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买一个160元人民币贬值买房子好吗的游戏我就把财富值都给你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屡创新高 过快升值引担忧_新浪网
继2017年累计升值6.4%以后,2018年1月份,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5%,创下了1994年汇改以来最大单月升幅。人民币单边走势日益明显,考验外汇政策的定力。有观点认为,人民币过快升值将会影响经济和出口;但也有专家认为人民币汇率指数仍保持相对稳定,对出口的负面作用并不大。
分享专题至:
1月份出口1.32万亿元,增长6%;进口1.19万亿元,增长30.2%;贸易顺差1358亿元,收窄59.7%。
尽管美元反弹,但最近人民币仍保持强势运行,表明人民币已进入主动升值模式,主要源于升值预期抬头引发的客盘结汇需求释放。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月份累计升值3.5%,创1994年汇改以来最大单月涨幅。中间价累计升值2003个基点。
此前的1月26日,莱克电气披露,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累计产生汇兑损失1.5亿元左右,同时由于2017年6月后美元贬值5%左右,使得营收(折合人民币)减少1.2亿元左右。
在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人民币国际化对本次人民币升值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是解决外贸企业与汇率波动问题的方式之一。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作者:海通宏观姜超、梁中华、李金柳、宋潇
2017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始出现逆转,步入大幅升值的轨道,进入2018年更是出现跳升。那么本轮升值和05年汇改后的升值有何不同?对经济又会造成何种影响?人民币升值是否会吸引外部资金流入,带动国内资产价格的重估?本篇专题从历史比较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
本轮升值有何不同?从更长周期来看,05年汇改后,人民币就开启了升值之路,持续升值到2013年。而升值背后的推动力是中国经济向好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压制多年的单边升值压力的逐步释放。而17年以来,人民币又开启了新一轮升值。但从基本面来看,我国经济增速仅是小幅回升,反映国际收支的外汇储备、外汇占款并没有显著增加。所以和05年以后的升值不同,基本面并不是影响本轮升值最主要的因素,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机制才是关键。本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强更多是因为美元指数的走弱,背后的机制是人民币更多参考一篮子货币,并保持基本稳定。但是这样的定价机制带来的问题和仅仅盯住美元是一样的,仅仅由定价机制带来的“被动”升值会对未来经济构成负面冲击。
升值对经济有何影响?从历史数据来看,我国的出口同比增速与人民币有效汇率负相关,并且有效汇率变化领先出口3个月,这是因为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出口企业利润下降。实际上,目前我国经济背景和贸易所处环境与2013年之前大不相同。05-13年:出口逆势增长,经济持续繁荣。05-07年,人民币升值并没有显著影响我国出口强劲增长,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贸易竞争力较强,另一方面是当时美欧等国经济向好,外需强劲。08年后外需大幅下滑,我国出口增速出现下降,但我国占全球贸易的份额仍在持续上升。说明在全球贸易萎缩的情况下,我国的出口情况相比于其他国家仍然不错。17年以来:出口不容乐观,经济或将承压。去年出口的边际好转是GDP回升的主要动力,而出口好转一方面是因为海外发达经济的同步复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贬值。自811汇改之后,人民币对美元和欧元均出现贬值,其中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高达13%,对出口有一定支撑。但是去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是持续升值的,累计升值幅度超过9%,同时我国的出口竞争力也在逐步下滑,再加上贸易壁垒增加,本轮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也要大于2013年之前。从细分领域来看,人民币升值对电子通讯设备以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将产生较大冲击。
升值会带来资产价格重估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相比较汇率的历史走势,市场对未来汇率的预期是影响资产价格会否重估的更重要的因素。道理很简单,外部资金是否流入、内部资金是否流出,首先考虑的不是汇率过去是否已经升值贬值,而是未来是否会继续升值或贬值。05年汇改后,人民币升值幅度相对经济本身的提升其实是偏小的,因而升值预期一直存在。较强的升值预期最终导致资本持续流入,对国内资产价格是有推动作用的,06-07年的股市、房市大涨均在一定程度上与此有关。但17年以来的本轮升值与上一轮升值最核心的差异是,本轮人民币升值主因在于美元走弱,更多属于被动升值。17年以来,1年期的美元对人民币NDF仍是高于即期汇率,显示了市场对人民币的长期贬值预期。因此本轮升值以来,资金并未明显大幅流入国内,也就难以形成对资产价格的重估。而如果汇率过度升值,其反过来会使得效率和技术的提升被汇率的大幅升值所抵消,反倒对资产价格不利。
2017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始出现逆转,步入大幅升值的轨道,进入2018年更是出现跳升。那么本轮升值和05年汇改后的升值有何不同?对经济又会造成何种影响?人民币升值是否会吸引外部资金流入,带动国内资产价格的重估?本篇专题从历史比较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
1. 本轮升值有何不同?
从更长周期来看,05年汇改后,人民币就开启了升值之路,持续升值到2013年。自日起,央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但是参考一篮子货币也不意味着盯住一篮子货币,实现有管理的浮动。从走势上来看,人民币对美元在05年汇改后是大幅升值的,从8.2以上升值至13年接近6.0的点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也从85上升至接近120的水平。
而升值背后的推动力是中国经济向好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01年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绝大多数年份维持在8%以上的水平。在国际收支方面,经常项目顺差持续处于高位,而中国经济高增长带来的机会也吸引了海外投资资金流入,在14年之前金融账户也基本都保持顺差。尤其是08年发达经济体金融危机后,国际资本更是大量流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所以05-13年的人民币汇率升值是有基本面支撑的,是05年汇改前压制多年的单边升值压力的逐步释放。
而17年以来,人民币又开启了新一轮升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7年初的6.96升值到当前的6.3左右,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从94.83回升至95.82。但是从基本面来看,我国经济增速仅仅从16年的6.7%回升至17年的6.9%,反映国际收支的外汇储备、外汇占款也仅仅是保持稳定,并没有显著增加。而当前欧美经济仍在复苏,国内经济甚至有一定的走弱压力,所以从当前远期市场来看,人民币对美元反而有一定的贬值预期。
所以和05年以后的升值不同,基本面并不是影响本轮升值最主要的因素,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机制才是关键。近两年随着汇率中间价机制的改革,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是在减弱的,而对一篮子货币保持相对稳定的目标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当其它货币对美元升值的时候,人民币会跟着其它货币对美元升值;当其它货币对美元贬值时,人民币也跟着贬值。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美元指数的走势高度相关,相关度远远大于以往。但从执行上也有一定的波折,例如尽管央行从15年12月就发布了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但是从16年全年来看,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还是走弱的,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当年还是在释放前期积累的贬值压力。而17年上半年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依然相对偏弱,所以央行引入“逆周期因子”,对冲市场预期惯性导致的人民币相比其它货币对美元升值偏少的问题。17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指数才得以修正,保持了基本稳定,“逆周期因子”也暂时退出。
所以本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强更多是因为美元指数的走弱,背后的机制是人民币更多参考一篮子货币,并保持基本稳定。但是这样的定价机制带来的问题和仅仅盯住美元是一样的,欧元、英镑、日元的定价是完全市场化的,对美元升值是其经济基本面的反映。当我国经济和海外步调一致时,跟着一篮子货币对美元升值不会带来太大问题,但当步调不一致时,仅仅由定价机制带来的“被动”升值就会对未来经济构成负面冲击。
2. 升值对经济有何影响?
