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陈岚质疑小凤雅雅火山直播在哪里

&p&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国。可是渤海遗民的国家意识终辽之世都未曾减弱,稍不留神就群起造反复国。&/p&&blockquote&1029年,因为辽国经济中心燕地遭受灾害,辽国决定对渤海人加税,还强迫渤海人出海运粮以解燕地灾情。此举使得渤海故地反辽情绪骤然浓厚起来。&br&&b&于是,渤海开国君主大祚荣的七世孙、时任辽东京舍利军详稳的大延琳乘机在辽阳反叛起事&/b&。他囚禁了辽国东京留守萧奉先和南阳公主,之后即位称帝,&b&年号天庆(一作天兴)。&/b&&/blockquote&&p&&b&脑洞清奇的地方就来了&/b&,,你一个渤海皇族后裔起兵复国,国号要么就照旧叫渤海,要么就起个喜庆吉利点的,比如其他的渤海起义政权起的定安国,大元国之类。&/p&&p&&b&偏偏这位仁兄选了一个极其有气势的国号“兴辽”。&/b&&/p&&blockquote&九月戊午,契丹東京將軍大延琳遣大府丞高吉德告建國兼求援。延琳,渤海始祖大祚榮七代孫,叛契丹,&b&國號興遼&/b&,建元天興。——【高丽史 显宗世家二】&/blockquote&&p&&b&最后当然是如大延琳所愿,辽国在大延琳起兵的次年成功出兵灭兴辽政权(这话说得我都尴尬)。&/b&&/p&&blockquote&丙辰,興遼國刺史李匡祿來告急。&b&尋聞國亡,遂留不歸&/b&。&/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482fd747ee72e32ae55080acb1eedbf9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1884&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482fd747ee72e32ae55080acb1eedbf9_r.jpg&&&/figure&
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国。可是渤海遗民的国家意识终辽之世都未曾减弱,稍不留神就群起造反复国。1029年,因为辽国经济中心燕地遭受灾害,辽国决定对渤海人加税,还强迫渤海人出海运粮以解燕地灾情。此举使得渤海故地反辽情绪骤然浓厚起来。 于是,渤海开国…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ddef8b0a36d7ee5a85071e_b.jpg& data-rawwidth=&543&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ddef8b0a36d7ee5a85071e_r.jpg&&&/figure&&p&快过年了,本来我什么都不说,甚至不看这种键政文加文艺腔,才是最吼的。毕竟人家要写进论文,将来出现偏差,他是要负责的。所以才手机码字,指出一个硬伤,正是他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经典文段的翻译——&/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3f987b4c03e6ce28b9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65& data-rawheight=&50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5&&&/figure&&p&&br&&/p&&p&中译本整段是:&/p&&blockquote&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德国理论的彻底性及其实践能力的明证就是:德国理论是从坚决彻底废除宗教出发的。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一条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一个法国人对草拟中的养犬税发出的呼声,再恰当不过地刻画了这种关系,他说:”可怜的狗啊!人家要把你们当人看哪!”&/blockquote&&p&&br&&/p&&p&可人家脑洞之大,自有神解释;b格之高,各种diss——&/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47b5526ade1fb36b6ba3a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23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47b5526ade1fb36b6ba3ad_r.jpg&&&/figure&&p&如果我没看过马克思这篇文章,能看到他的翻译,就指出错误源自英文radical?而他没看过中译本,给他中央编译局的译文,还要官方权威翻译。又说英译本更可靠,难道英译本不和中译本一样是二手资料?拿英译本当权威,怎么直到我指出错误,才承认翻译自英译本,又直到我追问才说是哪个英译本?就这还满口学术?而中央编译局在这方面的翻译水平,不知比那个英译本高到哪里去了。中央编译局不只看俄译本,还全部译成了中文;英译本却不按德文原版,保留了那个拉丁文。结果,他不懂拉丁文,就自己查了一个意思,又脑补成那样。&/p&&p&从文本语境看,如果马克思用那个拉丁文的意思是攻击辩论者,中译本竟然译为“说服人”?结合马克思前文,如果激进才是抓住根本,马克思应该只强调“武器的批判”,这才是对辩论者最激进的攻击,不应该强调理论攻击。从经验看,既然他承认,对辩论者激进地理论攻击才能把握群众,抓住根本,为何还反对别人的理论攻击?为何不能把握别人,不论是发动还是说服?看来,别人的攻击不是理论,别人不是群众,别人根本不是根本。这很符合他将把理性只作为方法,发挥到极致的理论——&/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e6b15eb767aa1fb40c5675dabfffec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6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e6b15eb767aa1fb40c5675dabfffec2_r.jpg&&&/figure&&p&&br&&/p&&p&可惜,他后来回复我的,连方法都只看到各种情绪。都截图到这,麻烦又显乱,他原文下评论区都有,如果显示被删除,可反推我所言非虚。&/p&&p&他满口实锤,我只能另请高明,给他实锤。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44c667502cfebab98e11& data-hash=&44c667502cfebab98e11& data-hovercard=&p$b$44c667502cfebab98e11&&@归伶昌&/a& 找出了德文原版——&/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d680dd6d30ae895f531d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62&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d680dd6d30ae895f531de_r.jpg&&&/figure&&p&&br&&/p&&p&&br&&/p&&p&&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2a36432e& data-hash=&2a36432e& data-hovercard=&p$b$2a36432e&&@飞奔的马达&/a& 解释中的关键部分,值得发论文——&/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d48f68d258ac781a0a5b5aef9c84de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58& data-rawheight=&2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d48f68d258ac781a0a5b5aef9c84de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42ea7e8fc8fd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2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42ea7e8fc8fd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be509376bff2d0d6d951c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01& data-rawheight=&2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be509376bff2d0d6d951cc_r.jpg&&&/figure&&p&&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44c667502cfebab98e11& data-hash=&44c667502cfebab98e11& data-hovercard=&p$b$44c667502cfebab98e11&&@归伶昌&/a& 对此赞同,我也赞同:这符合马克思后文对那种将人作为人最高本质的德国理论(即费尔巴哈)的赞扬,符合这一时期马克思关于类本质的理论(1843年夏,比巴黎手稿还早)。总之,中译本“说服人”放在整段中意思虽通,却没有表达马克思的意思。那个拉丁文应该译为“到人(的层面)”,即马克思后文“人本身”,是类本质,不是经验中具体的人,即群众( masses),而群众还不是本质的人(man)。关于马克思人本(人道)主义的阐释,可见&/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80/v2-c5f7e218a79b7e086b831_ipico.jpg& data-image-width=&1080& data-image-height=&1141& class=&internal&&「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a&&p&这问题到此为止,不再多言,诸位明鉴。对于帮翻译和解释的两位大神,表示感谢!虽然人家把你们当成百度翻译。对于知乎没认证哪个大学,哪个方向,却认证个什么鬼人文博士的他,最后送上一句广西粤语俗话:死鸡撑硬颈。&/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ddef8b0a36d7ee5a85071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43&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ddef8b0a36d7ee5a85071e_r.jpg&&&/figure&
