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格式的DVD的容量容量登机充电宝最大容量

请教:渲染DVD格式时,一个文件的最大容量是受限的吗?【会声会影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74,677贴子:
请教:渲染DVD格式时,一个文件的最大容量是受限的吗?收藏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我渲染时,一个文件始终只有3.9G(余下的会另成为一个文件),这样如刻成DVD光盘(容量4.7G),盘装不满,空下的容量不是浪费了吗?谢谢高手指点迷津!!
登录百度帐号一张光盘的容量最大是多少G_百度知道
一张光盘的容量最大是多少G
无论什么格式的光盘,我想了解最大容量的光盘是多少G。
我有更好的答案
答案都不全嘛就常见的而言按光碟厂商的标准cd刻录碟是750m普通dvd刻录碟是4.7g双层刻录dvd是 8.5g上面的都是常见的新出的蓝光的是22g或25g
采纳率:50%
TDK公司近日宣布其已开发出容量高达100GB的可记录蓝光光盘(Blu-ray Disc)原型。这款原型100GB蓝光光盘单张可存放大约9小时(记录速率为24Mbps)的高清晰视频。
4.7*()*()*()=4.37G 也就是理论上最大4.37G 你要是从最头上开始刻,刻到最后,光头把握不好的 所以最外圈和最里圈都空出来几道。 也就是4.3G了
cd是700Mdvd是4G多
DVD数据光碟容量4.2G左右!!!呵呵,当然还有蓝光光碟……没普及!!!那个容量就比较大了!
D9 8.8G D5 4.4G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一张光盘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DVD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Digital Video Disc)的缩写,又被称为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它是比VCD更新一代的产品。DVD分别采用—2技术和AC—3标准对视频和音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它可以记录135分钟的图像画面。与VCD不同的是它的图像清晰度可达720线。
DVD发展历史
DVD在诞生之初的全称是“Digital Video Disc”(数 字视频光盘),
后来则被称为“Digital Versatile Disc”, 即“数字通用光盘”,是LD/CD/VCD等光存储产品的接班人。
从1994年下半年提出DVD的初步规格,到1996年年初DVD样机的出现,前后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其发展速度可谓非常之快。
DVD的诞生及其标准的确立与娱乐业有着很大的关系,就像当年索尼公司(Sony)开发CD光盘时也是主 要针对娱乐业,九十年代初,美国电影制片
业顾问委员会起草了一份代表好莱坞七大 电影制片公司的愿望书,其中一项就是要求能在一张CD中记录一部标准长度(135分钟)的视频节目,并要求高于LD的图像和声音质量。上述要求于1990年提出, 在1994年正式得到确定。要知道VCD的图像分辨率只 有352×240(NTSC制式)或352×288(PAL制式),显然,单靠提升视频编码技术是无法满足上述要求的。鉴于好莱坞影视集团在世界娱乐业中的影响力,硬件厂商又开始了新的努力,可以说这是研究开发DVD的最初动因。
日,大名鼎鼎的索尼公司和飞利浦公司(Philips)率先发布了“单面双层12cm(5.25英寸)高密度多媒体CD的格式与技术指标”,简称多媒体光盘系统(MMCD: Multi Media Compact Disc),可以说这是第一个准DVD技术规格。
在1995年1月初的拉斯维 加斯国际消费电子设备大展上,索尼公司轰轰
烈烈的开始为DVD制造声势,并暗示自己将在DVD领域中领 先一步。这意味着DVD竞争的完全公开化,因为另外 一家同样著名且实力雄厚的公司做出了针锋相对的决 定,发誓要与索尼一争高下,那就是对DVD蓄势已久的日本东芝公司(Toshiba)。
在那次大展之后不久,日东芝公司就发布了另一个DVD规格——“超密度光盘系统”,简称SD(Super Density),这一简写仍用在目前东芝公司的相关DVD产品的型号中。
对于DVD来说,日是一个关键的日 子,两大阵营终于达成了统一DVD标准的协议在最后关头,索尼公司做出了重大的、关键性的让步,放弃了自己的光盘结构,同意采取东芝公司独具匠心且较为先进的双盘对接的光盘结构,而东芝公司则相应 的在数据调制和信号处理等方面向拥有丰富的CD生产、开发经验的索尼公司妥协。
虽然这场空前激烈的DVD规格大战最后达成 了统一的格式,但也从此埋下
了祸根。表面上看, MMCD与SD在规格上是一软一硬,双方各占一项, 平分秋色。可事实上,采用MMCD的部分按照索尼 技术人员的话说是“象征性的”,这让一向以技术领先著称的索尼很没面子。从此,索尼与飞利浦的“复 仇”之心时刻没有停止跳动,而可录DVD与下一代蓝 光高密度光盘时代,就是其反击的开始!
