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新经济:经济放缓有没有底

您当前的位置: >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已处平底 发展不能只盯着速度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已处平底 发展不能只盯着速度
  尽管仍平稳放缓,但经济增量走势释放积极信号(精品书摘 www.bufuzao.com)
  经济放缓有没有底?(特别报道·拨开经济迷雾①)
  来源:人民日报 林丽鹂 许志峰
  上半年增长7%,较去年进一步回落。经历了前些年高速增长后,近几年一直处于缓慢下行态势。何时能够探明底部?不出现“断崖式”下跌?关心人们不免有这些疑问。
  换挡符合发展规律
  长期来看已经处于“平底”,保持中高速增长是目标,也是理想状态
  10%、9%、8%、7%……近五六年,持续回落。当前,这个下降通道是否已经接近或到达底部?未来经济呈现一种什么状态?
  “任何一个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都出现经济换挡,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普遍规律。新常态下,也需要换挡。但需要关注是,这两年下行速率已经明显放缓。”国家统计局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从2012年到现,增长运行波动保持7%—8%窄幅区间内,这是自有季度GDP记录以来从没发生过。看起来下滑,但下滑是非常平缓,也可以说长期来看已经处一个“平底”之中。
  潘建成认为,“目前来看,今年经济增长低于6.9%可能性不大,高于7.1%可能性也不大,实现7%左右全年目标问题也不大”。
  那么,平稳放缓态势有没有可能结束,并7%左右位置形成一个坚实底部?“根据换挡趋势来看,这个‘平底’可能是略微向下倾斜‘L’形平底。”潘建成说。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则认为:“从2007年之后,经济走势像一个不对称‘W’,2008年、2009年是第一个底部,第二个底部出现后可能还需要过渡一下,当实现新兴部门全面发力、存量部门整合完毕时开始呈现出新一轮中高速增长雏形。”
  如何判断经济底部是否形成?潘建成提出了动态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压力和动力两种力量相互作用下动态向前发展,二者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当压力和动力动态均衡一段时间相对比较稳定,就应该说出现了经济底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经济放缓达到均衡点须满足三个条件:从需求侧看,投资要“软着陆”。从供给侧看,过剩产能要“出清”。从增长动力看,新动力要成主导。“目前,新增长点正不断涌现,但体量还不够大,满天繁星但无明月,新动力增长尚不足以弥补旧动力减弱。完成新老动力交替后,经济就均衡了。”
  探底结束后,将如何运行,也有诸多猜测。有观点认为,出现“V”字形触底反弹,重回高速发展。对此,潘建成表示,国家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保持了换挡节奏平稳、温和,实属不易。经济换挡期没必要追求高速增长,保持中高速增长是我们目标,也是理想状态。
  看发展不能只盯着速度
  经济增量正处于走出底部过程,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百姓获得感更强都是亮点
  进入新常态下,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如同破茧成蝶,既充满阵痛,又充满希望。这一阶段,观察如果只盯着,难免失之偏颇。
  “一直以来,我们关注经济底部,却忽略了经济增量底部。6年来经济增量正处于走出底部过程,传递出经济走势积极信号。”潘建成说,今年上半年增长7%,这是10万亿美元经济规模上增长,增量巨大。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经济增量就不容小觑。
  经济呈现“L”形平稳放缓同时,我国经济增量已经走出了一个平缓“U”形反弹趋势。据测算,2010年,我国经济是10.6%,按2014年不变价计算增量是44700多亿元人民币,年假定实现7%,不变价增量是44500多亿元人民币,为近5年来最高,几乎与%所对应增量相当。
  再仔细分析今年上半年7%,我们能总体“平淡”之中,看到其背后让人充满希望亮点。
  经济结构更优。经济增长动力正从传统产业转向服务业。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8.4%,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到49.5%。同时,经济增长动力正从传统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消费拉动。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消费拉动增长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显现。
  经济质量更高。经济增长动力正从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转向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明显快于工业整体水平。高技术制造投资也高于工业投资1.9个百分点,而高耗能行业投资低于工业投资4.8个百分点。
  百姓获得感更强。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目标72%,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左右,就业稳定扩大。同时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居民消费能力增强,物价保持基本稳定。
  “虽然经济下行,但新增长点孕育显化,下一轮全球经济周期逆转时候,中国可能领先。”刘元春说。
  “评价经济发展,老百姓幸福感是最重要。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同步、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经济增长速度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潘建成建议更理性、全面地看待经济发展,用更为综合指标去衡量:实现从到增量、从数量到质量、从速度到效率、从增长到发展转变。
  不“硬着陆”
  经济向好有基础、有条件、有动力。如果滑出合理区间,有足够能力应对
  近期数据显示,仍面临着一定下行压力。有不少人担心:不“断崖式”下跌、“硬着陆”?
