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下一个华为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的用户还喜欢看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是吴春波、田涛创作的通俗读物类书籍。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绝非为了吸引眼球的危言耸听。一部华为成长史,乃一部危机管理史。本书系统阐述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哲学和任正非的经营哲学――“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开放”、“妥协”、“灰度”、“自我批判”、“变革”、“战略”、“均衡”――这九大要点正是华为企业经营的神秘力量,也是华为行为处事的内部逻辑。作者用最系统的逻辑与资料为我们解析了华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百度阅读[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任正非给出了这样的判断_凤凰科技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任正非给出了这样的判断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任正非给出了这样的判断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原标题: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任正非给出了这样的判断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是一本由田涛老师和吴春波老师联合撰写的关于华为的深度书籍。
田涛,华为国际咨询委员会顾问,兼任浙江大学睿华创新管理研究所的联席所长。吴春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华为公司管理顾问。
本书思想核心: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经营战略和管理哲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华为的经营战略集中表现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坚持开放创新的业务模式,秉承合作竞争的市场观念”。华为的管理哲学本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体现了“灰度、开放、妥协”的中庸思想和“自我批判、能量耗散”的变革理念。在未来的发展中,华为能否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观,能否通过自我批判,持续进行变革,将决定着华为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倒下的行业巨头。
一、华为关于“人”的价值观
从what、how和why三个层面理解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观。
先看why,华为为什么要以客户为中心。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任正非非常认同德鲁克的观点,他说,“从企业活下去的根本来看,企业要有利润,但利润只能从客户那里来。华为的生存本身是靠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或服务并获得合理的回报来支撑;员工是要给工资的,股东是要给回报的,天底下唯一给华为钱的,只有客户。”
再看how,也就是华为如何以客户为中心。在华为,有几个词汇和以客户为中心密切相关。一个是“铁三角”,另一个是“呼唤炮火”。
再看what,也就是华为的以客户为中心表现在哪里。这里只说一个小故事,几年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曾率领机构投资团队访问华为总部,任正非只派了负责研发的常务副总裁接待。罗奇非常失望,任正非则回应称“他罗奇又不是客户,我为什么要见他?如果是客户的话,最小的我都会见……”
客户是华为外部的人,员工是华为内部的人。说完以客户为中心,再说说以奋斗者为本。