由于有CD刻录技术的基础,可录DVD技术的发展 速度很快。在1995年DVD规格走向统一并于1996年中期推出产品后,世界上第一个DVD可重写刻录规格— —DVD-RAM在1997年诞生了。
此后的二十年,DVD仍在有条不紊的发展。
DVD光存储是在CD类光存储之后的又一次重要的技术飞跃,它不仅在技术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且并迅速的推向市场,成为CD类产品的替代者。直到 今天,尽管蓝光光盘产品已经陆续上市,DVD光盘依旧是大多数市场中的主要产品,并且为大多数消费者 提供服务。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新一代高密度蓝光光盘最终会取代DVD光盘,但是DVD光盘已经在光存储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的发展历程将 为世人所铭记。
DVD刻录规格
DVDDVD-RAM
1919年,由松下主导的 DVD-RAM刻录机和播放机就 已面世,并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行业的先驱者,但由于其根本无法兼容当时的DVD碟片和播放机 (即DVD-RAM 驱动 器不能播放DVD碟片,而DVD播放机也不能播放DVD一RAM碟片) 因此松下一直无法打开DVD刻录机的市场局 面。
由于DVD-RAM在数据存储万式上与硬盘极为相似(透明式操作 ) 并且可重写 次数远高于DVD-RW和DVD+RW ,重复使 用 的 次数允许有10万次之多,所以只要不 考虑与传统DVD驱动器和播放机之间的兼容问题,它是非常理想的数据存储与备份手段。但是由于大多数用户对于以上两种设备使用的机会都非常高,因此迫切需要兼容性更强的格式 。
就好像一样,都是采用有机染料的方法制成,大部分DVD和播放器都支持DVD-R,初出的DVD-R容量只有3.95GB ,后期才扩充至4.7GB,早期DVD-R是分为两类:DVD-R(G)和DVD-R(A),DVD-R(A) 是针对专业市场,利用635-nm激光写入数据,早于1997年10月由PIONEER推出1.0版本,直至1999年5月推出4.7G DVD-R(A) 1.9版本
特点:DVD-R(A)不能写入DVD-R(G),相反DVD-R(G)刻录机也不能写入DVD-R(A)
最早的DVD-RW刻录机是不能刻录CD-R和CD-RW的,但是目前市场上可以见到的DVD-RW刻录机都增加了对CD-R/RW的刻录功能了。
DVD-RW的优点是兼容性好,能够以DVD视频格式来保存数据,因此可以在影碟机上进行播放。但是,它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格式化需要花费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由于使用很不方便,盘片在一些DVD-RW上有兼容性问题,因此,DVD-RW被认为不太适合普通的商业用途。
其实是可写入一次的DVD+RW 之变种,DVD+R的染色方法和DVD-R很类似,因此DVD+R也兼容一部分的DVD-R。
特点:DVD+R可以CLV格式写入数据。
的重写技术建基于之上,约2001年底面世。Philips 、SONY、HP、Dell、Ricoh 和Yamaha 都支持DVD-RW,DVD+RW刻录机可读取DVD-ROM和,也可能读取DVD-R和DVD-RW,但是不能读取DVD-RAM。相反,大部分的DVD-ROM和DVD播放器也能阅读DVD+RW。
DVD+RW 刻录机除刻录DVD+RW外,也可刻录CD-R和CD-RW。DVD+RW现有的容量为每面4.7GB,早期的1.0版本,每面只有2.8GB,并且不兼容于大部份的播放器和DVD-ROM。
特点:易用性强,而且提高了DVD-RW光驱的兼容性,从刻录开始即可以在后台进行格式化,因此一分钟以后就可以开始刻录数据。DVD+RW碟支持两种,分别是Sequential Video Acess CLV格式,以及Random Acess的CLV格式。不再支持DVD-R以及DVD-RW规范的
DVDDVD-Video
是用来读取数字影音资料的DVD规格,应用于消费性电子领域,硬件产品称为DVD激光视频机(即DVD-Video光驱)。
DVDDVD-Audio
是用来读取数字音乐资料的DVD规格,着重于超高音质的表现,主要应用于消费性电子领域,硬件产品称为DVD音乐光驱(DVD-Audio光驱),而且有些DVD激光视频机也会提供DVD-Audio的播放功能。
DVDDVD Multi
DVD Multi技术以DVD-RAM为主要架构,兼容DVD-R、DVD-RW等规格。
DVDDVD Dual
DVD Dual将DVD+R/RW和DVD-R/RW整合在一起,DVD Dual超越了DVD-RW和DVD+RW单一规格刻录的门槛,可以刻录DVD-RW和DVD+RW两种规格的DVD盘片,而且由于刻录芯片所具有的弹性设计,即使以后两种规格的趋势产生了变化,在设计上都可以进行灵活调整,从而避免重复开发的资源和时间上的浪费。
DVD刻录模式
DVD一次性写入
