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扣费成功待处理手机自动扣费,原来问题出在这,几个步骤教会你

苹果手机经常死机或自动重启?原来问题出在这!30秒解决
iphone手机自动重启怎么办? 相信很多苹果用户可能有时会遇到过手机自动关机重启的问题,明明手机是开机的,但是突然就自动关机重启了,这该怎么办呢,其实iphone手机自动重启有多种原因导致的,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介绍几种iphone手机自动重启的解决方法。
iphone手机出现自动重启问题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比如:手机软件冲突,IOS系统bug,电池老化,系统空间已满等等问题,都会导致iphone手机自动关机重启现象,建议尝试以下几种解决的方法:
如果您的苹果手机是偶尔出现自动重启的问题,那么一般的话我们不需要管它,有可能是iOS系统BUG或者手机突然卡机死机导致的。
频繁出现自动重启现象的话,那么请您将最近安装的软件卸载掉,可能是由于软件与系统不兼容导致,卸载掉后在看看手机是否正常。
如不能解决的话,那么检查一下苹果8p手机系统是否有系统更新提示,若有的话,则请您尝试将iOS系统升级到最新版本。
升级方法如下:依次打开设置-通用-点击软件更新,进行系统更新升级至最新版本系统。或者是尝试通过手机恢复出厂设置来解决自动重启问题,依次打开iPhone8plus设置—通用—还原—还原—抹掉所有内容和设置。(注意:还原出厂设置以后数据会全部没有掉,如果数据比较重要的话,请备份一下)
上述方法操作之后问题依旧,建议您携带购机发票和手机维修凭证联系苹果售后服务检测维修,可能是手机内部硬件出现问题所至。
iPhone不断重启解决方法很多情况下,导致iPhone无限重启是因为软件或者插件冲突,看看是否后台有软件应用没退出,有的话就退出,或者几个特定应用导致重启,那么就删除这些软件。如果你的iPhone越狱了的话,可以将导致无限重启的插件卸载。另外,如果遇到了iPhone不断重启的情况,可以进入DFU模式重新刷固件。iPhone进入DFU模式方法具体如下:
1.将你的iPhone关机;
2.同时按住iPhone的开关机键和Home键;
3.当你看见白色的苹果logo时,请松开开关机键,并继续保持按住Home键;
4.开启iTunes,等待其提示你进行恢复模式后,即可按住键盘上的shift键,点击“恢复”,选择相应的固件进行恢复。
如果你一没越狱,二没有安装 iOS 的测试版系统,但依然会出现经常重启的问题,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尝试先还原一下系统设置。首先请打开屏幕上的“设置”应用。2.在设置列里找到“通用”一栏,点击进入。
接着在通用底部找到“还原”一栏,点击打开。
随后我们可以尝试还原一个“所有设置”这个功能,恢复 iPhone 系统的设置,然后再观察是否还会自动重启。如果还原以后,还是经常出现重启的话,个人建议将 iPhone 送修到苹果售后做进一步的检测,看是不是硬件问题导致手机重启。iPhone6plus老是自动重启的一般原因及处理方法:
一,可能是由于iPhone电池电压不稳或软件与系统有冲突导致内存占用过大,建议删除有冲突的软件,然后重启手机试试。
二,如果故障依然存在。建议恢复一下系统即可。
三,具体操作方法:
1,电脑上下载安装最新版itunes软件,安装完打开itunes。
2,用USB线将iPhone6p连接上电脑,然后将会听见电脑已连接成功的提示声音。
3,现在请先将iPhone关机,然后将会听见电脑未连接成功的提示声音。
4,请同时按住开关机键和home键,持续到第10秒的时候,请立即松开开关键,并继续保持按住home键。
5,这个时候iTunes会自动启动,并提示进行恢复模式(iPhone会一直保持黑屏状态)。那么就可以按住键盘上的shift键,点击“恢复”,选择相应的固件进行恢复即可。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接待设备:iphone全系、ipad全系、Mac全系等苹果其他设备,服务热线:010-
点击申请在线咨询预约查看各地区地址以及联系方式,客服服务热线:010-
今日搜狐热点苹果手机爱奇艺会员怎么取消自动续费,我根据提示操作账号设置页面里根本就没有订阅管理这一项,怎么破?_百度知道
苹果手机爱奇艺会员怎么取消自动续费,我根据提示操作账号设置页面里根本就没有订阅管理这一项,怎么破?
苹果手机爱奇艺会员怎么取消自动续费,我根据提示操作账号设置页面里根本就没有订阅管理这一项,怎么破?
我有更好的答案
如果是通过苹果支付系统支付的话,直接把苹果支付里面填写的支付银行卡或者支付宝扣费账户取消换成无就行了,下个月苹果账号无法自动扣费自然就取消了
谢谢,能否给个步骤
如果你是使用苹果的支付系统支付,则登录苹果官网,登录账号密码,在个人信息设置里面有一个支付方式的选项选择无就是取消所有支付方式,下个月自然不会再扣费了。
采纳率:72%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手机原来的卡自动扣费,换新卡也一样扣费,是不是手机出问题了_百度知道
手机原来的卡自动扣费,换新卡也一样扣费,是不是手机出问题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具体怎么回事建议你最好用你的手机号拨打你的手机号所属的运营商的客服热线咨询清楚哈,这样能够帮助你解决你遇到的这个问题哈。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望采纳,谢谢。
采纳率:68%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一年没服盆的玉露,最近几天就发根了,原来问题出在了这儿!
我的图书馆
一年没服盆的玉露,最近几天就发根了,原来问题出在了这儿!
多肉美图丨养护经验丨追梦造园丨手绘DIY每天认识一种多肉:今天村长为大家推荐的这一种美肉,是很有魔性的爪系肉肉#魔爪#图谱壁纸,有喜欢的话就长按图片收藏了吧!回复【壁纸】免费下载村长为你准备的上百个品种多肉高清壁纸吧!感谢原作者“梧桐”投稿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接下来正文开启:入坑三年,养的都是大普货,完全露养,去年夏天放在遮阳网下一夏天,多肉黑腐、徒长、长介壳虫,今年夏天干脆放到外面没管,每天上午七点到下午一点半能晒着,百分之九十的颗粒土,目前没有徒长,不知过完夏天会怎样?言归正传,说说我的草玉露发根实验。邻居去年夏天买多肉人家赠的一颗草玉露,拿回来状态就不好,根烂掉了,邻居把根弄掉让它重新发根,一夏天也没发根,秋天来了还是不长根,左邻右舍每次凑到一起看多肉总要问问“你的玉露长根了吗?”秋去冬来,冬去春来,这颗草玉露就是一副不爱活的样子,就不扎根!非但不扎根,还爆了好多小头。今年春天邻居把小头一个个分开,插了一盆让它长根,一个春天一个根也没长。我就不信邪了,上网搜了玉露怎么才能扎根,有两种说法,一是用全麦饭石,一是用全泥炭土。我找了俩酸奶盒,一个放全麦饭石,一个全是泥炭土,去邻居家要了两个小草玉露头进行实验。刚要来是两个小头绿油油的,我每天都拿出来看看发根了没有,半个月过去了,俩玉露头非但没扎根,还变得干瘪了,颜色也由刚来的时候的绿色变成了黑色。我也无奈的放弃了,看来玉露是真不好扎根呀!两个实验失败的草玉露我一直放在外面也没管,有一天突然发现放在泥炭土里的草玉露开始变绿了,拔起来一看,长根了!就是这颗,从心里开始变绿。我到邻居家告诉她实验结果,她七八颗草玉露的小头全死掉了,只剩一个,她把剩下的一个给我,让我帮着发根。实验开始,6月20日下图是刚拿来时的样子。绿油油的,没根。下图是我发现泥炭土可以发根后,把麦饭石里已经变黑干瘪快要扔掉的草玉露也放到了泥炭土里,几天过去,已经有一个小小的根,小到图片里还看不到。今天正好过去了半个月,邻居家的草玉露小头也长出了根我把这半个月两颗草玉露发根情况做成了拼图,看的更直观下图是邻居家的可以看到6月20号刚拿来时是绿的,6月27号发根中消耗成了黑色,,7月5号发根成功!下图是我放在麦饭石上发根失败的草玉露换到泥炭土里后,6月20号发现长了小根,6月27号心里开始变绿,7月5号变得更绿。总结一下:邻居之所以用了一年也没让玉露长出根来,究其原因,土太干!她把正在发根的玉露和正常的多肉一起养护,盆土基本是干的。刚开始我用麦饭石和泥炭土实验,实验失败也是因为土太干,用了近一个月都没发根。后来我放弃了,恰巧那几天下雨,潮湿的泥炭土让玉露很快长出了根。我都没养过玉露,本次实验完全是为了打破邻居家草玉露一年不发根的魔咒,所以没有参考价值,仅供娱乐??。最后放几盆我淋了好几天雨的大普货,不但普,还小~对比图分别是下雨之前和下了四天雨之后的对比,可以看出颜色基本没变,就是个别有些摊开了,所以淋雨并没有那么可怕。征文主题:往年度夏心得、度夏对比记录、浇水心得、配土心得、防晒遮阳、换盆配土等。投稿礼包:蓝丝绒、海宾格瑞、苯巴、娜娜小勾、蓝豆群等。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揭秘 | 为何一个手机号就能把个人隐私查个底朝天?问题原来出在这……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揭秘 | 为何一个手机号就能把个人隐私查个底朝天?问题原来出在这……》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揭秘 | 为何一个手机号就能把个人隐私查个底朝天?问题原来出在这……》 精选一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官网网址:www.qian100.com热线:服务号:zsdqian100今年2月,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疯狂的个人信息贩卖黑市》,记者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揭露了网上窃取贩卖个人信息的买卖链条。公安部对此事件高度重视,并成立专案组立案侦破。专案组辗转河北、天津、辽宁、山西、河南、湖南、陕西、广东等多个省市,历时近3个月,终于成功破获案件,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26名。△ 视频:记者调查 网上“黑市” 个人信息随意买卖滴滴外包客服人员贩卖打车记录 四个月获利数千元在节目中,记者仅提供了一个手机号码,就在买到了同事的打车记录。警方以节目画面出现过的两个信息贩子网名“水中取火”和“孤星泪”为线索展开调查,并于2月18日在辽宁大连某网吧中将网名为“孤星泪”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另一名信息贩子虽然在节目播出后立即退出了QQ、微信群,但警方通过定位其居住旅店以及调取监控录像,于2月19日将网名为“水中取火”的犯罪嫌疑人杨某某抓获归案。两名嫌疑人落网后,警方顺藤摸瓜,很快便锁定了滴滴公司外包客服人员王某某。通过滴滴公司的筛查,警方确定了王某某的犯罪嫌疑,并将其抓获。据警方介绍,作为外包电话客服,王某某可以调取所有使用过滴滴打车的乘客记录和司机信息。从去年10月开始,在利益驱使下,王某某和犯罪嫌疑人曾某一起,利用职务之便,违反公司有关规定,非法在网上倒卖滴滴打车记录。在先前的节目中,记者于1月22日向信息贩子购买的滴滴打车记录正是王某某从公司内部窃取出来的。王某某表示,他利用职务工作便利,以信息贩子提供的手机号查询乘客的打车记录或司机信息,乘客信息是10元一条,司机信息则是15元。最多的时候,王某某一天能查60-70条信息,四个月下来,就赚了约7000元钱。冒充受害人 窃取通话信息除打车记录之外,手机通话记录也是热卖品。在节目中,记者曾以1500元的价格,从信息贩子手中购买了同事的手机半年通话记录。