一谈到汇率升值,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会对出口产生向下压力。从历史数据来看,我国的出口同比增速确实与人民币有效汇率负相关,并且有效汇率变化领先出口3个月。人民币汇率与出口相关主要是因为汇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商品价格。当人民币出现升值时,出口企业要么选择维持外币计价的价格不变,这样会导致以本币计价的商品价格下降;要么选择维持本币计价的价格不变,这样会提高外币计价的价格,导致商品需求下降。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出口企业利润下降,也会降低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力。
前面已经提到,本轮人民币升值的主导因素与2013年之前的升值不同。实际上,目前我国经济背景和贸易所处环境与2013年之前也大不相同。下面,我们将回顾2013年之前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并对本轮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进行分析。
05-07年,人民币升值并没有显著影响我国出口强劲增长。尽管05年汇改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升值,但是次贷危机之前,我国出口同比增速一直维持在20%以上。尽管同期我国进口也不弱,但是受到出口增长的带动,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2007年贸易顺差月均超过200亿美元。
同期,净出口对GDP的贡献也达到了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2005年到 2007年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分别达到1.4%、1.9%和1.5%。
当时出口之所以没有明显受到汇率影响,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贸易竞争力较强。1980年以来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比持续增加,而城市化的推进也导致大量农民工进城增加了有效劳动力供给。2001年末我国加入WTO以后,巨大的人口红利使得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廉,帮助我国成功加入到全球产业链的布局中。因此,尽管05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但是相比于低廉的人力成本来说我国的出口产品竞争力仍然较强。
另一方面,当时美欧等国经济向好,外需强劲。美国经济自2002年以来就表现强劲,GDP同比增速一度超过4.4%,而欧元区GDP同比增速在2006年和2007年也分别达到3.2%和3%。经济的繁荣使得发达国家对我国的进口持续增长,尽管因为人民币升值而有所回落,但是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
08年后我国出口增速出现下滑,次贷危机重创了全球经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同比增速一度下滑至-4%和-6%。受到外需大幅下滑的影响,我国出口同比也一度下降到-26%,并且2011年开始出口增速的中枢从20%下降至10%。
但是我国占全球贸易的份额仍在持续上升。尽管出口增速回落,但是实际上我国的贸易份额仍在持续上升,我国出口金额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从2007年的8.7%持续上升到2013年的11.7%。贸易占比的上升说明在全球贸易萎缩的情况下,我国的出口情况相比于其他国家仍然不错。
去年出口的边际好转是GDP回升的主要动力。2016年净出口对我国GDP增长的拉动仅为-0.4%,而2017年拉动则上升到0.6%,相当于边际提高GDP增速1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实际上消费和投资对2017年GDP的增长贡献分别下降了0.2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
而出口好转一方面是因为海外发达经济的同步复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贬值。具体来说,2016年以来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强劲复苏,其中美国和欧元区PMI指数分别达到60.8和60.6的高位。而自811汇改之后,人民币对美元和欧元均出现贬值,其中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高达13%。2016年中旬开始,我国出口增速就触底反弹。
同时,我国的出口竞争力也在逐步下滑。在本轮全球复苏的背景下,实际上我国的出口增速回升幅度已经远不如东南亚等其它国家。2017年越南、韩国和马来西亚出口平均增速分别在21.7%、20.7%和16%,而我国的出口增速仅为7.7%。出口回升幅度较弱反映出我国的出口产品在逐步被东南亚等人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替代。随着人口红利退减,我国出口企业生产成本将持续上升,再加上贸易壁垒增加,本轮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也要大于2013年之前。
3. 升值会带来资产价格重估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相比较汇率的历史走势,市场对未来汇率的预期是影响资产价格会否重估的更重要的因素。道理很简单,外部资金是否流入、内部资金是否流出,首先考虑的不是汇率过去是否已经升值贬值,而是未来是否会继续升值或贬值。
我们先来考察日元升值的经验。85年广场协议后,美元兑日元汇率从起初的250左右降至88年的130以下,日元升值幅度最大超过100%,日元升值和市场的升值预期引发了对日本国内资产价格的重估,85年到88年日本股市一路上涨,日经225指数涨幅超过一倍,房价也在这段时间快速攀升。
我们再来看我国上一轮人民币升值。05年汇改后,人民币升值幅度相对经济本身的提升其实是偏小的,因而升值预期一直存在。从NDF和即期汇率的对比可以看到,05-08年1年期的美元兑人民币NDF一直低于即期汇率,这说明汇率升值预期一直存在,经济上行周期的主动升值仍未能消除升值预期,原因在于相比国内效率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汇率的升值幅度依然偏小。
因而较强的升值预期最终导致资本持续流入,对国内资产价格是有推动作用的。这一时期我国不仅是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也是顺差,05年以后我国外汇占款增长速度加快,而资本大量流入助推了国内资产价格的上升,06-07年的股市、房市大涨均在一定程度上与此有关。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外汇市场的投资者教育似乎渐入佳境,人民币汇率走势与结售汇的关联性正逐渐弱化。昨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1月银行结售汇数据显示,当月代表零售外汇市场的银行结售汇小幅逆差56亿元人民币,其中,银行代客结售汇实现顺差149亿元人民币,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延续基本平衡格局。
1月人民币兑美元涨幅创有记录以来单月最大涨幅,但市场并未就此大幅增加结汇,相反,当月银行结汇规模环比减少近11%。
市场预期分化
外汇局公布的1月结售汇数据让此前的市场预测“打脸”。在此之前,市场不少机构预测,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涨和春节因素叠加,1月银行结售汇将为顺差,且代客结售汇顺差规模将较上月扩大。然而,实际情况与预测恰好相反,不仅当月银行结售汇由上一月的顺差转为逆差,规模下降451亿元,代客结售汇顺差规模也环比缩小296亿元。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月份银行结售汇由顺差转为逆差,主要是因为银行自身结售汇逆差就有205亿元,即银行自身增加了购汇规模,但银行购汇规模并不大。更为重要的是,市场预测与实际数据的背离,实际也说明外汇市场价与量关系的弱化,即人民币汇率走势与银行结售汇的关联性减弱。
开年首月,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走出一波凌厉涨势,创有记录以来最大单月涨幅。此前有外汇分析师表示,此番人民币急涨也让一些企业转变观念,提高结汇意愿。然而,现实情况更为复杂,数据显示,1月货物贸易的结汇率只有51%,处于近一年多以来的低位,而相比之下购汇率则较为稳定。受此影响,1月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规模与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的缺口也在加大。
“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上涨,但一些企业并没有相应加大结汇,这也说明市场预期出现分化,市场主体并没有形成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的预期。”闫玲称。
市场预期分化实则是个好现象。外汇局方面多次强调,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要树立“风险中性”意识。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表示,未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对于汇率风险的管理就必须要树立严肃的“风险中性”意识。然而,当前部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不到位,一些企业习惯于押注升值或贬值的单边方向,用主观的市场判断替代风险管理;对套期保值认识不足,有一些企业不愿意支付这个费用来做套期保值,或者把套期保值当做赚钱工具,忽视了套期保值是锁定不确定性风险的本质功能。
此外,受春节居民境外出游换汇的影响,相比于去年12月,今年1月个人购汇环比增加11%。然而,对比数据可发现,尽管春节前个人旅游用汇上升,但与去年同期相比,购汇规模下降12%。
外汇市场供求
延续基本平衡格局
尽管1月银行结售汇数据不及市场预期,但总体看,当前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形势持续向好。外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外汇市场供求延续基本平衡格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外汇储备余额持续增加。从2月7日公布的外汇储备数据看,1月末外汇储备余额31615亿美元,较2017年末增长215亿美元,体现了境内外汇供求总体平衡、主要非美元货币汇率升值和资产价格变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二是银行结售汇和境内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1月份,银行结汇同比增长28%,银行售汇增长11%,结售汇逆差9亿美元,同比下降95%,总体延续了近期小幅顺逆差交替态势。如果再考虑到企业远期、期权交易等因素综合影响,1月份境内外汇供求延续基本平衡。
三是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呈现顺差。1月份,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付款顺差246亿美元,其中,外汇资金收付款顺差257亿美元。
“主要渠道的外汇供求状况保持平稳。一方面,货物贸易以及主要的资本和金融项目结售汇延续顺差,其中,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顺差分别为9亿美元和19亿美元;另一方面,企业投资收益和个人购汇均低位运行。”外汇局相关负责人解释称。
外汇局方面表示,我国跨境资金双向流动、总体平衡的发展趋势已初步形成。近一段时期,市场对各主要货币走势看法合理分化、预期趋稳,人民币汇率呈现有升有贬、双向波动的态势,推动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更加稳定,外汇市场基本实现自求平衡。国内外环境将使得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并且总体能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为中长期我国跨境资金双向流动、总体平衡创造有利条件。
相关专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屡创新高 过快升值引担忧
新浪外汇讯 2月8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开盘之后连续回调,日内暴跌752个基点,创日以来最大日间跌幅。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今开6.2648,日内最低贬值至6.3400,最大跌幅1.2%。
东方汇理银行高级新兴市场策略师Dariusz Kowalczyk称,人民币加速下跌或与贸易顺差偏少和贸易战风险有关。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则认为,人民币今天的暴跌,只是过去一段时间“暴涨”的正常反抽而已,即使贸易顺差创下低点,即使近期有一些官方的表态,即使今晨股市继续暴跌,但人民币的突然下跌,只反映出一个事实:市场上的人民币多头实在太多了。
开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一路飙升。其中1月份升值3.5%,创1994年汇改以来最大单月涨幅。 今日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6.2%。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增长6%;进口1.19万亿元,增长30.2%;贸易顺差1358亿元,收窄59.7%。
瑞穗银行最新研报指出,根据贸易加权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快速上升显示出人民币升值的风险,央行采取措施抑制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可能性在提高。
有外资银行人士建议,相关部门适度增加国际大型资产管理机构与外汇经纪商进入境内人民币市场参与交易,通过增加不同类型交易对手与人民币汇率交易策略,尽可能改变当前人民币汇率易涨难跌的局面。
  新浪外汇2月8日讯&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6.2%。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增长6%;进口1.19万亿元,增长30.2%;贸易顺差1358亿元,收窄59.7%。
