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一个初级组的爆破监理如何组织实施问题

爆破工程师怎么考取?_百度知道
爆破工程师怎么考取?
包括初级、中级、高级、报考条件及渠道(报名方式)。谢谢您的帮助,祝您万事如意。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为深入贯彻执行《爆破作业单位资质条件和管理要求》和《爆破作业项目管理要求》,按照公安部《爆破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的规定,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拟于近期协请公安部在全省范围内组织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培训考核,现将有关须知通告如下:  一、报名范围  1、初次申请初级、中级、高级作业证的人员;  2、已获作业证但要申请提高作业级别的人员;  3、申请变更作业证作业范围的人员。  二、报名条件  1、申请初级作业证的条件:(1)有理学、工学范围的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等初级(含)以上技术职称的;(2)有从事爆破工作经历;(3)在爆破工作中无重大责任事故。  2、申请中级作业证的条件:(1)有理学、工学范围的工程师等中级(含)以上技术职称的;(2)有5年以上从事爆破工作经历;(3)在爆破工作中无重大责任事故。  3、申请高级作业证的条件:(1)有理学、工学范围的高级技术职称;(2)有8年以上从事爆破工作经历;(3)在爆破工作中无重大责任事故。  三、下列人员不得报名参加考核:  1、曾受过刑事处罚或有不良嗜好和劣迹的;  2、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3、发生过严重爆破事故和3次以上违规作业的;  4、无从事爆破工作经历的;  5、无技术职称的;  6、所在单位无爆破作业资质的;  四、培训考核  此次培训、考核试卷的判分及面试工作由公安部组织专家组负责,望准备参加考核培训的人员抓紧复习,严格按照培训考核规定按时在当地公安机关报名。来自  
采纳率:84%
来自团队:
首先你要加入一个爆破公司,每年有的地方是几年一次,当地公安厅会委托省爆破协会组织培训和考核。具体说起来很麻烦,过程就是你所在的爆破公司到当地公安机关领取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作业证审批表。报名交钱培训考试,考试通过的就能获取到作业证。
报名交多少钱2.可否不参加培训,自学谢谢 O(∩_∩)O
必须报名培训,最多你可以不上课,湖北这边是中高级可以不上课,初级必须上课且有学时要求。考试报名、培训费和培训材料是打包的湖北这边4k左右了。外地的我不太清楚不过不会太少。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报名培训会有相关爆破公司通知,自己无法报名,费用上千元,必须培训,自学不行。管理要求严格。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爆破工程师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爆破(初级、中级、高级)和爆破技术员(初级、中级、高级)有什么区别? 没有初级可以办中级不哦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没有用,短时间可以补审,要交滞纳金,超过一年就要重新学习办了,
高级爆破工程师挂靠价格1年10-13万之间,中级爆破工程师挂靠价格1年5万左右。每个月价格都不一样,¥详情问问¥..181^..¥。(陕西;山...
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年审时间定为每年的1月1日至3月31日。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年审时应提交以下材料:1、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副本原件;2、福建省民爆从业单位(人员)...
研读地质勘查报告,用以了解爆破区周围的爆破环境;
负责制定爆破工程项目的施工计划或方案;
对爆破工程项目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以保证爆破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安全的实施...
答: 软件测试需要培训才能上岗吗
答: 这个问题太泛,是问技能培训还是学历培训?
答: 好事多磨啊!加油!
答: http://www.thea.cn/zx_2_81_26/
B.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大量的青壮年人口死于战争;而20世纪下半叶,世界基本处于和平发展时期。
“癌症的发病率”我认为这句话指的是:癌症患者占总人数口的比例。
而B选项说是死亡人数多,即总体人数下降了,但“癌症的发病率”是根据总体人总来衡量的,所以B项不能削弱上述论证
无锡至少有两所正规大学:
1、江南大学
2、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由于它不直接在无锡召本科生,所以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学校:它位于山水东[西?]路九号,拥有约20位正教授/研究员,80位副教授/副研究员,和多位首席科学家。去年还有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一名。
1、江南大学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江苏省无锡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享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美誉的江南大学,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是江南大学办学的前身。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南京大学食品工业系、浙江大学农化系、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以及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有关系科合并组建成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1998年由隶属中国轻工总会划转直属教育部。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
  学校学科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九大门类,设有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法政学院、文学院、师范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土木工程系、医学系、艺术系、体育系等18个院(系),共5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85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5000余人,网络学历教育在籍学生1万余人。还有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的莱姆顿学院及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江南大学太湖学院。
  学校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和10个博士点,覆盖发酵工程等16个二级博士学科专业和39个硕士学科专业,基本包涵了轻工、纺织、食品的全部领域。现有在校各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500余人。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和部省级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高层次人才。食品科学、发酵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独特优势,实力雄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经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江南大学已成为一所规模结构较为合理,教学质量优异,科研水平上乘,社会服务盛誉,各方面均得到社会公认,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519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2名为双聘院士),教授160名,副教授456名。由300多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组成的学术带头群体,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育人为本,把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做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专门人才。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本科教学中,将相对狭窄的专业对口教育转到本科通识加特色教育;推进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学生通过辅修、第二专业、第二学位等途径培养复合型人才;让学生早期介入科研活动,从科研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学校十分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一年一度的江南之春文化艺术节、科技节、金秋体育节等活动精彩纷呈,暑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电子制作竞赛、机器人竞赛、艺术设计竞赛等全国性比赛中,学生连年获得大奖。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输送了数万名毕业生,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条战线的科技精英和领导骨干。
  作为我国轻工、食品、生物技术高科技的摇篮与依托单位之一,“九五”期间,学校承担并完成了大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省部级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其中有70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30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十五”以来,学校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逐年增多。2003年取得国家、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项,其中有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一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等。2004年,科技总经费9000多万元,获准立项的纵向科研项目97项,横向科研270多项;鉴定或验收科技成果86项,其中30%以上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全校教职工共发表各类论文2700多篇,出版专著130多部,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43篇。学校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农产品深加工”、“发酵工程关键技术”课题全面通过结题验收并进入后期滚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13项;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8项,其中1项科研成果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年申请专利356项,学校专利申请量位居全国高校第7名、江苏省第1名;人文社科领域承担的项目、层次、经费等方面都有较大增长。
  学校重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建有科技部、国家计委批准的“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0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实验室。建立了由海尔集团、茅台酒集团、青岛啤酒集团、北京燕京啤酒集团、绍兴黄酒集团、江苏小天鹅集团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加盟的董事会,注重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和为社会各方面的服务。各院(系)还建有二级董事会,共有4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学校十分重视发挥在轻工、食品、艺术设计、纺织、环境、化工、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优势,积极为全国轻工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产品开发、人才知识更新服务,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为江苏省沿江发展战略、苏北发展战略及海上苏东发展战略服务,积极适应无锡市支柱产业的创新发展、科技和人才需求,在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全面合作,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与地方政府合资建立的省级大学科技园,成为高科技研究项目的重要孵化基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由于学校的优质服务,中国电信、丹尼斯克(中国)有限公司、嘉里粮油(深圳)商务拓展有限公司、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国民淀粉上海化学有限公司、三得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青岛啤酒集团、重庆啤酒集团、杰能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天赐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国际特品(ISP)(香港)有限公司、东洋之花化妆品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都在学校设立各类奖学、奖教金,每年发放的奖学金总额达600多万元。
  学校与国内外的教学科研交流合作频繁,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高校。自六十年代开始,就接受和培养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现有本科、硕士、博士等各级各类留学生260余人。学校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4所大学建立了紧密的校际交流关系,并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近20个国家的高校、机构开展办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目前正在执行的校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有17个,其中与澳大利亚、英国一流大学之间的“2+2”学分互认合作项目受到学生的欢迎。学校聘请了50多位国外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担任学校的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每年举办国际及双边学术交流会,已逐步成为轻纺、食品、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中心。
