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盒子看中央台合子怎样调中央台和六和省卫视台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您要找的内容已被删除伟大时刻:小米的命门
看点:六大角度深度剖析,解读小米IPO背后的隐忧与命门。
今天,小米股票将在香港主板敲钟上市,发行价为17港元/股,对应公司市值约为539亿美元。昨天,雷军说,今天是小米的“伟大时刻”,而对此华为余承东在朋友圈含蓄地回应,“中国企业不能把上市后的一夜暴富,作为成功与伟大的标志。”
其实,如果20天前小米没有突然宣布放弃CDR发行计划,那么今天小米的喜报除了港交所敲钟上市外,还得要加上公布CDR定价这一条。如果按当时小米710亿美元的最低估值来算,以7%股本CDR发行将会为小米带来近33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要知道,小米2017年的归母利润也就只有40亿而已。
然而,小米没有。6月19日,小米突然宣布推迟CDR上市决定,重启时间未知。众人一时猜测纷纷,矛头直指证监会不久前发出的一封“追命84问”——6月14日,在小米正式提交CDR招股书的第三天,证监会发布了《小米集团共发行存托凭证申请文件反馈意见》,在文件里足足提了84条疑问,并要求小米在30日之内正式回复。
在这84问里,小米的数据公正性、经营情况细节、渠道、销售、存货、互联网服务与公司定位等所有方面都被涉及,包括38个规范性问题、41个信息披露问题、以及5个其他问题。
此时我们不禁要问,一向自信爆棚的雷军,怎么会被这84条疑问给“问怂”呢?此时我们不妨来看看这84问中的几个例子:
1、关于新零售。请保荐机构和律师补充核查说明新零售的定义,有无标准定义,是否属于发行人首创。发行人的新零售与阿里的新零售、苏宁的智慧零售、京东的无界零售之间的异同。发行人是否在以及如何能实现线上+线下的场景融合;是否属于概念类炒作。缺失支付环节,是否会受制于其他支付工具以致无法实现闭环。
2、2017年末,公司存货余额的增长远超过销售收入的增长,2017年销售增长67%,但存货增长了96%,综合考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中的材料款因素,增长超过122%。请说明原因及合理性。
3、公司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报告期内,互联网服务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9.6%和8.6%,主要来自于广告推广和移动游戏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来自智能手机的销售收入分别为537.15亿元、487.64亿元和805.6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0.40%、71.26%和70.28%。请发行人结合公司主要产品、业务实质、收入占比、利润来源等,说明公司现阶段定位为互联网公司而非硬件公司是否准确。
纵观这84条疑问,其提问之犀利、观点之敏锐、对行业理解之透彻,可谓刀刀见血、字字珠玑,几乎每一问都正中小米命门。“证监会里有高人”,一位资深硬件业内人士在聊到这84问时感叹道。而这84个小米没有回答的问题,恰恰也是我们准确解读小米的最关键钥匙钥匙之一。
小米,这家仅用了7年就突破千亿元营收大关、仅用8年便成为全球第五大手机厂商的公司(IDC 2017数据),是在“雷布斯”带领下由无数米粉共同打造出的现象级超大型IP,也是在令人绝望的强敌BAT环绕之下厮杀出一条血路的创业神话。即便在市值从号称的1000亿美元一路腰斩至539亿美元的当下,小米也依旧也是一家成功的公司,是一家为不少行业带来颠覆挑战的关键企业。539亿美元的估值已经接近京东的550亿美元市值。
2017年更是小米的高光时刻,雷军不仅带领着手机部门在印度打赢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音箱、电视、手环团队也频频传来喜报,其线下渠道“小米之家”的探索更是办得热热闹闹,好不吸睛。
然而,那些倒下的巨头们离我们并不遥远,无论是在巅峰时期转型失败而被步步逼退的诺基亚,还是随着盲目扩张而陷入层层危机的金立,甚至包括一路蒙眼狂奔疯狂发展、跟小米共享着不少相似基因的乐视,他们的身影至今仍旧依稀可见。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每一间公司都有着它的隐忧与命门。在这风云动荡的2018中旬,在互联网创投狂潮步入尾声、独角兽争相上市、金融环境矛盾凸显、投资人与创业者都集体陷入焦虑的当下,能够客观正确地解读小米,对于我们解读其他所有企业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近期,智东西走访了业内上上下下,与接触到小米生态链一线的产业链负责人、投资人深入接触,力求从其三大业务商业模式、技术储备、生态链隐忧、股价估值等几个维度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小米,也还原出小米那层层铠甲背后的致命软肋。
小米是谁?谁在为小米买单?
要看清小米,首先要明白小米是谁、以及小米想要成为谁?
