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精神口号是什么

问 | 什么是武术精神?
心法。只有心静下来才能排除各种杂念,达到心思纯静,清静无为,无怨无欲的境界。长期的煅炼,除练就坚韧不拔的心志外,还使人气质从量变到质变发生变化,思想境界也随之空阔。人,私心杂念少了,自然正气上身;无欲则刚,自能英勇无畏。由是获得中华武术的精神气质。
中国武术崇尚武德。“未曾习武先修德”,“短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理者不可与之教”。宽容,忍耐,坚强,尊师爱友,仁义,谦虚和诚实等都是习武者的武德修养。“以武会友” 这都可以看出中国武术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宽容和大度。武术虽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要想在这修身养性中有较高的造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练武之人要心静,这就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和恒心。各种动作基本功也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而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坚持不懈和不断努力。
尊师爱友也是武德的一大表现。中国人最注重的是仁孝礼,“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极注重对师长的尊敬。古代曾有天、地、君、亲、师的提法,把师同天、地、君、亲相提并论,说明了老师的重要地位,只有尊师爱友、虚心好学的高尚品德,才能师徒容洽,学习提高。中国人最注重的是在品德上让人敬服。谦虚对习武者也很重要,满招损,谦受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谦虚,不骄不躁,才能保持一颗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心态,才能获得更高的造诣。人若胜我,则敬重之,不可有傲忌之心;人若不胜我,则谦待之,不可有轻薄之意。这才是练武者应有的胸怀气度。
武术精神也表现为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习武之人要充分发扬刻苦奋进的精神。“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便是这种精神形象的说明。无论什么功夫,要想练成,必须狠下一番苦功。冬炼三九,夏练三伏。要抱定精益求精的精神。练武之人不仅仅是练武,他还是在不断的完善人格,追求人的至善至美。以达到高的精神的境界。团体里更是注重培养习武之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只有培养这种精神,团体才能在人们的不断努力中获得进步。团体的力量才变得强大。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认真答卷,积极发表意见
问卷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
1.你的性别&*1.男生2.女生2.你喜欢中华武术吗?&*1.喜欢2.不喜欢3.你比较喜欢以下哪种运动&*&【多选题】1.跆拳道2.泰拳3.拳击4.瑜伽5.健美操6中华武术4.你认为学校武术课开展?&*1.好2.一般3.差4.不知道5.学校武术协会开展&*1.好2.一般3.差4.不知道6.你周边练武的人主要是&*1.八岁以下2.8~18岁3.18~30岁4.30~50岁5.50岁以上7.中华武术现状&*1.良好2.一般3.差4.不知道8.作为中华儿女,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武术
&提供技术支持中国武术 武术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武术能够在我国这么广袤的土地上流传了几千年,足以证明它的魅力所在,武术作为一种体系,里面包含了很多东西,内功心法,招式,等等,综合起来很多,并不只是单一的练几个招式,就叫做武术了,它的里面需要了解的东西还很多。
  在现在世界上这么多的运动,搏击中,武术依然能够经久不衰,这说明了什么,还是证明了武术本身的价值所在,即便是现在很多的一些搏击手段,也都是从武术中演变过来的,它可以说是现代搏击的始祖,并且还具有现代搏击所没有的独特的内涵,积累了五千年历史的武术自然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的。
  一、中国古典哲学是武术的思想渊源
&&&&& 中国古典哲学的范畴很大,包罗了许多传统思想及学说流派,影响较大者有道家哲学、周易学说、五行学说、太极哲理以及孙子哲学等几个方面。我们将从古典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方面来探讨武术的思想渊源。
  古典哲学的本体论 我国古典哲学的本体论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它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气&是&道&的体现,并以&气&的聚散来解释生命的形成,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在古代武术理论中,&气&被视为武术的原力与本根,是武术生命的精微所在。武术的种种外在形态,如武术功能、神韵、绝技等,均为&气&的演化与体现。由于生命的盛衰变化都是&气&作用的结果,人体&气&的质量好坏决定着生命状态的优劣,因而&气&也被视为武术养生的理论基点。