顾名思义 ,一次性写入就是用户将所要备份的数据一次性的写入4.7GB的DVD-R碟片内。本机电脑在刻录 的过程中必须 能够提供至少11.O8 Mibt/s的数据吞吐量,这不仅指的是DVD驱动器的刻录速度,还有硬盘等电脑其他子系统 的数据吞吐量,否则就会发生缓冲区溢出的错误,使刻录过程失败,这很有可能使DVD一R盘片报废。为此,一般的DVD刻录机都配备了较大容量的缓存。
当一次性写入完成后,导入区、用户数据区、导出区的数据都一次性地烧录完成 。但是这同典型DVD-R碟片的烧录方式却有所不同 。DVD-R烧录时是先写入用 户数据区,随后才烧录导入区与导出区的内容。 一般来说 ,一 次性烧录通常归属于那些视频创作人员,因为他们往往需要备份很多大型的视频文件。它也可能用 于多媒体或其他软件出版商,这些专业人员可以在正式大规模拷贝成品光盘前预览整个程序。
DVD追加写入
这是一种类似于DVD-R中的封装写入的技术, 追加写入允许用户向已经刻录好的DVD-R碟片中追加文件,同时会更换上一次刻录的目录文件。
DVD刻录技术
Lossless link(无损连接)技术
刻录时遇到运行(buffer under run)或机体震颤(vibration)等系统问题,Lossless Link便会被激活并暂时停止刻录,同时自行将刻录记录下来。当数据流量恢复正常时,再延续上次录入的位置继续进行刻录。其刻录断点之间的间隙,被控制在了1微米以内,足以确保刻录的品质。
Buffer Underrun(废片终结)技术
Buffer Underrun的废片终结刻录技术,可充分保障盘片的刻录品质,同时散热孔设计可方便将热空气排出,避免因机器内部工作温度过高而对机器本身或光盘片造成不良的影响。其不仅可以稳定光盘的运作,更可确保良好的刻录品质。
Tilt control技术
Tilt control被称为“激光智导”技术,其作用是自行调整激光读写功率,从而保障盘片刻录过程的一致性。在理想情况下,盘片与刻录机主轴马达之间应该以90度保持垂直。
而在实际刻录操作中,由于本身选用的材质不同、制程等方面的原因,会造成刻录盘从里到外的倾斜角不同,进而导致激光传导到盘片表面的功率产生波动。而配备了激光智导技术的刻录机,则可以根据盘片品质以及运转状态,智能地调整激光功率,从而保证整个刻录过程的一致性。
Defect management技术
Defect management又叫智能化纠错系统技术,其作用是对光盘上存在瑕疵的部分进行有效侦测,一旦发现有问题的点便会将它们记录下来。在读取和过程中,刻录机自动跳过这些被记录的区域,从而确保读盘以及刻录的品质。这样哪怕消费者无意中使用了品质较差的盘片,也不用为读不出盘或刻录效果差而担心。
Quick Background Formatting快速格式化技术
这是DVD+RW刻录机的独有技术,相比DVD-RW刻录机必须在刻录前完成整张盘片格式化(耗时20-30分钟),DVD+RW刻录机可以进行快速后台格式化功能,在刻录盘片被放入刻录机之后,自动在后台对盘片进行快速格式化,如果在放入光盘的同时开始刻录也可以同时进行,完全不必等到整张盘片完成再开始刻录。
Mt.Rainier技术
在部分CD-RW中也有这个技术的加入,Mt.Rainier(拖拉刻录)的作用是在硬盘上直接通过鼠标拖曳,不需要复杂的软件操作来达到刻录的目的,让刻录工作和硬盘复制文件一样简单和人性化。
DVD接口类型
硬盘作为一个外部的数据存储设备,与主机交换数据总是通过接口来完成的,因此接口技术的好坏对于数据传输的速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理,决定光储存产品数据传输速度的就是接口的好坏,常见的连接光存储产品与系统接口类型:
最早期的光储产品还采用过一些专用接口,如索尼、美上美、松下等光驱厂商,都开发了该公司专用的光驱接口。此类接口之间互不兼容,如SONY的是34芯接口,而松下的则是40芯的接口。因此,这类专用接口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例如随机附带的驱动卡。另外,一些声卡如Sound Blaster、Pro Audio Spectrum等,也在卡上集成这类专用的光驱接口。
光存储为外置和内置两种,内置式就是安装在计算机主机内部,外置式则
是通过外部接口连接在主机上。
内置式是DIY市场中最为普遍的光存储产品类型,几乎所有的光储厂商都生产了内置式的ATA/ATAPI接口的产品。
外置式光储产品主要是针对需要移动工作的用户,更多的是强调移动性,在性能方面要逊色于内置式光驱。其数据传输率要受到外部接口的限制。而基于便携性的需求,外置式光储产品的体积、重量都受到制约,因此在家用市场的外置式光储产品性能要远低于内置式;而在专业市场性能又基本与内置式相当,但便携性又大大折扣,而且价格要远远高于内置式。
DVD性能指标
最大DVD刻录速度
按照当前的标准,DVD刻录过程是1只(单倍速) 或实时(1.32MB/Sec传输速率)的,这意味着刻满一张3.95GB的碟片费时长达50分钟,而刻满4.7GB的碟片则更需长达近一个小时,我们来比较一下,以当初每秒为0.15MB (IX) 的速率刻满一张CD-R碟片要72分钟,采用 目前最快的8倍速设备 (1.17MB/Sec) 则只需9分钟。对于CD-R而言,8倍速通常被认为是单头、单光速刻录的实际限制 。