华为没有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而是把员工分为三类:普通劳动者、奋斗者和有成效的奋斗者。华为很清楚,只有给那些有能力的奋斗者以最大的激励,企业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为了让员工成为奋斗者,华为曾发生过“集体辞职”事件。时光到了2017年,“集体辞职”事件已经过了10年。为了让员工保持奋斗者的本色,华为再次强调奋斗精神。
华为认为只有把客户作为中心,把奋斗者作为根本,企业才会有业务,才会有市场。
二、华为关于“事”的价值观
1987年44岁的任正非筹集2万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2016年,华为销售收入达到5200亿元。在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创新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华为取得这些进步,靠的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开放式创新。它不是关起门来做自我循环创新,而是引进全世界的最先进成果来进行创新。
华为的开放式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方面,也表现在管理创新方面。确定了“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原则。先僵化,说的是在学习西方管理体系的时候,华为做到了“削足适履”。后优化,说的是在学习西方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优化。再固化,说的是优化到一定程度后进行标准化,形成下一步持续改进的基础。
说完华为在业务方面的开放式创新,我们再来看看华为在市场方面的竞争合作。华为高层受钱乘旦教授讲座启发,认为在业务拓展和国际化进程中,要从全局考虑,在赢得战役和战争之间取得平衡。任正非说:“要给双方都留些余地,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现在常说的“友商”,也是华为在合作竞争中提出来的。
三、华为关于“中”的哲学思想
华为在经营和管理中走的是东西方文化双融之路和中庸之道。
从开放角度看,华为秉承的是“开放但不结盟”的原则。2005年,华为把与竞争对手合作提升到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高度。然而,合作不等于结盟。30年来,坚持不和任何行业巨头建立统一战线或排他体系。
从妥协的角度看,华为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对手的感受,绝不把对手逼到墙角。任正非认为,“华为不是要灭掉谁家的灯塔,华为要竖起自己的灯塔,也要支持爱立信、诺基亚的灯塔永远不倒,华为不能独霸天下”。
如果说开放和妥协是华为在竞争和发展中学习到的理念的话,“灰度”几乎就是任正非原创的思想。作为华为的领导者,任正非十分了解人性。他认为,领导者要有胸怀和气度,领导的责任就是筑堤坝,要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要理解“泥沙俱下,才叫河流”。灰度理论不是说要“没有原则,和稀泥”,而是在极端情况之间取得平衡。这和中庸思想的“执两用中”高度一致。
四、华为关于“变”的哲学思想
华为对自我批判的重视,来自于高管层对企业经营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关系的理解。
为了把华为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熵”给耗散掉,华为一直在内部提倡自我批判的精神。2008年,任正非在《从泥坑里爬出来的人就是圣人》一文中指出,华为20多年的经验证明,自我批判对公司的发展有多么重要。
在华为,“自我批判”经常被强调,而“变革”就不那么经常被提起了。华为高层认为,自我批判的成本低,而变革的成本高。自我批判是可以反复使用的渐进式改进工具,而变革带来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往往都很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170619
播放数:189302
播放数:165274