快过年了,本来我什么都不说,甚至不看这种键政文加文艺腔,才是最吼的。毕竟人家要写进论文,将来出现偏差,他是要负责的。所以才手机码字,指出一个硬伤,正是他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经典文段的翻译—— 中译本整段是: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
&p&官有官气,有官话;&/p&&p&官有官步,有官姿式;&/p&&p&官有官体型,官有官打扮。&/p&&p&反正一眼看过去,谁是官谁是民一清二楚。&/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caba95cd0d79f86bec6498b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669&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caba95cd0d79f86bec6498b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2f8c9b6c248f458f669c9_b.jpg& data-rawwidth=&529& data-rawheight=&482&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2f8c9b6c248f458f669c9_r.jpg&&&/figure&&p&&/p&
官有官气,有官话;官有官步,有官姿式;官有官体型,官有官打扮。反正一眼看过去,谁是官谁是民一清二楚。
&p&来自美利坚的春药,自由主义思想。&/p&&p&当年改革开放,有两样东西从大洋彼岸传了过来。一样是伟哥,它释放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性压抑,八十老汉也能提枪上阵;另一样,就是美利坚的精神食粮,自由主义思想。&/p&&p&05年,《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了50位公共知识分子,从此开始了公知在微博上呼风唤雨的日子。&/p&&p&自由主义思想,便成了公知的精神食粮。伟哥让中国人身体勃起,自由主义思想让公知灵魂勃起。&/p&&p&批判中国中央集权制度,恨不得立马就来一个中国版本的三权分立。那个时候,人民和网民不得立马就举国搬到美利坚去。&/p&&p&&br&&/p&&p&好景不长,薛蛮子被抓,公知集体就阳痿了。&/p&&p&&br&&/p&&p&公知版本的自由主义思想,最大的危害不是它忽悠了人民。而是,它忽悠了人民,使得中国人彻底放弃了追寻符合自己自由的道路。&/p&
来自美利坚的春药,自由主义思想。当年改革开放,有两样东西从大洋彼岸传了过来。一样是伟哥,它释放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性压抑,八十老汉也能提枪上阵;另一样,就是美利坚的精神食粮,自由主义思想。05年,《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了50位公共知识分子,从此开始…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9db7ddf91e3edac10f45ad505a901392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9db7ddf91e3edac10f45ad505a901392_r.jpg&&&/figure&&p&&b&
在没有被阉党和当代精神阉党扣上“东林”的帽子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人到底是不是东林党,可以说他既是东林党也不是东林党。&/b&&/p&&p&
关于东林党的问题,网上也争论了这么多年了。其实在讨论东林党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东林党?或者这么问,有哪些人算是东林党,哪些人不算?&/p&&p&
关于东林党成员的名单,有很多史料记载,《酌中志余》这本书就统计好几个东林党名单:《东林党人榜》、《东林点将录》、《东林同志录》、《东林籍贯》等。《明季党社考》最后也对这些名单进行了汇总统计。这几种东林党成员名单中,较为常见的是魏阉制定的“东林点将录”“东林党人榜”。魏阉制定的东林党名单纯粹是给其政敌扣帽子的行为,属于单纯的政治报复。&/p&&p&
那么是否阉党钦定的“东林点将录”“东林党人榜”中的人物就一定是东林党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要明白一个逻辑,阉党向来把反对他们的人统统说成是东林,夸张一点的讲就是“只要东林党反对的,我们都支持,只要是东林党支持的,我们都反对”。明白了这个大前提,就知道这种给谁谁谁扣上“某某党”的行为,是有点近似于当代“扣帽子”的精神胜利法的。毕竟东林党并非一个组织严密的政党,没有入党、退党、党员证的说法,其内部也互相倾轧。同样的阉党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也时常有内讧发生。不明确这个大前提,讨论东林党争是不妥的。&/p&&p&
比如说“东林党人榜”中的崔景荣为例,这人不能算是东林党。崔景荣持身中正,虽然不为东林所喜,但也一度寻人相救杨涟、左光斗,最终由于反对魏阉,就被打成了东林。还有同样在党人榜中的熊廷弼。众所周知,熊廷弼乃是楚党人物,且与王化贞不合,而王化贞的坐师又是叶向高,结果王化贞没列入东林党名单(也不在阉党名单内),反而熊廷弼进去了。而熊廷弼在其自传中曾言,他督学南直隶时,受到了荆养乔(名列东林点将录)的弹劾,而荆养乔幕后是受到了东林人士的主使。&/p&&p&
郭正域这人被列入东林,其实也不太妥当。因为有史料说此人曾经庇护受到东林党攻击的李腾芳、顾天埈,而与东林反目。&/p&&p&
还有朱大典,这是位大贪官,众所周知东林党骨干是朝中的“清流”人物,至少在道德层面上两者并不相容(事实上顾宪成等人却积极庇护另一位手脚不干净的李三才),且他和顾宪成、邹元标等人并无太深的交往。朱大典应该是因为反对魏忠贤进名单的。&/p&&p&
此外我见过最最荒谬的说法是杨镐也是东林,理由是杨镐是东林推荐的。有些人认为《明史》不能看也就算了,没想到他们连《明实录》也不看。杨镐第一次经略朝鲜,是吏部尚书张位推荐的,但张位不是东林。第二次巡抚辽东,杨应文之前替杨镐说了好话,这才使得杨镐能够复出。杨应文也不是东林,应该是浙党人物。他曾经受沈一贯指示,攻击郭正域,而沈一贯是浙党领袖。第三次经略辽东,还是吏部的推荐,当时吏部尚书是赵焕,按照东林党说法他也是齐人后台。巡抚辽东期间,杨镐想推荐李如梅,结果被御史麻僖、杨州鹤所弹劾。而麻僖因为在万历四十五年京察中,因党附东林而丢官。
总而言之,个人认为,真正的东林党还要算东林书院那波,再加上和那波人关系极深的一些人比如邹元标、李三才等,这些可以说是真的东林,同时分清谁是东林盟友,比如叶向高。至于其他人,那就呵呵了。这种说法要比把所有人一竿子全打成东林的说法更加妥当一点,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瑕疵。总之,如果当下还有人认为谁和那波人关系好就是东林,谁受到了东林的举荐就是东林,谁反对魏阉就是东林,那么就真的和历史上的阉党一样了——无耻卑鄙下流,这种观念十分令人恶心。当然咯,“钦定逆党”——也就是俗称的阉党名单也不是全无瑕疵。&/p&&p&&b&
毕竟有些人只需要用“东林党”“阉党”这两个词套入自己的概念,来作为自己瞎几把扯淡的论据。至于什么人才算是东林党,什么人才算是阉党,不重要的,反正只要把锅全甩到东林上面就成了。在这帮人眼里,需要谁是东林谁就是东林。&/b&&/p&
在没有被阉党和当代精神阉党扣上“东林”的帽子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人到底是不是东林党,可以说他既是东林党也不是东林党。 关于东林党的问题,网上也争论了这么多年了。其实在讨论东林党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东林党?或者这么问,有哪些人…
&p&其实这不是个问题。&/p&&blockquote&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讳&b&载垕&/b&(音“后”),世宗第三子也。&br&——《明史·穆宗本纪》&/blockquote&&p&&br&&/p&&blockquote&穆宗讳&b&载垕&/b&,世宗第三子也。&br&——万斯同《明史稿·穆宗本纪》&/blockquote&&p&但是这又是个问题。&/p&&p&根据《明实录》的记载,朱载垕另有其人,乃是齐东王朱厚炳庶长子,后来袭爵。既然王室的名字都由宗人府(后来是礼部)拟定,那么就应该不会出现王室里有两个朱载垕的现象(其中一个还是后来的皇帝)。&/p&&blockquote&改封故齊東王庶第一子鎮國將軍&b&載垕,為齊東王長子&/b&。&br&——《明实录》嘉靖38年三月二十四日&/blockquote&&p&&br&&/p&&blockquote&命武安侯鄭崑等為正使,翰林院檢討陸泰等為副使,持冊節封......衡府齊東王厚炳庶長子&b&載垕為齊東王。&/b&&br&——《明实录》嘉靖41年十月二十五日&/blockquote&&p&而实录中,穆宗有另一个名字——朱载坖(音“既”)。&/p&&blockquote&上命皇第三子名&b&載坖&/b&,第四子名載圳。&br&——《明实录》嘉靖16年五月一日&/blockquote&&p&查《皇明诏令》(嘉靖年间刻本),嘉靖十八年曾下《立皇太子并封二王诏》,其中称“封第二子&b&载坖&/b&为裕王,第三子载圳为景王(嘉靖长子哀冲太子朱载基,但是生两月便夭折)”。&/p&&p&所以,明穆宗的名字,应该是朱载坖。&/p&&p&虽然《明史·陈以勤传》中有“(穆宗)生而命名,从后从土,首出九域,此君意也”的话,但是这段话是脱胎于《国朝献徵录》中的陈以勤墓志铭:“乃生而命名,从元从土。若曰:首出九域。君意也。”所以,这又成了明穆宗叫“朱载坖”的一个证据。&/p&&hr&&p&那么,这个错误是怎么酿成的呢?&/p&&h2&1&/h2&&p&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三十一“帝系”条:“穆宗庄皇帝,讳&b&载垕&/b&,世宗第三子。”&/p&&p&校勘记:“载垕”&b&原作“载坖”&/b&,据四库本改。&/p&&p&中华书局版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三十一“帝系”条:“穆宗庄皇帝,讳&b&载垕&/b&,世宗第三子。”&/p&&p&这里涉及了《弇山堂别集》的若干个版本。&/p&&p&上海古籍出版社说“原作&b&'载坖'&/b&”的“原”,指的是他们点校使用的底本——万历十八年翁氏雨金堂本,这也是《弇山堂别集》的第一个刊本。中华书局点校时使用的则是光绪广雅书局本,和四库本一样,来自王世贞身后经过朋友修改,再由蔡朝光重刻的版本(该版本自称也是万历十八年的,但是实际成书时间应该比万历二十年略晚)。