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界限怎么套话谁喜欢谁?

徜徉在彼此的似与不似之间——关于脱口秀与相声“界限”的问答
  从最初《实话实说》“火”了“小崔”,到《一周立波秀》让“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红得发紫”,再到两位“名嘴”展开《小崔说 立波秀》;从“新锐笑将”王自健玩转《今晚80后脱口秀》,到“德云班主”郭德纲荧屏《郭的秀》,再到知名音乐人高晓松优酷跨界做《晓说》,近年来“脱口秀”这种文艺形式无疑正在获得越来越多拥趸,但随之而来的是从未间断的各种争议。无论是源于中国曲艺传统,还是借鉴国外“Talk Show”,正如长袍马褂换上西装领结的身份诟病,这种中国式脱口秀似乎总逃不脱纠缠于其与相声的模糊地带。那么从理论上,我们应如何厘清这一现象?
——编者 
脱口秀与相声的共性规律
因为要“逗”,所以都要“斗”。
因为要“嘲”,所以都要“潮”。
因为要“近”,所以都要“进”。
因为要“话”,所以都要“化”。
因为要“名”,所以都要“明”。
  ◎ 无论是看周立波的《一周立波秀》、王自健的《今晚80后脱口秀》,还是看我们家乡电视频道的《拉呱》,它们的“垫话”常常让人叹为观止,它们的“现挂”往往令人惊喜不已。曾几何时,相声看家的“活路”与“能耐”,竟成了脱口秀的“杀手锏”。于是我才说,脱口秀成长于“即兴”,相声衰弱于“记性”。
  ◎ 相声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较为科学的体系,它有自己的传统、队伍、行规、师承、流派、经典作品、技术技巧手段及其理论等等。而脱口秀呢,在中国似乎还属于一个“泛艺术”范畴,便很难寻找到他们之间的“共性”联系。
  2013年的夏日,我应邀到一所大学举办关于相声欣赏的讲座,在临近结束时的提问环节中,一位大学生冲我“发难”——虽未离开所交流的相声范畴,但提出的却是一系列脱口秀之问。显然,在他乃至当下很多观众的认知里,脱口秀和相声并无多大差异,都是通过语言表述逗人愉悦、开心的曲艺形式。面对这位年轻人即兴提问,我只好亦只能“即兴”面对——
  问题一:当下周立波、王自健等的脱口秀颇受欢迎,大有取代相声之趋势。你如何看?
  我认为,“脱口秀取代相声”——这不是“问题”,只是“话题”。若相声不思进取,完全可能衰败直至消亡。但,它的理由一定是由于相声“自我完善”的体制、机制出了问题,而绝对不可能与脱口秀等的兴起有关。我如此断言的理由很简单:正如诗与歌词,它们血脉相通,但一旦谱上曲成了歌,便成了两种文体形式——相声与脱口秀亦是如此。相声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较为科学的体系,它有自己的传统、队伍、行规、师承、流派、经典作品、技术技巧手段及其理论等等。马三立、侯宝林、马季、姜昆、李金斗等,他们表演风格可以大相径庭,但却无一不符合相声艺术的共性规律。而脱口秀呢,在中国似乎还属于一个“泛艺术”范畴,即当下走红的脱口秀,除了周立波、王自健等,还包括了相当数量的一批在荧屏用方言“说新闻”的“角色主持人”。如此便很难寻找到他们之间的“共性”联系。
  脱口秀与相声的界限或差异,起码有这样几点:首先,脱口秀是从始至终地“我说”;相声则是跳进跳出地“说我”。其次,脱口秀面对“话题”或“事件”作评说——它直接扮演着正义的角色;相声则围绕“主题”或“人物”去演绎——其中的“情理”,交给观众自己去品、去悟、去琢磨。第三,从本质意义上说,有些脱口秀只是“取艺”——艺术不过是其取用的元素;相声则是曲艺——是曲折、含蓄、委婉表达的艺术。
  诚然,大多数的观众,他们永远不会在意相声与脱口秀之间的差异。谁能让大家笑得开心且受益,他们便会成为谁的拥趸、粉丝。由此,脱口秀的“兴”和相声的“衰”,便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话题”——寻找它们兴与衰的理由,即为什么兴?为什么衰?这,对所有热爱、关注它们命运的人,是一种清醒和理性,亦是一份责任与担当。
  问题二:哪些是脱口秀与相声的共性品质?
