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唯冠iPad商标权和商标专用权之争:商标和产品谁更有价值

iPad商标权之争——百度新闻搜索
各地iPad下架情况
  事件简介  “iPad商标战”指的是美国苹果公司(Apple Inc)与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iPad”商标权争夺案
。近日,备受业界关注的苹果状告唯冠索iPad商标权一案一审败诉,如果该判决生效,苹果在中国内...
iPad商标纠纷史
唯冠台北公司注册iPad电脑等多种电子产品的欧洲与世界其他各地的商标。
2001年6月和12月
唯冠科技(深圳)公司先后申请注册了两项iPad中国商标。
苹果在英国以撤销闲置不用商标等理由将台湾唯冠告上法庭,这场官司以台湾唯冠胜诉而告终。
2009年12月
苹果用3.5万英镑获得了iPad的海外商标权。不过唯冠科技称,iPad的中国大陆商标权归属于其唯冠科技公司所有。
苹果与英国IP公司签订了一份《权利转让协议》,英国IP公司以10英镑为对价,向苹果公司转让有关商标的所有权利。
唯冠因金融危机破产,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8家银行成为实际控制人。
唯冠和苹果iPad商标权之争首次在深圳对簿公堂,而这也是双方第一次正式交锋。
2011年12月
经过三次开庭审理,苹果一审败诉,赔偿和商标要求被驳回。
唯冠科技在上海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对苹果iPad执行禁售令。
百度新闻搜索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和频道,系自动分类排列,百度不刊登或转载任何完整的新闻内容 上传我的文档
 上传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37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广东企业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例研究唯冠与苹果iPad商标之争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广东企业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例研究唯冠与苹果iPad商标之争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7|
上传日期: 17:10:4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广东企业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例研究唯冠与苹果iPad商
关注微信公众号美国苹果公司诉深圳唯冠iPad商标侵权案例分析--《湖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美国苹果公司诉深圳唯冠iPad商标侵权案例分析
【摘要】: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美国苹果公司要求向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索要iPad商标权的诉讼请求。二审以双方已经达成六千万美元的和解结案。
商标侵权是一种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侵权行为,以往多是我国企业模仿山寨外国驰名商标与品牌,但此案却是美国苹果公司侵犯了深圳唯冠的iPad商标所有权,在知识产权领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关于本案,存在着三个争议焦点,一是在此次交易中台湾唯冠能否构成表见代理以处分深圳唯冠的商标权;二是深圳唯冠申请iPad禁售令被驳回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三是iPad商标与商誉的关系。通过具体分析可以发现,虽然一审判决深圳唯冠公司拥有iPad商标在我国大陆的专用权,但iPad商标价值主要由苹果公司创造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不同地域不同主体所有的在相同或相似商品上相同的商标的情形下商标权利人与商标价值创造人不一致并可能产生利益冲突。这要求我们用利益平衡原则解决冲突。同时深圳唯冠申请禁售iPad商品被驳回虽然符合我国法律规定,但是在侵权行为发生存在很大可能性时,仅因为诉讼的长期性导致权利人必须承受更多的侵权后果。这是对权利人的不公平的体现,因此,权利人的维权时机选择与事先调查非常重要,深圳唯冠选在苹果公司新iPad上市之际,将苹果公司推上被告席申请禁售,达到了其欲取得的经济赔偿额度。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D920.5;D923.4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曹柯;;[J];人民司法;2011年05期
杨黎明;;[J];中国市场;2010年17期
张斗胜;韩东林;程敏;;[J];特区经济;2006年07期
续俊旗;;[J];世界电信;2012年08期
奚晓明;[J];中外法学;1996年04期
刘燕;;[J];政法论坛;2010年05期
邓宏光;;[J];知识产权;2011年07期
李雨峰;倪朱亮;;[J];知识产权;2012年06期
刘宇晖;梁平;;[J];知识产权;2012年09期
徐聪颖;;[J];知识产权;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绪峰;;[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6期
马斌毅;;[J];攀登;2011年02期
张国安,张勇;[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王久斌;[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吴建军;;[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郜凌云;;[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吴念胜;;[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胡承武;;[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刘党英;[J];平原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周琳静;殷继国;;[J];平原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建泉;;[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衣文静;;[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