整理)【钛客介绍:陈明杰是傲游创始人兼CEO,资深互联网产品设计师,共生经济基金会发起人,共生经济(Symbiotic Economic)共生币(Lives Token)。】………………………………………钛坦白第54期:医疗机器人如何真正商业化落地?报名方式见海报:http://www.tmtpost.com/2784707.html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钛坦白】前蚂蚁金服区块链负责人徐义吉:价值尺度——区块链世界的新维度》 精选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在钛媒体在线课“钛坦白”第46期,我们邀请了三位钛客,分享区块链技术落地中的挑战与革新。本期钛客之一、巴比特执行总裁段新星,是比原链 Bytom 联合创始人。金融及技术领域研究者,盖茨基金会奖学金得主,加入巴比特前,曾任朗讯贝尔实验室资深工程师、 OKCoin(币行)副总裁兼首席研究员。著有《区块链:重塑经济与世界》等。本文节选自段新星在钛坦白的分享。如果您还不是钛媒体Pro用户,希望查看钛坦白所有干货,进入钛坦白九个专业群交流,并查看更丰富的专业数据和信息,可点击:http://www.tmtpost.com/pro注册。以下根据段新星在钛坦白的分享实录整理:非常高兴又一次来到钛坦白来跟大家分享。上次还是OKCoin(币行)做副总裁的时候,做OKLink那款产品,来分享《区块链将如何促进金融支付创新》(链接:http://www.tmtpost.com/2417636.html)。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如何设计一条区块链:三定律的应用与实践,以“比原链Bytom”为例。今年5月份我加入巴比特,这是 2011年就成立的国内最早的区块链以及社区,你去翻整个网站的记录就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例如早年时,为了鼓励原创,我们给每一篇文章的打赏都是将近1个比特币,当然那还是最早期的小众的极客时代。今天区块链已经被更多受众接受。基本上巴比特的历史就是整个记录者的历史,在整个中国、产品发展进化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非常多、非常优秀企业的兴起。比如说我们现在国内著名的三大交易所,也有现在全球最大的矿池,以及著名的投资机构万向,以及公链以太坊、小蚁、量子;联盟链如云象、趣链、布比等等。但是同时我们也见证了非常多的有情怀、有梦想、有创意的产品的失败和消亡。当我们决定开发自己的区块链产品时,我们也还是必须思考,在这7年中,比特币、以太坊还有最近的一些热门产品,这些产品的成败中间是不是有一些特定的规律可循呢?区块链产品开发设计中的很多坑,避开它们就能增加的成功率,再结合需求,区块链产品的生命力就会持久。所以最开始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从破的角度去想的,就是不破不立。是适合,有哪些不适合呢?通过对传统的互联网,传统数据库还有传统的集中式系统和中心化系统相比较,我们有这样一些的发现。定律1:“不要拿大炮打蚊子”,区块链技术更适宜于资产网络(Assets Over IP)不同于传统互联网完全开放的信息架构,区块链一开始是作为的网络协议而出现,后来在上面进行了扩展。一开始这种电子货币是作为点对点的电子数字现金来设计的,并希望能够广泛的应用于世,虽然现在这个梦想并没有完全实现,现在更像数字的形式,很多国家也是把它当成数字资产数字商品来看,但是你看最开始的网络设计对后面都非常深远,基本上所有的络都参考了。比如说以太坊,或者说Corda或者Fabric等。强规则的网络:传统的互联网流通的都是一些格式杂乱的信息,音乐也有,消息也有,电子邮件也有,但现在区块链上面所流通的是一定程度加以保护的稀缺的的东西。这里所说的资产不是只是房产这种类型,而是指有比较高的客单价的东西。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论是股权或者债权,或者代币也好,我们做的“预测市场”这种也好,或者是某一种有价值的权益证明。现在不论是联盟链还是公链、私链,由于要承载的是这种资产,整个区块链网络运作的逻辑也是围绕这个来展开的。包括里边的加密签名验证交易,还有读写,执行合约去消耗一些GAS等操作。