  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152.76万余册、电子图书37.40万册,中外文期刊3100余种,建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学校编辑出版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食品与生物技术、教育科学等4种学报及《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和《电池工业》杂志,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在教育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地处无锡蠡湖新城、太湖之畔,占地3100多亩的学校新校区已建成面积36万平方米。新校区以“生态校园•曲水流觞”为设计理念,融青瓦白墙的江南建筑风格与小溪、树林、草坪的多层次园林空间为一体,展现绿色、水乡、文化韵味。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为莘莘学子学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钟灵毓秀的江南山水,造就了江南校园开拓进取的学术氛围;蕴涵深厚的人文传统,赋予了江南学子锐意求新的创造精神。迈入新世纪,学校迎来了改革、发展的良好机遇,“211工程”将重点建设和发展工业生物技术、食品科学工程和安全、工业设计创新系统、纤维制品现代加工技术、中小企业管理与发展、轻工过程信息化科学与工程等6个优势和特色明显的学科群,进一步提升学校在轻纺、食品等学科领域的优势地位,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积百载跬步,创世纪辉煌。江南大学提出的发展总体目标是,经过五至十年时间的努力,把学校建成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文交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具有鲜明特色、先进水平,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开放式多科性大学;通过不断创特色、上水平、求发展、增实力,力争在本世纪中叶,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部分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大学。
2、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是南京农业大学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多年联合办学的基础上于1993年7月成立的,她依托南京农业大学雄厚的基础教学条件,和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优越的专业教学条件,为我国及国际水产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
学院的宗旨是以推进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渔业科学和渔业生产,使渔业产品在当今人类改革食物结构,提高营养水平,创造经济财富方面起重要作用。通过努力,使该院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渔业科学教育和研究中心。
学院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无锡的西南角上,与中央电视台太湖影视基地相邻,离市区仅10公里之遥,依山傍水,环境十分幽美,交通便利,有1路和820路公交车直达。学院占地面积26公顷,建筑面积达35000多平方米。
南京农业大学从1984年开始和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联合办学,设淡水渔业专业(专科)。学院于1994年新开设了“淡水渔业”本科专业。现设水产养殖本、专科专业,水产养殖博士点和硕士点,每年招收博士生、硕士、本科、专科各种层次。
该院长期招收外国留学生,为亚太地区名国培养淡水渔业的技术人才,今后还将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办学层次,招收硕士研究生,在招收留学生方面曾受到联合国FAO和UNDP、亚洲水产养殖中心网(NACA)的大力支持。
设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德全研究员为主的淡水鱼类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研究室、营养与饲料、特种水产养殖室、水产品病害研究室、渔业环境保护、渔业经济与信息中心、内陆水域增养殖等7个教研室。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40名,其中具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有80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部中青年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18人。现有博士3人,硕士25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先后承担和圆满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六三”、国家攻关和省、部级课题190多项,获得各类奖励成果8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92年获农业部农业机构综合科研能力奖。
在多年的联合办学的实践中,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的领导非常重视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办学条件逐年得到改善,教学管理趋于完善,教风好、学风正,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的各项办学条件已得到改善,教学手段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配备了语音室、电脑房和先进的电教中心。
学院非常重视发展工作。依托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综合利用经贸部TCDC培训项目的人力、财力、物力。扎实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条件,学院领导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教学设施的改造和教学仪器、设备的添置,积极改善学院的办学备件。建院六年来,学院不断改进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已拥有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宿舍楼、语音室、电脑房、活动健身房、学生食堂、足球场、蓝球场、大客车、教学实习基地等设施,为国家培养水产专业人才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要有经营场所,办理工商登记(办理卫生许可),如果觉得有必要还要到税务局买定额发票,不过奶茶店一般人家消费是不会要发票的巴,要买设备,要联系供应商备一些原料,就好啦,没啥难的,不过要赚钱的话就得选好开店地段。
办理手续的程序(申领个体执照):
1、前往工商所申请办理
2、根据工商所通知(申请办理当场就会给你个小纸条)前往办理名称预核
3、拿到名称预核通知书,办理卫生许可证(前往所在地卫生监督所办理)
4、拿着名称预核通知书和卫生许可证前往工商所核发营业执照。
考虑是由于天气比较干燥和身体上火导致的,建议不要吃香辣和煎炸的食物,多喝水,多吃点水果,不能吃牛肉和海鱼。可以服用(穿心莲片,维生素b2和b6)。也可以服用一些中药,如清热解毒的。
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应当与贷款机构进行协商,宽展还款期间或者分期归还; 如果贷款机构起诉到法院胜诉之后,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贷款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贷款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第一步:教育引导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吮指癖”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于力认为,如果没有什么异常的症状,应该以教育引导为首要方式,并注意经常帮孩子洗手,以防细菌入侵引起胃肠道感染。
第二步:转移注意力
比起严厉指责、打骂,转移注意力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比如,多让孩子进行动手游戏,让他双手都不得闲,或者用其他的玩具吸引他,还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游玩,让他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获得知识,增长见识,逐渐忘记原来的坏习惯。对于小婴儿,还可以做个小布手套,或者用纱布缠住手指,直接防止他吃手。但是,不主张给孩子手指上“涂味”,比如黄连水、辣椒水等,以免影响孩子的胃口,黄连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吃多了还可导致腹泻、呕吐。
合肥政务区网络广告推广网络推广哪家公司比较好 一套能在互联网上跑业务的系统,被网络营销专家赞为目前最 有效的网络推广方式!
1、搜索引擎营销:分两种SEO和PPC,即搜索引擎优化,是通过对网站结构、高质量的网站主题内容、丰富而有价值的相关性外部链接进行优化而使网站为用户及搜索引擎更加友好,以获得在搜索引擎上的优势排名为网站引入流量。
良工拥有十多位资深制冷维修工程师,十二年生产与制造经验,技术力量雄厚,配有先进的测试仪器,建有系列低温测试设备,备有充足的零部件,包括大量品牌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水泵,膨胀阀等备品库,能为客户提供迅捷,优质的工业冷水机及模温机维修和保养。
楼主,龙德教育就挺好的,你可以去试试,我们家孩子一直在龙德教育补习的,我觉得还不错。
成人可以学爵士舞。不过对柔软度的拒绝比较大。  不论跳什么舞,如果要跳得美,身体的柔软度必须要好,否则无法充分发挥出理应的线条美感,爵士舞也不值得注意。在展开暖身的弯曲动作必须注意,不适合在身体肌肉未几乎和暖前用弹振形式来做弯曲,否则更容易弄巧反拙,骨折肌肉。用静态方式弯曲较安全,不过也较必须耐性。柔软度的锻炼动作之幅度更不该超过疼痛的地步,肌肉有向上的感觉即可,动作(角度)保持的时间可由10馀秒至30-40秒平均,时间愈长对肌肉及关节附近的联结的组织之负荷也愈高。
高级爆破工程师挂靠价格1年10-13万之间,中级爆破工程师挂靠价格1年5万左右。每个月价格都不一样,¥详情问问¥..181^..¥。(陕西;山西;山东;高级爆破工程师挂靠21名1年10-12万之间、中级爆破工程师挂靠价格1年4-5万左右)(河南;河北;安徽;高级爆破工程师挂靠30名1年10-12万左右、中级爆破工程师挂靠价格1年4-5万左右)(江西;福建;广东;初级爆破工程师挂靠51名1年2万、中级爆破工程师挂靠价格1年4-5万左右)(江苏;浙江;上海;高级爆破工程师挂靠价格1年10-12万之间、中级爆破工程师挂靠价格1年4-5万之间)。
云南贵州广西高级爆破工程师挂靠价格费用待遇行情多少钱一年,几年一签
注册高级爆破工程师(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作业证)挂靠1年12万
注册中级爆破工程师挂靠1年5万
注册暖通工程师挂靠 3年45万华北地区企业挂靠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电)专业挂靠3年70万华南企业挂靠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挂靠3年35万河南企业挂靠
注册造价工程师 1年2万北京企业挂靠
注册监理工程师贵州地区企业挂靠一年2.5万
一级注册建造师(市政、机电、房建)专业挂靠 4.5万 2.5 万 2.5万 寻广东地区企业挂靠一级结构工程师 3年15万江东地区企业挂靠
中级爆破工程师挂靠,1年4-5万之间 高级爆破工程师挂靠,1年6-8万之间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2014年贵州结构工程师报名时间:6月20日至7月8日
中级挂靠工程师2500元。
没有初级是不可以办中级的
高级爆破工程师挂靠价格8-12W ,具体看作业范围以及企业的需求状况,具体可联系赵工/182.-92.99-1883,人好专业效率
爆破都要高级工程师靠挂
正在加载...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13812|回复: 8
保卫董存瑞——全国第一位战斗英雄名誉风波始末
本帖最后由 英雄卫士 于
12:42 编辑
长篇纪实小说  
  保卫董存瑞    ——全国第一位战斗英雄名誉风波始末     汪泾洋 刘国彬著   &&  大中华文化出版社  
dz05.jpg (75.84 KB, 下载次数: 4)
12:41 上传
  理想一旦迷离,
  星月也会无光。
  信仰一旦远去,
  江河都会倒流。
  颠覆董存瑞,调侃黄继光,戏说刘胡兰,
  媒体“恶搞”的浊浪中,
  不知道能有几个人民英雄幸免。
  仔细想想就十分可怕,
  长期以往,
  我们还有多少精神遗产能够交给自己的儿女,
  说:“传下去吧,把它传给你们的后代子孙……”
  中国,曾有过被列强扒光身子的时候,
  现在,我们却自己一件件地脱去衣衫。
  真理面前,最可怕的敌人是麻木,
  有更多的正义者肯对“恶搞”说不,
  它注定就会短命。
  警惕吧,任何历史悲剧重演的地方,
  都因为那里有悲剧的土壤和悲剧的种子!
  ——题记
  目 录
  序  为英雄主义喝彩
  第一章:法庭上的希罕事…………………...……………………4
  第二章:风乍起,英雄是“推测”出来的?…………..…12
  第三章:2006’第一见证人浮出水面..……………………19
  第四章:不许颠覆董存瑞…………………………….……...…27
  第五章:红色经典不是“变形金刚”………………………43
  第六章:三亿观众收看央视专题片…………..…………..…55
  第七章:十四位见证者还原真相………………….……....…77
  第八章:亲属战友举证澄清史实………………………….…86
  第九章:正直网友成被告……..…………..........................…112
  第十章:2007’英雄妹妹拿起法律武器…….………..…125
  第十一章:漫长的等待………………………………..........…149
  第十二章:呼唤法律保护英雄………………………………165
  第十三章:让英雄的旗帜世代飘扬…………………......…171
  附 董存瑞名誉风波大事记…………........................…...…176
  为英雄主义喝彩
  ——长篇纪实小说《保卫董存瑞》序
  豫东仁
  读这本书,时时让人心潮澎湃,作者勇敢地为英雄主义辩护,让人感动。赖以支撑我们民族精神之魂的英雄主义精神,难道真的到了需要我们站出来为其辩护的地步了吗?少数人对英雄主义的另类解读,真的已经威胁到我们的理论安全了吗?
  并非危言耸听,请看当下已为我们司空见惯的事实:
  曾几何时,有人把“躲避崇高”当作无尚荣耀,把“看破红尘”当作深沉和时尚,把英雄行为看作是傻子和愚蠢之举,把见义勇为看作是不可思议。有的人公开标榜“他人就是地狱”理解的深刻,宣称这个世界上除了自我和个己私利以外,他极不关心。于是,烽火年代的英雄壮举被人嘲讽,和平岁月的见义勇为得到的是无数麻木“看客”的冷目光;于是,街头遭遇歹徒的老人和少女投向社会的目光是那样无助;于是,一切有利于他人的举动都要用金钱来衡量,社会由不适应变为无奈接受。一个具有英雄主义传统的国度和具有英雄主义精神的民族,突然间像患了精神缺钙症,对此,我们这个民族能不进行深刻的反思吗?