这种记录不但有来电去电号码,通话时长还能精确到秒。通过调查,警方将窃取手机通话记录的犯罪嫌疑人杨某抓获。在审讯中,警方查实,只要提供手机号码,杨某就能利用网络工具冒充受害人手机号码并致电联通公司的语音客服。在成功骗取受害人手机网上营业厅登录密码后,查询获取他人的通话信息。精准定位 乃联通“内鬼”作祟除此之外,记者还曾通过信息贩子分别在北京的西单和西客站购买了同事的即时定位信息。信息贩子发来的信息显示,同事的实时位置被精准地显示了出来。警方调查发现,这些定位信息是中国联通天津分公司员工陈某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查询获取并转卖给信息贩子的,警方现已依法将犯罪嫌疑人陈某抓获。办案民警表示,此案中所有涉案人员彼此之间并不相识,都是通过虚拟的网络身份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多次倒手 信息贩卖现黑色“产业链”在此案的破获过程中,警方还发现,每一份个人信息的买卖都不只有一个上下家,而是经过了多次倒手。例如,记者在节目中购买的一份手机通话记录,其最初价格仅仅是两、三百元。然而,这条记录在经过几道信息贩子过手、层层加价后,价格便涨到了1500元。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已经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下一步,公安机关将坚持主动出击、深挖彻查,严惩一切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活动。来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深圳市钱一百有限公司是由中晟达控股集团倾力打造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公司致力于为提供优质安全的信息服务,年化收益9%-12%,让您的财富安全稳健升值!《揭秘 | 为何一个手机号就能把个人隐私查个底朝天?问题原来出在这……》 精选二你认为你的姓名、手机号、Apple ID能值多少钱?答案可能是10元~180元。这不是开玩笑,而是真实的案例。近日浙江苍南县警方破获一起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他们非法查询苹果手机关联的手机号码、姓名、Apple ID等信息,再将信息以每条10元-180元不等的价格售卖,初步查明涉案金额达5000万元以上。安全性,是很多人选择苹果产品的原因之一。然而在这起主要盗取苹果用户信息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竟大部分来自苹果公司内部,这可能会让苹果感到尴尬。22人中20人是苹果及外包公司员工据新华社6月7日报道,今年1月,苍南警方在侦查中发现,有苹果公司国内员工涉嫌以非法手段获取苹果手机关联的公民个人信息,并在网上进行大量出售,涉案金额巨大。经研判,这是一条地下产业链。苍南警方从源头抓起,对整个链条开展侦破。经过数月侦查后,5月3日,温州市、苍南县两级公安机关组织人员赴广东、江苏、福建等地统一收网,共抓获黎某、甘某、区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22人,其中涉及苹果国内直销公司及苹果外包公司员工20人,扣押一批电脑、手机、等作案工具,初步查明涉案金额达5000万元以上。据警方调查,该犯罪团伙利用苹果公司内部系统平台,非法查询苹果手机关联的手机号码、姓名、Apple ID等信息,再将信息以每条10元-180元不等的价格售卖。目前,该案22名犯罪嫌疑人已分别被采取刑事拘留等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内鬼”是如何获取苹果用户信息的?据苍南警方介绍,该犯罪团伙利用的是苹果公司内部系统平台,在该平台上非法查询用户手机号、姓名、Apple ID等个人信息。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具体细节尚未透露。不过,从去年安徽阜阳警方破获的一起相似案件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据都市快报报道,去年年底,阜阳警方也曾破获一起苹果外包客服公司员工和他人内外勾结,倒卖苹果用户个人信息的案件,并截获了8万多条用户信息。据嫌犯郭某交代,在苹果手机包装盒上印有手机串号及标示码等,它相当于手机的身份证号码。但外人即使知道了手机串号也没用。这需要“内鬼”的协助。郭某把手机串号发给苹果外包客服公司人员,客服人员工作时可以接触到内部系统,通过手机串号,查询到用户注册Apple ID时填写的姓名、住址、手机号码等。窃取苹果用户信息有什么用?去年5月,江苏溧阳警方发现了一条从破解苹果手机用户信息、出售,到利用账号进行游戏,再到修改账号进行敲诈的黑色产业链。当地人赵某是其中一名受害者。他的Apple ID被盗后,盗号者不仅用他的账号给游戏充值了800余元,还发来敲诈信息称“如果不转600元‘解锁费’,就让你的手机变‘砖头’。”赵某收到的信息是群发的,同一时间就有数十名受害者。当地警方将犯罪嫌疑人王某、徐某和崔某抓获。据调查,3人分工明确,王、崔二人负责从网上购买Apple ID账号等信息,并对这些账号信息进行技术操作,抹除机主信息,导致手机无法正常使用。徐某则负责发送敲诈信息实施敲诈。据警方调查,王某和崔某仅从苹果手机ID账户资金上的获利就达8万余元。▌警方提醒苍南警方提醒,从今年6月1日起,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信息、财产信息等个人信息50条以上的,即构成犯罪。对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内部工作人员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将从重处理为你的Apple ID开启双重验证此次iPhone用户信息被盗的规模程度尚不清楚,小编建议担心信息被盗的用户可以更换Apple ID邮箱,并打开Apple ID的双重验证,以增强自己账号的安全性。开启双重验证的方法并不难,进入AppleID管理界面,按照指引操作即可。----------------------------------------------各位用户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账户信息,信息泄露是会打来很多麻烦的哦~现在又给大家带来新一轮福利啦,新手专享100+20元,推荐好友斩获1500元奖励~详情请点击“查看原文”,关注我们,福利不断哦~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章仅供学习,不构成建议源丨每日经济新闻▼▼▼南京市文投集团旗下莫愁信融国资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新手专享100+20元红包推荐好友斩获1500元奖励一年期8.5%半年期投资收益7.6%点击“阅读原文”,注册享收益《揭秘 | 为何一个手机号就能把个人隐私查个底朝天?问题原来出在这……》 精选三首页理财正文快递单背后的“黑色”产业链腾讯科技25分钟前犯罪嫌疑人杜其斌在看守所。警方供图通过 QQ 买卖快递单号信息的截图。荆州警方查获的赃物手机。如果不是网友小何的出现,32 岁的汪媛媛(化名)还在继续着平静的生活——她在某知名快递公司荆州分公司工作近 10 年,担任仓库管理员一职。在小何的多次劝诱下,去年 10 月份的一天,汪媛媛打开了办公电脑,查询了小何发过来的数十条快递单号对应的收件人信息。身为仓管,汪媛媛有权限查询该快递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客户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号码、地址等。作为回报,汪媛媛很快收到了小何发来的微信红包,按每条信息两元计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截至去年 11 月 28 日荆州警方找到汪媛媛,她一共为小何查询快递信息 4 千余条,获利 8 千余元。汪媛媛最初并不知道,她已被小何带进一条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的上下游,活跃着大量像她一样的信息提供者、像小何一样的中间商。数量庞大的个人信息数据被集散和交易后,最终将流到目的各异的人手中,甚至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5 月 9 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购买和收受公民个人信息的定罪量刑标准以及相关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系统规定。而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不出意外的话,等待汪媛媛和小何等人的将是法律的惩处。掌握保健品药品等客户的快递员很吃香去年 9 月底的一天,有个陌生人加了汪媛媛微信,上来就发红包,她以为是骗子,直接删除了。但对方不断添加好友,汪最终通过了好友验证,对方提出要求,请其帮忙查询快递单号信息。汪媛媛的丈夫费元峰(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最初有些担心,但对方反复告知查别人的身份信息不是违法的,不会出什么事情,一个月可以赚一两万块钱,在对方的反复劝说下,他们动心了。此人自称小何,从 10 月初开始,小何不断通过电子邮箱将汪媛媛所在快递公司的一批快递单号发过来,少则数十条,多则上百条。汪媛媛在内部系统中输入单号,查询对应的收件人电话号码等信息,再将查询结果拍照发给小何。费元峰说,截至 11 月底案发时,他们一共为小何查询过 28 次,共计四千余条信息,往来邮件都保存在电子邮箱里。每次查询完,小何就通过微信转账或红包的方式将钱款转过来,每条作价 2 元,他们共因此获利 8000 余元。汪媛媛曾告诉丈夫,自己感觉小何像是本公司同事,因为他对公司内部的一些操作流程非常熟悉,但她并没有去核实过。汪的感觉是对的,小何的真实身份是该快递公司河北保定分部的快递员杜其斌(化名)。5 月 9 日,新京报记者在荆州市某看守所见到了 27 岁的杜其斌,他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已经在该快递公司工作 3 年多,在快递员里算比较资深的,公司照顾老员工,将一些长期大量发货的客户分配给他,其中就包括一个销售收藏品的电商商家。杜其斌说,在快递员群体里,有销售保健品、收藏品、药品等大客户资源的快递员很吃香,会有人找上门来,希望能够通过他们获取这类商品的购买者的信息,最重要的是手机号码。杜其斌虽然每天上门取件,但他并不能看到收货人的电话号码。他解释,销售保健品、收藏品等的商家也深知顾客信息的重要性,为了防止竞争,他们会自行批量打印快递单,快递单上的收货人电话用星号隐藏起来,上门取件的快递员无法看到,只有当包裹抵达派送环节,负责派送的快递员通过扫描条形码才能看到收货人的电话。因此,杜其斌虽然掌握着大量的单号,但要想获取最关键的电话号码,他还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根据该公司的规定,只有管理岗位的人员有权限通过内部系统查询快递信息。杜其斌告诉新京报记者,他通过公司内部通讯录,随机联系了多名各地同事,提出有偿查询收货人电话号码的要求,大部分人拒绝了他,但也有河北、内蒙古、湖北等地的四五个人同意了,其中就包括汪媛媛。