2018年开年首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经历了一波强劲升势,中间价累计升值2003个基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月份累计升值3.5%,创1994年汇改以来最大单月涨幅。
  新浪外汇讯 2月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2822,较上日升值60个基点,为近30个月的新高。
隔夜市场,美元走强,成功站上90上方。美国参议院两党领袖麦康奈尔和舒默达成一项为期两年的预算协议,该协议将提供近3000亿美元的额外资金,不但有望避免美国政府于本周五再度关门,并将结束长达数月的开支优先问题。不过,在参议院通过该协议后,还须将其送回众议院表决,是否能得到众议院的支持仍存在不确定性。
昨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升破6.26关口,再刷日来新高。交易员称,近期客盘结汇意愿续升,几乎无视美元指数反弹,若无大行适度出手,短期人民币料延续易升难贬走势。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美元走势出现反复,跌势开始放缓,但最近人民币仍保持强势运行,表明人民币已进入主动升值模式,主要源于升值预期抬头引发的客盘结汇需求释放。从盘面上看,近期客盘结汇意愿持续上升,基本无视美元反弹,倘若美元走势不出现大变化,或央行不进行干预,短期内人民币恐易升难贬。
目前,人民币汇价已经超出大多数机构先前的预期。
瑞穗银行最新研报指出,根据贸易加权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快速上升显示出人民币升值的风险,央行采取措施抑制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可能性在提高。
有外资银行人士建议相关部门适度增加国际大型资产管理机构与外汇经纪商进入境内人民币市场参与交易,通过增加不同类型交易对手与人民币汇率交易策略,尽可能改变当前人民币汇率易涨难跌的局面。
  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走高,在岸即期汇率日间最高涨至6.2519元,创2015年“8·11”汇改以来新高。
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设在6.2882元,调升190基点。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即期询价交易开盘后快速走高,最高至6.2519元,午后逐步收窄涨幅,16:30收盘价报6.2596元,较前收盘价涨187基点,日内高价及收盘价均为日以来新高。香港市场上,离岸人民币先扬后抑,日内一度涨254基点,随后逐步回调,截至北京时间18时报6.2749元,较前收盘价涨71基点。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美元走势出现反复,跌势开始放缓,但最近人民币仍保持强势运行,表明人民币已进入主动升值模式,主要源于升值预期抬头引发的客盘结汇需求释放。从盘面上看,近期客盘结汇意愿持续上升,基本无视美元反弹,倘若美元走势不出现大变化,或央行不进行干预,短期内人民币恐易升难贬。目前人民币汇价已经超出大多数机构先前的预期。
  ■本报记者&傅苏颖
2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2018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615亿美元,较2017年12月末上升215亿美元,升幅为0.68%,为连续12个月实现正增长。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1月份,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境内外主体交易行为总体平稳。国际金融市场上,在主要非美元货币汇率升值和资产价格变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健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月份外储增加215亿美元,连续第12个月上升,汇率估值和资本流入是主因。1月份美元指数下跌3.4%,欧元、英镑、日元对美元汇率均显著升值,粗略估计,汇率估值因素带来外储增加约300亿美元。1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显著升值可能带来一定数量的资本净流入,也有利于外储增长。但1月份美欧等发达国家国债收益率均显著上涨,债券估值对外储有一定的负面贡献。
“估值效应导致外汇储备规模增长。”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月份美元指数大幅贬值,由去年12月末的92.2574贬至89.1201,贬值幅度达到3.40%;欧元对美元汇率由去年12月末的1.2001升至1.2414,升值幅度达到3.44%;美元对日元汇率由12月末的112.69贬至109.18,贬值幅度达到3.11%。综合考虑主要货币对美元的大幅升值,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估值明显上升。另外,1月份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12月末的2.40%大幅升至2.72%导致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价格下降,外汇储备账面价值有所损失。
“综合来看,汇率变动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有较大幅度提升,收益率变动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有所下降,二者相互抵消后,估值效应仍然导致外汇储备规模增长。”温彬表示。
刘健表示,短期内,预计外储有望维持增长态势。2月份以来,美元指数继续弱势震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步升值,资本可能继续出现净流入,有助于外储回升。不过美元贬值压力集中释放后跌幅可能放缓,汇率估值的正向贡献可能减弱。发达国家利率上升对债券估值的负面影响仍可能存在。未来外储回升的主要原因,或将由汇率估值因素转向资本流入因素。
  上海证券报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12个月回升。
中国人民银行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末,我国外储规模为31615亿美元,较2017年12月末上升215亿美元,升幅为0.68%。
业内人士分析,1月外储增长主要源于汇率估值效应和银行结售汇改善。而过去一年,外储之所以能实现连续小幅上升,与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平稳,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基本平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有升有关。
汇率估值效应促外储上升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解释,1月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境内外主体交易行为总体平稳。同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非美元货币汇率升值和资产价格变动等各因素共同作用,所以1月外储规模小幅上升。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测算,1月美元指数大幅贬值,较去年12月末贬值3.40%。在同一时期内,欧元对美元汇率升值3.44%,美元对日元汇率贬值3.11%。综合考虑主要货币对美元的大幅升值,我国外储规模的估值明显上升。
“但与此同时,1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去年12月末的2.40%大幅升至2.72%,导致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价格下降,外储账面价值有所损失。”温彬认为,上述两个原因相互抵消后,估值效应仍然导致外储规模增长。
从国内因素看,银行结售汇对外储规模增长形成较强支撑。温彬称,1月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3.16%,有助于维持结售汇顺差。但与此同时,我国进出口差额达到2年内的较高水平,贸易对外储规模增长的支撑较上月减弱。
回顾2017年2月份以来,我国外储余额已经连续12个月回升。据上证报记者统计,这12个月我国外储累计增加1564亿美元。
外储规模连续小幅上升,与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平稳,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基本平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有升不无关系。
外汇局局长潘功胜日前撰文指出,2017年外汇市场供求更加平衡,银行结售汇逆差1116亿美元,同比下降67%。跨境资本流动更加均衡,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出1245亿美元,同比下降59%。
同时,市场主体涉外交易行为更趋稳定。2017年货物贸易结售汇顺差、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均呈现增长态势,跨境融资继续平稳增加,对外投资、个人购汇有序回落。而且,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6.2%,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编制的CFETS人民币篮子汇率指数上涨0.02%。
外储规模将保持总体稳定
对于下一阶段,上述外汇局负责人展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进行,经济基本面有望延续稳中向好态势。全球经济同步复苏,全球主要央行将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在基本面因素的推动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将更趋平衡,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特征将更加明显。在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外储规模将保持总体稳定。
“美元汇率已经跌至阶段性低点,反弹回升后将削弱估值效应,预示着人民币预期的远期净结汇的逆差在逐渐扩大,因此,未来外储规模还要重点关注对外贸易的影响。”温彬提醒。
潘功胜在日前发表的文章中传递出下一阶段外汇管理部门对待外储的态度。文章提到,在管理目标上,理性看待外汇储备增减,更强调在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基础上,实现国际收支动态平衡。
文章还指出,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能力建设。一是继续加强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跨境资本流动政策的协调配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充分发挥外汇储备保障对外支付、维护汇率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等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强投资能力建设,不断优化货币和资产结构,在保证安全和流动的基础上实现保值增值。三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对外战略,统筹开展多元化运用,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向纵深发展。
  2月以来新兴市场资金流出加剧,似乎没能阻碍人民币持续上涨趋势。截至2月7日20时,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徘徊在6.2648,盘中一度创下日汇改以来的新高值6.2512。
受此影响,人民币兑美元1年期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一度报在6.4014,创下日汇改以来的新高值。
“事实上,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存在着跷跷板效应——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持续大幅上涨,远期汇率报价势必水涨船高。”一家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直言。随着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双双持续走高,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回到日汇改前点位的几率正变得越来越高。究其原因,随着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结构与多空博弈格局出现变化,人民币汇率正呈现易涨难跌格局,甚至多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涨幅已经超过美元跌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由于人民币涨幅过快过猛,如今越来越多金融机构与企业开始担心相关部门有可能采取汇市调控措施遏制人民币过快上涨。
“尽管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此轮快速上涨主要是受到美元指数下跌影响,但本周以来美元触底反弹,加之新兴市场资金流出加剧都无法遏制人民币上涨,这意味着人民币存在着新的单边快速上涨动能。”多伦多道明银行外汇策略师Ned Rumpeltin向记者分析说,“这势必激发热钱重新大举涌入中国市场。”
人民币持续上涨的“新动能”
在多位外汇交易员看来,人民币即期汇率之所以能在新兴市场资本流出加剧与美元指数触底反弹的双重压力下持续上涨,与当前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结构与多空博弈格局出现微妙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以境内在岸市场为例,人民币即期汇率的交易主体是央行、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以往在人民币贬值期间,企业基于避险需要频频购汇压低人民币汇率,银行与央行则起到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作用。随着去年5月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引入逆周期因子,以及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好转令人民币汇率彻底摆脱单边下跌预期,企业纷纷选择止损结汇,令境内在岸市场人民币多头云集而空头“失语”,形成当前人民币汇率易涨难跌的格局。