&/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b3c493ffcf83d97c8f4f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35&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b3c493ffcf83d97c8f4f_r.jpg&&&figcaption&图源:《成书与版本考》,吕浩&/figcaption&&/figure&&p&那么我们可以说,万历雨金堂本《弇山堂别集》中,写的是“&b&载坖&/b&”;入清以后的四库本和广雅本均为“&b&载垕&/b&”。&/p&&p&王世贞:这锅我不背。&/p&&h2&2&/h2&&p&万历年间人何乔远《名山藏》卷二十九“典谟记”:“穆宗皇帝御讳&b&载坖&/b&,世宗皇帝第三子也。”&/p&&p&《八闽文献丛刊》收点校版《名山藏》,校勘记曰:&/p&&p&“载坖,明实录无载。《国榷》卷五十六,嘉靖十六年正月癸卯条载:皇子载垕生,康妃杜氏出。《明史》卷十九穆宗载:(略)。&/p&&p&载垕,明实录无载。明实录有载垢,为齐东安和王。”&/p&&p&首先,校勘记说的这两个“明实录无载”肯定都是错的,前一个自不待言,后一个是点校者想当然地把“载垕”和“载垢”当成了同一个人。《明神宗实录》中另有一个“淮王载垢”,是“载坮”之误。&/p&&p&另外,查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名山藏》,原文确为“载坖”无疑。&/p&&p&何乔远:这锅我不背。&/p&&h2&3&/h2&&p&《续修四库全书》第1135册收张岱《夜航船》,其卷三“历朝御讳”条:“穆宗,载垙。(音“光”)”&/p&&p&但是该版本是抄本,错漏百出。1987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对《夜航船》进行点校就发现了若干处错误。&/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6290abc4c59f565b903fc3fad5819c4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1& data-rawheight=&1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290abc4c59f565b903fc3fad5819c4b_r.jpg&&&/figure&&p&所以虽然这锅张岱不用背,但是考虑到这十六个皇帝错了五个名字的水平......我觉得他(或者抄书的那个人)应该考虑自裁以谢大明历代皇帝了。&/p&&h2&4&/h2&&p&最搞的书,应该就是清初查继佐的《罪惟录》了。&/p&&p&其卷十二:“嘉靖十六年丁酉春正月,皇第三子生,名&b&载坖&/b&。”&/p&&p&卷十三:“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讳&b&载垕&/b&。”&/p&&p&夭寿了,我大明的皇帝难道是被狸猫换太子了不成?&/p&&p&而且北京图书馆影印版、浙江文丛点校版、齐鲁书社点校版,统统没人对这地方做处理,就这么任由隆庆的俩名字在故纸堆里凌乱......查继佐这书名出自《孟子》的“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看来这春秋,是要得罪你一下了。锅,背好。&/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a3ae0ec5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68&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a3ae0ec59_r.jpg&&&/figure&&h2&5&/h2&&p&前面提过了,谈迁的《国榷》写的同样是“&b&载垕&/b&”。&/p&&p&根据钱茂伟《明代史学的历程》,《国榷》成书于顺治十一年(1654)前后,《罪惟录》成书于康熙十一年(1672)前后,比《国榷》要晚。&/p&&p&查继佐对谈迁:&/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366aa8f817a1d7d665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54&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366aa8f817a1d7d6659_r.jpg&&&/figure&&h2&6&/h2&&p&这段吐槽,要感谢临溪同志,是他发现的这本书(后排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acb4fd19ce1a6dd6fde516& data-hash=&acb4fd19ce1a6dd6fde516& data-hovercard=&p$b$acb4fd19ce1a6dd6fde516&&@临溪主人&/a& )。&/p&&p&《续修四库全书》第429册收朱国祯《皇明大政记》,卷三十五:“大明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嘉靖十六年正月二十二日,上生于宫中,讳&b&载垕&/b&。”&/p&&p&本来这都不是什么大事,见到这么写的也不是一本了,但是......&/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d3fd63d2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77& data-rawheight=&52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7&&&/figure&&p&明崇祯刻本...崇祯刻本...我大明还没亡啊喂!好歹也是当过首辅的人(尽管只有几个月),皇帝的名字都能搞错?倘若这就是朱国祯《皇明大政记》原貌的话,那可真是——&/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f1cabe7a67b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52& data-rawheight=&4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f1cabe7a67bf_r.jpg&&&/figure&&blockquote&朱国祯从早得到神宗皇帝和光宗皇帝高度的政治信任,被器用于我大明的要职,比任何人都享受了两位皇帝莫大的恩德。他尤其托熹宗皇帝的更大信任,担任了比以往更高的职位。&br&对朱国祯而言,濠州城卓绝伟人们的政治信任和恩惠实在是超过本分的。&br&以道义报答信任、以忠贞报答恩惠,是做人起码的道理。&br&但是,朱国祯背叛陛下和大明天大的信任和深恩的栽培,犯下了令人发指的大逆行为。&/blockquote&&hr&&p&本来这文章都打算点发布了,从临溪那儿得知,他和微博上的dalao讨论之后,发现“万历间《明政统宗》卷24、29,还有万历间《掌中宇宙》”,写的都是“&b&载垕&/b&”。&/p&&p&也就是说,朱国祯可以把这口通天巨锅卸下来了。&/p&&p&也就是说,“载坖”变“载垕”这事的发生,不早于万历18年(《弇山堂别集》广雅本),不晚于万历33年(《掌中宇宙》,《明政统宗》刻于万历43年)。&/p&&p&也就是说,这口通天巨锅,还得接着悬着。&/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5f54b3fc17a210864de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5f54b3fc17a210864de_r.jpg&&&figcaption&埃尔多安:看,有锅在天上飞&/figcaption&&/figure&&p&&/p&
其实这不是个问题。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讳载垕(音“后”),世宗第三子也。 ——《明史·穆宗本纪》 穆宗讳载垕,世宗第三子也。 ——万斯同《明史稿·穆宗本纪》但是这又是个问题。根据《明实录》的记载,朱载垕另有其人,乃是…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8a4b00d62fcfef8e7d6000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8a4b00d62fcfef8e7d6000_r.jpg&&&/figure&&p&关于中国古代外交制度,以前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所提出的“&b&朝贡体制&/b&”影响最为深刻,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所谓朝贡,也就是属国派遣使节向中国天子朝觐和献上贡物。今天,我们讲课的主题就是清帝国时期的属国贡物。&/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3aa985a5cc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6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3aa985a5cc_r.jpg&&&figcaption&从【龙潭】远望【首里城】。“龙潭”是琉球王室的私家园林之一。以前每当中国皇帝派遣的册封使到来琉球,琉球国王都会邀请使者一起泛舟龙潭之上举行宴会。&/figcaption&&/figure&&p&&br&首先,我们要对清帝国时期的属国范围有一个了解。众所周知,清朝原本不过占据东北,因为种种机缘巧合取代了明朝成为了“&b&中华之主&/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20a036d1e900a189cc9f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42& data-rawheight=&6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20a036d1e900a189cc9f_r.jpg&&&figcaption&清代赐给琉球国王的金印&/figcaption&&/figure&&p&在清代初年,朝贡国的范围可以从&b&康熙七年的孝陵神功圣德碑&/b&看出&/p&&blockquote&“东至使鹿(大兴安岭等东北地区)、使犬之国(也在东北,包含今天俄罗斯库页岛),西至厄内忒黑、吐鲁番等国,北至喀尔喀、俄罗斯,南至琉球(今日本冲绳群岛)、暹罗(今天的泰国))、荷兰、西洋海外等数百国。”&/blockquote&&p&在清圣祖时期,西藏和新疆等地还被看做是朝贡之国而非是大清帝国的领地(比如册封琉球王的清朝使者徐葆光在【中山传信录】中就把琉球和西藏并列)。&/p&&p&而经过雍正和乾隆两代人的努力,青海西藏以至于新疆天山南北两万余里尽数纳入清朝领土,变成了“中国”范围内的地方。而中国范围的扩大,也代表着属国范围的缩小。