快递个人信息被虚假纪念品诈骗团伙利用汪媛媛等人查询出来的个人信息不会在杜其斌手中多做停留,他会迅速将其转卖出去。他有几个固定的买家,听说是卖纪念品的,但他称不知道对方销售的商品是否合法。2016 年 11 月,荆州市沙市区解放路派出所对辖区内汪媛媛所在快递公司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了仓管汪媛媛频繁登录公司内部客户信息系统、批量查询大量客户快递单号信息这一异常情况。顺藤摸瓜,继续调查过后,杜其斌和他的买主们也进入警方视线。今年 2 月,在公安部统一部署下,荆州警方分赴河北多个地市,一举抓获 13 名犯罪嫌疑人,缴获犯罪工具手机 40 多部,电脑 10 余台。荆州警方介绍,在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多人涉嫌利用购得的公民个人信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包括销售假纪念品、伪劣保健品等等。侦查过程中,民警发现了犯罪嫌疑人名为话术的两份文件,俨然是一套通过打电话来推销虚假收藏品的详细剧本。进行电话营销者号称是中国收藏家协会北京总部的业务拓展部经理,正在组织一次大型藏品拍卖回收活动,他们先期启动了该省份的藏友资料库,并随机抽取了幸运客户。在这份话术中,犯罪嫌疑人声称向幸运客户发放一单由人行行长特批、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亲自见证的人民英雄纪念,有极高的纪念价值和极大的,在全省只有 8 个特惠名额,中奖者只需缴纳 10% 的个人所得税即 4980 元即可获得。不仅如此,犯罪嫌疑人还进一步保证,在即将举办的大型藏品拍卖回收会上,国家会负责回收这单藏品,回收价至少是 49800 元,而且根据报价师私下透露,这款藏品的市场价会在 6 万元以上。为了获取信任,犯罪嫌疑人恳请电话那头的潜在客户帮自己也捎一套,等国家回收以后,再把回收款给自己,定会重重答谢。荆州警方介绍,这种通过电话营销虚假收藏品的行为已涉嫌诈骗。在河北定州等地,此类犯罪活动十分猖獗。新京报记者检索发现,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一份今年 3 月 16 日裁定的判决书显示,2015 年 3 月以来,在河北定州,郑某、高某等多名犯罪分子通过网络购买大量客户信息,之后冒充中国收藏家协会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受害者,以高价收购收藏品为由,让受害者交纳好处费、鉴定费等各种费用,骗取大量现金。判决书中认为,上述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上述多名犯罪分子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据媒体报道,河北定州女子王某自 2013 年起冒充某知名收藏公司员工,打电话向多人推销、十二生肖、等多项虚假藏品,获利丰厚,被法院认定为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 4 年 6 个月,并处罚金 20 万元。而王某进行电话诈骗的前提就是从另一名犯罪分子手中购买多份客户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等。办案民警表示,近几年,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在这些违法犯罪活动中,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起到了为虎作伥的作用,为犯罪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更精准的信息,让诈骗活动更具针对性。快递公司片区区域经理参与其中杜其斌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从汪媛媛等人手中以每条两元的价格收购个人信息,再以每条四元左右的价格转卖出去,他从中赚取差价。后来,他不满足于只查询自己收快递时掌握的快递单号,还通过网络购买更多的单号,查询出详细信息后再行卖出。杜其斌说,快递单个人信息的价格高低不等,越新鲜的信息价格越高,快递发出后三到五天内的个人信息最受欢迎,他转手卖出时能卖到四元一条,而半个月以上的信息就没人要了,打包价每条只能值几分钱。他解释,时间太久的单号,有可能已经被其他人使用过了,这样就不值钱了。警方掌握的价格表显示,一条新鲜的快递单号卖价 1-2 元,而一条信息完整的快递单号能卖到 5-10 元,不新鲜的快递单号则按照批量打包销售。办案民警分析,坐在办公室里点点鼠标就有不菲收入进账,对于扮演一手数据源头角色的人来说,钱来得太过容易。正是这份轻松的,让许多人铤而走险,甚至连快递公司高管都牵涉其中。在民警抓获的涉案人员中,35 岁的李翔(化名)是杜其斌所在快递公司片区负责系统监管的区域经理。李翔交代,自己作为片区管理人员,职责之一就是公司的安保工作,负责客户信息安全的保护。但这位管理者显然没有恪尽职守。他不仅没有及时制止杜其斌买卖客户信息的行为,还自己做起了买卖客户信息的生意。截至案发,李翔给两个朋友张某和田某发送公民个人信息近万条,获利逾万元。被警方抓获后,李翔后悔万分,作为公司管理人员,他原本有几十万元的不菲年薪,现在为了一点小钱触犯法律,人财两失,他深感因小失大。新司法解释出台打击此类犯罪于法有据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今年 5 月 9 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就打击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出台《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购买和收受公民个人信息的定罪量刑标准以及相关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系统规定。司法解释明确了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颜茂昆表示,列举以外的个人信息还有很多,司法实践中要根据司法解释第一条的规定,把握‘公民个人信息’的要件特征,准确作出判断。对于刑法中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此次司法解释也明确规定了十种情形。包括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前两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等。对于那些购买个人信息搞推销的行为,司法解释规定,为合法经营活动而非法购买、收受敏感信息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具有利用非法购买、收受的公民个人信息获利五万元以上等情形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记者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上述案件的犯罪分子仅被判处 10 个月到 2 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但如果按照新的司法解释对于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犯罪分子或将受到严厉的处罚。杜其斌对记者说,自己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警察找上门以后,他一开始以为顶多拘留几天就完事儿,没想到触犯了刑法。他十分后悔。北京统理律师事务所王红军律师告诉记者,以前由于认定标准不够明确,的确存在量刑偏轻的情况。此次司法解释对于公民个人信息予以明确的列举,并且非常明确地界定了情节严重的标准,这些内容,不仅能威慑之前已经存在的犯罪行为,也有助于之后的刑事判决罪责刑的一致性。新的司法解释出台以后,有助于司法机关侦查和审判,对于打击当前社会广泛存在的泄露、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现象,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构建和谐社会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采写 / 新京报记者 王婧祎《揭秘 | 为何一个手机号就能把个人隐私查个底朝天?问题原来出在这……》 精选四首页理财正文快递单背后的“黑色”产业链腾讯科技25分钟前犯罪嫌疑人杜其斌在看守所。警方供图通过 QQ 买卖快递单号信息的截图。荆州警方查获的赃物手机。如果不是网友小何的出现,32 岁的汪媛媛(化名)还在继续着平静的生活——她在某知名快递公司荆州分公司工作近 10 年,担任仓库管理员一职。在小何的多次劝诱下,去年 10 月份的一天,汪媛媛打开了办公电脑,查询了小何发过来的数十条快递单号对应的收件人信息。身为仓管,汪媛媛有权限查询该快递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客户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号码、地址等。作为回报,汪媛媛很快收到了小何发来的微信红包,按每条信息两元计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截至去年 11 月 28 日荆州警方找到汪媛媛,她一共为小何查询快递信息 4 千余条,获利 8 千余元。汪媛媛最初并不知道,她已被小何带进一条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的上下游,活跃着大量像她一样的信息提供者、像小何一样的中间商。数量庞大的个人信息数据被集散和交易后,最终将流到目的各异的人手中,甚至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5 月 9 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购买和收受公民个人信息的定罪量刑标准以及相关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系统规定。而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不出意外的话,等待汪媛媛和小何等人的将是法律的惩处。掌握保健品药品等客户的快递员很吃香去年 9 月底的一天,有个陌生人加了汪媛媛微信,上来就发红包,她以为是骗子,直接删除了。但对方不断添加好友,汪最终通过了好友验证,对方提出要求,请其帮忙查询快递单号信息。汪媛媛的丈夫费元峰(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最初有些担心,但对方反复告知查别人的身份信息不是违法的,不会出什么事情,一个月可以赚一两万块钱,在对方的反复劝说下,他们动心了。此人自称小何,从 10 月初开始,小何不断通过电子邮箱将汪媛媛所在快递公司的一批快递单号发过来,少则数十条,多则上百条。汪媛媛在内部系统中输入单号,查询对应的收件人电话号码等信息,再将查询结果拍照发给小何。费元峰说,截至 11 月底案发时,他们一共为小何查询过 28 次,共计四千余条信息,往来邮件都保存在电子邮箱里。每次查询完,小何就通过微信转账或红包的方式将钱款转过来,每条作价 2 元,他们共因此获利 8000 余元。