“这种市场结构也导致在岸市场人民币成交量难以持续放大,某种程度放大了人民币单边大幅升值幅度。”布朗兄弟哈里曼(BBH)全球外汇策略主管Marc Chandler向记者分析。这种现象也出现在境外离岸市场——以往国际对冲基金一直扮演着人民币空头角色,随着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涨导致他们纷纷离场,令离岸人民币趋于易涨难跌。
他坦言,本周以来人民币汇率能成功抵御中美利差持续收窄的负面冲击,也是得益于此。具体而言,2月2日当天美国10年期国债一度触及过去3年以来最高值2.85%,当天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徘徊在3.92%附近,令两者利差从去年底的147个基点,收窄至107个基点。
然而,国际投机资本却不敢以此沽空人民币套利。究其原因,是当天早盘企业结汇潮与人民币买盘增加,令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一度涨破6.27、6.28两个整数关口。
“这也激发人民币买涨热情持续升温。”Marc Chandler进一步指出。7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落至2.77%附近,令中美利差回升至113个基点,吸引不少企业加大结汇力度,助推人民币汇率顺势突破6.26整数关口,一度逼进6.25整数关口,创下2015年8月汇改以来的最高值。
一位外资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已经意识到这种市场结构有可能触发人民币持续快速上涨,从而将双向波动趋势演变成“单边升值”,建议相关部门适度增加国际大型资产管理机构与外汇经纪商进入境内人民币市场参与交易,通过增加不同类型交易对手与人民币汇率交易策略,尽可能改变当前人民币汇率易涨难跌的局面。
在他看来,随着人民币汇率不断逼近6.20,企业结汇与人民币买涨热情还将持续升温,令人民币涨幅大于美元跌幅。
“尽管过去8个月人民币持续大涨令部分外汇头寸选择结汇,但由于不少企业投资海外房地产与金融理财产品以及用于海外投资并购,导致逾千亿美元外汇头寸至今尚未结汇。”上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估算,“如今随着不少金融理财产品陆续到期,加之海外投资项目开始创造现金流,这些企业在不敢加大远期购汇套保力度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尽早结汇规避美元贬值风险,成为驱动人民币汇率持续快速上涨的另一个新动能。”
一家国有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当前企业对人民币远期套保操作正变得越来越谨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央行一再强调人民币趋于双向波动,但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呈现单边快速升值趋势,且多个交易日人民币涨幅甚至超过美元跌幅,令他们担心相关部门可能会采取措施调控人民币涨幅,不敢在远期市场增加套保头寸避免额外损失。
推动外汇均衡管理
记者多方了解到,这种担心也在不少金融机构内部悄然流传。
一家大型外资银行甚至列举了相关部门可能采取的三项汇市调控措施,一是适度加快资本项的开放进程,包括增加QDII、QDII2、债券通南向投资的额度,通过容许更多境内资金流向海外开展投资,从而缓解人民币短期快速上涨压力;二是择时引入反向逆周期因子,即当人民币涨幅过快时通过这个反向逆周期因子适度调低人民币中间价,从而遏制人民币涨幅过快;三是直接进入外汇市场买入美元压低人民币汇率。
“但是,只有外汇市场出现两大现象,才会触发相关部门采取上述措施。”汇丰银行高级外汇策略师王菊向记者指出,“一是人民币出现非理性升值预期,比如当美元指数反弹导致其他非美货币大幅贬值,唯独人民币持续保持快速上涨;二是中国资本跨境流动呈现一边倒现象,包括人民币快速升值令大量热钱涌入。”
在王菊看来,当前外汇市场尚未出现上述两大现象——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为例,当前人民币涨幅与美元跌幅大致相当,尽管个别交易日人民币涨幅超过美元跌幅,但央行等相关部门会容忍这种状况短暂出现,以此促进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实现清洁浮动,降低企业或金融机构非理性结售汇对人民币交易定价的冲击。
“当前不少金融机构也在密切关注外汇储备与结售汇顺差数据是否出现异常增加,以此判断资本跨境流动是否呈现一边倒迹象。”她直言。根据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好转、美元短期难改下跌颓势、中国资本跨境流动趋于均衡等因素而言,年底前人民币均衡汇率波动区间中枢将在6.2附近。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近日撰文表示,进一步推动外汇均衡管理,服务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的宏观审慎政策已回归中性原则,未来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上,也将强调中性原则——既支持合法合规资金流出,也支持合法合规资金流入。
在上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看来,潘功胜此番表态预示着央行不允许资本跨境流动出现一边倒现象,尤其是大量热钱趁着当前人民币单边升值期间大进,在人民币趋于双向波动时大出。
“这也令不少金融机构对中国相关部门进一步放宽QDII、QDII2、债券通南向投资等额度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他直言。由于这些对外投资渠道采取额度审批制,其对人民币汇率与资本跨境流动均衡平稳的影响相对可控。
外储十二连涨
本报记者&顾月&北京报道
外储十二连涨
央行的数据显示,2018年1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增至31614.57亿美元,环比增加215.08亿美元,连续12个月增加。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走强。最新的数据显示,2月7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徘徊在6.26左右,盘中一度创下日汇改以来的新高值6.2512。即期市场汇率离8·11汇改前的汇率也仅有一步之遥。
究其原因,既有企业结汇持续上升的因素,也有人民币空头离场的原因。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先是出现单边贬值预期,现在则进入单边升值预期的阶段,离双向波动的目标尚有距离,这亦对外汇管理提出新要求。
(杨志锦)
中国人民银行2月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增至31614.57亿美元,创下2016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环比增加215.08亿美元,增幅0.68%,为连续第12个月增加。
“主要非美元货币汇率升值和资产价格变动等各因素的共同作用,是本次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在1月外汇储备规模变动情况答记者问中表示,“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进行,全球经济同步复苏,主要央行将逐步收紧货币政策的内外双因素影响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将更趋平衡,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特征将更加明显。”
与外汇储备十二连涨相伴随的则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回升。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经历了由贬值再到升值的完整周期,市场对汇率双向波动的耐受度明显提高,而这周期性变化的背后,则是国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是中国经济增长企稳回升;二是跨境资本流动由净流出转为基本平衡;三是美元指数由上行转为下跌;四是中国的汇率管理政策更积极主动;五是境内外利差由收窄转为扩大。”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表示。
外汇储备十二连涨
自2017年1月我国外汇储备减少至29982亿美元后,就开始一路上升,连涨12个月升至31614.57亿美元,累计上升1632.57亿美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虽然估值效应是1月外汇储备上升的主要原因,但银行结售汇,即外汇供求关系对外汇储备规模增长已形成较强支撑。“去年12月银行结售汇差额再次转为顺差59.84亿美元,成为2015年以来的最高值。今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3.16%,有助于维持净结汇顺差。”
目前市场做空人民币的势头已扭转,但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则出现了一定分歧。一种看法是人民币兑美元已经见顶,在美元指数反弹的作用下人民币汇率会回到6.4—6.6之间,另一种看法是美国经济、税改和加息政策不如预期,人民币汇率一定会突破6.2达到811汇改之前的水平,但两种观点都认为人民币汇率在中期内不会大跌。
“受此次美股大跌影响,国际资本市场已看到人民币作为避险资产的功能,目前购买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公司增多,这对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化都有积极影响。”一位香港地区的外汇交易员表示。
中金公司今年也两次上调了对2018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预期,在年初从6.48调整到6.28后,近日又上调到6.18。
跨境资本流动转向
与单一的外汇储备变化相比,市场更关心的是外汇储备及其他经济数据反映的资本流向变化。目前从流入和流出两方面来看,中国的跨境资本流动已然从净流出转为基本平衡,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降低。
从流入角度看,在出口扩大背景下,出口企业结汇积极;外资不断增持中国金融资产;中国企业境外融资规模也在上升。
“现在都是一拿到美元款项就立即结汇,一是因为春节流动性紧张,没有办法放闲钱,二是人民币汇率一直在升值,实在不敢赌之后会怎么样,及时结汇保险。”山东地区一家从事纺织品外贸的企业负责人表示。
此外,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外资增持股票5255亿元、增持债券3462亿元,全年外资流入规模为2015年的7倍以上。而境外机构和个人共增加金融资产12522.57亿元,同比增幅达41.3%。
德意志银行集团高级策略师刘立男近日发布研究报告表示,在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及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影响下,预计2018年流入中国内地债券市场的外资将达7000亿元人民币。
从流出角度来看,2017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减少,非理性对外投资被遏制;企业和居民恐慌性购汇浪潮消失,更能按照自身需求合理购汇结汇,四季度结售汇由逆差转为顺差12亿美元;监管部门严打资金非法流出,仅2017年就破获汇兑型地下钱庄案件近百起,涉案金额数千亿元人民币,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百余名,行政处罚超2亿元人民币。
而与跨境资本流动转向相对应的是,市场普遍预计中国监管部门会对资本管制措施进行一定调整。
“中国外汇监管部门的管理手段在不断进步,在抑制资本流出方面成效显著,这也是多数对冲基金在沽空人民币套利中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上述香港地区外汇交易员表示,“但目前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的背景下,可能会取消一些临时性的资本管制措施,如调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审批程序,取消居民换汇管制等。”
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助理丁志杰认为,如果今后一段时期人民币汇率持续稳定,监管重点应该从防止资本过快流出变为对资本流入的管理。“热钱过快流入同样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危害,在经济稳定时期容易扭曲市场资产价格,在经济下滑时期则会酿成恐慌性流出加剧金融风险。”
近日召开的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也指出,外汇管理局未来将进一步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市场监管”两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控跨境资本流动,微观监管政策依法依规维护外汇市场秩序,保持执法标准跨周期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预测性,严厉打击各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
(编辑:闫沁波)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外汇市场的投资者教育似乎渐入佳境,人民币汇率走势与结售汇的关联性正逐渐弱化。昨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1月银行结售汇数据显示,当月代表零售外汇市场的银行结售汇小幅逆差56亿元人民币,其中,银行代客结售汇实现顺差149亿元人民币,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延续基本平衡格局。
1月人民币兑美元涨幅创有记录以来单月最大涨幅,但市场并未就此大幅增加结汇,相反,当月银行结汇规模环比减少近11%。
市场预期分化
外汇局公布的1月结售汇数据让此前的市场预测“打脸”。在此之前,市场不少机构预测,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涨和春节因素叠加,1月银行结售汇将为顺差,且代客结售汇顺差规模将较上月扩大。然而,实际情况与预测恰好相反,不仅当月银行结售汇由上一月的顺差转为逆差,规模下降451亿元,代客结售汇顺差规模也环比缩小296亿元。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月份银行结售汇由顺差转为逆差,主要是因为银行自身结售汇逆差就有205亿元,即银行自身增加了购汇规模,但银行购汇规模并不大。更为重要的是,市场预测与实际数据的背离,实际也说明外汇市场价与量关系的弱化,即人民币汇率走势与银行结售汇的关联性减弱。