目前小米的核心业务分为三块:智能手机、IoT及生活消费品(自产+生态链)、互联网服务,各项业务营收占比如下:
▲小米各项业务营收占比
尽管小米以手机起家,但雷军并不把小米定位为一间手机公司或是硬件公司,而是将小米定位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不过证监会对此并不买单,毕竟小米的互联网业务在过去三年里都没有超过总营收的10%,而手机业务的营收则持续在70%上下。
在评估公司市值时,我们可以套用一个简单的市盈率公式,市盈率=公司市值/公司利润。在利润不变时候,市盈率越高,公司则将得到一个更高的市值。
由于互联网行业普遍市盈率偏高,而手机、硬件等行业市盈率偏低,比如阿里市盈率约为55,苹果市盈率则只有19,因此将小米定位为互联网公司,则可以为小米带来更高的估值。(关于估值我们下文将会展开来讲)
不过,如果我们转而来看小米近三年多来各项业务的毛利占比则可以发现,在赚钱能力方面,小米的互联网业务与手机业务不相上下。
▲小米各项业务毛利占比
互联网服务一向以低边际成本、高利润率、可快速复制性著称,它比卖硬件的想象空间要高多了(除非你走高端旗舰路线)。而互联网服务之争说到底还是流量之争,随着BAT+TMDJ等互联网巨头的陆续兴起,各大平台间的流量围墙高筑,获客成本越来越高。
至此,小米终于亮出自己的祖传杀手锏——“铁人三项”商业模式。该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八个字:“硬件获客、服务获利”。
配套着打出的还有一双王炸:“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也就是俗称的“薄利多销”。
这十二个字加起来,基本可以把小米互联网服务的核心打法给涵盖,也是小米在招股书中为股民画下的大饼。简单来说就是小米通过低价的“爆款”硬件占领市场,获取大量客户流量,然后通过互联网服务进行高利润率的盈利变现。
这个故事很好听,但要打通这条路,两个关键要素必不可缺:
1)硬件销量持续增长(手机与其他IoT硬件);
2)流量优质,可变现力强;
因此我们要核心关注的是几个问题:手机销量是否能持续增长;手机流量能否变现;IoT硬件销量是否能持续增长;IoT硬件流量能否变现。
手机:核心命脉“大竹子”
小米生态有个“竹林理论”,理论上拔掉一颗小米竹子(行业),整片小米生态竹林仍旧安然无恙。但现在小米手机仍占了硬件流量的大头,其他业务还是些小竹笋,无法和手机这颗大竹子相媲美。
2016年,由于线下渠道弱势,小米手机开始在乐视、魅族、vivo、OPPO、荣耀等品牌的围攻下出现销量大幅下滑,从6600万部下滑到5500万部,整个小米公司也因此受到严重冲击。再加上彼时的小米又遭遇了供应链问题导致的产能不足,这个年头简直成了小米的危急存亡之秋。
手机业务既是小米的铠甲,又是其软肋。无论小米如何强调自己的IoT业务与互联网属性,目前小米公司上下依旧极其依赖手机业务,一旦拔掉小米手机这颗“大竹子”,小米将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其业务闭环的故事都全部讲不通。
▲各大品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占比变化,小米手机销量曾于2016年大幅下滑
2017年雷军带领着小米手机打下了一场翻身大仗,让小米手机全年销量从2016年的5000万一举逆势冲上9100万部的高峰。这场战争之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彼时雷军甚至将它比作小米“二次创业”。
小米之所以能够在2017年反败为胜,官方给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雷军亲自出手抓供应链,保证产能;二是投建“小米之家”线下零售店,补充线下渠道。
不过根据Gfk数据,小米2017年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增长并不多,仅仅从2016年的10%增长到了11%,总出货量依旧在5000万部左右。也就是说,国内市场仍旧被华为、OPPO、vivo所占领,“小米之家”模式没有给小米手机在中国的销量带来大幅增长。
那么增长的数据出自哪里呢?你答对了。印度,以及其他类似新兴市场。
从2015年开始,小米在中国境外的营收占比已经从6%一路飙升至2018年Q1的36%,尤其是印度市场,更是小米的“摇钱树”。根据IDC数据,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正式超越三星,成为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机品牌。
不过,小米在印度市场最受欢迎的机型,却是红米系列的中低端手机。其实不光是在印度,小米在全球市场内的销量情况都是如此。下图为小米从2015年以来各机型的销量占比:
▲小米不同机型销量占比
我们可以看到,定位于中低端的红米系列手机(1200元及800元以下)占了整体销量的75%,而定位于旗舰+高端旗舰的手机产品(2000元以上)占比窗口在进一步缩小,从2015年的18.8%缩减至2018年Q1的6.2%。