整个网络的运作有一定的规则,而且是很强规则的。时间的成本:它有一定的时延。你生成一个块或者将块链接成链,把帐本和数据记录进行同步或者把某个全局状态更新记录的时候都有时延,而且你还要在里面不断地摒弃一些冗余错误失效的数据。所以在区块链网络的运转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它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认为的一个总体比较廉价的网络。因为很多人觉得它网络基础设施的搭建有很多开源社区,或者有很多社区参与者去分担,所以说它是比较廉价的网络。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也是运行比较昂贵的网络。不论是网络上达成一致性的时间成本还是你要为验证者提供代币,以及燃料币的成本,都从最初的设计基因上,因为它强规则的网络,所以决定了使用成本是比较高的,因为遵循规则、遵循流程需要成本。这形成了逻辑的闭环,高的成本,高强规则的网络又进一步加强了整个商业模式的闭环趋势,也就是说你必须在这个网络上去运行一些稀缺的资产性的操作,才能够达到的这种ROI来维持你长期的平衡,来维持产品使用在网络里的消耗。所以我以前应《程序员》杂志的约稿写了一篇文章,一般成功的区块链产品的设计是不要用大炮打蚊子,也不要用区块链去做廉价的聊天工具,或者是一般太多没有价值的文件传输。拆分完以后根据一定的加密算法分布在多个不同节点的PC上,这个看似起来有道理的想法在经济的逻辑上是运转不起来的,尤其是现有的分布式网络存储协议并不完善、不成熟的情况下,区块链产品最好是跟有价的资产相关,这点我觉得是我们产品开发者首先要考虑的。你可以看到,在牛市中由于的兴起,很多不严格遵守这个定律的项目蜂拥而至,但是一到熊市或者整个产品运营状况不太好的时候,这点就非常突出,你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性的优势,否则我们为什么不拿传统的互联网去做这件事情呢?你的比较优势何在呢?我们来看到业界的一些例子,比如说我们去做资产,属性比较强的才能存在,国外的一些关于存储音乐、电影、一般性文件的很多现在状况非常惨,融了几轮的融资以后还在不停的搞ICO,它本身的商业模式有一定大的问题。但是另外一些做“存证”的,比如法律证据、合同、版权、遗嘱证明、奢侈品防伪这类非常有资产属性的权益文件的一些目前就还不错。我们最开始在做比原链设计的时候是做了一个开源的分层公链结构,在上面做各种各样的应用,包括我们参加杭州的的时候也做共享单车的设计。后来我们就反省这个思路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切合资产属性网络?定律2:使用区块链,一定是要有多方写入数据的需求我们看待区块链其实有多种多样不同的视角,一方面可以把它看待成一种特殊的网络,运行高客单价的有很强资产属性的信息属性网络,另一方面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数据库。这个时候其实又有第二点问题,如果我们要采取用一个数据库,来做?作为一种数据库来看待,它与传统的数据库方案有什么比较性优势?为什么要用它。之前在中国计算机协会青年委员会上我们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如果把区块链作为一种数据库而言,这里边非常突出的特色就是:它是一个天生去适应多方进行协作的数据库,因为以往在比特币上,每在任何一点的交易就要有特定的节点把数据(交易记录)写入,然后打包入区块,广播,延伸到链上,形成全局的总账。这就是一个多个节点写入数据的例子。那么后来的不论公有链、还是联盟链中,区块链的角色是什么?区块链网络中不论是联盟链中准入的实名参与机制,者或公有链中随机的匿名者参与者,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在使用区块链之前,一般是不存在信任关系或弱信任关系。节点间一般进行资产交互的方式是信任第三方。然后通过第三方实体进行“资产”属性数据或凭证的“传递”和“交换”操作。这个过程中,交互的复杂性会增加,第三方机构提供担保,协助达成共识,而收取服务费用。区块链产生后,充当的角色有:公共操作记录的数据库、信任的锚定者等。这个数据库需要一群互不信任、或缺乏信任的节点共同协作,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写”的操作。