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大赛需要哪些资料?

&&&&&&&&&&&&&正文
江西首届文化创意大赛启动
  5月3日,由省文化厅、团省委及省文化产业促进会指导,省文化产业协会主办的第一届江西省文化创意大赛在昌启动。
  此次创意大赛以“创意无界,江西有你”为主题,以“艺术性、专业化、市场化”为定位,旨在推动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导文化创意设计紧贴大众生活,为百姓生活提供全方位的艺术化产品,构建以大赛为核心的文创产业链。大赛按“数字文化创新类”“文化创意设计类”“文化融合创意类”三大类别进行项目(作品)征集,省域范围内的各类文化企业、文化文物单位、研发设计机构、高校师生等团体或个人创作的文化创意产品均可参赛。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至7月底结束。(中国江西网记者 郁鑫鹏)
南昌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字、图片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转载稿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南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南昌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南昌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果本网所转载稿件的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1,7)通知本网,本网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24小时论坛热帖
南昌新闻网版权所有【政策解读】我省出台《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_江西省文化厅
【政策解读】我省出台《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
  近日,我省出台《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在全省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领域培育一批市场主体、集聚一批专业人才、塑造一批品牌产品,建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体系和营销体系。
  “可以干”:拓展文化文物单位职能
  目前,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美术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和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国家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正积极推进各项工作。5月起,我省将遴选一批文化资源丰富、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力量雄厚、文创产品开发基础较好的省级、市级和部分县级文化文物单位,推进省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工作。
  《意见》指出,鼓励具备条件的文化文物单位依托自身资源,在坚持正确文化导向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方式开发文化创意产品;鼓励开展试点的文化文物单位依法依规投资设立经营性企业或与社会力量合资合作设立企业;鼓励开展试点的文化文物单位授权其他企业开发经营,采取限量复制、加盟制造、委托代理等多种形式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鼓励已设立企业的文化文物单位充分利用优势,盘活、整合资源,以企业为主体从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对比文化文物单位过去依托馆藏文化资源,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定位,这无疑拓展了文化文物单位职能,是我省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工作中的一大亮点。
“再现海昏”系列文创产品之《汉风赣韵》纪念邮票
  “必须干”: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将逐步纳入文化文物单位评估定级标准和绩效考核范围,试点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将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业绩挂钩。这对全省文化文物单位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文创产品开发工作被纳入定级评估考核,并增加指标权重;对达到经营目标的单位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并可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对在开发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按规定给予奖励。这项鼓励机制的建立,将充分调动文化文物单位积极性,壮大文创产品研发队伍,激励文创人员进一步探索产品开发模式,提升产品开发水平。
文博产品《瓷板雕——豫章十景》&
  “加油干”:鼓励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
  《意见》强调,要充分调动文化文物单位和社会力量两方面积极性,加强文化资源开放共享,支持文博单位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研发、生产、经营。
  鼓励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走社会化之路,是我省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工作中的又一亮点。这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盘活社会存量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有利于进一步拓宽文创产业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有利于拓展国有、非国有、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强文创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助推作用。
景德镇法蓝瓷&&&&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专题&&&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惠企政策汇编&&&七、产业政策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日期:日&&
&&该文被阅读[]次
(赣府厅发〔2015〕24号)
各市、县(区)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5年5月15日
(此件主动公开)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
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