播放数:5808920梁文道: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日晚,“预见2016:吴晓波频道年终秀”在上海盛大举办。有“道长”尊称的梁文道在现场公布了“预见2016我们最喜爱的图书”评选活动结果,同时进行了长达30分钟的“读书”演讲。在道长心里,这十本获奖的图书魅力何在?一起来看看。(下文为梁文道的现场演讲全文,《七里河畔》独家奉献)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讲华为的书非常多,但这本尤其畅销,为什么?我怀疑是因为它的名字起的好,大家知道,华为现在如日方中,怎么会有人问这样的问题,他会不会倒下,但是呢,我觉得这个书呢,他的名字,又不只是标题党这么简单,他不是标题党,他其实很切中华为领军人那位任先生的观察,这个看法是怎么样,就是总是要搞清楚,到底一个企业,他的生命会是怎么样、
  就像一个人一样,就像任何一个机构一样,一个企业,他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他总是会衰老总是会死亡,而且在高科技产业领域里面我们见过这样的事例已经太多太多,互联网时代之前的王安电脑在座还有没有人记得,我看很多90后可能连听都没听过。
  那讲一个大家也许熟悉的,就是互联网时代开启的时候曾经风光一时,但是现在比较黯淡的雅虎,所以我觉得华为关心这个问题是很正确的,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公司这个企业里面一天到晚灌注这个危机精神,至少在这本书里看到太有危机意识,会让一个人诚惶诚恐什么都办不好,那么到底这个问题,这样看起来很有危机的问题,对任正非来讲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企业。
  对于华为来讲,本质是什么,当然是产品,产品给谁用,客户,客户最重要,这本书里面我看到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呢,是有一年S摩根的老总到了华为,到了深圳。但是呢,我们任老板很牛啊,不见,派副总裁去见就算了,但是问题是是不是表示他平时都很高傲呢,恰恰相反,平常要是一个客户来,哪怕是再小的客户,他都会想办法亲自去跟人家谈话。对他来讲,客户才是关乎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一个人,而华为一向以来怎么样对待客户,怎么样去感知客户体验,怎么样去接待客户都非常有名啦,比如说派出私人直升机,随便一个人上去他们那跟你聊一会以后忽然发现坐下来那个会议室会议桌前面已经有个相框,相框里面已经有一张照片,就是你刚进大楼的时候,有点像大家去主题游乐园经过一个隧道,那个时候已经不小心给你偷拍了,出来以后还给你要钱,不,华为不要这个钱。
  这本书很受欢迎华为很受关注,除了大家想学习他的企业精神,管理经验之外,还有很多创业者也许还在梦想着我能不能够将来也办一家企业,像华为一样伟大,那就要说到我们下一本书。一本创业者写给创业者的书。
《从0到1》
  我相信在座很多朋友都已经看过了,因为这本书在今年非常非常的红,它的作者彼得迪尔,就是非常有名的网上支付工具PAKPAL的创始人。他成功之后,把它卖掉。有一笔基金,现在在硅谷做各种创投工作,我看这本书呢里面也有一些很有趣的观点,是可能是之前大家不太关心的,比方说讲创业,大家都想创业,大家都想在创业的时候创出一个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想当先行者,可是彼得迪尔在这本书中提出一个观念,他说不要做先行者,很多先行者是走的快,死得快,壮烈牺牲,成为最早的殉道着。
  他说要做什么呢,要做LASTMOVER,定局者。也就是说你不做则已,一做出来就应该在这个领域,把整个局,整个布局完成了,定下来了。
  比如说谷歌的出现,那就是定局者,雅虎的出现是个先行者,谁比较成功呢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但是作为一个定局者,并不意味着你不需要创新,而是这个创新,一开始已经想好一个东西,要使得所有这个所有人无法和你竞争,一摆出来天下已定,怎么样做到这点,问问题很重要,又回到我们的老问题。
  怎么样去问问题呢,彼得迪尔他自己有个经验,他说他每次公司每次招新的员工的时候,他一定要问的一个问题,面试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问在什么样的重要问题上头,你觉得你跟其他人有不一样的看法,听起来有点绕,其实他包含的有几个意思:
  第一看你会不会问问题,你关心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不是重要的问题,你为什么觉得他重要,而为什么其他人可能觉得他不重要,或者其他人的答案,或者对于这个问题切入角度和你不一样,他在关心这个,所以一个人会不会问问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是问题这个东西当然不可能永远只有这么一个正确的答案。同样的问题,可能今天我觉得有时候我在我们国家发现很多人不太会问问题,不太敢问问题。那是因为大家好像相信,连问问题都有世界上唯一正确的问题,并不是这样的,很多时候,问题可以天马行空,甚至表面看起来非常的无聊,可是这个无聊,很胡闹的问题,却是很多创业的来源,我给大家介绍下一本书,这下一本书呢,其实是一本科普书。&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
  它的作者蓝道儿门罗,他是什么人呢,他是美国航天总署NASA以前在那任职的科学家,后来离开了,自己办了一个博客,这个博客里面呢,他画漫画,画的是一个有标志性的火柴人漫画,但是主要不是画漫画,而是漫画加上文字,来解决全世界所有网民,主要是美国年轻人投给他的各式各样关于自然科学乃至任何领域古怪的问题,那些问题听起来就很无聊,但是呢仔细想又很有意思。
  比方说有这么一个问题,问的是什么呢,问的是我们都知道,感冒是人传人的,我们如果把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各自隔离开来,全部人啊,我们在座的各位,感冒这东东西,会不会在地球上,彻底的消失呢,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无聊,但是你仔细想想,还挺有意思。
  但是除了古怪的问题之外,这本书呢,还有很多平庸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呢,被人问过很多次了,比如说,加入我们把全球几十亿人,集中在同一地点上,大家同时一起跳,对地球会有什么影响,大家听过这个问题没有,很多人都听过吧,看地球会不会震动啊,会不会偏离轨道啊等等,而我们都知道答案是不会的,但是为什么门罗还要解决这个问题呢。那是她对这个问题有个很不一样的想法,他有个很有趣很有创意的答案,这个的答案就从真的全世界的人们到达同一个地点开始,而且都跳了开始,但是他接下去讲的那个故事就有意思了。
  他讲个故事,他讲的是什么故事,讲的是这么做的结果是地球不会有丝毫影响,可是人类的文明可能会消亡,为什么,你只要看过这本书,你就会得到答案,原来是很有道理的,这需要一个人调动他的想象力,才能想象出这么一个答案来。
  这本书明明是一本科普书,但是他却把各种各样的知识融进了他这样的一个想象力勾勒出来的一个故事里面,故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们的先民,之所以有文化,那是古代的天文学,他们试图解释这个世界上很多自然现象,很多人问现象,他们试图知道人们为什么会死,试图知道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出来,他们解决的方法就是讲故事,直到今天故事仍旧是比大量图表还要有效,还要有说服力的知识沟通和传播的方式,所以我给大家介绍下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托马斯福斯特的这本书呢,其实同类型的书相当多,在美国很多大学入门课程都会用到这类教材,他其实是教材类的书,因为在美国的大学通识教育里面,小说阅读是一门课,我们听起来很荒谬,小说谁不会看,但是你要看的有门道有技巧,还是需要文学批评,CLOSE READING 就是怎么样很细腻的读出一本小说结构,但是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本书就是教大家文学批评,它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是故事,怎么样说故事怎么样看故事,因为小说只不过是故事的一种最完美最极端的形势。
  例如说这本书,小说一般我们常见的结构的的开口开始讲起,小说的第一句话怎么讲,一个故事开头该怎么开头才能引人入胜,开头有怎么样能定了局了,然后最后一直讲到结局,开头为什么重要。