&/p&&blockquote&根据【乾隆会典】,当时在清代官方眼中的“&b&四夷朝贡之国&/b&”也就&b&朝鲜,琉球,安南,暹罗,西洋,缅甸,南掌&/b&。而中亚的各个汗国以及部落则被称作“&b&外藩属国&/b&”。关于这两者的区别,可以从道光四年清朝发给越南的文书中看出“&b&周官职方,王畿之外,分九服,夷服去王国七千里,藩服九千里,是藩远而夷近&/b&”。&/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98a0ecb217c31875bfdc5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45&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98a0ecb217c31875bfdc5_r.jpg&&&figcaption&琉球国王宫正殿里的匾额原本都是清朝皇帝手书&/figcaption&&/figure&&p&“&b&九州之外谓之藩国,世一见,各以其所贵宝为挚&/b&” 。属国向中国天子缴纳贡物是从先秦时代就开始的传统,是中国天子“天下共主”身份的重要象征。为了显示宗主国对朝贡国的领地依旧富有权力,所以要求送来的贡品一定要以本地土产为主。&/p&&p&能送来土产,也代表着对中国天子的臣服。正如清圣祖实录中所记载的一样“&b&夫贡物何足珍贵,正鉴其诚敬之心耳&/b&”。一般来说,对于不能坚持进贡土产原则的附属国,朝廷会严厉斥责。&/p&&blockquote&清宣宗道光皇帝六年,廓尔喀(今天的尼泊尔)声称贡品需要到别处采办,就被道光皇帝下圣旨严厉申斥。当然了,清朝的外交政策也是充满了变化,对土产的关注也仅限于那些跟清朝关系较为紧密的属国。&/blockquote&&p&清代的朝贡国进献天朝的贡品按照进贡的时间分为“正贡”和“加贡”&br&所谓正贡,也就是到了清帝国规定的贡期时,附属国们进献的物品,又称常贡或者例贡。各个国家按照亲密度和路途远近,需要进贡的时间和次数往往差别较大:&/p&&blockquote&例如朝鲜,起初是一年四次遣使朝贡,后合并为一次“四贡并进”。琉球为两年一贡。暹罗为三年一贡,后改四年一贡。南掌起初五年一贡,后改为十年一贡。廓尔喀为五年一贡。缅甸为十年一贡。荷兰为八年一贡,后改为五年一贡。而改动最多的安南起初三年一贡,后改为六年两贡并进,又改为四年两贡并进,最后改为四年一贡。而其他中亚和西洋国家则贡无定期。&/blockquote&&p&&br&而“加贡”则是在一些非常事件(&b&新帝登基,上尊号谥号,册立,讨伐逆贼,属国有求于天朝&/b&)发生时,朝贡国额外进贡的物品。&/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790b30e2bc91c7438bb9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790b30e2bc91c7438bb9_r.jpg&&&figcaption&越南阮朝顺化皇宫的太和殿&/figcaption&&/figure&&p&&br&对于正贡和加贡来说,跟清朝关系较为紧密的国家都有进贡“定例”(朝鲜,安南的正贡和加贡都有定例,暹罗和南掌的正贡有定例,琉球的正贡也有定例,但是加贡之中只有派留学生一项有定例)。清朝规定你该进贡什么,进贡多少都是不能轻易修改的。&/p&&p&不过相对于正贡而言,清朝对于加贡的重视程度自然是要低一些的。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乾隆帝甚至下令从此以后免除朝鲜所有的加贡“&b&凡遇寻常奏贺、奏谢、陈奏等事,只须备具表文,其随表贡物,该国王备仰体朕意,恪遵谕旨,概行停止&/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a4ad097bed98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a4ad097bed98_r.jpg&&&figcaption&阮朝太和殿内景&/figcaption&&/figure&&p&&br& 至于正贡,虽然一直处在较为严肃对待的地位。不过如果属国诚心准备好了贡物,但在运输途中发生什么意外导致短少,清朝往往会宽大为怀不予追究。&/p&&p&&b&比如康熙十二年,康熙帝就下令暹罗国航海远来,贡品被虫蛀损毁的不需要再补进,以后各国皆照此例。&/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3bbafc5930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63&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3bbafc5930_r.jpg&&&figcaption&朝鲜王朝正宫景福宫&/figcaption&&/figure&&p&&br&清代还有将加贡贡物抵做下一年正贡贡物的抵贡制度。加贡贡物可以根据进贡的目的分为庆贺贡物和陈奏贡物以及谢恩贡物。抵作下年正贡的一般都是取自陈奏贡物和谢恩贡物。&/p&&p&&br&简单介绍了一下正贡和加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清帝国的朝贡国们到底进贡了什么?&/p&&blockquote&根据【光绪会典 卷三十九 礼部主客司】,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贡品是这样的:&br&&b&朝鲜年贡&/b&白苎布二百匹,白棉绸二百匹,红棉绸一百匹,绿棉绸一百匹,木棉布三千匹,五爪龙席二张,各样花席二十张,鹿皮百张,獭皮三百张,腰刀十把,大小纸共五千卷,黏米四十石。&br&万寿圣节,恭进皇帝前黄苎布十匹,白苎布二十匹,黄棉绸三十匹,紫棉绸二十匹,白棉绸二十匹,龙文帘席二张,黄花席二十张,满花方席二十张,杂彩花席二十张,獭皮二十张,白棉纸一千四百卷,厚油纸十部。&br&恭进皇后前红苎布十匹,白苎布二十匹,紫棉绸二十匹,白棉绸十匹,黄花席十张,满花席十张,杂彩花席十张。&br&元旦令节,恭进皇帝前黄苎布十匹,白苎布二十匹,黄棉绸二十匹,白棉绸二十匹,龙文帘席二张,黄花席十五张,满花席十五张,满花方席十五张,杂彩花席十五张,白棉纸一千三百卷。恭进皇后前红苎布十匹,白苎布二十匹,紫棉绸二十匹,杂彩花席十张,螺钿梳函一事。&br&冬至令节与元旦贡同。惟恭进皇帝仪物,加进黄花席、满花席、满花方席、杂彩花席各五张。&br&每届庆典,具方物表贺,恭进皇帝前黄苎布三十匹,白苎布三十匹,黄棉绸二十匹,紫棉绸二十匹,白棉绸三十匹,龙文帘席二张,黄花席十五张,满花席十五张,杂彩花席十五张,白棉纸二千卷。恭进皇后前红苎布十五匹,白苎布十匹,白棉绸二十匹,满花席十张,杂彩花席十张。该国谢恩方物,与恭进庆贺方物同。&br&该国王陈奏事件,恭进皇帝前黄苎布二十匹,白苎布二十匹,黄棉绸二十匹,紫棉绸二十匹,白棉绸三十匹,龙文帘席二张,黄花席十张,满花席二十张,杂彩花席十张,獭皮二十张,青黍皮三十张,白棉纸二千卷,黄毛笔百枝,油煤墨五十锭。恭进皇后前红苎布十匹,白苎布十匹,白棉绸十匹,满花席十张,杂彩花席十张。&br&恭遇巡幸盛京,该国王遣陪臣进表接驾。恭进豹皮二十张,鹿皮三十张,水獭皮五十张,青黍皮一百张,倭剑二柄,金鳆二十贴,八带鱼二十尾,大口鱼二百尾,海参二百斤,海带菜二百斤,红蛏二百斤,浮椒十五斗,白蜜十五斗,柏子十五斗,银杏十五斗,黄栗十五斗,柿二十贴。&br&&br&&b&琉球正贡&/b&,硫磺一万二千六百斤,红铜三千斤,白刚锡一千斤。每届庆典表贺及谢恩进贡,皆以方物,无定额。该国王请以陪臣子弟入监读书奉旨恩准后,该国于常贡外,加进围屏纸三千张,蕉布五十匹。学成归国,恭进谢恩方物,围屏纸五千张,蕉布一百匹。&br&&br&&b&越南正贡&/b&,象牙二对,犀角四座,土绸、土纨、土绢、土布各二百匹。沉香六百两,速香一千二百两,砂仁、槟榔各九十斤。每届庆典表贺,恭进象牙二对,犀角四座,土绸、土纨、土绢、土布各一百匹。其陈谢表奏,毋庸备物。如该国王抒诚备进,应否赏收,或抵下次正贡,均届期请旨。&br&&b&南掌贡以驯象&/b&。&br&&b&暹罗贡物&/b&,驯象、备象、龙涎香、幼噀香、犀角、象牙、豆蔻、降香、藤黄、大枫子、土桂皮、乌木、苏木、荜拨、樟脑、儿茶皮、树胶皮、硫磺、檀香、冰片、翠鸟皮、孔雀尾、阔红布、大荷兰毡、冰片油、蔷薇露。又贡物一分,其数减半。或有加进之物,听其随宜进献。&br&&b&苏禄、缅甸贡无定额&/b&。&/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343dfebc92b8f27c2f5deef82a01011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6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343dfebc92b8f27c2f5deef82a01011_r.jpg&&&figcaption&景福宫勤政殿藻井内两条七爪金龙,反映了朝鲜对清朝的微妙态度&/figcaption&&/figure&&p&&br&&br&各朝贡国准备好贡物之后,并非直接可以送入清朝境内,首先要在边关进行第一次检查。据【&b&乾隆会典&/b&】记载,早在顺治元年就已经确定了朝贡方物经督抚查验后方许可入贡的规定。等到贡物到达京城,礼部还要和会同四译馆合作进行第二次查验。在第二次查验无误之后,将贡品分门别类送至相关部门保存,例如内务府库房(主要收纳金银宝器和织物),武备院(刀剑,皮货,火药),銮仪卫(大象),上驷院(马匹)。 &/p&&p&&br&&b&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的贡品都会送到京城。因为路途遥远,一些贡品运送困难,耗费的成本也大,所以清朝往往下令就近保存,等到朝廷需要再取用。&/b&&/p&&blockquote&琉球进贡的硫磺就存储在福建,越南贡物则留在广西,朝鲜贡品因为从东北入境,所以盛京礼部和户部还可以在朝廷允许的情况下留下一部分贡物自己使用。光绪元年,礼部就照会内务府,提及盛京今年截留朝鲜贡品就有高丽红绿绵绸二百匹,高丽布三百匹,头号高丽纸三千张,二号高丽纸四万四千二百张。&/blockquote&&p&&br&由于清朝属国较多,朝鲜一类的国家朝贡又算频繁,因此许多贡物尤其是纺织品越积越多。每到这种情况,清朝就会将贡物变卖或者赏赐出去。雍正十二年十二月,总管内务府和硕亲王就上奏将缎库内所贮存的高丽布三万匹发卖,得到批准后交给商人马成龙领买,获银22880余两。乾隆十年的时候,也曾将乾隆三年和乾隆八年安南国进贡的漆扇运到崇文门折价出售。&br&乾隆五十八年时,著名的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清朝也曾一次性赏给英国官兵2500匹高丽布匹。&/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645bc390cd57e4500b18cdeb0cfa9bb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6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45bc390cd57e4500b18cdeb0cfa9bbb_r.jpg&&&/figure&&p&&br&&br&提到朝贡,大家必定会想到“&b&厚往薄来&/b&”四个字。