同样, 从技术挑战的角度而言,2倍速的DVD一R刻录技术大致与8倍速CD一R相当。在VDD论坛的内部 ,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认为VDD一R会遇到一个速度的障碍 , 使得其未来的成长无法延伸至一些挑剔的行业,如处于热望中的出版业与复制业。这主要是由于VDD一R依赖于基于染料的介质,而染料在光的敏感性方面存在着限制。要克服光敏感性问题,就得用上复杂的刻录策略,而突破刻录机调制刻录脉冲的速度限制,又使得刻录的策略变得更为复杂。认识到这种染料上的限制,一些公司在他们的DVD一R介质的发展项目中,接受一种长远的观点,开始寻求替代染料。的CD一R全球市场经理Dankern说,他的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混合材料,不仅具有更高的敏感度,而且具有连贯的标记机制。可实现高速刻录 。
最大DVD读取速度
最大DVD读取速度是指光存储产品在读取DVD-ROM光盘时,所能达到最大。该速度是以DVD-ROM倍速来定义的。目前驱动器的所能达到的最大DVD读取速度是16倍速;DVD刻录机所能达到的最大DVD读取速度也是16倍速;目前商场中Combo产品所支持的最大DVD读取速度主要有8倍速和16倍速两种。
DVD复写速度是指DVD刻录机在刻录相应规格的DVD刻录光盘,在光盘上存储有数据时,对其进行数据擦除并刻录新数据的最大刻录速度。目前各种制式的DVD刻录机中最大能达到的最大DVD复写速度为4倍速,也就是每秒约5.4MB/s的速度。
DVD平均寻道时间
平均是衡量光存储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光存储产品查找一条位于光盘可读取区域中的数据道所花费的平均时间,单位是毫秒平均寻道时间是购买光存储产品的关键参数之一,更快的平均寻道时间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
光存储产品的速度一直在提高,数据传输速度低下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速度提升之后却带来了一些其它新的问题。高速度旋转的盘片容易产生震动、发出、产生更大的热量,其中震动会使定位难度增加,必然导致寻道时间变长。因此在光驱倍速增加的同时,激光头的传动机构和定位系统也一直在发展,这样才能保障在提高倍速的同时,降低寻道时间。第一代单倍速光驱的平均寻道时间为400ms,而最新的40~56倍速光存储产品的寻道时间为80~100ms,速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刻录机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都比CD-ROM的平均寻道时间要长,平均寻道时间越短,代表光储所能提供的数据传输速度越快,连续传输表现也会更好。
缓存区容量
由于在碟 片及635nm激光光源等技术方面的限制,第一代DVD一R的容量要小于模压DVD一ROM。目前单面12cm碟片的容量为3.95GB,而sem碟片为1.23GB 容量_ L的差异主要是由循迹间隔 (0.80/0.74) , 最小陷坑长度 ( 0.44/0.4) 及参考速率 (3.84m/S,3.48m/s) 的不同造成的。
刻录机产品一般有2MB、4MB、8MB,COMBO产品一般有2MB、4MB、8MB的缓存容量,受制造成本的限制,缓存不可能制作到足够大。但适量的缓存容量还是选择光储需要考虑的关键之一。
DVD写入方式
一次写盘(Disk At Once)
一次写盘方式(Disk At Once),一般缩写为DAO。一次写盘是单次
的写入方式,引导区、数据磁道以及导出区都是一次性写入,一次写完之后光盘就关闭,即便此次写入没有写满整个刻录盘,也无法再写入其它数据。当引导区写入到光盘上时,并没有在该引导区标示出下一个可用的地址,因此光盘就被视为关闭,再就无法写入更多的数据。
这种写入模式主要用于光盘的复制,一次完成整张光盘的刻录。其特点是能使复制出来的光盘与源盘毫无二致。DAO写入方式可以轻松完成对于音乐CD、混合或特殊类型CD-ROM等数据轨之间存在间隙的光盘的复制,且可以确保数据结构与间隙长度都完全相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DAO写入方式把整张光盘当作一个区段来处理,一些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整张光盘彻底报废,所以它对数据传送的稳定性和驱动器的性能有较高的要求。
轨道写入(Track At Once)
轨道写入方式(Track At Once),一般缩写为TAO,与DAO的单次写入不同,TAO是种多次写入的方式。TAO是以轨为单位的写入方式,在一个写入过程中逐个写入所有轨道,如果多于一个轨道,则在上一轨道写入结束后再写下一轨道,且上一轨道写入结束后不关闭区段。
因为是用这种方式刻录各个轨道,也就是说刻录前一轨道结束后,激光头要关闭,刻录下一轨道时再将其打开。因此,以TAO方式刻录的轨道之间有间隔缝隙。如果是数据轨道和之间,则间隔为2到3秒,如果是音轨之间则间隔为2秒。这一点对于刻录没有影响。