  曾几何时,颠覆英雄成了某些人的一种时尚:董存瑞炸碉堡的英雄壮举受到了质疑,刘胡兰慷慨赴死的悲壮行为被肆意歪曲,还有《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沙家浜》中的阿庆嫂、《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铁道游击队》中的刘洪……这些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学艺术人物,一个个在“恶搞”和“娱乐至上”的名义下被弄得面目全非。在当代的英雄阵容被解构得支离破碎时,有人又拿古代英雄开涮,岳飞、文天祥一个又一个民族英雄的化身被作出另类解读,相反,那个卖国奸相秦桧及其同类人物,有人却要给他们重塑站起来的“正面派”。这是怎么了?是非真假、正义邪恶,怎么一瞬间如此让人朦胧难辨。在精神楷模和时代偶像遭遇损毁时,有正义感的人们心头飘着莫名的惆怅和沉重。有人忧然,假如今天我们的领土再遭受强敌入侵,断定还会有不少新的汉奸出现,或许会不少于日寇入侵的年代。
  曾几何时,“娱乐至死”的享乐主义被一些人当作时尚来追求。超男超女的娱乐导向正引导着一些少男少女的精神成长走向畸形,选美选秀的泛滥蔓延正改变着社会大众的审美自信。于是,在泛娱乐主义的一片叫好声中,“后宫小说”、“后宫剧集”正一部接一部的面世,脂粉气、妖艳气正飘荡在我们这个社会的娱乐空间;于是,我们信守一代又一代的美丑观念正悄悄发生变异。有人担心这种对“后宫文化”“妾妇心态”赞美诗样的记述,正在改变和影响中国的女性人格,一种甘为奴婢、甘做妾妇、甘当二奶的畸形心态正在一部分青春女性的心中暗潮涌动。一部清史,在艺术的莹屏上已经被翻过来倒过去地反复演绎多少遍了。从康熙到慈禧,一个又一个皇帝一遍又一遍登场,一个充满屈辱和不堪回首的朝代,我们的艺术家却那么有兴致的为一个末代王朝一首又一首地吟唱那么动听的挽歌。悠久的历史对一个民族来说,本来就是件喜忧参半的事情,能够汲取历史教训,历史就是财富;相反,如果迷恋历史垃圾堆里散发着恶臭的肮脏货,那么历史就是沉重的包袱。而我们那些有逐臭嗜好的所谓“家”们,他们不是去清扫它,而是翻开它,让它臭气熏天,以吸引苍蝇。我们浩浩史卷的张扬着英雄气的主流文化,却又常常被他们有意无意地给予忽略。我们民族历史上,那些“为民请命”的硬汉,那些“舍身求法”的英雄,那些“拼命硬干”的豪杰,为什么有些人竟视而不见呢?
  种种现象,不能不让我们沉思,不能不让我们忧虑。本书因其阐述的是阳刚之气、是英雄精神,张扬的是英雄理念。有人说,它充其量只能是孤掌之鸣,尽管为此,我也要用十二分的努力去呼唤,为民族精神鼓与呼,这是每个中国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愿这孤掌之鸣,能唤来呼啸的山风,能唤来翻滚的波涛,能唤来回荡中华大地的浩然正气,能唤回我们对英雄的珍爱和自信。
  (作者为《解放军报》文化部原主任陈先义)& & 
0.jpg (32.02 KB, 下载次数: 4)
12:27 上传
<p id="rate_38"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威望 + 2000 点
经验 + 2000 点
" class="mtn mbn">
本帖最后由 英雄卫士 于
12:48 编辑
  第一章:法庭上的希罕事
  董存瑞作为共和国最著名的战斗英雄之一,他“舍身炸雕堡”的故事在国人中已经流传了整整六十年了。六十年来,董存瑞的英雄事迹鼓舞着无数中国军人在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中国以及保卫人民政权的战斗中视死如归,冲锋陷阵。可是今天,关于这一英雄事迹的真实性却受到了挑战,并且不得不通过法律的手段来求证、确认,这无疑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
  ——作者感言
  古今中外,人间万事,一旦需要用法律来甄别或裁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事、名誉、责任等等官司,无一例外都会有原告和被告以及能够说明事情原委的“证据”。
  法庭——依据原告、被告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案件审理,并通过证据或秉公执法,或调停和解,或敷衍了事,或颠倒黑白。
  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对民事诉讼的证据解释为: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材料。民事诉讼证据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即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7种。
  其中的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的证据。
  其中的视听资料是指利用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储存的资料和数据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
  本文之所以特别提到“书证”和“视听资料”,因为这二者将在本书中起到重要的法律效用。
  一位法律专家在解释《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时写道:具体案件的法律适用往往以案件事实得到证明为前提,而案件事实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当事人之间的争执往往就是因对案件事实有不同的认识而发生分歧,从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所以,法院要对当事人有争议的事实进行认定,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裁判,必须借助于各种证据。对法院而言,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作出正确裁判的根据;对当事人而言,证据是主张有利于己的事实、反驳不利于己的事实,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方法和手段。总之,诉讼开始、继续和终结都离不开证据的运用,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
  真实,是证据的生命——这是普通人最朴素的理解。
  那么,没有证据的主张也敢上法庭吗?凭借不能说明问题的证据也能取得胜诉吗?世上会有这样的怪事情吗?
  有!这样的怪事就是2006年发生的、引起全国亿万民众关注的董存瑞名誉侵权案件。
  这是新中国第一起为战斗英雄依法维权的公开审理的案件。
  2007年5月25日,正好是英雄董存瑞牺牲59周年的日子。5月24日,备受各界关注的董存瑞名誉权案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第一次开庭。是年3月,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弟弟董存金作为原告,将《大众电影》杂志社、中央电视台和电影《董存瑞》的导演郭维告上法庭,状告三被告否认董存瑞炸雕堡这一历史事实,使英雄的名誉受到损害,侵犯了董存瑞烈士的名誉权,要求被告公开道歉并赔偿诉讼费用10万元。
  董存梅、董存金之所以与《大众电影》杂志社等三被告打这场官司,起缘于1996年第10期《大众电影》杂志和2006年第8期《大众电影》杂志发表的对电影导演郭维的两篇访问记,郭维分别在这两篇题为《英雄启示录》和《&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的访问记中谈到董存瑞的英雄事迹时说到:“谁也没有亲眼看见他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当时董存瑞没有带架子,桥肚上也不能放炸药。战斗结束后,从地下挖出了董存瑞媳妇为他做的袜底来,于是军事专家就认为董存瑞极有可能是举着炸药包炸桥的……”郭维的这一段话后来还在由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节目《电影传奇——董存瑞》中一再重申。
  郭维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这不就是对董存瑞英雄事迹真实性的质疑吗?此论一经媒体披露,社会沸腾了,纷纷要求《大众电影》杂志社和郭维认错、道歉,然而,《大众电影》杂志社和郭维在长达近一年的时间内拒不认错、道歉,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董存梅、董存金上法庭的一幕。
  开庭这一天,法院里来了很多记者,可是记者们都没能进入法庭。据法院介绍,此次开庭只是组织原、被告进行证据交换,实质审理还要等以后再开庭。因为只是交换证据,所以选择使用的法庭很小,再加上本案第三人较多,法庭里没有多余的座位可供旁听人员使用,如此一来,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记者们只好在法庭外守候。
  这天到庭的原告方有董存梅、董存金的儿子,原告方代理律师王凤鸣,被告三方分别派来了代理律师。另外,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董存瑞烈士陵园、存瑞中学和存瑞小学作为第三人,也分别派人出庭。曾亲眼目睹过董存瑞炸碉堡英雄事迹的董存瑞的战友肖泽泉、宋兆田、程抟九,做为该案的证人,由于年事已高,没有出庭。证人中董存瑞烈士陵园的原主任、72岁的吕小山老人,专程从河北隆化赶来。
  上午9点,法庭开庭后,等候在庭外的记者们和吕小山聊了起来。老人热切地向记者们讲起自己和董存瑞的渊源,说自己是“相伴存瑞40年”。
  一个多小时后,轮到他进去作证。从法庭出来,吕小山老人说他已当庭向法官宣读了证词。
  吕小山说,被告的律师问他要证明的中心事件是不是董存瑞炸碉堡是真的,他回答当然是。后来法官说“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不用再说了。”
  此案也引起了另外一位老人的关注。78岁的赵我将老人,他在董存瑞牺牲后即来到董存瑞所在部队工作。他说,他在部队时,曾多次参加整理战史,亲耳听了老部队的老战友们讲述董存瑞的英雄事迹。董存瑞牺牲前喊了句什么?电影里是“为了新中国,前进”,但实际上是让后面掩护的郅顺义“卧倒,卧倒,快趴下……”电影里进行艺术创作,是允许的,但对英雄的核心事实不能否认。
  在法庭开庭的两个多小时里,还有一对老夫妇一直在外面等候。他们是程子华将军的二女儿和女婿。两位老人拿出几本书向记者展示,包括《程子华回忆录》、《纪念程子华》、程子华当年的秘书齐速所著的《难忘终身事》等,书中都有关于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片段摘录,证明董存瑞的英雄事迹是真实的。