清朝在接受属国纳贡之后,自然会延续传统对属国予以嘉奖。第一就是赋予朝贡使团和天朝进行贸易的权利。第二就是对属国国王和王妃,以及来华使团成员进行赏赐。&br&首先说说关于使团贸易。清朝允许朝贡使团将货物运到京城贩卖,如果使团愿意,当然也可以在地方督抚监督下在边境直接进行贩卖。&br&在京城的贸易主要是在使团离开前几天在会同馆外进行。而入境地的贸易,清朝也有具体的规定,朝鲜使团在东北,琉球使团在福建,暹罗使团在广州。对于这种贸易,清朝还特别不收税款。&/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9b0ed4f93b9f8130610a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56&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9b0ed4f93b9f8130610a_r.jpg&&&figcaption&朝鲜乾清宫&/figcaption&&/figure&&p&&br&因为使团贸易往往利润非常巨大,而且像琉球等国非常需要从中国购买需要的物品,所以其实际上的规模经常远远超出属国向清廷申报的。我们可以从留存至今的许多清朝文献中看到这一情况,&/p&&blockquote&乾隆八年(1743年)时,琉球国进贡船入境时申报携带白银5000两,但返回时货物总价值不下10万两。而又根据清朝【&b&闽浙总督喀尔吉善等奏陈琉球国贡船在闽贸易情形折&/b&】,乾隆十二年(1747年),两艘琉球贡船向福建地方申报携带白银1万两,但根据清朝官员查证后发现实际携带了10多万两白银。&/blockquote&&p&可见,这样的情况是屡见不鲜。为此,闽浙总督不得不提出,对于琉球进贡船携带白银并没有具体的限制,购买中国货物也没有限额,但应该据实申报,交给地方官办理才妥当。&br&在使团贸易中,清朝严禁贩卖人口、地图、史书、兵器等违禁品。凡是买卖违禁品的行为一经查出,还要对使团官员进行惩处。有意思的是,甚至连【春秋】这种儒学经典都被列入禁止贩卖的书目。&/p&&blockquote&康熙四十五年,朝鲜使团在北京购买了【&b&六经春秋&/b&】两套八本,结果在凤凰城被查出扣留,理由竟然是“春秋”虽非犯禁史书,但系鲁国之史,亦有关系史书之处。&/blockquote&&p&&br&简要说了一下使团贸易,那让我们再看下一个重点内容,清朝到底回赐了哪些东西给朝贡国的王室和使团成员。这里我们就着重看一下回赐朝鲜的物品。&/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afa6c8ab12f26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56&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afa6c8ab12f26_r.jpg&&&figcaption&长安堂,朝鲜国王的住所之一&/figcaption&&/figure&&p&&br&根据【&b&光绪会典 卷三十九 礼部主客司&/b&】记载,清朝颁赐朝鲜的物品如下:&/p&&blockquote&颁赏朝鲜年贡,国王表缎五匹,裹五匹,妆缎四匹,云缎四匹,貂皮百张。正副使各大缎一匹,帽缎一匹,彭缎一匹,绸一匹,纺丝一匹,绢二匹,银五十两。书状官大缎一匹,彭缎一匹,绢一匹,银四十两。大通官各大缎一匹,绢一匹,银二十两。护贡官各彭缎一匹,布二匹,银十五两。得赏从人各银四两。&br&&br&万寿圣节贡,赐该国王二等鞍马一匹,表缎及裹妆缎云缎貂皮并如年贡之数。正副使各三等鞍马一匹。大缎、帽缎、彭缎、绸、纺丝、绢、银均如年贡。书状官绸一匹,银五十两,余如年贡。大通官绸一匹,银三十两。护贡官绸一匹,银二十两,其缎绢布匹均如年贡。得赏从人各给银五两。&br&&br&元旦贡与万寿圣节同,冬至贡与年贡同。其贡使有称君者,加赏缎五匹,缎衣一袭,貂皮十张,余与正副使同。&br&&br&庆贺谢恩陈奏等贡,赏赐不及国王。正副使以下赏赐均与元旦贡同。惟不赏绢布,各加赏靴一双。若附年贡同来者不另赏。以事并至者总为一赏。请封请谥等贡,赏赐不及国王。正副使大缎、帽缎、彭缎、绸纺、丝各一匹,银各五十两,袜靴各一双,漆鞍全备三等马各一匹。书状官一员,大缎一匹,彭缎一匹,绸一匹,银五十两,袜靴各一双。大通官大缎各一匹,绸各一匹,银各三十两,袜靴各一双。押物官彭缎各一匹,绸各一匹,银各二十两,袜靴各一双。得赏从人银各五两。&br&&br&恭遇恩诏内,有外藩王公及福晋夫人加恩赐一款。朝鲜国王应照在外诸王以下,公等以上,恩赐例。赏蟒缎二匹,补缎二匹,妆缎二匹,片金缎二匹,倭缎二匹,闪缎五匹,帽缎五匹,蓝缎五匹,青缎五匹,各色缎十匹,洋缎十匹。王妃照外藩诸王福晋以下,公夫人以上,恩赐例。赏蟒缎二匹,妆缎二匹,锦缎二匹,倭缎二匹,闪缎二匹,帽缎二匹,衣素缎二匹,大缎三匹,彭缎三匹,石青缎二匹,纺丝四匹,纱四匹。&br&&br&每岁孟冬颁朔,该国差领时宪书之赍咨官一员,赏银三十两。小通事一员,赏银八两。从人每名赏银四两。凡遇该国赍咨来京,其赏使臣及通事从人例均同。如告讣使臣至,赐使臣大缎、帽缎、彭缎及绸各一匹,银三十两。书状官大缎及绸各一匹,银二十两。大通官各彭缎一匹,绸一匹,银十五两。随带官各彭缎一匹,银十两。从人各银四两。&br&&br&恭遇巡幸盛京,朝鲜国王差陪臣等接驾进贡方物,赐该国王弓矢全副,鞍马一匹,貂皮百张,红妆缎、龙裥缎各四匹,大缎、纺丝各五匹。正使妆缎一匹,缎四匹,袜靴各一双,鞍马一匹,银五十两。书状官缎二匹,袜靴各一双,银四十两。大通官各缎一匹,袜靴各一双,银三十两。押物官各缎一匹,银二十两,从人各银五两。&br&&b&从朝鲜得到的回赐可以看出,清朝的赏赐品多以绸缎为主,加上一些兵器和银两。其他清朝朝贡国得到的回赐也是大同小异,我们这里也不再详述。&/b&&/blockquote&&p&&br&北宋时期,政府回赐是按照使团人数来的,为了得到巨额回赐,各朝贡使团都想方设法增加人数。北宋咸平五年时,西南蕃甚至派出了超过1600人的超大型使团。所以之后北宋就开始限制使团人数防止回赐成为过大的财政负担。清朝时期也是如此,对各国使团的人数都有不同的限制。&/p&&p&清代朝贡国中,以朝鲜使团的人数最多,可以达到三十多人,基本是安南使团的人数最少,只有十多人左右。不过即便如此,清朝为了接待来华使团的耗费仍然不容小觑。&/p&&p&&b&以朝鲜年的朝贡使团为例,【通文馆志
卷三】记载,该使团在北京60天的时间里,清廷光是提供的伙食数量就有&/b&&/p&&blockquote&肉14640斤,鸡1920只,豆腐为2040斤,白面为2880斤,腌菜为6495斤,黄酒为3600壶,盘酱为2535斤,苹果为3300个,盐1256斤4两,米2022斤。&/blockquote&&p&而由于使团大多在寒冬腊月时到达北京,寒冷的天气对很多来自温暖地方的贡使是个巨大的考验,所以清廷还要负责提供使团取暖的薪炭,这同样是个巨大的花费。&/p&&p&根据朝鲜使者的【燕行录】记载,清廷光是给朝鲜使团在京时提供的取暖木材就达到过92880斤这样的巨大数字。&/p&&p&&br&使团成员进京之后,清朝礼部会安排赐宴方面的事宜。清代宴席有满席和汉席两套体制,满席多用于典礼性较强的外朝宴会。满席共分六等,朝鲜国使臣和西藏使臣都可以享受五等满席的待遇,而安南国、琉球国、暹罗国、缅甸国、南掌、苏禄国都降一级用六等满席。&/p&&p&&br&而外交宴会使用的原料并不像我们想象的宫廷宴会一样奢靡,常见的就是鸡鹅,蒙古羊,黄酒乳酒和茶。并且,根据一些使团成员的回忆,礼部安排的宴会十分让人失望:&/p&&blockquote&“餐桌离地面只有两掌高,既不用台布也不用餐巾,更不必说餐刀或者餐叉。端上来的肉十分肥腻看起来像生的一般,我们当中无人咽的下这样的食物”,“三天欢宴连用同一餐具,从不清洗。当我问及为何不洗餐具时,所得到的答复是银质餐具有定量,交回时不得缺斤少两。多次清洗会减少分量,差量需要他们补齐,所以从不清洗”(出自【&b&葡萄牙国王遣中华及鞑靼皇帝特使玛讷撒尔达聂使京廷简记&/b&】)。&/blockquote&&p&可见,礼部举行的宴会不仅食物的味道糟糕,而且非常不注重卫生。&/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bfe1e8bf0f9cf183d41b49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08& data-rawheight=&4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bfe1e8bf0f9cf183d41b49_r.jpg&&&figcaption&琉球王宫首里城外,中国历代册封使留下的碑刻&/figcaption&&/figure&&p&&br&不过,凡是使团在京时期,清朝皇帝举办宫廷宴会时往往也会特许他们参加。这类宫廷宴会的档次和礼部举行的比起来,说是云泥之别也不为过。&/p&&p&紫禁城中的太和殿,保和殿以及圆明园山高水长楼都是贡使参加宫廷宴会较为频繁的地方。我们现在可以从琉球国国史【&b&中山世谱&/b&】中看出琉球使节参加宫廷宴会时内心的激动和骄傲:&/p&&blockquote&“皇上幸圆明园,同朝鲜国使者召入御前。叩头既毕,仍赐座左边,赐满洲御茶、东道盆(琉球料理)、团子,赏看诸艺、烟花。皇上驾临庆丰图之时,奉旨同各王爷扈行其处。颁赐御茶,赏看诸艺而归。”“此皆千秋难逢之异数,百代未有之荣光也!”&/blockquote&&p&&br&&/p&&p&有外国贡使陪宴的场合,一般都会有属国乐舞表演。中国的礼乐制度于周朝开始形成,周礼之中就有记载专门掌管&b&“四夷之乐与其声歌”&/b&的官员。&/p&&p&至于中国天子要接纳四夷之乐的原因,郑玄认为“&b&王者必作四夷之乐,一天下也&/b&”。将周边国家和民族的音乐纳入各统治王朝的礼乐体系,是统一寰宇的象征。清朝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性,歌颂自己的文治武功并建构起四夷来朝的国际秩序,也十分重视引进属国乐舞。&/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31c19af103c86bfcb94e42e13a41076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d31c19af103c86bfcb94e42e13a41076_r.jpg&&&figcaption&识名御殿,琉球国王的别宫,也是招待中国册封使的主要地点之一&/figcaption&&/figure&&p&&br&&/p&&p&&br&朝鲜王朝的“&b&高丽国俳&/b&”进入清朝宫廷最久,是皇太极东征朝鲜时获得的,一套表演共有18人参与。&/p&&p&缅甸国根据记载最早在东汉时期就曾经献乐朝廷,到了乾隆五十三年时,统治缅甸的贡榜王朝向清朝进献缅甸国乐,分为粗缅甸乐和细缅甸乐,两者表演和歌唱的人员加起来都为11名。&/p&&p&安南国乐则是乾隆五十四年时,统治安南的西山朝国王阮光平进献的,有表演人员13名。但由于嘉庆帝时期安南西山朝被阮朝取代,所以安南乐就从清朝宫廷乐舞中剔除了。&/p&&p&廓尔喀(尼泊尔)乐舞是乾隆五十七年第二次远征廓尔喀胜利后得到的,共有13人表演。&/p&&p&而西洋音乐也在康乾盛世时期进入了清朝宫廷。康熙帝时期耶稣会士最早把西洋音乐带入宫中。1670年康熙帝还下令让京城内会演奏西洋乐器的人演奏西洋音乐。这支乐队在宫中演出长达四个小时,深受康熙的喜爱。&/p&&p&到了乾隆帝时期,乾隆也表现出对西洋音乐的独特兴趣,下令整修康熙帝时期宫中的西洋乐器,包括大小提琴,单簧管,双簧管,竖琴,吉他,钢琴,曼陀林。乾隆帝还下旨让内务府大臣德保重新组织了一支西洋乐队,并为他们配备了中式衣服。&/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d7a457eeef2a1ef0cca2495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d7a457eeef2a1ef0cca2495_r.jpg&&&figcaption&【识名园】中的心型池塘也是一大亮点。据说当时建造的时候,为了不让中国册封使小看琉球,特地把这里建造为看不到海的宫殿。让人一眼望去好似琉球是个大国。&/figcaption&&/figure&&p&&br&总而言之,清代时期的属国贡物制度为大清帝国成功塑造了“华夷共主”的名分,对于提升清朝国际地位有着非凡的意义。朝贡国们进贡的物品来自世界各地,也成为了清代了解世界的一个特殊渠道,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变化。尤其是在近代,附属国和清代的朝贡关系在很多时候延缓了西方列强对东亚和东南亚诸国的侵略,对近代的国际关系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p&