  潘建成认为看待经济风险,要有两个结合:
  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经济发展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短期来看一些经济指标下滑或波动,并不影响经济基本面和长期走势,所谓‘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局部和全局相结合。“局部地区、局部行业出现较大波动,放全国整体来看完全可控。绝对不能以点带面,对全国形势作出误判。”
  “着力防范和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不‘断崖式’下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判断。
  从基本面支撑看,有巨大潜力和内动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结构性改革源源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创业创新激发全体人民无穷创造力;百姓生活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巨大需求;“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带动等,未来向好有基础、有条件、有动力。
  从应对风险能力看,近几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央行没有超发货币,政府没有搞大规模强刺激,而是主要依靠改革增强经济活力,既稳定了形势,也为下一步调控留下了空间。“一旦经济出现滑出合理区间可能,我们有足够调控工具可用。”潘建成说。
  虽然有所放缓,但运行仍然保持合理区间。“要正确理解经济回落,新常态下要有战略上平常心态。要引导社对新常态有合理预期,通过坚定不移改革,使经济增长平稳换挡。”潘建成说。
  值得注意是,随着经济形势变化,“合理区间”也是动态调整。“不同时期合理区间上下限也应该有所变化。‘十二五’期间,保持7%—8%是合理,‘十三五’期间,我认为6.5%—7.5%更合理一点。如果国际因素变化比较大,完全可以把上下限再平移0.5个百分点。”潘建成说。
  “合理区间主要取决于我们能承受经济下行到什么地步。比如,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越来越强,同时劳动力供给回落,那么即使经济低一点,就业也不有问题,这个时候合理区间下限就可以低一点。”刘元春说。
(人民日报)
搜索阅读:,2015年中国经济大衰退,2015年中国经济会衰退吗?2015年中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2015经济大衰退的开始? 从2014年下半年起,即使是中国最短缺的资源房地产也已经开始供应过剩。不,东北城市经济正在衰退,对于东北振兴而言,结构调整始终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由于历史原因,东北经济结构长期存在着“国有经济占比高”和“重工业占比高”的“两高”特征。正,东三省经济崩溃,东三省经济沦陷后出路在哪?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速,东三省是节节败退,黑龙江依次分别是12.3,中国占印度多少领土,世界上除了阿拉伯人有一块被犹太人占领的被占领土有些名气外,人们不知道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还有一块中国的被占领土,这就是被印度占领的门隅-洛隅-下,印度比中国军事强多少,我也要在这里说说,印度虽然军事强是靠别人进口的武器,真正的靠自己造的少之又少,一但打起来家里几个家伙谁不知道,照样也可以和伊拉克让你变成废墟,前方的,巴基斯坦和中国打印度,中国和巴基斯坦真实的关系,为什么印度不敢打巴基斯坦 13:16:23 字体大小:[大 中小]
更多 巴基斯坦建国后曾于1956年、1,摘要:跌破荣枯线的中国PMI指数,诱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并造成市场对年内中国经济济能否保住7%的广泛怀疑。虽然第三季度GDP会跌破7%,但第四季度应该,,怎样才能找到日的 《河北经济日报》电子,
答:怎样才能找到日的 《河北经济日报》电子版,并且下载!
17:33 poppy溏心 |,,中国经济有多糟糕? 中国经济到底有多糟糕呢?我的回答是糟糕到无法动弹。最大问题是货币手段将穷尽!也就是说因为前几天的贬值,市场手段被激活。这将导,,2015中国经济大衰退 中国经济大衰退 牛刀中国经济大衰退 2014中国经济大衰退 中国,中国经济在衰退 中国经济 衰退今日实时热搜 1习近平会见默多克 2长征六号发射成功,,2015年中国经济大衰退,分享到: 中国经济衰退的深层次原因
18:18:20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4430 次 | 评论 1 条 ◎ 凤凰财知道 | 周天勇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2015中国经济下行严重,预计2015年中国GDP将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依然严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内经济仍处于下行阶段,因而制造企业将面临去,什么叫经济下行压力大,经济衰退时做什么最好,经济衰退而以,并非什么“新常态” 一、改革的目的 ,只有市场出现全局性产能过,美媒:中国三战略阻美独霸亚洲 让俄帮忙看后院|美媒评中国高铁日本|美媒最怕中国五大武器|美媒评中国第一夫人|美媒中国南海最新消息|美媒评10年后中国经济,叶檀中国经济已经崩溃,2015中国经济大崩溃?叶檀中国经济已经崩溃?扯淡!来源:网络
11:00:07 已有6人回复摘要:工业已经处在衰退边缘,投资、消费继续下跌,经济破,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城市,经济学人智库评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是贵阳,让网友有些疑惑。当看到最宜居的是北京时,大家放心了国家发改委领导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作为国务院的职能机构,是综合研究拟订,不过其他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只是众多因素之一。欧元区悬而未决的政治,“而不是互相指责到底是谁引发的股指下跌”“这个时候,各个国家应该认真,,路透北京5月5日-以下为中国政府2015年推出的一系列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和改革措施: **扩投资** --发改委4月27日发布通知,【2015年国家经济政策 中国政府2015年经济及主要改革政策一览|2015年县政府机构改革|2015年中国经济大衰退】批复新建重庆巫山和内蒙古乌兰察布两个民用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总投资21.59亿元人民币。 --发改委批复湘|2015年国家经济政策|2015年县政府机构改革|2015年中国经济大衰退,郎咸平说2015中国经济,郎咸平说2015中国经济 郎咸平说2015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增速已连续四年下滑,去年降至24年来最低点。两会召开在即,外界对中国将在2015年进步下调经济增长,叶檀中国经济已经崩溃,叶檀首页 新页面 个人资料