  开庭完毕,律师王凤鸣出来后向人们介绍说,被告向法庭提供的4个证据与原告向法庭提供的一部分证据一模一样:
  第一个证据是2006年第8期《大众电影》所刊载的对郭维的访问记《&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原件;
  第二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节目《电影传奇——董存瑞》;
  第三是中央电视台“社会记录”栏目播出的节目《面孔》,该节目特别邀请了一些董存瑞的老战友出面针对郭维的言论重申了董存瑞炸雕堡的事实真象;
  第四是中央电视台“和平年代”栏目里一期《历史作证》节目,其中董存瑞的好多老战友出来证明董存瑞炸碉堡确有其事,千真万确。
  被告之所以提供这些资料,据说是为了证明他们并没有否认董存瑞舍身炸雕堡这一事实,没有歪曲历史事实,他们对董存瑞的英雄行为没有异议。
  既然如此,那么怎样理解郭维原话的本意,就成了一件麻烦事。原告认为这段话是对董存瑞英雄事迹的巅履,被告却认为这段话是对董存瑞英雄事迹的“推测”,尽管有“白纸黑字”为证,可是双方对事实的认定却是截然相反。
  “推测”是否构成对董存瑞英雄事实的侵权成了本案的焦点。
  原告方律师王凤鸣认为,董存瑞是否炸碉堡不会是双方争议的焦点,被告郭维也没有否认是董存瑞炸的,只是说没人亲见,是专家“推测”出来的。争议的焦点将会是这种“推测说”是否构成对董存瑞名誉的侵权。
  王凤鸣让记者们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的那期《电影传奇——董存瑞》,该片中当画面出现老英雄郅顺义讲述董存瑞“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索”的英雄壮举时,镜头被掐断,画外音说:“不不不,老人的记忆一定出现了误差,无数次从爆炸中惊醒,无数次在梦里试图找回战友,无数次回到那一刻,这一切混在一起,已经使最后一个场面犹如梦幻……”紧接着画外音,是导演郭维的镜头,郭维在画面中说:“以后怎么知道、确定他是托着炸药包炸的呢?就来了一些军事专家,因为谁炸的不知道,这是一个英雄啊!怎么着呢?那就是托。托可能吗?最后有人建议挖底下,挖这个桥底下。结果挖出一个袜底来,就是董存瑞媳妇给董存瑞缝的。班里的同志都知道,这是董存瑞的袜底,这么确定这是董存瑞……”
  “这个片子大量引用了见证者郅顺义的镜头,但在郅顺义说到关键时刻,掩盖了其声音,出现了三个‘不’的画外音,郭维接着画外音说了‘谁炸的不知道’这句很关键的话。”王凤鸣说,“这给人什么感觉?会让人产生英雄事迹不真实的想法,这比说几句侮辱的话更严重。”
  王凤鸣说,他之所以认为构成侵权,是因为英雄的名誉保护与一般人的名誉保护不同。英雄是国家通过一定程序确定的特殊主体,普通公民受到侮辱、诽谤,心里会难受,可索要精神赔偿。董存瑞的名誉受损不仅涉及其亲人,他的名誉关联着党、国家、军队,其精神已成为军魂的一部分,其名誉受损最大的影响是对下一代,会造成后人思想混乱。
  当记者们就此追问被告方律师的观点时,被告律师只说了句“其实大家好好看看那篇报道就会明白”,并表示现在已在法庭审理之下,最后由法院判决决定。
  《大众电影》和郭维不认账,董存梅早就知道。因为此前23日下午,原告方举行了开庭前的沟通会,董存梅、吕小山、存瑞小学的书记谢万库、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政治部主任徐学泉等人都到了。被告曾有意和解,但原告鉴于这一和解需要建立在不认错,不道歉的基础之上,因此董存梅曾表示:绝不接受这样不分是非的和解。沟通就这样失败了。
  开庭结束,记者问董存梅,如果被告提出和解,是否接受?已经69岁的董存梅坚决地说,不接受。她坚持要求被告承认错误,赔礼道歉。
  律师王凤鸣表示,他们提交给法庭的证据很充分,甚至包括英雄史实方面的证据,而这本来是不需要原告方证明的。因为根据法律规定,“众所周知的事实”本来无需提供证据证明,董存瑞炸碉堡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他们还是准备了大量能证明事实真象的证据。
  法庭以外的人民群众对这次开庭也十分关注。存瑞中学的部分师生委托吕小山带来了一条写有“维护英雄形象,捍卫英雄名誉”的大红条幅,上面有400多个签名。吕小山还带来了很多图书,这些书中都有董存瑞事迹的记录,他说,这些表现民愿和民意的物品将提交给法庭。
  第二天,《齐鲁晚报》刊出了《董存瑞名誉权案开庭董存瑞炸碉堡是“推测”?》的报道。文中说:“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立新,他认为英雄名誉的保护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侵犯名誉权要构成侮辱、诽谤才行,仅仅怀疑一个事实就构成侵权吗?郭维对历史事实有不同看法,他表述了这种不同看法,只要没有损害英雄名誉的恶意,似乎不宜认定为侵权。”
  《齐鲁晚报》在整个事件过程中,较为及时、客观、全面、准确地报道了这一讼案的核心内容:
  电影《董存瑞》的导演郭维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侮辱董存瑞英雄事迹的言论:“他举炸药包牺牲是许多专家经半年考察论定的。”“因为谁炸的不知道。”“谁也没有亲眼看见他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
  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弟弟董存金依法维权为英雄哥哥恢复名誉;
  董存瑞英雄事迹的历史见证人肖泽泉、宋兆田、程抟九主动为董存瑞炸碉堡作证;
  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为英雄的名誉第一次走上法庭;
  郭维同志在侮辱董存瑞名誉的同时已构成对老英雄郅顺义名誉的侵权;
  被告提供的4个证据与原告一样;
  被告方律师称他们没有歪曲历史事实;
  原告方律师王凤鸣认为这种“推测说”已构成对董存瑞名誉的侵权;
  有学者称“似乎不宜认定为侵权”。
  ……新中国第一例战斗英雄名誉权案直到2010年才有“结果”。
  为了让读者对本案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让我们把目光回放在2006年,重新梳理这一起引起全国亿万民众关注的董存瑞名誉权案件的来龙去脉……
  第二章;风乍起,英雄是“推测”出来的?
  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中,离不开民族的英雄人物。民族的英雄一旦无光,星月自然会为之失色,信仰必然会支离破碎。颠覆董存瑞,调侃黄继光,戏说刘胡兰,在一些媒体这样的“恶搞”浊浪之中,人们不知道明天我们的下一代心中还有没有英雄。一个不崇尚英雄不敬重英雄的国度,将是危险的……
  ——作者感言
  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自从他们懂事的那一天起,就与共和国一起经历了几乎所有的风风雨雨。
  共和国同龄人把祖国的名誉、人民的名誉、军队的名誉看得高于自己的生命。
  到了公元二00六年,少小从军的共和国同龄人,绝大部分已经转业或退休了。沈阳军区《前进影视》报社原主编刘国彬退休后被单位留用,协助《前进报》编辑“影视天地”专版。
  这一年,中国的娱乐媒体风行一个所谓的新潮流:恶搞。它从网络发端,渐渐辐射到街头小报,渐渐形成一种趋势,矛头所向直逼红色经典。
  在这股恶搞红色经典的浪潮中,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小英雄潘冬子变成了整日做梦挣大钱的地产巨商之子;电影《铁道游击队》中那个为人熟知的大队长刘洪竟被说成是“谁不知道你和坐台小姐熟啊”的淫棍;英雄黄继光不再是堵枪眼的英雄,而是一不小心跌倒在机枪眼上;还有《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沙家浜》中的阿庆嫂……
  2006年4月的一天,刘国彬在编辑“影视天地”第6期稿件时,无意间在《大众电影》杂志(2006年第8期)上看到一篇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文章。
  职业敏感使然,他迅速放下手中的工作,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连着看了三遍才最终确认上面有令其震惊的文字:
  “谁也没有亲眼看见他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当时董存瑞没有带架子,桥肚上也不能放炸药。战斗结束后,从地下挖出了董存瑞媳妇为他做的袜底来,于是军事专家就认为董存瑞极有可能是举着炸药包炸桥的……”
  “这不是要毁我长城吗?”刘国彬嚯地站了起身,满脸疑惑。“不行,得写文章回应!”看了此文后,这是他的第一反映。
  坐到电脑桌前,刚敲了几个字,他顿感茫然:《大众电影》毕竟是中国电影界的权威杂志,自己不过是一个退而未休的新闻工作者而已,能与《大众电影》论争并为董存瑞鸣冤吗?
  沉思中,他想起了现代新闻鼻祖普利特策的名言:一个国家就像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上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如此不负责任地‘质疑’经典,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一番思索后,他毅然决定:“纵使遇到再多的困难与阻力,也要誓以铁证为董存瑞鸣冤,还英雄以应有的本色形象!”
  决心下定后,他将有关情况和想法向文化工作站站长郑玉库上校作了汇报。郑玉库当即表态道:“董存瑞是从沈阳军区走向全国的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是铸成我军军魂的重要基石,作为部队影视管理部门,我们对此绝不能视而不见、见而不管,必须为董存瑞说话!”
  郅顺义不在了,还有董存瑞事迹的历史知情者吗?茫然中,刘国彬写了《董存瑞究竟是怎么牺牲的》一文,希冀发表后能与见证者联系上。
  但稿件到了《前进报》编辑任旭手里后,他严肃地说:“刘主编,您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代表《前进报》驳斥谬误!”
  于是,刘国彬将原稿修改为1500字的《英雄不是推测出来的》一文。郑站长看过稿件后说:“这篇文章不仅《前进报》要登,也要向《解放军报》投稿,让全军官兵都知道质疑英雄这件事。你不要等了,去寻找董存瑞的战友或知情者,写一篇更全面的文章,以告慰英雄的在天之灵!”
  日,《前进报》第四版“影视争鸣”栏刊出了刘国彬的文章:
  英雄不是“推测”出来的
  一篇回忆电影的文章,道出一件尘封的往事。最近的一期《大众电影》发表署名沙丹采访电影导演郭维的文章——《&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披露出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看后却让人疑惑重重:董存瑞是怎么牺牲的?