汪媛媛曾告诉丈夫,自己感觉小何像是本公司同事,因为他对公司内部的一些操作流程非常熟悉,但她并没有去核实过。汪的感觉是对的,小何的真实身份是该快递公司河北保定分部的快递员杜其斌(化名)。5 月 9 日,新京报记者在荆州市某看守所见到了 27 岁的杜其斌,他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已经在该快递公司工作 3 年多,在快递员里算比较资深的,公司照顾老员工,将一些长期大量发货的客户分配给他,其中就包括一个销售收藏品的电商商家。杜其斌说,在快递员群体里,有销售保健品、收藏品、药品等大客户资源的快递员很吃香,会有人找上门来,希望能够通过他们获取这类商品的购买者的信息,最重要的是手机号码。杜其斌虽然每天上门取件,但他并不能看到收货人的电话号码。他解释,销售保健品、收藏品等的商家也深知顾客信息的重要性,为了防止竞争,他们会自行批量打印快递单,快递单上的收货人电话用星号隐藏起来,上门取件的快递员无法看到,只有当包裹抵达派送环节,负责派送的快递员通过扫描条形码才能看到收货人的电话。因此,杜其斌虽然掌握着大量的单号,但要想获取最关键的电话号码,他还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根据该公司的规定,只有管理岗位的人员有权限通过内部系统查询快递信息。杜其斌告诉新京报记者,他通过公司内部通讯录,随机联系了多名各地同事,提出有偿查询收货人电话号码的要求,大部分人拒绝了他,但也有河北、内蒙古、湖北等地的四五个人同意了,其中就包括汪媛媛。快递个人信息被虚假纪念品诈骗团伙利用汪媛媛等人查询出来的个人信息不会在杜其斌手中多做停留,他会迅速将其转卖出去。他有几个固定的买家,听说是卖纪念品的,但他称不知道对方销售的商品是否合法。2016 年 11 月,荆州市沙市区解放路派出所对辖区内汪媛媛所在快递公司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了仓管汪媛媛频繁登录公司内部客户信息系统、批量查询大量客户快递单号信息这一异常情况。顺藤摸瓜,继续调查过后,杜其斌和他的买主们也进入警方视线。今年 2 月,在公安部统一部署下,荆州警方分赴河北多个地市,一举抓获 13 名犯罪嫌疑人,缴获犯罪工具手机 40 多部,电脑 10 余台。荆州警方介绍,在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多人涉嫌利用购得的公民个人信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包括销售假纪念品、伪劣保健品等等。侦查过程中,民警发现了犯罪嫌疑人名为话术的两份文件,俨然是一套通过打电话来推销虚假收藏品的详细剧本。进行电话营销者号称是中国收藏家协会北京总部的业务拓展部经理,正在组织一次大型藏品拍卖回收活动,他们先期启动了该省份的藏友资料库,并随机抽取了幸运客户。在这份话术中,犯罪嫌疑人声称向幸运客户发放一单由人行行长特批、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亲自见证的人民英雄纪念金条,有极高的纪念价值和极大的升值空间,在全省只有 8 个特惠名额,中奖者只需缴纳 10% 的个人所得税即 4980 元即可获得。不仅如此,犯罪嫌疑人还进一步保证,在即将举办的大型藏品拍卖回收会上,国家会负责回收这单藏品,回收价至少是 49800 元,而且根据报价师私下透露,这款藏品的市场价会在 6 万元以上。为了获取信任,犯罪嫌疑人恳请电话那头的潜在客户帮自己也捎一套,等国家回收以后,再把回收款给自己,定会重重答谢。荆州警方介绍,这种通过电话营销虚假收藏品的行为已涉嫌诈骗。在河北定州等地,此类犯罪活动十分猖獗。新京报记者检索发现,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一份今年 3 月 16 日裁定的判决书显示,2015 年 3 月以来,在河北定州,郑某、高某等多名犯罪分子通过网络购买大量客户信息,之后冒充中国收藏家协会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受害者,以高价收购收藏品为由,让受害者交纳好处费、鉴定费等各种费用,骗取大量现金。判决书中认为,上述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上述多名犯罪分子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据媒体报道,河北定州女子王某自 2013 年起冒充某知名收藏公司员工,打电话向多人推销熊猫金币、十二生肖金币、第等多项虚假藏品,获利丰厚,被法院认定为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 4 年 6 个月,并处罚金 20 万元。而王某进行电话诈骗的前提就是从另一名犯罪分子手中购买多份客户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等。办案民警表示,近几年,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在这些违法犯罪活动中,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起到了为虎作伥的作用,为犯罪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更精准的信息,让诈骗活动更具针对性。快递公司片区区域经理参与其中杜其斌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从汪媛媛等人手中以每条两元的价格收购个人信息,再以每条四元左右的价格转卖出去,他从中赚取差价。后来,他不满足于只查询自己收快递时掌握的快递单号,还通过网络购买更多的单号,查询出详细信息后再行卖出。杜其斌说,快递单个人信息的价格高低不等,越新鲜的信息价格越高,快递发出后三到五天内的个人信息最受欢迎,他转手卖出时能卖到四元一条,而半个月以上的信息就没人要了,打包价每条只能值几分钱。他解释,时间太久的单号,有可能已经被其他人使用过了,这样就不值钱了。警方掌握的价格表显示,一条新鲜的快递单号卖价 1-2 元,而一条信息完整的快递单号能卖到 5-10 元,不新鲜的快递单号则按照批量打包销售。办案民警分析,坐在办公室里点点鼠标就有不菲收入进账,对于扮演一手数据源头角色的人来说,钱来得太过容易。正是这份轻松的快钱,让许多人铤而走险,甚至连快递公司高管都牵涉其中。在民警抓获的涉案人员中,35 岁的李翔(化名)是杜其斌所在快递公司片区负责系统监管的区域经理。李翔交代,自己作为片区管理人员,职责之一就是公司的安保工作,负责客户信息安全的保护。但这位管理者显然没有恪尽职守。他不仅没有及时制止杜其斌买卖客户信息的行为,还自己做起了买卖客户信息的生意。截至案发,李翔给两个朋友张某和田某发送公民个人信息近万条,获利逾万元。被警方抓获后,李翔后悔万分,作为公司管理人员,他原本有几十万元的不菲年薪,现在为了一点小钱触犯法律,人财两失,他深感因小失大。新司法解释出台打击此类犯罪于法有据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今年 5 月 9 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就打击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出台《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购买和收受公民个人信息的定罪量刑标准以及相关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系统规定。司法解释明确了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颜茂昆表示,列举以外的个人信息还有很多,司法实践中要根据司法解释第一条的规定,把握‘公民个人信息’的要件特征,准确作出判断。对于刑法中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此次司法解释也明确规定了十种情形。包括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前两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等。对于那些购买个人信息搞推销的行为,司法解释规定,为合法经营活动而非法购买、收受敏感信息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具有利用非法购买、收受的公民个人信息获利五万元以上等情形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记者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上述案件的犯罪分子仅被判处 10 个月到 2 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但如果按照新的司法解释对于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犯罪分子或将受到严厉的处罚。杜其斌对记者说,自己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警察找上门以后,他一开始以为顶多拘留几天就完事儿,没想到触犯了刑法。他十分后悔。北京统理律师事务所王红军律师告诉记者,以前由于认定标准不够明确,的确存在量刑偏轻的情况。此次司法解释对于公民个人信息予以明确的列举,并且非常明确地界定了情节严重的标准,这些内容,不仅能威慑之前已经存在的犯罪行为,也有助于之后的刑事判决罪责刑的一致性。新的司法解释出台以后,有助于司法机关侦查和审判,对于打击当前社会广泛存在的泄露、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现象,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构建和谐社会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采写 / 新京报记者 王婧祎《揭秘 | 为何一个手机号就能把个人隐私查个底朝天?问题原来出在这……》 精选五快快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简称“”,是经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资金2,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通过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房地产的完美结合,以诚信、规范、专业透明为特色的服务平台。继网传苹果收取打赏“过路费”涉嫌利用垄断地位进行不正当竞争后,近日苹果又被爆出了公司员工贩卖信息的丑闻。记者6月7日从浙江苍南县公安局获悉,警方破获一起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2人,摧毁该地下黑产业链条。其中20人是苹果及外包公司员工据介绍,2017年1月,苍南警方发现,有苹果公司国内员工涉嫌以非法手段获取苹果手机关联的公民个人信息,并在网上进行出售,涉案金额巨大。随即,警方以追源头、摧平台、断链条为目标,开展侦破工作。侦查持续了几个月。直到5月3日,温州、苍南两级公安机关决定收网,赶赴广东、江苏、福建等地抓捕。在这次统一行动中,一共有黎某、区某等22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其中,涉及苹果国内直销公司及苹果外包公司员工20人。