以TAO方式写入时,可以选择不关闭区段,以后还可以添加轨道到光盘的这一区段,一般用于音乐CD的刻录,而对数据光盘无效。没有关闭区段的音乐CD不能在CD或VCD播放机上播放,没有关闭的区段可以在刻录软件中进行关闭,关闭后就可以在CD或VCD播放机上播放了。TAO模式主要应用于制作音乐光盘或混合、特殊类型的光盘。
区段写入(Session At Once)
区段写入方式(Session At Once),一般简写为SAO。这种写入模式一次只刻录一个区段而非整张光盘,余下的光盘空间下次可以继续使用;常用于多区段CD-ROM的制作。其优点是适合于制作合辑类型的光盘。但每次刻录新区段时都要占用约13MB左右的光盘空间用于存储该区段的结构以及上一区段的联接信息,并为建立下个区段作好准备。因此区段过多会浪费较多的光盘空间。
飞速写入(On The Fly)
飞速写入方式(On The Fly),一般简写为OTF。一种很常用的写入方式,在早期,由于计算机无法满足要求,所以只能在刻录前将数据预先转换成使用格式的Image File(),然后再进行刻录;电脑处理速度已经可以实现完全实时转换,这种将数据自动实时转换成ISO-9660格式,然后进行烧录的方式就叫飞速写入。
多区段写入(Multi Session)
多区段写入方式(Multi Session),一般简写为MS。每个刻录过程只刻录并且关闭一个区段,剩余空间下次可以继续刻录下一区段。因此,往往光盘上存在多个区段,称为多区段光盘。如果光盘中只有一个区段,但光盘没有关闭,也可成为多区段光盘。这种方式多用于数据光盘的刻录,方便之处在于不必一次刻满整盘。
数据包写入(Packet Writing)
数据包写入是一种磁道内多次写入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刻录盘空间的浪费。每个数据包使用4个扇区,一个用作“进入”、2个用作“离开”、一个用作“链接”。数据报可以固定大小,也可以调整,不过大多数的刻录机和刻录软件都使用固定大小的数据包,这样会在处理文件系统时更为方便、有效。数据包写入通常使用UDF(Universal Disk Format,通用磁盘格式)文件系统,不过直到Windows2000都不直接支持数据包写入或UDF文件系统,必须要加载一些特殊的驱动程序。
提到双层刻录首先要说明一下DVD光盘的规格。DVD光盘依记录方式区分有单面单/双层与双面单/双层的规格,所以依照规格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容量,因此根据容量的不同可将DVD分成四种规格,分别是DVD-5、DVD-9、DVD-10与DVD-l8。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是DVD-5和DVD-9。
DVD-5的规格:单面单层,所以标准的资料记录量为4.7GB。市场中以这种规格的DVD光盘居多,因为这个规格的生产成熟度最高。DVD-9的规格:单面双层,也就是将资料层增加到两层,中间夹入一个半透明反射层,如此一来读取第二层资料的时候,不需要将DVD盘片翻面,直接切换激光读取头的聚焦位置就可以了。理论上来说,资料记录量可以提升到9.4GB ,但是由于双层的构造会的稳定度,所以实际上的最高资料记录量只能够达到8.5GB。
支持双层刻录的功能就是指支持单面双层DVD功能,也就是支持DVD-9规格刻录的DVD刻录机。当然,要想实现双层刻录,除了刻录机需要支持外,还要盘片和刻录软件的支持。随着宽带网络和DV、DC等的普及,人们对于存储容量的要求已经越来越大。上网下载电影、音乐,即使80G的硬盘,也很快被压缩到极限,这样,用户急需一种方便、经济的存储方式和介质来腾出硬盘更多的空间记忆新的东西。过去,一张普通的CD刻录盘可以存储约700MB的数据,基本可以解决海量存储的需要,但在多媒体娱乐时代,一张普通DVD盘片的容量就是CD光盘的7倍,优势非常明显。单面双层DVD 刻录是最新的DVD 模式,并且也是未来DVD刻录发展的最终趋势单面双层刻录技术使DVD盘片的存储量由4.7GB扩大到8.5GB。业界认为,容量增大比单纯刻录速度的提升更具实际意义。
DVD论坛,成立于1997年,是一个由硬件制造商、软件公司及其它DVD用户自发组成的国际组织,它的前身前身是DVD联盟,1995年由、松下、三菱、、先锋、、汤姆逊、时代-华纳、和JVC十家公司发起组成。
DVD论坛有两个目的:1.为每一个DVD产品制定统一的标准格式,以保证消费者和用户的最大利益。2.促进DVD产品在最大范围内,如被娱乐业、电子消费、IT业以及其他行业接受和应用。
DVD物理结构
盘片直径:120 mm
盘片厚度:0.6 mm /面
激光波长:635-650 nm
数值孔径:0.6
光道间距:0.74 μm
最小凹凸坑长度:0.4 μm
纠错码的长度:RS-PC
修改信号调制方式:8-16
盘片表面的利用率:86.6平方厘米
每个扇区字节数:字节/扇区
DVD格式分类