为推进我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精神,结合江西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和创新型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牢固树立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创新驱动,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提高我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整体质量水平,大力推进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服务。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建立,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融合发展城市、集聚区和新型城镇。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城镇化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作用更加凸显。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旅游发展文化内涵。积极推动江西独特的红色、古色、绿色等历史文化与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机融合,打造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目的地,不断提升“江西风景独好”的品牌效益。加强交通标志牌、景区游步道、自驾游营地、游客服务中心、酒店、公厕等旅游设施的创意和设计,打造便捷、舒适、健康的休闲空间,提升旅游服务的人性化、科学化水平。支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旅游演艺精品、旅游商品,鼓励发展环保健康的特色旅游餐饮和主题酒店。积极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到2015年底全省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普及,到2017年底全省国家3A级旅游景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普及。
1.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井冈山、南昌、瑞金、萍乡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依托千年瓷都景德镇,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庐山、三清山、龙虎和龟峰等文化名山名城,打造集观光览胜、文化体验、度假休闲等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利用鄱阳湖、庐山西海、仙女湖等优良的生态湖泊资源,打造集湖岛观光、滨湖度假、水上运动、湿地休闲、渔业体验等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整合丰富的温泉资源,打造集康体保健、健康养生等于一体的游目的地。
2.打造旅游文化演艺节目。支持打造以赣鄱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演艺节目,以革命摇篮井冈山、共和国摇篮瑞金、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等为主题的红色演艺节目,以景德镇陶瓷文化、吉安庐陵文化、抚州临川文化、鹰潭道教文化、宜春月亮文化、赣州客家文化等为主题的情景演艺节目。
3.加强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支持开发以陶瓷、木雕、竹雕、漆器、夏布、砚台、奇石等为载体,以山水美景、赣鄱文化、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为题材的手工艺品系列产品;深度开发以永丰茶油、万年贡米、遂川狗牯脑茶叶、庐山云雾茶、赣南脐橙、南丰蜜桔、广昌白莲等为代表的土特名产系列产品。
(二)塑造制造业新优势。鼓励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和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需求的设计应用研究,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汽车、飞机、陶瓷等制造业要加强产品的外观、结构、功能等设计能力建设。加快3D打印技术的推广运用,推进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以打造品牌、提高质量为重点,推动生活日用品、礼仪休闲用品、家用电器、服装服饰、家居用品、数字产品、食品、文化体育用品等消费品工业向创新创造转变,增加多样化供给,引导消费升级。支持消费类产品提升新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加强广告营销策划,增加消费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
1.提升汽车创新设计能力。依托江铃汽车集团、昌河汽车公司、博能上饶客车有限公司、凯马百路佳客车公司等龙头企业,鼓励提升产品和关键性零部件的创新设计能力,加强文化元素与研发、设计、营销等环节的融合,提升产品质量、性能和附加值。
2.推动航空制造与文化创意相结合。依托南昌航空工业城、景德镇直升飞机产业园、九江红鹰飞机产业园,发挥航空制造优势,鼓励昌飞公司、洪都航空等龙头企业开展航空装饰、航空教育、航空展览、飞行体验、航空旅游等业务,实现由单一制造向多业态拓展。
3.加快陶瓷创意产业发展。充分发掘我省陶瓷文化底蕴,通过继承、整合、创新等手段,推进景德镇陶瓷工业园、萍乡工业陶瓷基地、黎川民用陶瓷基地及高安、丰城建筑陶瓷基地发展,增强陶瓷艺术品、日用品及建筑材料设计和研发能力,提升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三)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和景观风貌规划水平,鼓励方案创新、建筑创新,积极推进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和形象,彰显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按照“一村一品”目标,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古建筑物的保护,保持地域民居风格和村落文化的原生态,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自然环境优美、田园气息浓厚的美丽新农村。加快相关建筑标准规范的更新或修订,完善建筑、园林、城市设计、城乡规划等设计方案竞选制度,重视对文化内涵的审查。
1.推进绿色城市建设。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创建,加快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建设,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模式,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依托城市周边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资源,将创意设计与区域文化融合,打造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城市绿道和休闲游憩景观带。
2.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数字江西”、“智慧江西”、“无线城市”和“光网城市”等重大工程建设,推动工业、农业、水利、交通、电力、环保、旅游、医疗、公共安全等领域实施物联网,促进城市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3.推进人文城市建设。加强省级及以上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建设,以及城市重要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建设。
(四)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深度发掘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不断推出原创文化产品和服务。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集团化发展,鼓励省内有实力的国有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整合地方院团。加快工艺美术产品、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科技融合,促进陶瓷、雕刻、油画等艺术品的研发。
1.扩大文化艺术交流。推进儒释道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稻作文化、青铜文化等交流平台建设,鼓励富有江西特色的演艺项目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演出,办好千年瓷都景德镇陶瓷文化国际巡展等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文化出版、动漫设计、油画艺术等创意产业国际合作,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
2.打造文化创意基地。发挥省内各区域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整合开发,打造南昌综合性创意城市,构建环鄱阳湖、沿沪昆高速和沿京九铁路三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形成赣北、赣东北、赣中南、赣西四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域。