而“读”和 “执行” 的权限则开放给相应权限的参与者。一个单一的写入者写入数据的数据库可以搞定的,就不需要用区块链。定律3:区块链产品一定是天然的弱中心化的有一个比较争议的词汇就是de-centralized ,我们可以把它翻译成“弱中心化”或“去中心化”。如果你一定要跟区块链技术属性贴合,以往的那种中心化、集中式的方案就非常能成熟完善的解决的,引入区块链也没什么必要。而比特币和以太坊跟这些定律也是契合的。定律2、3中比如说用区块链做支付的死的很多,因为搞不过中心化的支付宝、微信。但用区块链做打通多个不同国家商家、金融机构的跨境汇款、结算的成功案例则不少。原因也是很简单,后者在复杂多边市场中,缺乏“中心协调者”,存在严重对手风险的交易困境。还有一些详细的例子可以参考以前写的《产品定位的生死劫》一文。再比如说身:它肯定是非常高价格的资产,也是承载这样一个资产的网络;它的交易在世界的各处进行,又需要多个节点把交易记录写入到整个的块中,然后连接到整个区块链,整个总帐进行更新,也是多方不信任节点写入的一个数据库;它当时为了克服中心化的系统崩溃,中心故障点的出现而使整个电子现金系统失效这个缺点,故而采取了去中心化的机制。总体来讲,做产品不仅要情怀,还要考虑代价和收益。考虑技术本身与实际需求的契合度,这种技术与其他技术解决方案的比较性优势。你要用区块链,就得想为什么不用传统互联网、数据库、中心化集中式的系统?单靠情怀,靠,靠烧钱,为技术而技术,走不远,活不长,不管它今天多风光。做产品:区块链是整个解决方案中的一环,而非全部要素现在我们来看高频交易的过程,现在很多交易所并不是拿区块链去做场内交易,而是做交易后的行为处理比较多一些。区块链的角色也越来越明显,它不是一种灵丹妙药可以把所有的技术需求实现。更主要的是它作为系统的一个有机部分,或者作为多种技术手段中的一种去实现一个需求。我觉得这也是未来发展一个比较重要的趋势。比如,大家都比较关注的就是,最开始大家都提到区块链可能会成为这种实现系统里面的一个解决方案。但是你仔细去看央行里面的一些技术要求和性能要求,比如说央行清算中心的王永红在讲数字货币的主要特性及其主要内容七点里面提的“可离线交易性”,你会发现如果按照它技术属性和技术要求去做,单用区块链一种技术根本没有办法实现系统这一特点。因为央行中对于“可离线交易性”的定义是 “数字货币通过电子设备进行交易时可以不与主机和系统发生直接联系,不通过有线或无线等通信方式与其他设备或系统交换信息。”这个要求的由来是,央行数字货币还不是非,它是具有法币地位的,如果推行,那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拒收,要同时支持在线和离线交易。离线交易技术通过脱机设备交互技术、脱机数据传输技术与脱机交易处理实现。因为可离线交易性不需要在线在链的时候,比如说咱们都有一个数字钱包,这里面存的有央行的数字货币,我们都没有连到网上,但是两个物理终端碰一下余额就会产生交易。这实际上是需要的一种近场的技术来支持,并不是链上的操作。如果不是链上的操作,区块链是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说我们做其他产品也要把握这一点,产品是由需求所发,区块链是一种技术,是整个应对需求实现的技术解决方案中的一环,而非全部要素。这些思路和启示,再结合我们的社区内的一些真实的需求的话,我觉得设计比原链思路相对来说比较清晰了。必须以真实需求出发,选择合适技术实现。比原链的需求来源巴比特社区有币圈和的朋友或者企业在里面,最早是媒体社区,大家可以在这上面投放广告,是这样的一个业务模式。后来大家就说,提供给大家的这种服务还不够,因为我们是做第三方服务,有很多人很多创业者通过巴比特,比如说去推广他的理念募集完资金或者募集到注意力以后,获得融资以后做出自己的链,在链上有他的资产,有他的代币或者有他的某种积分。但是你这个时候会发现,因为大多数链都不是一个公链或者互联互通的链,他的资产只能在他这一个比较小的闭环内去运行,去发展。网络效应,就是使用的人越多价值越大,使用的人越少价值就越小,他们其实也迫切的需要有一条区块链能够把各个链上的这种资产连接起来,在上面进行互联互通互换,甚至在链上登记新的一些资产然后流转起来。我们从众多需求里面选了这个需求来做这个链,我们觉得这本身就是直接性的切入资产相关的网络,需要多方交互,而且中心化信任不好实现,跟我们之前提的定律是可以重合的。