  提起《董存瑞》、《智取华山》、《花好月圆》、《笨人王老大》等早期的电影,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知道郭维是个著名的导演。而在《董存瑞》中,他还是改编者。因此,沙丹的文章有这样一段话:“郭维确定了《董存瑞》的主线:从一个不懂什么叫战士的农民,到最后用生命实现了一个真正战士的神圣职责。从少年时代开始,突出董存瑞‘嘎小子’的性格,抓住能够凸显人物性格的情节,如‘摔跤’、‘参军’、‘十发子弹’、‘检讨会’、‘连长谈话’、‘争过推功’、‘入党’、‘选爆破队长’。”导演有权对剧本进行二度创作,郭维在对《董存瑞》情节的重新安排上也合常理。但这些文字将现实时空与艺术时空重叠在一处,感觉到好像都是导演在“创作”人物。毕竟,在电影拍摄前,董存瑞已经是著名的战斗英雄了,相信与董存瑞有着同样人生经历的郭维应该知道。
  关于董存瑞是怎么牺牲的,历史早有定论。董存瑞当年的战友郅顺义等人皆可作证。但沙丹却这样说:“郭维惟一遗憾的,便是最后的炸桥场景。郭维认为,董存瑞之所以能够挺起炸药包,是看到自己的战友死得太多。”于是,最大的疑点出现了:这一壮举是否真实?沙丹的文章接着说道:“在真实中,董存瑞死后并没有立即被评为烈士,仅仅是通知家人他牺牲了。更重要的,谁也没有亲眼看见他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当时董存瑞没有带架子,桥肚上也不能放炸药。战斗结束后,从地下挖出了董存瑞媳妇为他做的袜底来,于是军事专家就认为董存瑞极有可能是举着炸药包炸桥的。”沙丹的文章把董存瑞的牺牲说成是一个猜想:那是由编导们“编”的一个英雄的神话。这让稍稍了解董存瑞事迹的人都无法接受——因为,人们最早认识董存瑞是在小学的课本上——我党我军的历史是不可戏说的。
  在后面还有疑团:董存瑞牺牲前是否留下遗言了?沙丹文章道:“看完电影后,有观众千方百计地询问,董存瑞最后喊的那句‘为了新中国,前进’是怎么回事?他现实中究竟喊了没有?其实这是郭维故意编排的。他觉得,如果董存瑞就那么干举着炸药包,高潮显然就上不去。写分镜头剧本的时候,应该怎么写呢?如果是抗日战争,那就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到了解放战争,顺理成章的就是‘为了新中国’了。”笔者认为,作为艺术,可以合理想象。作为生活,却不可胡编乱造。
  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和笔者参军的部队同在一个单位,在四十来年的军旅生涯中,笔者曾有幸多次当面聆听董存瑞的战友、著名战斗英雄郅顺义讲亲眼目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壮举:董存瑞在战友们的掩护下冲到了桥下,左手举起炸药包,贴近了桥型碉堡,右手一下拉开导火索。“导火索燃烧只有短短的几秒钟!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纵身一跳就朝他奔去。董存瑞看见了,厉声喊道:‘卧倒,卧倒,快趴下!’接着一声巨响,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沙丹笔下的董存瑞与老英雄郅顺义口中的董存瑞差距太大了!半个世纪前的往事,沙丹和郭维为什么不在见证者和经历者健在的时候“澄清”?
  《大众电影》是个权威性杂志,根据一名导演的一段回忆而“改写”英雄董存瑞的事迹却又不同时刊登史学家的论证,笔者感到不合适。读完沙丹这篇文章,人们有理由担忧《大众电影》发表此类文章而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
  ……限于当时掌握的材料,刘国彬只能写出在今天看来还很稚嫩的文章。但他发出“人们有理由担忧《大众电影》发表此类文章而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的顾虑,却被后来的事实证明。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报社审大样时,有人提出文章题目应改成“董存瑞牺牲前喊了啥?”刘国彬坚持道:“推测”的提法不能改,这是矛盾的焦点。
  《英雄不是推测出来的》一文是全国最早驳斥郭维歪曲董存瑞英雄事迹的文章。此文在《前进报》刊登后,如一石击水,立即在沈阳军区各部队引起反响,纷纷来电话要求续刊回击《大众电影》的文章。
  现任《前进报》社副社长、时任主编的曹晓春上校代表报社鼓励刘国彬道:“争取采访当事人,用事实回击谬论,采访经费有困难我们解决……”
  鉴于《前进报》的读者仅限于沈阳军区部队官兵,早在5月中旬,刘国彬就此事与《解放军报》文化部主任编辑汪泾洋大校进行了沟通。
  说起来,他与汪泾洋是老朋友了。1977年1月,刘国彬开始从事专职电影宣传评论工作。那时候《大众电影》还没有复刊,国内也没有其他公开发行的影视报刊,凡是涉及到电影的业务资料都得从《解放军报》上查找。
  就这样,他从报纸上认识了汪泾洋——3年中收集了对方几乎所有的相关文章,精读细究,学习写作。两人达到“神交”的地步。到了1980年,刘国彬第一篇发表在《解放军报》上的文章《看电影树形象》,即由汪泾洋编发。1982年全军召开首届电影工作表彰会,刘国彬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到北京出席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两人才第一次谋面。
  会议期间,稍有闲暇,他们便和会议代表、沈阳军区120师炮团副政委黄英杰聚在一起,探讨黄英杰在该部政治工作中创造的“电影教育”经验。后来,汪泾洋还专门应邀到这个团进行了现场调研和采访。2006年,当汪泾洋得知军营影评家黄英杰病逝后,专门约刘国彬写了一篇悼念的文章《不同凡响的影评家》,发表在《解放军报》上。
  汪泾洋也是在部队依靠自学从战士成长起来的新闻工作者。他1968年入伍后,在甘肃省乌稍岭下的某炮兵部队当了十多年兵,1978年从连队选调到《解放军报》社工作,30年中,一直在《解放军报》负责影视宣传方面的业务,是军内外著名的影视评论家。他曾先后编发过刘国彬的100多篇稿件,十几次来到沈阳军区,走边防,上高山,下海岛,参加刘国彬主持的影评笔会、电影理论研讨会、电影宣传现场会,每次都会应邀向部队官兵讲授影评写作课。
  到目前为止,汪泾洋与刘国彬是全军部队中仅有的两位从事电影宣传和理论工作超过30年的资深影视新闻工作者。
  刘国彬信任汪泾洋,才把董存瑞名誉受辱的事如实汇报。
  汪泾洋闻知此情,态度明确地说:“如何对待董存瑞,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这件事的本质是对董存瑞的颠覆,《解放军报》一定要管!”
  汪泾洋对此用了“颠覆”两个字,这在刘国彬看来就是为恶搞董存瑞英雄事迹的事件定了基调。
  谈及写稿的内容时,汪泾洋要求道:“最好找到历史的见证者,通过当时在事发现场的董存瑞的战友说话,会更有力量,更有利于维护真理。同时,也可以搜集一下英雄生前部队官兵的对这件事情的反映……”
  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在这两位同为1968年参军的老兵心中升腾起来。
  第三章:2006’第一见证人浮出水面
  一个民族,只有英雄辈出,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习英雄、宣传英雄、捍卫英雄,是每一位当代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感言
  “战士的血管里流淌着英雄的鲜血。”
  几乎每一位当代军人,都是看着《英雄儿女》、《董存瑞》、《南征北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开国大典》等等优秀军事电影成长并步入军营的。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刘国彬与电影《董存瑞》还有着特殊的渊源。1968年,他从吉林省嫩江边的一个公安单位子弟学校入伍,下连队一个月就被抽调到团业余演出队,半年后调到政治处电影组,担任广播员和电影放映员。那时候由于全国到处都在搞“文化大革命”,绝大部分电影都被封存了,部队能够放映的电影只有《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就连自己喜爱的《董存瑞》也无缘看到。
  诗人臧克家曾说过:“任何一位作家,他的创作无不受他的文艺观的指导,这种文艺观的形成,与生活环境、个人经历、志趣与修养有关。”
  对刘国彬而言,与其说他热心保卫董存瑞名誉这件事是一个巧合,不如说是业已浸入血液里的英雄情结所致。
  1973年3月,在军里举办的指导员培训班上,刘国彬听过一次战斗英雄郅顺义所作的“董存瑞英雄事迹报告”,那次报告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1977年,刘国彬调入沈阳军区政治部文化工作站锦州分站从事专职电影宣传、评论工作,两年后既1979年,一批被“四人帮”封禁的优秀电影片得以解禁,其中包括《董存瑞》。影片刚一解放,他就在董存瑞生前所在的炮11师搞了一次首映活动,并单独采访了时任该师政治部副主任的郅顺义,采写了《麦花时节访英雄》一文,被军区《电影宣传》报刊发。刘国彬在120师炮团搞电影教育试点,特意把郅顺义请到该团作报告,组织官兵就电影《董存瑞》开展专题鉴赏活动。
  上世纪80年代,部队百万大裁军,精减整编,董存瑞生前所在的炮11师合并到刘国彬原来的野战军,他非常荣幸地成了郅顺义的“战友”。
  1991年,刘国彬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进修毕业,组织军区影评班并任教讲课。基于对影片《董存瑞》的熟知,在为期半个月的培训中,所有课程都以《董存瑞》为例,就该片中的主题、风格、样式、细节、动作、对话、道具等细节,逐一剖析。
  学习班上,他还多次根据丁洪、赵寰于1952年10月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董存瑞》讲解电影的题材、结构、悬念、节奏的设置和展开,并结合影片《董存瑞》与原创剧本之间的变化让学员从电影的基础开始掌握电影评论写作技巧。
  这个《董存瑞》电影文学剧本是收录在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中国电影剧本选集》上,编剧只有丁洪、赵寰二位,没有董晓华的名字,概因董晓华“反右”时曾被打成“右派”,所以一度电影《董存瑞》的署名中就被拿掉了。到了2007年9月,董存瑞名誉权案开庭后,董存梅代理律师王凤鸣因办案需要,从网上寻购《董存瑞》电影文学剧本,卖主竟然又是沈阳人。当刘国彬按手机提供的地点与卖主交30元钱取当年仅售5角钱的书后,他特地留意了这本1954年的单行本,上面的编剧为丁洪、赵寰、董晓华三人。
  用电影《董存瑞》文学剧本当教材,还因为刘国彬与编剧之一的丁洪有一些工作联系。他刚调到沈阳军区文化工作站时,丁洪任沈阳军区文化部副部长,多次在业务会上听到过丁洪的指示,从心里很佩服这位大作家。
  1988年,沈阳军区组织第一届影视剧本评奖活动,他创作了军营歌舞片《兵之梦》,并就此当面向丁洪求教,得到过许多指点,受宜非浅。后来,《兵之梦》获一等奖。
  正是由于刘国彬与郅顺义、电影《董存瑞》编剧及电影本身的这种特殊渊源,当他看到《“真实”》质疑英雄的事迹后,头脑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澄清史实!
  文章,从何下笔呢?
