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银行打破刚性兑付付,大家还敢存钱吗

APP客户端重磅来袭更便捷更安全
热门问题分类
后再进行回答
请输入验证码
  对于存钱的观念,可能会因人而异,如果属于活期存款性质,一年利息大概0.35%,即使定期存款,一年期定存利率大概2%左右,而这一利率水平与社会真实通胀率相比,确实显得相对偏低。假设每一年的真实通胀率为5%,货币使用价值在持续下降,那么一年定存乃至两年定存,也会存在资产被动缩水的问题。在实际情况下,虽然我们看到我们每一年会有比较稳健的利息收入,但实际上我们的利息收入增速,却远远比不上真实通胀率,即跑不赢我们的货币实际使用价值下降速度。由此一来,就会形成了一个现象,即越存钱,反而越穷,而对于当前的真实通胀率水平,恐怕要实现年化利率5%以上才能够追赶上社会真实通胀率水平。
  首先我们从观念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我认为,不会花钱的人不一定能攒钱,知道存钱的人不一定有钱,但是会花钱的人一定会赚钱。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一个人只有知道怎么花钱,才能知道怎么打理自己的钱,才能知道如何分配才能让自己的财富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这也是投资存在的意义。而一味只知道存钱的人,太过于死板,不灵活,整天给人一种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花钱社交娱乐的样子,为了今天请吃饭自己多花了十块钱闹心好几天。钱这种东西有来有往,必须花出去才能实现他的价值,不然的话你一分钱不用,将自己禁锢在一个小圈子里,这样的人,没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自然赚不来什么钱。  其次我们再从原理方面来讲。打个比方,我在20年前有一万块钱存款,我可以做什么?是不是一家老小可以生活的有滋有味?如果在现在我有一万块钱我能干嘛?一家老小?够自己出去消费一圈吗?这就涉及到一个原理: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近几十年,物价不断上涨,你只存钱,到现在根本跟不上物价上涨的步伐,因此同等条件下你发现存款在现在越来越不值钱了,你的生活越来越差了。比如你当年存款买房子,那我估计这辈子你也存不够钱,但如果你去贷款,你会发现钱越来越好还,这就是存了一辈子钱但是却穷的真正原因。
  你的意思是存在银行里的钱会越来越贬值,越来越不值钱,所以越存越穷。  但是事物都有两方面,并不是完全的正确。在一般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所以导致大量的货币超发,目的是方便贸易结算以及新经济发展需要,并带有刺激经济的目的。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实际利率会比银行储蓄利率要高,历史上好多数据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我们别忘了一点就是这个理论建立在经济持续发展、通胀持续的背景下,当然大概率遵循“通胀是永恒的,通缩是短暂的”这个经济学基本理论。  但是到了一个经济紧缩的时期,过于负债而银行没有存款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此时银行存款基本就是救命钱了。这个时期虽然一般不会持续太久,但是经济紧缩导致很多企业亏损甚至破产,一般老百姓就业困难,这个时候就进入现金为王的时期,通常这个阶段银行利率较高,尤其是推出的金融产品收益更高,甚至超过一般加工制造业利润水平,这个时候就不适合过度持有资产而损失流动性。  中国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以资产主导财富的时代告一段落,通胀预期降低,货币价值上升,所以适度的加大银行存款尤其是货币型产品也是不错的稳健选择。