博客年龄:8年8个月 访问:?次 文章:3852篇 个人,有越来越多的国际预言家认为中国经济面临崩溃的拐点,这不是事实。,2015年中国经济大衰退,[导读]:经济学家郎咸平用大量的数据证明,2015年中国经济正在走向危机,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折射出的深层问题是,我们的老百
(搜索阅读内容由:提供)
【郎咸平说2015中国经济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已处平底 发展不能只盯着速度|2015年中国经济大衰退|中国印度经济对比2015|中国经济为何会衰退|美媒评10年后中国经济】
暂无相关内容
您可能还喜欢:
栏目热点:
最新更新:
(C)Copyright
不浮躁 www.bufuz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号-1 Powered By人民日报: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没有滑出“下限”-中新网
人民日报: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没有滑出“下限”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如何看待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措施)
  ――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
  编者按: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速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不仅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领跑者,也是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者。根据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方针,新一届政府坚持稳中有进、稳中有为,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如何看待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措施”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没有滑出“下限”
  记者:虽然经济增长速度仍然高于中央政府提出的7.5%的预期目标,但悲观和担心日渐增多,您认为现在的经济增速是否处在合理区间?
  王一鸣: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长7.6%,高于年初7.5%的全年预期目标,经济增速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更重要的是,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指标,比如,城镇新增就业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700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就业目标80%左右。物价保持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2.4%,涨幅与一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经济转型升级稳中有进,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幅比第二产业高0.7个百分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幅度较大,单位GDP能耗下降3.4个百分点。总体上看,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没有滑出“下限”,物价涨幅没有超出“上限”。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增速仍是最高的。
  我国经济增长正处在换挡阶段,上半年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复杂因素,也是我国潜在增长水平下降的客观反映。从更长的时间跨度观察,从2007年三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就开始了,这要早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但当时增速回调是主动调整的结果。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增速回落幅度增大,中央出台了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遏制经济增速下滑,实现了经济回升。但随着国际环境变化和国内调整转型深化,从2011年一季度开始,经济增速又连续出现7个季度回落,在采取了稳增长的措施后,去年四季度经济出现回稳态势,增速达到7.9%,但今年一、二季度增速又有放缓。这个变化过程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正在发生阶段性变化,开始由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7%―8%的潜在增长区间。这种变化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在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之后,都会有一个经济减速或者调整的过程。国内外多数机构的研究表明,我国潜在增长率正下移至7%―8%的区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仍处在这个区间。
  虽然经济增速已经换挡,但换挡过程中不能失速。当前,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仍十分重要。没有一定的速度,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和改善民生就没有物质基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也无从谈起。有人认为,经济减速有利于倒逼结构调整,但速度不是越低越好。经济一旦失速,进入惯性下滑轨道,信心缺失与经济下滑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不仅结构调整难以有效推进,而且经济基本面还会受到巨大伤害,重启的难度和成本也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既不能不顾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盲目刺激经济增长,也不能放任经济减速跌出合理区间。
  经济增速放缓,矛盾和问题“水落石出”
  记者:观察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看效益,现在财政收入、企业收入都不乐观,您怎样分析这个问题?您认为其中潜在的风险是否很大?