  相声大家马季生前说过,“相声可能将来的发展趋势就是脱口秀”;我曾在一个场合讲,最具中国特色的脱口秀就是曲艺里的一种形式,即见啥唱啥,且唱得巧、唱得妙、唱得美,唱得灵活、生动、智慧的“数来宝”。脱口秀与相声的亲密,由此可见一斑。前几年,我曾对一档定位为“曲艺式新闻”、取名为《拉呱》的电视品牌栏目,做过追踪式的调研。说到家,它就是一档电视新闻类的“脱口秀”。而将它主持“火”的,是一个青年相声演员。此人的成功,其相声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对其“作用”的总结,也许说出了脱口秀与相声的共性规律。我的概括是这样几句话:1.因为要“逗”,所以都要“斗”。很多受众看脱口秀也好、听相声也罢,都是冲着它们可以逗乐来的。殊不知,“逗你玩儿”的本质是一种“智慧博弈”——逗即斗。2.因为要“嘲”,所以都要“潮”。嘲弄丑恶、针砭时弊,这是脱口秀和相声共同具备的优秀品性。若想“嘲”得有力,必须深入到时代与生活的大潮中去,即只有真正了解生活真相,才有可能“沙里淘金”。3.因为要“近”,所以都要“进”。大众艺术形式的与时俱进,其目的都是为贴近其时代的广大受众,即,所有之“进”,无一不是为“近”所服务。4.因为要“话”,所以都要“化”。脱口秀与相声最终拼的绝对不是“记性”,而是“即兴”,是轻松、不经意间地思想、情感的表述。由此,必须善于将学到的东西“化”为己有,如此才可能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生动,深入浅出的语言艺术。5.因为要“名”,所以都要“明”。每种艺术,发展到一定高度,都是“人格化”的呈现。而实至名归的“符号性”人物,都十分明白、懂得所从事艺术或行业的本质及其规律。从事脱口秀或相声的人,只有对“自我”、“邻居”等有足够清醒的认识,才不至于“画地为牢”或“化我为他”。
  问题三:不少相声演员改弦易辙做脱口秀后“火”了,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其实,探究“火”背后的原因,比探讨“火”的现象更有意义和价值。“火”,既不能证明脱口秀成名易,亦不能由此便断言相声出名难。一种艺术形式或行当的兴衰,其中的原因极为复杂。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主观、客观的条件缺一不可。曲艺不仅仅是一种源自民间的传统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即,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电影演员张国立、刘威、梁天等,成名后始终将早年曲艺文化的滋养和培育挂在嘴边。我相信,他们这不是作秀而是发自心底的真诚话语。我在追踪那位将电视《拉呱》做得风生水起、家喻户晓主持人的时候,他矢口否认自己的成名得益于“改行”,而坚持说他的《拉呱》是对“另一种相声”的探索。由此,我便愿意接受某些学者所言“脱口秀是相声发展的生态变异”的说法。而从这样的视角看,我们所要研究的,除了“人的变化”,还应研究“形式的变化”、“观众审美心理的变化”,乃至“时代的变化”等多种“变化”。只有如此,才能发现与发掘出脱口秀“兴”、相声“衰”的理由与真相。“艺术发展史”告诉我们:浅薄、浮躁,缺少自信,缺少对“自我存在”本质、规律的深入和发现,凭借“撞大运”,完全有可能“红火”一时、一阵,但,它却休想走进历史,书写永恒。
  问题四:脱口秀受到普遍喜爱,尤其是被年轻人所青睐,这对相声的自我完善有哪些启示?