  过去在经济高速增长,通胀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存钱会越存越穷,因为存钱利率低,通胀又高,存钱等于是让钱不断的在贬值。而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如果你投资更加激进一些,比如贷款买房,或者投资像茅台酒这样的股票,都能够资上翻上几倍,抗通胀能力是很强的。所以存钱越多,手中货币购买力缩水越快,越是说明你投资理念方面需要改进。  但是如果是经济下行,资产泡沫处于高位,通胀率低于2%以下,而且其他投资品种不断发生危机,刚性兑付已经被打破,在这种情况下,存钱还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存钱也不是为了贪图点利息,而是让你等待,等待资产泡沫破裂后的投资机会,任何投资品都有起起落落,风险出尽就会是逢低买进的机会。  事实上,中国居民不存钱真的不行,每个月就几千元钱,怎么积攒起来呢?就是要靠一点点拼凑起来,这样你才能买房付首付,你才能购买汽车,所以如果存钱仅仅是为了拿点微薄利息是越存越穷,但是存钱为了把资金聚笼,用于更好的投资和消费,那就不是越存钱戟穷的问题了。适当存点钱是必须的,大规模把钱存在银行里,去生利息是欠妥的,但还要看目前的经济形势,如果经济形势不好,存钱可能要比激进的投资更安全一些呢。
  越存钱钱越穷,并不是真的说存的越多就越穷,富人也会存钱,它的意思是可以从存钱这个行为中反映出存钱的人是属于哪一类。一般来说,穷人存钱,富人投资。  为什么富人不喜欢存钱,因为把钱存银行,是在坐等贬值。最近几年还好,中国的M2广义货币增速与GDP增速之间的差距缩小了不少,货币贬值速度慢下来了。M2增速可以理解为印钞票的速度,GDP增速可以理解为创造财富的速度,而所谓的货币贬值速度=印钞票的速度M2增速-创造财富的速度GDP增速。  如果你喜欢查看数据,不妨自己去网上查一下,看看几十年来,M2增速与GDP增速的差值,你会发现我们的货币一直在贬值,购买力一直在下降。以前10块钱可以用好久,现在100块钱,去趟超市就没了。  把钱存银行,银行的利率大多数时候都跑不赢货币贬值速度,所以富人存在银行的钱比例一定会不太高,更多比例的钱是拿出去投资,买基金、债券、黄金、股票、投资房产,不会把资产放在一个篮子里。因为放在银行不但不会钱生钱,还会亏损。而穷人,以为把钱存在银行就能日积月累成富翁。  这就是富人与穷人思维的不同。这种思维产生的结果是,富人越来越富有,穷人越来越穷,阶层固化越来越严重。穷人可能要比富人努力一百倍工作、挣钱,但差距还是被逐渐拉大,关键在与思维。
  凡是喜欢把钱存在银行的,一般是没有安全感的,都喜欢通过吃银行利息来获得收益。  20年前,这样干倒是可以,当时银行利息还可以,但是到了今天这么做多少有点不合适了。  现在银行利息基本在2、3个点,一年一万块钱也就2、3百元,通胀比率是将近6个百分点了,显然银行利息跑不赢通胀,也就是变相的货币贬值。  很多人没有学会投资,或者根本没有投资的渠道,你看富人经常花钱,实际上花钱也是个技术活,不是说买东西就是简单的腥味,要把钱花到能增值的地方,怎么花的多赚的多,货币贬值率也就被覆盖了。  我一个亲戚在1980年存了400块钱,到今天估计取出来也就千来块钱,当时400块在县城可以建一栋房子,如果当时花钱建了一栋房子,现在遇见拆迁,那也是好百来万了吧。
  钱存着,不利于社会货币的流通,不单是个人家庭穷,整个社会的经济状态都会失衡,那么不存钱可以吗,当今社会变化太快,在暂时的情况下,普通家庭手里需要有一些余钱的,比如说生病,如果单指家庭收入,小病可以应付,但遇到大病的时候,普通家庭的收入是不够维持大病的费用。关于你的问题,我的分析如下:  一、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储蓄是勤俭持家的美德,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实际检验,却发现一直在存钱的人却越来越穷,主要原因还是近几十年,物价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贬值。例如,在1997年三线城市的普通公务人员工资为300元每月,每月存100元钱,占工资额度的三分之一。到2017年的时候,新入职公务人员工资3000元,20年翻了10倍,也拿出三分之一存起来,每月储蓄额就是1000元钱。那么1997年存10个月的钱才顶现在存1个月的钱。再比如,1997年的三线城市房价为每平800元,购置60平住房为48000元,首付交了18000元,贷款30000元,每月还房贷钱200多元。到了2017年每平房价涨到5000元,60平住房的价值达到30万元。20年间房子差价达到6倍。当年如果不贷款买房,靠存钱的方式去攒买房钱,每月存200元,可能一辈子也买不起一个房子。