  我们不要讲小说,我举一个例子,是一篇演讲。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耶维,在他刚刚发表的,在颁奖典礼,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面他的演讲开头第一段,他这么讲,他说我今天的这个奖是因为我从小到大,有很多声音跟着我,那些声音是来自哪里呢,比如说我童年的时代他讲,在白俄罗斯我们那个小村庄里,那里面有很多声音跟随我到现在,那个村庄没有男人,因为那是战后,二战之后白俄罗斯四分之一的男人消失在战争当中,我们整个村庄是一个只有女人的世界,我小时候看到一些老奶奶做到村庄门口,在广场上面那些椅子上,在那边发呆在那边乘凉,而那些女人总是聚在一起,黄昏之后聚在一起聊天,他们聊些什么呢,他们聊得不是死亡,而是爱,他们谈的是当年和自己的爱人,和自己的儿子,自己的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那最终的告别是怎么样呢。&
  那么多年来漫长的等待,在等待那些永远回不来的男人的时候是什么状态,他们都能熬过去,有时候他们甚至还会狂想,万一有一天,男人回来了,但是没有手背,没有腿了,那怎么办,他们可能会说,我会把他抱起来,抱住这个没有手背没有腿的人,这是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获奖词上面的开头第一段,大家会不会想知道接下去他想讲什么,故事就是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故事开头很重要,故事的结尾也很重要。&
《最好的告别》
  我以前在我自己的节目里面常常跟大家说,一个人的人生有没有意义有时候是从你能不能把自己过的一生,或者把你看到的一个人的一生总结成一个故事来决定。因为故事有开头有中间的情节有结尾,中间要有一股主导的主旨跟驱动的力量,如果你能把自己的人生总结成这样一个故事,那你的人生大概很有意义,而这样的意义往往决定于他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最好的告别》就是一个关于人生终局的故事集,他的作者很有意思,作者现在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以及担任医生的职位,他在美国非常有名,这本书很红。其实同类型的书本来也相当多,这是过去十几二十年很流行的生死学或者关于临终关怀一门领域的学问。
  但这位医生写的跟别的特别不一样。大家有没有想过人生阶段必然经历生老病死,这个事儿在一百年前我们大部分人应该说是所有人,生不是在医院生,在家里生,死也是在家里死的,一个人生死都在家里面,这表示你永远家庭跟身边人环绕下成长。当一个人死在家里面时候,那表示他的家庭成员会在旁边,他会有某种安慰。
  但是今天我们的生死都被从我们的生活中剥离出来被送进一座有着消毒药水气味墙壁很洁白干净的机构,但那个机构跟我们人生没有多大关系,平时跟它不发生任何感情联系,但现在它掌管了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阶段,这本书讲的就是怎么样把生死这么重要的大事,尤其是死亡,从那个很干净洁白有消毒药水充满了无数陌生人的机构里拿回来重新给他意义的一本书。
  在这本书里面我们看到我们作者身为医生,要处理很多临终病人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他治不治得好而是他怎么走得好。其中甚至包括他父亲的故事,是个医生,他应该要决定他的父亲什么时候停止用药,什么时候该放手,会有一套他的判断标准,但是他是儿子,这个时候那个判断标准可能不一样,这该怎么办。这里面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非常感人,能让大家想起很多教训,所以这也是今年它特别受欢迎的原因。其实死亡这件事情我们不要忌讳,不要以为只有老人上了年纪的人才应该关心,年轻人、小孩一样可以从死亡里得到很多教训。对他未来是很有帮助的。我们看下一本书!&
《摆渡人》&
  这本书我知道在国内很多成年人都会看,但是它原来是一本青少年小说,这就是为什么我听说很多朋友看觉得这小说写得不怎么样。那要看你用什么角度讲了。
  《摆渡人》这个故事有点像前几年一个特别流行的美剧《lost》。讲的是什么呢?我们的主角,这个女孩在一场车祸之后,好像没事,慢慢她才发现,其实她已经死了,她进入了一个从此岸到达彼岸的一个中间状态,而这个时候来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把人从此岸渡去彼岸的一个摆渡人,这样的观念在我们中国叫做牛头马面。但是在西方也有他们的源头,古希腊神话里面渡人过冥河的使者。
  这个摆渡人是个什么人呢,他原来很热心这份工作,很害怕死去的人会不会很不安很无法平静,而在成功渡过彼岸的这段漫长的途中会不会受到恶灵的侵扰,会不会危险、被绑走、被诱惑,但是慢慢的,作为一个见过太多死亡的人,他冷漠麻木了,而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个已经死了的小女孩怎么样让这个摆渡人重新获救的故事。