现在 DVD家族已经包括只读式的 DVD-ROM、DVD-Video和 DVDAudio,可一次记录的 DVD-R和 DVD+R, 可多次读写的 DVD-RW、DVD+RW 和 DVD-RAM,以及复合型的 DVD-Multi。 这其中只有DVD+R和 DVD+RW 技术和 产品未得到 DVD论坛的认可,但其技术 和产品同样来自论坛的成员,并得到一些 厂家的支持。
用于观看电影和其他可视娱乐。如果采用双面且每面又双层,总容量可达17GB。
DVD-ROM 基本技术与DVD Video相同,但它包含与计算机兼容的文件格式。用于存储数据。
DVD-R 其容量是4.7GB。实际上又用于专业创作和一般用户使用两个的版本。用户使用DVD-R只能写一次。
DVD-RAM 这使DVD可以用做虚拟硬盘,能随机存取。原始是2.6GB的,容量可以增至每面4.7GB。可以重写100000次。
类似DVD-RAM,但是采用顺序读-写存取,更像DVD-R而不是硬盘。每面的读-写容量是4.7GB。可以重写1000次。
最新的音频格式比标准CD的保真度好一倍。
DVD通常播放的电影格式为VOB。
DVD格式标准
DVD视频标准
DVD Video因为源于八大影业的推动,所以其表现出来的性能都在为电影服务。它采用了MPEG2标准(ISO/IEC13818)来压缩画面,这个标准有如下两个显著的参数:画面分辨率为720×480,码率达到1M至10Mbps。
MPEG2比VCD的MPEG1的320×240分辨率提高了四倍多,数据量当然也增大了很多,加之音效质量也有所提高,达到了24bit/96kHz的标准,并支持外挂的字幕和声道,以及多角度欣赏等数码控制功能,因此在单位时间内播出的数据流量大增。原来的VCD数据流量只有150Kbytes/s,大约是1.15Mbps,现在的DVD则最高峰值达到了10Mbps。
DVD音频标准
老式DVD不提供AC3与DTS的解码,这个任务由特殊的来完成,因此老DVD机放新片子可能会没有声音。电器商店销售的DVD机上,都会写着“双解码”字样,指的就是AC3和DTS两种声音编码的解码。
AC3是DOLBY实验室推出的传统音响标准,它是专为电影院而设计的。先锋与DOLBY合作,改进了AC3的标准,使其能支持到。AC3的数据流量(也就是码率)标准的是384kbps,它还兼容两声道的和单声道等,AC3两声道码率只有128kbps,这其实就是MP3的声音数据码率。最高细节的AC3标准,码率在448kbps,因其压缩合理,体积不大,所以被DVD广泛采用作为电影音频的存贮标准。
DVD区码制度
DVD联盟为保护知识产权,将全世界依地理区域分为1-6区,载入碟片前,请检查光碟包装上的区域码。若与影碟机的区域码不符,则可能无法播放。部分碟片和影碟机会拥有多于1个区的支持(或全区支持)
DVD 6分区图
第一区:美国、加拿大、东太平洋岛屿区。
第二区:日本、西欧、中东、南非、格陵兰、法属圭亚那。
第三区:中国台湾地区、韩国、东南亚。
第四区: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除法属圭亚那)、澳大利亚、新西兰、南太平洋岛屿。
第五区:非洲大部分地区、中南半岛、蒙古、朝鲜、前苏联等地区。
第六区:中国大陆。
还有一个特殊区域:只能在飞机上使用的八区碟。
设置区域码实际意义并不大,它虽是为保护知识产权,但有时也会造成一些麻烦(碟片无法播放)。而且很多碟片和影碟机都拥有全区支持。也正因此,新一代蓝光(BD)光碟仅将世界分为3个区。即A区、B区、C区
DVD盘片规格
类型面 层容量
Read Only Standard Definition
DVD-Video/DVD-ROM 1 1 4.7GB (DVD-5)
DVD-Video/DVD-ROM 1 2 8.5GB ()
DVD-Video/DVD-ROM 2 1 9.4GB ()
DVD-Video/DVD-ROM 2 2 17.0GB ()
Read Only High Definition
Blu-ray () 1 1 25.0GB
Blu-ray (BD-ROM) 1 2 50.0GB
HD DVD-ROM 1 1 15.0GB
HD DVD-ROM 1 2 30.0GB
Write Once Standard Definition
DVD-R (A) 1 1 4.7GB
DVD-R (G) 1 1 4.7GB
DVD-R (G) 2 1 9.4GB
GB DVD-R DL 1 2 8.5GB
DVD+R 1 1 4.7GB
Write Once High Definition
Blu-ray (BD-R) 1 1 25.0GB
Blu-ray (BD-R) 1 2 50.0GB
HD DVD-R 1 1 15.0GB
HD DVD-R 1 2 30.0GB
DVD数据保护
DVD-Video采用了Content Scrambling System方式进行数据保护,但该方案由于可以从一个泄漏的推算出所有可能的密钥而遭到DVD John的破解。DVD-Audio采用了Content Protection for Prerecorded Media方式进行数据保护,由于该方案在一个密钥泄漏后将该密钥所在组从合法密钥中剔除,因此有更好的安全性。
DVD版权保护