在现场,警方扣押了一批电脑、手机、银行卡等作案工具,初步查明涉案金额达5000万元以上。据调查,该犯罪团伙非法出售的苹果用户信息包括关联手机号、姓名、Apple ID等。每条信息的售价为10-180元不等。目前,该案22名犯罪嫌疑人已分别被采取刑拘等强制措施。“内鬼”是如何获取苹果用户信息的?据苍南警方介绍,该犯罪团伙利用的是苹果公司内部系统平台,在该平台上非法查询用户手机号、姓名、Apple ID等个人信息。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具体细节尚未透露。不过,从去年安徽阜阳警方破获的一起相似案件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去年年底,阜阳警方破获了一起苹果外包客服公司员工和他人内外勾结,倒卖苹果用户个人信息的案件,并截获了8万多条用户信息。据嫌犯郭某交代,在苹果手机包装盒上印有手机串号及标示码等,它相当于手机的身份证号码。但外人即使知道了手机串号也没用。这需要“内鬼”的协助。郭某把手机串号发给发给苹果外包客服公司人员,客服人员工作时可以接触到内部系统,通过手机串号,查询到用户注册Apple ID时填写的姓名、住址、手机号码等。窃取苹果用户信息有什么用?去年5月,江苏溧阳警方发现了一条从破解苹果手机用户信息、出售,到利用账号进行游戏充值,再到修改账号进行敲诈的黑色产业链。当地人赵某是其中一名受害者。他的AppleID被盗后,盗号者不仅用他的账号给游戏充值了800余元,还发来敲诈信息称“如果不转600元‘解锁费’,就让你的手机变‘砖头’。”赵某收到的信息是群发的,同一时间就有数十名受害者。当地警方将犯罪嫌疑人王某、徐某和崔某抓获。据调查,3人分工明确,王、崔二人负责从网上购买AppleID账号等信息,并对这些账号信息进行技术操作,抹除机主信息,导致手机无法正常使用。徐某则负责发送敲诈信息并敲诈。据警方调查,王某和崔某仅从苹果手机ID账户资金上的获利就达8万余元。警方提醒:日起,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等个人信息50条以上的,即构成犯罪,对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内部工作人员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将从重处理。重要账号建议开通Apple ID两步验证功能通过苹果官网或者手机里“设置——App Store与iTunes Store”,点击Apple ID,选择“查看Apple ID”,跳转页面后进行设置,在设置中会添加一个手机号码作为登录或修改Apple ID时接收验证码所用,认证过程中,必须记住密码、确保授信设备安全、妥善保管恢复密钥,一般三天之内两步验证将会开启。该功能设置后,就算黑客获知了用户的Apple ID,但是没有发送到手机上的验证码,就无法修改,从而增强了安全性。来源:综合整理自来源:新华社、中国网、都市快报(ID:dskbdskb)、网易科技。版权属于原作者。特别声明:本微信平台所发布的文章,除标注[原创]以外均属各大媒体平台或微信粉丝推荐的,如转载时标注了作者及出处,我们会一并载入,如没有特别注明,我们会默认为网络转载。如原作者见到后认为不妥,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同时,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关于表述仅供参考,不形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具备产品推介性质。《揭秘 | 为何一个手机号就能把个人隐私查个底朝天?问题原来出在这……》 精选六核心提示:如果不是网友“小何”的出现,32岁的汪媛媛(化名)还在继续着平静的生活——她在某知名快递公司荆州分公司工作近10年,担任仓库管理员一职。荆州警方查获的赃物手机。如果不是网友“小何”的出现,32岁的汪媛媛(化名)还在继续着平静的生活——她在某知名快递公司荆州分公司工作近10年,担任仓库管理员一职。在“小何”的多次劝诱下,去年10月份的一天,汪媛媛打开了办公电脑,查询了“小何”发过来的数十条快递单号对应的收件人信息。身为仓管,汪媛媛有权限查询该快递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客户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号码、地址等。作为回报,汪媛媛很快收到了“小何”发来的微信红包,按每条信息两元计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截至去年11月28日荆州警方找到汪媛媛,她一共为“小何”查询快递信息4千余条,获利8千余元。汪媛媛最初并不知道,她已被“小何”带进一条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的上下游,活跃着大量像她一样的信息提供者、像“小何”一样的中间商。数量庞大的个人信息数据被集散和交易后,最终将流到目的各异的人手中,甚至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5月9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购买和收受公民个人信息的定罪量刑标准以及相关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系统规定。而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不出意外的话,等待汪媛媛和“小何”等人的将是法律的惩处。犯罪嫌疑人杜其斌在看守所。警方供图掌握保健品药品等客户的快递员很吃香去年9月底的一天,有个陌生人加了汪媛媛微信,上来就发红包,她以为是骗子,直接删除了。但对方不断添加好友,汪最终通过了好友验证,对方提出要求,请其帮忙查询快递单号信息。汪媛媛的丈夫费元峰(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最初有些担心,但对方反复告知“查别人的身份信息不是违法的,不会出什么事情,一个月可以赚一两万块钱”,在对方的反复劝说下,他们动心了。此人自称“小何”,从10月初开始,“小何不断通过电子邮箱将汪媛媛所在快递公司的一批快递单号发过来,少则数十条,多则上百条。汪媛媛在内部系统中输入单号,查询对应的收件人电话号码等信息,再将查询结果拍照发给“小何”。费元峰说,截至11月底案发时,他们一共为“小何”查询过28次,共计四千余条信息,往来邮件都保存在电子邮箱里。每次查询完,“小何”就通过微信转账或红包的方式将钱款转过来,每条作价2元,他们共因此获利8000余元。汪媛媛曾告诉丈夫,自己感觉“小何”像是本公司同事,因为他对公司内部的一些操作流程非常熟悉,但她并没有去核实过。汪的感觉是对的,“小何”的真实身份是该快递公司河北保定分部的快递员杜其斌(化名)。5月9日,新京报记者在荆州市某看守所见到了27岁的杜其斌,他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已经在该快递公司工作3年多,在快递员里算比较资深的,公司照顾老员工,将一些长期大量发货的客户分配给他,其中就包括一个销售收藏品的电商商家。杜其斌说,在快递员群体里,有销售保健品、收藏品、药品等大客户资源的快递员很吃香,会有人找上门来,希望能够通过他们获取这类商品的购买者的信息,“最重要的是手机号码”。杜其斌虽然每天上门取件,但他并不能看到收货人的电话号码。他解释,销售保健品、收藏品等的商家也深知顾客信息的重要性,为了防止竞争,他们会自行批量打印快递单,快递单上的收货人电话用星号隐藏起来,上门取件的快递员无法看到,只有当包裹抵达派送环节,负责派送的快递员通过扫描条形码才能看到收货人的电话。因此,杜其斌虽然掌握着大量的单号,但要想获取最关键的电话号码,他还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根据该公司的规定,只有管理岗位的人员有权限通过内部系统查询快递信息。杜其斌告诉新京报记者,他通过公司内部通讯录,随机联系了多名各地同事,提出有偿查询收货人电话号码的要求,大部分人拒绝了他,但也有河北、内蒙古、湖北等地的四五个人同意了,其中就包括汪媛媛。通过QQ买卖快递单号信息的截图。快递个人信息被虚假纪念品诈骗团伙利用汪媛媛等人查询出来的个人信息不会在杜其斌手中多做停留,他会迅速将其转卖出去。他有几个固定的买家,“听说是卖纪念品的”,但他称不知道对方销售的商品是否合法。2016年11月,荆州市沙市区解放路派出所对辖区内汪媛媛所在快递公司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了仓管汪媛媛频繁登录公司内部客户信息系统、批量查询大量客户快递单号信息这一异常情况。顺藤摸瓜,继续调查过后,杜其斌和他的买主们也进入警方视线。今年2月,在公安部统一部署下,荆州警方分赴河北多个地市,一举抓获13名犯罪嫌疑人,缴获犯罪工具手机40多部,电脑10余台。荆州警方介绍,在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多人涉嫌利用购得的公民个人信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包括销售假纪念品、伪劣保健品等等。侦查过程中,民警发现了犯罪嫌疑人名为“话术”的两份文件,俨然是一套通过打电话来推销虚假收藏品的详细“剧本”。进行电话营销者号称是“中国收藏家协会”北京总部的业务拓展部经理,正在组织一次大型藏品拍卖回收活动,他们先期启动了该省份的藏友资料库,并“随机抽取了幸运客户”。在这份“话术”中,犯罪嫌疑人声称向“幸运客户”发放一单由“人行行长特批”、“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亲自见证”的人民英雄纪念金条,“有极高的纪念价值和极大的升值空间”,在全省只有8个特惠名额,中奖者只需缴纳10%的个人所得税即4980元即可获得。不仅如此,犯罪嫌疑人还进一步保证,在即将举办的大型藏品拍卖回收会上,国家会负责回收这单藏品,回收价至少是49800元,而且“根据报价师私下透露”,这款藏品的市场价会在6万元以上。为了获取信任,犯罪嫌疑人“恳请”电话那头的潜在客户帮自己也捎一套,等“国家回收”以后,再把回收款给自己,“定会重重答谢”。荆州警方介绍,这种通过电话营销虚假收藏品的行为已涉嫌诈骗。在河北定州等地,此类犯罪活动十分猖獗。新京报记者检索发现,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一份今年3月16日裁定的判决书显示,2015年3月以来,在河北定州,郑某、高某等多名犯罪分子通过网络购买大量“客户信息”,之后冒充“中国收藏家协会”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受害者,以高价收购收藏品为由,让受害者交纳好处费、鉴定费等各种费用,骗取大量现金。判决书中认为,上述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上述多名犯罪分子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据媒体报道,河北定州女子王某自2013年起冒充某知名收藏公司员工,打电话向多人推销熊猫金币、十二生肖金币、第三套人民币等多项虚假藏品,获利丰厚,被法院认定为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而王某进行电话诈骗的前提就是从另一名犯罪分子手中购买多份客户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等。