开年首月,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走出一波凌厉涨势,创有记录以来最大单月涨幅。此前有外汇分析师表示,此番人民币急涨也让一些企业转变观念,提高结汇意愿。然而,现实情况更为复杂,数据显示,1月货物贸易的结汇率只有51%,处于近一年多以来的低位,而相比之下购汇率则较为稳定。受此影响,1月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规模与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的缺口也在加大。
“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上涨,但一些企业并没有相应加大结汇,这也说明市场预期出现分化,市场主体并没有形成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的预期。”闫玲称。
市场预期分化实则是个好现象。外汇局方面多次强调,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要树立“风险中性”意识。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表示,未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对于汇率风险的管理就必须要树立严肃的“风险中性”意识。然而,当前部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不到位,一些企业习惯于押注升值或贬值的单边方向,用主观的市场判断替代风险管理;对套期保值认识不足,有一些企业不愿意支付这个费用来做套期保值,或者把套期保值当做赚钱工具,忽视了套期保值是锁定不确定性风险的本质功能。
此外,受春节居民境外出游换汇的影响,相比于去年12月,今年1月个人购汇环比增加11%。然而,对比数据可发现,尽管春节前个人旅游用汇上升,但与去年同期相比,购汇规模下降12%。
外汇市场供求
延续基本平衡格局
尽管1月银行结售汇数据不及市场预期,但总体看,当前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形势持续向好。外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外汇市场供求延续基本平衡格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外汇储备余额持续增加。从2月7日公布的外汇储备数据看,1月末外汇储备余额31615亿美元,较2017年末增长215亿美元,体现了境内外汇供求总体平衡、主要非美元货币汇率升值和资产价格变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二是银行结售汇和境内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1月份,银行结汇同比增长28%,银行售汇增长11%,结售汇逆差9亿美元,同比下降95%,总体延续了近期小幅顺逆差交替态势。如果再考虑到企业远期、期权交易等因素综合影响,1月份境内外汇供求延续基本平衡。
三是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呈现顺差。1月份,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付款顺差246亿美元,其中,外汇资金收付款顺差257亿美元。
“主要渠道的外汇供求状况保持平稳。一方面,货物贸易以及主要的资本和金融项目结售汇延续顺差,其中,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顺差分别为9亿美元和19亿美元;另一方面,企业投资收益和个人购汇均低位运行。”外汇局相关负责人解释称。
外汇局方面表示,我国跨境资金双向流动、总体平衡的发展趋势已初步形成。近一段时期,市场对各主要货币走势看法合理分化、预期趋稳,人民币汇率呈现有升有贬、双向波动的态势,推动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更加稳定,外汇市场基本实现自求平衡。国内外环境将使得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并且总体能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为中长期我国跨境资金双向流动、总体平衡创造有利条件。
相关专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屡创新高 过快升值引担忧
新浪外汇讯 2月8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开盘之后连续回调,日内暴跌752个基点,创日以来最大日间跌幅。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今开6.2648,日内最低贬值至6.3400,最大跌幅1.2%。
东方汇理银行高级新兴市场策略师Dariusz Kowalczyk称,人民币加速下跌或与贸易顺差偏少和贸易战风险有关。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则认为,人民币今天的暴跌,只是过去一段时间“暴涨”的正常反抽而已,即使贸易顺差创下低点,即使近期有一些官方的表态,即使今晨股市继续暴跌,但人民币的突然下跌,只反映出一个事实:市场上的人民币多头实在太多了。
开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一路飙升。其中1月份升值3.5%,创1994年汇改以来最大单月涨幅。 今日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6.2%。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增长6%;进口1.19万亿元,增长30.2%;贸易顺差1358亿元,收窄59.7%。
瑞穗银行最新研报指出,根据贸易加权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快速上升显示出人民币升值的风险,央行采取措施抑制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可能性在提高。
有外资银行人士建议,相关部门适度增加国际大型资产管理机构与外汇经纪商进入境内人民币市场参与交易,通过增加不同类型交易对手与人民币汇率交易策略,尽可能改变当前人民币汇率易涨难跌的局面。
  新浪外汇2月8日讯&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6.2%。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增长6%;进口1.19万亿元,增长30.2%;贸易顺差1358亿元,收窄59.7%。
2018年开年首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经历了一波强劲升势,中间价累计升值2003个基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月份累计升值3.5%,创1994年汇改以来最大单月涨幅。
  新浪外汇讯 2月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2822,较上日升值60个基点,为近30个月的新高。
隔夜市场,美元走强,成功站上90上方。美国参议院两党领袖麦康奈尔和舒默达成一项为期两年的预算协议,该协议将提供近3000亿美元的额外资金,不但有望避免美国政府于本周五再度关门,并将结束长达数月的开支优先问题。不过,在参议院通过该协议后,还须将其送回众议院表决,是否能得到众议院的支持仍存在不确定性。
昨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升破6.26关口,再刷日来新高。交易员称,近期客盘结汇意愿续升,几乎无视美元指数反弹,若无大行适度出手,短期人民币料延续易升难贬走势。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美元走势出现反复,跌势开始放缓,但最近人民币仍保持强势运行,表明人民币已进入主动升值模式,主要源于升值预期抬头引发的客盘结汇需求释放。从盘面上看,近期客盘结汇意愿持续上升,基本无视美元反弹,倘若美元走势不出现大变化,或央行不进行干预,短期内人民币恐易升难贬。
目前,人民币汇价已经超出大多数机构先前的预期。
瑞穗银行最新研报指出,根据贸易加权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快速上升显示出人民币升值的风险,央行采取措施抑制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可能性在提高。
有外资银行人士建议相关部门适度增加国际大型资产管理机构与外汇经纪商进入境内人民币市场参与交易,通过增加不同类型交易对手与人民币汇率交易策略,尽可能改变当前人民币汇率易涨难跌的局面。
  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走高,在岸即期汇率日间最高涨至6.2519元,创2015年“8·11”汇改以来新高。
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设在6.2882元,调升190基点。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即期询价交易开盘后快速走高,最高至6.2519元,午后逐步收窄涨幅,16:30收盘价报6.2596元,较前收盘价涨187基点,日内高价及收盘价均为日以来新高。香港市场上,离岸人民币先扬后抑,日内一度涨254基点,随后逐步回调,截至北京时间18时报6.2749元,较前收盘价涨71基点。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美元走势出现反复,跌势开始放缓,但最近人民币仍保持强势运行,表明人民币已进入主动升值模式,主要源于升值预期抬头引发的客盘结汇需求释放。从盘面上看,近期客盘结汇意愿持续上升,基本无视美元反弹,倘若美元走势不出现大变化,或央行不进行干预,短期内人民币恐易升难贬。目前人民币汇价已经超出大多数机构先前的预期。
  ■本报记者&傅苏颖
2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2018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615亿美元,较2017年12月末上升215亿美元,升幅为0.68%,为连续12个月实现正增长。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1月份,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境内外主体交易行为总体平稳。国际金融市场上,在主要非美元货币汇率升值和资产价格变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健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月份外储增加215亿美元,连续第12个月上升,汇率估值和资本流入是主因。1月份美元指数下跌3.4%,欧元、英镑、日元对美元汇率均显著升值,粗略估计,汇率估值因素带来外储增加约300亿美元。1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显著升值可能带来一定数量的资本净流入,也有利于外储增长。但1月份美欧等发达国家国债收益率均显著上涨,债券估值对外储有一定的负面贡献。
“估值效应导致外汇储备规模增长。”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月份美元指数大幅贬值,由去年12月末的92.2574贬至89.1201,贬值幅度达到3.40%;欧元对美元汇率由去年12月末的1.2001升至1.2414,升值幅度达到3.44%;美元对日元汇率由12月末的112.69贬至109.18,贬值幅度达到3.11%。综合考虑主要货币对美元的大幅升值,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估值明显上升。另外,1月份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12月末的2.40%大幅升至2.72%导致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价格下降,外汇储备账面价值有所损失。
“综合来看,汇率变动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有较大幅度提升,收益率变动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有所下降,二者相互抵消后,估值效应仍然导致外汇储备规模增长。”温彬表示。
刘健表示,短期内,预计外储有望维持增长态势。2月份以来,美元指数继续弱势震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步升值,资本可能继续出现净流入,有助于外储回升。不过美元贬值压力集中释放后跌幅可能放缓,汇率估值的正向贡献可能减弱。发达国家利率上升对债券估值的负面影响仍可能存在。未来外储回升的主要原因,或将由汇率估值因素转向资本流入因素。
  上海证券报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12个月回升。
中国人民银行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末,我国外储规模为31615亿美元,较2017年12月末上升215亿美元,升幅为0.68%。
业内人士分析,1月外储增长主要源于汇率估值效应和银行结售汇改善。而过去一年,外储之所以能实现连续小幅上升,与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平稳,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基本平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有升有关。
汇率估值效应促外储上升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解释,1月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境内外主体交易行为总体平稳。同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非美元货币汇率升值和资产价格变动等各因素共同作用,所以1月外储规模小幅上升。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测算,1月美元指数大幅贬值,较去年12月末贬值3.40%。在同一时期内,欧元对美元汇率升值3.44%,美元对日元汇率贬值3.11%。综合考虑主要货币对美元的大幅升值,我国外储规模的估值明显上升。
“但与此同时,1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去年12月末的2.40%大幅升至2.72%,导致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价格下降,外储账面价值有所损失。”温彬认为,上述两个原因相互抵消后,估值效应仍然导致外储规模增长。
从国内因素看,银行结售汇对外储规模增长形成较强支撑。温彬称,1月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3.16%,有助于维持结售汇顺差。但与此同时,我国进出口差额达到2年内的较高水平,贸易对外储规模增长的支撑较上月减弱。
回顾2017年2月份以来,我国外储余额已经连续12个月回升。据上证报记者统计,这12个月我国外储累计增加1564亿美元。