比原链这个项目,整个巴比特团队已经酝酿了很久,第一版的代码早已完成,在今年杭州的一次区块链大赛中,也已经基于之前版本的做了一个点对点个人共享单车系统的演示,但后期思路有改变和调整,和二次开发。这个项目大的背景大家都很清楚,即数字资产的兴起。今年3月份,彭博社做了一个报道,提到中国央行有可能研究和研发央行数字货币系统,现在这个说法已经被证实了;另一边,我们的邻居日本,已经把比特币作为合法的支付手段,而7月1号澳大利亚也开始考虑数字货币或者数字资产在国民中的应用。我们看CoinMarketCap,整个加密数字货币资产,从2013年到现在,整体上获得了大幅增长。现在全球的数字货币资产已经超过了1100亿美金。当然也有人说这是个泡沫,我们判断是不是存在泡沫,可以看它使用的人数到底有多少,使用的频次是多高。有没有真正走入现实世界?答案是肯定的。根据blockmeta.com 和 blockchain.info的统计,单单比特币每日的链上交易量在25万到35万笔之间。也就是说除了炒作以外,在公链上的确有应用,并且伴随着应用其市值在增加,有大量的等资产投入到数字货币领域中去。三个角度理解区块链既然有了,为什么还要做各种各样的链,比如比原链?两者是什么关系呢?有一次会议上我提到说,比特币是一辆车的话,那么区块链相当于一条宽敞的马路,这个说法马上被当时也在场的一位德勤的合伙人纠正了,她认为二者是铁道和铁轨的关系,两者切合度更高,而且是限制和限定的关系。我觉得她的说法是很到位的。我们来看比特币和区块链,以及比原链,各种的整个发展成长的过程离不开一个人,中本聪。他从年开始进行探索,他后来的信中说,在更早的时间就思考过这个问题,2008年论文出来,2009年代码形成以后,大家就知道了。这篇论文究竟有哪些创新型的成果呢?比特币、区块链、工作量证明、去中心化系统、SPV等等。在中本聪的中,描述的是点对点的现金系统,强调的是cash现金,bitcoin中coin另一个意思是零钱。而在比原链的设计里面,其实说的是多元的数字资产交互协议,最重要的字眼则是资产。账本有很多人觉得这点可有可无,并不重要,实际上不是这样。设想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你通过工作,老板付给你100元的钞票,假设你家小朋友玩游戏的过程中这张纸币被不小心撕掉了。在这个过程中,你究竟损失了什么?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可以把一些东西想清楚。这张纸币被撕掉之后,究竟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假设这个纸币对应的是你炒币得来的钱,这张纸丢掉之后,对应的token有少吗? 似乎不对,交易所中依然存在,会被其他买家买走。提到链上的token也依然在。假设这张纸币是你工作挣来的钱,你写的代码,你付出的工作劳动的沉淀也都还在。那就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既然说钱是价值的载体,那么为什么价值载体消失了,但价值依然存在?你究竟损失了什么?那进一步想一下:纸币究竟意味着什么?资产又意味着什么?其实两者都离不开。当你有了这张纸,就可以凭着这个权益证明,出示给别人进行交换,好比房契地契。所以从这个角度上,区块链的确有账本的作用。保证着你权利的记录和实现。对于资产,这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不难理解了,整个比特币公链上记录了每时每刻,谁往哪打了多少钱,谁的余额还有多少,整个账目记录在上面,你的权益记录就在上面,就可以拿这个去确权,交换,承兑。因此中本聪本来的思路是什么? 他提到Cash的概念,现金。下载一个全节点,一个钱包,下面对应一系列UTXO。一把密钥,一个钱包对应一堆未经花费的零钱记录。全网可查,流通有序,不可篡改,形成了信任。但在比特币公链里面有一个限制,它的账本是为比特币而设计的,而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会发展到现在这么复杂。但现在有非常多币种,多样的资产,如果要让这些资产流动的话,首先要对它们进行登记。这也是为什么在Bytom比原链的白皮书中把UTXO进行拓展。如果要兼容多种资产的话,首先要对数据结构进行拓展。实现在一笔交易里面,既可以做到打出五个比特币,也可以打出七十个以太坊、200个Zcash。因此必须对底层记录资产的数据结构进行更改,以便于做到高效和兼容。因此在Bytom中,把UTXO拓展成BUTXO,来支持多样性的资产。