  首先是“思”的深入。记得曾在网上读过一篇来自香港的评论。评论认为,周立波赢得观众共鸣,不是浅薄迎合,而是其思想的深入与深刻。该文举例说了周立波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许多“独特发现”。其实,在“平常中发现不平常”原本是相声的重要功能。相声不仅仅是表现,同样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人生认识与发现。其次是“度”的平衡。这里所言的度,是指周立波等,在“批评”和“语言”方面,“火候”把握得较为准确,或者说“分寸”掌握得比较得当。而掌控这种“减一分则长,去一分则短”的“恰到好处”之技巧,同样是相声家的应有素养。遗憾,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些相声,其“批评”,或隔靴搔痒或将被批评者羞辱于死地;其语言,或抽象概念或庸俗不堪。第三是“通”的智慧。将腹中知识融会贯通本是相声家的硬功夫。但,今天的曲艺舞台,不缺少实口实词、死记硬背“喊相声”甚至“唱相声”者,而像马三立、侯宝林、苏文茂、高英培等那种台风极其松弛、甚至与“拉家常”无二的“说相声者”则稀有罕见。即兴表达的美感享受,我们反而可以通过一些优秀的脱口秀得到。无论是看周立波的《一周立波秀》、王自健的《今晚80后脱口秀》,还是看我们家乡电视频道的《拉呱》,它们的“垫话”常常让人叹为观止,它们的“现挂”往往令人惊喜不已。曾几何时,相声看家的“活路”与“能耐”,竟成了脱口秀的“杀手锏”。于是我才说,脱口秀成长于“即兴”,相声衰弱于“记性”。
  问题五:怎样的素养可以让脱口秀与相声一起走进历史,成为永恒?
  首先,重视积累。艺无止境,学无止境是艺术之真谛而非套话。相声大师侯宝林、马三立、马季等,本身学历不高,所采用的读书、学习方式也不同,但“学习力”却支撑他们走过完美一生。马季的生前好友、曲艺名家赵连甲曾多次提及马季的“习惯”:他随身不离小本本,随时记录着他独特的发现与感悟。周立波说他每天的彩排就是大量阅读,他订阅了许多报刊,十几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发现和思考。我曾提醒过一些从事“口才培训”的教师:口才只是载体——通过学习积累,化为己有的思想、知识、见解等,才是“口若悬河”的源泉。
  其次,善于变通。有人说,侯宝林、马三立的相声里,不少取材于西方幽默。比方,那位在侯宝林塑造的“将手电光视为柱子爬”的中国醉汉,原本就是一则外国笑话。由于我有辑录报刊各类精彩“说法”的习惯,亦曾多次在《一周立波秀》中听到过“似曾相识”的话语。但,由于它们已经与其营造的现场语境有机融为一体,所以,并未影响到我对其“创作”的认同和欣赏。
  第三,顺应规律。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立存在的理由。并非所有的“异质”和“他”,都是有益于“我”成长的“滋补”。由此,认识并顺应自身的本质、规律,从而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便显得十分重要。具体说,尊重并研究脱口秀与相声的“同与不同”和“似与不似”,注重它们各自内在的艺术特征及其规律,了解其审美功能,是保障并促进它们共同长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原则。艺术理想的本质,就在于“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而我们尊重与顺应脱口秀与相声的内在规律,就是让它们的成长与发展,成为一种由里及表的自然生态。
(编辑:晓婧)
延伸阅读:个人事迹材料怎么写
  个人怎么写    先进事迹材料,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先进个人,如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等;一是先进集体或先进单位,如先进党支部、先进科室,抗洪抢险先进集体等。    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他们的先进事迹,内容各不相同,因此要整理材料,不可能固定一个模式。一般来说,可大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整理。    写先进事迹材料顺序    1、要拟定恰当的标题。    先进事迹材料的标题,有两部分内容必不可少,一是要写明先进个人姓名和先进集体的名称,使人一眼便看出是哪个人或哪个集体、哪个单位的先进事迹。二是要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    有多种写法,通常是把典型经验高度集中地概括出来,一般不采用公文标题的写法。这种集中概括出来的标题,既包含正文中各部分典型经验的内容,又不是这些内容的简单重复,可以说就是典型经验的主题。2    2、要写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的主要事迹。    开头一般是展示典型经验的背景材料和突出的成果。背景材料包括典型的自然情况、社会背景等,既要写出典型经验出现的环境,又不要冗长、罗唆。成果,要概括写出最为突出之点,并尽可能与背景材料相映衬。有的也把成果放在材料的尾部来写,这要根据具体材料安排。    主体对典型经验的具体展开,是典型经验材料的核心部分。写作这部分内容,一般是从总体上把典型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成几个部分。几部分都是紧紧围绕标题,服务于标题,说明标题;各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但不能互相重复,互相包含,要相对独立地处在一个统一体内。    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的表述,应当既要有思想,又应有具有代表性的做法或实例,既要有面上的综合,又应有点上的说明,最好还要有一些必要的数字,以增强先进事迹材料的说服力。    比如,写一位端正党风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重写这位同志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都有哪些突出的先进事迹,在同不正之风作斗争中有哪些突出的表现。    又如,写一位搞改革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力写这位同志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已经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前后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都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3、是先进事迹材料的署名。