外储规模连续小幅上升,与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平稳,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基本平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有升不无关系。
外汇局局长潘功胜日前撰文指出,2017年外汇市场供求更加平衡,银行结售汇逆差1116亿美元,同比下降67%。跨境资本流动更加均衡,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出1245亿美元,同比下降59%。
同时,市场主体涉外交易行为更趋稳定。2017年货物贸易结售汇顺差、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均呈现增长态势,跨境融资继续平稳增加,对外投资、个人购汇有序回落。而且,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6.2%,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编制的CFETS人民币篮子汇率指数上涨0.02%。
外储规模将保持总体稳定
对于下一阶段,上述外汇局负责人展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进行,经济基本面有望延续稳中向好态势。全球经济同步复苏,全球主要央行将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在基本面因素的推动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将更趋平衡,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特征将更加明显。在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外储规模将保持总体稳定。
“美元汇率已经跌至阶段性低点,反弹回升后将削弱估值效应,预示着人民币预期的远期净结汇的逆差在逐渐扩大,因此,未来外储规模还要重点关注对外贸易的影响。”温彬提醒。
潘功胜在日前发表的文章中传递出下一阶段外汇管理部门对待外储的态度。文章提到,在管理目标上,理性看待外汇储备增减,更强调在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基础上,实现国际收支动态平衡。
文章还指出,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能力建设。一是继续加强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跨境资本流动政策的协调配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充分发挥外汇储备保障对外支付、维护汇率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等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强投资能力建设,不断优化货币和资产结构,在保证安全和流动的基础上实现保值增值。三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对外战略,统筹开展多元化运用,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向纵深发展。
  2月以来新兴市场资金流出加剧,似乎没能阻碍人民币持续上涨趋势。截至2月7日20时,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徘徊在6.2648,盘中一度创下日汇改以来的新高值6.2512。
受此影响,人民币兑美元1年期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一度报在6.4014,创下日汇改以来的新高值。
“事实上,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存在着跷跷板效应——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持续大幅上涨,远期汇率报价势必水涨船高。”一家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直言。随着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双双持续走高,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回到日汇改前点位的几率正变得越来越高。究其原因,随着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结构与多空博弈格局出现变化,人民币汇率正呈现易涨难跌格局,甚至多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涨幅已经超过美元跌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由于人民币涨幅过快过猛,如今越来越多金融机构与企业开始担心相关部门有可能采取汇市调控措施遏制人民币过快上涨。
“尽管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此轮快速上涨主要是受到美元指数下跌影响,但本周以来美元触底反弹,加之新兴市场资金流出加剧都无法遏制人民币上涨,这意味着人民币存在着新的单边快速上涨动能。”多伦多道明银行外汇策略师Ned Rumpeltin向记者分析说,“这势必激发热钱重新大举涌入中国市场。”
人民币持续上涨的“新动能”
在多位外汇交易员看来,人民币即期汇率之所以能在新兴市场资本流出加剧与美元指数触底反弹的双重压力下持续上涨,与当前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结构与多空博弈格局出现微妙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以境内在岸市场为例,人民币即期汇率的交易主体是央行、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以往在人民币贬值期间,企业基于避险需要频频购汇压低人民币汇率,银行与央行则起到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作用。随着去年5月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引入逆周期因子,以及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好转令人民币汇率彻底摆脱单边下跌预期,企业纷纷选择止损结汇,令境内在岸市场人民币多头云集而空头“失语”,形成当前人民币汇率易涨难跌的格局。
“这种市场结构也导致在岸市场人民币成交量难以持续放大,某种程度放大了人民币单边大幅升值幅度。”布朗兄弟哈里曼(BBH)全球外汇策略主管Marc Chandler向记者分析。这种现象也出现在境外离岸市场——以往国际对冲基金一直扮演着人民币空头角色,随着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涨导致他们纷纷离场,令离岸人民币趋于易涨难跌。
他坦言,本周以来人民币汇率能成功抵御中美利差持续收窄的负面冲击,也是得益于此。具体而言,2月2日当天美国10年期国债一度触及过去3年以来最高值2.85%,当天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徘徊在3.92%附近,令两者利差从去年底的147个基点,收窄至107个基点。
然而,国际投机资本却不敢以此沽空人民币套利。究其原因,是当天早盘企业结汇潮与人民币买盘增加,令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一度涨破6.27、6.28两个整数关口。
“这也激发人民币买涨热情持续升温。”Marc Chandler进一步指出。7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落至2.77%附近,令中美利差回升至113个基点,吸引不少企业加大结汇力度,助推人民币汇率顺势突破6.26整数关口,一度逼进6.25整数关口,创下2015年8月汇改以来的最高值。
一位外资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已经意识到这种市场结构有可能触发人民币持续快速上涨,从而将双向波动趋势演变成“单边升值”,建议相关部门适度增加国际大型资产管理机构与外汇经纪商进入境内人民币市场参与交易,通过增加不同类型交易对手与人民币汇率交易策略,尽可能改变当前人民币汇率易涨难跌的局面。
在他看来,随着人民币汇率不断逼近6.20,企业结汇与人民币买涨热情还将持续升温,令人民币涨幅大于美元跌幅。
“尽管过去8个月人民币持续大涨令部分外汇头寸选择结汇,但由于不少企业投资海外房地产与金融理财产品以及用于海外投资并购,导致逾千亿美元外汇头寸至今尚未结汇。”上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估算,“如今随着不少金融理财产品陆续到期,加之海外投资项目开始创造现金流,这些企业在不敢加大远期购汇套保力度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尽早结汇规避美元贬值风险,成为驱动人民币汇率持续快速上涨的另一个新动能。”
一家国有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当前企业对人民币远期套保操作正变得越来越谨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央行一再强调人民币趋于双向波动,但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呈现单边快速升值趋势,且多个交易日人民币涨幅甚至超过美元跌幅,令他们担心相关部门可能会采取措施调控人民币涨幅,不敢在远期市场增加套保头寸避免额外损失。
推动外汇均衡管理
记者多方了解到,这种担心也在不少金融机构内部悄然流传。
一家大型外资银行甚至列举了相关部门可能采取的三项汇市调控措施,一是适度加快资本项的开放进程,包括增加QDII、QDII2、债券通南向投资的额度,通过容许更多境内资金流向海外开展投资,从而缓解人民币短期快速上涨压力;二是择时引入反向逆周期因子,即当人民币涨幅过快时通过这个反向逆周期因子适度调低人民币中间价,从而遏制人民币涨幅过快;三是直接进入外汇市场买入美元压低人民币汇率。
“但是,只有外汇市场出现两大现象,才会触发相关部门采取上述措施。”汇丰银行高级外汇策略师王菊向记者指出,“一是人民币出现非理性升值预期,比如当美元指数反弹导致其他非美货币大幅贬值,唯独人民币持续保持快速上涨;二是中国资本跨境流动呈现一边倒现象,包括人民币快速升值令大量热钱涌入。”
在王菊看来,当前外汇市场尚未出现上述两大现象——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为例,当前人民币涨幅与美元跌幅大致相当,尽管个别交易日人民币涨幅超过美元跌幅,但央行等相关部门会容忍这种状况短暂出现,以此促进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实现清洁浮动,降低企业或金融机构非理性结售汇对人民币交易定价的冲击。
“当前不少金融机构也在密切关注外汇储备与结售汇顺差数据是否出现异常增加,以此判断资本跨境流动是否呈现一边倒迹象。”她直言。根据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好转、美元短期难改下跌颓势、中国资本跨境流动趋于均衡等因素而言,年底前人民币均衡汇率波动区间中枢将在6.2附近。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近日撰文表示,进一步推动外汇均衡管理,服务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的宏观审慎政策已回归中性原则,未来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上,也将强调中性原则——既支持合法合规资金流出,也支持合法合规资金流入。
在上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看来,潘功胜此番表态预示着央行不允许资本跨境流动出现一边倒现象,尤其是大量热钱趁着当前人民币单边升值期间大进,在人民币趋于双向波动时大出。
“这也令不少金融机构对中国相关部门进一步放宽QDII、QDII2、债券通南向投资等额度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他直言。由于这些对外投资渠道采取额度审批制,其对人民币汇率与资本跨境流动均衡平稳的影响相对可控。
外储十二连涨
本报记者&顾月&北京报道
外储十二连涨
央行的数据显示,2018年1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增至31614.57亿美元,环比增加215.08亿美元,连续12个月增加。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走强。最新的数据显示,2月7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徘徊在6.26左右,盘中一度创下日汇改以来的新高值6.2512。即期市场汇率离8·11汇改前的汇率也仅有一步之遥。
究其原因,既有企业结汇持续上升的因素,也有人民币空头离场的原因。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先是出现单边贬值预期,现在则进入单边升值预期的阶段,离双向波动的目标尚有距离,这亦对外汇管理提出新要求。
(杨志锦)
中国人民银行2月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增至31614.57亿美元,创下2016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环比增加215.08亿美元,增幅0.68%,为连续第12个月增加。
“主要非美元货币汇率升值和资产价格变动等各因素的共同作用,是本次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在1月外汇储备规模变动情况答记者问中表示,“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进行,全球经济同步复苏,主要央行将逐步收紧货币政策的内外双因素影响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将更趋平衡,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特征将更加明显。”
与外汇储备十二连涨相伴随的则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回升。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经历了由贬值再到升值的完整周期,市场对汇率双向波动的耐受度明显提高,而这周期性变化的背后,则是国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是中国经济增长企稳回升;二是跨境资本流动由净流出转为基本平衡;三是美元指数由上行转为下跌;四是中国的汇率管理政策更积极主动;五是境内外利差由收窄转为扩大。”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表示。
外汇储备十二连涨