关于中国古代外交制度,以前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所提出的“朝贡体制”影响最为深刻,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所谓朝贡,也就是属国派遣使节向中国天子朝觐和献上贡物。今天,我们讲课的主题就是清帝国时期的属国贡物。 首先,我们要对清帝国时期的属国范围有一个…
于今关于中国人所认为日宋关系“好评”,最流行莫过网上至今广泛流传一个段子: &br&&br&“公元日崖山之战陆秀夫负帝跳海,南宋灭亡,消息传至东瀛,日本上至天皇,幕府将军,下至平民百姓。举国茹素来哀悼大宋的灭亡,秋津南北一片悲鸣,痛哭崖山之后无中华。”&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e16cb69db2dc3d2859a7cabe29fa26c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be16cb69db2dc3d2859a7cabe29fa26c_r.jpg&&&/figure&&br&稍具常识的明白人一看便能分其真伪,但理由却不会陈述。答主就代劳一下。这则史料出典是宋末元初的赵宋遗臣郑思肖的《鐵函心史》中〈聞元韃攻日本敗北歌並序〉,原句如下:&br&&br&「日本即古倭也,地在海東,先朝嘗入貢,許通商旅,彼近知大宋失國,舉國茹素。元賊聞其富庶,怒其倭主不來臣,竭此土民力,辦舟艦往攻焉,欲空其國所有而歸。」&br&&br&一般自诩精熟国者史常常凭此据夸耀赵宋文治教化远播海内,使各夷叹服。作为“助兴的精神佐料”还有宋人周辉辑录徽,钦,高,孝四朝逸话的《清波雜誌》卷四&倭国&一段“度种传说”,其全文如下:&br&&br&「輝頃在泰州,偶倭國一舟飄泊在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至郡館穀之。或詢其風俗,所答不可解。旁有譯者,乃明州人,言其國人遇疾無醫藥,第祼病人就水濱,杓水通身澆淋,前四方呼其神請禱,即愈。婦女悉被發,遇中州人至,擇端麗者以薦寢,名“度種”。他所雲,譯亦不能曉。後朝旨令津置至明州,邇便風以歸。」&br&&br&这两段史料皆不可信,其理由非常简单,内史尚且考据,外史则更要兼取两方。不然南京大屠杀我们为何要屡屡大费周折晒出日方与第三国人士的记载日本军队罪行相关证据,其实是一个道理。目前关于这两件事能够佐证的日本文献皆无,仅属于中国单方面证据,很难使对方信服。当然可能还有些人不服,认为会不会日本羞耻之下隐匿不利本国的文献。那答主告诉你,除了自作多情,那就是以为人家和你一样,吃饱了撑的没事干。&br&&br&为绝了大家这个念头,答主就给大家破断这其中不实处。姑且不说前者《鐵函心史》出世以来,历来史家文人对其真伪评断不一。即便此书为真,此文亦真,以拿日本史场合对照,“彼近知大宋失國,舉國茹素”这句就是似是而非。一般普史类读物会介绍日本在明治以前,是不食鸡鸭猪羊荤腥的。但详细来说,日本餐饮史并非这么笼统。史前,古坟,飞鸟时代的日本是荤腥全沾的。到了飞鸟末期的天武天皇,这位崇佛礼僧的君王发布了禁杀食肉令,明确农耕的4到9月,牛马犬鸡猴类不得食。猪肉,鹿肉和鱼肉不在此禁令内。&br&天武天皇四年(675)四月庚寅十七日条:&br&「詔諸國曰:自今以後。制諸漁獵者。莫造檻穽及施機槍等之類。亦四月朔以後。九月卅日以前。莫置比滿沙伎理梁。且莫食牛馬犬猿鶏之完。以外不在禁例。若有犯者罪之。」&br&&br&但是又过了200多年,到了平安时代中叶,也就是五代北宋之交,日本本土国风运动盛行,其中阴阳道禁食兽肉与动物内脏,其禁令进一步扩大与强化,能吃的只能是鱼肉。但是国家对山林湖海管控,又只能吃鱼,所以鱼肉的价格昂贵,上不了一般庶民家餐桌。镰仓晚期日本沿海渔业开始,慢慢地鱼肉价格稳定了,才大众化。不过那时宋已经亡国四十余年。至于食肉直到武家抬头,天皇政治谢幕,逐渐逐渐日本人开始恢复食肉习俗,到了江户中期,其实猪肉,牛肉都开始吃起来了,不那么忌讳。郑思肖所处宋末元初时代正好处于镰仓中期,彼时武士阶层开始食肉,但绝大多数日本人一日两餐饮食真的顿顿为素,不单说宋朝亡国,即便日本被元灭国,一阶段时间内还是会吃素为主,所以日本举国茹素云云,亡不亡人家都己经在吃素,何干中国什么事啊?最大可能这极有可能是郑思肖道听途说曲误其意。&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e7baeb517c40af8fe29_b.jpg& data-rawwidth=&1046& data-rawheight=&7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ae7baeb517c40af8fe29_r.jpg&&&/figure&&br&&br&(奈良平安时代~镰仓中期贵族、下官及庶民主食,至于对比我国两宋时期餐饮业答主就不忍上图了。话说回来日本餐饮文化发展其实也是被宋人慢慢带出来的,馒头,乔麦面,棕子都是宋末元初传过去的。)&br&&br&至于《清波雜誌》里“度种传说”,看了全文才知道这是“宁波通译”的二手话,可信之处犹尤可知。当然一部分国人笃信不疑最重要原因是心理上的——“倭贱汉贵”,相反如果《清波雜誌》里记的是“倭国度中州女子种”,那这作者周辉岂不要被打落十八层地狱。这就跟当下“中国男人娶日本老婆那是为国争光,报仇血恨”,“中国女人嫁给日本男人那就里外不是东西”一样,可笑狭隘的种族偏见。不过答主还真得说一下,在南宋时代除了宋男娶倭女,宋女嫁倭男这事也有,待会儿给你列证。&br&&br&但转过头来答正题:《鐵函心史》虽然记载失实,但至少可以看到在宋朝人眼中对日本及日本人印象不坏,不然不会平白无故写出“彼近知大宋失國,舉國茹素”这样的话。欧阳修的《日本刀歌》里则更显露——“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又以《宋史》为例,绍兴十五年日本商船男女19人在浙江外海遭遇台风,漂着到温州平阳,宋高宗赵构便令明州市舶司采买残剩货物并遣舶而回。淳熙三年,风漂日本船至明州,日本客商行乞至临安府復百人,宋孝宗詔旨给予钱米,俟其国舟遣归。淳熙十年、日本73人復飘至秀州华亭县,给常平米赈遣归国。此后光宗,理宗时代凡遇难船,靡不貲遣。参比后代明季,洪武21年以后但凡海上剿倭或是倭人遇难,有活口的一律充配川陕西陲,这种对比不可谓不鲜明,而不能否认的是官方人道主义的救助这也是在国家印象基础上建立的,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b544cb080012aca2ecc469a236d4a9f1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b544cb080012aca2ecc469a236d4a9f1_r.jpg&&&/figure&&br&(日本兵庫県立考古博物館,日宋贸易相关模型蜡像组合展示 )&br&&br&当然最著名的莫过于《宋史倭国传》中宋太宗“明目张胆”的称赞日本万世一系的天皇制度。&br&&br&983年日本永观元年宋太平兴国八年,日本天台宗高僧奝然领徒众成算、祚壹、嘉因等六人汴京求学,蒙召。宋太宗赵匡义诏问日皇系谱,闻其国王一姓传继,臣下皆世官,叹息同时又不免借题发挥一下,“捶打臣僚”,谓同殿宰相曰:&br&&br&“此岛夷耳,乃世祚遐久,其臣亦继袭不绝,此盖古之道也。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朕虽德惭往圣,常夙夜寅畏,讲求治本,不敢暇逸。建无穷之业,垂可久之范,亦以为子孙之计,使大臣之后世袭禄位,此朕之心焉。”当然换我是赵匡义,我也要“点赞”一下日本,古来哪个皇帝不希望自己千秋万代,江山永固呢? 难道还教唆臣子个个去学“黄袍加身”。&br&&br&以此例为开端,说说日宋间国交。很多人认为日宋之间没有国交,因为两国既没有国使往来,又没有国书交发。但其实这是错误的。日本和宋朝有国交,但有别于历代诸朝贡使册书的方式,而是通过“牒”这种方式进行官方层面的交流活动。&br&&br&何谓牒?广义上的“牒”,根据南宋法令汇编《慶元條法事類.卷16.文書式》是九种政府法定公文之一。其书中解释为:&br&&br&“內外官司非相統攝者,相移則用此式。諸司補牒准此。唯改「牒某司」作「牒某人」,姓名不闕字,辭末雲「故牒」。於年月日下書吏人姓名。官雖統攝而無申狀例及縣於比州之類,皆曰「牒上」。于所轄而無符,帖例者,則曰「牒某司」或「某官」,並不闕字。”&br&&br&虽然《慶元條法事類》规定“牒”主要在没有统摄关系下的官司作为平行文书使用,但实际内务场合下广泛使用,并无约束。但是这条“內外官司非相統攝者,相移則用此式”定义却给了“牒”的衍生发展很大空间,(具体事例放下细说)外交狭义上的“牒”由此诞生,日本京都大学宋辽史专家古松祟志认为大致起于晚唐西南边境南诏战争,公元967年宋灭后蜀,南拿北用,宋辽澶渊之盟后逐渐制度化:&br&&br&众所周知唐代以后,辽金西夏少数民族崛兴,当时的宋朝不可能向唐代那样要求对方以朝贡形式外交,这种形势下对等外交便应运而生了,宋与辽金在两国旦日祝日忌日丧日经常互派使节,并且不受战争冲突影响,但不是所有的国际事务都是能够通过国书投递,互派使节形式处理。比如越境的流民,边军打草谷,通商关凭,甚至城壕修筑通告,两地居民借贷,罪徒遣返等等琐碎的边境事务,你总不能让宋帝“哥哥长,叔叔短”地为这些事折面吧。当时的通法,大事上奏中央由枢密院处理,小事路州自行移牒栽量,即中央赋予边境州官一定的外事自主权。久而久之,形成定势。比如北宋为例,河北东路雄州对应辽涿州,河东路代州对应辽朔州。永兴军路延州对应西夏宥州。而这个政策又延续至海外诸国,京东西路密州对应高丽,两浙路明州对应日本,后在神宗年间添设高丽司。福建路泉州对应占城,真腊,大食南海西洋诸邦。因为宋朝的大力推广,导致牒状在10~13世纪内,成为东亚汉文化圈各国主要外务公文形式。&br&&br&再来简述一下宋代对辽金元三大对手以外的外交原理。周边领域,被宋朝称为藩属的无非就是西夏,大理,高丽,日本,交趾,占城等等,对于在汉唐之际便有过朝贡中原历史的这几个国度,名义上仍称为“绥远外夷”视对方为朝贡君臣关系,发出的外交文书和礼物等多称“制诏”或“赐”,对其国家的外交承认,诩书为“册封”,但实际上重商主义的宋朝比起之前的汉、隋、唐以及后來的明、清五个朝代,更讲究经济实利。