由于整体客户群体明显偏向中低端,优质流量乏力,小米这几年来互联网业务(主要集中在广告+游戏)迟迟未见起色,从每个用户身上得到的平均收入(ARPU)只有58元,远低于阿里、腾讯从百元到数百元不等的数值。而从从小米旗舰+高端旗舰的手机产品(2000元以上)占比窗口进一步缩小中我们可以看见,小米手机业务的流量变现想象空间非常有限。
目前,手机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已经有目共睹,全球中高端市场已经被苹果、三星、华为三大巨头把控,国内第二阵营的OPPO、vivo也正虎视眈眈。小米在手机业务的护城河来源于其高超的性价比,然而这条护城河挖得并不深,并没有强大的不可替代性。由于小米依旧对手机业务有着重量级的依赖,目前手机行业中日趋白热化的竞争,将会让小米在研发投入、市场营销、以及渠道管控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为“1亿台IoT连接设备”卸个妆
当然,手机已经是老故事了,小米最开始拥有喊出“千亿估值”的勇气,赌上的其实是自身发展为物联网巨头的未来。从2013年底开始发力打造“小米生态链”开始,小米描绘的是一个更大的蓝图——智能化与万物互联。
根据小米给出的数据,距今小米已经投资了200多家生态链企业,其中超过90家生产智能硬件。目前小米IoT平台已经连接了超过1亿台设备(不包括手机和电脑),是全球最大的物联网设备连接平台,占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的1.9%,超过亚马逊的1.2%和苹果的1.0%。
不过,小米并没有进一步透露这1亿台设备的销量构成部分,但我们可以从一组数据中一察端倪:
根据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数据,截至日,小米手环总出货量突破4500万只,由华米科技研发的小米运动和米动健康APP注册用户超过5600万。
2017年9月,小米路由器总经理唐沐曾发微博表示,小米路由器的总销售已经超过了1500万台。
根据小米招股书数据,2018年3月,小米电视、小米盒子的月活跃用户达到了1300万人。
也就是说,手环、路由器、电视、以及电视盒子这四样产品的总出货量加起来,已经占了这1亿设备里将近85%的份额。剩下大约1500万台的份额,如果再算上小米的空气净化器、智能电饭煲、智能摄像头等出货量早已过百万部的热销产品,我们则可以看到,小米这90+家智能硬件生态链企业中,真正将市场打透的其实不多。
智东西此前也曾撰文分析,“小米模式”虽然在一些行业中能够取得成功,但也同样在不少行业中碰壁,比如空调、无人机等等。(
小米的盲区!
▲米家与小米运动的APP监测数据(来源:国金证券)
此外,上图为国金证券研究所对于米家和小米运动两个IoT平台入口APP的监测数据,我们从中可以看见,随着小米智能产品销量增加,活跃用户数量在到达2015年10月的高点后便开始大幅下降,证明目前用户对于“智能硬件”主要还是抱着尝鲜心态使用,一段时间后便容易失去兴趣,回归使用产品基本功能,而不再积极使用APP上的智能化、联网化的功能。
因此,小米基于硬件占领用户入口是个不错的IoT故事,在目前而言却撑不起千亿美元的想象力。
小米的技术之痛:成也性价比,败也性价比
在产品功能定位与设计方面,市面上有两家“神奇”的公司——锤子,以及小米。
纵观小米的产品设计路径,其实有好几次它提出的概念都跑在了众人之前,甚至可以说是引领了行业。举个例子,小米一直津津乐道全球首创“全面屏”。
2016年10月,小米MIX发布,第一次喊出了“全面屏”的概念,将传统手机屏幕尺寸的16:9改为17:9,不仅让机身更为修长,还让屏占比加大。从那以后,不少手机厂商在发布新机型时都把“全面屏”当作卖点,甚至连后来的苹果新机发布时也不能免俗地“撞脸”了全面屏。
▲小米MIX将前置摄像头放在屏幕右下角
全面屏必然涉及到听筒及前置摄像头摆放问题,各家采用的方案各不同,小米MIX的做法是将前置摄像头放置在屏幕右下角的位置。小米在MIX、MIX2、以及MIX2S中都坚持了这种方案,在MIX2S发布会上,雷军甚至吐槽了iPhoneX首创、众多厂商跟风的“刘海屏”方案。
然而在今年年度旗舰机小米8的发布现场,当小米8那张大大的刘海屏正面出现在PPT上时,场下米粉的兴奋气氛一度尴尬到冰点。(
8年后 雷军发布了另一款iPhone X!
)对于小米8的“屈服”,雷军解释说,全面屏目前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小米8在“额头”上加了很多新功能,是无奈之下才用了刘海屏。
这失之交臂的真·全面屏,可能是“雷布斯”职业生涯里离“超越苹果”最近的一刻。
▲小米8发布会现场
小米能够提出“全面屏”,正是由于雷军及其团队对于行业、对于用户心理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选出最正确的方向,并以最低的营销成本吸引来无数“米粉”免费代言,形成爆炸式的口碑效应。
然而,方向虽然是正确的,但研发能力的短板让小米在产品定位上“起了个大早”,并没有做出让行业肯定的最佳方案。
刘海屏还只是其中一个案例,另一方面,最近从中兴事件蔓延开来的“芯片”热潮已经扰动了整个中国科技产业,各大巨头纷纷下海,做芯片的不做芯片的全都开始爆炒“中国芯”概念。
但其实早在2017年2月,小米就首次推出了最近几年憋的超级大招:由小米旗下松果公司自主研发的SoC芯片“澎湃S1”。据说雷军是在2014年内部提出小米要做手机芯片的口号,历时28个月完成了量产。(
小米手机芯片:雷军最不想说的是这些!