  王一鸣:我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仍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潜能正在释放,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管网和市政设施的投资空间仍然较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住行、教育、旅游和信息服务加快成长,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人力资本条件不断改善,企业创新活力增强,加之中西部地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后发优势逐步显现,沿海地区加快转型升级,竞争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可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忧,特别是过去高速增长时期积累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增速放缓后“水落石出”,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比如,经济增速放缓带来财政收入大幅回落,今年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长7.5%,增幅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中央财政收入同比仅增长1.5%,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增速也明显回落。除了营改增、进口货物增值税和关税减收等因素外,经济增速放缓也是重要因素。随着财政收入和土地收益增长明显放缓,加之地方债务进入偿债高峰,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有可能增大。再有,受到市场需求收缩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双重影响,企业盈利空间也受到明显挤压。一方面,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有增无减,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原有的市场份额还面临要素成本更低的新兴经济体挤压,国内产能过剩矛盾趋于突出,不仅钢铁、水泥、石化、有色等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风电设备、太阳能光伏等新兴行业领域也面临较大过剩压力,压缩了市场需求空间;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和融资成本上升较快,土地、矿产等要素成本也持续上升,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步减弱,一些靠高投资、高负债急剧扩大产能规模的行业,在经济增速放缓和企业利润下降的背景下,财务状况有可能恶化,也会增大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应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累积的风险,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推动转型升级,根本出路在深化改革
  记者:人们对增速放缓有点担心,可能也是出于对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渴望,各方寄予厚望的城镇化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怎样才能迅速转化为中国经济的推动力?
  王一鸣:我国经济运行中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表明依靠投资和扩大产能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趋于减弱,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走不下去了,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核心就是要适应国际环境深刻调整和中国经济增长阶段性变化,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使中国经济转向有更高质量、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根本出路在深化改革。这就要求明确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进一步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取消不合理的政策和制度规定,清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让市场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释放改革红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使经济发展潜能进一步释放出来。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挖掘新型城镇化的内需潜力,就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通过对包括户籍、土地、财税在内的制度改革,以及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释放城镇化的内需潜力,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经济转型升级,关键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就要求充分利用市场的倒逼机制,推进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竞争力。通过改革构建创新生态,建立有利于创新潜能充分释放的体制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培育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培育新的发展动力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向这个方向迈进,把打造升级版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政策举措。
  托市调控政策,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每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总有人希望政府能出台救市或托市的调控政策,您认为政府现在应该出手吗?请您分析宏观政策的走向。
  王一鸣: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再像过去那样出台救市或托市的调控政策,不仅难以完全奏效,而且还会延缓调结构、转方式的进程,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面对当前形势,要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结合起来。一方面,要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一些既稳增长又调结构、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政策措施,避免经济增长出现大的起落。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加大对企业设备更新、研发等活动的支持力度,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作用,把握好货币政策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和创新组合,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合理增长,着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三农”领域、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放松管制,放宽准入,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市场功能,强化市场竞争,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提高市场效率和弹性,在市场竞争中创造新的需求,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动力。
  中国仍是全球经济重要引擎,份额还将提升
  记者:每当中国经济速度放缓,国际上就会出现唱衰中国的声音,您怎样观察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
  王一鸣:从目前形势看,美国经济弱势复苏,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日本经济内生动力不强,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明显放缓,全球经济依然呈现复苏乏力的态势。7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调整为3.1%和3.8%,分别较4月份预测调低0.2个百分点。加之近期市场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预期强化,欧元区债务危机出现局部反复,加大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如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一样,我国经济增速也出现放缓态势,但放缓幅度也明显低于其他新兴市场大国。比如,印度今年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4.8%,为10年来最低,俄罗斯今年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1.6%,为2009年以来最低。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增速仍是最高的。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占全球经济的份额还将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还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问题,是可持续增长问题。本报记者 朱剑红
【编辑:程涛】
>国内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您当前的位置:
人民日报:经济增量正处于走出底部的过程
发布: | 分类: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最大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专题页面精选
  中国经济转眼进入第四季度,经济形势到底咋样?近五六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回落,10%、9%、8%、7%……当前,这个下降通道是否已经接近或到达底部?未来的经济增速会呈现一种什么状态?  长期看中国经济已处在一 ...
人民日报:经济增量正处于走出底部的过程
  中国经济转眼进入第四季度,经济形势到底咋样?近五六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回落,10%、9%、8%、7%……当前,这个下降通道是否已经接近或到达底部?未来的经济增速会呈现一种什么状态?
  长期看中国经济已处在一个略微向下倾斜的“平底”中
  “任何一个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经济增速换挡,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也需要换挡。但需要关注的是,这两年的下行速率已经明显放缓。”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从2012年到现在,中国经济增长运行的波动保持在7%—8%的窄幅区间内。看起来增速在下滑,但下滑是非常平缓的,也可以说长期来看已经处在一个“平底”之中。
  “根据换挡的趋势来看,这个‘平底’可能是略微向下倾斜的‘L’形平底。”潘建成说。
  如何判断经济增速底部是否形成?潘建成提出了动态均衡的分析方法:“中国经济就是在压力和动力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动态向前发展的,二者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当压力和动力的动态均衡在一段时间相对比较稳定,就应该说出现了经济底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经济放 ...全文地址:
本文关键词: &&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网址: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日报经济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