奉行“來則不拒,去則不追”灵活外交原则。不先拿日本开刀,就拿高丽来说呗, 高丽于五代后唐时段立国,公元993年前奉宋为正朔,公元994年辽入侵高丽,又臣翼于契丹。宋与高丽断交。宋神宗在位期间两度遣使高丽,又于1069年恢复中断40年外交关系,高丽礼宾省提出继续使用辽国年号,宋朝也答应了。金替辽,宋室南渡后,高丽仍尊北朝,临安方面依旧接纳,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半官半民的海上贸易。&br&&br&而对于日本的外交理念两宋基本也基本奉行“來則不拒,去則不追”,不过也有特例时期,比如神徽两宗时代,就明文催促日本来朝,追求热烈。&br&&br&以如今日本侧『師守記』,『帥記』,『異国牒狀記』,『水右記』四书史料有载记录,从1073年北宋神宗熙宁六年的「奉国军牒」到1279年亡国之际的祥兴二年「国亡通知牒」,206年时间内,日本方面收到宋朝共合9份国牒,回书5次。两国牒文的送还任务基本是由往来东海的宋商完成的。两国文书收授的窗口即为各自官定贸易浦口明州与大宰府。&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dab88caca19f32bed6e735_b.jpg& data-rawwidth=&1375& data-rawheight=&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7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dab88caca19f32bed6e735_r.jpg&&&/figure&&br&&br&而具体的经过流程,答主还是举一例吧,本次举例为1172年日本高仓天皇承安二年,宋孝宗乾道八年秋十月的明州牒,刚好这是2012年NHK大河剧『平清盛』第39回「兎丸無念」里主要内容,就拿这集拆讲:&br&&br&看过此剧的大河剧迷或者历史爱好者,都知道日本初代武门权柄人物,平清盛与对岸宋国密切的关系,剧中对于宋国的描述以及平氏对宋朝仰慕,差不多也对。&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4a6d60fe518ff4d6b7d6c_b.jpg& data-rawwidth=&907&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4a6d60fe518ff4d6b7d6c_r.jpg&&&/figure&&br&&br&日本古典名著『平家物語』相当形象描绘了因垄断日宋贸易,通行宋钱流通致富而兵强马壮,权倾朝野的入道相国平清盛自傲成狂的吾生荣华:&br&「揚州の金?荊州の珠?呉郡の綾?蜀江の錦、七珍万宝一つとして闕たることなし」。&br&(扬州金,荆州珠,吴郡绫,蜀江锦,七珍万宝尽阙下。)&br&&br&在此你看所谓的“七珍万宝”皆是舶来的宋货, 『平家物語』里并不是无端編造的,而是有一定历史依据。&br&&br&但是呢,剧本处理或者剧情安排上有点“誉满则过”,使得日本一部分观众认为,平氏是不做王家的走狗了,但却做了宋朝的走狗。第39集则更为体现——当上太政大臣平清盛为迎接宋朝微服私访福原的明州知事赵伯圭,勒令友伴兼家臣的兔丸加紧修筑他的国家形象工程——大轮田泊,因为工期被人为缩短,导致工人苦不堪言,甚至过劳死亡。耿直的兔丸出言不逊,被平清盛的密探秃童侦刺到被杀,平清盛悔恨不已,写经忏悔,筑岛镇魂,次年赵伯圭来访,满意而归。&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bea748917_b.jp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bea748917_r.jpg&&&/figure&&br&&br&这是剧中自纂的“大宋国明州沿海制置使赵伯圭牒书日本国王文面”,实际残存史料中,并没有全部文面,只有断断续续提到几句,所以剧中这份牒状自然是假的。不过人家假的有水平,牒文文面是合成唐玄宗李隆基写给日本天武天皇+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册封日本幕府将军源义教的国书,具体来说“日本国王主明乐美御德”这是出自《文苑英华》卷471载唐宰相张九龄所撰 《敕日本国王书》。主文出自『善隣国宝記卷中』「正统元年二月初四皇帝谕敕日本国王源义教」&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c352be5924ffa8dbd5ad8d45bd85102_b.jpg& data-rawwidth=&212& data-rawheight=&6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2&&&/figure&&br&&br&再科普一下赵伯圭, 他是宋孝宗同母兄秀王赵伯圭。初以恩补将仕郎,调秀州华亭尉,累官浙西提刑司干办公事。孝宗受禅,除集英殿修撰、知台州,颇有政绩,改知明州,充沿海制置使。&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fa34c1a31c5a_b.jp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bfa34c1a31c5a_r.jpg&&&/figure&&br&但真实的牒函实际上没有赵伯圭之名,只上書“大宋国明州沿海制置使司牒日本国太政大臣”。&br&这是严格尊守《慶元條法事類》中两条规定:&br&&br&① “內外官司非相統攝者,相移則用此式。”&br&② “于所轄而無符,帖例者,則曰「牒某司」或「某官」,並不闕字。”&br&&br&① 因为日本与宋国一来非朝贡关系,明州沿海置制使和太政大臣各为本国职官,也非互相统摄,那么自然采取移牒方式沟通。 &br&&br&② 明州主司日本贸易与外务,以往正常对囗,若以大宋国明州单位名义,则对应日本大宰府,以明州知事或更高级別的主事官员则对应日本大宰帅或次官大宰权帅,再更高一级官员。这回是“大宋国明州沿海制置使司”是单位主体,“日本太政大臣”是某官,又前无古例,妥当目的下自然就不署名字。&br&&br&换句话说仅看文面,平清盛是不可能知道明州沿海置制使就是宋朝皇亲赵伯圭。不过随牒来船者除了文牒,还有牒使明州客商杨三纲,与护航來日的宋国兵官,实际上问问他们也就知道了。回书中也体现这点,稍后再说。&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f65a0bd993efc67f5016_b.jp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f65a0bd993efc67f5016_r.jpg&&&/figure&&br&和剧情中只有一份牒状不同,实际上是一函两牒。这是从当时任右大臣九条兼实的日记『玉葉』承安二年九月十九条目中记载所知,当天朝议勘申明州来牒之事,列座议事的九条兼实不明其事,于是咨问先看牒文的朝策顾问大外记局务藤原赖業,写的什么啊?&br&&br&「赖業云自大唐有供物,献国王之供物,并太政大臣入道。」宋朝牒文里当然不可能出现“大唐有供物”的字語,所以这是这是他口说之辞。于是九条兼实自己取过牒状观之,留下了这么一段记录:&br&&br&「其书有两通,一通书云赐日本国王,一通云送日本太政大臣。」&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1a74c909acf39db7d2d94e_b.jp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1a74c909acf39db7d2d94e_r.jpg&&&/figure&&br&&br&日本朝廷的顾虑或者迟迟不予回函理由便在这句“赐日本国王,送日本太政大臣”上。正如以上所说“赐”在内政场合是君对臣上下级赏赐,到了外交上则是朝贡关系体现。即赵伯圭以代表宋皇帝(宋廷)名义赐赏日本国王。“送”是平级关系,赵伯圭以明州沿海置制使身份以睦邻友好关系送给日本太政大臣平入道一些土特产什么的并没有什么不合适的。于是本集中公卿出现了这样一个议论:&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2a48cb0a2523faceb7f4a_b.jp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2a48cb0a2523faceb7f4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acffcd7d485341eca7b90f_b.jp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acffcd7d485341eca7b90f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0a0a3f1e13be001dca67d4dd388ce28_b.jp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00a0a3f1e13be001dca67d4dd388ce28_r.jpg&&&/figure&&br&&br&当然这些公卿还有一句潜话没明表,日本国王是“赐”,太政大臣反倒是“送”,这牒里话外不是暗示宋国认为你平清盛地位比日本天皇高嘛,于是反平氏阵营的公卿藤原基房、藤原赖实、藤原賴業坚决表示不可屈尊回牒,而希望借助此事彰显自己在朝内海外的威望平清盛自然主张必须回。&br&&br&二者拉锯战式议论持继了大半年,直到翌年三月,春汛来临,使船当归之时,不得不断。在政治盟友左大臣藤原经宗的支持下,平清盛决意这件事一分为二对待,日本国王是法皇还是天皇,因其敬谓模棱,可以不予回复。但致他自己这个“太政大臣”送文的还是要礼答的,因为除了通好,宋方还有军事协作、海路治安维护的沟通意项。&br&&br&为了平息朝内的反对之声,平清盛在牒状上做了让步,自己已然出家,不署官衔合乎法道。只以日本国沙门静海名义回牒大宋国明州沿海制置使王,使得这份回文尽量看起来象私人性质的通书,再捎以法皇与自己的返礼,既不失国体又表明日本官方通好的态度。虽然名为私书,但实则是国书的规格。&br&&br&其回牒由式部卿藤原范永草拟,参议藤原教长書之,这两人前者为后白河,二条,高仓三代天皇的侍读帝师。后者是当时日本家喻户晓的书法名家,他的《和汉朗咏集》手迹,被重源上人带入江南,一度为宋人文客称道。二人都为正四位堂上家,宫内卿,饱学鸿儒,地位显赫,绝非平氏私僚,可见实则有白河院默许。&br&最终这封牒状以『日本国沙门静海牒大宋国沿海制置使王』名义送出,来牒“司”返牒变“王”可见平清盛是知道赵伯圭尊贵身份的。又以剑一柄,手箱一合,铠若干副送赵伯圭,而后白河院以日本国太上天皇赠大宋国太上皇答进物,即还在临安德寿宫颐养天年的赵构蒔绘厨子一脚,色革三十枚,莳绘手箱一合并砂金百两。&br&&br&同年四月,宋船携返牒与方物回至明州,五月二十五日,宋孝宗命枢密院对往復日本的船主杨三纲与水軍叙功论赏,可见赵伯圭这次遣使确实奉了宋孝宗之命,亦并非私使,属于准国交行动。以日后日宋发展趋势来看,诚然这次通交是圆满的,但对于清盛来说,此举得罪了公卿与稗官史家。藤原赖实除了批判他不顾朝内舆论,执意回牒有损国体,对他赠剑铠于赵伯圭一事,以醍醐天皇『延喜格式——武勇之具不出境外之條』对他猛烈斥驳。