▲小米首款手机处理器澎湃S1
小米能够在28个月内跑出这款芯片,一个核心原因是松果公司与大唐电信的核心子公司之一联芯科技关系密切:
一方面,小米是联芯科技合作的主流手机厂商之一(红米手机2A系列采用的是联芯LC1860)。另一方面,在2014年底,联芯科技将LC1860平台以1.03亿元的价格授权给了小米旗下的松果电子公司,业内也有传言称松果电子员工主要由联芯员工分流而来。28个月之后,小米首款澎湃S1手机处理器发布,并用在了小米5C手机当中。
然而,在如此早的时间点就已经开始布局芯片的小米,却在2018年“全民炒芯”的风口浪尖完全哑火,下一代澎湃S2芯片同样音讯全无。
▲小米及各个公司2017年研发投入对比
在招股书中,小米在手机、IoT、互联网服务方面分别对标了苹果、华为、百度、阿里、腾讯等企业,上图为各个公司在2017年的研发投入对比,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米在2017年研发投入为31.5亿元,占总营收的2.75%,与其对标的企业差距很大。
小米的胜利,本质上是商业模式的胜利,是80/80理论的胜利(满足了80%用户的80%需求)。它首次将“互联网”的概念从线上拽到线下,大幅度压缩了渠道成本,像一条鲶鱼一样搅动了无数个行业,靠着“小米模式”打造出众多高性价比的爆品,给不少用户带来了实惠。
然而,技术的短板注定了小米难以引领行业。即便产品设计的大方向选择对了,却也会因为研发实力的不足而落于人后。目前小米所选择的赛道(手机、IoT、互联网服务)中都逐渐涌入了越来越多的玩家,其中不乏敢于手握重金“砸”研发的一众跨界巨头。
对于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只有及时抢占技术制高点才能存活发展,快速拉开身位;而对于已充分竞争的行业,企业所面临的是更严峻的转型问题,在重要赛道上一旦没有抢到转型的技术关键节点,就很容易被人甩开——君不见诺基亚的惨痛教训犹言在耳。
小米的苦逼朋友圈
“又爱又恨。”
在智东西采访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员工对于小米的态度时,对方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他接着补充道,“想单飞又飞不起来,跟着他又赚不到钱。”
虽说小米一向对外宣称对于生态链企业“参股不控股”,但是正如证监会84问中提到的,小米并没有披露自己对于生态链公司是否有一票否决、超级表决权、重要人事任免权、重大决策权等权利。从实际来看,小米对生态链企业的管控权利远大于表面。
▲小米生态链智能硬件业务流程
上图为小米生态链智能硬件业务流程,根据招股书披露的内容,当小米与生态链企业合作设计研发某款智能硬件产品时,其技术与产品专利将由小米独自拥有、或小米与生态链企业共同拥有。
当生态链企业生产出硬件产品时,小米将以成本价全部买断该产品,再在小米控制的渠道内进行销售,销售完成后进行一定的利益分成。生态链企业不可私自销售该产品,某种程度类似代工商。
早年间小米对于生态链企业的整个生产链条控制得极其严苛,几乎每个环节都有小米参与。和小米渠道合作多年的魏澜告诉智东西,“比如一个产品的包装纸箱,生态链企业找的供应商说10块,小米会接管过来对接8块的企业。”
这样一来二去,小米与生态链企业之间的积怨也日益加深,矛盾开始凸显。据前小米生态链企业员工回忆,在小米第一届生态链大会上,雷军曾经“狂怼”华米和小蚁,就是因为这两家公司“发展大了,不太听话”。主管小米生态链的小米创始人之一刘德也曾在《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一书中公开点名指责小蚁。
后来,华米由于重金打造的Amazfit系列手环产品销量惨淡而“迷途知返”,成为了小米生态链的代表性玩家,小蚁则因智能行车记录仪的成功而与小米彻底分手,从此阳关独木。然而更多的企业是在两者之间徘徊,正如文前描述的——“又爱又恨”。
此外,和小米渠道合作多年的魏澜还告诉智东西,由于小米把利润压得极低,在天猫、京东等外围入驻旗舰店中承销小米产品的商家几乎赚不到钱,一方面是靠小米产品带来的流量“赔本赚吆喝”,另一方面则是靠发票漏洞等赚些浑水摸鱼的小钱。
▲“小米之家”线下店
线上如此,线下店方面则更是“苦逼”,“小米之家”通常开在一线城市的繁华地段,在高昂的租金与人工支撑下,每月流水要做到300万左右才能打平。
正如上文提到,小米的成功本质上是商业模式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并不创造价值,只是进行了价值的重新分配。消费者所获得的“利”,并不是小米生产的,而是小米靠压榨生态链与产业链上下游所得到的利益。
因此纵观小米的“朋友圈”,从生态链企业到下游分发商,大家都过得比较“苦逼”。虽然小米已经开始逐渐放松对生态链企业的控制,打算逐步完成从打造爆品到打造“有品商城”平台的转变,但是这种压榨将会始终存在,也将成为小米卧榻之侧的一颗不定时炸弹。
小米失去的性价比
文前提到过,在评估公司市值时,我们可以套用一个简单的市盈率公式,市盈率=公司市值/公司利润。在利润不变时候,市盈率越高,公司则将得到一个更高的市值。小米一再强调自身的互联网属性,其原因之一也是为了更高的估值。
上图为小米与其他几大公司的市盈率之比,简单来说在同一个行业中,市盈率越低这个股票就拥有越高的成长性、越高的性价比。
如果以小米17港元/股的价格估算,小米的市值接近539亿美元,也就是3579亿人民币,其对应的市盈率高达91,不仅是腾讯的两倍、百度的三倍、甚至比此前连年亏损的京东都还要高——说好的“感动人心、价格厚道”呢?