自2017年1月我国外汇储备减少至29982亿美元后,就开始一路上升,连涨12个月升至31614.57亿美元,累计上升1632.57亿美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虽然估值效应是1月外汇储备上升的主要原因,但银行结售汇,即外汇供求关系对外汇储备规模增长已形成较强支撑。“去年12月银行结售汇差额再次转为顺差59.84亿美元,成为2015年以来的最高值。今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3.16%,有助于维持净结汇顺差。”
目前市场做空人民币的势头已扭转,但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则出现了一定分歧。一种看法是人民币兑美元已经见顶,在美元指数反弹的作用下人民币汇率会回到6.4—6.6之间,另一种看法是美国经济、税改和加息政策不如预期,人民币汇率一定会突破6.2达到811汇改之前的水平,但两种观点都认为人民币汇率在中期内不会大跌。
“受此次美股大跌影响,国际资本市场已看到人民币作为避险资产的功能,目前购买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公司增多,这对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化都有积极影响。”一位香港地区的外汇交易员表示。
中金公司今年也两次上调了对2018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预期,在年初从6.48调整到6.28后,近日又上调到6.18。
跨境资本流动转向
与单一的外汇储备变化相比,市场更关心的是外汇储备及其他经济数据反映的资本流向变化。目前从流入和流出两方面来看,中国的跨境资本流动已然从净流出转为基本平衡,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降低。
从流入角度看,在出口扩大背景下,出口企业结汇积极;外资不断增持中国金融资产;中国企业境外融资规模也在上升。
“现在都是一拿到美元款项就立即结汇,一是因为春节流动性紧张,没有办法放闲钱,二是人民币汇率一直在升值,实在不敢赌之后会怎么样,及时结汇保险。”山东地区一家从事纺织品外贸的企业负责人表示。
此外,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外资增持股票5255亿元、增持债券3462亿元,全年外资流入规模为2015年的7倍以上。而境外机构和个人共增加金融资产12522.57亿元,同比增幅达41.3%。
德意志银行集团高级策略师刘立男近日发布研究报告表示,在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及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影响下,预计2018年流入中国内地债券市场的外资将达7000亿元人民币。
从流出角度来看,2017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减少,非理性对外投资被遏制;企业和居民恐慌性购汇浪潮消失,更能按照自身需求合理购汇结汇,四季度结售汇由逆差转为顺差12亿美元;监管部门严打资金非法流出,仅2017年就破获汇兑型地下钱庄案件近百起,涉案金额数千亿元人民币,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百余名,行政处罚超2亿元人民币。
而与跨境资本流动转向相对应的是,市场普遍预计中国监管部门会对资本管制措施进行一定调整。
“中国外汇监管部门的管理手段在不断进步,在抑制资本流出方面成效显著,这也是多数对冲基金在沽空人民币套利中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上述香港地区外汇交易员表示,“但目前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的背景下,可能会取消一些临时性的资本管制措施,如调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审批程序,取消居民换汇管制等。”
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助理丁志杰认为,如果今后一段时期人民币汇率持续稳定,监管重点应该从防止资本过快流出变为对资本流入的管理。“热钱过快流入同样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危害,在经济稳定时期容易扭曲市场资产价格,在经济下滑时期则会酿成恐慌性流出加剧金融风险。”
近日召开的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也指出,外汇管理局未来将进一步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市场监管”两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控跨境资本流动,微观监管政策依法依规维护外汇市场秩序,保持执法标准跨周期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预测性,严厉打击各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
(编辑:闫沁波)
  走出人民币汇率惯性思维
对人民币汇率的信心反映出市场对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预期,但要警惕陷入人民币汇率单边走势的惯性思维。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汇率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当前,我国面临的跨境资本流动越来越多,需要一个更为灵活、更有弹性的汇率安排。今后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容忍度将增强,人民币汇率将越来越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并将与国际市场接轨。
201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涨势强劲。2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升190个基点,创下两年多以来新高,从年初至今已累计升值超过2000个基点。在人民币汇率走高之时,市场乐观情绪格外高涨。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年内将继续大涨,他们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更是在数日内“创下新高”,上个月还预测人民币对美元可涨至6.2,这个月已经调升至6.1。
对人民币汇率的信心反映出市场对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预期,但要警惕陷入人民币汇率单边走势的惯性思维:汇率一上涨,不少人认为汇率接下来就会只涨不跌;汇率一下跌,人们又容易陷入“跌跌不休”的预期之中。2016年,人民币汇率走低,恐慌情绪一度充斥市场,不少人预测2017年人民币汇率会跌至7或更低,甚至有人预计年底会跌至7.4左右,谁料此后人民币汇率走出了“反转行情”,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经升至6.5。
人民币汇率在2014年以前长期单边升值,使人们习惯了汇率的单边走势。但这种情况早已发生了变化,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汇率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当前,我国面临的跨境资本流动越来越多,需要一个更为灵活、更有弹性的汇率安排。“8·11”汇改优化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迈出市场化关键一步,人民币汇率弹性在逐步增强,尤其在2017年,汇率有涨有跌的双向波动特征尤为明显。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曾评价说,中国2017年以来汇率真正实现了双向浮动。
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2017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汇率从有管理的浮动过渡至清洁浮动、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减少直至基本退出,是汇改的既定方向。这意味着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容忍度将增强,人民币汇率将越来越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并将与国际市场接轨。
认清上述趋势,人们就会对人民币汇率有更加理性的判断。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内生增长动力增强,这些因素将继续支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保持稳定地位,也会支撑人民币汇率继续走强。但是,外汇市场波谲云诡,从来不乏“黑天鹅”。2018年,在世界经济复苏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仍有不确定性的形势下,人民币汇率更大的可能性是呈现双向波动而非单边上涨。
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逐步适应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不能以市场一时的判断来指导实际操作。可喜的是,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以后,不少企业已逐步在改变对人民币汇率固定思维,赌单边升值或单边贬值的企业有所减少,此前非理性或恐慌性的行为明显减少。但目前,仍有遭遇汇兑损失的企业急于弥补损失,跟风买涨,用主观的市场判断替代风险管理。外汇局新闻发言人多次提醒,企业对于汇率风险的管理必须树立“风险中性”意识,改变对人民币汇率的固定思维。如果对正常的汇率波动不适应,进而产生非理性的恐慌行为,不仅有损企业自身经营,反过来还会束缚相关改革。
改革路径已经清晰,克服汇率“浮动恐惧”的确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我国外汇市场发展,包括丰富市场产品、扩大参与主体、拓展交易范围、完善交易基础设施建设等,以便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工具,更好地控制风险。
  外储12个月小幅连升 外汇管理政策恢复均衡、中性
人民银行2月7日公布的最新外储数据显示,2018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3.16万亿美元,较2017年12月末上升215亿美元,升幅0.68%,这也是自2017年2月以来12个月连升。
专家认为,从去年年初至今,外汇储备规模延续了小幅上升的态势,主要原因是美元贬值导致非美货币对美元的升值,所带来的估值效应。目前,随着我国外汇市场供需趋于平衡,未来外汇储备并无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将保持均衡水平。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日前发布署名文章强调,“理性看待外汇储备增减”。并指出,随着我国跨境资本流动趋于平衡,前期采取的宏观审慎政策已全部恢复中性,下一步外汇管理部门将进一步推动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均衡管理。
估值效应推高外储
2018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继续小幅上涨至3.16万亿美元,较2017年12月末上升215亿美元,升幅0.68%。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1月,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境内外主体交易行为总体平稳。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非美元货币汇率升值和资产价格变动等各因素共同作用,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1月外汇储备增长主要来自于银行结售汇的改善和估值效应。
首先,从估值效应来看,1月美元指数大幅贬值3.44%,导致其他主要非美货币对美元大幅升值,估值效应导致我国外汇储备明显上升。尽管1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2017年12月末的2.40%大幅上涨至2.72%,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价格下跌,使得外汇储备账面价值有所损失,但前后两者相抵消后,估值效应仍然导致外储规模增长。
其次,从跨境资金流动角度来看,去年12月银行结售汇再次延续顺差,顺差为59.84亿美元,在今年1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升值的情况下,料1月结售汇也将延续顺差,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形成支撑。
从去年2月至今,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连续12个月小幅上涨,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外汇储备余额不会大增,还是会处于一个均衡水平。“尽管去年年初至今外汇储备连续12个月上涨,但实际增长幅度并不大,更多还是估值以及投资收益的贡献。”赵庆明说。
过去一年,美元指数的下跌导致了非美货币的大幅升值,升值幅度平均在15%左右,去年年初至今年1月末,估值因素为我国外汇储备贡献了1500亿美元左右的增长规模。
赵庆明表示,扣除估值因素,真正来自于外汇市场净买入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这和2014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直至逼近4万亿美元时大有不同。当时外汇市场不均衡,供应大于需求,主要是靠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入。而从外汇占款数据可以看出,去年全年我国外汇占款仍在不断减少,这说明央行在外汇市场是净卖出。
“换个角度而言,我国的外汇管理政策并不是通过鼓励外汇多流入、少流出来推高外储,可以看出,跨境资金的流入、流出大致是均衡的。”他称。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称,往前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进行,经济基本面有望延续稳中向好态势。全球经济同步复苏,主要央行将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在基本面因素的推动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将更趋平衡,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特征将更加明显。在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将保持总体稳定。
均衡管理、中性原则
随着外汇市场形势的变化,外汇管理政策将会如何适应新的形势?