办案民警表示,近几年,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在这些违法犯罪活动中,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起到了为虎作伥的作用,为犯罪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更精准的信息,让诈骗活动更具针对性。快递公司片区区域经理参与其中杜其斌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从汪媛媛等人手中以每条两元的价格收购个人信息,再以每条四元左右的价格转卖出去,他从中赚取差价。后来,他不满足于只查询自己收快递时掌握的快递单号,还通过网络购买更多的单号,查询出详细信息后再行卖出。杜其斌说,快递单个人信息的价格高低不等,“越新鲜的信息价格越高”,快递发出后三到五天内的个人信息最受欢迎,他转手卖出时能卖到四元一条,而半个月以上的信息就“没人要了”,打包价每条只能值几分钱。他解释,时间太久的单号,有可能已经被其他人使用过了,这样就不值钱了。警方掌握的“价格表”显示,一条“新鲜”的快递单号卖价1-2元,而一条信息完整的快递单号能卖到5-10元,不新鲜的快递单号则按照批量打包销售。办案民警分析,“坐在办公室里点点鼠标就有不菲收入进账,对于扮演一手数据源头角色的人来说,钱来得太过容易。正是这份轻松的“快钱”,让许多人铤而走险,甚至连快递公司高管都牵涉其中。在民警抓获的涉案人员中,35岁的李翔(化名)是杜其斌所在快递公司片区负责系统监管的区域经理。李翔交代,自己作为片区管理人员,职责之一就是公司的安保工作,负责客户信息安全的保护。但这位管理者显然没有恪尽职守。他不仅没有及时制止杜其斌买卖客户信息的行为,还自己做起了买卖客户信息的生意。截至案发,李翔给两个朋友张某和田某发送公民个人信息近万条,获利逾万元。被警方抓获后,李翔后悔万分,作为公司管理人员,他原本有几十万元的不菲年薪,现在为了一点小钱触犯法律,人财两失,他深感“因小失大”。新司法解释出台打击此类犯罪于法有据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今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就打击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出台《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购买和收受公民个人信息的定罪量刑标准以及相关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系统规定。司法解释明确了“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颜茂昆表示,“列举以外的个人信息还有很多,司法实践中要根据司法解释第一条的规定,把握‘公民个人信息’的要件特征,准确作出判断。”对于刑法中“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此次司法解释也明确规定了十种情形。包括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前两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等。对于那些购买个人信息搞推销的行为,司法解释规定,为合法经营活动而非法购买、收受敏感信息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具有利用非法购买、收受的公民个人信息获利五万元以上等情形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记者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上述案件的犯罪分子仅被判处10个月到2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但如果按照新的司法解释对于“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犯罪分子或将受到严厉的处罚。杜其斌对记者说,自己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警察找上门以后,他一开始以为“顶多拘留几天就完事儿”,没想到触犯了刑法。他十分后悔。北京统理律师事务所王红军律师告诉记者,以前由于认定标准不够明确,的确存在量刑偏轻的情况。此次司法解释对于“公民个人信息”予以明确的列举,并且非常明确地界定了“情节严重”的标准,这些内容,不仅能威慑之前已经存在的犯罪行为,也有助于之后的刑事判决罪责刑的一致性。新的司法解释出台以后,有助于司法机关侦查和审判,对于打击当前社会广泛存在的泄露、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现象,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构建和谐社会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3】《揭秘 | 为何一个手机号就能把个人隐私查个底朝天?问题原来出在这……》 精选七犯罪嫌疑人杜其斌在看守所。通过QQ买卖快递单号信息的截图。荆州警方查获的赃物手机。电信诈骗团伙高价购买快递个人信息,知名快递公司高管涉案;另有嫌疑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售卖劣质保健品、假收藏品如果不是网友“小何”的出现,32岁的汪媛媛(化名)还在继续着平静的生活——她在某知名快递公司荆州分公司工作近10年,担任仓库管理员一职。在“小何”的多次劝诱下,去年10月份的一天,汪媛媛打开了办公电脑,查询了“小何”发过来的数十条快递单号对应的收件人信息。身为仓管,汪媛媛有权限查询该快递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客户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号码、地址等。作为回报,汪媛媛很快收到了“小何”发来的微信红包,按每条信息两元计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截至去年11月28日荆州警方找到汪媛媛,她一共为“小何”查询快递信息4千余条,获利8千余元。汪媛媛最初并不知道,她已被“小何”带进一条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的上下游,活跃着大量像她一样的信息提供者、像“小何”一样的中间商。数量庞大的个人信息数据被集散和交易后,最终将流到目的各异的人手中,甚至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5月9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购买和收受公民个人信息的定罪量刑标准以及相关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系统规定。而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不出意外的话,等待汪媛媛和“小何”等人的将是法律的惩处。掌握保健品药品等客户的快递员很吃香去年9月底的一天,有个陌生人加了汪媛媛微信,上来就发红包,她以为是骗子,直接删除了。但对方不断添加好友,汪最终通过了好友验证,对方提出要求,请其帮忙查询快递单号信息。汪媛媛的丈夫费元峰(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最初有些担心,但对方反复告知“查别人的身份信息不是违法的,不会出什么事情,一个月可以赚一两万块钱”,在对方的反复劝说下,他们动心了。此人自称“小何”,从10月初开始,“小何不断通过电子邮箱将汪媛媛所在快递公司的一批快递单号发过来,少则数十条,多则上百条。汪媛媛在内部系统中输入单号,查询对应的收件人电话号码等信息,再将查询结果拍照发给“小何”。费元峰说,截至11月底案发时,他们一共为“小何”查询过28次,共计四千余条信息,往来邮件都保存在电子邮箱里。每次查询完,“小何”就通过微信转账或红包的方式将钱款转过来,每条作价2元,他们共因此获利8000余元。汪媛媛曾告诉丈夫,自己感觉“小何”像是本公司同事,因为他对公司内部的一些操作流程非常熟悉,但她并没有去核实过。汪的感觉是对的,“小何”的真实身份是该快递公司河北保定分部的快递员杜其斌(化名)。5月9日,新京报记者在荆州市某看守所见到了27岁的杜其斌,他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已经在该快递公司工作3年多,在快递员里算比较资深的,公司照顾老员工,将一些长期大量发货的客户分配给他,其中就包括一个销售收藏品的电商商家。杜其斌说,在快递员群体里,有销售保健品、收藏品、药品等大客户资源的快递员很吃香,会有人找上门来,希望能够通过他们获取这类商品的购买者的信息,“最重要的是手机号码”。杜其斌虽然每天上门取件,但他并不能看到收货人的电话号码。他解释,销售保健品、收藏品等的商家也深知顾客信息的重要性,为了防止竞争,他们会自行批量打印快递单,快递单上的收货人电话用星号隐藏起来,上门取件的快递员无法看到,只有当包裹抵达派送环节,负责派送的快递员通过扫描条形码才能看到收货人的电话。因此,杜其斌虽然掌握着大量的单号,但要想获取最关键的电话号码,他还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根据该公司的规定,只有管理岗位的人员有权限通过内部系统查询快递信息。杜其斌告诉新京报记者,他通过公司内部通讯录,随机联系了多名各地同事,提出有偿查询收货人电话号码的要求,大部分人拒绝了他,但也有河北、内蒙古、湖北等地的四五个人同意了,其中就包括汪媛媛。快递个人信息被虚假纪念品诈骗团伙利用汪媛媛等人查询出来的个人信息不会在杜其斌手中多做停留,他会迅速将其转卖出去。他有几个固定的买家,“听说是卖纪念品的”,但他称不知道对方销售的商品是否合法。2016年11月,荆州市沙市区解放路派出所对辖区内汪媛媛所在快递公司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了仓管汪媛媛频繁登录公司内部客户信息系统、批量查询大量客户快递单号信息这一异常情况。顺藤摸瓜,继续调查过后,杜其斌和他的买主们也进入警方视线。今年2月,在公安部统一部署下,荆州警方分赴河北多个地市,一举抓获13名犯罪嫌疑人,缴获犯罪工具手机40多部,电脑10余台。荆州警方介绍,在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多人涉嫌利用购得的公民个人信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包括销售假纪念品、伪劣保健品等等。侦查过程中,民警发现了犯罪嫌疑人名为“话术”的两份文件,俨然是一套通过打电话来推销虚假收藏品的详细“剧本”。进行电话营销者号称是“中国收藏家协会”北京总部的业务拓展部经理,正在组织一次大型藏品拍卖回收活动,他们先期启动了该省份的藏友资料库,并“随机抽取了幸运客户”。在这份“话术”中,犯罪嫌疑人声称向“幸运客户”发放一单由“人行行长特批”、“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亲自见证”的人民英雄纪念金条,“有极高的纪念价值和极大的升值空间”,在全省只有8个特惠名额,中奖者只需缴纳10%的个人所得税即4980元即可获得。