相当于账本方面的扩充。价值传输网络有多样资产,就有多样资产网络,有网络就会有网络之间的交互,之间的联通传输需要进行跨链的操作。这就是为什么提到了用X relay。这个想法来源于ConsenSys公司做的BTCRelay。我们用以太坊的合约调用Relay层,与其他链这个例子中是比特币公链进行交互。那么Xrelay的作用就是一个锁定、登记其他链上资产的资产网关。区块链是一个协议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可编程和支持应用拓展。所谓的智能合约和可编程并不是新玩意,最早的比特币区块链的多重签名,区隔所有权和使用权。在底层开发公链,在上层开发应用。这样实现的效果是,一旦合约出现问题,不会让整个网络产生拥堵、瘫痪和安全性问题,避免DAO和ICO触发式拥堵的发生。这三个维度的考虑,构成了比原链整个系统设计的主干。多样资产的记录--账本,多样资产的交互跨链,以及外挂式资产应用的开发。其他创新也都与此相关,例如方便资产交易的智能签名,以及以及方便达成共识的类隔离验证,但这与比特币的隔离验证不同。比特币的隔离验证是为了解决交易延展性攻击,所以把签名的部分移出到验证域,间接实现扩容。我们的类隔离验证,并不是为了解决交易延展性的问题,而是为了有更多的可插拔模块接入操作,例如生成新区块的共识机制的平滑更新机制等等。其他的再比如说通用资产地址格式,统一资产标识ODIN这是为了方便查询操作,的密码操作控制我们引入了BIP32、BIP33、BIP44是为了提供易用性,以及支持国密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和SM3算法是为了符合市场需求。就是现在挖矿被诟病的是太耗能。我们的设计是对人工智能友好的POW算法和ASIC芯片设计。在矿机在闲置或被淘汰后,可用于AI产业的加速服务。代码自身成为一种资产我们来看整个出版或者文字的变换。文字记录最早是甲骨文,到后来的竹简,再到纸张,到我们现在的Kindle、电子书,每一次的变化,底层的载体的变化都导致了整个出版行业或者文化领域的变迁以及变革。今天我们来看,整个资产和货币也有这样的变化。从贝壳、黄金、纸币、到电子表格记录的形式,再往后变成中心化数据库记载验证的模式,而现在可以用分布式网络,加密算法保管资产。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代码本身以往能够形成什么?形成微信,形成excel,这些便利的软件帮助我们办公,帮助我们产生更多的资产,这个时候,代码即工具。但今天,比特币和之后出现的以太坊,以及其他数字资产,就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趋势,这些代码本身,由于其功能性、稀缺性、可扩展性,以及大众对其的信心,代码本身不仅是协助你管理资产的工具,代码本身就已经形成一种新的资产。 也需要流动,需要和其他的资产进行交互。这也就是我们提出比原链概念的由来,“比”就是比特世界或者说数字世界,“原”是原子物理世界,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个方面做出一些努力和工作。为数字资产、物理资产之间架起来一个桥梁。钛坦白群友互动:1、请问做公链该如何解决信息的审查问题?段新星:解决信息的审查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公链的底层虽然匿名,但是你在上层搭建资产应用的时候,可以符合穿透式的监管的要求,符合和AML要求。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做在链的底层里面,你可以做在链的应用里面。就,虽然不能监控整个比特币的底层,但是你可以监管整个比特币上层的应用像里的账户,满足监管方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可以做到合法嘛。物理资产和数字的接口,链下和链上接口层面,在这个方面进行监管的话是现在各国的监管方也达成的一个共识。2、段总请问下面的场景是否可以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自有品牌设计师希望让面料商提供面料样品给服装生产商,让其按照自己的服装图纸设计20件服装样品,然后发货给自己的零售店,这里品牌设计师可否用区块链来免预付款用个人信用完成该交易,并形成财务记录事后完成三方付款记录呢?