在上市之前,小米进行了六轮融资,方式为发行优先股;在如今IPO上市之际,此前融资轮次的大量资本都到了退出时间。从2014年12月的F1轮开始融资,到2017年8月的F2轮结束融资,小米的估值不升反降,从450亿美元降到了400亿美元。本次以539亿美元的价格上市,必将迎来大批老股套现。
此外,在公司上市之前,董事会还决定赠与创始人雷军98.3亿人民币的股权激励,加上尚未行权的接近35亿人民币的员工股权激励,总价值将超过130亿人民币——而目前小米一年的归母利润也只有不到40亿,即便归母利润以每年+50%的增幅高速增长,这块空缺也需要两年才能弥补回来。
资本市场对于小米的态度也是基本中立偏负,据香港经济日报消息,7月3日,小米在机构场外交易中成交价仅16.15港元,较发行价17港元折让5%,交易额达2.2亿港元(约合2800万美元)。
结语:IPO并不是这场比赛的终点
不可否认,雷军是个成功的创业者;不论是此前倾尽16年青春辅佐金山上市,还是此后陆续带出的UC、YY等等,无一不证明了其在行业中敏锐的洞察与精准的判断。无论如何,小米,这家仅用了7年就突破千亿元营收大关、仅用8年便成为全球第五大手机厂商的公司,是在“雷布斯”带领下由无数米粉共同打造出的现象级超大型IP,也是在令人绝望的强敌BAT环绕之下厮杀出一条血路的创业神话。
但,小米的隐忧与命门,同样不可被忽视。
纵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小米是一家优秀的公司,也是一家赚钱的公司,但是小米离一家伟大的公司还有距离。在成功IPO上市之后,小米还需要进一步深挖“护城河”、补足研发短板、加大力度打造开放生态等等。对于风投机构来说,IPO是这条道路的终点,但对于一间伟大的公司来说,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注:文中图表数据如无特别标注均来自小米招股书,文中魏澜为化名。
来源:智东西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七个葫芦娃合体——MI 小米 米家空气净化器MAX众测报告_值友评测_什么值得买
当前位置:
七个葫芦娃合体——MI 小米 米家空气净化器MAX众测报告
家用空气净化器
nowings2006
本人,普通值友一名,非专业人员,非净化器厂商及利益相关。所以下面的评测以及个人认为的优缺点全都是个人主观感受,且无专业设备评测。一、前言& & & &周五下午3点多,刚要准备开会,突然手机短信提醒,打开一看……张大妈通知我成功申请众测产品“小米米家MAX”,第一念头是“诈!骗!短!信!”&。感觉自己哪有这么好的运气……马上登陆手机APP,果然啊,这是时来运转好运来的意思吗?嗨森~~~~&&&& & & 登录电脑,确认参与众测,然后就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家里的LD。LD夸赞我真不错,又给家里省了2000块!没想到7600人申请的众测,我竟然被抽到了,嗯,肯定是老婆送给我新年礼物——“旺仔牛奶”起了作用!!!(此处提到旺仔牛奶,请打钱&)我家现在净化器摆放位置:& & & &我家里现在使用5台器(前后买过11台空净):客厅一台;三间卧室各一台;客厅阳台还有一台魔改新风机。这些不同品牌的净化器也明显的代表我对净化器产品的心路历程……(都是心酸泪&)平面图比例不对,望大家见谅&&TCL(萌萌卧室):200CADR(差不多,现在应该是停产了)复合探测器(基本没用)是我买的第一台。贫穷!限制了我的购买力!&&豹米X2(两个卧室):270CADR,激光探测器,APP控制,低廉的价格998,陆续买了6台(自己两台,老婆家里一台,送亲戚三台)还推荐了众多小伙伴~现在很闹心!!!&豹米升级APP后,两台都连接不上,试了各种方法,跟客服在微博私信沟通了好久,结果就是客服态度很好&、问题没有解决。&&(值得表扬的是豹米客服提出可以邮寄回厂,让他们工程师看看问题,可是华北区冬季现在正是雾霾高发季节,这期间1、2周不能用那是绝对不行的。)小米空气净化器1代(客厅):310CADR,豹米两台才能完全HOLD我的客厅,当时想着买台小米的比豹米CADR值大,不用在客厅放那么多设备,还不用客厅房间随时搬动。省心省力。小米空气净化器2(客厅阳台):310CADR,2017双11特价,跟着张大妈的值友们买了一台,自己用米皮魔改新风机……都是从张大妈学习的知识,知识不光改变命运,还改变钱包的胖瘦啊……&&葫芦6兄弟……&老七&(豹米车载净化器,基本没什么用,除了看指数的时候非常有用;毕竟开车的时候需要通风,内循环的话,车内空滤够好完全可以让车里降到10以下;外循环就不行了……;小米车载空净也买过一台,送老丈人了,凑合弄个心理安慰吧。)