  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点也是本体论的范畴。所谓&天人合一&,既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武术是人体的运动,要达到武术的目的,练武实践必须顺应自然,效仿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达到与宇宙自然的统一与和谐,以寻求发展。
  武术的认识论基础 &知行合一&是武术的认识论基础,是武术发展的重要机制。所谓&知行合一&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切身体悟,进而指导实践,认知与实践是统一的,一致的。这一理论在武术中的表述经常是&学以致用&、&直觉体悟&。是在一定的社会需要下而产生的,学以致用正是演练武术的宗旨。而武术的意境、神韵等又很难用言语表达,这就要求学者用直觉去领悟体验、进而把握。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思维的特点。
  武术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 &反者道之动&的方法论构成了武术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其意思是说,对立的事物向其反面转化是运动的规律。也就是说,刚能克柔,柔也能克刚,强能胜弱,弱也能胜强。因而,中国武术便要求技击必须符合刚柔相济、阴阳和谐等原则。
  中国古典哲学对武术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他如基于周易哲学的武术阴阳观,以阴阳八卦化生观念为理论基础的八卦掌,以五行学说为理论思想原则的形意拳,以太极哲理为精髓的太极拳,以及以孙子哲学为指导思想的武术技击战术观等,都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古典哲学是武术的思想渊源。
  二、浓郁的武德观念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
&  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
  武德的理论很丰富,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萌芽、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历史上最早的、带有条款性的武德记载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功定、安民、和众、丰财&。这是对诸侯用兵道德的要求。在武德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一直居于封建社会正统地位的儒家仁学逐渐形成了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孔孟仁学的基本思想是以仁慈、忠厚、善良和爱心来待人接物,处理一切人际关系。武德的仁学中心首先表现在练武与修身的统一,习武既是人生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要求习武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与宏大的胸怀和气魄。其次,武德的仁学中心还体现在武技的运用上。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技击必然内含着残酷与暴力。然而武术的仁德精神却要求以制取对方为主,尽量避免杀人取命。以武会友,更是讲究点到为止,以&礼&来规范行为。武术的抱拳礼就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武术礼节,当代武术本着为和平与友谊服务的宗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屈左手拇指,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
相关阅读推荐:
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练武之人必看:中华武术之精神到底体现在哪里?
我的图书馆
练武之人必看:中华武术之精神到底体现在哪里?
中华武术是中华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在健身和技击,磨炼意志,提高人格修养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深受人们喜爱。一般来说,武术因受中华传统儒道文化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中华特有的尚武精神,或曰武术精神。习练传统武术,身具尚武精神,可以使习武者具有一身浩然正气,具有侠烈英风、清逸大勇之气质,自能心思沌净,坚忍不拔,无私无畏。具有了中华武术的精神气质,就不用担心尚武会出事,制造出一批批莽夫。真正的武者,不屑于鸡虫之争,他用武术展现的是公义、公平、正义和大智大勇,而不是欺凌弱小,横行街市。