戴激涛;;[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沈益平;;[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王敏志;翁国民;;[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张志伟;;[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杨朝霞;;[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赵美珍;戈琳;;[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赵爽;卞洋洋;;[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叶华;;[A];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旅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李国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梁睿;[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袁日新;[D];辽宁大学;2010年
魏树发;[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曹和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李贵扬;[D];吉林大学;2011年
陆晶;[D];吉林大学;2011年
李晨;[D];吉林大学;2011年
王海胜;[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诗媛;[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邵江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杜国宏;[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胡小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朱汉明;[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凌艳;[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王国涛;[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刘芳;[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肖兴;[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彭慧玲;[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屈茂辉;[J];求索;2002年05期
陈坚;;[J];人民司法;2005年06期
邓宏光;;[J];法学论坛;2007年06期
张玉敏;;[J];法学论坛;2008年02期
杨福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刘杨;;[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03期
张斗胜;韩东林;程敏;;[J];特区经济;2006年07期
邓宏光;;[J];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05期
宋金成;杨光辉;;[J];现代商业;2009年27期
刘春霖;;[J];现代法学;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
张跃;[N];中国工商报;2010年
刘贵增;[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晚霞;2007年16期
;[J];华人世界;2011年11期
姚佩芳;;[J];新民周刊;2012年08期
瞿定实;;[J];法人杂志;2009年10期
龙旗下;李古狗;PYAN;郁郁周;周永旭;James H赖治怡;;[J];半岛新生活;2007年11期
陈亦权;;[J];领导文萃;2012年09期
刘道玉;;[J];学习月刊;2011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钟国强;冯黎霞;赵立荣;;[A];2005年中南、西南植物病理学会和中国菌物学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杨强;[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金小鹿;[N];中国计算机报;2012年
刘建;[N];法制日报;2012年
郑启航;[N];中国贸易报;2014年
马燕;[N];证券日报;2012年
本报记者  史丽;[N];经济参考报;2006年
杨川梅;[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郑秀杰 记者
王凤山;[N];福建日报;2010年
本报评论员 湛卢;[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本报记者 台建林 冉多文 《新西部》记者 张义学;[N];法制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唯冠苹果ipad商标争议案例分析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唯冠苹果ipad商标争议案例分析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2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商标权纠纷案件解读_网易财经
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商标权纠纷案件解读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日前,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的美国公司起诉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唯冠)iPad商标权属纠纷案件,经二审法院广东高院调解,双方达成和解,苹果公司支付深圳唯冠6000万美元而获得商标权。案件虽已终结,但这起中国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商标争议案件,留给社会深刻的思考,特别是对企业如何实施其品牌战略有着极大的借鉴和教育意义。
笔者仅结合该案件中被媒体报道的争议焦点问题,解读中国有关商标法律的一些基本规定,以期帮助读者对于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取得、转让及保护等制度有所了解。