  “从老英雄郅顺义那里寻找线索!”思路确定后,刘国彬突然想起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的干事夏维福。
  为啥能想到他?原来刘国彬在锦州文化工作分站当宣传干事时,夏维福是董存瑞部队刚入伍不久的放映员。刘国彬常去他们团搞电影宣传活动,一来二去的就熟悉了。1992年,总政宣传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单位在全国组织军事巨片《大决战》影评征文,时任《前进影视》报主编的刘国彬又一次采访郅顺义,曾安排已任宣传干事的夏维福帮郅顺义整理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后来获得全国影评征文特等奖。
  “对,就找小夏!”然而,14年来没联系过,如今人在何处?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这位重要的知情者——沈阳某部干休所副所长夏维福。
  夏维福接到他的电话后,震惊道:“会有这种事吗?不可能吧,我马上找《大众电影》看一下再说!”
  跟刘国彬初看《“真实”》一文时曾怀疑自己的眼睛一样,第二天,夏维福急切地在电话中说:“我怎么没找到你说的那些话?”
  他告诉夏维福:“你翻到第37页,第一个自然段……”
  “哎呀呀,哎呀呀呀呀……”一连串的惊呼后,夏维福愤怒道:“我要起诉他们……”
  夏维福入伍后,从战士成长为团职干部的30年间,一直在老英雄郅顺义身边工作,先后5次到董存瑞家乡,4次到隆化县,7次到郅顺义家乡采访,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老英雄郅顺义》一书。因工作需要,他曾陪郅顺义先后去过北京、天津、南昌、大连等地,无数次地聆听过郅顺义关于董存瑞英雄事迹的报告。
  欣喜的是,夏维福手里恰留有郅顺义多次报告的原版录音带!夏维福答应马上整理郅顺义的录音,同时他又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线索:“大连有个活着的董存瑞英雄壮举的见证者,名叫宋兆田,当时任董存瑞营的教导员!”
  刘国彬与该干休所一联系,又意外获悉:原炮11师副政委程抟九也在这个干休所休养。当年程抟九就在董存瑞所在的连队蹲点,他曾亲眼目睹过解董存瑞的英雄事迹,是在世的第一见证者。
  正在此时,军报汪泾洋来电话,说:“《大众电影》的《“真实”》一文找到了,看过了,确实让人气愤,应当用事实批驳!”刘国彬说找到了宋兆田、程抟九及夏维福,汪泾洋显得很兴奋,要求尽快采访,拿出稿件。
  去大连采访前,因担心两位老首长过分激动,刘国彬事先在电话里向两位老首长自报家门,拉了一些家常,一番铺垫后,才慢慢将话题引到了董存瑞一事上。
  宋兆田政委还算平静,说:“他们这不是胡说八道嘛,你什么时间来采访都可以!”
  但跟程抟九副政委联系,尽管再三劝他别激动,可当老人家听说此情后,立即在电话里喊了起来:“这事我再激动不起来,我不成了冷血动物了吗……”
  日,刘国彬登上了去大连的火车。
  到干休所后,所长、政委早已等候了,他们一致表示:“这是一件关系到英雄形象的大事,所里一定尽全力配合采访。”
  在同所领导的外围采访中,刘国彬进一步闻知:郅顺义2005年病逝时87岁,宋兆田当年86岁,年龄最小的程抟九也已78岁了。上世纪80年代,他们三人同在董存瑞所在的炮11师任职,宋兆田为师政委,郅顺义和程抟九为副政委。
  基于此前的电话沟通和对老首长生活规律的侧面了解,也为了更详细地了解相关细节,在所领导的建议下安排了两天的采访日程。值得说明的是,作为一位离休多年的老同志,程老没看过《大众电影》,更不可能见到刊登有损董存瑞形象的那篇文章。
  第一天,采访程抟九副政委。一见面儿,老人就嚯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眼睛瞪得溜圆地看着刘国彬。
  刘国彬解释说:“我是前进报社的特约记者,《英雄不是推测出来的》作者……”
  闻此,程老才渐显平和地接受了采访。
  程抟九当年是师里的宣传干事,解放隆化的战斗前,从师部下到董存瑞所在的六连蹲点。程抟九回忆道:六连投入攻击隆化中学守敌的战斗时,他随同连长、指导员带领一个排为中央突击队。连队由北向南打到北大墙下,准备炸东北角的大炮楼,但先后派去两个爆破手,都相继牺牲。顺着枪声,他们从卧伏处伸出头向西看,见到距离约八、九十米的干河沟上,有一个桥型碉堡,那里的机枪火力把部队压住了。当即决定先炸掉桥型碉堡,但派去的爆破手也中途牺牲了,正想组织再次爆破,此时,程抟九听身后有人喊:“连长,让我去炸,完不成任务我不回来见你!”他回头一看,见是董存瑞挟着炸药包站在身后,后面还跟着郅顺义。情况紧急,连长跟指导员商量了几句,对董存瑞大声说:“你去吧,动作要快!”董存瑞对郅顺义喊了一句:“老郅,跟我上!”
  两人冲上去后,程抟九看到郅顺义在距桥堡四、五十米远的干河床上投弹。一片炸起的烟尘消散后,恍恍惚惚看到桥下北端有一个人,知道这是董存瑞,看样子像是腿部受了伤。此刻,董存瑞正在往北端桥墩上放炸药包,放不住,又向南移了几步,用手托着炸药包抵住大桥底部,拉了导火索,对着我们的方向喊:“连长,冲啊……”
  回忆到这里,程抟九眼里已涌满热泪。
  采访中,程老气愤地说道:“近几年,常有媒体在董存瑞身上做文章,失实之处屡见不鲜。有两点最主要:一是报刊所登董存瑞照片,他戴着低帽桩的解放帽,这种帽子是1949年发的,而董存瑞牺牲在1948年。当时我军戴着高帽桩的八路帽,前边有纽扣。另一处是,几乎所有书报关于董存瑞的描写都是:冲锋号一响,部队像潮水般往上涌,敌人桥堡上的机枪使战士们一片片倒下去,董存瑞举起炸药包炸碉堡……这是艺术创作。我当时在前沿,被敌炮楼和桥型碉堡火力射杀牺牲的也就三个人。董存瑞是看到我们中央突击排被敌桥型碉堡死死封住动弹不得,自己再完不成任务会使更多战友牺牲,延长攻入中学,歼灭守敌的时间才舍身炸碉堡的。书报那样写,是说连队的指挥员明明看到敌人火力封锁还乱吹冲锋号,拿战士的生命当儿戏。”
  为此,程老曾先后向报刊发出12封信,2006年的《大连晚报》还就此刊登过他的“打假”文章。
  宋兆田的回忆,大体一致。他当时在营指挥所,总攻前,发现右前方150米处有个敌人的桥型碉堡,几条火舌拦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很快,他看到六连有两个战士跃出壕沟,一个抱着炸药包,一个在后掩护。他们在营、连轻、重机枪的掩护下,迅速通过敌人火力封锁。直到前面的战士冲到桥下,宋兆田才松了口气。但迟迟听不到爆破声,又为他担心、着急。正在这紧急关头,只见爆破手朝上面望了望,迅速移动到桥底中间,面向战友们,左手托着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索……瞬间,一声巨响,桥型碉堡被炸毁了。
  不到10分钟,宋兆田随营部冲锋到桥边,遇见了程抟九,得知爆破手是董存瑞,掩护的是郅顺义。
  说完董存瑞,宋兆田话题一转,气愤道:“《“真实”》在污蔑董存瑞的同时,也等于是对郅顺义的否定,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他们两人在1950年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那是经过部队各级党委层层推荐而又经中央军委核实的。作为董存瑞和郅顺义的战友,我真诚地呼吁:让英雄的灵魂安息吧!不要为自己沽名钓誉而去打扰他们了……”
  采访结束了,86岁的宋兆田非要送到院外。当刘国彬向他举手敬军礼时,老人竟深深地鞠躬还礼,说道:“谢谢你为董存瑞说话……”
  刘国彬猛然转身,流下了眼泪。
  在他看来,八旬老人的鞠躬,无异于战场上指挥官向士兵下达的一道军令!
  回到沈阳,夏维福送来了郅顺义报告的录音整理稿——那段写进中、小学课本,写进党史、军史,亿万人民曾为之传诵的故事。
  入夜,刘国彬打开电脑,亢奋地投入到稿件的写作中。或为放映员出身之故,写作中,脑海里不时闪现出电影《董存瑞》的镜头:摔跤、10发子弹、选爆破队长、“为了新中国,前进”……两天里,一气呵成7000余字的《捍卫董存瑞的名誉》的长文。
  郑玉库上校审完稿子后,刘国彬便从网上发给了《解放军报》。
  至此,新中国第一例战斗英雄名誉维权案正式拉开了序幕……
dz50.jpg (130.29 KB, 下载次数: 4)
12:45 上传
<p id="rate_38"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魅力 + 2000
经验 + 2000 点
" class="mtn mbn">
本帖最后由 英雄卫士 于
13:07 编辑
  第四章:不许颠覆董存瑞
  为了哗众取宠,不惜颠倒黑白,不惜戏说“红色经典”,已成为时下的一种痼疾。有些人为了抢眼球,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我们希望传媒界能够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为错误的言行开放绿灯,不要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不要动摇我们中华民族神圣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根基。
  ——作者感言
  时下有种说法:媒体是社会的窗口,又是最大的名利场。
  2006年6月底的一个晚上,《解放军报》的汪泾洋打来电话,语气十分兴奋:“稿子写得非常好!我想到的话,你都写到了。董存瑞不仅是沈阳军区的,他更是全军将士、全国人民的英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壮举,是人民军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解放事业的典型事件。学习董存瑞事迹,发扬董存瑞精神,捍卫董存瑞名誉,是每一个当代军人的职责。你抓了一个好题材,写了一篇好文章,谢谢你!”