这样的分配,最大的问题就是客厅覆盖率不够:1、小米1代标称37平米覆盖率,但是前提是一直开启最大模式(双电机那噪音,那酸爽……);2、大门+厨房阳台+客厅阳台也会有漏风(这是不可避免的);3、做饭的时候会有明显的PM2.5上升,客厅净化器位置太远;4、众所周知的小米1、2代空气净化器的霾表形同虚设;(小米论坛很多自改激光霾表的)5、小米2代魔改新风机(加装米皮),也会有极少的漏风进来;之前我的解决方式:1、加贴门窗隔风条(从张大妈白菜价里淘的);2、雾霾严重时,从卧室抽调一台豹米空净,放在客厅阳台位置;3、最关键:只要开机就开小米1代空净中风模式;4、买了小米的激光霾表,测试室内指数和改装新风的效果,客厅可以保持在35以下(中风模式)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CADR太小,如果够大的话,都能解决,毕竟我家客厅也并不大。因为之前锤子的畅呼吸发布后,身边有朋友都咨询我是否值得购买,简单回复就是———& &“如果你家里一台空气净化器都没有,我不推荐你3499买一台想要管全家,反而建议你还是花3499买5台小米空气净化器2全家都能用。”& & & &而后小米发布了米家空气净化器MAX,与锤子畅呼吸相似的指标+低廉的价格+高颜值(见仁见智),的确唤醒了我更换客厅净化器的心。& & & & &我就跟LD商(请)量(示)是否将客厅的小米1代换成更大空间覆盖率的小米空气净化器PRO或者MAX?领导觉(指)得(示)还是一步到位换个更大CADR的净化器免得不大的房间好多台净化器,太乱了……我觉(言)得(听)有(计)理(从)!就从京东(一直没货)预约了抢购,想着才2400人预约,怎么也能抢一台。很傻很天真&……抢购时间到了,瞬间售罄,呵呵&。到现在京东才139人评论。证明备货的确不足,猴王好塞雷~&二、个人对于净化器的选择首先:净化器全都有用!只不过CADR值大小导致特定空间内净化的效果快还是慢!(房间漏风是否严重)其次:如果轻度雾霾(PM2.5超过50),建议净化器24小时开启。这样才能达到室内北欧室外北京嘛!最后:开窗开净化器,肯定没用!&从使用上,最应该考虑的是几点:空间大小适配性(净化能力);噪声;颜值;滤网寿命和价格。& & & &空气净化器的原理不用跟咱们张大妈的各位大佬再讲了,毕竟张大妈上很多大佬都自制净化器了……我就简单说一说我个人对于净化器的购买的基本要求:1、每间屋子(除了厨房和卫生间)都要有;厨房和卫生间不需要,简单说,潮湿会导致净化器滤芯容易霉变;2、最好有激光探测器,能读出真实指数,才能让净化器功能最大化;(否则屋里PM2.5真实150,但是净化器只能探测出来50,开自动档的话就不会自动加大风量)3、按照房间大小选择净化器:风量大在卧室其实没有什么用,反而会造成噪音污染。简单看看小米官网介绍,其中提到了净化器的选择,我建议大家,如果开中风模式,按照官网介绍的最小面积选择就可以了,最高面积呵呵哒,看看就好。小米1代、2代、2S的CADR值都是310m?/h;MAX直接飙到1000m?/h&&我们再来看看噪音:除了MAX,其他小米系列净化器在官网上并没有提到噪音指数。那我们只能去锤子官网看看畅呼吸的指数了,毕竟这两个设备基本性能差不多。MAX:63.5dB(A)(最大风量);睡眠模式34dB(A)畅呼吸:67.7dB(A)(最大风量);睡眠模式34dB(A)锤子这个畅呼吸提出了一个“可接受噪音下的适用面积”18.9 ~ 32.4&平方米(昼间)噪音限值为 45dB(A)14.35 ~ 24.6&平方米(夜间)噪音限值为 35dB(A)我们来看看畅呼吸不同噪音下的CADR值:也就是说,有人在场的情况,低中速,持续开,一直开,会有用的。高风量噪音大家也受不了。那要是没有人在家可以高风量运转一下,等降下来了再调到低风量就好了。4、如果是智能设备,最好可以与其他设备联动,组建基础智能家居。利用智能场景开关智能设备,毕竟非人为干涉的智能场景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如同无需用到售后服务的家电才是好家电一样。三、评测~外观1、老规矩,先开箱巨大的箱体,在这里提醒大家一点:想自己抱出来,真的是不太容易,建议把箱体向上拿出。非常重!非常重!!非常重!!!18公斤!!!具体的尺寸包装箱最下面是电源线,大家不要忘了……包装清单,其实就是净化器+说明书+电源线滤芯已经在机器里面。