一般说,整理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材料,都是以本级组织或上级组织的名义;是代表组织意见的。因此,材料整理完后,应经有关领导同志审定,以相应一级组织正式署名上报。这类材料不宜以个人名义署名。    写作先进典型材料,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事实必须真实、可靠。先进典型材料的先进事迹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先进典型的生命力。只有绝对真实才能使先进典型真正具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    因此,凡是材料中反映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一定要认真核对清楚,不允许有半点虚假、拔高或拼凑及张冠李戴的情况,不能把道听途说、未经核实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写入材料。如果确实一时难以搞清楚,宁可暂时不写,也不能勉强凑数。    2、观点和提法要分寸恰当。在叙述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和经验时,要注意摆正先进典型和其他群众、集体的关系。许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事迹,都不是单枪匹马干成的,是与周围群众和其他集体、单位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因此,讲先进典型的事迹、经验,一定要注意切不可讲那些脱离群众、脱离整体观念的过头话。否则,就不能起到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    3、文字要朴实、简明。整理先进典型材料,主要是通过实实在在的事实说话。这就要求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一定要善于选择那些实在、贴切的词语。不要过多选用做修饰成分或言过其实的形容词。不要讲空话、套话,硬拉架子做文章。话要说得简洁明了,凡是能用较少的话把事情说清楚的,就不要把话拉长。    篇一:个人事迹材料    刘健强,1983年出生,大学 本科文化,2006年参加工作 ,现任延川人民广播 电台新闻 编辑、新闻播音和音乐节目主持 人,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该同志在工作上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 岗敬业、踏实工作、默默奉献、争创一流。由于工作的勤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领导 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他政治意识强。思想 上进,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 学习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 平,工作能力和业务 水平。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工作原则性强,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单位 服务。    他工作责任 心强。新闻编辑和播音在新闻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作用,是电台的枢纽部位和重要形象,工作零散、综合性强、随机性大,特别在延川人民广播电台成立初期,在紧急缺人、毫无经验 的情况 下,他被领导从延川电视台新闻部抽调过来,然而在电台,他一人身兼数职,既要外出采访,又要编辑新闻稿件,还要搞好播音、制作和节目播出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任劳任怨,从不计效个人得失,将电台的各个节目安排得井井有条,节目播出后得到了听众的广泛好评。    他敬业精神 强。工作认真负责、不断进取,工作中做到有计划 、有布置、有检查、有说法、多年如一日。他坚持定期录制《约会好音乐》节目,在午间播放,让下班的人们在回家 的路 上享受音乐的美好 ;他加强业务学习,以更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态度与素质。他每天都会进行普通话和节目主持技巧的训练 。通过不断的学习,新闻播音、节目主持综合素质和技术业务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电台节目的顺利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参加工作以来,广播和电视作品多次在市、县上级部门参评中获得一、二、三等奖。他积极参与延安电视台、延安人民广播电台和延安广电台《延安周刊》等的外宣工作,先后在陕西 电视台、延安电视台、延安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日报、延安周刊以及中国 广播报、西部网等多家省市级媒体刊播、发表稿件50余篇次,其中广播短消息 《&相约小程村――国际民间艺术活动 &落下帷幕》和电视长消息《法国客人来延川游玩》在延安广电系统参评中分别荣获广播短消息类和电视长消息类一等奖,主持的音乐节目《约会好音乐》获得了音乐节目类二等奖和延川县优秀 文艺作品三等奖,为做好本县广播电视文化的宣传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常说,延川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以来播出的每一条新闻、每一期节目都是他一手制作的。这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一定会更加努力工作,运用所学知识努力探索、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勤奋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广播电视专业 技术人员。    篇二:个人事迹材料    我叫高咏兴,来自法政学院 05 历史 4 班,男,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法政学院第十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 2005 年 9 月就读于湛江师范学院以来,我严于律己,兢兢业业,勤奋刻苦,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此,我决定申请湛师“十大学习之星”,下面是我的一些个人事迹材料。    一、学习成绩方面    2005 年我以 629 分的高分考上湛江师范学院,就读历史学专业,并获得三等奖学金。