  这本书讲死亡,但是其实特别适合青少年看,因为大部分人看过都有被疗愈的感觉,因为结局还是写的很光明的,这就要说到我们下一本小说也是一个治愈系小说。&
《岛上书店》
  很奇怪的书,我自己很喜欢看任何跟书有关的书。比如很多跟书店有关的小说我也很爱读,其实以前就有类似题材的小说,就是讲一个小岛,这个小岛上面没什么人,但是开了一家书店,这个书店跟岛民会发生什么关系呢?同样这本书也是这样的结构。
  到底这本书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值得再推荐给大家,这本书在我看来跟《摆渡人》是相反的,摆渡人是把蛮有趣的题材写的稍微简单平常了,主要针对年轻读者甚至儿童。但这本书了不起的地方是把我刚才说的比较简单的常见的题材写的不平凡了。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一个小岛上的书店的老板怎么样因为失去他的太太而陷入一个荒凉心境中,又怎么因为书找到他人生另一个开始甚至有一段新的爱情,故事的结局似乎很悲哀,因为他最后在人生最快乐的时候他要死了,但是因为有书,他自己的生命被改变了,连整个岛上居民的生命都被改变了,任何一个爱书人都会喜欢这本小说,就算你不爱书你也会被这本书某种很正能量的东西打动,尽管我很不喜欢正能量这个字眼啊抱歉。那么再下来,就讲一本没那么正能量的类型我比较偏爱的书了。&
《生活与命运》&
  这本书呢,很抱歉书皮上竟然有我的名字,而且我讲一句很夸张的话,是我过去十几二十年觉得最有责任要去介绍的一本书。这话真的是我讲的。
  这本书的中文翻译版早在八十年代末就已经面世了,但是我们中文世界一直没什么人知道它。同样它的英文版本也是在八十年代被翻译出来但是也没什么人知道。但是到了最近十年之后,全世界,忽然从新发现了它,而且公认它是俄罗斯小说自从《战争与和平》之后最能够媲美《战争与和平》的小说,就现在俄罗斯文坛有很多人都说他们过去等了那么多年,因为《战争与和平》建立了一个界碑,而经历过二战之后,苏联到现在俄罗斯文坛他们在想,什么时候我们有一部长篇小说媲美《战争与和平》,等了几十年终于他们等到了,说这就是了。
  这部书,的确像《战争与和平》,讲了二战之前到二战之后几十年的故事,但是它又非常不像托尔斯泰因为它里面有一篇篇小故事,每一篇串接起来,每一个短篇小故事都让人想起契诃夫,但是又比契诃夫悲凉。让我们看到整个二战带给人的痛苦,是一个极权社会带给人的伤害。
  例如书里有这个情节,讲当时卫国战争有一些前线士兵受伤回来会被送到后面的伤兵医院,他们理应受到大家英雄般的欢迎跟妥善的照顾,但是在这个伤兵医院,冬天的时候俄罗斯冰天雪地,有这么个伤兵,他从医院扎好绷带出来,他眼睛瞎了被流弹所伤,他拿着拐杖走出来,等公交,雪地坑坑洼洼,他走到公交站,眼睛看不大清楚,他大约知道那是公交站,到了那里之后,他知道很多人在排队知道公交快来了,公交果然来了,他请求那些看病出来的人或其他居民告诉他这是哪一路车能不能帮我上车,没有人理他,这些本来应该很温暖的同志没人管他,大家一拥而上没有人排队,在拥挤的过程中还把他挤得推到了地上&
  他在地上挣扎,拾起两根拐杖,重新站起来,车已经走了,剩下他一个人在这个空无一人的学地当中,拿着两根拐杖独自挥舞,我们放佛坐的这个车在车尾后面缓缓离开看到瞎子拿着拐杖在白茫茫的雪地上面挥舞,口里面不知在喊叫什么,这就是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生活与命运》。&
《晚明大变局》
  历史小说有时候比历史要好看,那是因为他把历史写成故事,但是历史本来也该是故事,但是在现在专业史学里面,尤其是自从法国年鉴学派兴起之后,历史变得越来越不容易被大家去接近去理解,我讲的是专业的年鉴里面所书写的历史,好在我们有这样一本书,复旦大学著名的明史专家,樊树志教授他写的《晚明大变局》。
  这本书非常有趣,为什么呢?因为这本书严格来讲从非常学术的标准来讲我自己觉得它有点欠缺,例如它最后没有一个完整的参考书目,可是樊教授他精研明史数十年,他充分掌握了明史最精领域,把很多很专业的一般读者接触不到的但是其实已经成为学界共识的东西清楚写出来,都是一篇篇非常好看的故事。
  比如说,这里面提到一点,就讲到晚明的时候其实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早期全球化阶段。我们大家知道以前明朝的货币体系是银本位,而明朝又有相当大的出口产品,丝绸跟瓷器,这些丝绸跟瓷器非常受到欧洲的欢迎,那么欧洲人拿什么跟中国人买这个东西呢?当然就是银子,当时中国对于银的渴求达到什么程度呢?其实到了晚明的时候中国本土的银矿已经不多了,所以很多的银子是从日本来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有许多银两它们经过两条路线来到中国,一条从美洲。我们知道欧洲殖民者殖民美洲之后在南美找到很多银矿,那些银矿怎么来中国呢?直接横越太平洋到马尼拉再来中国,到澳门。另外一条贸易路线是怎么样,那就是把银两运回欧洲做成银币,然后从沿海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谓“一带一路”那条路经过印度洋辗转来到中国,中国这个国家在晚明的年代吃掉了全球三分之一到一半的银子。我们是当时最大的出超国,非常非常夸张,赚了非常非常多钱。