当初DVD标准在制定时,就把版权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因而才出现了初期第一二代播放机设计的区码限制及其他防盗技术等状况,这一点毫无疑问地阻碍了DVD产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全球版权意识越来越强烈的情形下,DVD播放机和DVD-ROM驱动器的版权保护技术如区码限制已开始解除。在DVD上常采取的版权保护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1.防拷贝CSS加密
CSS加密(Content Scrambling System,内容系统)是将DVD影片中原本连续性存储的数据,以数字运算式将它的顺序打乱,只有取得CSS授权认证的软硬件厂商才能取得解密程序,经过解密后才能把加密的影片还原到正常的方式观看。
2.防类比设备翻录
这是防止使用普通录像机利用DVD播放时做类比信号进行影片翻录操作,它能够利用干扰信号,直接影响录像机内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使录下来的画面无法正常观看,以此达到保护DVD版权的作用。
3.区码限制
这是一 种最新提出来的,是国际电影业界坚持要求采用的技术。根据国际DVD版权保护技术工作组达成的协议,全球将被划分为若干个编码地区,每一编码地 区销售和使用的DvD光盘和DvD视盘机具有不同的地区码。 截止1997年6月,全球被划分为 6个地区 。
DVD高清倍线
实现倍线DVD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模拟,一种是数字。
模拟倍线DVD,彩色分量(component video)输出信号,要求数模转换器的和精度够高,才能得满意的效果,商用化产品较少,而且价格昂贵。
数字倍线DVD,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精度多媒体接口),减少了数字模拟转换的过程,降低干扰和失真,只要搭配拥有HDMI的,将可以获得最佳的DVD欣赏体验。同时还兼容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化视像接口),能够连接PC使用。
DVDminiDVD
用普通的刻录机把高品质MPEG2格式的DVD文件刻录在650MB CD-R碟片上, 并可以在电脑DVD驱动器和普通的家用DVD 播放机上观看。用这个方法刻录出来的文件被称为mini DVD。
以往维护的目的是对设备进行例行的保养,检查各个通路的运行状况,并测试指标,同时做好维护日志存档。随着音频系统中的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维护的意义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经不是传统的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概念了,而是在保证系统运行的同时,增加了对全系统的监控和调整,根据系统日志和维护日志,改善系统的运行状况,为系统的完善提供科学的依据。
DVD盘片变形
盘片的变形不只会发生在DVD盘片上面,在其他盘片上面也会出现。DVD盘片的变形会导致DVD播放机或者光驱在转动该盘片的时候出现异常,通常的情况是由于盘片的转动不规则,导致数据读取的出错,甚至无法读取数据。对于DVD播放机来说,一般都会有容错芯片,可以忽略轻微的读取错误。但是对于用来读取数据的光驱来说,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系统必须对读取的数据进行奇偶校验,所以,如果盘片转动不规则,数据无法正常读出,光驱就很可能对不能够正常读取的部分进行反复读取(俗称死读),而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加剧了盘片的损耗,数据又不能够正常读出。
此外,存放环境的温度如果过高的话,也很容易引起盘片的变形,而且有可能直接损坏染料层,造成盘片的永久损坏。
避免盘片的变形,主要是从盘片的存放着手。首先,我们要为DVD盘片选择一个合适的“家”。这个“家”可以是单个的CD盒,可以是光盘保护套,也可以是光盘册或者光盘盒。选择这些产品的原则是外表一定要坚韧,能够抵御外界的一定冲击,能够有效防止硬物的挤压。不过,光是简单地把DVD光盘放到上述的保护物里面还不能够很好地保护DVD光盘。更正确的方法是,尽可能把DVD光盘垂直于水平面放置,尽量不要长期平放。因为长时间的平放也会引起光盘的变形。此外,对于长年不使用的盘片,最好能够做到每隔几个月就转动一下,并且最好能够播放一下或者读取一下,检查盘片是否读取正常,对于出现异常的盘片要及时进行备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千万不要忽视时间的威力。
此外,保存盘片的时候一定要避免放在一些温度较高的地方,避免高温导致的盘片变形。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需要进行标识的盘片,最好不要直接用油性笔在上面书写,也不要在上面贴上一张小纸条。虽然这么做不会直接导致盘片的变形,但是会导致盘片在读取的过程中出现转动不规则、平衡不好等现象,长期这样使用也会造成盘片出现后期的变形。