这样的奖励给了我动力,让我更加奋发图强,刻苦学习。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历史专业知识,刻苦钻研,辛勤的付出也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2005 — 2006 学年度获湛江师范学院一等奖学金,并获湛江师范学院成绩优秀奖,综合测评和智育测评均排在本专业年级第二。 2006 — 2007 学年度获湛江师范学院一等奖学金,综合测评和智育测评均再一次排在本专业年级第二。 2007 — 2008 学年度获湛江师范学院一等奖,更上一层楼,综合测评和智育测评均排在本专业年级第一。    取得这样的好成绩,首先要刻苦勤奋。在每天的时间里,我都能抽出时间去学习,一般到教室或者图书馆去自习,预习新课和复习旧课。其次是要有好的学习方法来促使进步,经常复习是最好的方法。平时要懂得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对重要的知识,要经常复习,牢固掌握。对于记忆我运用的是顺序记忆法、特征记忆法、回忆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再次,是要懂得学习别人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成绩。我经常向师兄、师姐们请教学习上的问题,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对我提高学习成绩大有帮助。    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我还看了各方面的书籍。在专业方面,我看了《史记》、《资治通鉴》等一些古籍,还看了许多关于人物传记的书。我认为要学好历史,这些书是必须的。在其他方面,我看了许多关于地理学、文学、哲学等方面的书。这些书大大地扩充了我的知识面,扩展了我的视野。    二、英语、计算机、普通话过级方面    作为一名师范生,学习师范生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英语、计算机、普通话尤为重要。在英语方面,我努力学习英语,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在大一和大二的期末考试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2006 年12 月,我提前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并顺利通过。在英语口语方面我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英语六级考试虽然没有通过,但我并没有放弃,相信在大学期间里我一定能够通过。在计算机方面,通过学习计算机技能,我的计算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掌握了打字、文字排版、电子表格、课件制作、上网等知识,并于2007 年9 月份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在普通话方面,我勤学苦练,于2007 年11 月份通过普通话二乙,自我感觉我的普通话水平大大得到了提高。    三、学习方面    正所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乐意与别人分享我的的学习心得、经验和方法,促使同学们共同进步。大一,我担任一年的学习委员,为同学们解决了许多学习上的困难。作为班上的尖子生,帮助班上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是义不容辞的事。在我的帮助下,班上的许多同学都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在 2006 — 2007 学年度,我班获校奖学金达 26 人,而本专业全级只有 66 人获得校奖学金, 2007 — 2008 学年度也有 19 人获校奖学金。在我的感染下,身边的同学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宿舍同学的成绩大大提高, 2006 — 2007 学年度有 5 人获得校奖学金, 2007 — 2008 学年度也有 3 人获得校奖学金。    由于成绩突出的原因,我多次被邀请去给师弟、师妹们介绍学习经验。如 2007 年 11 月我被邀请到 06 历史 1 、 3 班介绍学习历史的经验, 2007 年 12 月我被邀请到 07 历史 2 班介绍学习经验。作为师兄要乐意与师弟、师妹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经验和方法,当然我很乐意。这一系列的交流活动,促使了师弟、师妹们努力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并促进了学院的学风建设。    四、学习实践方面    学习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实践中。我多次参加学习实践活动,表现良好。 2006 — 2007 学年度参加法政学院组织的校外“阳光辅导”活动,到寸金书院去辅导,我辅导的是初一级的几个学生。我有幸能够用自己的知识来辅导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我于 2006 年 7 月 15 日— 7 月 29 日参加遂溪县黄掠镇平石小学“三下乡”支教活动, 2007 年 7 月 22 日— 8 月 5 日参加廉江市高桥镇蓆草 陂 华业希望小学“三下乡”支教活动,两度参加“三下乡”活动,锻炼了自己,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两次“三下乡”活动我都表现良好,获得了本队“优秀队员”称号。个人《黄略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获法政学院二等奖。    2008 年 10 月 8 日开始, 我跟随05 历史系大队在湛江市初级实验中学进行了为时一个多月的教育实习,基本任务是工作、工作和教育调查。 通过实习,使我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了与历史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锻炼了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动手能力,为我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在学习上还存在一些缺点,如理科知识比较薄弱等。