不仅如此,犯罪嫌疑人还进一步保证,在即将举办的大型藏品拍卖回收会上,国家会负责回收这单藏品,回收价至少是49800元,而且“根据报价师私下透露”,这款藏品的市场价会在6万元以上。为了获取信任,犯罪嫌疑人“恳请”电话那头的潜在客户帮自己也捎一套,等“国家回收”以后,再把回收款给自己,“定会重重答谢”。荆州警方介绍,这种通过电话营销虚假收藏品的行为已涉嫌诈骗。在河北定州等地,此类犯罪活动十分猖獗。新京报记者检索发现,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一份今年3月16日裁定的判决书显示,2015年3月以来,在河北定州,郑某、高某等多名犯罪分子通过网络购买大量“客户信息”,之后冒充“中国收藏家协会”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受害者,以高价收购收藏品为由,让受害者交纳好处费、鉴定费等各种费用,骗取大量现金。判决书中认为,上述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上述多名犯罪分子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据媒体报道,河北定州女子王某自2013年起冒充某知名收藏公司员工,打电话向多人推销熊猫金币、十二生肖金币、第三套人民币等多项虚假藏品,获利丰厚,被法院认定为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而王某进行电话诈骗的前提就是从另一名犯罪分子手中购买多份客户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等。办案民警表示,近几年,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在这些违法犯罪活动中,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起到了为虎作伥的作用,为犯罪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更精准的信息,让诈骗活动更具针对性。快递公司片区区域经理参与其中杜其斌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从汪媛媛等人手中以每条两元的价格收购个人信息,再以每条四元左右的价格转卖出去,他从中赚取差价。后来,他不满足于只查询自己收快递时掌握的快递单号,还通过网络购买更多的单号,查询出详细信息后再行卖出。杜其斌说,快递单个人信息的价格高低不等,“越新鲜的信息价格越高”,快递发出后三到五天内的个人信息最受欢迎,他转手卖出时能卖到四元一条,而半个月以上的信息就“没人要了”,打包价每条只能值几分钱。他解释,时间太久的单号,有可能已经被其他人使用过了,这样就不值钱了。警方掌握的“价格表”显示,一条“新鲜”的快递单号卖价1-2元,而一条信息完整的快递单号能卖到5-10元,不新鲜的快递单号则按照批量打包销售。办案民警分析,“坐在办公室里点点鼠标就有不菲收入进账,对于扮演一手数据源头角色的人来说,钱来得太过容易。正是这份轻松的“快钱”,让许多人铤而走险,甚至连快递公司高管都牵涉其中。在民警抓获的涉案人员中,35岁的李翔(化名)是杜其斌所在快递公司片区负责系统监管的区域经理。李翔交代,自己作为片区管理人员,职责之一就是公司的安保工作,负责客户信息安全的保护。但这位管理者显然没有恪尽职守。他不仅没有及时制止杜其斌买卖客户信息的行为,还自己做起了买卖客户信息的生意。截至案发,李翔给两个朋友张某和田某发送公民个人信息近万条,获利逾万元。被警方抓获后,李翔后悔万分,作为公司管理人员,他原本有几十万元的不菲年薪,现在为了一点小钱触犯法律,人财两失,他深感“因小失大”。新司法解释出台打击此类犯罪于法有据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今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就打击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出台《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购买和收受公民个人信息的定罪量刑标准以及相关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系统规定。司法解释明确了“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颜茂昆表示,“列举以外的个人信息还有很多,司法实践中要根据司法解释第一条的规定,把握‘公民个人信息’的要件特征,准确作出判断。”对于刑法中“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此次司法解释也明确规定了十种情形。包括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前两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等。对于那些购买个人信息搞推销的行为,司法解释规定,为合法经营活动而非法购买、收受敏感信息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具有利用非法购买、收受的公民个人信息获利五万元以上等情形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记者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上述案件的犯罪分子仅被判处10个月到2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但如果按照新的司法解释对于“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犯罪分子或将受到严厉的处罚。杜其斌对记者说,自己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警察找上门以后,他一开始以为“顶多拘留几天就完事儿”,没想到触犯了刑法。他十分后悔。北京统理律师事务所王红军律师告诉记者,以前由于认定标准不够明确,的确存在量刑偏轻的情况。此次司法解释对于“公民个人信息”予以明确的列举,并且非常明确地界定了“情节严重”的标准,这些内容,不仅能威慑之前已经存在的犯罪行为,也有助于之后的刑事判决罪责刑的一致性。新的司法解释出台以后,有助于司法机关侦查和审判,对于打击当前社会广泛存在的泄露、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现象,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构建和谐社会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揭秘 | 为何一个手机号就能把个人隐私查个底朝天?问题原来出在这……》 精选八电信诈骗团伙高价购买快递个人信息,知名快递公司高管涉案;另有嫌疑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售卖劣质保健品、假收藏品如果不是网友“小何”的出现,32岁的汪媛媛(化名)还在继续着平静的生活——她在某知名快递公司荆州分公司工作近10年,担任仓库管理员一职。在“小何”的多次劝诱下,去年10月份的一天,汪媛媛打开了办公电脑,查询了“小何”发过来的数十条快递单号对应的收件人信息。身为仓管,汪媛媛有权限查询该快递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客户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号码、地址等。作为回报,汪媛媛很快收到了“小何”发来的微信红包,按每条信息两元计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截至去年11月28日荆州警方找到汪媛媛,她一共为“小何”查询快递信息4千余条,获利8千余元。汪媛媛最初并不知道,她已被“小何”带进一条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的上下游,活跃着大量像她一样的信息提供者、像“小何”一样的中间商。数量庞大的个人信息数据被集散和交易后,最终将流到目的各异的人手中,甚至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5月9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购买和收受公民个人信息的定罪量刑标准以及相关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系统规定。而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不出意外的话,等待汪媛媛和“小何”等人的将是法律的惩处。掌握保健品药品等客户的快递员很吃香去年9月底的一天,有个陌生人加了汪媛媛微信,上来就发红包,她以为是骗子,直接删除了。但对方不断添加好友,汪最终通过了好友验证,对方提出要求,请其帮忙查询快递单号信息。汪媛媛的丈夫费元峰(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最初有些担心,但对方反复告知“查别人的身份信息不是违法的,不会出什么事情,一个月可以赚一两万块钱”,在对方的反复劝说下,他们动心了。此人自称“小何”,从10月初开始,“小何不断通过电子邮箱将汪媛媛所在快递公司的一批快递单号发过来,少则数十条,多则上百条。汪媛媛在内部系统中输入单号,查询对应的收件人电话号码等信息,再将查询结果拍照发给“小何”。费元峰说,截至11月底案发时,他们一共为“小何”查询过28次,共计四千余条信息,往来邮件都保存在电子邮箱里。每次查询完,“小何”就通过微信转账或红包的方式将钱款转过来,每条作价2元,他们共因此获利8000余元。汪媛媛曾告诉丈夫,自己感觉“小何”像是本公司同事,因为他对公司内部的一些操作流程非常熟悉,但她并没有去核实过。汪的感觉是对的,“小何”的真实身份是该快递公司河北保定分部的快递员杜其斌(化名)。5月9日,新京报记者在荆州市某看守所见到了27岁的杜其斌,他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已经在该快递公司工作3年多,在快递员里算比较资深的,公司照顾老员工,将一些长期大量发货的客户分配给他,其中就包括一个销售收藏品的电商商家。杜其斌说,在快递员群体里,有销售保健品、收藏品、药品等大客户资源的快递员很吃香,会有人找上门来,希望能够通过他们获取这类商品的购买者的信息,“最重要的是手机号码”。杜其斌虽然每天上门取件,但他并不能看到收货人的电话号码。他解释,销售保健品、收藏品等的商家也深知顾客信息的重要性,为了防止竞争,他们会自行批量打印快递单,快递单上的收货人电话用星号隐藏起来,上门取件的快递员无法看到,只有当包裹抵达派送环节,负责派送的快递员通过扫描条形码才能看到收货人的电话。因此,杜其斌虽然掌握着大量的单号,但要想获取最关键的电话号码,他还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根据该公司的规定,只有管理岗位的人员有权限通过内部系统查询快递信息。杜其斌告诉新京报记者,他通过公司内部通讯录,随机联系了多名各地同事,提出有偿查询收货人电话号码的要求,大部分人拒绝了他,但也有河北、内蒙古、湖北等地的四五个人同意了,其中就包括汪媛媛。通过QQ买卖快递单号信息的截图。快递个人信息被虚假纪念品诈骗团伙利用汪媛媛等人查询出来的个人信息不会在杜其斌手中多做停留,他会迅速将其转卖出去。他有几个固定的买家,“听说是卖纪念品的”,但他称不知道对方销售的商品是否合法。