3.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发展。重点推进南昌瓷板画、文港毛笔、黎川和上犹油画、鹰潭黄蜡石、广丰红木、广昌香扇、吉安吉州窑仿古瓷、万安和永丰农民画、宜春脱胎漆器、新余夏绣、余江木雕、贵溪铜工艺品、南丰和湘东傩面具、婺源歙砚及星子金星砚、瑞昌剪纸及沿山连四纸等产业发展。
(五)加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开展重点文化遗址、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影响人物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修复和整理,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工程,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数字档案馆、数字电影院等文化设施建设,促进民族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民间文学等原创精品数字化转化。支持利用优秀文化资源发展网络页面、手机客户端阅读、游戏等新型产品,推动动漫游戏与虚拟仿真技术在设计、制造等产业领域中的集成应用。支持传统媒体加快数字化进程,推进数字绿色印刷发展。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交互式网络电视等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建设。
1.加快传统媒体转型步伐。打造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新闻出版和广电传播产业体系,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加快推进江西报业传媒集团、江西出版集团、江西广播电视台等国有文化企业的数字化建设。鼓励广播影视制造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引导其与外资企业、民营机构等开展全方位合作,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打造江西文化品牌。
2.推进动漫游艺及软件产业发展。鼓励原创精品,整合区域传统文化,开发特色产品和服务,重点推进腾讯创业(江西)基地、中航文化产业园、南昌国际动漫产业园、萍乡和新余动漫产业基地等平台建设,支持瀚皇典、泰豪、凯天、务本等动漫龙头企业发展。依托思创、贝谷、先锋等骨干企业,围绕交通、电子、医疗、智慧城市、物联网等领域,创意设计应用软件、信息系统集成软件等产品。
3.建设绿色印刷产业基地。重点建设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新建长儆∷安祷亍⒏又莺图补矣∷安祷亍⒔靼坝∷⒉担ㄉ细摺⒘稀⑾娑┗亍⒓怖豆饧际跹蟹⑸亍⒏е萦∷⒉翟啊⑸先母佣庇∷⒉翟啊⑻镏杏∷⒐ひ翟啊
(六)挖掘特色农业发展潜力。围绕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农村风貌,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建设集观光体验、科教娱乐、教育展示、健身养生、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深入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农业节庆活动,丰富产品展示、展销文化内涵,扩大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1.发展特色休闲农业。依托赣州、吉安、抚州、宜春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一批科普型休闲农业园;利用赣西、赣南、赣中大型花卉苗木和林下经济基地,建设一批观光型休闲农业园;在万年、崇义、婺源、安义、铜鼓、临川、南丰、龙南等地,建设一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农耕文明传承”示范基地;完善城市近郊农村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一批体验型休闲农业园,形成特色鲜明、类型丰富的休闲农业产业。
2.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重点围绕绿色水稻、绿色生猪、绿色家禽、绿色水果、绿色水产、绿色蔬菜、绿色茶叶、绿色中药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建设一批绿色食品生产及加工基地,提升绿色食品产业规模和质量。
3.培育农业节庆活动品牌。重点打造南昌“休闲农业?秀美乡村”活动月、婺源油菜花节、赣州国际脐橙文化节、南丰国际蜜桔文化节、吉安横江葡萄节、广昌国际莲花节等大型农业节庆活动。
(七)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开拓体育健身市场,引导大众体育消费。挖掘现有资源,发展特色精品赛事,加强与体育组织合作,提升赛事水平,带动体育产业发展。强化体育场馆设施赛事功能需求与赛后综合开发利用有机结合,研发户外、极限、康体、电子竞技、体育演艺等新型体育休闲产品,加快推动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文化、体育出版、体育传媒等相关业态发展,不断丰富产业内容,拓展发展空间。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社会组织协助的体育赛事运营模式,大力发展体育培训、中介服务、信息咨询、体育保险等服务。
1.健全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等体育健身设施,完善户外营地、徒步和骑行服务站、汽车露营营地、航空飞行营地等体育设施。
2.发展体育健身运动。积极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大力发展球类、越野、登山、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广场舞等大众体育,支持发展水上运动、攀岩探险、射击射箭、航空等运动项目。
3.提升体育赛事水平。重点提升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江西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玉山县中式台球世界锦标赛、全国排钓大赛(万安湖)、全国农耕大赛(宜春)、全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等体育赛事水平。
三、政策措施
(一)增强创新动力。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支持企业更多参与重大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项目实施、科研平台建设,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支持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参与分红等方式发展企业、获取收益。加快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知识产权合理有效流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普及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提升企业和个人知识产权意识。支持企业快速获得专利权,加强知识产权监督执法,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完善维权援助机制。
(二)加强人才培养。鼓励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强专业(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习活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纳入职业教育体系。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授技艺、出版资料、开展教育培训和展示活动。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扶持和鼓励相关行业、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与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创意和设计与经营管理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鼓励依托文化名人、艺术大师等工作室,培养具有较强创意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意和设计人才,按相关政策予以资助。健全符合创意和设计人才特点的使用、流动、评价和激励体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院所转制企业、职业院校、普通本科高校和科研院所创办企业的股权激励政策,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和职称评定工作,加强人才科学管理。