段新星:这个是可以的,这就是典型的里边的场景。但这个里面要涉及的一个问题就是说:如果出现违约是的?在传统的区块链和数字货币里面,原生技术资产可以抵押到合约里面,但是你这里面现金的操作和物料的操作怎么样去管控?这就是比较难的一个问题,就不单纯是区块链可以去解决的。3、对于区块链里面的违约问题现在怎么解决呢?还有如果写入了错误的个人信息,个人有没有途径让大部分算计同意改写呢?会不会发生一旦错误信息录入了就没有公正机构来主持公道呢?现在提倡区块链主要就是不可更改,万一有恶意录入谁会出来处理,作为老百姓是不是会申诉无门呢?段新星:我的看法是,因为技术都是双刃剑。你在享受一个技术带来的优异性能的同时必须要承担相应的代价。因为它的不可篡改性带来的是公信力,所以我觉得那你就必须也要承担不可篡改所带来的这种代价,这种事情其实也发生过。以前我记得是在欧洲的一个比特币的交易中,就是一个人用一个地址给另一个地址打了一个,后来发现交易是无效的,但是因为交易不可以逆转,所以没有办法撤回,这里面要做事前的预防和审计的过程。这要尽可能的保证这种状况不会去发生,否则的话你就有可能会出现以太坊DAO类似的问题,虽然你去改了合约里边的代码,改了整个链上代码的漏洞去追回了用户损失,但同时也造成了区块链分裂这种现象的发生。另外不会出现申诉无门,因为申诉其实还是在现实世界发生的,现实世界有现实世界的法律,他不会去承认“代码是法律code is law”这样一个规则的。4、想请教下段总对于ICO的看法是怎么样的?段新星:我觉得把它看为一种融资或者获取注意力以及种子用户的方式就可以了。不用过于追捧,也不用过于污名化。你看以太坊也是ICO起家的啊,但是现在大家对它的评价也是比较正面的。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姚前最近写了一篇关于ICO的文章发在《当代金融家》上,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论述,大家对这个感兴趣,可以阅读一下。(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根据巴比特执行总裁段新星在钛坦白上的分享整理)……………………………………………………钛坦白第46期:区块链技术落地中的挑战与革新 3今晚7点继续分享~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钛坦白】前蚂蚁金服区块链负责人徐义吉:价值尺度——区块链世界的新维度》 精选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在钛媒体在线课“钛坦白”第46期,我们邀请了三位钛客,分享区块链技术落地中的挑战与革新。本期钛客之一、巴比特执行总裁段新星,是比原链 Bytom 联合创始人。金融及技术领域研究者,盖茨基金会奖学金得主,加入巴比特前,曾任朗讯贝尔实验室资深工程师、 OKCoin(币行)副总裁兼首席研究员。著有《区块链:重塑经济与世界》等。本文节选自段新星在钛坦白的分享。如果您还不是钛媒体Pro用户,希望查看钛坦白所有干货,进入钛坦白九个专业群交流,并查看更丰富的专业数据和信息,可点击:http://www.tmtpost.com/pro注册。以下根据段新星在钛坦白的分享实录整理:非常高兴又一次来到钛坦白来跟大家分享。上次还是OKCoin(币行)做副总裁的时候,做OKLink那款产品,来分享《区块链将如何促进金融支付创新》(链接:http://www.tmtpost.com/2417636.html)。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如何设计一条区块链:区块链产品三定律的应用与实践,以“比原链Bytom”为例。今年5月份我加入巴比特,这是 2011年就成立的国内最早的区块链以及比特币技术社区,你去翻整个网站的记录就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例如早年时,为了鼓励原创,我们给每一篇文章的打赏都是将近1个比特币,当然那还是最早期的小众的极客时代。今天区块链已经被更多受众接受。基本上巴比特的历史就是整个中国记录者的历史,在整个中国区块链产业、产品发展进化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非常多、非常优秀企业的兴起。比如说我们现在国内著名的三大交易所,也有现在全球最大的矿池,以及著名的投资机构万向,以及公链以太坊、小蚁、量子;联盟链如云象、趣链、布比等等。