这就是所谓的货币贬值,为什么有的人贷款却有钱,而有的人拼命存钱却越来越穷的原因。  二、过度存钱却不会投资  投资并不是单纯指存钱,而是将收入进行合理分配成几块,每一块都有其用途,比如说投学习、投资人脉等,每一块在人这一生中都非常重要。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有些人步入职场之后就固步自封,放弃学习。现在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观念随着社会的潮流不断的变化,如果你的知识面过窄,不与时俱进,只能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应该经常投资学习,比如买书、参加培训、考各种证件等等。如果你为了存下更多的钱,而将学习的费用节省下来,那么,即使有赚钱的机会,你也没有能力去抓住它;关于投资人脉,中国有句老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生活的朋友越多意味着机会和资源越多,在社会中生存,不管我们做什么事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与协同。想结交朋友离不开社交场合,比如吃饭、喝茶等等。但喜欢存钱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越存钱就抠门,一旦你把投资人脉的开销给存起来了,就等于失去了人脉,而你失去人脉就等于失去钱脉。当你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仍将钱存在银行里吃利息,永远抵不住通货膨胀为货币带来的贬值。现在有许多金融产品虽然有一定的风险,如果勤加学习,慢慢积累投资经验,获取的收益远远大于银行的利息,目前金融产品种类较多,比如银行金融产品、股票、基金、p2p网贷等等。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已经有很多人愿意把钱存入p2p平台,比如蚂蚁金服旗下的一站式平台蚂蚁财富,实现余额宝、存金宝、基金等各类金融产品的交易。门槛低、操作简单,同时用户还可以获得财经资讯、市场行情、社区交流、智能投资顾问等服务。所以说,目前能实现财富增值的投资方式要数p2p网贷行业。如果你把存起来的钱,用于投资,将实现资金最大化增值。这就是同样两个人群,平时收入都差不多,但几十年后经济却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人群越投资越富,一部分人群越存钱越穷。
  这个问题其实描述的不准确,钱越存肯定会越多,但是无论怎么存钱,都变不成富人,而且依靠存钱财富增长的速度,远远比不上社会财富增长的速度,因此显得越来越穷。  那么,为什么越存钱会“越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1、货币具有时间价值,钱存起来本身就会贬值。  健康的经济下,会保持温和的通货膨胀,因此物价始终会保持上涨,这就造成了我们货币的贬值。钱存在银行里,得到的利息一般情况下比CPI还要低,而CPI是不包含房租和房价的物价指数。钱存在银行里,虽然数额变大了,能买的消费品都越来越少,更不要说买房了。钱存在银行里,最终只能全款变首付,首付变车库。  2、增加财富需要开源节流,爱存钱的人更重视节流。  想要积累财富,有两条路,一是增加收入,二是减少支出。爱存钱的人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减少支出上,而忽略了增加收入。举个例子,小区门口有一个超市,可以购买蔬菜,小区2公里处有个菜市场,蔬菜价格比超市便宜20%。  勤俭节约的人,一般会选择去远一点的菜市场买菜,毕竟便宜一些,但是往往一趟只能剩下一二十块钱,却要多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而这半个小时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用来学习,坚持一年可以考取很多与职业相关的证;如果用来加班,坚持一年业务能力绝对会有大幅提升;哪怕用来锻炼身体,身体素质都会有大大提高。  身体、学识、能力,哪一样不是升职加薪需要的,然而因为一些小事上节约,丢掉了机会。  更不要说现在是人情社会,很多节俭的人不喜欢参与社交活动,社会关系很简单。这样在需要人帮助的时候,路子窄,能给予帮助的仅有几个老铁。  