当然挨他刀笔可不止佞臣清盛,後白河院因为在牒状中默认了“太上天皇”这一尊号,藤原赖实认为“既入佛陀之道岂称上皇哉?尤有不审事也!”影射后白河院是假出家,贪恋尘虚,昏昧不明。&br&至于集中所说的这件事∶&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2ad897b2dc5ff76f71ca11_b.jp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2ad897b2dc5ff76f71ca11_r.jpg&&&/figure&&br&大家就別太计较了……&br&&br&笔者在此举这例是为诠释宋朝与日本官方政治交流是有沟通的。五代吴越王钱镠时期就保持与日本官方高层联系,虽然宋代比起唐代虽然政治层面两国交流衰退,但在文化,宗教,经济领域是大开花,二者邻里关系相当好。不过这里字数太多,想要平氏与宋朝交往,或者日宋贸易以及宋侨宋商在日本的优待特权及活动,大家可以另开题。最后人家特想问的是宋女嫁倭男有没有这回事,自然有:&br&『訂正宗像大宮司系譜』、『宗像宮社務次第』、『宗像郡誌』、『宗像市史史料編』中记载平安后期掌管博多筥崎宫大宫司宗像氏累代与宋商通婚,比如12世纪中叶 38代大宫司宗像氏国母亲为王氏。王氏除了氏国还生了一个叫氏忠的儿子,后来成了43代目,氏忠的正室名张氏。以宗像氏与宋商的密切关系,推定2人为博多宋商之女,二者皆属于政经目的的联姻。其实按史料与考古挖掘记载,镰仓时代的博多筥崎宫一带相当繁荣,宋商宋侨集聚的唐房有一千六百多家,人口基数这么大,所以两国间男女通婚屬于很正常事,完全没必要小题大做。&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e92b3cdfdc46815fee25f15a09aabd8a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92b3cdfdc46815fee25f15a09aabd8a_r.jpg&&&/figure&&br&
(九州福冈宗象大社本宫)
于今关于中国人所认为日宋关系“好评”,最流行莫过网上至今广泛流传一个段子: “公元日崖山之战陆秀夫负帝跳海,南宋灭亡,消息传至东瀛,日本上至天皇,幕府将军,下至平民百姓。举国茹素来哀悼大宋的灭亡,秋津南北一片悲鸣,痛哭崖山之后无…
&p&1937年,中原政权残暴不仁,昭和皇帝仰慕中原文化,率领大和精英西进大陆,试图解救中原万民于水火,促进民族融合,维护民族团结,奈何当时中原人落后愚昧,国共两党逆历史潮流,不惜死伤两千万愚民以阻挠民族融合,抗拒民族团结,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李大钊、杨靖宇、谢晋元等等顽固分子残暴不仁,抹黑甚至暴力抵抗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的正义皇军,这些落后愚昧的顽固分子必将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东条英机 广田宏毅 土肥原贤二 木村兵太郎 松井石根 板垣征四郎 武藤章 松冈洋右 永野修身 白鸟敏夫 平沼骐一郎 小矶国昭 梅津美治郎 东乡茂德这些英雄人物,一生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不惜身死,虽然他们当时失败了,但是他们为捍卫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旧史学观点认为的所谓南京大屠杀,以后不宜在提,可以说南京事件要多讲朝香宫鸠彦王、松井石根、谷寿夫等等进步皇军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所做出的贡献,所谓的南京大屠杀不过是一小撮南京顽固分子破坏民族团结抗拒民族融合所造成的,新史学观点认为我们要看到南京事件的进步意义,所谓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可以拆了,原址原材料另建一个纪念南京事件中捍卫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等主要进步皇军朝香宫鸠彦王、松井石根、谷寿夫等优秀进步人士的生平纪念馆,毕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的秦桧都站起来了,新史学观点认为,破坏民族团结抗拒民族融合的岳飞应当给秦桧跪上两千年,还有那些所谓的抗日英雄纪念馆什么的存在不利于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应当都砸了,还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也该拆了或者还成汪精卫英雄纪念碑,毕竟旧史学观点认为的民族英雄哪个不是破坏民族团结抗拒民族融合?我们要多宣扬:&/p&&p&o汪精卫&/p&&p&o陈公博&/p&&p&o周佛海&/p&&p&o褚民谊&/p&&p&o王克敏&/p&&p&o梁鸿志&/p&&p&o丁默邨&/p&&p&o傅筱庵&/p&&p&o罗君强&/p&&p&o陈璧君等等历史进步人士,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民族团结大于天&/p&&p&……………………………………………………………&/p&&p&&br&&/p&&p&1644年6月多尔衮迁都北京,驱逐了城内所有的汉人,将所有土地分配给八旗,大量原来居民被迫净身出户或者成为满人的租户,苦难流离。同时将北京城外大量农田也圈为八旗财产,汉人地主、自耕农被迫成为佃户。&/p&&p&&br&&/p&&p&搞完北京以后,又在全国大城市都效仿这样的办法建立了满城,太平天国攻克南京时屠杀了六万人左右,被汉族知识分子指责为野蛮,但实际太平军并不是盲目屠戮,而是只屠杀了满城内的满人与其汉人仆从。汉奸曾国藩却因此替其主子叫屈,为报复而屠杀了南京三十万人民。&/p&&p&&br&&/p&&p&这是占房圈地运动,占房圈地运动强迫人民成为满人庄园中的农奴,房屋和田产全部被剥夺,从有产者成为无产者。拥有土地房屋以后,满人又命令八旗官兵绑架汉人百姓,抢为奴隶,即投充法。大量平民在这样的暴政下选择逃荒,于是顺治二年4月开始实行逃人法,规定窝藏逃人者斩立决,并且保甲连坐,又特别设立督捕衙门专门捕捉逃人,顺至七年广西巡抚郭兆基因隐匿逃人被处死,顺治十年直隶发水灾,大量百姓逃难往山东求生,但逃人法导致无人敢于收留,因此百姓纷纷死于道路,无人敢于问津。&/p&&p&&br&&/p&&p&明末清初江左三大家龚鼎孳上《敬陈民困疏》,认为逃人法太过严格导致百姓死难无数,倘若其中有“愚顽”起来造反,朝廷虽然可以轻易发兵剿灭,但杀了这几万无衣无食被迫奔逃的百姓又有什么意义?&/p&&p&&br&&/p&&p&随后龚鼎孳被连降八级。&/p&&p&&br&&/p&&p&1644年,多尔衮入关时约束军队,没有太多抢掠烧杀事件发生,导致人民景从,但随后颁布剃发令,导致直隶有起兵反抗的事件,多尔衮被迫暂停剃发令。后来李自成败亡、南京被围困后,多尔衮有恃无恐,在江南下令十日内不剃发者死,常熟、江阴、嘉定等地民众因此起义,清兵于1645年八月攻破江阴,展开大屠杀,在九月在常熟屠城,在七月至八月间三次屠戮嘉定。&/p&&p&&br&&/p&&p&《研堂文杂录》记载有两个汉人赶庙会时佩戴了方巾,于是被斩首示众,《顾诚南明史》中援引资料指出1648年黄州府民众胡俊甫由于卧病在床,没有及时剃发,被清兵因此杀害。1654年清廷大学士陈名夏上书称“留发复衣冠,天下便太平”,后来陈名夏因此被汉人大臣宁完我弹劾,指责他是要变清为明,并且称陈名夏在江南竟敢“鞭打满洲,导致破面流血”,陈名夏因此被顺治杀害。&/p&&p&&br&&/p&&p&(宁完我是个铁汉奸,在努尔哈赤时被掳掠为奴隶,居然因此认了野爹,跳的不行,参与对明作战十分英勇,但随后因赌博再次被贬为奴隶,却依然保持忠诚,应该算是赤胆忠心感天动地的汉奸玩意,就是没多少人知道)&/p&&p&&br&&/p&&p&(剃发易服令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下令去辫,但没来得及规定服饰就失去了临时大总统的权力,袁世凯不学无术,没有民族意识,同情清朝,倾向于遗老,因此规定长袍马褂为民国礼制,导致汉家冠带彻底失去影响力,当时鲁迅讽刺袁世凯是保存了外国服饰)&/p&&p&&br&&/p&&p&1646年,多尔衮恢复科举考试,大量北方汉人参与科举,许多知识分子因此成为满清“以汉攻汉”的工具,汉人精英阶级就这样背叛了他们的民族。顺治朝会试科举考中人数为清代最高,主要为了滥封官职以笼络人心。&/p&&p&&br&&/p&&p&清顺治六年(1649)五月二十二日,顺治帝殿试策问:“从古帝王以天下为家,朕自入主中原以来,满汉曾无异视,而远迩百姓,犹未同风,岂满人尚质、汉人尚文,习俗或不同欤,音语未通,意见或偶殊,畛域或未化欤?今欲满汉为一体,使之同心合力,欢然无间,河道可为?民为邦本,食为民天,自兵兴以来,地荒民逃,赋税不充。今欲休养生息,使之复业力农,民足国裕,何遭可为?迩来顽民梗化,不轨时逞,若徒加以兵,恐波及无辜,大伤好生之意。&/p&
1937年,中原政权残暴不仁,昭和皇帝仰慕中原文化,率领大和精英西进大陆,试图解救中原万民于水火,促进民族融合,维护民族团结,奈何当时中原人落后愚昧,国共两党逆历史潮流,不惜死伤两千万愚民以阻挠民族融合,抗拒民族团结,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刘…
你妈妈说的是“没有孙子死不瞑目” 也就是说她不仅要你生孩子 还必须生男孩&br&你肯定知道生男生女是由你这个男人决定的,那么你有没有信心一定让那枚携带着你Y染色体的精子使你的媳妇儿受孕呢&br&其实知乎上很多婆媳问题 我都很不屑 婆婆确实不太讲究 但是儿媳妇也不是什么好货色 互相嫌弃罢了&br&但是你这个完全不是!你为什么不敢严肃的告诉你妈妈“我们正在积极治疗,我爱我的媳妇儿。不会和她离婚!”你为什么不和你的母亲说?反而要来这儿问怎么办?&br&因为你怕治疗没有效果,因为你也想要一个孩子。这个想法并没有那么可耻。每个人结婚都有计划和目的。你想生娃,既然可能达不成,你想要及时止损,我觉得这没有什么。&br&36岁的女性严格意义算高龄产妇了。孕育一个新生命,各方面的条件都会弱一些。前期治疗也已经诸多耗费,效果也未可知。生娃、养娃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你脑子里开始打算盘了也无可厚非。&br&说清楚,讲明白,该赔偿赔偿,该算账算账。但是请不要抬出你的母亲来做挡箭牌。你是个40岁的老爷们儿了,做事情,有点爷们儿样。有点担当行不行。&br&要么让你的母亲闭嘴。要么跟你的媳妇儿离婚。并且尽快在这二者中选择其一。
你妈妈说的是“没有孙子死不瞑目” 也就是说她不仅要你生孩子 还必须生男孩 你肯定知道生男生女是由你这个男人决定的,那么你有没有信心一定让那枚携带着你Y染色体的精子使你的媳妇儿受孕呢 其实知乎上很多婆媳问题 我都很不屑 婆婆确实不太讲究 但是儿媳妇…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2186 人关注
466 条内容
321 人关注
231 人关注
143 条内容
359 人关注
285 条内容
1133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凤雅 的文章

 

随机推荐