潘功胜近日发表署名文章称,随着我国跨境资本流动趋于平衡,前期采取的宏观审慎政策已全部恢复中性。未来我国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将成为常态,总体上仍将保持基本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他对未来外汇管理的思路提出了“均衡管理”、“中性原则”的新提法。
赵庆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提法尽管是新的,但实质性的内容即“均衡、中性”,是一直以来外汇管理当局所追求的。“我们不追求单边的效果。”
潘功胜在文章中指出,下一步外汇管理部门将进一步推动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均衡管理:一是在管理目标上,理性看待外汇储备增减,更强调在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基础上,实现国际收支动态平衡。
二是在管理理念上,坚持政策中性原则。外汇市场微观监管强调跨境资金双向流动政策标准的一致性:既支持合法合规资金流出,也支持合法合规资金流入。
三是在外汇执法上,强调真实合法合规,强调执法标准跨周期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对违法的流出、违法的流入都严厉打击,重点打击地下钱庄、虚假交易、操纵市场等各种形式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外汇市场正常秩序。
从具体的执行层面来看,未来继续推进双向开放的大方向并不改变。
潘功胜指出,要实行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一是推动证券市场双向开放。继续推进境内股票、债券市场开放,完善“债券通”,研究“沪伦通”,支持沪港、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改革完善合格机构投资者(QFII、RQFII、QDII、RQDII等)外汇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在更大空间配置资产的便利性。扩大境内商品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二是建立健全开放的、有竞争力的外汇市场。增加外汇市场深度,扩大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工具,拓展交易范围,推动市场开放,满足不同主体的避险需求。三是加强市场主体风险教育,引导企业树立“财务中性”意识,综合运用各类外汇市场工具开展套期保值,做好汇率风险管理。此外,还包括构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完善外汇市场微观监管框架,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能力建设。
  人民币升值引境外资金流入企业海外并购将升温
■本报记者&傅苏颖
2月7日,人民币汇率全线上涨。《证券日报》记者从外汇交易中心获悉,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7日报6.2882,较上一个交易日上涨190个基点,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另外,当日,在岸和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双双盘中升破6.26关口,截至记者发稿前,在岸和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分别报6.1,较上一个交易日分别上涨189个基点和29个基点。
除对美元之外,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中的非美货币也呈现出升值态势,具体来看,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和英镑汇率中间价分别报7.3和8.7648,较上一个交易日分别上涨251个基点、397个基点和356个基点。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较快,确实存在大量热钱流入的现象。
在过去,美国经济复苏、美元升值和加息三者是紧密相关的,但这次美国在加息过程中,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的现象。即美国加息的同时,美元不一定升值,并促使市场对经济预期产生影响。
“近日美股大跌就是具体的体现。”&宗良表示,市场对加息前景的预期不再是美元升值,这也使得过去全球资金单一向美国流动的现象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分化。资金出现分化又进而对美国的股市、债市和汇市造成压力。在此背景下,促使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其它非美货币呈现升值状态,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利差叠加汇差吸引并促使原本流向美国的资金慢慢回流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何青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强势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热钱的流入,今年以来,港股市场交易量的大幅上升也表明有大量的资金流入。原因在于,当前美股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市场对于美国是否加息的预期更加不明朗,在此背景下,资金会去寻找其它相对安全的投资机会,目前来看,中国市场是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因此,资金会考虑流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
宗良认为,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背景下,外资流入中国后,或流向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当然,要谨防大量资金流入而导致这两个市场的泡沫,避免未来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总体来看,在欧洲经济势头较好的背景下,短期内,难以出现资金集中流向美国。全年来看,人民币汇率在波动中趋于升值的概率大。
何青认为,外资的流入会促使人民币在短期内呈现相对升值的趋势,对中国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人民币在相对稳定持续的升值下,将吸引境外资金流入中国市场来购买人民币资产,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向前推进;另外一方面,人民币更加值钱,会促使企业到海外进一步的并购,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布局,可以使得人民币资产进一步实现国际化。
  新浪外汇2月7日讯 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日前撰文表示,进一步推动外汇均衡管理,服务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的宏观审慎政策已回归中性原则,未来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上,也将强调这一中性原则。既支持合法合规资金流出,也支持合法合规资金流入。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资料图)
在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表示,2017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逐步趋向基本平衡。
第一,2017年是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从净流出走向基本平衡的转折之年。过去三四年,在内外部环境共同影响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从长期净流入转向一段时间的净流出。但自2017年起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出现了新变化。首先,外汇储备余额由降转升。2015年和2016年外汇储备分别下降5127亿和3198亿美元,2017年总体回升1294亿美元。其次,国际收支呈现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继续处在合理区间,跨境资本转为净流入。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是1.3%,这一数据在2015年、2016年分别为2.7%、1.8%,说明当前我国经常账户收支更趋平衡,这也是对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贡献。从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看,2015年、2016年,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分别达到4345亿美元和4170亿美元,在2017年前三季度是顺差1127亿美元,我国跨境资本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最后,人民币汇率预期和市场主体涉外交易行为更趋稳定。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市场环境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的涉外交易行为都由单边转向多元,促进了外汇供求的平衡。当前,企业、个人都是更多地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安排跨境收支和结售汇,2017年货物贸易结售汇顺差、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都呈现增长态势,跨境融资继续增加而且增幅更加平稳,对外投资和个人购汇有序回落。
第二,国内外市场环境更趋稳定,推动我国外汇供求转向基本平衡。首先,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更加巩固。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9%,比2016年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经济结构不断地优化、经济效益和企业盈利状况持续改善,全年官方PMI持续处于扩张区间,月均达到51.6%,处于2011年以来的较高水平。这些都是稳定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根本性、基础性因素。其次,改革开放逐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外资增长的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债券市场继续扩大开放并推出了“债券通”,A股明确将纳入MSCI指数。最后,外部环境趋向平稳。世界经济增速结束了连续两年的下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估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6%,这一预测比2016年全球增速高0.4个百分点。国际政治风险有所缓和,“黑天鹅”事件明显减少,美联储如期加息、缩表,但2017年美元指数(89.5953, -0.0758, -0.08%)总体下跌9.9%,新兴经济体货币普遍对美元汇率有所升值。所以说,国内外的市场环境更加稳定,推动我国外汇供求转向基本平衡。
第三,2018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仍将保持总体稳定。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内部基础将更趋稳固。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模式有助于强化市场长期信心。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国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将巩固境内外主体在我国投资、经营的长期意愿。另一方面,全面开放新格局有助于跨境资本均衡流动。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通过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将吸引更多的长期资本流入,同时也会继续引导支持对外投资,形成更加便利、均衡的资本流出入局面。从外部看,国际经济金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币买入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