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更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克服缺点,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将来做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    篇三:个人事迹材料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神圣的职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这一特定的内涵,决定了奉献精神将成为其生命驿站的主旋律。三年前当我第一次踏上三尺讲台时,就深深地爱上这一崇高的职业,并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3年的风雨磨砺,加快了我成长的步伐,参加工作以来,我的教学成绩在镇里连续名列前茅,2010年,我被评为县先进工作个人,曾连续多次被评为镇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我为在教书育人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一名普通人民教师的火热情怀与赤诚的爱心而值得。回想着昔日的辛劳,我由衷地感到作为一位教师的骄傲与,我欣慰我自豪,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一、爱岗敬业,奉献在岗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自己的知识匮乏,学习自然成为首当其冲的事情。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了解课改的新动向。我总是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在教学上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我班共有三十三位学生,根据班内学生人数的特点,我采用小组自主管理模式。我按照学生的座位分成了八组,组内人数少,便于管理。由班内的两名班长协助、监督八位组长的工作。班长负责全班日常班务,值日班长负责组内每天的工作,包括课堂纪律、家庭作业、卫生等等。小组一旦形成,具有稳定性,不能随便调换。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月评,并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珍惜本小组的荣誉,为本小组的荣誉做出自己的贡献,争取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所以,我们班级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集体”。    教师,这一职业选择的本身就意味着奉献与牺牲,奉献的越多,付出的也就越多。这一工作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无法用时间和金钱来衡量教师的价值,教师以其博大的心胸接纳、热爱每一位学生,直到离开这一岗位。三年的时间,使我深深地领悟理解到教师的一生是奉献博爱一生的真正意义。敬业爱岗是一种境界,意味着无私奉献,是时代与社会的需要。    二、言传身教    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而且留守儿童较多,在家里家长根本舍不得让孩子干活,因此在学校看到地上有纸屑,哪怕是踩上去,也不会自觉地捡起来。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先自己捡起来,然后告诉他们平时见到纸片,也要自觉地捡起;后来,我就直接指使学生把地上的纸捡起来,放入垃圾桶。刚开始那段时间,学生没有一点儿积极主动性,后来当这些动作成为习惯,同学们看见地上有脏东西,会主动打扫干净,再也不用老师去指派了,更不用老师去打扫。(m.fwsir.com)对这些同学我总是及时的予以表扬,夸奖他们,并鼓励同学们向他们学习,渐渐地全班同学都养成了这种良好的习惯。全班同学都拥有了讲卫生,保护环境的品行,有了为班争光的集体荣誉感。    教师以身作则,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仅是讲卫生,还有很多良好的习惯需要培养。想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就要让学生真正养成好习惯,就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    三、用心育桃李    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被关注、被赏识的渴望,关心爱护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本前提,是教师的美德。作为班主任必须有敏锐的眼光来关注学生,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好事,也要给予及时的鼓励。特别是平时爱调皮的孩子,由于他们平时受到的批评较多,更要善于抓住他们的闪光点,不错过表扬的机会,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增添学生的自豪感。    尉海新是我们班的学困生。有一次在作文课上,我让同学们,他说:“在妈妈眼里,我是一个处处惹祸的孩子;在同学们的眼里,我是一个爱说爱动的人;在老师眼里,我是一个成绩较差、坐不下来的学生。而我自己认为我是一个不断努力而又不断犯错的人。”的确,尉海新对自己是非常了解的,他确实是个经常犯错,且知错就改,改了再犯的孩子。于是我特意提起他的这段话,我说:“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句子,从修辞手法看,它运用了排比、对比的手法。从句子内容看,这是尉海新发自内心的自我评价,准确而生动,它反映了一个孩子勇于面对自己、追求上进的内心,这是不甘落后、超越自我的信号。”听了我的点评,尉海新似乎有所悟。从此他渐渐变了,上课说话的次数减少了,积极发言的小手举高了。我抓住时机,及时表扬他的进步,他心中充满了积极和上进。    老师奉献的只是一个爱,获得的将是众多学生与社会的爱。这一切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师最大的快慰,最高的奖赏,不是名誉、地位和金钱,而是您的形象对学生的不断影响。师恩师缘,这是人世间最优美、最高尚、最值得珍惜的感情。    成绩永远属于过去,今后我会不断地完美自我,才能继续保持良好的师风,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以春蚕的精神、蜡烛的品格,为建设中华民族的高度文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与责任,这才是一个优秀人民教师永无止境的奉献与追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套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