赚的钱不增加,再怎么存也是杯水车薪。  3、爱存钱的人往往过分厌恶风险。  爱存钱,说明了一个人对财富十分珍惜,不愿意把钱投入到有风险的领域。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富起来的人,大多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发家的。先是冒险做“投机倒把”的,然后是放弃铁饭碗下海经商的,再就是往死借银行钱炒房的,前一阵是疯狂炒比特币的。  现在看起来这些人富了,但是他们财富积累的过程,哪个不是惊心动魄。  最早的时候投机倒把是要判刑的,然而有人看到了机会,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做了;士农工商是中国传统的职业排名,公务员现在都是最受中国人欢迎的职业,然而在20多年前,就有人放弃公务员的身份下海经商;中国住房改革以后,这20多年大家没有一天觉着房子便宜,总担心要跌,然而有人借了银行的钱疯狂买;更不要说比特币了,这个在我看来一文不值的代码,都被疯狂的人们炒到十几万一枚。  爱存钱的人看到别人投资失败,总会庆幸自己的钱保存的很好,把各种投资都看做洪水猛兽。投资确实有风险,然而投资成功一次,或许就能实现阶级跃升;但存钱要存多久,才能完成进阶富人的资本积累呢?  不存钱肯定不会成为富人,但一味地存钱,只会越来越穷。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学识、能力、经验、担当、人脉才是我们最应该积累的财富,有了这些,物质财富自然会追随而来。
热门问题分类
京ICP备号-3
拓天伟业(北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当银行非保本理财不再刚性兑付了,你还买银行非保本理财吗?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29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赞同 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银行也不敢说理财保本了,还敢存钱吗?
资管新规落地以后,银行理财产品不得刚性兑付,也就是说保本型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历史。对于银行来说,肯定还是希望能维持客户的理财资金的稳定性。
这样的话,就能让投资者充分认知到投资的风险,以便更好学习投资知识,找到属于自己的产品,无论是对市场,还是对投资者自己都是件好事。
但是,除了银行存款以及国债以外,没有哪种投资方式可以说是百分之百安全的,大家一定要正确、客观的看待此事,理财投资我们还是要做的。
  不保本的理财产品安全性依然很高
银行理财产品的背书机构是商业银行,安全性相比互联网理财产品来说还是极高的。全国有几千家商业银行,每家银行每年发行的理财产品少的有几十款、多的甚至达到几千款。
而大家听说的到期没有达到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一年能有几款?可以说,99.9%以上的理财产品都是按照预期收益率进行发放的,如此高的安全性大家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互联网理财不再“吃香”
常见的互联网理财方式,主要包括宝宝类理财产品、P2P、基金以及股票投资等,它们的优点在于灵活性强、操作简单以及收益率高等。
但风险系数高的缺点同样突出,尤其是进入2018年以来,不断爆出P2P平台暴雷、基金和股票一跌再跌的负面消息,相对银行理财产品来说,互联网理财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小小金融表示,从风险系数以及收益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的话,虽然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但是依然是性价比极高的投资理财方式之一,市场前景依然无比广阔。
责编丨Henry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小小金融让贷款变得更简单,快速贷款就上小小金融
大额信用卡申请一步到位!
今日搜狐热点存款保险制度来了 理财刚性兑付能否打破?