【案情回放】
据媒体报道,2000年,香港上市公司唯冠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深圳唯冠在中国大陆申请了两个“IPAD”文字商标和文字图形结合商标的商标专用权,并于2001年获得商标局核准注册,之后深圳唯冠将该商标使用在其自行研发的液晶显示器等电子产品上。2001年至2004年,唯冠控股旗下另一子公司“台湾唯冠”在欧盟、韩国、墨西哥、新加坡等国家共获得8个“iPad”相关注册商标专用权。
2005年前后,苹果公司策划相关产品进入欧洲市场之时,得知iPad商标归台湾唯冠所有,当时曾以撤销闲置不用商标等理由向英国商标局提出申请,但在英国败诉。
2009年12月,在英国设立的IP(IP&Application&Development&Limitd)公司于台湾与台湾唯冠签署IPAD商标整体转让协议,协议对价3.5万英镑。日,苹果公司iPad平板电脑产品在美国上市,4月7日,苹果公司与IP公司签订转让协议,以10英镑价格“受让”包括涉案商标在内的所有商标。
2010年下半年,苹果公司联合IP公司在深圳中院起诉深圳唯冠,请求法院确认两IPAD商标专用权归苹果公司所有。
【律师解读】
一、商标权转让方,应是《商标注册证》上的商标专用权人。
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商标注册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法定程序:首先,商标注册申请人依照法定程序向商标局提出商标注册申请,并经商标局审查后予以初审公告,公告3个月内没有人提出异议或异议经法定程序裁定不成立,商标局予以核准注册,发给申请人商标注册证,申请人取得注册商标的专用权,即我们通常所称的商标所有权。
本文所述案件中,深圳唯冠是商标局核准的两个“IPAD”(不同的文字和图形组合)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人,因此,签订商标转让合同的转让方,必须是深圳唯冠。即便台湾唯冠与深圳唯冠均同属唯冠控制的子公司,但在法律上两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台湾唯冠只有权转让其拥有所有权的8个IPad商标,而无权转让“第三人”深圳唯冠的注册商标。尽管杨荣山先生是两个唯冠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但没有证据表明杨荣山先生代表深圳唯冠签约,故此,苹果公司所主张的“表见代理”未得到深圳中院支持。其实,假如IP公司在“整体转让合同”中,列明深圳唯冠也是转让方,如杨荣山先生在合同上签字,即便没有深圳唯冠的印章,因杨荣山法定代表人身份构成“法定代理”,该转让协议对深圳唯冠就是有效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因此,苹果公司在IPAD商标“整体转让”时,只与台湾唯冠签约,而未将深圳唯冠列入转让方,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二、商标权转让,应经商标局核准后发放有关证明,并依法公告,受让人方始享有商标权。
根据商标法有关规定,转让注册商标,转让方和受让方应当签订转让协议,并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经商标局核准后,向受让人发送《核准转让注册商标证明》(该证明与原《商标注册证》一并使用),并予以公告。受让人自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标专用权。
由上述法律规定可知,即便深圳唯冠与IP公司签订过商标转让合同,并且该转让合同合法有效,也因转让合同没有经法定程序经过商标局的核准和公告,IP公司并未取得诉争商标的专用权,苹果公司更无权要求确认商标专用权归其所有。这是苹果公司在诉讼请求上的法律错误。
换言之,如果苹果公司认为深圳唯冠与其签订了有效的商标转让合同,则其有权向法院主张,判令深圳唯冠公司履行合同,并配合办理转让申请审核程序,或者要求深圳唯冠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但不能直接要求法院替代商标局的法定行政审核权,直接判决商标权归其所有。
三、注册商标保护的核心是商标在相应商品(或服务)的使用性,注册商标一定期限不使用,第三人有权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
笔者注意到,媒体报道过苹果公司曾以台湾唯冠闲置不用商标为由,向英国商标局提出过撤销商标的申请。我国商标法对此也有相应的规定,注册商标连续3年停止使用的,任何人都可以向商标局提出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并说明情况,商标局则会通知商标注册人在法定限期内,提供其“使用商标的证据材料”或者说明“不使用的正当理由”,否则,商标局将撤销其注册商标。
通常情况下,许可他人使用商标,广告宣传等均可以视为“使用”商标的证据,而因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或者无法控制的政策限制、企业破产重组等原因无法使用商标,均可视为“不使用的正当理由”。笔者注意到相关报道,深圳唯冠在案件纠纷过程中,向记者展示过其生产的使用IPAD商标的产品,也宣布与其他公司签订商标许可使用协议,这些事实如果属实,商标局也不会撤销其注册商标。
注册商标保护的核心是商标在相应商品(或服务)的使用性,从而发挥其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基本功能,更好地发挥品牌价值。长期闲置商标将被依法撤销的规定,避免了有限商标资源的浪费,给其他有诚意使用商标的人更多选择的机会,同时也遏制了一些有投机心理的恶意抢注人。
(作者为赵晓鲁律师事务所律师)
【律师提示】
一、企业品牌战略布局非常重要。苹果公司通过IP公司与IPAD商品权人协商转让商标,可以说是其品牌战略布局的有效举措,只可惜在法律上犯了错误。
二、尽量不要使用通用、常用的文字、词汇或图案作为商品或服务的商标。如联想公司前些年拟进入欧洲等国市场时发现,“联想”英文已被多家计算机厂商注册了商标,不得不改用“LENOVO”。
三、商标收购、许可等,应充分了解注册地相关法律,并做好相关尽职调查。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均参加了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但各国通常均有其本国的商标法律,商标的行政管理权也通常由本国相应行政机关行使。故在进行商标转让、收购、许可等行为时,应充分了解注册地相关法律,并做好相关尽职调查,避免出现苹果公司的法律错误。
四、采取民事、行政等各种手段,积极依法维权,以力争驰名商标的认定。一件注册商标申请,仅能在一个商品类别上使用,一个商标要在全部商品上均申请注册商标是不现实的,即使注册了也会因不使用而被撤销。而依法认定的驰名商标可以实现“跨类”保护,节约了注册商标的成本,特别是给企业商品(或服务)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唯冠与苹果商标之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