初汉三杰之一的韩信,是一位文武兼修的武者,他身带佩剑,不是征服几个街头戏弄、侮辱他的痞棍,他挥剑所指,攻陷的是齐城七十二座,取下的是上将之首;津门张占魁,一个外地人,初涉天津,为寻求公平正义,却敢于单独对抗强势,几经生死,终使地方太平;一个谦逊厚道的人,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战场上,却有着响当当的名号,这就是单刀李存义;一个貌似弱质书生的人,在东北却敢于在日寇坦克下救出小女孩,这就是南北大侠杜心武。具有了武术的精神气质,便具有了刚正不阿的公义心,这是国民素质所必须,也是民族的振兴所必须。中华武术精神还能外化为人的道德美追求,因为在内外兼修的过程中,人的心灵变得纯净,能将写在纸上的道义内化成心灵的追求和行为的实践。试问修为深厚的武术家有谁因发迹而抛妻弃子?试问练武有成、深入武道的官员有谁因贪赃枉法而身陷牢狱?在今天,中华武术精神对培养人自强不息,建设和谐社会是有积极意义的,应把武术发展为一种大众运动。然而,遗憾的是,到了科学昌明的现在,部分无知之徒缺乏辩证,执偏成狂,一提武术,即视同于打打杀杀,流氓斗殴,社会不安定因素,以为习武便要打架,一味予以唾弃打压,使武术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一些地方难以开展,殊不知中华武术精神之所在!更无良法、无创意如何让人坚其心志,奋发图强,只能庸庸碌碌地眼看着青少年们吸毒堕落、追星丧志、骄奢淫逸、电脑迷踪、无所事事等等而手足无措,实在令人痛心疾首。(小编注:武术不等同于打打杀杀,但是绝对不能没有打的技能,如果连最基本的技击功能都不存在了,那武术无异于舞,作者有点偷换概念,将技击与斗殴打架划为了等号。)我们要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武术得以顺利传承并发扬光大,同样也需要一种武术精神,需要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要探究武术的源起、功能及内涵,最重要的是弄清和实践中华武术的精神,即“武之道”,正视听,知荣辱,求得武术生存和发展的合理空间。让大众的正确认识武术、看待武术,成为大众运动,故到既不追捧,也不轻鄙。轻鄙的偏见会让武术传承受阻,同时成为社会压力压制公民享受合法兴趣爱好的权利,不能人尽其才,为民主、法制社会之悲哀;追捧的狂热易使武术流于形式,失却武学本质,导致毒草丛生,武德败坏,害人误己,最终演化成社会弊害,为公众所不齿,从而在公众中转为轻鄙,成为武术的终结者。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无不把武术作为必修功课用心修习。荆轲、庄诸刺暴竞志,几近剑侠;李世民、赵匡胤文武兼修,成就辉煌霸业;岳飞、张所、韩世忠堪称一代武学宗师,抗金卫国,死而后已;文士中李白、陆游、辛弃疾诗剑竞风流;更有罗成、张宪、岳云等少年英雄璨若繁星,数不胜数,辉映后世,成为青少年心里忠臣良将之楷模;现代还有杜心武追随孙中山先生为苦难的中国而奔走效力,抗战时期的抗日将士、共和国建国功臣中也颇多习武有成之士,他们均崇文尚武,养浩然之气,成就清逸大勇之精神,最后为正义事业奋斗不遗余力,其气度风范,大智大勇,为后人所景仰。他们身上,无不凝聚着中华武魂,他们的尚武精神,为民族生存发展所必须,他们的尚武气韵,将流芳百世,光照后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华武术精神也将随着武术的传承而不断复活在新的修习者身上,并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我要将武术的精神传承下去---宝安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C06版:融和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头版
第A02 : 重点·声音
第A03 : 重点
第A04 : 重点
第A05 : 重点
第A06 : 重点
第A07 : 文产
第A08 : 必读
第A09 : 融和
第A10 : 邻望·龙华
第A11 : 乐享·人文宝安
第A12 : 乐享·人文宝安
第B01 : 光明新闻
第B02 : 光明·重点
第B03 : 光明·必读
第B04 : 光明·融和
第B05 : 光明教苑
第B06 : 光明文化
第B07 : 童心漫绘
第B08 : 天下·时政
第C01 : 龙华新闻
第C02 : 新闻
第C03 : 必读
第C04 : 产经
第C05 : 融和
第C06 : 融和
第C07 : 融和
第C08 : 教育
第C09 : 龙华文艺
第C10 : 邻望·宝安
第C11 : 邻望·宝安
第C12 : 邻望·光明
第C13 : 邻望·鹏城
第C14 : 邻望·珠三角
第C15 : 天下·时政
第C16 : 天下·特稿
我要将武术的精神传承下去
在少林寺学艺六年的武师周小龙立志弘扬优秀武德,多次在龙华见义勇为
▲周小龙在福城街道九龙山禅武堂做武术表演。
周小龙指导外国友人武术动作。
相信不少人看过电影《少林寺》,这部电影不但让少林寺和李连杰名扬海内外,还掀起了一股功夫热潮。受此影响,有不少人萌生了到少林寺拜师学艺的想法,但很少有人实现。而一个叫周小龙的人,最终实现了这个梦想,成为了一名少林弟子,得了释延霸的法号。他在少林寺习武6年,学得一身好本领,而且后来因缘际会,又师从一代螳螂拳大师于海,武学修为更为精进。“习武先修德,学功夫不是最重要的,少林精神在武德。”如今,周小龙扎根龙华九龙山,经常在一些电视电影中出演角色,也常在九龙山禅武堂教武术传武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多次在龙华挺身而出,见义勇为。 自强不息 少林寺学艺6年 释延霸俗名周小龙,1988年7月出生在贵州一个小山村。由于家境贫寒,母亲时常为他的学费犯愁。周小龙说,他7岁生日的那天,跟着母亲到20里外的乡里去赶集,那时乡里的电影院正在放映《少林寺》。由于家境贫寒,加上人又瘦弱,他常常被人欺负,看了《少林寺》后,周小龙对强身健体和学习武术充满了向往。 