  但是可笑的是什么呢?明明我们已经在一个全球贸易体系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明朝当局因为一种专制的意识形态,严格实施海禁不准老百姓私自出去做贸易,但是市场的力量很可怕,终于到了最后这股力量冲决政府的政策,使得他要改变政策。
  我们知道明朝,晚明的时候出了很多好的东西,例如江南一带非常非常富庶,有很多的工艺品,有今天艳羡崇拜的明式家具,它的基础在哪里,就在这个富裕的基础上面,这种富裕就是一种来自民间的跟国际做贸易的力量所冲决造成的,而晚明那个时代的中国,其实还有很多东西在突破禁区,例如思想。原来在明朝的时候,传统中国的儒家学问已经变成了一种条条框框一种为了功名考试而去应付的一套东西,已经变成很死板的。但是在明朝的时候出现了这么一位大思想家,我们来看最后一本书。&
《王阳明大传》&
  王阳明的新学为儒家带来了一套全新的局面,他那一代的明朝思想家要突破的就是过去的知识如何被条框化之后被割离人的生命之后的问题。我们今天追求知识学问,我们会问很多问题,讲很多故事,到最后为什么,为的是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冈田武彦已经去世了,是国际上非常有名的阳明学专家,他是日本人,听名字就知道,日本深受阳明学影响,我们知道明治维新,今天大家公认明治维新运动最主要的一股思潮力量可能就是王阳明的学问,王阳明在日本非常受欢迎,而日本在二战之后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又有一次阳明学复兴,冈田武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日本的汉学厉害,除了东京学派京都学派还有九州学派,而冈田武彦先生就是九州学派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家,他们特别关注宋明思想史,而冈田先生对王阳明的推崇达到一个什么程度,他不止读他的著作,还亲身走过王阳明一生走过的道路,来过中国很多次,在八十年代当很多中国故土上面王阳明经过的遗址他的坟墓都遭到破坏或者被埋没的时候,冈田先生在日本向王阳明的崇拜者们募款来中国一一把它们修复起来,而他这三大卷的《王阳明》大传非常古怪,在今年竟然畅销,本来是个很学术的书,尽管他也很擅长讲故事,但是怎么看都不应该畅销,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很多年前我们看到百家讲坛有人讲过王阳明,市面上面比如《明朝那些事儿》这种也大力称赞王阳明是明朝第一人,我听说今年连习近平都说王阳明的新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这个精华是什么呢?我们看王阳明的一生就知道,为什么了解王阳明还要了解他的生平呢?我们不是说吃鸡蛋就够了不用看那只鸡吗?但王阳明不一样,因为他讲知行合一,他整个人的生命就浸润着他的学问,他的学问离不开他的生命。王阳明这一辈子尽管很多功业,但并不平安,他常常遭到陷害诬告和举报,他试图屈服。但是儒家是什么,儒家不是我们今天很多人所理解的教人乖乖做人的东西,儒家不是心灵鸡汤,儒家是一种刚健的生命学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无论顺境逆境,我本着这颗心行天下之正道,俯仰天地,这叫做儒家的真精神。
  我们看这本书看到最后王阳明临终那句名言,他的弟子们围着他,问他最常规的会问的问题:老师,您有什么遗言?王阳明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责任编辑:孙菥锘1)
5月份郑州预计有18个新盘入市,其中纯新盘占到三分之二。
4月份,郑州预计有15个新盘入市,相比上个月(10)增加了5个。
家具的防潮保养也不能只是嘴上说说,一起来看看预防木质家具受潮和处理的好办法吧!
验房帮忙团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用户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