  果真是“一篇好文章”吗?说个插曲:刘国彬写完了《捍卫董存瑞的名誉》后,并没有马上给汪泾洋寄去,因为他顾虑《解放军报》不会发全文。于是,他就想在沈阳的多家报刊试试运气。按他的资历,认识的都是主编一级的报人。可是,反馈回来的消息大都是:“你的文章内容太重大了,我们不知该找哪一级审稿”,“《大众电影》是权威杂志,我们惹不起”,“报业内有个规矩,相互间不论争”,“还是找找文化或影视界的报刊联系吧”等等。
  日,网上传来汪泾洋的修改定稿的文章校样,要求再跟老首长们作最后一次核实。7月12日早,汪泾洋来电话告之:“今天的《解放军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请尊重烈士用生命和鲜血写下的历史》并配发评论文章,你采访宋兆田和程抟九的照片也登在报上。出于对全局的考虑,原稿沿用的《大众电影》改成‘某杂志’之称,请你理解……”
  这就是《解放军报》日第七版文章原文:
  请尊重烈士用生命和鲜血写下的历史
——见证者回顾董存瑞的英雄壮举
  编者的话不久前,某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的访问记,作者在记叙了一位电影导演谈电影《董存瑞》的创作过程时写道:“在事实中,董存瑞死后并没有立即被评为烈士,仅仅是通知家人他牺牲了。更重要的是,没有谁亲眼看见他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当时董存瑞没有带架子,桥肚上也不能放炸药。战斗结束后,从地下挖出了董存瑞媳妇为他做的袜底来,于是军事专家就认为董存瑞极有可能是举着炸药包炸桥的。”此言一出,当年亲眼目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老兵们个个十分气愤,认为该导演的此番话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和极不负责任的。本报下面刊登的是当年董存瑞英雄壮举的见证人对历史的回顾,希望读者通过这些历史见证者的回顾,能够对董存瑞烈士的英雄壮举有一个真实的认知。
  董存瑞的战友们有话要说
  5月25日,在董存瑞牺牲58周年的日子里,某杂志刊登的访问电影《董存瑞》导演的文章传到了沈阳、大连、锦州、延吉等地,一些地方报刊相继转载了此文,该文对董存瑞烈士牺牲过程的再回顾,引起了社会一些人的误解。
  58年前,董存瑞手托炸药包为新中国捐躯的历史事实,竟然在半个多世纪后,忽然被人称为一种“推测”。董存瑞这位写进课本,写进军史,写进党史的英雄战士,这位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军人“奉献牺牲”、“报效国家”的优秀品德和高尚精神的英雄,今天竟然面临着颠覆。董存瑞精神已经成为我军军魂的一个特定代表。张挂在全军各个连队的英模画像中的董存瑞,正是手托炸药包炸毁敌碉堡的那个永恒瞬间,难道这只是一种艺术的虚构吗?难道这不是历史的“真实”吗?为了澄清史实,笔者釆访了部分健在的董存瑞事迹的见证人,老英雄们个个对此义愤填膺,个个热泪纵横地表示:一定要尊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写下的历史!我们要为英雄董存瑞说话,要捍卫历史史实,捍卫董存瑞的名誉!
  以下是笔者对三位董存瑞英雄事迹见证者对当年情景的回顾笔录。
  我是董存瑞炸碉堡的见证者
  一、程抟九(时任第四野战军11纵队32师政治部宣传干事兼宣传队副队长,后任该师副政委,78岁。)我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见证者,隆化解放前,我由师宣传科下到六连,跟他们战斗生活了10天时间,亲眼目睹了董存瑞的英雄壮举。《“真实”》一文纯粹是信口开河,完全违背历史,哪有“真实”可言!
  在对隆化发起总攻的前一天(日),六连召开动员誓师大会。代理连长白富贵向全连传达了战斗任务,指导员郭成华作了战斗动员,我也向战友们讲了几句杀敌立功的鼓励话:“我等着写你们的英雄事迹,宣传你们的英雄精神。”因为我是师里的宣传干事,负责编审油印小报《战士报》,报道宣传他们是我的责任。在随后的挂帅点将会上,六班长董存瑞被推举为“爆破元帅”,经他选定七班长郅顺义为“突击大将”,担任投弹组组长,进行掩护。
  第二天(5月25日)中午,六连投入攻击隆化中学守敌的战斗,我随同连长、指导员带领一个排为中央突击队。连队由北向南打到北大墙下,被东北角的大炮楼的火力圧住。先后派去两个爆破手,都相继牺牲。白连长感觉情况有点不大对头,他探出身子观察后对我们喊:“西面桥上有个大碉堡,是它封住我们,得先炸掉它!”我从卧伏处伸出头向西看,果然见到距离约八九十米的干河沟上,有一个桥形碉堡,是它阻拦了我们的前进。
  白连长正考虑如何组织对桥堡实施爆破时,没注意到我们身后有人喊:“连长,让我去炸,完不成任务我不回来见你!”我回头一看,是董存瑞夹着炸药包站在身后,后面还跟着郅顺义。连长转头看到董存瑞,爱怜地喊了一句:“我还要班长呢!”接着又说了一句:“你不回来我更不让你去。”由于情况紧急,指导员说:“让他们去吧。”连长沉思了一下就同意了。
  他们两人冲上去后,我和指导员看到郅顺义在距我们四五十米远的干河床上向桥堡方向投弹。一片炸起的烟尘消散后,又看到桥下北端有一个人,知道这是董存瑞,看样子像是腿部受了伤。此刻,董存瑞正在往北端桥墩上放炸药包,放不住,又向南移了几步,用手托着炸药包抵住大桥底部,拉了导火索。我们知道,这将发生什么情况,连长大喊了一声:“董存瑞……”桥下巨大的爆炸声和炸起的烟尘石块,使我们几个现场目击者,都意识到这一声剧烈爆炸的结果———董存瑞与敌人占据的桥堡同归于尽了。
  战斗胜利结束,我脑海中又浮现出刚才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情景。联想到苏联卫国战争中出了个马特洛索夫,董存瑞这不也是中国的马特洛索夫吗?我想看看被炸的桥堡和董存瑞,没走多远,正好看见营教导员宋兆田,我迎上去激动地告诉他:“董存瑞死得真伟大!”我说想去看看,宋教导员也想去,于是我们二人来到被董存瑞炸毁的桥堡旁。大桥北半截被彻底炸塌、炸毁。只能看到一大堆土、石、灰和几根露出的木头。根本看不到董存瑞的遗体。我们想,就是被埋在大堆土石灰下面有遗体,也不可能是完整的了。我们没有看到董存瑞,站了十来分钟,心中默默哀悼他。
  这就是我见到的事实,跟《“真实”》的文章称“谁也没有亲眼看见他托起炸药包的情景”完全不同。战后我们估计,从营部、连部到掩护董存瑞的轻、重机枪手来判断,见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干部战士至少有十多个人。
  战斗结束第二天(5月26日),连里召开战评会,我没参加,凭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激发的激情,在连部写成1000多字的《马特洛索夫式的伟大战士———董存瑞》稿子,当晚给郭指导员读了一遍,他说挺好。第二天我回到师政治部宣传科,正逢《冀热察导报》的记者在,我说了董存瑞舍身炸桥堡的情况,把稿子交给了他。他阅后提出:董存瑞个人这种精神值得赞扬,但这种做法不能提倡。我太注重他的意见,没能及时在自己办的《战士报》上刊登这篇文章。40多天后,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程子华写的《董存瑞永垂不朽》的文章在《群众日报》上发表了,董存瑞的事迹才广泛宣传开来。我十分高兴,但也后悔,应该更早地把自己所见所闻报道出去,让世人早一天了解董存瑞。这一遗憾,伴随着我58年,到了近几年,更是时时刺痛我的心。因为,许多媒体对董存瑞的报道,常有不实之处,需要我们这些历史见证者去“打假”。
  电影《董存瑞》里有个情节:冲锋号一响,部队像潮水般往上涌,敌人桥堡上的机枪使战士们一个个倒下去……这是艺术加工。但许多书刊上都这么写,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了。我当时在前沿,被敌碉堡火力杀伤的也就三个人。董存瑞是怕有更多战友牺牲才舍身炸碉堡的。再说,连队的指挥员明明看到敌人火力封锁还乱吹冲锋号,那不是太急躁、太鲁莽、太不拿战士的生命当回事了吗?
  董存瑞没有留下遗物。战斗结束后半个多小时,我就随六连撤离战场了,三天内全连没一个人回隆化中学。即便清理战场,那也是后续部队,他们怎么认识董存瑞?《“真实”》一文却说挖出了董存瑞的“祙底”,更有军事“专家”去推理董存瑞是怎么炸碉堡的,甚是荒唐!
  亵渎英雄,就是亵渎历史。先有1948年的英雄董存瑞,而后有1956年的电影《董存瑞》,拍摄电影前董存瑞的事迹已经传遍天下,并在1950年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导演的经历跟董存瑞差不多,他怎么连这一点儿常识都弄错了?