但是同时我们也见证了非常多的有情怀、有梦想、有创意的产品的失败和消亡。当我们决定开发自己的区块链产品时,我们也还是必须思考,在这7年中,比特币、以太坊还有最近的一些热门产品,这些产品的成败中间是不是有一些特定的规律可循呢?区块链产品开发设计中的很多坑,避开它们就能增加区块链创业的成功率,再结合需求,区块链产品的生命力就会持久。所以最开始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从破的角度去想的,就是不破不立。区块链产品有哪些是适合,有哪些不适合呢?通过对传统的互联网,传统数据库还有传统的集中式系统和中心化系统相比较,我们有这样一些的发现。定律1:“不要拿大炮打蚊子”,区块链技术更适宜于资产网络(Assets Over IP)不同于传统互联网完全开放的信息架构,区块链一开始是作为比特币底层的网络协议而出现,后来在上面进行了扩展。一开始这种电子货币是作为点对点的电子数字现金来设计的,并希望能够广泛的应用于世,虽然现在这个梦想并没有完全实现,现在更像数字黄金的形式,很多国家也是把它当成数字资产数字商品来看,但是你看最开始的网络设计对后面区块链影响都非常深远,基本上所有的区块链网络都参考了比特币的代码。比如说以太坊,或者说Corda或者Fabric等。强规则的网络:传统的互联网流通的都是一些格式杂乱的信息,音乐也有,消息也有,电子邮件也有,但现在区块链上面所流通的是一定程度加以保护的稀缺的资产属性的东西。这里所说的资产不是只是房产这种类型,而是指有比较高的客单价的东西。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论是股权或者债权,或者代币也好,我们做的“预测市场”这种也好,或者是某一种有价值的权益证明。现在不论是联盟链还是公链、私链,由于要承载的是这种资产,整个区块链网络运作的逻辑也是围绕这个来展开的。包括里边的加密签名验证交易,还有读写,执行合约去消耗一些GAS等操作。整个网络的运作有一定的规则,而且是很强规则的。时间的成本:它有一定的时延。你生成一个块或者将块链接成链,把帐本和数据记录进行同步或者把某个全局状态更新记录的时候都有时延,而且你还要在里面不断地摒弃一些冗余错误失效的数据。所以在区块链网络的运转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它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认为的一个总体比较廉价的网络。因为很多人觉得它网络基础设施的搭建有很多开源社区,或者有很多社区参与者去分担,所以说它是比较廉价的网络。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也是运行比较昂贵的网络。不论是网络上达成一致性的时间成本还是你要为验证者提供代币,以及燃料币的成本,都从最初的设计基因上,因为它强规则的网络,所以决定了使用成本是比较高的,因为遵循规则、遵循流程需要成本。这形成了逻辑的闭环,高的成本,高强规则的网络又进一步加强了整个商业模式的闭环趋势,也就是说你必须在这个网络上去运行一些稀缺的资产性的操作,才能够达到预期的这种收益率ROI来维持你长期的平衡,来维持产品使用在网络里的消耗。所以我以前应《程序员》杂志的约稿写了一篇文章,一般成功的区块链产品的设计是不要用大炮打蚊子,也不要用区块链去做廉价的聊天工具,或者是一般太多没有价值的文件传输。拆分完以后根据一定的加密算法分布在多个不同节点的PC上,这个看似起来有道理的想法在经济的逻辑上是运转不起来的,尤其是现有的分布式网络存储协议并不完善、不成熟的情况下,区块链产品最好是跟有价的资产相关,这点我觉得是我们产品开发者首先要考虑的。你可以看到,在牛市中由于区块链概念的兴起,很多不严格遵守这个定律的项目蜂拥而至,但是一到熊市或者整个产品运营状况不太好的时候,这点就非常突出,你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性的优势,否则我们为什么不拿传统的互联网去做这件事情呢?你的比较优势何在呢?我们来看到业界的一些例子,比如说我们去做资产,属性比较强的才能存在,国外的一些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币nx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