除了上述种种,在提取DVD盘片的时候也要采用正确的方法,不能够随随便便用手直接接触盘片表面,也不能够对盘片进行挤压、弯曲,最好能够按照下面的图片所指示的方法来提取盘片。
DVD损坏形式
盘片染料层的损坏
所谓的盘片染料层,实际上是由很多种化学物质混合金属元素制作而成的,具有其不稳定性,外界的化学物质很容易会造成染料层的损坏而导致数据的损坏。另外,强光的照射和高温的储存环境有可能会导致染料层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损坏。过于潮湿的环境容易使层受潮变质,严重时起层,起霉点,破坏了保护层之后反射层与染料层就非常容易氧化而使光盘报废。
此外,硬物的划伤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盘片损坏。
除了把DVD盘片放在保护盒里进行保存之外,还需要选择干爽、避光的地方来保存盘片,这样是避免光照和潮湿对盘片影响的最根本的办法。另外,不要使盘片与化学溶液接触,以免产生化学反应直接损坏光盘。
还有一点是要特别注意的,很多用户可能不知道,其实用油性笔在光盘盘片上面直接写上标识是很不明智的。虽然这么做能够使盘片看起来更有条理,更容易管理,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后果。除了前面所说的会引起盘片转动不规则之外,油性笔里面的油墨还会随着时间的变迁,慢慢渗透到盘片的染料层里面,导致光盘的永久性损坏,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损害,可以说是“杀人于无形”。正确的方法是,放弃用笔或者纸条在盘片上直接做记号的做法,改为在光盘盒上对光盘进行标识。
对于硬物的划伤,当然,最好的方法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把不需要立即使用的光盘放回到储存盒里面,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不必要地接触到其他物体。当光盘出现了污垢,需要清理的时候,要选择柔软的布(最好是或者专用的布)由里向外呈放射性地擦拭。
为了避免在刻录盘片的过程中,出现数据中断现象,还要运行硬盘修复程序,可以用内置的Scandisk磁盘扫描程序,也可以使用其他专业的扫描程序。 尽可能在配置高的机器上刻录。笔者在多次刻录的实践中发现,在高性能的计算机上刻录的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在性能低的计算机上刻录的成功率,如果电脑的配置太低,刻录过程中大量的数据会使机器负荷不了的。一般来说,计算机的CPU应在200MHz以上,内存应在64MB以上。
DVD故障维护
一台发生故障的步步高DVD机,故障现象为播放时面板功能键正常,用遥控器操作则有时正常,有时失灵。
一、检查遥控器问题
首先我们想到的是,遥控的电池是否有电,采取换新的电池。假设还是有问题,那么可以排除的电池的问题,可以接着按下面方法测试。
二、检测发射和接收电路:
1、采购遥控采用万用表直流50ma挡串联在电池回路中,测得遥控
器:发射时耗电电流为10ma左右,基本正常,怀疑遥控器由于平时跌落等原因导致印刷板元件引脚脱焊或晶振频率偏移使影碟机有时接收不到遥控信号而失去作用。打开遥控器,检查线路板元件焊点无开焊或松动现象,试换遥控器中晶振后试机无效,判断故障不在遥控发射器而在遥控接收电路中。
2、拆开影碟机控制面板,见该机采用微型一体化红外接收头。用万用表测得红外接收头的+5V供电正常,按压遥控器的同时测红外接收头信号输出脚,发现有跳变电压,但CPU却没有执行遥控指令。分析产生遥控失效的原因可能是红外接收头的输出信号不正常,CPU无法识别或是CPU本身有故障不能识别红外接收头输出的信号。
三、遥控器更换新的红外接收头
元器件红外接收头输出信号不正常,维修建议:更换新的红外线接收头。
邱沛篁,吴信训,向纯武等.新闻百科传播百科全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01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中国知网.2004-03[引用日期]
.中国知网.2003-04[引用日期]
.中国知网.2003-07[引用日期]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中国知网.1998-05[引用日期]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中国知网.2007[引用日期]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湖南师范大学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充电宝 飞机 最大容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