  我见证的往事仍历历在目
  二、宋兆田(时任第四野战军11纵队32师96团2营教导员,后任该师政委,86岁。)《“真实”》一文十分恶劣。因为按此推理,董存瑞和郅顺义的英雄事迹,就都是虚构的了。事情虽然过去了58年,但我见证的往事仍历历在目,那是任何人也抹煞不了的。日下午,我们营从北面接近隆化中学的守敌,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撕开突破口,冲向北大墙东北角。随后,营预备队五连也投入战斗,准备向隆化中学发起攻击。突然,敌人的轻、重机枪的火力从右侧横扫过来,立刻把部队压制住了。我当时在营指挥所,很快发现了敌人的火力点:右前方150米的桥形碉堡。连接隆化中学北大门有座横跨沙河的桥,已被狡猾的敌人构筑成桥形暗堡。六连攻打东北角炮楼时,敌人才捅开射孔,几条火舌拦住了前进的道路。此时只能寄托六连继续执行爆破任务,炸掉这个“拦路虎”。很快,我看到六连有两个战士跃出壕沟,一个抱着炸药包,一个在后边掩护。他们在营、连轻、重机枪的掩护下,迅速通过敌人火力封锁。行进时爆破手的腿有些拐,可能受伤了。直到他冲到桥下,我才松了口气。但迟迟听不到爆破声,又让我为他担心、着急。正在此时,团指挥所电话督促动作要快,现场的人都把希望押到爆破手的身上。正在这紧急关头,只见爆破手朝上面望了望,迅速移动到桥底中间,面向战友们,左手托着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索……瞬间,一声巨响,桥形碉堡被炸毁了,胜利的道路打开了,六连和后续部队很快冲进了隆化中学。不到10分钟,战斗胜利结束,守敌被全歼,我遇见了我安排到六连工作的师宣传干事程抟九,他告诉我爆破手是董存瑞,掩护的是郅顺义。我为营里出现了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同时也为他的牺牲而惋惜。我们两人来到桥边,只见废墟上一片碎砖乱石,烈士的一切都没有留下。当时,见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除六连外,还有营指挥所和一线部队的许多干部、战士。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董存瑞牺牲后,我们逐级上报了他的英雄事迹。十多天之后的6月8日,纵队即发布命令,追授董存瑞战斗英雄称号。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程子华闻讯,派他的秘书齐肃来部队了解情况。不久,亲自在《群众日报》上撰文,宣传介绍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1950年9月,军委召开第一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董存瑞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郅顺义也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在这里,我还要为郅顺义说几句公道话。新中国成立后,董存瑞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许多单位要听他的英雄事迹介绍。郅顺义跟董存瑞一起炸碉堡,我们就常常派他应邀前往。郅顺义到各地宣传董存瑞,而对自己的事迹却从来不提。一来二去,有人以为郅顺义是靠董存瑞出名的。这真是对郅顺义的误解!要知道,在解放战争中,郅顺义先后立过4次大功,8次小功,他获得“毛泽东奖章”、“勇敢奖章”等17枚。这些奖章现仍存放在军事博物馆中。郅顺义对董存瑞的无私奉献,那是一种伟大的战友情谊。《“真实”》一文在污蔑董存瑞的同时,也等于是对郅顺义的否定,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他们两人在1950年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那是经过部队各级党委层层推荐而又经中央军委核实的。文章的发表可以使个别人获得名利,但产生的严重后果是难以挽回的。作为董存瑞和郅顺义的战友,我真诚地呼吁:让英雄的灵魂安息吧!不要为自己沽名钓誉而再去打扰他们了……
  老英雄郅顺义生前就认为“有些宣传媒体太随便”
  三、郅顺义(战斗英雄,时任32师96团2营6连3排7班班长,解放战争中先后立大功4次,立小功8次,获“毛泽东奖章”、“勇敢奖章”等17枚。2005年去世,享年87岁。)
  夏维福(1973年入伍,现任沈阳军区司令部第二干休所副所长):日,老英雄郅顺义走完了人生87岁的征程。这位只身擒敌140余人、为一千多万人次作过报告的战斗英雄,在弥留之际曾这样说道:“社会上有些宣传媒体太随便,不一定什么时候波及到董存瑞,应该对董存瑞的壮举搞一个公证。”遗憾的是郅顺义没有完成这个夙愿,就与世长辞了。想不到老英雄走后的7个月,真有人在董存瑞身上做起了文章。
  我入伍就在董存瑞生前的部队,从战士成长为团职干部,一直在老英雄郅顺义身边工作,先后五次到董存瑞家乡、四次到隆化县、七次到郅顺义家乡进行采访,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老英雄郅顺义》一书。因工作需要,我陪郅顺义先后去过北京、天津、南昌、大连等地,聆听过他无数次报告。每当他讲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时,就见他激动无比,潸然泪下,报告会场空气凝固,群情激昂。今天看了《“真实”》的文章,我真不明白,作者是肆意混淆,还是哗众取宠?我的心被刺痛了,找出了郅顺义当年作报告时我录下的几盘录音带,再一次聆听并整理出那段悲壮的历史———
  郅顺义:隆化战斗,我是突击组长,董存瑞是爆破组长。我们六连的任务是从学校的东北角突破隆化中学。爆破组的任务是炸掉隆化中学的四个炮楼和五个碉堡。5月25日中午,我带着突击组给董存瑞开辟道路,在各组的配合下,爆破组冲过了交通壕,一连炸掉了三个敌炮楼。在爆破第四个炮楼时,突然,桥形碉堡的疯狂火力阻止了我们前进。桥形碉堡像火车站的天桥,哪一面都可以打枪。看到这个情况,我们找郭指导员和白副连长请战。连长不让我们去,郭指导员也说:“你们已经很好地完成了爆破碉堡和炮楼的任务,该歇一会儿了。”董存瑞急了:“隆化没解放,我的爆破任务就没完成!”董存瑞的决心改变了连首长的想法,郭指导员握着董存瑞的手说:“好!再把这个爆破任务交给你,你一定要炸掉它,为部队扫清前进的障碍!”董存瑞扭过头,握着我的手说:“老郅,如果我完不成任务,你要替我炸掉它!”我说:“你放心,我就是死也要完成任务!”随后,董存瑞夹起炸药包就冲了出去。董存瑞在距桥型碉堡十几米的地方,突然停了下来。原来,他的左腿负了伤,鲜血染红了军裤。他全然不顾这些,径直跑到了桥形碉堡下。我离他只有四五十米远,清清楚楚地看到他急得瞅瞅这,看看那。没有三角架了,炸药没地方放,他团团转,真是急人啊!这时,只见他愣了一下神,我理解他,那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生死攸关时刻,一种献身精神的表情。突然间,董存瑞猛地托着炸药包,就手拉下了导火索。顿时,炸药包冒起了白烟。我见到这个情景,惊呆了,这还了得,我就奔着董存瑞跑去,边跑边喊:“你放下,你放下……”董存瑞瞪着我喊:“卧倒,卧倒,快趴下……”接着,一声巨响,桥是炸断了,敌人的机枪也哑巴了,可我们的战友,却壮烈地与敌人同归于尽了,我的心像刀绞一样,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打完仗部队就撤走了。董存瑞牺牲后,在爆破现场没留下任何遗物……
  戏说“红色经典”已经成为时下媒体的一种痼疾,从伤害杨子荣再到董存瑞,真不敢想象下一个被玷污的英雄是谁。当前,全国正开展“荣辱观”教育,我们希望传媒界能够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要颠覆英雄,不要动摇中华民族神圣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根基。歪曲英雄,否定历史,是在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
  ……这期《解放军报》专版上,同时刊登了该报文化部主任陈先义配写的评论文章:
  从英雄的尴尬说道德底线
  董存瑞,那个进入中小学教材、手托炸药包所向无敌的英雄,那个被绘成英模画像已挂遍全军每个连队的勇士,最近突然遭遇了“尴尬”事:有人撰文怀疑这一英雄壮举当时无人在场,完全是“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此言一出,舆论大哗:半个世纪来人们熟知的英雄,千千万万青年崇敬的偶像,怎么瞬间功夫就生出此等疑窦来?到底是历史有误还是有人凭空造出的事端?此时,几位耄耋老者拍案而起,以当年亲眼所见英雄壮举的铁的事实,给谬误邪说的制造者当头棒喝。这些老者,都是当时与董存瑞并肩战斗的战友。
  回头想想,这件事还真让人有几分担心:假如没有董存瑞的战友们站出来说话,或者说此事发生在许多年以后,这些作为董存瑞战友的老者已经作古,那么“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岂不又成了一桩历史疑案?那时我们面对英雄的画像说英雄故事,怕是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细作分析,董存瑞遭遇的“尴尬”并非孤立事件。近些年来,有两种倾向很值得人们关注。一种是以研究历史为名,一些人打着“消解权威”、“颠覆传统”、“解构英雄”的旗号,以敢于质疑和重新解释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为能事,随意地凭主观猜想弄出些诸多是非来,让广大读者一头雾水,无所适从。在这股浊浪中,连鲁迅、岳飞这样被誉为民族魂和英雄化身的大人物也未被放过,都被纳入了“消解”的范围。与此相反,鲁迅的同胞兄弟在政治上与鲁迅南辕北辙的没有骨气的文人周作人,却一再受到一些人的追捧,著作被出了一部又一部,被社会称为“周作人现象”。又如那个力主投降、残害岳飞的奸相秦桧,却有人嫌他在岳飞庙的雕像跪的时间太长了,要让他站起来,给他立一尊“挺直了腰杆”的雕像。如此等等,这些以“颠覆传统”为能事,是非混淆,美丑不辨的事,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忧虑,因为它已经触及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道德底线。
  与此类似的另一种现象更应特别值得关注,那就是用娱乐形式调侃英雄。有的人不讲社会效果,追求“娱乐至上”,随意歪曲已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随意拆解经典作品,用一些不良的文化炒作使谬误流传,贻害百姓。前一段,引起社会公愤的网络无底线“恶搞”就是鲜明例证。“恶搞”不过是网络时代一种新兴的取乐形式,但“恶搞”过了“道德”这个底线,则难免会犯众怒。此类“恶搞”的段子中,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小英雄潘冬子变成了整日作梦挣大钱的地产巨商之子。他与恶霸胡汉三的斗争,也被搞成“参赛歌手”与“评委”之间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如此者,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游击队员也倍受“蹂躏”,被恶搞成满嘴脏话的“参赛歌手”,那个为人熟知的勇士大队长刘洪竟被说成是“谁不知道你和坐台小姐熟啊”之类的低俗之人。还有,《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沙家浜》中的阿庆嫂,这些文学的经典人物形象,在其他形式的改编中,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此等不良炒作,极大地败坏了社会文化氛围,是对英雄和先烈的极大不敬。不论从历史角度歪曲还是用娱乐形式丑化,损害的是我们的道德传统,伤害的是人民群众的感情。
  娱乐从来都是有“底线”的,不是什么都可以调侃,什么都可以戏弄的。真善美、假恶丑,历来泾渭分明。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在任何一个国度,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不能允许的。众所周知,在法国,圣女贞德是法兰西民族的英雄,对她调侃打诨被视为违背道德的极端行为;在印度,甘地是圣雄,老百姓把对他指手画脚视为犯罪;在美国,马丁·路德·金是反抗种族压迫的无畏战士,对其有不敬之词会遭到美国民众的痛斥。同样道理,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的无数个像董存瑞、黄继光那样的英雄,也受到我们全社会的尊崇,他们身上具有的献身精神,体现的是我们民族的道德传统,对他们的不敬,同样应被看作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亵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爆破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