净化器MAX菊花位置……&小米空气净化器一代和米家空气净化器MAX的电源插头有了变化,MAX是两项插头。插菊花&滤芯改到了侧方,而且是双滤芯。滤芯外层是活性炭相比桶状复合滤芯,单独做了初滤网。可以清洗。活性炭的背面是PM2.5滤芯内部可以看到电机(风扇)。随机滤芯是没有塑料外包装的。滤芯增加了RFID芯片,不用像一代和二代还需要手动重置滤芯寿命的。手动重置滤芯还是有好处的!从侧面看还是很厚的。厚度5.5公分,包含了活性炭+PM2.5滤网。传感器:激光颗粒物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正面显示和操控一体,开机显示滤芯剩余百分比。从上往下看,栅格盖板打开的话,设备自动关机。因为不能直接接触到风扇,所以没有危险。打开就能看到,个人感觉应该是消音筒,之前有科技媒体说是可以自行添加桶状滤芯……呵呵&拍的比较符合强迫症看的消音筒内部图&先看看天津当天污染程度顺丰快递小哥帮我把东西搬进来开门这么一会开MAX检测为164,与室外PM2.5的数值172比较接近。温度10℃湿度89%,是因为刚开箱,实际室内温度23℃,湿度44%2、对比小米系列小米空气净化器1代:小爱音箱:米家空气净化器MAX(超大)来个真人兽,朋友来家里说,MAX真的是超乎想象的大!小米三兄弟,从左到右分别是小米空气净化器2代:小米控器净化器1代:米家空气净化器MAX背面3、对比其他产品2代滤芯是米皮的,去掉了活性炭,只是PM2.5;1代是除甲醛滤芯,新版,没有酸臭味道的;全都是桶状,相比MAX滤芯的确是蛮小的。豹米的滤网初滤+PM2.5+活性炭:厚度4.2cmTCL:初滤+活性炭+PM2.5全都是分开的活性炭+PM2.5滤网厚度3.7cm单独的初滤……萌萌掉毛明显&4、MAX使用体验先连接米家APP连上之后打开设备,相比2代增加了单独的档位,分别为1、2、3个档位。同时从界面看也跟2代一样增加了温湿度传感器。但是相比2代的温湿度传感器还是有区别的的。左右滤网为什么分别显示?有意义吗?难道还能只开一边的风扇?最爱模式,就是一代的最高风量模式,也是后来的最爱模式,可以设置70~120㎡,风量随之增大或减少。噪音:(没有专业设备只能用了,测量结果并不准确,与听感还是有较大区别的)最后有总结,不想看图拉到最后。最爱模式120㎡(最大风量)自动模式一档二档睡眠三档小米一代噪音最大风量自动睡眠豹米噪音自动睡眠最大风量TCL噪音静音自动一档二档五、评测~个人设备对比购买价格:(初始购买价格)MAX&豹米=TCL&小米1&小米2噪音:(个人听感,毕竟不同CADR值之间比较噪音就是不太公平)最大风量:小米1&TCL&小米2&米家MAX&豹米睡眠风量:TCL&小米1&小米2&米家MAX&豹米可接受噪音风量:TCL&小米1&小米2&豹米&米家MAX&评分:六、总结优缺点(一)优点1、大:相较小米1、2代,可以明显感受到变化;风量大、滤芯厚、使用时间长。2、重:各种用料都比之前的明显进步,尤其是对比一下滤芯,要厚实很多;&&&&&&萌萌终于撞不倒设备了!!!!好评!&之前小米1代撞倒几次&3、轻:声音轻,开三档高风模式相当于小米1代中风模式;不影响看电视。4、增加了消音筒,实际上就是因为消音筒,所以机器才做这么大;5、滤芯增加了可拆卸初滤网,方便清洗初滤,对于家里有猫狗的还是很人性化的。6、操控简单,面板与安检一体,简单易用。(二)缺点1、大:&&& 放置的地点要求,左右进风口距离其他家具分别需要500px以上;后面探测器(霾表)需要距离墙壁或家具需要250px以上。2、重:&&& 如果想要移动,基本上非常费劲;相比锤子畅呼吸,没有滚轮。不过其实来回移动也是没有必要的。3、激光探测器(霾表)的位置:&&& 在后侧,美观,但是稍显不合理。毕竟不是靠着墙就是靠着家具放,后置霾表比前置霾表相对的检测就会有误差。因为前方比后方空间大,检测相对空气混杂比例高,容易检测更精准。4、温湿度传感器并没有利用上:&&& 现阶段只能在软件内查看,不能利用温湿度传感器联动其他智能设备。如图,小米2代净化器可以。(温度没有用)MAX的湿度反而不能用,估计是后续升级才能使用吧。因为设定后无效,我就给智能关了……&5、自动模式较弱:&&& 家里的PM2.5,在净化器开启的使用下,个人认为一般应该保持在10左右是比较好的。这样净化器才达到了使用效果。&&& MAX的显示,按照空气污染严重程度逐渐为绿~黄~红。自动模式,先不说黄、红两档污染,75以下是绿色,75以下基本上风机没有任何变化。豹米30就开始自动调到2档风速,这样看来,米家MAX是“严格”遵循国内的空气标准了……呵&& & &经朋友抽烟检测,需要指数到75之上,风速才会有变化……&6、智能联动:&&& 目前等于半残。