2016年11月,荆州市沙市区解放路派出所对辖区内汪媛媛所在快递公司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了仓管汪媛媛频繁登录公司内部客户信息系统、批量查询大量客户快递单号信息这一异常情况。顺藤摸瓜,继续调查过后,杜其斌和他的买主们也进入警方视线。今年2月,在公安部统一部署下,荆州警方分赴河北多个地市,一举抓获13名犯罪嫌疑人,缴获犯罪工具手机40多部,电脑10余台。荆州警方介绍,在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多人涉嫌利用购得的公民个人信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包括销售假纪念品、伪劣保健品等等。侦查过程中,民警发现了犯罪嫌疑人名为“话术”的两份文件,俨然是一套通过打电话来推销虚假收藏品的详细“剧本”。进行电话营销者号称是“中国收藏家协会”北京总部的业务拓展部经理,正在组织一次大型藏品拍卖回收活动,他们先期启动了该省份的藏友资料库,并“随机抽取了幸运客户”。在这份“话术”中,犯罪嫌疑人声称向“幸运客户”发放一单由“人行行长特批”、“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亲自见证”的人民英雄纪念金条,“有极高的纪念价值和极大的升值空间”,在全省只有8个特惠名额,中奖者只需缴纳10%的个人所得税即4980元即可获得。不仅如此,犯罪嫌疑人还进一步保证,在即将举办的大型藏品拍卖回收会上,国家会负责回收这单藏品,回收价至少是49800元,而且“根据报价师私下透露”,这款藏品的市场价会在6万元以上。为了获取信任,犯罪嫌疑人“恳请”电话那头的潜在客户帮自己也捎一套,等“国家回收”以后,再把回收款给自己,“定会重重答谢”。荆州警方介绍,这种通过电话营销虚假收藏品的行为已涉嫌诈骗。在河北定州等地,此类犯罪活动十分猖獗。新京报记者检索发现,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一份今年3月16日裁定的判决书显示,2015年3月以来,在河北定州,郑某、高某等多名犯罪分子通过网络购买大量“客户信息”,之后冒充“中国收藏家协会”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受害者,以高价收购收藏品为由,让受害者交纳好处费、鉴定费等各种费用,骗取大量现金。判决书中认为,上述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上述多名犯罪分子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据媒体报道,河北定州女子王某自2013年起冒充某知名收藏公司员工,打电话向多人推销熊猫金币、十二生肖金币、第三套人民币等多项虚假藏品,获利丰厚,被法院认定为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而王某进行电话诈骗的前提就是从另一名犯罪分子手中购买多份客户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等。办案民警表示,近几年,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在这些违法犯罪活动中,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起到了为虎作伥的作用,为犯罪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更精准的信息,让诈骗活动更具针对性。快递公司片区区域经理参与其中杜其斌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从汪媛媛等人手中以每条两元的价格收购个人信息,再以每条四元左右的价格转卖出去,他从中赚取差价。后来,他不满足于只查询自己收快递时掌握的快递单号,还通过网络购买更多的单号,查询出详细信息后再行卖出。杜其斌说,快递单个人信息的价格高低不等,“越新鲜的信息价格越高”,快递发出后三到五天内的个人信息最受欢迎,他转手卖出时能卖到四元一条,而半个月以上的信息就“没人要了”,打包价每条只能值几分钱。他解释,时间太久的单号,有可能已经被其他人使用过了,这样就不值钱了。警方掌握的“价格表”显示,一条“新鲜”的快递单号卖价1-2元,而一条信息完整的快递单号能卖到5-10元,不新鲜的快递单号则按照批量打包销售。办案民警分析,“坐在办公室里点点鼠标就有不菲收入进账,对于扮演一手数据源头角色的人来说,钱来得太过容易。正是这份轻松的“快钱”,让许多人铤而走险,甚至连快递公司高管都牵涉其中。在民警抓获的涉案人员中,35岁的李翔(化名)是杜其斌所在快递公司片区负责系统监管的区域经理。李翔交代,自己作为片区管理人员,职责之一就是公司的安保工作,负责客户信息安全的保护。但这位管理者显然没有恪尽职守。他不仅没有及时制止杜其斌买卖客户信息的行为,还自己做起了买卖客户信息的生意。截至案发,李翔给两个朋友张某和田某发送公民个人信息近万条,获利逾万元。被警方抓获后,李翔后悔万分,作为公司管理人员,他原本有几十万元的不菲年薪,现在为了一点小钱触犯法律,人财两失,他深感“因小失大”。荆州警方查获的赃物手机。新司法解释出台打击此类犯罪于法有据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今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就打击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出台《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购买和收受公民个人信息的定罪量刑标准以及相关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系统规定。司法解释明确了“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颜茂昆表示,“列举以外的个人信息还有很多,司法实践中要根据司法解释第一条的规定,把握‘公民个人信息’的要件特征,准确作出判断。”对于刑法中“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此次司法解释也明确规定了十种情形。包括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前两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等。对于那些购买个人信息搞推销的行为,司法解释规定,为合法经营活动而非法购买、收受敏感信息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具有利用非法购买、收受的公民个人信息获利五万元以上等情形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记者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上述案件的犯罪分子仅被判处10个月到2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但如果按照新的司法解释对于“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犯罪分子或将受到严厉的处罚。杜其斌对记者说,自己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警察找上门以后,他一开始以为“顶多拘留几天就完事儿”,没想到触犯了刑法。他十分后悔。北京统理律师事务所王红军律师告诉记者,以前由于认定标准不够明确,的确存在量刑偏轻的情况。此次司法解释对于“公民个人信息”予以明确的列举,并且非常明确地界定了“情节严重”的标准,这些内容,不仅能威慑之前已经存在的犯罪行为,也有助于之后的刑事判决罪责刑的一致性。新的司法解释出台以后,有助于司法机关侦查和审判,对于打击当前社会广泛存在的泄露、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现象,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构建和谐社会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揭秘 | 为何一个手机号就能把个人隐私查个底朝天?问题原来出在这……》 精选九电信诈骗团伙高价购买快递个人信息,知名快递公司高管涉案;另有嫌疑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售卖劣质保健品、假收藏品如果不是网友“小何”的出现,32岁的汪媛媛(化名)还在继续着平静的生活——她在某知名快递公司荆州分公司工作近10年,担任仓库管理员一职。在“小何”的多次劝诱下,去年10月份的一天,汪媛媛打开了办公电脑,查询了“小何”发过来的数十条快递单号对应的收件人信息。身为仓管,汪媛媛有权限查询该快递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客户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号码、地址等。作为回报,汪媛媛很快收到了“小何”发来的微信红包,按每条信息两元计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截至去年11月28日荆州警方找到汪媛媛,她一共为“小何”查询快递信息4千余条,获利8千余元。汪媛媛最初并不知道,她已被“小何”带进一条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的上下游,活跃着大量像她一样的信息提供者、像“小何”一样的中间商。数量庞大的个人信息数据被集散和交易后,最终将流到目的各异的人手中,甚至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5月9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购买和收受公民个人信息的定罪量刑标准以及相关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系统规定。而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不出意外的话,等待汪媛媛和“小何”等人的将是法律的惩处。掌握保健品药品等客户的快递员很吃香去年9月底的一天,有个陌生人加了汪媛媛微信,上来就发红包,她以为是骗子,直接删除了。但对方不断添加好友,汪最终通过了好友验证,对方提出要求,请其帮忙查询快递单号信息。汪媛媛的丈夫费元峰(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最初有些担心,但对方反复告知“查别人的身份信息不是违法的,不会出什么事情,一个月可以赚一两万块钱”,在对方的反复劝说下,他们动心了。此人自称“小何”,从10月初开始,“小何不断通过电子邮箱将汪媛媛所在快递公司的一批快递单号发过来,少则数十条,多则上百条。汪媛媛在内部系统中输入单号,查询对应的收件人电话号码等信息,再将查询结果拍照发给“小何”。费元峰说,截至11月底案发时,他们一共为“小何”查询过28次,共计四千余条信息,往来邮件都保存在电子邮箱里。每次查询完,“小何”就通过微信转账或红包的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扣费成功待处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