  筹备了20余年的存款保险制度昨日正式确定时间表,将于5月1日开始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对于国内金融改革有着奠基石的作用,除了对民营银行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提供制度保障外,还有望打破国内刚性兑付。但从昨日公布的具体细则来看,存款保险制度仍存在一些未解之谜,比如市场最关心的存款保险费率的水平这次依然没有提及,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具体成立情况也未公布。
  设定50万元限额偿付
  昨日,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存款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正式条例”)。相比去年11月30日出台的《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正式条例改动并不大,只是增加了偿付时限,明确7个工作日足额偿付。
  根据正式条例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据央行相关人士测算,这一限额约为2013年我国人均GDP的12倍,高于世界多数国家的保障水平,能够为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
  不少市场人士担心,设置50万元的限额偿付会不会导致银行存款搬家?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在存款保险制度出台、隐性担保转变为显性担保后,预计不会出现存款的大规模搬家和存款分散化的现象。从存款安全性而言,除了绝大多数存款都可以得到存款保险外,超过50万元以上的部分,也会从破产银行的清算资产中得到一部分补偿。
  刚性兑付能否打破
  从存款保险覆盖的范围看,既包括人民币存款,也包括外币存款;既包括个人储蓄存款,也包括企业及其他单位存款;本金和利息都属于被保险存款的范围。但金融机构同业存款、投保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机构的存款,以及银行的理财产品均不在被保险范围之内。分析人士认为,这么设定能更好地发挥市场约束机制,也有望打破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
  “在存款保险制度出台之前,是由政府进行隐性担保;存款保险制度出台之后将变成市场化的兜底机制,这也是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制度保障”,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随着金融市场化的推进,刚性兑付的打破也势在必行。理财范CEO申磊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存款保险制度所保的范围不包括同业存款以及银行理财,以往被认为近乎无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优势也会降低,并且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也将打破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表示,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有利于增强储蓄者的风险意识,由过去隐性的政府担保逐渐转向明确的保险制度,这样民众意识上能清晰地意识到,哪些情况下受到保护,保护的程度是怎么样,打破民众刚性兑付的思维惯性。
  保费设定尚待配套出台
  虽然存款保险制度离5月1日正式实施只有一个多月,但是昨日并未公布一些重要的操作细节,比如存款类机构缴纳的保费设定,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具体运作情况。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存款保险制度现在只能说已经迈出了一步,具体怎么操作仍是谜,许多的配套措施还需要一个个解决,比如存款保险费率的具体设定,按照存款结构的不同,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这两个存款类型的费率肯定是不一样的。
  根据正式条例规定,存款保险费率由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构成。费率标准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存款结构情况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的累积水平等因素制定和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也就是说,各大银行需要缴纳的保费不尽相同。华泰证券银行组研究员团队认为,存款保险制度落地初期,预计各家银行实行相同缴纳费率,但最终缴纳费率将根据银行风险情况差别确定,银行个体风控能力得到差异化市场定价,保险成本降低推动具备风控优势的银行脱颖而出。缴纳费率尚未公布,根据国际平均水平,保险缴纳费率为0.05%左右,对银行负债成本影响有限(扣除同业存款,行业需缴纳550亿-650亿元保险费用)。
  除此之外,昨日出台的正式条例虽然公布了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运作的总规则,但对于这个机构运作保费时的收益归属情况未明确。比如,正式条例规定,存款保险基金资金在运作时应存放在中国人民银行或者投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和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但是对于收益的处置并没有具体明确。(记者 马元月 岳品瑜)
[责任编辑:& & 有什么不好选择的?
& & 1.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上都能按照预期收益率兑付,而且资管新规还未实行,银行还是保证兑付的。那么对于消费者而言就是尽可能选择收益率较高的产品。
& & 同一家银行,保本理财收益率最低,非保本理财收益较高,如果是高净值客户或者私人银行客户还可以选择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
& & 不同的银行,一般情况下小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大银行理财收益率。遇上逢年过节或者银行行庆还会发行一些收益率很高的特供产品,这个时候就不要放过到手的羊毛了。
& & 所以,如果仅仅是在银行理财产品中进行选择,没有什么难选的。
& & 2.不过随着资管新规脚步的临近,银行非保本理财打破刚性兑付,以后买理财就要留心了。一旦实行净值化管理,银行不再保证兑付,那么银行理财产品就会出现亏损的情况。
& & 此时,才需要睁大眼睛,认真选择银行,认真选择产品。
相关文章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存款好还是理财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