刚才说过温湿度传感器无法联动;而且现阶段只能开启如果PM2.5指数高于或者低于多少,联动MAX自己开关或者自动/睡眠/最爱几个模式,这也……太少了吧,好歹能调至2档或者三档啊!并且我设置PM2.5大于35的时候,MAX开,也并没有开。&&& 当然在PM2.5高于或者低于指定数值下,可以联动别的设备,但是你一个净化器,在PM2.5过高或者过低的时候联动灯/开关/空调/加湿器也没有什么意义吧……7、小爱:&& 小爱同学竟然不能控制净化器MAX,完全没有想到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三)期望和建议1、自动模式下,PM2.5高于35可以自动调高风速;2、开放设备温湿度传感器的联动功能,低/高于指定温度或者低/高于指定湿度可以联动其他设备。这样可以省了买一个温湿度传感器。(小米空净2代也只能调用湿度和PM2.5指数)3、低/高于指定PM2.5可以开放更多风档。比如高于35调到1档风速;高于50调到2档风速;高于75调到3档风速。4、开放小爱同学的控制权限,语音控制5、显示屏低亮度,在夜间看电视的时候还是比较刺眼,希望可以增加夜间模式,在没有灯光或者灯光较暗的时候可以自动熄灭显示屏。豹米的自动模式,可以开启灯光较暗时候,屏幕熄灭,风速降低。这点还是做的不错的。& & &MAX可能取消了一个传感器,光线传感器,这个是净化器PRO和净化器2S里面的标配,在MAX官网完全没有看到这个宣传。参数里面也没有提到,应该是取消了……(四)最后最后重申以下几点:1、所有空气净化器都有用,适用面积内,只不过快慢而已。(之前买了小米的激光检测器的霾表测过,因为霾表不插电只能持续亮30分钟,太鸡肋,给退了。)2、空气不好就需要长时间持续的开启,有人在家中低速,无人在家高速。3、净化器需要在密闭的环境中开启才能有效。价格、颜值、净化能力、噪声、耗材价格这都是关键的。怎么排列,见仁见智。个人的排列:净化能力&价格&颜值&耗材价格&噪声(贫穷!令我学会性价比!&)米家空气净化器MAX,无论从净化能力、还是颜值、抑或噪声控制,都能媲美国外上万价格的产品;而合理的价格,亦让国内同质产品闻风丧胆;如果你有客厅或者大面积房间的需求,我个人建议值得买一台米家空气净化器MAX,净化这“一个”房间吧。&(五)最后的最后:智能家居的未来——已来!&& &小米智能家居,正在下一盘大棋。除了某些缴纳智商税的智能产品,大多小米和米家的智能设备,价格低廉,联动好用。&&& 自己如果设置的好,跟《银翼杀手2049》就没什么区别了。&&& 早上在音乐或者新闻的唤醒下起床,自动打开窗帘;洗漱完毕可以问问小爱同学路况交通,天气情况等。&&& 前脚刚走出家门,监控自动开启,扫/拖地机开始工作。&&& 晚上回到家,指纹开锁,监控关闭,自动开启灯光,走到哪亮到哪,其他不用的光源可以自动关闭;电饭锅已经做好晚饭(只能焖饭哈)。吃完饭餐具都放在洗碗机,预设清晨洗完餐具。&&& 空气污染自动开启净化;空调自动调节适宜温度;加湿器自动调整湿度。天然气/烟雾/漏水等自动监控,有问题随时提醒主人。&&& 语音控制人工智能小爱同学用以操控其他设备(电视或者其他开关等)或回答你明天的天气新闻等信息。&&& 虽然现阶段比如米家空气净化器MAX等设备还不能优化好,但是相信随着设备的升级和各种设备的发展,会越来的越智能化,人也会越来越懒。&&& 当然懒不是理由,智能家居帮助人们做了更多事情,给人们留下更多的时间。留给我们去思考人生;留给我们努力现在;留给我们去畅想未来。最后最后最后:主子镇楼主子看我一直干活拍照,不陪他玩心情不好,自己跑到镜头前等着拍照……无耻!&
已有23人赞过
的其他测评
本文评测的商品
MI 小米 米家空气净化器MAX
作者其他评测
热门众测活动
OPPO Find X 智能手机
申领:1积分
Garmin佳明 fēnix(R) 5 Plus多功能GPS户外手表
申领:20积分
A.O.史密斯 KJ868BX 甲醛净化器
申领:20积分
物灵Luka Baby绘本阅读机器人
申领:20积分
【轻众测】iWALK Crazy cable小魔兽三合一移动电源充电线
申领:20积分
【5折购买】Astrotec 阿思翠 AM90mic 楼氏动铁单元耳机
申领:1积分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盒子怎么看中央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