(三)引导集聚发展。依托我省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合理布局,差异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文化创意设计集聚区,引导具备产业带动优势和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进入集聚区。建立区域协调机制与合作平台,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有机联系,构建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区域发展格局。扶持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小微企业孵化基地。鼓励各地利用老厂房、旧仓库、传统文化街区等存量房产资源,建设小微企业集聚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集聚区公共技术、资源信息、投资融资、交易展示、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服务能力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产品孵化、市场推介等一站式服务。
(四)强化用地保障。各级政府要保障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的合理用地需求,符合省重大项目用地管理规定的,列入省重大项目调度会调度,优先安排省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支持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盘活原有土地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共同设立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原有土地兴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在符合城乡规划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按划拨土地办理用地手续,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五)加强金融服务。建立完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探索开展无形资产质押和收益权抵(质)押贷款等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在江西设立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推动设立以省文化骨干企业为主体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投资基金。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成立文化融资租赁公司,向企业提供融资租赁等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信托和集合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债务融资工具,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积极落实扶持企业上市各项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积极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各类投资机构投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创新型文化保险产品开发力度,探索开展演艺、会展责任险等新兴保险业务,提升保险服务水平,支持文化企业投保文化保险产品,探索设立专业文化产业保险组织机构,促进文化产业保险发展。
(六)加大财税支持。统筹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资金,加大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支持力度,各地也要相应加大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扶持力度。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按规定落实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发生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按规定执行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出口落实营业税免税政策。落实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有关政策,对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出口落实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对国家重点鼓励的创意和设计产品出口落实增值税零税率。清理不合理收费,收费标准有上下限幅度规定,按规定可按下限额度收取的一律按下限额度收取。广告领域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范围严格限定在广告媒介单位和户外广告经营单位。
(七)培育市场需求。发挥江西省文化产权交易所平台作用,打造产权交易、投融资服务和信息交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拓宽文化企业与社会资本对接渠道,引导文化产权要素合理有序流动,促进产业核心资源有效配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国家许可范围内,根据自身特点建设区域性和行业性交易市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式,加大政府对创意和设计产品服务的采购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发放文化惠民卡、消费券等方式,补贴困难居民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消费规模。鼓励各地在商贸流通业改造升级中,运用创意和设计促进专业市场和特色商业街等发展。鼓励企业应用各类设计技术和设计成果,开展设计服务外包,扩大设计服务市场,积极参与文化产业、广告、设计等展会,促进产品和服务交易。鼓励电子商务平台针对创意和设计提供专项服务,帮助小微企业、创意和设计创业人才拓展市场。鼓励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生活服务企业在店面装饰、产品陈列、商品包装和市场营销上突出创意和设计,更加注重节能环保,顺应消费者需求。
(八)推进组织实施。省文化厅、省发改委要会同相关部门对本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重大事项及时向省政府报告。省工信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旅发委、省体育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要协同联动,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省统计局要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加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产业统计、核算和分析。
手机扫描二维码
江西发改委微博江西首届文化创意大赛启动
&&&&本报讯&(记者郁鑫鹏)&5月3日,由省文化厅、团省委及省文化产业促进会指导,省文化产业协会主办的第一届江西省文化创意大赛在昌启动。&&&&此次创意大赛以“创意无界,江西有你”为主题,以“艺术性、专业化、市场化”为定位,旨在推动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导文化创意设计紧贴大众生活,为百姓生活提供全方位的艺术化产品,构建以大赛为核心的文创产业链。大赛按“数字文化创新类”“文化创意设计类”“文化融合创意类”三大类别进行项目(作品)征集,省域范围内的各类文化企业、文化文物单位、研发设计机构、高校师生等团体或个人创作的文化创意产品均可参赛。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至7月底结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