2001年,13岁的周小龙刚读完初二,妈妈实在交不起学杂费,他便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上少林。于是,周小龙瞒着母亲,怀揣100元路费直奔少林寺。不知经过多少曲折,他终于来到少林寺山门前。在向少林寺一位保安说明情况后,这名保安对其深表同情,并介绍其进了少林寺的斋堂,干些洗碗洗菜打扫卫生的杂活。一个月后,周小龙在斋堂负责人行慈老和尚的引荐下拜见了少林寺释永信方丈,获法号释延霸。就这样,这个男孩撞进了少林寺,成了一位僧人,跟其他师兄弟一起学起了少林武术。 他在少林寺一呆就是6年,学就了一身好武艺,也成为了一名武僧教头,曾多次随着武僧团去中外各地表演中国功夫。 在少林寺出家后,周小龙悉心练武,自强不息。2001年,周小龙接到家中的电话,说他奶奶快不行了。周小龙回家送别奶奶后,在家人和亲友的再三劝导下,他还俗应征入伍。服役期满后,周小龙云游四海,遍访武友,到处表演交流,切磋武艺。还在武友的引荐下进入了影视圈,演一些普通的角色。在访友学艺的过程中,他有幸认识了一代螳螂拳宗师于海,并得到了于海大师的认可,被收入门下。 弘扬国粹 传武修德九龙山 此后,周小龙的功夫有了很大进步,也在武行圈子有了一定名气,但是由于武行工作不固定,收入并不高。 在一位叫雷武的老乡帮助下,周小龙在福城九龙山了筹办了一家以弘扬中华国粹武术的九龙山禅武堂,教一些武术爱好者功夫,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和各种武术表演赛事。目前,由周小龙牵头,在各方力量和武友的鼎力配合协助下,“2017九龙堂龙争虎斗世界搏击争霸赛”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和进行中。 “少年强则国强,让国术走近课堂”。除了自己开办国术班,周小龙经常参与到深莞两地的学校武术进课堂的项目当中,教导孩子们最基本的武术,特别是武德修养,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爱好。“中华武术是中国四大国粹之一,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长远的影响。学习武术,对孩子来说不仅是学一门自我防护的技能,更能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德体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团结友爱、勤学苦练、自律守规等品德。”周小龙在中天小学的武术进校园典礼上这样说。 不仅如此,周小龙还努力想让武术这一国粹能够发扬光大,他也将在影视行业发展作为自身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这个平台,能将武术的精神传播得更远、更广,或许很多年后,有一个小朋友在看到了我在某一部片子中的某一个动作,会被中国武术所吸引,那我就心满意足了”。周小龙说。 见义勇为 挺身而出行善举 多年来的习武生涯,不仅给周小龙带来了强健的体魄和高超的功夫,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了他心底里见义勇为、惩恶扬善的精神。他扎根龙华这些年,做了不少见义勇为的事情。 有一次龙华大雨,许多道路积水,一些车辆在路中央熄火。当时乘坐公交车被困在清湖路和梅龙大道交界处的周小龙挺身而出,他推开车门踩到水里,以最快的速度将困在车上的市民一一背到两边道路没被水淹没的位置,紧接着又帮忙将一些行动不便的市民送过马路。完成这件事情后,他还循着水流的方向找到下水道井盖出水口将井盖拖开一定的空间,既加速排水,又不至于让人跌入其中发生危险。从下午3点到晚上6点,周小龙一直在路口处忙碌着,“后来我看见民兵来了才离开,他们见我穿着迷彩服,以为我是他们的一员,其实不是,我只是路过而已。”周小龙说道。 还有一次,在观澜的一个商场外,周小龙约了朋友在那见面,但朋友还没到,却碰到几个不法分子在调戏妇女。“他们一伙三个人,都是身高一米八开外、很壮硕的男子。远远就看到他们在推搡,一路走过来各种小商贩都被他们推过骂过,后来他们看到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站在路灯下,就围了上去动手动脚。当时我心想不好,得赶紧去制止。”据周小龙回忆,三个男子在不断调戏那个小姑娘,甚至开始动手动脚,“我穿过人群到他们面前,抓住了其中一个人的手,劝他们不要这么做。他们见我想制止他们,反而叫得更大声。”三个男子嚷嚷着威胁周小龙,其中一个还摸向了背包,企图拿出什么东西。“我怕事态变得更严重,因为周围也有人围观,要是他们拿出利器了,那就很可能会有人受伤,所以我当机立断,立马作出反应。”周小龙说,他先是一脚将那名男子的背包踹飞,又使出擒拿手分别从背后扣住两名男子的手,另外一人见此立刻被吓破了胆,转身就逃。“我在控制住他们之后又劝了他们几句,在确保他们不会再闹事之后我就离开了。”周小龙告诉记者。 “我这一辈子,实现了功夫梦,也将奉献毕生精力给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周小龙说,“武术文化的核心是优秀武德,而少林精神的根本就是爱国尊师,”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从武术中领会到这份精神,从而获益,并将这种文化、这种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龙华新闻记者 吴春华 蔡达菁 文/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术精神经典语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